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求变学科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的“主本”观。强调“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这样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充分、持续地发展。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变化也都体现了“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理念。这就要求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时,必须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新课程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就是在学校管理上,变刚性的集中统一管理为宽松和谐的“师本”管理,更加注重利用教师的创新性去创设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新课程下的“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提倡从课改前的领导权力本位走向教师能动本位,使教师真正成学校管理的主人,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种种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形成宽松和谐,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2.不断加强开放性的管理理念
随着教育资源观念的引入,大教育观念的形成,学校增强了与社会、家庭的互动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管理,我们的视野也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开放性地学校管理首先要求管理模式是灵活动态的,学校的管理要实行“弹性模式”,除了教师的全方位参与外,还必须有家长、社会的合力。要架设起学校、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化。开放性学校管理还要求教育思想是开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综合实践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依赖学生、教师和学校,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学校要引导师生向校外延伸,向社会延伸,优化社会资源;要充分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能够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要采取开放、整合、为我所用的原则,借助“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3.不断加强个性化的管理理念
由于学校课程的开发,将彻底打破“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实施个性化管理,要求学校的管理从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出自己专业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管理还要求学校的评价模式要从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传统教育评价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极大地压制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个性化的管理还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让个性鲜活起来,让学校管理的特点凸显出来。
二、创新制度管理,推进自主内涵发展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全面落实,要求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时俱进。因此,创新管理模式、科学构建学校的管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的平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新管理模式,几年来,通过认真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文件精神,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学校校情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1.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内部活力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的各种利益群体出现了多元化的目标和多元化的需求。我们只有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把校内各种资源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协调、兼顾,使每个群体的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使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调动。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制度的创新建设首先要从制定目标开始。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为统筹兼顾各管理层次关系,要求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分别制定分层次管理目标和职责,切实落实目标的分级推进,以确保学校整体目标的稳定和提高。
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淡化教师的身份意识,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学校在上级部门支持下,结合学校目标管理方案,出台岗位竞聘制度,大胆地实行以“班主任和任授课教师双向选择”为核心的岗位聘任制。此举一下子实现了教职工校内动态流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挖掘了内部潜力,形成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内部活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逐年提高。
2.落实人本理念,增强民主意识
在所有的制度建设中都始终坚持师生“知行合一,完美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睦、平等向上的人际环境。把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个人幸福、尊严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追求和体现人的终极价值,让广大教职工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和个性的尊严。如在进行班主任聘任授课教师的改革时,就事先考虑到老年教师在竞争中的不利因素,对他们的量化考核标准就相对降低一些。对未被聘任的教师,由各处室按照部门岗位标准进行第二次聘任,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端正态度,找出差距,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进行培训提高,以应对下一学年度的竞聘。所以说,制度建设创新是为了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为了全体师生。以生为本,以师为本,才是学校制度建设创新的真正内涵。
三、激发教师群体的活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学校教师群体活力的激发,引导他们为学校的管理目标努力工作,是学校管理有效性的重点所在。学校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管理客体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才能发挥其管理效益。
1.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因此,为了培养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讲学,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大力开展先进教育思想交流会等活动,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使得教师在对课程内容的确定,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人的发展。
2.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开展师德师能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完善考核机制,注重人文关怀,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现象,学校通过设置考核制度,大力开展教改实验,实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渗透各种教改思想,大胆实践,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3.不断培养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当今世界,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断开展各种先进教学技术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先进理念的兴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运用到教学中去的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又是文化传播的诞生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育人的需求,还直接影响和改善、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因此,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
1、美化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文明而得体。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据权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和“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及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从小懂得互相尊重、帮助、关心他人,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
3、净化心灵环境。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及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学校开展各类活动,净化学生的心灵环境,青年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
篇2
