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管理工程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药品质量管理工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药品质量管理工程论文

篇1

1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现状、瓶颈问题与破题对策

近十年来,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化学标志物检测为核心的药品标准和质量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已达到世界医药工业发达国家水平,但尚未建立科学、严谨、低成本并符合中医整体观及中药特点的中药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纵观中药质量控制学科的研究格局,绝大部分专家学者特别重视并致力于研发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研究重心主要落在寻找各种化学成分并以成分为目标建立各种仪器分析方法。

“质量源于检验”[1]这一已经被世界医药发达国家制药和监管实践证明落后的观念至今仍是我国药品制造及监管的主要模式,其结果造成业界误认为中药质量控制的重点仅仅是建立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质量检验标准,形成落伍的靠检验标准控制中药质量的模式,致使中药制药过程控制技术研发一直少有人津,相关技术极其落后,相关人才极度匮乏,乃至形成该专业方向上教育人才技术越来越失衡的怪圈。由此,不仅导致检验投入成本急剧增加、检验工作日益繁重,而且实效不佳,过程数据无法溯源,质量风险难以管控,阻碍持续提升中药产品质量,成为“劣药防不胜防”乱象长期得不到管治的重要根源。近年来,有关部门已认识到现行方法不符合控制好中药产品质量的科学规律,转而重视药品生产的过程控制,但苦于缺乏相关技术与工程专家。目前,我国中药制药过程管控技术方面不仅科研工作基础十分薄弱,而且相关理论研究停滞不前,研究思路还停留在所谓的在线检测上,甚至有人将以过程建模为核心目标的过程分析技术(PAT)混同于过程分析化学,又将过程分析化学等同于近红外光谱(NIR)分析,致使PAT被扭曲简化为NIR,过程质控技术异化为NIR检测技术,结果导致中药制药过程控制技术多年得不到准确认识和推广应用,药品质量控制系统的技术性能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进,这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药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性难题。

生产制造符合各项质量标准的合格药品并不难,但要制造质量可靠的药品就十分不易。换句话说,质量合格的药品不一定就是质量可靠的好药,仅靠提高标准、改进检验方法并不能确保药品质量。只有贯彻落实“药品质量出自于生产制造方式”的制药工程控制论,精研制药工艺与工程技术,将中药工业现行的粗放型制造方式改造成精细化制药流程,把中药质量控制融入到制药过程中,建立起药品质量控制系统自调整、自进化机制,促使制药技术水平不断升级,才能持续改善和提升药品内在质量,从而提高药品标准。因此,中药质量控制不能只盯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而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科学管控中成药制造全流程上。

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中药质量控制理论创新,重构中药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立以制药过程管控为核心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从根本上解决质量控制技术落后、质量风险管控措施不力、产品质量声誉不高等中药行业重大现实问题,从而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可控性。

采用全球监管科学理念来审视中药质量控制难题,就有必要认真研究并深刻思考国际公认的先进制药与质量管控规范,尽快科学制定我国中药CMC规则并推动其发展成为国际认可的中药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应当鼓励制药企业在中药注射剂再评价、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或中药配方颗粒研发中践行CMC质量控制理念,在研发创新中药过程中全面展开CMC研究,并在申报中药新药时提供充足的CMC研究资料,这对于显著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科技价值和监管价值。

2中成药CMC研究技术架构

CMC为化学、制造和控制(chemistry,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的英文缩写。通常认为,CMC是药物研发的一部分,其研究包括药物的化学实体及药品性质、原料药与药品的制造方式,以及制造过程控制方法(质量可控性)等。美国FDA新版植物药研发指南[2]中的CMC实际上就是从原料药材到植物药制剂的全程质量控制,表明其已从药品监管转向研发监管,突出了从产品研发到上市的全程监管,反映出更加重视药品制造过程管控。

因历史原因,我国当年的药品注册要求较低,没有开展中药新药CMC审评,导致人们的药品质控观进入认识误区,甚至相当一部分专家错误地将中药质量检验等同于中药质量控制,把中药质量控制降格为药材原料与产品成分分析,几乎弃守极为关键的药品生产制造过程管控关,致使非法添加、擅改工艺等违规行为有机可乘,政府监管部门陷入被动应对、防不胜防的境地,这也是造成我国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医药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

程翼宇等:创建以过程管控为核心的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体系从国际药品监管实践上看,新药CMC审评是确保药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首先须对中成药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中医药临床实践以及药效学研究数据,明确所发明的中药化学实体(即药效物质,通常是混合物);其次应进行动物实验,阐明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评价中药化学实体的安全性,从而科学准确地描述和表征药品化学实体及其质量概貌;然后在人体上开展临床试验,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再将实验室工艺转化成制药工艺,研究确定药品制造方式,使新药研发各阶段的不同批产品互相对应良好;建立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制定药品质量检验标准,以便规模化生产出批次一致性满足临床疗效要求的中成药产品,确保上市销售的药品具有与临床试验药品相似的质量属性。下面论述中药CMC的有关概念。

化学实体“C”:系指通过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确定产生临床疗效的化学实体(中药化学实体通常是混合物,可能是部位,也可能是组分,偶见单体化学成分),进而准确表征药品化学实体,并科学定义和描述药品质量概貌(QTPP,即质量目标产品概貌),最终确定所要制造的目标产物。

制造方式“M”:系指通过制药工艺、制药设备及工程化研究,确定药品生产制造方式。通常,根据药物研发的不同阶段生产制造不同批次的中药样品,分别用于不同的目的。临床批(clinical batches)药品适用于研究临床安全性及疗效等;中试批(pilot batches)药品适用于研究实验室制药工艺的放大及优化;工程批(engineering batches)药品主要用于测试制药设备并研究工程化方法等;过程验证批(process validation batches)药品适用于研究考核生产制造方式的实际性能,对制药过程进行验证,确证制药过程处于可靠控制之下、可制造出符合预定质量概貌的中药产品;商业批(commercial batches)药品则是上市销售用的中成药产品。

质量控制“C”:系指根据药品质量概貌,研究确定药品关键质量属性(CQAs),由此建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进而制定中成药质量控制方法,特别是中药制造过程控制方法。通常,中成药化学物质组成十分复杂,制药工艺研究基础薄弱,生产制造方式较粗放,质量可控性不高。因此,应当从QbD理念出发,理性辨识关键物料属性(CMAs)、制药工艺、制造方式、生产规程与药品质量之间关系,建立中药制药过程数字化、模型化、精细化、定量化方法,提高药品质量控制能力。

中药CMC研究的核心目标:科学描述和表征药品化学实体及其质量概貌,确定所要制造的目标产物及其P键质量属性;设计制药工艺,配置组装成套设备,设计建造生产设施,实施工程化验证,确定药品制造方式;将药品质量设计进生产制造流程中,确定药品制造全程质量控制方法。

中药CMC研究的主要特点:①中成药化学实体:中药原料来自于天然产物,化学物质一致性较低;中成药产品化学物质复杂,现有分析技术尚难以确认绝大部分中成药化学组成;中成药的药效成分含量不一定高,辨识药效物质难度较大。②中成药质量概貌:绝大部分中成药的临床定位模糊,研究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面临很多困难,科学认知中成药质量概貌有较大难度,导致主要药效成分含量控制限度难以确定。③中成药制造方式:在投料、组方一致的情形下按预定工艺流程进行制造,并不能保证所产药品的化学组成一致;必须建立合理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进而构建模型化、精细化、定量化制造方式,使生产制造批间一致性高的药品成为可能。④中成药制造过程控制:在制药过程中保证药效成分足量、去除有害物质、调控质量一致性的难度很大;只有建立药品CQAs与制药过程状态参数间关系模型,才能研究确定关键过程参数(CPP),建立过程质控指标体系,并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建立过程控制模型,对制药工艺流程、制药设备、生产设施以及物料等实施精准控制。⑤中成药制造过程管理:与国际通行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相比,中成药制造需遵循的质量管理要求并不能因中药产品源自于天然产物而放宽,只有要求更严才能保证质量一致性。综上,与化学药品及生物药品CMC比较,中药CMC研究难度更大,要求更多更严。

在中药CMC研究中,应将药品质量控制方法与制药工艺、制药设备、生产设施、过程控制方法、过程管理方法、药材质控方法、物料检测方法、药品质检方法、工程验证方法等同步设计,使得质量控制与制药方式相融合,从而保证药品制造方式以及质量控制方法科学、合理、可靠,确保中药制造车间能够生产出满足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一致性要求的药品。显然,中药CMC研究需要在工程理论指导下,紧密联系工业化生产实际,才能建立符合临床疗效要求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实现药品质量控制目标。

目前,我国药品质量控制学科对工程理论的研究极端薄弱,实验室研究与工业实际脱节严重,许多从实验室得到的研究结果及技术观念在工程上无法实施,导致学术界发表的绝大部分研究论文对全面提高中药产品质量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这种局面急待改变。据此,应当多学科协同研究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学,探索中药质量控制理论的创新,从而突破一系列技术,将论文写在制药工厂的药品生产线上。

要将药品质量设计进制药流程中就必须构建以过程管控为核心的药品质量控制体系,这就涉及大量的工程技术问题,需要将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领域拓展到制药工程学、控制工程学、管理工程学等学科范畴。因此,笔者提议将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物分析学、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学、控制工程学、管理工程学等学科汇聚在一起,创新研究并建立中药质量控制工程学及其核心技术体系。这既是中药产业的重大现实需求,也是推进药品监管科学发展的方法学基础,更是创研中药制药过程管控技术的关键突破口,将为破解中成药质量控制难题开辟智慧之道。

3中药质量控制工程理论研究

为推动中药制造过程管控技术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研发药品质量管理与控制工程系统(包括软硬件),而设计这类管控工程系统需要制药工程界提供相关工程理论支持,并应符合优良的工程规范(Good Engineering Practice,GEP)。

基于工程理论的中药质量控制与传统的中药质量控制在技术理念和方法学上有着本质区别。前者采用工程方法来检测与调控中药质量属性,需设计建造药品质量控制工程系统;而后者主要采用原料药材与药品质量检验放行方式来控制中药质量,不需考虑工程控制问题。简要地说,前者是工程控制模式,后者是检测控制模式。

31中药质量控制工程的若干术语定义为更确切地认知中药质量控制并深入开展质量控制工程理论研究,不妨先定义若干术语。

中药质量稳定性:系指在特定的一段时期(如:有效期)内,中药产品保持化学、物理、微生物特性以及疗效的能力。

中药质量均一性:系指同一批次的中药产品在性状、化学、物理特性以及重量等方面的相同程度。

中药质量一致性:系指不同批次的中药产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的相似程度。

中药质量可控性:系指中药原料生产和制剂生产制造系统控制药品质量属性的性能。

中药质量属性:系指那些影响药品安全性、有效性或一致性的中药物理、化学、生物活性或微生物等特性。

中药质量检测:系指采用特定的测量仪器、仪表或其他适用的量测方法,对中药质量属性进行量测。通常不对检测结果或量测数据作结论性评判。

中药质量检验:系指依据现行药品标准,采用合规的分析测试方法,对相应的指标项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规定值进行比对,判定检品是否符合法定标准或企业内控标准的要求。

中药质量分析:系指采用分析仪器对中药进行分析测试,获取化学定性或定量分析结果。

中药质量评价:系指采用特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测量方法,对中药产品某些质量属性进行量测,并给出相应的评价结论。

中药质量控制:系指为保证中药产品满足临床疗效要求而建立的制药流程控制技术体系,包括药品质量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设计、原料药材质量检验、制药过程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检验放行控制等。

制药过程设备:通常简称过程设备,亦称制药设备,是指与制药工艺流程相关的设备。

生产设施设备:主要指各生产车间中配置的空调、净化、电气控制等设备。

公用系统设备:主要指水/汽/电供应系统、消防系统、环保系统等设备。

中药制药工艺品质调控:系指适时调节CPP,保障制药工艺精密度,使制药工艺每一环节产出的药用物料质量属性满足一致性评价指标的要求。

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系指在制药工艺流程中,对药用物料质量属性执行一系列检测与调控操作,使其在一系列相应的质控点达到预定的质控指标。

