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历史人物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PV=nRT(1)
NCVdT+PdV=0
如何消去T,得到PV之间的关系?思维活跃的学生很快会提出先对式(1)微分,取得形式一致后消去T,再积分便是所求。稍差一点的学生一经启发也不难明白。此后,式(1)的微分,以及消元、积分均由学生在课堂上自己阅读完成,笔者只需在最后总结时对积分常数略加说明。由于抽象的数学框架使学生抓住了事情的实质,提高了他们看问题的高度,因此教学过程不仅顺利,而且学生能触类旁通,有的学生甚至感到了“轻松愉快”,是种享受。
理想化的方法是科学抽象的一种形式。理想气体模型是普遍物理课中的典型实例。实际中的气体,温度较高、分子密度较小时,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相比,分子的体积很小;与碰撞相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很校于是科学家在思维中进行极限转化,将次要因素,即分子大小和相互作用完全忽略不计,抽象出服从PV=nRT的理想气体模型。思维中的极限转化使次要因素由有到无,事情发生质的变化,这种简化问题的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彼彼皆是。通过理想气体模型强调这一转化,此后出现的其他模型(如准静态过程),学生都觉得易于理解。
篇2
物理学中许多新领域的开辟以及重大物理理论的创立,往往与相关基本物理常数的发现或准确测定密切相关。基本物理常数描绘和反映了物理世界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它们为不同领域的区分提供了定量的标准。基本物理常数的测定及其精度的不断提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生动地反映了实验技术和测量方法的发展与更新,现在,许多基本物理常数的精度已达10-6量级,有的甚至达到10-8~10-10量级。本文限于篇幅,仅以光速C和普朗克常数h为例来说明。
光速是光波的传播速度,原与声波、水波等的传播速度类似,并不具有任何“特殊的”的地位。但细分析起来,光速也似乎确有一些特殊之处。其一是光速的数值非常大,远非其他各种波动速度所能比拟;其二是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其他波动则离开了相应的弹性介质便不复存在,由此引来了关于以太(假想的弹性介质)的种种争论。
1865年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方程组,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推导出了电磁波的速度C等于电流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之比。1849年斐索用实验测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4858×108米/秒。分属光学和电磁学的不相及的两个传播速度C电磁波与C光波之间出乎意料的惊人相符,使麦克斯韦立即意识到光波就是电磁波。于是,以C为桥梁把以前认为彼此无关的光学与电磁学统一了起来。同时,由于电磁波传播依赖的是电磁场的内在联系,无需任何弹性介质,使得“以太”的存在和不存在没有什么差别,不需要强加在它身上种种性质。至此,光速C的地位陡然升高。
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揭示了电磁场运动变化的规律,统一了光学与电磁学,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但同时它也提出了新的更深刻的问题:麦克斯韦方程组只适用于某个特殊的惯性系还是适用于一切惯性系。如果麦克斯韦方程组只适用于某个特殊的惯性系,则不仅违背相对性原理,且该惯性系就是牛顿的绝对空间,地球相对它运动将受到以太风的吹拂,然而试图探测其影响的Michelson-Mor1ey实验却得出了否定的结果。如果麦克斯韦方程组适用于一切惯性系,则根据伽利略变换得出的经典速度合成规律,在不同惯性系中的光速应不同,甚至会出现违背因果关系的超光速现象,也难以解释。总之,对于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伽利略变换和相对性原理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深刻矛盾。直至1905年Einstein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前提,并借助洛伦兹变换方程建立起狭义相对论之后,这一切矛盾和困惑才最终得以解决。
由此可见,真空中的光速C从光波的速度上升为一切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之后,又进一步成为一切实际物体和信号速度的上限,并且在任何惯性系中C的取值都相同。C作为基本物理常数,提供了不可逾越的速度界限,从根本上否定了一切超距作用,成为相对论和新时空观的鲜明标志,同时又成为是否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的定量判断标准。
1900年普朗克为解释黑体辐射,提出谐振子能量不连续的大胆假设。1905年Einstein为解释光电效应,把能量子假设推广到电磁波,提出“光量子”。1924年德布罗意通过粒子与波的对比,假设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也就是波粒二象性,设其动量为p,则其德布洛依波长由下式绝定:pλ=h,这里h是一常量,叫普朗克常数,h几乎处处出现,它宣告物理学新的研究领域——量子物理学诞生了。量子物理学的进展表明,普朗克常数h是量子物理学的重要常数,凡是涉及量子效应的一切物理量都与它有关,h不仅必然成为微观粒子运动特征的定量标准,而且成为划分量子物理与经典物理的定量界限(正如C是划分相对论与非相对论的定量界限一样)。如果物理体系具有作用量纲的物理量与h可相比拟,则该体系的行为必须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描述;反之,如果物理体系具有作用量纲的物理量远大于h,则经典物理学的规律就在足够的精确度对该体系有效。普朗克常数h的深刻含义和重要地位,使之得以跻身基本物理常数之列。
普朗克常数h的一个意外而有趣的含义在于,它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宇宙存在形式的基本常数。宇宙中广泛存在着有形的物质与辐射,其间的能量交换(如物体发光或吸收光)遵从一条物理原理,即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如果不存在普朗克常数,即若h=0,则表明辐射与有形物质之间的能量交换可任意进行。由于辐射的自由度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随着频率增高,辐射自由度在数量上是没有上限的。因此,辐射通过与有形物质的能量交换,将不断地从有形物质中吸取能量,最终导致有形物质的毁灭。于是,整个宇宙只剩下辐射,没有原子、分子,没有气体、液体、固体等,生命与人类当然无从谈及。幸而普朗克常数h不为零,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存在着ε=hv的能量台阶,波长越短频率越高的辐射其能量台阶越高,在与有形物质的能量交换中越不起作用,相应的辐射自由度冻结,从而使有形物质与幅射的能量交换受到限制,两者才能达到平衡,我们这个宇宙才能以当今丰富多采的形式存在下去。
下面介绍一下近代精确测量C和h的方法。
测量真空中光速的精确方法是,直接测量激光的频率ν和真空波长λ,由两者乘积得出真空光C。1972年,通过测量甲烷谱线的频率与真空波长,得出真空中光速为c=99792458±1.2米/秒。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新的米定义为:“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由于光速是定义,不确定度为零,从此不再需要任何测量,结束了300多年精密测量C的历史。
h首先由普朗克给出,普朗克利用黑体辐射位移定律中的Wien常数b与k(Boltzmann常数)、C、h的关系,由b、k、C算出h,用实验方法测定h则始于Millikan,他利用光电效应的实验得出h,近代精确测定h的方法是利用Josephson效应,这是超导体的一种量子效应。
1900年,Thomson在总结以往几百年的物理学时指出:“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似乎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就是当时无法解释的黑体辐射和Michel-son—MOrley实验,正是它们引起了物理学的深刻变革,导致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诞生,与此同时出现了两个基本物理常数h和C。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篇3
1.3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创新性创新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技术经济时代中技术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是提高企业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铁路物流运行网络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物流业务网络逐步形成,铁路物流在信息化建设和转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铁路信息平台同企业的对接、铁路资源的整合、专业化铁路物流公司的建立和重组,迫切需要创新型的铁路物流人才,对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铁路物流人事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人事战略的调整,并在管理行动中有所创新。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创新性不应只停留在管理制度创新层面,还涉及具体的应用操作,其中铁路人事信息系统的创新就是关键内容之一。
2新形势下铁路物流人才的需求
铁路作为覆盖面广、设施齐全、运输能力强的交通运输骨干,随着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不断的融合、适应与发展,铁路物流人才对于构建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铁路运输质量、构建铁路运输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与之匹配的铁路物流人才的缺乏制约着铁路物流的迅猛发展。铁路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铁路物流政策研究等方面的战略型管理人才随着中国铁路运输越来越多参与到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中,铁路运输业不断地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其一方面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活动拓展为铁路物流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迫切需要在宏观层面熟悉发达国家铁路物流运作、组织、管理的经验,同时能够结合我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和铁路物流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符合我国铁路物流科学发展运行规则的战略型管理人才。
2.2高级物流经营管理型人才随着我国铁路运输国际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的铁路物流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向高端的产品服务竞争转变,需要懂得铁路物流运作规律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物流经营管理型人才,既能有效规范公司物流流程,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公司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又能在公司日常生产运作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调整,确保公司运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2.3物流运营管理型人才新形势下我国铁路运输既要大力发展公益性的专门运输,又要兼顾市场化的普通运输,不仅要注重铁路内部作业功能,更要注重外部社会所需的物流服务一体化功能。应充分利用各项铁路资源为社会提供各种物流服务,将铁路货运站布置成现代铁路物流中心,发挥铁路货运站仓储优势和铁路物流长途运输的低成本优势。因此铁路物流企业需要大量的铁路物流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物流运营管理型人才,他们应具备较广阔的视野、知识面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有较强的战略眼光和判断能力,能够敏锐地发现物流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根据企业具体运作和客户需求,进行具体的项目策划和改进。如在仓储管理环节,加快货物出入库速度,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和效率,节约企业仓储管理成本。
