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职计算机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职计算机论文

篇1

2.1教育方式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方式和市场需求及时展步调不一致,教师掌握的知识和授课方法落伍。国内计算机教育课程建立的时间还不够长,部分在中职院校任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因为毕业时间晚且缺乏社会相关岗位从业经验的关系,使之还没有足够的具体实践经验来为学生授课。其次,时代的进步会不断的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更新,而教师对新计算机技术知识的掌握没有及时地跟上步奏,依旧将一些比较老旧的专业知识作为授课内容。

2.2办学条件匮乏,硬件设备陈旧。计算机学科教育和其它类型的学科有所不同,理论知识的讲解只是辅助教学,最主要的还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运用和操作。因此,就必须保证学生们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来充分掌握专业知识。但是,由于一些中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无法购置足够多的计算机来为学生们提供充裕的实际操作练习时间,从而导致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只是在接受纯理论教学,并没有能够将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失衡,自然达不到就业单位需求的岗位人才标准。这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学生无法找到相应工作岗位的原因之一。

2.3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即便部分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设备已经达到了教学标准,但仍旧存在问题。例如教学方式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够合理,以及教学方向偏离,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等问题。中职院校是为企业和单位输送岗位人才的重要渠道,现如今企业对岗位人才要求高,而当下许多中职院校在教学课程的设立上存在缺陷,并没有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融合的教学内容,使得计算机教学越来越形式化。

3如何构建市场需求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

3.1构建优秀的师资团队。中职院校首先应该重视师资团队建设以提高教师的相关专业技术水平和授课能力。大力支持计算机专业教师在闲暇时间投入到社会当中去,在真正的实践环境中去不断摸索和学习,目的是让教师们适应自身专业变化的节奏,了解当下计算机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根据获得的信息来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式,为学校提供可行的教学参考,使之研究出一种更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教学方针。

3.2构建基于现实需要的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分类教学。例如图1所示,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对其课程体系进行分类。

3.3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计算机学科极其强调实践操作,但理论教学也不可少,以理论为辅,实践为主才是计算机教育的核心。首先,计算机技术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更新速度的迅猛,新技术不断的推陈出新,中职院校必须让计算机教学顺应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新的技术不断的渗透到教学方案当中去。其次,跟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工作有很多,层次不一,每一个工作都需要能够纯熟应用相关技能的操作者,这就需要探究出一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理论与实践环环相扣,达到理论知识引导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的效果,让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实践过程的重要性,有条件也可建立计算机实训基地(如图2),帮助学生提前融入社会环境。

3.4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以企业需求为原则定位教学方向和目标才是职业院校培育技能人才的先决条件。这需要学校建立一个学生与企业相互沟通的桥梁,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充分了解社会现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学校与企业达成合作的关系,以对接的方式联合培养教学,学校定期派遣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拥有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和操作环境;企业也可定期派遣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考察和指导教学,让企业了解学校的教学进度和效果,为学校的教学方针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而且还能让企业对学校形成一个督促作用,从而改善学生们学习效果。

篇2

1.2教材难度大

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供学完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英语的学生使用的,而现在的中专生在校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年,有的甚至只有一年半,根本就没有时间先学基础英语再学计算机英语,所以许多学校就直接给学生开设专业英语,其难度可想而知。抛开教材的因素不说,计算机的专业性也决定了计算机英语的难度是很高的。计算机英语是科技英语的范畴,它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长句多、被动句多、祈使句多、合成词多、一词多义等;文章的结构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于许多阅读都存在困难的同学来说,无疑就是天书。

1.3重课堂轻实践

现行的中专英语教学仍然是沿用了初、高中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和对单词及课文的记忆。课堂上老师多进行句式的讲解、文章的翻译、词义的区分。老师讲的多而学生练得少,不注重将所学的东西与学生的专业操作联系起来,学生缺乏对专业语言的实际理解,只能是看了文章然后想象。学到最后学生的感觉是:英语是英语,专业是专业,根本就联系不起来,更不要说相辅相成了。学生学英语的动机也就变成了应付考试,获取学分了,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计算机英语教学要与实践紧密结合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同样计算机英语教学也要强调实用性,要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通过实践让学生学到鲜活的语言,实用的语言,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专业课学习的能力。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将计算机英语教学和专业实践结合起来。

