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乳品安全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司信息分析处黄敏在介绍乳品安全动态时也指出,当前抗生素残留、体细胞、黄曲霉素超标和蛋白质造假等现象不容忽视。
所谓“有抗奶”,是指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牛奶,与此对应的“无抗奶”就是“抗生素残留未检出”的牛奶。
那么饮用有抗奶有什么危害呢?长期饮用“有抗奶”相当于经常低剂量服用抗生素,可能引发三大不良后果如下。
首先,会增加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性,降低或完全抵消抗生素类药物的疗效,这无异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将来一旦患病,很可能就“无药可治”。
其次,青霉素、四环素及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长期残留在牛奶中,能使部分有过敏体质的人发生过敏反应,轻者出现荨麻疹、发热、关节肿痛等,严重时还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此外,牛奶中残留的抗生素会抑制和杀灭正常肌体内寄生的大量菌群,破坏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平衡,降低肌体免疫力,容易引发感染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已经认定牲畜感染的各种抗药性病原体可以通过食品传给人,产生难以治愈的疾病,但这些后果并不是马上就能显现出来的。同样,“有抗常温奶”中的抗生素残留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也极其具有隐蔽性:它并不像牛奶细菌数超标、异味变质,人们喝了如果出现腹泻,就会很警惕马上停喝,但“有抗奶”的不良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短期内不容易为人所察觉。
正因如此,虽然“有抗奶”中的抗生素残留远远少于打针吃药导致的残留,其危害性相较而言更为严重。
分析人士认为,就现阶段而言,高昂的检测设备和耗材成本、收购成本以及管理培训等间接成本,是制约企业接轨国际乳品安全标准的主要因素。而在连绵的价格战和原材料、物流等成本上涨的多重夹击下,近年来乳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已经出现行业性下滑,再加上缺乏国家法律法规的制约,很多企业既无实施“无抗”生产的动力,也缺乏主动推广“无抗奶”的动力。
实际上,如果从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而言,目前中国乳品企业已经和世界的先进水平相差无几。但而真正制约乳品安全的就是原料奶的质量,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所喝牛奶的差异在于奶源质量的差异,而奶源质量的高低则与奶牛养殖模式息息相关。中国草原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声欣石指出,我国牛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牛奶质量难以控制,这增加了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可能。据悉,我国奶牛养殖牧场只占30%左右,仍以农户散养为主,约占70%左右,平均每户规模仅有2头―3头。
专家指出,发达国家奶源模式早已实现“规模化养殖,机械化挤奶”,我国乳业上游发展与其相比虽然有很大差距,但发展方向肯定是要和国际接轨。要实现中国乳品消费全部“无抗”,仅靠部分企业严格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修改滞后的国家标准,同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促使我国奶牛养殖模式由粗放型向规模化、集约型转变,以确保乳品源头的安全。
应战“无抗化生存”的必备条件是科学检测。据专家介绍,要想辨别原料奶是否存在抗生素残留超标,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供检测。一是TTC法,但耗时较长且精度无法估计。二是美国Snap检测法,对于青霉素检测精度可达到5ppb,几分钟即可让“有抗奶”现出原形;三是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此外,继2002年在业内率先实行“无抗”标准之后,今年光明还在业内率先增加了欧盟ECLIPSE 50方法(简称E50方法),对抗生素检测具有广谱性,从而更有效地保证了乳品安全。这些方法均需要配置价格高昂的检测设备和试剂盒,并且要由经过培训l的专业人士操作方可进行。
但值得关注的是,没有检测是万万不能的,但检测也不是万能的。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不规范的乳品企业的做法是,在对原料奶检测之后,并不是拒绝收购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生奶,而是压价收购,用抗残合格的生奶做酸奶,抗残超标的做成常温奶和奶粉。
专家指出,检测只是实现“无抗”生产的必备手段,要想全面控制抗生素的残留,最终还是只能从管理着手,因为任何设备在应用于市场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滞后于市场变化的要求,企业不能指望或依赖某一个设备来解决所有现存的问题,不能产生完全依赖检测设备的心理和操作的控制模式。据悉,“无抗奶”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养殖环境、饲料搭配、疾病防治、正确挤奶、设备清洗维护等各个环节,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奶源管理工作,如通过完善兽医服务网络、健全奶牛健康档案、将健康牛与病牛分开挤奶、“有抗奶”议价收购另行处理等等来实现原料奶的“无抗”化。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目的是控制管理,而非是对原奶中的药物残留进行研究分析。相关调查表明,企业在对奶源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控制的初期,超标检出率非常高,而原奶生产供应单位或个人为了逃避检测,避免交送的原奶被降级罚款,曾经使用了很多办法,包括使用各种不同的药物,或是将有抗的原奶掺入无抗的原奶中进行稀释等等,仍然无法解决企业使用检测设备对其质量的控制和要求,不仅使奶牛的饲养的成本有增无减,而且使原奶生产的管理越来越混乱,造成经济上的人为损失。因此,最终绝大多数的原奶生产企业逐步接受了以控制管理为手段,降低奶源饲养生产成本,提高原奶质量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意识,不仅使生产加工企业的原奶质量有保障,原奶生产供应单位或个人也提高了经济收入,形成长期稳固的良好合作关系。
对于抗生素残留检测超标的奶农、奶站或牧场实行惩罚,不仅拒收其生奶,由其承担相应检测费用;对多次违规者将被取消供奶资格。对于那些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生奶抗生素残留超标或品质不稳定的奶户或奶站,则要派出自己的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培训l直到完全改进。
专家表示,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无论是质量管理还是成本控制,企业要完成对奶源的有效管理,实现高质量的产品生产,除了要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外,国内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只有一条:从奶源质量管理抓起,严格原奶收购检测标准,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这种管理概念不仅在目前中国奶源不足、饲养分散、管理困难情况下,是最好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今后中国的奶源实行大规模集中饲养管理的必然趋势和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运荣.中国乳与乳制品安全问题的探讨[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09.
[2]田文华.优质安全乳品的生产策略[J].中国牧业通讯,2007/18.
篇2
一、蒙牛乳业的发展过程
1999年7月,蒙牛乳业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从1999年到2005年,蒙牛销售收入从4365万元跃升至108亿元,短短七年时间,蒙牛增长240多倍,以“火箭速度”经历了神话般的发展,创造了在诞生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销售奇迹,荣列“中国乳品行业竞争第一名”。从2008年9月11日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开始,中国乳品行业的“汶川大地震”爆发了,中国奶制品行业似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此次事件中,蒙牛也未能幸免,媒体曝光其含有三聚氰胺成分。机遇与威胁并存的今天,蒙牛到了该冷静思考的时候。
二、外部机会分析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消费者信任感增强: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品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一次机会,蒙牛乳业借此可以重新定位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以此为契机,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忠诚度。前段时间,“额外”召回承受几十亿损失的蒙牛,成为液体奶市场恢复最快的品牌,在责任与安全的天平上,蒙牛添上了“诚信”这个最重的砝码。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新将蒙牛列入了家庭采购的必需品名单。蒙牛主动背负巨额损失的诚信举措,赢得了众多消费者信任,直接促成了其销量的增长。政府政策支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乳业一直很重视,1997年将乳业列为重点支持产业,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奶业发展目标,加大了奶业扶持力度。潜在需求巨大:中国人多年养成的喝奶习惯不会因三聚氰胺事件而改变,“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国外品牌价位高仍然是多数人难以逾越的槛,内地品牌机会依然存在。中国消费者市场巨大,城镇化可提升居民乳品消费水平。
三、外部威胁分析
外资恶意收购:由于信贷紧缩,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将4.5%的股份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蒙牛股价严重缩水,导致原先抵押的股权价格已经严重与价值不符,蒙牛可能面临着有敌意的收购对手购买这些被抵押的股权,其控制权的归属受到严重威胁。潜在竞争者:三聚氰胺事件使中国乳品业重新洗牌,很多钟情蒙牛乳品的消费者分流到其他品牌中去;此外,由于对国内乳制品失去信心,更多人选择国外品牌,这些都构成蒙牛乳业的外部威胁。有效需求不足:在我国13亿人口中,乳制品有效消费者只有6000万人,由于长期不消费乳制品,大部分人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而引起腹痛等症状,使人们不喜欢消费乳制品的现状恶性循环。
四、内部优势分析
品牌效应,忠实的消费者:蒙牛品牌已深入人心,不论是味道还是产品质量,一直被消费者认可,大品牌的优势在于有大批的蒙牛忠诚消费者,不会因为三聚氰胺事件而断然否决他们一直钟情的品牌。企业文化塑造的凝聚力:蒙牛构建和践行了企业文化的三条主线:一是大胜靠德,讲责任,重使命。蒙牛从始至终致力于营造一个追求正确、崇尚正义、充满正气的“三正氛围”,造就“三全员工”——全心、全力、全时;二是大智靠学,讲智慧,重方法。三是大牌靠创,讲品德,重创新。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推动了蒙牛的迅速发展,使品牌越打越响。领导者魅力:蒙牛的成功与牛根生密不可分,牛根生注重义气,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大气财富观,这成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来源,也是蒙牛团结奶农、经销商等价值链伙伴的原因。创业时,牛根生凭借个人魅力将原伊利的一干大将拉拢过来,形成蒙牛的团队骨干,可以说蒙牛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这位领导者。
五、内部劣势分析
全员素质的提升:蒙牛尽管过去有着奇迹般的发展速度,但是人员构成比较草莽,素质参差不齐。在新的市场挑战之下,目前的人员构成能否支撑持续高成长将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以蒙牛为代表的众多中国企业,以绩效导向为管理体系,高业绩目标服务的实用管理手段成就了蒙牛,但随着未来的市场变化,“旧版”管理体系必将被淘汰。资金链断裂:金融风暴、三聚氰胺事件无不给蒙牛乳业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连续亏损使蒙牛的现金流断裂,目前还面临被外企恶意收购的危险,蒙牛能否顺利度过难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乳品业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很多泡沫成分,现在整个乳业发展给人们的总体感觉体现在两个字:“快”和“乱”。这种不和谐的发展势必造成乳业经济的衰退,可以说三聚氰胺事件是一个导火索,引出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涉及到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毛远华.蒙牛文化的启示.《中国有色金属》[J].2008,15:59.
