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供应链金融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我国,对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的探索,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物流银行”的设想到“融通仓”概念的提出;第二个阶段,从“仓单质押”业务的尝试到“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第三个阶段,从“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到供应链金融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在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实践发展上,我国形成了两条业务发展的主线模式:
其一是基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结合生产贸易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由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而提供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模式。该业务模式通过货权质押、信托收据、保险及公证、货物监管、提货通知、货物回购、资金专户管理、期货保值等一系列结构化设计来掌握货权、监控资金,为提供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个性化的组合贸易融资方式。
其二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3PL),创新出来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融通仓等供应链融资模式。这种业务融资模式比结构性贸易融资模式更创新了一步,它是基于供应链金融的思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专注于对企业本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交易的评估,这样既真正评估了业务的真实风险,同时也使更多的企业能够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
二、供应链金融的信用管理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都比较活跃,特别是在国内,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在不断进行尝试。随着业务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的信用问题凸显出来,信用管理问题阻碍着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用替代的局限。目前以银行为主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基于所谓的核心大企业的信用替代而成立的,这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表现得很突出。即需要银行融资的中小企业必须和一家值得银行信赖的大企业发生业务往来,从而得到“某种资格的认定”或者借用大企业的信用,使其达到银行认可的资信水平。实际上是中小企业利用大企业的良好信誉与实力以及和银行稳固的信贷关系来为其提供间接的信用担保,从而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虽然在发展中,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了诸如“1+N”或者“N+1+N”这样的业务关系,然而这种融资组织管理方式的效果是使更多的金融资源向那些核心集团性企业归集,通常会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放大,用以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更大的授信来支持该业务的创新开发,这样,信贷风险的聚集扩散效应往往会扩大。因此,仅仅依靠这种信用替代来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也会招致更大的风险,最终阻碍了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
第二,信用管理的局限。在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主要是基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模式和基于供应链管理中银行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3PL)合作的供应链融资模式。虽然这两种创新模式解决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但目前也显现出发展创新动力不足的态势。在目前的融资模式中,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就需要了解企业抵、质押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市场和销售对象以及承销商的情况等,还要查看各种权利凭证的原件、辨别真伪。这些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大大超出了银行的日常业务与专业范畴。另外,目前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模式的最高收益往往还超过不了传统银行业务模式的收益。因此,以银行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是动力不足的,很难成为银行的主流业务。
第三,技术手段的局限。目前供应链金融仅仅停留在银行和企业的层面上,供应链管理所依赖的网络信息技术目前在银行和企业中很难同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落后会造成信息不完整准确、业务衔接不顺利流畅,往往还会引致风险的发生,供应链金融信息技术基础的创新问题亟待得到解决。由于供应链管理数据库对于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和产、供、存、销、资金具有实时监控的功能,需要具备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和满足多方面查询的要求。因此,技术创新问题的解决是供应链金融创新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而目前的技术手段的局限性是很大的。
第四,信用组织的局限。目前的供应链融资仅仅局限在作为银行对传统业务的一种创新与补充。实践证明,在供应链金融组织中,银行为主体的融资组织形式是有极大局限性的。供应链融资往往会比传统的贸易融资具有更大的风险,传统的贸易融资强调的往往只是特定交易环节供需双方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贸易的真实背景,而供应链融资不但要强调这一点,而且更加强调整个供应链风险的监控与防范,对供应链各个环节潜在的风险都要加以识别与控制,这就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并且,从目前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来看,供应链融资中的存货大部分是中间产品,具有很强的专用性,不易通过市场来评估其价值,也不易在市场上变现。因此,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更加复杂、所需要的措施也更加全面,而目前的信用组织形式很难满足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需求。
三、供应链金融的信用管理建设
目前建设好信用管理体系是促进供应链金融创新业务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供应链金融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
(一)必须加快供应链金融管理环节中的信用制度建设
1.建立中介信用机构,完善社会征信服务体系。供应链产业的信用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供应链产业参与者众多、行业和地区跨度大,容易产生供应链内生性的混乱和不确定因素。体现在既有产品与技术的更新周期频繁、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又有诸如自然灾害、战争与恐怖袭击等外部事件的影响,同时也会遭遇到企业战略的调整冲击,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增加供应链自身信用问题的风险。二是供应链产业的白发性扩散作用。由于供应链金融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管理程度和核心企业的管理与信用实力,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个成员出现了融资方面的问题,就会迅速地蔓延到整个供应链,这对于供应链自身的资金管理和综合管理是非常大的考验,也是对银行信贷管理的极大挑战。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征信信用管理体系,供应链金融信用管理问题凸显,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发大的金融灾难。因此,建议尽快建立供应链金融中介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基于供应链产业的新型的中小企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服务机构,完善供应链产业的社会征信业务体系。
2.加快供应链信用管理环节法律规章制度建设。目前,我国有关供应链信用管理环节中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严重滞后。有关仓单质押、动产质押和票据业务的法律法规尚有许多空白,期待完善的地方很多。现实法律中,合同法中没有明确地规定仓单的法律地位,真正的仓单流通管理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般物流企业签发的仓单又没有权威机构认证和监管,仓单的标准化程度低,使用和流通范围十分有限。同时,从我国的“物资银行”、“仓单质押”到“物流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金融创新发展模式来看,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立法制度还须进一步健全。
(二)必须把供应链金融信用管理纳入到金融全面风险管理