2.1实物教学

传统的计算机英语教学在学习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时,教师通常在黑板上写出计算机硬件的中英文名称,如鼠标mouse、键盘keyboard、显示器monitor等等。而在对计算机内部的硬件进行介绍的时候,学生没有见过实物,很难确切的了解。学生知道芯片是chip,却没有具体的感觉,当我们将拆开的旧电脑展示给学生看时,他们就很容易地将所学单词对应到相应的硬件上去了。学生通过重复的记忆确实能记住这些单词,但是当我们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房,让他们坐到电脑旁边,能看到所有的硬件设备,再用英语列出每一个硬件的名称时,无论是课堂气氛,还是教学效果,都是绝对不一样的。

2.2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计算机英语

教材中对于常用的计算机软件都用课文进行了介绍。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很难搞懂其中复杂的逻辑关系和对应的中英文菜单。但是如果利用计算机的话,效果就很不同了。以教材中的Windows这篇课文为例,文章介绍了它的图形用户界面、窗口、菜单以及下拉菜单的组成,几种版本之间的区别。当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既抽象又枯燥,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在计算机房,这篇课文的教学就很简单了。打开计算机学生就可以看到图形用户界面;双击图标就能了解窗口;点击每个菜单就能了解其组成;演示几种不同的版本,其区别就一目了然了。同样对于教材中的系统软件、字处理软件、数据库等这些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教学。

2.3现学现用

计算机英语教材中有电子邮件和因特网两篇课文,文章都介绍了它们的功能和用法。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虽然学生能将文章弄懂,但是对于相关的中英文对照和英语描述的操作步骤的理解还是很模糊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学课文,在学生学会了课文的大意以后,让他们按照文章中所讲的方法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连接因特网并搜索一份材料,然后将自己的步骤用英语作好笔记。这些操作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他们很乐意这样做。实践表明:操作的过程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英语逐渐产生了兴趣,有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还主动展示自己的英语操作笔记。

2.4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计算机的技术飞速发展,因此计算机英语的教学也要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运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来教学。现实生活中,学生更愿意使用电子邮件来交流。电子邮件作为常用的通信工具,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免费,学生的问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老师用电子邮件回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将英语课本知识和专业课知识有效的融合,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样我们可以运用像“博客”这样的平台进行辅助教学。现在的许多网站都能提供免费的“博客”空间,完全可以作为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上传计算机英语学习资料和作业,开展英语学习交流论坛,学生能自由提问,老师能及时回答问题,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然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

2.5由实践到课堂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践课的机会很多。我们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将上一节课的操作内容用英语表达出来,重点在操作的步骤和屏幕英语以及下拉菜单的翻译。如学生刚上完了排版设计,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列举出所有的下拉菜单的英文名称;用英语完整的描述编辑一个文档的过程;用所学的屏幕英语描述操作过程中计算机上出现的提示语言。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温习了专业课又巩固了专业英语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篇3

中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理论性教学,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没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学设备比较楼后,教学体系也不完善,这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有的中职院校,受到资金的限制,无法增添教学的设备,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必须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中职院校的领导还要做好设备的更新工作,要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改变当前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有的中职院校教师教学的观念比较落后,在课程设计中,理论课比较多,实践操作比较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存在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在计算机课程中,还存在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的问题,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约束,课堂的纪律性比较差,学生在计算机课中比较放松,随意说话与走动现象比较严重,这影响了课程的秩序,有的学生一节课都在玩游戏,没有认真听讲,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约束,无法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很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

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3.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法传授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3.2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激情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活动,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因为遇到了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此,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还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3启发学生积极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质疑0上。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在教学中极为重视启发学生积极质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抛弃了一味讲解的传统教法,根据/任务驱动0教学法,适时对学生提出任务。如在学习PowerPoint应用软件时,先是给同学们出示了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幻灯片。学生在学会好多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学习PowerPoint已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巧,幻灯片的设计可以迎刃而解。在操作任务的过程中,赞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发问。

