在线客服

生物科普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物科普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物科普论文

篇1

1、5月份,在全市开展的“生态·科学”科普活动月中,组织会员参加了全市在县的启动仪式和科普宣传,印发环境科普材料,挂宣传板报。接着到宾阳县进行“生态·科学”宣传。

2、参与市科协举办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普报告会。

3、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中,全市数百名会员在环保行政部门领导带领下积极参加宣传世界环境日主题和节能减排科普知道,印发科普材料20万份,组织节能减排板报100多块进社区展览,有效地提高市民的环保科普知识。

4、7月25日,以市环保监测站会员为主的20多名会员参加了赵其国院士的专题学术报告会。

二、开展环境科技征文活动,繁荣环境学术园地。今年以来,组织本学会会员结合环保工作拟写学术论文外,3月19日,还与市环境学会、绿世纪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市甘蔗学会等学会联合开展《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征集学术论文。把征集学术论文工作扩大开来,使征集面有市扩大到市和糖业集团、大学和区外有关单位。论文作者有大学教授,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环保系统科技人员等,论文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年共征集环境科学学会论文60多篇。

四、组织评选优学术秀论文、激励会员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在参加征文,学术交流后,论文作者还有一个希望,就是想知道自己的学术论文是否有一个评价,有个好的收获。为此,在市科协的关心下,本学会牵头邀请专家对《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的论文进行评选,经过申报—评选—公示—审查等程序,评出一等奖优秀论文二篇、二等奖优秀论文6篇、三等奖优秀论文10篇等优秀论文共十八篇;并报送市科协审定、发文通报表彰,发给证书,以资鼓励。计有30多名会员获奖。另外,编印《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制糖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新模式论坛》论文集500本;出刊《环境科学》1期3000册;60多篇。

六、办科技实事,认真落实环保科学技术研究,并应用到生产。

1、《电镀》科研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电镀废水综合治理小试、电镀集中园区选址研究等。年底将完成全部研究工作,报请验收。边研究、边将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现市电镀集中区筹建工作已在区五合工业区起动,取得实际应用成果。

2、积极推广落实《论坛》会上宣读交流推广的腐植酸新技术,综合利用榨糖滤泥和废糖蜜。经过介绍、宣传,上林县接受了这项新技术。济世兴农腐植酸肥业有限公司在上林县白圩镇投资1000多万建设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半年,今年底将投入生产。使《论坛》会推广的新技术在我市开花结果。

3、开展卷烟厂《节能减排》课题研究,已进行结题。

4、7月24日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学习培训班。全市有关企业,县、区、市环保行政执法人员共150多人参加培训。

七、学会自身建设工作。在上级的关心下,在各理事、各会员共同努力下,学会工作得到了新的发展。

1、召开理事会两次,分别于3月4日和6月23日各召开一次研究学会有关工作和进行学术交流。

篇2

二、方案背景:

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即将下发和执行,生物课程与核心素养的关系,成为了近期研究的热点。结合目前高中生对待中国近期出现了一系列涉及到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案件和纠纷,如雀巢转基因食品标识纠纷 ,美国转基因大豆进口许可证**等,还有如今沸沸扬扬的转基因稻米市场化争议等转基因社会问题的态度不稳定,归其原因在于学生对转基因的认知不够,因此以转基因知识为载体的教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提升高中生对转基因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优化课堂教学,以便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方案目标:

1、通过本活动的开展,普及了转基因科学知识,宣传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科学解答了当前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了广大青年学生对农业转基因技术的认知水平。提升了专业知识,更加了解了转基因技术,也会用科学的眼光更加理性地看待转基因技术。

2、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科普知识特长,培养合格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3、借助青年学生这个活跃群体,向社会发出并传递科学、权威的声音,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

本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主要为我校教师与学生,并邀请县教育、科技条线的相关领导专家进行指导,共计1000人左右。

五、方案的主体部分

1.活动内容:

a.活动主要以转基因科普知识手抄报作品展示和了解转基因十大问题的海报展示的形式进行,并在现场发放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知识的宣传单。展示的手抄报作品和海报以学生的视角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图文并茂的版面,将转基因科普知识跃然纸上。活动中,同学们互相谈论对转基因各方面的见解.

