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科技信息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技信息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技信息管理论文

篇1

(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用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些教学内容可能会涉及到网络知识,教师要求学生运用网络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有些学生根本不去完成任务。只管上网聊天、打游戏,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还有一些爱玩游戏的学生,甚至准备好U盘,把游戏拷贝到电脑上玩,完全不顾学习任务。

(三)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够重视

在以中高考为指挥棒的现状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只作为参考,因此根本不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现在每个班一周一般只有一到两节信息技术课,而且这一两节课在遇到月考和期中考试时,还要被占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更加不重视,总是以一种娱乐的态度来微机室,学习被抛之脑后。

(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同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操作任务,他们一节课会剩下很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这些学生就会无所事事,于是就用电脑上网、聊天、打游戏等。而另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却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甚至还有些学生需要教师单独指导。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环境和其他学科不同

信息技术课堂和其他学科不同,学生不是在常规的教室上课,而是在微机室,学生直接面对的不是教师,而是充满很多诱惑的电脑。教师在讲台上板书讲解演示的时候,由于计算机的遮挡不能完全看到学生的一举一动,干扰因素的存在带来的纪律问题也就会更多。

(二)学生上机操作能力两极分化严重

班内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他们的微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这些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于很多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不用教师教就会了,而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没有电脑的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见到电脑,连鼠标的基本操作都不会,还需要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进行分层教学。

(三)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粗糙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而且教材中的知识点虽多,但是在上机操作的时候只要几步就完成了,所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设计。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不同,并以此为依据分层次地设计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四)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制度不够完善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价值判断。通过这些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可是在现实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业在课上得不到及时评价,时间久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三、解决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的有效策略

很多教师认为课堂管理就是维持好课堂纪律,实际上,这并不是课堂管理的目标。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争取更多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一)维持好课堂纪律

要想上好一堂课前提条件就是维持好班级的课堂纪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就向所有学生讲清楚微机室的纪律和规定,和学生一起讨论并制定出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改进措施,让学生事先明白破坏规矩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惩罚,如打扫微机室。

(二)做好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他们的学习兴趣等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节,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三)完善评价制度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注重操作实践,尽可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增加评价形式,除了期末考试外,还可以把学生平时的课上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

篇2

2.1管理人员技术问题计算机信息管理需要有计算机方面的经验和科技信息管理技术。我国现在从事科技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操作水平普遍较低,有很大一批管理工作人员没有熟练掌握计算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更是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严重限制了网络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实时的使用,使科技信息管理水平达不到标准化的要求。

2.2管理软件的问题我国科技行业虽然取得了飞跃式的成就,但是和国外的有些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我国很多的信息管理软件都是从我国外进口过来的,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在很多方面需要技术上的更新和信息管理中的调整。另一点,一些应用软件和计算机不兼容,这也给科技信息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2.3安全性危机问题信息管理在互联网中应用中的过程中有一个安全性的问题,现在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很大,很多资源也都进行免费的共享,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信息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性问题包括:被破坏、修改和偷窃等危险的事情。现在网络攻击的很厉害,网络病毒更新的也很快,网络对信息管理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

3计算机应用中的措施

3.1增强素质,提高技能在进行信息管理技术中,除了对员工进行素质的培训外更重要的是对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技术的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工作的强度,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对日常信息管理技术进行锻炼,达到管理的要求。在对员工培训的基础上,还需要聘请一些有关专业人士对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和管理。

3.2计算机问题的规范管理一些信息管理软件和计算机不兼容和文件格式不对,对于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可以制定出相关的制度,根据制度使计算机进行规范化管理,运用统一的格式,减少繁杂的文件格式,为计算机提供一个共融的环境。

3.3提高安全意识信息管理中有很大的信息涉及到隐私和机密,为了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的入侵,可以在计算机中装入应用防护软件和防火墙技术,对数据加密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多方面对信息进行保护。对于涉及到机密文件应该运用有针对性的保护手段,比较稳妥的进行相应保护。日常生活中要提高防范意识。

篇3

1.2历史数据保护不周数据在长期变化、演进的过程中

其资源历史会被储存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以便后续工作查询。然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内存还是很有限的,要长期时间保存有效数据是几乎不可能的。这要求,系统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更新,将这些科技信息转存到其他硬盘中,经过这样一道工序,历史数据很容易受到破坏,或遗失、或破损,总归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1.3处理方式刻板、传统查询与统计是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最基础的两个工作项目

所以市面上出售的系统软件,对上述两种科技信息处理手段的诠释、处理大体相同。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虽然能够保证系统功能不受破坏,但它也存在弊端,就是大量数据、信息无法快速转入功能处理模块,犹如百万大军过独木桥一样,路径只有一个,信息处理需先来后到。如此一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处理能力便会急速下降。同时,软件开发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成长必经之路,作为一种集成软件,其数据来源、使用、制定的原则和基本法则是一定的。现阶段,软件开发公司、研究人员受产业服务要求限制,不愿推陈出新,从升级科技管理模式、开发新型统计结构入手,而是会按照以往软件开发的基本结构,在上面填充一些必要的功能模块。这样,软件开发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其功能价值也无法更深层次的挖掘出来。

2基于科技信息的功能价值探究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革新对策上文提到计算机管理系统有很多矛盾和问题,其升级、革新空间很大,信息、数据的资源功能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此,笔者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探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革道路该如何走。

2.1规范软件需求

尽量满足管理工作者需要软件开发公司和研究人员应对软件的工作环境进行集中测评,如该软件今后会使用于哪些行业与管理模式中,做到软件的功能需求“一对一”。近年来,应用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软件种类越来越多,为此,国家行政机关、各大企业的管理机构,都应承担起监督职责,根据自身实际工作需要,考核该软件是否符合自身的管理要求。如果不符合,需及时与软件开发公司和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并协助他们修复、改正矛盾问题。

2.2提高历史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历史信息无法有效保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管理者们可以从自身工作入手,对科技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比如说:把数据管理工作分为若干个时段,如每周、月、季度、年度,管理者按照管理需要,检索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技术处理,让信息拥有一定的说明功能,再行储存。如此,可大幅度节约计算机管理系统储存历史数据的应用空间,使处理数据更加高效。此外,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历史信息的销毁、保存、转存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处理这类历史信息和数据,因为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历史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3全面、立体升级改革软件

