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厂供电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厂供电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厂供电论文

篇1

工厂供电系统是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一旦中断,后果不堪设想。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是工厂正常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对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现就工厂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办法分析如下。

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设备是保证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要素。供电设备本身的技术含量、整体水平,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由于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部分企业出现亏损,无形之中给企业设备更新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淘汰设备(SJ型变压器、JO型电机等)在线运行,设备超期服役,导致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降低。

1.要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技改资金,应正确理解和处理资金投入与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关系。

2.应用变频调速、模糊控制技术,对风机、水泵等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电耗。

3.油浸电力电缆终端头制作采用热缩技术,制作一个热缩终端头可节约检修时间约20h。我厂已做多个油浸电力电缆热缩式终端头,运行效果良好。

4.应用RTV-1绝缘子防污闪涂料、增爬裙及热缩管,提高变电所、配电站一次设备的绝缘性能。

5.逐步采用微机保护、微机监控、微机录波、微机故障检测装置,实现计量实时检测、线损实时管理,保护准确动作,逐步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

6.更新改造供电系统一次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如采用节能型变压器、节能型电动机、聚乙烯交联电力电缆、氧化锌避雷器、真空断路器(有条件时可采用SF6断路器)等。

7.采用免维护蓄电池,降低维护费用。我厂使用免维护蓄电池已5年,从未发生异常现象。建议逐步淘汰镉镍蓄电池和酸性GF型蓄电池,以提高变电站运行安全可靠性。

8.交、直流电动机大修时,应以提高交、直流电动机的主绝缘为主要内容。如我厂5600kW、8000kW同步电动机更换定子线圈,绝缘等级由B级提到F级;2×3200kW热粗轧电动机更换换补绕组,主极、换向极加强对地主绝缘;送水两台790kW同步电动机更换转子线圈对地主绝缘,以保证主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预防为主,定期试验

电力生产是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系统,具有发、供、用密切相关和产、供、销同时完成的特点,电力生产与用户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和超大规模发供电网络的不断发展,随着全社会对电力这一特殊商品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力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将会越来越大。由此决定了电力生产必须保证安全。

要使电力生产保持稳定,必须坚持采取以“预防为主”为中心的安全技术措施。生产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系统设计阶段的安全功能设计质量、建造阶段的工程质量和运行阶段的管理质量。《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第7条规定:“公司系统各企业要做到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的同时,做到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即做到“"五同时”,这是贯彻“预防为主”思想的具体体现。

生产系统设计配置水平低、压低单位成本造价、降低设计标准等,都会给日后的生产留下隐患,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一点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马建设的工程中找到答案。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配置水平低,将会导致拒动或误动,严重时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又如架空线路的绝缘设计水平低,将会在恶劣的环境中发生事故,严重时会造成系统的瓦解等。因此必须杜绝“先上车、后补票”的错误做法,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贯穿到生产系统设计及建造工作的所有环节中去,在厂址选择、生产设计、设备配置、管理结构设计、生产管理设计、劳动组合、设备选择、安装及调试等诸方面都要研究和解决好有关安全问题,实现人、机、环境三者的优化匹配,防止先天性事故隐患的存在,切实把事故消灭在源头。

通过预防性试验,继电保护校验,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缺陷,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控制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1.电气设备交工时必须符合《电气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标准》,资料齐全。继电保护整定值应匹配,整组试验动作正确可靠。

2.一次电气设备必须按试验标准定期试验,以便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缺陷。

3.采用红外线激光测温仪,对电气设备连结部位不定期测试,及时发现连结部位松动、过热,消除隐患,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4.继电保护按标准定期校验,系统参数变化时,其整定值应根据系统的参数重新整定。

5.采用先进的试验仪器,如回路电阻测试仪、电机匝间试验仪、变压器直流电阻快速测试仪、真空度检测仪等,以适应电气设备更新换代的需要,提高测试精度,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率。

6.试验、校验原始数据记录完整、准确,并整理归档。

7.利用绝缘在线监测技术,对运行设备的绝缘参数进行实时监视,及时发现潜伏性、慢性发展的电气设备之缺陷隐患。

三、改善电气设备运行环境

在人防工程内部敷设的电力线路应满足设计、施工规范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人防内部无论明敷、暗敷的管材均宜采用钢管,而非其他类型管材。穿越围护结构、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的电气管线及预留备用管线钢管,应进行防护密闭或密闭处理,管材应选用热镀钢管。进出人防工程的电气线路,为防核爆冲击波,室外应一律采用埋地电缆敷设经防爆波电缆井引入,并应预留备用穿线管。不允许架空敷设。从低压配电室至每个防护单元的战时配电回路,应各自独立,以防止战时一个防护单元被破坏而影响其他防护单元的正常供电。当穿越其他防护单元时,在穿越的防护单元内应有防护措施。安装空气过滤器,减少设备本体的灰尘;改善设备通风条件;根据设备运行条件安装加热器,提高设备运行的环境温度;安装除湿机,减少设备周围的湿度等,均可以有效地改善设备运行环境。将各配电、变电站改为弹簧门,用防火泥堵塞管线口、洞,采用“五防”开关柜等,严防蛇、鼠等动物进入开关柜,并投放药物、鼠夹,防蛇灭鼠;在各配电、变电站种植草坪、树木或栽麦冬,清除杂草,破坏蛇、鼠、野兔的栖身地;同时,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高压开关柜少油断路器相间加装隔板,有条件时,对一次母线进行热缩处理,防止小动物引起的相间短路事故。

四、结论

保证工厂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应以安全运行为基础,以优质检修为保证,以技术改造为活力;坚持预防为主,定期检修与视情检修相结合;合理调度,根据生产需求改变运行方式,力求最佳;遵章守纪,按章办事,杜绝误操作。

篇2

2.1健全电力营销的管理机构和奖惩机制供电企业需对内部机构实施改革,健全电力营销的管理机构,具体内容:供电企业需建立售前和售后两种服务机制,从制度上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强化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检查,并及时有效地调整内部的管理结构;依据市场及用户的需求,建立健全的营销服务机构,帮助用户解决用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供电企业还需建立一套的奖惩机制,对于服务意识不强或者在营销工作中出现重大错误的员工进行严惩,而对于服务态度好、营销能力强的员工,则需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2丰富电力营销知识和策略供电企业需对市场发展和用户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分析,从而依据市场发展趋势,转变自身的营销思想,树立全面、科学的市场观念,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营销理念,从而丰富供电企业内部职员的营销知识。打造创新型电力营销企业,需采取的策略有:(1)观念创新:改变传统的工作观念,形成“以客户为主”的服务型营销观念;(2)组织创新:需依据电力营销管理的模式,加强对电力产品和客户群的管理,并充分发挥出企业的服务、监督功能;(3)技术创新:对于市场中供不应求的现象,供电企业需转变供电的模式,除了传统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还可提高自身的发电技术,合理利用石油液化、天然气、风能、沼气等能源,以缓解电力不足引起的问题,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能源。

