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报业广告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报业广告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报业广告论文

篇1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组建了报业集团以后,形成了规模效应,广告逐步向强势媒体集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市场的成熟,报业广告总量呈逐年加速增长的趋势,据最新统计,截止2003年底,我国报业广告的总额已经达到200亿元,稳坐四大传统媒体头把交椅。而且,权威部门基于我国广告发展模型乐观预测,自此至2010年,我国广告经营额总量尚有3倍的增长空间。

然而,报业集团的整体发展却不容乐观。经历了组建之初的调整、磨合阶段后,严重的体制束缚报业集团自由发展。随着报业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报业集团内部的运营机制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广告经营也是如此。

一、报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20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我国报业正一步步挣脱计划经济的束缚,逐渐在日益开放的媒介市场上独领。而报业的集团化改革对报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从我国现行的报业集团的组建过程来看,由于报业发展还远远没有到自由竞争的阶段,在短期内很难依靠市场的力量改变无序、分散的状态,实现资源的整合,因此,行政力量在报业集团的组建中起着主要推动作用。

这种先天不足给报业集团的发展带来的局限是报业集团的兼并和重组主要局限在同一个区域内进行、单一报业系统内的联合,同时,还由于特殊的行政规定限制了业外资本投入报业集团。这些都牵制了报业集团产业化的深入发展。

报业集团进行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参与市场自由竞争。结合国企改革经验教训以及报业集团的实际情况,报业集团体制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渐进的层次来思考:首先,明晰报业集团的产权;其次,将报业集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并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最后,对报业集团进行公司制改革。

然而,目前我们一些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组建的报业集团只不过是各种子报、子刊的物理组合。所以,体制改革就迫切需要报业集团转变成为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公司,将各子刊、子报的国有资产统筹经营,并对所属子公司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以持股运作的方式从事国有资本营运,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二、体制改革背景下,报业集团广告经营的发展趋势

以报业集团为首的媒介体制改革必定对整个媒介行业的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经过体制改革之后,各媒介集团均以独立主体的身份参与自由的市场竞争,现存的带有行政烙印的市场格局肯定会被打破。报业集团为了避免在竞争中被击败的命运,就需要拓展现有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范围,这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但是,报业集团的自有资金有限,依靠报业经营自我积累资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报业集团可以积极探索资本运营多种方式,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受到旧思维的束缚,媒介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一直比较滞后,报业集团作为整体上市,目前还不可能。通过将经营中的印务、发行或者广告剥离出来组建成股份有限制公司上市来筹集资金,或许是目前较为适宜的方式,其中广告经营以其特殊重要作用及盈利能力被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在这种背景下,报业集团广告经营的发展趋势成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报业集团体制改革要求广告经营实现三个转变:

首先,整合资源、改变经营思路。这个转变要求报业集团将各子报和子刊的广告部合并成一个机构,统管整个集团的广告经营,经过初步的调整之后,逐步实现各方面资源的整合。

其次,改变广告经营理念。“厚报时代”和“多频道时代”的到来宣告了传媒市场的供求关系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这对广告经营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过去是等着客户上门排队登广告,如今,广告公司必须主动出击,不仅要对市场构架非常熟悉,而且要对客户相当了解,要有能力为客户提供超值附加服务。

1、提高服务层次,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广告客户的发展离不开媒体支持,在激烈的竞争中它们更需要专业媒体的宣传。“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核心就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

比如,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的广告公司针对客户的需要,不断分行业细化服务,先后开辟了“信息速递”、“现代电脑”、“现代通讯”、“汽车市场”、“天南地北”等广告服务专版,分别涉及电脑、通讯、汽车、旅游、医药等领域,并面向大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以小组化操作的服务方式,固定专人面向特定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深度服务,小组成员全面了解整个行业的最新信息,与行业主管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研究专家搞好关系,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还要在客户遇到困难时,帮助企业沟通、公关、解决问题。同时,广告公司还专为大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筹建成立了“大户室”让大客户享受到“超五星级”的服务,利用广告公司所拥有的资源为大客户提供“一对一”顶级服务。

一些媒体的广告公司还为客户事前提供市场分析、事后提供播出评估等,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

2、主动出击,推介广告资源

好的内容不能仅仅靠自身的版面推荐给广告客户,还要从各个角度向客户进行面对面地推荐,这就要求各报业集团的广告公司纷纷从原来的坐商,变成每年都要在全国各地召开众多大型推介会的行商,主动走出去,与读者和广告客户进行面对面地交流。

各种推广招商会不仅内容更加实在,形式也变得丰富起来。从内容上说,以前广告部门跟客户开的大部分是“联谊会”,如今则演变为“推广会”,主要是向客户介绍自身媒介的价值、跟同类产品相比的优势以及其他服务。从形式上说,如今的各种招商、推广会的花样层出不穷,有的招商会甚至连专刊编辑记者、文化界的明星、娱乐歌星影星也会出来助上一臂之力。

广告推介会进一步促进了报业集团、企业和广告公司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缩短了媒体与企业的距离,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

3、创新服务形式,为客户量身定做各种广告方案

在信息爆炸、广告泛滥时代,传统的硬广告形式己较难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寻求更有传播效果的广告形式成为当务之急。

再次,为报业集团承担筹集资金的任务。这个转变的第一步就要求将报业集团广告公司从集团中剥离出来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在报业集团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下,组建广告有限责任公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对广告公司的财产实行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广告公司以自己的所有财产对自己的经济行为负全部责任;一是针对投资者而言,以其出资额或者持有股票的数额为广告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所以,投资者即股东享有法律规定的股东权利,并承担有限责任,而广告公司则对股东入股的货币投资、实物投资乃至无形财产均享有自主、充分、完整的控制权,并以其全部财产对他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广告公司上市融资的前提。

根据权力机构、经营机构、监督机构三大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和效能最大的原则,建立广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公司制企业都必须建立的一套比较规范的企业领导制度,其基本构成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应该说,法人治理结构便是这些机构之间形成的相互制衡的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化表现,这种组织管理体制既能保障股东的权益,又能使经营者有充分的财产经营权,同时保障有效的监督。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收益。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利益分配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扩大广告公司的自,促进广告公司的发展,最终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第二步就是将组建的广告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化上市融资。报业集团广告股份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又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

公司债券是指由公司发行并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还本付息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属于固定收益的金融产品,其早期是和贷款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人或机构之间借钱与还钱是最简单的贷款形式,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两者之间的行为。债券在本质上也是借钱与还钱,但其与贷款的根本区别在于债券可以公开交易。贷款除非债券化,是不进行公开交易的。债券在最早是由向多方贷款逐渐延伸,即提供资金的人数多到一定程度,从而产生交易的需求,最后从发行时便设计出公开市场交易的机制,逐渐分化成为具有固定收益的一种金融产品。相对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的融资成本较低,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同时可以保证股本对公司的控制权。但财务风险较高、限制条款多,且筹资数额有限。

股权融资亦即公司发行股票融资。对公司而言,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金属于长期自有资本;对股东而言,所持股份代表对公司净资产的所有权。相对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有着自己的优势(本文仅指普通股),如:股票属公司的永久性资本,不需要偿还,也不必负担固定的利息费用,从而大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由于预期收益高,易于转让,因而容易吸收社会资本等等。但股权融资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如发行费用高、易分散股权等。分散股权这个问题对于传媒产业的上市公司非常敏感,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传媒业的经验,限制小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1%或者3%时要自动减持,从而保证国家对报业集团发展方向的控制。

此外,尽管目前我国创业板市场尚未启动,但深圳股票证券交易所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据悉最迟可以在2005年上半年启动。作为新兴的市场,创业板是针对那些中小企业而设,以便为相关企业提供一个持续融资的途径,以助其尽快的成长与壮大。而主板市场则是针对那些具有一定业绩基础的大中型企业而设,为该类企业实现规模的扩张提供融资途径。这为一些难于在主板市场直接上市的媒介集团的广告公司,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融资机会,而不用在主板市场买壳或者利用非媒介公司上市,从而降低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成本和门槛。

目前媒介集团常见的上市融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将自己原来的经营部分资产分离出来,注入一家非媒介公司,再由该公司申请上市。东方明珠、电广传媒、歌华有线和中视传媒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另一种是借壳上市,找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用媒介的优质资产置换不良资产。采用这种模式的包括博瑞传播、赛迪传媒等。而这两种模式存在的共同缺陷就是周折太多,成本居高不下。如果报业集团将广告经营直接上市,则可以避免这些弊端。

篇2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1、要写明立题背景,即国内外趋势及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为什么要立此题,通过你所做的研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有何种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1、要求查询相关领域国内外近5年有代表性,能反映学科前沿水平的研究文献(主要是研究论文)不少于25篇;

2、通过阅读文献对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有基本的掌握,并做出评述。

3、在综述文献基础上,结合本人所在区域的实际,提出目前你所研究的问题。对于前人的成果可以借鉴也可以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不能重复他人的工作。

(三)文献引用

开题报告中凡引用他人的资料要按要求加以注释,并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献综述之后,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最好不少于25篇。

三、论文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目标要明确,一般是通过什么方法探讨哪方面的问题,最终达到你要研究的目的,目标不易多,文字要精练。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应与研究目标一致,紧紧围绕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内容,内容一定要写的具体。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要科学,应与内容相对应,紧紧围绕每项内容列出采取什么方法,方法要写的具体。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反映研究的整体思路,可用方框图表示,也可用文字叙述。

(五)预期进展

篇3

“报纸消亡”的话题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1994 年,美国未来学家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就将报纸称为“媒介恐龙”;华盛顿邮报的媒介批评家霍华德・库兹(Howard Kurtz)则称报纸产业正弥漫着“死亡的气息”。1997 年,报业经济学家罗伯特・G・皮卡德(Rob-ert・G・Picard)认为“报纸产业整体印刷数量”已经下滑,“许多观察家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报纸正在走向死亡”。2004 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菲利普・迈耶教授明确提出:“到2043 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将归零”。他的依据是全国民意研究中心(NORC)的数据和他制作的“日报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2005 年,纽约时报发行量下滑和逐年裁员引起了业界的恐慌。接着,美国报纸出现“倒闭潮”。2014年,上海报业集团相继关张了《新闻晚报》、《天天新报》和《房地产时报》,引起了媒体业界的轩然大波。世界范围内的报纸行业风声鹤唳,有关“报纸消亡论”的讨论再次成为热点。

