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体育公共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体育科研方法是研究体育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1]。因此,体育科研方法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论文中所包含的研究方法时,我们发现用到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分别占论文总数的89.2%、63.8%、56.6%和49.4%。搜集资料过程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和德尔菲法,而整理和分析资料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模糊数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这507篇学位论文的统计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论文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数理统计的定量研究方法,说明这些学生重视研究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描述,同时也说明我国体育管理研究在方法上所取得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体育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条件,综合研究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目前,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已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能更加全面、客观、深入地揭示所研究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体育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性质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性质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基础性研究强调对客观现象和事实进行理论性探索或实证性分析,检验理论依据与客观事实的符合程度。虽然基础性研究没有强烈的应用目的,但基础性研究是应用性研究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基础性研究,新知识和新领域的发展会受到阻碍。以获取新思维和新知识的创造性研究,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并把应用性的研究成果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形式展现出来[2]。基础性研究是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的基石,应用性研究是基础性和开发性研究之间的桥梁,开发性研究是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的目的和归宿。这三种研究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缺一不可。我们对这507篇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应用性研究占的比例为73.7%,基础性研究占的比例为19.2%,开发性研究占的比例为7.1%。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硕士研究生拥有的资料和科研条件有限,进行基础性研究的难度比较大;二是主观上忽视基础性研究,而直接进行研究性研究;三是应用性研究比基础性研究更容易。这说明硕士学位论文在选题上对基础性研究的关注不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
4.1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通过对这507篇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分析,我们把这些论文的研究领域分为三类:群众体育类研究、学校体育类研究和竞技体育类研究。其中,绝大多数论文关注的是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中的管理现象及管理问题。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对我国体育公共管理的重视和关注。在2002-2010年的9年中,这三类论文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变化,2002年到2004年间,竞技体育类研究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0.3%;2005年到2006年间,三类研究所占的比重较为接近;从2005年开始,竞技体育类研究开始下降,并略有起伏,但仍在20%左右;从2005年起,群众体育类研究开始异军突起,并开始占据首位。2002年到2004年间,竞技体育类研究是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而2006年以后,群众体育类研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成为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学校体育类研究所占比例从2008年开始变得较为稳定。在学校体育类的研究中,中小学体育研究和高校体育研究为两大研究热点,也是硕士学位论文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国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的背景下,群众体育类研究和竞技体育类研究正在发生悄然转变,硕士学位论文关注的重点也从竞技体育转向了群众体育。目前,对群众体育类的研究已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硕士学位论文已开始关注群众体育。
4.2城市体育和农村体育农村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为导向的在农村开展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城市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为导向的在城市开展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活动。两者的区别就是开展健身锻炼的地域不同。不同区域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差异性,体育观念、运动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体育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2002年到2012年的9年间,农村体育研究所占的比例不足25%;而城市体育研究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所占比例达到87.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是扎根于城市文化而产生、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因而很多的“体育问题”和“体育现象”都发生在城市体育中,这也成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时关注的热点;二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体育资源、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消费市场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的体育热点“话题”要多于农村,也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三是由于体育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多为在校学生,他们学习、生活在城市中,因而城市体育研究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研究的话题。
篇2
1.2公路工程的成本管理问题
公路工程的成本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人员成本。公路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人员众多,在实际的公路工程中存在着冗员现象,即一个工作岗位安排多名员工,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下降与工程成本的上升。第二是材料成本,材料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与浪费现象造成了材料成本的上升。最后是由于安全管理中的漏洞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出现,最终造成了工程成本的提高。
1.3公路工程的档案管理问题
作为公路工程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档案管理在我国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原因在于管理人员片面重视工程建设,认为档案管理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甚至在特殊情况下,企业临时调配其他工作人员参与公路工程档案管理中。这种错误的思想意识造成档案管理始终处于薄弱地位,档案管理漏洞重重。例如,档案材料收集不全面、竣工文件不准确、档案质量低下等。
1.4公路工程的后期养护管理问题
公路工程中后期养护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养护管理机制长期沿袭传统落后的机制,远远不能适用于公路的迅猛发展。除此之外,公路工程重视公路建设,轻视后期养护,造成了养护效率的低下。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养护手段与配套设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长期使用人为维修的方式,机械化水平较低,这都造成了公路工程后期养护问题重重,令人堪忧。
1.5公路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的构成问题
目前,我国公路工程的管理人员一般属于行政管理人员,他们在行政方面的专业技能无可挑剔,然而极度缺乏公路工程的相关技术知识,专业素养偏低。在实际公路工程管理中,面对突况,他们往往按照行政管理的套路机械地解决问题,不能根据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种缺乏技术素养的管理人员会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管理的质量水平,进而影响到公路工程的进展,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2实施具体有效的措施,提高公路工程的管理水平
面对公路工程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如施工现场管理中资源配备不合理、缺乏应急措施;成本管理中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档案管理人员意识淡薄,档案管理流于形式;以及工程后期养护中养护机制落后、机械化水平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质量水平,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得到快速解决。
2.1重视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公路施工的有序进行
面对我国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材料浪费严重、应急能力低下、与周围居民矛盾重重等问题,企业要实施有效措施,加强施工现场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管理,以保证施工顺利、有序地进行。为此,施工企业首先要在开工前做好科学具体的计划工作。计划工作涉及范围广泛,是整个公路工程施工的基础与前提,主要包括认真审核工程设计的相关文件;安排先遣人员到场;做好施工预算工作等。第二,在具体的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以设计图纸为蓝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实现施工的计划性与有序性。
2.2控制工程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公路工程是一个系统、庞大、严密的项目,其中成本管理占据重要地位,包括人员成本、材料成本等。成本与资金管理涉及到工程的各个环节,关系着公路工程的进度,关系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为此,相关管理人员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对筹资方式、资金需求状况等了如指掌,做好统一规划。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管理人员要利用最少的资金以实现最高效益,保证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要求企业资金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的审核,使资金的支付实现制度化管理,最后做好督企业公路工程资金监管工作。控制工程成本,实现企业资金效益最大化,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德才兼备,同时具备专业财务知识与责任意识。
2.3提高对工程档案的重视程度,强化档案管理
