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乡村医生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本文作者:于可人刘广德工作单位:苏州市急救中心
调查对象对所辖12个市(区)范围内2004年通过江苏省乡村医生考核,并获得具有执业资质的全部乡村医生(在职或退位)有关社会保障相关资料进行全面整体调查。调查方法在通过召开乡村医生座谈会,进行类似模拟调查的基础上,系统设计统一的调查方案与表格;所有参与调查人员都是熟悉市、县级市(区)、镇(街道)分管业务工作人员,通过市级会议进行简易培训、明确调查目的与填写口径等,在各地自查复核基础上,市级由质量监督员进行复核校对,有较大问题的进行重新核对,必要时,市卫生局深入现场进行复核校正,无误后交由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
人员结构2004年全市获得江苏省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根据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应该解决社会保障的人员总数为4471人,其中:男性2280人,占51%,女性2191人,占49.0%,在职注册人数3841,占85.9%,离职人数630人,占14.1%(详见附表一)。目前,全市在村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册的卫技人员总数是4744人(包含:招聘的大学生、镇卫生院下派人员),其中:在职乡村医生占总人数81.0%。年龄文化在职3841名乡村医生中,年龄≥50岁的2175人占56.1%,年龄40岁-721人,占18.7%,年龄≤40岁的945人,占24.8%;大专及以上学历111人,占2.9%,其中:张家港市最高达11.3%,高中、中专968人,占25.1%,比例最高的张家港市为50.9%,初中及以下2762人,占72.0%,比例最高的为相城区、园区,分别为86.9%,86.3%。保障类型各市(区)解决乡村医生社保时间集中在2002-2007年;实行最早的地区是昆山市,2002年市政府确定解决这一问题;市(区)政府有具体文件的为五市二区(吴中、相城);全部按照“五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障的为张家港市,解决“二险”(养老+医疗)保障的为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解决“一险”(养老)保障的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其他混合型的有园区、新区、古城区。保险人数全市乡村医生应参保总人数4471人,根据有关标准已解决社会保障4189人,占总数的93.7%(不含园区征地保障人数),其中:解决“五险”占19.0%,“二险”33.8%,“一险”占30.4%,买断工龄的占10.5%,未解决乡村医生社会保障的人数有282人,占总数6.3%。(详见附表三)表三参照城镇职工标准解决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情况统计表2.5资金来源解决全市乡村医生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五种渠道:市(区)财政、镇财政、村集体、用人单位、乡村医生个人。具体做法各地并不一致,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依据劳动法由用人单位与乡村医生个人共同负责,纳入卫生院之前工龄补缴部分由财政、村集体、乡村医生个人按比例负责,未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的,由财政+村集体+个人共同解决,市区部分区由村集体在征地中“五险”一次同步解决。方案对乡村医生最为优惠的是常熟市、相城区、古城区(详见附表四)。
资料提示,即使在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苏州地区,村级卫技人员仍然以乡村医生为主,在职人数3841人,占总数81%,个别高达100%。昆山市虽然引进了大量外来大学生、下派卫生院执业医师,其比例也在49%。因此,要解决这支队伍的质变必然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量变过程,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乡村医生仍然是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主要力量,妥善解决这支队伍的社会保障,对稳定队伍,吸引更多全科卫技人才到农村基层工作,保护广大群众身心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及长远意义。由于历史上村集体经济和合作医疗较为巩固,使乡村医生队伍比较稳定。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未能充分体现,附表二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年龄结构,40岁以上人员占74.8%,其中50岁以上占56.1%;二是文化结构,中专(高中)以下文化占97.1%,其中:初中以下文化占72.0%;三是多数地区出现基层卫技人员短缺,乡村医生“超期服役”现象明显。上述提示,要迅速解决乡村医生队伍结构问题。首先对年龄大、文化低的要加快调离岗位,其次对年龄小、文化高的要进行学历再教育,再次要充分利用苏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抢占农村卫技人才市场制高点。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早在2002年,昆山市政府率先施行乡村医生社会保障工作,2003年苏州市政府第34令,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后逐步推广,经过五年努力,按照城镇标准,基本妥善解决了全市乡村医生社保问题,覆盖率93.7%,即使没有解决的人员,仍享受最低“农民保障”、或“征地保障”标准。解决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消除了卫生部门最后一个社会保障空白点,也为解决全国百万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提供了可资借监模式。苏州乡村医生社保问题之所以得到较好较快解决,是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市政府及部门领导多次结合农村卫生现代化主题,深入现场,调查了解乡村医生社会保障问题,督促各地加快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妥善解决来信来访。由于乡村医生队伍工龄跨度大、隶属单位的变迁、社保政策调整、资金保障来源等,具体解决起来比较困难,但各地还是比较好地解决,共同特点:一是保障标准:按市政府提出的参照城镇保障标准;二是参保资质:为2004年获得江苏省乡村医生考核认可资质的在离岗成员;三是保障政策:对不符合社保年龄政策的,则按下岗工人买断工龄办法,给予一次性补偿(即每一年工龄,给予一个月平均工资,常熟等地区一次性优惠更高),符合参保者,按劳动法有关要求执行;四是资金筹集:纳入卫生院管理者,由用人单位与个人共同负责,具体标准按照社保要求,即:用人单位每月缴纳本人工资(不低于1200元)标准的30%,个人负责11%;在纳入卫生院之前的补缴部分,由财政、集体负责补缴费用的20-80%,个人负责80-20%;五是保障内容: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五险全保”(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张家港市;“二险同步”(养老+医疗)———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单一保险”(养老)———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等。研究还发现,苏州乡村医生社会保障虽然总体解决较早较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截至目前,还没有真正实现100%全覆盖,尚有极少数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市区,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使全市乡村医生按照城镇社会保障标准仅早实现全覆盖,为实现农村卫生现代化,加快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努力。
篇2
篇3
中国期刊网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cn11-5603/r
国际刊号:issn1673-9701
邮发代号:80-611
办刊宗旨
杂志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以“传递医疗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杂志所刊发的论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广大临床医生和乡村医生及医学院校师生工作、学习的参考和交流的园地。
篇4
我的爸爸是一位民警。身穿黑色制服,佩戴闪闪发光的徽章。他不高不低,微微发胖,仿佛把所有的不开心都吃进了圆鼓鼓的将军肚里。他总是目光坚定,平静微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今年元宵,我和妈妈到乐安看花灯,哦不,看爸爸。巷子里,大街边,小桥上,站满了人,挂满了灯。花花绿绿的衣裳汇成一片,应接不暇。这时,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几个荧黄色的身影吸引住了我。它们厚重的制服与游客们的穿着产生巨大反差。我穿过人群,向那身影跑去,一探究竟。是爸爸!他和同事们有的热情地解答游客的问题;有的指挥着人流方向;还有的引领游客停车;都忙着维护治安。爸爸身穿厚重制服,外套一件荧黄色的警示服;腰间缀满了对讲机,电棍等沉重武器。谁也没有注意到,爸爸的手悄悄按捏着腰部。