2.3合理利用电能并制定营销价格机制供电企业可通过高新技术或者经济手段,将高峰电力向低谷电力需求转移。按照电力需求,可向用户宣传科学、合理、节约用电知识,还可开展负荷率、节日和季节性等电价活动,让用户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最佳的用电时间和方式,从而提升用电效率。供电企业需制定合理、多层的电价体系,如采取合理利润,遵循公平的电力产品定价原则等;减少或者取缔用电管理的中间商,从而为用户节约中间服务费用;对不合理收费现象进行整治,并采取优惠折的电价制度。最终实现供电企业的发展经营,减少因电价不合理而引起的纠纷。

2.4实施优质服务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属于一个全面、多角度、多层次、全员参与的服务过程,其对于城乡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具备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企业开拓新的电力市场、打开电力销售渠道的主要方法,还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素质,以及打响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手段。在供电企业中实施优质服务的具体方法有:(1)在电力产品的生产、供销、使用等每个环节中,需建立安全、优质的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安全的电能;(2)要求企业员工需建立服务基层、服务客户、服务一线的服务理念;(3)提升企业的服务品质,如可通过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语音技术等,在网络系统中建立服务网站,为用户提供网上查询、网上缴费、网上解决疑问等综合服务,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篇3

1电厂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监理监管不到位:监理监管是电厂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当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监理能够对电厂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施工质量进行监控,为电厂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但当前电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部门的设置不合理或是人员配置不足,导致对于电厂工程的质量监控工作也无法正常开展,直接影响了电厂工程施工质量。(2)施工过程盲目追求进度:施工进度控制是电厂工程质量管理的当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施工质量控制当中的重点内容,施工进度直接关系到电厂工程的施工成本,也会影响电厂工程的施工效率。但当前很多承包单位为了能够按期交付,在施工过程中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这就使得施工人员在对待施工当中的细节上不够认真,尤其是电厂工程当中包含的细小项目比较多,像是线路的选择和安装、开关的安装等等,而这些质量的管理光靠盲目追求进度是无法更严格控制的,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多的施工质量隐患,影响整体电厂工程的施工质量。

2电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1)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制:一方面是要完善电厂工程的施工管理体制,将施工管理体制作为电厂工程的施工核心,深入分析当前电厂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根据相应的问题和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并指导管理者对管理进行创新改革,形成双管齐下的态势,针对于基建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再者建立施工人员责任制度,提升电厂工程管理人员的自身业务能力,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力度,完善责任制度,将电厂工程中涉及到的各环节内容责任落实到各部门或个人,增强电厂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对潜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及风险意识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另一方面,注意对现场施工工序的顺序控制工作,通过敲定各项目施工工序之间的实际施工顺序,为相应的计划编排的制定提供有利可靠的参考。同时,管理人员在进行搭配时要考虑到相应的逻辑关系,对整个工程的项目进度进行控制和保障,确定工程项目的预定质量;最后是加强对电厂工程工程中合同的管理。电厂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合同作为设计和施工的中间纽带,在电力工程管理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合同在签订前应在法律的引导下,体现公平自愿的原则,合同条款应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同时,电厂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对合同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于其签订和履行情况进行掌握,在实际过程中能够根据合同来实施各项监督管理。(2)施工方法优化:在电厂工程质量管理上还可以通过优化施工方法来实现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入手:一是对施工所用的图纸进行严格把关,在审查过程中要结合对当地施工环境的情况分析,及时发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图纸的准确性。二是保证检测方法的同一性,使每个项目单位和项目承包单位所使用的施工和质量检测方法都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电厂工程的各个分部施工质量是一样水准,从整体上把握电厂工程施工质量。(3)施工进度控制措施:施工进度控制是电厂工程质量管理的当中的重要部分,其控制主要是包括对各施工阶段的控制工作进行规划,对具体控制措施进行控制,对进度计划进行制定等等,在电厂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阶段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对进度关系进行呈现,从而有效控制电厂工程进度。具体来说在方法应用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甘特图法。这种方法是在施工过程中,控制人员在进度安排上用线条将每项的作业程序开始和延续时间标注出来。这种控制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将基建工程当中的各项目工程要点进行清晰掌握,从而能够实现对进度的有效控制;二是行政干预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基建工程当中的工序交接或是交叉作业当中。电厂的行政管理人员需要从整个企业的立场上出发,通过行政管理的方式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解决,从而保证电厂工程的顺利实施。

3结语

随着电力能源在国民经济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于电厂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的电力需求和电厂发展需要,电厂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保证电厂工程施工质量,提高电厂工程施工效率,这样才能够不断推动电厂水平的提升,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高效、高质量的电能。

作者:贾古林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斐凯,扈红蕾.强化质量管理全面落实质量通病防治工作[J].科技与企业,2015(24):18-18.

篇4

根据以上分析来看,无功补偿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成效,在无功补偿效能方面也有一定的完善。然而在当前的无功补偿技术方案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未来在无功补偿技术上还需要向着以下三个方向做进一步的发展:第一,合理应用新型信息检测技术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当前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经证实——广义瞬时无功功率检测方法即便是在电网电压出现畸变或不对称问题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对基波正序瞬时无功电流以及不对称(高次谐波)瞬时无功电流进行准确的分离。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分离得到的不同类型的瞬时无功电流,在无功补偿时有选择性地进行部分补偿或完全补偿,整体运行效能好,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将这种信息检测技术与无功补偿装置的融合方法。除此以外,考虑到电力系统具有数据规模庞大、数据质量整体水平较低以及数据量大等方面的特点,同时系统要求相关装置能够根据所接收的数据快速、高效地做出反应,因此,在无功补偿装置方面,还需要探索将其与数据挖掘技术以及粗糙集技术的融合方法,以提高无功补偿装置在处理庞大数据以及获取重要信息方面的能力。第二,促进控制理论、控制方法的发展。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无功补偿装置中现代化的控制器、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理论得到了非常深刻的体现。在无功补偿装置系统设置中,通过引入新型的数字化处理器,不但能够使数据采集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还对处理的精度、实时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控制方法的完善达到提高无功补偿装置运行效能的目的。第三,提高电力电子器件性能。在整个电力系统当中,所使用电子器件的具体性能将对整个无功补偿装置的运行效率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无功补偿装置的运行效能,可以尝试从材料、技术、工艺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基于半控制或全控制电力电子期间的性能。特别是在国内当前技术水平比较薄弱的全控型电子期间中苦下功夫,能够为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

