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声乐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声乐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声乐教学论文

篇1

2、丰富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声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会对声乐教学的授课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声乐教学的形式是一对三、一对四的来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声乐教学的针对性,但是这种单一的学习方法很容易就会让学生厌倦,教学的方法过于死板,长时间下来就会对声乐的学习丧失兴趣。所以,声乐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寻找一些新颖的元素来增强声乐课堂中的活力。例如可以经常性的开展公开示范课、舞台实践分析课等,也可以开展一些由多位教师对一名学生的声乐教学会诊,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声乐的兴趣,更新学生的观念,拓展学生的思路,有效的消除厌学的情况。另外,对于任何一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声乐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每个环节都要完善的设计,尽最大的可能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有效的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3、声乐教师要提高教学的能力

3.1具备歌唱能力

声乐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歌唱能力,声乐课堂才能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示范演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课堂变得生动,学生通过教师的演唱能有效的学习声乐,体会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情,能够更加深入的把握好声乐作品。一旦缺失了示范演唱,这对学生掌握声乐是非常不利的。

3.2具备良好的听觉

声乐是一门靠听觉进行的艺术,声乐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必须通过听觉来感受、体会,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听觉,才能凭借良好的听觉去正确的判断学生的演唱是否到位,咬字是否准确,这些都需要教师靠敏锐的听觉来判断,然后进行正确的调整。

3.3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

声乐教师要广泛的学习语文、美学、音乐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充分了解艺术学科的艺术特点,另外还要懂得心理学、教学等理论知识,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教师。

3.4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声乐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演唱方法,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声乐的学习,教师要自觉的通过多种渠道去学习歌唱理念,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掌握多种风格的歌唱作品,才能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歌唱方法。

篇2

声乐教学是主要是运用声乐技术方法让声音去演唱实践的教学模式,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不仅要传授声乐技能,还要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教师教学文化素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作为现代声乐教学的领跑者,首先要加强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不断调整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理念,完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结构,合理地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师声乐教学中,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音乐文化,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积极自主性,丰富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

篇3

作为一个声乐学习者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当演唱者,也要充当作为演唱者要把自己所理解的声音概念在作品中表达出来,那么作为听众就要及时倾听和辨别其他的声音这样促使我们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正确的声音概念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也只有形成了正确的声音概念之后才能正确分辨出声音的对错和好坏,这样才不会被其他声音所误导,我们怎样才能塑造正确的声音概念?怎样才能塑造正确的声音形象?笔者前面说了这需要我们自己积极的思考和揣摩,更重要的是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做反复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其实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充当一个听众和观众的角色,他们能够及时的为学生做出判断和纠正,来帮助学生认知自己的声音,最终形成自己正确的声音概念,可想而知如果老师的声音概念是错误的那么就不能为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这样错误的声音概念就继而形成。所以在学习的初期我们耳朵和眼睛就是老师。

篇4

所谓教学评价,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做出的价值判断,不但具有独特的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价值。但是长期以来,在中职声乐教学中,该环节却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要么是评价十分简单,要么是没有评价,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予以及时的变革。首先是丰富评价主体。传统教学中,因为教师是整个教学的引领者,所以自然成为了唯一的评价者。但是一个人的评价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做到公平和全面。所以要在此基础上引入更多的评价者。如学生自评。可以给学生以自我陈述的机会,在演唱完一首歌曲之后,谈一谈这首歌曲应该怎样去表现,自己在歌唱技术还有哪些差距等。又如学生互评。引入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对别人的表现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而观察和评价别人的过程,正是自我对照和改进的过程,由此获得了一个双赢的结果。其次是变革评价方式。量化制是传统声乐教学中最为常见的评价方式,学生们经过长时期的准备后,所换来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数。如果这个分数与自己的心理预期相距甚远,那么很容易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应该在量化制的基础上,加入辅助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就是一种关注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因为在最终的考核中占有重要的比例,所以有效避免了学生在临近考试前的各种突击,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由此形成的评价也更加真实和客观,使评价得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所以说,要对教学评价的作用和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出其独具的作用,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篇5