傍晚五六点,人群渐渐变少,忙着回家吃饭。过不了多久,大家又要出来逛夜市。忙里偷闲,我们一家走在桥上,享受这美好时光。这时,我突然留意到,身边不起眼的栏杆有些磨损,一两个甚至凹陷下去。但依然连接着其他栏杆,坚韧地伫立着。爸爸忽然说:“这栏杆虽不起眼,没人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若不设置它,人们又会感到恐慌,生怕掉水里。”
爸爸的腰坏了!凌晨一点,爸爸回到家里。他靠在鞋柜上,突然不走了。许久,他开始缓缓地往前蹭。刚到客厅,爸爸的双脚像是迈不开步,“砰”的一声摔倒在地。我突然惊醒,跑出房间,愣在原地。爸爸的腰什么时候坏的这么严重?眼前浮现出栏杆在黑夜中倒下的画面,耳旁回想起爸爸的话,貌似栏杆就象征着爸爸。爸爸急中生智,一手抓住冰冷的酒瓶垫在腰下,勉强站了起来。我看到,一团晶莹的液体在爸爸坚定的眼里徘徊,始终没有流下。
腰间盘突出一直追随着爸爸,但他栏杆般默默奉献的精神也铭记在爸爸心中,实现在行动中。他奉献自己,保卫他人,为人民、为社会乃至国家带来保障。那流露在眼里的坚定感动了我,驱使我向爸爸一样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在爸爸坚定的眼神中,我学会了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奉献高三议论文2有人曾说:“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这的确是真理。人生需要奉献,正是每个人无私的奉献构成了和谐的社会,使世界越来越美好。
奉献让家庭温暖。
一个温暖的家庭离不开亲人的奉献,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无私的奉献者。每天早晨,当我还缩在被窝中睡觉时,她他早已起床为我准备早饭;中午放学后,又是她准备好一桌丰盛的午餐为给我享用;晚自修回家后,又是她等待我,对我嘘寒问暖。日常生活中,妈妈总是默默地包揽所有家务,无私地为我和家人准备好一切,她的奉献让家庭充满了温暖,让我们的心情总是沉浸在快乐之中。妈妈的奉献向我们证明了奉献能让家庭温暖。
奉献让社会美好。
清洁工,这是一份普通到让人忽略的是工作,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可却还有一群人在这艰苦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数个日夜,他们顶着寒风除去街上的脏物,又在烈日之下清理堵塞的水沟,他们摸黑早起打扫街道,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清洁工人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最脏累的活,却毫无怨言。他们为城市带来了洁净,这亦是一种奉献,这是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石街道清洁,使人们的生活方便,也使社会更加美好。清洁工的奉献告诉我们,奉献能让社会美好。
奉献让国家富强。
的科学家钱学森年轻时赴美留学,在美国取得相当大的成就,美国政府给予他优待,想要让他留在美国效力。但钱学森在得知新成立的祖国需要自己后,义无反顾地决定回国奉献自己的力量。他将自己的所有知识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为中国导弹和航天计划做出重大贡献,也让中国因此更加强大,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钱学森的故事说明奉献能让国家富强,正是许多像钱学森这样的先辈无私奉献,中国才能达到如今的富强。
由此可见,不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国家都离不开人民的奉献,“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计算”,人生需要奉献,只有学会奉献,我们的人生才会有价值,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奉献高三议论文3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奉献高三议论文4“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听着优美的歌,我不禁想到了那些为祖国捐躯的战士,那些为别人而奉献自己一切的人………
那是个偏远的山区,有一条河横在村庄和小学校之间。每逢下雨,河水上涨,孩子们就无法自己渡河,一个男教师主动担任送孩子渡河的任务。他艰难地背着每一个孩子过河,用自己的背搭起一个坚实的人桥。男教师因此受到表彰,升职调走。继任的是一位柔弱的姑娘。孩子们在雨天又没法过河了。家长们只得去学校背自己的孩子过河。女教师因此决定为孩子们建一座永久的桥。她奔波于政府的各部门之间,费尽口舌,甚至自己掏钱送礼,请客。在她长期不懈的努力下,一座铁桥连接了河的两岸,孩子们再不必为过河而担心。女教师没有因此得到提升,她在那个小学里默默耕耘了一辈子。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我生活中,也有很多平凡的人都在默默的奉献,只是他们没有要求回报,所以没有人认真的去体会他们的奉献,也没有人去觉察其中所包含的爱心,这就注定了奉献者一生的平凡。我想,很多人会为女教师而感到不平:她付出那么多,为什么没有回报?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不仅仅因为无私付出的人很多,更主要的是,我相信,那位女教师并无怨言,反而我感觉她活得很充实,很快乐,当她决定为孩子们建一座桥的时候,她的心里只想到那是她的责任,只想到为孩子们去做点什么,她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因为奉献,她得到了快乐。看着孩子们过桥时轻快的身影,看到家长们放心的笑容,她拥有的是最真实的快乐和满足。至于,有的人还为她在山村工作一辈子而感到不平。我想说,不要用我们自私的思考方式判断她的生活,当她有愿望成为一名山村教师,当她扎根在那片贫瘠的土地,当她选择无私奉献,尽职的工作,当她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擦亮那一双双稚嫩的眼睛的时候,她已明确了快乐的意义,找到了生活的目标,用一生的时间,换取山村孩子们美好的未来就是她的理想和心愿!
的幸福是莫过于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也许我们都应该像着名的法国作家蒙田说:“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奉献高三议论文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古至今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奉献,是一种美德;我们为人要善于奉献,只有奉献了,付出了,才会领悟到其中的乐趣。奉献,是一种境界,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奉献而不奢求回报,那么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一个人学会了奉献,就等于他掌握了一种自我提高的方法。
奉献是什么呢?我是这样理解的:奉献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献身精神;奉献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的默默无闻;奉献是“采得百花蜂成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高尚品质;奉献是“随风潜入夜,瑞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奉献是,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撤下一片阴凉;奉献是,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一分绿意。这就是奉献,既简单又复杂。它简单,却让你怎么也说不清;它复杂,却又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奉献只在一念之差。科学家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他小时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就决心研究出一种抗蛇毒药。他从15岁起,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这种试验是极其危险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经过危险与痛苦的试验,终于有了收获。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了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伤的人。如果他当时选择了放弃,那么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
李春燕,27岁,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有了初步的医疗保障。李春燕,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她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2015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想放弃的一次。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但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但是买药以及买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亏空300多,欠债也就越来越多;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更加需要,这该是一名怎样的医生?