二、“报纸消亡”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文基于“报纸消亡”论争研究,以“报纸消亡”为主题词,以2000-2014年为时间段,以新闻传播学科核心期刊为搜索范围进行高级检索,剔除重复、不符合主题的论文,涉及“报纸消亡”的论文有47篇。

(二)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对样本进行定量统计和内容分析。此外,本文以“篇”文献为单位进行“被引用量”的引证统计,即某篇文献被引证次数的多少。对文献资料进行统计,统计依据CSSCI和CNKI两大数据库。

三、“报纸消亡”论争研究文献描述性分析

(一)研究阶段

大体上,我国“报纸消亡”研究经历了“寒冬论”、“两分论”和“拐点论”三个发展阶段。观点上针锋相对,时间上两相交替(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报纸消亡”论争研究近年来热度波动上升,大体上经历了数量的反复增减,呈现W形变化。从研究视角和学科背景来看,除了新闻与传媒热衷讨论“报纸消亡”话题外,出版学、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等多个学科也开始涉猎相关议题。

通过对刊登47篇样本论文的期刊进行归纳统计,根据刊登“报纸消亡”研究论文的篇数多少进行排序(见图2)。《新闻与写作》成为刊登“报纸消亡”研究论文最多的期刊,该刊物也成为研究“报纸消亡”的重要阵地。

(二)引证分析

在借鉴多篇引证分析论文关于被引论文的影响力测算公式的基础上,本文对“报纸消亡”研究文献及核心期刊进行分析。计算公式如下:被引论文影响力=CSSCI被引用综合分+CNKI被引用综合分,其中被引用综合分按被引用数从高到低排序,被引用数排序为第一的为100分,接下来按被引用排序依次打分,同时分配不同的权重。由此本论文计算出排名前10的被引文献,见表1。

这10篇文献均以“报纸消亡”为核心论点,观点涉及“寒冬论”、“两分论”和“拐点论”等多个方面,大多采用质化的个案研究法或量化的内容分析法,结合具体论文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可以看出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范式。

四、“报纸消亡”论争研究视角与主要议题

(一)“寒冬论”:报纸走向消亡

2005年,京华时报社原社长吴海民断言“整个报业的冬天”已经来临,并预言:“具有400年历史的传统报业,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将在信息化时代一步一步走向深谷。一个时代就要结束了。”与“寒冬论”相呼应,2005年7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建明提出了“报纸消亡论”。同年11月,他根据报纸读者的代际老化规律,做出了“大约在2025-2035 年间报纸就要消亡”的预测。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教授在《纸质媒体还有明天吗?》一文中指出,纸质媒体永远不可能具备新媒体在阅读习惯、便携性、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势,纸媒会在50年至100年内消亡。

(二)“两分论”:报纸不会消亡

“报纸消亡”的论题一经提出,立即遭到了密集的质疑和批评。纽约时报执行总编比尔・凯勒(Bill Keller)、瑞典地铁报业集团前CEO派里・汤恩伯格(Pelle Tornberg)都表示极不认可,默多克则对此报以嘲笑,并表示:“与报纸末日论者和失望论者不同,我相信报纸将在21世纪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朝日新闻前总编中马清福认为:“正因为出于多媒体时代,报纸才应该继续存在下去。报纸不会消亡。”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陈力丹教授在《报纸印刷版停刊不等于“报业消亡”》中,列举了全球报纸发行量上升的事实,提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印刷版的停刊只是媒介形态的改变,中国报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拐点论”:报纸转型发展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基于对北京报业广告收入下滑趋势,提出著名的报业“拐点论”。他在《“拐点”的到来意味着什么》一文中,认为中国报业并非进入衰退期,可以通过机制创新、赢利模式再造、数字化表现形态等迎来新发展。

部分学者从报纸自身出发,分析了在媒介融合的新语境下,报纸的劣势、经营模式、生存现状和困境等,提出报媒未来的发展应注重发挥自身的内在优势,在内容、公信力等方面下功夫。例如,刘琴、张金海的《传统报业的价值回归与现实判断――基于价值论的分析视角》从报业价值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传统报纸核心价值回归是使其成为舆论性媒介的精英报,并对报业的数字化变革提供了指导与借鉴。另一部分学者从媒介融合的新语境对报纸的冲击这一视角出发,提出报媒的发展应充分借鉴新媒体的经验和优势。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吴辉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试论新媒体时代报纸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文章分析了新媒体在互动性、用户群以及传播手段等方面的优势,并提出报纸应与新媒体互动融合,在生产和传播模式上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G・皮卡德、杰弗里・H・布罗迪.美国报纸产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崔保国.走进日本大报[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篇4

    报业经营总额增幅放缓的原因

    2006年报业增幅较2005年相比呈现放缓趋势,但其总量在增长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报业2006年增幅放缓有其自身的原因和合理性,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应该以相对的观点来看待报业增长“放缓”问题。应该说它是我国传媒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梅宁华认为,“随着市场竞争逐步规范化,秩序化,报刊市场已经度过了早期较为混乱的跑马圈地式的高速增长期,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平稳发展期。”报业经营总额增长速度的“放缓”,源自于报业多年的增长过快和总量的积淀。1998年全国报纸广告收入近1101亿元,比1978年0.75亿元的报纸广告总额增长了140多倍;报纸发行种类由1978年的186种猛增至目前的2000多种;报纸印量也由1978年的40亿对开张增长到现在的540亿对开张,增长了10多倍。一些大型的报业集团还成立了自己的发行公司,拥有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人的发行队伍和密布所在城市甚至遍布全国的发行营销网络,而如此高速的增长往往会令人忽视隐藏在背后的潜在问题。而网络广告的激增,则是由于其刚刚起步以及基础的“菲薄”,容易以一种强势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第二,2006年国内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引起报业广告收入减少的原因之一。由于2006年国家进一步规范了房地产和医药业广告的投资,而房地产、医药卫生正是许多报纸广告的重要来源,从而给广告增长带来了很大压力。也由此可以看到广告是支撑报业经济来源的单一性,使中国报业有理由冷静下来审视自身的不足,围绕报业主体开拓多元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广告投放体制。“广告、印刷、发行以及与信息收集、整理、、咨询相关的信息服务是报业经营的主体。”而“报业的主体经营在经过多年积累之后,目前虽然已取得初步规模和实力,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显露出经营内容单一、经营方式陈旧、市场容量制约以及增长后劲不足等危机的征兆,报业传统的主体经营模式和产业结构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多元化经营应该从媒体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首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展开。

    第三,2006年中国报业增幅的“放缓”,其根本原因在于报业内部的自戕,而不是由于跟互联网的竞争。目前我国有1.6万个商业网站,网络广告仅占据整个中国广告市场的2.83%。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广告份额很小,对整体广告市场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因而其对报纸广告份额的影响也可以说很小。而“媒体内部的恶性竞争,如报业价格战,则导致了广告版面价格的下跌、报纸常年亏损、大量优秀人才流失、市民低价买报的观念固化成型。”从而导致大量内部资源的浪费、办报成本上升、受众减少、报纸质量下降等问题,使报纸经营亏损。

    第四,新媒体的出现,因其媒介属性,势必对报业受众和广告造成分流,但目前尚不是主要原因。

    中国报业正在迎来又一个“春天”

    在网络媒介等新媒体势力看似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报业不但不会“走衰”,反而会结合自身优势、实际情况博采支撑新媒体背后的先进技术,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第一,国家关于报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利于报业的进一步发展。新闻出版总署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报业因此出现转型和升级:1、报纸出版“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的建立健全,报业结构将得以优化,报纸出版资源将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2、逐步推进报业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使报业市场由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报业市场体系转变成为可能。3、报业经营体制的试点改革促使报业经营机制的创新。2006年,中国的报业在推进体制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完成了从报业集团到传媒集团的战略升级:评估、重组、壮大和全面利用、综合开发现有的资源,全面推动集团发展,探索党报的合作机制,与地市报合作,利用规模效应扩大区域优势实现双赢;创新实地投融资体制,引进战略投资优化集团核心业务结构,夯实了竞争实力。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创新管理体制,打造新的集团宏观管理构架以及媒体、公司两分开一本账的微观市场主体,推进报业产业化;以报为本、多元经营,以媒体为核心,已形成广告、发行、印刷相互支持的报业产业链,推进了报纸相关产业的拓展,集团营业收入、广告收入和净利润有较大增长。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确定“打造以报业为核心,报纸、期刊、图书网络等多媒体互动发展的新闻出版文化传播集团”的发展战略等,可以看到,2006年中国报业从体制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都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第二,理性的回归和报业竞争新秩序形成。报界的有志之士已经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中理性、秩序的回归是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中国报业的无序竞争局面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有效规范和调控下,2006年已经逐步得到好转。报业市场秩序的改善使市场竞争主体深受裨益,黑龙江多家报纸共同向社会承诺:“今年订报不送礼,送礼就送好新闻”,同城各报间的关系明显改善。沈阳、大连、鞍山三市的12家都市报,2006年总发行量比2005年增长6%,发行成本减少1.3亿元。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把省会的15份报纸分为都市类、专业类、对象类报纸,从办报宗旨、读者对象、专业分工等方面作了较为明确的定位,使各报逐步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和转型,以差异化定位规避了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恶果。梅宁华在分析中国报业处境时谈道:“目前,中国报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从混乱转向规范的整合期,这是中国报业从单一垄断进入规范竞争形态的新阶段。经过一段时间市场力量和行政手段的整合,加上报业退出机制的建立,中国报业竞争一定会走上规范有序、快速发展的正常轨道。”可见,理性、秩序的回归将为中国报业的健康发展带来蓬勃生机。

篇5

(1)主办方必须含有该报业集团。无论是独资还是与其他单位合资,只要主办方包括该报业集团即可;

(2)网站要含有该报业集团纸质媒体上的内容;

(3)该网站不能仅仅是报业集团中某个主要报纸的电子版,应该含有该报业集团所属的多种报纸/刊。这些报纸/刊物的电子版可以通过报业集团网站链接进入。

2.调查时间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的起止时间为2005年4月底至5月17日。在此之间,通过清华大学局域网接入互联网,利用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省略)和全球最大搜索引擎Google(省略),键入已知报业集团的名称,或“报业集团”进行搜索,最终在50家报业集团中选择了有效报业集团网站45个。我们以WWW方式对各个网站进行浏览,调查分析报业集团网站的功能和内容设置。