3.4精心设计上机任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上机任务,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开拓思维,不断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网页设计的教学中,给学生讲授完“页面布局”内容后,留下创作任务:自己设计、制作一个“个人首页”,要求内容健康,色彩搭配美观大方,版面设计不拘一格。首先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去浏览网站,分析别人是如何制作页面的,同时搜集所需要的资料,资料搜集完后又向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

篇4

2.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是在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模块的进一步细化,先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然后在模块下进行项目设计,在项目下再设计出具体的工作任务,教师每节课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做。这种设计思路使每一节课的任务明确,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内容相对接,学生在完成工作内容的同时锻炼了职业技能,提高了职业素质。

二、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法

少讲多练,技能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应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教师先进行课堂演示,然后由学生练习,教师演示一个任务,学生练习一个任务,有问题教师可即时指导解决,令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组练习法

首先让全班学生自由结合,六人一组;然后进行组内分工,每个人扮演不同角色,如电算主管、审核记账、软件操作、采购主管、仓库主管、销售主管等;任务完成后,再进行角色互换。这种方法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会计电算化岗位和内部控制的要求,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3.逆向操作法

中职会计电算化有严格的程序和步骤,处理一笔经济业务要经历多个步骤,操作者如果到最后发现第一步出现错误,就要一步一步取消操作,然后重新开始。如果学生只知道正向顺序,不会逆向操作,在实训和工作中遇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设计一些小错误,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一步步纠正错误。

4.“小老师”辅导法

技能课上,教师辅导学生量很大,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教师感到疲于应付,辅导效果也很差。“小老师”辅导法就是每组选一名技能较好、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本组学生,解决不了的难题,再由教师辅导。

5.展示激励法

篇5

(2)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更加清晰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相关部门要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核对。财政收支情况主要包括财务账目和资金使用情况等。这些工作必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对财政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督,从而使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化,有效控制贪污受贿现象。

2.对单位预算会计人员会产生一定影响

我国新型的财政管理制度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在改革完成之后,企业在财务方面将转化为自动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减少会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这对单位预算会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还要拥有广泛的知识结构。首先,预算会计人员必须要有一定财务知识,并且要能熟练运用。其次,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出现故障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解决,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的运行和工作。

3.对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处理模式的影响

在国家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资金支付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财务处理模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虚拟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收支会计核算。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建立国家财政机构、企业供应商以及国家银行关系的过程,在这三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从而更好的实现资金财政支付,其具体过程是财政机构发出相应的支付命令给银行账户或者企业供应商账户,然后再由账户系统拨出资金。在整个过程中,财政资金并没有经过预算单位账户,并且账户内部的资金也没有发生变动,由此可以看出财政收入和支付是同步完成的,所以,在账目处理过程中,一定要对账户收入和支付进行同步处理,这也就是无形虚拟资金账目处理过程。其次,是会计报表编制更加清晰、合理。在新的支付模式中,预算单位需要每年年末进行结算,这个过程中包括很多工作内容,例如:结算报表的编制、统计,向上级提交的报告等。与传统支付模式相比,减少了预算单位本身的收入状况负债任务,同时不再考虑下级单位。在报表编制的时候,上级单位也不需要费太多周折,只要对预算单位所拨款项进行整理,大大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

篇6

2.1教学理念落后,专业课程内容肤浅

如今,在很多中职学校中,教师教学的理念还没有更新,课程的设置相对肤浅,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训所用的教材相对陈旧,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由于部分学校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教学内容虽然有所增加,然而又不够重视基础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够实用,缺乏实际的意义。

2.2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目前,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还不够牢固,所以也不够重视计算机的重要性。实训教学一般以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展开,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和乏味,学生的兴趣难以提升,热情度不高。

2.3教师能力有限,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因为部分中职学校聘请的部分教师是兼职教师或者专业不对口,没有经过较为专业的计算机培训,所以其专业水平不高,教学的质量很难提升上去,阻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2.4轻视专业实践,学生操作能力薄弱

大部分中职学校比较重视专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够重视。考核多半以笔试的方式进行,很难衡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具备很好的笔试成绩,其操作能力却很难进行提升,相对来说较弱。

