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早产儿护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早产儿护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早产儿护理论文

篇1

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接产早产儿331例,其胎龄、体重、分娩方式及性别分布详见表1、表2和表3,有47例在儿科接受过7—30天的住院治疗后转入家庭护理,2例极低体重儿家长自动放弃住院治疗,通过母乳喂养随访和咨询热线对331例早产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和访视,目前死亡9例,成活322例,成活率97.28%,死亡率2.72%。

2家庭护理

2.1注意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能量少,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同时汗腺发育不成熟,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2],家庭护理别要注意保暖。

2.1.1保持恒定的室温室内放置室温计,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55%—65%,更换衣物或皮肤清洗等暴露性较大的护理时室温要调节在27—28℃左右。

2.1.2监测体温的变化指导并教会家属每日为早产儿测量体温4—6次,维持腋下温在36—37℃左右。

2.1.3加强局部保暖可用母亲身体或热水袋对早产儿的下肢及足部进行保暖,使用热水袋时要防烫伤;更换被褥、内衣及尿布时先用家长身体或暖气预暖后再给早产儿使用。

2.2合理喂养早产儿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弱,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易发生呛乳和溢乳,合理的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指导母亲尽早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向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传授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帮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鼓励不定时按需哺乳,奶量由少到多,以不发生溢乳及呕吐为原则。331例中有47例早产儿曾在儿科接受住院治疗,母婴分离时间较长,教会母亲挤奶和保持泌乳的方法,坚持母乳喂养。由于早产儿先天缺乏凝血因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喂养过程中,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3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皮肤柔嫩,屏障功能差,易发生感染,家庭护理中要注意环境及用物的消毒。

2.3.1保持环境清洁卧室每日自然通风2次,每次10分钟,但要避免对流风,注意早产儿的局部保暖;地面每日用清水或含氯消毒剂湿拖2次;家属患感冒、皮肤化脓及传染性疾病时不要接触和护理早产儿。

2.3.2用物消毒早产儿奶具每日煮沸30分钟消毒1次;被褥每周拆洗1—2次,每日日光暴晒6小时;衣物及尿布每日清洗干净后煮沸15分钟后日光暴晒;固定专用毛巾,每日煮沸消毒。

2.3.3皮肤粘膜的护理保持头颈、腋窝、会阴等皮肤皱褶处的清洁,每次换尿布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软毛巾轻轻吸干,可涂些消毒植物油防尿疹;穿棉质内衣,使用软而吸水性强的尿布,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尿布;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开水清洗,喂奶后用清洁棉签蘸温开水轻轻涂洗;脐带没脱落前不要包裹,自然暴露,注意不要让尿液浸湿,每日用75%酒精擦试消毒1次,脱落后家属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如有及时和随访人员联系,及时处理。

2.3.4体重>2500g的早产儿按时接种疫苗,<2500g的根据婴儿体重增长及身体发育情况适当接种,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4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早产儿肝脏发育不健全,凝血因子缺乏,易发生脏器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家庭护理中尽量为早产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静卧,叩背、变化时动作要轻,婴儿哭闹时不要抱起摇晃,各种擦洗动作要轻;指导家属注意观察早产儿皮肤粘膜、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有异常时及时和随访人员联系。

参考文献

1朱延力.儿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2.

2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2

表1早产儿胎龄分布(n=331)

胎龄(周)例数(n)构成比(%)

28—30123.63

篇2

本组的75例患儿经过住院治疗之后,有72例痊愈出院,有1例患儿因孕周小,体质较差,在出生时有重度窒息史,抢救无效死亡;另外1例患儿因家长放弃治疗而死亡;还有1例因合并了颅内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3早产儿病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3.1保证患儿呼吸道畅通

早产儿在出生之后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常常出现呼吸浅而快、呼吸节律不规则或者是突然出现呼吸暂停,护士要密切观察有无这些异常现象,还要随时观察患儿是否出现呕吐,以防出现窒息。同时护士要准备好急救药品、物品,例如:呼吸复苏气囊、吸痰装置、吸氧装置、气管插管等。针对呼吸功能较差的患儿,在每一次喂奶前后要吸入6~10min的氧气,必要时进行持续性低流量吸氧,但时间不能超过3d。护士要及时清除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3.2维持患儿正常的体温

患儿居住的室内温度要维持在23~26℃,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定时为房间通风以保持新鲜的空气。患儿体温的测量是每4h一次,并做好记录,如若患儿的体温出现过高或者过低,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在冬季的时候早产儿更要注意保暖,必要时入保温箱,住保温箱的患儿一切操作均在箱内进行,尽可能的减少开箱次数,避免患儿发生硬肿症。放置在保温箱中的患儿不需要包裹,只需要放上尿布就可以,同时还要根据患儿体温调整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并做好记录。

3.3科学合理的喂养

对于有吸吮能力的患儿可直接喂养母乳;体质较差、吸允能力较弱甚至不能进行吸允的患儿可使用滴管喂养,切记:滴管喂养要注意速度不能过快、每次喂养量不能过多、次数合适、温度适宜;若是连滴管喂养都比较困难的患儿可进行静脉滴注营养液或置胃管进行鼻饲。在人工喂养之前,需将喂养用具进行高温煮沸消毒,使用完之后还要洗刷干净,经严格的消毒之后,使其保持无污染的状态。

3.4有效的预防感染

由于早产儿在出生之后获得母体的抗体相对较少,加之早产儿各个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造成免疫力和抵抗力较低,很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犯。为了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护士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空气的流通。有感冒的人员不能接触患儿,产妇在进行母乳喂养的时候要戴上口罩。所有的治疗和护理需要集中操作,尤其是对患儿脐部、臀部、口腔、皮肤等进行重点护理,一旦患儿有感染的症状:如皮肤有红、肿,脐部有分泌物,体温异常等感染的症状,护理人员要及时的通知医生并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患儿进行护理或者是治疗的时候,需实行保护性的隔离。

3.5做好出血的预防护理

由于早产儿的肝脏所形成的凝血因子不充足,加之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尚不完善,以及血管较为脆弱,导致脏器在临床上很容易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机率较大,护士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瞳孔、神志、呼吸、面色及其卤门等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对于各种穿刺部位拔针后必须延长压迫止血时间,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周围皮肤的情况。护士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各种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粗暴行为,以免损伤患儿皮肤引起出血。患儿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保持相对的安静,避免刺激和镇静药的使用,能有效的降低出血的可能性。

3.6及时的预防接种

早产儿在出生3d之后如若皮肤没有出现异常的病理变化(黄疸、发热等),要及时的接种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等。护理人员还要按照规定对早产儿进行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以及苯丙酮尿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的疾病。针对体质较差的早产儿可推迟一定的疫苗接种时间。

3.7出院后的指导

篇3

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接产早产儿331例,其胎龄、体重、分娩方式及性别分布详见表1、表2和表3,有47例在儿科接受过7—30天的住院治疗后转入家庭护理,2例极低体重儿家长自动放弃住院治疗,通过母乳喂养随访和咨询热线对331例早产儿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和访视,目前死亡9例,成活322例,成活率97.28%,死亡率2.72%。

2家庭护理

2.1注意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能量少,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同时汗腺发育不成熟,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因寒冷而导致硬肿症的发生[2],家庭护理别要注意保暖。