2.4物流操作型人才新形势下,铁路运输的专业性越来越突出,铁路物流资源不断整合,专业化的铁路物流公司、铁路集装箱运输公司、行包快运公司不断组建,铁路物流企业之间合作不断加强,需要大量的具备一定物流知识及一流物流操作经验的操作型人才,能够熟练完成铁路物流具体的物流作业,如上架、分拣、堆垛、打包、配装等。
3当前铁路物流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理念性偏差:忽视人才的重要性铁路作为传统行业,传统人才管理理念根深蒂固,人才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在知识经济时代,铁路物流仍然处在以物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对人事管理还停留在简单、单调的管理层面,没有与企业的长期战略挂钩,没有将人事管理上升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长期以来对人才的忽视,导致难以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人事管理缺乏激励性,甚至压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越来越多员工特别是高级人才的流失。
3.2知识性落后:人事管理理论知识薄弱尽管铁路行业是基于技术的专业性领域,但涉及到多个相关学科,依靠深厚的知识作为理论支撑,并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实践,以保证铁路管理实践方向的正确性、科学性和现代化。然而,当前的铁路管理在知识理论层面还较为落后,辐射的知识面狭窄,知识深度有限,难以与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理论前沿接轨。在人事管理领域,铁路物流沿袭一贯的传统管理方法,知识来源渠道闭塞,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方法尚未系统引入,理论知识和实践管理之间的桥梁搭建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的知识强化工作挑战艰巨。
3.3技术性滞后:信息技术水平偏低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成为铁路物流企业提高效率、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铁路物流也顺应时代要求,逐步重视信息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然而,由于人事管理理念的落后性和理论薄弱性,现阶段的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极大缺陷。从广度上来说,尽管信息系统早已在铁路物流人事管理领域发展,但发展速度较慢,未能全面覆盖整个铁路系统;从深度上来看,铁路物流现在的人事信息系统建设在功能等方面还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整合效果。
3.4制度性空白:人事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铁路物流人事管理机制是铁路物流企业在人事管理中的一套系统性、全面性制度、流程的集合体,以实现人事管理的机制化管理,最大程度实现铁路物流各个管理环节的资源整合。良好的人事管理机制为人事管理的资源高效配置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方向和方法。在铁路物流系统中,人事管理较为零散,各环节和工作自成一体,尚未实现体系化,各个方面的制度也不完善甚至还处在空白阶段。比如,现有的铁路物流人事管理在激励、监管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符合行业特性的科学制度,使得员工缺少方向性指引,企业管理本身也难以达到规范化高度。
3.5人员性不足:人事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铁路物流人事管理基于服务展开工作,强调工作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由于铁路物流的人事管理多从以往的行政管理中分出,加上人事管理基础性工作较多,部分管理人员并非专业出身,理论知识储备薄弱,难以以较高的专业素养开展人事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铁路物流的专业性与人事管理工作的差距较大,人事管理工作人员通常对建设类工作缺乏了解,不熟悉具体业务,难以实现人事管理工作和业务特性的对接。因此,铁路建设部门中的人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难以满足具体行业特性及要求,将成为其管理提升的一大制约因素。
4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成立于1979年的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是为满足国内物流市场需要,面向全国客户提供铁路行李包裹运输服务,主要经营全国铁路货物快运服务,提供货物包装、仓储、配送等全程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综合物流企业,注册资金26.93亿元,拥有全国铁路行包运输资源,负责全国铁路行李车和行邮、行包快运专列经营管理,形成了国内覆盖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专业铁路快运经营网络。随着近几年铁路提速、客运专线建设、高铁快递的开通,中铁快运形成了其特有的“九网集成”的网络资源优势,然而,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忽视人才的重要性,缺少科学的考核机制,人才培训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出现人才层面的“围城”。针对中铁快运人事管理的不足,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从强化铁路物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铁路物流人力资源配置、加大铁路物流人才培训力度、完善铁路物流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四个方面,进一步促进中铁快运物流人事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4.1强化铁路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中铁快运之所以出现人才层面的“围城”,在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充分发挥组织职能作用,招聘渠道不畅,招聘方式单一,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急功近利,没有做好长期规划和储备工作,造成公司人才流失严重,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在新的形势下,中铁快运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切入点进行改革,强化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培训、激励等职能,扩大人力资源部门职能,积极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重大经营活动的决策,指导和监督企业其它活动的进行。中铁快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紧紧围绕“转变人才管理理念,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薪酬考评机制”的目标,加快构建理念先进、结构优化、培养高效、机制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营造和谐、高效、稳定的工作氛围。(1)科学规划公司人力资源需求。在中铁快运“门到门”城市服务网络已达到1000多个,营业网点遍布全国,总数超过2000个的情况下,基于公司长远发展考虑,科学预测公司人力资源需求和充分供给,分析公司内外部条件,统筹公司发展、现状、定位等因素,建立人力资源诊断机制,统一规划公司人力资源需求,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拓宽铁路物流人才招聘渠道。中铁快运为了更好地吸纳和培养铁路物流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招聘和选拔,积极拓宽人才招聘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创新人才招聘方式,通过中铁快运官网、高等院校物流学院招聘物流专业技术性人才,通过海外物流人才引进计划、科研院所定点对口招聘、网络招聘、社会招聘等方式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加大铁路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和熟练物流作业操作人员的招聘力度。同时,借鉴前期人才招聘经验,不断调整招聘思路和计划,及时补充所需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3)推广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系统应用。中铁快运针对公司当前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基于整个公司铁路运营网络的人事管理、干部培训、信息服务和系统管理等为一体的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系统,增强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战略性、系统性、专业性和创新性。该系统基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数据挖掘等技术,采用客户层、中间层和数据库层的三层体系结构和B/S应用模式,公司通过浏览器取代原先需要复杂的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信息共享和交互、数据查询、网上办公等功能,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系统安全性高,便于扩充,降低了公司人事管理的成本,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为公司制定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能够满足公司人事管理不断发展的需要。(4)加强铁路物流人才日常管理。通过搭建中铁快运交流平台,结合中铁快运发展现状,不断加强人才日常管理,拓宽人才培养交流渠道,针对中铁快运营业网点多、线路长、基层站段人才匮乏的情况,建立健全人才交流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去基层站段锻炼,提高基层站段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现场作业经验的提升。通过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定期座谈等方式,切实解决阶段性困难,强化人才责任意识,加强人才的日常监管和教育,稳定一批人才队伍,为公司正常运营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