(二)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提高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以分数作为衡量自己学习进步的唯一标准,在考试中过于追求分数,没有理解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另外,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过于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自学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在学习基础上做到迁移延伸、举一反三。长此以往,逐渐限制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效率。
二、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作用
(一)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间接作用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时期的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逐渐演化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既然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就很有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满足,这样的课堂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友谊与归属感的重要性。
篇3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两大主体,也是决定教学发展方向的关键要素。因此,无论在何种级别、何种类型的教学中,都必须巧妙、和谐的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之为教学的进步、学生的进步提供帮助。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正是要依赖师生关系的塑造、维持,从而推进教学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尤其在新形势下,探究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相关话题,更具现实价值。
1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是职校高中语文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往往占据着较为主动的地位,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基本职能。学生相比于教师略显被动,是教学知识、理论的接收者,同时也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主体。正是因为教师与学生共同“主导”教学的方向,才使得师生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在职业技术学校,由于职业技能培训与综合教学工作并立而行,这就更加要求广大教师要想方设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双重进步。
以职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说明教师的个人水平是决定教学走向的重要“砝码”。反之,无论是教师的业务素质多高、教学手段多好,一旦职校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那么职高语文教学就很难有实质性的进步。所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师生的关系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都很重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
其次,和谐、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好比一剂“剂”,将极大地促进职校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这一点很好理解,当师生关系处于和谐、融洽的局面时,教师与学生相互信任,师生的彼此尊重度高。此时,教师的教学热情空前高涨,教学手段、方式的创新也会层出不穷;而在学生这一方,当他们感知到教师的善意、温暖与付出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尊重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会“水涨船高”。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处理好了师生关系,将师生“捆绑”为“利益共同体”,语文教学才能不断进步,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才能全部进步。当然,处理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发挥主导性、关键性的作用,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全心全意的奉献。
2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处理的有效思路
诚如前文所述,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十分重要,必须谨慎处理、“用心呵护”。基于此,以下思路、策略值得一试。
2.1尊重、理解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度
师生之间关系的处理,其实关键词就是“平等与尊重”。老师尊重学生,学生会更加尊重老师,而基于平等基础上的互相尊重与理解,则是师生关系升华的关键。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他们年轻气盛,有强烈的自尊心与自主意识。所以教师在处理与职校高中学生的关系的时候,一方面要倾听学生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学习状况;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呵护,既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努力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语文是职校高中阶段教学的基础学科,其地位十分显著。广大语文教师要发挥“主人翁”精神,不断深入教学一线,主动与学生们打交道,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们充分的、足够的自由度,让学生们有尽情想象、发挥的空间。当然,这样的自由度是基于保障教学大纲、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之下的,教师要拿捏清楚。例如,教师在常规的40分钟授课中,可以预留出10分钟时间给学生们。具体的做法是,前面的25分钟教师仍然“按部就班”的授课,后面的10分钟可以交给学生们自由发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10分钟内,学生们既可以向老师、同学发问,也可以自主思考、独立作
等。总之,类似这样的空间与自由,是职高学生们需要的,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语文教师充满敬意,会对语文课心存向往,师生之间的关系自然就越来越好,这对语文教学而言无疑是值得推广的。
2.2师生要在课外、生活中加强沟通、互动与交流
很明显,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交流绝不可能仅局限于课堂与教学过程中,而是应该更多地出现在课内和课外的各个层面。反过来说,倘若职高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仅仅发生在教学的40分钟内,那么这样的互动是暂时的、临时的,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师生关系也会难以维系长久的。因此,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维持就更显其重要性了。教师与学生都要更加积极主动,努力与对方就学习、生活甚至社会中的各类话题开展交流。即使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对话,都可以使师生间的关系上升一个台阶。也就是点点滴滴的沟通、交流中,教师与学生才能慢慢达成相互理解和信任,才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
职校语文不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更要主动在课下、生活中与学生们开展沟通、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心理诉求和情感变化,努力的融入他们的圈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此外,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不但要做学生的老师,更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才是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在“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的推动下,职校语文教学的质量会逐步提高,学生们的进步也必然“水到渠成”。
如果将课内或者课堂看作是师生关系处理的“第一战场”,那么课外或生活中则是打造优质师生关系的“第二战场”,甚至是更重要的“战场”。职校高中语文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目标,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提升师生的良好关系,带动语文教学的整体进步。
2.3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提升师生关系
职校高中语文教学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体系的基础,也是综合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其显著地位不容忽视。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信心。总之,运用多种策略培育优质的师生关系,是职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广大职校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同时提升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沟通的频率和质量,让学生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多元化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的安排定期组织学生们开展书法竞赛活动、成语游戏活动等,帮助学生们感受语文、文学的魅力。在此期间,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思维,果断为学生们创造更为人性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同时发挥“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与学生们积极互动,形成和谐、愉悦的师生互动局面。
综上所述,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职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给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搭建了稳固的平台,提供了多样的机会。只有处理好师生的双边关系,形成“亦师亦友”的良性局面,职校高中的语文教学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学生们的语文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再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甘小勇.谈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8).