3.报业集团网站内容设置现状

报业集团网站,受报业集团是新闻单位的影响,其基本而主要的刊载内容是新闻,区别于电视媒介的网站,报业集团网站的内容也有所侧重,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在内容上,主要有如下四种――新闻(包括报业集团所属各媒介上的新闻和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广告、特色内容和一般性信息。

(1) 新闻

我们调查的45家报业集团网站中,所有都含有静态报纸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一般称之为报纸的“电子版”或“网络版”。动态新闻则是网络传播优势的充分体现,一般以实时更新的“滚动新闻”和“网上直播”等形式呈现给受众,45家报业集团网站中,只有47%含有滚动新闻,而能够实现网上直播的网站则不足20%。

我们调查的报业集团网站中,所有网站都和不同网站建立有转载关系,不同网站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转载网站。

(2)广告

报业集团网站的广告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报业集团自身的广告,意在宣传自身、宣传所在地域或者公告等,一是其他企业的商业广告,这部分广告才是侧重盈利的。目前一些报业集团网站尚没有网络广告,有的只是在“分类广告”的栏目中,有广告内容。

(3)特色内容

特色内容指报业集团网站由于独特定位或所在各地地理、人文、景观等千差万别的情况而增设相应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能够形成网站的特色,甚至形成网站独特的风格,吸引特定的读者群。如: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京报网”的“为民服务”栏目,它是北京日报社会调研与群工部和北京日报信息网络部共同举办的“报网联动”活动,包括“调查”、“求助互助”、“一种教训”、“百姓感受”、“有问有答”、“表扬感谢”等小栏目,百姓可以将自己的教训、心得写到上面,或者查看别人的感受,非常贴心。

(4)一般性信息

一般性信息包括网站动态、网站简介、版权声名、联系方式等,各个网站都有,详细程度有所不同。这些信息是读者了解网站的基础,可以说,网站上的内容可以调整和变更,但是这些基本信息是不可以缺少的,而且要不断完善。

上述分析展示了目前中国报业集团网站的四种主要的内容,从各内容的重要性看,新闻是构成报业集团网站的核心;特色是打造网站风格的重要内容;一般性信息相当于网站的“名片”,起到身份识别作用;而广告,在当前形势下,仍然是起补充作用。

4.报业集团网站功能设置状况分析

网站必须有自己明确的用户。报业集团网站的用户一般可以分为读者、广告客户、作者、求职者等等。一个好的报业集团网站,一方面要为这些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和互动沟通功能,而且能有效地通过网站获取大量的读者数据和作者数据并对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保证网站便于用户使用和查询。

(1)读者服务功能

读者服务功能的基本原则,一是要便于读者使用,使读者更加轻松地阅读和查找到所需信息;二是便于网站与读者沟通,使网站成为沟通读者和报业集团的平台。经过对45个报业集团网站的调查,发现共涉及到13个读者服务功能。其中有31%的被调查网站有相关文章链接功能。有91%的被调查网站有专题报道栏目,将针对某一专题的本集团报纸所刊载新闻、自己的记者为本专题采写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刊登在报纸上的新闻,其他媒体对此专题的相关报道集合在一起,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有8.9%的网站设有新闻精华荟萃。36%的被调查网站提供往期纸质媒体的电子版(含PDF格式下载)。71%的被调查网站提供网站内部检索功能。62%的被调查网站提供互联网搜索服务。73%的被调查网站提供非纸质报纸内容的公共信息或生活提示,包括本地区主要的火车时刻表、主要医院的值班电话、主要政府部门的服务电话、银行网点的地址等,或者是股票行情、天气预报、穿衣指数等。67%的被调查网站提供论坛/聊天室功能。38%的被调查网站有读者调查栏目。47%的被调查网站提供短信和彩信服务。24%的被调查网站订阅信息。

(2)作者服务功能

作者的服务与沟通是中国大陆报业集团网站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目前报业集团的稿件来源主要是记者,而大多数报业网站是没有采访权的。开发更加广泛的作者群,是报业网站的重要作用之一。

而中国报业集团网站仅有33%设有网上投稿、投稿信箱等内容,而且非常简单,提供的相关信息也非常少,一般只是提供各编辑部的邮箱。这使得读者不知道网站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无从下手写作。而“光明网”由于其特殊的定位,它设置了“中心”,公开向读者约稿,提供给读者在“光明网”上发表自己论文的机会。

目前报业集团网站的另一个作者服务功能,是向读者征集新闻线索。然而只有8家报业集团网站在主页上提供“新闻报料”、“新闻热线”服务,仅占18%,大多数的网站在主页上没有此链接,而必须进入到具体报纸的电子版中才能够找到联系方式或者电话。总的来说,报业网站的作者服务功能亟待加强。

(3)广告客户服务功能

目前的普遍做法是在网站主页的上设有“广告刊例”“广告服务”等链接,里面提供报业集团各纸质媒体的广告位置和报价,有的还包括报业集团网站不同位置广告的报价。甚至有的网站只提供广告联系电话,广告商不能从该报业集团网站上得到任何信息。而只有“中国宁波网”等少数网站,才提供有关广告的千人成本、覆盖区域等较为具体的说明。另有部分网站开设商务联动或竞价广告等功能,更便于吸引广告客户。

(4)求职者服务功能

报业集团的另一个服务对象是求职者。对于提出“事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中国报业集团而言,它仍然是很多人向往的工作单位。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报业集团自身的招聘信息可以经由网站。而目前只有7家报业集团网站设有此项功能,仅占16%。其中“南方报业网”最为规范和全面,在网站主页的“加入南方”栏目中,含有对应届毕业生招聘各个流程的信息,提供应聘须知、空缺职位、在线简历、笔试名单、面试名单等多种信息,十分便于求职者了解和查询。

而另有5家报业集团和当地的劳动力就业网站合作,利用报业集团网站本地或者外地的招聘单位、应聘者等信息。此项内容不算作报业网站对求职者的服务中。

(5)易用性相关的功能

此处的“易用性”主要指为方便网民在网页上浏览而设计的诸种功能。如:非简体中文语言浏览、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评论、email推荐、打印等等细节上的功能。有51%的网站拥有非简体中文浏览功能,

鉴于翻译成英语或其他外语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其中有7家网站只提供将简体转换成繁体功能。而“人民网”则提供8种语言的浏览,“青岛新闻网”提供6种,其他大多提供繁体和英文两种语言;在庞大的网络中,“站内导航”功能能够方便读者尽快找到信息,但事实上只有6家网站关注于此,只占13%;提供“设为首页”和“加入收藏”的网站分别占44%和31%,这尽管是一些小的功能,却依然可以增强读者对网站的忠诚度;有17个报业网站提供对文章的直接评论功能,既便于读者及时发表见解,又便于网站对读者意见的了解;另外,还有一些网站提供文字大小缩放、打印、Email发送等功能。

5.问题与建议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报业集团网站建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进行报业集团网站建设之前,必须清晰报业集团网站的定位。

(1)报业集团网站不等于报业集团各个网站相加。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考虑,报业集团应该只建立一个互联网站点。而且内容必须重新整合,网民浏览起来应该是浑然一体,而不是分别浏览报业集团下各个报纸刊物的网站。

(2) 报业集团网站不等于报纸的电子版。互联网传播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为报纸吸引读者,为报纸留住原有读者。

(3) 报业集团网站不等于综合性新闻商业网站。报业集团网站的建设方向不应是综合性新闻商业网站,它应有自己的风格和定位,充分体现报业集团的读者定位和编辑方针。

篇6

确立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桥梁地位和作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全面提升。

认真规划设计实验教学课程,编写实验教材,精心组织实验教学,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实验教学课程。有的是专为某一专业开设,如“报刊电子编辑”之于新闻学,“电视摄像”之于广播电视新闻学,“平面广告设计”之于广告学;有的是相关专业共同开设,如“电视广告”之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与广告学,“传播学研究方法”之于所有新闻传播类专业等。当然,凡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传媒类专业都可以选修。到目前为止,已编写各种实验教材、实验讲义近30种。

追踪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创设与媒体技术同步的系列实验教学技术平台,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了技术设备与技术支持。

1.2探索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

强调自主学习与实践促进的有机结合。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现有实验教学条件主动学习与开展研究,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广播电视新闻类课程,以媒介调查的结果和业界反馈的意见作为参考来进行自主学习设计、制作网络课程或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创设网上学习讨论区,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目的。又如“媒介经营管理”课程,组织学生进行零售报摊调查,学生自行设计问卷,分组调查,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统计,使学生不仅掌握了问卷统计的基本方法,而且对报业市场的情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实践促进则是:一方面通过讲座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让经验丰富的传媒工作者到中心来举办讲座,传经送宝,或组织学生到传媒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以传媒工作者为师,感受媒体一线的动态,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找出自己的差距;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媒实践,积极向媒体投稿,参与媒体的节目制作,参与各项传媒技能竞赛,如华人大学生广告金犊奖、校园DV大赛等,或参与学校有关重要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实现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1.3建立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

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能够促进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媒体实习基地的有机对接,使校内的媒体实验教学与校外的媒体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践行“开放式办学”的教学理念,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0寸,积极与广东省各主要媒体、广告公司等传媒机构合作,共建媒体实习基地作为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有机延伸。已签订实习基地协议的主要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珠海报业集团、广东电视台、广东省广告(集团)公司、21CN网站等18家单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媒体实习基地一内一外,形成互补的平台,为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设“专业训练营”等项目作为学校实验教学与媒体实践锻炼的桥梁。中心重视与传媒业界合作,为学生举办各种专业训练营,包括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合作的“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与广东电视台合作的“暨大电视采编特训营”,与广东省广告(集团)公司合作的“暨大。省广'广告兵法’训练营”等。专业训练营采用“系统化的业界讲座+针对性的业界实习”方式,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业界的经验和最新的运作模式,从而使学校实验教学与传媒实践接轨。此外,中心与香教学获得了业界的有力支持。

1.4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深化实验教学的内涵,拓展实验教学的辐射力,把实验教学与校园文化、科技创新、自主创业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创新能力。