4.2创新铁路物流人力资源配置从当前中铁快运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及人力资源的相对总量来看,铁路行包快递运输网、快捷货运网等面向市场竞争的运输网络人力资源配置处于较高水平,而传统运输网络人力资源配置则处于较低水平。从学历角度来看,拥有本科学历的比重最大,达到40%左右,拥有专科学历的占30%左右,高中以下学历的占9%左右,本科以上学历占21%左右。针对中铁快运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以“科学设置岗位、优化人员配置、充分挖掘人员潜力”为目标,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铁路物流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发挥人才的潜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1)科学设置岗位。中铁快运一改我国以往铁路人事工作的“经验管理”方式,注重数据分析,科学设置岗位,实现岗位科学管理。根据公益性国家运输线路和市场化货运专线的不同情况,本着“管营分开”的工作思路,对运输方式、仓储管理、配送方法的不同进行全面分析,实施工作流程再造,科学设置岗位,重新设置岗位内容,测评岗位责任大小和任职资格,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进一步完善岗位标准,合理使用人才资源。推行竞争上岗,按岗聘任,全面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才专长。(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合我国铁路物流发展方向和中铁快运业务核心,大力引进国际网、仓储网、信息网、经营网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发挥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智力优势,积极优化现有人力资源结构,大力培养和聚集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作业人才。大力推进公司人才自由流动和交流,建立灵活的人力资源共享方式和机制。同时,立足公司实际,合理利用公司资源,善于挖掘潜力人才,切实改变人才资源网段间的不平衡,切实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4.3加大铁路物流人才培训力度当前中铁快运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对公司广大员工的工作能力是一次大的挑战和全面检验,新设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公司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急需一支结构合理、业务娴熟的人才队伍。完善职工培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公司高度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创新人才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从多个层次、以多种方式对物流人才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提高培训质量。(1)健全人才培训体系。中铁快运将铁路物流人才的培养纳入公司发展规划中,一方面加强校企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在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形成定点培训铁路物流专业人才的高校,资助扶持高校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实行职工终生学习、培训计划,建立职工终生教育系统,组建现代化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提供人才实践机会,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增加现场经验,既满足公司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又保证了公司人才素质的提高。(2)创新人才培训方式。中铁快运吸收国内外培训经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注重面授和操作教学环节,结合视频教学、模拟教学等培训方式,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培训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物流职业教育。同时,公司拥有一批熟悉国内外铁路物流发展现状、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培训队伍,积累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系统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反馈体系,构建多功能、立体式的培训新模式,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3)提高培训质量。中铁快运为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效率,对所有员工进行现代物流理念和营销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同时,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既保证了培训的效果,又保证了培训的质量。针对物流战略型管理人才,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的培训;针对高级物流经营管理型人才,加强系统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训;针对物流运营管理型人才,加强成本意识、增值意识和服务意识;针对物流作业操作型人才,加强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安全意识。
4.4完善铁路物流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完善铁路物流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潜力、保证人才队伍稳定性的关键。中铁快运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薪酬分配经验、总结原有薪酬分配不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多种形式并存的薪酬分配机制。(1)制定科学的薪酬等级体系。中铁快运根据公司的设计情况,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系统全面地考虑各项因素,制定科学的薪酬等级体系,积极探索不同类别人才对应的不同等级以及相应的薪酬待遇,注重薪酬的横向和纵向结构设计,可按照岗位等级、业绩、员工资历、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薪酬结构设计,进一步完善了工效挂钩清算体系,对员工进行按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晋升的依据,特殊岗位特殊对待,形成晋升看业绩的良性机制,并按等级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同时,在分配上尽量向一线关键岗位及做出特殊贡献的技术人才倾斜,激发了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推行岗位管理聘用制。随着中铁快运网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基层站段出现“求贤若渴“的状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创新方式,积极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做到“人尽其才,才为我用”。在宏观规划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选拔任用中,结合岗位特征,注重物流管理经历,熟悉我国物流产业宏观政策,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注重实效的原则,推行岗位管理聘用制,明确岗位职责,严格任职条件,科学考评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专长和潜能。在物流操作专业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坚持德才兼备、唯才是举的原则,推行竞争上岗、按岗聘任,敢于开拓思路,打破常规,选拔任用一批责任心强、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让其在工厂实践中迅速成长起来。(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中铁快运十分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以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薪酬的分配上依靠科学、公平、公正的薪酬等级体系设计,注重突出营销业绩,讲究多劳多得,同时对一线超负荷工作岗位的员工给予一定的补贴,实现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同时,主要领导经常下基层,召开座谈会,定期和不定期调研,听取员工意见,关心员工成长,使员工感受到了公司的关怀和尊重,激发各自的潜力,实现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
篇4
韩国是单一的朝鲜民族,通用朝鲜语(亦称韩国语),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多种宗教,风俗习惯独特而有趣。
韩国人待客十分重视礼节,男性见面要相互鞠躬,热情握手,并道“您好”。异性之间一般不握手,通过鞠躬、点头、微笑、道安表示问候。分别时,握手说“再见”,若客人同自己一道离开便对客人说“您好好走”,若客人不离开则对客人说“您好好在这儿”。进门或出席某种场所,要请客人、长辈先行;用餐,请客人、长辈先入席;与客人或长辈递接东西,要先鞠躬,然后再伸双手。
同韩国朋友约会,要事先联系,尽管韩国人对客人不苛求准时,但他们自己是严格遵守时间的,因而客人也应守时,以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到韩国人家里作客,最好送一束鲜花或者一些小礼物,见面时双手递给主人,感谢主人的盛情接待。进入韩国朋友家里,须事先脱掉鞋子,交谈时,说话要细语轻言,不可大声说笑,女性发笑时用手遮掩住嘴,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擤鼻涕,吸烟要向主人打招呼,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不懂礼节。 韩国人接待经贸业务方面的客人,多在饭店或酒吧举行宴请,而且多以西餐招待。非业务交往,多在家中请客吃饭,用传统膳食招待。韩国人爱吃辣味,主食副食里常常少不了辣椒和大蒜。主食以大米和面食为主,最喜爱的传统面食是辣椒面和冷面。韩国人制作冷面的面条是用荞麦面做的,汤里放入大量辣椒、牛肉片和苹果片等,而且要冰镇,吃起来清凉爽口,但过一会就会周身发热。副食中的名菜有生鱼片、烤牛肉、干烧桂鱼、脆皮乳猪、油泡虾仁、脆皮炸鸡、爽口牛九、软炸子鸡、冷拼盘等。韩国人每顿饭要有一碟酸辣菜,尤以酸辣白菜最为爽口。在正式宴会上,第一道菜是用九折板盛有九种不同食物送上来,其中必须有火锅,随后再上其他的菜;在家中请客,所有的菜一次性上齐。 吃饭时,主人总要请客人品尝传统饮料——低度的浊酒和清酒,浊酒亦称农酒,昔日是农家自酿酒,制作简单,历史悠久,将粮食捣碎下酒曲发酵而成,酒色混浊,但酒精度低,清凉宜人,健胃提神,各商店有售。对于不饮酒的客人,主人多用柿饼汁招待。柿饼汁是一种传统清凉饮料,把柿饼(亦可用梨、桃、桔、石榴等果品)、桂皮粉、松仁、蜂蜜、生姜放在冰中煮沸,待凉后滤去渣皮即可,味道甜辣清凉,家人逢年过节饮用,平时用来招待客人。有的人家还用油煎饼、松饼、油蜜果等传统食品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此外,韩国拥有许多西餐馆和日本餐馆,汉堡包、炸鸡、热狗等快餐食品受到人们欢迎,使韩国人以鱼、蔬菜和米饭为主的传统膳食结构趋向方便化、快捷化和多样化。在韩国没有收取小费的习惯,客人进餐、购物、住宾馆等不必送小费。
篇5
甲公司在某市以房地产公司的名义,开发建设了一幢商住楼,地下室和地上一楼为商业用房,第二层至第六层为住宅。地下室在设计时有两个安全出口(楼梯),分别设在东、西两头各一个出口,出口在一楼的商用房内,该出口在设计时与一楼的商用房没有进行隔离,是相通的。甲公司将整个地下室和一楼东侧的一半房屋卖给了乙某,并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证书;甲公司将一楼靠西侧的一半房屋卖给了丙公司,并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证书。丙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而破产,破产时丁公司购买了一楼靠西侧一半的房屋,丁公司没有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书。丁公司要求将该地下室的安全出口(楼梯)封堵,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使用面积。产生的问题:
(一)丁公司有没有权利封堵安全出口?