鲍尔?海斯德、李春燕她们虽然辛苦,但他们快乐。“为人们奉献”他们不只把他们当做一种信念,而是赋予了很大的行动。
篇5
1制订规划,明确目标,争取政府支持
为科学、规范地指导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姜山镇慢病社区综合防治规划方案》及年度实施计划。通过对患者的早期发现、随访管理和规范化治疗,控制其病情,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和筛选;对普通人群实施以健康促进为主的干预,降低人群中慢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降低慢病患病率和死亡率,达到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的总体目标。
我们在做好规划和资金预算后向镇政府进行专题汇报,资金投入和部门协调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2搭建工作平台。健全管理组织
2.1建立管理队伍我们成立了“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管理队伍。
2.2建立3级管理构架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将慢病综合防治工作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服务模式中,建立起3级管理架构:
2.2.1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利用已建成的、运行比较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资源,即各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4大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恶性肿瘤)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半年管理统计,报告率85以上,建档率100,随访管理率8O以上,说明工作行之有效。原因:①通过近几年的规范化村卫生室改造和室改站工作,硬件条件大为改善,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现有从业人员都通过了全科培训和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培训,部分已取得了助理执业医师资格,有的正在参加大专、本科等成人教育。②乡村医生基本上都居住当地,情况熟悉,利于工作的开展。
2.2.2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利用已建立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对所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医生的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评估,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同时由社区责任医生负责,通过社区信息管理软件将慢病随访信息输入电脑,通过信息化管理。
2.2.3医院由医院慢病责任医生负责管理全镇的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对社区责任医生和乡村医生进行慢病社区综合防治业务培训。
3开展本底调查,多渠道发现患者
3.1本底调查通过调查摸底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完成了各村基本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包括:地形地貌、人口、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慢病基本情况,通过对主要卫生问题和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确定慢病防治的重点人群、策略措施,评估疾病经济负担和防治影响因素等。
3.2多种渠道发现患者
3.2.1通过农保体检发现这是发现患者的主渠道。高血压、冠心病和恶性肿瘤基本上可在此渠道发现。不足之处是农保体检项目没有血糖检测,导致糖尿病检出率较低,基本上是靠医生询问获得信息。建议适当改进农保体检项目。
3.2.2通过门诊就诊发现要求门诊医生对35周岁以上首诊病人免费测量血压,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测空腹或餐后2h血糖。
篇6
1前言
当前,先天性心脏病(CHD,简称先心病)是新生儿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严重危害着患儿的健康。根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目前中国的先心病患儿中约有1/3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对于先心病的最佳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脏听诊是初步诊断先心病和其他心脏病最古老、最基本、最简单、最快速的方法,但这需要医生凭借个人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来进行判断,这对临床经验较少的医生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同时,辅助诊断的先进设备在乡村医院甚至县级医院目前还无法完全配备。为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能够对心音定量化、系统性分析的方法,以期望能给医生对先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许多分析方法被用于心音的分析,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心音是一种时变的、非平稳的、由多种成份组成的复杂信号,传统的分析方法难与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通过使用几种非线性的时频分析方法对心音信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谱图重排分析法更能有效的抑制交叉项,更适合对心音信号进行分析。
2 谱图重排分析法
2.1 谱图重排基本理论
引入重排方法的最初目的是改进谱图的可读性。谱图可看作是信号WVD分布和分析窗的WVD分布之间的二维卷积,即
(1)
这个分布能减少信号的WVD产生的干扰项,但却是以降低时频分辨率,以边缘性质和一阶矩有偏为代价的。仔细观察(1)式可以看出, 在点附近构成了一个时频域,这个区域中对信号的WVD分布值进行了加权平均。
若在点,,WVD分布表示此点没有能量,但如果在此点周围有一些非零的WVD分布存在,也即在点周围, WVD分布表示有一些有能量的点存在的话,那么通过的平均作用,点处的值便是非零的,有能量存在的,也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核函数对WVD分布的平滑作用,而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一种方法就是重排[6~7]。
重排原理的关键在于这些值不必以作为时频域的集合中心而对称分布。因此加权平均不应该位于点,而应该是时频域的重心,这样更能表示信号的局部能量。
重排方法的过程如下:它将谱图在任何点计算的值转换到另一点,这一点是信号围绕点的能量分布的重心,即
(2)
(3)
这样就得到了重排后的谱图, 它在任何一点处的值是所有重排到这一点的谱图值的和。毕业论文,先心病。重排后的谱图为:
(4)
篇7
1 院前急救的目的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对突发性、急发性伤病员,在第一现场及转送中途实施尽快、准确、有效、连续的医疗救治和护理,最大限度的控制、稳定病情,赢得救治时机,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
2 院前急救人性化护理的方法
2.1配备优良的急救仪器设备 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更需要不断改善设施设备,建立救护车远程监控体系,配备防震性能好的救护车和齐全的医疗设备,如:全自动心肺复苏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供氧装置等。也就是说,救护车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型医院。
2.2建立规范的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护理绝非单纯的注射和普遍处置。因此,坚持建章立制的严肃性和操作规程的严格性,是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的坚实基础。如:《急救信息管理制度》《急救护理人员值班、调配制度》《救护车医疗设备配置、使用制度》《监护转送制度》等规章制度。每位护理人员就象执法一样,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患者安安心心地接受急救护理。
2.3掌握高超的急救护理技能 院前急救涉及病种广、学科多,易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在实施生命救护时护理论文,其时间性、技术性对能否挽救病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反应水准的高低是决定急救成败的关键[3]。
2.4形成密切的急救医护配合 司机、医生和护士是院前急救中一个三位一体的抢救单元。在整个抢救的过程中,要本着病人的生命、利益第一,医生、护士、司机不分彼此、通力配合,努力将院前急救工作做得天衣无缝,圆满地完成急救任务。
2.5建立融洽的人性护患关系 人性化服务是在原有服务理念上的一种升华和发展,它是医院赢得病人的基础[4]。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要善于营造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使患者眼中的我们,不仅仅是医生、护士,更是朋友、亲人。
3 院前急救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3.1坚实的物质保障 院前急救随机性大、时间紧迫,需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为此,必须随时掌握路况信息,指挥司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第一现场,以免因交通阻塞而延误抢救时间,错失最佳抢救时机,这点体现了建立救护车远程监控体系的必要性。抢救乡村病人,配备防震性能好的救护车尤为重要。院前急救面对的是急危重病人,病种病情复杂,为确保能充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急救车除备有必需的急救物品外,还应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