b.活动还安排了专家专题讲座,从科学层面回答公众关注的相关转基因热点问题,向社会传递科学、权威、客观的信息。

 c.填写调查问卷、现场答疑释惑、自愿支持签名等内容。

2.难点、重点、创新点

a、活动资源的寻求和充分利用。

b、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设计与实施。

c、交流的开放程度空前巨大,引发的社会效应比较突出,立竿见影。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意义

3.利用的各类科普教育资源(场所、资料、器材等)

a.构建科普教育交流平台。

实行“统一领导,条块结合,形成合力”的原则。由校长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牵头,各处室互相支持、协调,成立“转基因”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构建科普教育交流平台,制定校园“转基因”科普文化宣传规划,保障“转基因”科普教育项目、岗位、阵地、教师和物资的落实,保证“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

b.组建“转基因”科普教育领导队伍

加强师生的“转基因”科普知识宣传,聘请学有特长、热爱科普的老师,担任学校的“转基因”科普教育辅导员,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科普教育的整体素质;并聘请校外“转基因”科普界的专家担任学校科技顾问和辅导员。

c.制定执行“转基因”科普教育方案

通过“转基因”科普教育领导小组的共同研究和协商,制定学校“转基因”科普教育的活动方案:每天一则科普新闻、每周一期科普博览、每月一份科普信息、每学期各班一期科普黑板报、每学年一次全校性科普知识竞赛和每学年一届科技节。每学期的科普周、科技教育月活动中我们均要开展科普专题讲座、参观访谈、实地考察等教育活动;学校、班级开展以“转基因”科普教育为主题的板报评比,进行“转基因”科普教育系列活动,隆重举行“科普节”,展示师生、学校在“转基因”方面取得的科普教育成果。

4.活动过程和步骤:

a、准备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制定“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方案,开展基础性工作。

b、实施阶段(2019年1月——2019年6月):组织开展各类“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加强“转基因”科普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整合的研究。

c、总结阶段(2019年7月——2019年10月):汇总成果,邀请相关专家鉴定总结。

5.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主观上的青少年“转基因”科普教育专业知识不足和客观上学校研究重点的变化是本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会出现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是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提高驾驭青少年科普活动的能力,并多与学校领导沟通,提供好的意见建议,把构建“转基因”科普特色校园文化作为年度学校科研工作的重点,予以大力支持。

6.预期效果与呈现方式

a、活动报告,“转基因”科普特色校园文化研究专辑;

b、学生科技人文素质展示及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成绩,形成科技小论文、小研究成果集锦。

7.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篇3

(一)教育评估体系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评估的缺失

目前,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教师承担科技活动辅导任务未能被列入本人工作量,属“额外工作”;科技辅导教师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在晋级和评选先进时得不到教育行政部门的承认;其次,科技辅导教师在撰写科技活动学术论文,即使是参加全国或省级论文评审获奖,其论文在评定职称时,也得不到主管部门的承认等。上述问题的存在,难以调动科技辅导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农村中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经费不充分的矛盾,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多年来,学校的经费上只能维持正常的办公运转。搞科技创新的实践活动需要购买仪器、材料,培训教师等,每一项都需要一笔不菲的支出。这对于本来经费就捉襟见肘的农村学校来说是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因此,科技活动的开展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次,想在科技竞赛的活动获得科技创新大奖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三)农村教师的知识老化和自身动手能力不强

由于教师教学工作任务重、信息闭塞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教师基本上无法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不能掌握必要的组织开展活动的理论和方法,科技辅导教师知识老化,学科单一的弱点,缺少综合驾驭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迫切需要充实和更新。