篇2
2.1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分析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在金融服务上进行了创新尝试,但由于发展的时间不长以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业务发展上存在着一些风险问题,从总体来看,国内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发展中的阶段性欠缺的弥补已经非常迫切。在这些风险问题上体现比较突出的就是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上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动产担保的相关法律还没有得到有效健全。由于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将存款和应收账款等作为重要的担保物的信贷形式,所以在法律上的不完善就会对商业银行的项目开展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证,这样就会带来诸多风险。其次就是金融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在实际的发展上较为滞后,并且在操作平台上也没有得到有效支持。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业务的交易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并能在珍视贸易的背景可视度上得到有效加强,所以金融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介入就能起到保障成本的作用。但在实际当中,由于这方面的系统化技术的应用还相对比较欠缺,所以在融资环节的额外割裂成本就较为巨大,这样就不会实现供应链中的资金信息流有效对接,从而带来风险问题的发生。再者就是金融监管结构理念方面需要进一步的转变,由于监督部门的创新供应链金融监管思路对银行的业务创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商业银行的发展动力,所以金融监管的结构理念就需要不断的创新。但是在实际当中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这也是管理风险出现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就是在商业银行的内部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了自身不能对供应链的所有企业进行实施独立调查与有效的分析,还有就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还有待加强。
2.2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分析
针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识别非常重要,这能够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了解,从而为风险的有效管理打下基础。风险识别要能够从多个层面进行,首先在法律风险的识别上,主要就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所以造成了法律执行力及可操作性不强,最终造成动产担保物权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当中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另外就是动产担保物权法律制度实现的不完善。而在操作风险的识别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授信调查以及融资审批和出账授信后的管理层面,由于操作人员的关系造成了风险发生。另外还有信用风险识别以及市场风险识别。
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实施
3.1构建商业银行优势目标定位管理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要结合当地的发展状况,并和当地的政府相结合,借助政府力量将地缘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能够对核心的企业选择加以详细考虑,针对这一方面要能够有明确的要求,在准入体系上进行有效的建立。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以及分销商的准入和退出制度要得到有效明确,在供应链的成员方面要享受核心企业所提供的排他性特殊优惠政策,并对其成员设定奖惩措施,这样能够有效的保障供应链成员在工作当中能够将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3.2加强供应链金融法律的环境建设
对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要能够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这样才能在安全性上得到有效保障。要将相关的法律进行有效完善。在具体的法律完善措施上主要是将动产担保物权内容的可操作性进行加强,并设立专门动产担保物权法,从而进一步的将动产担保物的范围加以拓宽,将以往的动产抵押限制进行打破。还有就是要能够确立以及明晰动产担保优先权的规则,对动产抵押的等级机构进行明确,从而避免出现不同等级部门及同一部门不同地区机构现象发生。最后就是要进行构建动产担保物权的执行制度,将司法能力和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将金融及信息技术的环境进行改善优化,从而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3.3商业银行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
风险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体系的构建较为重要,所以在这一方面要能够得到有效加强。首先就是对核心的企业选择要慎重,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其销售的规模以及行业类型。由于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间的利益关联比较紧密,就能够通过信用捆绑技术将其得到有机的捆绑,从而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对银行的信用风险就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还有就是供应链金融业务授信准入评级体系的设置要分别设置,根据孰低原则对授信人评级结果及额度限额进行明确。再者就是讲第三方仓储监管得以积极引入,要使仓储监管具有经营资格以及监管方要有比较完善的商品检验及检测技术,并对其进行风险管理。
3.4加强风险管理子系统的构建
从微观层面来看,对商业银行金融供应链风险的管理还要能够从子系统的完善上进行强化。这一环节主要就是对商业银行的数据服务体系加以构建,从而深度的挖掘金融交易对手、金融需求及信用资源。这样能够和客户的需求不断的融合,能够对客户的交易与否进行明确的判断。不仅如此,在各个部门间的合作上也要能够有效进行,主要是和工商及税务等部门间的合作,将客户的信息及交易数据合理化的共享,借此完善商业银行自身的数据库完整度。在此过程中也要和电商平台相互的合作,充分将数据优势最大化体现出来,从而创造多种机构合作的金融生态圈。
篇3
1.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供应链金融融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和融通仓融资模式。以下对此三种模式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进行了分析。
(1)相似之处
供应链金融融资的三种模式都将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理念与特点表现出来,即为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这不仅使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运转,还有效地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此外也使银行业从中受益。从三种融资模式的整体作用出发,其都使银行业扩大了服务范围,进而就使中小企业突破了自身弱点所带来的融资局限。当前,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其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的方式由传统的企业财务数据评估转变成了供应链交易风险评估。这样的融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银行业的业务范围,也丰富了银行业的信贷文化。
(2)不同之处
在整个供应链中,企业运作过程是各生产活动混合而成的,因此,企业既是债权方,同时也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所以,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与保兑仓融资模式中,企业可以以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融通仓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的抵押物分别为存货、应收款和预付款。企业在使用供应链融资这一模式时,要结合自身的所处位置、交易关系和自身的优势等来选择适合自身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以真正实现融资的目的,即解决短期资金周转不开的问题,进而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
2.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所具备的优势
供应链金融融资的主要优势表现在:拓展银行服务范围以使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金融融资服务、提升银行信息的对称性。在拓展银行业务以使中小企业获得银行金融融资方面,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金融服务,银行也就不再将风险评估方式局限于企业本身,进而实现了企业、商品以及银行三者的共赢。在提升银行信息对称性方面,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银行收集信息的成本降低。
三、供应链金融融资的风险控制对策