[2]刘帅,刘亮.我国乳业的SWOT分析.《中国乳业》[J],2008,6:17-19.
篇3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品消费意识的增强,乳品消费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我国人均消费原奶量从1990年的4.4公斤到2001年的8.8公斤,平均每年递增6.65%。[1]而2002年世界原奶平均消费水平为102公斤/人,欧美发达国家为200-300公斤/人[2],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相比,我国乳品消费水平还很低、增长空间还很大。乳品消费量急剧增长的同时,我国乳品企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1994年乳品行业销售收入总额为57.13亿元,而2003年乳业销售收入高达478.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6.6%。近年来,乳业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一批资金雄厚的饲料、食品、房地产等企业纷纷介入乳业,如新希望、顶新、汇源、维维、统一等把乳业作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伴随供求的快速增长与国家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乳业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生产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集群是某一领域内地域上接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集团和关联的组织,通过商品和辅助活动相联系,集群的地理范围从单一的城市到省(州)、国家甚至多个国家组成的网络(Porter,1998)。Porter将产业集群纳入竞争战略的研究,改变了产业集群理论在经济学界的边缘化状态,并引发了研究产业集群理论的热潮。产业集群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大量存在,不仅发达国家有,如美国存在着典型的制造业集群现象(Krugman,1991;Ellision,1997),而且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存在着这种产业现象(Guimaraes andFigueiredo,2000;Clancyet al,2001)。集群的出现主要源于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企业的大量集聚。企业的群聚可以产生相应的企业群落优势,使群聚区域内的个体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个体的发展,而这又进一步促进了整个群聚区域的扩展和壮大。聚集经济是把相互关联产品的生产按照一定规模聚集到某一区域来进行,从而使企业获得生产成本或交易费用的节约。由于企业群聚,加速了彼此的成长,形成所谓的“绿洲效应”。
国内关于乳品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分析不少,但是都是利用产业集中度即CR4或者CR8、HHI,根据SCP范式研究,利用产业集群关系,根据产业集中系数研究的不多,本文采用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地理集中度指数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比较论证。
二、产业集聚的测定方法
Ellision和Glaeser(1997)改进地理集中指数建立了产业集中度指数。假设某一个地区的某一个产业内有N个企业,且将该经济体划分为M个地理区域,这N个企业分布于M个区域之中,则产业地理集中指数为:
其中,si表示i区域某产业就业人数占该产业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xi表示i区域全部就业人数占经济体就业总数的比重。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Index)表示该产业中以就业人数为标准计算的企业规模分布。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充分考虑了企业规模及区域差异带来的影响很好的弥补了空间基尼系数的缺陷,目前已为一部分学者(罗勇,曹莉丽,2005)所采用。尽管地理集中度指数有很多优越性,但在计算过程中仍有不足。计算过程过于依赖就业人数和总就业人数,在我国特别是中部地区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的基础上,其结果是产业集聚就是就业人数的集聚。有鉴如此,本文将以上指标变为:Si表示i区域某个产业产值占该产业全部产值的比重,xi表示i区域全部产值占经济体总产值的比重。这样做有以下好处:(1)我们从另一角度测算了产业集聚程度,便于和Ellision和Glaeser建立的地理集中度指数相互比较;(2)在指标设计上,完全符合Ellision和Glaeser的设计思路;(3)产业的产值数据容易获得(我国并没有企业员工人数分布),这就为计算带来了便利。我们将变换的γ称之为产业集中度指数。 转贴于
三、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本文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为六个区域:其中华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内蒙古,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华中: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Ellision和Glaeser将地理集中度指标分为三个区间,第一个区间为γ<0.02,表示该产业没有地方化的现象;第二区间为0.02≤γ≤0.05,表示该产业在区域上的分布较平均;第三区间为γ>0.05,表示该产业在地区上的分布聚集程度最高。计算结果表明,我国乳品产业的γ值都大于0.02,其中在1998年和2001年都大于0.05,这与林礼耀、胡浩在《中国乳品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分析》中测算CR8的结果趋势是相同的,主要原因与2000年时候华东地区其他制造业飞速发展,导致乳品制造业的萎缩。
计算结果还表明,我国华东地区是乳品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虽然不占据自然资源的优势,但是凭借良好的需求市场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乳品产业的发展仍然是最集中的,只是其优势越来越弱。东北地区的市场份额维持在不变的状况,稍有下降的趋势,而华北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凭借自然资源优势,乳品产业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已经接近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乳品产业发展稳定,西北、西南的市场份额则是微乎其微,乳品产业的发展最为落后,与其自身整体经济发展状况相关。
四、结论
本文改进了产业集中度系数,对1998~2001年我国乳品产业的聚集效应进行的精确的计算,应证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且从区域划分的角度阐明了我国乳品产业的集聚效应,在产业比较集中的区域也是我国经济发达和资源禀赋优势的地方。虽然我国乳品产业的集中度较高,除了少数的大型乳品企业,如三元、蒙牛、伊利等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资本优势外,其他的中小乳品企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集中系数虽然较高,但是目前乳品制造业市场结构同时面对来自产业内部、产业外部以及国外厂商的整合压力,但就未来几年内,市场内仅有几家大规模企业的高垄断市场结构并不会出现,因为促进当前我国乳业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液态奶领域,由于受到收奶半径和保鲜期等因素影响,几家大规模企业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这么大的销售半径,这就给地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其次,由于产业进入壁垒较低,只要乳品制造业高利润空间继续存在,就会不断有新企业进入,很难形成高垄断市场结构。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乳品产业的结构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2008年发生的“三鹿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我国乳品企业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在食品安全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对于中小乳品企业,其资金和技术能力有限,要想获得更大的突破,将要面临更大约束。因此今后区域内乳品企业的兼并现象会时有出现,规模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集聚效应则会得到更大的体现。
参考文献:
篇4
近年来在衣食住行领域,“房价居高不下”,“假药”、“假疫苗”、“毒奶粉”事件轮番爆出。治理机制有多种,但由于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转轨路径依赖,公众对政府依然具有强的依恋情结,所以每当爆发大的公共安全事件时,公众都把有效治理的重望寄托于政府,一系列的行政性治理手段也会应运而生,但政府治理效果并不显著。以近几年频繁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为例,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央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颁布了新的乳品标准、下发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成立了以国务院副总理领导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等措施,但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的阴霾尚未褪去,2009年底、2010年“三聚氰胺”事件再次卷土重来。
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对于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政府能否真正彻底治理?如政府不能有效治理,这将会对消费者信任修复起什么作用?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以乳品行业“毒奶粉”的治理为例,探寻政府在不同阶段所出台的政策措施对消费者信任修复、乳品行业发展的阶段性影响、最终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适应性预期与政府调控效果的关联性分析
预期在经济学中被定义为经济主体对与其决策有关的未来经济变量所作的预测或估计。预期成为影响经济活动的重要变量,在现代经济研究中,它经常作为一个内生变量被纳人到经济模型中。预期根据形成机理的差异分为静态预期、外推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按照适应性预期理论,经济主体在对经济变量进行预期时,不仅会考虑他们以前对该变量所作的预期,而且还会对他们过去的预期误差进行修正。以价格预期为例,pte=pt-le+η(pt-l-pt-1e)
式中,pte代表经济变量p的预期,η为适应系数(0<η<1)。该式表明,经济主体对经济变量所作的预期是在上期预测的基础上,通过修正上期预测误差而实现的。经济主体可以不断地通过学习、积累预期经验,调整预期使之接近于实际情况。如果被预期变量一直处于平衡变化中,修正机制将有助于形成正确预期;反之,如果被预期变量发生了系统性变化,经济主体的预期将会发生失灵。
适应性预期与政府调控效果的关系为:只有公众预期的价格和实际的价格变化不一致时,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起到作用;如果两者相一致,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失效。如图1中的C点,如果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为6%,而公众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只有3%,在短期内由于企业和工人并不能观测到其他人的价格变化,企业会觉得价格上升是来自公众需求的增加,同时由于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企业会增雇工人,增加产品供给。
图1:适应性的政策效果
本文以实证的方式,以乳品行业的政府调控为例,说明由于政府目标函数局限,政府并不能对食品行业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管,只能在食品安全事件爆发的高发期通过运动式的、间歇式的打击使得食品安全事件暂时得以遏制,食品安全事件将频繁发生;只要地方政府目标函数不变化,政府治理效果必将处于平衡变化中;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将导致公众不断调整对政府治理效果的预期,最终公众将不再相信中央政府的食品监控,进而陷入对乳品行业、政府的低度信任陷阱;由于政府无效的治理,公众对乳品行业的信任将坠人更低层次。
三、政府监管效果与消费者适应性预期的逐步调整
(一)初期公众对政府监管具有良性预期,政府监管促成消费者信任的迅速恢复
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首次公开曝光。在事件初期,消费者对国产乳品企业的信任降至冰点,消费者拒绝购买任何国产乳制品,各大知名企业由巨额盈利转为巨额亏损,一度面临破产、被收购的威胁。严重的产品质量危机后,消费者信任修复本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是,非常奇怪的是自2009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国产乳品行业竟然起死回生,多家企业出现了过10亿元的净赢利(表1),消费者重新恢复了对国产乳品企业的信任。
表1:大型乳品企业的净利润(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奶业年鉴》(2010)的相关数据整理得到
