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互连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用户之间的通信,互联网技术中存在很多因素直接影响到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联性能,例如命名方式、寻址的策略以及网间路径的选择方式等等,命名方式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用户实现通信功能;寻址的策略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的地址结构进行确定,选择最佳路径;网间路径的选择方式则是决定互联网系统网络资源状态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改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内部复杂的工作关系。现阶段我国计算机路径选择对的主要方式就是源点路径选择方式。
1.2计算机通信网络内网间互联级的研究
计算机网络内,网间信息的传递具有较强的透明性,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关的功能,我国互联网主要通过端点互连的方式与逐步求精来进行解决,在这两种方式的背景下我国互连网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对网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与处理,加强了通信软件的开发与质量,这也是现阶段我国计算机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加强对其的研究。
1.3网关功能的研究
网关是计算机通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其起到的作用也是较为明显的,但计算机网络用户所使用的软件强度也直接影响到网关的功能,简单地说网关的功能与通信网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互联网功能的强度直接影响到通信软件的复杂程度。计算机通信网络对互连有着很高的要求,其内部的不同用户结点支持网间通信的功能与通信介质的质量状况也是影响网关功能的因素,例如网关的功能相对较为复杂,会直接加大网关性能研究的成本,也会影响其使用中的效果;如果网关自身的功能比较简单则会导致网间透明性下降,通信软件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提高了用户使用的难度,由此可见,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网关的功能至关重要,想要加大网关的使用效率就应该加强对网关的研究,以此来保障其长期稳定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完善的方式来对这一问题有效处理,无法对影响这一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系统性解决。
1.4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保障其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也是为用户带来方便的基础,但现代高科技手段逐渐加强,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也在逐渐增多。首先就是人为因素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影响,很多计算机通讯网络的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有限,安全意识较差,无法对计算机安全负责人,这也就导致很多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来对网络信息进行修改,同时,在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黑客也不断增加,其通过互联网来实施犯罪行为;其次就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传输过程存在的问题,计算机系统并没有实现完善的设计,其自身的安全防护措施有限,如果在网络信息与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没有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那就会导致大量的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损坏、丢失等问题;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其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但其自身的保密效果较差,尤其是很多局域网通信协议以及通信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系统有待完善,导致系统病毒的出现,其对通信软件产生直接的影响,此外IP服务相对较为脆弱,如果在协议中没有对安全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那么IP本身就会受到网络安全的影响。
2计算机网络的互连技术趋势
2.1计算机网络互连技术的内容
计算机通讯网络内部也是分层结构的,网络互连技术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研究,一下对其进行分析:(1)物理层面上的网络互连,主要是指硬件方式上的连接,也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较为常见的互连方式,其主要通过物理层面上的连接来实现信号之间的转发与重发,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的传输距离与中继器设备互连范围进行拓展。(2)链路层面的互连,是将连接器进行互连,也可以称之为网桥,是在逻辑链路层将相关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存储与转发,这种互连方式可以对通信信号进行增强,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寻址与对路由器的选择,还可以对不同的子网进行准确的选择。同时,这种互连方式可以在工作中及时地发现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计算机通信提供完善的数据传输通道,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性。(3)网路层面的互连,通过路由器等设备来讲网络数据进行储存于转发,以此来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互连。路由器在网络使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对流量、差错等进行有效的控制,网路互连的管理功能可以保障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使其在为人们服务的过程中呈现出最佳状态。(4)高层互连,所谓的高层简单的说就是在传输层以及其之上连接器,在高层互联网中的链接器中进行网关相对较为复杂,其余互联网的帧、报文、分组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来讲,不同类型的网络有着不同的特点,其在高层链接中也有着不同的方式。
2.2网络互连的关键技术
计算机通信网络体系结构之间有着相关的协议,其标准化与规范化是互联网正常使用的前提条件。按照不同的网络互连方式与环境,所采用的互联技术方案也有这明显的差异,例如网桥、中继器以及路由器等,其实现网络联系是按照不同类型进行的。但互联网中的应用程序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应用层面是用户与网络的主要界面,在互联网的使用过程中,实现用户的交互才是网络操作的主要方向,在社会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果没有通过协议来对应用程序进行有效的约束,则难以保障网络的标准化,使互联网交互行为难以实现。现阶段,较为常见的互联网标准化应用系统有MHS、FTAM、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汉字系统等等。此外,网络上的应用程序还具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应用程序之间的一对多关系,其是影响网络软件的重要系统,也是保障网络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篇2
新时期的通信行业由于互联网的加入,变得和以前任何时代都不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互联网信息时代,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互联网通信技术也日趋成熟,被广泛运用到工作与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发展,全球的计算机可以通过电缆、微波、双绞线、通信卫星等媒介互相连接,实现了数据资源全球共享和集中处理。现代人不管身处在何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查询资料,满足每个人的不同的要求,使办公自动化得到真正的实现。
2.1互联网通信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运用
互联网应用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和老师除了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交谈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师生间的交流。班级可以建立自己的交流群,老师们把授课内容中的难点整理出来,也能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博客,在课余时间,有需要的学生就能够点开重复地听直到搞懂为止,这样就满足了班级中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著名的“可汗学院”就是一个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利用网络进行免费授课,目前现有的关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金融、天文学等科目的教学影片超过2000段,加快了全球各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速度。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既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存在很多网络垃圾。老师、家长要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避免他们的思想受到毒害。所以,必要的一些杀毒、限游工具也是少不了的。