首先,详细解析现阶段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变化方式,从发展角度入手,探究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向,以此为依据,制定下一阶段软件开发的大体功能需求和指标,使软件开发、科研工作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其次,丰富软件获取、处理、传播、管理的渠道,让真实、完整、有效信息集中输入到数据库中,为管理者提供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对比发展过程,这样,软件中的信息资源会更加立体、全面,更具说明价值。最后,软件页面设计要全面地反映科研工作的内容软件设计者进入开发阶段时,软件页面设计应遵循简洁、大方、全面、适用的原则,如:系统功能、数据输入、数据管理、信息传播、打印等功能应明确分类,不能出现“重叠模块”,严防信息管理过程中出错。

篇4

1.语文课程的目标观

民族性与多元化。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教育也逐步走向国际化。同样,语言生活和语言教育也趋向全球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因此,我们必须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审视语文教育目标,制定语文教育政策。一方面,民族语言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最有力的纽带,正确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及其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抵制外来语言和文化的霸权与殖民,是母语教育无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全环化必然导致多元化。因此,就语文教育而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确处理好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关系,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意义以及准确把握其分寸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总的说来,应该加强民族语言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使自身有一个参照系,更好地向西方学习。

人文性与技术化。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的操作技术成为语言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比纸和笔的操作更复杂,更具技术色彩。同时,多媒体和超媒体技术丰富了人类思想的表达手段,非文本的可视化媒体将与语言文字紧紧地融为一体。发展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追求高效率,因此,培养学生高效率的技术化语文能力,将成为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由于高效率的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化、标准化和统一化,因此,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又容易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当前,科技与人文的割裂正呼喊着科技与人文整合,这将使人们在追求语文能力技术化的同时,追求语文教育目标的人文性,包括对语言思维、语言道德和语言审美情趣的重视,对文学作品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其思想品德教育价值的重新评估。

普及性与艺术化。普及性是指过去仅局限于一小部分人群、具有高不可攀的神圣地位的语文教育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成为大众化的目标。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电子写作、电子投稿与发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可以不受应试教育和语文教师的约束,人人都可以自由地、随时随地地发表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从而出现了大众化的“网络文学”,曾经神秘的“创作”成为一种普通的、大众的“写作”。在文学的发展上,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语言的话语权威发生了变化,公众话语早已成了明日黄花,个人性话语、私人写作渐渐盛行。至于艺术化,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便利的多媒体表达与文本表达融为一体,语文教育目标带上了更多的艺术色彩;二是由于键盘输入、扫描输入、摄像输入、摄影输入和语音输入等输入方式的不断丰富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章修改与编辑的方便性,传统的纸笔书写可能将逐渐让位,而隐退为一种少数人所专有的、纯粹的书法艺术形式。

生活化。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目标的生活化提供了条件。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能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社会,使语文教育目标更富有真实的交际价值,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学用一体化。如多媒体的互动技术可以模拟演讲、报告、采编等应用语文的真实环境和活动,网络技术使写作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这就为语文教育目标生活化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个性化。信息时代文化价值的多元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使语文课程目标不再整齐划一,而应该承认语文能力的个体差异,从“一纲多本”发展为“多纲多本”,从“教学大纲”发展为“学纲”,鼓励学生根据社会的发展、自己的需要和潜力确定语文学习目标的总体要求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这样就有助于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个性化,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语文能力的变化

电子化的读写能力。电子读写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语文形态,它与传统的读写一样,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基本能力。电子读写能力包括多媒体阅读能力、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能力,基于网络和资源库的检索式阅读能力,键盘输入、语音输入、扫描输入等多样化的输入能力,多媒体写作能力,超文本和超媒体写作能力,网上写作能力,电子投稿与发表的能力以及电子读写一体化的能力。这些能力除了必须具备传统文本读写的基本能力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知识、技巧与策略。如多媒体的解读,各种字体、字型、字号和不同文本版式的处理,页尾、页脚、脚注和尾注的运用,网络导航的技能,网上交流工具的熟练使用,网络礼仪和网上交际规则的把握。此外,电子读写对传统的文本读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由于电子读写的便利性和极强的交互性,电子化的文本资源极大丰富,以及情景化的多媒体与文本的融合,使其所表达的观点往往比传统媒体更加多样、复杂乃至隐晦,这就对批判性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如在网上阅读时,由于超文本的功能,读者的眼光变得更加挑剔,如果文章缺乏吸引力,读者就可以迅速转移阅读目标,点击其他的栏目;反之,如果读者发现了优秀的文章,便会通过BBS、E-mail等电子手段在Intemet上迅速传播,影响范围极为广泛。并且读者还可以利用网上的交互方式,打破与作者的鸿沟,与作者甚至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这些特点对网上的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作者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快速读写的能力。质量和速度是衡量语文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传统的语文学习注重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强调对语言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的全面把握,强调字斟句酌的写作和修改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特性的必然。在信息时代,它仍是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目标。但不限于此,由于信息时代网上信息的更加自由、开放、随机,人们所能接触的信息量剧增。在这些信息中,既有大量有价值的,也包含了许多价值不大甚至有负面影响的垃圾信息。因此,信息的快速捕捉能力、筛选能力和鉴别能力必将进一步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为了应对全球化浪潮带给人类的更加频繁的交往,在信息时代培养快速的写作能力也显得很有必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写作成为有真实目的和意义的交流工具,如果能提高网络写作的速度,那么其快捷与方便的特点就会使它的交际价值能与日常口语交际相媲美。又由于网络写作能整合传统写作本身的优点,因此,它在远程、长篇和深思熟虑的交流方面则将超过日常的口语交际。

实用性和研究性文章的写作能力。文字处理技术如WORD、WPS使写作快捷而简便,网络技术如E-mail、BBS使写作具有真实的交际目的。写作将像口语交际一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电子写作与传播,人们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思想、交流看法,而这有赖于实用性文章写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CD-ROM和网上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电子写作工具的便捷性,使研究性文章的写作不再局限于大学生、研究生和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有条件参与到研究性的写作中来。他们能方便地利用电脑网络请教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并开展网上协作,能搜集、阅读大量的信息资源,并进行不断的重组、加工与再创造。