1.构建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构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是实现对风险有效控制的基本。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与传统金融融资方式的不同,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且要确保此体系具备独立性,从而在实现该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础上,实现对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基于评估方式的不同,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引入新风险评估体系。
2.引进专业人才
基于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需要引进专业人才的方式来强化对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运用,进而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程度。因此,这样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传统金融融资方法与模式,还要具备供应链金融融资的经验与技能,从而才能实现对风险有效的分析与管理。
篇4
(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经销商在采购环节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该种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预付货款给上游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发货到金融机构指定的仓库,由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监管,并将既定仓单质押给金融机构,并一次或分次支付货款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释放相应的货物,若融资企业违约,核心企业将剩余货物回购,或者金融机构向核心企业索取赔偿额。
(三)存货融资模式
存货融资模式主要是解决生产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在这里也可以用在汽车经销商在运营环节的融资需求。存货融资是指金融机构接受存货作为抵押或质押,借助物流企业的监管,并以该存货及其产生的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在存货融资模式下,融资企业将所持有的存货质押给金融机构,并将货物存放在金融机构指定的监管仓库,金融机构给融资企业授信,融资企业通过销售货物获取收入后,一次或分批向金融机构偿还款项,金融机构释放相应的货物。
二、汽车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识别
(一)融资企业资信风险
应收账款下的融资主体是上游零部件制造商,融资企业是否会发生违约对应收账款模式下汽车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影响,融资企业的资信风险与融资企业的规模、发展前景,财务状况、管理水平息息相关。
(二)核心企业的资信风险
预付账款融资要求核心企业作出回购的承诺,所以核心企业是否能够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回购,对金融机构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影响。
(三)供应链的资信风险
供应链的协调运作水平能够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和保证核心企业进行回购,金融机构应考察供应链的运行时间,合作的密切程度,以往是否存在违约情况来考察供应链的资信风险。
(四)物流企业的资信风险
在预付账款汽车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融资企业将车辆质押在金融机构指定的物流企业的仓库里,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信是影响金融机构风险的要素。物流企业的资信风险可以通过物流企业规模、专业化程度、资金规模、历史信用记录、监管水平等方面进行考察。
(五)质押车辆监管风险
质押车辆的风险主要在于质押车辆的价值、车辆是否投保和车辆的易损程度。
三、汽车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范
(一)建立汽贸企业信用数据库
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是金融机构为汽车制造和销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服务项目,要准确的对融资企业信用风险作出评价,建立企业数据库是提高准确度的措施之一。建立企业数据库,需要对汽车企业的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和整理等工作,系统需要足够的数据支持。我国汽车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数据积累量不足,目前金融机构对汽贸企业数据不够完善,不能反映真实的企业信用情况,为此,建立汽贸企业信用数据库,丰富汽贸企业数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汽车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系统
建立汽车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应急系统非常重要,应急系统中,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信用风险预警,二是突发事件事后处理。建立信用风险应急部门,部门要做到整体由供应链金融风险经理统一指挥,组织、协调好部员工作,做好融资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措施。各部员职能明确,权责清晰。能够做好银行、融资、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的有效沟通与相关信息共享;在突发事件出现后,参考制定的应急方案,能够做到快速反应,与依据实际情况对方案做出调整,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
篇5
产品供应链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之中,因为各类事先所难以预知的供应链条系统内、外环境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之间出现了偏差,这就产生了受损的风险与可能。比如,企业在战略合作伙伴选择上往往会具备不确定性。一旦合作伙伴不够理想,就会在供应链条运行过程中产生比较大的风险风险。又如,委托间所产生的合同是不是妥当也是具备了不确定性。合作双方通过彼此之间的协商,其结果也会产生确定性,而供应商交货情况、市场需求情况、企业所面对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等也会存在不确定性。
三、在金融工程中规避产品供应链条风险的措施
(一)实施套期保值以规避风险。
产品生产商、批发商以及经营商会运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实施与交易方向相反的训练,从而获得市场盈利,这样一来就十分有利于延缓价格产生剧烈波动而造成的供求冲击。在产品供应链条的起始环节就可在期货市场中实施套期保值,将产品原材料加工中有可能出现的波动风险加以规避。与此同时,要积极地设计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的远期合约,从而运用远期交易实施买空与卖空,让产品供应链条中的上游企业能够承诺在今后一段时间购置相应数量产品的基础上还可向供应商购置选择权。立足于选择权,企业可通过产品供应链条来调整今后各种定单之数量,这样一来就能够让价格波动风险运用供应链条企业的一种共同承担加以规避,并且最后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高稳定性以及高效率性。
(二)构建组合合约以规避风险。
期权交易是指在支付了必要的权利金之后,拥有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之中,依据事前规定的价格来购置或者卖出相应数量的期货合约之权利,但是却并不负有一定要购进或者卖出等义务。一旦超过了规定期限,期权合约就会自动地丧失效率,受到损失的唯有已经支付了的权利金。所以说,期权交易能够让投资人面对着非常剧烈的价格波动之时有了更加好的选择。不管是期货价格的上涨还是下跌,只需波动到了必要的幅度之后,即可规避风险,真正地实现盈利。比如,交易者可以预测今后价格的上涨,在买人期货合约的基础上,还应当买进有关期权所具有的看跌期权。一旦期货合约的价格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而呈现出下跌状况之时,就应当使用看跌期权,也就是要用比较低的价格买进期货合约以求获利,这样一来就能降低持有期货多头所造成的损失。假如期货价格真的在上涨,向着对投资人有利的方向发展,即可通过在期货市场中高价地卖出期货合约以实施对冲平仓,并且放弃所谓的看跌期权。对投资人来说,损失的只是相当有限的权利金,但是却能够将风险降低至最低的程度上。只要企业付了必要的定金,即可拥有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中通过协商确定的价格购人或者卖出相应数量的产品之权利。与此同时,还应当买进和预期价格波动恰恰相反的期权,这样一来就能够让企业的产品供应链条风险最小,从而真正地实现盈利。因为我国金融市场开发时间比较晚,发展也就相当有限,金融价格仍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均衡价格,如此一来,就导致金融工程所产生的衍生工具难以规避各类风险,尤其是其发现价格之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当前,我国企业的改革进程相对滞后,十分缺乏需要加以规避风险的经营性主体,而金融工程之引人与应用也就缺少了相当广泛的市场化需求。以上这些均限制了金融工程在产品供应链条风险管理当中的运用。所以,企业一定要提升自身的实力,提升产品的生产率,开展科学管理以及决策,形成更加高效化的运行机制。如此一来,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类风险,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得到发展。
篇6
[48]武汉市五交家电商业协会.关于2013年全市家电行业发展情况和2014年行业发展建议[R/OL].[2014-04-15]..
[49]冯芷艳,郭迅华,曾大军,陈煜波,陈国青.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课题[J].管理科学学报,2013(1):1-9.
[50]Ernst & Young.Globalonlineretailing[EB/OL]..