消费者信任修复是外界诸多因素通过影响消费者心理而起作用的。从2008年9月到2009年9月,各相关利益主体都作出了反应。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追究三鹿企业领导的刑事责任、在全国开展查处销毁问题奶粉的专项活动、启动行政问责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企业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公开生产视频邀请公众监督、加大产品质量宣传、开办自己的牧场、整顿奶站向奶站派驻质检员、企业领导的公开道歉和承诺、扶持奶农鼓励奶农更换奶牛品种等)。
表2:样本特征信息
为了确保每个多重量表测量特性概念的充分性与适当性,本文在做主成分分析之前,还做了模型内部一致性信度与效度检验。(1)KMO检验。KMO检验是取样适当性度量参数,KMO值越大表示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检验结果为0.875(表3),大于学者Kaiser给出的0.5取值标准,适合因子分析。另外,从巴特利球形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来看,非常显著,适合因子分析。(2)信度检验。信度检验是为了测度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经检验所有变量以及整体模型测量量表的克隆巴赫内部一致性系数a都大于有关研究建议的可接收水平0.7,显示了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表3:KMO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
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出了各因子所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与各指标变量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4为计算得到的影响消费者信任修复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前四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6.095%,所以原来的15个变量反映的信息可由前四个主成分来反映。通过删除各变量的因素载荷阵表中loading≤0.5的小载荷量后,变量与因素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清晰,然后,通过直角转轴法把载荷阵表中交叉、重叠的变量剔除后,可清楚地看到第一、第二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67.600%(表4),这说明2008年食品安全事件后,消费者对大型乳品企业的信任能得以迅速修复,第一、第二主成分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表4:影响消费者信任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
在主成分分析中,问项(可测变量)的相关系数的大小可以表示可测变量的重要性。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反映了问项对所研究目标的贡献,该值越大说明问项与所研究问题的关系越密切。本研究的第一主成分为:中央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主抓领导负责制和《食品安全法》及新标准的颁布。它表示了在2008年食品危机后,中央政府向公众展示了中央政府强力打击的决心。长期的集权制管理体制使公众依赖于相信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强力打击的决心和态势给了公众食品暂时安全的预期。
表5:旋转成分矩阵
(二)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决定了监管的局限性和公众预期变量的平衡性
中国的食品监管检测机构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但绝大多数产品的检测是由地方政府质检机构进行。在检测技术可得的条件下,检测结构是否严格检测,检测结果真实、可靠、及时的前提条件是各级政府质检机构以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在财政分权的财税体制下,两级监管机构的目标函数都与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不相吻合。通常情况下,中央政府质检机构的目标函数是通过执法投入和执法方式的变化使总成本最小,即min:c=h(e,u)+c(h(e,u),u)+e(其中h同时考虑到损害者、受害者利益和损失后,事件所造成的净损差,e为执法投入,u为执法方式,g为地方经济增长率,c为总成本),而处于官僚层级结构中的地方质检机构的目标函数则是职务晋升。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绩效成为官员晋升的最重要影响变量,即地方短期GDP增长率的最大化是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max:g=g(h(e(u)))。
(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促成公众预期不断调整,公众信任水平走低
l、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导致公众不断调整预期
通过分析可知,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首次爆发后,消费者信任迅速修复的主要推动力是政府的大力打击,是公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目标函数与公众祈求食品安全目标并不一致,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利益高度契合,宽松的食品安全监管必为常态,食品安全事件必将频繁发生。2010年初期和2010年7月份“三聚氰胺”奶粉再次流入市场就是见证。反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对政府治理食品安全效果的预期不断降低。
2、公众调低预期导致消费者对企业信任进一步降低的验证
消费者购买国产奶粉、进口奶粉的愿望的前后变化可验证消费者信任的再次走低。笔者在2010年的4月份和2010年7月份(最近的一次“三聚氰胺”事件后)两次对消费者对进口奶粉和国产奶粉的购买愿望、奶粉品牌的更换频率、如果国外知名企业进驻中国生产液态奶且价格相同,消费者更换液态奶的愿望三项内容做了调查。
表6:消费者对奶粉的购买愿望(单位:%)
从消费者对奶粉购买品牌的更换状况对消费者信任走低进行验证。持续购买是衡量消费者忠诚度的最重要的指标。2010年4月份的数据显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首次发生后,消费者在国产与进口、国产与国产奶粉品牌的更换率大幅度上升,经常更换品牌的比例竟然高达41.46%,而经常更换品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竟然是“还不相信奶粉的质量,经常更换可以避免风险”,其比例高达74.47%(表7)。这么高的更换率充分说明了消费者内心深处潜在的不信任。2010年7月份的数据显示消费者经常更换的比例又上升为53.2%。
表7:对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的更换比例(单位:%)
从消费者液态奶的更换愿望对消费者信任走低进行验证。目前液态奶由于还没有国外企业进行本土化生产,并没有形成实际竞争,是大型乳品企业赢利的主要支撑点。消费者可能是考虑到液体奶的保鲜技术、并没有切实体验到国外本土化生产的液态奶等原因,所以目前消费者愿意更换的愿望比例并不是很高,在2010年4月份的调查中,有30.02%的消费者表示愿意经常换成国外的液态奶,在2010年7月份的调查中,该比例上升为41.06%(表8)。这说明频繁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消费者内心最深处的安全也被触动了。
表8:对外国液态奶的更换愿望比例(单位:%)
四、实现公众良性预期的监管条件的构建
(一)中央政府应进行一些根本制度改革,改变公众预期的系统环境
篇5
党的十期间,在国企代表见面会上,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蒙牛开始自建奶场、提高奶源收购标准、加强产品研发、改进质量检验标准和方法,这个过程可以保证蒙牛不再出现以前发生的事情。并表示对蒙牛集团未来的信心,是和整个中国乳业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希望能够以新的经营理念、质量检测水平和严格的要求来提升产品质量,获得消费者对蒙牛的信心支持。
表1 2008年各主要乳品企业盈利情况
资料来源:2008年报数据。
据资料显示,蒙牛今年将完成自建牧场12座,奶牛存栏11万头,并斥资30多亿建设规模化牧场,到2015年实现100%原奶由规模牧场提供。截至目前,现代牧业已建成运营的万头牧场有16个,在建牧场4个,拟建牧场10个,2015年前,现代牧业将完成30个万头规模牧场的规模与经营,奶牛存栏超过26万头,日产高品质牛奶3000吨以上。伊利也计划增资建20个“奶联社”模式下的牧场,在呼和浩特建设1.5万头规模的牧场。上海光明也已建设了自己的海丰万头牧场。河北三元宣称在3-5年时间建成2万头奶牛的牧场和20个畜牧场型奶牛基地。完达山与河北贝兰德合作成立的新公司计划再建4个万头牧场。经历三鹿事件教训之后的新西兰恒天然表示要在中国兴建万头规模牧场。
表2 2001-2009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及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奶业年鉴,2010。
二、研究意义
中国的乳制品行业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之下,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乳制品也成为继粮食、肉类、水产品之后的人们生活必需用品。乳品行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推动了与其相关的其他行业的发展。饲料种植业、种业、包装印刷行业以及运输业在乳品行业繁荣的同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可见,乳品行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带动农民生产致富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然而“三聚氰胺”事件为乳品行业的稳定发展敲响了警钟,这次行业性的危机表面上看,是供需矛盾导致的一次产业危机,实质上则是中国奶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问题的暴露:奶牛养殖小、散、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扭转,使得整个产业链效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一根本问题,中央与地方政府对规模养殖建设给予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
相对于分散的养殖方式,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所面临的生产安全问题更加可控,也可较好地在奶源上控制牛奶安全。悄然之间,“万头牧场”开始在中国大行其道。而每一行业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奶牛养殖搞规模化发展本身没问题,但过度的规模化却不可取,其在经济效益上也未必是最佳。万头牧场奶牛养殖不仅对地理环境、饲料、水源、物流运输等要求很高,对环境的承受能力也有严格要求。在污染、防疫、疾病等方面很难做到有效控制。万头奶牛的集中饲养,容易滋生疫病,特别是大规模圈养,饲养环境条件恶劣,所产原奶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同时,由于管理经验不成熟,万头牧场缺乏必要的管理人才。由于空间的有限,动物几乎没有活动范围,降低了动物的福利水平。因此,建设万头牧场,不能赶时髦,更不能过于盲目,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具体条件与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研究奶牛牧场的最优规模问题对于中国乳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就奶牛牧场规模分析的研究成果还很少,并且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本研究针对牧场建设规模的选取这一课题进行研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不同规模奶牛养殖牧场的效益,进而采用数学规范法,计算出奶牛养殖牧场的最优规模,研究结果为大规模牧场的后续建设和发展提供相关借鉴与帮助,使乳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中国奶业发展都做过很多研究,涉及奶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但对奶牛牧场规模问题方面的研究则很少。以往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模经营的研究
规模经营是与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规模报酬(Return to Scale,也被称为规模收益)等概念相伴生的一个概念,它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它一般指的是各种生产要素以一定数量的规模化结合进行的经营。规模经营作为经济问题的提出早在18世纪末叶就开始了,但作为以独立经营实体为单位,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的。规模经营研究的内容很多,但主要的是研究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各种条件下的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规模经营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等。我国农业规模经济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大体上是从建国以后才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形成了两种理论观点。第一种理论认为推行农业规模经营势在必行,但要适时适度,因地制宜。第二种理论认为中国现阶段不具备扩大农地规模经营的条件,为防止农业的萎缩,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同时引导农民争取农业的外部规模经济。研究农业规模经济的方法有边际分析法、统计回归法、线性规划法、比较分析法、成本函数法、系统优化法等(钱贵霞,2005)。关于规模经营问题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对粮食等作物的生产上,而很少关注养殖业规模经营的。