3.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的举措

3.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训教学环节

近年来,虽然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以及技能培养在不断的加强,然而受实训条件的限制以及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对实训的教学环节的认识不够,实训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以及灵活性;另外,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展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导致难以衔接实际环境;由于没有做到与市场的有效衔接,而且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严重阻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的教学中,要促进顶岗实习、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另外,中职学校要树立明确的专业目标,并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来开展教学,要与实习单位一起制定实习计划以及相关的评价标准,来促进专业教学的展开,使学生专业与实习岗位相同。开展教学时,还要重视学生在校内的实训以及实习,尤其要重视开展生产性实训。中职学校在不断地展开专业实践、完善实训体系时,还要努力地进行深入的探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教学的有效展开。

3.2改革实训教学方法,加强实训教学建设

在实训的建设中,不仅要了解实训教学的真实含义,还要从充分考虑其他方面,具体有:首先,教师应该熟悉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学生的现实状况,对市场进行分析,以现有教材为依据重组教材,宣传工单式教学。其次,开展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教学。由于新型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实训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能够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部分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通过项目式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实训教学的建设。计算机实训专业的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的内容,还要了解市场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模拟的方式将类似的项目设计成适合实训的课程内容。由于项目来源于实际,所以确定项目时要重视项目的实用性,并且项目的主题要足够明确,测评方法要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思路要清晰,一方面促进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以及增强,另一方面让学生开展自学,不断地开发自身的自我发展本领,真正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后,由于部分中职学校的条件有限,课程的展开会受到较多复杂因素的限制,所以在实训教学中,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有利条件,灵活地变通,以多种方式促进实训的展开,同时不断地跟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校企的合作。

3.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之一即中职学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职学校要充分的考虑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和对理论、技能的要求,积极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机制,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更新观念以及知识,对计算机学科进行探索,更加深入的学习相关知识,通过自身对学生的观察研究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另外,相关教育部门要制定一定的政策来支持和激励具有合理结构、优良素质和足够数量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其敏锐地察觉并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篇7

1.2符合中高职学校自身实际情况

在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首先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专门组织编制和审定统一的课程体系,它决定一个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主要体现在不同阶段的教育性质和培养目标,制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等;其次是地方课程,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职业技术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地方适应性;校本课程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主要有本校或校际之间的专业教师通过对本校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主体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权限和侧重点不同,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满足现代社会对多元化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1.3中高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以及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中等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要以职业素质、能力为根本;高职教育则从高等教育的要求出发,在普通高专的思维惯势下,对中职知识结构的扩展、职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职业技能评价,以及招生制度上体现出中高职教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基于中高职一体化视角下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设想

2.1正确认识中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

当前职业学校在校生一般在15~21岁,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关键时期,处在个性发展和人格成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家庭、心理、情感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需要在选择的过程中学习和完善自己。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生一般为15~18岁,学生尚未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他们的心理状态还不成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中职学校在指定培养目标时,既要与整体目的保持相对一致,又要使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既要考虑到中职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需要,又要照顾到大部分中职毕业生工作所要求的基本文化与一般技能需求。根据其身心特点把握好职业观、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为其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建立系统的中高职一体化视角下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目标体系

解决与高职课程衔接体系,首先应解决好中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接轨,注重二者差异性。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都属于职业技术教育,因而培养目标既具有一致性也具有差别性。当前中高职培养目标忽视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存在着能力培养的重复现象。其次要体现出层次性特点,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如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主要面向设计公司、广告设计公司、印刷设计公司、品牌设计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报社、杂志社和出版社,以及具有平面设计部门或平面设计岗位的企事业单位等行业企业,培养掌握平面设计人员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在高层次、高技能性,强调培养一线应用型、管理型和高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4]。二者基本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相近,但高职教育在高新知识、技能、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要比中职教育要求更高。

