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矿产勘查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我省是资源大省,除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矿产十分丰富意外,非能源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如果能够开发和利用好非能源矿产资源,可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生长点。
我省非能源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且分布比较集中。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黑河、伊春、大兴安岭等行政区内;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我省的东部和中部地区。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一度缓慢,但“十五”以来发展较快。“十五”期间,我省共投入矿产勘查资金近10亿元,在重要成矿区带安排了铁、铜、金和优质建材等矿产勘查项目200多个。在大小兴安岭成矿区带及我省东部地区安排的铁、铜、金等多金属矿产勘查项目中,新发现铅锌铜铁等多处小型矿产地和重大找矿线索。石墨、硅线石、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大理岩等优质建材非金属矿产勘查也取得了一批新成果。一些国家急需的矿种,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世界上两个巨型成矿带—古亚洲成矿带和环太平洋成矿带,都延伸到我国境内,我省正是处于两个巨型成矿带的交叠部位,具有非常优越的成矿条件。与我省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已知矿产资源分布情况相类比,我省还应发现较多和较重要的矿产。但在调查了解中发现节能减排论文,目前我省在非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还存在地质勘查程度低、开发利用程度低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等主要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资金投入还不足。“十一五”以来,虽然省财政逐年加大了矿产勘查资金投入力度,但用于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找矿的资金仍然不足,且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也比较少,勘查开发资金得投入还远远满足不了我省非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需要。二是市场主体作用不突出。总体上看,我省地质勘查市场发育还比较缓慢,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这直接影响到勘查开发进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我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具有人才、技术、资料等优势,但这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都属于事业单位,它们主要承担政府投资项目,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体制、机制上限制了地质勘查单位作用的发挥。我省民营勘查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技术装备落后、资质低,只能承担简单的勘查和服务性工作,无法承担一些重要的、大型的勘查开发项目,这也影响了我省非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进展。同时,还因受政策环境不够宽松、野外作业的季节性强、勘查难度大等因素影响,省外单位到我省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还是比较少。三是服务效率低。目前我省矿业权审批程序还是比较繁杂,环节过多,涉及多个部门,每个不同的部门都根据各自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分别行其使审批权和管理权,有些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相互掣肘, 造成申办企业无所适从,矿业权审批时间过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非能源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面对国际资源争夺不断加剧和价格不断攀升的形势,国内一些资源大省不失时机地把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取得了明显效果,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大小兴安岭地处世界两大巨型成矿带的叠加部位,矿产资源极为富集。但目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还没有“火”起来,具专家分析,我省至少还有2/3的找矿潜力。尽管如此节能减排论文,如果我省能把现已探明地质储量的资源有效开发利用起来,也将会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因此,把发展非能源矿业经济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地位,完善措施,使非能源矿业成为我省支柱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1、将大小兴安岭矿业经济带的勘查开发纳入我省重点发展战略。我省各个经济板块中,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发展略显薄弱,主要是缺少替代产业的强力支撑。我省应抓住国家重点支持的重大机遇,结合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发展的实际需要,把建设大小兴安岭矿业经济带纳入全省经济发展战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通过开发利用实现更有力的保护,使大小兴安岭环境保护与矿业开发形成良性互动。制定大小兴安岭矿业经济带总体规划,重点明确该经济带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重点矿区开发时序,产业发展布局及相应政策扶持等,用于指导和促进矿业经济带又好又快发展。
2、对全省矿业权进行全面梳理,加快开发步伐。建议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对我省非能源矿产资源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类。一是对现阶段已具备开采条件的矿,组织专门推进组,一矿一议,理顺关系,分头推进,尽早开发。二是对于勘查程度较高、找矿潜力大、成矿远景好的矿产地,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勘查,争取尽快具备开发条件。三是加快全省探矿权、采矿权设置的核查工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边核查边处理节能减排论文,该注销的注销,该出让的出让,尽快理清关系,加快勘查开发。
3、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勘查开发投入。一是争取加大国家投入力度。围绕重点矿种、重点区带,加强立项前期论证研究,力争筛选一批潜力大、前景好的项目,扩大与国家合作的领域和规模,争取国家多投入。二是争取加大地方投入力度。财政用于矿产资源勘查经费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出让矿业权价款收入,为扩大对地勘的投入,首要的是扩大这两项财政来源。除严格规范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外,重点在出让矿业权上扩大财源。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协调力度,理顺矿权关系,尽快回收价款,增强财政投入能力。如尽快启动地质勘查基金,重点支持重要矿种和重点成矿带的勘查。三是争取加大吸引社会资金力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单纯依靠政府资金,实现地质勘查突破是不可能的,必须想办法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当前应建立完善我省地勘市场体系,重点建设矿业权交易中心,以此为载体,完善信息、评估、交易等服务功能。聘请国内外专家,为我省地质勘查开发提供咨询、论证和推介,既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又有利于扩大宣传影响。
4、搞好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我省应积极研究改进审批方式,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大力发展中介机构,为办矿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抓紧理顺勘查工作与林业部门的关系,建立健全地勘单位与林业部门防火责任制度,由林业部门派专人全程监督,保证在防火期内正常勘探。认真研究处理勘查工作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节能减排论文,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外都应允许勘查,在满足必要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开采。
5、调动国有地勘单位积极性,努力加快地质勘查工作。我省共有地勘单位100多家,其中国有地勘单位30多家,绝大多数具有甲、乙级资质,从事地质工作人员达2万人。应大力支持国有地勘单位,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他们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同时还应加快我省国有地勘单位的改制,加快企业化进程。
篇2
2.1成熟有效的大深度找矿技术缺乏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找矿技术能够探测到地下1000米左右的深度,一些精良的设备甚至达到4000米的深度。但是我国现有的探测开采有色金属的金属还有待改进,一般只能勘测500米左右的深度,对于蕴藏较深的红透山铜-锌矿的勘测也仅为1100米左右。我国在深度探测方面,现有的找矿理论和遥感技术还不能满足相关的要求。所以,面对这样的形式我国的相关研究部门要不断的加大对于勘查技术的研发力度,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的改革创新,研制出是与我国的矿藏勘探技术。
2.2研究应用找矿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具有局限性我国应用找矿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物探异常现象中存在干扰和多解性。矿体本身能够引起一些化探的异常变化,同时岩层性质的变化、各类蚀变和地球的化学障等也都可能引起化探异常现象。我国现在所使用的勘探技术和理论很容易受到这些异常现象的影响,从根本上说主要是探索找矿理论、推理成矿规律有很强的的局限性,受到自然岩层和地质构造影响的矿床很难通过常规的方法被找到。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能够不受地质因素干扰的科学判定矿床分布。
2.3尚且没有完全实现生产、科研、各学科和技术方法的融合因为机构设置的影响,我国当前的有色金属勘查技术缺乏科学体系,不同学科和技术方法之间无法对接,不能融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所以,要寻求有效的机制和方法,实现不同学科和技术方法之间的有效结合,让勘查技术一体化。
2.4还需大力推广野外现场快速测定方法现场快速测定没有进行相应的监督指导,就很容易出现漏矿的现象,影响到我国勘查企业找矿效率和找矿成果。目前,虽然我国已经掌握了元素分析法、无形测定等方法,不过还是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让现场测定更加准确。所以,要逐步的加大管理力度和技术投入,不断的完善我国有色金属勘查技术和方法,让野外现场的勘探更加准确。
篇3
1.“探、采”的体制,没有真正确立企业在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国家投资低效、社会投资进入受阻”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的发展。
2.勘查权益的保障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滞后,政策法规的稳定性、透明性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商业性投资的要求。
3.市场发育的程度不高,矿产地质勘查要素市场不发育。矿业资本市场缺失,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的投入规模偏小;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和中介组织不发育,数量少,不规范。市场主体改革滞后。国有地勘单位和国有老矿山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继续依赖于旧的运行机制,对市场信号和市场调节不灵敏。我国符合完全市场主体要求的涉勘企业并不多,大多是事企混合运行的地勘单位。
4.探矿权流转不畅。我国目前探矿权的流转不活跃,转让方式单一。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市场仍然是为“大而全”的国有地勘单位所垄断,缺少机制灵活、经营有进有退的中小型勘查公司和找矿人,整个矿产勘查市场缺乏活力。在矿业权融资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往往作为矿产勘查风险企业的股东参与运作,并充分利用自身的金融、财务等专长,一方面保证矿业权融资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又在谈判中保障了风险企业原有股东的权利。
二、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配套措施
现在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几点具体配套措施如下。
1.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
矿业权市场是矿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中介,只有矿业权市场运转灵活而高效,中小型高风险勘查企业才能实现其潜在的高收益,真正的融入风险投资市场中。为了迅速培育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矿业权市场的进程:(1)尽快完善国家法律法规体系。(2)建立合理的矿业权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矿业权资产交易成功后的收益分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阻碍矿业权资产进入市场。因此,要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分配办法,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维护良好的矿管秩序,没有良好的矿管秩序,就无法建立规范的矿业权资产交易市场,应加强矿管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为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矿业权资产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努力拓宽退出渠道
风险投资只有顺利地实现退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但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需大力加强,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1)探索建立专门服务于勘查业的资本市场;(2)利用国外的勘查风险资本市场,在合适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和筹资需要选择合适的上市地点。
3.加快地勘单位市场化改革
中小型的地勘企业是勘查风险投资机制中的客体,该机制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地勘企业的发展。要加强对企业化经营的行政指导和理论指导。地勘单位改革遇到的政策,如企事业离退休待遇的不同、财政预算管理的新规定等,以及在改革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或改革的方向性问题,都需要加强行政和理论指导。地勘单位要正确处理好事业牌子和企业化经营的关系,把工作重点放在实施企业化经营上。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尽快制定国家有关勘查风险投资的指导原则、战略方针、中长期规划;尽快出台政府低息贷款制度、银行贷款政府担保制度、有限合伙企业制度、勘查补贴制度、勘查税收减免政策等;进一步完善矿业法及其配套法规制度,建立勘查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完善矿权流转市场。还要注重培养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人才,以运作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活动。
三、结论
矿产地质勘查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而且在当代日益呈现出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趋势,这些特点决定了矿产地质勘查业很难像一般产业一样从普通融资渠道获得资金,而结合风险投资的特点,在矿产地质勘查中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就成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现阶段财政支出在矿产地质勘查中仍占相当比重,商业性矿产地质勘查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对资源保障的需求。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矿产地质勘查的现状和风险投资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这集中体现于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机制的构建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胡魁.振兴矿产地质勘查工作[J].资源产业,2002,(4):14-16.