(二)奶牛规模养殖的研究
对于奶牛养殖规模的研究是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才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的,并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在这以前,只有张芳等(1993)通过对华北地区集体奶牛场和个体奶牛户的效益规模和经济规模的研究, 提出了适度经营规模: 集体奶牛场45-75 头;个体奶牛户15-40 头。在此规模下能兼顾总收入和每头奶牛盈利, 生产成本达到最低,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朱娟等(2009)指出农户散养作为我国主要的奶牛养殖模式,农户受益较低的问题普遍存在,并根据对奶牛养殖主要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散户的问卷调研,对散户的成本收益情况作了定量分析,认为散户的经济效益与养殖规模、养殖组织模式、养殖技术和奶牛品种等因素有关。在6~10头的奶牛养殖规模下,奶牛生产性能最高,奶农净收入最大。雷有玲(2009)对奶牛规模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她认为要提高奶牛规模养殖, 必须要依靠科技, 重视疫病防治, 遵循养殖规律, 才能更好地发展奶牛业。王莉等(2011)指出,近年来在市场和政策的推动下,奶牛规模养殖发展速度加快。但目前奶业也面临效益不好、防疫难度大、环保措施不到位等难题。作者结合宏观数据资料和对奶牛主产区河北省的实地调研,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认为奶牛规模养殖的发展应循序渐进,必须根据当地农业经营特点、饲料供给潜力、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发育程度、环境承载能力等多个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模。陈念红(2010)等运用VRS 的一阶段DEA 模型方法,测算了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奶牛生产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从规模效率来看,中规模的规模效率最高,散养的规模效率最低。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奶农养畜规模很小(2-10 头),为此,他们认为政府应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奶农进行专业化生产,尤其是鼓励养畜能手放弃种粮食而专门养奶牛(羊),并给予适当的补助或政策优惠。任文军(2008)认为规模饲养奶牛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提倡集约化奶牛饲养, 但决不能搞形象工程, 盲目投资。要知道奶牛养殖投入大, 风险也大, 而且相应的配套条件也必须要跟上, 尽管国家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发展养奶牛, 可要与国外发达国家齐步同轨还需要相当长的路要走。所以发展千头万头的大型牧场要慎之又慎。
上述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的很多理论和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但上述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奶牛养殖规模效益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统计数据来进行分析的,只有朱娟等人的研究中利用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外,没有类似的研究成果。对牧场最优规模问题的研究,除了研究粮食等作物的经营规模外,还没有对奶牛养殖牧场的最优规模问题展开研究的研究成果。因此为填补这一不足,本论文针对奶牛牧场的规模效益和最优规模问题展开研究,进而建立最优规划模型,得出当前奶牛牧场的最优养殖规模,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合理规模的牧场、完善奶业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四、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分析不同规模的奶牛牧场对其经营与收益的影响部分,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在确定奶牛牧场最优养殖规模部分,运用了数学规范法构建了最优经营决策模型。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
(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本项目主要是研究规模问题,因此根据调研数据,把牧场按照奶牛头数进行了分组。为了分析不同养殖规模的效益对上述的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改进,引入了表示养殖规模的虚变量,来说明在投入既定的情况下,不同的奶牛养殖规模对收入的影响。改进后的模型形式为:Ln(Income)=c+αLn(labor)+β1n(cow)+γ1n(fee)+b1D1+b2D2+b3D3+b4D4
其中:Income为牧场养殖的收入;Labor为劳动力,以生产过程中实际投入的工日数来计算;Fee为物质费用,包括精饲料、粗饲料、配种、防疫医治、人工费用以及油电费用;Cow为奶牛头数;D为不同规模组的虚变量,数量要比规模组数少1个。α、β、γ分别为劳动力、奶牛头数、物质费用的弹性系数;b1, b2, b3, b4 分别是虚拟变量的弹性系数。每组的生产弹性系数之和是规模报酬系数RTS。当RTS>1时,为规模报酬递增,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当RTS=1时,为规模报酬不变,投入增加的比例等于产出增加的比例;当RTS
(二)最优经营决策模型
将生产函数代入效用函数,牧场场主的最优规划可简化为:
MAX U= PA·ALαKβHγ- WAL- PKK- tH + p1WI(T-L) + p2PR(R-H)
M/ L=αPAQ/L-WA-p1WI = 0
M/ K=βPAQ/K- PK = 0
M/ H=γPAQ/H-t-p2PR = 0
H*即为牧场主的最优养殖规模。
五、项目的针对性与价值性
在新世纪里,人们更加关心自身健康,更加关注奶产品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关注产区的生态环境、奶牛饲养方式及动物福利状况等。这是全球化的大趋势,代表着人类食品消费的未来。而三聚氰胺、性早熟、蒙牛毒奶等事件几乎把所有乳企推至风口浪尖,国内奶源屡屡遭受质量质疑。中投顾问的《2010-2015年中国乳制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原奶主要有三种来源,奶牛养殖小区和奶站占比约为20%,企业自建规模奶牛场比例较小,仅为10%-15%,而散户养殖却占到70%以上。以散户养殖为主的中国奶牛养殖模式是原奶质量低的根本症结所在。为了解决危机,很多专家认为应该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设,但是大规模牧场养殖模式的快速扩张也是有利有弊的,因此针对最优规模的选定以及促进牧场健康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论文通过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在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投入既定的情况下,不同的生产经营规模对收益的影响。进而利用数学规范法建立奶牛牧场规模经营决策模型,得出奶牛养殖牧场的最优规模。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奶牛牧场建设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李胜利、曹志军、杨敦启、周鑫宇、刘玉满. 当前我国
奶业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J]中国乳业,2009.(3).
[2]钱贵霞、郭建军.中国奶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与趋
势展望[J]农业展望,2008.(4).
[3]钱贵霞、郭晓川、郭建军、邬建国.奶业危机产生的根
源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3).
[4]魏玉栋. 特殊时期见证决策的力量——农业部清理
整顿奶站扶持奶业行动纪实[J]农林工作通讯,2008.
篇6
奶业是具有长久生命周期的基础性产业,发达国家把奶业的发展水平作为现代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大都有发达的奶业。而中国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奶业极不发达的国家,无论是奶类产量,还是人均鲜奶占有量及人均牛奶消费量都很低,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悬殊。1997年~2008年,我国人均液态奶消费量增长了3倍多,年均消费递增率到达了14 %,增速惊人。乳品企业如何引导市民增加对乳制品的消费、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将乳制品潜在的市场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经成为企业营销的重点。
本文从行为学的角度,分析研究居民液态牛奶消费行为的特点、影响消费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努力通过自己的研究为乳品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调研变量及样本的选取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购买液态奶的西安市区居民,调查共回收问卷300份,共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问卷有效率为89.3%。调查问卷分别从乳制品消费基本情况、消费倾向、消费信心和消费信息获取等4个方面了解当前乳制品的消费情况,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从调研的结果看,工人家庭成为消费主力,知识分子家庭居第二,其余各类职业消费趋于平衡。并且除了农民及失业人口受收入限制而消费量较低外,其他职业的群体间消费量差异并不显著。数据表明有牛奶消费习惯的消费者中文化程度偏高,具有一定的带动示范作用。
三、液态牛奶消费者调研统计分析
1.消费者购买鲜牛奶的影响因素分析
(1)消费习惯
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乳品及乳制品往往被看成婴幼儿的食物,一旦过了婴幼儿期,则应以其他食物为主才更有利于成长。另外由于体内的乳糖酶含量逐渐降低,使得大部分成年人即不习惯牛奶的膻味,也易出现乳糖不耐症,从而导致他们不偏好牛奶。
(2)收入水平
随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牛奶消费量从1992年的5.5 kg /人增加到2006年的18.3kg/人。按家庭月收入分组与家庭月牛奶消费支出进行定序列关联交叉分析调查结果(表1)表明,家庭月牛奶消费支出与家庭月收入有正相关关系。
(3)营养知识
一般认为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对营养知识的接受有一定影响,即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接受牛奶营养知识。下面我们将月牛奶消费支出与消费者文化程度进行定序列关联交叉分析。由表2可知,文化程度对牛奶消费支出有正向影响,也就表明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也是影响牛奶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4)牛奶质量
乳品企业“风波”不断,让消费者频频伤心,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消费者一旦对牛奶质量不信任,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牛奶消费。2008年居民液态牛奶消费量低于2007年的人均水平,原因就是对牛奶质量的质疑,担心牛奶不卫生、有药物激素残留、注水和有还原奶现象。调查显示如果提高质量,将会有37.3%的居民增加购买。
(5)牛奶价格
牛奶消费,牛奶价格需求弹性因它对不同人群的重要程度或因牛奶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不同而有所不同。调查显示牛奶消费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牛奶消费依赖度很强,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价格对他们的牛奶消费需求来说影响很小。这部分人主要是老、幼、病、弱、孕群体,牛奶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其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对于高收入阶层来说,牛奶支出只占其总收入的一个很小的比例,因此其牛奶消费需求也缺乏价格弹性;而对除此之外的其他牛奶消费者而言,牛奶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对大一些,价格适中是购买牛奶的一个基本前提。
2.消费者心理偏好分析
(1)牛奶产品偏好分析
人们对牛奶产生偏好的各种因素影响比率调研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牛奶有营养、有益健康的优点已被广大城市居民所认识,是人们喜爱牛奶的根本原因。
(2)液态奶品种偏好分析
在不同包装的同种牛奶中,消费呈现不同的偏好,被调查者最常食用的乳制品种类依次是酸奶(45%)、常温奶(31%)、冷藏奶(19%)。分析认为,酸奶、常温奶和冷藏奶消费是现在乳制品市场消费的主流。人们喜欢这些产品的理由是认为产品质量好,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对其包装的样式内容、存放时间考虑不多。
(3)牛奶产地偏好分析
由于牛奶属资源性产品,人们认为其产地与产品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城市居民消费牛奶较为注重产品质量和产品的新鲜程度,对牛奶的产地存在一定的偏好。调查结果表明,近90%的居民比较偏爱本地生产的牛奶,尤其是本地的未加工鲜奶、袋装巴氏杀菌奶、袋装超高温灭菌奶。