[2] 王净.教师的角色转换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j].职业,2011(23).
[3] 邓早花.建良好师生关系 创美好语文课堂[j].才智,2011(27).
篇4
一、学生干部的涵义
学生干部是指在学生正式群体或组织中担任领导或管理工作的学生,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既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对象,又是学校教育管理最基层的组织实施者,广泛分布在班级、学生会、各种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中。
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正确定位应为服务,而非管理。高校的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已经凸显服务弱化管理的态势,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管理的辅助队伍更应当以服务为先。此外,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作为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辅助队伍,这也决定了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多数情况下是执行,而非决策。
二、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角色错位
学生干部的身份具有双重性,但是部分学生干部在角色转换时产生了问题,未能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些学生干部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工作中,因此影响了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干部一心学习,因此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此外,还有同学功利思想比较严重,希望学生干部这一特殊的身份成为自己成功的捷径,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去想我如何才能做好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如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也是因为定位不准而导致的角色错位。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良好的语言理解与表述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和优秀的宣传策划能力等都是一名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是,现有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并不尽如人意。例如,在知识素养方面多数学生干部存在着政治理论缺乏、社会科学知识欠缺、专业技能不扎实等问题。在能力方面存在着缺乏掌控集体、控制大局的能力等问题,这些短板都将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成长发展的阻碍。
(三)部分高校学生干部缺乏主动精神及必要的创新意识
现今高校学生干部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特殊等原因导致部分高校学生干部缺乏奉献意识和主动精神。缺乏创新意识这一问题在基层学生干部中表现的较为明显。他们习惯于开展常规性工作,在内容上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在组织形式上,也容易照搬以往的组织形式,使得组织形式滞后于学生们的实际需求。
(四)服务意识不强
部分学生干部“官僚”主义思想严重。由于学生干部也具备干部的属性,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有特权,进而对自己的身份缺乏正确的认识,过分强调自己的“管理者”身份,见好处就要,见荣誉就抢,见工作就躲,见困难就撤,严重缺乏服务意识。
三、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要想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首先要让生活、工作和学习逻辑化、条理化,引导学生每天设定合理的工作和学习,并根据计划做事。其次要提高学生干部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不要让学生干部们处于“忙不之所以忙”的状态。最后,在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应对工作设置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设计,明确每个学生干部的职责,形成高效率的学生干部团队。
(二)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
除了自身的主观提升,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干部提高能力水平。在能力水平提升的过程中,注意一下重点。首先,应该着力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的分析力和表达力。作为学生干部分析好同学言语的用意、心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是做好学生干部工作的前提。其次,为了能让同学接受意见,要在言语表达上下功夫,做到主题明确、语言清晰、论据充分、逻辑严谨,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使学生对学生干部折服,并产生共鸣。最后,还要增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凝聚力。俗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具有整体、团队的精神,才能形成合力发挥大作用。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加强培训与指导
通过强化管理制度来达到督促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目的。认真抓好考核,根据不同职位的特点和要求,单独具体量化。比如建立学生干部信息库,设立学生干部基本档案,动态反映学生干部的主要工作业绩、学习成绩等内容。对于创新意识的提升,可以通过培训与指导的方式来实现。首先,应该制定出一套正规的培训计划,使得培训有了制度保障。其次,在具体制定培训计划的时候应考虑培训的性质及参与人员的质量等问题。最后,注重培训反馈。通过反馈了解培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如何,优劣情况及哪些方面需要补充培训等等。
(四)精简学生机构
部分高校学生组织机构过于庞大,机构臃肿,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相关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弱化了他们的服务意识。故精简部门,可以帮助学生干部提升服务意识,让学生干部形成多考虑同学的需要,少在乎自己的主观想法;多沟通,少要求;多协调,少指挥;多总结,少抱怨;多承担,少推卸的工作思想,这样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其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自然也会上升。