[2]郭战英.内蒙古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的保护与管理[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2,(1):1-6.
[3]梁珂.我国地质勘查业与矿产开发业协调发展的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9):20-23.
[4]冯建忠,续婧.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研判ABC[J].地质找矿论丛,2007,22(4):287-290.
[5]赵振华.从超大型矿床研究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思考[J].科学通报,1999,44(8):890-894.
[6]汪东波,梅友松,徐勇.重点成矿(区)带综合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J].地质与勘探,2001,37(5):1-2.
篇4
一、水文地质对矿产资源勘察产生的影响
作为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地理现象,水文地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从一些地质勘察的详细记录上可以看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地面发生沉降、熔岩出现塌陷现象、出现砂土的液化问题、软土发生变形等都可以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熔岩塌陷
岩溶塌陷具有特定的形成条件,首先溶洞是开口型的,并且具有溶系的碳酸盐岩,上层有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在此基础上还有易于改变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对于地下水运动的均衡性形成破坏效果。一般来说水文地质对于熔岩塌陷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水流冲刷力巨大,对于溶洞底层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其牢固性受损,上体抵抗力减弱后进而形成塌陷。
熔岩塌陷一般发生于陡河断裂地带,这些地带的第四系统沉积厚度较小,基岩埋深较浅,并且受到构造力场的反复作用,因此容易导致熔岩塌陷。
(二)砂土液化
受临界地震的影响,饱水会出现疏松粉、稀砂土会遭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问题,而发生一种液态的表现形式,在震荡的影响下,饱和沙土会变得非常的密实,此时孔隙水所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在地震荷载周期影响下,孔隙水的压力会积累到很大的压力状态之中,此时就会出现土粒向上悬浮的现象,然后逐渐的演变成为一种液态的变化形式。受不同的地质环境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砂土变化形式,从而会对地质的结构造成破坏,由于有些地段所沉积的颗粒比较粗,孔隙水会受到液化土层的变化而影响,会使液化土层逐渐的增大,并且要比盖层的强度还要大,这样就会导致具有沙粒的地下水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就形成喷水冒沙问题。
(三)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问题主要是受自然坏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可能会引发海平面的上升及软土层发生沉降等问题,但是这种危害发生的次数很少。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为人类过度的在地下开采石油等资源,都会引发地面沉降问题,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同时地下水的大量使用,也会使地面出现沉降的问题,地面沉降的速度会受地下水位发生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四)地基变形
作为常见的地质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软土地基的结构是非常不稳定的,并且容易受到地下水运动的影响。软土层由于其特殊性而具有诸多危害,而水文地质则是加深了这种危害性,软土的触变特性再加上原状土受到振动,对结构连接有很强的破坏,降低土的强度之后会有稀释的现象发生。对于初期的加载情况,极易使空隙水的压力增大,对于地基的强度有很深的影响,变形除了因为软土除排水固结引起外,还包括剪切变形的情况。
二、在矿产资源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
当前,对于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基本上都是以金属矿产为主,水文地质只是开采技术条件中的一项工作,而不是专门的水文地质报告。通常勘查的重点只是在对矿床的控制以及研究程度上,对于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而忽略。如果矿床以及矿石特征需要到一定的程度,
估算了资源储量,就会急于提交报告。有的水文地质工作的程度较低,未达到相应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级别的要求;有的报告提交后由于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未查清,给开采带来了困难。这些不足给未来矿山开发留下了不安全隐患。
(二)水文地质工作简单化
商业性地质勘查因为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每一位矿业权人都想以最小投入换回最大产出,致使野外地质工作普遍存在着简单化的现象,表现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上尤为突出。笔者在矿业权评估和部分商业性地质勘查成果野外验收工作中接触到的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大多仅局限于水文地质测绘阶段,而没有充分根据矿区的地质特点来选择有效的工作方法,真正查清矿床的充水水源、充水途径和充水水量。如有的矿区内有水库,仅将其范围标示于平面图上,不查清影响矿床的充水因素;有的矿区只利用区域资料,忽视矿区内工作,勘查工作量不够,没有查清其水文地质条件。甚至部分勘查单位的工作人员,因为缺乏责任心,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中没有观察仔细或者记录粗糙等,不能为矿山生产过程和开采设计的对水害的规避提供基础依据,直接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三、在矿产资源勘查中搞好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一)为矿藏的寻找创造有利条件
越来越多的人会认为金属矿床之所以会形成是因为借助一些外生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地下水有古泄水区域,主要是由热液矿床和一些金属矿床所构成的。这种地下水的运动主要是和压实作用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并且是由积淀矿床来主导,盘地所表现出来的下降幅度非常大。
(二)金矿床位置判断
有些原生的金矿床中所含有的水分出现了散流现象,这两种溶液态和悬浮的状态,其中含有的矿含量要比金子的含量值高,所以,发现金含量较高的异常问题,很可能会找到矿体的具置。通过采取精度测试的方法来进行判断,可以根据我国快速发展的技术手段,找到隐藏的金矿床位置。
四、矿产资源勘查中如何做好水文地质工作
(一)严格按照标准的规范来执行
加强地下水和矿藏的有效管理,了解勘察技术标准,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的详细规定来约束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以此来为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从勘察工作的实际出发,找出矿区所具备的特点,在勘察时,利用物探和钻探相互结合的方法,以从勘察工作的整体上进行有效分析,同时在开采矿资源时要对矿坑冲水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尽快制定出解决方案。在调查矿床水文地质时,应该建立一个评价体系,以保证与金属矿产勘察的相适应性,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采取普查、详查及勘探这几种有效的方式,和矿产勘察工作要相互匹配,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查明矿床出现充水问题的原因,同时还要评价矿床水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然后将水的流向明确。除此之外,要不断提高矿区开采的技术水平,并充分考虑到社会的整体效益,以确保矿山的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
(二)按照勘察的标准执行
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历史因素和地质勘察因素的影响,没有完全按照勘察工作的标准来执行,工作目标不够明确,所以应该做到以标准为工作的执行依据,根据实际的标准来开展各项工作,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规范化,从我国的矿藏的特点方面出发,以达到地质勘察工作的标准。
(三)防控地质灾害的方法
不良的水文地质条件很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最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做到在最大限度上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控制。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地质灾害,应该事先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控方案,这样才能做到预控工作有准备。
对于经常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应该采取全天式监控的方法,要掌握好地下水的运动情况,如果发现了异常的信号,就应该及时通告相关人员,然后及时采取应急的措施来加以防范危险的发生,在我国位于山区的位置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好抗震预警工作,以保证当地人们的人身安全。在雨季来临时,要随时监控地下水的流量,如果发现水的流量出现了超标问题,就应该及时调控水的流向,以免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发生。
(四)有效利用
因为我国所占据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下的水资源已经面临饱和,如果水资源的储藏量太大,那么就会给地质结构造成较大的压力,长期维持下去,很可能会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所以,需要有效的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增强地表结构的稳定性。位于我国北方的一些城市,地下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水资源,这样可以做到节约用水,而且还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有一些农民将地下水抽出来灌溉农田,这样可以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而且还能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迅速处理
如果地质灾害发生了,应该调动现场所有人员的力量来迅速处理,以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害范围,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所采取的迅速处理措施应该对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进行判断,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解决预案。在处理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迅速处理方案可以对地质灾害的拯救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到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应该使用加固处理法及时处理熔岩塌陷问题,这样可以减少熔岩再次出现塌陷,如果地面发生了沉降,此时应该从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慎重的考虑,并在道路两侧放置安全提醒的标识牌,这样可以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结语
总之,为了使我国的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就应该对水文地质灾害的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控策略,进而来逐步完善我国的矿产勘查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1.1 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
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以“成矿研究”为主要内容,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成矿大地构造背景、成矿环境、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系统、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等问题。