2.3建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并不是源于工业化进程的自然需要,人们往往把它作为普通国民教育的一种附属、一种补充。在课程设计时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培养目标的需要,而是强调职业教育学历与普通教育学历在知识体系和知识层次上的可比性,强调课程结构的学科特性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脱节,失去了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出以下特征:首先,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要打破学科本位的传统课程开发模式,构建能力本位的模块式和项目式课程结构体系。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技术领域的实际需要,依据学生个体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不同,根据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特点,将课程分“宽基础”课程、“厚专业”课程和“活模块”课程等三大类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其次,构建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如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要求通过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一级、二级考试,计算机中级操作员考试等。职业能力的对接是中高职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为中心,科学设置学生职业技能考评方法与手段,构建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同时强化行业和企业部门之间的积极协作,通过学生每年到工厂和企业参加见习和实习,以及由企业提供专业人才到学校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对职业资格的考核与管理,使职业资格证书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的认可,这样中高职课程的无缝衔接才会成为可能。教育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针对不同就业岗位群体设置不同等级的职业技术资格证,构建一套合理有效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根据职业分类、标准与鉴定考核要求,确定从初级到高级的能力标准和人才层次结构,实现职业技能的全面对接。再次,加强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素材的教材化研究,编制层级教学单元和职业教育教材。按照不同职业对人才职业技能要求层次的不同,制定出职业教育的标准教学单元,并按照程度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采用较低层次,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采用较高层次。课程衔接体现为教材的衔接和教学目标的衔接,根据不同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设计教学单元,进而设计成不同的学历层次,使中高职课程的层次分明,并有教育部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的统一编制,考虑中、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统筹管理和宏观调控。

2.4加强中高职院校之间联系

首先,课程开发,课程建设必须紧跟企业生产实际,根据中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各自的培养目标,对于中高职相同的课程,如计算机基础、广告设计、速写与色构、Photoshop制图、网页设计、CorelDRAW/Il-lustrator、Autocad课程等,以中职学校教师为主体,高职学校教师参与进行课程开发;对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其他课程,以及不同课程在实践中的联合应用,如Java程序设计、Photoshop、dsMAX课程、ado-bepremireCS4、adobaftereffectsCS4实训项目、数码摄影及后期特效,由高职学校教师为主题进行开发。在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课程上,中职学校重在从业证和初级证书的课程,高职学校重在中级证书和高级证书的课程。中高职学校教师联合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教学案例、微课教学、试题等,供区域内全体中高职学校共享共用。其次,实践教学,在实行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中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础可统筹建设和使用,在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为行业、企业及其他成员学校教职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服务。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课程体系,可实现学生在中高职之间课程互选,所取得的实践技能水平评价和学分能互通互认。实训基地也可以扩大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中高职院校、企业合作共赢的利益融合体。再次,师资队伍,通过汇总区域教师信息,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专制教师信息库,采用柔流的形式,允许教师校际兼聘,鼓励优秀教师跨校教学,逐步实现区域内中高职学校教师的互聘共享。中高职院校根据各自需求,统筹聘任兼职教师到学校讲课、指导学生实习、开设讲座、参与专业建设等,实现中高职学校间兼职教师的互聘共享。

篇8

1.2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差异教学法

例如在刚开始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连开关机都不会,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已经很熟练,因此如何平衡这两部分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充分发挥有一定操作基础学生的带头作用?这里我们就引入了差异教学法,差异教学使如何实施的——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里由学得快的同学教学得慢的同学,对的学生讲给做错了的学生听,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由不同性格的学生组成。让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增强了这部分同学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带动没接触过电脑的同学及时理解和掌握知识。发挥学习探究小组的集体优势,学会倾听同学间的不同观点,学会交流、分享,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泛的资源。

1.3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法

教学设计的任何环节都应当为了学生更真实、更方便、更有效的进行学习。不管教学内容怎么繁杂,训练的形式如何千变万化,都要紧紧抓住教学的重难点这个着力点,设计和提炼出有序有效的教学环节,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理解和内化。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这一部分的操作是学习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内容较多,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就会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个任务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师重点讲解或学生示范、学生自主学习、矫正练习这几个过程,让学生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操作方法。而且每一个任务环环紧扣、承上启下、自然流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1.4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它能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授课过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结合实际的东西更感兴趣。只要讲课的内容能和实践挂钩的,都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所以案例就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围绕实际应用进行设计。例如同学们利用Word文档设计编写个人简历,同学们会通过网络检索找到自己所想要的模板,这样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再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就把他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到案例结束,他们每个人做的个人简历就可以相互比较、评比优秀,这样大家就有竞争意识了。