规范性的口语表达能力。随着人机对话技术的发展,人与电脑之间的口语交流、人与人之间通过电脑与网络的口语交流将日益频繁。无论如何,电脑还不是人脑,人与电脑的对话就要求口语的表达具有适当的规范性,并掌握人机交互的会话策略,使电脑能够理解。由于当前的人机对话研究主要基于书面语言,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口语表达的规范也会发生一些改变,出现向书面语靠扰的趋势,如词汇省略现象的减少,句子趋向于完整,口语能通过电脑显示出来,从而具有书面语的视觉特征,能够被修改、补充与保存。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内容

1.语文学习对象的变化

多媒体。传统语文学习的对象主要是语言文字,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图像、声音、视频的运用与文本一样便利,它们不再局限在少数人专有的艺术创作领域,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表达思想的共同方式。从当前的多媒体作品来看,多媒体与文本的融合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过去语文课文中的插图或朗读时的背景音乐一样,对文本的理解起辅助作用;二是以多媒体的表达为主,文本起补充、说明性的辅助作用;三是像文本一样都是表达思想的主体,如果删除多媒体部分,思想的表达就不完整,文本也得不到顺畅的解读。因此,掌握多媒体作品的特征与格式,理解和灵活运用多种媒体的能力,如图像解读、音乐鉴赏、视频阅读、文字处理、多媒体创作、E-mail技巧、网上实时交流、电子投稿与发表、电子工具书的使用等,成为语文课程的一项新内容。这些内容与信息科技课程不完全相同,信息科技侧重对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技术的基本操作,属于基础性的技术课,语文课程则侧重利用信息科技表达思想内容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利用文本媒体与其他媒体一起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网络语言。随着网上交流的日益频繁,语言文字在词汇、句式、语体和语用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日益增加的缩略语、大量出现的谐音词、界限逐渐淡化的各类语体,从而产生了“网络语言”,包括网上的口语、书面语甚至网上的方言。一些“网语”正从网上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成了语言生活的一部分。一旦“网语”约定俗成,就会引起社会语言的变化,从而引起语文学习对象的改变。

网络文学。电子写作的便利和网络语言的产生,催生了网络文学的兴起。网络文学是指首次以电子形式在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网络文学具有通俗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并且篇幅短小,多数在2000字以内,但数量众多。在内容上,主要表达自我的感受和心情,所以一些较成熟的作品深受年轻读者的青睐。由于计算机网络尚未得到全面的普及,也由于传统的印刷媒体根深蒂固,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仍由传统媒体出版发行,这样做虽然失去了网络文学的一些特点,但进一步扩大了影响。但不管怎样,经过“优胜劣汰”,网络文学都将与传统的文学作品一起,成为语文学习的对象。

主题词。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论文的写作要求概括与提炼主题词或关键词,以方便电脑的处理;获取信息的检索式阅读和快速阅读也要求输入主题词或关键词,以进行准确的查询。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虽然也重视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但都没有上升到信息检索的高度来进行,因此,信息时代的语文教育应该加强对主题词的教学。

2.语文课程内容选择范围的变化

语文学习领域的广阔性。网络技术的普及,网上的资源共享与交流,使人类的语言生活和语文的学习领域更加广阔。语文的外延不仅包括现实的生活领域,还包括网上虚拟生活中的语言活动,语文的外延等于现实生活和网络虚拟生活的外延之和。语文学习的材料和范例也因此更加多样并富有动态性,语文课程真正成为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或“全语文”课程,“大语文”教育也更容易得到实现和推广。

语文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语文学习领域的广阔性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这必然要求语文课程采取主动、开放的姿态,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各种主题、各种风格的语言学习材料。既可以选择贴近社会发展的社会历史作品,如时代主题、斗争、革命、爱国主义、群体意识,又可以选择讲人性,讲亲情、爱情、友情,讲平凡小事,讲普通生活与工作的文章;既可以选择革命文学,也可以选一些改良、保守、通俗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多元性。但在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甚至极度泛滥的背景下,更要注意语言学习范例的选择,一方面要积极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另一方面也要正确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

篇5

2.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代币制”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从小学生的心理来看,他们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奖励来激发学习的热情。在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中,需要采取一种能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学习热情。“代币制”对孩子可以起到督促和奖励的作用。但是,“代币制”的应用要适当,过多的物质奖励会形成孩子不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把全部的经历都放在战利品上,而忽视了努力的过程。精神奖励也要适当,精神奖励过多也就失去了表扬的作用和意义。

二、“代币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具体应用

1.行为准则的制定。

老师要与同学经常沟通,在共同商讨的基础上制定信息技术课的行为规范,每一种行为规范都有一定的奖惩措施,让每一个学生对行为规范都有准确的了解。对于上信息技术课程之前,同学们会慢悠悠的走进教室,有的还大声喧哗,因此,在课前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同学进行约束。下课的时候,要让同学们关闭电脑,将教室的桌椅板凳放整齐。

2.制定“代币制”。

代币是学生期望的奖励,相当于观念上的币。代币的形式可以是不同的,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五角星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印章印出来的小红花等。代币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了解不同年龄的学生的不同兴趣,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代币。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比较具体的物品作为代币,如五角星和小红花。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采用抽象的物品作为代币,高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强,易于接受抽象事物。

3.确定行为和代币的比例。

在确定行为和代币的比例时,必须确保整体的目标行为,确保描述的行为可以看到具体的变化。代币所鼓励的行为必须是良好的行为,避免不良行为的产生。必须确保代币的制定容易记录、容易管理,代币的制作不能是手工可以轻易做出的,以免学生自行制作代币。

4.设置逆向强化物和代币的比例。

逆向强化物是学生获得代币后,通过代币取得实质的奖励。逆向强化物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定,可以包括文具、书籍等。逆向强化物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篇6

随着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开展,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相继步入实践阶段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一些制约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1.档案分类整理基础薄弱

由于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所属部门和下属成员单位较多,各部门、各单位形成的科技档案专业性强、保管分散,加之现有的企业档案分类规则定性不当、部分二级类目设置欠科学等,给企业科技档案的分类整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导致企业普遍存在科技档案分类整理基础薄弱等问题。例如,目前企业档案的分类整理多执行的是1991年7月4日的《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1]和2008年制定的国标《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2](GB/T11822-2008),而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行的分类和整理规则已不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亟待进行修订和完善。

2.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企业科技档案专业性强、形式多样、规格不一,且具有成套性等特点,其管理和数字化处理的业务标准和规范要求应与企业文书档案有所区别。由于我国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3],不同企业、不同专业、甚至同一行业内各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异构,数据接口的通用性、兼容性差,不仅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和维护的成本。