过程控制模型:系指对制药过程执行的控制策略等。

过程知识与理解:是建立中药制药过程控制模型的科学基础,这类知识包括制造过程变异源、制药过程控制策略信息、过程状态参数与质量属性关联网络、制药工艺参数与质量属性关联关系等。通常依据过往制药经历中所积累的大批量数据,通过分析、辨识或建模获取过程知识,科学认知中药制药过程。

风险控制系统:具有质量风险控制与生产风险控制两大功能的由软硬件组成的成套装置。

中药质量管控工程系统:能够在中药制造全流程执行检测与调控操作,使物料及药品质量属性达到质量设计要求的由软硬件构成的工业成套装置。

32中药质量控制工程理论模型在中医药整体观指导下,以整体性临床疗效为导向、整体性药理研究为基础、整体性质量属性为目标、整体性过程管控为核心、整体性工程优化为策略,整体性同步设计药品生产制造系统与质量控制工程系统,建立符合中药CMC技术规则的药品质量控制与保障体系。在明确药品质量概貌基础上,首先确定药用物料及药品关键质量属性,再全面考察可能影响关键质量属性的所有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人员因素、操作因素、O备因素、工艺因素、物料因素、检测因素等等),进而同步设计生产设施、制药设备、制药工艺、生产流程、生产管理与过程质量控制等系统,将药品质量设计融入到生产制造系统中;然后展开工程化验证,测试并完善生产制造方式,确保药品质量可控,最后实施产业化投运。这就彻底改变了通常先设计制药车间等中成药生产制造系统、再建立生产管理等药品质量控制体系的传统模式,突出了以制药过程管控为核心的质量控制理念,以及将质量控制工程化的新策略。中药制药过程管控理论方法如下。

中成药制造系统:由制药设备、生产设施及公用设备三大硬件系统所组成。制药设备包括炮制设备、提取设备、浓缩设备、纯化设备、制剂设备等等与制药工艺流程相关的设备;生产设施包括前处理(含炮制)车间、提取车间、制剂车间、仓储等厂房;公用设备包括水汽电供应、消防设施、环保设施等。为使药品制造过程得到合规、有效和科学管控,不仅制药设备及生产设施需符合GMP要求,而且三大硬件系统应当实施数字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大力推进中成药制造执行系统(MES)的研发与广泛应用。

物料管控:中成药制造中所需的药材原料、辅料、制药助剂、包材等物料质量直接影响生产终端的药品质量,必须实施数字化严格管控。一方面对制药流程每一环节的输入及输出物料质量进行检测调控,并执行物料投入与产出衡算控制;另一方面应对原辅料从进厂、药品下线直至临床使用实行全程流向追踪、数字标识可追溯管理,并对仓储实施数字化管理,确保物料质量。

工艺品质调控:为提高中药制药工艺精细化程度,应对工艺流程建模,并建立中药工艺精密度评价指标,使中药工艺一致性、质量一致性的提升有法可用。

过程质量管控:根据CQAs构建药品安全性评价指标、药效相关质量指标、质量一致性评价指标等质控指标体系,并将各指标群分解到相对应的制药流程关键环节,通过质量控制工程系统执行各质控点监控放行;中成药质量控制工程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合规的生产质量管理系统,应将GMP为主导的质量管理系统与质量控制工程系统相融合,建立药品质量管控体系。

过程风险管控:根据GMP、AQ/T9006、ISO14000等管理规范,构建质量风险管理(QRM)系统和生产风险管理(PRM)系统,科学设置风险控制点,使各类风险最小化。

中成药制造系统的管理:制药设备性能与运行状态对制药工艺及药品质量有较大影响,科学管理中成药制造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建议参照美国ASTME250007标准指南[3]制定中成药制造系统及设备生命周期管理规程,以严谨的工程规范确保中药制造系统可靠地正常运行至退役。

33中药质量控制工程核心技术体系根据上述中药质量控制工程理论方法,将会发展形成新一代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中药工业人工智能技术、中药工业工程技术、中药工业信息集成融合技术、中药制药过程状态全程监测技术、中药工业成像技术、中药工业互联网技术、数字制药工程技术、药品安全性监测与质量风险管控一体化技术、中药产品智能MES技术、中药制药过程分析与建模技术、中药化学与生物模式识别技术、中药整合药理学等。

4数字制药工程方法学

为将中药工业从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转变为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操作模式,实现中药制药过程管理目标,提出数字制药的“六化”理论。

信息化:定义QTPP,定量表征CQAs,制定质量控制指标群,定量描述CMAs,辨识CPP,并将所有研究结果转换为电子表格,构建相应数据库;将各类数据信息化(包括药理研究、过程状态、物料质量属性、GMP、精益生产、风险管控、质量检验、临床安全性监测等数据),全面、全域、全程感知制药信息。

模型化:中药作用机制建模,定量表征药品质量概貌;制药工艺流程各单元工艺建模,定量表征工艺概貌,进而可将质量设计进制药工艺,精细化执行定量控制;中成药制造过程建模,定量表征各节点物料概貌,进而辨识过程动态规律,衡算输入与输出物料,建立过程控制模型等;数字工厂建模,辨识中药工业流程管控规律,进而持续性改进制药技术,为提质增效、风险最小化提供技术支撑。

可视化:对物料流、信息流、控制流等各类数据可视化表达与展示,不仅使生产制造系统的设备状态、能耗物耗、人员及操作状态等数据可视化,而且使制药过程及物料质量属性数字化透明。

自动化:包括设备自动化、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自动化、质量检测自动化、风险管控自动化、生产管理自动化等。

精益化:实施精细化数字管控,在制药过程中对人、设备、物料、质量、水/汽/电进行数字化精益管理,建立精益制造模式。

一体化:将原料质控、过程控制、过程管理、药品检验、临床安全性监测等系统“五体合一”,并将过程检测、GMP等数据库信息融合,组网建立制造全流程信息链,消除“信息孤岛”,解决信息碎片化所带来的过程管控失措问题,为全面掌控生产制造过程提供强大的信息保障,攻克中药制药过程无法有效管控的难关。

5中药质量控制工程理论的工业转化应用

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充满前沿性和挑战性题,解决这些难题对于实现制药强国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药产品要想得到国际认可,必须谋求中药质量控制科技创新,构建与国际CMC技术规则相通的药品质量管控体系,推动中药制药技术集群创新和转化应用,打造中药制药技术升级版,实现中药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中,各行各业的工程建设、产品制造、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提出了“质量”含义,进行以质量为根本的经济建设活动。无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都具有相类似的内涵评价标准,我们需要提供一种能满足一定检验标准的有价值的有形或无形产品或服务。为了达到预先设定的质量目标,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施以质量控制和监督,最终达到保证质量和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质量控制的内涵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给出了一个定义,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它没有将质量限定于产品或服务,而是泛指一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或过程,可以是产品或服务,也可以是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以上各项的组合。质量的含义,一是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并符合一定的预设质量标准;二是质量也意味着合格或者没有缺陷。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让产品或服务达到质量的内涵标准,我们必须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把实际测得的质量特性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差异或异常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使工序处于控制状态。具体是为了监督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各环节上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使产品或服务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活动。在服务和管理领域,质量控制是指针对服务现场的措施和状态予以的现场检测和纠正,以达到服务对象感觉满意的程度。

从本质上说,质量是我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外在展现评价,而质量控制则是为了达到质量目标的内部控制活动。质量是企业和部门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已得到国内外大多数企业认同,质量目标是企业和部门追求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而质量控制则是确保达到质量目标的有力措施,目前质量管理已经逐步发展到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二、质量控制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意义

经济管理的含义包含两层:一是宏观概念,统指政府在履行宏观调控上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二是微观概念,指在企业和部门中凡是有关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宏观经济管理与微观经济管理的目的都在于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统筹规划、工作实施以及质量控制,因此作为经济管理工作范围内的组成部分,质量控制对经济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质量控制可以促使经济管理工作更有效率。只有实施质量控制工作,企业和部门的经济管理工作才会更有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和部门的领导早已感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他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性。缺乏质量保证的产品或服务,会让企业和部门遇到很多问题,如产品的返修、服务的投诉、甚至对顾客进行的赔偿。如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让产品或服务带给顾客的是放心使用和满意的评价,那么我们就能更专注于企业发展或部门的建设,从而给整体经济管理工作带来更高效率。因此,作为企业和部门领导,他们就要选择一种管理模式来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从工程角度看,多数企业为规范质量控制选择了运用国际ISO9001等标准进行管理;从检测实验室看,多数单位选择了质量管理资质认定体系和实验室认可体系,相应的其他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几乎覆盖了所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而对政府部门,由于提供的是无形社会服务,因此更多依靠制定更加完善的业务操作流程与考核规定来进行质量控制。

2、质量控制是评价经济管理工作好坏的必要因素。质量控制通过监控与调整预设质量目标的过程,达到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经济管理工作的好坏,需要有质量控制的标准来参与评价。实际工作中,不进行质量控制或者形同虚设的质量控制很难对经济效益和健康管理带来促进作用,这也反映了经济管理工作离不开严格的质量控制。将质量经济效益分析作为评价企业和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意义。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否有效,一定会在企业和部门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上做出反映。企业和部门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如果经济效益都提高了,那么质量控制就是有效的。反过来,良好的经济管理工作也必须拥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否则评价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将会片面,整个经济管理工作也缺乏进步的推动力。

3、质量控制可推动经济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在质量控制工作的推动下,企业和部门提供的产品更完善,政府部门提供的服务更满意。从社会的角度看,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越做越好,实际工作将更上新台阶。依照市场营销理论,消费者需要的是满意的产品,同时随着更多满意产品的出现,消费者的期望也不断提高,这反过来会促使企业和部门更加注重质量控制,于是企业和部门相互之间自发的竞争在质量控制的作用下,会推动整个社会产品质量的不断进步。经济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提升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经济管理工作也获得了进步,表现在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秩序的完善、经济状况变得更好等方面。由此可见,经济管理与质量控制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三、质量控制在经济管理中的运用

1、从经济管理的战略层面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质量控制是一项工作,也是一种观念,它在帮助企业和部门提供更高比率的合格产品的同时无疑也会增加企业和政府的运营成本与管理难度。因此,要想把质量工作真正做到实处,我们必须在经济管理的战略层面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首先是领导的认识问题,要对质量控制有正确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就是说企业和部门的质量控制是关系每个企业和部门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产品或服务的好坏将影响到广大的顾客群体。因此,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是为了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还是只为了拿张认证证书装点门面的形象工程,这是一项原则问题。质量控制本身就是为了提升管理水平服务社会的,这个观念是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前提。

有了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就是说既然企业和部门选择了这样的管理模式,就要有踏实接受的态度。作为企业和部门的管理者,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出具体的质量目标和完成质量目标的实施计划,通过质量目标的分层次展开,以实现企业和部门的质量控制。因此,质量控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而出发点必须是企业管理层对质量控制的正确认识。

2、依据经济管理总体情况制定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是企业和部门实施质量控制的依据。要在工作中制定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是极为重要的,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的效益,我们制定的质量规范标准必须要适当,过高的标准不容易执行,过低的质量标准又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整体进步。在推行质量管理工作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走捷径照搬照抄,以此来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文件。目前,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ISO9001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必要的质量监控模板,而针对各行业情况,企业和部门也需要增加一些附加的质量控制标准,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适当的质量规范标准应将质量控制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即质量环的所有环节),并且以质量形成存在的问题预防为主,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来排除质量环节各个阶段产生问题的原因,以获得期望的经济效益。

3、提高经济管理效率,建立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为了有效地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我们针对质量控制方面需要建立一套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这套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进行质量过程监控,同时出现问题要能及时和自动提醒,以减轻质量控制的工作压力。闭环的质量控制系统不仅应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具有灵活性,即如果出现批量的质量问题,质量控制系统将提醒企业和部门管理者问题也许不在于某个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是系统流程上存在问题,从而促进企业修改完善质量标准。