2.2互联网通信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新时期的互联网通信技术有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在通信行业的应用很广。首先是手机通信、个人电脑通信的普及,2000年以后QQ渐渐成了人们工作、交友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为全球范围内朋友之间的联系创造了条件,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大大降低了通讯的成本。并且随之出现了一大批社交软件和查询的平台,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百度等一些网络平台的构建,方便了人们查询信息资料以及沟通交流。还有各种影音软件,是PC电脑和互联网通信结合起来的产物,改变了人们以往观赏电视节目的模式。利用这些视频和影音软件,只要有网络的接入,可以点播,也可以直播,可以免费,也可以付费,可以让人们随心所欲看到他们想看的电视节目。近几年智能手机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的应用更加广泛,开发了大量的基于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手机软件,手机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2011年微信的出现,更是把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由于手机的便携功能,微信成了比QQ应用更为广泛的交友工具。现在不仅是年轻一代的群体,还有很多中老年朋友都开始使用微信,便捷、好用是微信的最大特点,强大的语音、视频功能,即使不会打字也可以使用微信,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实现免费通信。还可以通过朋友圈交友,了解朋友的日常生活,非常有趣味性,真正实现了交流无国界、交流无年龄,使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这都是得益于新时期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运用。运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另一个工具是微博,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来微博消息,也可以关注自己的朋友或是感兴趣的人,关注了以后就能了解他人的即时动态,也可以进行评价和转发。微博、微信这两种社交软件都可以通过手机里的通讯录来添加好友,这样不仅让大家的交流更加快捷和安全,而且还可以节省很多通信费用,受到用户的欢迎。软件的功能越强大,越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2.3互联网通信技术在其他方面的运用
综上所述,新时期互联网通信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增加了趣味性,企业与政府的部分职能也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而实现。现在耳熟能详的当当、淘宝、卓越、京东等电商,因为应用了互联网,所以买家才能不受地域的限制,才能创造出如此巨大的业绩和利润,这在以前传统营销模式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比如淘宝,这个软件的客户端可以装在电脑里,也可以装在手机里,用户的身份不固定。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所要交易的具体内容,并用电子支付平台来支付所需费用,在双方没有确认交易完成之前资金交由第三方来保管,等确认交易完成以后,交易的总金额就可以转到卖家的电子账户上了。淘宝平台的建立,可以同时兼顾买家和卖家,买家在淘宝上可以有很多货源,有很大的挑选空间,卖家也同样扩大了自己的客户范围,还可以不受地域和距离的限制,且第三方也大有可为,它在保管资金时可以支配资金,实现了资金的再循环,还促使快递业发展,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互联网通信技术在政府部门也得到运用,随着政府办公公开透明化的要求提高,有很多政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络上与群众互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实现政务公开,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2.4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应用越来越社会化、商业化,影响力也日益增大。另外,更好地服务于用户,进而为互联网通信行业带来社会与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还要提高互联网的安全系数,要增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并且要按规则来运作。要提升网管人员的职业操守,进行相关的培训,把责任落到实处。采取一些相应对策,比如设置电磁屏蔽,及时修补软件应用中的漏洞,维护好网络运行环境的安全,保护好用户的利益。
3结语
本文阐述了新时期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各个领域的运用,详细讲述了从哪些方面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在新时期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运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体验。
作者:郝庭勋 孙学通 单位: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烟台市莱山区分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烟台市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3
由于网络内的分层体系结构,网络互联技术在四个层面上被定义:
2.1物理层上的互连物理层上的连接只是停留在硬件方式上,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技术中最简答的连接方式,这种物理层面上的连接使用的是信号之间的重发和转发,不但扩大了网路的传输距离,还可以使用中继器的设备互连。
2.2链路层上的互连在这个层次上的互连指的是连接器的互连,被称为网桥,这是一种在逻辑链路层将数据进行存储和转发,这样可以实现互连,这种方式的互连不但可以放大中继器连接中的通信信号,还可以简单的将寻址和路由选择的功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快速便捷的找寻到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还可以确定到每一个准确的子网中,不仅如此,还可以快速的找到解决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出现的差错控制问题,给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通道带来一条无差错的通信渠道。
2.3在网路层上的互连采用路由器设备在网络层将数据帧存储转发,可以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互连,路由器具有流量的控制、差错的控制,网路互连管理功能,使得计算机网络可以以最佳的方式为现代人们提高服务。
2.4高层互连在传输层以及传输层以上的连接器都被称为网关,在高层互联网中的链接器中进行连接器网关比较复杂,所要求的功能也就不尽相同,所以高层互连的复杂性完全取决于互连的网的帧、分组、报文以及协议的差别程度如何,通常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而言,他们的帧和分组以及报文的大小都是不相同的,在高层互连中,差错校验的算法、最大分组的生存周期以及无连接协议还是面向了连接的协图1议以及计时值的不同。如图1显示。
三、网络互连的关键技术
1、网络体系结构之协议规约的标准化、规一化,这是互连网的前提。
2、寻址的标准化统一化。当各类异构网络具有不同的名字空间、不同寻址方法时,或者是同构网络,在互连后寻址空间进一步扩大,因此只有借助于路由器,:灵活标谁化的地址空间,才能迅速有效地寻到信J息的目的结点。X.121标准是关于公用数据网络的制作国际间寻址的结构标准,它采用1位国别号,3位网络号,还有为识别公用数据网中DTE(数据终端设备),共10位的编址方案。
3、依据不同的网络互连环境,提供不同的互连技术方案,如前第一节所述的中继器、网桥、路由器与信关。例如在Noven网络里,其网桥可以同时连接四种不同类型的LAN网络。
4、多种主机、多种协议的网络兼容——TCP/玲协议互连技术。网络互连的复杂性还涉及到结点的多种主机、多种类型的本机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多种协议。主机操作系统是本机操作的控制核心,而网络操作系统则是网络用户进行交互时的控制系统,因此实现多种操作系统都能兼容地支持一个网络的实质就在于实现多种主机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接口,即一个网络操作系统对某一类主机都应具备一个相应的运行于此机的新版本。
5、应用程序在互连网中的兼容性。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的界面,在互连网中用户进程的交互才是网络操作最终的目标。然而,用户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如果不用协议去约束应用系统,使之标准化,那么网络上的用户交互实际上仍是无法进行的。目前在网络应用层上已经标准化的应用系统中,流传较广的有:信报处理系统—MHS、文件传送访问及管理协议—FTAM、还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上的开发工具、高级语言编译程序和网络汉字系统等。网络上的应用程序系统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应用进程的一对多关系。这种关系就要求网络上的软件必须是多用户的可重入的软件系统,否则,它就不可能在网络环境中正确地运行。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而言,就要求其记录是可以加锁的;而对网络汉字来讲,其汉字库应能够为多用户所共享,而不是单用户DOS的汉字系统,这些要求给网络应用层系统的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量,它是从单机上升到网络系统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对于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联技术中的使用的设备
4.1中继器中继器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联技术的硬件支持,是存在于物理层的协议,在中继器的帮助下,计算机通信网络内可以将简单的二进制码在两个网络之间互相传输,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中继器可以将正在传递的信号进行放大的处理,但是不能去除掉网络上的分组,因此单纯的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内使用中继器只会加速互联网内个网络之间性能的恶化,所以还要在互连技术内加入桥接器。
4.2桥接器桥接器是作用在数据连接层的技术支持,实现的是计算机通信网络内软件与硬件之间功能实现,当信号在两个通信网络之间传递的时候,桥接器可以实现对信号的传输和过滤,还不回对信息作出修改,还可以使用桥接器做到增加帧缓存的功能,增强了桥接器之间的匹配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流量的控制,满足了现代社会下人们对于通信速度的需求。图2
4.3路由器路由器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技术上实现的是对于传递的信息的分组与转发,对于传递的信号,路由器可以在对信号进行了初步的分组之后将信号一站一站的继续传递下去,路由器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内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的通信网络越来越趋向于动态方法。路由器互连技术的结构如图2显示。
4.4网关在应用层内,网关设计主要是为了完善软件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之间的作用,执行了各个层次之间的协议转换的功能例如可以智能的选择网址、路由器等,网关使用在不同网络的互连之间是最为正确的,同时还对传递的信息进行了加密技术的处理,这样一来增加了人们对于通信网络的信任和使用。
篇4
(二)Web内容分词技术
Web内容分词技术,是指从海量的Web页面描述数据中发现数据信息,从中抽取知识,并对其进行分词处理的一种技术。从我国目前所用的汉语自动分词技术来看,其主要可分为基于理解的分词技术、基于统计的分词技术以及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技术三种。基于理解的分词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对句子的理解,以此来达到识别词的目的,该技术在分词的同时,还可以对词的语义、句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利用语义与句法信息,对歧义进行处理。基于统计的分词技术是指对语料中相邻共现的各个字的组合频度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计算它们的互现信息,达到Web内容分词处理的作用。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技术主要是依据相应的策略,将需要分析的汉字串与机器词典中的词条进行匹配操作,以便能在词典中找到相对应的字符串,达到成功匹配的目的。
(三)URL特征分类技术