篇9

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而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新的基础知识就需要学生对原有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造成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较少,不足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由于课程课时的设置不足,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过于紧凑,这样会使得学生在接受时难度较大,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压力,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学生的层次差别较大,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样,课程课时少,课堂内容安排紧凑,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基础不同,因而影响教学的效率。首先,中职院校学生整体质量下降,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较低,因而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阻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顾及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程度,必然会给教学带来压力和困难。其次,由于学生在入学之前接受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同,也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在中小学时代很多都已经对计算机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对于基础的计算机知识都已经非常熟悉,这样在接受新知识时就会非常容易,而那些来自农村的同学,对于计算机的接触可能相对较少,就算接触大部分也只是停留在玩游戏等方面,而不是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这样在教学时,程度好的学生会觉得课程安排太简单,听课没意思,而程度较差的人觉得进度太快,接受不了,这样就使得教学的效果不佳。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能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相适应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但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以及计算机教师的水平并没有随之迅速发展。中职院校中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的教师所采用的教材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还是以传统的教材为主,新知识的更新速度相对还是比较慢的。并且,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进行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因而不能保证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都是最新的。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对策

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教学

过程中的课时问题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教学的总体时间是不变的,因而在原本就不充裕的教学时间中挤出时间来增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课时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来弥补教学中课时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来进行授课,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教学视频发到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这些知识,同时利用平台将大家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整理,等到上课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二)针对学生的层次不同合理地开展教育

对于中职类院校来说,学生的层次不同是不可避免的,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教学必然会造成教学中的问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中职类院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首先,在入学时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模拟测试,将计算机基础差不多的学生分到一个计算机课堂当中,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更有针对性。其次,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班级的调整,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除此之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对于基础薄弱或者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了解方面,而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多地侧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练习。

(三)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对于教学效率的高低同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而,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应当注重对教师水平的提升,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来提高教学效率。中职院校应当定期对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接受计算机新知识,帮助教师及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体系进行更新,从而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的质量。

篇10

2虚拟技术的必要性

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当中,我们对于虚拟机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总结出了虚拟技术对中职计算机教育的必要性。首先,虚拟技术打破了学生传统学习中的二维限制,即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我们以往的教学当中,特别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必须要有大量的网络设备来做支撑,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基础设施的薄弱,学生们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来接触网络设备,基本上在下课之后就无法进行实验了。虚拟机就不同了,它的经济性和便捷性使学生用自己的电脑就可以安装虚拟机,继续进行实验。其次,虚拟机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编程,由虚拟机提供模拟的测试环境,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测试程序的健壮性。同时虚拟机又可以自己组建局域网,模拟出网络环境,进行数据通信测试。最后,对于学校而言,正如前面所讲,虚拟机很好地解决了学习硬件不足的限制,为学校解决了一大笔开销,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虚拟技术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3.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

中职院校的经费并不多,计算机设备相对较少,公共机房通常情况下都是各个专业共同使用,很少会有专用的机房用于家算计算计课程的教学。因此,计算机课程中的很多操作,如BIOS设置,就不能进行实践的演示。虚拟技术的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虚拟计算机独立的硬件设备来进行相关的操作,由于不会影响到主机,因此就可以放心地进行破坏试验。对于以往课程中那些不允许学生直接操作的情况,例如:磁盘的分区、格式化、重装系统等容易出现破话问题的情况,机房大都不允许此类操作,那么在虚拟机的帮助下就可以完成以上操作,然后再进行恢复,而且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3.2操作系统的教学

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人才也慢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且在社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当下,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系统平台是以windowXP、window7为主,掌握这两种操作系统是学生必备的技能。在培养学生多种系统操作能力时,虚拟机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够进行多种系统的安装,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操作系统的教学中,除了一般的操作,如常用Shell命令和Vi编辑器的使用,还有安装Linux等较为危险性的操作,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数据大面积丢失。而在虚拟机情况下进行安装,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3.3网络实验的教学