2.1.1保持恒定的室温室内放置室温计,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55%—65%,更换衣物或皮肤清洗等暴露性较大的护理时室温要调节在27—28℃左右。

2.1.2监测体温的变化指导并教会家属每日为早产儿测量体温4—6次,维持腋下温在36—37℃左右。

2.1.3加强局部保暖可用母亲身体或热水袋对早产儿的下肢及足部进行保暖,使用热水袋时要防烫伤;更换被褥、内衣及尿布时先用家长身体或暖气预暖后再给早产儿使用。

2.2合理喂养早产儿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弱,吸吮能力差,吞咽反射弱,易发生呛乳和溢乳,合理的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指导母亲尽早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向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传授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帮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鼓励不定时按需哺乳,奶量由少到多,以不发生溢乳及呕吐为原则。331例中有47例早产儿曾在儿科接受住院治疗,母婴分离时间较长,教会母亲挤奶和保持泌乳的方法,坚持母乳喂养。由于早产儿先天缺乏凝血因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喂养过程中,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3预防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皮肤柔嫩,屏障功能差,易发生感染,家庭护理中要注意环境及用物的消毒。

2.3.1保持环境清洁卧室每日自然通风2次,每次10分钟,但要避免对流风,注意早产儿的局部保暖;地面每日用清水或含氯消毒剂湿拖2次;家属患感冒、皮肤化脓及传染性疾病时不要接触和护理早产儿。

2.3.2用物消毒早产儿奶具每日煮沸30分钟消毒1次;被褥每周拆洗1—2次,每日日光暴晒6小时;衣物及尿布每日清洗干净后煮沸15分钟后日光暴晒;固定专用毛巾,每日煮沸消毒。

2.3.3皮肤粘膜的护理保持头颈、腋窝、会阴等皮肤皱褶处的清洁,每次换尿布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用软毛巾轻轻吸干,可涂些消毒植物油防尿疹;穿棉质内衣,使用软而吸水性强的尿布,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尿布;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开水清洗,喂奶后用清洁棉签蘸温开水轻轻涂洗;脐带没脱落前不要包裹,自然暴露,注意不要让尿液浸湿,每日用75%酒精擦试消毒1次,脱落后家属要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如有及时和随访人员联系,及时处理。

2.3.4体重>2500g的早产儿按时接种疫苗,<2500g的根据婴儿体重增长及身体发育情况适当接种,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4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早产儿肝脏发育不健全,凝血因子缺乏,易发生脏器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家庭护理中尽量为早产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保持静卧,叩背、变化时动作要轻,婴儿哭闹时不要抱起摇晃,各种擦洗动作要轻;指导家属注意观察早产儿皮肤粘膜、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有异常时及时和随访人员联系。

参考文献

1朱延力.儿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2.

2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2

表1早产儿胎龄分布(n=331)

胎龄(周)例数(n)构成比(%)

28—30123.63

篇4

早产儿实施FCC措施及其效果父母与医疗人员共同参与早产儿的住院护理时,父母不仅获得了更多的护理知识,在促进孩子行动的能力及对早产儿的支持性均得到了加强[17]。措施包括:关注父母的文化背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医护人员与家长共同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建立早产儿个人档案;通过课堂培训、一对一操作示范、小册子及视频、网络电话咨询答疑等,对家长如何妥善照顾孩子进行科学指导;帮助父母认识早产儿的外表、行为和情况,指导父母读懂早产儿的行为暗示和促进生长发育;为母乳喂养、袋鼠式护理(kangroo care,KC)提供指导和硬件支持;并与父母共同制订个性化的出院计划;出院前提供单独的房间,练习照护技能,为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对其护理奠定基础,如怀抱与喂养,洗澡与日常护理,抚触与被动操,急救等,进而保证早产儿从病房向家庭护理转移的顺利完成。

实施FCC后,患儿出院回家,护士的角色有新的变化。在一些发达国家,早产儿出院后由社区护士做好持续的家庭访视,有利于促进父母的照护技能、社会支持质量及母乳喂养率,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亲子互动增加。目前我国社区护士进行家庭护理较少,资雪梅等[18]将FCC作为理论基础,观察营养供给、信息刺激、亲子交流等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护理干预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明显优于干预前,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王延荣等[19]探讨新生儿家庭护理的干预效果,对新生儿出院后 3 d 由专业护士上门通过现场示范、口头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等,给年轻父母普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帮助解决护理操作上的技巧和认识问题,结果显示产妇在新生儿护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国外有报道建议在进行家访时,所有照顾者及决定家庭经济者均应在场,以确保护理人员的建议能得到接受并很好地实施。护理人员在随访过程中,应正确评价早产儿发育指标,监测其发育状况,早期发现其发育异常,有助于早期治疗,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人口素质[20]。张坤尧等探讨早期家庭干预对高危儿认知发育的影响,干预组采用家庭式干预模式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显示,6月龄始各年龄段患儿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1岁时Gesell智能检查,五大功能区发育均先于未干预组,表明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家庭干预,系统管理,可促进其认知发育,减少伤残发生[21]。

综上所述,FCC护理模式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核心体现,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措施,通过指导家长参与照护,可以使早产儿及其家庭得到全面健康维护的服务,提高父母的育儿知识。早产儿出院后持续的家庭访视及积极、持续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但在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要实施FCC会增加更多的人力和精力。目前我国FCC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应端正医护人员对FCC的态度,优化护理人力资源和素质;通过各种途径使家属认识到FCC的优势,改善护理现状,促进其推广实施,以利于儿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燕.出生早产儿流行病学特征的前瞻性多中心调查[D].上海:复旦大学,2012.

[2]李玉凤,刘世新.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促进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3):18111812.

[3]罗蓉,母得志.建立早产儿脑损伤的随访与早期干预体系[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2):265269.

[4]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895.

[5]李建萍.早产儿出院后的养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340341.

[6]臧少敏,绳宇.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发育支持护理措施及效果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志,2008,25(9B):3537.

[7]Gates LVS,MeGrath JM,Jorgensen KM.Family issues/professionalparent partnerships[M]//Keaner C,McGrnth J.Developmental care of newberns&Infants:a guid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USA:Elsevier,2004:288290.

[8]Cheryl L Hoying,Linda Workman,Susan Allen,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探讨及安全管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6):481484.

[9]谢立华.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C].2011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1:114117.

[10]夏蓓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27(10):873875.

[11]范丽.以色列“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7173.

[12]沈宁,何萍萍,楼建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现状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6566.

[13]何萍萍,徐丽华,沈 宁,等. 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认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885887.

[14]赵敏慧,姚莉莉,袁浩斌,等. 读懂早产儿行为与个体化照护指导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8,23(19):79.

[15]赵敏慧,王瑛,于慧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3537.

[16]杨青丽.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早产儿及其母亲的唾液皮质醇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6):111,113.

[17]申叶林,黄碟卿.加拿大多伦多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s Centre NICU护理对我国的借鉴[J].护理学报,2008,15(2):261269.

[18]资雪梅,康锡秀.“以家庭为中心” 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家庭护理干预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2(5):441443.