篇5

上文中对于化工企业自备电厂并网后对企业用电影响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下面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化工企业自备电厂并网运行的具体方案进行分析论述。首先,可以通过自备电厂和电网供电变电站10kv母线之间架设热电联路线和系统并网运行的方式,实现自备电厂的并网运行。具体来讲,则是通过自备电网联络线,使得化工企业自备电厂实现并网运行,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化工工厂的供电能力,确保厂内各项生产任务和生产目标的顺利完成。在整个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电网供电线路化工线故障跳闸的情况时,则由联络线继续向化工企业工厂内进行供电。如果说自备电厂的联络线因为故障原因而导致解列,则可以由联络线检同期合闸和系统继续实现并网运行。除此之外,应用低压低周连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等,也能够在电网供电线路化工线以及化工配电室等恰当的位置设置功率方向保护,确保化工企业的用电需求。这一并网方式还有利于化工企业自备电厂的扩建,能够为今后化工企业扩大规模提供加强的供电基础。其次,可以在电网供电变电站送电线进线侧增加进线开关,如此可使其和自备电厂联络线并网点开关之间架设光缆,便可与自备电厂进行有效联络,且建立光线差动保护,从而提升系统与自备电厂间的自动保护能力。而在电网运送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应用这一并网方式也能够快速的使自备电厂解列,这样不会对上级电网产生较大的影响,能够将危害降低到最低。最后,可以通过自备电厂10kv自备电厂母线联络线,接入到化工配电室10kv母线上,将解列点设置在10kv自备电厂母线联络线的出线上,这样也是切实可行的自备电厂并网运行方案。在运行的过程中,采用低周低压连锁速断保护为主要保护手段,将过流保护作为后备保护手段,能够更好的加强用电保护效果。化工配电室与电网供电线路化工线二者需同时增加功率方向,并且后者增加电压互感器,同时和闸方式改为检无压重合闸。这一方式尽管能够达到并网运行的效果,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化工企业供电的可靠性,同时也会给供电网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以此说在选择自备电厂并网运行方式的时候一定要科学选择,没有最佳方案的时候在考虑这一种并网方式。

篇6

地区常年气温在-29℃~39℃之间,因工期紧迫,2002年7月选点造墩,8月进行观测,成果用于开挖及混凝土衬砌。2003年4月对该网进行了复测工作,其成果作为最终成果。

2.施工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

2.1控制网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物控制范围大,具有粗放性的特点,测量放样达到精度,岩石基础开挖为dm级,混凝土、公路、隧洞、桥梁为cm级,机电设备安装、轨道敷设虽为mm级,但系相对轴线而言,故控制网的精度不要求过高,实际上施工控制点用途广泛,使用周期长至几年,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高标准,我们选定发电厂房控制网平面等级为四等,高程等级为二等。

2.1.1平面控制网设计

因施工现场地形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点位布置受限,而且与原有东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布设的二等网点通视条件差,通过对二等控制网点可利用性的评估及经过网型优化,最终确定以附和导线网的形式布设厂房施工控制网。利用M05、M09、M15、M11作为起算点,C87、C8、C9、C4及M15布成网型结构,同时观测M11~C7、M08~C7及M15~M08三条加强边,方向、距离和天顶距的观测数为41个,最大边长为1400m,最小边长87m,平均边长为281.7m。按四等三角测量的精度要求实施。采用经过检定的拓扑康GTS710全站仪(仪器标称精度为测角精度1.0″,测距精度2+2ppm)进行测角测边。

利用观测仪器先验精度和设计图形数据,对该网进行精度估算,全部控制点的点位误差都在7mm以内,其中尼尔基水利枢纽发电厂房平面控制点共有9个(如图1所示),平面高程控制点的标石类型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标石。

图1发电厂房施工控制网布置示意图

2.2控制网的施测

施测时采用经过检定的拓扑康GTS710全站仪(仪器标称精度为测角精度1.0″,测距精度2+2ppm)进行测角测边,严格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中的相应技术指标进行施测。控制观测时段,以减小大气折光影响。观测方向共20个,观测18条边。测量测站周围的温度及气压,输入全站仪内,气象改正仪器自动完成。

2.3内业数据处理

原始记录通过核对后,对测量的边长进行归算,边长经过加乘常数改正、球差改正及投影改正。采用NASEWV3.0平差系统进行平差计算。最大点位误差、最大点间误差、最大边长比例误差如下:

测角中误差=1.5″

最大点位误差=0.01米

最大点间误差=0.01米

最大边长比例误差=1/53600

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中规定的最末级平面控制点相对于同级起始点或临近高一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的要求。

3.精确性

发电厂房施工控制网施测利用5个II等已知点加密4个IV等待定点,观测成果采用严密平差,其点位中误差平均值为±10mm,见表1,平面点间误差见表2。2003年4月对该网进行了复测,两次观测成果内部符合精度都比较高,比较同一点两次坐标值较差都在1cm以内,三角高程较差均在±5mm以内,2002年8月,我们采用二等闭合环线水准对各点进行了观测,起算点为I等水准点S1,闭合差为1.6mm。计算成果作为各点的高程成果。由此可见尼尔基发电厂房施工控制网成果是精确的,完全可以满足放样轴线点及碎步点对施工控制点的精度要求。

表1平面点位误差表

点名

长轴

短轴

长轴方位

点位中误差

备注

C8

0.008

0.004

-55.1340

0.009

C9

0.009

0.004

-68.1050

0.010

C4

0.009

0.004

-63.1737

0.010

C7

0.008

0.004

-65.5421

0.009

表2平面点间误差表

点名

点名

MT

MD

D/MD

T-方位

D-距离

备注

M05

C8

0.0057

0.0041

257000

212.3527

1068.110

C8

C9

0.0025

0.0023

113000

87.0632

261.935

C8

C4

0.0017

0.0020

81000

88.4430

159.862

C8

C7

0.0023

0.0022

105000

126.2937

234.419

C9

M15

0.0025

0.0027

98000

182.1402

265.303

C9

C7

0.0017

0.0017

102000

205.3622

169.251

C9

C4

0.0015

0.0014

71000

264.3319

102.240

C4

C7

0.0015

0.0016

89000

168.4021

145.767

C7

M15

0.0012

0.0024

53000

150.4914

128.820

M15

M11

0.0040

0.0060

140000

87.3840

1401.588

3.可靠性

施工控制网的点位精度是通过稳定牢固的观测墩来体现和保证的。观测墩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预埋强制对中螺栓,其上可安置仪器和站牌,其对中精度为0.2mm,地面上高度为1.2m,地下至冻层以下(深度2.0m)或置于岩石上。尼尔基水利枢纽地处寒带,温差大,冻土层深2.0m,冻土期半年。根据经验,观测墩经过一冻一融后可以基本稳定。建网次年的复测成果与原成果较差都在10mm以内。该网的高精度和稳固的观测墩保证了成果的可靠性。

4.实用性

篇7

前言:工业供配电和普通的家庭供配电在设计上还是有着比较特殊的差异的,工业在供配电时通常是随着极大的电力负荷,对于高、低压配电系统的选择也是有着一定的要求。除了要满足工厂的用电的需求,同时还要尽量的保障工厂电力系统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另外,在满足企业的基本用电需求的时候,也尽量可能多的考虑设计方案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

1、工业供配电设计的原则

1.1供配电总体布置设计

遵循国家相关法规,设置总体内外变配电布局设计,依照短路电流需求、同路负荷和对应额度,确定变电所的高低侧电装置。本着可靠与效益原则设置配电压、配电网设计方案,测算导线横面和电压耗损配置装备。

1.2防雷器材的设计原则

依照当地区气象条件,考虑安装防雷器材装置,采用防直击避雷器材作用范围核算,计算,排除易反击状况空间长度计算,依据基本参数设计防雷电型号,确立连接位置,通过避雷火弧电、频放电压与最大允许安装距离检验以及冲击接地电阻计算。