四、总结

质量控制对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管理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质量控制是现代企业和政府部门需要重视的工作之一。认清质量控制与经济管理的关系,督促企业和部门领导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观念,设定适当的质量目标和规范标准,并建立有效的闭环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和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达到顾客满意,以最大化地实现企业和部门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完善的医疗规章制度,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托。自年月以来,按照管理年活动的要求,我院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完善规章制度326条,新制定规章制度52条,如制定了合理用药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病人回访制度、疗质量考核制度、安全监管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等,内容涉及依法执业、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传染病防治、药事、仪器设备、医疗用品、医院感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行政管理等方面,并将其中部分主要制度和职责汇编成册,如《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护理人员工作手册》、《药剂科工作制度与职责》、《检验科工作制度与职责》、《行管后勤部门工作职责》等,作为职工的必备工具书。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加强了医院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促进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2、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执业行为。

依法执业是医师合法权益、老百姓健康的重要法律保障。年底我院聘请了法制副院长,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律教育和监管。医院制定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计划,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了《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按照要求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病例报告管理之规范》、《关于加强依法执业管理的办法》、《关于严格分科诊疗病人的规定》等,将法律条文具体化,落实到了医疗工作中。切实把好卫生技术人员资质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准入关。针对新分配医务人员无执业资质的情况,我院明确规定了其工作职责和范围,不允许单独执业,签订《依法执业管理协议》,规定其取得执业证的年限,否则将降级或调离岗位使用。据此规定,我院对2名未如期取得执业证的医务人员作出降薪跟班使用的处理。我院没有超范围执业和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的医疗行为;医院挂牌名称与机构登记名称相符,未在新闻媒体或户外未经审批的医疗广告、医疗信息或擅自篡改经审批的医疗广告内容。

3、狠抓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医院成立了质量管理委员会,设立了质管科,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全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各科室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形成了院控、科控、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医疗质量考评实施办法》,奖罚制度明确,落实到位。成立了输血管理小组、药事委员会、药物和器械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院感领导小组等专业性质量管理组织,基本构建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组织体系。医院每季一期的《医院管理年简报》、《质控园地》以及《药讯》,及时传达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文件精神,针对全院医疗质量状况、安全工作进行报导、分析讲评,提出可行性整改意见。院长作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坚持把质量安全工作列入日常工作重要议程,除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专题会议之外,还利用全院行政业务大查房、院周会、科室晨会、医疗质量讲评会的时间实行质量管理。今年我院还以市卫生局开展的“创建医疗质量管理先进科室”为载体,强化了对医疗质量的监管和考核。医院业务院长、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负责人每周三次查房,质管科、医务科、护理部、临床药学室每日深入各临床科室查房,检查医疗文书、合理用药用材、医疗操作规程,尤其重视对新入院、手术、输血、危重病人的医疗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经治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反馈,督促其整改、完善;各临床科室制定了切合本科室实际的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制度、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措施、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护理质控标准与质量持续改进方案等制度,落实各项重要医疗规章制度,并建立工作记录本,如业务学习、疑难病历讨论、死亡病历讨论、会诊、术前讨论、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特殊手术和高值耗材审批、出院病人回访、医疗质量讲评、医疗差错事故登记、交接班记录等;医院质控科按照医院《病历质量控制考评细则》、《抗菌药物使用质量控制考评细则》、《上级医师病历管理职责缺陷考核标准》等规定对所有归档病历进行考评,依据检查结果奖惩兑现;临床科室每周一次开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讲评,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物价、医保等职能科室每半月一次轮流在各临床科室进行质量讲评,医院每半年一次召开全院性医疗安全讲评大会,通过医院、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三级的质量讲评,找问题,促整改。

落实质量与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是保障医疗质量最有效的方法。我院坚决实行奖、罚兑现,年以来,我院制定了每份优秀病历奖励经治医生15元,上级医师奖励5元的办法,同时也明确了对不合质量要求的病历、输血、用药、处方的处罚细则。据统计,年1-7月份质量奖励16178元,扣罚769元。由于制度和管理机构的健全、质量监管工作的到位,我院医疗质量有了较大的进步。如病历质量明显提高,消灭了不合格病历,优良率80%以上,处方合格率从低于10%提高到90%以上。为确保医疗安全,我院制定了《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及其他突发紧急医疗事件的处理预案,明确了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与医务人员签订了医疗安全责任状,明确了医疗安全责任;制定了《安全工作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安全工作的要求、目标和奖惩措施。分管医疗安全工作的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加强了对安全工作的监管,深入科室督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查找安全隐患,并及时解决。认真接受患者的投诉,做到有记录、有处理、有反馈,资料存档;由于安全防范措施到位,年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以来,我院没有发生等级医疗事故。

4、加强继续教育,重视人才建设。

医院为所有医务人员配备了三基书籍,医务科、护理部制定了每2周一次的学习计划,按照医院业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了一些基础专业知识学习,实行院内学分制,学分考核情况列人年度综合考评。各科室也定期开展了业务学习,有记录可查;两次组织三基知识抢答赛,职工参加踊跃;每季度分专业组织三基理论考试考核及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将考试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促进了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对于刚毕业分配的医务人员,严格按要求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率达100%;对于低学历人员,医院给予相应奖励政策,鼓励自学自考,提高学历水平和专业能力,鼓励职工攻读在职研究生,对取得文凭者,制定了带薪读书和奖励8000元的政策,极大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医院业务发展的需求,选送了一批学科骨干外出进修深造,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学术活动,接受本专业前沿知识,为人才梯队的构建,造就更多优秀医学专家打下了基础。

我院有高级职称人员近30人,省、市级名中医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这些专家名医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医院领导高度重视他们的作用,把他们安放在专业学科带头人的位置,发挥其才能。关心他们的生活待遇,其各种津补贴与院级领导相当,免费为名老中医订阅医学杂志,为名中医每月发放补贴100元,组织专家外出旅游,充分调动了专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我院作为省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承担着教学任务。每年接受大批大中专院校实习人员和进修人员来我院学习和进修,同时还积极配合市卫生局开展了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农村适宜技术推广班的培训、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工作,为促进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5、增强科研能力,倡导科技兴院。

科研是创新的动力,而创新是医院发展之源泉。年,我院请市科技局专家进行了科研基本功的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科研基本功,医院对各部门、科室下达了科研课题任务,规定了各部门科室论文写作数量,制定《科研论文管理办法》,对科研立项、科技成果、、新技术开展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措施,营造了较好的科研氛围,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年度先后有3个科研课题立项,分别是《骨伤疾病中西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研究》,获市科技局立项;《三黄散在闭合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获省卫生厅立项;《中医平衡调理疗法防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获市科技局立项。主任医师小儿马蹄内翻足诊疗规范化研究国家级科研课题年验收通过。科研工作带动了专科建设与发展,目前,医院拥有国家重点中医专病专科小儿马蹄内翻足科,市级重点中医专科骨伤专科和针灸按摩科,并拥有肛肠科、中医内科、皮肤科等特色专科,提高了为患者的医疗服务能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6、规范医疗处方行为,推动临床合理用药。

为规范医务人员处方书写,我院严格执行今年月份卫生部新出台的《处方管理办法》。为此,开办了“处方制度学习培训班”,加强了宣传教育,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法,强化了监督检查。如制订了《市中医院处方质量点评制度》,将《处方管理办法》、《基本用药目录》和“药品通用名”下发到每个医师手中,帮助医师规范处方书写,对处方实行每周不定期检查,处方在医院门诊大厅公示点评,每月抽查10天处方进行分析评价,按照处方考评细则,对处方检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有效地规范了医生的处方书写,提高了处方质量。确保合理使用药品,避免滥用药,是当今社会对医院工作的重要要求。我院制定了《合理用药实施细则》、《抗药菌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举办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培训班,每月对药物尤其抗菌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抗菌素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对每月用量前十位、增长前五位的药品在医院大厅进行公示,有效地规范了药物使用。临床药学室积极开展临床用药咨询工作,为患者提供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对特殊病例跟踪查房,参与疑难病例的会诊,与医师共同商讨个性化治疗方案,努力控制药品费用在医疗费用中的比例,遏制临床滥用药现象,努力缓解“看病贵”问题。

(二)树立良好医德医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落实便民措施,方便患者就医。

自年月以来,我院共推出便民、利民措施36条。主要有:

①改善医院内环境。年筹措资金对3、4、5、6四个病室、供应室、大会议室、中心实验室进行了装修改造,放射科进行了整体搬迁,兴建了CT室,并进行了污水处理系统改造、气改电工程建设、电力增容,制剂室净化改造升级;为所有病房配置了空调、热水器、电视;统一了各种医疗标识。

②添置医疗设备,增加服务功能。根据医疗业务发展需要,购置了CT、CR、C型臂、500maX光机、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诊断系统、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心电监护仪、电蒸汽发生器、麻醉机、骨伤治疗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救护车等硬件设施,提高了医院诊疗水平。

③更新服务理念,打造服务品牌:举办了礼仪培训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让医疗服务亲情化;设立了“服务委屈奖”,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摆在第一位,突显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设药学咨询窗口,开展电话咨询;实行“无假日”门诊,开通急危重症患者就医绿色通道;组织社区健康大课堂,深入社区义诊;开展贵宾卡优惠服务;提供轮椅、公用电话、饮水设施,增设候诊椅,为空腹体检病人免费提供早餐;落实新入院病人接待“四个一”(一声问候、一张凳子、一杯开水、一次宣教);免费挂号、门诊中西药优惠,对部分特殊人群免费检查;采用感动服务,为在院生日的病人送去鲜花、贺卡和祝福;对住院病人全程陪检,出院病人护送至大门口或电梯门口;免费接送出、住院病人;出院病人进行回访,延伸服务半径和时限;医院每月开展一次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时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我院注重了服务细节,规范了服务流程,简化了服务环节,满足了患者就医的基本要求,患者对我院服务的满意度一直维持在95%以上的较高水平。为确保服务措施的落实,我院聘请了行风监督员,督导我院医德医风建设。据统计,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共收到感谢信43封,锦旗18面,退红包68人次,金额达38600元。

2、加强宣传教育,严肃行业纪律。

医院组织全院职工观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先进事迹报告》、《为民书记》、《市优秀员先进事迹报告》和《的两面人生》、《医德医风警示录》等电教片,教育职工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召开了“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全院职工学习她医德高尚、服务优良、医术精湛,强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人性化服务措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各服务窗口制定了服务规范用语和优质服务“十项承诺”,规范了服务行为,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加强了对服务的督查和考评。对病人及其家属不满意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整改,如发现一次,扣当月绩效工资50元;制订了岗位工作质量考核标准,每季度进行严格考核,由主管领导、病室主任、护士长、住院和门诊病人进行测评打分,对违反制度的、工作上出现差错的、服务上病人不满意的岗位人员进行严肃处理、限期整改。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医院重新制定了《优质服务、医德医风考核标准》并和各级人员签订了行风建设责任承诺书,加强了对行业作风建设的管理。严肃查处收受、索要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违纪违规现象,进一步完善药品、大型设备、器械、高值耗材、试剂等招标采购制度。加大对药品使用情况的监控力度,对临床药品用量实行动态监控,每月公布药品使用情况,对一些违规违纪现象进行整治和处罚,通过上述举措,医院行业纪律有了加强,行业作风明显好转。

通过结合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医药购销领域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对全体医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和培训,改进了我院行业作风,遏制了医药购销领域的腐败行为,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的困难,促进了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规范医疗行为,减轻群众负担。