规则URL分类。规则URL分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多级域名或目录,对网站的内容URL进行编码操作,从而建立热门网站频道与URL分类的相关映射关系,并采用爬虫技术,对所收集的热门网站URL进行分类处理。无规则URL分类。无规则URL分析技术主要是指应用同一格式编码,利用上网日志来获取客户访问的无规则URL,然后再应用网络爬虫技术,爬取URL对应的网页内容,最后通过分词技术将相关的内容拆分成单个词,通过文本分类算法、关键词匹配等技术,来识别URL分类通过URL特征分类技术,可以对客户上网行为进行如下分类:一级分类,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二级分类,商业经济、交通旅游、软件下载等;三级分类,导航地图、游戏平台、广告营销等;四级分类,交友综合、原创、办公应用等。
二、客户分类挖掘算法及分类过程
(一)客户分类挖掘算法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客户分类常用的挖掘算法主要有四种:一是时间序列算法。在电信行业,可通过时间序列算法,对客户的上网行为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同时利用周期性分析、趋势分析等有效的分析策略,为电信客户提供并推荐最合适、最实用的产品套餐,并以此来提升客户的上网流量。二是关联规则算法。关联规则算法是指对客户上网行为之间的关联规则展开分析,帮助电信运营商针对电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最合理、最实用的服务,通过该算法,可分析客户购买的电信产品之间的关系性,进而利用捆绑销售、交叉销售等方式增加销售额。三是聚类算法。聚类算法是将看似无序的对象进行归类、分组,最终达到理解研究对象的目的。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对客户行为进行分析时,网站的信息分类、用户社交圈、网页的点击行为关联性等问题,均可利用聚类算法进行解决,电信运营商常用该算法进行客户群体细分、客户特征识别。四是决策树算法。该算法属于电信行业应用较广的归纳推理算法之一,利用该算法可快速创建挖掘模型,通过易于解释的模型,达到对客户流失、广告定位、风险管理等行为特点的分析。
(二)客户分类过程分析
首先,利用客户的移动互联网行为数据,找出客户访问内容、网站、上网时段、使用的客户端等信息,经过分析获取客户的上网行为偏好。其次,定时对客户的上网行为规律信息以及上网偏好信息进行汇聚、归纳,总结出客户对各类兴趣需求点按日计算的访问量统计值。最后,根据客户的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网络行为、生命周期等客户特点,对客户的终端偏好、数据业务偏好、产品偏好等偏好进行分类分析,进而获得客户的特征数据。
篇5
所谓交互方法,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过程之中,进行动画创作的创作者和计算机以及互联网之间的交互关系,主要包含动画创作者为了通过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表现自己的想法,而使用特定的互联网技术的过程,是包含相应的技术手段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创作者所使用的交互方法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自己模拟现实的想法。例如,在创作者进行动画创作的过程中,就会使用到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并在Flas之中留下相关的信息,以便读者可以快速的了解到动画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交互过程
所谓交互过程,指的就是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过程之中,所有的参与者所采取的针对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行为。其主要包括动画创作者对于动画的思想内容的设计,动画创作团队的各种处理分析师对于动画的修饰处理等,与此同时,还包括受众们对于动画的评价和互动交流过程。
(三)交互结果
所谓交互结果,指的就是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过程结束之后,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观众的评价总结之后,所得出的对于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评价结果。目前,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通过便捷的互联网技术,人们已经可以随意的进行互联网之间的交流,并通过便捷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将各种咨询和讯息实施传输。本文所介绍的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是和传统的动画有着明显的差异性的。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在互联网上播出过程之中,其中所蕴含的信息会随着动画观赏者的操作而产生变化(例如,观赏者可以通过快进的手段选择跳过一段内容不看,也可以选择多看几遍自己喜欢的片段,等等)。通过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可以充分地挖掘出动画观众对于动画内容的热爱。在这样的背景下,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喜爱。
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所具备的交互性优势
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过程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充分地了解交互动画设计所必需的Flas的基本特点,并充分地考虑到应当如何实现Flas的交互性能力。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交互性特点已经成为互联网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这也是采用Flas应当意识到的一些基本特征。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过程之中,所具备的交互性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可以支持事件响应和交互
首先,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过程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到Flas的交互性特征。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设计过程之中,进行动画创作的工作人员可以实现对事件的相应的控制,来实现对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控制作用。具体来说,在Flas之中,具有着很多可以对动画内容进行控制的设置菜单,可以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之中,随意的跳出相应的改变菜单和选择按钮,以便于进行相应的交互设计。
(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可以支持ActionScript代码来进行交互设计过程
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设计过程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一种基于ECMAScript的程序编纂语言ActionScript代码来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设计,并对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内容进行编写,甚至还可以在动画之中插入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小游戏。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优势,可以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之中,设置好相应的交互性控制功能,帮助动画观赏者和游戏进行者通过简单的控制方式完成对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控制工作,对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设计结果产生影响。
(三)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可以提供更多的交互形式
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创作的过程之中,要充分地重视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各种组件的作用,并通过相应的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各种组件来实现交互性的相应作用。具体来说,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过程之中,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来进行交互性设计。例如,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设计过程之中,可以设置一些单选问题、图形选择问题、判断问题等来实现对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交互控制,这样就可以帮助动画创作者更好地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对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设计,所创作出来的动画的表现效果也越发的多姿多彩。
三、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应用领域
通过对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动画设计过程之中容易出现的设计内容过于平庸、叙事方式相对比较单一的问题,还可以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过程之中,充分地采用多样化的叙述表现形式,提升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表现能力,并通过多种多样的交互性表现形式,充分地调动创作者的创作激情,以及将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观赏的观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人与互联网的深度配合,更加快速、有效地实现人与计算机的有机合一。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过程之中,可以充分地满足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对于追求个性化的互联网使用者的需求,并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创新工作手法带入到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过程之中,充分地提升动画设计的实用性,提升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表现效果。与此同时,Flas又是一种互联网科学技术和文艺表现形式的完美契合的作品,具备着非常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深受互联网用户所喜爱的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过程之中,实际上就是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之中,杂糅进入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思想,因此,可以看出,通过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所创作出来的动画作品是一种具备着很高的艺术表现价值的作品。截至目前为止,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技术已经开始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