2、工业供配电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电力负荷

电力负荷在展开工业配电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是进行负荷分级。分级依据会根据电力负荷因事故中断后在政治及经济上所造成的影响及破坏程度来确定,一般会分成一级、二级和三级,当供电中断以后,造成的影响及损失越大,对供电的可靠性的要求就会越高。在进行电力负荷分级的时候,不同的行业因为使用的设备不同,在分级的时候也会时不同的参考依据,在《工业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中会有具体说明。电荷分级以后针对不同级别电荷的供电要求也是不一样的。(1)一级电荷的供电要求是最严格的,尤其是对于一级电荷别重要的电荷,一般会配备两个电源,这是因为当一个电源维修的时候,可以有另一个电源来进行持续供电,这样才能够避免电荷的中断。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很有可能在当一个电源发生严重故障的时候也会对另一个电源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很容易会导致两个电源都出现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通常对于一级重要电荷除了会配备两个常用电源外还需要配备一个增设应急电源,应急电源系统可按具体条件来选择,通常可采取独立发电机组或者选取第三路独立电源或蓄电池来替代。(2)对于第二级负荷在供电的时候,需要尽量保障在线路发生常见的故障的时候供电不被中断,或者中断后电力系统能够迅速恢复供电。(3)第三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只需要尽量保障其在正常状况下的用电即可。

负荷分类及计算通常工业配电中都会伴随着许多大功率的用电设备,这些设备不仅会产生很大的用电量,在进行负荷分类时也有严格的参照。根据国内电价制度对于不同性质的工业企业、企业内不同形式设备的用电在电价计收费方式上都会有所区分,在设计时应当尽量将不同电价的负荷严格分开,这样才能够让后期的分类计费更易于操作。负荷计算在工业配电中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前期进行准确的计算才能够知道企业所需的总负荷量及负荷等级与负荷类比,有了这些数据后才能够计算出各支部的分负荷,进而可以以此为依据向供电部门申请电源及拟定的供配电系统及设备。同时,也可以以此为依据来选择需要的电器、导体,计算出潜在的电压损失、电能损失及功率损失等。

2.2高压、低压供配电系统的选择

供电电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工厂用电负荷的大小、供电距离的远近以及工业企业的规划与远景。对于大型工厂以及用电负荷很大的中型企业,设备容量可以控制在2000~50000 kV,如果输送电能距离在20~150 km内的可以以35~11 kV的电压进行供电。对于中小型工厂通常电容设备课控制在100~2000 kV内,当输送电能距离在4~20 km以内时可采用6~10 kV的电压进行供电。工业配电高压、低压供配电系统的选择要根据工厂具体的情况来定,在获取了工厂的设备容量、电能输送距离等数据后可以针对性的采取合适的配电系统。此外,在确定工厂高压配电电压时应当对于各种配电方案进行综合性权衡,在满足企业基本用电需求的同时应当尽量多的考虑方案的经济效益。对于低压供配电系统的选择则需要着重考虑低压用电设备的电压,通常情况下380/220 V基本能够适用。但对于有些特殊行业,例如矿井下作业的工业企业,这样的低压配电无法满足其需求, 需要采用660 V甚至1140 V的低压配电电压。对于高压、低压供配电系统的选择需要具体参考企业的性质、用电需求及设备电容量等客观因素。以某新建石化工程项目为例,该项目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主要划分为两个区域:生产区和辅助区,在生产区中又会有很多个子项目,其中涵盖装置区、厂房、配电房及水泵房等,每个区域应当选择的供电电压都不一样。原则上首先需要计算出每个子项目中的用电负荷总量,同时要算出所要设备的总电压。在选择供电电压时线路的输送距离也应当有准确的测算,这样才能够了解在输电线上可能产生的电压损耗。只有对于单个项目的各方面状况都有了清晰的了解后才能够在确定合适的供电电压。工业配电设计在实际工业项目或工业厂房中应用很多,在进行设计前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具体考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再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这样才能够在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方案的同时又能够最大程度帮助企业节省不必要的电费开支。

3、供配电设计中常见问题

3.1供配电设计的配电设备或处所

配电设备线路破损,变压器容量虚假劣质电能表,断路器等设备导致安全隐患;缺乏保护与降低智能开闭和软起器,缺乏变电所配电,加大距离,降低效率。注意各处计量途径不统一,配电所地理处所千差万别,有些潮湿影响变压器寿命和工作稳定。还有些维护或消防通道不合格,限制配电设备工作发挥,也增加维护工作量与经济投入。

3.2供配电系统监测手段落后

在某些大型工业厂区或综合建筑群,日常的用电量很大经常出现负荷如果做不到及时监控,可能导致变压器及其他电器破损,经过一段时期运行后不能做到实时监控配电变压器工作情况的话,可能造成该配电系统的安全隐患二即使维修得当、也形成了电气损坏和经济损失。

3.3供配电系统非消防电源控制失误

根据消防有关规定,确认火情同时应当切断非消防电源,并连通消防报警或火警标志灯,一旦发现火情,应立即切断防火区域非消防电源。在此类设计中经常低压柜出线侧切断配电干线回路。如果不注意分路设置电源线路,造成火灾时得惊慌与报警器失灵。

3.4长距离供电缺乏短路保护

电缆大间距对设备供应电流、在监测末端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开启与电压能否达到要求的同时,也要注意设置馈电断路器带短路或过延时保护设施,因短路的刹那形成电缆的保护死角,或电路末端无法有效保护,与长电路的末端断路器形成级差,造成越级跳闸现象。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电能在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电气化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和人们劳动强度,工业供配电设计对于发展经济,改善人们生活有着非常重大现实意义。文中针对供配电设计与运行中的问题,结合实践体会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和对策,希望供配电系统更好的提供安全可靠的供配电系统和高质量电能,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有力保证。

篇8

尼尔基水利枢纽是国家十五计划批准修建的大型水利项目,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项目之一。发电厂房左侧与主坝相接,右侧与右副坝相连,是水利枢纽的关键项目。施工进场前已经建立了二等平面高程控制网。

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内蒙及黑龙江两省交界的嫩江中游,测区属于平原地带,高差为50米左右,地形起伏不大,部分地段植被较多,由于进场时部分工程已经开工,河床堆积物较多,大部分二等控制点位于地势较低的河床地段,通视条件较差。

地区常年气温在-29℃~39℃之间,因工期紧迫,2002年7月选点造墩,8月进行观测,成果用于开挖及混凝土衬砌。2003年4月对该网进行了复测工作,其成果作为最终成果。

2.施工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

2.1控制网设计

水利水电建筑物控制范围大,具有粗放性的特点,测量放样达到精度,岩石基础开挖为dm级,混凝土、公路、隧洞、桥梁为cm级,机电设备安装、轨道敷设虽为mm级,但系相对轴线而言,故控制网的精度不要求过高,实际上施工控制点用途广泛,使用周期长至几年,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高标准,我们选定发电厂房控制网平面等级为四等,高程等级为二等。