篇7
自从Copula引入金融领域,金融风险分析就进入了新阶段。Copula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优点(Nelson,1999)。首先,由于不限制边际分布的选择,可运用Copula理论构造灵活的多元分布;其次,运用Copula理论建立金融模型时,可将随机变量的边际分布和它们之间的相关结构分开来研究,相关结构则由Copula函数来描述。这样建模问题大大简化,同时也有助于很多金融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另外,如果对变量作非线性的单调增变换,常用的相关性测度如线性相关系数的值会发生改变,而由Copula函数导出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测度的值则不会改变,因此由Copula函数导出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测度应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Copula理论最初由sklar(1959)提出;随后Schweizer & Sklar(1953)对其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在概率测度空间理论的框架内,介绍了Copula函数的定义及性质等;Joe(1997)从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建模的角度进行论述,展示和介绍了Copula函数的性质和参数族;随后Nelsen(1999)在其专著中对Copula方法作了系统的阐述,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在前人的理论研究基础上,Embrechts et al.(1999)把Copula函数引入金融学研究,探讨了在金融市场中采用线性相关指标度量相依性的局限性,建议用Copula理论来估计随机变量间的联合分布,在研究思想上对Copula的应用前景做了很好的展望。之后Copula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很快应用到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Bouye,E.et.al.(2000),Embrechts P.et.al.(2001)等人用数据拟合Copula函数进行了风险分析。
国内对Copula理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方法创新方面,史道济(2004)用Copula计量方法研究了外汇组合的相关性,并改进了Copula对数据拟合的方法;韩明(2004)从计量的角度研究了Copula函数;张世英和樊智 (2004)研究了Copula-Garch模型对波动性的描述;刁心薇(2004)探讨了Copula函数的非参数估计方法;陶文龙(2005)对金融数据的尾部相关性用copula方法进行了度量;单国莉和陈东峰(2005)用QQ图方法进行最优Copula函数的选择;李平和黄光东(2005)则探讨了二元数字期权定价与Copula函数的关系:詹原瑞(2005)将极值理论和Copula理论结合起来探讨了灾难风险的建模问题;陈守东等(2006)结合国内证券市场,基于Copula理论,采用Monet Carlo模拟方法度量了市场风险。孙禄杰和柏满迎(2006)详细讨论了现有相关指标与copula函数的关系;包卫军和徐成贤(2008),结合SV模型和Copula技术,建立了两变量金融时间序列的Copula-SV模型。
综上统计,目前尚无结合copula函数对三级供应链协调的研究。在对现有研究进行分析综述的基础上,以决策者具有不同风险态度的三级供应链为协调目标,研究由一个供应商、一个分销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在具有不同风险规避程度参与者的供应链契约协调问题,各参与者的风险规避特征用Copula函数和CVaR方法描述,建立随机市场需求下契约协调的风险值模型,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风险偏好程度对执行价格、零售商和分销商最优订货量、供应链及各个成员的风险值和期望利润水平的影响,在比较静态分析中讨论不同契约组合在三级供应链协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尝试基于Copula函数CVaR方法测度三级供应链风险,建立参数为风险偏好、风险中性、风险规避三种的测度指标。建立零售商和分销商的不同风险值决策模型。利用风险值的次可加性,得到供应链基于负收益的 Copula函数和,得到不同风险态度下供应链契约协调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制定有效的复合契协调机制,使系统利润增量在成员间合理分配,促使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收益都得到帕累托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明恒,多金融资产风险价值的Copula计量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4),67-70.
[2]史道济,姚庆祝,改进Copula对数据拟合的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4),49-55.
[3]韩明,Copula-一个新的计量经济工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5,93-95.
[4]张世英,樊智,协整理论与波动模型一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刁心薇,copula函数的非参数估计方法〔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篇8
一、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过大或空乏
部分学生在选题时非常盲目,不能判断题目是否过大,应怎样去缩小选题。如每年都有学生选择我国货代企业发展、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等题目,这类论文题目过大,最终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
2、选题陈旧无新意
从专业题目汇总来看,学生热衷选择讨论了很久的题目,因为学生自己能力有限,又不愿意花过多精力在毕业论文上,所以文献资料丰富的题目成为首选。
3、理论性选题偏多
由于经管类学生论文固有的特点以文字表述为主,而理论性文章相关资料无需实际调研容易取得,结果就是过于依赖网络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堆砌成文,容易造成论文内容雷同,质量不高。
二、原因分析
导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共性方面,从参与毕业论文的主体进行分析。
1、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1)思想上重视不够
有的毕业生缺乏对毕业论文的正确认识,认为毕业论文只是走个形式,与就业关系不大能通过即可,论文质量高低无所谓,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写作论文的积极性,导致选题比较随意。
(2)时间分配上存在矛盾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启动时间是在每年的11月中旬,上报毕业论文计划即题目大致在12月中旬,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在准备考研、求职或实习过程中,由于远郊办学学生基本已退宿离校,因此师生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学生投入毕业论文的精力和时间明显不足,选题方面更多体现了学生的主观意识。
(3)能力不足的制约
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分析处理问题,也缺乏创新能力,对于专业热点问题把握不住或驾驭不了,只能选择资料收集容易、内容大而空的论文题目进行写作。
2、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
(1)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以数量为主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专业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对论文质量的考核比数量的考核更为复杂也难以操作,因此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只偏重数量的考核,按指导学生数量来计算工作量,后果就是部分指导教师只关注指导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当然更不关心学生的选题。
(2)师生比制约导致指导作用限制
近年来,随着经管类专业连续扩招,导致生师比过高,通常一个教师每批要指导8- 10名学生,学生人数过多造成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平均时间减少,而教师自身教学工作量大,还要兼顾科研工作或自我充实等,致使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明显偏少,对学生论文选题放任或者把关不言的情况增加。
三、本科毕业论文中对选题的指导实践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必须是在教师和学生充分配合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是有差异的,指导教师应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加深了解,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分类指导。结合专业热点、兴趣专长和实践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帮助学生进行选题。
(1) 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在实际指导论文选题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方面专业热点问题有兴趣,其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又能满足要求,这样的选题就容易写出比较好的论文。如有学生在选题之前跟笔者的沟通中提到对供应链金融问题感兴趣,通常此类问题对物流专业学生来说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当了解到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比较熟悉,同时在拍拍贷有过比较成功的实践经历,因此建议可适当缩小范围对电商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问题进行研究,最终该学生论文通过对电商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的研究,参考银行传统供应链金融进行了融资业务设计和电商金融系统设计,并构思了未来电商供应链金融的参与各方、合作模式和业务形态,答辩时获得一致好评成为优秀论文。
(2)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选题指导
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之前,已经有过暑期实践或者正进行的实习工作,通常笔者鼓励学生把毕业论文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当然直接从事与物流相关的工作与论文结合相对较容易,如有学生在制造企业的采购部门实习,在选择时就以《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某新资企业JIT采购的分析和优化》作为论文题目,以具体企业实际操作出发,从物料管理、JIT采购具体的实施、采购流程等方面作为分析切入点,着眼于当前的运营流程的改善和未来的组织系统架构,制定了一套OEM公司JIT采购方面可以选择和借鉴的系统方法。有时候学生实习岗位与物流没有直接关系,笔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尽量启发学生发现工作与物流的切入点,如有学生实习岗位是质量管理,经过多次沟通,最终确定的题目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制造企业物流改进研究》,论文从全面质量管理和企业物流两者的关系入手,剖析制造型企业在物流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某某电机制造企业为例,从质量管理角度分析该企业在物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这些贴近实践的选题再加之学生后期的努力,最终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1引言