(一)将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应用于互联网的网站建设过程
在进行互联网的网站建设过程之中,通过利用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出来的互联网的网站页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并帮助所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表现能力。通过对以往的互联网的网站建设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的网站建设过程都会应用到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技术。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应用于互联网的网站建设过程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几种:首先,可以利用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技术对网站内部的广告进行设计,帮助所设计出来的广告具有更好的表现效果,为网站增添更多的人气;其次,可以利用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技术进行对网站内部的控制按钮的设计,利用交互技术优势,加强网站浏览群众和网站之间的联系,增强互联网网站对于客户的吸引能力;最后,可以利用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技术对网站内部的窗口进行设计,改变传统的互联网网站界面单一枯燥的问题,让互联网网站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使得互联网网站的艺术表现形式变得新颖多姿,吸引更多的人来浏览互联网网站。
(二)将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应用于广告宣传过程
在进行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应用过程之中,要充分地注意到对于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技术的互动性强的能力的应用,并发挥出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优势,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的广告宣传过程之中,通过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强大的艺术表现能力,增强企业对广告宣传的艺术表现能力,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关注。例如,在世界著名动画制作公司迪士尼公司进行广告宣传的过程之中,充分地意识到了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应用价值,并有效地采用了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技术来进行对企业的宣传短片的构建,充分地体现出了迪士尼公司适合青少年和儿童阳光活泼的特点,为迪士尼公司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应用于广告宣传过程之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升企业的宣传短片的艺术表现能力,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将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应用于广告宣传过程之中,促进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技术的提升。
(三)将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
通过对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的应用,可以通过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表现形式,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视频集成的手段,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与此同时,通过这些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课件的制作,可以有效地完成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之中应用到了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技术。通过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可以帮助教师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技术生动地展示出来,使这些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进行逐帧动画理论的教学过程之中,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到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技术,直接通过使用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设计内容,并让学生在动画之中关注一些细微的内容差别,让学生可以通过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直观地了解到逐帧动画理论的基本知识组成构造。
(四)将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应用于动画短片的创作过程
上文已经介绍到,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制作门槛相对较低,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关素材的手机也很容易,几乎所有类型的艺术作品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到。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学习之后,就可以学习到基本的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创作知识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动画短片的创作,以便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教学过程之中,将班级内部的学生分成几个设计小组,鼓励每一个小组都进行相关的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的设计加工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地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并通过学生对周边环境事物的了解,创作出一些蕴含学生智慧的动漫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以Flash为基础的交互动画设计技术的了解程度。
篇6
二、宁波市手机支付现状与对策分析
本项目组分别在宁波市区进行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2256份,回收问卷2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782份(其中鄞州区354份、江北区285份、江东区306份、海曙区276份),有效率;另收集网络问卷561份作为数据参照。就调查问卷所设置针对不同方面的题目所获取的信息分析,我们得出以下能够鲜明体现当前宁波手机支付现状的信息。
(一)宁波手机支付现状分析。1.手机支付了解情况呈“高认知度,低使用度”状态。通过问卷调研及数据分析发现宁波各区了解手机支付的人占79.03%,而使用过手机支付的人仅占28.42%。“高认识度”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手机用户能够从各种宣传渠道了解手机支付;而“低使用度”则体现了当前手机用户对手机支付还存在疑虑,如何打破这种疑虑成为目前手机支付的重点,也是本项目研究的重心所在。2.不同年龄阶段使用过手机支付比例情况存在差异。调查显示,20岁以下的用户表示使用过手机支付的占41.18%;20-29岁人群中使用过手机支付的比例为44.72%;30-49岁人群中使用过手机支付的人仅有16.79%;而50岁以上的样本中无一人使用过手机支付。可见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而年纪相对长一些的用户对手机支付的接受还是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3.公众对手机支付应用方面的期待还在小额付款。对手机支付今后的的支付范围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希望手机支付用于网购,希望用于日常购物和公共交通设施的均占23%,而用于KTV等娱乐场所的比例最低但也达到13%,这就表明了目前人们是能够接受手机支付渗透到日常消费当中。
(二)目前手机支付存在的不足。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宁波手机支付主要存在三点不足,如表二所示:1.宁波手机支付使用人群职业背景单一化。从不同职业使用手机支付的情况分析,学生的使用比例最高为67%,公务人员为18%,其它职业使用手机支付占的比例都明显低于学生与公务人员。2.安全性是影响手机支付的最大障碍。在已未使用过手机支付的人中,57%的人认为安全性差是他们不选择手机支付的最大原因,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三个选项。说明手机支付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应着重从手机的安全性出发,逐渐完善获取公众的信赖。3.手机支付兼容性差、缺乏规范标准。调查发现,使用过手机支付的人群中认为需要加强规范标准加强兼容占样本的比例高达65%,其中规范标准的人数为668人,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为41%。
三、结论与建议
(一)制定手机支付长远规划,明确发展定位。截止2014年1月,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超12.35亿,未来中国市场手机支付用户数量有望达到6.175亿,可以说中国手机支付的前景非常广阔。纵观我国近年小额支付工具发展,信用卡和借记卡的使用日益普及,发展迅速。利用手机支付,由于其更强的便利性、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强的安全性,无疑会成为人们喜爱的支付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全球ENIV迁移的实施,我国银行卡发展也面临从磁条卡向芯片卡的迁移,但替换所有的卡片在成本上和实施上都会耗费巨大资源,如果适时推出手机支付,则可以节省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成本。此时政府应出台手机支付业务发展规划,改善手机支付环境,促进手机支付健康平稳发展。
(二)统一标准,解决兼容性问题。目前在中国市场,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移动运营商等都先后开展了手机支付的试点,但不同的运作模式、技术标准,阻碍了典型商业模式的形成,目前手机支付行业尚无统一标准。因此,统一业务标准即手机支付兼容性问题将是日后国内手机支付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实现手机支付行业在近几年快速发展在于如何解决当前不同的运作模式、不同的技术标准下手机支付行业的、统一问题。