三、我校近几年开展科普活动的探索

(一)领导高度重视,构筑青少年科技教育保障体系

学校领导要切实转变观念,像开展新课程改革和艺术教育一样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在人力、财力上给予全力支持。为使科技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科技辅导教师为成员的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一个领导总体抓、教导处具体抓、各科学任课老师重点抓的科技活动组织网络。学校还应该广泛宣传,使全体教师达成共识,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科技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宣传力度,创设科普文化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墙报、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学习型学校建设,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很受学生欢迎。为了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参加科普活动,在活动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我们以专业为主线,挖掘各种蕴涵于专业教学、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宣传阵地,耳濡目染地渗透科普教育,使得科普教育看得见,摸得着,不仅具有雕塑的代表性而且更有实践功能。

(三)以少年宫建设为载体,推动学校科普活动健康有秩地发展

我校少年宫于筹建于2014年,共投入20万元,装备了可供培训和训练、活动功能室十几间。如何将我校科普活动的有秩开展与少年宫的资源相整会,从而解决科普活动所临的师资、课时和经费缺乏的困难?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两项活动的资源进行整合,确保科普活动在学校有秩的开展:

1.适当调整课程设置。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每学期定期将七、八年级某个下午三节课程全部调整为:体育、美术、综合实践课程,此下午三节课都统称为活动兴趣课。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不同的兴趣小组。经过近两年的探索,现我校兴趣小组共分为:舞蹈、合唱、美术、声乐、民族特长、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科技、武术、篮球、国学、芦笙、唢呐。

其中,信息技术主要依据学校的电脑室,由信息技术教师负责开展,课程内容为电脑的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和后期电脑组装的实践;人工智能的教学内容为简单机器人的设计和实践,教师主要是聘请贵州师范大学人工智能社团的在校大学生担任;科技兴趣小组的教学内容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知识的外延,辅导老师为学校老师或贵州师范学院相关社团的在校学生担任。我校担任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其三节课时量计为教师的工作量,解决了科普活动辅导教师工作量的问题。

2.聘请贵州师范学院的社团担任我校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师资结构不配套等方面的影响,担任科普方面辅导的教师比较少,为解决此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依靠贵州师范学院落户乌当区这一特殊优势,学样主动和师范学院团支部联系,聘请师范学院相关社团的在校生介入我校担任兴趣小组的辅导员。不仅解决了科普兴趣小组缺乏师资的困难,同时师范学生自己带来的相关教学硬件设备解决了我校无力购买硬件的困难。

3.将少年宫的活动经费用于科普活动的开展。

少年宫每年有一定的活动经费,而聘请贵州师范学院社团学生所需相关的经费学校又无力承担,如何解决此问题?将科普活动的开展纳入少年宫活动建设体系,弥补了科普活动开展经费不足的问题。

篇4

生物教研组能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按此计划正常开展各项工作,在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益、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把生物组的发展同学校的发展进一步紧密联系起来,发扬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了我校的生物教学质量,营造了良好的组风。

二、工作特色

1、集体荣誉感强,坚决服从学校安排,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并保质保量完成了学校交付的各项工作。

2、加大了教研力度,营造了学习氛围,加强了教学实践和探索,转变了教学观念,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生物科教学质量。尤其是八年级生物科教学工作能抓早抓实,成绩居县公立学校首位;七年级深入开展了有效课堂建设。

3、不断加强科研意识,以科研促教研,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做好教改课题工作。通过努力,《基于强化重要概念教学的初中生物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的县教改课题,得以顺利实施,并进入结题验收阶段。老师们还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踊跃投稿。

4、积极探索生物竞赛的辅导模式,积极指导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加强科普工作,创建了本组特色。其中曾德添、谢礼云、黄益宏师指导的《e站科普,我们在行动》的科技实践项目,荣获市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省赛。

三、主要做法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通过学校例会、教研组和备课组会议等渠道,加强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加强科研意识,以科研促教研,提高本组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互帮互学,总结提高。按学校要求通过实践周等方式,进行“同课异构”,加强集体备课,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相互听课、评课,及时总结交流,同时积极向CN级刊物投稿,积极向学校《三中论文集》多投稿投好稿。