篇5

1987年,叶永青毕业于广东省佛山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同年分配到广东省中山市妇幼保健院(博爱医院)工作至今,是中山市新生儿急救中心创始人之一。新生儿急救中心开创初期,设备简陋,人员匮乏,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她带领科室护士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新生儿急救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今天覆盖中山市全市,在广大同行和群众心中享有极高声誉的新生儿急救中心。有一次,抢救三乡医院上送的一个气胸的新生儿,当时患儿左肺压缩90%,呼吸急促,肤色发紫,呼吸困难越来越明显,再耽误一会孩子就没命了,她配合医生立即行胸腔穿刺,抽出约130毫升气体后,患儿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肤色逐渐转红润,孩子终于得救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时间就是生命,尤其是抢救病人时必须挣分夺秒。在叶永青等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许多镇区医院上送的危重新生儿得到了成功的救治,博爱医院新生儿科得到了镇区医院和广大群众的认可,上送的病人逐渐增多,如今博爱医院新生儿急救中心的规模在珠江三角洲名列前茅。

1995年是科室发展最迅速的一年,也是她最繁忙的一年。那时,叶永青的儿子出生才不到一岁,是最需要母亲的时候,然而,为了更多稚嫩的小生命,她经常穿梭于城区和各镇区的医院之间,配合医生抢救危重新生儿,没有什么时间陪伴在儿子身边。有一天晚上,镇区医院送来一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双胞胎,全身发黄,且其中一个孩子已经开始出现头后仰,四肢肌张力增高等抽搐前的表现,另一个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出现拒奶,嗜睡胆红素脑病警告期表现,两个孩子必须马上换血治疗,哪怕晚一个小时就会有更多的胆红素进入脑组织,孩子的生命就多一份危险,今后有智力和听力的损害可能性就大一些。当天晚上叶永青刚好休息,爱人正出差在外地,她伴着身边的幼儿正沉浸在梦乡之中。但当护士将两个孩子的病情报告给她后,二话没说,她马上背起不到1岁的儿子,踏上脚踏车就冲进夜色中,把儿子往值班房一放,就投入紧张的救治中。终于,双胞胎得救了,双胞胎的家人对医务人员千恩万谢。病房外的东边已泛起了鱼肚白。此时,她才想起被自己放在值班室的儿子,连忙赶过去,当看到儿子时,值班床上全是孩子的大小便,孩子正睁着一双滴溜溜的眼睛四下张望。那一刻,眼泪在她的眼里慢慢打转,一股说不尽的心酸涌上心头。就象很多的医务工作者一样,因为工作她把给儿子的爱都给予了与病魔做斗争的小患者。

医学是一门永远追求进步,不断要求发展的科学,为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努力充实自己,她现正攻读护理本科。注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及时运用到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更新技能,更新操作,改进工作方法,改进护理服务态度。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通过多年的临床磨练和刻苦钻研,对儿科,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地掌握新儿新法复苏,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胃、十二指肠插管,早产儿喂养技术,各种呼吸机,监护仪的使用,特别是静脉穿刺方面更有神的美誉。危重新生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而且是多条静脉同时开放,所以输液困难是新生儿科的特点,2001年8月,新生儿科抢救了一例24周,体重680克的有生机儿,患儿的血管细如毛发且皮肤粘膜特别薄,一般的静脉穿刺留置根本无法实施,不能进行静脉营养,患儿又无法胃肠喂养,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她不耻下问,翻阅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虚心向前辈同行请教,摸索出一套改良的采用一般静脉留置针进行深静脉插管输液的新方法,每天保证3-4条静脉通道,而且持续了100多天,为超低体重新生儿的救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工作中,她注意观察,善于思考,解决临床护理难题,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攻克了多个难关,如率先开展非营养性吸吮,促进新生儿胃肠功能成熟,缩短了早产儿从鼻饲过渡到经口进食的时间,减少早产儿住院天数,课题获卫生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改良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获中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定期评估和早期干预获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参与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的研究。参与中山市新生儿新法复苏的推广,开展危重新生儿双向转运及随访等工作,主要参与的省立项课题早产儿血中胃肠激素水平及早期喂养的研究获2002年度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7月主持开展经皮中心静脉置管,(立项编号2004C022)获中山市科委科研基金资助。2005年,博爱医院新生儿科成功救治一例男胎龄28周,体重只有625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国内均属罕见。在救治该患儿期间,叶永青参与救治工作,2个月吃住在医院,协同医生观察病情,细心护理患儿,并采用国内先进的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其置管时间长达90多天,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课题《新生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研究》获中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大医精诚,大爱无声。作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医德修养。如果说技能和知识储备显示了一名护理人员的硬件水平,那么具体工作中对病人表现出的人文关怀,则是护理人员的软件。儿科病房是博爱医院的明星科室,不少父母抱着小孩慕名而来,然而,由于重男轻女等的思想的影响,儿童重症病房成了残疾儿和弃婴的最好归宿。何妹是一个出生才20天的女婴,因患腭裂被父母抛弃,被人送到病房时全身发臭,重度营养不良,身上只有一件烂衣服和一张小便条,看到这些,一些年轻的护士捂着鼻子不愿走近。当叶永青看到这奄奄一息的患儿时,立刻搬来保暖台,倒来热水为患儿擦身,用滴管进行喂养,在她的带动下,全科护士这个带来一个鸡蛋,那个带来一个苹果,经过几个月精心的护理,何妹变成了一个健壮的小孩,经过多方联系,何妹又回到了父母身边。她父母噙着泪花握着叶永青的手说:感谢你们把美好的生活还给了我们!让我们懂得了爱。

以真诚的爱对待患者,以真诚的心对待同事。由于新生儿科病人多、工作忙、压力大,很多护士都产生了焦虑等心理问题。作为一位中层管理者,作为一名护士长,叶永青一有机会就和护士们谈心,从生活上关心,从情感上关怀,及时疏导她们不良的情绪,让她们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提高了科室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她还带领护理人员,克服重重困难,重新制定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使全科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实行统一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多项,如经皮给药,改良呼吸机雾化吸药等这些创伤小,效果显著的项目,深受医院领导和社会的好评。20012004年,叶永青3次参加中山国际微笑行动活动,负责唇腭裂患者术后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山国际微笑行动是国际微笑行动基金会组织的慈善活动,为广大贫困唇腭裂患者提供免费治疗,他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种族不同,肤色各异。为了支持活动,博爱医院从各科抽调人员予以支持,由于护理队伍来自不同科室不同护理专业,个别护士还是第一次参加微笑行动,而且从来没有与外国同行交往的经验,唇腭裂术后护理也不熟悉,为了能完满完成这艰巨任务,叶永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积极筹备病房和物品的同时当机立断,将现有人员编成一对一的帮护小组,由有经验的护士指导、培训无经验的护士,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工作指引、出院指导,规范护士的语言和行为,使全组护士的行动一致,配合密契,工作有条不紊,以致外国医疗队人员还以为这些护士原本就是同一个科室的护士,有多年合作的经验以致工作那么利索、有序。当他们得知是临时组成的,表现得非常惊讶,连连惊叹中国姑娘了不起!多年来,她工作过的科室带领过的团队,多次荣获卫生系统优秀护理小组、医院先进科室,先进团支部、党支部,中山市青年文明示范岗、省青年文明示范岗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光荣称号。