1.4.1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支持学生结合专业特点,策划组织与专业实践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一年一次的“新闻传播节”,两年一次的“广告节”,还有DV大赛、摄影大赛、校园公益广告大赛、报刊电子编辑排版大赛等。这些活动巩固和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九并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1.4.2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

中心积极组织学生以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参与“挑战杯”、本科生创新工程项目或其他研究项目。目前我院学生申报的“挑战杯”项目中有7项获得国家级、省级或校级奖励。

中心与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电视收视率的数据分析及广告投放的市场分析研究。学生还可进一步在有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撰写科研论文,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公司对优秀研究论文进行奖励,以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

1.4.3与自主创业实践相结合

鼓励学生借助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立自主创业项目。如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就让学生自己联系客户,组成品牌服务小组,为客户提供市场调研、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制作、媒体投放等服务,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具体的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如下几点。

2.1 实验教学方法

    2.1.1案例式教学

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传媒作品作为观摩的案例,在制作节目前提供给学生观看,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利用投影及时地向学生演示编辑过程,分析案例的设计思想。例如在“电视节目制作实验”的“制作短片”实验项目教学中选取了“欧洲杯足球赛直播”宣传短片作为案例,利用在电视播出节目中录制的相关素材,用现有非线性编辑系统讲述如何实现案例中的“叠画”、“画中画”、3D运动画面、色彩校正、不规则运动字幕等特技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来进行操作,模仿练习,在听课的同时能够得到及港亚洲电视台成功合办“电视主持人,,培训班使实验时强化,而目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匕演示示范,及时解决问题。通过细致入微的制作过程演示和高屋建瓴的技巧点拨,将学生引入专业制作的领域进一步掌握技术的运用。

2.1.2项目式教学

指导学生参与一个真实的传媒实务项目操作,在实战中总结经验、教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例如在‘报刊电子编辑实验”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项目,开展项目教学。譬如“要闻版编排设计”实验项目,布置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相关素材设计、制作一份要闻简易报刊。又如在“新闻节目直播模拟”实验项目教学中,学生就对当时新闻与传播学院与BBC中文网合作举办的“媒体角色与社会发展”论坛进行现场直播。此外,中心还联系了传媒业界,给学生提供节目的播出平台。近两年联系了凤凰卫视、广东电视台和南方电视台,让学生参与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实验教学直接围绕相关实际项目来展开。

2.1.3 研究式教学

指导学生对传媒实践与传媒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学生可利用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或科技创新,参与诸如“挑战杯”等各种竞赛;新闻与传播学院与艾杰比尼尔森媒介研究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生可利用尼尔森的电视收视率调查数据对电视收视规律与广告投放规律进行专门研究,撰写科研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2.1.4 互动式教学

已形成多层次的互动:一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提供资源和设计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作,通过媒体创作活动建立互动,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交流;二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团队实验项目的设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和研讨,并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三是实验中心与媒体机构互动,通过与新闻媒体和广告公司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或合办培训班等方式进行积极互动,引领学生走进传媒业界,实验教学与社会接轨。

2.2       实验教学手段

2.2.1 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源,演示各种案例,使实验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运用实习拍摄节目、教学软件、教学影片等多种材料的观摩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观摩中学习传媒实务的经验教训。

2.2.2     网络化教学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制作网络课程或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源,创设网上学习讨论区。例如:为电视实验课程的教学建立了“电视新闻节目系统专题学习网站”,此网站于2007年10月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三等奖;为报刊电子编辑实验课程的教学建立了“报刊编辑学习资源库网站”等。

2.2.3 专业训练营

篇7

二,负重锻炼,鼓劲挖潜,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20xx至20xx年来是报业集团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集团正朝着规模化、多媒体化、多元化,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生产规模、管理理念、业务流程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报业快速变革时期,记者编辑的数量增加,集团办公区域的扩大,并且在技术人员不足的环境条件下,集团采编流程,经营流程,网络安全,机房建设,信息化成本研究等方面的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设计建设与完善。在信息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在较少技术支持下独立研究项目的合理性,科学性,安全性,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很多系统与网络核心维护,以及大量其他技术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报业集团这些日子里,较好的完成了集团领导下达的责任目标.

1.报业集团信息中心机房平台安全运转,没有出现过重大事故,工作有序开展,集团网络与系统总体正常运行,信息机房建设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空调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消防系统,机房ups配电系统,机房防雷接地系统的安全系数进一步得到提高.

2.报业系统集成,管理流程得到提高,报业采编流程系统逐步升级.渊博系统已为报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全文检索功能,报社经略广告系统的研究,使的广告管理模式电脑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广告数据更加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报业集团的发行系统实施已大大推动报业自办发行的进程与规模.二次开发报业业绩考核管理系统,统计出记者和编辑业绩情况,以便对其进行定期考核,提高全体员工办报的热情.

3.实现创建集团的域控制系统,采编数据库系统,文件服务器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监控系统,也同时协助设计与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与监控,逐步完善财务经营管理一体化.

4.协助完成集团报业数字化大楼建设,监督与完善3楼发行中心,8楼商报7楼行政经营区域结构化布线子系统,,网络系统接入性,扩展性,使其稳定性得到提升,让区域需求得以改变,使的网络能够逐步向成熟期过渡.并且完成22个镇区网络接入,系统与报社中心整合运行已向多分支性机构过渡.

5.架设网络版防病毒防御系统,并与硬件防病毒墙进行联动,降低网络的安全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性。vpn远程办公系统与报社网关级别防毒墙设计与规划实施为报人提供安全的信息多元化通道,完善的网络存储集中备份,为整个网络中的数据实现统一的存储控制管理,从而防止物理损坏,以及部分逻辑损坏,保护好集团的数据资源。实现核心交换机的双机热备份,维持核心网络层安全、稳定的运行,最大限度的降低网络的风险。上网行为监控的研究与设计实现。规范报人上网行为,使网络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报业集团竞争力。磁盘阵列存储系统,相关的灾难恢复,数据库管理,存储策略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加强了网络安全,为报人服务,深度研究与准备架构一个动态的、整体的安全体系: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灾难恢复、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模块.找出网络,与系统运行规律,进而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趋势.

三,加强责任感、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

这些年来,集团的技术领域特殊的环境使我能够以大局为重、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这些年来很多时候都在超负荷工作,甚至几天几夜才能睡上几个小时,每一次技术改造与创新,每一个项目的设计与架设都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即要协调维护好集团及报人家庭将近上千万的信息设备,又要进行预测,研究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敢于尝试,把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融入实施过程中,提出高效的解决方案,又要对集团技术管理进行阶段深入研究。

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领域

潜心研究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吸收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解决有关技术难题,并且能指导工程师工作和学习。并且也加强了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为了加强自身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于20xx年度在微软授权培训中心接受微软系统工程师培训,并获得中国微软颁发的mcse系统工程师证书时.同年也获得北大方正采编高级系统管理证书,在20xx年在cisco授权培训中心接受cisco网络工程师培训,同年获得美国思科颁发的ccna网络工程师证书,并自学ccnp网络专家课程.为了掌握更扎实的技术,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从20xx年开始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研究生专业,并且在20xx年底顺利拿到工程硕士文凭。在论文方面,,先后在电脑报,计算机世界,中国地市报人等报刊发表过论文.

五,今后努力方向

1.陷于较为严重的事务性工作的特殊情况,必须进行角色技术转变,新时期的现代报业技术人员应是技术组织者,网络,网络安全建设者,新闻信息产品的开发员,信息技术服务咨询专家,信息技术教师的身份.

篇8

一、媒介融合的主导力量

媒介融合的驱动力量很多,其中最主导的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周志平认为“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媒体及媒体生态环境,数字技术已成为支撑所有传媒存在的基础并决定着其未来发展方向。”②杨娟认为“面对媒介融合的大趋势,我们想要寻找其根本原因时,答案是:需求。”③但是,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媒介融合的驱动力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比如蒋晓丽和石磊认为“媒介融合是数字技术、社会需求和产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④王亮也认为“驱动媒介融合的力量更多来自媒体对商业利润的追求,而数字化技术恰好为此提供了实现手段。”⑤笔者认为,媒介融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数字技术是前提,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动力, 产业政策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发展

媒介融合冲击了原有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正形成一种互为补充、相互融合的关系。

蒋晓丽和石磊认为“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深刻地改变了传媒的生态环境,报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发行量、广告收入、读者结构、阅读习惯等方面发生了不利影响。”⑥他们还认为“新技术的出现并不必然意味着旧技术的消亡,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在对传统报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那就是在媒介融合中的数字化转型。”⑦笔者认为,报业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壮大,不可能单打独斗。当前纸媒和新媒体融合的主要形式是报网融合和手机报,这是报业发展新媒体的一种运用,媒介融合拓展了报纸的生存空间,并为它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电视媒体来说,“以制播分离作为电视媒体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以新技术作为电视媒体产业化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借助资本市场完善电视媒体管理结构和壮大产业规模。”⑧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视是电视业媒介融合的新形式,这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所以有研究者从产业视角分析认为“手机电视既然是媒介融合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都要依靠手机所属的电信产业和电视所属的广电产业的通力合作,打破产业之间的壁垒,加强合作,消除成见,以竞争为辅,以融合为主,共同达到互惠互利。”⑨此外,手机电视还必须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合理的内容设计,只有加强自身的内容建设才能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出版业来说,“全媒体出版模式被业界所看好,被认为会是图书出版业变革的一种趋势。未来的每一本书都将是全媒体出版。”⑩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改革

媒介融合,不仅造成了媒体间的重组,同时给媒体人才教育提供了新的课题。

李莉认为“根据美国的经验,符合媒介融合发展要求的新闻人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⑾她还认为“传统报业虽然已经认识到了经营管理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匮乏,但培养与引进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的力度与速度还远远达不到发展的要求。”⑿杨娟认为“我们缺少的是具有战略意识的媒介管理人才。”⒀

对人才的需要最终要落实到教育上来,蒋忠波认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的培养需从三个方面入手:“紧跟媒介融合趋势,更新新闻人才培养理念;调整课程设置,打破专业壁垒;优化师资队伍,整合教学实验平台。”⒁同时还有研究者认为“懂新闻、懂技术、懂管理而且擅长策划, 具有整合传播策划能力的新闻人才, 不是高校单方面力量能够培养的,只能与媒介合作, 共同培养。”⒂培养新一代的“媒体融合”人才成为新闻教育阶段性目标的重中之重。媒介融合发展催生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全媒体型复合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新闻教育储备高层次人才、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必要举措。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和盈利模式