(4)牛奶品牌偏好分析
城市居民在消费牛奶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品牌,对各种牛奶而言重要程度均超过50%,并且通过对实际调查数据的分析,当问及购买牛奶是考虑哪些因素时,许多消费者回答购买伊利或蒙牛的,因为就相信该品牌的牛奶。同时由于各品牌牛奶口味不同消费者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忠诚,各品种牛奶的品牌忠诚度高达50%以上。城市居民消费牛奶的品牌忠诚度较高,大多数居民经常消费某一品牌牛奶后,会产生品牌偏好,形成习惯消费,很少转换品牌。
3.消费者行为分析
(1)牛奶消费时间
牛奶以其新鲜且营养丰富,一直以来被人们当作早餐的最佳食品,由于不易保存,其他时间很少饮用。随着加工工艺的发展,牛奶饮用时间更加宽广。具体数据见图1。
(2)购买频率
据调查居民购买牛奶时,针对不同品种和包装的牛奶,根据其产品特点,采取不同的购买方式。未加工鲜奶(即散打生奶)因保质期较短,消费者基本是每天购买(购买频率是86.1%);牛奶消费者喜欢整箱购买,由于每箱规格不同(有20袋/箱和12袋/箱两种),因此购买的频率多在两周内,为40.2%,一月购买一次的占26.4%。牛奶每次购买的数量和频率与家庭消费量和规模有关。
(3)牛奶购买时间
居民购买牛奶的时间分布在全天,各时间段购买情况见图2。对于各类牛奶而言,在购买时间上没有显著特征,说明消费者购买牛奶没有固定时间(即没了就买),反映出牛奶购买的便利性。
(4)牛奶的购买地点
调查显示在超市购买牛奶的消费者占大多数,88.1%被调查者在大超市购买。此外,不可忽视的是社区便利店也具有很强劲的走货能力,很多消费者为了方便,习惯在离家近的售点购买牛奶,特别是牛奶的消费者。而送货上门这种销售方式尚未全面普及。
(5)认知渠道
调查显示在电视广告和商场促销成了消费者信息来源的最主要渠道,比例分别达到35%和19%,其次分别为朋友介绍、报纸、杂志、广播等。对于购买频度高而且进入成熟期的液态奶产品而言,电视广告和商场促销是最佳的选择。
四、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牛奶消费情况,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近年来,城市居民中消费奶制品的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奶制品的消费群体逐年扩大,奶制品消费量逐年上升,奶制品正成为愈来愈多家庭经常消费的营养食品。预示着奶制品生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将为奶制品企业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
2.牛奶品牌对人们的消费行为有很大影响。企业只有将品牌深入消费者的内心,得到消费者的信任才能使品牌经久不衰,这需要不断加深和刺激消费者,使消费者对品牌有强烈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品牌的美誉度,提升品牌在消费者的口碑。
3.收入、消费习惯、牛奶价格、家庭规模等是影响牛奶消费的主要因素。人均牛奶消费量随收入增加逐步提升,随牛奶价格下降而相应增加,以往消费牛奶的居民较易增加牛奶消费量,同时家庭规模、家庭年龄也显著影响着居民的牛奶消费支出金额。
篇7
0 引言
HACCP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简称[1]。它是由食品危害分析(HazardAnalysis,HA)、关键控制点(CriticalControl Point,CCP)两大部分组成的系统管理体系。美国国家食品微生物标准顾问委员会(NACMCF)制定了以下7个HACCP的基本原则:(1)危害分析(HA);(2)控制点(CCP)的确定;(3)制定与每个被确定的CCP有关的预防性措施的极限;(4)建立监控体系;(5)建立当监控表明超过某极限时应采取的改正行为;(6)建立将HACCP体系归档的有效档案保管制度;(7)建立用于确认HACCP体系正常运转的程序[2]。
搅拌型酸奶是酸奶制品的一种,它营养丰富,风味怡人,是非常好的营养保健食品,但其生产对原材料、生产工艺、设备、人员素质以及生产环境的要求较高,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对潜在危害分析和控制不够,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在酸奶的生产中应用HACCP系统,可以对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的及潜在的危害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生产出最佳品质的酸奶。
1 生产工艺
原料乳的验收 预热(60~70℃) 配料(标准化、辅料添加) 均质(15~20MPa) 杀菌(90~ 95℃ ,5min)冷却(42~45℃) 接种(2% ~ 3%) 发酵 添加风味物质搅拌 灌装 冷却(5~ 10℃) 贮藏 成品[3]。
2 危害性分析
2.1 原辅料质量
原料的品质优劣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先决条件。原料乳中含有抗生素会抑制乳酸菌的发酵,原料乳中的杂菌、干物质含量偏低对酸牛乳的品质也构成危害。如果原料中含有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则会对最终酸奶的质量产生巨大的潜在威胁。辅料的质量也会对最终酸乳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辅料中含杂质或微生物超标。辅料中的果汁常含有一定数量的酵母菌质量控制,如果未经杀菌就加入发酵乳中,酵母菌即成为污染该种酸奶的主要来源[4]。
2.2 加工过程因素
2.2.1 均质
经均质处理可防止脂肪上浮,形成均匀的组织状态,增大酸奶的黏度,抑制乳清分离,提高酸奶细腻滑润的口感及稳定性,获得柔和的适口感。分析危害主要因素有:均质的压力,料液的温度,均质过程中是否断料[5]。均质过程中要控制好压力和温度。由于均质机压力不准确、中间断料,造成料液均质效果不好,将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2.2.2 杀菌
杀菌除了热处理外,还有钝化酶类,调节黏度的作用。分析危害主要因素有:杀菌温度及时间不到位,造成灭菌不彻底,对乳酸菌的正常发酵构成危害,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龙源期刊。
2.2.3 发酵剂
发酵剂在酸乳生产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发酵剂的活性大小以及杆菌和球菌比例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风味及产品的组织状态。目前在生产中比较常用的发酵剂有一次性菌种和传代菌种。一般来说,一次性菌种使用方便,产品风味稳定,但活力差,发酵时间长,成本较高;传代菌种成本低,但技术要求较高,易受杂菌污染,多次传代易造成杆菌和球菌比例失调,产品风味不稳定[6]。发酵剂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酸奶质量,如果发酵剂污染了杂菌,会使酸奶凝固不好、乳清析出过多、产生气泡和异味。
2.2.4 发酵
发酵过程主要是乳酸菌生长,发酵乳糖产生乳酸的过程。温度是影响发酵过程最主要的因素,温度的高低与酸奶的质量有直接关系,过高或过低的发酵温度都影响酸奶的品质[7]。
2.2.5 冷却、搅拌
搅拌型酸奶达到发酵终点后应尽快从发酵罐夹层通人冰水,对料液冷却。发酵罐内搅拌器的转速过高会破坏酸乳的组织状态质量控制,降低产品黏稠度。
2.2.6 冷藏
过高的冷藏温度会导致酸奶过度发酵,从而造成酸奶酸度过高,风味不佳。
2.3 车间环境与加工设备因素
2.3.1 车间环境
酸奶车间由于环境温度高,换气不良,卫生条件差,致使酵母菌和霉菌大量繁殖,而使其孢子漂浮于空气中,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2.3.2 加工设备
如果生产设备,包括搅拌机、发酵罐、灌装机及管道等清洗消毒不彻底,会因残留奶垢而繁殖大量微生物,成为酸奶生产的主要污染源。包装材料在生产、运输、储存的过程中都可能被污染,如不经消毒就使用会导致酸奶污染。
3 关键控制点及关键限值
根据上述危害性分析,为了确保搅拌型酸奶的质量,确定的关键控制点有以下七点:
3.1 原辅料
原料乳要求选用优质的牛奶或奶粉为原料,不含抗菌素。生产前应做小样发酵实验以确定该批原料是否可用于生产。果汁中不得检出酵母菌与霉菌。为减少污染可能,使用前应进行加热杀菌。蔗糖应符合相关国标,酸败、结块、变黄的蔗糖不得使用。
3.2 均质
高压均质可使乳液中脂肪球直径减小,防止脂肪上浮现象,增大酸乳的黏度。均质压力在15~18 MPa,均质时牛乳温度控制在40~50℃。
3.3 杀菌
杀菌不仅可杀灭牛奶中的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同时也可使乳中的乳清蛋白变性,增加蛋白质的持水能力,使酸乳更黏稠。消毒温度为90~95℃,时间为3~5min。
3.4 接种
接种应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牛乳温度在42~47 ℃。菌种的制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菌种要求有良好的活性[8]。接种后搅拌10 min使发酵剂均匀分布于乳中,即可停止搅拌。
3.5 发酵
发酵阶段料液的温度应尽量保持稳定,这就要求选用保温性能好的发酵罐。发酵终点在pH值为4.2左右,避免乳清析出。
3.6 冷却、搅拌
到达发酵终点后应尽快从发酵罐夹层通入冰水对料液冷却。冷却的目的是快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酶的活性,防止发酵过程产酸过度及搅拌时脱水。冷却后料液温度最好控制在20℃以下,较低的破乳温度有利于保证酸乳的黏稠度。破乳采用机械搅拌破乳,搅拌转速低于30r/min质量控制,时间为30 min。
3.7 清洗与车间环境
车间必须有CIP系统,以对生产设备和管道每日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车间地面和车间空气使用二氧化氯定期消毒。
4、控制点监控和纠偏措施
3.1原辅料
企业应有专人负责原辅料的检验,坚持每批都要抽检,一旦发现异常马上处理。检验员严格按照国标或企标要求操作收购优质新鲜牛奶、奶粉及辅料,当发现致病菌、掺假、含抗生素和抑菌物质、新鲜度差时,应坚决拒收。
3.2均质
操作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高压均质机,确保均质的压力和温度处于正常范围龙源期刊。如有异常,应马上更正。
3.3杀菌
相关的技术人员应做好杀菌的监控和记录工作,控制好杀菌的温度和时间,如发现温度偏低,马上调整温度,对原料奶重新杀菌,以保证杀菌效果。
3.4接种
接种应该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应严防发酵剂和原料奶的污染。如果发现污染,对污染的原料应重新杀菌,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接种前应对发酵剂的活力进行检验,如果活力不够,应马上更换。另外接种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发酵剂的添加量。
3.5发酵
发酵阶段料液的温度应控制好并尽量保持恒定,这就要求选用保温性能好的温室或发酵罐。企业应有专人对发酵罐进行监控,确保以正确的工艺参数运行。监控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应马上调整并做好记录工作。
3.6冷却、搅拌
发酵结束后应及时冷却到预定的温度,并进行搅拌。技术人员主要监控冷却的温度和搅拌的速度,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马上调整。
3.7清洗与车间环境
由于牛乳是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培养基,对于乳品企业来说,一旦原料或产品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就很容易在生产中造成严重的产品污染。一般每天下班后即可清洗。奶罐使用后应用清水洗净,不得残留奶垢及其他污物,生产设备及管道采用CIP 清洗,这就要求车间必须有良好的CIP 系统质量控制,同时对CIP 化学剂的浓度和CIP 周期中的温度进行监测,对发酵罐的消毒应在刚刚将牛乳注入罐中之前进行,随后不应再有冲洗。在CIP 后用肉眼检查所有的加工设备,必须确保所有的工艺流程中的死角都被确定和用人工清洗,一般情况下用次氯酸盐对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进行喷雾(1周1次),每天清洁和消毒所有的地板积水。管道的安装必须合理不得有死角[9]。
5 结束语
通过对搅拌型酸奶生产过程的危害性分析,确定了其关键控制点:原辅料,均质,杀菌,接种,发酵,冷却、搅拌,清洗与车间环境。HACCP 是个系统工程,其技术性、严密性要求较高,必须领导重视,全员投入,共同协调,才能保证HACCP 的正常运转,确保酸奶的安全性[10]。
参考文献:
[1]陈宗道,刘金福,陈绍军.食品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吴敏,王电.HACCP在搅拌型果汁酸牛乳生产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2004,(10):22-23.
[3]郭本恒.现代乳品加工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刘洪元,高昆,刘乐元.HACCP在酸马奶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乳品工业,2003,31(6).
[5]王艳波,范淑玲,忘钊等.HACCP在发酵酸奶中的应用探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3):37-39.
[6]王电,程廷昌,田应宏等.HACCP在搅拌型风昧酸牛乳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乳业,2003,(4):36-37.
[7]刘晶.酸乳制品中HACCP的应用[J]. 山西食品工业,2001,(3):9-10.
[8]周国君.HACCP在酸奶生产中的应用[J]. 贵州畜牧兽医,2005,29(1):20-22.
[9]秦立虎,徐国民,宋青山,等.HACCP在低乳糖牛奶生产中的应用初探[J].2000,(4):189-191.
篇8
纵观各国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都是在规定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机构的组成和职责、进行风险分析的情形、风险分析的具体程序等等,这些内容主要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因此,本文在行政法的视野下,比较研究中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最后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建议。