面对我国管理人员重视公路工程建设而忽视档案管理的现状,企业管理人员要在思想意识上提高认识,加强重视程度,使档案管理不再流于形式。为此,在具体的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公路施工的实践中,根据公路工程的进展状况,不断完善与丰富材料,并且对不同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地处理,从而有效地进行归档。
2.4改革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沿袭传统,与现代公路工程的发展现状不相适应,阻碍了公路工程的长足发展。为此,企业要积极改革并完善公路养护机制,做到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首先企业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浪潮,建立与发展公路养护市场,使得公路养护的社会化程度逐渐提升,形成开放的竞争机制。第二,企业要培养一批专业、优秀、精干的公路养护队伍,使他们具备专业素质与技能,能够在突发公路工程事故中随机应变,实现迅速抢修。最后,企业要积极引用先进技术与设备,使先进设备不只运用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提高公路养护的科技含量与质量水平。
篇3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代城市中城市园林绿化被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居住环境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园林绿化不仅可满足人们视觉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但在实际施工中往往由于人员素质低或经验缺乏等因素导致系列问题的出现,认真分析该类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对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园林绿化的社会及环境效益具有深远意义。
1 园林绿化中存在问题
1.1 人员素质低
园林绿化工程较建筑工程严谨性和技术性均较低,部分人员认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即种树铺草而无需较高的专业技术,因此大量素质不高的施工人员纷纷进入园林绿化施工行业,施工队伍素质低则会导致难以充分理解工程的设计意图,在施工中往往对土壤、基肥以及树坑等方面要求不严格,最终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的结果,施工管理水平低则增大了返工率,降低了施工进度,甚至不规范施工会导致环境污染现象。
1.2 土壤因素
园林绿化中土壤问题直接影响到后期植物的生长,在施工选土时应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便于从酸碱度、透气性好持水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测试,并结合试验结果采取相应的消毒以及客土等措施,对种植土翻挖深度、客土质量以及基肥的腐熟程度以及其施入量等方面进行控制。
1.3 水的因素
对于移植的植物因其体内在移植过程中易导致水份失去平衡,因此在栽植后应及时给植物补水,并应重视对其水分控制与管理,由于植株根系的恢复应具备适宜的温度和空气,辅以适量水分方可正常恢复,若土体内水分含量过高则会降低土壤温度,并将土体内空气排挤,尤其是当土壤内一氧化碳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则会抑制植物根系的恢复及生长,增大其死亡率。
1.4 养护不科学
施工队伍中专业人员匮乏导致无法实现高质量施工及后期高质量养护,同时由于园林绿化是在对应城镇生态条件下由人工组建的植物群落,但其生长土壤多为已被破坏原结构的土壤,甚至存在土壤同建筑垃圾混杂的现象,因此要提高园林绿化中植株的成活率并确保其后期生长态势则应重视对园林植株的养护管理工作。
1.5 交叉施工
园林施工中由于不同的施工单位实施不同部位施工,其各自均遵循自己的原则和利益,因此易出现交叉施工现象,尤其在道路施工中土建和绿化分开实施则往往由于土建标准妨碍的绿化施工,而土建施工中往往缺乏了对植株生长环境的保护,同时土建施工中混凝土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植物的生长,最终会降低植株的成活率。
1.6 原有树种保存
部分人认为园林绿化建设即将原有树种进行更换,而不考虑新树种的适应性,导致在新树种栽植后出现成活率低的后果。
2 园林绿化施工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施工招标
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绿化工程应严格执行施工招投标制,并应严格控制相应施工资质和施工业绩,公平公正的实行优胜劣汰,便于技术管理水平高、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施工,而将施工质量差、信誉差的队伍淘汰,对于较小的园林绿化工程也应保证具有一定资质的队伍进行施工,坚决避免无任何资质的队伍进行施工;同时应充分利用施工监理以确保其对施工质量提供保证,保证施工中监理既能维护业主利用又可维护施工方利益,应充分做到诚信、公平、公正,应从严格控制施工用材、施工工序和产品验收等环节确保每个工作环节运作流畅,以便于从根本上保证园林绿化施工质量。
2.2 水分控制
对新移植的植株而言最适宜根系生长的土壤持水量约为60%-80%,且土壤略微干燥更利于根系的生长;对于保水性能较好的土壤,其每次的浇水量可稍多于正常土壤,并可适当延长浇水的间隔时间,对保水性能较差的土壤则应采取每次浇少量水并增加浇水次数的措施;对新移植的植株尤其是对幼苗而言应避免频繁少量浇水,因该种浇水方法仅可使土壤表层保持湿润而诱导根系向上生长,因此会降低其抗旱和抗风能力,最终易导致植株死亡。
2.3 土壤控制
因土粒呈团粒结构的土壤利于植株生长,土壤颗粒过小则植株根毛不易侵入,而在园林绿化施工时往往将表土剥去而不能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因此在施工中应尽量保留原土,并应尽量避免重型机械进场施工以免破坏原土壤内的团粒结构,铲除待用的表土尽量直接平铺在预定场地,应避免临时堆放以防地表固结,且应在天气干燥时进行掘取、平铺施工,为保证在复原地面形成滞水层而应对其进行彻底耕耘,对表土复原的地基应确保一定的耕深以便于其和表土融为一体。
2.4 种植深度
在移植植株时应以其根颈部位作为±0标准部位,植株的根颈落于地上和地下的交界部位,由于该部位在秋季最迟进入休眠而在春季则最早解除休眠,因此对其深埋或均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并影响成活率,对于裸根苗时应避免种植深度高于根颈1cm,若植株为盆栽苗则其根颈与原盆土高度一致即可,并应避免种植土翻深及其翻整质量,避免翻深不足或不够精细而导致深栽或浅栽而降低苗木的成活率。
2.5 提高养护专业性
在城市园林绿化施工及养护中应以合理的发展模式来体现园林绿化的生态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只有对园林植株进行精心养护方可保持现有的绿化成果,要实现该目标则应对相关工人实施定期专业培训,并逐步将园林绿化管理推向市场,在施工及养护队伍的选择时应实施公开招投标制度,选择具有养护管理资质且经验丰富的队伍对其实施养护,同时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绿化意识等多种手段来加强对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
2.6 交叉施工解决措施
应控制植株护框在制作过程中其尺寸不超过设计标准以免因其减小而缩小栽植面积,在植物栽植前应将框内混凝土及碎石等清除干净,对于路边石尚应向栽植地面引导雨水并注意其四周的排水坡度和约束能力,可采取设置导水假缝等措施;对具有坐凳功能的植物树框其高度多高于地面0.5m左右,因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株的栽植深度,因此应严格按照先护框后植株的顺序施工以免栽植过深导致死亡;在进行护框或树穴边缘石更换时应结合植株根系生长情况合理确定护框大小及挖掘深度,避免追求美观而将树根弄断而影响植株生长现象。
2.7 原有树种保存
首先应明确思想在园林绿化建设中时在原有树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和改造,因此在施工中应避免对原有树种的损毁而应尽量对其保护,一般在施工中对原有树种采用用草袋围护树体并用土层垫高以防止石灰或水泥等深入树木根系土壤,并应将其暂时围护以免由于踏实、焚烧等造成损伤,对行道树的保护则可在施工中将树穴用土围护,并做成不超过30cm的土丘,若垫层需要浇水养护则应及时将树穴围护或将水体引向别处,避免树穴内积存含有石灰和水泥的水。
结语
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既可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及美化城市的功能,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心境,同时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标志,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应从土壤、水体、植株等角度着手,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方可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质量,充分体现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Keyword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涉及项目时间长、范围广、资金多,工程施工难免出现各种问题。目前工程施工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缺乏绿色施工意识。由于缺乏大力度的宣传,再加上建筑行业多用的是农民工,教育水平偏低,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对环境保护、资源消耗、能源节约等缺乏意识,甚至没有概念,工地的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存在对绿色施工概念理解单一,对传统的一些不良做法已习以为常。
1.2企业经济利益驱动。由于施工往往存在选材范围小、成本高(绿色建材),先期投入大(如钢制大模板、提升脚手架等虽然综合效益好,但是常常由于制造成本较高而得不到采用),政府没有相应的要求和补贴等原因,施工企业都不会主动实施绿色施工,其结果必然是绿色施工叫的高、说的多、而做的少。
1.3技术落后。由于我国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素质整体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缺乏重视、意识淡薄,仍采用传统的落后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对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绿色施工等问题的研究。另外,在企业结构上,中小型企业偏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可持续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1.4监管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缺乏对绿色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科学的完善的绿色施工的技术标准,缺乏建造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定额等,政府相关部门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更多是关注文明施工和施工安全。监理单位对施工管理也缺乏力度。
2.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策略―施工管理的基础
2.1加强可持续发展施工理念的宣传和培训要加强可持续施工的宣传和培训,引导企业职工对可持续施工的认识。加强对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的分类培训,通过培训使企业职工能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和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增强推行绿色施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尽早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率。
2.2制订企业施工管理制度依据《可持续施工导则》和ISO14001环保认证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工程施工特点,系统考虑质量、环境、安全和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制订企业可持续施工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可持续施工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企业自身可持续施工管理标准及实施指南。
2.3成立企业和项目部施工管理机构,指定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严格按照企业制度进行管理。
2.4建立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各施工阶段、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参照相关标版施工评价体系,制定企业自身单位工程施工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设计单位应在材料选用等参照节能建筑的设计标准和要求,主动向施工单位作整体设计交底;监理单位应对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承担监督责任,审查总体方案中的施工方案及具体施工措施,并要实施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3工程施工实施管理手段――施工管理的关键
3.1明确控制要点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施工过程,明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目标以及现场施工过程控制目标等,强化管理人员对控制目标的理解,将控制目标作为实际管理操作的限值进行管理。