音乐本身是抽象并且很难准确捕捉的,大多数通过表演的方式传达给观众。在表演过程中,声音的表现能力很重要,然而乐器的配合也是重中之重。合适的乐器伴奏衬托歌唱者的声音,也能将整个表演推上。所以乐器教学也是声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好和特长,引导他们掌握乐器表演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增强自己表演的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另外,提高表演者自身的艺术修养也是培养音乐审美的一种重要方式。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向学生灌输内外兼修的思想,给他们在艺术修养的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使学生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艺术之美。此外漂亮的服饰搭配也是一场音乐表演成功的前提,所以审美教育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服饰搭配方面知识的传授。好的声乐表演不仅要从听觉上征服观众,更要从视觉上给观众带来没得感受,这同时也是对艺术本身的尊重,也使歌剧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歌剧《图兰朵》,正因为表演者用各种艺术形式完美的演绎了这个故事,才为观众呈现了一部视听盛宴。

篇6

(二)对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制定声乐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该确保社会价值取向的合理性。同时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一对一教学、交流课、集体课等,进而创造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进行交流课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其进行交流学习,也可以将多样化的课程进行结合教学,使学生对声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记忆等。

(三)强化对声乐教师的培训

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其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对声乐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各大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院校应该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展声乐交流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与平台。比如:统一院校的声乐教师可以互相听课,就彼此的教学方法与经验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加强对声乐的实践教学

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声乐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其进行原创,促进其进行积极的声乐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与声乐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鼓励大学生去小学进行声乐教学,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以声乐表演的形式探望老人等。

篇7

(一)提高生源素质,完善声乐课程体系

首先要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宣传工作。一方面,目前高校就业率排行前十大热门专业中,学前教育排在第七位,就业前景无忧。另一方面,幼儿园对音乐综合素质高的幼儿教师需求量大,这对原先准备报考艺术类的生源转向学前教育专、本科很有吸引力。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增设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如华东师范大学、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肇庆学院等。这种办学思路值得效仿和推广。在课程设置中,应该以培养学生艺术综合素质为目标,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为改变普遍只设有一门声乐课的现状,考虑设置包括声乐歌曲欣赏、幼儿歌曲演唱与表演、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弹唱、艺术课程见习、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课程。特别对于学前教育专、本科,声乐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以期培养出合格的具备艺术综合素质的幼儿教师。

(二)明确目标定位,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不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不仅仅是以技能教学为主,训练美声或民族唱法。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声带还处于发育期,发出的是童声,音域较窄,根本无法获得美声或民歌的声音,更无法理解和欣赏这两种声音,幼儿需要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儿歌范唱能力。因此训练幼儿教师唱好儿歌才是声乐教学重中之重。就目前能供学前专业选择的声乐教材是少之又少,并且十分缺乏直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专、本科教学需要的声乐教材。从1987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师范学校(唱歌)教材,一直沿用到1998年12月的再版,以及后来到2005年针对五年制幼师教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声乐),虽说各种版本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有一定的科学性,但都缺乏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教学需要的声乐教材。因此,编写适合学前的歌唱教科书是摆在专家、学者面前拯待解决的课题。而如何更好的选择符合学前声乐专业的歌唱教学曲目,也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任课教师首先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结合学前声乐教学的实际,在现有的幼儿歌曲基础上,多关注近些年来新创作的儿歌,以及幼儿园目前正在使用的儿歌,融合进教学中,丰富幼儿歌曲的曲目,增加内容与深度,使其真正达到专、本科层次。我们期待更具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实用性的高师学前声乐教材的出现。

篇8

(一)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的老师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高师音乐教学特点的声乐教学道路,摸索出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的程度和嗓音特点的不同,课时分配和授课形式也有所不同,采用分级教学的手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通过声乐四级考试的要求)的量化标准的教学改革目的,促使每一位学生完成学分。教学当中采取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把声乐技能训练、演唱、作品讲解、分析研究、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融为一体,达到了课程的整合。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在教材不够规范、进度不够明确、考核不够严格等方面。这些问题存在,涉及传统教学模式本身,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随着教学规范化要求日益广泛地得到重视,教学的量化管理和教材的系统、规范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要求每位教师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把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表、教案、授课内容保持一致,又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思想上、教学方法上、教材选用上、考试形式上施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声乐教学要遵循其教学规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等因素,突破“声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模式。声乐教师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大纲、声乐教学计划,教师要选择接近学生性格的曲目,能使其很快地进入“角色”,从发声练习中有意地从情绪上引导学生,从歌唱站姿、呼吸、打开喉咙、共鸣、咬字、吐字、声情并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意识、创造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创造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歌唱技巧,增强对作品的想象、理解能力,使技巧与情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表达真实自然的歌唱情感。这样,通过挖掘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为学生提供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和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推出如“启发式”“生成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模式,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获、有所得。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考核方式