3.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不力

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的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总体上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尤其是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方面,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大量的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处于分散管理状态,游离于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外,严重制约着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开发利用,直接影响到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4.信息化建设人才极度匮乏

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其特殊的人才需求,需要有一批既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能力,又精通档案业务、通晓本企业科研生产常识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而目前的现状是,企业档案人员不具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能力,聘请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又不熟悉科技档案动态管理的系统需求,加之通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不完全适用于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情况,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因此,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三、推进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述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1.加快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不仅是社会信息化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一是在现有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基础上,加快制定、修订和完善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通用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会同国家工信、科技、标准管理部门尽快研究制定、修订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标准、规范,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三是各行各业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本行业科技档案的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企事业单位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标准、规范,使各行各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有规可依。

2.加强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基础工作

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科技档案的构成特点,加强科技档案的基础管理工作,使科技档案管理分类科学、整理有序、归档齐全、检索便利,尤其应遵循企业科技档案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注重科技档案成套性、动态性保管及企业CAD电子文件等的归档管理工作[4],为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3.整合信息资源进行科技档案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应根据所属部门多、二级单位多和科技档案专业性强的特点,针对科技档案实体管理分散的状况,系统地分类整合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加强各专业、各项目相关的科技档案数据库建设,为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筑牢基础。

4.注重研发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篇7

上海各区县农委通过本系统进行项目执行(包括各类监督检查、资金管理、整改处理等),各类数据经本系统校验通过后,形成上报文件,上报市级农委。上海市级农委、各区县农委通过本系统对区县农委上报的各类材料进行审核与评估,必要时聘请专家参与项目评审,评审结果通知申报单位。

3项目验收管理

上海各区县农委通过本系统进行项目验收申请,提交验收材料,各类数据经本系统校验通过后,形成上报文件,上报市级农委。上海市级农委、各区县农委通过本系统对区县农委上报的各类验收材料进行审核与评估,聘请专家参与项目评审,评审结果通知申报单位。

4项目资金管理

上海市级和区县级农委通过本系统,实现农业科技项目支出预算录入、预算审批、预算审核等项目资金管理功能,同时通过与市财政局部门预算软件的数据交换实现数据共享,向是财政局提交预算与接受市财政局的预算批复信息。

篇8

2.1构建覆盖各层级的科技创新网络

通过构建覆盖各层级的科技创新网络,形成层次清晰、定位科学、分工明确、产研协同、运转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框架。体系组织架构以地县供电企业两级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科技创新工作办公室)为管理主体,以涵盖全部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市县两级科技创新工作网络、科技攻关小组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课题组)为实施主体,以包括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产业单位的科技创新战略合作伙伴为外部支撑。在科技创新网络的构架下,国网湖州供电公司有效地开展了科技论文写作、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项目规范化管理培训等工作。同时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创新调研,加强项目过程管控和科技成果培育。

2.2编制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标准化文档模板及典型范例

科技项目管理模板的编制,应从立项、实施、验收、鉴定以及后续的成果报奖各个阶段,对材料模板进行规范。

2.2.1项目立项阶段文档

立项阶段需要项目组编制的文档有可研报告、项目估算等。要求项目组对项目的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对同类项目国内外研究水平进行分析比较,项目开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进行解释,并对项目的内容和方案、目标和成果、预算和进度等多方面进行说明,尤其是项目的预算,必须按照项目估算编制的要求开展,确保项目能够顺利立项。

2.2.2项目实施阶段文档

项目实施阶段主要编制的材料是项目任务书或实施方案,以及服务采购相关材料。任务书是项目组和主管单位签订的合同类文件,是后期考核项目实施情况的依据。项目组在编制时必须认真仔细,既要根据综合计划以及可研报告的要求进行,确保项目成果最大化,同时要具有可操作性;服务采购材料包括采购申请表、服务概算细项、技术规范书、技术评标详评表、以及投标人资质要求等。需要项目组人员对服务内容进行详细阐述,说明采购的必要性、采购服务的资金、采购服务的相关要求(即技术规范书)、服务采购招标的评分标准以及投标厂家的相关资质要求。

2.2.3项目验收阶段文档

科技项目实施完毕,项目组认为满足验收要求,可向科技管理部门提交验收申请,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项目验收。验收阶段,项目组需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汇报,需要编制的材料包括验收申请、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测试报告、使用报告、效益分析报告、经费使用报告、审计报告等。其中,工作报告需要对项目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取得成果、人员贡献、资金情况、实施进度、效果分析、后续推广等进行全面的介绍,验收专家组,尤其是非对口专业的专家评委通过阅读工作报告,可以对项目有大体了解。技术报告、经费使用报告等,需要项目组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如实报告。

2.2.4成果鉴定与报奖阶段文档

成果鉴定、报奖阶段需要编制的文档除鉴定申请与报奖申请外,与验收阶段总体相似。通过验收的项目,其成果鉴定和报奖材料可以直接使用验收时的材料,如果支撑材料在后期有所增加,也可加以补充。

2.2.5典型范例的选择

典型范例从湖州供电公司以及3个县级公司历年实施的科技项目材料中选择。通过对近年来科技项目文档材料的梳理,选择相对优秀的材料,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修订完善,编制出一套相对规范的科技项目全过程文档材料,作为典型范例供参照。

2.3规范科技项目各阶段电子文档命名

经过大量的前期工作,总结了一套适用于地县一级供电企业的科技文档命名规范,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地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节省归档和查询时间。

2.4编制科技项目管理培训教材

科技项目管理培训教材分两部分,即科技项目管理文档模板和科技项目管理典型范例。编制科技项目管理模板,如果仅有各类文档的编制说明是不够的,为了方便有效地层层落实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还需要明确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流程和节点,对项目全过程的资料进行梳理,阐述科技项目管理中各项工作的意义,以及项目中各类人员角色所应该承担的职责。