默默的奉献、辛勤的努力,21年的护理工作使她尝到了病人感谢时的甜,愧对家人时的酸,工作繁忙时的苦,被病人责难时的辣。然而,唯一不变的是,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为更多患者服务的精神。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事护理工作以来,叶永青始终热爱本职工作,并以工作为乐,这一点是她在护理岗位上不断进步的源泉。或许正如她自己所说,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护士,在医疗行业无数护理人员当中,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然而,正是这些无数的一滴水,组成了浩瀚的大海,滋润了无数患者的心田

最美护士事迹材料(二)

做护士就是这样,不管是不是份内工作,只要有益于患者治疗康复,她都会认认真真去做。该团五连80多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吐拉汗,由于患有脑梗、老年痴呆成了医院常客。

李xx---一个普通平凡的护士,她用天使之爱,播洒着人间最美的真情,无私的爱心诠释了新时期优秀护理人员的品质, 赢得了团场居民群众的称赞。

1992年底,生活在四川的李xx投奔远在新疆的姐姐,并考取了伊犁卫校。1996年毕业后,分配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七团医院工作,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在16年的工作中她不断总结经验,多次在地方专业杂志上发表小经验、论文等。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护理专业水平,她积极钻研业务,通过努力,2009年考取了全国中级护理职称,2009年李xx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刚参加工作时,看着老护士一针见血为患者静脉穿刺,为了练习静脉穿刺和肌肉注射,她就拿着注射器和针头反复在自己身上练习,还拿来与人体相像的萝卜、土豆等练习。手上、脚上都留下了无数的针眼。一个月之后,她已能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及肌肉注射技术,操作时能够做到手法轻巧,达到无痛注射。在为病人服务努力做到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四心式服务。

李xx刚干护士工作不久,在一次值中班时,紧急送来6位因突发事件而致伤的患者,看到伤痕累累、满身血迹的患者,她当时心里怕极了,但当她看见伤者痛苦的神情,她稳定自己的情绪,立即对患者采取止血包扎等抢救措施。看着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转危为安,患者家属由衷感激之情,使她更加坚定了要做一名真正的生命守护神。凭借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李xx16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的工作着。在医院举办的护理大比武中基本上都能独占鳌头。多次代表医院参加师里的重大比赛。在2007年的护士节与同事一起参加农四师卫生局的四人急救操作比赛中获得全师第三名的好成绩。多次被评为师、团级优秀团员、团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受到院、团领导的好评。所在的护士班被师里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模范巾帼文明示范岗,2009年又被评为兵团三八红旗集体。

在李xx心里,有一把检验工作标准的感情尺子,那就是把病人当作亲人,病人有疑问,她耐心解答,病人有困难,她主动帮助,用无私的爱去温暖每一位病人。1997年,该团11连孤寡老人柳潘生得了肺气肿住进了医院。肺气肿对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是比较难治疗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加之老人岁数大,个人卫生差,有些护士不愿进老人的病房护理,看见老人孤苦伶仃家中又无人,李xx担当起了照顾柳潘生老人的义务。上班时,到病房给老人端水喂药,给老人捶背,陪他拉家常。由于医院没有食堂,老人吃饭成了问题,她又义务地给老人做饭、送饭。肺气肿病人的饮食宜清淡,这对于吃惯了麻辣味的李xx来说,很不习惯,但为了利于老人的病情的治疗,她做清淡可口的饭菜给老人吃。一天,老人感动地拉住她的手,并从衣兜里掏出了500多元钱,委托李xx处理他的后事。李xx把钱还给老人安慰他安心治病。这以后,老人只要住院,李xx就担负起照顾他的责任,这一坚持就是两年多,直到老人去世后,她又协助单位处理了老人的后事。

1996年,六十七团敬老院建成使用,里面住进了5位孤寡老人。医院的团支部书记李xx,得知情况后,针对老人行动不便,她每星期都会在轮休时,到敬老院为老人量血压、收拾和整理房间,和老人们拉家常,给老人做可口的饭菜;直到敬老院的老人们相继去世。

篇6

我省儿科护理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建设,经历80、90年代的发展,儿科护理模式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以病人为中心”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以患儿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按系统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进入21世纪,儿科护理有了质的飞跃,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护士的角色特点从院内疾病照护者向全程健康促进者、专科疾病管理者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护士承担的不仅是对患儿的照顾,还要兼顾对患儿整个家庭的支持。让家庭参与对患儿的照顾,促使患儿获得生理与情感的最大满足,如设立母婴病房、家化病房,成立儿童哮喘病夏令营,早产儿延续护理、新生儿抚触、开展社区护理义诊服务等。

1.1.2儿科护理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医学的发展对护士专业照顾能力有了更高要求。护理工作以安全舒适为目标,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措施、提供专科抢救、正确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并能真实、客观、及时地书写护理记录。与此同时,儿科临床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迅速。早产儿微量持续喂养技术、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桡动脉穿刺、新生儿黄疸换血护理技术、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中的应用、高频机械通气护理技术、小儿肠造瘘全程管理规范、儿童皮肤伤口护理技术等,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技术(PICC)在新生儿、血液病、肿瘤等推广应用大大推动儿科临床专科技能的发展,促进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

1.1.3PICU与NICU的建设与成果辐射

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建立促使重症护理管理架构建立,特别2009年省卫生厅提出《福建省儿童救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省共建立县级以上儿童救治中心定点医院51家,新生儿救治定点医院45家,进一步健全儿科120院前急救,完善急救流程和转送措施,形成重症、疑难危重患儿转诊收治网络,提高抢救水平。全省重症监护培养体系已初具规模,并不断发挥辐射作用。通过开展医疗下乡帮扶、护理技术会诊,每年定期开展全省小儿急危重症护理进展学习班、儿童PICC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班等,充分满足基层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基层儿科护士对儿童救治知识、儿童保健和急救知识的掌握,为培养基层儿科优秀护理人才,促进专科护理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1.1.4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对儿童造成的损害

近年多起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充分认识医学救援的重要,而医院是医学救援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务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队伍中,护理人员占医疗队伍近一半比例,是参与医学救援的主力军之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儿童手足口病暴发、甲型H1N1流感暴发,儿童成为这些突发事件的主要受害者。为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对儿童造成的损害,我省儿科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里积极战斗在一线,应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配合医疗团队,合理安排抢救护理程序,做好预防处置工作。同时接受省卫生厅派遣任务,积极抽调儿科护理人员远赴安徽抚阳参加救援,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1.2儿科护理队伍与人才梯队建设

1.2.1儿科护理队伍结构的优化

护理队伍不断壮大,初步调查统计,目前我省从事儿科护理队伍人数达3034人,特别近几年,从事儿科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由单一的中专教育逐步发展为多学历层次并存,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及本科学历526人,占儿科护理队伍的16%,大专学历占40%,拥有中级以上职称护理人员799人,占26%。

1.2.2儿科护理队伍的培养

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梯队建设与医疗机构的发展紧密相连,国内护理学科发展大环境也影响着儿科护理队伍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上世纪50、60年代,医院对儿科护士的培养以合格的临床儿科护士为目标,80、90年代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学历层次为目标;随着护理各专业建设步伐加快,对先进的专业人才趋之若鹜,90年代中后期,儿科护理人员也有机会通过医院及省市护理学会搭建对外交流平台,走出地区、走出国门进行先进护理管理理念的学习、专科进修和专项培训等,特别近年对建立以专科、专项培训为目标的护理人才培养及应用体系更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点,让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发挥骨干作用,从而有力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管理水平的提升。近年累计有数十名儿科护理人员前往美国、新加坡、台湾等地进行参观与学习,她们为医院护理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1.2.3儿科护理临床教师队伍的壮大