3、加强管理,注重落实。加强对本组成员的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过好预习关、课堂关和复习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勇于开拓,勇创特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生物竞赛的辅导模式,创造性地利用校园科普e站培养生物学科素养,积极指导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5、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及时认真完成月考工作,积极参加片区活动和省微课程比赛及教学技能比赛等各级各类学科评比活动,做好实验室相关工作和学科宣传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学校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6、抓住契机,深化教改。以县教课题结题验收为契机,加强教研教改,深化课题研究,实现成果运用并提升教学质量。

四、存在的不足

篇5

二、活动日期

2019年11月25日—2019年12月13日

三、活动安排

(一)宣传动员

1.启动仪式:

11月25日,国旗下讲话,简要传达活动方案,宣布科技节开幕。

责任部门:教务处    

科技节电子屏“泰山实验中学2019年科技节”、“科技凝聚力量,创新点亮梦想”

责任部门:团委

(二)系列活动

 1. 主题班会

全校各班召开一次“崇尚科学 创新未来”为主题的班会,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内容及要求,观看科技小视频(网址另行通知)。

活动时间:11月 25日下午第八节班会课

责任部门:政教处、团委、班主任

    2. 科普海报、科幻画绘制比赛

    参加对象:初一年级每班选送2—3件作品

    绘制要求:作品利用绘画形式表现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内容应反映科学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现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版面设计合理,图文 并茂。参赛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参赛作品一律在规格为4开的纸质或是其它材料上绘制。在正面显目位置写上作品标题,右下角注明作者班级、姓名。

上交时间:12月 6日

责任部门:教务处、初一级部及美术组

3.生物小制作

活动一: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培训

参加对象:初二年级各班

活动二: 参加对象:初一 — 初三年级每班选送3件作品。

作品要求:生态瓶、生物创意拼图(初一年级)

生物模型(初二、初三年级)

上交时间:12月 10日

     责任部门及负责人:教务处 生物教研组

    4. 地理小论文比赛

    参加对象:初一初二年级每班选送3篇作品

    论文要求:观察类、实验类、说明类均可。针对发现的某一现象,通过观察、实验、文字说明或图解等方式写一份小论文(不少于500字)。探究过程要完整,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等几个步骤;数据材料要准确,可附表格、图解、照片等。

    上交时间:12月 10日

    责任部门:教务处  地理教研组

      5. “高空落鸡蛋”擂台赛

活动内容:如何让一个生鸡蛋从3楼落下摔不碎。

评价参数:(1)摔不碎(2)所用包装材料质量轻(3))所用包装材料体积小。

    参加对象:初三年级每班选送1—2个方案。

    上交时间:12月 5日第八节

责任部门:教务处  物理教研组

6.科技大篷车进校园

12月10日下午(具体时间协调),泰安市科技馆组织大篷车进校园科普展。

责任部门:泰安市科技馆 教务处

(三)闭幕式

2019年12月16日,升旗仪式,宣布科技节闭幕,颁发各项目单项奖、“优秀组织奖”。

责任部门:教务处、团委

四、评奖方法及宣传表彰

      1. 各类活动设单项奖:每项比赛设一、二等奖若干名,分别奖励砥砺攀登卡学分5分、3分。

2. 团队设有组织奖:对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技节活动的班级,将评选出最佳组织奖若干名,颁发奖状;最佳组织奖评选办法:以班级为单位,每参加一个项目或上交一件作品赋分1分,项目或制作获一、二、三等奖分别赋分为5分、3分、2分,团体一、二、三等奖分别赋分为10分、8分、6分,按总分高低排名取前若干名班级评为最佳组织奖。

3.各类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评选“百名小小科学家”,表彰发给作者荣誉证书及奖品。

4.通过校园网站、橱窗等多途径展示在科技节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作品。

      5.选送科技幻想画、科技小发明、小论文等活动成果一等奖作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有关评比。

篇6

二、成立兴趣小组,激发科学志,提高动手能力

志趣爱好是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非智力因素,是调动学生智力因素的动力。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起学生的科学志趣,才能使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科学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这不仅表现与课内,也表现在课外,因此,我校也因地制宜地成立了多种兴趣小组。