2008年,由于受到原油价格的影响,我国的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前11个月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新产品产值和出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幅度实现均在50%以上,达到历史之最.由于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我国的中国石油装备企业受到了最严重的打击,出口定单几乎全部取消。由于最近一些年来的经济形势转变太快,库存问题对石油装备企业的影响逐步体现出来,造成石油装备企业的损失也比较大。根据外部环境有效的优化供应链,控制库存对石油装备企业来说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做好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的途径
要做好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必须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通过有效的信息渠道,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准确的分析出未来的走势,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进行采购,生产。对国内外的需求变化进行充分及时的了解,在第一时间内调整库存,在遇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能把石油装备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使石油装备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转得到保证,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做到产品及时销售出去,提高资金流的快速正常运转。论文写作,库存控制。现金流转情况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旦没有现金周转,就立刻导致企业窒息。论文写作,库存控制。只有合理的控制生产和库存,达到有效控制供应链,让现金流正常运转,才能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论文写作,库存控制。
3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库存控制策略
本文将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企业的实践经验进行结合,归纳出基于供应链的生产库存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下面对它们进行具体的阐述。
(1)供应商管理库存:由石油装备企业供应商在供应方与需求方双方同意的体系架构下管理库存,实现供需双方的互相合作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由于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实现了共享,从而对需求更准确的预测能够做出,石油装备企业的订货批量能够进行更准确地确定,从而降低了安全库存的库存量。因此,当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减少时,就加快了石油装备企业的资金和物资的周转速度。然而,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中,用户不会担负库存相关的成本、运输花销和发生意外造成的损失,这些花费都是供应商负担的,由此可见,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会加大供应商的风险。
由于这种策略能够提高库存周转速度,因此,许多著名的石油装备企业结合实际经济、技术、人员情况,都采用了这种库存控制策略。此种策略的实现需要参与双方的信息共享和彼此合作,这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要求主导方对于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必须能够很快接受和掌握,与参与方进行合作共赢,最终使供应商管理库存取得良好效果。
石油装备企业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之后,会获得下面的效益:
第一,促进石油装备企业库存的合理化,消除牛鞭效应。
第二,使参与双方的库存管理成本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降低。
第三,使石油装备企业的产品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第四,虽然石油装备企业短期的经济效益有可能降低,但是从长远上看,石油装备企业将来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联合管理库存:这种库存控制策略要求石油装备企业供应链中的供应方、采购方、需求方等等全部都要加入进来,由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商议拟定库存计划,他们都共同参与库存计划的制定,使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增加。此种策略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强调在“供应链”中的各环节的协调合作,而不仅局限于供需两方互相合作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在联合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中,一种相当于分销部门的职能部门必须存在,这个职能部门一方面可以作为商品的联合库存中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供需信息的沟通中心,通过这种方式,供应链中的销售企业仅仅储备很少的库存就可以了,而分销企业储备非常多的库存,这样,供应链中的每个销售企业的库存压力得到大大的减轻,进一步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量得到减少,从而达到了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论文写作,库存控制。
(3)协同式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不仅着眼于供需关系,更将协同合作深入到供应链上各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是对整个石油装备企业供应链中“所有的节点”全面处理的策略,不仅使用业务过程,而且也进行信息的共享,使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论文写作,库存控制。协同式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都能够获利,这种库存控制策略着眼于大局的利益,进行供应链中的全体企业统一业务过程和处理方式的制定。论文写作,库存控制。所以,和上面的几种库存控制策略进行比较,协同式供应链生产库存控制策略更有利于各参与者之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的实现。
(4)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这种库存控制策略能够做到石油装备企业供应链的全局库存控制。这种库存控制策略的方法主要采用集中式的和分布式的策略。所谓分布式的策略,就是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可以自行确定库存的多少,但是如果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不能搞好,那么非常容易导致他们各自为政。集中式的多级优化策略是将核心的节点作为控制焦点,库存控制与协调由核心节点企业进行,所以,该策略的优势就是对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
4结束语
总之,相对于其它企业的发展来说,中国石油装备企业的发展所走过的路程是非常特别的。中国石油装备企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在技术和产量方面,中国石油装备企业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很多的发展障碍和不利的外部条件也同样限制着中国石油装备企业的发展。2009年的经济危机,大幅度降低了国外的需求量,导致了一部分管理不力的工厂倒闭。通过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有利于改善和促进石油装备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牟雪江.石化装备热战冷市场[J].中国石油企业,2009年10期
篇10
ply-chain finance,SCF)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新的金融服务,近年来在国际银行业应运而生,成为商业银行新的重要业务增长。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度,为协调供应链资金流,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而提供的系统性金融整体解决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以及突变理论在经管领域的利用,论述了利用突变理论进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的可行性,然后本文构建了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指标体系,接着建立了基于突变模型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到实际的案例中。
一、文献综述
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含义,不同学者、不同机构有着不同的理解。Michael Lamoureux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Aberdeen的解释如下: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就是关注嵌入供应链的融资和结算成本,并构造出对供应链成本流程的优化方案。国际知名的金融顾问和咨询公司Tower Group对供应链金融作出如下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以发生在供应链上的商业交易价值为基础,设计一系列的为供应商提供流动资本融资和现金流的解决方案。现任的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胡跃飞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突变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所处的状态,可用一组参数描述。从上述文献分析中,可以发现当前学术界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集中在金融领域。绝大多数的学者试图从金融学的视角出发,定性地研究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鲜有学者从供应链的角度来探讨这种新的融资模式,因此在供应链领域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没有权威性的成果。基于金融链金融下企业信用风险具有极易变化的特点,将该理论应用到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领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指标的构建