2.1.1平面控制网设计

因施工现场地形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点位布置受限,而且与原有东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布设的二等网点通视条件差,通过对二等控制网点可利用性的评估及经过网型优化,最终确定以附和导线网的形式布设厂房施工控制网。利用M05、M09、M15、M11作为起算点,C87、C8、C9、C4及M15布成网型结构,同时观测M11~C7、M08~C7及M15~M08三条加强边,方向、距离和天顶距的观测数为41个,最大边长为1400m,最小边长87m,平均边长为281.7m。按四等三角测量的精度要求实施。采用经过检定的拓扑康GTS710全站仪(仪器标称精度为测角精度1.0″,测距精度2+2ppm)进行测角测边。

利用观测仪器先验精度和设计图形数据,对该网进行精度估算,全部控制点的点位误差都在7mm以内,其中尼尔基水利枢纽发电厂房平面控制点共有9个(如图1所示),平面高程控制点的标石类型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标石。

图1发电厂房施工控制网布置示意图

2.2控制网的施测

施测时采用经过检定的拓扑康GTS710全站仪(仪器标称精度为测角精度1.0″,测距精度2+2ppm)进行测角测边,严格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中的相应技术指标进行施测。控制观测时段,以减小大气折光影响。观测方向共20个,观测18条边。测量测站周围的温度及气压,输入全站仪内,气象改正仪器自动完成。

2.3内业数据处理

原始记录通过核对后,对测量的边长进行归算,边长经过加乘常数改正、球差改正及投影改正。采用NASEWV3.0平差系统进行平差计算。最大点位误差、最大点间误差、最大边长比例误差如下:

测角中误差=1.5″

最大点位误差=0.01米

最大点间误差=0.01米

最大边长比例误差=1/53600

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中规定的最末级平面控制点相对于同级起始点或临近高一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的要求。

3.精确性

发电厂房施工控制网施测利用5个II等已知点加密4个IV等待定点,观测成果采用严密平差,其点位中误差平均值为±10mm,见表1,平面点间误差见表2。2003年4月对该网进行了复测,两次观测成果内部符合精度都比较高,比较同一点两次坐标值较差都在1cm以内,三角高程较差均在±5mm以内,2002年8月,我们采用二等闭合环线水准对各点进行了观测,起算点为I等水准点S1,闭合差为1.6mm。计算成果作为各点的高程成果。由此可见尼尔基发电厂房施工控制网成果是精确的,完全可以满足放样轴线点及碎步点对施工控制点的精度要求。

表1平面点位误差表

点名

长轴

短轴

长轴方位

点位中误差

备注

C8

0.008

0.004

-55.1340

0.009

C9

0.009

0.004

-68.1050

0.010

C4

0.009

0.004

-63.1737

0.010

C7

0.008

0.004

-65.5421

0.009

表2平面点间误差表

点名

点名

MT

MD

D/MD

T-方位

D-距离

备注

M05

C8

0.0057

0.0041

257000

212.3527

1068.110

C8

C9

0.0025

0.0023

113000

87.0632

261.935

C8

C4

0.0017

0.0020

81000

88.4430

159.862

C8

C7

0.0023

0.0022

105000

126.2937

234.419

C9

M15

0.0025

0.0027

98000

182.1402

265.303

C9

C7

0.0017

0.0017

102000

205.3622

169.251

C9

C4

0.0015

0.0014

71000

264.3319

102.240

C4

C7

0.0015

0.0016

89000

168.4021

145.767

C7

M15

0.0012

0.0024

53000

150.4914

128.820

M15

M11

0.0040

0.0060

140000

87.3840

1401.588

3.可靠性

施工控制网的点位精度是通过稳定牢固的观测墩来体现和保证的。观测墩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预埋强制对中螺栓,其上可安置仪器和站牌,其对中精度为0.2mm,地面上高度为1.2m,地下至冻层以下(深度2.0m)或置于岩石上。尼尔基水利枢纽地处寒带,温差大,冻土层深2.0m,冻土期半年。根据经验,观测墩经过一冻一融后可以基本稳定。建网次年的复测成果与原成果较差都在10mm以内。该网的高精度和稳固的观测墩保证了成果的可靠性。

4.实用性

篇9

3贮灰场的类型亦可分为两种:平原型灰场和沟谷型灰场。平原型灰场是平原地区利用低四地或滩地围堤而建的一种灰场。这种灰场往往占地面积较大、挡灰坝较低,封顶后要求覆土复耕。沟谷型灰场是利用己有的冲沟地形,筑堤拦截沟口建成的一种灰场。这种灰场虽利用了己有的冲沟地形,但挡灰坝较高,且有泄洪要求。这两种类型的灰场均适合于湿法贮灰和十法贮灰。

二、湿法贮灰的岩土工程问题

1正确合理的贮灰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还可以避免环境遭受更严重的污染。但是,在实际的贮灰方法选择过程中,需要涉及很多方面。因此,这就需要建设人员必须对所有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以后,制定出最终完善的设计方案。尤其是伴随着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在不断提高,国家环境监管部门对于水质污染问题越来越越重视,这也对我国火电厂的贮灰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然而,就我国目前火电厂粉煤灰场的岩土环境工程现状来看,这两种贮灰方式虽然在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却拥有者一定的共存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贮灰场正确选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避免对周围的地下水产生污染。因此,建设人员在对贮灰场进行选址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当地的地址条件、以及水文分布情况,尽量避开一些地下溶洞、岩层断裂的区域。并且,加强做好粉煤灰水的处理工作,尽可能选择地下水位偏低的地带。

篇10

1.2设备落后也是我国电力检修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设备落后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电力输送设备较差,检修的间隔时间较短,这样使得电力检修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同时也会有较大的资源需求量;另一方面就是检修设备较差,不仅造成检修效率低,还会影响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更换更加先进的设备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3现在电力系统里的检修人员并不专业,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电力人员的水平较低,有的甚至都未受过任何专业知识的培训,只经过简单的操作培训就上岗了。所以当这些员工面对一些相对较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该怎样去解决了或者是胡乱地进行尝试,这样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2供电检修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为了适应这一要求,首先要改进电力系统,但如果有了好的电力系统,而后续工作跟不上也是不行的,所以更重要的是要改进电力维修,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1改进过程中需要做的工作

2.1.1普及好的检修模式。检修模式是电力检修的基础,所以要想改变电力维修的现状,首先要做的就是淘汰传统的维修模式,普及更加科学的维修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状态维修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检修模式,而且能够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运用。

2.1.2更新设备。由于我国发展的较晚,所以现有的电力设备有很多无论是质量方面还是在科技含量方面上都不是很好,这就需要经常对其进行检修,所以更换新的设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新的设备,不仅可以减少检修的次数,更重要的是节约了资源。此外,维修设备也比较落后,这直接影响了检修的效率,同时对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所以更新检修设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1.3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分析电力检修现存的问题时,提到了电力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面对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低素质的检修人员是不能胜任电力检修这项工作的,尤其是在全面普及状态检修以后,检修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等一些关联技术。因而,电力检修人员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考核之后才能上岗工作,此外,电力部门还必须定期组织学习,不断地提高员工各方面的素质。