(1)成立了标本制作兴趣小组。我们厉庄镇地处山区,生物资源丰富,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各册教材的不同要求,指导学生采集、制作各种动植物标本也是科学课课外拓展的内容之一,我们制作的标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标本;有昆虫、鸟类、两栖类标本;还有各种岩石标本等。学生通过制作各种标本,不仅了解到家乡丰厚的物产资源,也激发起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们学校制作的昆虫标本,荣获县小学生标本制作集体一等奖,刘吉跃同学写的文章《走进昆虫世界》在市、县级报刊上发表。

(2)成立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绘画兴趣小组。我们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绘画兴趣小组,主要以科学教材为基础,以《小学生科技》为主要内容,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各种科技制作、发明活动。学生根据学到的科学知识、原理制作了航模、潜水艇模型、火箭发射模型、气垫船模型等,在一年一度的“六一”节游行时展出,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开辟校内生物角,美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科学教学渗透美育。开辟校内生物角,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结合校园环境,让学生动手栽培、饲养、观察、管理。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受到了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教育。我校占地面积大,随着季节的变化,在花园里栽培了不同的花草,在学农基地里种上各种蔬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管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是生物园地的维护者,广大同学是生物角的小主人,他们千方百计地为生物角增添新的内容,学校的花园里经常有新的花卉增添;池塘里经常有同学们放生的小鱼、小蝌蚪等小生命。他们在课余时间一边看着鱼儿戏水,一边学习养鱼知识,了解不同鱼类的生活习性。学生通过校内生物角的管理和学习,既丰富了学习知识,促进科学课的教学,又美化了校园环境,陶冶了情操。

四、指导课外阅读,拓宽教学内容,丰富科学知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只靠教科书是不够的,我校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主要活动有:

(1)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并推荐科普读物如《科学家的故事》、《植物王国》、《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并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2)指导学生订阅《未来科学家》、《青少年科技》、《少儿科技》、《少年科学画报》等科技报刊杂志。

(3)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电视节目、科普展览等活动。

(4)每周举办一次科普知识讲座,每周出一期科普知识专栏。

(5)每月举办一次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

篇7

为了更好地根据生物活动课特点开展活动,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生物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原则。学科课程的载体――教材,虽是根据生物学科知识和逻辑顺序而确定的,但现代生物学知识,尤其是应用领域里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利用生物活动课开放灵活的特点,可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一些生物学新知识。

(二)规定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生物活动课应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要在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上做文章。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设计和组织活动。当然,限于各方面条件,教师又必须对活动课有必要的指导和规划,对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给出一定的限制。

(三)实效性和因地制宜原则。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渗透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生物学活动课应该充分利用学科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所建立的内在联系,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难题。

(四)自主性和主导性原则。活动课中教师应侧重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精心策划、创造条件。活动过程中和组织指导活动后,教师要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生物学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活动课应气氛活跃,使学生乐于发表观点和见解。

三、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科技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活动,活动课教学质量以及目标达成率的高低,取决于课程的设置和教师计划的制订及相应的教材。我在生物活动课构建原则指导下,经多年实践,结合学科特点,总结出以下活动方式和操作形式。

篇8

在华中农大图书馆圆形会议室,艾伯茨与该校教授和中青年教师代表座谈。艾伯茨说,要多给年轻科学家机会,为他们提供资源。他非常愿意促进中美年轻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年轻科学家要大胆突破对自己的思维限制,敢于超越专业领域的前辈。

应该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相互交流,擦出火花,做植物研究的可以去听一下动物研究的,这样碰撞灵感火花,获得新观点。一个研究生要进3个教授实验室,实验室要相互开放,一名专家在本领域要能让别的科学家从中受益。

论文要能改变人们的思想

华中农大不少中青年教师关心如何向《科学》投稿。艾伯茨介绍说,每年《科学》会收到1.4万份论文,第一次筛选会有20%不适合,剩下的给编委会筛选,接下来送评审,最后被接受刊发的只占投稿总量的8%。