2.5深化知识产权管理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年度指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实现知识产权的深化管理。每年开展专利申报调研摸底,指导各单位挖掘科技成果和QC(质量控制)成果的专有技术,制定专利申请、授权年度计划。根据需要举办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和操作实务相关培训,联系专利事务所与申报单位衔接,同时注重发挥公司科技创新网络的作用,及时跟踪、监控专利工作进度,对专利工作突出的个人给予奖励。知识产权深化管理要求对知识产权年度指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制定组织架构的每个阶段设置工作流程。知识产权年度指标管理对专利调研、专利征集、专利培训、专利申请、专利授权5个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科技项目可研立项时的知识产权问题、科技成果开发转让时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合理选择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问题、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等6个方面。同时,制定与落实知识产权激励政策,使之与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福利等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3实施效果

(1)实现了科技创新网络的一体化全覆盖。科技创新网络对内依托2个主体,即以市级和县级公司两级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科技创新工作办公室)为管理主体;以涵盖全部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市、县两级科技创新工作网络、科技攻关小组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课题组)为实施主体。对外寻求有力支撑。寻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产业单位的科技创新战略合作伙伴为外部支撑,以“借脑”为手段,通过互利合作,谋求效益最大化,促进企业自身“育脑”。(2)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标准化文档模板及典型范例的编制,以及科技管理相关电子文档的规范命名,保证了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质量,提高了科技项目实施单位和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了科技项目的全过程标准化管控,提升了科技管理工作的精益化水平。(3)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培训教材,为科技管理人员及项目参与人员进行科技项目管理提供了系统完整的参考手册,通过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和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的多期科技管理专项培训,有力促进了员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4)通过深化知识产权管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近年来,在专利申请和授权两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篇9

一、高标准创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系统环境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软、硬件环境支持。高标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环境是顺利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若无软、硬件环境保障,谈何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学。我校按照教育技术趋势与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根据校情和承受能力进行全面规划,在坚持"功能上的先进性,教学上的实用性,结构上的整体性"的原则基础上,每年划出一定的资金,完成相应设备的配置。近年来,我校已投入上百万元,保证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1、多媒体计算机教室:2间教室有128台工作站,并均配有服务器与教师机,并安装有网络教室控制设备。软件配置上包括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所需所有的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教师机配有网络教学软件远志公司的LANSTAR。

2、多媒体教室:共有3间,内有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液晶投影机、实物展示台、音响设备等。

3、师生音像阅览室、教师备课室以及校园网络中心。

以上各环境已初步建成校园网。这些软、硬件系统环境为我们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重要性的宣传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中学高考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与教学的开展。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首先是使我们的教育行政领导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到培养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是能否成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领导具有了这种新理念后,必然会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而为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打好教学氛围。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他们的成长与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必须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实例,使他们尝到具有这种能力后对学习其它学科有巨大帮助的甜头。这样学生就有了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在动力。有了领导的重视与学生的主动求学,搞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有了内部的动力与外部的条件了。这就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要搞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必须具有一组爱岗敬业、专业知识精堪、同时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的高素质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师资相对的比其它学科薄弱。信息技术又是知识更新最快的一门学科,因而对教师的知识的更新要求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科任教师培养与培训,使之能适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我校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养是有力的,对我们参加各种培训是大力支持的。我校现有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4人,其中一人99年度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二人是省级"计算机骨干教师"。4位教师都在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这就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师资保障。

四、采用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好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系统;领导与学生的观念更新了(领导重视了,学生肯学了);具有了一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课任教师了。三个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条件都具备了后,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相长;我们教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中学的课堂,时间还是很短的,是一门新学科、有新特色。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上,我们必须采用有别于其它学科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具有本学科特色的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想、方法与手段。下面介绍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较成功,达到师生教学相长,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探索。

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是富含创新意识的一门学科,是非常适宜实施互动式教学的一门中学新课程。首先,现有的机软、硬件技术条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互动式教学,特别是技术的成熟,更为互动式教学插上了飞跃的翅膀。信息技术教学的互动性能体现教学双方互通信息,共同的交互作用,符合教学的最终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善思考,提高获取、传输、处理与信息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科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我们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互动性教学呢?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讲授法,采用老师讲授与学生使用交互式CAI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接触计算机的人往往会觉得难以入门,或者在使用过程会因一点微小的失误而茫然失措,或者会为开关机先按哪个按钮而烦恼。教师的讲授是非常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与掌握,而采用一些CAI软件进行互动式的学习,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开天辟地》、《万事无悠》等,另外教师自制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课件。通过界面图形化,可视化,大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吸收,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又将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这样会使学生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并不断在实践中主动探索,能够提出,发现问题,并与教师共同讨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②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学信息可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教学时的课堂气氛,作业的完成情况,测验、情况等方面,还有学生的提问,发现、创新、实践方面也能够获取教学信息。利用所获信息教师可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的侧重点,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③实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互动式。我们强调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一知识环节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在及时收集教学信息时对不同学生实施因"人"施教,如思想上不想学的学生,可配合思想,难以理解的部分则可以放慢教学进度,详加讲解,配以教学光盘,通过上机指导实践使学生掌握等,要求教学上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教育。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二:强化上机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设计好上机实践的任务。那么,如何来设计上机实践的任务呢?任务不宜定的太死,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模块设计的任务。例如:字处理软件WORD模块的上机实践可设计如下的任务:每位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期班刊,要求:①一个富有创意的主题。②班刊应含有字、图像、图形、各种风格的文字以及表格。③作品完成后,学生互相评测。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我们提供上网、数码相机等技术与设备。同时教师在上机实践中要科学引导,因人而异地进行个别辅导。任务设计得好,直接激发学生的上机实践热情与创作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开发与培养。另外,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必须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永恒追求的主题。

篇10

2.烟草企业成果转化“瓶颈”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比例较低,应用范围较窄,使得一些很好的科技成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烟草商业企业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少在整个烟草商业企业中,科技创新主要集中于管理模式、规范、管理系统等软科学、标准化和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层面。

4.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同企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各不相同,不少烟草企业的工作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大或者不够科学,更多倾向于褒奖成功,缺乏谅解创新过程中失败的举措。

5.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内,员工特别是科研人员文化程度、岗位技能、科研能力等等参差不齐,创新的意识有高有低,科技队伍总体呈现总量偏少、高层次人才少等现象,缺乏科技创新领军人物,整体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且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6.由于地市级烟草商业系统的经营管理范围包括烟草专卖行政管理,卷烟物流、营销等生产经营活动及专卖局与烟草公司双重性质的内部管理等,造成了其科技创新工作也涉及到卷烟营销、专卖管理、烟草物流、内部基础管理等多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其直接结果是科技创新目工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二、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现状