(三)提高安全性与风险规避能力。在手机支付发展模式选择中,我们可借鉴日本所采取通过第二方机构将金融机构与通信业相结合的模式,推进手机支付市场的发展。因此,建议在使用者绑定的手机或手机卡的过程上应进一步要求使用者绑定邮箱或者使用者其他手机号码,当使用者发现当前手机或者手机卡丢失时,便能第一时间通过其绑定的邮箱或手机号码冻结绑定的支付资金,然后可以通过营业厅进行挂失、取回等。这样手机支付的安全性便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保障。
篇7
2.1能源互联网构成
构建“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能源结构(更多应用新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发挥不同能源优势和新型负荷的技术优势),从而改善用户体验。优化能源互联网资源,首先需要确认能源互联网构成要素,界定优化范围。根据文献[1]和[2]描述,结合智能电网研究成果,图1描述了能源互联网总体构成:电、供热及供冷等形式的能源输入通过与信息等支撑系统有机融合,构成协同工作的现代“综合能源供给系统”。该系统内多种能源(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通过电、冷、热和储能等形式之间的协调调度供给,达到能源高效利用、满足用户多种能源应用需求、提高社会供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目的;同时,通过多种能源系统的整体协调,还有助于消除能源供应瓶颈,提高各能源设备利用效率。不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传统能源供应体系中,特定能源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消费市场,比如石油主要用于交通、化工、发电等行业;天然气则主要于日常生活、供热、发电、交通等领域。可再生能源目前几乎全部用来发电。一次能源长期以来形成了自身的产业链条,不同种类能源间互相补充空间有限。但是,电能可以充当不同能源间的桥梁。目前可再生能源绝大部分转化为电能。如果通过电能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换其他高污染一次能源,可以提高能源消费的整体环境友好程度。要实现这种能源的优化供给需要具备几个条件:①要具备不同种类能源间的(供求关系等)信息互通;②要具备能源输出互相替代的必要技术手段,即通过电能能够满足被替代能源消费主体的需求;③要能够给能源消费者清晰、及时的引导信号,吸引能源消费主体参与能源消费优化配置。具备以上条件,配合必要的技术手段,最终实现社会能源的整体优化利用。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构建“能源互联网”。
2.2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
为了达到上述整体优化目标,在明确能源“互联”范围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合理的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应用先进技术发挥多种能源与用户互联、互动的整体优势。这种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设计的唯一目的是发挥技术优势,从技术角度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在不存在政策、市场和技术条件限制的前提下,设计满足上述条件的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模型,如图2所示。图2所示“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包括“市场环境”、“能源供给、转化和消费”、“信息支持”以及“调度控制”4个部分。市场环境包括能源供给侧市场和能源需求侧市场。其中,能源供给侧市场负责不同种类能源的市场价格信号,调节市场能源供应结构(可以在这个环节使用价格信号或补贴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小环境污染);能源需求侧市场负责吸引可控负荷和具有反向送电(或其他能源形式)的“发用电联合体”参与需求侧调度控制的价格或其他激励信号,以鼓励负荷参与需求侧响应。能源供给、转化及消费是能源互联网中的能源流,也是整个技术框架的最终优化协调对象。多种能源发出的电、热、冷等能量形式通过输电电网、管网或者运输通道最终抵达用户侧,满足用户的用能需求。能源互联网框架在以上基础上,加强了对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支持,同时应用各种储能以及电转化为气体等技术,结合信息共享和多种能源的成本对比,以电能为中心实现有目标(优化或降低污染、提高清洁能源比例等)的多种能源间的替代和转换。消费环节除了包括传统用户还增加了智能可控用户以及可以反向供能的发用电联合体等。信息共享支持是整个技术框架中的信息流。“高速、可靠和安全”的未来信息网络技术是实现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下大量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再到优化计算的基础条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为保障整个能源框架的安全优化运行,需要设置必要的运营管理机构,对能源进行集中调度管理,这种调度管理可以采用与外部市场环境相适应的商业运营模式并根据能源管理范围进行分级设计。同时针对用户侧可控负荷和具有发电及其他供能(供热、制冷等)能力的“发用电联合体”在自愿的前提下可以直接参与或通过“负荷调度控制”,应用“虚拟发电厂”技术参与能源互联网的调度控制。这种基于信息共享的通过能源整体调度控制实现能源的整体优化利用是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的核心内容。
2.3能源互联网优化控制概念模型
在上述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内能源消费有如下特性。(1)能源供应能够“互联”。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下不同能源间可以相互支持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替代转换。这种互联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实现面向用户最终需求的“应用转化”,也可以直接通过能源间的转换与替代实现。(2)能源互联后不影响用户的使用。方便用户安全高效使用,原来互相割裂的能源供应“互联”后应提升用户体验,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3)能源互联后能够优化。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下的能源供应应该比“互联”之前有更高的效率。可见,能源互联网是一个以对能源进行整体优化为目标的复杂能源供用系统,为了实现整体优化的目的,需要建立相应的优化模型。综上所述,不同种类能源消费行为的成本是变动的,同时,不同种类能源供应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再考虑到新型负荷的可控性,建立如下能源互联网优化模型。以上模型的物理意义是在满足能源总供给与需求之间平衡和能源与供给消费约束的前提下,追求能源供应总成本最低或者污染排放最小等优化目标。能源互联网的优化模型根据不同市场运营规则细节上将有所不同,这里讨论的优化模型是对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的一种目的性描述,求解该模型需要确定不同能源的成本函数和其他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与具体的能源互联网运营规则和物理环境密切相关。
3能源互联网研究现状
上述“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是对未来能源整体供用体系的概念性设想,关于未来的能源发展,国内外普遍开展了基于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包含能源互动思想(包含能源间的转化和替代)的相关研究。除了文献[1]中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设想外,美国各大研究机构和高校都在进行相关研究。在用户互动方面,美国在需求侧响应方面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电网中出现了专职的“调荷服务商”用于为电网提供负荷调度服务;能源的互联与转换方面,美国发电公司长期根据市场需要选择出售天然气与电力的比例。欧盟也在开展“智能能源的未来网络”(FINSENY)项目,研究将能源与信息的整合,汇集了能源和ICT(信息通信技术)行业的关键技术以确定智能能源系统对ICT的要求,从而提供创新性的能源解决方案以优化能源传输,改变人们的能源消费方式,减少CO2的排放,改善生活环境[3]。日本则在微网及分布式电源基础上致力于研究冠名为“电力路由器”的电能控制技术及相关装备[4]。在国内,关于未来能源供应技术的研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国家电网公司明确“能源互联网”是未来的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承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平台,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全局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积极开展、部署相关研究工作。北京市科委组织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能源互联网”专家研讨会,并启动了相关软课题研究,以期形成详细的能源互联网调研报告和路线图。中国能源发展目前面临总量供应(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资源配置(能源与生产力分布不均衡)、能源效率(大量煤炭直接燃烧,整体能效偏低)、生态环境(土壤、水质、大气污染)四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增加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加以改善。本文所述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统一配置能源资源,从能源供给和使用2个方面进行整体优化,基于信息共享建立必要的市场调节机制,优化引导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最终实现增加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提高能源效率,以电能为中心统一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使能源发展方式由消耗型向可持续、可再生和更环保的发展轨迹过渡;实现能源供应安全、清洁、环保与友好地发展[5-11]。
篇8
(二)对信息安全(审计机制)的影响
2014年4月科技处举办的信息安全培训中提到,“场所不得布设WiFi,非场所布设WiFi,必须距离终端20米以上。”当位于场所周围,距离场所不超过20米的互联网的设备创建WiFi热点,将会出现隐患。此外,当创建了WiFi热点的互联网设备出现安全事件时,无法第一时间追踪事件的源头。
二、相关建议
一是出台有关WiFi的管理制度或规范,从制度上规范WiFi的使用。二是加强对WiFi设备的管理,在登记互联网设备时,标明该设备是否具有创建WiFi热点的功能。在距离场所20米内的区域,禁止创建WiFi热点,并用标志标明。加强人工检查,杜绝私自使用WiFi的情况出现。三是加强技术防护,对未获得WiFi接入许可的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防止利用WiFi来“蹭网”:
1.BIOS禁用无线网卡
此方法仅对利用PC、笔记本自带无线网卡创建热点共享WiFi的情况有效。进入BIOS,禁用无线网卡,并设置BIOS口令。
2.禁用ICS
由于WiFi热点的创建使用了无线网卡的AP功能,而无线网卡的AP功能是通过调用系统的InternetConnectionSharing(ICS)服务,因此可以通过禁用操作系统的ICS服务来禁用WiFi。
(1)右键逐步点击“计算机”“管理”“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InternetConnectSharing”;
(2)右键点击该服务,在属性页里的“服务状态”里选择停止服务;