3.2实施动态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各个阶段绿色施工控制的实测数据,并定期将实测数据与控制目标进行比较,出现问题时,应分析原因,从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方面制定纠偏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逐步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3.3制定专项管理措施根据施工控制要点,制定各阶段施工具体保证措施,如:节水措施、节材措施、节能与节地措施、环保措施、人员安全与健康措施等,并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宣传教育。目前,大型企业都有自己施工管理规程,但关键是落实。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把施工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工地管理、工序管理、现场管理等各项管理中去。只有参与施工的各方都按标版施工的要求去做,抓好施工的每个环节,才能不断提高施工的水平。
3.4设计管理-施工管理的重点
(1)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图纸会审。各专业人员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审核土建和电气施工图纸,防遗补漏。
(2)基础阶段建筑物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电气专业配合土建做好的穿墙管设备基础固定件的预留预埋工作。避免电气施工破坏土建成品;注意标高、轴线、位置、数量材料规格等方面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3)结构阶段根据土建浇筑混凝土的进度和流水作业的顺序,做好电管暗敷工作。土建施工中对钢筋混凝土严格按照图纸及规程规范施工。这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工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装修阶段土建队长和放线员将水平线核实一遍,是电气人员按此线确定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确定管路予埋的位置。在土建抹灰之前内墙上弹出的水平50线、冲筋。将所有予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查对核实一遍。土建工程质量控制在土建施工过程中每个构筑物设备基础都是独立坐标和高程。控制每个建筑物或架构、设备基础的轴线高程偏差,偏差大会对工程造成设备安装不到位、设备安全距离不足等严重的后果。防止这类事故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工程施工材料管理要点――施工管理的控制点
为确保土建工程的顺利进行,土建工程应首先对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起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控制措施。
4.1严把混凝土质量关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结构物的安全、使用寿命、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4.2严格控制钢筋焊接质量。钢筋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土建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每一个进行焊接的施工人员必须要经过考核取得上岗证,上岗前还要进行试焊考核,同时作为焊接参数的确定和钢筋可焊性的检验。
4.3充分考虑各种荷载。比如:自重、施工、风、雪,温度等作用产生的荷载。地震作用等某些混凝土结构因过分强调利润而采用模糊不准确的计算模式,降低合理的安全系数,导致钢筋配置偏少,使混凝土结构开裂。设计合理的混凝土结构体系安全有效地传递,以精确的理论计算或完善的试验结果作为前提保证。配置完善的受力钢筋骨架,不但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还应进行抗裂或裂缝宽度验算,避免因结构开裂或裂缝宽度超出限值而使钢筋受侵蚀。
篇5
如今建筑行业的竞争已经越来越白热化,在加强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意识及实现信息现代化管理的前提下,对建筑成本的有效控制才是取胜之道,这也是当今预算管理者所要面临的重大考验,必须强化预算人员的职业能力,使其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技术水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建筑成本控制的工作实效得到最大化发挥,提升企业利益。下面主要通过施工项目管理的论述、影响工程预算的各个方面的因素及相关措施进行论述。
1.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1.1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
施工单位一定要对施工项目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施工单位在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时,必须切实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确保达到施工标准要求,并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的处理,确保施工项目中的生产要素都可以发挥最大化的使用功能。其次,由于施工项目中部分生产要素经常需要组合使用,此时就需要具备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施工人员操作,同时还要做好后期的护理工作,这样才能很好的保证所有生产要素在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性,进一步保障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再者,施工单位想要对施工项目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促使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笔者建议可以通过采取动态管理模式,将各生产要素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灵活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最后,要确保每一个生产要素都可以得到合理的使用,使其自身的重要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减少资源的过多浪费,逐渐提升施工管理水平,这样有利于
2.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优化
2.1施工项目管理系统。在当前施工项目管理系统中,主要包括了三个分支系统,一是经济系统,而是技术系统,三是社会系统。想要充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保证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以下本文就对这三个不同的系统进行简要的介绍。
2.1.1技术系统。实际上,技术系统主要指的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技术。在当前大部分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通常都会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或是施工设备,不仅充分达到了施工要求,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施工成本浪费。
2.1.2社会系统。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有部分施工项目是由施工人员直接施工操作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因而组成了相对完整的社会系统。只有不断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教育,才会能进一步提高施工水平,促使施工项目能够如期交付。
2.1.3经济系统。在施工项目管理系统中,经济系统是非常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一系统通常都是基于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其能够为施工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有效推动了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
3.建筑工程预算成本控制的重难点
一项完整的高层建筑施工建造工程中,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是受多个环节所影响的。例如工程施工周期长"施工任务量繁重"施工机械设备多"建筑施工安全要求高"材料价格差异变化大以及施工技术要求水平高等一系列因素,所以,高层建筑施工预算成本控制要比常规建筑施工成本控制要求更高,其复杂性也是常规建筑工程不能与之相比的。如今国内的发展模式下,应该充分地了解到高层建筑工程预算成本的重要性,在建筑的施工工期之内,确保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降低整个建筑的施工成本,进而最大化地提升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
4控制工程预算的措施
4.1实行设计方案招标或方案竞选
设计招标方案、扩大招标设计方案的范围,确保设计的合理与准确性,同时有利于控制项目的投资建设、降低设计费用、设计方案选择的最佳化等等,因此,进行设计招标,不仅有利于选择出最好的设计方案,同时在合理的竞争中,提高了设计的水准。
4.1.1推行限额设计
具体进行限额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将工程项目分为若干部分,再根据限定的额度进行建筑工程预算工作,做好限额设计,一定要有经验丰富、资质深的设计人员参与,如果技术人员专业性不强,会导致设计中经济性的思想很难体现。例如宝硕集团德玛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其组装的大楼运用设计招标,相
关招标文件中规定预算的额度,一旦超出相关的额度,设计单位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的控制手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设计人员为了满足要求,打破保守思想,在认真研究之后,仅钢筋一项就较定额规定的钢筋少 100 t,预算也控制在限额之内。
4.1.2价值工程的应用
价值工程是一种提高产品价值的技术经济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实现主要是依靠对产品功能以及成本之间的关系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产品的功能。价值工程就是利用功能和价值的关系,结合技术与经济手段,实现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与功能的一种管理方法。提高产品的价值,最常见的也是最理想的途径就是提高产品功能、降低成本。还可以在保持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反过来也成立,就是降低成本,保持功能不变。运用价值工程的主要特点就是要从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前提下,对被控对象进行功能分析,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决策,做到功能与预算的统一,同时设计还能降低工程预算。
4.2施工阶段的预算控制
施工阶段的预算控制要对施工的返工率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质量要保证。施工质量的保证离不开对施工细节的重视,监理人员要对项目施工的工序进行检查,对于施工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避免人、财、物的浪费,造成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同时
影响施工进度。
4.3竣工阶段的预算控制
工程结束后的决算是可以呈现工程项目的实际上的造价及投资的最后结果的文件,同时也是对于新增固定资产去交付、使用和验收的重要根据,对于工程造价控制及工程造价管理来事都是很重要的一关。工程的实际上的造价及各方投资的结果均是透过完工结算来看的。而且,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及对于工作成效的检查也都是透过结算来看的。我们还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工程总结一些知识,这样可以使以后的工程建设得到更好地发展。
4.4从材料方面对工程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
材料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占据工程总预算的70%以上,所以,对于施工成本的控制其要点就是对材料方面的把控。一名优秀的预算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对材料进行严格把控,包括购买材料到合理使用的整个流程,并从根源处实时监控。工程开工之前,必须对材料的定价进行一次全面的审核,保证质量符合施工标准之后,才能让材料到达施工现场,而在选购的过程中,一定要逐个审查卖家产品的质量与价格,确保采购质量过关且价格低廉的材料,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施工的成本。而在施工现场中,做好三防措施,对于原材料的加工一定要严加管理,使用施工机械设备时,及时有效的对损耗的施工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及修理,这样才能保证从材料方面对工程预算进行把控。
结束语