声乐分级教学不以年级划分教学进度,声乐考核不以年级区分专业水平,而以学习程度划分等级,体现循序渐进教学要求的规定曲目的程度分级教学、分级考核。该教学模式按学生的程度和声音条件,划分为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中(低)音,民族女高音及民族男高音六大声部八个级别,每个级别、各个声部均按4首中国作品、4首外国作品的标准来制定曲目,力求教学作品在声乐教学中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这是制定分级教学规定曲目的基本原则。作品的遴选,着重注意选择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经常采用的优秀中外传统民歌、艺术歌曲及歌剧选曲。这些作品经历长期教学实践的验证,表现了鲜明的专业特征和突出的教学价值,较充分地显示出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是进行声乐技巧训练,提高歌唱能力的典型教材。考核方式可针对声乐理论、声乐训练和演唱等内容进行评价。要评价对声乐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可采用观察、谈话、讨论、问卷法、小论文习作展示等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对声乐训练和演唱的评价,可采取观察法、论文式测试、调查问卷法、等级量表法、会谈讨论法、声乐艺术成长档案袋的运用等。在考试中采取集体评分与主课老师评分相结合,独唱与重唱、小合唱相结合,他人伴奏和自弹自唱相结合,课外艺术表演和实习相结合等多元化考核方式。教学中结合典范作品的学习,融系统的声乐理论于严格的声乐技能训练之中,最终通过作品演唱,表现出学生对歌唱技能的娴熟运用程度。明确划分声乐作品的程度,实行科学合理的声乐分级教学。当然,按不同程度分级教学的办法,主要为了方便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系统规范地选择教材,科学合理地把握进度。同时,通过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的分级考核检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引导声乐教学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能够作为声乐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三)反复实践和组织,精心编写高师声乐教材

高师声乐课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声乐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具备一定的范唱能力,能够较准确地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任务和声乐辅导工作。声乐教学是一门授课艺术很强的专业教学,既要求把学生训练成声音优美、可以灵活调节、自如控制的“乐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器”,又要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敏锐的音乐感受能力、准确的艺术处理表现的“演奏者”。声乐教学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熔理性讲解、技能训练、情感表现和艺术创造于一炉,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正是基于承认客观上个体嗓音条件、心智状况、音乐感受和接受能力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入学时专业程度的差异,承认同一年级存在着授课要求和教学进度的差异,所以因材施教成为声乐教学的突出特征。分级教学改革了传统的声乐曲目汇编的形式,制定了按程度明确分级的规定曲目,并以此作为声乐教学的选材依据。规定曲目的制定是对二十多年来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广东省示范专业)教学的不断认识、不断提高的结果,体现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全新思维,有利于声乐教材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从而为形成规范化的声乐教材奠定了基础,这对于声乐教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长远的影响。

在音乐艺术领域,声乐作品以其“短、平、快”的优势,紧扣时代的脉搏,迅速直接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精神风貌、大众心态和民俗伦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声乐创作的发展,声乐分级教学规定曲目也将不断更新,日臻完善。

三、加强声乐教学改革,促进声乐教材建设

一直以来,在高师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狠抓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已成为高师院校的办学理念。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两者应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才能落实在教材上,教材才能有针对性。

(一)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

声乐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在教学中应建立“教学——研究——演唱——进修”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避免教材功能与培养目标的脱节,打破教学观念与教材选择的局限性,协调好学生水平与教材内容,平衡教学时限与教材的使用,改变考核与教材使用的单一性。

(二)按照师范性的要求去培养

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学会科学地“教”,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始终把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高师声乐教学首先要增强师范性,按“师范”的培养目标去培养。把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循序渐进,注重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贴近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必须体现教学内容与师范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提高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学习的质量,使之系统化。