在媒介融合的加速推动下,传媒产业自身不断融合也加速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其产业结构和盈利模式都有了新的变化。

从自身来看,“媒介融合对于媒介产业最突出的影响,表现在媒介产业结构的转变上。在媒介融合的推动下,媒介集团可以不断做大做强,整个媒介产业结构逐渐向知识集约型、多元化、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⒃

陶喜红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给传媒产业和其他产业带来的联动反应,“媒介融合加强了传媒产业内部不同媒介之间的整合与联系,同时也增加了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⒄肖叶飞认为,“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使传统媒介产业之间的边界从清晰变为模糊, 这些变化将推动传媒、电信、出版、娱乐、信息、文化等产业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⒅

邓青、牛静指出了当前我国传媒业在盈利模式上的现状:“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传媒业的盈利模式还比较单一,虽然传统媒体也尝试过短信新闻、手机电视、网络杂志、网络电视等融合形式,但大多数形式由于各种原因而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媒介融合形成的新产业链以及衍生出的新的盈利产品和服务还比较少。”⒆同时也提出“针对已有的媒介产品,建议实行收取订阅包用费、数据库查询费、广告征订等多元的盈利模式。”⒇邹琳就期刊的盈利模式指出,“融合媒介将使传统期刊业更加注重拓展新的盈利模式。我国传统期刊业主要靠发行和广告盈利,模式单一。而DAB移动多媒体电视、手机动漫、手机游戏、手机博客等拥有巨大消费群体的融合媒介使盈利渠道越来越开阔。”(21)可见,在融媒时代,任何媒体都不能仅仅靠广告来盈利,而是要实行媒体互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综上所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原有的格局,媒体间的融合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下成为必然。2010年我国学者从媒体发展、产业、盈利、教育等不同视角对媒介融合进行了研究,在梳理现状的同时,也给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①陶喜红,《论媒介融合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中国广告》,2007(6)

②周志平,《媒介融合:媒体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新闻爱好者》,2010(8)

③⒀杨娟,《对我国媒介融合现状的人文思考》,《新闻界》,2010(5),2010(10)

④⑥⑦蒋晓丽、石磊,《从媒介融合看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新闻大学》,2010(3)

⑤王亮,《反思媒介融合》,《传媒观察》,2010(9)

⑧王伯群,《论媒介融合下电视媒体的产业化之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

⑨罗茜,《媒介融合视角下的手机电视发展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⑩周山丹,《媒介融合时代图书出版业的发展策略》,《编辑之友》,2010(2)

⑾⑿李莉,《媒介融合环境下中国报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今传媒》,2010(1)

⒁蒋忠波,《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新闻窗》,2010(4)

⒂吴闻莺,《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1)

⒃⒄陶喜红,《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产业结构转型分析》,《当代传播》,2010(4)

⒅肖叶飞,《媒介融合引领传媒产业变革》,《中州学刊》,2010(6)

⒆⒇邓青、牛静:《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业的变革和发展》,《新闻爱好者》,2010(1)

篇9

《国务院工作规则》:接受新闻舆论监督 对报道问题积极查处

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恢复在台湾驻点采访

台湾记者采访可聘大陆居民从事辅助工作

出版互联网地图须国务院审批

进口音像制品应报新闻出版总署进行内容审查

书报刊通关可集中申报

辞书地图出版实施准入制

《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禁止“以书代刊”出杂志

新闻出版确定改革时间表

国家反盗版举报中心首次现金奖励个人

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互联网传播影视剧管理的通知》

国家广电总局吊销《苹果》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国家广电总局:车载、楼宇等公共视听载体只限于播放广告内容

国家广电总局:内衣、文胸等电视广告须在深夜时间段播出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网络视频新规施行

国家工商总局:广告违法率居高的媒体将取消经营许可

卫生部:非法性药广告追究老总责任

大众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播电视集团4家传媒集团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北京:公汽地方标准实施公交车首尾不设广告

北京:海淀区出台举报小广告奖励办法撕张小广告奖励1角钱

上海:紧急叫停户外广告

浙江:出台措施规范方言节目

深圳:新闻出版局实现网上直接审批

云南:营造开明环境让媒体敢于监督

海南:广播频率全部停播有奖竞猜类节目

美国:放松报纸电视交叉经营管制

年度广告创新

浙江金华私家车主试水车身广告

兆讯传媒推出全国火车站视频广告

美国一公司用人造肥皂泡沫云打造空中另类广告

NBC电视台因收视低于预期退还广告主50万美元

阿根廷《号角报》情人节开爱情广告专栏

年度发行创新

北京18区县邮发报纸实现早投

人民日报对发行量进行认证平均期发2314643份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各报刊全部实行自办发行

网上报刊订阅平台现身上海

瑞典《每日新闻报》向订户赠送手机

年度科技创新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039新媒体机面世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报业全媒体数字采编系统实现手机采编

框架传媒推出媒体投放精准定位工具FPS

广州日报启动世界最先进印刷生产线

英美出现快速印书机

微软推出“世界望远镜”叫板谷歌

年度内容创新

国内报纸纷纷推出抗震救灾号外、北京奥运号外

人民日报推出《民主政治》周刊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推出高端品位杂志《优悦生活》

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与美国《读者文摘》合作出版《普知》杂志

《投资者报》出刊

《中国会计报》创刊

黑龙江省首本动漫杂志《漫画部落》创刊

遵义日报社创办《遵义》杂志

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创办《大众证券报》

今晚传媒集团创办《渤海早报》

广东省出版集团创办《时代周报》

成都传媒集团“地产系”正式启动

《中国企业家》总编辑牛文文离职创办《创业家》

《罗博报告》零售价100元做最贵杂志

《21世纪经济报道》改为日报

《地球》杂志改版为人文地理类杂志

《新京报》改版推评论周刊

《城市快报》改版摈弃低俗医药广告

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与铁岭日报社合作出报

《北京晚报》2008年6月11日实现滚动出报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举行数字报纸创意大赛

《新闻晚报》开通“114新闻热线”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新华传媒管理学院

羊城晚报推出读者旅游开放月系列主题活动

广州日报推出免费大学生报《广州日报・U-News》

广州日报与移动运营商共推手机富媒体

广州日报7路记者“全球环保行”

广州日报老报馆对外开放

南方都市报开展记者“街访”活动

山东15城市组建齐鲁报业联盟

烟台日报发售旅游绿卡

浙江日报推出长期公益版面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评选读者最喜爱的记者及版面

安徽日报数字化工程项目启动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开播网络电视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湖北省体彩中心全方位合作

武汉城市圈报业联盟成立

出版传媒设立博士后科研基地

长江出版集团首家境外机构落户爱丁堡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启动人力资源咨询项目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增加言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以直播方式播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为期3个月的灾后心理干预项目“彩虹行动”

中国气象频道在四川落地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奉献开学特别节目

陕西农林科技卫视在陕西杨凌开播

中央电视台以观众满意度作为淘汰节目的考核新指标

全国广播电视包装营销联合体成立

澳门卫视在澳门和北京开播

黄河电视孔子学院向美洲试播

北京电视台推出公共安全电视栏目《平安生活》

北京电视台启动公益真人秀栏目《真情耀中华》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运营DAB制式手机电视

北京两家公司推出“个人定制影视剧”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新设“品质榜” 不再单以收视率论英雄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创意天下》电视创意大赛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开设艺术人文频道和外语频道

第一财经电视节目上海和香港同步播出

上海居民家中电视可上网读报

上海故事广播FM107.省略)开通

“一起写网”17万元催生草根新星

人民网推出“什锦八宝饭”总书记总理粉丝网

“人民网奖学金”启动

腾讯抛6800万港元奖励员工计划

百度与和讯网共同打造开放式财经门户――百度和讯全财经网

网易关闭聊天室服务

俄罗斯搜索引擎Yandex挑战谷歌

谷歌中国年度热榜

谷歌开放地球搜索资料支持中国救灾

谷歌在图片搜索中加入显示广告

谷歌中国紧急推出春运交通图服务

美联社向博客发起版权“战争”

国际先驱论坛报与路透社共享路透新闻为其印刷版和网络版带来的广告收入

默多克新闻集团2.87亿欧元入股德国付费电视台“首映”

谷歌为彭博电视台提供广告

日本三大报社联合推出新闻网站“新S”

年度经营创新

国内报纸纷纷涨价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整合广告经营平台

新华日报与南京晨报广告经营整合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参股公司大立科技上市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牵头组建的文化产业基金投入运作

浙江在线携手新加坡报业集团联合早报网

成都商报社全面接管《每日经济新闻》

深圳报业集团推出“报业都市通”

湖南日报倾力打造信通商务网

青岛新闻网打造电子商务平台海奥网上商城

电脑报进军网游市场

家庭期刊集团转制为家庭期刊集团有限公司

香港明报媒体集团推出台湾版《明报周刊》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5亿元企业债券发行

央视进军重庆车载电视市场

央视国际与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数字新媒体实验室

央视国际与麦当劳合作启动“CCTV移动传媒―麦当劳店内电视节目系统”项目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大幅提高广告自营比例

湖北、深圳广电跨区域合作

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四省卫视组建“星四军”

深圳、太原联手打造新版太原文体频道

“宏梦卡通”成功引入红杉资本

深圳新世界集团成为香港商报第二大股东

海南与江苏两省新华书店合资组建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家乐福中国与市井传媒携手助推卖场购物车媒体

中信国安收购安徽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19.40%的股权

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在东京成立

百度日本分公司开始运营

腾讯进军印度

分众传媒投资炎黄健康传媒

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附属公司Media Corp收购大贺传媒部分股份

MySpace推出自助广告服务

谷歌1000万美元基金培养优秀创意

加拿大汤姆森集团并购英国路透集团成全球最大金融信息

提供商

美国四大报业集团创建网络广告销售联盟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宣布不再每日出版纸质报纸,改为周报+每日电子邮件版报纸+网络版日报

年度合作创新

五洲传播中心与美国国家地理数字影像资料馆合作

江西出版总社跨区域重组控股中国和平出版社

江苏省演艺集团和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合作运作《音乐周报》

辽宁日报传媒集团与辽宁教育电视台战略合作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英特尔全面合作网络电视计划