3.2严格的操作规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的重要基础。首先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院前急救呼叫紧急,无时间界限,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接到指令后,迅速限备急救物品,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第二应建立“知识技能考核机制”。护理人员要能护理、急救内、儿、妇、外、五官等各种病种的病人,因而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第三应建立“护理效果考核机制”论文格式模板。急救工作要求果断、迅速,分秒必争,必须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现场工作环境大多复杂,可能导致感染,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第四,应建立“护理档案记录机制”。在抢救中,所有用药及治疗均依据医生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保存用药后空瓶,以备查询。如果情况许可,应该做好抢救记录等。
3.3熟练的护理技能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精深的医学技能,如不加强学习和训练,就很难完成院前急救护理任务。第二要掌握熟练的复苏操作能力。这不仅是医生应具有的能力,也是急救护理人员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可能为伤病员带来更大的希望。第三要掌握抢救设备的使用。现在的急救设备绝非单纯的一个急救箱,全自动心肺复苏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供氧装置等现代医疗设备已逐步配备进救护车。这就要求医生护士都要掌握这些现代抢救设备的使用。
3.4积极的团结协作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既要有明确分工,又需要积极地整体参与,尤其在突发事件中有大批伤病员的情况下护理论文,就更要求统一指挥、团结协作。护理人员一定要主动参与、主动协助。首先要能独立操作,根据现场紧急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完成基础性的护理操作和医疗操作。其次,要积极协助医生,使护理过程与诊疗过程相辅相成,配合默契,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医治和护理。
3.5人性的护理服务 院前急救病人多为突然发病或病情加重,病人或家属心理上焦虑、恐惧、求救心情迫切,对医务人员期望值高,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要在现场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是尊重患者。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还有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与面子,不使患者感到窘迫、尴尬或难堪等。第二要诚实守信。对患者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而且一定要做好。护理人员必须要能够被患者所信赖[5]。第三要善解人意。护士能主动察觉患者的需要并及时伸出援手。例如,注意到患者在转运途中情绪有异样,甚至十分激动。护理人员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切身了解患者所面对的恐惧和困境,与患者建立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朋友”“亲人”的角色真诚而无私地帮助患者及家属。
院前急救医疗是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它维系着病患者的生命和家属的期待。因此,院前急救护理要重视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将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体系之中,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更放心、更安心、更称心、更舒心,整体提高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促进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卓.应用行为科学方法提高急诊护士职业素质[J].中华护士杂志,1997,32(8):462-463.
[2]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3]梁俊莲.反应水准与急救效果的关系[J].中华护士杂志,1999,34(11):696.
篇8
一方面是学医的人多了,另一方面基层卫生机构却是人才难留,医科大学生在城市就业持续“过剩”,为了留在城市,一些医科生被迫转行。
其实,大量基层医生流失和医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待遇太低,收入不及大医院的1/3。很多社区医院医务人员收入还没有当地街道办或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收入高。正因如此,有的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不得不半耕半医,有的城市基层卫生工作者要么离开基层,要么放弃医护职业。二是技术水平很难提高。基层病人少,多是常见病,自己的水平很难提高,要发论文、评职称都很难。三是中医处境艰难。现在很多人习惯“有病看西医,调理看老中医私人门诊”,卫生院的中医科没有生意。
让医生扎根基层
篇9
认真负责的做好医疗工作。“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组成部分。医疗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抱着为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受到了村民的好评。
本人还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不断吸取新的医疗知识,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慢慢的有所提高,现在掌握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的处理每一位病人,从最大程度上避免误诊误治。还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和书刊,网上查阅等手段,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涉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每次到卫生院开会,我都认真听取积极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积极的向广大村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率 90%,走家串户送儿童防疫针的通知单,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工作,对于儿童家长的询问总是耐心的给予解释,直至满意为止。尤其是自20xx年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更是在我和村民之间架起了沟通心灵的桥梁,我不厌其烦的向村民解释,宣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政策,并且认真执行上级政策。20xx年开展 了公共卫生,建档案450余人,高血压管理38人,.糖尿病管理8人,精神病2人。 自从踏入乡村医生的工作中,这30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行们的支持下,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与其他同行相比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掌握更多更好的医疗知识,争取创造更好的工作成绩,为广大村民朋友排忧解难。 工作30年来,我逐渐认识到乡村医生是一个光荣而且神圣的工作,我将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地工作,为乡村医生增光添彩,为党和政府赢得民心,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乡村医生。
医院医生进修工作总结
美好的时光总让人感觉如此短暂,10个月的进修生活即将结束,总有些许不舍,不舍总院的人文关怀,不舍总院这座知识的殿堂。
细数10个月的短暂时光,从陌生到熟悉,是总院儿科每位领导、老师、兄弟姐妹给我默默的关怀,让我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渐渐体会到家的温暖。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主任,百忙中还心系在儿科的每位工作人员,从生活到学习,无一不至,充分展现了大家长的风范。还有副主任、老师、护士长都在生活上给人无微不至的关怀。
倍感时光短暂还因为总院儿科这座知识的殿堂。知识体系的宏大总有让你学不完,学不到劲头感觉。神经学方面,在主任的带领下,儿童癫痫、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等疾病的诊治均走在全国前列,并制定了儿童脑卒中全国诊疗规范,婴儿痉挛症的基础、临床研究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血液肿瘤领域,在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实体瘤(特别是神经母细胞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疗、研究均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为许许多多不幸的儿童带来了福音,重获新生。在总院,还有一个特殊的团队:NICU,一个个提前来到世界的脆弱小生命,在主任带领团队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最让人神往的当数总医院的学习氛围。小到科室:每周二副教授讲课,周四科室会,周五全科疑难病例大讨论;还有科内方便快捷的文献检索系统,可让你一览中外医学最新动态。大到医院: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包括每周五雷打不动的专家大讲堂,周末各专业的国际性学术活动更是邀请了国内外最知名的专家、学者。听大师讲解,每每令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风。
10个月,转瞬即逝,总感觉跟大家一起生活、学习的时光如此短暂,真期望能再有机会来总院儿科学习。
最后,真诚感谢大家的关怀和帮助。愿总院儿科在邹主任的带领下更加强大,为更多的患儿及家庭带来福祉。
医院医生进修工作总结