我院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突破口,认真执行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措施,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材,降低病人医药费用。将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势头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继续实行医药分开核算,限制临床科室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成立医院药事委员会、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合理用药办公室,监督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规范医生临床行为,杜绝“大处方”;落实大型仪器检查申报审批、高值耗材使用审批和患者签字,避免了乱检查。这些措施遏制了医药费用上涨势头,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为了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我院实行医院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利用公示栏向患者公示各种医疗信息。对单病种收费、检查、药品、诊疗项目等重要信息,在医院醒目位置长期公布,住院病人费用实行一日清单制。

实行优惠让利服务,是我院解决患者看病贵的又一重大措施。我们推出了贵宾卡服务,凡入网者免费健康体查,免挂号费,中药优惠10%,西药优惠5%,检查费优惠15%,农村贫困患者,城市下岗工人也享受上述优惠服务。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患者,我院更是给予了大幅度的费用减免。经统计,仅年,我院给患者的优惠让利共计达20万元。

4、规范收费行为,落实物价政策。

篇4

药学是结合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学、医学、经济学、法学、毒理学、数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而形成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在药品和药妆品(含药物成分的化妆品)的生产、销售、检测、质量控制、管理过程中,药学与社会公共安全、大众生命安全、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国家标准等都是密切相关的。2003年我国化妆品产值达520亿元,处于亚洲第二(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八。2005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4 422.7亿元人民币,医药市场规模居全球第7位。据统计,我国化妆品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5%,据预测2008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将达800亿元人民币。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纪正昆司长和食品生产监管司王红副司长来我校指导时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药品和药妆品市场兴旺,进出口额较大,药品和药妆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也不断增加,特别是目前我国药妆品的质量控制标准对功效性及适应性评价方面还是空白,检测机构的能力也不尽完善。因此,有关药妆品的系统的毒性、功效、成分检测实验数据的技术支持力度相对欠缺,使得中国也受到来自药品和药妆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世界各国都将生物与医药作为优先发展战略,进行着激烈的科技与市场竞争。”众所周知,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核心都在于质量水平的高低。要在这场质量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从事质量工作人才的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因此培养方案的确定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由于药学专业涉及的领域很广,任何一个高校都不可能培养面面俱到,行行精通的药学专业人才。因此,如何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上突出自身学科优势,办出品牌、办出特色,是高等学校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1]。目前一些综合性大学及部分教育部直属医药院校,如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四川大学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逐步确立以研究型和药师型模式来培养药学人才。为更好地发挥我校优势,我们开展了具体研究。

我校药学专业是依托中国计量学院,其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具有计量、检测、质量、标准等方面的鲜明办学特色,如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省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为依托,而且以生命学院的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出入境动植物检验检疫研究室”、“生物产制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基因工程检测实验室”、“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药品和药妆品安全评估实验室”和2个省属高校 “药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和“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室”等为平台建立的。我们按照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适应宽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指导思想,凭借我校检测、质量、计量、标准等优势,构建具有检验检疫特色的药品和药妆品检验和安全评估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并展开调研、学习、探讨和实践等。

1 构建有检测特色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1.1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及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培养能适应国家尤其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1]。结合我校在计量、检测、质量、标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浙江省是我国医药生产和经济大省的特点,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质,掌握药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初步训练,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标准制定和研究开发过程中,从事药品和药妆品的分析、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医药营销、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研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药学专业人才。

1.2 适应社会医药事业和市场需求,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医药是浙江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浙江省重点扶持的产业,形成了以康恩贝制药集团、青春宝药业集团、民生药业集团、海正药业集团、新昌制药集团等为核心的制药企业群体,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由于浙江省培养的药学人才严重不足,导致众多药厂每年到外省招聘药学专业人才。截止到2004年9月中旬,按发达国家从业人员要求,我国执业药师的缺口至少有100万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明确提出了必须配备执业药师的七个方面,它们是:新开办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具有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资格的零售药店;跨地域连锁经营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通过GSP认证的大中型药品零售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房和制剂室必须配备执业药师,这一切为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浙江省不仅有知名、上市的医药制造企业,而且100多家化妆品制造小企业,由于看到药妆品的无限商机,现在国内药企涉足日化企业加快了步伐,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比其他省份高,对进口的药品和药妆品需求大,但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不强,药品和药妆品的安全不容乐观,非常需要懂专业、懂法规、懂检测的技术人才。

我校药学系的教师们2005年到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等调研,了解这几所大学的专业发展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等情况;2006年到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学习和走访,聆听了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产品监督司和质量司的司长们、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院士和领导们作的报告,深入了解国家在检验、计量、标准的发展趋势和迫切需求大批检验检测、标准、计量方面人才。我们以培养强动手能力、熟悉药品检测、标准和安全评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办学特色,从而达到更能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

1.3 仪器科学、检测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重点学科对有检测特色的药学专业的支撑

中国计量学院的药学专业是以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依托,以生命科学学院的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药品和药妆品安全评估实验室”和2个省财政专项“药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和“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室”为平台,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目标的。在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上,经过教师们的调研、学习、汇总、讨论和专家多次论证,将我校药学专业与生命学科、计量检测技术学科有机结合,将药学专业的定位由2005年重点培养生物制药人才转变为现今定位于培养检验检疫和标准化的宽口径、重基础、强能力、求创新的药学专业人才,作为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2]。

2 建立具有检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化学、药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注重化学合成技术、检测技术(生物检测、化学检测、微生物检测、仪器检测等)和计算机在药学中应用和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在药物和药妆品的检测和标准化方面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充实和壮大我国在药品检验检疫领域高级人才队伍,符合药学专业办学基本要求教育,同时又强调加强现代复合型的检验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即能以其专长为药品检验和药妆品检验做贡献。

根据教育部有关药学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2],结合我校是我国质量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制订药学人才培养方案时,采取如下做法:

2.1 结合药学专业特色和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科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我校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集中性实践环节。课程共175个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共60个学分,共1 155学时;学科基础课中的必修课共34个学分,共678学时,学科基础课的选修课必须修12个学分;专业教育课中的必修课9个学分,180个学时,专业教育选修课必须修12学分;全校选修课中含人文社科类模块、经济管理类模块、学校特色类模块、综合能力类模块等共计10个学分;集中性实践环节必修课共计30个学分, 和课外科技课8个学分。以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集中性实践环节四个主要层次构建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2.2 在化学课程的主干课程基础上,体现药品、药妆品的计量检验特色

化学一直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主干学科,也应是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包括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专业化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3]。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体现灵活性。同时注意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注重新知识、新理论的引入。在专业教育的选修课设置方面,我们采纳了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为国家培养含药物成分的工业品检测人才的建议和希望,增加了化妆品化学、中药化妆品学等课程,并开设“药品检验技术发展”、“药妆品检测技术进展”、“新药研究与开发”等学术讲座。

2.3 将生物学的主干作用应用到医药检测领域

生物学也是药学的主干学科之一,特别是生物学的检测技术在医药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也是当今检测的一个发展方向[4]。因此,设立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技术等学科基础必修课。

2.4 在多学科交叉的大药学教育基础上,抓住特色,适应时代需求

目前药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纯化学模式发展到理、工、医、药的多学科交叉结合,使专业知识结构趋向合理,具有“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特点[2]。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不仅设立一般药学专业都有的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还设置生物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医学概论、人体解剖学、化妆品化学、中药化妆品学等课程, 使学生学到的内容能相互渗透、融合,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 立足计量检测特色,构建结合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

药学还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特别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打好实验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1 开展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学生结合药学和生物学、仪器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我校是全国质量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 药学学生就业的方向主要是在国家、省市和企业的药品检验部门。因此,在实验类型上,我们设置了药学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和开放性实验等多种形式,来开展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实验方面,我们以校化学实验中心和1个省财政专项“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室”为平台,开展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在检测方面,我们以1个省级“生物测试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开展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生物药物分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安全与毒物分析、生物制药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在药品的检测和安全评估方面, 我们以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药品和药妆品安全评估实验室”和1个省财政专项“药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为实践平台,开设药品检验综合实验、药学专业实习、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课程设计等的实验教学。

3.2 提供校内科研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我们实施 “小研究生培养制度”,让二、三、四年级的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从培养低年级学生入手一直到大学毕业,不仅锻炼学生的能力, 也为教师的研究生生源奠定了基础。从2005年至今,培养的药学专业学生,入选了浙江省“新苗计划”和参加了“浙江省大学生创造杯大赛”等,以学生为第一、二作者分别发表了2篇SCI收录论文和多篇其他学术期刊论文。在开放性实验教学方面,开展了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化妆品中的性激素、莱克多巴胺试剂盒的研制、食品中的药物残留检测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查新能力,使学生了解了基础实验和前沿科学的关联性和必要性,引发了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关心社会的意识。

3.3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培养目标实现

2007年暑假期间,药学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开展一系列暑期活动,分别进入科研实验室开展科研、进行大学生就业趋势-社会调查和到浙江省血液中心调研等,并提交了报告,使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目前药学系已签订的实践教学基地有9个,将逐年增加并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满足学生专业认识、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等需要。由于中国计量学院药学专业的第一届学生要2009年才能毕业,暂时还未开展毕业设计,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适应性的好坏还未知,课程体系整合的好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进行探讨,使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出针对性,更好体现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韩新才,潘志权,丁一刚,等.构建化工特色的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5,3(85):26-29.

[2]马凤余,彭代银,王键,等.21世纪初地方药学院校人才培养探讨[J].药学教育.2003,19(1):4-6.

篇5

制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调整后的一个整合专业,是一门工程技术科学,主要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和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现药品的规模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1]。本专业是奠定在药学、化学、生物技术和工程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以化学工程和药学为其主干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以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药物制剂等为主要专业方向[2]。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将学习包括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天然)药物化学及药物合成反应以及制药工程专业的相关基础及专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制药工程专业合格毕业生,我们组建了制药工程开放实验室。通过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开展药物化学及药物合成工艺研究、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研究、天然药物新成分新资源研究、药品质量标准研究等方面的实验技能。同时,自2003年起,我们实施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综合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1 通过开放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为了更好地配合“强化基础知识、开拓学术视野、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指导思想,我们组建了“制药工程开放实验室”,同时,制药工程专业的教授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实验室的“开放”,一方面是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验项目的开放,另一方面也是实验室时间和空间的开放。良好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和条件,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快速成长,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1.1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开放实验是在完成计划内教学和实验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资源,吸引学生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实验室参与实验、制作、发明和其他创造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3]。为了更好地管理,我们制定了实验室开发管理办法,包括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实验室开放的形式和实施、开放实验的鼓励和奖惩、开放实验室的经费等内容。

1.1.1 准备工作到位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学生必须熟悉普通化学或制药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参加创新型自选研究课题的学生原则上应成绩优良或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申请获批参加开放实验的学生,应尽快和指导教师联系,及早确定实验时间和地点。学生实验前应认真查阅文献,拟定好实施方案。

1.1.2 指导教师保证指导教师是管理开放实验室的主导力量,学院将通过给予一定量教学时数补贴等激励方式,鼓励专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学院同时也提倡义务和自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排定各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值班表。指导教师应注意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创造性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认真科学态度的培养,并做好安全和开放情况的记录。每学期结束前,指导教师应将开放实验的情况汇总并交学院存档。

1.1.3 实验经费及管理保障开放实验经费一方面通过申请得到学校资助,另一方面由教师根据科研课题的实施予以补充。学院分管教学的院长直接领导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和协调工作,系主任组织本系教师做好实验项目申报和实验的指导工作,各实验室负责人具体落实开放项目的准备和实施。

1.1.4 实验质量保证参与开放实验的学生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学院教学办同意后与有关实验指导教师联系,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开放实验活动。学生还应服从指导教师的统一安排和调配,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创新点、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实验收获与体会等进行认真、详细地总结,原始实验报告应由指导教师签字。

1.2开放实验的申请

学生参加开放实验,首先填写开放实验申请表(可参照各实验室开放实验计划表),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来源(教师科研、学生科研、学科竞赛、实验室自拟、学生自选等)、项目经费预算、实验时间安排,以及项目主要内容、难点、创新点及实验方案设计等。批准后,再填写开放实验预约等记表进行开放实验预约登记。