综上所述,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管理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要高度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与考核,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打造坚实可靠的学生干部队伍,这既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高校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造就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5
21世纪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即: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学校的班主任,深知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着许多困惑和冲突,特别是班主任角色转换,远远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我和我们学校的校长对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这个问题都非常感兴趣。然而,如何转换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呢?于是我们开始提出了加快和发展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的调查研究。
2 调查的过程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港南区位于贵港市南部,东邻兴业县、南接浦北县、西连横县、北与港北区和桂平市交界,是桂东南革命老根据地的中心,总人口50多万人,其中96%是农业人口,全区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是在农村从教。因此,笔者选取贵港市港南区农村初中班主任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代表性。
2.2 文献的查阅。从准备开题报告时起,就逐步进行了文献查阅。2006年3月,论文开题报告完成。2006年4月,笔者充分利用在广西师范大学集中学习的时间,一是到广西师大图书馆查阅了近年来有关新课改和班主任工作及角色的报刊杂志,做了大量的笔记。同时,根据导师提供的参考书目,借用或购买了20多本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利用回单位工作的时间进行阅读,丰富了自己的理论基础。
2.3 调查的展开。在研究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2.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在调查中编制了“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的调查问卷”共32个问题,包括班主任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和班主任的自我发展计划等六部分内容。同时拟订“新课程下农村初中学生的调查问卷”,全部为封闭性问题。
2.3.2 调查对象的确定。问卷调查均是在贵港市港南区的28所农村初中选择调查对象。把全区的农村初中分为城区周边的初中、次于城区周边的初中、边远的农村初中三类,再在每类初中中随机抽取5所。每校随机抽取班主任15人,共225人为班主任问卷的调查对象,在上述15所初中的学生中随机抽取每校30名,共450名学生作为学生问卷的调查对象。
2.3.3 问卷调查的实施。2006年9月间,在区教科局领导的支持下,在征得各初中同意的基础上,班主任问卷由该校校长协助发放并收回;为防止学生因害怕班主任不敢如实作答,学生问卷由笔者及经笔者培训过的一些老师亲自到相关学校相关班级抽取学生填写,保证了问卷的有效性。
2.3.4 问卷结果的统计。问卷调查中,向班主任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问卷210份,回收率为93.33%,有效率为93.33%;向学生发放问卷450份,收回问卷432份,回收率为96%,有效率为96%。2006年10月,笔者运用计算机对问卷进行了数据处理。
2.4 访谈。2006年11月,笔者在问卷结果统计的基础上,还深入到港南区的桥圩五中、湛江二中、木格一中、东津四中等四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一是实地观察这些学校的设备设需,校园建设等办学条件。二是和校长谈话;。三是和政教主任谈话;四是和部分班主任座谈。同时,笔者还亲自观摩了三位班主任的班会课和四个班的班级活动课。这些为探究问题的实质和成因提供了很有价值论据。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表明,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实现角色转换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影响着班主任新角色的及时形成。
3.1 工作倦怠阻碍着班主任角色的及时转换
3.1.1 农村初中班主任存在着倦怠状况。调查表明,对班主任工作表现出豪情壮志、满怀激情的只有11.5%;有所热爱,但不求完美的占42.3%;很不喜欢,迫于无奈的占46.2%。这三种现象,基本上没有性别、民族、职称、学校差别。但在年龄和教龄上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越年轻的、工作年限越短的班主任,对班主任工作越感到倦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对班主任的要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的实施,社会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整天充满压力地工作。另一方面,“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给学校教育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2)班主任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于其他不同行的大学生而言,班主任的收入是比较低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班主任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班主任产生了极度的失望,从而将目光转向了其他行业。
(3)班主任过重的工作压力。由于应试教育仍在继续,班主任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为了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每天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晚上回到家,甚至有时还要忙到深夜,这样繁重的工作,班主任几乎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学校“以分数论学生,以班级成绩论班主任”的现象人为加重班主任间的竞争,迫使班主任处于高负荷运转中。