2.2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准确的目标,漫无目标的发展是很难有效地快速发展的。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电力检修的发展方向就是建立信息化的检修系统,简而言之就是运用状态检修模式。在检修过程中,停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现代化社会里,停电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如果建立信息化检修系统,就能有效地减少停电时间,并且能将大规模的停电转化成小规模的停电。所以说,建立信息化的检修系统是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改革供电检修方式,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

篇11

1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中的质量问题

1.1建筑电气线管处理不当在建筑电气施工中,施工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在进行导线敷设操作中不认真负责,监督管理人员监督力度不够,而出现众多质量问题。如:1、预制板上管线密集,交叉太多导致管线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要求;2、直通采用非国标非线管专用直通,导致线管在浇捣混凝土时脱落而堵塞线管;3、弯管过程出现严重凹陷继续安装导致线管的实际管径变小而穿线困难;4、有部分施工人员为效率而忽略质量,采用切割机切割线路,导致线管口处毛刺太多,而且没用锉刀锉去毛刺直接用直通连接安装,这直接影响敷线质量,出现绝缘层破损等问题。甚至有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施工成本,甚至用薄壁管代替厚壁管,黑铁管代替镀锌管,PVC管代替金属管等现象。

1.2建筑电气导管敷设过程处理不当导线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问题,严重的甚至影响人身财产的安全,有的施工人员不重视,在安装过程忽视导线敷设的重要性,一味只要穿好就行,没有对导线敷设完后进行绝缘电阻测试或直流电的耐压试验,直接安装设备通电。可能有的导线绝缘层破损不大,甚至有的刮破后没有与线管直接接触,但这给以后留下了隐患。导线敷设还要注意分色,这样以后接线或日后的维修都提供了便利,最好各回路的相线都分清颜色。严禁用双色线做相线或零线,用蓝色线做相线等。

1.3建筑电气施工中配电箱问题首先,配电箱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容易出现凹入墙面,移位、变形等问题,甚至导致标高不准确。其次,配电箱箱体的油漆层遭到损坏,修复防腐不及时,箱盖内杂物没有清除,安装环境湿度大,导致配电箱箱体出现锈蚀现象,甚至电器内元件受潮。再次,配电箱体没有按照图纸配置,位置偏移明显,成排电器偏差大。最后,配电箱安装好后,没有重新查线,也没有对配电箱内,导线之间、导线与地的绝缘电阻值进行测量就直接送电,导致配电箱元器件损坏甚至直接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这些通病主要由施工人员施工马虎、责任心不强、与土建施工配合不当三大因素形成。

1.4建筑电气施工中防雷接地不达标第一,在防雷接地及避雷网施工中,避雷带采用普通的圆钢敷设,带间及引线下线采用对焊或单面焊接,搭接长度不足,导致焊接不符合要求。第二,接地极电阻测试点不符合要求,防雷接地装置测试点金属物的防腐措施不到位。

2应对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中质量问题的主要措施

2.1做好钢导管切割和连接工作导管切割时,禁止使用割管器切割钢导管,应采用细齿钢锯切割,在切割时钢锯锯口要平,不能倾斜,同时用圆锉把管口毛刺处理干净。暗配钢管导管需要连接时,应该采用镀锌钢导管专用直接紧定式连接,直通长度为连接管外直径的1.5~3倍,连接管的对口应在直通的中心,中心处还应设防水圈,连接时,管与管必须升到防水圈的位置,直接两端100mm内必须绑扎固定,保证管与管之间的密闭性和牢固性。这样保证管与管的错位和水泥砂浆渗进管道内导致管道堵塞。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下料配管。在选择弯管器的时候,到镀锌管和薄壁钢管内径≤25mm时可选用不同规格的手动弯管器;当内径≥32mm时,可选用液压弯管器;PVC管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弹簧弯管。当弯管或承重出现凹陷时,该线管作废不能使用。

2.2做好管内穿线工作用于建设电气工程施工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实际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对电气工程施工使用的各种铜、铝导线等进行严格检查,施工中发现预埋的线管内有水或细沙石时,应该先清理干净线管再穿线。为了防止建筑电气线路在穿线过程中受损,影响电气建设施工质量,在穿线的时候需要用胶护套口套在管口上穿线,有效的保护电气线路的完整性。并且为了使线路更加条理化,对线路连接更为有利,在穿线时尽量将不同的线路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在进行线路连接时,尽量不要在统一个导管内穿入太多导线,以免影响导线的散热效果,甚至给以后的维护、修理等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3做好配电箱安装处理工作配电箱安装施工前,技术管理人员应详细了解箱盒的坐标、标高,把箱盒定位好。如果是暗装的电箱,先用木方做好一个尺寸比电箱尺寸稍大的盒子里面塞满泡沫进行预埋,等拆开后再把木盒拆出来,等土建砌筑好后在用水平尺定位安装,安装的位置、标高必须符合实际和规范要求。按照规定及时对管内外壁做除锈和防腐处理,剔除管口毛刺。配电箱安装好后,进行穿线以及安装箱体内的元件箱,安装完成后必须重新检查箱内的接线,对配电箱内导线间,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无误后进行送电。

2.4接地防雷施工处理方面首先,目前常用的避雷接地极一般采用桩基肋、基础肋焊接为一体,通过柱肋连接到避雷网。其次,根据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避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不能用螺纹钢代替圆钢接钢肋。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应将扁钢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以满足搭接面的要求,并应刷沥青油两道防腐。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问题和措施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问题

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的问题

第一,在建筑电气施工中施工方为了降低人工成本、节省经济支出增加利润,盲目选择施工人员,导致出现了施工人员看不懂电气施工设计图的情况,这种现象必然会造成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问题。第二,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人员没有根据建筑电气施工图纸制定一个科学严密的计划且合理的安排施工程序,导致建筑电气施工人员进行电气施工时,无法很好的执行建筑电气施工方案,造成建筑电气施工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建筑电气施工的工程质量。第三,建筑施工单位为了加快施工速度,忽略了质量问题,而且对电气施工所需的电气材料也缺乏良好的检验。在施工前,很多施工人员由于受不到管理规则的约束,随便挑选电气材料,在施工中也不关心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很多电气施工不合格,影响到后续的工作进行。

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建筑电气施工不当会造成安全问题。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建筑电气施工人员不熟悉施工材料和设备,盲目操作,特别是施工中的电气设备比较繁琐,如果没有按照其功能或者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很可能发生因为操作失误或者安装失误给建筑电气施工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2应对建筑电气施工管理中质量问题的主要措施

第一,加强对建筑电气施工人员管理。第二,加强对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管理。第三,建立科学的建筑电气施工方案。

三、结束语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起居及正常的生活质量水平,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问题,因此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要切实抓好电气工程施工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从而达到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2