地质矿产基础研究的核心是矿床成因研究,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及成矿环境等问题。地质矿产应用研究的核心是成矿预测研究,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系统及成矿模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属于应用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找矿靶区、找矿方向、找矿前景及找矿远景。
1.2 地质矿产研究的职业定位
地质矿产勘查(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通过地质勘查工程(槽探、井探、硐探、坑探、钻探)的布置和实施来确定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产资源储量;需要研究区域及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等,特别是要研究确定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等。
根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各阶段任务如下:
(1)预查阶段是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调查、极少量工程验证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2)普查阶段是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一定数量的各项野外工作以及概略研究,确定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并圈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
(3)详查阶段是进行系统的勘查工作,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坏矿体的因素,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
(4)勘查阶段是运行各项系统的加密工作,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控制或破坏矿体的因素,确定矿体的连续性,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投资和设计确定生产方案等提供必要的依据。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是地质矿产研究工作的基础。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可与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合起来统称为“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专业(职业)、“地质矿产勘查”专业(职业)或“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岗位(职业)。这样有助于地质矿产勘查事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对地质矿产研究事业也是有利的。
2、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
2.1 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的建立
经过刻苦钻研,笔者建立了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及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2010年7月,笔者撰写的论文《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获得第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笔者撰写的三篇论文2011年发表于国家级科技类期刊。《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发表于期刊《科技与生活》,《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发表于期刊《中国科技博览》,《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主要内容探讨》发表于期刊《科技与生活》。
(3)2012年元月,笔者撰写的论文《地质矿产研究事业管理制度探讨》发表于国家级期刊《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5月,这篇论文获得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践成果”一等奖。
笔者对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的论述,标志着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阐述了地质矿产研究事业基本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进行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方式。
2.2 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
和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样,专业技术管理也是一个管理门类。项目管理是包含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专业技术管理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地质矿产研究项目管理也是如此。
2008年元月,江西省物化探技术勘测院设立地质矿产研究领导小组,这是单位内设的专业技术管理机构,目的是为了建立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为了进行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根据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特点,笔者认为地质矿产研究专业技术管理主要包括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技术发展创新、专业技术推广应用、专业技术保密等方面。这几个方面的专业技术管理在笔者2011年、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都有体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1-2002,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2] 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职业定位[J].科技与生活,2011(2).
[3] 游小毛.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的建立[J].中国科技博览,2011(16).
[4] 游小毛.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主要内容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1(15).
篇6
矿产资源作为一种基础产业,由于其广泛应用、不可替代性等原因,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对我国的外交事务也有所影响。探月计划的工作之一就是探索月球上的矿物资源。从小我们就知道,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矿藏丰富;但是同时人口众多,因此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针对石油、钢铁、铜矿产而言,储量甚至称得上单薄稀少,尤其是铜矿产资源,有权威部门研究称我国在这方面的储量仅能保证几年到十几年的需求,因此勘查寻找新的铜矿产资源迫在眉睫,除了传统的找矿方法之外,也有一些新的技术被应用于勘查过程中。本文对铜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传统勘查方法和近年来提出的新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1我国铜矿产资源现状
我国有色金属储量和质量最高的省份都当属云南省。如今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更是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器材的制造中,在科技进步中占据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国家内政外交中均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铜矿产目前的基本情况是:(1)矿藏丰富,矿产总量多,锌、锡、钛等已知储量均为世界第一,但是从地域上和种类上都比较分散,集中情况较差,缺少大型单一矿藏地带,开采难度较大;(2)矿藏品味低,开发使用成本高,经济效益不高,因此除了提高采矿技术,新矿的寻找也成为大家最关注的话题;(3)在工业生产中需求量比较高的矿产较少(如铜矿和铝土矿等),且矿产本身规模大多比较小(铜矿中小型矿占到80%以上);(4)铜矿产本身利用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广东省有色金属储量不多,主要是铅锌、稀土、铝、铜等,省内主要矿山包括信宜银岩锡矿、茂名钛矿、凡口铅锌矿等,但有色金属行业资产比重(资产规模、销售收入等)排在全国前五的行列;广东省地质部门参与众多国内外矿山的勘查工作,勘查水平和效果在我国名列前茅。
2传统的铜矿产资源勘查方法
目前矿产勘查是指对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的总称。具体来说,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和成矿预测的基础上,同时根据国内外矿产品市场的需求,运用成矿理论作指导,通过采用有关的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的矿产资源所进行的专门性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1]。
矿产勘查工作本身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基础、过人的耐心和抗打击能力以及细致入微、多思考多观察。一般来讲,由于矿床本身的层次特点和勘查工作的高消耗性,勘查过程应该分阶段进行,在逐步深入的同时能够防止投资的浪费。矿产多是分布相对集中的,因此通常新矿的寻找是在已知矿山、成矿区探测并逐渐向扩展。
目前,我国由于多年的积累和对于矿床的勘查工作的逐渐深入,已经基本形成了“矿产地图”,对于各类铜矿产资源的大致分布及储藏地矿床本身的地质特点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矿产勘查理论和方法上也都有不少的积累。例如数学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数学广泛应用于铜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多个方面,如特征分布规律的分析,数量、品味等分布曲线,概率分布法则,数学经济理论等。
传统的矿产勘查方法和勘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槽、地台、地洼等地质条件对成矿特征的控制,断裂控矿与褶皱控矿,地层、岩相控矿,区域地球化学因素控矿,矿产露头、近矿围岩蚀变、矿物学标志,铅同位素定位找矿法,地球化学标志、地球物理标志、生物标志、人工标志等。一般来说,矿产与地质关系最为紧密,不同的矿产对于周围的环境也有所影响甚至一定程度反应在人们的生活中。
3新兴铜矿产资源勘查方法探索
跨学科综合的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技的发展也为学科的综合提供了可能性。除了上述传统的方法之外,近年来,很多其他的方法例如电吸附、吸附相态汞、有机气体集成等也被运用于铜矿产资源的勘查中,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强化异常找矿法的理论依据是根据将矿床对于其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的非常微弱异常线性(如电、热、磁等的异常)进行放大的方法展开的,目前已经广泛采用的如电吸附、偏提取等方法,经实际勘查证明对于隐伏矿的勘查效果较好,对人为干扰的抗干扰效果较好,自从采用以来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值得推广。
高光谱遥感方法作为新技术方法的一种,在有色金属资源勘查中是一种比较新的方法。不同的物体光谱特征不同,而光谱仪产生的多光谱、高光谱图像不仅可以获取可见光图像,而且对各个波段的非可见光均可成像,通过将遥感图像提取的信息与矿田构造的要素结合在一起用来寻找矿床。遥感技术不仅对大范围搜索上较为适用,同时也进一步开拓了电脑分析的途径,不仅解放了人力物力,而且避免了主管判断上的失误,使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光谱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促进高光谱遥感在有色金属资源勘查方面的进一步应用。
此外,结合当地传说、地名等开展的地质普查工作仍要继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朴素的智慧,通常一个地方的传说、地名等流传时间久远的故事都与当地的特点有关,铁山、铁岭一般与金属有关,银山出产银色的金属等等,虽然有时会有所差池,但一般这种指示作用都是正确的,只有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才能最快找到铜矿藏。
4结语
铜矿产资源的勘查涉及到矿床学、选矿学、采矿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甚至与经济学、数学等都有所关联,在学科综合化的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探测、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其中,充分显示出铜矿产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寻找能源,做到“开源节流”,保证我国工业生产中对铜矿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湖南省地质勘查体制就开始酝酿改革。1995年1月,原国家地质矿产部批准成立地矿部湖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负责管理原湖南省地质矿产所属队伍。省地矿厅和湖南地勘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种职能、分轨运行的管理体制。