工程预算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提高工程预算的水平,是促进建筑行业整体发展的方式,做好工程预算每一个阶段的控制工作,提高预算人员的自身素质,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篇6
清楚认识政府角色定位、强化政府信用行为、巩固升华行政文化,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行政管理,提倡行政“文明”、行政“科学”、行政“人性”,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个政府凝聚民心。树立权威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也空前提高。但是,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攻坚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强行政管理,清楚认识政府角色定位、强化政府信用行为、巩固升华行政文化,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灵魂,完善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不讲信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赖于全体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信任。政府是社会秩序与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政府不守信用,就会破坏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其次,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公信力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公共职责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信用政府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政府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造成社会普遍失信,削弱政府的合法性。
篇7
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标准与要求也更为严格,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管理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不同程度影响了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与成本等管理要素,因此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改进策略的研究,以促进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1 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
1.1 对建筑企业成本的影响
建筑工程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建筑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实力,确定最合理、最经济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各环节,在组织上强化管理,减少成本支出。同时,加强工程材料的管理。材料支出在工程成本中占很大比重,做好工程材料的管理,可以大大地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
1.2 对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的监督作用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加强监督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的事故隐患和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加强工程安全管理,可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建筑企业应注重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严格执行检查和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2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总体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总体管理水平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带头人,而掌握建筑工程管理、法律、经营、技术、外语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加快与国际建筑行业的接轨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而建筑工程总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则是其必要条件。因此,在今后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必须注重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从而促进总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2.2 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长期存在,尤其是管理部门与机构设置中普遍存在缺陷。在部分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施工单位片面地追求节省成本,而随意撤销管理部门或者减少管理机构的人员数量,直接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部分施工单位虽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管理机制的实际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对于管理效率与质量提升的作用较小。
2.3 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
我国建筑行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承包企业为“龙头”,施工企业为“骨干”,劳务作业为“依托”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建设企业、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忽视,尤其是监理单位难以发挥作为独立第三方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职能,使得建筑工程管理的范围与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另外,施工企业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主体,由于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导致施工进度、安全、成本与质量等管理要素之间出现难以协调的问题,部分施工企业将进度与成本作为管理重点,忽略了安全与质量的管理,这违反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今后必须加以改进,否则将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应建立一套合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用于指导建筑工程的管理,并且保证其在市场上得到有效的实施,这样可以为建筑工程的管理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制度,硬性地规定工程管理的范围,推行专业化的建筑工程管理,考核和推行项目施工企业的职业化及专业化,从而确保在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各个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及时解决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建筑业之间的差距。
3.2 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意识
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普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管理思想也逐步融入建筑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比如,建设工程的管理影响着建设企业投资效益的改善、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及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为了让社会各界尤其是施工企业认识建筑工程管理的益处及重要性,建筑企业要做好教育及宣传工作,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及员工的管理意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管理知识,以发展的眼光,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项目工程管理方面的能力,还要具备管理、设计、合同、管理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技术过硬、能力超群,其在项目工程管理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设计方的认可。现在国内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并不多,因此应该加强对懂设计、懂合同、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建筑企业应该按照统筹优化、动态平衡的原则,根据项目工程在劳动力方面的需求,在各个建筑项目之间,周密地安排现实及潜在的劳动力,从而合理地调配人力资源,让员工能够合理有效地流动,从而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及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员工的劳动力资源。
3.4 加强管理项目工程的质量
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与各项业务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企业应该加强操作人员和施工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将企业的质量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制,从而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落实到位。
3.5 重视建筑项目工程的核算
在整个施工阶段,项目工程的核算非常重要,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管理者要加强对项目的整个过程的管理,要前移财务管理的位置;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项目核算体系;对于已经竣工的项目工程,应该及时地办理项目工程的预转资及转资。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创新的、严密的、能够符合企业实际的项目工程核算管理体系,才能推动企业发展。
3.6 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
项目成本包含了许多方面,比如材料成本是通过控制原材料的价格差异来降低成本:现场成本通过加强对现场的管理来降低工程的成本;劳动力成本通过加强员工的劳动效率来降低成本;机械成本通过降低机械的使用周期来降低工程的成本。在项目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只有控制好这些成本,才能使项目的管理更加有成效。
4 结语
人们的日常生活及整个社会的运行都与建筑工程分不开,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工程的管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建筑工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高速发展的经济与管理体制之间已经出现了很多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企业的发展,影响了其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筑工程企业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不仅要创新企业管理理念,加强对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重视建筑项目工程的核算管理、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优化配置企业人力资源,还要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才能让企业长久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垃圾焚烧与填埋处理相比,具有占地小、场地选择易、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著、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垃圾焚烧余热等优点,我们选取本产业成功个案——天津泰达环保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附近通鑫园小区(有效样本总数450)和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宿舍(有效样本总数806)居民作为调查问卷对象,了解二次污染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建成于2001年双港新园小区位于天津泰达环保公司20米半径之内。小区中心位置距垃圾焚烧厂中心位置直线距离约300米,是距二次污染源最近的一个居民区。天津工程师范宿舍楼位于天津市外环线,与天津泰达环保公司仅隔一条马路,距离通鑫园小区约5米,周围是外环线马路。二者均在天津泰达环保公司可能污染范围之内。