我所进修学习的主要方向为“颈肩腰腿痛”保守治疗及“四肢骨折”手术治疗。进修科室为颈肩腰腿痛科、上肢损伤科及手外科。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下设4个科室,总床位170张,系全国最大的颈腰椎病中医特色治疗科室。上肢损伤科及手外科为手术治疗四肢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的科室。
一、进修学习情况:
每天早上7:00提前到医院查房,查看患者治疗情况,询问患者的感受,征求他们治疗的意见,重点是新入院病人和手术(或整复)后病人。解答患者的问题及疑惑,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汇报给老师,向老师请教,与老师一块解决,及时完成对患者的治疗(如换药、医嘱处理等)。
在颈肩腰腿痛科学习期间,掌握了一套非手术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有效疗法,即洛阳正骨治筋疗法。
优值牵引法:采用床头多功能牵引架,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对应的牵引角度、牵引重量、牵引时间,进行牵引治疗,以达正骨理筋的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平乐正骨将该类病证分为三型:一为气滞血瘀型,二为寒湿痹阻,三为肝肾亏虚型。洛阳正骨医院采用自行研制的颈痛消丸、椎间盘丸、芪仲腰舒丸,根据三种分型进行分期辨证施治,并用中药熏蒸、离子导入等中药外用以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使外治之法同奏内治之功。
展筋丹揉药:展筋丹揉药法依据针灸“孔穴大开无窒碍,致令邪气出如飞”的原理,结合颈肩腰腿痛的具体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或反应点,将展筋丹(粉剂)撒敷于其上,同时施以特定的揉药、按摩手法,使药物、手法同奏其效,共同起到活血止痛,通经舒络的功效。
手法治疗:分为治筋手法和治骨手法。治筋手法主要有理筋、活筋、松筋。治骨手法以各种活动关节手法为主,包括提拉推定、三维牵引床定点旋转等手法。此手法可有效调整脊柱椎间盘及小关节的位置,改变突出物或骨赘与受刺激的神经根或脊髓、血管的解剖位置关系(即位移理论),从而减轻神经根的张力或骨赘对神经、血管等的刺激,达到骨正痛消的目的。将治筋手法与治骨手法紧密结合,以点、按、推、揉等活筋、理筋、松筋手法起到放松脊周动力肌,达到筋舒痛止之功效。
臭氧注射治疗及骶管治疗。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禀赋及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功能锻炼方案,有选择地应用颈腰背肌和脊周动力肌的功能锻炼方法,如项臂争力、雁飞、倒走、拱桥运动等。
在手术科室学习期间,提前到院查房、及时完成对病人的治疗,8:30左右进手术室,参观手术或参加手术,当一助或者二助,洛阳正骨医院每天平均60多台手术,手术室共有14个平诊手术间和1个急诊手术间。诺大的手术量,对手术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接台手术一般安排很紧凑,手术室有相应的一个“手术准备间”,当一台手术快结束前半小时,巡回护士即通知接下台手术,手术结束病人到“麻醉复苏间”监护复苏,两台手术间隔约10分钟左右。手术室里有一个休息室,医生护士可以在
此休息、进餐,整个手术室平均要到21:00才能结束工作(急诊除外),夜间书写病历,翻书查阅资料,解决自己的疑问。此外积极参加骨科的术前病例讨论,把第二天所有的手术进行术前讨论。
学习进修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事,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得到了科室主任、老师及患者的高度评价,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这次进修我提高了书写相关医疗文件的水平;增强了对骨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治能力;进一步掌握了保守治疗方法。其间我还积极参与了由洛阳正骨医院主办的“如何写好医学论文”、“四肢组织缺损新进展研讨会”、“20XX年全国髋、膝关节疾病高峰论坛”等学习班及各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并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通过学习交流,使我大大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新的手术方式和技能。
二、进修学习的所感所悟
1、良好的医患沟通
非常重视医患沟通,有良好的医患对话习惯,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进入病房先敲门,询问病情,查体,交代诊疗事宜,而且非常耐心地听取病人主诉和要求,医患关系非常融洽。
2、规范的诊疗行为
医疗活动非常规范,按照统一的“JCI标准”从事医疗活动。对于选择治疗方式:手术或保守治疗及其各自的利弊,手术内固定器械的选择,医生也会和病人及家属商量,由他们决定方案,从而体现了尊重患者,保障了患者知情同意权。
3、保护病人隐私和信息保密
科室均无住院病人一览表,医生离开计算机要退出病人界面;治疗操作时,要拉上床帘;不能在公共场所,谈论病情或病人信息;不能与病人治疗小组无关人员谈论病情;治疗小组成员不能在病房内高声交流病情或交换意见。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4、保障病人安全:
准确确认病人身份。
入院后,医护人员认真核对患者身份,并为每位病人手腕上佩戴腕带,写明病人基本信息的标签来确认身份。
改进高危性药物的使用安全。
篇10
一、正确认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的必要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六位一体”功能体现的是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及充分履行民生的管理责任。社区卫生改革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强化政府主导、机制创新、功能完善,使得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实现“三个回归”,即: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回归、居民就医的回归、公益性质的回归。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要防治并重,重视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不断探索适合社区卫生的服务模式;要重视人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要健全服务网络,优化服务流程 ,完善服务功能;要完善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把居民健康、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奋斗目标。
二、 稳步推进“六位一体”功能转换,探索适合居民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1、 推进“镇村一体化”建设,保证医院触角延伸到各个居委、村委,同时把乡村医生的业务管理纳入中心业务管理内容。目前各镇存在两支医疗队伍,即乡村卫生室(或卫生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们的人事、待遇、业务管理等分属不同。乡村医生人缘熟,贴近居民,工作方便,工作时间弹性好;但业务水平低,知识更新慢,后继乏人。把两支队伍的业务统一管理、有机结合,建立适合社区卫生工作的服务团队,保证医院触角延伸到各个居委、村委,有利于“六位一体”功能的真正落实。
2、 利用中心的医疗业务优势,建立并培养一支公共卫生员队伍,使之成为居民健康的宣传员,中心与居民的联络员。在取得政府和居委、村委的大力支持下,从社区选拔一批年纪轻、有文化、沟通能力强、贴近居民的公共卫生员进行系统公共卫生知识培训,使之成为中心同居民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居民对中心工作的理解和“六位一体”功能的深入开展。
3、 临床医生深入社区,并组建集医疗、护理、康复、预防等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探索适合居民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根据“六位一体”功能的要求确定团队的人员结构和组成形式,探索精简高效、形式多样、功能完善的全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
4、 在居民中推广“首席医生”制,给“首席医生”相对固定的村和居委,在居民中开展健康宣教、慢性病管理、康复指导、电话咨询、约定或上门服务等,把提高居民卫生知识和健康体魄作为工作目标,让“首席医生”做好医疗卫生的“守门人”。
三、 加强中层干部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中层干部的选拔培养是一个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1、把中层干部建设成具有战斗力的核心团队。要制订干部例会制度,创造沟通平台,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
2、对中层干部要合理分工,明确目标,并制订中层干部考核细则,科学合理的分工能有效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磨擦,有利于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原来的防保、业务、后勤等概念已发生变化,条线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随之也在改变,现今的业务和防保交集增多,业务的概念大范围外延,相互间工作协作有利于克服原有的先天缺陷。
3、建立中层干部选拔考核机制,加强中层干部培养。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影响中心业务工作的成功与否,重视中层干部培养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医护人员考核制度,引进竞争机制,择优录用。全面签订质量、安全、绩效目标管理责任状,把质量、安全、绩效、政策执行效率、科室凝聚力列为干部考核的重点内容,把中层干部队伍锻炼成一支懂政治、会专业、能管理、清新高效、执行力强的队伍。
四、 制订并完善适合业务工作开展的各项制度,把制度的落实放
到重要位置。
建立职称、职务评聘制度、劳动管理制度、医疗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工作制度、各项奖惩制度等,适时淘汰和修订不适合社区卫生工作的制度;切实抓好制度落实,做到制度管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使职工工作有方向,操作有流程、行为有规范,奖惩有依据。培养职工对制度的认同意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形成促进社区卫生工作开展的制度文化。