在省政府的安排下,1999年湖南省地质勘查行业进行了第一轮改革。湖南省地矿厅、有色湖南地勘局、湖南煤田地质局和核工业中南地勘局全部属地化,其中湖南省地矿厅更名为湖南省地矿局(两块牌子并存),有色湖南地勘局改名为湖南有色地勘局(归口省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管理),核工业中南地勘局改称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以上三个局以及湖南煤田地质局全部为省直属事业单位。
属地化以后的地矿、有色、核工业和煤田四个地勘局是湖南省省管地勘队伍,也是我省地勘队伍主要组成部分。根据2005年省国土资源厅的统计报表以及省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湖南省共有地质勘查单位78家,其中省管四局下属的二级单位61家,人数达到41925人(其中在职职工19236人)。
现存主要问题
湖南省的地质勘查管理体制与全国的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存在相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所有制形式单一,产权关系不清。湖南省的地勘单位以事业型为主,这些事业型单位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制。在这种单一的所有制形式下,由省局任命的经营者代表国家管理地勘单位,经营者只对上级负责,经营成果的好坏与经营者个人利益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职工的劳动、地勘单位的发展和职工个人利益没有密切的联系,导致职工不关心单位的管理,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造成地勘单位缺乏活力。
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湖南省的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既不是纯事业单位,也不是纯企业体制,而是一种事业向企业过渡的体制。
事企不分、事企混合。地勘单位现行的管理体制,是事业与企业之间的过渡类型,即事企混合型。地勘行业将公益性和商业性混在一起运作。其中由财政预算出钱,为矿山企业找矿、勘探,造成了矿产勘查和开发的脱节,使许多耗费巨资探明的矿产,难以开发利用,形成资金的积压;同时也加重了中央财政负担,并扭曲了矿产品成本。
理想管理体制模式的构建
怎样构建我省新的地质勘查体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内涵,二是我省现有体制的实际情况,三是国内外已有的经验。
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范围的确定。公益性的地质勘查应该负责到什么程度,公益性地质勘查的工作范围是哪些?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所有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归全民所有的条件下,考虑到矿产普查的风险程度较高,一般企业难于承受,建议对所有矿业勘查而言,普查阶段划为公共管理;对于急需和紧缺矿产,可以考虑将详查甚至勘探工作划为公共管理范畴。无论对何种矿产,都必须在形成矿业权以后才取过征收资源使用补偿的方式进入市场,由企业接手进入下步的勘查和开发工作。二是基础地质调查(包括地图、地层、构造、水、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矿产普查和两种资源的详查和勘探工作。
改革以后湖南省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组织结构。公益性地质工作应该由政府部门承担,而商业性地质工作则由民营资本完成,因此,公益性地质队伍和管理体制组织可以按如下结构组建。
业务上国土资源厅下辖矿产勘查处、基础地质调查处和地质环境处,它们均为行政单位。
辅助处室的设计方面,需要有两个单位负责管理公共地勘投入的产品,分别是矿权处和资料中心。根据矿业权的属性和国外的惯例,矿权处为行政管理单位,资料中心为非营利事业单位。考虑到矿权的市场运作,建议在矿权处下设立一个矿权市场运作中心,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土地产权交易中心。为了减少机构重复,建议将矿权市场运作中心和土地产权交易中心合并共同成立国土资源产权交易中心。
基础测量处统一负责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的计划、验收、鉴定、统计和财务管理运作,包括制定基础地质调查作业中心以及作业中心成本(费用项目和开支标准)、项目财务预算安排。以及项目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
矿产勘查处统一负责公益性矿产勘查项目的计划、验收、鉴定、统计和财务管理运作,包括制定矿产勘查作业中心以及作业中心成本(费用项目和开支标准)、项目财务预算安排以及项目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
地质环境调查同样属于基础地质的内容,是公益性事业。在日益重视环境保护,注重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的今天,在国土资源厅下设立单独的地质环境管理处是很有必要的。
无论是基础地质勘查处还是地质环境处都必须有专业队伍的支撑才有可能正常地开展工作,省地调队就是这样一个组织。
地质勘查体制改革的方案与实施
一是将现有四个局中的某个局或几个局分别改革成为省地调队和若干个普业性矿产勘查公司,剩下的人员和未被选中的几个局实行分流、转向、市场化,我们将这一方案称之为“转改方案”。
二是将现有的四个局完全并成为一个局,然后通过剥离和重组形成新的省地调队和若干个商业性矿产勘查公司,这一方案权且称之为“并改方案”。
三是现有的四个局分别或在自愿基础上实行企业化改造,成立若干个商业性矿产勘查公司,同时投资新组建一个省地调队,人员面向全国实现招聘,重点优先来自四个局的优秀地勘人才,这一方案可称之为“建改方案”。
篇8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质勘察工作
地质勘查工作按照经济意义的不同可以分为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以及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两大类。其中公益性地质勘查工作具有公共属性,是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各种服务,例如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区域水环境地质调查、海洋极地地质调查以及遥感地质勘查等。而商业性地质勘察工作的本质就是带有盈利性目的进行勘查工作,为企业或者单位进行专项服务,勘查结果以及知识产权归投资方所有。可以说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不仅仅是只局限于政府而是扩展为与企业投资的相互结合。现阶段的投资来源主要包括有小型勘查公司的资金投入、采矿业的资金投入以及筹组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发行一定数量的股票以及债券筹集所需的资本。这其中勘查公司的资金投入主要是用于初期的寻矿阶段,如果一旦找到合适的矿藏,就需要进一步深入勘探,而这种大规模的勘探工作,勘查公司很难独立承担巨大的资金投入以及风险,因此就需要通过后两种类型进行筹资和投资。从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分析以发行股票、债券等形式筹集社会资金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普遍,而且通过筹资也是矿业公司和独立勘查公司分散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相应的工作体制、机制
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是由中央政府出资组建,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国土资源计划。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日渐凸显,例如传统地质勘查工作的管理体制造成了矿藏勘探的权属与勘查单位严重脱离,这一方面弱化了勘查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影响了其提高工作效益的积极性甚至造成更严重的资金浪费。因此必须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要求的新工作体制、机制。从事公益性的地质勘查工作机构可以分为总部,即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生产性事业单位以及大型的项目承担单位这三个层次。
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必须建立出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行的新机制、新体制。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区分投资者、业主和项目承担单位的不同身份,明确各自的任务。国土资源部主要负责大调查的规划、计划以及成果验收,地调局则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地勘队伍主要通过项目联系承担任务。其次是要强化立项工作,使立项工作更加透明化以及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广泛性以及民主性。第三,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根据地质工作特点委托承包、招标承包和公开承包等多种方式优选项目承担单位或者制定招标、投标的办法或实施细则对于凡是能够招标的项目都要实行招标,然后严格审查承包单位的资格,把好参与投标和接受委托单位的基本条件关,在此基础上优选承包单位,从而充分体现出公平的竞争的原则,防止。第四,项目成果要采用先进的表现形式,向公众开放,实现社会共享。由于我国目前的地质勘查行业在生产能力上存在着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就是地质勘查是一种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充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地质调查项目的运作非常有利。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主要应该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投资效益,要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使项目决策、管理及作业层分离,理顺各级管理机构及甲乙方的关系。围绕项目立项、项目管理机构的事权划分、预算管理、项目发包管理、合同管理、日常质量管理、资金的审计管理、项目的验收与后评价等环节展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改革还必须要注意:一是投资主体要明确。企业的组织结构最好是一个大型的地质勘查矿业投资公司、大量小型地质勘探公司和地质技术劳务公司。大型地质勘查矿业投资公司逐步演变成资本经营公司,进行商业性地质工作运作。二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积极争取国家、地方、企业以及外商和个人的资金投入,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三是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运行机制,从而使地质勘查工作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引入社会资本争取股份上市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勘查工作改革的逐步深入,尤其是以商业性地质勘查为主的地质勘查工作,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长足的发展,关键是要改善矿业的投资环境,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这需要我们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办法,以便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良性竞争环境;其次要加大矿业秩序整顿力度,严格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取之不竭的社会资金是现代矿业经济得以运行的血液。在西方国家,矿业当其生产脱离手工采掘阶段,需要开发和利用新兴科学技术时,与金融业联姻,建立有效的矿业资金市场,就成为继续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在世界矿业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今天,基本上已经现出了统一的全球矿业资金大市场。国际矿业资本流通已凌驾于矿产品市场之上,成为世界矿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我国目前有20 多家矿业公司已经上市,其中部分上市公司的招股项目除了矿业开发的“采”、“选”、“冶”项目以外,也有一部分勘查、开发一体化项目。因此,我们想要在短期内筹集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项目,必须把目前已经形成的达到规模开发阶段的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企业规范化改制成矿业公司,再组织股份制上市,然后通过上市公司,利用筹集的资金开展勘查开发一体化项目,以实现矿产勘查的间接资本市场。
四、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地质勘查工作的体制已发生了重大改革,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开始分体运行,而在此基础上,以往的地质勘查工作就要从机构、运行机制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三个方面建立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新体制以及新机制,也就是大力扩展地质勘查的投资主体,并要努力争取股份上市,广泛利用社会资金来推进改革商业性地质工作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地质工作改革,加强地质勘查工作,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地勘工作新体制的必然,所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叶绿章.在西安矿业开发会议上的讲话[J] .期刊论文,2005