■一、天津泰达环保公司二次污染问题分析
(一)通鑫园小区居民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我们调查了通鑫园小区四个年龄段(20岁以下、20—30岁、30—50岁、50岁以上)的居民分别对水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生活垃圾及废渣污染的反映情况,经调查,我们发现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对空气污染反映均较大,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认为存在空气污染的人数都占到了总被调查人数的50%以上。
居民认为在某些特定时间段(如晚19:00—21:00),公司排放浓黑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夹杂少量烟尘。由于20岁以下人群在此时间段经常外出活动,如放学,故此意见在20岁以下人群中反映强烈,占100%。此外,天津泰达环保公司的工艺流程中,工业烟囱排出的水蒸气中夹带有少量尘渣,排量虽少于国家标准,但由于本身的物理特性和地理位置,致使许多高层住户反映曾在窗玻璃外表面发现少量薄层黑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此外,水污染是除空气污染外居民意见较大的一项。噪声污染和废渣污染各年龄段居民选择率均较低。
(二)对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宿舍楼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
在有效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出认为空气污染存在的人数所占比重很高,达66.55%(水污染23.40%、噪声污染5.30%),其原因主要有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粉尘、来自周围土道的尘土扩散及泰达环保公司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有相当一部分问卷反映黑灰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住宿环境,这些意见多来自住在高层的学生。
■二、天津泰达环保公司垃圾焚烧二次污染问题原因分析
(一)地理环境因素
天津的城市生活垃圾属于典型的混合垃圾,原生垃圾中既有一般生活垃圾厨余垃圾,也有集市型垃圾、装修垃圾和庭院垃圾,具有不确定性、强波动性和高水分、高灰分、低热值的特性,不利于燃烧。在天津泰达环保公司附近是外环线,车辆较多,粉尘污染较严重,影响周边的居民环境。
(二)焚烧产物净化技术不完善
焚烧技术成熟并不代表焚烧产物净化技术已经完善,在采用焚烧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比例较高的国家中,由生活垃圾焚烧厂排放出来的二噁英约占该国二噁英排放总量的10%~40%,可称是污染大户。
(三)天津泰达环保公司选址问题
1.从天津规划来看,建于津南区发展区域,不适宜建设垃圾处理厂
从整体的津南规划来看,厂址5公里半径内已建成了容纳十几万人的居民小区、各种服务于社会行政、经济、文化、金融、邮电、电信、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和设施和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工作和居住人口达十几万;该地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供水、供电、供燃气设施;有外环线主干道和一些次要道;有859、676等主要交通路线,垃圾运输车增加了道路的拥堵程度,加重了粉尘、噪声、空气污染。
2.周边环境敏感性目标众多
距天津泰达环保附近的通鑫园等小区和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格林世界居民小区距厂区均不足500米。位于双港附近中华石园属国家AA级景点。烟气中的二噁英和酸性气体在过山气流效应作用下,势必会对上述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敏感目标产生严重的、不可逆的生态环境污染。
3.地形和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无害扩散
厂区地处天津市东南部,植被覆盖率低,逆温层对下风向的污染距离长,造成的污染范围大,在夏季盛行东南风时垃圾焚烧发电厂对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危害加剧。厂址处于城市建成区的中心位置,环绕该址各方向均有大量居住区或国有企事业单位,无论主导风向在哪个方向,一年四季总有人群和建筑群被污染物覆盖。
■三、政策建议
(一)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合理布局
政府要将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纳入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垃圾焚烧发电在垃圾处置中的比重。但在规划产业布局时,政府应充分考虑其地理位置及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尽量避开居民区,学校,市场等居民活动较密集的场所,尽量降低对居民生活造成的不必要影响,因为这可能会制约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
(二)做好土地规划,建立合理的运营监理机制
篇9
作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预算是进行基本建设方案的编制、工程项目投资总额的确定、工程招投标、施工合同的拟定以及工程竣工结算等一系列程序实施的依据。同时,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施工方案编制,人力、物理财力等合理安排方面也是重要的依据。因此,加强工程建设的预算管理,对工程的整体造价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程度是保证我国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虽然我国工程预算管理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与加强。
一、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工程预算管理是进行工程建设投资项目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日常的工程项目招投标以及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预算管理工作还是国家审计机关了解企业的投资情况,进行投资资金监督的一个重要依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科学性以及准确性要求。但是,由于诸多的原因,导致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如下:
1、工程预算定额体系亟待健全与完善
在对多个工程的相关预算资料来看,发现大部分的预算定额体系在当前还不够完善,导致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借用定额现象的发生。对于不同的工程类型,施工环境肯定是不同的,而各个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等也不完全一样。因此,采用同一个定额标准来进行工程预算的方式是不正确的。因此,建立一二完整而包涵多中预算定额体系的预算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同时,随着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加剧,跨行业承包以及异地承揽等方式在工程建设领域越来越多。而各个区域不同的预算定额管理方式是导致异地跨行、跨区域工程预算管理的障碍。
2、管理组织亟待健全,管理激励措施不足
当前,国内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管理组织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健全,导致了建筑工程行业与当前科学管理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化。一些建筑工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有效节省投资的目的,大幅度的压缩预算管理人员的数量,导致管理组织工作难以健全,而管理制度的执行也就难以得到保证。
通常而言,预算管理工作是有见识单位的各个部门自行组织而进行的,通过成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实施,最后通过审核预算与宏观调控等方式来实现预算管理。但是,当前很多的企业没有配备对应的专业管理人才,除了一些大型的建设单位具有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之外,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都缺乏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预算管理人员。需要用到预算管理人员通常是采用临时外聘的方式,而在工程竣工之后即中止与预算人员的合同。这时,刚刚获得部分经验的工作人员又回到了其他的工作岗位,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3、弹性的市场价格没有受到重视
由于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是不断的波动的,而预算材料的价格应该按照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所公布的造价进行实时的改变和更新。尤其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市场因素所主导的材料价格将不断的促使工程造价发生变化。而部分单位的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没有对之加以重视。这时,价格额的上涨或者是下跌都将导致预算的估计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导致预算超出或者是预算结余等问题。
4、管理模式缺乏综合性,管理方式落后
从我国当前大部分的建设项目来看,大部分的工程预算管理模式依然停留在阶段性的项目管理工方面,难以对建筑工程的全局进行综合性质的管理。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建设单位、设计部门以及施工单位之间缺乏合理的沟通,各自为政的问题较为明显。同时,工程监理部门通常只对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与施工进度进行监督,没有参与到投资管理的管理工作中来。虽然预算管理过程包含了预算与工程概算,但是缺乏对应的造价控制指标,难以避免造价保守以及投资偏离工程控制实际轨迹的问题。
二、提高工程预算管理水平的几点对策
1、保证工程预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确保在聘用工程预算管理人员时要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一旦存在资质审查不合格,坚决予以清退。因为一旦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对应的造价管理工作需要,就难以对一些复杂的工作进行工程技术处理,难以保证工程的整体建设达到合理的工程技术要求。使得工程投资与控制工作不能顺利开展,更加难以进行组织工作的协调与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加强工程预算管理人员的资质审查工作,将工程预算作为第一重要的处理程序。对于一些没有能力自主进行工程预算,但是又需要进行项目建设的单位,则应该要求其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部门代替其完成对应的预算管理工作。且要求该第三方机构应该是相关部门批准的,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预算管理队伍。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建设满足人力、物力与财力都节约的条件下进行,促进预算管理工作朝着高效、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2、科学确定工程造价费用结构以及预算定额
产品造价构成的分析主要包括对建筑造价进行三个组成部分的确定:工程材料物质的消耗支出;施工人员劳动报酬的支出以及盈利,工程预算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当前采用的工程造价费用构成中,将劳动消耗部分划分为这样两个部分:生产施工人员的劳动直接支出费用以及管理人员的间接支出费用以及现场支出费用,这更加导致了当前工程预算费用结构的复杂多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应该将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合理的区分,使得预算费用的结构趋于简单化与易操作化,便于施工企业的用工制度的整体改革,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费用更加的符合国际标准。而工程定额是关系到建筑安装产品的生产消耗、社会条件以及生产力水平等直接想的数量关系问题。这时,合理的确定工程预算定额就需要考虑到这样两个方面:其一,工程安装过程中劳动力的整体水平。通常而言,生产力的提高将促进生产消耗的整体降低;其二,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要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劳动消耗。
3、做好工程预算监督与审核工作