一、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概述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指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质量的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危害进行评估,定性或定量描述风险特征,并在参考了各种相关因素后,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交流的过程。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定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是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三部分构成的完整体系。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作为风险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第一,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食品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应当遵循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方法,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得出风险评估结果,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它以科学为基础,每一环节都是依据科学研究结论,而不是某个人的主观臆断,具有显著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第二,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具有专业性和独立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由医学、农业、食品等领域的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进行,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为了确保风险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很多国家都实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相分离,提高风险评估机构的独立性。风险管理则由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从而使风险分析制度具有了较强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第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是在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诞生的,很多国家也是在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下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这就要求它不仅要从客观上保障食品的安全,还要从心理上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因此,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非常强调分析过程的公开和透明,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与社会公众加强风险交流。
二、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原则,但是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尚不完善,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一)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现状
在风险评估方面,农业部成立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是对农产品质量进行风险评估的最高学术和咨询机构。卫生部组建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2011年10月13日,筹备三年之久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北京成立,该中心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业技术机构。
在风险管理方面,我国实行的是分段监管体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承担综合协调职责;国家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在风险交流方面,我国对其重视不够,相关法律规定多为原则性的,如《食品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二)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
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过于分散。根据现行法律,农业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卫生部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并举办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三个机构性质和职责相似,人员结构基本一致,但却属于不同的部门。造成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过于分散,影响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进行。
2.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机构合一受到质疑。我国现在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机构大多由风险管理部门组织,使得其提交的风险数据或决策建议有受到行政管理者意向影响的嫌疑,加之风险交流工作滞后,使公众对风险评估结论的真实可靠性产生了质疑,从而缺少了公信力。
3.食品安全风险管理部门协调性差。由于我国实行分段监管模式,由卫生部、农业部、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共同承担。但是现实中各部门沟通协调性较差,互相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十几个部门管不了一桌菜”的尴尬局面。
4.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落后。尽管我国新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都要求加强风险交流,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依然落后,此前关于乳品安全标准的争论更证明了这一点。卫生部2010年3月颁布的乳品安全标准要求每百克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2.80克,生鲜乳菌落总数允许每毫升200万个,而此前的1986年标准分别是不低于2.95克和不超过50万个。难怪媒体惊呼“一夜倒退了25年”,更有人认为乳品新标准是以保护奶农为借口,被个别大企业绑架的标准。面对公众的强烈质疑,卫生部只解释道: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引发人们强烈不满,更突显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的落后。
三、日本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考察
为应对食品安全事件,保障食品安全,日本政府引进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修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也进行了改革。
(一)日本食 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法律制度
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发展需求,在2003年颁布了《食品安全基本法》,明确了制定与实施食品安全政策的基本方针是采用风险分析手段:第一,风险评估。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时,应当对食品本身含有或加入到食品中影响人体健康的生物、化学、物理上的因素,进行影响人体健康的评估。第二,风险管理。为了防止、抑制摄取食品对人身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应考虑国民饮食习惯等因素,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食品安全政策。第三,风险沟通。为了将国民的意见反映到制定的政策中,政府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向国民提供相关政策信息,为其提供陈述意见的机会,并促进相关单位、人员相互之间交换信息和意见。
为了适应新的食品安全形势,制定于1947年的《食品卫生法》也于2006年进行了修改。该法是日本控制食品质量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法典,对几乎所有食品都有详细的规定,包括制定食品、添加剂、器具和食品包装的标准和规格等。此外,日本政府还对《农林水产省设置法》进行部分修改,把风险管理部门从产业振兴部门分离出来,并予以强化,成立产业·消费局。
(二)日本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管理机构
为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日本于2003年在内阁府增设食品安全委员会,与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共同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隶属于内阁府,是专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机构,主要职能是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等风险管理机构进行劝告和监督。厚生劳动省作为真正行使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主要对进出口及国内市场的食品卫生实施监管。另外,随着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建立,厚生劳动省的职能已由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并举转变为单纯的风险管理。农林水产省主要负责对生鲜农产品的监管,它与厚生劳动省的区别在于侧重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阶段进行风险管理。
四、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建议
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现状的分析,对比邻国日本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经验,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
(一)整合现有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
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过于分散,不利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整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整合成新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卫生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门负责监督、审核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二)实现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分离
在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我国应当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进行改革,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构的分离。由新成立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工作,把风险评估机构从风险管理部门分离出来,直属于国务院,以提高其地位和独立性。
(三)强化各风险管理部门的协作
由于我国实行分段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因此,必须加强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以免出现监管漏洞或交叉重复。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监管部门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其次,在各部门设立专门沟通窗口,建立相互间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互通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构都应当切实加强风险交流工作,建立畅通的风险交流渠道。首先,可以利用网络、热线公布风险信息或风险评估结果,使公众及时获取可靠的科学信息;其次,吸纳消费者代表参加风险分析过程,消费者代表的加入有助于促使专家重视食品的安全性,增加公众对风险分析结果的信任。最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风险管理机构应当理性面对媒体,及时召开新闻会,公布相关风险信息或风险评估结果,防止个别媒体借机炒作。
注释:
魏铭言.最严食品安全法力争年内完成修订如何重典治乱.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6/17/content_20580695.htm.2013-06-19.