艾伯茨说,瑞士的用稿率最高,而中国论文的拒稿率非常高。《科学》刊登的论文专业面不能太窄,要能在某些领域改变人们的思想。

篇9

主办单位:福建省农业厅经济技术开发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0429-8047

国内刊号:35-1085/S

邮发代号:34-3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4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10

主办单位:中国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5403

国内刊号:11-4786/R

邮发代号:82-40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2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11

“病免”实验课作为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融合点,对于全面素质教育尤其重要。随着卫校的扩招,不同层次的学生迅速增加,教学课时又不断减少,而现代医学教育要求我们培养主动适应社会发

展、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生。为此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实

施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以在幼儿园蛲虫感染检测中进行该项及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为例进行探讨。

1 方法与步骤

1.1实验器材的准备 实验准备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存在许多问题,此过程考虑越周全就越好,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可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环节[3],促使

学生熟悉器材,实验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1.2虫卵的检测 按幼儿的人数分配学生,确保人人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采集完标本带回实验室镜检,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找不到虫卵的学生究其原因以确保无漏诊。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蛲虫卵的辨认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1.3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指导性建议 学生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按学到的驱虫防治知识提出指导性建议。蛲虫病极易重复感染,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往往导致多名幼儿同时感染,需集体治疗才有效,且“防重于治”。 因此对家长及幼儿进行普及卫生知识,协助患儿找出患病原因是非常必要的。

1.4相关实验拓展 根据蛲虫病传播的特点,蛲虫传播创造机会最大的是手-口-手的传播方式,为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紧接着开展了与蛲虫感染相关联的一系列病原生物实验。实验涵盖了培养基的制备、常用消毒灭菌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皮肤消毒试验、细菌的生长现象、细菌的涂片和革兰氏染色法、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法、细菌的形态观察等六个实验。

1.5卫生宣教 实验结束,同样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反馈并引起大家的关注。针对蛲虫病的流行特征,学生绘制了卫生宣传小报发放,给孩子和家长们普及了防治蛲虫病的卫生知识,并给孩子们传授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1.6 科普论文撰写 围绕蛲虫感染检测开展的综合实验结束后,教师布置科普论文撰写的任务,给学生讲授医学论文的撰写、医学文献的查阅及医学统计学基础知识讲座;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及网上资源进行搜集文献资料,对实验结果的数据进行采录及统计学分析。做好撰写科普论文前提准备工作后学生开始着手写作,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找教师进行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

1.7 考核评价方法 在报名参加调查活动的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样确定实验组(162人)和对照组(186人),在课程结束后、考试前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期末通过理论(占60%)及操作考试(占40%)进行客观评价,对两组学生的成绩的总分、理论分数、操作分数进行统计学检验(t检验)。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考核评价结果

2.2 讨论

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培养的医学生存在着知识面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差等问题。教师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灌输知识,学生只注重知识的记忆,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略了综合分析的技巧和知识发现的过程,知识的遗忘率很高,学习效果不佳。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要求运用综合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的学习与培养[4]。传统的实验教学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培养学生动手、思维、自学的能力欠缺,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联系性,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在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提高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技巧方面较传统教学法有独到之处。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P

篇12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但当前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城镇中学青少年科技教育相当滞后。那么城镇科技教育的种子如何在这重重阻力中破土而出呢,笔者认为:

一、积极挖掘学科教学资源,渗透科技创新教育

将科技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学科教育是基础教育主体,我们应充分结合各学科的特点考量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渗透科学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创新精神、科学创新意识、科学创新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使W生领会科学本质,热爱科学,乐于科学探索,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1、通过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

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其科学态度。如在生物教学中学习遗传规律时,介绍孟德尔用了8年时间对28000株植物进行杂交实验从而获得遗传规律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对待科学认真钻研、反复论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科学技能。在科学史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假设的能力,并学会用逻辑、想象及基于证据的思维方式来形成并修正科学解释。

2、通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和探究习惯

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课程,可以通过拓展探究教学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为进一步学习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时,可让学生根据科学探究进行实践:(1)提出科学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湿度等;(3)制定研究计划:实验材料、用具、对照条件等;(4)实施 计划:具体的实践操作;(5)收集事实数据:观察、记录;(6)分析与解析数据:比较、归纳;(7)结论与评价:实验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8)表达与交流:总结与提高。