注重对临床教学人才培养,全省23所二级以上医院实现与省市专科院校协作,40多名临床专业人才走上讲台,其中教授1名,硕士生导师1名,承担大中专院校儿科专业授课任务,使得院校学生能更好地将儿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为儿科护理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临床儿科护士的基础理论水平。

1.3开展儿科优质护理

结合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2010年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要求及国际儿科护理发展趋势,将儿科护理模式由“以病人为中心”向“以家庭为中心”拓展。在全省三级医院儿科试点病房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共赢协作模式。在儿科护士角色行为中,不仅充当直接护理者角色,明确儿童住院只是很短一段时间,儿童护理范畴应由医院延伸至社会家庭,涵盖0~18岁年龄阶段健康与非健康所有人群的护理工作。因此,儿科护士在充当患儿与家长的教育者、康复与预防指导者、合作与协调者角色等方面也能实施到位。如:加强住院期间对家长照护能力的提升,是新模式下儿科护士工作的一个新内容,通过责任护士、护士长共同深入住院患儿家庭中,对患儿护理问题及家长护理行为进行诊断、纠正患儿家长的错误理念和方法,通过宣教、儿科入院指导、制作疾病相关健康教育手册,指导家长参与关于患儿安全护理要点、监护、用药、营养、心理护理、卫生活动等合作性照护项目,并及时了解患儿及家属的意见和感受,及时进行评价和再指导,帮助家长掌握必要的照顾知识与技能,有效且持续地参与患儿的护理;让家长有能力在出院后持续性照顾儿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好的健康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发挥护士各自的能力与角色作用,使护患双方相互理解,产生良好互动、和谐沟通、角色互补、价值认同,提升家长疾病照护和预防能力,满足父母及社会需求,提高社会满意度,同时也体现护士专业成就感与社会价值。

1.4循证护理在儿科的应用

推广儿科循证护理,伴随着儿童急重症监护体系的不断完善,儿科急重症护理工作中还需要将新的循证护理证据与临床工作相结合,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儿治疗与护理结局。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力性胃黏膜疾病、儿童疼痛与镇静、儿童营养摄取,儿童皮肤护理、非计划性拔管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儿童监护室中关健性的医护实践质量指标,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儿科护士们探索执行以循证为依据的集束护理干预,如定时的儿童口腔护理,抬高床头30度,气道护理无菌操作的规范等,特别强调定时的口腔护理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保护性因素。

1.5儿科护理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医院临床科室,儿科护理信息管理已是一种护理管理新方向及保障护理安全的有效手段。已有3家三级医院儿科使用移动护理查房系统、采用电子条码扫描进行患儿身份识别、对手术或医疗处置的患者身份与手术部位在执行处置前的再确认、患儿用药、跌倒的预防等,通过信息化数据管理,保障患儿安全、实现临床护理管理科学化、工作流程人性化,进一步提升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

1.6儿科护理临床研究与适宜技术临床应用的拓展

我省儿科护理科研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近5年取得较快发展,在新生儿护理、儿童急重症护理、儿童康复护理、儿童生长发育及预防保健护理领域逐渐形成儿科特色护理研究领域。近5年共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及地市级课题9项,科研获奖3项、获得专利3项、小发明小创造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国家级刊物1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业技能测试标准与训练指导》、《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三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组织拍摄的儿科护理操作视频成为福建医科大学儿科护理实验教学辅助教材,并作为儿科护理专科技术操作教学的培训教材之一。适宜技术临床应用不断拓展。从最初一次性密闭静脉输液技术代替开放式静脉输液;从钢针静脉穿刺到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新生儿大腿外侧肌肉注射;蓝光治疗护理技术规范;简易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新生儿黄疸换血护理技术;PICC穿刺及维护;新生儿院前转运;高频机械通气技术;外周动脉穿刺及置管技术等,大大提高危重患儿救治成功率。

1.7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

福建省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举办多场国家级的儿科及新生儿重症提高班,各地报名参加人员近1000人。结合“世界儿童日”和“六一”儿童节,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护理部组织开展深入社区及慈善机构的“世界儿童日”护理义诊与献爱心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都会组织一场医院内护理义诊活动,传授儿童家庭护理知识及儿童家庭护理急救技术等,深受家长的好评;每年定期开展儿科护理管理者联谊活动,有力促进了儿科护理管理者之间经验的交流与借鉴。

2福建省儿科护理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国际、国内先进省市儿科护理发展相比,虽然我省儿科护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与差距。为深入了解我省儿科护理存在的不足,由福建省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向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护理部发放问卷,进行儿科护理工作现状调查。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12份,收回问卷101份,回收率90.1%。三级以上医院占34%(其中三甲医院占18%,三乙医院占12%,专科医院占4%),二级医院占62%(二甲医院占43%,二乙医院占19%);儿科床位设置:30家三级医院拥有儿科床位共2237张,占全省儿科总床位的50%,67家二级及以下医院拥有儿科床位总数占总床位的50%,说明二级以下基层医院儿科建设还未完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儿科护理队伍不稳定,人才梯队不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儿科护士3056人,编外护士1856人,占儿科护士总数的60.7%。编外护士多造成护理队伍不稳定,护士流失率高,增加医院人力成本支出,同时也不利于医院护理队伍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的规划,造成护理人才的断层。职称聘任方面,全省儿科护理高级职称111人,占护士比例3%,护理高级人才比例小,主任护师占0.5%,副主任护师占2.2%,主管护师占15.8%,护师占27.2%,护士占54.3%,与医疗人员相比有较大差距。高级职称配比少,造成护理职业生涯的瓶颈及护理研究人才短缺、护理科研能力薄弱,同时也影响儿科护理学科的发展。单一繁重的护理工作量让新护士甚至不愿意到儿科病房工作,给儿科护理工作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2儿科护理新理论与新技术应用不平衡

相对三级医院,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开展较全面,而对于二级以下医院,由于医院本身规模限制及对儿科投入不足,且儿科产生经济效益少,基本只作为医院的二级分科。专科的不细化造成专科护理的很多新技术不开展或应用少,达不到提升儿科专科护理能力要求。从社会到家庭,普遍认为护理就是给小孩打打针、换换屎尿裤,是保姆式工作,没有发展前途。

2.3家庭社会需求与儿科护理存在差距

儿童作为特殊的人群,其生理、心理各方面发育还未成熟,不同于成人,不是成人的缩影,受疾病影响,小儿对家长、家庭依赖及心理影响更大,而家庭也因儿童住院这负面性生活事件受到影响,家长感到压力与负担。据相关机构调查及文献报道,住院家长的压力主要是对患儿疾病担忧、疾病知识的缺乏、疾病的影响及家庭护理照顾能力的不足等。目前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繁重,人力配置不足,护士常无暇兼顾家长及儿童的心理需要及家庭变化,忽略了家长的参与,造成家庭信息沟通的不通畅,难以满足家长的需求。