参加开放实验的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自行安排时间到开放实验室做实验,或自由组合,几个学生组成实验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每学期的第1周到第18周从周一至周五分上午、下午、晚上三个时间段对学生开放。学生凭学生证登记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或研究性论文。

2 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使学生早日进入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在导师指导下,开展一些初步探索性研究工作,并受到科研工作的训练,武汉理工大学实施了“大学生创新研究训练计划”。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科研、生产训练机会,这是一项在原有实践性环节基础上的升华与提高,项目持续一年,全部以学生自愿报名,并利用课余、周末和假期等业余时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为主要形式。

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计划的课题涉及药物新剂型及新技术、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制剂、药物分析及药品质量控制、药用高分子材料、生物技术制药、药厂厂房及车间设计、计算机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等领域,参加人数占班级人数的30%~40%。如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结合老师的科研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全面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做好实验。通过参与该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使同学们得到了很好的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完成的项目“新型抗凝血剂――肝素锂的研制”获得了2005年湖北省挑战杯二等奖。

几年来,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多个本科生创新小组,将科研课题、企业项目等科研项目与教学密切结合,进行了探讨与实践,为本科生的学术创新活动建立科研实践基地,营造活跃的科技氛围,引导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不断取得新成果。

3 结语

通过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训练培养高素质的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我们为了建立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长效机制,学院对担任指导的老师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并给予物质支持,激发老师积极参加大学生科学研究的指导工作。同时,学院按年级实施宣传动员,组织选择一批责任心强、对科学研究充满兴趣、能吃苦的学生参加。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以大三、大二为主;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学生以大二、大一为主。通过对制药工程专业5年来开放实验、大学生创新训练等项目的实施,我院制药工程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总之,只有加速制药工程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4],才能适应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适应医药市场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医药工业的现代化,使我国早日跨入世界医药经济强国的行列。

[参考文献]

[1]沈永嘉,卓超. 关于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设想[J]. 化工高等教育,2002,(3):37.

[2]李湘南. 制药工程专业发展方向[J]. 理工高教研究,2003,22(3):92.

篇6

围绕两条主线,根据专业知识及能力结构,按照由专项到综合、由基本到专业、由专业到扩展并循序递进的“层次递进”原则,坚持兴趣为先、知识必备、应用为主、创造提高的理念,采用学做结合、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专门性训练等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各教学模块,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效地完成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1.合理设置教学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体现基本的职业能力,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健康、创业教育等课程。职业课程模块,包括职业基础课程模块和职业技术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基础课程模块涉及的课程有基础化学与化学实验技术、制药化工单元操作与课程设计、化工制图与CAD设计、电器与仪表、分析测试技术、文献检索、安全与环保等课程。职业技术课程主要包括药物合成技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制剂技术、化学反应器、化学制药工艺学、中试技术、专业外语、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顶岗实习等。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主要有药品质量管理、药理学、职前综合培训、药品营销、现代制药企业管理等。2.针对不同课程,选取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基础性较强的学科,比如基础化学,采取学科型培养模式。学科型的培养模式的优点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比较有利,一般认为学科体系是人类传承和存储知识最好最经济的结构,接受学科体系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宽厚扎实,脉络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现实的意义。有些课程可以采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培养模式或者“高职项目课程”培养模式[3,5]。这两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源于实践经验的获得,按照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课程实施顺序,有利于学生隐性知识的习得,引导学生从习得的经验层面向策略层面提升。比如制药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以不同类型单元操作及典型药物为载体实施项目化教学;药物分析检测技术课程,以不同官能团类型药物为载体展开教学;制剂技术课程,选取典型药物的不同剂型为载体进行教学。3.化学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成效与特色日前,教育部办公厅与财政部办公厅联合的《关于同意启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71号),本校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成功入选,说明本校的化学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得到了教育部门和社会的认可,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首岗适应性。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有机统一,既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相对系统性,达到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准,又坚持学以致用、学而能用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和教学零距离,上岗和毕业零过渡,统一从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工作与岗位培训一体,通过校企订单培养、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得以实现。二是多岗迁移能力。所谓多岗迁移,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内在要求,它要有多岗位迁移能力,而不是首岗唯一,适应职业岗位群的工作需要。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所谓可持续发展是践行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要求,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学生在经过了首岗和多岗的历练后,必须有进一步发展和上升的空间,成为本科、研究生层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篇7

(一)详谋细划,描绘发展新蓝图

1.继续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一是争取完成急诊医技综合楼项目立项和职工宿舍2、4号楼拆迁安置,以及总配电房搬迁和发热门诊改造工程;二是引进16排CT、体检中心三维彩超、糖尿病风险评估仪、脑外科显微镜、五官科光学相断层扫描仪、角膜内皮细胞计及新生儿呼吸机、有创、无创呼吸机等大批实用型设备,拓展诊疗范围,满足临床需求;

2.积极有序推进县内医疗机构联动建设。一是完善县临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影像诊断中心、系统信息中心和技能培训中心建设;二是与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扶持关系,确定一个科室扶持一个医院;三是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功能,切实开展双向转诊,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引导和分流患者,制定和落实合理、方便、畅通的转诊流程。四是完善会诊制度。开展网上诊疗和远程会诊,方便患者及时就医和诊治。

3.进行科间整合,发挥科室互补优势。一是开展急诊、重症一体化建设,成立急诊重症医学中心。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提高急救工作的运转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优化急诊和重症医学科转入和转出流程,提升重症医学科入住率,推进重症医学科会诊和转入制度建设,强化重症医学科在危重病急救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推进危重病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二是整合消化内科与胃镜室,增强科室技术力量,让技术协作更流畅,推进内科有创化治疗。

(二)严控细管,拓展业务新空间

1.把握政策方向,寻求利润空间。一是积极响应新医改政策,探索药品采购管理最优模式;二是为满足不同病人用药需求,开设院外托管药房经营;三是进一步加强耗材、试剂、骨科材料集中阳光采购管理。挤压医疗成本支出,减轻病人费用负担。

2.严格指标管理、明确导向作用。按科别合理设置KPI指标,加强控制,进一步降低药占比、耗材比、输液比,有效控制住院、门诊均次费用不合理增长,通过指标管理,明确导向,促进合理诊疗。

3.推广新业务,做好服务延伸。一是完善健康体检中心设施设备及流程,提供一站式体检服务,确保体检质量,打造一流体检服务品牌;二是积极推广免煎中药颗粒剂的临床使用;三是推广开展病友俱乐部、孕妇健康学校等活动,做好病人随访,做好服务延伸,切实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4.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开设服务新内容。一是开源节流,节能降耗。进一步优化医院节能降耗方案,完成中央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二是医院食堂开展住院病人点餐服务;三是病房一楼设立糕点房和小卖部方便就医患者购买;四是完成新一轮保洁服务外包工作,实行人、财、物成本核算,强化结果考核,保证保洁质量效果;五是进行洗衣房改造,落实回收、洗涤消毒、质量管理、定期更换等制度,使其符合院感要求;六是加强对食堂、保洁、洗涤等外包公司的监管,确保服务同质化、一致化;七是严格落实后勤服务工作联系单制度,加强后勤服务考核,提高服务主动性和服务能力。

(三)夯基提质,再上技术新台阶

1.深入推进合作办医工作,创新合作新模式。一是成立专家工作站。制定详细年度计划,总院每月下派专家进行查房、专题讲座、手术指导、门诊及临床疑难复杂疾病诊治等方面的指导;二是积极培育和推进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做强做大特色和优势学科,再争取完成市级重点扶持学科1-2个;三是升华巩固已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使其在点和面上不断深入扩张,使掌握项目和技术的熟练程度和熟练的人数不断增加;四是开展特殊检查项目互通合作,实现分院付费,总院优先检查。

2.鼓励支持科研创新,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一是做好市优先发展重点学科骨科(运动损伤与关节镜)项目建设工作;二是全力推进外科手术微创化,内科治疗有创化,切实提升学科建设和技术水平;三是年内计划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5项以上,争取市级科题立项1-2项,发表一级和二级期刊论文15篇以上。

3.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技能培训。一是修订完善医疗制度,组织学习培训,抓好落实,重点加强核心制度落实监控;二是强化临床基本技能,提升临床医生综合素质。发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作用,对初、中级临床医师进行CPR、电除颤、“四穿”、手卫生等培训和考核;三是加强助理全科规范基地建设,规范低年资、规培及进修医生的带教工作,确实

提高传帮带教水平质量,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四是继续每月进行急救演练和三级查房,不断强化和提高急危重症抢救能力;4. 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一是继续推进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优质护理工程的实施;二是以贯彻执行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为切入点,落实处方审核,加强处方点评和医保联动;三是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提高药师下临床查房、用药指导能力,不断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合理检查。

5.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医疗安全。一是积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将医疗安全防线前移,加大对责任事故的追责;二是坚持“有错不回避、无错不担责”原则,积极处理医疗纠纷,努力扭转社会 “不闹不赔、小闹小赔、大闹大赔”的不良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强培增智,打造管理新品质

1.加强人才储备,注重内部培养。一是灵活用人机制,多渠道积极引进人才,加强人才储备,构建合理人才梯队;二是加大针对性外出学习培训力度,坚持委派上挂锻炼、高层次学历教育等专业化培养机制,年内争取与市中心医院协作,推出到台湾学习培训;三是派出中层干部到东阳市人民医院轮训学习管理先进经验,学习方法,提升理念,推进医院现代化管理进程。

2.推广工具使用,注重质量管控。一是继续推进推广“品管圈”、“ 5S”、“平衡记分卡”等先进质量管理工具使用,切实提高临床、护理、医技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继续加强病历质量管理,落实三级质控管理,以新版《__省病历书写规范》为依据,建立长期规范的考核制度,加大奖惩力度,确实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3.加大信息投入,进行智能升级。一是建立业务数据分析平台。完善现有HIS、财务、合理用药等系统,统一数据收集口径,即时生成各项KPI指标,提高院科两级管理效率质量。二是将收入、应付、固定资产与财务系统数据打通,实现全院人财物数据共享,提高财务数据精准率;三是实施全院床位通项目。实现借床、跨病区科室等业务的实时统计;四是优化物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达到准确核算单元实际用量,实时管理科室财物,优化流程降低消耗。五是全院无线建设。建立一个双频高速、业务区域全覆盖、无缝切换的无线网络,充分发挥医生移动查房、二级移动护理站、手持移动护理等设备功能,减轻医生护士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六是建立院感、手术麻醉、供应室追溯等管理系统,提高管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七是优化功能,实现智能无纸化。优化OA系统,实现院内无纸化办公;优化微信公众号功能,实现患者手机APP就医提醒、化验单查看;优化区域中心业务数据上传,实现__双向转诊、本县域内数据上传、双向转诊;完善自助挂号缴费系统,提高使用率,减少就医等待时间。通过一系列信息化项目实施,精心打造,转型升级,切实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

(五)倡文树典,凝练精神新风貌

1.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活动,切实做好廉政教育工作。一是深入开展 “三严三实”活动,贯彻落实“准则”、“条例”,持续促进医德医风建设;二是牢筑廉政防线,提高防腐拒变能力,自觉抵制“红包”、“回扣”,崇尚廉洁行医;三是以权责利相衡原则,继续优化绩效分配。充分激发职工爱院爱岗敬业精神,形成价格体现价值的分配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业创新氛围;四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做到科学民主决策,发挥医务监督委员会职能,做到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督查,加强内部审计;五是继续做好院务、党务、财务公开,不断丰富公开内容和监督投诉渠道,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落实举措,增强职工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意识。一是依托学校开办职工子女假期兴趣班、托幼班,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安心上班;二是进一步加强安保队伍建设,建立淘汰制,不断提升安保人员业务素质,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提供更好的保障;三是继续开展“第三届职工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强身健体,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优化评选方案,继续开展评优评先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和标杆,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五是积极申报创建__省健康促进医院,不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3.做好宣传、树好形象。一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院外宣传阵地;二是完善网站、院报、宣传栏等院内平台及在病区投放广告机等;三是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功能,加大新技术新项目、好人好事等信息宣传力度,及时推送医院信息,不断提高医院文字、图像、视频的曝光率;四是重新设计统一全院标识标牌,塑造医院品牌新形象。