与传统的信用风险相比,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供应链金融对供应链成员的信贷准入评价体系更加宽松。二是由于一环扣一环,单独企业的变化也不再像原来那么稳定,供应链金融下企业存在着极易变化的特征。为了使研究内容更为明确,本文在这里研究的对象是一家中小企业,以及它所对应的核心企业和商业银行。(1)核心企业情况:在供应链金融环境下,核心企业的情况直接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决定。银行对于核心企业的考查主要基于信用等级、行业地位、企业规模、财务状况这四个方面。核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从运营资本、现金循环周期、企业销售额和企业利润率四个方面分析。(2)中小企业情况:中小企业的情况是银行进行贷款决定重点要考虑的内容,论文从企业素质,偿债能力,抵押资产,经济状况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与核心企业的类似。(3)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关系情况: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关系影响着银行的贷款决定。论文选取了交易总额,交易频率,合作时间,担保意愿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思考。(4)供应链情况:供应链金融区别于传统的融资方式,因此在考虑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时,必须考虑供应链的情况。
三、基于突变理论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构建
(1)突变模型简介。雷内·托姆的初等突变理论模型有7
个。这7种基本突变模型分别是折叠突变模型、尖点突变模型、燕尾突变模型、蝴蝶突变模型、双曲脐点突变模型、椭圆脐点突变模型、抛物脐点突变模型。由于企业的信用风险度量是只有一个状态变量的,因此本文的研究仅涉及折叠突变模型、尖点突变模型、燕尾突变模型、蝴蝶突变模型这四个模型。那么,假设记x为信用风险,是系统的状态变量,a,b,c,d为系统中信用风险的控制变量。折叠突变模型中只有一个控制变量,即a,因此它无需进行重要程度排序;尖点突变模型中,a为主要控制变量,b为次要控制变量;燕尾突变模型中,控制变量的重要程度排序为a、b、c;蝴蝶突变模型中控制变量的重要程度排序为a、
b、c、d。据此排序在进行信用风险度量时,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分歧方程中的哪个控制变量就有了根据。(2)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构建。突变级数是突变模型的分歧方程与模糊数学中的模糊隶属函数相结合的结果。该方法有两大支柱:一个是归一公式,是由雷内·托姆初等突变理论的几组分歧方程引申推导得到;再一个是它与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相结合产生的突变模糊隶属函数。应把突变模型中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取值范围限制在0~1之间。则a取绝对值a=6,即比a的取值缩小了6倍,将a的绝对值限制在0~1的范围内的话,a的程度并未改变。同理,可使b在0~1内取值。于是就把突变模型同模糊数学结合起来了,控制变量的值即为突变模糊隶属函数。在突变模型中,a的重要程度要大于b。控制变量b相对于a是次要因素,控制变量c是b的辅助因素,b和c共同组成了系统矛盾的次要方面。控制变量在燕尾突变模型中的重要程度排序是a>b>c。在蝴蝶突变模型中,控制变量a是主要的目标要求。控制变量在蝴蝶突变模型中的重要程度排序是a>b>c>d。基于第三节所建立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指标体系,可以发现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突变模型是有多个突变模型联系在一起耦合而成的。供应链金融风险与核心企业情况、中小企业情况、供应链情况以及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关系构成了蝴蝶突变模型。核心企业情况与信用等级,行业地位,企业规模,财务状况构成了蝴蝶突变模型。从上述四个指标中可以看到,企业素质和经济状况是属于定性指标的;而偿债能力、资本以及抵押资产则是属于定量指标。因此,企业素质和经济状况可以采用尖点突变模型;偿债能力以及抵押资产也采用尖点突变模型;最后将定性和定量指标采用尖点突变模型求解。在明确各个突变模型后,建立关联函数,计算关联函数的值。关联函数值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进入控制变量的指标要根据关联函数值的大小确定各指标的排序问题,同时也确定了指标在突变隶属函数中所处的位置,位置不同对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也不同。(3)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的过程模型。一是构建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的指标体系:首先建立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度量的指标体系。二是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根据关联函数(其中,为指标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均值),计算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指标重要性的排序,重要指标排在前面,次要指标排在后面。三是确定评价目标体系各层次的突变系统类型:在评级指标体系中,根据突变级数法的基本原理确定各组指标所隶属的突变模型,用指标的主要方面去对应突变模型中的主要控制变量,用指标的次要方面去对应突变模型中的次要控制变量。
参 考 文 献
[1]Lamoureux Michael.2008.A Supply Chain Finance Prime.http://
/index.php/A_Supply_Chain_Finance_Primer
[2]Aberdeen Group,2007b,The 2008 State of the Market in Supply Chain
Finance
篇11
一、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制度及其困境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的规模小、经营不稳定、风险大等特性使其融资风险为传统银行机构所不能承受。因此中小企业在各国都面临着融资困难问题,对于这一现象有学者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对于世界性难题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国也和多数国家一样在多部法律中都设置了相关制度,具体而言可以分为支持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法律制度和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法律制度。支持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法律制度主要有:《商业银行法》第34、36条,《中小企业促进法》第10条、11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办法》第11条。这些规定分别确定了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进行担保融资的资格、国家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制度以及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费率的优惠等;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法律制度则主要有:《证券法》第16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第10条。这些法律法规分别确立了公司债券的发行制度、中小企业在创业版上市场制度等。
从以上的规定来看,我国从直接和间接融资市场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了融资法律制度的设定,并且还明确了国家进行政策扶持。但是现实中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却没有因为这些制度的确立而得到明显缓解。就其原因,本文认为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以上制度未能降低资金提供方的融资风险,从而无法激励融资。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违约风险较大。而对于这一风险的处理,不同的法律有不同的反应,但总体上来说是以预防为主,如《商业银行法》第36条规定了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对风险进行预防性的法律制度,尽管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但是对于减少风险、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却没有任何帮助。
另一方面,既有的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制缺乏体系性。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涉及到银行、企业、国家以及其他的融资主体,其中银行、国家、企业三方主体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当下的法律制度虽然强调了银行与国家的作用,却没有将中小企业这个融资主体整合进来,从而未能发挥中小企业在融资中的“自救”作用。缺乏中小企业力量的融资法律制度难以形成体系性效应,会在制度中造成短板以至于制约整个融资法律制度效用的发挥。
二、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引入
对于扶持弱势群体的发展,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做法是开展互助合作。中小企业作为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尽管不能像农村专业合作社那样进行股权合作,但是可以借国外的做法,实行供应链上的互助合作。所谓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的基础是企业间的分工代替了企业内部的分工,从而使具有分工关系的企业必须相互依存共谋发展。这种分工其实是一种利益联动关系,而这种联动关系也可以反映在企业的融资问题上。以供应链作为基础进行融资的模式在经济学界称为供应链金融,即指“商业银行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出发,对一个产业链中的单个企业或者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顺畅,构筑金融机构、供应链上的企业和物流公司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物流企业主导模式、商业银行服务模式和企业集团合作模式 ,这三种模式的区别在于提供资金方不同,分别是物流企业、商业银行、卖方企业。这三种模式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对其上下游企业进行融资服务。
很多情况下,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是由一两个大企业与数个中小企业组成,因此,供应链金融很大意义上是为中小企业资金周转而生的一种金融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优势是其克服了单个企业规模小、不稳定的缺陷,为融资机构的风险控制提供了可能。但是,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是一个泊来品,与我国当下的法律制度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要将其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制度设置,需要审视供应链金融所涉及的法律制度以及当下我国法律制度中最可能的供给方式。