工程预算的监督与审核环节是保证大面积误差出现概率最低的方式。在进行工程预算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监督来防止人为误差因素导致的预算错误。而且工程预算的审核工作是标志着工程整体造价以及管理目标得以完成的关键,对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建筑工程预算的合理管理与监督是保证建筑工程市场正常进行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相关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在工程预算审核过程中要对预算审核的程序予以明确,尤其是要明确工程发包方、承包方、工程造价方等的主体责任与职能。同时,要明晰工程预算的校核纪律,防止工程预算的校核走过场。
4、合理利用并开发动态智能造价信息管理系统
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超出预算的问题很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程管理方式落后而导致的。诸如预算资料精度不足,不能及时而全面的给项目决策者提供高效可靠的管理依据。为了达到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动态管理的目的,建立一个可靠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利用该管理系统来替代人工繁琐的处理业务,给管理人员提供及时而高效的信息,并给领导者提供详细的信息支持成为了以后工程预算管理的一个有效方式。
三、结语
本文在对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从人员、费用造价结构、工程预算监督以及智能造价系统四个方面提出了工程预算问题应对策略,形成了工程预算管理的基本策略与模式。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08)03-0063-04
一、工程建设是一柄双刃剑
工程建设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只有搞项目建设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整个社会来说,为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或精神需求,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和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必须不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不断进行工程建设。就单个企业来说,为了壮大企业的实力,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赢得更多的利润,也必须追加更多的固定资产投资,寻求新的发展项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建设和发展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到处都是建设中的工地,这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的标志。
人类社会离不开工程建设,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工程建设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最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就是工程建设会造成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破坏。因为要进行工程建设,耕地被占用,森林被砍伐,空气、水源被污染,固体废弃物堆积如山,水土流失,湖泊缩小。人类进入工业化大生产时代后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影响到全球的气温和气象。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条件,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寿命。/
由此可见,工程建设是一柄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危害人类。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是工程管理的基本问题,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问题。为了造福人类,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在宏观管理的层面,必须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在微观管理的层面,除了进行科学的管理外,还必须增加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
人类有记录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年了,对地球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按目前的发展速度,人类还能在地球上生存五千年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工程建设与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也就是说,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工程管理的专业人员,如何将本职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目标联系起来呢?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一个和谐的社会,不仅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要求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和谐。
工程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直接的关系。项目建设的地区选择,会影响地区之间的经济平衡。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这些发展战略的实施,都直接影响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平衡,起到缩小地区经济差别的作用。有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对社会的和谐会产生重大影响。例如青藏铁路的建设,对于西藏的经济发展,对于加强西藏与祖国其他地区的联系,加强国家的统一,有着巨大的作用。再比如西气东输项目、南水北调项目等,都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这就说明,工程建设的正确实施,会直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正如笔者在前面所提出的,工程建设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最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就是工程建设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这种对环境的破坏,必然影响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影响人和自然的和谐,进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出发,我们必须在工程建设中采取一切可能和必要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投入和消耗更多的资源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种资源的消耗,反映到工程建设的成本中,就表现为工程造价的增加。这种付出是必须的,否则,我们子孙后代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就要为治理环境、治理污染付出更大的代价。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和西气东输项目,就为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有资料显示,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并没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我国的环境正在继续受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经济仍然以破坏自然、污染环境为代价而高速发展。这种情况,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世界银行在其《2020年的中国》研究报告中写到:“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使中国加入了世界上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列。环境污染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代价。从总体上看,中国每年污染的经济损失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将来,如果不改善人们生存的物质环境,实现中国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也只是空洞的胜利。”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 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而这只是计算了20多项环境污染损失成本中的10项。即使在已核算出的10项损失中还存在着低估和缺项的问题。 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实,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了。
三、工程造价的本质
工程造价的本质特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是用货币表示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社会资源的消耗量。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社会资源消耗量进行的管理。所谓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就是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社会资源的消耗量。所谓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社会资源的消耗量。/
篇1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逐渐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的持续上升,不论是国家还是群众自身都对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影响之下,国家的市政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市政建设工作的规模是一个城市进步和发展的标志,而一个城市市政建设工作的质量确实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保证。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市政建设质量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个别地区对于市政工作的管理的松懈更是增加了市政建设的安全隐患。故而,对现有的市政建设工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质量监理措施意见,是我国市政建设工作的一个关键。
1、市政工程监理的特点
国家为了保证市政建设工作的稳定和高质量运行,已经成了了相关的监理机构,但是监理机构却没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主要是受其两个主要的特点制约。
1)合同管理工作量大。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都会将标段内的土建、沥青、照明、交通设施、绿化工程的监理委托给一家监理单位,还将煤气、供水、电力通讯工程的监理以及系统内、甚至部分系统外的协调工作,以合同形式或非合同方式委托给监理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监理单位将涉及到多份合同的管理。这对质量控制将产生一定的影响。2)控制难度大。在工程量大、工期紧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一些工序的质量时常得不到严格的控制。比如,材料不符合质量要求、变更迟迟不能确定或似是而非、技术间歇期被压缩或取消、施工环境变差、质量保证体系不能落实、三级自检程序不认真履行、不按规定进行试验检验、现场取样被为试验进行的有意操作取代。上道工序未完下道工序就抢进去等。要确保工程质量满足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监理质量控制难度非常之大。
2、市政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方与监理方的关系不平等
市政工程的建设方(工程指挥部)常常凌驾于监理方之上,致使监理方失去应有的地位和权力,因此其难以行使监理职能。其原因主要有:1)市政建设工作由当地政府组织完成,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政府机关代表着国家的绝对权力,而建立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其权力范围应该在指挥部之下,因此不能发挥其监理职能。2)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建立机构,但是起步比较晚,监理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建立系统和建立体系不够完善,尤为重要的是监理的经验不够丰富。3)建立单位的数量与市政工程数量不均衡,一个市政工程需要多个监理单位进行竞争,难免出现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相互勾结的现象。4)监理部门的运作费用主要依靠施工建设单位,所以监理工作的完善受到资金和制约,不能保证其基本的质量。鉴于上述四个主要的原因,监理部门虽然存在,但是却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一些监理部门非但不能执行职能,反而对建设施工的一些违规做法进行包庇,严重的干扰了国家的管理秩序。