(二)丁公司请求权基础是什么?是债权?还是物权?
(三)安全出口的所有权应归谁所有?
二、物权优先效力的基本依据
笔者就当前的理论界对物权优先效力的争论和实务中急需解决民事权利之间的效力的现状发表意见,就教于前辈、同行。
物权的优先效力亦称物权的优先权。关于优先权的内容,在学理上一直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物权的优先效力仅限于物权优先于债权的效力[1]。也有的学者则认为物权的优先效力仅限于物权之间的优先效力[2],在物权依当事人合意而设定、移转之法制,可适用先发生的权利优先于后发生的权利的原则,这时才有物权间的优先效力可言。但如果动产物权依交付而设定、移转,不动产物权依登记而设立、移转时,一物之上不容有同一内容的物权同时成立,故为物权成立与否之问题,而非效力优先之问题。他人因时效而取得所有权时,则原所有人之所有权因而消灭,更不发生先后问题,其非同一内容之物权,例如地上权与抵押权,或就一供役地成立观望、通行、引水等的同时行使之地役权,则彼此共存,亦不发生优先问题。惟抵押权因登记之先后而定其次序。然此为物权之次序,即为物权效力强弱之问题。又在直接占有间接占有之阶段,占有不因成立之时之先后,而异其效力。另外有的学者还认为同一标的物上有两个以上内容相同之物权的效力,属于物权的排他效力而非优先效力问题。但通常还是认为物权的优先效力对于先后发生的物权及物权与债权间都是存在的。在我国民法学界也有勇于批评新论迭出者。例如:有对物权优先效力予以批评者[3];有对物权优先效力的否定者[4]。
笔者认为:在我国物权是存在优先权的,其基本意义是指权利效力的强弱,即同一标的物上有数个利益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的权利并存时,具有较强效力的权利排斥或先于具有较弱效力的权利的实现。
(一)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
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是指依物权效力的强弱,具有较强效力的物权排斥具有较弱效力的物权的存在,或先于具有较弱效力的物权得到实现。
物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是以物权成立时间的先后确定物权效力的差异。从一般原则上讲,先成立的物权的效力要优先于后成立的物权,即先成立的物权效力较强,后成立的物权效力较弱。例如甲先在自己的土地上为乙设定了通行地役,又在该同一块供役地上为丙设定了汲水地役。因该汲水地役权的设立,丙亦得通行该供役地。但是,由于乙的通行地役权设定在先,具有强于丙的汲水地役权的效力,因而丙只有在不妨碍乙的通行地役权行使的情况下才可以利用供役地。物权相互间以成立时间之先后确定其效力的强弱,本质上是对现存的、既得的物之支配权的保护。任何一种物权作为标的物的直接支配权,它确定了物权人依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对其标的物的支配范围,任何人都必须尊重物权人的该支配范围,不得侵入该支配范围干涉物权人的权利行使。这也包括在同一标的物上后成立的物权只有在不侵入、不干涉先成立的物权的支配范围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否则,时间在后的物权根本就不能成立。
权相互间的优先效力的表现,依不同种类的物权的排他性不同而异其效果,一般说来两个排他性极强的在性质上不能共存的物权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标的物上,因而在有先设定的该种物权时,则后发生的物权当然不能成立。例如:在某人享有所有权的房屋上,他人不能同时设立所有权。如果他人依买卖、取得时效等法律事实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则必然导致原所有人的所有权消灭。如前述案例中的楼梯的所有权应归属于乙某,乙某通过买卖取得了整个地下室和一楼靠东侧一半的房屋的物权。
再如已经于一块土地上为他人设定地上权时,就不能再为他人设定一个永佃权。另外,如果物权的排他性表现为在性质上并非不能共存,则同一标的物上可以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这样的物权。但成立在先的物权优先行使,即后发生的物权不得不让先发生的物权居于优先地位,并于不妨碍先发生的物权的范围内才得以成立。例如:同一供役地上有足够水源,供役地人先后为两个人设了汲水地役。如果以后发生水源不足的情况,则设定在先的地役权人优先享受其权利。只有在其行使权利后,设定在后的地役权人才可以享受其权利。再如:地上权人在自己的地上权上为人设定抵押权后又为人设定地上权的,则该次地上权在抵押权实行时可以请求将之除去。但于地上权设定次地上权后又为他人设定抵押权的,则该抵押权实行时不可以请求除去该次地上权。
物权相互之间的优先效力,根据不同种类的物权的排他性不同并依物权成立之先后而确定其优先的效力,这是一般原则。但是这一原则的例外情况,就是限制物权的效力优先于所有权。限制物权是于特定方面支配标的物的物权。除了在一些极特别的情形(所有人地上权、抵押权)外,限制物权都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设定的权利。所以在同一标的物上,限制物权成立于所有权之后。但是,限制物权是根据所有权人的意志设定的所有权上的负担,起着限制所有权的作用,因此限制物权有较所有权为优的效力。[5]
(二)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效力
物权与债权在因同一标的物而有关联时,不论各自的种类为何,也不问各自成立的时间的先后,物权均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有权的优先性。例如:甲某先出售某屋与乙某,再出售该屋与丙某,并办理登记与丙某,由丙某取得其所有权时,乙某不能以其债权发生在前而主张丙某不能取得该屋所有权。
2、用益物权的优先性。甲借某地给乙无偿使用(使用借贷)。其后甲将该地所有权让与丙(如:我国现在集体所有土地让与国家所有的情况时有发生,即现有土地管理法规定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只能向国有土地所有权转移。但是现实生活中,变相的买卖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情况是存在的,如: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买卖,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是房屋的买卖,形式上是“房屋”买卖,其实买房人往往看重的是“宅基地”。我们正在制订物权法和民法典,应该解决极其稀缺的土地资源问题,能否对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实现私有化,能否借鉴1950年的法关于农村土地归农民所有的作法。这样一个最大的好处是:物尽其用,不会导致对土地的掠夺性的开采,避免土地的贫脊和沙化),丙得对乙主张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在甲将该地设定地上权与丙的情况下,丙亦得向乙请求返还。
3、担保物权的优先性。担保物权不论其发生先后,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应优先于债权受清偿。[6]
对于上述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设有保护承租人的特别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学术上称租赁权的物权化。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在物权法中的地位
物权法是财产法的两大骨干之一,物权的目的在于界定财货归属秩序,即由财货归属秩序的确定而达到提高使用效率以满足人们物质所需的目的。物权法具有如此大的作用,物权的优先效力在物权中又占有什么位置呢?