如上文所述,供应链金融有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穷尽了供应链参与主体中可能的资金提供方。依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19条、《商业银行法》第11条的规定,从事贷款业务须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是债务性融资(借贷),一般情况下,物流企业与卖方企业均不具有经营贷款业务的资质。因此,在我国实行供应链金融式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成本最小的一种办法是采取商业银行服务模式。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供应链金融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由供应链向商业银行连保实现对单个或多个企业融资贷款;二是商业银行兼营物流业,以商品、应收账款作为抵押物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贷款。以上两种方式,第一种要求供应链具有合作的保障;第二种要求商业银行可以兼营物流业,虽然是与我国法律制度最接近的方式,但仍然需要进行一些法律制度设置才能实现。
三、构建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法律保障制度
上文分析到,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是制度成本最低、最可行的选择,而这一模式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商业银行向具有联保关系的供应链提供融资服务,二是商业银行兼营物流业,以商品或应收账款作抵押融资。对于联保融资,尽管现有的《合同法》、《担保法》、《物权法》已经确立了相对完善的担保体系,但是联保并没有消除风险,而只是将风险转移到了供应链的合作伙伴上,因此需要保证商业银行与供应链、供应链联保商间的信息对称;对于商业银行兼营物流业的模式,尽管可以实现对单个企业的抵押贷款,也可以保证商业银行的信息对称,但是,根据《商业银行监督管理法》第22条的规定,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由国务院监管管理机构审定,因此,商业银行不能在没有审批的情况下从事物流业。据此,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一)出台支持供应链金融的法律规范
供应链金融虽然只是联保融资或物流、资金流结合的金融形式,其制度需求也能涵摄于既有的规范之下。但是供应链金融毕竟关涉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信贷风险两大问题,因此需要对其中的具体操作细节进行明确的规定。结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应当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制定促进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部门规章。其中应当明确供应链联保融资模式中的借款企业与联保企业对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义务,以及违反此义务应当承担的责任;此外,还应当允许商业银行兼营物流业务,并以物流为依托与整个供应链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抵押融资服务。
篇12
国外文献研究中关于农业供应链的观点有:米勒等人重点研究了价值链的发展给农业和农业综合企业带来的潜在利益及引发的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克里斯丁等人提出,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可以参与现代供应链,并表明现有的研究集中在农场发展现代供应链。
国内文献研究中关于农业供应链管理观点有:张晟义等人在《供应链管理:21世纪的农业产业化竞争利器》(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4)一文中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机制,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创新管理模式。将供应链管理导入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绩效,供应链管理导入农业产业化意义重大。
国内文献研究中关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观点有:贾彦乐在《供应链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应用》(现代金融.2008,4)一文中将供应链金融理念引入服务“三农”中,从更宽泛的角度,阐释了服务“三农”的内涵。王影等人在《供应链金融在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应用研究》(特区经济.2010,4)一文中对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困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农村金融机构利用供应链金融开展微型金融服务的观点,加强供应链建设和管理是基础,控制供应链风险是关键,改善信用环境是保障的解决措施。贾俊萍等人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供应链管理研究》(农村金融研究.2011,7)一文提出以农业产业化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应以客户供应链及资金流、信息流为核心,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强化资金管理的效率,以价值链管理为核心开展节点企业的融资服务,提升供应链整体流动性,逐步建立核心企业、银行、上下游客户之间的战略合作,实现渠道融资一体化。马九杰等人在《土地流转、财产权信托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龙江银行“五里明模式”剖析》(银行家.2011,11)一文中从应用角度探索了龙江银行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典型模式,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探索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樊雪志在《如何有效规避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人民论坛.2011,27)一文中提出: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由核心企业道德风险、中小企业物权担保风险、农户的信用风险、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等四个方面构成。
二、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调研概况
(一)调研背景
在农业生产格局由零星分布、单户生产,向区域化分布、规模化种植(养)、订单化转变的形势下,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为发展供应链金融贷款模式创造了条件。农业产业链种类繁多,每种产品都拥有各具特点的产业链。农业产业链链条越长,其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就越高,价值活动就越多,融资需求就越大。为农业产业链的参与者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融资服务意味着可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益,进而提高各个农村产业活动参与者的收入。结合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趋势,依托新型农业供应链,有针对性的分析不同供应链的内在结构特点和融资需求,向资金需求者提供灵活的融资产品和服务,使部分农村融资企业和农户获得信贷支持,这种创新的融资模式有重要的作用。为促进“三农”健康良性发展,分析与控制农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研基本情况
我们采用实地走访的方法,进行市场调查。课题调研小组到台州市玉环县九山联合社及其旗下合作社进行调研,参观学习了九山联合社旗下的优+农产品超市,实地考察了玉环县山里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樟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经过与工作人员接触,我们实地了解了九山联合社及旗下合作社的现状、结构和运转模式等相关情况,重点了解九山联合社及旗下合作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调研过程中,我们将设计好的调研问卷发放给联合社及旗下合作社的相关人员,指相关人员填写。我们共发出并回收问卷100份,问卷涉及的内容及回收信息作为本文重要的分析资料。
三、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调研分析
根据走访、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提取了一些主要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农户在生产生活出现融资难问题
问题1:在生产生活中是否曾经出现融资难的问题?其中出现过融资难问题的占70%。
问题2:出现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中认为是资金成本高的占20%,认为手续繁琐的占33%,剩下47%的人则认为是授信审批速度慢,取得资金时间过长。
由此可见,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农户在现实生活中融资实属不易。
(二)农户当前选择的主要理财方式及存款机构
问题1:您当前选择的主要理财方式?其中选择存款的占57%,民间放贷的占15%,购买债券、基金的占15%,购买股票的占7%,购买理财产品的占6%。
问题2:当前您的存款机构是什么?其中选择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款的占66%,剩余34%则选择在商业银行存款。
可见农户的理财意识薄弱,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依赖性较强,当然这也反映了大部分农民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性格特点,但也不乏一些敢于创新的人。
(三)农户对当前农村金融的认知分析
通过调查,47%的受访者表示农村金融的总体风险略高,但只有25%的受访者对其有所重视,且有48%的受访者认为农村金融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由此可见,农村金融还有很多的欠缺与不足。
(四)农户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认知分析
关于农业供应链金融,根据数据统计,当问及当前农业供应链的实施情况如何时,有45%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只有20%的受访者认为很好,可尽管如此却有63%的受访者对“互联网金融+三农”的前景持肯定态度,有40%的受访者认为实体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对于解决三农资金需求的作用很大。下图为发放调查问卷后得到的相关数据统计。
四、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调研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的个别农企竞争模式逐渐弱化,新的模式将是农业产业链竞争。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抛弃了传统的个体授信模式,它将视角放在整个农业供应链的层面上,发挥链条内的结构及贸易优势,用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具体贸易资金的自偿性和货物的流通价值做担保,向整个农业供应链中的融资企业和农户提供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有效的调节了贸易及资金的不平衡,缓解了农村融资企业和农户的资金问题,而且提高了供应链中信贷产品的使用效率。整个产业链凭借核心企业的主导,配合其他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形成了高效的、持续运转的有机生产组织结构,使得原来许多不符合银行信贷标准的企业和农户也能够获得信贷资金。推广农业供应链金融,为三农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张晟义,张卫东.供应链管理:21世纪的农业产业化竞争利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
[2]贾彦乐.供应链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应用[J].现代金融.2008,4.