总之,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内一切可用的科学资源,通过学科渗透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从学科学、爱科学到用科学、创造科学的过程,不断提高科学素质。

二、开发利用本土科普资源,拓展课外科技活动

城镇具备较为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积极挖掘和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做到取长补短,因材施教,然后根据资源分布和特点设计相应的科技活动。

1、科技活动要与本土特色资源相结合

凌海地区临近渤海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较多具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如,大有湿地、山地、渤海等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不但能让广大青少年掌握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分布状况,而且对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资源的意识,培养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一举多得。

2、科技活动要与人们日常生活或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选择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研究课题。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从现实世界到历史和未来,都是科技活动重要的课程资源。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学科结合、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或者涉足学科领域的专题研究为科技活动开拓新的领域和思路。

3、加强校内外科学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

在校内,不断完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实验室的仪器用具和生物园、地理园、科技活动室等配套设施,为开展校内的科学实践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技术支持。在校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确立课外科学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可利用这些校内外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4、充分利用社会科普资源开展科技活动

利用社会公共科普教育资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学校可邀请科技教育专家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定期组织青少年外出参观科技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加强现有社会公共科普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

学校也可以组织科技活动周,开展科技小制作展示、科普小论文和科幻绘画评比等活动,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科技学习平台。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校刊、宣传板报、广播站等媒介传播科技信息,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科学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

篇13

这个神经生物系的博士,从2004年开始向媒体投稿。那时,他的文笔以幽默见长,擅长将枯燥的科学知识用好玩的故事讲出来。

2007年,在写了三年的科学专栏后,临近博士毕业,姬十三面临对未来生活的重要选择。他可以拿着优秀的毕业论文,像大多数同学一样,申请出国读博士后。或者,他留下来,找个院校当副教授,或去外企当白领。他分别去一个事业单位和一个制药公司实习,但那两段经历并没有给他留下好印象,宅在实验室里彻底磨平了他对科学的激情,所有的选择都是“一眼可以望穿三五年之后的样子”,他觉得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最后,他决定不走寻常路,什么也不干,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

毕业后的半年间,姬十三开始撰写科普文章,由于科普文章很小众,姬十三最初投稿无门,只得群发邮件给有限的几本科普杂志。不久这些科学小文章为他迅速赢得一大批粉丝。生活似乎也没那么糟糕,他一个月可以赚到将近一万元。但专栏作家当久了,他觉得这种生活仿佛没有尽头,他想酝酿更大的动作。

2008年,在一家书吧里,姬十三和几个科学发烧友一拍即合,组织一个供科学作者、译者、编辑和记者交流的小平台,起名松鼠会。希望自己能够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让人们领略到科学的美妙。姬十三曾搞过一次街拍,主题是“什么是科学”。回答五花八门,路人甲说:“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路人乙说:“科学是很高级的东西。”

这些落后的观念让姬十三坚定了信念,把科学普及到生活中。

一年后松鼠会发展为最火的民间科学组织。在2008年11月揭晓的德国之声全球博客大赛中,科学松鼠会荣膺“最佳国际博客”和“最佳中文博客”双料大奖。

最能体现这种趣味精神的是他们和读者共同打造松鼠会问答专栏Dr.You,即“问不倒先生”,每一个问题由读者抛出,再由读者解答,此外,每月都会举行“小姬看片会”活动。

但这些活动都是烧钱的活儿,科学松鼠会只是一个非盈利的公益组织。资金短缺一直是他们无可回避的问题。最初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操办线下活动,成员们都是义务劳动,随着活动越来越多,资金问题愈发严峻起来。

姬十三曾经想过将松鼠会变成公益性的非营利机构,争取社会的资金支持。但是公益组织要找挂靠单位,而大多数单位并不认可科普的公益性质。无奈之下,姬十三和几个股东凑了30万元资金,在2009年4月注册了一群松鼠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