五、 重视科教工作,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人才成长机制。
人才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创新的原动力和不可缺少的资源。重视人才培养,营造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建立人才成长的机制是社区卫生中心的责任。
1、 抓好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多种形式培养人才。采取“请进来、送出去”以及多种形式的业务活动、业务考核提高职工专业能力;重视学历教育和学分教育,鼓励职工参加与专业相近的其它专业学习,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把继续教育作为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2、 以科教工作为抓手,不断提高职工专业素养。重视科教工作,成立科教管理组织,切实制订科教工作计划、科教管理制度、科教奖励办法,加大科教经费投入,保障科教工作顺利开展。提倡职工书写工作总结和撰写论文,鼓励开展科研项目,以教促学,以科研促质量。
3、 建立职工业务档案,把职工的继续教育情况、论文、科研、获奖、业务考核成绩、医疗安全、业务活动参加情况等信息记录其中,并把业务工作情况同评优和职称评聘、干部选拔相联系,促使职工自觉学习,不断进取。
六、正确认识医疗业务发展同“六位一体”的关系,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服务,它要求医护人员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对医护人员的社会经验、居民文化、沟通技巧、以及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调整医护人员专业知识结构,抓好医疗业务管理,正确认识医疗业务发展同“六位一体”的关系, 把抓好医疗业务、医疗安全管理继续放到管理的重要位置。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建立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制订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把医保、农保、以及是否过度医疗列入质量管理内容。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业务知识考核,积极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重视质量、安全目标管理,为居民健康保障培养合格“守门人”。
七、 重视中医工作,广泛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在治疗疾病、养生、康复等方面有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加强中医宣传,弘扬中医文化。要在社区建立独立的中医区域,大力宣传中医名人,向居民介绍中草药等,要形成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让中医文化进社区、进家庭,帮助居民了解中医,自觉地应用中医治疗和中医养生保健。
2、 重视中医人才培养,采取进修培训、人才引进、名师传承等多种方式培养中医人才,让中医科室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使中医事业后继有人。
3、 大力开展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火罐、牵引等中医适宜技术,每年选派1—2名年轻人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适宜技术培训,不断增加新的适宜技术项目。将适宜项目逐步向乡村卫生室、卫生站点推广。
4、 重视中医“治未病”工作,将中医技术广泛应用到疾病的预防保健领域,使中医在慢性病的管理和慢性病的防治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八、在全院树立公共责任意识,保证重大公共安全和应急事件中
反应迅速、措施有力。
高度重视公共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得到了有效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国家三级卫生网络的网底,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和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加强职工公共安全教育,让职工牢固树立公共安全责任意识。重视卫生法律、法规培训和相关传染病知识培训,不断增加职工卫生法律意识、公共安全意识、公共卫生责任意识。
2、 制订突发公共应急救援预案、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含各项子预案),对中心职工进行全员培训。建立强有力的应急组织体系和各项保障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好应急演练,保证应急事件中处置有序、措施得当。
3、 通过宣传栏、画报、多媒体讲座、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居民卫生安全意识。
九、 依托和利用好医疗联合体平台,提高医疗质量,缓解居民看病贵、 看病难问题。
大部分社区医生毕业后一直工作在社区,专业很少得到深造,知识更新慢,业务水平偏低,很难获得居民信任。充分依托医疗联合体平台,同上级医院建立紧密的业务协作关系,利用上级医院的技术、人才、设备优势,加强社区医生的业务培训,并在其指导下开展科教活动,提升社区医生服务能力。
1、 根据居民医疗需要,邀请上级医院各科专家定期来社区坐诊,中心医生遇到疑难病时请会诊,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医疗专家服务。
2、 中心与联合体的上级医院开展双向转诊工作,让急重病人向上级转诊过程简便、快捷,切实缓解居民看病难问题。
3、 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下社区讲课,中心医生到上级医院各科轮训,提高社区医生医疗水平,加快全科医生培养。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132 例,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45 例,占34.1%;灭鼠药中毒36例,占27.3%;药物中毒24例,占18.2%;亚硝酸盐中毒12例,占9.1%;煤气 CO中毒10例,占7.6%;其他中毒5例,占3.7%;首诊99例,占75%;外院转诊33例,占25%。
1.2 中毒患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 132例中男76例,女56例,男女之比1.36:1。
1.3 中毒物质的种类 有机磷农药中毒45例, 灭鼠药中毒36例,药物中毒24例, CO中毒10例,亚硝酸盐中毒12例,其他中毒5例。
1.4 中毒途径 消化道中毒120例,占90.9%;呼吸道中毒10例, 占7.58%; 皮肤接触中毒2 例, 占1.51%。
1.5 中毒病人的就诊时间及救治方法 中毒后1/2h内就诊者30例,占22.7%,1/2h~1h间就诊者60例,占45.5%,1h~2h者,30例,占22.7%,>2h者12例,占9.09%。
1.6 中毒发生区域分布 中毒发生在农村93例, 城郊34例, 城市5例。
1.7 中毒的季节性 农药中毒全年相比冬季少于夏季,高峰在7、8月份,CO中毒季节性强,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
1.8 中毒意图 意外中毒以有机磷农药、灭鼠药误服、误食中毒居多。
1.9 中毒后临床表现 毒物品种繁多,症状表现取决于毒物本身的特性,故各类中毒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有机磷农药中毒表现为呼气、吐物有蒜臭味、皮肤黏膜湿润、瞳孔缩小、流涎、肌肉震颤、惊厥等;药物中毒多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等,婴幼儿以惊厥为主要表现。CO中毒表现为头晕、耳鸣、口唇樱红色、严重者昏迷、惊厥、呼吸困难等;亚硝酸盐中毒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等。
1.10 治疗方法 积极洗胃是药物中毒治疗的关键, 要做到必洗、早洗和彻底。口服中毒者均予催吐、洗胃、导泻(食道灼伤,禁忌者除外) 。皮肤黏膜中毒者予以皮肤清洗,并注意五官、毛发、指甲部位的清洗。CO中毒者尽早给以高压氧治疗。
1.11 中毒患者转归 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者121例,好转出院者10例, 1例技校生服毒,抢救无效死亡。
2 讨论
2.1 中毒特点 本组资料显示: (1)小儿急性中毒发病率农村儿童(70.45% )明显高于城市儿童( 29.55% ) ,可能原因由于农村家中农药、药物管理不善,投放毒药的地方不隐蔽,易被小儿拿到,父母对孩子监管不力。(2)小儿急性中毒好发年龄段为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 占65.12%。原因为此年龄段儿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对毒物的分辨、自我保护意识差,且由于家长疏于药物保管及对小儿监护不力等因素有关。(3)医源性中毒明显增多,占10.6% ,且好发于婴幼儿,主要由于乡村医生或私人诊所医生对小儿生理特点、小儿药物的适应证、药物性能、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不太清楚,用药过量和疗程过长所致。中毒药物以胃复安、洋地黄、氨茶碱为主。
2.2 治疗经验 本组病例的治愈率(91.67%) 及存活率(99.24%)均很高,通过本组病例我们总结出抢救治疗原则:及时确定中毒原因、立即洗胃, 对中毒重的,给予气管插管和血液灌流,上呼吸机并心电监护;尽快应用特效解毒剂,重视患儿抢救的成功率,对有机磷类混配农药中毒在洗胃的同时静推阿托品,使其快速达到阿托品化。做到争分夺秒,以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及治愈率。
2.3预防措施 本组资料显示: (1)加强家长自身健康教育,注意合理摆放物品,避免随处放置灭鼠药、农药、各种药物及危险物品。(2)经常教育孩子,提高安全意识,保护自己,不能随便采食野生植物,不好奇的品尝自己没有尝过的东西。(3)乡村医生和个体诊所医生要提高儿科疾病诊治水平,认真掌握小儿用药的剂量、适应征、毒副作用,尽量避免使用治疗量和中毒量极接近的药物,要选用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4) 加强青少年的心里素质教育,学习固然重要,生活的开心、健康才是最终的目标。(5)儿童有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儿科医生就诊,不要在家随便喂药。
参 考 文 献
篇12