(三)教材要选择合适的曲目

选择曲目要适合学生声种的声乐作品,也适合学生学习的程度,要符合大纲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条件和问题,不选择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曲目,从着重于声乐技术的基础训练到考虑一些音域比较宽、曲式结构较复杂的歌曲来演唱;要在声乐技巧难度上有所区分,如对气息的控制、声音位置的把握、声音音色控制、作品力度、歌曲的音域等。因此,要选择得当合理的声乐曲目,首先切合高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四)增强教材的传统文化意识

出版的声乐教材内容应做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各具。但特色、优秀的音乐教材也应体现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声音训练功能,应包括必唱曲目、浏览曲目、欣赏曲目,同时注意中西教材的合理搭配,在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把声乐教育看成是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课程,并将民族文化与民族唱法的特点体现并运用在教学上。

总之,教材建设的规律是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声乐教学教材内容应按着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去选编,有一定的涵盖面,同时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认真精选内容。声乐教材要体现高师教育特色,不偏重理论知识,不使用质量不高的成人高教教材或一些教师自行编写的低劣教材。教材内容要新,要与实训内容相结合,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编写教材时应重视启发性原则,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科学性研究方法的培养,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教材内容体系建筑在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主旨上来。

声乐教学改革最终应落实到教师的素质提高,声乐教材建设最终应落实到学生技能的发展。教师要转变观念,要转到高职教育的理念上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好、选好、用好高职教材,坚持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实施教学,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兰芝.高校教材管理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

[2]刘大巍.高师声乐教材编撰的设计思路[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9-133.

[3]吕环.高等师范声乐教学改革之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132.

[4]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2007(3):140—143.

篇9

兴趣的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只有对声乐感兴趣,才会不断的追求。在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的声乐学习中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对声乐的情感,增加学生对声乐的喜爱,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二)对学生的心理和感觉进行引导

声乐教学与其他类型的学科教学不同,声乐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教学中,通过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将声乐教学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声乐教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为了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声乐感觉等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心理和感觉。声乐教学非常注重素养,为了有效的利用歌唱心理,需要通过引导,提高学生的声乐修养。

(三)在演唱前、考试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在生活中,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在一些演出前或者考试前学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情绪不安等影响其正常发挥的现状,降低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在在考试前、演唱前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从容面对考试。歌唱心理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除此以上内容外,在学生舞台实践训练、学生声乐歌唱欲望的培养等方面也有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歌唱心理,帮助学生将心理问题解决,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内涵等,可以在舞台上尽情、正常地演唱,将自己领会到的声乐情感顺利地呈现出来。

篇10

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什么”的问题,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纵观当下的课程设置,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高校声乐专业从开办之初到现在,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在日新月异的当代,课程设置方面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显然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们在校期间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和工作需要之间的脱节。所以说,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的调整,已经是势在必行。作为院系领导和声乐教师来说,要紧跟行业的发展动态,行业有怎样的人才需要,学校就立刻开设相关的课程。比如近年来,很多文艺团体和单位,都在一些大型演出中遇到了人员不足的窘境。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本是一个最为合适的人才资源库,但是因为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有舞台实践的机会,造成了实践能力的不足,因此难以满足演出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方面就应该及时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接轨。所以说,课程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关注行业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今后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三、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特别是声乐专业,其具有口传心授的特征,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和能力高低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大师资建设的力度,全方面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所在。具体来说,首先是态度方面。教师被誉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是在当下,很多教师都在这一最基本的观念上发生了的偏差,表现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教学之外的活动中,使教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广大声乐教师应该端正态度,真正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其次是素质和能力方面。在高校扩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之以往更为繁重,使得教师们疲于教学,而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针对这一情况,还是要求教师要统筹规划,多方协调,保证自己学习和充电的机会,而不是成为一个教学的机器。这不但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

篇11

1.2小组课声乐教学模式

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声乐小组课是教师面对两个以上学生的声乐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小组课为了培养学生歌唱共性的掌握和训练能力,通过集体连声、单独指导唱歌以及相互对比连声等多种形式,主要是以声乐技能训练为主,开展声乐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歌唱内容、歌曲处理以及纠正错误发生的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具有共性要求,可以给学生提供现场观摩教学的机会。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声乐表演、组织和创编能力,在小组课的教学中,高师音乐教学侧重于声乐检查和声乐教学实践。