[2] 刘丹丹,张春玲,孙劲松.国土资源部.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宣传提纲[J].2005
篇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都得到不断的提高,并且资源勘查工作也取得一些巨大的成就,它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先行和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撑,占据着显著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更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资源勘查工程实施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是由于资源勘查工程是一项复杂且技术性强的工作,其技术使用要注意很多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勘查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勘查结果的精准度,确保勘查工程质量。
1. 资源勘查工程现状分析
资源勘查工程早在建国初期就是重点发展扶植对象,随着现代社会勘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露头矿、高品位以及浅部矿体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煤矿资源严重不足,造成许多矿山资源的枯竭,使得企业生产陷入困境中。根据专家调查显示,随着现代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未来社会矿产资源将枯竭,目前我国金属矿山资源已经越来越紧缺。针对这种现象和问题,我国资源勘查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使得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
2. 资源勘查工程要点
2.1 工程原则要点
工程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统筹兼顾,适度超前,即要求工作人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各级地质勘查工作,统筹国内勘查事业发展与对外地勘领域开放,科学合理规划地质勘查工作。同时,还要统筹地质环境调查以及工程的公益性和经济性,此外,工作人员还要根据多年发展工作经验,制定5年或10年地质勘查工作规划或部署,为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第二,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的布置,资源勘查工程要既要考虑工程的经济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工程的社会效益。科学合理的布置能科学的分配工程任务,发挥集体才智,为工程的顺利完工做贡献。工作人员要因地制宜统筹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确定整体科学的布置战略。第三,抓重点,拓展领域,这方面主要是让资源勘查工作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积极拓展资源勘查工作的服务与应用领域,重点突出成矿带和重要矿种的勘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直接抓重点,节约工程劳动力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
2.2 技术选择要点
资源勘查工程的实施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尤其是地质形貌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是,将两者兼顾起来。首先要因地制,根据勘查区的地质、地形以及物性条件,结合现代化勘查技术手段,其次,工作人员要坚持从单位经济效益和出发,使勘查工程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其次,在选择勘查手段时,一定要选用现代化先进的勘查技术,最好能做到实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既能确保勘查工程的质量,还能有效节约工程成本。现代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勘查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相互渗透,工作人员不仅要选择先进的技术,同时还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掌握相关技术操作方法。如现代化卫星定位技术、超深综合钻探技术、物化探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极大的提升资源勘查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尤其是卫星定位以及超深综合技术能为勘查提供更好的地质信息,进一步提升勘查的精准性和可靠程度。最后,工作人员要灵活使用现代化勘查技术,能在实际中操作各种技术设备。工作人员要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一种或两种,甚至多种勘查手段,以便达到理想的勘查效果。
3. 矿产勘查工程的合理布置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要科学合理的布置,才能取得更好的资源利用效果。合理布置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分析研究勘查地区的地质条件,这是矿产勘查工程布置的前提和基础。矿区岩层构造、稳定性以及矿床水文地质和矿山工程地质等地质条件,都必须要在开采活动前弄清楚,只有弄清楚这些地质条件,才能确保开采活动的安全性。然后工作人员还要针对勘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在矿山开发中各种要素所占重要程度,再将分析结果与实际工程项目任务相结合,确定勘查工程的布置原则,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最终能顺利实施布置方案。第二,工作人员要认真开展各项工作,要发挥个体的作用,即确保每一个单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进而使得整体工程效益得到很好的控制。资源勘查工作十分复杂,工作人员要分项目进行工作,将工程分为单项工程,实现工程的统筹优化管理,集中工作人员的集体智慧,对工程进行综合性研究。最终确定每一个工程的布置角度以及其在整个工程中的作用,然后再将每一个单项工程成果集合起来,进而使整个工程项目能顺利完成,并且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三,确保单项工程的勘查工作能顺利完成,主要是因为地质勘查工程需要分阶段进行,每一个阶段的勘查工程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布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工作人员要从普查阶段开始,慎重对矿产勘查工作的每一个阶段进行部署,尽可能的使每一个阶段工程项目能顺利融合在一起,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工作人员要选用科学的勘查方法,目前勘探线剖面法是常见且有效的工程勘查方法,它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勘查工作中,并且能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所以,资源勘查工作人员要明确勘探线剖面勘查手段的特性,然后与自身工作经验相结合,开展综合研究会议,对勘探线地质剖面特性进行分析,最终通过集体讨论制定完善的工程勘查方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资源勘查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其矿产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工作内容十分复杂,不仅需要现代化先进技术的支持,同时还要不断培养既懂得地址勘查,又懂工程设计的全面型、复合型技术人才。然后不断深入的探索和寻找新的勘查思路,探索更为先进和科学的措施和技术,最终实现勘查工程的发展战略目标。资源工程勘查工作中重视工程原则要点以及工程技术选择要点,全面确保勘查结果的精准度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顺利完成每一项资源勘查工程任务。
参考文献:
[1]文. 遥感与地面观测数据的找矿信息提取和处理技术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篇10
一、我国地矿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地质勘探的需求在近十年是极其旺盛的,这也被称之为地质勘探的“黄金十年”。尽管从整体上来说,尽管仍处于“黄金十年”中后期的高位,但是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在2013年便有所转变,甚至开始出现下降的态势。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国家对能源以及矿产资源的需求导向已发生明显变化,一系列战略的实施将对我国地址勘探行业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包括“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在这种宏观环境的影响下,我国地矿经济也步入了一个多重叠加的发展期,即矿产勘查的转型期、勘探格局的消化期以及地勘单位改革的适应期。
(一)主要地矿省份的经济发展情况
笔者通过收集新闻报道以及相关数据,对贵州、河南、新疆、四川四个主要地矿省份的地矿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贵州:贵州省在2015年1-6月完成省内外与地矿研究有关的项目合计185项,所投入的地勘经费达到4.7亿元,其中最主要的投入是矿产勘查,1-6月累计投入3.55亿元,占总比的70%以上。
河南:2015年上半年,河南省地质勘查工作投入资金2.27亿元,同比减少45.66%;全省累计投入钻探工作量19.0248万米,坑探0.6403万米,槽探4.52万立方米。
新疆:2015年,在新疆部署实施的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出资的各类地质勘查项目共477个,共安排资金33.981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共部署项目41个,资金6.9247亿元;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共部署项目44个,资金2.7068亿元;中央返还两权价款共部署项目392个,安排资金24.35亿元。
四川:截至2015年上半年,四川省“十二五”地质勘查累计投入达804193.91万元。比“十一五”增长133%。从5年投入强度分析,具体特点为:基础地质调查投入占比逐年增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投入显著增长,但受政府财务影响,波动较大;地质科技投入占比逐年增长;矿产勘查投入逐年下降;分矿种投资有冷有热。
(二)我国地矿经济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在地矿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中,也呈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需要值得地矿界引起重点关注。这些特点包括:国家对公益类、战略类以及基础类的地质调查工作给予了较高的扶持力度,国家财政资金也主要向这些项目倾斜,具体表现为对商业性质的矿产勘探投入进行减产或限制,而与民生有关的地质勘探工作则加大了财政的投入力度;矿产探勘的重点也主要由一次性的消费能源转变到清洁能源方面等等。可以说,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当前,我国地矿经济发展必须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向更广、更深地方向延伸,切实加强地矿开采的水平和能力,提高地质服务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建设。
二、当前我国地矿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地矿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地质队伍计划经济色彩较浓,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市场意识淡薄、产业结构单一,找矿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特别是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捕捉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有所欠缺。可以说,整体地矿经济发展情况不甚理想,这种困境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地矿经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1.地质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发展滞后
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成果亟待系统整理,深部矿、隐伏矿、浅覆盖层与盆地地区的找矿理论、技术方法、勘探装备亟待更新,地质勘查工作系统化、数字化程度亟待提高,面向社会提供地质信息服务的基础工作亟待加强;地勘单位装备落后,勘查技术停滞不前;不少单位技术力量与承担的任务不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地质勘查效率的提升和找矿成果的获得。