(3)将启动类型选择为“禁用”。此外,网管可通过以下两个方法来提升效率:一是利用批处理命令:编写一个bat批处理文件,包含两行核心内容,一行是停止ICS服务,一行是禁用ICS服务,除外还应加上不显示执行命令行信息的语句以及隐藏命令还回结果的指令。然后将文件拷入目标机器中执行即可,也可以加入到目标机器系统的开机自动启动项中,每次开机执行完成禁用该服务。二是组策略法:这个方法最好能配合用户组来实现,能防止普通用户利用默认管理员用户权限重新打开ICS服务。打开系统的组策略编辑器,打开“默认域策略”,依次展开“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然后选中“系统服务”,在右边中右键选择“ICS服务”,点击“属性”。在弹出的属性窗口中,选择“定义这个策略设置”,并勾选“已禁用”,然后点击“确定”。
篇9
是一种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充分利用C/S两端的硬件资源。为了减少系统的通信开销,系统合理地分配任务到client和server端。大多数软件应用程序系统现在已经发展到分布式Web应用程序结构。网络和C/S应用程序可以处理相同的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的逻辑组件,开发人员可以设计新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和服务器通常分布在两台电脑。客户端程序的任务是提交一个请求到服务器程序,然后用一个特定的形式将结果返回给用户。服务器的任务是接收客户端的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然后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三、C/S架构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是一种在技术上非常成熟的体系,具有存储行为安全级别高,交互性强,网络通信速度快,利于处理庞大的数据信息。由于公司发展初期数据流还是以局域网传递平台,因此此类系统在90年代中后期得到了迅速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成效。尽管传统的C/S架构采用开放模式,在系统发展是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还需要特定的软件支持。因为用户得不到真正的开放的环境、软件与C/S结构,开发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所以,系统维护、升级的重新设计和开发,增加了维护和管理的难度。随着公司业务的长足发展和销售渠道的全球化,而C/S结构下的仓储管理系统很难在超过一百台电脑的局域网上同时使用,越来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也时刻冲击着EBP系统的根基。因此,系统逐渐向具有灵活多变的多级分布结构的B/S体系演化。
四、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架构
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而获得长足的发展,对C/S结构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在这种结构中,仅需要万维网浏览器或者一部分业务逻辑实现前端来构成用户界面。主要的业务逻辑还是利用一种Three-tier结构在服务器端实现。它大大降低了客户端电脑的负荷,减少了系统升级和维护的成本和工作负载。B/S相对简单,建立网络应用程序占用的资源更少,使数据库应用程序实现互联网/内联网模式。B/S可以让不同的客户端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访问方法(如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内联网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并使数据库服务器非常安全。特别是在JAVA语言的出现后实现了跨平台,B/S架构管理软件表现地尤其出色。随着互联网和万维网的普及,从前主机终端和C/S结构无法实现的全球信息资源共享,如今已经终于实现了。B/S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用户通过www浏览器就可以访问所有文本、数据、图像、动画和视频。这些信息是保存在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相互联系。除了www浏览器,客户一般不需要任何用户程序。它可以简单地从Web服务器将程序下载到本地。在下载过程中,数据库相关的命令将被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的Web服务器端来实现。结果将被返回给Web服务器,然后Web服务器再返回发送到用户界面。
篇10
互联网技术的特性决定教学过程生动性更强、吸引力更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使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述与听授转变为现代化的多元性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甚至教学体制都有一定的冲击作用,是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重要的差别所在。
1)对学校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作为新型的现代化技术,它的应用必然导致学校的基础设施相对更加完善,校园的现代化氛围更加浓厚,互联网技术走进课堂后学校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技术更加重视,开始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需求,与互联网技术直接相关的师资力量得以建设,积极引进互联网的配套设施。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出现,如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S,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地域限制,只要学生想学习知识即可独自通过互联网注册加入,能够同时实现几万至十几万学生共同授课,慕课的出现对于传统的校园集中学习的形式有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在信息化的发展直接推动下学校的管理更加现代化,对知识学习的关注程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将会因为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而逐渐提高[3]。
2)对教师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有效地教学工具,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管理发生重大的改变。①促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引入和重点难点的讲解都要消耗大量的课堂时间,原本就任务量较大的课堂时间变得更加紧张,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到学生的实际掌握状况。随着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新的教学方法出现,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翻转课堂,学习的决定权转移到学生手中,传统课堂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由教师前期通过视频、播客、电子书包等方式公布在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不再占用过多的时间去讲授知识,而是专注于与学生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或进行基于项目的实践活动。而一些以传授知识模式进行的教学形态,也逐渐被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在线视频和网络在线课程所替代。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转变传统思想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现代化先进技术相融合并逐步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素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根据教师的实际能力,融合教师的教学思想,以教师的业务水平为基础,凭借教师对互联网操作技术的应用程度进行综合的整理。当前在高等院校大规模推广建设的校本慕课,基于微信朋友圈等手段主动推送知识点的创新应用,对教师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的掌握提出新的要求。③促进教学角色转变和教学理念更新互联网技术走进课堂对于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逐步更新,教学理念呈现出与时俱进的趋势。教师一方面凭借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将课堂讲解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管理人性化;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通过课件的图形、影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教学课堂节省大量的时间,教师的传统主导地位虽然没有改变,但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师全堂教授,学生被迫强行记忆的模式,教师由传统的课堂主讲师转化为课堂的规划师、设计师、评价师,课堂的整体设计侧重点发生了明显的改变[4]。教师的角色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此过程中教师的工作任务实质上并没有减轻,互联网技术下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如何制作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清晰准确讲解知识的课件,如何在学生接触慕课、网上教学课件等互联网形式的教学后仍然能够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成为现阶段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准备充足的授课知识,掌握完备的互联网的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实际教学经验,转变教学理念[5]。
3)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的发展理念都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前提,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是现代校园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主体除了直接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师就是学生,学生受到的影响非常明显。①提升学习效率采用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形态对学生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对知识进行图文并茂的了解,给与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引起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精神更加的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互联网技术的校园应用过程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中有接触新知识的机会,又增添了许多新的途径,使学生对于新知识更加感兴趣,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等手段加强与教师、同学间的联系,使校园的陌生感大大降低,使学生更加热爱校园、热爱学习,在课余时间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以及时寻找到可以解决的途径,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6]。②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受到课堂上教师采用何种引入方式的影响,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根据语言的描述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对于一些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根本起不到引导的作用,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程序设定出一定的场景,使学生触景生情主动的走进新知识的领域去吸收。特别是一些人机互动的教学场景,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计算机的及时反馈,这无形之中又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乐趣,对知识的敏感度逐渐增强,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逐渐形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课堂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学习主体意识逐渐增强[7]。