篇8

一、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机制的涵义

本世纪是充满竞争、变革和创造的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各国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体系和目标,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

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他在1912年首次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并将之定义为在新的体系里引入新的组合。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创新就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药学的发展与从事医药学人员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也是我国医药科技发展对药学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的客观需要。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研究生创新意识的教育基本任务之一是为社会培养药学高层次人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药学研究生,需要教育者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某种良好的环节影响受教育者,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培养内容、形成既定目标所规定的某种超乎规格人才的活动和过程。如果说培养什么样的药学人才涉及培养目标问题,那么怎样培养人才则涉及培养机制问题。

药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我认为是这样的:在医药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在研究生培养的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培养要素和培养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的总和。大家知道,育人是一个十分严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培养医药学专业人才更是十分繁琐的伟大工程,因为它涉及到生命的意义,所以在这个系统中的各要素、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方式是以一定的规则来规范的,这种规则本质上应当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表现为培养理念、培养方针、培养政策以及所制定的具体实施层面的培养办法与相关规定都是很客观、很实效的。总之,医药学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就是以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为目标,合理配置研究生教育资源,激发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研究能力强、知识结构活性充足、思维的开放性大、善于发现问题的创新研究生的活动机制,是让这一培养活动得以运转而采取的工作方式。

二、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体系的构建因素

培养要素指的是构成研究生培养活动的基本要素,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导师、研究生、培养内容与培养条件。

(一)培养目标是指研究生培养机构对研究生质量标准或培养规格的要求。在宏观层次,国家已经进行总体描述;在中观层次,各级各类培养机构依据专业特色、学科特点以及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在微观层次,就是每个研究生的培养问题。这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是统一的,以宏观目标为导向、中观目标为支撑、微观目标为基础,最终构成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体系。为此,药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要拓宽本专业的知识面,面向医药建设事业的主战场,依据药学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对医药学的不同要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人才。

(二)在各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中,教育者为研究生指导教师简称导师,受教育者为研究生,两者之间存在培养与被培养的关系,是培养要素中不可缺少的人的因素。如果说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条件是相对比较客观的要素的话,那么,作为导师和研究生就是培养要素中最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特性的要素。毕竟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执行者和第一责任人,需要他能够激发自己的研究生的强烈进取精神,从而获得创新性成果。假如对于那些没有特别兴趣、专业水平有限的学生,导师要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明的策略培养其研究兴趣。一方面,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前辈大师的创新经历去启发、引导研究生,让他们明白医药科研的重要性,逐步培养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导师应该依据科学发现的规律,在各个环节加以指导,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同时,鼓励师生间的学术交流,锻炼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营造吸引研究生积极投入科研的环境,努力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激发研究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研究兴趣。所以说:一个好导师是决定培养是否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最为关键的要素,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互动、和谐发展而实现的。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应当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经验表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应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对此,药学专业的研究生从事的科研活动就是要运用药剂学、药物化学等科学方法去从事药品供应管理、临床合理用药、药品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研究,从中获得新发现、新成果。在药学科研实施阶段,导师指导研究生通过科研实践来培养研究能力或实践能力。通过周密的实验设计、规范的实验操作、敏锐的实验观察、准确的实验记录以及深入的结果分析,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

(三)培养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重点是使其掌握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及实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在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往往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作用于研究生,并最终内化在研究生自身的思想品德、药学知识技能、医药学科研创新能力上。

培养内容不仅仅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和课题研究等环节中,也体现在导师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科研作风中,以及日积月累所形成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等隐性环境中。也就是说,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前卫息相关,也与导师的知识面、科研进取心以及科研态度密不可分。

(四)培养条件是培养要素中物的因素,指的是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各种物质资源(如培养经费、培养设施和培养环境等)和承载着培养内容的信息资源(如图书馆、知识数据库等)。培养经费是培养条件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形成其他一切资源的本源,也是药学研究开发必不可少的因素。除此之外,还要有健全的药学服务体制,以满足药学研究所需要的服务要求。比如国外已有先进的管理软件,而我国药学管理很多仍然是传统管理,根本无法满足和适应药学发展的需要,已经大大落后,我们应对药学服务增加投资,增添必要的设备。

三、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环节分析

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围绕合格医药学专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流程而进行的,而培养流程由培养环节连贯而成。从各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来看,可以概括出研究生培养的五大环节,即选择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环节、科学研究环节、质量保障环节,这些环节本身又是一个子流程,包括一些关键活动。在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连续统一对创新性的研究生培养的十分重要,疏忽不得。

(一)教学对象的选择,整个环节是:生源招生入学导师学生,导师与学生是双向选择,该环节要以研究生培养目标为依据,按照一定的标准择优选择培养对象。其中,学生的质量如何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活性,导师的科研精神更是培养学生能力高低之关键,毕竟导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有对精神层面的培养和人格的熏陶,也就是俗称的“好马配好鞍”,有其双重性。

(二)培养计划的制定,计划是围绕培养目标而定。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及相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现代药物合成实验技能;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本学科的进展动向;能独立从事新药研制、药物合成工艺研究,能在教学、科研及医药企业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教学研究部门和导师按照学科及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量研究生的个体情况,制定适合每位研究生具体的个人修业计划,主要包括课程计划、研究计划以及质量保障计划等,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师则因材施教。

(三)教学环节的实施,可分为设置课程选课授课结课,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是该环节建设的重要内容。医药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回顾它的发展史,药物的发现、研究与开发,无一不是从实践中来,因此,实验性强的课程必须重视,离开了有关的实验,药学就失去了生命力。

(四)科学研究环节,围绕理论性课题或应用性课题进行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生教育的基本标志。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对21世纪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学历层次较高的药学专业研究生的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则成为高等医药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因此,科学研究的环节在整个创新意识培养环节中显得尤其重要,教学与科研是研究生教育的两大主旋律,通过教学进行科研和通过科研进行教学,两者相得益彰。在具体科研的选题、开题、研究、审核、论文答辩的环节中,科研机构和导师则负担着较大责任。

(五)质量保障环节,研究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是提升创新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通过培养机构的内外部评估等质量管理工具和手段,对研究生培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共同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在生源质量、导师队伍、课程教学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学位质量等方面提供周全的保障。

为使医药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在社会各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机构应与时俱进,规范培养环节、重组培养流程、重视导师与学生的科研精神,不失时机的重塑研究生培养机构的竞争优势。

四、对具有创新意识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个不断探索、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从事多年医药学的教学与研究,我对本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理解和分析,有几点应在改革中予以明确:首先,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应当尊重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培养机制改革关注的重点也应有所差异。比如,医药学研究型人才培养要建立提倡以科学研究、研发为基础的培养机制,而医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则建立以实验基地、企业参与为核心的培养机制。其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应当涉及培养过程的方方面面,各个方面机制的改革应当是协调统一的。在研究生培养中,创新是灵魂,导师是基础,科学研究是核心。因此,当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研究生导师是否有高深的科研知识、高尚的科研精神和高水平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学校也要提供必要的研究经费,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最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要从理念层次到制度层次予以规范和确立,在集中建设硬机制的同时,注重软机制的营造,只有软硬机制协调统一,才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使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药学教育的兴趣,促进了医药学专业队伍的形成。只要我们健全机制,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建立一支健康向上的药学研究队伍,才能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药学专业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我国药学事业必将会向前发展,必将迈向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陆彬.药剂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

[2]屠锡德.药剂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篇9

关键词:核损害赔偿责任;供应商;绝对豁免;相对豁免

一、核损害及核损害赔偿责任

广义上的核损害,是指在人类和平或非和平开发利用核能的活动中,由于辐射源或核材料的放射性,或由放射性与毒性、爆炸性或其他危险性相结合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和破坏。笔者所指的核损害主要是核设施在运行中发生核事故,从而对人体、财产和环境等所造成的损害。核损害既包括对传统民法所保护的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等所造成的侵害,还包括对现代民法和环境法所共同保护的环境所造成的侵害,其性质属于核能和平利用这类合法行为所引起的损害[1]。相关国际公约如1960年《关于核能领域第三方责任的巴黎公约》和1963 年《核损害民事责任维也纳公约》对“核损害”均有明确的定义。核损害相比于一般的人身和财产损害,由于放射性的存在,其损害的范围和后果往往更为严重。在国家密集的地区,核事故还会造成大面积的严重跨界损害,进而引起国际环境争端。

核损害赔偿责任即责任人对核事故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责任人包括核设施营运人和供应商由于核工业的特殊性,涉核交易受到国家的严格监督管理,因此核材料、核设备的交易链条短,供应商多为核材料、核设备的直接生产商。。供应商向核设施营运人提供核材料、核设备及相关技术等特殊商品,获得相应对价,双方构成买卖合同关系。核事故一旦发生,通常会造成两种损害:一种是对核设施营运者以外的第三方(通常是核电站周边受核事故影响的企业和居民)造成的损害;另一种是对核设施营运者造成的损害(通常是对核设施本身和核电站厂址内营运者的其他财产造成的损害)。因此,笔者讨论的供应商核损害赔偿责任,既包括对第三方的损害赔偿责任,又包括对核设施营运者的损害赔偿责任。供应商核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是核事故的发生与供应商提供的核燃料、核设备及相关技术的缺陷有因果关系,即供应商对核事故的发生有过错。

二、供应商核损害赔偿责任的绝对豁免

20世纪50年代,人们一方面对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持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却也担心其潜在危险。核设施运营中引起损害的民事责任问题,向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将原子能用于和平目的的各国提出了作出特别法律规定的要求。

(一)供应商对第三方核损害赔偿责任的豁免

首先得到关注的是核事故对核设施营运者以外的第三方,即核电站周边受核事故影响的企业和居民造成损害的民事责任的承担。在当时,大多数国家已经对一般危险活动造成的损害规定了第三方责任,对通常要求造成损害的行为人必须有过错的一般民事责任制度作了有利于第三方的改变。例如,举证责任的转移,即除有因果关系外,要求赔偿的人不必像民事责任规则通常规定的那样证明被告有过错;相反,被告必须证明,在从事有关危险活动时,已经克尽勤勉。从理论上讲,这些规则本来也可以适用于核责任。但是,根据一般民事责任法,对于一次核事件造成的损害,不仅核设施的营运者要承担责任,而且犯有过错的供应商和建筑商也有可能被追究责任,而受害者则可能难以确定实际上应由其中哪一个人负责。而另一方面,在无法取得全额保险的情况下,应负责任的人就要承担无限责任,许多投资者、供应商和建筑商因此都不愿意涉足核能领域。鉴于核活动一般被视为比常规危险活动更具危险性,立法者普遍认为,核损害的责任应适用特别的法律制度,以确保对核损害作出迅速和充分的赔偿,同时又不让新生的核工业承受过重的负担。在制订国内立法的同时,由于核危险的特殊性以及存在一次核事件可能造成极为巨大的损害并涉及不止一国国民的可能,各国还努力通过国际协定来实现一定程度的统一[2]。

首先感受到有必要实行国际管理的是那些在核能领域作出地区性共同努力的国家,如后来改组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经合组织)以及欧洲原子能联营的成员国。除了地域邻近与合作等因素外,这些国家还曾面临核燃料和核设备供应商不愿意供应材料的困难。供应商的理由是对材料的使用可能导致受害者和运营者本身承担界定不明确、易变甚至可能是无限的责任。此外,出口国政府还担心,根据国家间合作协定出口的用于进口国核设施运营的核材料和设备,可能因为核事故造成损害的连带赔偿责任给其国民和出口国政府本身带来不利的后果[2]。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核装置的运营者应对核事件造成的损害承担专属责任,与该装置的建造或运营有关的所有其他人(如建造者或供应商)均应免责。1960 年巴黎《核能领域第三方责任公约》和1963年《补充巴黎公约的布鲁塞尔公约》均规定“除本公约另有规定外,营运者以外的任何人都不应对核损害承担责任”。上述公约构成了关于核损害赔偿责任的OECD体系。