2.4循证护理在儿科应用还不完善

儿科护理人员队伍年轻化,临床经验不足,护士专业技能不熟练,提供以循证护理为依据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护理实践不完善、缺乏科研意识。

3今后五年工作规划

3.1儿科护理队伍建设方面

(1)保障编外护士同工同酬,2014年~2015年完成实施以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

(2)按福建省护理“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2015年三级医院儿科护理人力配比病房床护比达1:0.6。

(3)建立和完善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发展专科护士、培养护理骨干人才梯队。2015年完成儿科专科护士人才库建设,为儿科护理队伍建设贮备护理人才。

(4)开展护理帮扶互助。每年不定期组织儿科护理管理专家和专科护士下乡,采用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及接收基层医院进修等方式促进基层儿科护理队伍人才培养。

3.2专科建设方面

3.2.1建立儿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2015年完成申请并组织建立新生儿专科护士、儿童急救专科护士、儿童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3.2.2建立福建省儿科护理质量评价的敏感性指标。

2015年前完成“护理敏感性指标”,如跌倒率、静脉外渗率、压疮发生率、给药正确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护士离职率、护士工作满意度等。通过这些指标把关护理管理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及管理评价目标,从而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3.2.3建立省级儿科护理网络信息互动平台。

利用网络共享儿科护理新理论、新技术及疑难护理病例探讨。2014年~2015年开展分层次继续医学教育和儿科岗位技能培训,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联谊活动,扩大与兄弟省市的学术交流、借鉴先进的经验,开阔视野及思路,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及专科护理水平。

3.3护理服务方面

重视家长、家庭对患儿疾病康复的影响,满足家长护理需求。以“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为抓手,推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儿科中的应用,2014年~2015年在三级医院试点推广;2015年~2016年在二级医院推广;至2017年全面推广“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让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庭之间建立起合作、尊重和支持的互利伙伴关系。通过加强儿科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促进家庭维护儿童健康的积极作用,达到全面、全程、连续、专业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目标,让患儿及家庭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3.4社会责任方面

积极拓展护理延伸服务,加强社会责任承担,以专业委员会为主体,借助媒体,联合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预防儿童伤害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与社区、学校配合,指导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和社区提高儿童自护、自救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灾害和紧急事件中对儿童的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受灾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和心理康复等服务;关注儿童保健服务及慢性病管理。帮助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水平,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

4政策支持与建议

首先,重视对儿科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满足儿科发展需求,减少儿科护理人才流失,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篇7

(f0004)征文启事 无

科研综述

(1537)慢性病自我管理理论模式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孔淑贞 蒋文慧

(1540)精神科医护人员遭受精神疾病病人暴力行为的研究现状 贺美玲 郭志华 王红星 丁伟华 程艮

(1542)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自我效能评价工具的研究现状 王海燕 许燕玲 胡三莲 钱会娟

(1545)我国伤口护士角色功能的研究进展 王雅琴 宁宁 陈佳丽 廖灯彬

(1547)我国护理教学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韩金凤 王? 李书梅 黄叶莉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1549)耳挂式象鼻型呕吐物收纳测量袋的设计 胡晓岚 张缤

科研论著

(1550)心力衰竭病人体重管理相关知识一信念一行为对称体重依从性的影响 鞠阳 汪小华 仇静波 庞建红 冯萍 陆敏霞 赵欣

(1552)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程璐 孙国珍 王琴 李新立

(1555)大面积严重烧伤病人回吸收期血管外肺水指数变化与肺功能关系研究 余水秀 王仙园 周娟 吴军 彭毅志 彭代智 罗高兴 罗奇志 颜洪

李晓鲁 张家平

调查研究

(1558)本科实习护生文化胜任力与职业自我概念的相关性研究 张瑜 李秀艳 richard pescador

(1561)门诊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彭霞 莫霄云 宁余音

(156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评教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小慧 刘海波

(1565)日间手术病人术前访视需求调查 杨霞 胡文娟 赵爱平 卢惠娟 陈哲颖 周亚芬

(1567)护士对医院不良事件报告氛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孙晓 万文洁 吴茜 朱晓萍 施雁

(1570)口腔专科医院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影响因素的研究 杨冬叶 万丽红 陈佩珠 黄秋雨 周凤

(1572)低年资护士工作应激及影响因素分析 杜鑫 王维宁 丁芬芳

(1575)陕西地区部分医院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维护的调查与对策 张敏 何华 张亚婷 吴红娟 徐岁云

(1577)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 吴祝凤 林细吟 卜秀青 方蘅英

临床研究

(1580)老年肾病病人长时间输液治疗对外周静脉血管损伤的临床观察 马莉冰 马国栋

(1581)orem自理模式在老年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毛羽佳 张先庚 李凤燕 梁清芳 王红艳

(1583)药护合作模式在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英萍 张宁

(1585)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底肿瘤切除术后病人吞咽障碍的影响 王滨琳 徐德保 唐运姣 陶子荣 贺爱兰 贺莲香

(1587)卧床病人使用微型水泵淋浴器床上洗头车洗头的效果观察 黄秀华 梁秀萍 谭意

萍 陆丽芳 杨记英 吴肖梅

(1589)两连线作为成人胸外按压定位方法的评估 罗卉 黄素芳 汪晖

(1591)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痰湿体质病人体质积分的影响 王翔 沈翠珍

(1593)静脉输注低温加药液体对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及脑保护作用 徐桂花 朱丽莎 张玉琴

(1595)综合干预促进胃肠道手术病人快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陈丽 许勤 刘林

(1597)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艾雅琴 郑丽军 孟朋民 杨泉林 苏心镜

(1598)手足部按摩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的影响 华影 亓新学 毕清泉

(1600)led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及护理 黄霞 胡蓉 关敏

(1602)冲吸式口护吸痰管在脑卒中昏迷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叶日春 李彩红 覃小静 刘淑莹 侯伶

(1604)分腔式医用护理背包在海上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黄叶莉 李书梅 韩金凤

(1605)音乐疗法对早产儿喂养的影响 杨园园 蒙景雯 魏宁宁 李春华 梁爽 陈华

(1607)糖尿病病人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 裴? 赵紫琴

(1610)生理盐水冲洗法在预防封闭式负压引流管堵塞中的应用研究 覃红桂 肖远琼 韦雪 廖燕湘 赖微

(1611)记录糖尿病生活日记对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 金伊俪 胡颖 罗梅萍

(1613)住院空巢老年肿瘤病人情绪状况及护理干预 钟雪莲 唐小梅

(1615)三镜联合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加鼻胆管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韩娟 王超 任晓琼 柳莎

(1616)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无

临床研究

(1617)tessier3型颅面裂患儿围术期的护理 宋丽娟 翟凤英 张广霞

(1618)经口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护理配合 姚娇 陈纯清

护理管理研究

(1620)助孕夫妇“三证”审核护理管理标准化流程的研究 舒军萍

(162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王理瑛 张莉 颜萍 刘畅 汪惠才

(1623)法令条例著录格式 无

护理管理研究

(1624)减少急诊儿科护士针刺伤的临床路径管理 刘迎春 于颖 李新红 赵晓?