我国农村医疗需求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医疗需求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居民医疗需求,也可以为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本文对农村医疗需求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提高对于农村医疗需求的了解。刘天锡等人通过专题调查研究,在《宁夏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研究》一文中详细说明了宁夏居民医疗需求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宁夏居民较过去5年,医疗卫生需求量增加,说明随着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总体水平也较过去明显提高。农村居民医疗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一)个性特征。马晓荣对健康需求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农村居民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而医疗需求与健康状况具有最直接的关系,因此将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个性特征认为是影响农村居民医疗需求的内在原因。
另外,健康价值观也是影响农村医疗需求的一个方面。健康价值观,简言之便是对待健康所持的观点。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比较低,某些农村居民的生活甚至处在贫困中,长期处在这种贫困状态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和心理特征的发展,这些特征包括相信命运、不能持续地维持满意的生活、健康价值观低下(认为得病不是异常情况)。
(二)收入状况。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居民医疗需要存在明显差异。低经济水平地区居民医疗需要更高,但由于低经济水平地区居民的收入普遍不高,支付能力有限,他们的医疗需求反而较低,即表现为“高需要,低需求”。任苒、张琳等在2001年对辽宁农村医疗保健需要、需求和利用进行样本调查。调查的结论得出,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有所不同,低经济水平地区居民需求较低。调查针对三类地区,其中第三类地区经济水平最低,一类和二类经济水平相差不大。三类地区中,第三类地区住院率最低,这是与医疗需要的指标分析结果相悖的;门诊需求中,需求最高的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医疗的“高需要、低需求”现象与国际上一些同类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从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需求结果的一致性中基本可以确认,由于支付能力的有限,经济水平低的地区居民的医疗需求受到了抑制。另外,根据张娜的硕士论文中对江苏省淮安市C区X镇进行调查发现,X镇村民大病医疗费用(包括药费、治疗费、交通费等在内)平均额在1万元左右,相当于一个3口之家1年纯收入的总额。家庭经济水平较差的只能选择到县区医院看大病,家庭经济水平较好的才有能力到市省一级医院看大病,大病的支出是普通农村家庭难以承担的。
收入状况对于医疗需求的影响是直接的,收入状况低的居民由于支付能力有限,他们的医疗需求相对较低。
二、外部因素
(一)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对各处传染病、地方病的控制与预防,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妇幼保健等;二是基本医疗,是指能够保证农民基本健康的、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也包括门诊和住院服务;三是超出基本医疗范围的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这里谈到的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二个层次――基本医疗,即讨论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对于农村居民医疗需求的影响。我国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影响农村居民医疗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低使得农村居民医疗需求降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但是相应配套的医疗设备不够完备,不能全面满足农村居民看病的需要,阻碍了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的增加。以安徽省16个“新农合”试点县为例,尽管在乡镇卫生院就医可比乡外就医多报销20%的医疗费用,但由于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太低,60%的农户不得不选择在费用更高的县及县以上的大医院就医。
2、农村医疗人才。农村医疗人才匮乏,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医疗需求。据统计,我国农村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不足10%,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不足50%,和城市医院人才构成形成鲜明对比。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个体乡村医生是满足农村居民医疗需求的重要卫生资源,但是他们所受到的专业训练不够,专业素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他们的整体专业素质水平是满足农村居民医疗需求的重要保障。张娜的调查还发现,X镇的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目前X镇基本上一个村庄有5~7名乡村医生,但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不足30%,另外全镇取得医师主治以上技术职称的仅有4~5人。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中,近80%中专学历及以下,大学毕业者很少,并且有一定技术的医护人员流失严重。
3、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水平过高也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包括药品价格以及看病医疗费用,两者的过快增长,使得农村居民对健康需求降低。农村地区的信息来源有限,对药品的价格水平了解不多,使得某些不法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卫生服务站以及药店抬高药价获取利益。药价抬高,一方面使农村居民蒙受损失;另一方面压抑了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现在农村居民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等现象的本质也就是价格问题。激发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将“高需要”转化为“高需求”的出发点便是控制医疗服务的价格。
4、农村居民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农村居民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不够高也是影响农村居民医疗需求的一个因素。农村居民对医生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取决于医生的医术水平,尤其是他们对突发性疾病或者对大病的处理水平。农村居民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乡村医生的信任度不够,认为他们的资质或者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对他们的医术水平持怀疑态度,以至于有病不去就医或者大病选择市级以上的医院,这些都影响了他们的医疗需求。
(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与农村医疗需求的影响尤为巨大。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农村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是影响农村医疗需求的重要因素,它的逻辑起点是使属于脆弱人群的贫困农户不丧失重要的资产――劳动力,主要针对没有能力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老龄者、失业者、残疾者以及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贫困者,对其实施的医疗费用减免,保障其最低医疗需求。农村医疗救助内容涉及门诊、治疗、住院、手术等;救助方式以减免医疗费为主,还包括慈善医院、临时救助,以及与医疗保险制度的结合等。农村医疗救助计划对农村医疗需求具有一定的影响,它使得农村居民由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影响的医疗需求得到释放,使得农村居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由于收入状况不好导致医疗需求低的状况,使他们能够获得必需的医疗卫生服务。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的《意见》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各级政府引导,农村居民参加、集体扶持、财政资助相结合,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居民互助共济的基本医疗制度。它是由政府资助、个人缴费和集体扶持相结合的一种筹资机制,并以县为单位管理由政府主导来组织推动,重点解决农民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一项农民的初级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广大农村正处于推行阶段,以大病统筹为主,主要在于解决农村居民“看病贵”、“因病致贫”的问题,它较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众多突出特点,比如稳定的筹资机制、高效监管机制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运行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天锡等.宁夏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7.