1.3集体课声乐教学模式

根据高师声乐教学专业培养音乐师资的需要,声乐集体课主要包括理论大课、声乐表演理论课以及合唱教学课等等,是以班级或者年纪为授课单位的教学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是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拓宽学生声乐教学理论的知识面。

1.4声乐艺术实践课

在声乐教学中,声乐艺术实践课通过艺术实践健谈教学效果,是声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为了使学生不断地巩固和完善技巧。同时为了发展学生艺术创造力,通过声乐艺术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改进教学。

1.5声乐表演课

声乐表演课主要包括:重唱、表演基础理论、合唱、形体和舞蹈等等课程,是声乐集体教学的形式之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和表现能力。

2声乐教学分级动态管理

在本专科的声乐学习中,声乐教学分级动态管理主要有两个阶段:属于专业必修课低年级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和属于专业选修课的高年级选修课程学习阶段。低年级的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主要以小组课和集体理论课为主,为了解决学生歌唱中语言方面的障碍,在集体课中要设立普通话和意大利语音等声乐语言课程,主要介绍有关歌唱发声、呼吸共鸣等共性知识。而在声乐技能课中,要突出学生以小组课为主,入学和期末开始的专业成绩来划分,通过“一对一、一对二”等多种模式进行,并实行动态管理。针对声乐演唱具有一定水平的主修声乐学生,并且声音条件突出,考试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通过个别课教学,可以一周开设两节声乐课,提高学生歌唱的技能技巧,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声乐理论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声乐教学能力,准确的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歌曲。而“一对二”小组授课是对声乐成绩相对突出的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声乐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声乐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针对具有选修声乐意愿的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教学理论。而在重唱、合唱和排练等艺术实践的课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选修阶段的小组课和集体课应该安排一定量的课时,从而培养学生的舞台艺术实践能力。

3声乐教学方法的探索

声乐教学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讲解分析法。在声乐教学中,讲解分析法就是为了启发学生去塑造适合作品要求的声音形象,通过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声乐教师对发声训练或者作品的音乐形象进行描述,在运用的时候,为了启发学生,可以用讲解和亮度歌词等多种手段。其中讲解主要是对声乐教学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剖析和论证,如声乐中的“靠前”或者“靠后”等概念,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咬字位置和力量的配合,通过按节奏、有位置和相应的音高朗读后,来提示学生声带闭合挡气。其次,启发诱导法。为了使学生领会塑造音乐形象,明确概念,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对发声和演唱上的问题,开动脑筋去思考。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接受正确的声音概念和要求,要经常询问学生的感受,通过正确与错误发生的反复比较,在交流中对比不同发声尝试的体会,从而巩固正确的发声机能和概念。再者,通过“自然比喻法”“、内视法”等方法,情景引导法是对声乐教师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根据教师的情境引导,在辅以范唱、解释等手段,学生考理解和记忆等心理活动体验来分辨发声和演唱。另外,观摩听赏借鉴法。观摩、听赏和借鉴,是名人、名家,是教师、同学甚至农民渔民等的演唱,是声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从这些人那里你会得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艺。同时,表演体验法和理解实践法等方法也是声乐教学的方法。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地参加一些社会上的艺术实践活动,为了不断地总结和提高,体会艺术表演中的情感了和音乐形象的塑造,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歌唱水平等综合能力。

篇12

(二)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舞台形象

我们所说的舞台形象是指学生在演唱中的表情、肢体语言等外在形体特征的综合体现。其中,包括了学生的对自己演唱的信心、能否准确的把握作品与表现作品、以及是否具备丰富的舞台经验等。在声乐教学中,同样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且水平相近的学生,由于他们处理作品的能力与舞台形象存在一定的差异,作品演唱就会收到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日常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歌唱训练的同时,还应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演唱的表情与动作的协调,即注意规范学生的舞台形象。然后在进行舞台实践锻炼,学生会逐渐适应舞台演出氛围,从而使演唱时的眼神、表情与手势等达到协调一致的艺术审美要求。所以,平衡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不仅有利于规范学生良好的舞台形象、提高歌唱的艺术表现能力;还可以不断地积累演唱实践经验,使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逐步走向完善。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是求知的基础,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倾向。实践证明,大部分学习声乐的学生对歌唱都有着积极的兴趣。要想一直保持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有赖于学生在声乐课堂学习中取得的进步,还有赖于通过艺术实践锻炼而获得的演唱自信心。必须将声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教师才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出状况,及时准确地给予全面的指导,在调整学生的演唱状态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声乐技能训练与实践演唱充分结合的重要性。只有这种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才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促进声乐人才培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