2.找矿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受政策调整及市场萎缩的双重影响,加之缺少地勘项目收益分配机制和奖励政策,地勘单位找矿积极性不高。
3.勘查工作质量下滑情况日趋严重
一些勘查单位超能力承担项目,造成勘查工作质量不高,工作成果失真,地质勘查资质借用、冒用等违法行为依然存在。
(二)地矿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地质勘探市场总体疲软,地勘投入持续下降,这给我国地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第一,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仍将延续下行。受全球经济进入中低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环保政策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在国际矿业形势回暖、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调整到位之前,社会资金的投资意愿难以大幅提高,地质勘查工作已进入深度调整期。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围绕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的开展,矿业权投放难度加大,对“绿色勘查”要求也会更高。
第三,地质勘查行业将迎来结构性调整。能源与矿产资源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将推动油气、页岩气、煤层气、铀、地热等清洁能源的勘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也将推动三稀矿产的勘查开发。
三、关于加快地矿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促进矿产资源的市场化
地矿单位应从长远发展考虑,按照市场发展的经济规律对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使用权的划拨、出让等机制的透明度,加强矿产勘探风险的防范和把控力度。地矿经济应遵循“市场积极引导为主,政府扶植为辅,企业主体投资”的三级发展模式,并在中央、地方和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促进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勘探分工,大力发展绿色循环、良性循环的新型地矿经济。
(二)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地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地矿经济应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数量增长、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应向数量与效益兼顾的发展模式转变。在地矿资源市场如火如荼开展的前期,一些地矿单位盲目追求项目的数量,承接了不少项目但却忽视了项目的质量,这样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项目结果无疑是不尽如人意的,项目的力量无法保证且质量也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实际情况中,一些地矿单位的骨干技术人员往往是保持着较重的工作负荷运转,在这种状态下技术人员只能先保证工作完成才能讲求质量,因此这也导致了整个地矿行业的口碑持续下降。在新的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地矿经济要实现持续平稳的发展就必须要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地矿主管部门应积极出台一些相应的措施,建立矿业权人的信息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管的力度。同时,在建立信息公示制度的时,还可以一并建立黑名单制度,以推动地矿行业的诚信建设。在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地矿单位应打破过去集中发展矿产资源的勘探以及施工的局限,大力推动新兴矿产勘探工作,并聚焦战略性的新兴地矿产业。这类新兴产业能够引领社会经济发展,这也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可以说,地矿单位在新材料、环保能源以及空间资源等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发展潜力。总之,地矿单位应准确把握新经济形势下地质工作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布局,大力推进重点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落实新型战略发展的创新,加大地矿勘探软硬件的提升和更新,全面提高地矿勘察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有效推动地矿经济的持续平稳、健康协调发展。
(三)建立地矿经济发展监督体系
由于产业的特殊性,地矿经济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因此必须对矿产资源加强监管。在对地矿经济发展的监督管理过程中,笔者认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发挥牵头的总负责作用,通过调整地矿经济结构的发展模式,实施地矿经济的战略性变革,促进地矿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能力,对矿产资源所涉及到的一系列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以及金融货币政策等进行深入衔接,加强宏观方面的把控,在矿产资源的供给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牢牢把控地矿经济的发展。最后,应该要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的统一监管,建议由一个主导部门对矿产资源进行监管调控,在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下进行管理,能够切实保障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以及有序稳定。
参考文献:
[1]左勇,隋志清.打造高效财务团队,服务地矿经济发展[J].经营者,2015(3).
[2]朱燕.如何促进地矿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J].商业,2015(5):347-348.
篇11
0前言
为加强对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积极推进甘肃有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升地质工作为甘肃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在加大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加强城市设计,保护城市传统风貌,改善城市空间景观,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1勘查目的和任务
“甘肃省临泽县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详查”项目是临泽县富海金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进行工作的地质勘查项目,其目的和任务如下:
(1)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工作,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及矿化蚀变带分布特征,研究区内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探讨矿床成因等。
(2)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临泽县富海金泽金矿体进行地表槽探及深部钻探工程控制,通过工作基本查明区内金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及分布变化情况等,探求控制的(332)资源量。
(3)基本查明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初步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为矿山建设提供依据。
(4)预期提交新增金资源量(332+333+334)500kg。
(5)工作周期:2011年9月―2014年3月。
2勘查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勘查区位于甘肃省临泽县倪家营乡政府所在地西南5公里处,属临泽县倪家营乡管辖,其地理极值坐标(1954年北京坐标系)为:
东经:100°03′15″~100°04′00″
北纬:39°00′45″~ 39°01′7.5″
勘查区内人烟稀少,仅有少数汉族牧民。矿区附近的倪家营乡为汉民居住区,以农业为主,兼有少量牧业。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土豆、荞麦及少量果品、枣子等。
3区域地质概况
3.1构造
勘查区位于华北板块中祁连褶皱系,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南台子向斜中部。
(1)褶皱。南台子向斜:主要由下白垩统组成,轴线方向约305°,长度大于8公里,西端翘起,稍紧闭,东端较开阔,两翼倾角35°~45°,南翼稍陡。
(2)断裂。区内断裂由大磁窑口断裂带组成,该断裂带由三条相距很近,近乎平行分布的断层组成。断层走向约310°,略呈波状弯曲,最长者大于13公里。该断裂带分布于下白垩统中,属压性逆断层。
3.2区域矿产地质特征
区内矿产主要为金矿,即富海金泽金矿。其次,在该矿区东侧新发现一处金矿点(即狼窝沟金矿点);西侧亦新发现一处金矿(化)点。
4勘查区地质特征
勘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奥陶统南石门子组(O3n)和下白垩统新民堡群(K1xn)及第四系(Q4)。现分述如下:
主要分布于测区中部,为一套浅海相沉积的碎屑岩建造。岩性为变安山玄武岩、蚀变安山凝灰岩、变英安凝灰岩、变质砂岩、变砂砾岩等,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变安山玄武岩及蚀变安山凝灰岩中。
(1)变安山玄武岩(O3nαβ):呈灰绿色,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基性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及少量磁铁矿、方解石,次为褐铁矿,含少量帘石、榍石。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是区内主要的赋矿岩性。
(2)蚀变安山凝灰岩(O3nατ):呈灰绿色,变余晶屑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中性斜长石、辉石、和绿泥石及火山碎屑、晶屑、凝灰质等。该岩性也为区内主要的赋矿岩性。
(3)变英安凝灰岩(O3nξτ):呈灰绿色,变余晶屑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少量辉石和石英、绿泥石及火山碎屑,晶屑、凝灰质等。
(4)变质砂岩(O3nMss):呈灰绿色,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岩屑及绢云母等。砂质胶结,属空隙式胶结类型。
(5)变砂砾岩(O3nSsg):呈灰绿色,变余砂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砾、灰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凝灰岩等。砾石粒径一般为2~4cm,最大10cm。属空隙―基底式胶结,胶结物为砂质。
分布于测区西南部,为一套湖相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杂色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根据岩性组合分为下岩组(Klxna)和上岩组(Klxnb):
(1)下白垩统新民堡群下岩组(Klxna)
为紫红色、黄绿色、杂色砂砾岩。
(2)下白垩统新民堡群上岩组(Klxnb)
下部为灰黑色、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底部含砾岩透镜体。上部为褐色、绿灰色泥岩及砖红色含砾砂岩、砂岩。
(1)第四系上更新统(Q3pl):主要分布于区内北部,以洪积物为主。岩性为碎石、砂砾石、砂、亚砂土等。覆盖于老地层之上,厚约5-10米左右。
(2)第四系全新统(Q4al-pl):主要分布于区内中北部。以冲-洪积物为主。岩性为砂砾石、碎石、砂、亚砂土等。覆盖于老地层之上,厚约5米左右。
5矿床技术经济概略评价
5.1资源形势分析
国际黄金价格从2002年开始上涨以来,逐年攀高,到2010年突破了1500美元/盎司,2103年价格有所下降,根据全球黄金价格的历史走势及波动情况,本次报告的经济意义概略研究中,黄金价格取近3年(2011-2013年)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314元/克(表2)。
数据来源:中国黄金投资网(2013)。
5.2矿床开发的技术条件
5.2.1矿床资源量
经对资源量计算,富海金泽金矿区共求得(332+333+334)金矿石量228925吨,金金属量635.20千克,矿床平均品位为2.77×10-6。其中332级金矿石量79536吨,金金属量249.07千克,平均品位3.12×10-6;333级金矿石量为91526吨,金金属量251.93千克, 平均品位为2.71×10-6;334级金矿石量为57863吨,金金属量134.20千克,平均品位为2.25×10-6,矿床规模为小型。
5.2.2矿石加工技术条件
临泽富海金泽金矿床的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及蚀变脉岩型三种。根据前人在富海金泽金矿(原倪家营金矿)开采选矿试验,对该矿区的氧化矿石及半氧化矿石多次堆浸试验结果,金的浸出率达70-8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矿区中现存多为氧化及半氧化矿石,从新开发选矿应以全泥氰化法提金效果会更佳,更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5.3矿床开发内、外部建设条件