在世界范围内,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持推动的,以1963 年《核损害民事责任维也纳公约》和1997年《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为框架,旨在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核损害赔偿立法体系的核损害赔偿责任IAEA体系,也确立了由核设施运营者对核事件造成的损害承担专属责任,包括供应者在内的其他相关人无论是否有过错都不承担赔偿责任。

中国并未加入OECD体系和IAEA体系,为了解决大亚湾核电站建造涉及的核损害赔偿责任问题,1986年3月,国务院给核工业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作出《关于处理第三方核责任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该《批复》参照《1960年核能领域第三方责任公约》和《1963年核损害民事责任维也纳公约》来确定中国核损害赔偿责任的原则,规定“在核电站现场内发生核事故所造成的核损害,或者核设施的核材料于其他人接管之前,以及在接管其他人的核材料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核事故所造成的核损害,该营运人对核损害承担绝对责任;其他人不承担任何责任”。随着核能事业的发展,2007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核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第2条规定“营运者应当对核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受到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营运者以外的其他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2009年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70条规定,“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核设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战争等情形或者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可见,中国也规定核电站或核设施营运人对核事故承担唯一责任,对供应商和第三人的核损害赔偿责任给予绝对豁免。

(二)供应商对运营人核损害赔偿责任的豁免

对于供应商对核设施营运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国际国内立法均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技术门槛很高,核材料、核设备及相关技术仍处于卖方市场,供应商往往依仗技术垄断优势,要求参照供应商对第三人的核损害赔偿责任绝对豁免的相关规定,对于由其原因造成的核事故引起的核设施本身及营运人其他现场财产的损害免除赔偿责任。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供应商提出要求核设施营运人就由于卖方的产品或服务引发的核事故造成的核损害,放弃向卖方进行任何索赔或追索的权利的主张更加强烈[3]。而核设施营运人一方面因为迫切需要得到某项材料、设备和技术,另一方面认为核事故发生几率微小,往往同意供货商的要求,这就在事实上造成了供应商对核设施营运者的损害赔偿责任的豁免。

三、供应商核损害赔偿责任绝对豁免质疑

核设施营运人和供应商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买卖合同关系。其特殊性有以下两点:一是合同的标的特殊。供货商与营运人通过合同所买卖的商品是核材料、核设备甚至核设施,这些商品或者本身具有放射性,或者对核设施安全、正常运营起决定性作用。二是国家对其管理特殊。一般的买卖合同是由市场引导当事人的行为,国家只是管理市场,不实行直接干预。而基于核工业的战略性和核事故可能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国家的行政干预是必要的。核设施营运人和供应商买卖合同的订立必须有一个行政审批及许可的前置程序。但是根据合同法理论,卖方即供应商对其供应的燃料、设备、技术的品质、质量和安全性承担品质担保义务,对产品缺陷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不因合同的特殊性有所动摇。然而,依据供应商核损害赔偿责任绝对豁免的立法和实践,供应商对由于其供应的核材料、核设备及相关技术存在的质量缺陷引发的核事故及其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受到的损害实际上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笔者认为,国际公约和大多数国家的国内立法关于核设施运营中和核材料运输途中发生核事故造成核损害时,由核设施营运人承担第三方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害的全部赔偿责任,供应商不承担任何责任的规定,是基于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给人类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多重效益,旨在鼓励核工业发展,打消核燃料、核设备供应商顾虑,同时有效地解决受害人的求偿对象问题,将赔偿责任集中于支付能力较强的营运人,以确保受害人获得充分、及时而有效的赔偿,避免过多的诉讼程序形成诉累,有利于营运人更加审慎地防范风险,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鉴于供应商第三方核损害赔偿责任绝对豁免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中国也应立法承认核电站或核设施营运人对核事故对第三方的赔偿承担唯一责任,对供应商对第三人的核损害赔偿责任给予豁免。在国际涉核贸易中,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从发达国家获得先进的核设备及相关技术,也有利于中国在核材料、核设备出口中更好地合法规避风险、维护自身权益。但是在现有的相关规定中,国务院《批复》属于法规性文件,但仅具有准行政法规的性质,在法律形式和效力上都属于较低层次。《侵权责任法》只规定了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民用核设施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于供应商的损害赔偿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对于供应商对核设施营运人的损害赔偿责任,笔者认为,不论是从法理还是实践需求上讲都不应予以豁免。免责条款是在既有的价格、保险等机制的背景下合理分配风险的措施,是维护企业的合理化经营、平衡条款使用人利益关系的手段。根据合同法的一般原理,合同双方约定的免责条款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必须合理分配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益与风险。《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310条“重大失衡(gross disparity)”条款规定:“如果订立合同时,合同或其个别条款不合理的对另一方当事人过分有利,则一方当事人可宣告该合同或者该个别条款无效。除其他因素外,尚应考虑到下列各项:(a)该另一方当事人不公平地利用了对方当事人的依赖、经济困境或紧急需要,或者不公平的利用了对方当事人的缺乏远见、无知、无经验或者缺乏谈判技巧的事实,以及(b)合同的性质和目的。”[4]中国合同法第53条也明确规定合同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供应商与营运人之间关于供应商对核设施营运者的损害赔偿的免责约定使得供应商在核材料、设施及相关技术合同中的品质担保义务缺乏法律责任的约束。责任的豁免必将导致义务的虚置,而被排除的恰恰是合同的基本义务。如果允许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基本义务,不承担任何责任,就背弃了合同的本来目的,造成供应商和营运人之间权利义务及风险的严重不对等,与合同法的公平原则相违背。更重要的是,赚取利润是供应商的目的,其最关心的是产品的价值是否得以实现、投资是否如期收回,在约定供应商对因其过错造成核事故引发的核设施营运者的损害赔偿不承担责任的情况下,供应商很难主动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和自我监督,客观上增加了由于核材料、核设施的缺陷引发核事故的可能性中国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然而由于技术门槛很高,中国核电工程所采用的核心技术几乎都来自国外,主要技术装备如大型铸锻件、主循环泵、核级泵、核安全级阀门等也多依靠从国外进口。但是2010年大亚湾核泄露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有关部门从法国一家公司采购了连他们本国都还没有通过技术认证的产品。前些年秦山核电站也发生过更为严重的事故,同样也是由于进口的安全壳存在技术缺陷。,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全球对核安全的反思背景下,国际社会加强核安全管理、严格杜绝核事故再次发生的趋势相违背,进而对社会公共利益构成了一定威胁。因此,供货商和营运人此项免责条款的约定当属无效。

四、供应商赔偿责任相对豁免及其立法实现

作为拥有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中国至今仍未建立起完整的原子能法律体系。对于核损害责任问题,仅有国务院《关于处理第三方核责任问题的批复》《关于核事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和《侵权责任法》有所涉及。为了更好地解决核损害赔偿问题,应当尽快制定《核损害赔偿法》,明确核损害赔偿制度的调整范围、责任主体、赔偿限额等。鉴于《原子能法》已经列入2011年的立法计划早在1984年,中国首次启动原子能法的起草工作,后因各部门意见分歧较大而被搁置,但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加快了中国原子能法的立法脚步。2011年4月7日在深圳举行的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年会上,协会理事长张华祝表示,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已经完成“《原子能法》立法研究”课题,召开过多次研讨会和论证会,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已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应先期在其中用专章或专节的形式来构建核损害赔偿制度,并且规定供应商赔偿责任相对豁免的相关内容。

(一)明确规定供应商赔偿责任范围及实现途径

供应商核损害赔偿责任的相对豁免,是指供应商仅能就第三方核责任享有责任免除的权利,对于因其过错造成的核事故所引起的核设施本身及营运者其他现场财产的损害,并不具有法定或约定的免责权利。营运人关于就核损害放弃对供应方的索赔和追索权,应严格限定在“第三方核责任”,而不能笼统表述为“核事故造成的损害”。供应商核损害赔偿责任的相对豁免,一方面遵循国际惯例坚持了营运人对核损害第三方的绝对赔偿责任,既保证了受害人得到及时充分的补偿,又督促营运人加强监管杜绝事故发生,同时通过对供应商风险一定程度的控制,打消其顾虑,促进核工业发展;另一方面改变了绝对豁免下供应商和营运人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的局面,通过供应商与营运人之间的风险分配,敦促供应商恪守品质担保义务,减少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核事故发生的几率,从源头上控制了核事故风险,实现了由向受害人、供应商的绝对倾斜向受害人、供应商、营运人之间利益平衡的转变,更加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

对于供应商责任的核损害赔偿责任,应当明确规定:“民用核设施发生核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营运人应当对核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受到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营运人以外的其他人不承担赔偿责任。核材料、核设备的供应商对于因其过错造成的核事故引起的核设施本身及营运人其他现场财产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核材料、核设备供应商过错的认定,应当规定,核设施营运人和核材料、核设备供应商对于核材料、核设备的质量问题引发核事故存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均可向辖区所属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国家核安全局是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国家监管机构,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为总局派出的执法监督机构,受总局委托,在所辖区域内承担核安全监督职责。目前的监督站及监管区域为上海监督站(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监督站(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监督站(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北方监督站(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河南)、东北监督站(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监督站(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提出书面的质量鉴定申请,明确争议对象、产品质量要求、申请鉴定原因及争议焦点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根据事故性质、质量鉴定的难度决定由自身或者提请国家核安全局进行产品质量鉴定作为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国家监管机构,国家核安全局牵头对秦山二期扩建工程反应堆压力容器安全端焊缝缺陷、宁德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法兰接管段开孔错误、AP1000主设备锻件和福清核电站蒸发器管板锻件等重大质量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对核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核材料、核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是由于核材料、核设备经一段时间使用后的正常磨损,还是因为核材料、核设备安装或使用不当或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等造成进行检查判断,出具鉴定报告。双方当事人对鉴定报告有异议的,可以向鉴定机构提出,鉴定机构应当认真处理,并予以答复。对于答复仍有异议的,可以向国家核安全局申请复检。国家核安全局出具的鉴定报告为最终结论。而核材料、核设备供应商对于核事故的发生是否存在过错,存在多大程度的过错,据此应当对核设施本身及营运人其他现场财产的损害承担多大比例的赔偿责任则由法院进行最终判定。

(二)建立供应商发展风险责任制度

核工业是高科技产业,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发现过去生产并投入流通的产品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危险,而这种危险在当时的科技水平下不可能发现。这种危险即为发展风险。虽然大多数国家都在立法中免除了生产商的发展风险责任,但是发展风险在产品责任领域尚存有广泛争议。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发展风险的责任抗辩进行了限制。如德国在人体组织器官、血液衍生品及药品领域禁止适用发展风险抗辩。法国在农产品、药品及化学品领域都设置了一定的例外,即当产品上市10年时间内,其缺陷被发现并且生产者没有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避免损失,那么将不适用发展风险抗辩[5]。在美国1982年著名的DES案 原告辛德尔是一个腺癌患者,其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过一种在20世纪50至60年代被广泛运用预防流产的药物des(己烯雌酚)。直到70年代初,人们才发现des与腺癌发病之间的因果联系。在该案中,加利福尼亚州最高法院驳回了11家制药商主张的工艺水平抗辩,对他们苛以巨额赔偿金。中,法官在判决中明确表示,“产品的缺陷状况是唯一需查明的,制造商的知识、疏忽或过错在所不问”,从而确立了药品生产商的发展风险责任[6]。

中国《产品质量法》第41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能够证明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即生产商不承担产品发展风险责任。但是鉴于核材料、核设备本身具有高度的危险性,核事故严重损害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且损失难以弥补,笔者建议,借鉴各国在食品、药品等特殊领域实行的发展风险责任的做法,在核产品生产领域废除适用发展风险抗辩,要求核材料、核产品供应商承担产品发展风险责任。理由如下:第一,供应商承担产品发展风险责任有利于核安全。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全球核电大发展敲响了核安全的警钟。供应商控制着核设备设计、生产工序,由其控制和预防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核事故风险成本最低,效果最直接。发展风险责任强化了供应商的责任,能够刺激供应商在最大程度追求利润的同时,尽最大可能改进产品设计,提高核设备的安全性,将核事故危险消除在源头。第二,供应商承担产品发展风险责任有利于实现供应商与营运人的利益平衡。在核损害赔偿中,即使在核事故是因供应商过错引起的情况下,营运人也是第三方核责任的唯一承担者,较供应商分担了更多的风险。核材料、核装备的供应商承担发展风险责任,一定程度上分担了产品损害造成的风险,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供应商和营运人之间的利益衡平。而且,作为行业专家和商品生产者,供应商拥有产品信息和风险化解等资源优势,可以通过责任保险或者价格机制分摊风险。

因此,建议在立法中明确规定,核材料、核装备的供应商对于由其原因造成的核事故引起的核设施本身及营运者其他现场财产的损害,不得以“将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上不存在或缺陷是在投入流通后产生的”主张免责。但是,供应商发现缺陷并及时通知营运人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的除外。

参考文献:

[1]蔡先凤.核损害民事责任的国际法基础[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0-53.