二、平衡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声乐课堂教学中的表演训练

声乐艺术本身属于一种表演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声音与歌唱的情感表现需要训练、培养,而歌唱的表演艺术同样需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舞台演唱和表演动作的协调,离不开声乐课堂教学中的经常性的表演训练。学生只有通过利用嗓音、使用形体动作表演才能构成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以便取得声情并茂、拟形传神的艺术效果。可见,完美的歌唱表演对学生的歌唱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直接的影响,只有训练有素的歌唱者,登台时才有可能自如地表达歌曲内涵,从而达到以声传情、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出色的表达歌曲的音乐语汇,并调动其表现自如的机体,有力地辅以表演动作,这也是歌唱演员必须肩负的双重任务。

(二)利用思维换位、想象舞台情景

众所周知,对于声乐学习的学生来说,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是及其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和优美动听的声音,还可以利用思维换位帮助学生获得不同的演唱体验,即演唱情景体验。现在有很多声乐学生在琴房歌唱会很投入,一站到舞台上就无所适从了,也不再是课堂上歌唱的感觉和状态了,有人称其为“学院派”、“琴房歌手”等。对于学生存在的这种不稳定的歌唱状态,声乐教师应采用相应的措施加以指导。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舞台表演也要在平时的声乐课堂上体现出来,就是把学生的思想从课堂教学中引导出来,利用思维换位的方式,让学生将琴房上课的感觉在思想和认识上转换成在舞台上歌唱的感觉遐想。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从思想上产生对舞台的熟悉感,使学生在心理感觉上对舞台不再陌生,从而也缓解了学生真正登台演唱的紧张情绪。在舞台上演唱心理容易紧张这种情况很普遍,据说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也有上舞台就紧张的毛病,所以舞台上的帕瓦罗蒂总是拿着一条白手帕放声高歌,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紧张心理。因此,在日常的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不断引导学生把“讲台”视作“舞台”,也就是将课堂演唱想象成是处于舞台演唱的情景。

(三)适当安排各类声乐艺术实践活动

篇13

二、声乐教学环节的生动有趣

有人说小孩子学唱歌不就是扯着嗓子大声喊吗?有什么学习的?其实不然,在少儿阶段,孩子的发声器官还十分稚嫩,如果一味的蛮唱会造成声带甚至其他身体机能的永久损伤。但对于理解接受能力远不及成人的孩子来说,枯燥的声乐理论知识、技能练习有时又会成为斩断孩子兴趣的刽子手。如何用简单、通俗、生动、有趣的方法来传授这些基础知识又成为了声乐教学中一个重难点。

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将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归纳出了以下几点方法:首先,基础的乐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孩子在学习唱歌几年后还无法自己识谱,基本乐理知识的缺失对于学员以后的发展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作为老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对于基本乐理的教学,教师们可以采用图片法、童谣法进行教学。将“1、2、3、4、5、6、7”这七个音配合形象的图片,比如“2”就像只鸭子,“5”像挂钩等等,联系生活中最易想到的事物,配合简单的童谣———“1”是老大像铅笔”、2“是老二像鸭子……直观又形象的教学将会把这些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有趣味,学生们学习起来也不会感到生涩难懂。其次,对于少儿来说,爱动爱玩是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压抑孩子的这种天性反而会适得其反,但是过度纵容又会打乱课堂秩序。在这里,掌握好一个“度”非常重要。

当教师发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热情不够高涨时,一个小游戏就会解决这个窘境。比如简单易学的绕口令、你来比划我来猜、歌词接龙等等都会成为调动孩子兴趣的不二法宝。最后,要鼓励孩子们对所学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给学生发散思维的空间。可以尝试给歌曲配上简单的诗朗诵,加上表情动作,甚至是对歌词的改编等等。教师对创编活动中好的部分给予鼓励,不好的部分引导大家一起再改编,让孩子们在动脑动手的活动中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提升荣誉感。此外,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表演舞台、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对特殊情况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怀等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