有的学者认为物权的优先效力是物权的效力的一个方面,在论述物权的优先效力时,放在了物权的效力一节之中一个问题,物权因法律赋予直接支配排他性而产生不同的效力,其为个别物权所特有的。关于其共同效力,分排他效力、优先效力、追及效力及物上请求权[7]。有的学者认为应归到物权法结构原则:物权法的结构原则对物权法的体系结构起着支柱性的作用。物权法配置何种结构原则直接决定着物权法体系结构的态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将制定的物权法应选取怎样的结构原则呢?因物权具有绝对性,故应以物权的绝对性为结构原则,具体表现为物权法定主义、一物一权主义、物权的优先效力原则、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但我国物权法应排斥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原则[8]。有的学者认为应归到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的基本原则贯穿在整个物权法制度和规范之中,体现物权立法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制定物权法,首先需要确定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为物权立法确定目标和基本内容。王利明教授认为,我国制定物权法应当坚持物权法定、一物一权、公示和公信、效率原则。王利明教授论述的一物一权是:
(一)一个物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物;
(二)一个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
(三)同一物之上可以并存数个互相并不矛盾的物权,但同一物之上不得成立两个所有权或成立两个在内容上相互矛盾和冲突的物权。解决物权冲突的原则是:第一,如果同一种类型的物权彼此之间发生了冲突和矛盾,应当按照先来后到规则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第二,对一些特殊的物权冲突,法律上设定了解决物权冲突的规则,如:法定物权要优先于意定物权的规则。第三,如果不同类型的物权彼此之间发生了冲突和矛盾,是否应当按照先来后到的规则解决?先来后到的规则主要适用于同一种类的物权,而不同类型的物权相互之间因其性质不同,一般不能通过这一规则来解决。但在发生这些冲突以后,首先需要在法律上确定一些特殊的规则加以解决。民法可以规定他物权与所有权发生冲突时,适用“定限物权优先于所有权”的规则[9]。
篇6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交通事故发案率居高不下,交通事故认定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2000年3月8日颁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该规定为交通事故认定纳入行政诉讼范围,扫除了障碍。从此,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寻求司法救济。
如今,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案件因当事人对认定结论不服进入行政诉讼程序寻求司法救济。如何依法使用自由裁量权,作好交通事故认定工作,公正、公平地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同时在可能引起的交通事故认定行政诉讼中立于不败之地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依法确认事故中各方当事人的法定义务;其次,依法确认各方当事人法定义务的优先原则;第三,确认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第四,根据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确认不同的交通事故责任。
案例:2004年9月,凌晨,晴,某高速公路上直线路段,一驾驶人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驾驶东风中型货车遇到占用部分行车道正在左侧后轮处修理因故障骑压硬路肩与行车道分界线停放的解放中型货车,东风中型货车驾驶人在车头与解放中型货车左侧车门扶手几乎平齐时,才发现解放中型货车,导致二修车人与东风中型货车右侧后轮碰撞后当场死亡。
该高速公路为双向四车道,发生事故时,东风中型货车在右侧行车道内行驶,装载符合法律规定。驾驶人自述车速为40km/h,路面上没有该车的制动印记。解放中型货车停车时占用行车道65cm,行车道宽385cm,右侧行车道内散落有手电筒、扳手、该车左后轮处有卸下的半轴螺丝。危险报警闪光灯持续开启,在来车方向没有设置警告标志。
一、确认事故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高速公路上驾驶人在顺行方向右侧车道内行驶,驾驶人的义务是:遇到前方车辆时速低于本车车速,(1)有超车的义务;(2)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的义务。
东风中型货车以40km/h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应该具备的义务是:遇到前方车辆时速低于本车车速,(1)有超车的义务;(2)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的义务。
按照《实施条例》规定,东风中型货车的法定时速范围在60km/h—100km/h之间,当东风中型货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遇到前方车辆时速为60km/h时,相对速度差为100-60=40km/h.此时,东风中型货车要保持己方速度,就要驶入超车道,实施超车操作,同时,必须保证超车中双方车辆的安全。
当东风中型货车行驶中接近解放中型货车时,两车的相对速度是40km/h,同时负有同前车保持安全车距的要求。
解放中型货车因故障车辆无法离开行车道,驾驶人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二条和第六十八条一款的规定办理,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车上人员应当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应急车道内,并且迅速报警“。该车驾驶人没有履行”扩大示警范围“法定义务,也没有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侵犯了东风中型货车的路权,在事故中致使二修车人死亡。
二、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
1、速度(违法停车)在事故中的作用
发生事故前,东风中型货车以40km/h的时速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因为没有影响其他后续车辆的通行,所以,低速行驶仅仅只是一种违法行为,在事故中没有责任。
发生事故前,东风中型货车以40km/h的时速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到前方两个修车人占用了部分行车道修理解放中型货车(速度为零)。此时,两车的速度相对差同样是40km/h.东风中型货车实施的超车过程与正常情况下的超车过程都是消除40km/h的相对速度差,没有任何过高的操作要求。
所以,解放中型货车违法停车,对该事故发生没有作用!
2、未依法履行扩大示警范围在事故中的作用
由于驾驶人“过度疲劳”驾驶,在车头与解放中型货车左侧车门扶手几乎平齐时,才发现开启了危险报警闪光灯的解放中型货车,所以,在这种特定的“过度疲劳”状态下,即使依法履行了扩大示警范围的法定义务,东风中型货车驾驶人依然不能发现解放中型货车!因此,解放中型货车未依法履行扩大示警范围对该事故发生没有作用!
综上1、2所述,解放中型货车没有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二条“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和第六十一条“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的法定义务,仅仅只是违法情节,在事故中没有作用!
没有尽到安全超车的义务,是因为“过度疲劳驾驶”。
由于没有尽到安全超车的义务,导致发生事故。
三、过错的严重程度
东风中型货车“过度疲劳”,没有尽到安全超车的义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解放中型货车违法停车,二人在行车道内违法修车的行为增大了事故后果。
篇7
(二)目标不够明确,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历史研究中的档案信息服务开发利用必须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目标,且每一项档案收集活动的总目标与各个档案收集活动的分目标必须构成一个目标体系。没有目标的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必然不会有太好的利用效果。由于长期以来档案编研比较强调档案的史料价值,使大多数档案人员眼睛只盯着过去,而不太关心历史研究当前的发展情况,对历史研究的重大问题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往往只是在领导要求后才被动的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更缺少对如何策应提出明确的建议,或者提出的分析判断与历史研究工作需求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这样在历史研究工作者眼中,档案信息层次不高,辅助研究的价值不大。
(三)编研力量薄弱,信息内容深度不够
档案信息为历史研究提供的信息服务,应以深层次开发历史档案信息为重点,大力开发具有高度准确性、真实性和具有较高科学价值以及具有长远效益的档案信息,以此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保障。但目前的现状是一些档案馆(室)重馆(室)藏,轻开发,表现在投入开发的人力资源和设备均不足,开发工作似有似无,更谈不上有一定的深度。加工信息不多,主要的还是专题介绍、联合目录等粗加工信息,并且其中粗加工信息尚未形成以数据库开发为主要项目,缺少建有各个历史研究项目的提升数据库。从编制力量来看也很薄弱,大部分局限于编些检索工具,全宗介绍等二次文献,对于深层次的三次文献编研很少,影响到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不能更好的服务于历史研究之中。
(四)信息提供方式陈旧,馆(室)藏资源不足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电脑成为我们生活、工作的必需品。需要任何资料信息只要上互联网都可以检索到,但是通过互联网上的信息来档案馆查却毫无收获,其原因有二:一是馆藏及现行归档范围存在不足。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没有开发出来,有些价值的材料没有很好收集起来,多数档案信息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了现实利用的价值,客观上造成档案信息资源实效性差的现状。二是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媒介传播不够。现行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媒介主要有三种: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及电子化传播。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档案电子化传播即互联网传播为充分利用起来,造成即使在档案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档案信息资源为历史研究服务的障碍。
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历史研究服务的建议
档案信息资源系统是由现代信息技术诸要素构成的综合性开发系统,系统各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他们在系统整体中,服从、服务于系统整体,从而形成一种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总体动态平衡。因而要做好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历史研究服务的工作,必须运用科学管理的原理与方法,从技术、设备、人员管理等多种角度,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协调与控制,以满足历史研究对档案信息多方面的需求。
(一)增强信息资源意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1.增强信息资源意识
档案管理人员作为专业的信息资源管理者,对信息应要具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并要有专业的敏感性。在管理档案信息时,要以资源运作的观念来指导工作,将档案信息视作一种宝贵的资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知识备查为信息传送,促使档案资源向信息化的转化。不要将档案信息的存储和保管当做档案馆(室)的主要功能,而提供信息服务也是档案管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当做为历史研究提供必要支持的前导性活动,将档案信息服务历史研究作为与档案存储、保管同等重要的资源加以管理,在宏观上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摆脱重收藏保管,轻开发利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变成活信息。要经常走出档案馆(室),了解和研究历史研究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然后通过选材与整理形成能够满足历史研究的档案信息产品。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有效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一种高级的复杂劳动,为历史研究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人员必须具备如下素质:一是全面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二是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知识和高等教育管理学知识,掌握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学会运用信息工具和手段,能进行档案信息的分析与研究;三是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拓意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要对档案信息存在状况及其相对价值有充分的了解,并对信息需求具有敏感性,必须要熟悉档案的收藏情况,了解收藏档案蕴含的信息内容,并能在总体上评估不同背景的档案所具有的价值,正确解读历史研究对档案信息服务的需求规律,从而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高效服务。