2.2 建设方与监理方的目标不一致,关注点不同
建设方通常比较关心工期,而对工程质量容易忽视。这主要是由体制造成的。由于建设方的投资款项是国家下拨的,不管工程建设中发生什么样的风险,都由国家来承担,建设方承担责任的意识不强。而反映建设方业绩的主要是工期,他们自然更关心进度。监理方则不然,现阶段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质量控制。由于这样一对矛盾,建设单位对监理方发现的质量问题常常不予重视,有时为了按照合同的规定期限,及时的完成项目施工,不惜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致使工程质量难以控制。
2.3 建设单位对监理单位的工作干预过多
市政建设工作本来就是政府组织的一项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和不同的行政单位都参与进来,这些市政管理部门从自身的管理层面出发,对市政建设工作进行片面性的指挥,而监理单位的权利又不能够得到保证,所以监理工作不能很好的落实下去。
2.4 弄虚作假现象严重,给监理工作带来困难
施工建设单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缩短工期,常常在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一次充好,而内部的会计部门一起与施工单位做假账,虚报数据,使得监理工作难以展开。
3、加强市政工程监理的建议
要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监理的力度,应努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监理公司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思想上要全员统一,本着“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的原则,为建设单位把好质量关。制定严格的质检标准和质量检查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进行质量监管评比制定,鼓励优秀,鞭策违规。要和建设单位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3.2 建设单位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1)认真制定工程监理合同,支持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建设单位要与实力强、信誉高的监理公司签订合同,并且合同的内容要详实、质量责任制要明确,做到责、权、利分明,当出现质量问题时,监理公司应承担连带责任,赔偿建设单位的经济损失。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尊重监理团队的意见,并严肃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监理的意见,不一致的意见需要进行沟通,建筑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做主。
2)变更图纸,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认可。图纸的设计无论多么完美和科学,但是受到实际施工环境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施工的计划会出现变更,这是施工建设的正常现象,但是,为了保证市政建设的质量,每一次工程变更,都必须经过监理部门的图纸审核,并严格按照审核的图纸进行施工,不经监理认证,或者没按监理图纸的施工都是违规的。
3)建设单位必须要求对施工工程进行全方位监理。市政工程是一个涉及面广、施工工序比较复杂、协调难度较大的工程,既有主要工程,又有附属工程,而附属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主要工程的质量。因此建设单位必须要求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理,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3.3 监理公司要强化监理职能
1)要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市政工程监理队伍。市政工程质量监理是一项专业多、难度大、任务重的监理工作,因为市政工程是综合性工程,既有道路桥梁专业知识,又有给排水专业知识,还有园林、电力、通讯、煤气、热力管道等工程的专业认识,而一般的专业人员只精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很难胜任市政工程的监理工作,因此,监理公司要对市政工程监理人员进行特殊培训,使其专职多能,胜任本职工作,为公司增添技术实力。
2)要有适应市政工程质量监理的仪器设备。目前,一些中小城市市政工程质检仪器、设备比较陈旧落后,缺乏必要的精密仪器,有些监理公司根本就没有市政工程质量检测设备,这给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市政工程的质量检测主要是靠先进的设备,质量检测的准确无误是工程质量合格的先导条件之一。因此,监理公司要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使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器械结合起来,使检测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从而增强监理公司的质检实力。
4、结束语
监理部门是国家提高对市政建设工作管理的一个部门,广大监理人员应该本着对祖国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原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公正公平的对待市政建设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广大人们群众能有一个高质量和安全系数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篇12
目前担保公司的主要客户基本上都是中小民营企业,企业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就比较弱,再加上担保公司属于新鲜事物,很多制度还不完善,就更加大了担保公司的风险。在如此复杂的风险环境下,如何控制担保公司自身及项目的风险,如何处理好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内涵
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为根本的财务风险预警,采用设置并观察一些敏锐性财务指标的转变,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财务风险所采取的实时监控和预测预报。企业财务风险出现因素一般有营运者决策误差、监管失控、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等,但直接因素是资源配置低效和对竞争风险应付不当或功能缺乏,而致使企业位置劣势、将来现金流入量低;或是一味寻求销售数额增加,忽视对销售品质―现金注入有效支持程度、稳定可靠性和时间分布构成等注视,而致使企业陷入过度营运状况和现金支付能力出现困乏。
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潜在财务风险和财务监管指标实行实时监控的体系。针对财务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企业财务报表、预算指标及其他有关财务资料为根据,运用财会、金融、企业监管、市场营销等理论,采取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风险监管的一般方式,采取对企业财务活动不同层面的制约,达到对企业财务风险整体制约的目标。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发现企业出现的财务风险,及时向企业营运者示警,一旦财务风险警报响起,企业就能够及时采用必要策略,及时化解财务危机和强化监管。
二、担保公司项目风险管理的财务预警
(一)项目财务风险的预警信号分析
1.财务状况预警信号
项目企业在出现项目风险前,其财务状况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当然,有些客户会对提供给担保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但企业无论怎样粉饰,尽职的保后检查人员都能从中找出蛛丝马迹。比如:资产负债率较年初大幅上升;流动比例连续较年初大幅下降;库存连续大幅减少;流动负债特别是应付款项连续增加,而流动资产特别是应收款项连续增加;应收款账龄中高账龄占比过高;对外投资出现巨额亏损;注册资本不到位;账面库存远大于实际库存;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不断下降等等。这些都在表明,项目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2.经营状况预警信号
通过对项目企业的观察,可以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来判断项目企业是否出现风险:连续销售收入是否不断下降且没有回升迹象;货款回收是否不断降低;股东之间或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之间是否产生了矛盾;是否长期拖欠工资;市场供求变化是否对公司有严重影响;是否被债权人;是否提供严重虚假财务报表;是否出现偷逃税款被税务部门核查;是否违法经营;是否连续多月不能按期偿付贷款利息等。
3.担保状况预警信号
通过实地观察及了解,可以通过下列情况发现项目企业是否出现风险:项目保证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否恶化;抵押物是否转移;抵押物是否出现损毁或变质;抵押物是否被有关机关查封或扣押;公司组织架构是否发生变化等。
(二)担保公司在项目出现风险预警信号后的对策
担保公司在项目出现风险预警信号后,担保公司应根据对项目介入的程度做出不同的处理。
1.当在项目介入初期,发现项目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我们必须果断否决此项目,不能为了收取那笔担保费用而去做项目。当然,也有的项目企业虽然暂时出现财务预警信号,如果有一笔流动资金注入,企业完全可以大大改善经营状况并起死回升,那我们也可以接受这个项目。因为担保公司一方面不仅仅是为了赚取利润,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对这种风险项目的取舍,完全要依赖项目负责人的判断水平,以后对项目企业的发展做出精准的预测。
2.当项目正处于放款前的阶段时,我们在项目评审时也要及时做出处理,应在取舍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一旦选择为项目企业提供担保,在放款后就应时时对此企业进行高度关注,一旦企业出现状况恶化的势头,就应及时中断担保,让企业提前还贷或采取控制措施。
3.当项目处于放款后的期间,担保公司就应加强对项目企业的检查力度,对风险项目进行归类。一般将担保项目分类为:正常级;关注级;风险级。当项目企业被归入风险级时,我们应半月甚至每周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监督,必要时及时采取中止措施,提前还贷或控制抵押物,减少担保企业的损失。
总之,在风险项目监控中,我们首先察看企业短期偿债潜力,因为企业可否清偿债务决定担保公司是否会发生代偿。但只依据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等指标难以准确断定企业真正偿付能力。对企业而言,到期债务清偿意味着真正偿债压力,企业可否清偿到期债务是创建在一定资产或资本之上的,要以足够现金流入量为保障。经验让我们知道,现金流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现金是企业现金流量中真实、可马上使用偿还债务和其他支出的保障。传统体现偿债能力指标通常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而这些指标都以总资产、流动资产或速动资产为根本衡量和应偿还债务的适合状况,这些指标会遮盖企业营运中的一些问题。担保公司需依据自我特征构筑合适担保项目需要的现金流风险预警系统。作者觉得这种现金流风险预警系统应从现金流的构成、结构、现金流总量与债务关联、现金流质量、现金流获得能力等多个方位和不同纬度实行创建。
三、担保公司自身风险管理的财务预警
(一)民营担保公司普遍存在的风险问题
目前,我们的民营担保公司普遍存在的风险问题有:①资金规模太小,造成担保额度太低。国家对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度有一定的规定:按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放大5―10的比例给予。而大部分商业性的担保公司都是民营企业参股形成,再加上担保公司是一个新鲜事物,能不能盈利还不确定,这就决定了担保公司的资本金不会太多,那么担保公司的规模也就不会太大。另外,虽然国家规定担保额度可最高放大到10倍,但银行给予的额度一般只能放大到5倍,这对担保公司的规模进一步进行了限制。②担保公司管理人才的匮乏。由于担保公司在我国属于才发展起来的行业,担保公司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大部分是从银行系统转过来的,而担保公司的管理与银行又存在着差别,所以不能完全将银行系统中的管理模式完全照搬过来。这就使得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只能是摸索着前进,边前进边改进。担保行业的业务人员必须熟知财务、金融、担保等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深知企业每个环节的运作状况。这样的全才在我国比较少,而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更需大量这样的全才,这就造成了担保行业的人才比较匮乏。③担保体系制度不完善。由于我国对担保公司放开不久,担保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所以很多制度建设跟不上,造成政府对担保公司的管理力度不够。④担保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设置不完善,各担保公司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担保公司间缺乏交流。很多担保公司组织架构不完整,所以对项目不能做出全面的风险判断。再加上担保高端业务人员的缺乏,使得担保公司的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基于有部分害群之马混迹其中。而担保行业间的竞争,使得大部分担保公司视对方为敌人,相互之间没有业务交流。很难使担保行业的管理有大的发展。