通过对全国烟草行业省市级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陕西省烟草公司及所属地市级烟草公司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现状及效果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对烟草商业企业创新管理现状大体可以归纳如下:

1.科技创新工作基础管理水平不一,缺乏统一管理规范和标准。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烟草企业科技项目管理规范和管理标准,使得全省各地市科技基础管理工作水平不一。

2.缺乏“一站式填报”的科技管理平台,各地市级科技管理部门在组织项目申报、检查、验收等环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纠正文书格式,指导信息填写,不能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项目管理等关键环节。

3.各地市科技成果和项目研究报告等电子档案不共享,容易发生项目重复申报现象,造成了公司内部资源浪费,影响了科技成果资源的推广应用,各地市科研人员也难于继承前期科研成果,致使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受到影响。

4.科技项目管理平台的缺失,使得科研项目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信息不能被关键决策者和专家学者提前介入并及时知晓,项目研究深度有待加强。

5.科技创新人才管理中,缺乏全省统一的人才库,不利于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如果这种管理模式一直改变不了,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对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带来限制。

三、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2015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支持企业更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在这种形势要求下,烟草商业企业必须加快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步伐,以便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新常态下深化烟草商业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要实现此目的,烟草商业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快速,让使用者快速的并且低成本的反复使用基础资源,实现立项申报快速,成果推广便捷共享学习等。

2.成本,极大的缩减成本,将非经常性开支转化成为经营开支。这从表面上降低了成本线,因为使用者并不需要为一次性或者是非经常计算任务而购买整个基础设备。

3.方便,可以让使用者通过浏览器来访问系统,而与他们的位置或使用的设备无关。基础设备是非现场的并且通过Internet访问,使用者可以从任何一个位置访问。

4.可靠性,通过冗余站点的使用来提高可靠性,这使得科技项目管理系统适合业务的连续性和灾难性恢复;规模可变,根据需要动态的缩放资源供应,让用户不必考虑系统的最大负荷。

篇11

毕业设计是一项“教学时间长、知识综合性强、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环节,包括:题目申报,题目审核、师生互选、任务下达、调查研究、文献检索、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到不同的管理要素、管理流程和工作重点,这些都增加了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师生互选环阶段的学生选题为例,可供每个学生选择的毕设题目平均为160个左右,3000个学生要完成自己的选题,就会产生480000种不同的组合。如果不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就很难提高学生选题的效率,也很难保证学生选题的公平性。因此,在毕业设计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立选题审批制度,提高选题工作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选题的质量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教学效果。有的选题范围太宽,学生只能泛泛而谈;有的题目太窄,以致毕业设计工作量明显不足;有的选题过于陈旧;有的选题学生不感兴趣,因为学生就业去向和所学专业相差甚远,对搞原专业的设计题目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敷衍了事,不求上进,只求通过。为了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选题的原则应为:①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体现专业研究内容和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内容;②题目应尽可能多的选择与科研、生产、实验室建设等任务相结合的实际题目,鼓励与科研院所、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选着对方的实际工程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也可少量选择满足教学要求的自拟题目。

指导教师确定选题内容后,将题目相关信息申报至信息管理系统,经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批准通过后,才能供学生选择,对不符合要求的课题及时反馈专家意见,要求修改或更换,从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毕业生可以在选题前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题目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不清楚的地方可与指导教师及时沟通,在选题阶段,按照个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指导教师可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查询学生历年学业成绩,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确定适合题目的毕业生,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双向选择。

三、建立开题论证制度,科学评审工作任务

开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环节的起点,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学校坚持开展开题报告评审论证制度,设计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要求每位学生根据题目信息,开展调查研究并收集相关资料,按照项目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任务和要求、主要设计思路、成果与形式等。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和学院领导小组分级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工作。开题报告审核制度促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课题内容,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法,为优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奠定了基础。

四、推行专项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监控督导

1.前期主要检查开题情况和学生任务落实情况。题目选定后,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了任务书,督促学生按时填写网络周志。学生根据任务书认真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进度,编制完善开题报告,并接受指导教师及学院审查。

2.中期着重检查教风、学风和工作进度。校、院两级集中抽查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教师指导进程和学生出勤及周志填写等情况。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达不到要求或进度迟缓的学生进行了督促。各学院分别召开了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汇报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情况,查找指导教师指导过程中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学督导组开展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问卷调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以及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态度、进度和质量等。

3.后期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给出成绩后,经加权得出综合成绩。目前采取的比例是30%、20%、50%。各单位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组成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小组,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按专业构成,一般3~5人,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做组长,成员在年龄上注重老、中、青搭配。发挥老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五、落实学生诚信机制,实行“二次答辩”制度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抄袭检测及检测结果处理办法》。

在答辩前期,对每个专业随机抽取10%的学生进行检测。针对第一次检测没通过的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修改后予以复测。复测合格可申请答辩。凡被抽到但在规定时间内未参加者、或复查仍达不到合格标准者,被取消6月(第一批)答辩资格。答辩结束后,对推优及申报参赛的毕业设计(论文)作品全部。

为进一步跟踪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的进度和完成质量,评估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成果,学校建立二次答辩制度。所有被取消6月(第一批)答辩资格或6月(第一批)答辩不及格者,各学院可在7月组织完成第二批答辩。第二批答辩学生的论文必须达到合格标准且全部,否则无资格参加答辩。未通过者,只能延长学业,参加下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六、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本科教育教学成果的一次综合性全面考核,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选题质量、开题任务、专项检查、过程控制等环节综合考虑,形成校院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闭合体系。

参考文献:

篇12

XU Rong, LIANG Li-heng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ianyang People's Hospital,Mianyang 621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it summarizes common problems,provides the suggestion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931 cases of clinical medication.ResultsThe irrational drug use in 83 cases,indications,usage,dosage of lack of improper mistakes,improper,varieties of incompatibility appear cases were 14,9,35,9,16 cases of male patients;medication unreasonable ratios than females;among which 30 ~ 65 years old patients(P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Clinical medication;Rational drug use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主治各类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1]。随着社会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多和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多。高龄、合并症多、治疗方案复杂等因素易致用药适当。不合理用药不仅可影响治疗康复效果,还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特点,总结发现问题非常必要。本次研究就我科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931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481例,女450例,年龄23~93岁,平均(61.9±13.4)岁。