篇11
一、谷歌数字图书馆的产生背景
谷歌被公认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在国外,谷歌搜索引擎市场的占有率远超过75%,微软和雅虎也不得不甘拜下风。但是,GooSe的野心远远还不止于此。2l世纪初,谷歌公司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发现,虽然互联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世界,但图书却一直落后。因为目前世界上多数的图书并不向公众开放,谷歌公司认为建立“数字图书馆”可以使全球网络用户通过互联网能重新看到这些人类知识的结晶。
在征得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几十家知名图书馆的同意之后,谷歌公司将牛津大学、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纽约公共图书馆等几家顶级研究性图书馆的馆藏著作转化成为电子文件,放到网上让人们免费搜索阅读,迄今为止已完成了对1000多万册图书的扫描。谷歌公司跟每个图书馆的合约都略有不同。例如,他们将会从斯坦福大学挑选800万册图书;而在跟密歇根大学签订的合约中,图书的数量也达到了700万册;在跟哈佛大学最初合作的过程中,只能选取4万册图书;跟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合约中更明确规定,1900年以前出版的图书只能限量取用。相对于一些大学图书馆在书籍取用数量以及范围上的限制,纽约公共图书馆则慷慨地将一些没有版权限制、易碎的珍贵馆藏都提交了出来,因为该图书馆的官员认为,或许很多学者会对这些资料感兴趣。2004年谷歌公司计划对全球已经绝版或已退出图书市场的图书进行扫描后建立“谷歌数字图书馆”的计划一经推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其支持者们认为谷歌此举使得人们有机会接触许多本来无法接触到的孤本和珍贵史料,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便利,也为发挥史料的科研价值和史料的永久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部分作者和出版商却对其进行严厉指责,认为谷歌没有征得作者本人和出版商的同意就将图书扫描,并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构成了对著作权和版权的侵犯,指责谷歌“盗窃”全球文化成果,企图利用其在搜索引擎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抢占数字图书市场。一些作者和出版商甚至将谷歌告上了法庭。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技术创新,互联网信息的社会公众获取与互联网信息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互联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通过关键词来搜索书籍以及研究文献,不仅可以缩短学术研究成果传播的时间、减少传播过程中所花费的金钱,同时以一种十分便捷的方式拓宽了科学家们研究的视野。但是,从负面的角度来看,由谁来拣选这些资源?谁来进行管理和鉴别的工作,以此预防成千上万可能会发生的断章取义?谷歌的用户会不会因为使用了网络图书馆而最终舍弃了通过阅读一本书、查阅一份历史资料,然后在漫长的研究中寻获珍宝的喜悦?这些搜索文献是否能够通过一定的改良,来减轻那些已经身陷书海的学生的困扰?如何鉴别网络资源的真伪?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图书管理员通过专业的图书归类方式,让人们更方便地拣选所需要的资料,在谷歌推行的这种计划中,这些图书管理员将充当什么角色?他们是否也会加入合作,来删减信息中的冗余部分?并且,谷歌的数字图书馆业务给亚马逊公司造成了严重威胁,亚马逊公司以经营网上书店起家,一直将网络售书作为主业。它依靠所开发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获得了丰厚利润,而谷歌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读者多了一个获取电子读物的重要来源,势必对亚马逊公司造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谷歌的搜索图书功能可能会促使谷歌访问量进一步增加,从而带来更多广告收益,这也是其主要竞争对手雅虎和微软不愿看到的结果。
二、谷歌数字图书馆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
1.各国对谷歌数字图书馆的态度各不相同
2005年5月,美国作家协会等多家组织起诉了谷歌,当时美国作家协会(AuthorsGuild)与美国出版商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Publishers)控告其图书扫描计划侵犯了他们的版权,而谷歌公司则主张有权在网络上显示书籍的信息,特别是仍受着著作权保护、但无主(or-phna)的著作物,像是绝版书或作者找不到的书籍。这些作者必须在5月5日最后期限前选择退出Gogle的计划,否则就会被纳入和解案。在重重压力之下,2008年10月,谷歌与美国作家协会和美国出版商协会达成庭外和解,谷歌将出资1.25亿美元组建一个名为Bookmhgt~Registry的登记机构,充当谷歌和出版商之间的中介并与版权人分成数字图书业务收入,确保版权所有人能获得合理报酬,而谷歌则会在使用这些作品时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支持和解协议的包括威斯康星大学、美国残疾人协会和美国学生协会。谷歌表示,此项和解协议有利于数字图书产业的竞争,因为该协议为业内公司提供了更多可供销售的内容。谷歌同时拒绝将所扫描图书授权给其他公司,并指出微软和亚马逊等公司曾放弃图书扫描项目,而谷歌则坚持这一方面的投资。谷歌公司的产品与知识产权副法律官员AlexnaderMaegillivray曾指出:这项和解案的内容巨细靡遗,而我们希望确定各地的著作权人都有充分的时间考虑清楚,确定这么做是对的。这正是我们请求法院准许把选择退出截止日期再延长60天的理由。
与美国政府的默许态度不同的是,欧盟对于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的态度显得十分强硬。欧盟许多政治家、图书馆和出版商都对和解协议不满,其中尤其以法国和德国政府的态度最为强硬。法国政府认为,在谷歌公司的数据库中有许多图书来自于欧洲地区的作者,而谷歌公司在未经这些作者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将这些图书进行电子化,由此法国政府担心谷歌将来可能会在这一领域形成垄断。因此,法国政府认为谷歌公司有能力决定将哪些图书放入数据库,或者将哪些图书进行移除。对于谷歌而言,那些缺乏商业价值的图书将被谷歌从数据库中移除。德国政府表示,谷歌公司的在线图书服务违反了德国国内的版权法,另外,谷歌的该项服务还可能会损害德国互联网用户的隐私权。因此,法国和德国政府分别于2009年9月上旬向美国曼哈顿联邦法院提出相关的反对意见。根据计划,美国法院将于2010年10月7日就此事举行听证会,以决定此事的解决方案。另外,包括欧洲图书销售联盟在内的一些团体也对谷歌的数字图书馆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谷歌的这份协议一旦获得通过,将取得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这对图书出版业会造成影响;另外一些观点认为,由于谷歌这份协议只适用于美国本土,这对欧洲以及其它地区的读者来说不公平,换言之,美国读者可以阅读或下载欧洲的书籍,而欧洲读者却没有这样的条件。针对以上种种声讨,最终谷歌正式向欧洲出版商做出了让步:它将在协议中删除全部目前在市场上的欧洲图书,只对欧盟图书馆中1869年之前出版的图书进行扫描。
2.互联网版权纠纷的相关法律
美国是国际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水平也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相应地,互联网上的版权纠纷也最早出现在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就出现了一系列因版权作品被擅自上传到互联网上供公众随意访问而引起版权纠纷。1998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使美国版权法适用于网络环境而制定的l(跨世纪数字化版权法》,说明美国一直在致力于解决互联网所引起的网络版权问题。欧盟2001年5月颁布了
版权法的立法目的就是鼓励传播,而不是限制传播。但是,由于传播媒介不同、传播手段不同,版权法中所调整的传播行为十分广泛和复杂,正因为如此,很难正式确定包括所有传播行为的“传播权”的含义。在美国,虽然没有单独设定向公众传播权,但在将他人的版权作品上网的过程中,未经许可将他人作品数字化和将数字化作品刊载于互联网上都可能侵犯版权人的传统版权(如复制权),作为只提供数字化作品与互联网连接的行为人在他人的侵权行为中起到了辅助作用,即构成辅助侵权。由此,谷歌图书搜索确实违反了美国版权法的规定,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三、谷歌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反垄断诉讼
近10年来,美国最大的反垄断案都围绕科技公司展开,这些案件都是由美国政府操刀,以应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其中包括电信寡头AT&T、大型机巨头IBM及Pc软件巨擘微软。由于在互联网搜索市场的统治性地位,在反垄断问题上,谷歌公司已成为新的微软,即使是在布什政府当政期间,谷歌也由于反垄断问题被迫放弃了与雅虎之间的广告合作。从各方面来看,谷歌似乎都是一个合适的反垄断目标,尤其考虑到该公司持有大笔现金可用于支付罚款,而这样的统治性地位也为谷歌进军其他市场提供了便利。
一直以来,美国反垄断执法的严厉程度都与当任政府对待反垄断的态度密切相关。在克林顿政府时代共提诉12件与合并或收购无关的反垄断官司。其中还包括对微软垄断市场的长期诉讼,当时法官还裁决微软必须一分为二。到了布什政府时代只提起3件反垄断诉讼,其被告包括产业零件供应商AmstedIndustries、媒体集团MediaNewsGroup与芯片制造商Microsemi等。奥巴马政府对反垄断的积极作为,将让他倾向克林顿政府时代,奥巴马政府宣布将改变原布什政府的做法,加大反垄断监管,尤其是针对垄断企业,这种做法与欧盟非常接近,后者曾于2009年5月以滥用垄断地位排挤竞争对手为由向英特尔处以高达14.5亿美元的罚款。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在互联网经济中影响力正不断加大的谷歌或将面临最大风险。曾在克林顿政府中代表Netscapc的利益对微软进行了反垄断调查的律师代表瓦尔尼表示,“微软的垄断体现在桌面上,而谷歌的垄断则体现在新兴的云计算行业,它积聚了‘巨大的市场力量’,可能创建一个客户无力逃避的生态系统”。
硅谷反垄断律师加里·雷贝克(GaryReback)于2009年9月6日向法庭提交文件,反对谷歌图书的和解方案。他指出,这一和解方案是非法的,美国司法部应要求谷歌将扫描的图书提供给竞争者。雷贝克是“开放图书联盟”的发起人之一,其成员包括谷歌的直接竞争对手微软、雅虎和亚马逊,还有一些公共机构如互联网档案馆、纽约图书馆学会和美国新闻工作者与作家协会(这个联盟曾被谷歌的高层戏称为“酸葡萄联盟”)。雷贝克表示,“谷歌与美国作家协会和美国发行商协会达成的和解协议使发行商和谷歌能控制数字图书的价格,如果不通过这一和解协议,而通过自由的市场竞争,谷歌将永远不会在数字图书市场取得统治性地位。谷歌不愿通过开放的市场竞争获得份额,而是希望使用法律程序来获得优势地位。”而谷歌公司拒绝接受“开放图书联盟”对它涉嫌垄断的指责,双方的对峙由此愈演愈烈。