网络实验的教学一直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难点。这是因为网络实验教学需要较高的试验环境和试验设备,在局域网组建。远程共享等方面的试验的技术也很难理解,必须依靠多台计算机和多种设备作为基础进行试验教学。虚拟技术可以在学校硬件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虚拟机以及虚拟网络相关参数文件进行共享,学生们就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试验,降低学生网络试验成本。网络安全是虚拟技术中的重要一种,也是网络试验教学中必备的环节。过去,在缺乏硬件条件和虚拟技术的时候,老师只能根据课本用黑板书写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而通过虚拟技术不仅节省了硬件投入,而且更加的方便快捷,只需要直接在虚拟系统上植入病毒程序,让其攻击系统,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3.4试验辅导与作业检查

虚拟机软件自带有屏幕录像功能,能够自动地记录和保持操作过程中系统的屏幕变化。老师可以制作试验视频课件,让学生按照视频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操作。同样,学生也可以根据这一功能的特点,将自己课堂中所作的操作作为视频形式保存下来,既能以备日后重温和检查,也能让老师根据自己操作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指正与辅导。通过老师的检查与指正,师生之间可以直观的沟通与交流,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篇11

1.转变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

以往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观念封固,对教学理念生搬硬套,教学目标模糊,培养了很多空有其名的人才,为彻底地改变以往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首先需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想的教学方法,着重将教学重点放在怎样能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面,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作用,在理论与实践下,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应当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加入符合市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课堂讲授更为生动形象,为课堂营造一个和谐、幽默、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减免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死板乏味,消除学生对消化知识点的困难。

2.关注并培养学生的兴趣及特长

学习任何方面的知识,学习兴趣往往比强硬式逼迫性学习更事半功倍。在目前的情况下虽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但兴趣往往是靠后天培养出来的,教师应当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习活动变得有趣。并在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上仔细斟酌,对每个学生的知识点消化能力进行分析,避免因问题过难而损害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防止学生产生厌学态度。教师应适当地透露自身对学生的期望程度,让学生心理上觉得不被忽略,使之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并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应当给予大的鼓励,帮助其拓展与其兴趣有关的其他专业。例如,某学生对市场营销感兴趣,教师可以向他讲授一些有关国际贸易理论的知识和心理学之类的相关知识,使之能更好地完善自身所学,较为灵活地适应将来所要站立的岗位,从而培养出更适合相关岗位的人才。

3.衔接与计算机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

在对市场进行调研与分析后,明确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人才应该配备什么样的技能后,依照调研结果,制定教学课程,有必要时,需衔接其他专业的课程。例如,经用人单位表示,很多中职毕业生缺乏抽象分析能力,虽然中职计算机是以操作实践为主要,但为了应对市场需要,中职计算机课程中,应当衔接以理论分析为内容的课程。从所需技能上来看,机电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后常会遇到需要用到计算机软件来制作模具,或者绘制工艺图,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深化教学内容,编制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以便挖掘学生对计算机潜在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去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4.密切关注市场人才需求动向

任何事情的执行,都应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理念,否则将视为不切实际。中职计算机教学也一样,其所培养出的人才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所以关注市场人才需求动向,是培养出针对性人才的关键。当前电信业、民航网络改造、电力业、电子政务对计算机、软件的需求量巨大,且所需的实践技术型人才较多,需要毕业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地应用工具,熟悉操作方法,有较强的抽象分析能力。应对市场需求,学校应及时调整或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发挥中职计算机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的优势,完善每一个与计算机知识相关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出专业性人才。学校应加强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合作,适时地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任用条件,可以时常组织让用人单位,到学校中去,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缺少哪一方面知识,或该注重哪一方面知识,以便学校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物资,师资力量,为用人单位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篇12

在远程网络通信中,由于信息传输方向的不同,可以将该过程中所采用的通讯技术分为双工通讯、半双工通讯与单工通讯等几种类型。顾名思义,双工通讯就是通过比较复杂的通信结构与线路,确保通讯双方的信息都能够向着两个方向传送;而半双工通信则可以理解为信息虽然能够在两个方向传输,但是这种传输过程不是实时的,因为每次传输都只有单个方向的数据在传输;单工通信则更加简单,就是只有一个固定方向的信息能够被传送。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远程网络通信中所采用的通讯方式主要为半双工方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四线制传输方式,而在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中,则主要采用单工通信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满足各种实际要求的情况下,使得通信系统中所采用的线路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简化。在基于计算机的远程网络通讯系统中,其硬件构成根据不同的功能主要包括计算机终端、网络主机、各种网络数据交换设备、网络数据传输线路等。