1.2方法以《临床用药须知》、《药物信息》、《新编药物学》等为参照,将病历资料交由心内科医师进行分析,调取病历不良反应记录表,统计用药不合理例次及其因素,所有评定工作由三位医师交叉评定和分析[2]。

1.3观察指标药品类型、处方类型、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发生时间与不合理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等。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931例患者共发生不合理用药83例次(8.92%);其原因:适应证掌握不足、用法失当、用量失误、品种失当、配伍禁忌出现例次分别为14、9、35、9、16例次;降脂药物失误例次最高,其次为抗菌药。

2.1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药品类型分布见表1。

2.2不合理用药患者分布 男性者不合理用药比率高于女性;30~65岁不合理用药比率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生不良反应6例(见表2)。

注:与男性者相比,P<0.05;与20~30岁者相比,*P<0.05;与30~50岁相比,**P<0.05。

3讨论

合理用药充分体现了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心内科药物种类多,高年资医师对配伍禁忌有较全面的掌握,但难免有疏忽,加之部分低年资医师经验不足、对适应症、禁忌症认知不足,使得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增加[4]。部分医师为追求治疗效果而增加药物使用剂量,也导致了副反应的相应加大[5]。杜绝不合理用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提高医护人员意识,不能因部分患者病情轻,某类药物毒副作用小、禁忌症少,便忽视用药的合理性;②加强用药监管,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指导、监督作用,认真审核处方,特别是配伍禁忌、强效药品,提高对年老体弱、合并症多、耐药性差患者的重视力度;③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用药意识,不能因病情好转便忽视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肖美华,何腾辉,郭燕芬.某院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6.

[2]刘卫强.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5):81-83.

篇13

二、    统计结果分析

1、 的数量及年代分析

论文的发表数量反映了该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而某一时期论文数量的多少, 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发展速度。表1是有关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

表1 论文年代分布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总计

论文数

3

1

8

9

8

13

10

18

16

20

13

119

比例%

2.52

0.84

6.72

7.56

6.72

10.92

8.40

15.13

13.45

16.81

10.93

100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最早是1998年,20世纪以前的数量很少,仅占总数的3.36%。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献数量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2007年达到高峰,说明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经历了到由关注、到认识了解、再到探讨、实践、及经验总结的研究过程。另外,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2008年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文献比前几年略少,这一点值得注意。

2、 论文的发表期刊分析

研究论文的来源期刊不仅是了解该领域的空间分布特点,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群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且还能为文献搜集和管理提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还可以了解各刊物的办刊特点,有利于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进一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的发展。

本文所统计的119篇文献,分别发表在72种期刊上,总体比较分散,但是论文的分布又具有相对集中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图书情报类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7.14%,说明图书情报专业期刊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的主要来源。表3列出了最多的前20种期刊,共发表了论文69篇,占论文总数的57.98%,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情报源。根据布德拉福定律,核心期刊区所载论文量要占总论文量的1 /3,可以将前8种期刊认为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期刊。

表2 期刊类别分布情况

期刊类别

期刊种数/种

论文数/篇

论文所占比例%

图书情报专业期刊

27

68

57.14

学报

15

16

13.45

其他

30

35

29.41

总计

73

119

100

表3 期刊分布

期刊名称

数/篇

所占比例%

情报科学

8

6.72

图书情报工作

6

5.04

图书馆学研究

5

4.20

现代情报

5

4.20

中国图书馆学报

5

4.20

情报杂志

4

3.36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4

3.36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3

2.52

图书馆论坛

3

2.52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3

2.52

高校图书馆工作

2

1.68

图书馆杂志

2

1.68

情报学报

2

1.68

河南图书馆学刊

2

1.68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

1.68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

1.68

科技资讯

2

1.68

电脑知识与技术

2

1.68

甘肃科技纵横

2

1.68

中国科技信息

2

1.68

3、 论文被引情况分析

在统计的119篇文献中,被引的论文共有篇76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十篇文献如下:

表4 论文被引情况分布

论文题目

著者

刊名

年份

被引次数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一)——从技术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1-15

122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研究

吴慰慈,张久珍

情报科学

2001-1-25

69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三)——从人文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5-15

33

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二)——从经济角度的分析

马费成,陈锐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3-15

32

基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黄明杰,张萍

图书情报工作

2002-6-18

27

试析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李莹

情报科学

2000-4-25

27

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3)

——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技术及其规避行为的法律对策

邱均平,陈敬全

图书馆建设

2003-5-25

27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纲

靖继鹏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5-15

26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王海波,汤珊红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3-5-25

25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初探

皮介郑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1-3-25

24

从表4中可以看出,以上十几位作者撰写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被引次数都很高,说明其论文影响力大,可以看作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领域重量级的论文,尤其是武汉大学的马费成等人写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一文被引频率最高,无人能及。

4、 论文作者分析

(1) 作者合著情况分析

    研究论文的合著现象, 一方面可以反映研究论文的深度和广度, 以及该研究领域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等;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弄清合作的特点以及影响合作的主要因素, 有助于组织合作研究。合著度是指某一时期内刊物载文的篇均著者数, 合著率则为刊物合著论文篇数与论文总数之比。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作者合著情况见表5。

由表5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论文主要以个人独著为主,共82篇,占所有论文的68.91%,但从整体上看,每年的独著论文数时高时低,在2005年达到高峰,总体呈现出很不稳定的状态。另外,从表5中还可以看出,每年的论文合著率也很不稳定。这充分说明,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 合作研究将会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大趋势。

表5 论文作者合著情况

形式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合计

比例%

独著论文数/篇

1

7

6

4

9

10

17

11

8

9

82

68.91

2人合著论文数/篇

3

1

1

3

3

1

3

9

3

27

22.69

3人以上合著论文数

2

1

1

2

3

1

10

8.4

合著度

2

1

1.13

1.56

1.63

1.46

1

1.06

1.44

1.75

1.38

合著率%

100

12.5

33.33

50.00

30.77

5.56

31.25

60.00

30.77

(2) 作者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分析研究作者的地域分布,可以了解各地区图书情报学项目研究的基本情况,揭示各地区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小,为国家统一协调项目研究力量和项目分布提供参考数据。在统计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关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论文遍及了全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表6表明发文最多的前10个省市分别为湖北、北京、湖南、黑龙江、吉林、广东、山东、辽宁、浙江、河南和甘肃。这10个省市共计发文87篇,占论文总数的73.11%。这一方面说明这些地区是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水平最高、最普及的地区。其中,尤其是湖北省,数最多,远远领先于其他省市地区,此外,湖北省的论文中绝大多数都是武汉地区发表的,特别是武汉大学,说明在研究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面湖北武汉地区有很强的一批专家和学者,对该领域有着自己比较独到的见解,为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很多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地区分布非常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其他地区也应该积极努力,投入力量,紧跟上全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脚步,使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表6 论文作者地区分布