(二)利用多种媒介,拓展档案信息服务渠道
1.加快信息加工处理现代化步伐
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上的应用,就谈不上科学的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是实现科学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性技术条件。档案馆(室)传播信息的媒介包括语言、文字、电子三大类,尤其是信息加工的电子化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还处于用语言、文字传播的落后状态,这就必然制约着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开发,因此必须加快实现电子化,重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信息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档案馆(室)应当通过多种渠道,使用多种媒介传播档案信息,以满足历史研究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研究需要。
2.与其它信息服务有机结合
可以将档案信息服务与办公系统、图书情报功能等其他信息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信息交流情况通报制度,形成信息资源管理的新领域。做到在外延上发掘档案信息资源,开拓档案信息服务渠道;在内涵上不断重组和加工档案信息库,为历史研究提供广泛的信息支持。档案馆(室)与其他机构合作,既可开发利用馆(室)内自身的信息资源,又可实现信息效益,还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将自身静态档案信息与其它部门的动态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于、服务于历史研究的新格局。
(三)加强信息导航,构建档案信息网络
扩大利用以实现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历史研究服务,这是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在数量上的要求。档案信息可以重复利用,它的价值不因利用而损耗,相反,档案信息的价值需要在利用中才能体现。它要求档案馆(室)能够找到更多的机会,使历史研究工作者得到更多的档案信息。当然在档案信息的传播中,为维护信息所有者的利益,要考虑信息的控制权问题,应该对信息的传播进行有效的控制。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要有明确的目标导航,不同的信息对不同历史研究层次有不同的价值,为此要求要有效地、有针对性地传递档案信息。档案管理的角色也要从档案保管者转变为档案信息导航者。建议在档案馆(室)设置相当于CIO(信息主管)的岗位,负责对档案馆(室)的信息资源管理、利用与开发进行控制,制定有关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并参与历史研究中的信息服务流程,参与规范档案信息服务历史研究的基础标准,为历史研究提供有效的档案信息支持服务。
(四)做好需求预测,开展定题服务
对档案信息管理者而言,由于档案信息主要的目的是满足历史研究者课题研究的需求,我们不能满足所有历史研究的需求类型,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新近历史研究热点课题的需求动向与趋势预测,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信息提供更具有准确的预见性,以实现最大限度提高档案信息是使用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所谓定题服务,就是档案馆(室)要根据当前历史研究中的热点课题,了解历史研究者对档案的信息需求,主动向历史研究工作者提供档案信息,使其工作得以更好开展。对保管的档案信息进行有序的组织与横向、纵向深度加工是档案信息开发的核心内容,其侧重点应是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情报性,预测性分析,可以通过向历史研究工作者公布可提供服务的专题目录,有针对性地传递信息,充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自身价值。要围绕战略性,方向性课题组织开发档案信息。着重抓住与热点历史研究活动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是档案馆(室)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点。历史研究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历史研究工作者考虑问题不一定全面、完备,档案信息服务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他们研究方向关注、对研究课题全局有重大影响的课题,把信息的焦点对准研究课题的全局性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疑点,抓住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研究性的重大课题,组织相应的档案信息,超前提供参谋服务,帮助历史研究工作者拓宽视野,调整思路,做出科学研究。
(五)增强时效性,强调快速反应和主动参与
时效性是信息的特征之一,尽管档案信息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也应要求档案馆(室)尽可能注重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和所传播信息的新颖性,做到收集和加工信息要及时、迅速,利用信息更要及时、迅速。要强调快速反应和主动参与,提供的历史研究档案信息要做分析筛选,确保信息“适销对路”。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利用档案信息的反馈工作。档案信息输出利用后,档案馆(室)应及时收集利用效果、并经过汇总分析,掌握历史研究工作者所需的档案信息在某个时期的重点及其需求趋势,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和改进信息服务工作。
(六)注重档案业务基础建设,确保档案信息质量
档案信息服务历史研究是建立在档案信息积累基础上的,没有基础工作,就谈不上有效地开发利用。因此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有必要从档案业务的基础建设入手,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丰富馆(室)藏,扩大档案信息资源
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工作满足历史研究工作者研究工作需求的重要保证。档案收集的系统性、完整性如何,直接决定其服务的质量和利用价值。因此要做好进馆(室)档案的收集整理,定期接收和征集,努力丰富馆(室)藏档案信息资源。在重视归档与接收等传统渠道外,要加大开拓其他收集的渠道,档案馆(室)要主动出击,对相关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或监控。
2.完善检索工具,使信息资源有序化
篇8
(1)加强收入分配规范管理。完善供电企业系统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及企业负责人年薪制办法,规范员工福利保障管理,加强对各单位收入分配的监督考核,规范收入项目、来源和分配秩序。(2)稳步推进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规范统一供电企业系统基本工资制度、统一工资结构、统一薪酬标准,完善与绩效考核、岗位职责、素质能力等紧密挂钩的薪酬分配机制。(3)理顺供电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关系。坚持绩效贡献优先等原则,分配中注重向高端人才和关键岗位、生产一线、艰苦地区单位员工的合理倾斜,落实工资总额与工资水平“双控”政策和措施。(4)深入推进量化考核。优化绩效管理和指标体系,创新考核方法,系统应用目标管理,全面普及PDCA(闭环管理)工作方法,构建不同业务类型单位、不同专业、不同地域条件的差异化绩效考核模式。深化绩效经理人制度,加强业绩考核过程监控,建立弱项指标预警机制,提高业绩考核的针对性和导向性。(5)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绩效考核。根据人力资源各项业务分工,细化工作目标、量化工作任务,建立完善业务考核指标体系和制度规范,评选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开展。
三、人才培养策略
供电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要获得一定发展路径和发展前景,必然要对人才加以重视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1)完善供电企业的人才结构。供电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各方面人才的充分努力,因此要针对上文中出现的问题对供电企业的人才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实现供电企业的人才能力得以提升,结构更加合理,分工更加明晰,只有这样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实现一定的飞跃。可以说,科学的开发人力资源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是一种致命性的影响,要在人才的专业技能、文化程度、时间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开发,挖掘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才是供电企业发展的一个有力保障。(2)构建供电企业学习管理体系。以管理培训中心和技术技能培训中心为龙头打造供电企业自己的大学,持续优化提升培训管理体系和培训资源体系,建立覆盖员工全职业生涯周期的终身学习培训机制,实现企业激励培训与员工自主学习的融合。(3)大力推进全员培训。加快推进各专业优秀管理、优秀技术、优秀技能人才和特高压、智能电网、应急救援等关键紧缺人才培养。实行全员考试,促进员工队伍提升转型。分层分级实施各专业体系培训,促进员工熟悉业务流程,掌握相关标准制度,具备相应专业技能。(4)实施全员职业生涯管理。优化职业生涯细分通道、通道标准和路径,完善职业生涯与绩效、薪酬、岗位、培训对接的配套管理政策,实施全员职业生涯管理,搭建人才成长平台,促进员工立足岗位成才。(5)完善供电企业培训资源体系。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积极拓展网络学院功能并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加快各专业电子培训课件开发,完善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内训师队伍,开展校企战略合作,提高培训效率和效益。(6)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考评体系。企业的人员素质或者能力不足,就要进行充分的培训,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然发现要有一定的制度对这种能力进行支撑,这就是人才的考评体系。可以说现在的各个行业都有一定的考评体系,供电企业的人才考评体系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建立起来,对供电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以及改善机构臃肿现状做出一定的贡献。主要要完善供电企业人力资源专业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力资源专业队伍建设规划,构建分类分层次分梯队人力资源专业培训体系,定期组织人力资源专业人员集中内训和调考,不断调整完善人力资源队伍结构,提升人力资源队伍的履职能力和工作作风,努力打造专家型管理型专业队伍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和“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控股(代管)县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规范组织机构设置。建立与供电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相适应的规范、高效的组织机构运转体系。(2)建立健全业绩考核机制。建立基于量化考核的业绩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3)加快员工队伍素质提升和人才培养。落实控股县电力供电企业员工培训计划,快速提升控股县电力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水平。
篇9
论李健吾创作的现实主义人文情怀
摘 要:李健吾作为京派成员,对人生、人性的体察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这与他生活经历密切相连,在其文学创作、批评及对现实政治的态度上都有鲜明的体现。
关键词:李健吾现实主义人文精神
关注“人生”“人性”是京派文人共有的特点,李健吾作为京派的重要成员,对人生、人性的体察则尤为强烈而深厚,其人文精神闪耀着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在他的批评作品中,使用率最高的词是“人性”、“人生”,这不仅是文章结构上的特色,更反映出他在观念上对人生、人性的倚重。在李健吾的文艺观念中,人性是他最首要的根据,而时代现实因素则通过人性表现到作品中去。
作家的艺术观与他的生活现实是相通的。李健吾身世坎坷,出身烈士家庭,父亲的遭遇和自己与母亲辗转寄居的经历都使他深味现实的苦难,1925年在王统照的介绍下,他加入了以“文艺为人生”为宗旨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这些经历奠定了李健吾艺术观现实主义的一面。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李健吾留学法国,经费乃得杨虎城、商震等人资助。其时欧洲各种文学流派盛行,李健吾独选福楼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这是因为“经过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创作实践,他的艺术修养已基本成熟,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而艺术’的口号已在他的艺术观中扎下了根子。”
篇10
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是提高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应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选择案例时应考虑案例的仿真性、实践性、启发性和时效性,当然实践性是最重要的特征。