[3]王影,杨明娜,朱盈盈.供应链金融在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应用研究[J].特区经济.2010,4.
[4]贾俊萍,谢生业,李柏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供应链管理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1,7.
[5]樊雪志.如何有效规避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J].人民论坛.2011,27.
篇13
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原因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变得越发艰难。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少,信用评级低,处于起步阶段,资金需求旺盛但反而难以获得资金支持。虽然理论上商业银行能够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来对抗中小企业的风险,但实际上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商业银行只能在低于竞争性均衡利率的水平上对于贷款申请者进行信贷配给。目前的现实是,中国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解决了中国超过75%的就业总量,却受制于马太效应,面临融资与扩张的困境。
供应链金融是以在企业供应链上的交易价值为基础,通过对客户的整体评价,针对供应链中客户企业拥有的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以该资产未来产生的确定的现金流作为直接还款来源,为客户企业提供流动资本融资和现金流的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随着生产组织形式发展形成的新的融资模式,不单纯依赖企业的基本财务资信状况,而是从物流与信息流乃至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多方面判断是否提供金融服务。电商巨头作为核心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上游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流乃至资金流。因此核心企业,特别是电商巨头,对于上游中小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较为熟悉,能够较好地缓解普通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信息优势、应收账款融资、物流单据融资等多种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身的风险。
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日新月异,无数中小企业依托电商平台实现了迅猛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以电商平台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能够实现电商与中小企业的双赢。
二、中国电商企业的金融创新
2012年11月27日,京东商城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线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双方将向京东的合作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目前京东商城已获多家银行共50亿元授信业务,而阿里巴巴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截至2012年6月贷款总额超过260亿,目前单日利息收入超过100万。除此以外,苏宁电器也于近期加入了这场电商的金融领域争夺战。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与金融的结合有利于类似中小企业融资这种疑难问题的解决,同时对于电商企业来说,又多了一种获利渠道。更关键的是,目前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不仅仅是价格与质量的竞争,更是供应商与供应链的竞争。金融服务届时对于电商不仅仅是一种业务,而是增强供应商黏性的一种手段,是构建整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电商金融产品对比以及电商供应链金融优势分析
2010年阿里金融的“平台+小贷”融资模式是电商业对金融产品一次大胆的创新。阿里金融利用其B2C及B2B平台提供的交易额、现金流以及供应商成长状况、诚信通会员信用记录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困扰金融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度高、担保抵押缺失等问题因为平台所能提供的物流、现金流信息而使得结构融资能够更好地服务,同时,信息的网络获取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贷后监控成本。
此后,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纷纷与其他B2B电商平台合作,与阿里金融的融资模式不同的是,这些E贷服务为“平台+银行”的融资模式,也就是基于电商服务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2012年11月,京东商城这一B2C平台与中国银行的合作进一步加速了电商与金融行业的合作。
除了电商涉水金融,建行的“善融”电商平台的创立与建设,虽未成型,但也是银行业对客户数据库获取以及增进客户了解,尤其是消费倾向了解的一次有力尝试。
通过电商金融产品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的优势所在:
1.授信主体与授信额度
阿里金融模式的授信主体为阿里小贷——阿里巴巴集团内的小额贷款公司,而电商供应链金融的授信主体为与各平台合作的银行。我国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相关法制尚未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有限,且受制于授信主体的规模,阿里模式的后续资金来源不足将会成为其发展的重大阻碍。
2.授信数据与客户源
在这方面,阿里金融与电商供应链金融都基于电商服务平台数据提供结构融资,如订单融资、入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
各平台间授信以及客户的差异性主要皆源自其市场份额的占有量所导致的数据量差异。在B2B平台市场,阿里巴巴一家独大,2012年共占据45%的市场份额,而建行合作平台以及民生银行合作平台敦煌网与慧聪网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不足4.5%。在B2C平台市场,京东商城2012年22.3%的市场份额与天猫52.1%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拉大与其他中小电商差距。
从趋势上来看,电商的集中化加剧大小电商的差距扩张,中小电商只能依靠特色化专业化服务来与阿里、京东抗衡。以此角度,建行的电商尝试很难在垄断严重且竞争过热的电商业中取得预期效果。长期中阿里与京东的电商平台将更好地实现大数据这一目标,占据更为充分的供应链渠道,同时发挥供应链的黏性吸引更多的客户。
3.利率水平
阿里金融与电商供应链金融依托类似的电商平台数据,提供类似的无抵押(或部分抵押)、免担保贷款,其利率水平的差异主要源自其自有规模的差异。阿里小贷受制于其后续资金的有限,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倾向于提高利率来增加利润,因而其年化固定利率高达18%,高于基准利率30%以上;而电商供应链金融则受益于其授信主体银行资金的充足性,通常提供基准利率上浮10%~30%的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压力,能够吸引并服务于更多的供应商。
4.服务地域与政策支持
根据银监会2008年5月颁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第五条规定,只能在“本省(市、区)的县域范围内开展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阿里模式的服务区域局限于江浙沪地区,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供应链金融则可将服务覆盖整个银行服务范围。这一空间上的限制与未来政策走向的不明朗性更为凸显电商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平台的金融创新不仅有利于供应链上游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为中国的金融市场以及电子商务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国内网络经济、物流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银行业务扩张的需要,相信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能够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Stiglitz J E, Weiss A.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71(3): 393-410.
[2] 夏泰凤. 基于中小企业融资视角的供应链金融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1.
[3] 田大洲, 曲涛, 田娜.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其就业贡献[J]. 人口与经济, 2011 (02):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