陕西电视台与太原电视台合办山西佰乐电视购物节目

湖北广电总台和韩国好丽友集团合作成立美嘉购物公司

中部六省广播电台《中部旅游之声》节目合作

搜狐与安徽电视台达成电视剧播放、制作、投资等方面的合作

年度红榜

《读者》海外版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录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闪电星感动》栏目获“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

《时尚芭莎》杂志荣获2007年度中华慈善奖

央视经济频道《倾国倾城》大型电视活动获好评

《在路上》获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最佳电视类作品奖

年度黑榜

央视年度十大新闻图片铜奖作品《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被指造假

百度“状元媒”被指滥发50多项媒体大奖

百度灰色广告

分众传媒日发数亿条垃圾短信(被央视3・15晚会曝光)

重庆《旅游新报》地震报道违背社会公德被停刊

19家出版社因出不合格教辅受处罚

《报告文学》被揭公开卖稿

郑州非法杂志《社会与法》被查缴

两家杂志(《夜郎文学》、《中国卫生产业》)因违规被处理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被撤销

浙江台州、黄岩电视台播出涉性节目严重违规

全国县市电视播节目《大众文化》副总编伪造记者证获刑

北京娱乐信报社广告中心原主任涉嫌贪污650余万元

昆山《乐昌文化报》刊登假币广告

北京两停刊报纸(《北京人才》、《人才招聘周刊》)公然发行,三份报纸同用一刊号(《21世纪人才报・博纳英才》)

五名假记者(自称是“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物流中国》栏目组”采编人员)在深圳新闻会现形

山西矿难中记者领“封口费”

亚洲互动传媒在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

日本老牌杂志《主妇之友》停刊

澳洲最老牌新闻杂志《新闻公报》停刊

法国《世界报》员工罢工

CNN等西方媒体报道造假

年度诉讼

500博士硕士状告万方数据公司擅自引用论文索赔千万元

央视国际状告迅雷视频侵权索赔210万元

美国六家电影巨头迅雷索赔700万元版权费用

音乐著作权协会就歌曲著作权盗版行为状告百度

意大利电视网诉YouTube盗版其视频节目

“同一首歌”商标被判归抢注方双洋酒业所有

江苏阳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理财周报》

印度电影片名发音接近哈利・波特遭华纳兄弟公司

新加坡政府告《华尔街日报》亚洲版藐视法庭

年度闹剧

安徽诗人叶世斌被“推举”为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脑白金广告屡遭批判仍播放不止

法国《世界报》 搞错第一夫人名字

法国《费加罗报》修改司法部部长照片

篇10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和新华社江苏分社为力量核心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局势,构成了目前南京报业市场的主要格局。

一、回顾价格战,明晰利弊

1999年5月9日,《江苏商报》以当时南京报业的最低价——两角一份,打进南京早报市场,点燃南京报业价格战之导火索;同年9月,《人民日报》下属《市场报》主办的《江南市场报》改名为《江南时报》,对开8版,以两角一份的价格,跟进《江苏时报》的号角,正式拉开了价格大战的序幕;其后一角钱一份的《现代快报》、价格酬宾、“买一送一”的变相优惠同质化,使得价格战到达了白热化的阶段。2001年南京的报业价格战才告一段落。

如今,回顾这一场风风火火的价格大战,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其中合理性的存在。降价作为市场营销中常用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在商品的市场导入期期,用低于同类产品价格的“促销价”挤占市场,商品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后,再把价格回复到正常水平。[1]但是,这场报业的大战又不同于一般商场、店家的降价销售。精明的商家总会在确保自身总体盈利或得益的前提下才会采取降价策略;而一份四开16版的黑白报纸,以10万份发行量计算,纸张、印刷成本、发行费、稿费等加在一起,平均成本四角多,卖1角、2角,肯定亏本,贴大本钱。[2]南京的这场报业大战损失有多大?据一些行家估计,在3000万元上下。据一家报社老总透露,他们一家的损失就有上千万元。如此“恶性”的降价,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而且,虽然一些报社在这场价格战中凭着自己雄厚的资本和实力,尝到了甜头,成功地把自己的报纸推销出去,赚取了一定的口碑。但是在发行中存在的泡沫也是不容忽视的。南京的一些废品收购站从每天出版的新报纸中看到了“商机”,成捆收购后直接拖到造纸厂“回炉”。就此,《金陵晚报》呼吁“报纸价格战早日出泥潭”。[3]我想,作为一个新闻媒体工作者,看到自己辛苦编辑出版的报纸变成了成捆的“废纸”,内心的受挫感也是不言而喻的吧。而且为了打价格战而办起来的报纸,其新闻的质量也是大打折扣的。本应是传递新闻、报道消息的报纸变成了按斤来卖的废纸,本应在市场竞争中和谐共处的报刊媒体,却为了在“重洗”中谋求一席之地,放下形象,让全城人共同见证这一持久的“恶性降价”闹剧。因此,在这一价格战以后,我们也应深入挖掘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二、同质化与价格战产生的原因

“低价牌、同质化”曾是人们指责南京报业的重点词。然而报纸为什么会出现“价格大战”?而且当时的南京报业市场还不能算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但我国最早的报纸价格战却始于南京。根据资料和一些调查研究,我想南京价格战的产生和南京报业“同质化”现象是分不开的。所谓同质媒体是指定位相同,办报思路办报风格相似,相互之间具有相当强的可替代性的媒体。而同质竞争则是一个固定的区域中两家以上同质媒体展开的竞争。当一个城市里拥有两家以上的同质媒体同质化,争抢有限的市场份额,市场指向的集中性使媒体间就很容易产生低价倾销、发行量争吵、广告杀价等竞争行为。[4]南京报业此起彼伏的价格大战,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南京报纸高度同质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同质化与价格战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很多报纸都属于综合性的大众化报纸,读者群是类似的,从办报思路到办报风格都极为相似,报纸版面结构、新闻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均极为雷同,相互之间具有相当强的可替代性核心期刊。就像《扬子晚报》虽自己把读者群定位得很理想主义,但是在现实中看《扬子晚报》比较多的,可能还是中老年阶层的。因此,这样一种高度的同质化就极易导致低价倾销等一些竞争行为的出现。毕竟,对一个读者而言,同样或者类似的报纸不太可能会去买个三四份,一般的一两份也就足够了。这样就造成了报社为了增加自己报纸读者的数量,不惜采取各种各样的竞争才巩固甚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当然在这其中就包括了“价格战”。

三、都市报集体提价原因探求

继 《南方都市报》涨价后,2008年南京报业市场也掀起了提价热。《现代快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和《南京晨报》等4家都市报,自3月10日起将零售价由0.5元/份调整为0.7元/份,订阅价格也从每年180元提至252元。南京由此成为国内首个报纸集体提价的地区。[5]南京四大都市报的集体提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的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考虑。从外部原因来看,也是一种比较官方的说法,也就是纸张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了报纸价格的上涨。从内部来看,一般专家认为报业自身赢利模式的战略调整是造成都市报集体涨价的根本原因。

我们也都知道,报业集团的存在是以赢利为主的,而他们收入主要来自于报纸的发行和广告。我们国家的报纸目前还是主要依靠广告收入,一些房地产、家电、旅游休闲餐饮等产业的广告普遍地出现在各大报纸上,而且经常是大面幅的。但是,这种以广告收入为主导的赢利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方面像房地产等一些产业的变动就会影响到一家报社的收益;另一方面在现在的市场上,报纸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广告所依托的媒体更重要的还是电视甚至是网络,而且可以说现在报纸的广告额已经到达了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南京的各大都市报便把自己的眼光落到了报纸的发行上来。在合理的范围内提高报纸的价格,对于报纸增加收入显然是有好处的。

四、南京报业——在竞争中谋发展

从价格的“升”与“降”中,我们可以看到南京报业逐渐发展的过程。随之而来的,如何更好地规范南京报业发展的问题也摆在大家面前同质化,对媒体自身和行政管理部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媒体自身而言,最重要的还是避免同质化的问题。美国学者托尼?哈里森在其所著的《传播技巧》一书中说:“传媒定位是指某个传媒的特点在受众心目中的反映。它包括传媒的地位、报道质量、受众的类型以及有别于其他传媒的特质或价值。”他特别强调的“有别于其他传媒的特质或价值”,指的就是报纸的个性特色。这便需要报纸逐渐明确定位、实现个性化。就像我们谈论《水浒传》中的人物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征,报纸也应该如此。各大报纸应该着力去挖掘自己不同于其他的闪光点,并努力在大众中形成一种“品牌性”的意识,从而发现或调动潜在公众,在个性与差异中稳固占领市场。

[1] 李兆丰,《南京报业竞争中的降价现象评析》,《当代传播》,2000年2期。

[2] 施锦昌,《南京报业大战引出的思考》,《新闻大学》,2000年2期。

[3] 骆正林,《南京报业:竞争中寻求新起点》,《新闻实践》,2004年1期。

[4] 陈国权,《为同质竞争辩护》,新闻人网 2004.4.18。

[5] 陆遥,《南京都市报何以集体提价》,《新闻实践》,2008年5期。

篇11

一、两种态度:支持与反对

国内学界对“报纸消亡论”的回应意见不一,有支持者,亦有反对者。

支持“报纸消亡论”的,以刘建明、匡文波、王君超、郭全中等人为代表。刘建明教授在《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及《重提报纸消亡的话题》中依据媒介消亡演变规律,阐明报纸必然消亡的命运,并指出其消亡的时间大约在2025-2035年间。他认为:“中国报业自然也面临一场生死抉择,不可能逃脱报业崩溃的趋势,报纸确实在走向消亡。”②匡文波的《纸质媒体还有明天吗?》则从新旧媒体的优劣性出发,指出新媒体具有纸媒不具有的优势,纸媒会在50年至100年内消亡,甚至大胆的预言,100年后,纸质媒体只能在博物馆里才可以看到。王君超在《报纸的未来:消亡还是再生?》一文中,从传媒的发展规律、传播技术的替代性、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产业成本四个方面对报纸消亡进行学理性的分析研究,提出报纸在不久的将来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性。郭全中在《报纸消亡,信息长青》中指出,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新媒介必将替代旧媒介,报纸这种旧的媒介形态在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之后,终究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另外,他还从理论上说明,发达国家的报纸将先行消亡,继而是发展中国家的报业宿命:一是转型,二是关门大吉。