[2]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责任问题专家组.1997年《核损害民事责任维也纳公约》和 1997年《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解释性文本[EB/OL].(2004-07).省略/About/Policy/GC/GC48/Documents/Chinese/ gc48 inf-5expltext_ch. pdf.

[3]戴安微.浅议核电站核损害赔偿责任[EB/OL]. [2011-07-19].省略/?a=view&p=36&r=360.

篇10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积极拥护医院的各项方针和规章制度,以病人为中心,严格按一名优秀合格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视病人如亲人,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病人的满意度为标准,牢固树立团队精神。

二、积极学习各项新技术、新业务。作为一名外科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遵守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时刻注意保持无菌观念,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加班加点,树立高度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团结同志,凡事以工作为重。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三、工作中,积极进取,严格查对,严谨细致,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将克服自身的一切不足,取长补短,戒骄戒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争取在新的一年在各方面都更上一层楼,取得辉煌业绩。

四、为做好基础工作,我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一是爱岗敬业讲奉献。我正确认识自身的工作和价值,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甘于奉献、诚实敬业,二是锤炼技能讲提高。经过一年的学习和锻炼,细心学习他人长处,改掉自己不足,并虚心向领导、工程师和同事请教,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使自己在技术上有所提高。

五、严于律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一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做到不利于班组事不做。与班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会计较干得多,干得少,只希望把所有工作圆满完成。

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为自己是护士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要再次感谢院领导、科主任和护士长给予的教育、指导、批评和帮助,感谢同事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回顾过去,有许多进步和提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学习、技术上还不够努力,和有经验的同事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在即将迎来的20x年,我会继续发扬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精神,做好我自己的工作,急病人之所急,为病人负责,绝对不要发生因为我的原因而使病人的病情恶化,我对自己的工作要做到绝对负责,这才是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应该做的最起码的工作。

作为一名护士,我时刻的意识到我担子上的重任,我不会为医院抹黑,我只会来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在生活中我也是会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我会做到为人类的护理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护士2020年终工作总结范文2时光流逝,20x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在20x年的工作中,我们医院护理部的工作也已经顺利的结束了。一年的工作虽然没有什么突出的业绩出现,但是我们也没有出现一起不良影响的事故,这些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只要做好自己平凡的工作,那就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了!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护理部在医院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重点规范了护理文件书写,提高了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了护理安全;加大了护理质量监控力度;重视护理骨干的培养,优化了护理队伍,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全院护理服务质量稳中有升,病人满意度高。现将护理部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升服务质量,塑造医院形象

护理人员是与病人接触最多、最早,最密切的工作者,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形象,直接影响医院形象。

1、护理部首先从业务素质抓起,按年初制订的“三基”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坚持了每季度进行操作及理论考试,每月由科室组织业务学习及一项操作技术培训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培养护理人员有一套过硬的业务技术,使病员放心,促医院振兴。

2、规范护理人员着装、要求文明用语,接听电话规范,让护理人员以端装、和蔼、亲切、大方的形象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中,用文明礼貌的语言热情接待病人,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

3、继续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让护理人员改变思想,提高认识,及时满足病人的要求,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注重护患沟通,从单纯的责任制护理转换到了以人性化护理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充分量化护理工作

1、为优化各班职责,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指导各科室实行排班,从运行情况看甚为合理有效。

2、在实行量化考核中,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新方案,增强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勇于奉献,热爱集体的精神。

三、围绕医院工作部署,积极协助

1、配合医院,完成了护士长的聘任工作。

协助各科护士长顺利完成交接工作。

2、认真学习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相关文

四、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强化护理法制意识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如何在护理服务中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护理人员法制意识,已成为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部于今年严格按照省卫生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制定了医院护理文件书写实施细则,采取集中讲座、分病区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了护理文件书写的意义,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护理科研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完整、客观的护理记录,为举证提供了法律依据,保护了护患的合法权益。明确了怎样才能书写好护理文件,以达标准要求。在组织讲座时,还结合我院书写护理文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了强化护理人员尽快熟练掌握规范要求,组织了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考试,成绩合格率为100%。

五、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护理安全

1、定期督促检查医疗安全,重点加强了节前安全检查,增强医务人员防范意识,杜绝事故隐患,规范了毒麻药品的管理,做到了专柜专人管理,抢救车内药品做到了“四定”:专人管理、定点放置、定量、定数,班班交接,有记录。

抢救设备及时维修、保养、保证功能状态备用。

2、坚持护士长夜查房,督促检查护理人员在岗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及时给予纠正处理,坚持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对工作中的不足作出针对性、实效性改进措施,以确保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

3、深入科室督促护士长每日工作安排。

重点查新入、转入、手术前、手术后、危重和生活不能自理、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督促检查护理工作的落实,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4、组织了新聘用护士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培训,使她们树立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在岗位中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履行好白医天使的神圣职责。

六、加强了质量管理监控力度

1、护理部按照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及时修订完善了各种护理文件质量标准及考核项目,检查考核中均严格按标准打分。

2、加强了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的洗涤、消毒存放、下收下送工作管理,保证了消毒物品的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

3、加强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织了护士长及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新消毒技术规范、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方法及重要意义、医院感染控制对策、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其内容纳入了“三基”、年终理论考试,无菌技术操作等纳入平时护理操作考试,通过每月质量检查和护士长夜查房,对护理人员消毒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重点加强了一次性无菌物品、无菌技术、卫生学洗手、环境卫生学、消毒监测的管理和考核。

4、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1)基础护理全年合格率达100%

2)特、一级护理全年合格率达100%。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平均分99.57,合格率达100%。

5)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

七、重视人才培养,优化护理队伍

1、加强护理管理培训。

对未进行岗前培训的护士长及老护士长进行了培训。

2、为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护理队伍,选派骨干外出进修专科知识。

今年选派护理骨干及管理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专科知识及技术培训班人数达6人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x月与美国专家共同完成的5例心脏搭桥术,14例介入手术及术后护理,使病人康复出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3、继续实行多渠道的学历培养。

截止今年底,已有116人获护理专科学历,7人获本科学历。

4、加强了新业务、新技术开展。

5、完成了年青护士的轮转工作,重点加强基础理论及基本操作技术的提高,使年轻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能力。

6、圆满完成各项继教培训。

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参加市护理学会举办的继续教育,参加率达100%。护理查房每月1次,业务查房学习每月1次,鼓励护理人员发表科研论文。

7、充分培养护理人员组织参与性,“5.12”护士节举办了以倡导人性化服务为主题的多项活动,为新护士授帽,护士礼仪表演,护理操作技术展示。

护理人员各尽所长,既强化了护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更好的为医院建设贡献力量。

8、规范教学,加强对护校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现实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得到的成果,很多的现实问题都是这样的,相信我们能够做好,其实很多的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验证的,我们那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我们会一直的努力下去的,我相信我们那会做好这一切的,因为我们医院护理部一直在努力,一直在不断的进步中!

护士2020年终工作总结范文3作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我特别注重自己的廉洁自律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病坚持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护理支部建设,发展更多的年轻党员梯队,其中以年轻的骨干为主,使护理支部呈现一派积极向上的朝气和活力。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x年很快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院领导、护士长及科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护理工作。在获得病员广泛好评的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护士长的认可。较好的完成了20x年度的工作任务。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道德、政治品质方面: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护士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疗文书的书写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工作态度要端正,“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看到病人康复时,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为自己是护士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为人类的护理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即将迎来的20x年,我会继续发扬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精神,做好我自己的工作,急病人之所急,为病人负责,绝对不要发生因为我的原因而使病人的病情恶化,我对自己的工作要做到绝对负责,这才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好护士应该做的最起码的工作。作为一名护士,我时刻的意识到我担子上的重任,我不会为医院抹黑,我只会来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在生活中我也是会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我会做到!

护士2020年终工作总结范文420x年,我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精神,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做好护理工作,认真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现述职报告如下:

一、尽职尽责,搞好护理工作。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经过20多年的护理工作实践,我越来越感觉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着装整洁大方,用语文明规范,态度和蔼,礼貌待患。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和操作规程,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千方百计减少病人的痛苦,安安全全做好自己的工作。无论是职工家属,还是地方患者,我都坚持视病人如亲人,做到态度好、话语亲、动作柔,耐心回答病人及其家属关于病情的咨询,以及家庭治疗、保健方面的注意事项等,没有发生一起与病人的言语冲突,没有发生一起因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等问题引发的纠纷,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二、发挥作用,做好帮带工作。

对于病人来说,护理工作不是一个护士能够主管负责的,而是一个需要团队轮值配合的工作。近年来,医院为护理队伍补充了新生力量,工作中,自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优势,主动搞好帮带工作,为年轻护士讲解业务技术、与病人沟通等方面的知识,解决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落实护理措施,帮助年轻护士尽快成长,为整体护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不断学习,提高思想业务水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参加政治学习等方式,认真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学习上级的各项指示精神和规章制度,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端正了服务态度,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自觉维护医院良好形象的积极性。同时,自己积极主动地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并坚持自学了相关的业务书籍,通过不停地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较好地提高了自己的专业修养和业务能力,适应了不断提高的医疗专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牢固树立“为病人服务、树医院形象”的思想,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履尽职责,为提升社区医务人员整体形象增光添彩。

护士2020年终工作总结范文5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加入到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已经一年了。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院领导、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和关怀下,我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并认真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

过去的一年中,虽然有过很多挫折和辛酸的体会,但是,更多的是成功和收获。在学习和工作各方面,获得病员的一致称赞,得到各级领导、护士长的认可。顺利完成了20x年上半年的工作任务。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思想认识方面:端正、贯彻、遵守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我深刻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首先必须端正思想,不断改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我都坚持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护士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医疗护理实践过程中,服从命令,听众指挥。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能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能尊敬领导,团结同事。

二、工作方面,认真、勤恳、创新

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疗文书的书写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课件下载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对于自己的工作要高要求严标准。工作态度要端正,“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看到病人康复时,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三、学习方面:刻苦、钻石、明确

新时代,是知识的时代,机遇和挑战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必须认真学习。为此,我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成为一名国优国标白衣天使的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四、生活方面,诚信、简朴、热情

多年来,我养成了简朴的生活习惯,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严以律己,从不奢侈不浪费,使生活充实而有条理。而且,在对生活中的人或同事方面,做到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今后的目标:我决心进一步振奋精神,加强个人世界观的改造,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问题,做到:

(1)扎实抓好理论学习,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

(2)在院领导、科主任的关心和指导下,顺利完成医疗护理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爱岗敬业。

(3)以科室为家,工作积极主动,对待病员热情、耐心,满足病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