(1625)医护协作一体化模式在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探讨 李育玲 李丽红 张利 张敏

(1627)我国专科护士发展中主要问题分析 高青 许翠萍

护理教育研究

(1629)pbl教学模式对高职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及学习投入的影响 穆晓云 臧爽 李丹

(1631)支架式教学对本科实习护生自我概念的影响 叶艳胜 曹群英 丁芳 鲍翠玉

(1634)五年一贯制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陈丽霞 洪迎迎 李辉 林佩璜

(1636)高级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郑长

花 赵国玺 彭慧蛟 何小玲

(1638)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梁春光 仝慧娟

(1640)加强高职护生毕业实习期间隐性护理知识管理的探究 满力 郭宏

(1642)浅谈医疗改革视角下高校社区护理专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李瑜 董钊杨 吴小婉 黄红 吕文文

(164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实践研究 李为华 左凤林

(1645)辞书著录格式 无

护理教育研究

(1646)地方综合性大学构建国际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李雪莉 刘幼昆 邓三妤

社区护理

(1648)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胡明 李小明 钟美容 林何梅 任洁娜

(1649)应用握力圈扩张手背浅表静脉的实用性研究 朱惠瑛 李玉梅

量表研究

(1651)本科护生网络课程学习适应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李鸿艳 刘宇 冯琼 毕瑞雪 章洁 周湖燕 雷琼琼

(1653)老年综合征评价量表的性能实测分析 刘祚燕 龙纳 淳雪丽 陈? 胡秀英

(1655)护理人员激励问卷的编制 樊现岗 王维宁 孟繁洁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1657)一次性多功能无菌物品存放盒的研制 王宇 胡雪慧 王倩 周琛

个案护理

(1658)1例桡动脉穿刺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沈磊 温媛 王磊

(1659)1例全胸主动脉置换加左肺切除术的术后护理 陈林 郑静

(1660)维生素k1与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联合应用引起肢体麻痹1例 鲍隆梅 刘俊

专利及获奖产品介绍

篇8

海训士兵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黄丽婷阎成美王晓霞李琦李妮翁庐英(5)

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蒋俊梅(7)

输血硅胶管在腔镜术中污水污气排放的应用李水薇吴继营刘纯坚(8)

介绍儿科手术中应用的简便约束板吴素英(29)

中频脉冲电治疗老年性便秘陈筱珊(41)

巧用一次性手套预防压疮潘静华林建芬林艳兰(59)

医学院护理系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苏保育陈汝兰杨宇(9)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调查分析李瑛张彦超(11)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肖春玲谢三英周静(13)

经血传播疾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杨淑玲李亚洁张秀华方玉桂侯金林(15)

肿瘤患者光动力疗法光过敏反应的护理缪景霞张秀华罗宇玲张兰英(18)

增进层流室病人娱乐活动的护理对策卓淑霞林惠群骆天真(20)

应用血管闭合器后不同制动时间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潘楚梅赵自强陈海君(21)

精神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沈成亚(23)

血液透析患者行股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护理陶琳李兰英(24)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性治疗中人工气道拔管的护理配合高志霞时兢何菊玲姜武佳蔡亚萍周淑芳(25)

高龄食道及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曹涌(27)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置换关节脱位的护理成翠香乔敏巨宝兰张燕(28)

颅咽管瘤行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手术患儿的护理陈游力赵丽萍(30)

同种异体大块下颌骨移植患者的护理谭雁红叶旺娣(3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宫外复合妊娠病人的护理邓海松(32)

宫颈癌患者手术后尿潴留的综合防护张巧利(34)

全军第五届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35)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陈梅花董凤英黄莉兵蓝琼好李玉玲(36)

癌症病人化疗间歇期中心静脉导管的家庭护理指导吴少芳黎燕芳全红铨曹慧娇何湘子(38)

微波治疗二氧化碳激光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梁少飞刘秀媚(40)

心理干预对发热待查焦虑病人的影响邓蓉李小麟付学勤王海燕董瑜(42)

注射狂犬病疫苗病人健康教育的做法及效果评价甘美连蒋玉梅林秀媚郑丽娟(44)

手术室护士在职教育有效形式探讨李翠媚陈小慧丁爱玲(46)

急症科护生实习效果双向评价表的设计与应用崔莉陈鹏王霞(47)

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林毅姜安丽(50)

市场营销观念在临产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陈慧娟(53)

签订护理工作安全责任书的效果评价杨顺秋李若惠张静商艳霞殷春红(54)

军队医院聘用护士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体会王红英孙娟王玲勉石会玲(56)

新形势下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面对的挑战与对策张军花(57)

知情同意在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熊邦琴褚华秀龚金平(58)

门诊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及对策陈莉倪冬青(60)

护士长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及体会何梅覃霞(61)

中医护理计划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张广清刘玉珍刘立捷雷丽芳李小华(3)

两种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李玲代高英文吉莲(5)

两种血压计袖带测量下肢血压对比研究邢攸红宁清秀周莉(7)

两种洗胃方法用于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黄师菊李燕陈壮桂冯艳萍陈华丽(9)

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原因调查与分析陈树乔陈丽钰周逸如(11)

病人对社区护士知识及技能满意度的调查分析陆萍静张金勇石延宏(13)

心理咨询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调查及护理干预张雪静骆焕荣(16)

羊蹄草用于治疗静脉炎杨惠琼余同珍(15)

翻盖式垃圾桶巧开盖谭琳玲周春兰黄苏宁(26)

介绍一种胃管固定方法甘明艳谭瑞雄(56)

自制排便装置应对昏迷患者的大便失禁李湘君谢泽娟(73)

1例2月龄婴儿肠源性紫绀的报道金玉梅(90)

护理人文关怀与护患沟通陈红宇彭慧丹李娟罗艳华(18)

颌骨畸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郑欣罗亦民石秀英杨晶(21)

穿刺抽脓冲洗在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中的应用梁洁萍陈伟青(23)

双胎之一宫内死亡11例的孕期护理洪菊香许琼郭实贤(24)

结肠镜检查病人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观察黄明宜(27)

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陈远仿(29)

人性化护理在职业病病人中的应用戴县娇(30)

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修整术患者的护理罗雪娜(32)

中心负压吸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护理马海青(33)

中药膳食联合运动干预对肥胖性脂肪肝患者的影响谢三英符林琴李淑惠陈泳如(35)

供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黄果花曾慧兰(37)

晚期食管癌行放射免疫导向治疗患者的护理宋伟利缪景霞张浦婷(39)

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后再脱离病人的护理谭雁红叶旺娣(41)

118例多汗的癌症病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吴少芳黎燕芳钱穗毅全红铨何湘子(43)

重症哮喘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南方护理学报 黄文娟陈肇婉陈楚惠(44)

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的护理叶晓玲方燕徐春红胡海芬(46)

长途转诊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魏红云方玉桂鲍光欣张驰(48)

老年病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王素云王丽华王红显(50)

癌症化疗患者家庭护理的实施效果评估王器玉郭丹苏小英林桂兰陈洪亮(52)

高校医院“联系人制度”护理医疗模式的构建卢兰姣(54)

超声波联合碘离子导人治疗小儿斜颈的效果观察郑琼美李茹红(57)

可再生使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黄波何玲周毅杜艳朱红艳(59)