反对“报纸消亡论”的,以陈力丹、喻国明、杨保军、范以锦等人为代表。陈力丹教授在《报纸印刷版停刊不等于“报业消亡”》中指出,进入“融媒”时代后,从传播形态角度来看:“传递信息,只要接受者和发送者都乐于接受,选择任何方式都是可以理解的。而各种媒介的外在形式,都会有不同的人群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纸质媒体也不会消亡,可能未来的总体发展中,会呈现下降趋势,但不会消失。”③喻国明认为,虽说出现了新媒体,报纸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报纸也不会被完全的吞没。因为传统纸媒在原创性、阅读习惯等方面具有着明显的优势。杨保军在《新闻理论教程》一书中强调:“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扬弃、迭加发展的过程,不是一个互相彻底取代的过程。”④作为一名资深的报人,范以锦认为报纸不易消亡,它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媒体的传播形态,总有人会喜欢,特别指出就我国国情而言,中国报纸不会快速消亡。此外,学者曾振华在《报纸不会终结的几道屏障分析》中也态度鲜明反对“报纸消亡论”,认为“互联网的兴起,在世界上远没有达到消灭媒体的能力”,⑤他还分析了我国报业的特殊情况,指出报纸是我国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出于政治上的保护,它具有网络媒体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一个共识:必须要变

国内学界对于报纸是否会消亡的看法虽不一致,但是他们有一个共识,即在新媒体时代,报纸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就不能不有所改变。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学者都意识到传统纸媒若“按兵不动”则必是“全军覆没”。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周鸿铎在《评“报纸消亡论”》一文中分析了媒介整体发展的基本走势,指出各类媒介的融合是一种规律,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是在新媒介环境下新的生存和发展途径。翁忠英则在《我国报业发展现状、困境及出路浅析》一文中,提出传媒业的未来将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共赢局面。苏林森在《中国报业:谨慎中迎来小阳春》根据我国报业近几年发展的相关数据,指出只有积极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才是报业发展的王道。

此外,赫岩在《“专题化”报道为报纸增色》中提出了“专题化”报道,袁丽萍以《南方周末》为例,指出传统报业要想赢得视觉新闻时代的竞争,报纸要想在这个年代不走向消亡,重视自身视觉形象和视觉品牌的建设是一条重要途径。这些观点和论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反映了报纸为应对新媒体挑战、趋利避害而主动求变的方法和态度。诚然,传统纸媒要想不被取代,就必须在激烈的新媒介环境中进行改革和转型。

三、我国报业的现状与未来:在危机中寻找出路

任何理论的探讨都必须立足实践,面对现实,国内学界在回应“报纸消亡论”时,也对我国报业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1、国内报业现状

对于中国报业的现状,学者们大多持忧虑的态度,对危机的关注超过了对成绩的肯定。王君超在《“报纸消亡”与报业的对策》一文中指出,国内报业虽呈一定的发展势头,但是这并不能表明三十四年之后的报业前景依然光明。范以锦的《“寒流”中唯创新才有出路》论述我国报业的特殊情况,指出“报纸是国家重点掌握的舆论阵地,许多保护性措施依然在起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危机。这种危机最大的就是受众危机。”⑥郭全中在《2012:缘何重提“中国报业拐点论”》一文中提出传播技术的革命是报业衰退的根本原因,“基于新传播技术的新媒体可以对传统媒体在功能上起到完全替代,新媒体必将对传统媒体带来更为致命的根本性生存危机。”⑦

我国报业经营从2005年起为“拐点”步入下坡,国内各主要报纸的广告与发行量呈普遍下降趋势。2008年可谓是我国传媒的盛典之年,然而这也不能将陷入困境的报纸拯救出来,当年8月国内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中华新闻报》宣布停刊。《传媒蓝皮书:2013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指出2012年国内报业业绩不佳,这是继2005年“报业冬天”之后,中国报业又遭遇的一次困境。从报业广告数据看,报纸广告刊例价下降7.5%,创下广告恢复以来三十多年的最大降幅。东部地区部分报业集团主业收入普遍下滑,整体经营陷入困境。而从发行数据看,部分地区、部分报社的报纸发行量呈上涨态势,党报等主流媒体由于行政力量的推动,发行量未受大的影响,但是晚报、都市报等靠市场发行的报纸“整体销量下滑”却是不争的事实。

2、探寻未来出路

对于我国报业来说,新媒体的冲击虽然带来了种种现实的危机,但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发展机遇。学者们在清醒地认识到危机的同时,纷纷出谋划策,为其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发展寻求可行之路。这些对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报道内容要优化。在以“内容为王”的时代下,报业必须要注重在内容上下功夫。王君超在《未来报业何者为王》中强调报纸内容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内容,才是拯救这艘“泰坦尼克号”的方法。报纸固有公信力和权威性,以“内容为王”的时代,报业应审时度势的运用自身的优势,打造以深度、分析、解释见长的报道。且将最具新闻价值的精华内容融入其中,为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提供及时省时的新闻餐。

二是传播渠道要创新。除了注重内容外,传播渠道的创新也为报业发展加分。当前国内报业转型发展中,新媒介技术的不断产生,出现了众多的“融媒体”形式,包括新闻APP、二维码、官方微博、微信公共账号等。人民网研究院于2014年2月19日的《2013中国报刊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传统纸媒纷纷走向移动终端传播,积极开拓“报网屏”互动模式,以减少读者的流失。

三是经营方式要多元。当前我国报业主要以单一模式经营为主,因而受广告市场的冲击大。学者们建议纸媒应该要试图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力主多元化经营。袁德渠在《“全媒体”时代中国报业的挑战与应战》中强调“受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及科技发展水平等的限制,中国报业长期处于无”业“状态,经营方式和赢利模式存在严重缺陷”,⑧并建议中国报业应该要调整步伐,以资本为纽带,力求向其他产业延伸,诸如建筑业、房地产、旅游、制作业等。

四是报业人才要全能。康虞在《对“报业寒冬论”的思考和分析》一文指出我国报业的发展急需适合市场的新型报业传媒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人才是报业发展的保障。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报业转型发展急需一流的新型专业人才,具有极强的文字采编能力和专业知识,懂得运用各种媒体技术的全媒体记者。除内部机制拥有外,还可通过外聘等方式来储备这些人才,如发展公民新闻记者、自媒体人、聘用高校学者、专栏作家等丰富报业的人才资源。

除此之外,学者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建议,诸如体制改革、发行免费报纸、政策支持、公益性办报等。李良荣先生曾在《“双转”:中国传媒业的一次制度性创新》中提及体制转轨和形态转型是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关键。免费报纸的发行及政府扶持在西方部分国家已经成功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报业可取其长补己短。

参考文献

①范东升:《拯救报纸》[M].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3

②刘建明,《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J].《新闻界》,2006(1)

③陈力丹,《报纸印刷版停刊不等于“报业消亡”》[J].《新闻与写作》,2009(1)

④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57

⑤曾振华,《报纸不会终结的几道屏障分析》[J].《新闻爱好者》,2008(7)

⑥范以锦,《“寒流”中唯创新才有出路》[J].《中国记者》,2012(1)

⑦郭全中,《2012:缘何重提“中国报业拐点论”》[J].《新闻前哨》,2012(11)

篇12

以报业资本系列为基础的商业广播电视网的存在在论及日本广播电视事业的时候,报业的存在是不能忽视的。报业无论是在人事、资金方面,还是在新闻信息源方面都为日本广播电视事业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在商业广播电视台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报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报业市场的垄断化格局

日本的报业市场是以全国性报纸的全国性市场的垄断和地方报纸的地方性垄断为特征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5家全国性报纸的发行量占了6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他的115家报社只得到了40%前后的市场份额。基于这种状况,早在1980年日本政府即将这5大报纸指定为垄断企业,规定其在提高报纸销售价格时必须提出相应的报告书并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才能实施提高价格的措施①。

2、报业资本投资商业广播电视网的历史渊源

在广播事业处于准备阶段的1922年至1925年,东京的朝日新闻社,日日新闻社(现在的“每日新闻社”)、报知新闻社(后被“读卖新闻社”合并)、大阪的每日新闻社、大阪的朝日新闻社就争先恐后地开始了公开的试验广播。从1924年到1925年,通信省批准的三家电台社团法人东京广播电台、名古屋广播电台和大阪广播电台相继设立。需要说明的是,各大报社、通信社以无偿提供新闻为条件换取了以以正常价格的一半来购买电台股票的权利。三家电台的股东都拥有了报社和通讯社的背景,报社在广播事业的创始阶段就发挥了核心的作用。②。

二战结束后不久,各大报社即开始纷纷要求实现广播的自由化并要求允许民间企业经营广播事业。 1951年4月21日,16家商业电台同时被批准成立。在这16家电台中,除了具有宗教背景的“日本文化广播协会”以外,其他的15家电台全部都具有报业的背景③。在诸如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全国性报纸每日新闻和朝日新闻积极参与电台的兴建,地方城市的电台也是由地方性报纸掌握了主导权。从以上商业广播事业创建的过程可以看出,在民间是以报业为中心推动这一进程的。

3.报业之所以热衷于推动广播事业的两大理由。

(一)新闻事业在报道和业务等方面与广播事业具有很多相似性。

在制作广播节目时,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还是文艺、娱乐、体育方面,报业都有很多专业记者,通过这些记者的关系可以使广播节目的策划和嘉宾邀请变得非常容易。

(二)纯粹为了维护报业自身的利益。

试想如果电台与报社没有任何关系,电台就有可能使用报社以外的新闻,这样势必损害报纸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垄断地位,对报纸的销售也会带来打击。如果通过资本纽带控制电台,那么来自报社的新闻将充斥在广播节目中,这样就会起到对报纸的宣传作用,也有利于报纸的销售额的提高。不但如此,对电台的控制也意味着报业势力的扩张,这对报业是非常有利的。

4、 60年代以后报业的发展及报纸――电视的系列化体制的形成

1955年以后特别是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时期。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新闻的产业基础也进一步得到巩固,这一增长趋势一直持续到了70年代后期。在此期间,即使电视的发展也没有影响到报社的广告收入持续增加。从日本新闻协会的统计数字来看,1960年报纸的销售收入和广告收入的比例平均为57.5%和42.5%,到1970年销售收入为41%,广告收入则达到了最高峰的59%,报社的经营方式开始从以销售为中心转向以广告为重心④。