(1)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区距临泽县城20公里,区内东西两侧有临泽(县)~肃南(县)公路通过,矿区有便道与公路相通,并与312国道相接,同时,兰州铁路经过临泽县城,有火车站,交通条件较好。
(2)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区东侧1公里处有常年流水的大沙河流过,其上游为梨园河,矿区北侧附近有西干渠(引梨园河水),水量虽不大,但水质良好,为祁连山积雪融水,可满足矿山生产及生活用水。
(3)矿区地形较陡峭,相对高差一般100~200米,矿体均处于地下水基准面以上,当地年降水量少,充水因素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矿坑涌水量很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4)矿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底、顶板岩石(安山玄武岩、安山凝灰岩)稳定性较好,平硐开采不需支护,所处地形条件适宜露天开采和地下硐探开采,采矿方法以直接采矿法和中段平硐采矿法为佳。
(5)矿区北侧倪家营乡有电网,可引至矿区供电用之,生产、生活用电均可满足。矿区建筑所需木材、砖瓦等建筑材料和生活及冬季取暖用煤,均可就地取材,拉运用之。
(6)矿山开采所需人员可由当地倪家营乡的富余劳动力解决。当地经济落后,矿山开发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会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以上条件,故开发利用本矿区金矿资源是完全可行的。
5.4矿床经济概略评价
经对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区详查评价,本矿区为小型金矿床规模。该矿区由于前期开采过,对矿山破坏较严重,根据实际情况只能对该矿床进行概略性经济评价,仅供矿山建设参考。
矿床经济主要指标的确定为:
采矿贫化率(P):20%。
采矿回收率(ε1):90%(硐采不易损失矿石)。
回采率(K):85%。
矿区矿石平均品位(α):2.77×10-6。
选冶回收率(ε0):采用堆浸法提金,浸出率80%。
现行黄金价格(J):236元/克(2013年价格)。
生产成本(C):按经济指标,并考虑物价上涨因素,估算一吨原矿采、浸、冶,总成本为150元/吨。
矿山规模(g):按年产2万吨小型矿山设计。
精金矿品位(β):即黄金产品成色暂按100%折算。
332+333+334矿石量(Q):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区为22.89万吨。
6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次工作运用钻探工程结合地质测量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基本查明了区内的地层、构造和矿化蚀变分布特征与成矿的关系,基本查明了矿区金矿体的分布范围、矿体数量、规模、产状、形态和矿石类型、矿石质量、物质成分、品位变化等情况,对资源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从控矿因素等方面对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初步了解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并取得以下主要地质成果:
矿区金矿体主要产于断裂构造破碎带的变安山玄武岩、变安山凝灰岩及石英脉中,矿体产状较陡,形态较简单,规模中等,厚度、品位变化比较稳定,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已探明(332+333+334)矿石量22.89万吨,资源量 635.20千克;其中332级资源量249.07千克,占总资源量的39.2;333级资源量251.93千克,占总资源量的39.7;334级资源量134.20千克,占总资源量的21.1。为一小型金矿床。
通过质量检查,所获取的地质资料符合《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5-2002的要求,质量可靠,资料齐全。
7总结
临泽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主要产于区内上奥陶统南石门子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地层中,成矿受地层、岩性控制。其次,受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的次级裂隙构造和火山岩的节理裂隙构造所控制。同时,矿质热液与区内的加里东晚期花岗闪长岩体有关。其岩体呈小岩株产出。据有关资料得知,沿富海金泽金多金属矿成矿带在该矿区东西两侧的上奥陶统南石门子组凝灰质砂岩中亦找到类似的金矿。如:东侧的狼窝沟金矿点和西侧的老虎沟金矿等。该成矿带多被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地层所覆盖,上奥陶统南石门子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零星出露,沿该成矿带还有可能寻找类似富海金泽金矿的小型金矿点,开发这些金矿点,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由于勘查区受到地形影响较大,加之前期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使矿山矿体受到严重破坏,对现在勘查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已发现的较好的矿体,进行深部控制,提高资源量和资源级别。
参考文献
[1]席立永;马金虎;戴首平;丁媛媛;孙伟;我国黄金矿产资源与地质勘查形势的初步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1期.
[2]《把阿勒泰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矿产资源基地的研究》课题组;把阿勒泰地区建设成为国家矿产资源基地的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2012年02期.
篇12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勘单位如何在产业链上做足文章,通过“地质工作先行,合作开发延伸”来实现产业链延伸和富队强局战略,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基于地勘单位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分析了当前勘探开发一体化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有益建议,本文对于当前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
一、地勘单位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的必要性
(一)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是地勘单位市场化的要求
改革开发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顺应形势发展要求,资源勘查开发市场也已推向市场,公益性和商业性勘查项目都已经明确区分。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单位,已经突破了地域和行业门类的限制。在现有体制下,地质勘查单位要成为商业性矿产勘查主力,不仅需要要建立比较稳定的产业支撑,还要需要矿权基础和资金支持,这就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地勘单位要主动出击,从延伸产业链入手,从单一的地质勘查向勘探开发一体的混合经营转变。地勘单位要实现自身的强势发展,必须通过各种形式涉足矿业开发,最大可能的发挥地质找矿的优势,形成产业链上的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转型发展。
(二)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是地勘单位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地质勘查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从地质勘查到矿业开发是一个统一产业延伸体系。地质勘查工作是实现矿业开发的基础阶段,矿业开发是地质勘查在产业链条上的自然延伸。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日益健全的形势下,遵循地质矿产开发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办事,不仅是促进矿业开发的必要前提,也是地勘单位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地质勘探单位要实现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在坚持地勘主业不动摇的基础上,积极寻找矿业开发的突破口,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
(三)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是地勘单位通过改革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
进行地勘单位改制改革,必须要保证国家资源安全,必须要保证地勘单位的稳定、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实行企业化经营之后的地勘单位,既可以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施工任务,也可以承担企业投资的地质勘查任务或投资矿产勘查开发,成为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能源公司。这些精神为地勘单位实施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导。以内蒙古地矿局改革为例,政府将矿区部分优质探矿权分配给地勘单位,经营收入留给地勘单位,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优先交给自治区内的地勘单位。这些政策的实施,促进地勘单位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矿业开发延伸了产业链,促进了地勘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当前地勘单位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同体制间的矛盾,成为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阻碍
虽然国务院在2006年专门发文鼓励国有矿山企业实行探采结合、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公司或企业集团,增在国内外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能力。但不同体之间的制度矛盾,已经成为我国形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重要阻碍。勘探开发一体化就是要实现地勘单位和矿业集团实现在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的有机融合,地勘单位可以在找矿资金上获得来自矿业集团的支持,矿业开发企业则可以在后备资源储备上获得来自地勘单位的地质找矿技术和探矿权获得的支持,这样可以在短时间里形成发展合力,为矿业集团做大做强提供一种重要的实现途径。但由于双方体制的差异,给这种合作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探矿权收益分配行政主导化使勘查与开发出现脱节
由于长期形成的“找矿不采矿、采矿不找矿”的矿业勘查与开发体制,同一产业链上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被割裂开来。地质勘查市场化以后,加剧了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的脱节程度,地勘单位无法将勘查成果直接转化为收益,矿山企业也很难得到物美价廉的矿产资源储备。这种局面既延误了矿业开发,又使地质勘查难以得到资金维持。
(三)地勘单位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的人才、资金储备不足
虽然地勘单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人才和资金积累,但满足地勘单位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采掘和矿业开发人才仍然严重不足。由于受传统体制、固有机制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制约,地勘单位现有条件和待遇水平难以吸引高层次的矿山管理、矿业开发技术人才。
地勘单位市场化以后,行业利润降低,资金盈余不足,自身造血能力不强,矿业开发所需的大量资本金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矿业勘探开发的主要利润点集中在开发环节,长期以来地勘单位只勘查不开发,产业链被阻断,资源优势被矿山企业牢牢占据。处于产业的初期阶段地质勘查业务,利润率比较低,仅能维持地勘单位的基本运营。
三、实现地勘单位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的思路
(一)准确定位地勘单位的性质和角色定位
明确地勘单位性质和角色是实行地勘单位勘探开发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前提。要首先明确界定地勘单位在公益阶段和矿业开发阶段的身份地位。在地勘单位改革的探索期,实行事企并存的体制,在保证地勘单位基本保障的同时,又可以通过参与企业化改革增强发展的后劲。当地勘单位改革深化和勘探开发一体化积极实施之后,事企并存的弱势就会显现出来,制约这一战略的向前推进。从战略高度讲,地勘单位要实现彻底转型发展,就必须以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为主体,形成优势突出、制度科学的地勘企业集团。
(二)规范地勘单位和矿业权之间的关系
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重点在于地勘单位如何获得矿业权。当前在明确了地勘单位的企业化改革的政策之后,要以国外先进经验为借鉴,采取灵活多样、符合规范的方式来实现。地质勘查单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探矿权转让,提供地质技术服务等来收取一定费用,政府则通过法律、税收来实现对地勘单位的监管。