电力系统的各节点无功功率平衡决定了该节点的电压水平,由于当今电力系统的用户中存在着大量无功功率频繁变化的设备;如轧钢机、电弧炉、电气化铁道等。同时用户中又有大量的对系统电压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精密设备:如计算机,医用设备等。因此迫切需要对系统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传统的无功补偿设备有并联电容器、调相机和同步发电机等,由于并联电容器阻抗固定不能动态的跟踪负荷无功功率的变化;而调相机和同步发电机等补偿设备又属于旋转设备,其损耗、噪声都很大,而且还不适用于太大或太小的无功补偿。所以这些设备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加深出现了一种静止无功补偿技术。这种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发展完善的过程。所谓静止无功补偿是指用不同的静止开关投切电容器或电抗器,使其具有吸收和发出无功电流的能力,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稳定系统电压,抑制系统振荡等功能。目前这种静止开关主要分为两种,即断路器和电力电子开关。由于用断路器作为接触器,其开关速度较慢,约为10~30s,不可能快速跟踪负载无功功率的变化,而且投切电容器时常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冲击涌流和操作过电压,这样不但易造成接触点烧焊,而且使补偿电容器内部击穿,所受的应力大,维修量大。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交流无触点开关SCR、GTR、GTO等的出现,将其作为投切开关,速度可以提高500倍(约为10μs),对任何系统参数,无功补偿都可以在一个周波内完成,而且可以进行单相调节。现今所指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一般专指使用晶闸管的无功补偿设备,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型,一类是具有饱和电抗器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R:SaturatedReactor);第二类是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ThyristorControlReactor)、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ThyristorSwitchCapacitor),这两种装置统称为SVC(StaticVarCompensator);第三类是采用自换相变流技术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高级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AdvancedStaticVarGenerator)。

以下对此三类静止无功补偿技术逐一介绍,主要对SVC和ASVG这两类补偿技术作详细介绍,并指出今后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趋势。

2具有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装置(SR)

饱和电抗器分为自饱和电抗器和可控饱和电抗器两种,相应的无功补偿装置也就分为两种。具有自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装置是依靠电抗器自身固有的能力来稳定电压,它利用铁心的饱和特性来控制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的大小。可控饱和电抗器通过改变控制绕组中的工作电流来控制铁心的饱和程度,从而改变工作绕组的感抗,进一步控制无功电流的大小。这类装置组成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属于第一批静止补偿器。早在1967年,这种装置就在英国制成,后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也制成了这样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1],但是由于这种装置中的饱和电抗器造价高,约为一般电抗器的4倍,并且电抗器的硅钢片长期处于饱和状态,铁心损耗大,比并联电抗器大2~3倍,另外这种装置还有振动和噪声,而且调整时间长,动态补偿速度慢,由于具有这些缺点,所有饱和电抗器的静止无功补偿器目前应用的比较少,一般只在超高压输电线路才有使用。

3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

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与一个电抗器相串联,其单相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三相多接成三角形,这样的电路并入到电网中相当于交流调压器电路接电感性负载,此电路的有效移相范围为90°~180°。当触发角α=90°时,晶闸管全导通,导通角δ=180°,此时电抗器吸收的无功电流最大。根据触发角与补偿器等效导纳之间的关系式:

BL=BLmax(δ-sinδ)/π和BLmax=1/XL可知。增大触发角即可增大补偿器的等效导纳,这样就会减小补偿电流中的基波分量,所以通过调整触发角的大小就可以改变补偿器所吸收的无功分量,达到调整无功功率的效果。

在工程实际中,可以将降压变压器设计成具有很大漏抗的电抗变压器,用可控硅控制电抗变压器,这样就不需要单独接入一个变压器,也可以不装设断路器。电抗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直接与高压线路连接,二次绕组经过较小的电抗器与可控硅阀连接。如果在电抗变压器的第三绕组选择适当的装置回路,例如加装滤波器,可以进一步降低无功补偿产生的谐波。瑞士勃郎·鲍威利公司已经制造出此种补偿器用于高压输电系统的无功补偿[2]。

由于单独的TCR只能吸收无功功率,而不能发出无功功率,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将并联电容器与TCR配合使用构成无功补偿器。根据投切电容器的元件不同,又可分为TCR与固定电容器配合使用的静止无功补偿器(TCR+FC)和TCR与断路器投切电容器配合使用的静止无功补偿器(TCR+MSC)。这种具有TCR型的补偿器反应速度快,灵活性大,目前在输电系统和工业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我国江门变电站采用的静止无功补偿器是端士BBC公司生产的TCR+FC+MSC型的SVC,其控制范围为±120Mvar[3]。由于固定电容器的TCR+FC型补偿装置在补偿范围从感性范围延伸到容性范围时要求电抗器的容量大于电容器的容量,另外当补偿器工作在吸收较小的无功电流时,其电抗器和电容器都已吸收了很大的无功电流,只是相互抵消而已。TSC+MSC型补偿器通过采用分组投切电容器,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这种缺点,但应尽量避免断路器频繁的投入与切除,减小断路器的工况。

4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

为了解决电容器组频繁投切的问题,TSC装置应运而生。其单相原理图如图2所示。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只是将电容器并入电网或从电网中断开,串联的小电抗器用于抑制电容器投入电网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冲击电流。TSC用于三相电网中可以是三角形连接,也可以是星形连接。一般对称网络采用星形连接,负荷不对称网络采用三角形连接。不论是星形还是三角形连接都采用电容器分组投切。为了对无功电流能尽量做到无级调节,总是希望电容器级数越多越好,但考虑到系统的复杂性及经济性,一般用K-1个电容值为C的电容和电容值为C/2的电容组成

2K级的电容组数[4]。

TSC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投切电容器时刻的选取。经过多年的分析与实验研究,其最佳投切时间是晶闸管两端的电压为零的时刻,即电容器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的时刻[5]。此时投切电容器,电路的冲击电流为零。这种补偿装置为了保证更好的投切电容器,必须对电容器预先充电,充电结束之后再投入电容器。

TSC补偿器可以很好的补偿系统所需的无功功率,如果级数分得足够细化,基本上可以实现无级调节。瑞典某钢厂两台100t电弧炉,装有60Mvar的TSC后,有效的使130kV电网的电压保持在1.5%的波动范围。运行实践证明此装置具有较快的反映速度(约为5~10ms),体积小,重量轻,对三相不平衡负荷可以分相补偿,操作过程不产生有害的过电压、过电流,但TSC对于抑制冲击负荷引起的电压闪变,单靠电容器投入电网的电容量的变化进行调节是不够的,所以TSC装置一般与电感相并联,其典型设备是TSC+TCR补偿器。这种补偿器均采用三角形连接,以电容器作分级粗调,以电感作相控细调,三次谐波不能流入电网,同时又设有5次谐波滤波器,大大减小了谐波。我国平顶山至武汉凤凰山500kV变电站引用进口的无功补偿设备就是TSC+TCR型[6]。

5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L.Gyugyi提出利用变流器进行无功补偿的理论以来,逐步出现了应用变流技术进行动态无功补偿的静止补偿器。它是通过将自换相桥式电路直接并联到电网上或者通过电抗器并联到电网上。ASVG根据直流侧采用电容和电感两种不同的储能元件,可以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如图3所示。图3所示的原理图为电压型补偿器,如果将直流侧的电容器用电抗器代替,交流侧的串联电感用并联电容代替,则为电流型的ASVG。交流侧所接的电感L和电容C的作用分别为阻止高次谐波进入电网和吸收换相时产生的过电压。无论是电压型,还是电流型的ASVG其动态补偿的机理是相同的。当逆变器脉宽恒定时,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及系统电压之间的夹角δ,就可以调节无功功率及逆变器直流侧电容电压UC,同时调节夹角δ和逆变器脉宽,既可以保持UC恒定的情况下,发出或吸收所需的无功功率[7]。