3.1.2 工作倦怠对班主任角色转换的阻碍。农村初中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工作倦怠。新课程下,这种倦怠现象,严重阻碍着班主任角色的及时转换。
首先是影响农村班主任角色转换的积极性。叶老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主任对工作产生倦怠,没有兴趣,工作便是消极的,甚至有想“跳槽”、“下海”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何来的敬岗爱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更谈不上模范的职业道德标准了。
其次是影响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创造性。由于班主任工作感到倦怠,没有工作的热情,无心思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只是应付了事,根本不去领会新课程的理念的精神,更谈不上研究和去创新了,做起来就是换汤不换药,只求走过场算了。
3.2 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较低影响着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基础
3.2.1 农村初中班主任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较低。调查表明,贵港市港南区所属的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88.6%的班主任虽是大专学历,但当中有63.2%的班主任是民办转公办的教师,这一部分班主任都是通过在职进修才获得大专学历的,他们没有接受过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只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育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
3.2.2 班主任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对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影响。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普遍偏低的现象,给班主任角色的及时转换,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①影响班主任角色转换的理论指导。只有广博的文化素质和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扮演一个多元型、对话型、发展型、科研型、主动创造型、开放型的班主任角色。②影响班主任角色转换的观念转变。新课程实施关键是理念的转变,但由于班主任培训不到位,学习不主动,造成班主任不能透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这样就把握不了新理念的要求,想转换自己的角色也无从下手,或走歪了。
3.3 不完全恰当的教育观影响着班主任的现实行为
3.3.1 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观需要更新。调查表明,20.9%的班主任能够尽快更新观念,适应新课改的需要;33.6%的班主任对新课改徘徊观望;44.5%的班主任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不愿意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觉得新课改是“穿新鞋走老路”; 80.5%的班主任还是困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
那么,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观为什么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呢?笔者认为:
(1)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评价不一。少数部分意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能力的发展;但仍有大部分人还是用传统的评价观看待新课程改革,他们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关心成绩,认为考试是最公平、最佳的评价方式,谁优谁劣,通过考试成绩一目了然。
(2)“应试教育”仍在继续。分数已经把学校市场化了,分数竟成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价值的货币表现。诸如学生升学、编班、编座位、评选三好学生、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考试座位排队、教师的工作业绩、奖金、提干、评选先进、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等,无一例外地不与学生的考分挂钩。
3.3.2 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教育观对其角色转换的影响。只有一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才能实现班主任这一角色的转换。反之,将影响着班主任各种角色的转换。具体影响如下:①学习观的转变。目前港南区初中班主任存在的教育观,没有把学生当作“人”看,学习只是他们生活的一个方面,他们还要学会做人,懂得做事。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分数。②培养目标的转变。新课程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不是考试的高手,要知道他们大多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还是回农村务农,所以,班主任关键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完美的心理,注重在做人和做事上的培养,使他们能立足于世,做个好公民。
3.4 简单化的工作方式影响着班主任新角色的实现。
3.4.1 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方式较简单。班主任问卷中调查表明,75.7%的班主任仍然运用传统的专制型教育管理思想,他们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需求;还有13%的班主任动辄就是责问谩骂,讽刺、挖苦甚至是体罚,以军阀主义管理学生。
3.4.2 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方式的影响。综述以上调查,笔者认为,目前贵港市港南区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专制型上,甚至还有少数班主任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毫无策略,这与新课改的班主任工作方式很不相称。这种现象会对班主任角色转换造成什么影响呢?