在这些硬件设备中,计算机终端的作用主要为对各个企业用户的网络数据通讯量和信息规模等进行控制;数据交换设备则可以实现对各种网络传输数据的分类、归档、处理与存储等操作过程;在网络主机中,则又可以具体分为微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其中,我们常用的计算机可以作为微型计算机来使用;网络数据传输线路又可以划分成多种不同的线路,比如常见的电话线路、光纤线路以及微波线路等,在这些线路中,人们最常用的就是光纤线路,这主要是由于光纤的速度非常快。在整个网络通讯链路中,计算机终端、主机等硬件设备,主要通过数据传输线路完成下路连接,而各种终端设备则需要通过数据交换设备来接入网络,接着,远程网络通讯系统各种计算机终端,则能够通过实现制定的网络协议来实现对网络终端的控制过程。对于基于计算机的远程网络通讯系统中所采用的连接方式,根据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可以划分为分支式、多路复用、集线式以及点到点等多种方式。在这几种方式中,点到点方式最为常用,因为这种连接方式主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然后再通过各种传输线路和数据交换设备来实现网络数据的交换与传输。

3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发展方向

3.1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各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且应用范围和规模也不断扩展,给传统回路控制系统中所展现出来的特性造成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是在网络技术推动下,逐渐形成了控制系统的网络化发展趋势,而这也是现代网络技术的成功应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可以将网络中的各种接口连接到仪表单元,从而使得网络化条件中的仪表单元具备了直接通讯的能力。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推动,才使得网络能够逐步延伸和发展到各个控制系统的末端,然后在与原有控制系统的结构相结合的基础上,则可实现从控制任务的最基底层,到实现整个调度工作的最高层之间的网络优化与连接过程。对于整个控制系统中的各个仪表单元,其可以作为控制网络中的最小实现环节来使用,而这些仪表单元的网络化则是在对这些仪表单元的数字化的基础上才完成的;在完成原有仪表单元的数字化之后,才能添加必要的网络通讯单元,从而构成完整的总线系统。在现有的网络化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整个控制过程的实现与完成已经不再仅通过传统意义上的控制系统来执行,而是通过各种仪表单元在对各自工作独立完成的及基础上,进而通过网络来实现不同单元之间信息交互,最终完成程序和应用环境所赋予的各种控制任务。

3.2朝着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在各种功能不同的网络结构中,特别是在基于分布式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整个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来划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而将计算机通过网路来连接。考虑到在网络中所存在的不同层次之间的独立性,信息在网络交互过程中,将会受到计算机的影响,这也是信息或者数据在网络交互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同时,由于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网络本身所体现的数据结构的封闭性,会给不同厂家产品的交互带来影响。

篇13

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实现课堂有效性最大化,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空间学习知识和技能。因此,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增强当前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

2.1保证课堂秩序良好

要使课堂真正高效进行,良好的课堂秩序是重要的基础,同时能够保证教学效能。首先,尽量防止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在日常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正面引导这些中职学生,使他们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心态专注课堂教学,亦可使用分层教学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让他们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课堂存在感。其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课堂能否取得高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优劣。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当对教学编排进行精心设计,减少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低效的教学内容,做到在课堂上胸有成竹才能对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随机应变,真正为学生营造轻松、高效的计算机课堂。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课堂有效性自然明显提升。

2.2倾其专注对待教学

虽说中职学生在计算机专业上底子薄、基础差、学习热情不高,教学难度大,但是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只要教师认真对待必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以最充分的准备、最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以无微不至的关心温暖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不断激励他们前行。

2.3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中职计算机教师既要有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教材的能力,又要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既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学会掌握方法与学生沟通。可以说,一个教师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课堂讲课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其目标在于如何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巧妙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欣然接受。因此,教师应当在全面认识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自身语言开展教学。其次,在教学教法上教师应当有所提升。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要深入学生中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所需并进行合理引导,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施教,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转换教师课堂主宰者角色为引导者,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