(一)通过教师下企业,依靠校企合作获取。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启动教师下企业项目,具体分为暑假的短时期下企业学习和有条件的学校启动带薪整学期或整学年下企业学习两种,当然大部分高职院校也都有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教师长期参与社会审计业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有较高要求。通过下企业活动,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审计等鉴证业务,审计实务担纲教师不仅可以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而且可以掌握审计的一手资料,再结合教学项目任务和学生特点进行整合,同时经事务所同意,可以获得整套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二)利用学校内部审计资料获取。
除依靠校企合作外,我们可以充分调动校内资源,比如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每年都会对各部门、下属后勤公司和学生实习基地如学生超市等所有处室和产业进行内部审计。通过学校支持获取这些内部审计材料,结合审计实务教学内容和项目任务的划分,对资料进行整合和改编,可以成为很好的审计案例资料。
(三)利用网络等媒介获取。
在网络技术特别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上市及各大型企业的财务背景资料,然后按照审计工作业务流程来编排和设计,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设计各个“任务案例”。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现成的审计案例教材获得案例资料,或者通过向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共享其案例资料等。
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审计实务》课程中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案例引入与任务布置。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案例资料的选取与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一环。通常我们更倾向于采用单项任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将任务细化到学生可以解决的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解决案例资料中所设定的任务。比如在学习存货监盘这一任务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公司的存货监盘计划,然后根据这份监盘计划设置任务,如监盘计划里监盘安排的时间、目的、监盘的范围是否合理?对每一种存货监盘的方法是否合适?如何从监盘日实有数倒推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情况?如果这一存货监盘计划不可行,是否可以有其他替代审计程序?总之,案例的选择一定要与设计的任务相匹配。
(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
分析讨论案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按4-6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分项目经理、审计员、审计助理等岗位,由学生对角色进行轮流扮演。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交流和研讨。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三)学生对讨论情况进行成果汇报。
情境模拟讨论结束后,各项目组要形成方案,形式可以多样化,由“项目经理”作为代表进行陈述。项目经理角色的扮演是轮流的,每个学生都会有上台发言的机会。通过项目陈述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任务解决方案,掌握与之相应的审计理论知识,而且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的项目陈述后,根据陈述情况详细讲解案例任务中所涉及到的审计理论知识,在大家都表示理解之后,再回到案例资料带大家完成案例任务,如需要并相应填写完工作底稿或完成报告之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总之,通过不断地进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让学生逐步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四、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应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一)对学生进行分段考核。
根据教学进度,当一个项目完成后,我们可以安排一个与该项目相关的较完整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在学习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这一项目中,我们可以分解存货监盘、存货计价等若干个任务并分别引入案例学习,当这一项目学习全部结束后,我们可以用一个包括这些任务的较完整的综合仿真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评价。
可以在学期内分阶段与学生开展座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者发邮件等方式向教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对教学的改进建议;也可以通过学评教环节来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担纲教师团队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
担纲《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要通过阶段考核,学生座谈或汇总邮件中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任务案例选择是否合理、教学效果与预期差异,认真分析产生争议的原因是基本审计理论掌握不好或运用不恰当,或是案例材料与项目任务不匹配,还是任务案例提供信息模糊,以进一步优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方案,提升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效果。
篇11
1病人的需求
1.1病人的护理需求人们患病时,从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走进陌生的医院,从家庭社会的多种角色变为病人。住院后,病人非常关注自己的诊治医生、责任护士、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希望尽快进行检查治疗并知道自己的检查结果;希望了解疾病的治疗效果;希望知道治疗疾病所需的总费用;希望亲人的陪护以及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希望护士的技术娴熟;希望住院的环境安全舒适等。
1.2病人的心理需求人们患病后,心理方面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问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需求。
1.2.1焦虑恐惧心理害怕疾病不能治愈,经常处于惊恐不安的紧张状态,有的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压力很大。这时,他们希望医务人员多关心他们,给他们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治疗。
1.2.2孤独心理人们患病后进入医院这个新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及医护人员对他们而言都是陌生的,他们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失落感,他们希望有亲人的陪护,希望医务人员多与他们谈心,尽量缩短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距离。
2满足病人的需求
2.1营造人性化的环境医院和病房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和舒适的环境。一切本着方便病人,从细微之处入手。
2.2将人性化融入护理过程我们的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因此我们首先要尊重、理解、关怀病人。从入院那一刻起,我们就要把病人当作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来关注,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及周围的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刻苦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以娴熟的技术服务病人。
3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措施
3.1确立服务质量标准根据人文精神和健康新概念来调整、确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强化对护理人员服务主动性和体现人文关怀等内容的评价指标,建立住院病人需求分析制度,出院病人跟踪随访调查制度以及护理服务质量讲评分析制度,将病人对服务是否满意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将病人的需要和期望转化为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
3.2培养人文精神、强化礼仪修养培养人文精神,除了丰富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丰富社会学、人文学、伦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行为科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性格,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以人文精神推动人文服务。强化礼仪修养,打造礼仪化的护理服务。护士礼仪是指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2]。优雅的外在形象、过硬的护理技术、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做好礼仪化的护理服务内在要求。一是基本礼仪,包括言谈、举止、仪容、服饰、个人和公共卫生等,做到语言文明、举止得当、行为规范、仪容整洁、服饰得体、庄重大方、和蔼可亲;二是职业礼仪,主要指掌握医学知识、遵守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了解患者病情、加强护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注重心理治疗等。
3.3营造人文氛围,优化就医环境努力营造医院的人文氛围,使患者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人性化服务。一是营造人文化的医院环境,医院建设生态化、园林化,让患者有亲临大自然的感觉;二是建设人性化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以方便、舒适、美观、实用为准则,让患者在诊疗期间既有舒适感,又有亲切归属感;三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温馨化、艺术化、人性化的布局和装饰,根据就诊人群的不同彰显不同的文化特色,体现出对患者的热情和关注;四是就医流程人性化,通过导医、分诊、全程、便民及特色服务,营造舒适、温馨、便捷的就医环境,良好的就医秩序,科学的就医流程,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供优质的、人性化诊疗服务。
3.4努力提高护理艺术水平护理艺术的核心是研究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做到因人而思、因人而护,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3]。我们不但要充分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人文学科、社会学、操作技能,获得专科护理的专门技术和方法,成为一个有道德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护理人员,能够掌握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用高超的护理艺术完成不同的特色护理。
3.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服务行为一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忠诚护理事业,倡导奉献精神;二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对病人尽职尽责;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自觉性,对诊治工作密切配合,对患者的生活精心照料;四是工作严谨,认真观察病情,防范差错事故;五是严格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规范服务行为。牢固树立制度、规程就是质量和生命的理念,严格规范服务行为;六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3.6健康教育人性化、个性化每个人不仅存在身体和心理的不同,更有年龄、职业、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不同[4]。要针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不仅要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还要针对其存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开导,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的健康指导,能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并逐步培养、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方式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获得良好治疗的同时,运用相关健康和卫生知识去更好地维护健康。