篇13
一、对象与方法
选取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统计源,以“主题”为检索项,以“卫生资源配置and公平”为检索式,采用“模糊”检索方式,时间限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共检索出文献1184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年代、关键词、作者、期刊、论文内容等。其中,年代分析、关键词分析、作者分析以1184篇文献为研究对象,期刊分析、论文内容分析以654篇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
二、结果
1.文献总量的年度变化
如表1所示,2000年至2015年6月与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相关的文献共1184篇,其中期刊论文654篇(占55%),硕博论文463篇(占39%),会议论文28篇(占3%),其它论文39篇(占3%),即期刊论文、硕博论文是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相关文献的主要组成部分。文献总量从2000年的19篇增长到2014年的140篇,其中,2010年开始超过100篇,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由此可见,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卫生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医疗改革序幕的拉开,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2.中文关键词分布
统计分析某领域研究论文的关键词,可以发现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问题[2]。在1184篇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文关键词是“公平性”(305次),其次为“基尼系数”(153次),“卫生资源”(135次),表明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得到广泛关注,其评价指标主要是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尤其是基尼系数。同时,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公平性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见表2)。对1184篇文献的作者所属单位进行统计,排名前十的机构都为高等院校,其中综合性大学7所,医科大学4所,说明高等院校是该研究领域的主力;医科大学的发文量低于综合性大学,可能与卫生经济学科的交叉性有关(见表3)。发文量超过4篇的作者共有33人,表明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有较为稳定的研究队伍。
3.论文的期刊分布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刊载论文总数占33%的期刊是这一学科的核心期刊[3]。结果显示,在654篇期刊论文中,《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卫生资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国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研究》《医学与哲学(A)》《医学与社会》《卫生软科学》9种期刊共刊载225篇与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相关的论文,占期刊论文总量的34.40%。其中,《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卫生资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医学与哲学(A)》《卫生经济研究》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伦理学》《医学与社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表明2000年以来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相关的论文质量较高。
4.论文的研究内容分析
(1)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马国芳[4]等运用Lorenz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2001-2010年新疆13个地州市卫生资源(卫生技术人员、床位、医生)配置情况,发现其卫生技术人员、医生的配置处于不公平状态,建议从卫生投入、人员培训等角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李贞玉[5]运用泰尔指数分析评价辽宁省医院(卫生院)卫生总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师和护士(师)等配置公平性,显示其总体公平性较好,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异。(2)卫生财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郭锋[6]等分析了2010年辽宁省政府卫生支出的资金分配情况,发现政府补助在不同级别机构之间分配不公:城市医院(包括城市中医院)所占比重最高,为70.35%,县医院(包括县中医院)为11.26%,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分别为8.68%和9.71%,也就是说,城市高级别医疗机构获得了大多数的财政补助。吴欣[7]等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2008-2011年我国社区中医服务财政投入的区域差异情况,认为东部地区的社区中医服务财政投入波动较大;中部地区总额持续最低,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西部地区逐年持续增加。(3)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王春晓[8]等利用Lorenz曲线和基尼系数对广州市115个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评价,认为其核定编制数、在编在岗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按服务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处于正常公平状态;按服务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处于高度不公平的危险状态。闫亚玲[9]等以29省乡镇卫生院数据为样本,评价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结果表明:我国乡镇卫生院核心人力资源配置在较大程度上关注了当地的健康水平状况,配置公平性较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存在问题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但城乡发展不协调、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10]。罗志红[11]等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江西省城乡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资金、物资、人力等资源都偏向城市,乡村公共卫生资源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卫生保健的需要,农村人口均等的生存权和健康权得不到保障。贺买宏[12]等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分布公平性进行评价,表明我国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处于高度不公平状态,政府部门在制订区域卫生规划时,应着重考虑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公平性,同时注重卫生资源结构的优化。
三、讨论
1.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的总体关注度上升,论文质量较好
从文献的数量变化可知,文献总量呈增长趋势,说明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同时,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的水平较高。对此,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要挖掘新的研究方向,创新研究方法,发表更多高质量论文。
2.研究主体较为单一,研究内容较为集中,有待进一步探索
根据对1184篇文献的作者单位统计,排名前十的机构都为高等院校,也就是说,研究主力为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而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涉及多方面内容,应得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团体等共同关注。从论文的中文关键词看,相比其它领域,人力资源和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公平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从论文的内容看,对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较为集中,对其它如物力、财力资源的研究较少;以实证研究为主,侧重省级以上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评价指标主要为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因此,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领域及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柏高原,王耀刚,杨文秀,等.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政策选择[J].中国卫生资源,2014,6:477-481.
[2]李范,赵玉虹,何欢.我国DRGs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病案,2013,2:65-66.
[3]马志强,唐青,朱永跃.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研究现状———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3:173-176.
[4]马国芳,潘雯,安尼瓦尔•阿木提,等.2001年~2010年新疆13个地州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医学与哲学(A),2013,7:68-71.
[5]李贞玉,孔祥金,高丽敏.基于泰尔指数的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医学与哲学(A),2013,7:65-67.
[6]郭锋,马月丹,万泉.辽宁省政府卫生支出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7:40-42.
[7]吴欣,许仁丹,叶清丽.我国社区中医财政投入的公平性分析:基于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视角[J].中国卫生经济,2014,6:55-58.
[8]王春晓,廖军娟,彭荣春,等.新医改框架下广州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77-180.
[9]闫亚玲,张志明,陈颖.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基于29省乡镇卫生院数据[J].中国卫生经济,2013,6:37-39.
[10]高建民,杨金娟.健康公平性概述[J].卫生经济研究,2014,1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