地区

数/篇

所占比例%

湖北

20

16.81

北京

9

7.56

湖南

9

7.56

黑龙江

9

7.56

吉林

7

5.88

广东

7

5.88

山东

6

5.04

辽宁

6

5.04

浙江

5

4.21

河南

5

4.21

甘肃

4

3.36

5、 论文的内容主题分布情况分析

    从统计分析可知,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内容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理论研究     这类论文一般都是对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概念、构成要素、类型、特征的研究,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现存问题或必要性的。在调查中,共有33篇论文探讨了这方面的内容。调查显示,国内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多倾向于:其是“信息管理学”中新近产生的一个分支,并没有达到能成为相对独立学科的程度。在调查的论文中,并没有专门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学”及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体系结构、学科性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学科史及未来发展、学科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等的论述,而多是在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及“信息研究”等学科,进行学科研究总结与展望时,提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方向的研究进展。而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引用泰宏教授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的技管理、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即信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者的集成构成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构架。      

马费成、陈锐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其分别从技术、人文和经济的角度讨论了面向高速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组织和利用的问题。而靖继鹏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纲》在分析比较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传统信息资源管理差异的基础上, 概论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其主要研究内容则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业务环节, 其模式是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维构架。贾春华的《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值得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较专注地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重点领域、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他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是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特点与规律的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另外,尹艾蓝、李曙光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及其管理探讨》则创造性地把书签式管理模式、搜索引擎管理模式、书目控制管理模式列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把人文管理、技术管理列为管理手段。

(2)企业与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

    主要是企业与图书馆如何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收集与构建工作。本次调查中,涉及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论文共有18篇。刘海燕等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中立足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全面分析了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曹秋霞的《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探析》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剖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改进的几个问题。张丽辉的《浅谈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改进》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及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改进策略。冷伏海、孙扬民的《面向我国中小企业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在分析中小企业的信息需求与管理的基础上, 结合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给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及针对这种模式的实施过程。

(3)描述与组织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就是:如何准确、全面揭示每个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外特征,并通过有序组织,来调整网络信息资源的无序状态。可见,对网络信息资源揭示与组织,是提高其利用效率的前提,也是业内人士探索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本次调查中,共有14篇论文涉及到这一领域。

袁红梅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元数据》中提出了元数据的3 种格式,4 种类型,讨论了元数据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丁晓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刍议》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介绍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的原则和几种方式, 进一步提出网络信息资源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及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王海波、汤珊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更好地组织与揭示网络信息资源提出了一些看法。对未来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学者们提出的设想是:“从组织者角度,网络信息组织要简便,扩充性、专业性、及处理能力都要强;从用户角度,网络信息组织要易于查询,满足个性化需求;从技术角度,网络信息组织应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知识组织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实现知识挖掘。”。

(4)信息开发研究

    信息资源的开发是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与前提,信息服务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组织的基础上才可能有高效率。网络信息服务更是以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发为前提。在本次统计中,共有7篇论文涉及了这一领域。

    王怀惠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概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概念及其重要性,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值得重视的技术, 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建议。辛春华在《论我国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开发与管理》在分析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的战略目标与利用原则, 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配置及其优化。

(5)系统管理的研究

主要涉及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过程、策略、方案及有序运行的条件、机制与障碍等微观环境的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由一系列工作程序构成的,调查中有7篇论文是将其作为一个总体来进行讨论的。如:《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运作机理探讨》中,作者邓克武提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运作机理包括:网络信息的采集和网络信息的组织。建立一个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对特定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有序化并经常剔旧纳新,是非常必要的。”马惠君在《谈构建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则针对网络信息的特点,分别从技术角度、法律角度以及人文社会角度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创造绿色、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

(6)信息服务研究

网络信息服务是信息工作者直接面向用户的“前沿”,网络的应用、信息特征的转变等因素,都使信息咨询工作产生新的方式和突破。本次调查中关于信息资源服务研究的论文有4篇。

谭兆民的《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6种方法:网上导航服务、公共网上查询服务、馆际互借和文件传送服务、系统开发服务、联机检索服务和因特网网络资源服务等。朱淑芸、朱钜锋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就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工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丁立萍在《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中提出目前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着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无序、信息开发肤浅, 馆员素质低, 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战略重点, 应对网络信息资源加强管理, 开展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 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提高读者服务的信息质量, 加强文献信息队伍建设, 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具有资源共享、特色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7)信息政策研究

主要是用国家机器的手段进行的控制与引导、制定相应法规的研究。有5篇文章论及国家信息资源政策,如《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调控与实施机制研究》、《浅论我国信息网络环境的政策体系》等。还有就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法律研究。

查先进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阐述了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国家信息政策需求、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目标和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内容框架。彭晨曦, 尹锋的《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建设及其启示》通过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的对比,在分析了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建设的重要特点与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信息政策法规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8)信息检索研究

    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策略、检索工具改进、及新的支持技术的研究论文,在这次调查中有3篇。范超英、曹芸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检索的工具——全文检索系统》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检索的工具—全文检索系统的功能特点、构成及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

王纯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www 搜索引擎》认为搜索引擎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搜索引擎众多, 各具特色, 分析常用搜索引擎的类型与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用户可依此选择合适自己的检索工具。

(9)其他方面的研究

除了以上几个内容外,还有许多涉及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很多内容, 如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网站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对其影响、人文因素、管理安全、人员的思维结构、人才培养研究、目录学及计量学的应用等。

通过论文调查,笔者发现,国内对于用户的分析研究,用户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的研究:如用户网络信息需求的决定因素、表现形式与满足方式,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行为与心理,用户潜在信息资源的开发、用户的教育等很少。可能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起步晚、条件落后的情况以及用户的信息意识薄弱有关。但是,随着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相信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会越来越丰富,相关理论与方法会越来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