孟勇.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发展与应用.大众标准化.2011(S2).49-50.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http://chinafoodsafety.net/newslist/newslist.jsp?anniu=Introduction.2013-06-20.
篇9
一声口头的道歉,或一份诚恳的书面歉意函,不会对蒙牛公司造成任何直接的经济损失,相反倒可以看出一家企业解决问题的诚意与胸襟。即便特仑苏OMP牛奶的食用安全性得到了确认,食用特仑苏OMP牛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任何损害,虽然从法律上来讲蒙牛公司确实不用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但从道德层面上、从消费者的心理情感上,蒙牛公司仍然需要对广大民众进行道歉:毕竟你的产品违反了食品安全法,未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申报添加剂;毕竟你的产品对广大的民众造成了心理恐慌,广大的消费者遭受到了一定期限的心理折磨。作为知名的品牌企业,作为占有市场份额较大的乳制品供应商。难道就不应该说出一声抱歉、表达出你的过失与错误码?或许就是这种无诚意、不认错的态度,蒙牛公司在2月14日的新闻会上,明确表态不会对消费者进行任何赔偿。孰知,2月17日就有山西的消费者向法院提讼,以产品欺诈为由要求蒙牛双倍返回其购货款。
OMP事件发生后,特仑苏OMP牛奶迅速被撤下超市货架。然而短短十余天之后,在六部委专家“饮用蒙牛OMP产品没有健康危害”的联合调查报告出台后,特仑苏OMP牛奶又重新搬上了商品货架;据说还有部分商家以“饮用蒙牛OMP产品没有健康危害”为由拒绝消费者的退货要求。据报道,蒙牛公司已经停止生产OMP产品,但蒙牛OMP产品“停产不下架”的做法,确实让消费者难以理解。既然OMP产品涉嫌违法、蒙牛公司已经停止生产,那么OMP产品就应当撤下货架,并接受消费者要求退货的要求。“停产不下架”的矛盾做法,透露给消费者的信息仍然是蒙牛公司诚意的缺乏。
篇10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从民间收集的酸奶混合菌种中分离纯化具有优良发酵性能和生物活性功能的乳酸菌,并对其发酵特性和生物活性功能进行研究。采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对收集的混合菌种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个乳酸菌株。通过观察其菌落形态、镜检及其他鉴定实验如吲哚试验、糖发酵试验等初步认为所得菌株为乳酸菌。在菌种的发酵过程中,添加胡萝卜汁、番茄汁、马铃薯汁等不同蔬菜汁作为激活剂以提高菌种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马铃薯汁对菌种的发酵速度和凝乳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Studies on the Fermentation Properties of Rural Lactobacteria and Its Activates
Student’ s name: Li Min Advisor: Huo Po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fermentation properties and bioactive function of 5 new Lacto bacteria 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rural yogurt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article. 5 strain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collected rural yogurt by using agar plate with special isolation medium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Through the colony morphology,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a series of physiological tests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such as indole test, Sugar fermentation reaction etc. ,they were considered primarily Lacto bacteria.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fermentation rat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texture were improved when Potato juice was added during the milk fermentation.
关键词:乳酸菌;发酵;分离;激活剂
Key words: Lactobacteria; Fermentation; Isolation; Activate
1、绪论
1.1乳酸菌概述
人类对乳酸菌的利用已有很长的历史。早期的细菌学家将那些可以自发进行的传统乳酸发酵食品的细菌称之为“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 [1]。乳酸菌是一群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统称,它们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从土壤、水、植物、发酵食品以及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均可分离到乳酸菌。
乳酸菌有助于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建立肠胃正常的细菌生态菌群,提高免疫力,并有助于预防癌症等慢性病。乳酸菌在发酵香肠、泡菜等食品和饮料加工中被广泛应用,而其在发酵乳制品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天然的或经筛选的乳酸菌在牛奶中发酵,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酵酸奶的市场正在逐步扩大。
1.2.乳酸菌对人体的有益功能
1.2.1促进消化吸收
由于乳酸菌可以调整肠道细菌生态,扮演着触媒的角色,使帮助维生素B群及维生素K的合成吸收的有益菌能正常生长繁殖[2]。乳酸菌的代谢物有助于肠道的正常蠕动,乳酸菌能抑制维生素B1分解菌在肠道中分解维生素B1,可使维生素B1免于缺乏。
1.2.2治疗急性腹泻
乳酸菌会产生大量的乳酸﹑醋酸等有机酸,抑制造成腹泻的细菌及病毒生长繁殖。对水土不服的观光客尤其有用。
1.2.3控制胆固醇
实验证实,持续饮用酸奶一段时间后,可降低血中的胆固醇浓度,而停止饮用后,血胆固醇会逐渐恢复至原来的状况。
1.2.4降低肠道癌病变的机率
某些有害菌产生的酵素,会使大肠内的致癌原转成致癌物质,因而提高大肠癌的发生率。乳酸菌可减低这些有害酵素的活性。研究显示乳酸菌可藉由其细胞壁上的多醣成份,强烈吸附肠内这些有害的致突变性代谢产物(这是过量的脂肪
被害菌所代谢出来的致癌物质),并能加速排出这些毒素。实验也显示,肉食性动物大肠癌发生机率较高,若同时饮用酸奶,则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生机率。
1.2.5强化免疫系统
乳酸菌可活化肠道部位的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的产生,使免疫球蛋白A(Ig A)的浓度提升,并且产生γ- 干扰素及抗肿瘤因子,以抑制肿瘤细胞形成;当然乳酸菌调整菌丛生态的功能,也使免疫系统能更有效的对抗害菌,使害菌无以为生。
1.2.6抗氧化﹑抗衰老
最近发现乳酸菌也能清理自由基,并改善排便,避免便秘。也避免体内毒素的堆积,因此也能延缓老化,保持青春。
1.3乳酸菌发酵剂的功能
乳酸菌发酵剂在乳品发酵中有多种功能。
1.3.1产酸
牛乳中乳糖的含量为40-50g/L。乳球菌利用乳糖的葡萄糖部分快于半乳糖部分。乳球菌发酵的主要产物是L(+)—乳酸。
1.3.2蛋白质分解活力
与芽孢杆菌和假单胞杆菌相比,乳酸菌只有相对和缓的蛋白质分解力。乳酸军可以利用凝乳酶和菌体细胞壁蛋白酶降解蛋白质产生的多肽。蛋白酶和肽酶的联合作用提供给菌体细胞生长所需的多肽和游离氨基酸。肽类和氨基酸通过特异的转运体系穿过细胞膜。转运到内部的肽类可以通过细胞肽酶进一步的降解。
1.3.3风味物质的产生
乳球菌产生的风味化合物可以分为两类:发酵乳制品中的风味化合物和成熟干酪中存在的化合物。发酵乳中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丁二酮变种和明串珠菌发酵牛乳中的柠檬酸产生乙醛、丁二酮、3-羟基丁酮、2,3-丁二醇。在得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干酪乳杆菌、瑞士干酪、等中发现二羧酸、乙二醛、甲基乙二醛、丁二酮、二羟丙酮等化合物。一般认为菌体产生的风味化合物是为了避免菌体中丙酮酸的积累。
1.3.4胞外多糖(产粘)的产生
许多乳酸菌可以产生胞外多糖。胞外多糖可以以荚膜多糖或黏液多糖存在。几个世纪以来在芬兰使用产粘菌株生产浓厚的、粘性发酵产品中“维利”(Villi)。在1980年以来嗜热性的、产粘的乳酸菌已经广泛的用于乳酸生产中。提高酸乳的流变学特性,减少或阻止乳清的析出。在酸乳生产中这些粘性菌株的使用可以替代稳定剂。
1.3.5抑制物质的产生
乳酸菌具有一定的保藏作用,根据早期研究由糖发酵产生的有机酸,赋予产品良好的保藏效果。产品pH值的降低和产生的有机酸(乳酸和醋酸)起主要的抑制作用。很少的细菌能在如此低的pH值增殖。
乳酸菌还产生一些含量较低的其他抑制物质。这些化合物包括过氧化氢、丁二酮、细菌素以及在乳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于过氧化氢和硫氰酸后生成的亚硫氰酸
1.4乳酸菌的发展与应用 前景
近年来伴随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为乳酸菌市场的迅速发展孕育了巨大商机。专家预测,未来3-5年将是中国乳酸菌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为引入先进理念,聚集各方优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于2006年5月16日-17日在北京召开了以“肠道健康与乳酸菌”为主题的“第二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暨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乳酸菌分会成立大会”[3]。
1.4.1乳酸菌带来健康改善
经济与营养状况的改善正使肠道健康问题成为全球的共性问题,丹尼斯克公司的李永敬博士指出,在美国,约有3500万人患有肠易激综合症,在中国这一病症的发病率亦有10%。有专家预计,到2015年大肠癌将超过胃癌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乳酸菌、益生菌对人体肠道功能和免疫调节带来的良好改善已得到认同,这也为乳酸菌、益生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应用和有待发展的机会。日本癌治疗协会的研究显示,特定的乳酸菌可将恶性变较高腺瘤的发展过程控制在通常的2/3。各国科学家也都在积极研究此议题。已有70多年乳酸菌研究与利用经验的日本养乐多集团高级科学家石川文保介绍说,乳酸菌能促进肠内菌群平衡,是因为由其发酵产生的乳酸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增加有益菌的数量。
1.4.2 乳酸菌研究现状