(三)加大对地勘单位的政策及资金倾斜
对地勘单位的政策支持首先要完善相关政策。要充分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坚决杜绝出现探矿权灭失,在制定的顶层设计规划中要公平的体现探矿权人的权益。
要加大对地勘单位的资金支持。无论是公益性地质勘查还是商业性的地质勘查都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脑力等投入。基于历史和现实角度,地勘单位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过程中,无论是从资源安全的角度考虑还是地勘单位本身稳定的角度,政府都应加大对前期的财政支持。
(四)拓宽融资领域,丰富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实现形式
当前来看,地勘单位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有三种基本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地勘单位自行组建矿业开发公司,实现矿业的独立自主经营;第二种方式是与矿业开发集团合作设立矿业开发公司,对相应的矿权进行开发;或者是资源开发企业通过整合地质勘查单位,进入勘查领域,扩大矿业权储备。地勘单位要取得长足的持续稳定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取得矿业权,盘活矿业权,找到矿业权开发的突破口。只有有充分的矿业权储备,在后期与其他能源开发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才能占据主动地位。
对于由于实力不足,无法独立开发的矿业权,要积极与外部矿业开发企业合作,以入股、相互持股等方式深化整合,创新合作方式,促进矿业开发的尽快突破,实现地勘单位的稳定、自主发展。
四、对当前地勘单位加快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的建议
(一)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要在立足区域内找矿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要在抓好本区域的地勘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加大对省外市场尤其是西部资源富余省份的探矿权争取力度,大力储备资源。要积极到澳大利亚、非洲、拉美国家等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社会政局稳定、投资环境好、地质勘查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进行地质勘查,为将来建立矿业开发资源基地打下基础。
(二)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的关键是实现矿业开发
地勘单位是否能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衡量的黄金标准就是是否有正在开发的矿山。要加大与能源开发集团的合作力度,充分利用所支配的矿权,采取自营、入股合作开发、转让合作开发等形式全力推进矿业开发。
(三)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的前提和重点是做好探矿权运作工作
探矿权是地勘单位的生存权、生命权,是地勘单位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勘探开发一体化实施的前提就是取得矿业权。地勘单位应通过自主登记、二级市场选择购买、合作取得等形式,扩大矿权规模,增加矿权数量。将探矿权作为矿业权运作的核心,加强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分析力度,加大勘查登记和探矿权的投资力度。
参考文献:
[1]伊茂强.地勘单位实施探采一体化的对策研究―基于山东地矿局的个案分析.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吴国清,刘军.地质勘探业的“内蒙古模式”[J].望,2008(43):44-45
[3]丁守和.甘肃地矿局勘查开发一体化的时间与探讨[J].工作研究,2004(9):13-14
[4]康健,朱晨辉.对探采一体化的几点思考[J].中国矿业资本,2009(1)
篇13
一、创新之处
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及调查分析,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扩大我国矿产资源版图的方法,基于适合我国国情特征的关键发展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系统分析,归纳总结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特征。
(2)梳理我国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企业的特点。
(3)总结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4)提出和扩大资源版图和促进地质勘查业的发展途径框架。
二、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依据
(一)基本概念
1.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使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呈固态、液态或气态赋存于地壳内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目前世界已知的矿产有160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较广泛,它是发展采掘工业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工业价值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有紧密联系,随地质勘探、采矿和加工技术的进步,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按其特点和用途,通常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类。
2.资源开发
资源开发是对地下矿物、土地、动植物、水力、旅游等资源通过规划和物化劳动以达到利用或提高其利用价值实现新的利用,后者也称资源再开发或二次开发。开发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新的物质财富,且避免因未被利用而造成的浪费;将废物作为资源进行再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可以减少废气物数量进而减轻处理的负担;可以节约非再生资源,以便为后代多保留些生活资料。资源开发的战略是合理开发非再生资源;努力开发可再生资源,但在开发植物性可再生资源时,应特别注意保护植被和保护生物种。
(二)基本理论
1.产业结构优化理论:配第、魁奈及亚当斯密的先后发现和研究是产业结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他们认为,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前进。
①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包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并逐渐占主要地位;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并占逐渐主要地位;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比重下降,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比重上升并逐渐占主要地位。
②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提高产业之间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这种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规模上的比例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程度。
2.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提出的。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循环经济理论是今后产业发展所必需遵循的原则。主要内容有:
①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生产活动。用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和共生链接技术以及废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支撑经济。
②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对自然的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更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
③从循环意义上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要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三、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我国的矿产资源禀赋
种类丰富、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为我国矿产资源现状的一大特点。目前,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的有159种,已发现矿床(点)20多万处,经勘查的矿床有2万多个[]。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其中,煤、稀土、钨、锡、钼、锑、菱铁矿、萤石、重晶石、石膏等为国家的优势矿种,具有理论上的国际竞争力,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列世界第53位,且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用量较少的矿产资源丰富,而某些大宗矿产储量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如我国钨、锡、稀土、钼、锑等用量不大的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且资源品质高,具有资源竞争力,而需求量大的石油、天然气、富铁矿、钾盐、铜、铝、金、银等矿产储量不足;
二是贫矿较多富矿少,开发利用难度大,以铁矿为例,查明资源总量为576.62亿吨,基础储量220亿吨,但95%以上是难以直接利用的贫矿,铁平均品位仅为33%(图1),大部分铁矿品位为25%一40%,占查明资源储量的81.2%,品位在25%以下的占4.6%,品位在40%一48%之间的占11.5%,品位大于48%的富铁矿仅占1.9%;
三是中小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矿山规模偏小,增加了集约化大规模高效开发的难度,如我国迄今发现铜矿矿产地900个,其中大型矿床仅占2.7%;
四是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利用难度大,成本较高,我国开发利用的139个矿种中,有87种矿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在经济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不仅部分资源被浪费,而且由于开发利用难度大,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五是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北方,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磷矿主要在南方,铜矿以长江中下游为最多,一些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超大型矿区主要分布于西部边远地区。
此外,据2011年我国的储量统计结果分析,矿产资源储量结构亦呈现出“三少三多”的特点,即储量、基础储量少,资源量多;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经济可利用性差或经济意义未确定的资源储量多;探明的资源储量少,控制的和推断的资源储量多。
2、生产一线勘查技术人员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禀赋虽然不够理想,但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工作程度低,勘探深度浅,成矿理论不断创新,存在巨大的找矿空间。我国目前良好的找矿前景、持续增长的地勘投入相比,地勘技术人员的增加速度远远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地勘工作形势需要,生产一线勘查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的形势日益严峻。据统计,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现有从业人数为141.8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有31.93万人,占从业总人数的22.51%;地质矿产勘查专业的技术人员3.78万人,仅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10[],主要分布在科研、教学和管理领域。而在野外生产一线、能够直接担当矿产勘查项目技术负责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仅有数千人。在部分国有地勘单位中,由于项目多、人手少,层层转包项目,使项目经费遭到重重盘剥,项目施工质量无法保证;也有的采取一个技术负责人承担多个勘查项目的做法,最多的有一个技术负责人承担8个分处于境内外不同地区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