3.7服务方法多样化、服务内容层次化一是开展全程服务,将服务过程涵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全过程;二是坚持服务内容层次化,能够对有着不同服务需求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服务;三是推行非专业服务后勤化、市场化,使医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专业服务;四是努力使服务质量最优化,强化人员素质培养、技能提高,不断完善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体系;五是推进服务方式亲情化,对病员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使病人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六是坚持服务过程公开化,强化服务的监督作用,增强服务内容的透明度。
4评价
医院通过大力倡导人文关怀服务模式,一是大力推进了医院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势必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二是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医院的信誉度,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三是有利于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氛围,有利于人性、爱心、亲情的体现,有利于弘扬社会美德,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四是使人与社会的适应性不断增强,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健康知识不断丰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五是强化了护士的人文观念,提高了护士的思想道德水准、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有助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周君.未来趋势——护理人性化服务[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2):48.
篇12
针对以往教学方法的不足,本论文依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问题设计及案例准备。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与管理、法律等文科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不同,不需要广泛收集和整理大量高质量的案例形成丰富的案例库,不需要适时更新和补充新的案例,不需要强调案例形式多样性和案例内容的广泛性,而是要针对核心教学任务设计一个科学的问题,并围绕着问题进行案例准备,要求所设计的案例,在纵向上能体现出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完整生命周期,在横向上能覆盖《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要求掌握的所有基础理论。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设计和开发一个学生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完成以下任务:查询出有哪些学生选修的课程中至少有两门以上由教授开设。要完成该任务,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应用到的理论包括:(1)描述教学关系,需要绘制E-R图;(2)将E-R图转换成合理的关系模式,并编制数据表,需要应用范式理论和函数依赖理论;(3)将数据文件保存在物理磁盘上,要求占用较少的存储空间并能进行高效检索,需要应用物理结构设计理论;(4)客户从操作终端检索所需要的信息,形成视图,需要应用SQL语言;(5)保证数据视图—数据表—存储结构之间的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的关系,需要依赖数据库系统的三层结构和两级映射。案例需要围绕着上述内容进行设计,不能遗漏。
2.基础理论的讲解。
由教师进行精练的理论知识讲解,讲解过程最好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介绍在哪些环节需要用到它,这样有助于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
3.问题分解及教学过程控制。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处理案例设计阶段所布局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核心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在依次解决子问题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习《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地进行讲解和点评,确保学生对核心内容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4.总结和评价。
对案例教学法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并从以下三个维度评价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方法的总体效果:(1)案例维度,包括案例项目的构思、任务的分解以及问题的设计;(2)教学过程维度,包括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引导和控制、课后总结等;(3)绩效维度,包括教师表现、学生成绩、课堂反映等。
篇13
1 人文关怀、健康与护理服务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健康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护理是在各种环境中自主性和协作性对个体的照顾,不分年龄人人共享,包括家庭、群体和社区,疾患者或健康者;通过护理服务,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照顾病患者,推动一个安全的环境,达到尽可能最佳的生活质量。
2 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的人性化护理是护理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认识到人体是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疾病的形成是复杂的、由多因素决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需要立体的综合措施,在医疗服务中,强调以人和健康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和需求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要环节,患者不但需要获得满意的诊疗,而且还有精神、心理上的舒适、安慰,治疗上的参与、选择和多元的服务需求。而人文关怀、人性化护理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手段和方式,这是社会进步引发护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对护理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
3 现代护理服务模式的探索
3.1 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模式:护理工作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尊重病人的权利和情感、人格和隐私,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关心和爱护病人,实现对人的整体关怀。它是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整体护理模式,最终达到使病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而满足的状态。它更加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将现代人文文化融入医院的建设和服务之中,努力创造一个“优质、文明、温馨、舒适、便捷”的现代化就医环境。
3.2实现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措施
(1)确立服务质量标准:根据人文精神和健康新概念来调整、确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强化对护理人员服务主动性和体现人文关怀等内容的评价指标,建立住院病人需求分析制度,出院病人跟踪随访调查制度以及护理服务质量讲评分析制度,将病人对服务是否满意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将病人的需要和期望转化为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
(2)强化礼仪修养:强化礼仪修养,打造礼仪化的护理服务。护士礼仪是指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优雅的外在形象、过硬的护理技术、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做好礼仪化的护理服务内在要求。一是基本礼仪,包括言谈、举止、仪容、服饰、个人和公共卫生等,做到语言文明、举止得当、行为规范、仪容整洁、服饰得体、庄重大方、和蔼可亲。二是职业礼仪,主要指掌握医学知识、遵守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了解患者病情、加强护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注重心理治疗等。
(3)营造人文氛围,优化就医环境:努力营造医院的人文氛围,使患者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人性化服务。医院建设生态化、园林化,让患者有亲临大自然的感觉。基础设施以方便、舒适、美观、实用为准则,让患者在诊疗期间既有舒适感,又有亲切归属感。温馨化、艺术化、人性化的布局和装饰,根据就诊人群的不同彰显不同的文化特色,体现出对患者的热情和关注。通过导医、分诊、全程、便民及特色服务,营造舒适、温馨、便捷的就医环境,良好的就医秩序,科学的就医流程,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供优质的、人性化诊疗服务。
(4)努力提高护理艺术水平:护理艺术的核心是研究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做到因人而思、因人而护,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我们不但要充分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人文学科、社会学、操作技能,获得专科护理的专门技术和方法,成为一个有道德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护理人员,能够掌握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用高超的护理艺术完成不同的特色护理。
(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服务行为:一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忠诚护理事业,倡导奉献精神。二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对病人尽职尽责。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自觉性,对诊治工作密切配合,对患者的生活上精心照料。四是工作严谨、审慎、无误,认真观察病情,防范差错事故。五是严格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规范服务行为。牢固树立制度、规程就是质量和生命的理念,严格规范服务行为。六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6)健康教育人性化、个性化:每个人不仅存在身体和心理的不同,更有年龄、职业、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不同。要针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不仅要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还要针对其存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开导,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的健康指导,能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并逐步培养、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方式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获得良好治疗的同时,运用相关健康和卫生知识去更好地维护健康。
医院通过大力倡导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全面提高了医院的医疗和服务水平,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医院的信誉度,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人性、爱心、亲情的张扬,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使人与社会的适应性不断增强,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提高了护士的思想道德水准、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有助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