(二)消除担保公司自身风险的方法
1.拓展资金来源
对于政府型和商业型担保公司来说,资金来源途径需多元化,但大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民营担保公司实力还比较弱,地方财政担保基金大部分是一次性的,民间资本主要是私募,在国内上市还很困难。所以,应累积社会闲散资金,例如:拿出各种理财产品来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引领社会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其他资金倾向中小企业,以获得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发挥市场激励作用。
2.创建担保企业的资金补偿体制
资金补偿体制问题最先是针对政府担保公司来说的,因为政府担保公司根本上不以盈利为目的,只靠财政预算拨款来补偿资本,因此,它们资金来源比较聚集。一要创建政府担保企业资金补偿体制,以一定周期通过政府将财政收入增加一定比例用于补充政府担保企业的担保资金,也能够将征自中小企业税收总额的一定比例在间隔一段时间后专门用于政府担保公司的资金补偿,这样利用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促使中小企业稳定资金补偿的来源。而商业性质担保企业只可以自有资金经营,无法发展担保公司应有职能。这是当前比较小的、缺乏战略思想的担保公司的现实情况。在各种担保活动中,以商业担保业务运行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程度最高,但从整体来说,担保公司仍处在微利营运情况,并没有找到统一认可的优良模式。商业性担保公司资本实力小,缺乏资金补偿体制。所以,以担保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担保公司,根本很难得以发展,而需要与银行、投资和财务公司等合作创建战略关系,放大投资担保潜力。担保期限通常为1年之内,担保种类根本上仅限于流动资金,要有设备、技术改建之类长期贷款担保,所以,应依据中小企业需求开发担保业务和种类,增进担保收益并作为企业资金补偿体制。
3.优化风险管理制度
优化风险管理制度是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技术水平的基础。技术与管理相辅相成,没有先进的技术,管理水平无法提高;没有管理制度的配套,技术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因此,优化风险管理制度应与提高技术水平同步进行。优化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多层次的内容,例如,设置合理的风险管理架构,在风险管理的目标设立、指标确定、策略制定、政策执行、监控审核等各职能上形成相互制约;设立独立的风险监控部门,负责评估和跟踪投资组合的风险变化,为管理层和业务部门提供及时的风险信息反馈,确保风险水平受控于机构的目标和策略,并提高风险收益比。风险管理技术和控制措施技术能更好地保障风险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制度的优化又将促进风险管理技术和控制措施的创新和发展。
4.加强政府的管理力度
任何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都需要进行指导、引导和监督。政府应培养出高端的担保管理人才;对担保公司进行人才输入;引导担保公司间的业务交流;规范担保公司的市场形为。当然,我们也看到现在政府正对担保行业进行规范整顿,2010年出台的担保公司行业规范整顿就是基于这一点的:提高了担保公司的准入门槛;规范了担保公司的业务;加强了担保公司的内部治理。将不规范的担保公司逐步清理出担保行业,我们也看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希望政府以后应加强对担保公司的引导和监督。
四、结语
总之,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担保企业发展前景广阔,而其发展急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才能加大业务拓展的力度。只有创建完善的资金来源途径和补偿体制,筑建完善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才使担保行业处于良性循环当中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其范围广泛、规模巨大、内容烦琐,因此,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许多问题。基于此,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时,必须创新管理思维,革新管理方法,并且要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详细合理的管理方案,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1何为建筑工程管理
所谓建筑工程管理,是指按照施工标准和施工要求,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此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技术的正确使用,从而实现施工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1世纪是科技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新型的建筑材料层出不穷,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出现,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能够保障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此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的管理能够减少企业的经济投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企业必须对工程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并且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
2.1管理内容的复杂性
建筑工程管理贯穿整个项目建设的始终,不仅包括项目投招标、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运营、项目评价等诸多环节,还涉及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入、项目组织、合同拟定、信息管理等多个因素。
2.2管理目标的确定性
建筑工程对于工期、目标、质量、功能、限额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建筑工程的开展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来进行。
2.3管理责任的明确性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承担着两个部分的责任。一方面,企业内部设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章程,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循,并且明确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还必须遵循建筑工程建设合同,明确项目管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履行义务。
2.4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根据系统理论的相关内容,对管理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合理确定管理目标,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3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
3.1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建筑企业并没有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大多减少管理方面的投入,包括财力、人力、设施等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处理建筑工程开展中的各种问题,不健全的管理体制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3.2管理理念落后
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对于管理工作往往不加重视,只是单纯加大技术以及设备方面的资金投入,试图通过先进的施工工艺占据先机。这种不合理的资金分配必然导致企业“硬件”和“软件”的不平衡发展,虽然技术越来越强,但是,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却得不到保证,施工目标也无法正常实现。这些都是由落后的管理理念造成的。
3.3管理模式陈旧
建筑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大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开展项目,对于项目的详细情况并没有进行认真仔细地调查,以致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例如,施工目标不能按时完成,施工计划一再调整。陈旧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新的市场形势,从而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失败。
4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
4.1健全管理体制
首先,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确保这些法规的有效实施,为建筑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法律依据;其次,强化政府机构的管理职能和职责,相关机构对于工程管理还要定时检查和监督,以此推动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合法运行;最后,在工程项目的招标和投标阶段,招标单位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投标工作,对于投标项目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包括立项、施工、竣工等各个过程全程掌控和管理,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4.2创新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考量企业管理工作先进性和科学性的主要标准,直接决定建筑企业的命运。企业想要获得长久持续的新管理理念,就必须针对企业的长久发展拟定详细合理的管理方案,包括经济投入、人员招聘、机构建设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应对管理过程中的各项难题,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4.3革新管理技术
在工程管理的实际过程中,企业要引进信息化和科技化的管理系统,对于很多材料要采取数据化的处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要善于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流,这样就能大大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他们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
4.4加大监督力度
建筑企业的工程监理人员应加强工程施工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岗位责任制,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此外,对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还要实时检查,包括技术操作、材料使用、设计规范等诸多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停止作业,并且要进行有效处理,保证施工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管理涉及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这些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关乎到社会稳定以及生命安全的长久大计。同时,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也是决定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建筑企业想要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就必须对工程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各个行业以及各个国家的管理经验,引进科技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技术,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进而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