5、文化渊源:“官僚文化”对日本广播电视体制形成的作用

上述的极具特色的广播电视体制的形成与其特有的“官僚文化”密不可分。在日本的广播电视体制形成的过程中。政府的参与是显而易见的。日本文化讲究和谐和协调,可以说日本实际上是一个不喜欢竞争的国家。日本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赖关系是建立在日本特有的“官僚主导、企业协调体制”基础之上,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企业间的相互竞争。这种“官僚主导、企业协调”的手法在日本广播电视体制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正是通过这种政府(官)与广播电视企业(民)的密切合作,才防止了企业间的激烈竞争,抑制了对广播电视业的过度投资,使广播电视企业能够在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下进行发展。这种手法实质上是一种保护主义的做法。然而当产业还处于成立期或发展阶段时,由于产业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市场形成方面都是相对脆弱或需要安定的发展环境,“官僚主导、企业协调”的手法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⑤。日本的广播电视产业正是官民协调的背景之下发展成为了今天的规模。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官僚主导、企业协调体制”很有可能成为产业向高层次发展的障碍。进入90年代为了抑制竞争而存在的“官僚主导、企业协调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

日本广播电视产业相较于其他西方国家起步较晚,而且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日本大的媒体都没有实施跨国经营,除了富士电视公司在美国有一家公司外,与此相一致,外国资本也很少进入庞大的日本市场,可以说日本的广播电视基本

限于国内。

备注、参考文献:

①陈莹 、吕萍,《日本传统报业与新媒体的整合》,《外国问题研究>2009年第3期

篇13

第一次接触工作,包括与客户及盟商的沟通、与公司同事的交流、在外出差实习、对网络设备的认识、以及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这些事情让我明白了:工作需要高度认真和满怀热情,并且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得更好!

刚进入公司的第一个月,所有的事物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陌生的。但是我愿意让自己由不知道变为知道,也愿意去接触各类新鲜事物。加上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我不再对这些“新事物”感到陌生,而是可以当做熟人一样的去正视它们。刚进公司,殷经理安排周愉强做我的导师,我非常庆幸遇到了他这样一位热心耐心又有能力的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无论在技术还是为人处世上,都教会了我很多。很感激他!第一次出差,是因为郑州市的班班通项目。半个多月的时间里,虽然学到的技术不多,但我对网络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以后职业生涯的规划有很大的帮助。工作成果也获得同事们的好评。

进入公司的第二个月,郑州师院新校区投入使用,学生们入住新校,给新校区网络中心(由我公司)增加的巨大的工作量。鉴于我在班班通项目上的良好表现,殷经理派我到师院网络中心协助朱玉良工作。由于新校区刚投入使用,一切工作都从零开始,学生多,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都是些琐碎的事情。这真的很能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毅力。不过,我还是经受住了考验!并且在工作中我意识到:认真仔细的工作习惯有多么重要。

鉴于前两个月的良好表现,进公司的第三个月,殷经理交给我一项任务:郑州师院新校区食堂的网络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在这项工作中,我从安装交换机到综合布线再到配置交换机,全程参与。虽然由于经验不足及技术原因出现了一些失误,但后来在周愉强等同事的协助下,顺利完成该工作。从这次工作中,我也学到了好多东西。首先一个就是,同事间默契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熟练的掌握网络技术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对网络知识不能一知半解。这极大的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总结在学校学习时学习方法的不足,理论结合实践,再加上周愉强等同事的帮助,使我对网络知识的掌握上了一个大台阶。也使我更坚定了在这里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随着对工作内容的熟悉及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作起来就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除了可以独自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外,还可以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技术工作以外的事情。比如,公司需要申请某项资质,需要员工参加一项考试,我替另一位同事考试,在考场上被监考老师发现,但我随机应变冷静处理,顺利完成考试,并且考过了。受到殷经理的表扬。

在工作之余,我还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比如锐捷公司的渠道技术培训,公司内部的技术培训等等。经过几期的培训,我感受到,网络技术犹如茫茫的大海,我只是一叶扁舟。要想在网络工程这行中立足,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面对各种各样的高手,没有理由停下来做片刻休息。面对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没有理由踌躇满志止步不前。我要走的路还很长,必须一往无前,再接再厉,愈挫愈勇!

回顾这三个月的工作,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各位领导及同事的帮助下,我迅速的成长起来了。对工作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百倍的热情,愿意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和失败的教训,愿意在工作中和团队更加协作,为实现公司的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人的能力很微弱,但很多人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还能和大家一起工作,我期待着和你们一起创造更多的价值,期待有更大的进步!

【二】

紧张而有序的一年又要过去了,忙碌的一年里,在公司领导及各部门各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就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说说工作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自从*月*日来到公司第一天,我就本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的信念一直至今,说大了是要对得起公司对我的培养、对得起我的薪水;说小了是要对得起自己青春的付出、对得起自己的将来。说实话,其实这份工作对我压力很大的,刚到公司时工作量不是很大,主要就是把公司以前的设备设施及维护计划、维护费用预算等等以电子形式表达出来,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再对以前的设备做些维护。

自2002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四年半了,在过去的日子里,本人主要负责核心技术领域,信息中心机房扩展设计与建设维护,报业信息系统建设与项目管理,网络与网络安全设计与研究完善,技术管理创新,以及协助推进报业集团信息生产一体化等工作.严格履行个人岗位职责,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良好的思想政治表现

我为人处事的原则是“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堂堂正正做人,开开心心生活”,对自己,我严格要求,工作认真,待人诚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遵纪守法,谦虚谨慎,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积极要求进步,团结友善,明礼诚信。

二,负重锻炼,鼓劲挖潜,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网络工程师试题

加强责任感、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

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展知识领域

潜心研究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吸收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配合,协调解决有关技术难题,并且能指导工程师工作和学习。并且也加强了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为了加强自身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于2003年度在微软授权培训中心接受微软系统工程师培训,并获得中国微软颁发的MCSE系统工程师证书时.同年也获得北大方正采编高级系统管理证书,在2004年在cisco授权培训中心接受cisco网络工程师培训,同年获得美国思科颁发的CCNA网络工程师证书,并自学CCNP网络专家课程.为了掌握更扎实的技术,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从2003年开始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研究生专业,并且在2006年底顺利拿到工程硕士文凭。在论文方面,,先后在电脑报,计算机世界,中国地市报人等报刊发表过论文.

四,今后努力方向

1.陷于较为严重的事务性工作的特殊情况,必须进行角色技术转变,新时期的现代报业技术人员应是技术组织者,网络,网络安全建设者,新闻信息产品的开发员,信息技术服务咨询专家,信息技术教师的身份.

2.要创新,技术管理更需要有潜意识加强,技术和管理应该并重.

3.不能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能以一街市田亩为乐,这将不利于集团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4.加强报人计算机知识培训力度,促进信息化建设发展,减少建设的整体的维护成本.

【三】

自xx年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四年半了,在过去的日子里,本人主要负责核心技术领域,信息中心机房扩展设计与建设维护,报业信息系统建设与项目管理,网络与网络安全设计与研究完善,技术管理创新,以及协助推进报业集团信息生产一体化等工作.严格履行个人岗位职责,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良好的思想政治表现

我为人处事的原则是“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堂堂正正做人,开开心心生活”,对自己,我严格要求,工作认真,待人诚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遵纪守法,谦虚谨慎,作风正派,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用“xxxx”的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积极要求进步,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在党员先进性教育主题演讲比赛中获得过三等奖,“知荣明耻爱报社”演讲比赛中获得过三等奖,“我为报社改革发展献一策”活动中获得过三等奖。连续四年被评为集团先进工作者,并获得过“市属机关优秀团员”称号.

二,负重锻炼,鼓劲挖潜,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xx至xx年来是报业集团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集团正朝着规模化、多媒体化、多元化,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生产规模、管理理念、业务流程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报业快速变革时期,记者编辑的数量增加,集团办公区域的扩大,并且在技术人员不足的环境条件下,集团采编流程,经营流程,网络安全,机房建设,信息化成本研究等方面的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设计建设与完善。在信息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在较少技术支持下独立研究项目的合理性,科学性,安全性,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很多系统与网络核心维护,以及大量其他技术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报业集团这些日子里,较好的完成了集团领导下达的责任目标.

1.报业集团信息中心机房平台安全运转,没有出现过重大事故,工作有序开展,集团网络与系统总体正常运行,信息机房建设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空调通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消防系统,机房ups配电系统,机房防雷接地系统的安全系数进一步得到提高.

2.报业系统集成,管理流程得到提高,报业采编流程系统逐步升级.渊博系统已为报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全文检索功能,报社经略广告系统的研究,使的广告管理模式电脑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广告数据更加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报业集团的发行系统实施已大大推动报业自办发行的进程与规模.二次开发报业业绩考核管理系统,统计出记者和编辑业绩情况,以便对其进行定期考核,提高全体员工办报的热情.

3.实现创建集团的域控制系统,采编数据库系统,文件服务器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监控系统,也同时协助设计与实施财务集中管理与监控,逐步完善财务经营管理一体化.

4.协助完成集团报业数字化大楼建设,监督与完善3楼发行中心,8楼商报7楼行政经营区域结构化布线子系统,,网络系统接入性,扩展性,使其稳定性得到提升,让区域需求得以改变,使的网络能够逐步向成熟期过渡.并且完成22个镇区网络接入,系统与报社中心整合运行已向多分支性机构过渡.

5.架设网络版防病毒防御系统,并与硬件防病毒墙进行联动,降低网络的安全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性。vpn远程办公系统与报社网关级别防毒墙设计与规划实施为报人提供安全的信息多元化通道,完善的网络存储集中备份,为整个网络中的数据实现统一的存储控制管理,从而防止物理损坏,以及部分逻辑损坏,保护好集团的数据资源。实现核心交换机的双机热备份,维持核心网络层安全、稳定的运行,最大限度的降低网络的风险。上网行为监控的研究与设计实现。规范报人上网行为,使网络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报业集团竞争力。磁盘阵列存储系统,相关的灾难恢复,数据库管理,存储策略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加强了网络安全,为报人服务,深度研究与准备架构一个动态的、整体的安全体系: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灾难恢复、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模块.找出网络,与系统运行规律,进而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趋势.

三,加强责任感、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