肺癌患者抑郁状态的护理干预刘剑梅曾国艳王自秀(61)

精神分裂症立体定向手术病人心理分析及干预江晓莲王连仲余丽芝赵丹丹管艳艳(63)

子宫切除患者身体心像改变后的心理分析章兰英周丽华刘斌徐东燕明艳芬(65)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董明芬林爱宝(67)

扁桃体摘除术病人的双语护理教学查房李文姬杨华周春兰(69)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护生情感的激发林丽芳巫娇静郑乐仪(71)

优秀护理论文的评选及思考李漓刘雪琴(74)

聘用护士浮动工资奖励的方法和效果李武平江会钱皎月(76)

转变护理服务理念的做法与体会程军李新华陈明敏(78)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护理工作的作用及其管理关丽婵陈婉玲(80)

惩罚原则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赵梅霖(81)

新生儿病区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邱岸花邓靖怡(83)

未来海上救护护理管理模式的探讨白建萍夏鸳鸯李书华(85)

培训护工充实护理人力资源的方法欧芬何月桂梁便群(86)

整体护理工作标准——对包括补充与替代治疗形态的护理方式之思考葛国月LennyChiang-Haniskol(88)

1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家庭病房的护理管理宋春雷缪燕珍华丽群(91)

《南方护理学报》第1期继续教育答题卡(92)

胸腹部手术医用粘贴手术巾的改良梁建红耿清文张洛群史云赵巧丽(F003)

复合营养素对湿热创伤大鼠直肠温度和一氧化氮影响的研究李亚洁王影周春兰廖晓艳(1)

四肢骨折病人手术前不剃毛备皮法的临床应用研究黄少娟郭少英王应琼林细欢刘凡(4)

小儿24h食道pH及压力同步测定中两种置管方法的比较李瑞琼徐信兰谢丽芳罗丽红(7)

不同方法置胃管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罗小娟谢佩珠(9)

不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的影响许琼洪菊香蚁静君黄芳梅(11)

静脉用胰岛素注射液反复抽吸后细菌污染监测李瑛蒋美珍杨远荣(13)

探视对不同住院时间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梁晶莹(15)

“全国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征文内容(6)

“全国妇产科儿科护理及介入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75)

在患儿静脉穿刺中防范护患纠纷的“十注意十禁忌”刘长青(10)

蚁智健康液外用治疗麻风病伴发褥疮1例王丽珠张鸣青(12)

1例可赛舒过敏致剥脱性皮炎的报道陈冰玲李若铭曾奕芝(38)

泰能致癫痫发作1例报道张少瑜林卓华(41)

儿童交通伤害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高爱萍陆秀文(17)

驻桂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李丽君(19)

南方护理学报 温馨提示(20)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低大豆蛋白饮食的研究进展赵玉敏相锋李亚洁(21)

多种方法在压疮防治中的作用原理及应用申校燕刘惠方李漓(23)

电子胆道镜联合外科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护理配合李春芳周杰廖彩仙(26)

全麻术后病人护送途中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陈颖李惠兰温济金黄荣杏(28)

威克伤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陈春燕(29)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的护理黄丽红(31)

哮喘患者的健康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李淑霞(3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盘瑞兰詹福儿王晓秋何惠卿黎晓芳肖秋香(35)

51例有机锡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与护理张雪静(37)

肺泡蛋白沉着症大容量全肺灌洗治疗的护理宋晨胥晓玲(39)

自体外周血CD34^+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赵洁徐丹许汇娟姚晶晶(42)

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血管闭合器的效果观察许行王霞(44)

南方护理学报 持续静滴胰岛素治疗高血糖症早产儿的护理时亚平(46)

烧伤早期并发抽搐患儿的护理朱婉红(49)

不同诊治时间对视神经挫伤患者的疗效影响及护理罗巧苑谭素芬胡淑英(51)

癌症病人化疗全程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体会陈鹏于雁侯静(53)

儿童无牙颌全口义齿修复的护理冯荣梅朱文军林丽婷翁海燕(55)

口服葡萄糖液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罗海英(57)

社区人群高血压防治的护理干预罗志萍马红宝(58)

利宁凝胶预防男性导尿术所致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王立波张丽娟张颖田甜(60)

活体肝移植患儿的心理护理宋燕波高军秦文俐(62)

集体疗法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程军李新华(64)

医院创建抗癌俱乐部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肖丽蓉袁红(66)

多媒体技术在手术患者术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印涛印洪李艳华孙辉(68)

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反应观察黄哲梅李剑妮彭秋燕曹丽红麦群弟(69)

《心肺复苏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效果评估周薇(71)

采用目标教学对ICU带教老师进行短期高效的培训邓小玲刘芳袁慧(73)

护理本科生阅读专业信息情况调查分析郭红霞谢红(76)

“顾客满意”经营理念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梁志金龙秀红(78)

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朱倩(80)HtTp://

新生儿监护病区患儿安全护理的效果评价刘卫英王祝芳陈瑞玲(82)

规范全院交接班制度的实施与体会明雅焜薛坚(84)

实施分组护理的效果评估南方护理学报 骆秀梅(85)

实施温馨工程提高护理质量王虹陈红宇胡君娥倪利蓉潘杰(87)

常规护理查房在干部病房科的实践与体会徐世琴(89)

借鉴国外护理经验谈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姜杨(91)

1例气管异物并发严重皮下及纵隔气肿患儿的急救护理李晓静林晔(93)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患者体质量增加相关因素分析邹新花(1)

NICU中集体测量患儿体温最佳部位的临床研究胡永群喻玲芳陈瑛(4)

1例瓣膜置换术后瓣膜急障碍的报道张明霞(3)

美容外科门诊护患沟通方法和技巧谢云辉(23)

心肺复苏新旧技术对照招丽华(58)

柴胡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道黄桂香(69)

乳腺癌患者上衣的改制及应用孙秀娟(73)

社会办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静脉输液培训情况调查应碧荷庄玲(6)

对实习护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王晓娟付沫唐晓芸(9)

产妇的产后访视需求调查与分析李敬虹(12)

“全国妇产科儿科护理及介入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26)

“全国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征文内容(90)HtTp://

我国护理本科临床教育发展及展望方芳刘慧珠(14)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问题研究现状与对策林静霞李瑛钟梅(16)

术前备皮法的改良发展趋势黄少娟潘燕青郭少英(19)

临床护理专家与专科护士的有效管理赵俊文方玉桂李亚洁(21)

寒区指战员战时冻伤救护对策刘玉莹张绍敏秦洁(24)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特点分析姚菊峰付菊芳李锋王长海孙静马静王文(27)

南方护理学报 “工”型沙袋套应用于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彭雪莲梁宝珠李洁源欧碧英(29)

影响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的因素及护理干预高鹃顾芸(31)

待致阴道损伤患者的护理熊梦舟张军林爱玲(32)

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患儿的监护昌艳军杨满青何振爱(34)

心脏手术后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分析及护理郭阳娇凌云杨满青(36)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监护闫雅凤唐晟刘宗琼(37)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陈秀云郭瑜韦小毛陈锦凤智发朝(39)

关节镜下治疗髌骨骨折患者的手术配合王玉霞李晓东苏秀菊(41)

颈前路植骨融合术患者的护理张欲晓石慧珠(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