首先,它影响了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工作方式。班主任不能以民主、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不关注学生的感受,不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不转换自己的工作方式,要想取得新课改的成功,那将是一句空话。
其次,它影响了班主任角色转换的班级管理方式。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新型的班级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班主任只是参与者,不是对学生的“全面负责”。班主任应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4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建议
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要顺利转换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4.1 营造良好的班主任角色转换的社会环境。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要积极探索社会、家庭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促使学校、社会、家庭在课程改革中形成合力,从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推进课程改革的整体环境,加快班主任角色转换工作的进程。
4.1.1 政府重视新课改下农村初中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角色转换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到各级领导部门、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光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强化行政行为,创造一个积极转变班主任角色的大环境。
4.1.2 学校与家庭互相配合。许多班主任谈到这个问题时,都会埋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使教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主要现象如下:①有的家长有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的思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很好接轨。②孩子变成留守儿童,基本由爷爷奶奶抚育管教,从小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他们的思想行为、学习态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③极少数家长对孩子失去了信心或要求不高。④还有一些家长财大气粗,经济实力雄厚,认为孩子混个什么毕业就可以了,等等。
4.2 建立与新课改目标相适应的班主任培训机制。新课程无论从教育观念到内容、方法,对每一个人都是全新的、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让班主任尽快转换角色,这就必须要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让班主任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研究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整合教育资源,建立高效的培训机制。
4.2.1 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和观摩活动:(1)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制定方案,拿出活动经费,有计划地组织学校班主任开展校内外的班主任工作观摩活动,观摩班主任角色转换最为成功的名校、名人。(2)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借鉴他们成功的管理模式,加快我们班主任角色转换的步伐。
4.2.2 扎扎实实搞好校本培训:(1)聘请专家到学校来对班主任进行集中培训;(2)开展一系列的班主任培训活动。例如①开设班主任论坛或班主任沙龙;②运用校园网开设班级管理博客;③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等等。
4.3 建立与新课改目标相一致的班主任评价制度。如果把学校整体工作比做一房子,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支撑这座房子的骨架,只有骨架越结实,布局越合理,这座房子才能既结实又美观。因此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班主任评价机制,这不仅是摆在学校管理层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班主任老师所期待的。如何建立与新课改目标相一致的班主任评价制度呢?
4.3.1 班主任评价制度的核心内容。与新课改目标相一致的班主任评价制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评价目的在于促进班主任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整个评价过程双向进行,建立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与新课改目标相一致的班主任评价制度的核心,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评价注重班主任的未来发展;评价着眼于扬长避短;评价体现民主协商精神;评价方法以谈话、定性分析为主,辅以量化分析;评价结果与奖惩脱钩;评价以系统、准确、全面收集信息为前提;评价过程按周期进行;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完全保密。
4.3.2 班主任评价制度的操作步骤(1)选择评价者;(2)讨论确定评价方案;(3)收集评价信息;(4)面谈评价;(5)撰写评价报告;(6)商议进修提高的具体办法等。
4.4 建立加快班主任角色转换的激励制度。
4.4.1 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鼓励班主任改善心智模式,不断超越自我,努力使自己做到更好。最重要的激励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促使个人融入到组织的共同愿景中。
4.4.2 提高激励效价。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要控制奖励的面。奖励的面太宽,会使受奖励者觉得这种奖励价值不大;奖励的面太小,会使大多数力求上进者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②奖励要及时,不要拖延。③激励方式要创新。激励的方式有目标激励、参与激励、成果激励、信息激励等多种方式。④要控制奖励的频率。奖励的频率过疏或过密,其激励作用都会减小。
4.5 努力提高班主任转换角色的自觉性。班主任工作角色转换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工作的难点。如何实现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有效转换呢?
4.5.1 转变观念是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前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人做一个真正的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为此,班主任在进行角色转换时,必须要树立三种意识,做到两个转变。
(1)树立三种意识:①树立管理意识;②树立超前意识;③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
(2)做到两个转变:①从不平等向平等转变。班主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平等待人,要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情感相通、情感相融;②从教育型向服务型转变。班主任采取和善可亲的态度,实实在在教会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道理,而不是单纯地去管、卡、压,学生就会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阳光雨露”的滋润。
4.5.2 调整好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愿望、要求和观点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班主任用情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建立起诚挚的人际关系,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去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班级工作的深入开展。
4.5.3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好班主任角色转换工作的关键。为此要做到:①与学生交心。俗话说:“教学生要教心。”这话的意思:一是教心是教学生的心;二是教心要和学生“交心”。教心要注意学生心灵品德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②与家长交朋友。为了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4.5.4 重视学生的合理需求。需求是人进步的基础和源泉,重视了解和解决学生的合理需求,对于转变学生的思想特别重要。①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如果一下子解决不了,也要给学生以满意的解释;②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增加班级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从班费的收支到各种制度及活动的出台,要公示与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感受到班集体和老师的温暖。
4.5.5 引导班主任注意研究性反思。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其实,是好将难求。一员好将,定能带出一支强有力的常打胜仗的队伍。班主任,即是一个班级之将。做一个好班主任,要代出一个好班级,绝非易事。除主、客观上的努力外,还须经常反思自己各方面的工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谭保斌:《班主任学》
[2] 钟启泉:《班级管理论》
[3] 郑克俭,王作廷:《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4] 陈震:《班主任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