根据这一原理从1980年日本研制出第一台20Mvar的强迫自换相的桥式ASVG之后,经过10多年的发展,ASVG的容量不断增大,1991年和1994年日本和美国又相继研制出80Mvar和100Mvar的ASVG,在1995年,清华大学和河南省电力局共同研制了我国第一台ASVG,其容量为300kvar,开辟了我国研制ASVG补偿设备的先河[8]。

ASVG通过采用桥式电路的多重化技术,多电平技术或PWM技术进行处理,以消除较低次的谐波,并使较高的谐波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由于ASVG不需储能元件来达到与系统交换无功的目的,实际上它使用直流电容来维持稳定的直流电源电压,和SVC使用的交流电容相比,直流电容量相对较小,成本较低;另外,在系统电压很低的情况下,仍能输出额定无功电流,而SVC补偿的无功电流随系统电压的降低而降低。正是由于这些优点,ASVG在改善系统电压质量,提高稳定性方面具有SVC无法比拟的优点,这也显示出ASVG是今后静止无功补偿技术发展的方向。另外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有源滤波器也日益得到完善,由于电力有源滤波器在滤除谐波的时候与电力系统不发生谐振,因此目前不少电力系统工作者致力于将电力有源滤波与ASVG相结合的研究,以消除传统的ASVG设备中并联无源滤波器的所产生的谐振问题。

参考文献:

[1]A.C.MATHEB.超高压输电线路用的静止无功补偿器[C].湖北:湖北电力技术,1982

[2]W.Herbst.高压系统的可控静止无功补偿[C].湖北:湖北电力技术,1982

[3]田广青.江门变电站静止补偿器简介[J].广东电力,1988,(4)

[4]米勒.电力系统无功功率控制[J].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5]王庆林.无功功率快速自动补偿装置设计探讨[J].电力电容器,1993(2)

篇13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对设备的防腐问题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火电厂日常生产过程中,受到运行工况和方式的影响各项生产工艺指标难以严格的得到控制,例如温度、流速、介质的浓度等,这就给设备腐蚀创造了各种条件。二是在管道防腐蚀设计中,往往只注重如何选材以及强度、工艺和防腐蚀技术的设计,但是往往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到管道所在的环节、温度和耐腐性能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导致腐蚀出现的主要原因。三是在处理酸碱浓度较高的废水时,因为酸碱中和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且酸碱量中和过程中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控制,难以掌握中和程度,酸碱量过量和中和不均匀等问题的存在,导致pH值不达标而腐蚀,最终为设备事故的出现埋下隐患。

1.2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设备防腐蚀不足的成因

一是针对酸碱中和池出现的腐蚀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建设酸碱中和池时,材料的厚度和勾缝设计没有符合实际需要,很多防腐蚀用的花岗石的厚度往往利用普通材料替代,而这就会导致石材的缝隙难以填满,最终出现酸碱腐蚀性的渗漏,加上在处理酸碱池泄露事故时往往难以彻底的修复,尤其是在对基层腐蚀情况进行检查时,往往敷衍了事,加上设计布局的合理性差,一般以全封闭和加盖的结构,而没有考虑腐蚀因素,最终导致池体下陷。二是针对管理防腐蚀处理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在防腐蚀处理过程中往往偷工减料,而且在验收管理时往往敷衍了事,而这就会加剧管理腐蚀处理的难度。三是针对循环水加酸系统腐蚀处理不到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加酸处理环节往往忽视加水,最终出现腐蚀问题。尤其是对火电厂而言,其循环水加酸系统擦用浓硫酸储存罐作为其压力容器,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操作环境对其带来的影响,而浓硫酸的腐蚀性较强,若选用一般碳钢材料,将会导致其被氧化和腐蚀,进而影响整体结构,加上在安装过程中往往安装不规范,加药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影响其pH值的正常。

2火电厂工业废水处理设备防腐蚀工艺探索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设备防腐蚀存在的不足及成因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火电厂,在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如何预防处理设备的腐蚀呢?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讨论:

2.1针对酸碱中和池的防腐蚀工艺探索

由于酸碱中和池腐蚀问题的存在,将会极大的影响工业废水处理成效。因而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发电厂必须切实做好以下三点防腐蚀工作:一是建设酸碱中和池时,应重点检查树脂胶泥接层的厚度,确保接缝黏结牢固,并采取接缝黏合技术,才能更好地确保防腐蚀的长期性。二是在酸碱中和池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泄漏,就应及时地加强对其的修复,及时地打开被腐蚀的防腐蚀层,重点检查和修复混凝土基层。三是在布局设计过程中,在施工之前就应科学合理地设计,及时地找出内部存在的腐蚀问题,并针对此制定相应的预案,为整个处理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2针对管道的防腐蚀工艺探索

由于在化学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经常出现设备或管道腐蚀严重的情况,所以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还应加强现代防腐蚀技术的应用,着力解决设备和管道的腐蚀问题,并严格按照设备和管道安装工艺流程进行安装,尽可能地选择耐腐蚀性的材质,确保其使用寿命得到有效的提升。

2.3针对酸碱系统的防腐蚀工艺探索

酸碱系统的防腐工作是整个工业废水处理系统防腐蚀的重点所在,所以作为发电厂必须高度重视。所选的容器材料应以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例如PVC材料、钢衬胶材料等。而在选用酸碱液输送管时,同样应考虑其材质问题,尤其是其外部的防锈和内部的保温。在酸碱系统进行防腐蚀时,主要以湿法脱硫防腐蚀工艺为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选取镍基不锈钢、玻璃钢、玻璃鳞片树脂、橡胶、塑料、陶瓷等,尽可能地选取具有较强整体性和没有接缝以及防腐蚀性能较强的材料,例如整体玻璃钢管道,就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其中,在脱硫区域的防腐工作中,以吸收塔喷淋层支撑梁的防腐蚀为例说明。由于浆液的不断冲刷,支撑梁防腐蚀层经常出现磨损,导致支撑梁的腐蚀、漏液,腐蚀严重时只能停机检修对整根梁体进行更换。为了避免支撑梁损坏,防腐蚀设计时应有针对性的加装防冲刷护板,提高其抗磨损腐蚀的可靠性,并设计加装吸收塔喷淋层支撑梁的腐蚀监测装置,以及时发现塔内梁体的异常情况。

2.4加强设备防腐蚀监测系统的建设

由于火电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工作频率较高,所以即便采取了上述防腐蚀工艺,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其腐蚀程度的加重,还能缓解设施腐蚀速度,但是采取人工检测的方式,往往难以及时高效地发现存在的腐蚀情况,也不能掌握腐蚀的程度,所以作为发电厂应加快设施防腐蚀监测系统的建设。整个设施防腐蚀监测系统应包含数据采集器、电流中断器、测试探、里程记录器以及计算机,从而利用其实时在线监测腐蚀情况,并根据腐蚀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才能从传统的被动防腐到主动防腐,提高防腐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