篇12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部队的广泛应用。随着业务拓展以及与社会宣
传需要,消防部队在网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也凸显其重要地位。下面,我就网络管理技术进行一些表述和探讨。
网络的作用在于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为了确保正确、高效和安全的通信,我们必须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这里就提出了网络管理的概念。
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网络管理包含两个任务,一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二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当前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瓶颈和潜在的危机;通过控制可以对网络状态进行合理调节或配置,提高性能,保证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大规模的建立网络来推动电子商务和政务的发展,伴随着网络的业务和应用的丰富,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也就变得至关重要。人们普遍认为,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在大型计算机网络中更是如此。网络管理就是指监督、组织和控制网络通信服务以及信息处理所必需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其目标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持续正常运行,并在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响应和排除故障。
在网络管理中,一般采用管理者-的管理模型,在网管工作站上的管理者(也称为管理系统)向位于被管理设备内部的发送管理操作的指令,收到后,将发来的命令或信息请求转换为该设备的内部指令,完成管理操作,并返回结果信息。同时,也可以主动向管理系统发送通知信息,将被管理设备上的事件信息或故障信息告诉管理者。一个管理者可以域多个相连进行通信;而一个也可以接受多个管理者发来的管理操作,但必须协调好多个操作。
一、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运营商及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随着网络互连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管理技术自身也在不断发展。目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管理集成化:允许用户从单一平台管理各种协议的多种网络,通过一个操作平台实现对多个互连的异构网络的管理。
(二)网络管理的智能化: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维护、诊断、排除故障以及维持网络运行在最佳状态,如处理不确定问题、协同工作、适应系统变化并能通过解释和推理对网络实施管理和控制。
(三)网络管理的实时性:提供实时的动态资源管理和控制。
(四)分布式网络管理是网络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二、网管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管理web化。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融合了web功能和网络管理技术,允许网络管理人员通过与www同样形式去监视网络系统,通过使用web浏览器,管理人员在网络的任何节点上都可以方便配置、控制及访问网络,这种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同时还可以解决异构平台产生的互操作问题。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提供比传统网管界面更直接,更易于使用的界面,降低了对网络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的要求。
(二)网络管理层次化。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snmp管理机制的弱点被充分暴露出来。snmp是一种平面型网管架构,管理者容易成为瓶颈。传输大量的原始数据既浪费带宽,又消耗管理者大量的cpu时间,使网管效率降低。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管理者与之间增加中间管理者,实现分层管理,将集中式的网管架构改变为层次化的网管架构。
(三)网络管理智能化。随着网络结构和规模的日趋复杂,网络管理员不仅要有坚实的网络技术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网管经验和应变能力。现代网络管理正朝着网管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网络有能力综合解释底层信息,对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智能化网管能够根据已有的不很完全、不很精确的信息对网络的状态做出判断。
(四)集成系统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把它们集成在一起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很多网络管理系统厂商正努力实现的。事实上,sun已经将其网络管理产品solstice定义为“基于企业管理的策略”,包含了系统管理和网络管理的产品。这样的方案将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欢迎,把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结合在一起,最终将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
篇13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部队的广泛应用。随着业务拓展以及与社会宣
传需要,消防部队在网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也凸显其重要地位。下面,我就网络管理技术进行一些表述和探讨。
网络的作用在于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为了确保正确、高效和安全的通信,我们必须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这里就提出了网络管理的概念。
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网络管理包含两个任务,一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二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当前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瓶颈和潜在的危机;通过控制可以对网络状态进行合理调节或配置,提高性能,保证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大规模的建立网络来推动电子商务和政务的发展,伴随着网络的业务和应用的丰富,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也就变得至关重要。人们普遍认为,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在大型计算机网络中更是如此。网络管理就是指监督、组织和控制网络通信服务以及信息处理所必需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其目标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持续正常运行,并在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响应和排除故障。
在网络管理中,一般采用管理者-的管理模型,在网管工作站上的管理者(也称为管理系统)向位于被管理设备内部的发送管理操作的指令,收到后,将发来的命令或信息请求转换为该设备的内部指令,完成管理操作,并返回结果信息。同时,也可以主动向管理系统发送通知信息,将被管理设备上的事件信息或故障信息告诉管理者。一个管理者可以域多个相连进行通信;而一个也可以接受多个管理者发来的管理操作,但必须协调好多个操作。
一、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运营商及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随着网络互连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管理技术自身也在不断发展。目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管理集成化:允许用户从单一平台管理各种协议的多种网络,通过一个操作平台实现对多个互连的异构网络的管理。
(二)网络管理的智能化: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维护、诊断、排除故障以及维持网络运行在最佳状态,如处理不确定问题、协同工作、适应系统变化并能通过解释和推理对网络实施管理和控制。
(三)网络管理的实时性:提供实时的动态资源管理和控制。
(四)分布式网络管理是网络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二、网管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管理WEB化。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融合了WEB功能和网络管理技术,允许网络管理人员通过与WWW同样形式去监视网络系统,通过使用WEB浏览器,管理人员在网络的任何节点上都可以方便配置、控制及访问网络,这种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同时还可以解决异构平台产生的互操作问题。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提供比传统网管界面更直接,更易于使用的界面,降低了对网络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的要求。
(二)网络管理层次化。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SNMP管理机制的弱点被充分暴露出来。SNMP是一种平面型网管架构,管理者容易成为瓶颈。传输大量的原始数据既浪费带宽,又消耗管理者大量的CPU时间,使网管效率降低。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管理者与之间增加中间管理者,实现分层管理,将集中式的网管架构改变为层次化的网管架构。
(三)网络管理智能化。随着网络结构和规模的日趋复杂,网络管理员不仅要有坚实的网络技术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网管经验和应变能力。现代网络管理正朝着网管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网络有能力综合解释底层信息,对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智能化网管能够根据已有的不很完全、不很精确的信息对网络的状态做出判断。
(四)集成系统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把它们集成在一起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很多网络管理系统厂商正努力实现的。事实上,Sun已经将其网络管理产品Solstice定义为“基于企业管理的策略”,包含了系统管理和网络管理的产品。这样的方案将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欢迎,把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结合在一起,最终将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