a.乳酸菌研究基础化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值得科研人员和成功的企业家关注。对我国丰富的乳酸菌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在掌控资源的前提下,优选不同生理、不同遗传特性的乳酸细菌,开发出不同的产品。对乳酸菌资源、应用基础理论及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对企业来说意义是深远的[4]。
b.生产技术集成化
展望未来,乳酸菌的分子育种技术、高密度培养技术、发酵过程的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食品重组技术和益生菌功能性评价技术的建立和运用,将会推动我国乳酸菌发酵食品走向国际市场,有可能催生乳酸菌行业的国际品牌。
c.潜在市场细分化
乳酸菌发酵乳制品作为国际性的嗜好产品,有其特殊性,但由于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明显,潜在市场有细分化的趋势。消费者对乳酸菌发酵乳制品的选择需求会经历由追求口感风味,到追求营养强化,再到追求产品的特殊保健功能上。目前国内产品还停留在前两者的过渡期,营养强化是未来3-5年内乳酸菌产品的主流。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性需求会形成特定的目标市场。
d.合作国际化
合作国际化是我国乳酸菌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因此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可以大大提升乳酸菌制品的生产水平,确保产品的安全。
e.产品保鲜生物化
由于我国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冷链还很不完善,再加上乳酸菌发酵产品中的益生菌在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由于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会逐步死亡。运用微生物生态学原理,通过生物信号传导中的分子调控,采用生物保鲜的方法,在保证产品绿色、天然、不用化学防腐剂的前提下,延长活性乳酸菌饮料的货架期。
1.4.3乳品竞争中的新机遇
正是因为乳酸菌所具有的营养、健康的特殊功效,使其风靡欧、美、日、韩等市场,并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饮料、肉制品、保健食品等食品及预防医学领域。目前,全球含乳酸菌、益生菌的乳制品产值已达近400亿美元,欧洲占有约50%的市场。在中国市场上,除了专业生产此类产品的太子奶、养乐多等外,为了顺应消费趋势,并能从传统市场的大战中突围,乳品、饮料生产商纷纷将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乳酸菌、益生菌产品纳入到自己的产品视线中。达能BE80菌、蒙牛LABS菌、伊利LGG菌、味全B-longum、光明活力E+菌等产品相继上市。中国的乳业大战,瞄准乳酸菌这一新的产业,开辟了具较高科技含量的第二战场。
1.4.4科技与创新提升价值
长久以来,乳酸菌就用于生产各种动物(奶,肉,鱼等)和植物(蔬菜,酒等)发酵食品。传统上用于生产发酵食品的乳酸菌一般被认为是安全的。食品生物转化的产业化更提高了乳酸菌的经济重要性。乳酸菌在食品转化过程中所占的成本虽然很少,但在发酵产品的感官和卫生质量上却起着关键的作用。乳酸菌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贡献是酸化,发酵产生的酸性最终产物积累在胞外环境中,构成不利于许多其他微生物生存的环境,这个特性是众多发酵法保存食品的基础,
也是干酪和酸奶生产中乳品凝结或腊肠发酵中可溶性肉蛋白凝结的先决条件。在大多数发酵食品中,耐酸性是保证乳酸菌的最佳生长和酸化速率,以及保持益生菌在胃肠道中存活的基本要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乳酸菌要经受一系列的环境压力,诸如极端温度、pH、渗透压、氧、和饥饿等。这些环境胁迫诱导的基因调节作用,都可能影I响到细胞的生理状况和性质,直接影响发酵过程和干酪香味成分产生。从工业观点出发,选择发酵好,能抵抗发酵过程中的不利条件的菌株是重要的。此外,该菌株的产酸速度,凝乳质量对工业生产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对乳酸菌激活剂的筛选及其分离鉴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5本章小节
本章对于乳酸菌对人体的有益功效、乳酸菌发酵剂的主要功能,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展望等作了总结介绍。乳酸菌发酵乳制品作为国际性的嗜好产品,有其特殊性,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加,乳酸菌发酵的需求将呈现上涨趋势。因此对于优良乳酸菌发酵性能的研究探讨,开发研制具有更快速,更有效的酸奶发酵剂激活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由于对乳杆菌的研究报道比较详尽,但乳球菌研究较少,固本文重点研究对象为混合菌种中分离所得乳球菌。
2、实验部分
2.1实验材料
2.1.1 主要原辅料
混合菌种:实验室于各地采集所得优良菌种A、B混合菌
单菌种:由实验室所供混合菌种分离
牛奶:市售,伊利纯牛奶
土豆,番茄,胡萝卜,山药,佛手瓜:市售,新鲜
其他:蔗糖 乳糖 葡萄糖
2.1.2 培养基[4][5][6][7]
1号培养基 g/L:
大豆蛋白胨 5.0g, 蛋白胨 2.5g, 酵母膏 5.0g, 牛肉膏 6.0g, 乳糖 5.0 g, MgSO4.7H2O 0.25 g, Na2HPO4 5.0g, Vc 0.5g, 脂 15g, pH 7.0~7.2。
2号培养基 g/L:
蛋白胨 10.0g, 酵母膏 5.0g, KH2PO4 6.0g, 柠檬酸氢二铵 2.0g
MgSO4.7H2O 0.25g, MnSO4.2H2O 0.12g, FeSO4.7H2O 0.04g,
无水醋酸钠 15g, 吐温 1.0ml, 葡萄糖 20g, 琼脂 15g, pH 5.5。
3号培养基g/L:
牛肉膏 1.0g, 蛋白胨 1.0g, 酵母膏 1.0g, 葡萄糖 1.0g
琼脂 1.8g, 水 100ml。
蛋 白胨水培养基:
蛋白胨 10g, NaCl 5g,水 1000ml,pH 7.2~7.4。
糖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水培养基 1000 ml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1~2 ml
pH 7.6 另配 20%糖溶液 (葡萄糖,蔗糖)各 10 ml.。
制法:
1).将上述含指示剂的蛋白胨水培养基(pH 7.6 )分装于试管中,在每管内放一倒置的小玻璃管(德氏小管),使充满培养液。
2).将已分装好的蛋白胨水培养基和20%的各种糖溶液分别灭菌,蛋白胨水培养基121摄氏度灭菌 20 min ,糖溶液112摄氏度灭菌 30 min。
3) . 灭菌后,每管以无菌操作分别加入20%的糖溶液0.5 ml , 则成1%的浓度。
2.1.3 有关溶液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00mol/L]:称取4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后存于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数日后至溶液清亮。然后吸取该溶液10ml于10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将蒸馏水煮沸后冷却)中,摇匀。
2) 1.6 % 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
溴甲酚紫 1.6 g 溶于100 ml 乙醇中,贮存于棕色瓶中保存备用。
3)吲哚试剂:
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 8 g , 95 % 乙醇 760 ml , 浓盐酸 160 ml,10 % 硫酸,2 % 高锰酸钾。
4)含氨的硝酸盐溶液 :
称取硝酸银 2 g , 蒸馏水 100 ml ,待硝酸银溶解后,取出10 ml 备用,向其余的90 ml 硝酸银中滴加氨水,即可形成很厚的沉淀,继续滴加氨水至沉淀刚 刚溶解成为澄清溶液为止,再将备用的硝酸银慢慢滴入,则溶液出现薄雾,但轻轻摇动后,薄雾状的沉淀又消失,继续滴入硝酸银,直到摇动后仍呈现轻微而稳定的薄雾状沉淀为止。
2.1.4激活剂
胡萝卜汁、番茄汁、马铃薯汁、佛手瓜汁、番薯汁、山药汁、Vc、葡萄糖、乳糖、蔗糖。
2.1.5相关仪器
表1 实验相关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 生产厂家
光照培养箱 SPX-250B-G型 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
数显恒温水浴锅 HH-4 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电热手提式低水控压力蒸汽灭菌锅 YXQ-SG41-280-B型 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电热鼓风干燥箱 DGX-9143B-1型 上海福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药物天平 BP-2型 上海药用激光仪器厂
粘度计 平型乌氏 浙江省椒江市玻璃仪器厂
分光光度计 700型 上海福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2.2 实验方法
2.2.1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方法
配制细菌培养基(1,2,3号培养基)各200mL,分装于50OmL锥形瓶中,标记1号,2号,3号,121oC灭菌20min,冷却至45℃左右倒平板,于无菌操作台上放置12~24小时,观察无杂菌生长后为可用培养基[4]。用接种环分别蘸取混合菌种A、B平板划线接种于3号培养基上,置40.5℃培养24~48小时[5]。待菌落形成后,用接种环挑取单个不同菌落,再次划线分别接种于1、2号培养基上,置40.5℃培养24~48小时,仔细观察菌落形态并进行记录[6]。确认为纯培养物后,挑选出乳酸菌进行连续6次以上的传代,以达到分离提纯。
2.2.2 乳酸菌的鉴定方法
乳酸菌分离株的鉴定主要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吲哚试验、糖发酵产气试验、乳酸检测等生理生化特征的分析来进行[7]。
2.2.2.1形态观察
a.菌落形态观察
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标准菌菌落形态为参照,采用目测法观察菌落形态。
b.细胞形态观察
从培养基中随机挑取单菌落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乳酸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得细胞形态为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态。
2.2.2.2吲哚试验
1).试管标记:取装有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2支,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到标记乳酸菌的试管中,标记有空白对照的不接种,置40.5℃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
3).观察记录:在培养基中加入乙醚1~2 ml , 经充分振荡,静置片刻后乙醚层浮于培养液的上面,沿管壁缓慢加入5~10滴吲哚试剂,使吲哚萃取至乙醚中,如有吲哚存在,乙醚层呈玫瑰色,此为吲哚试验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
2.2.2.3糖发酵试验
1).试管标记:取分别装有葡萄糖,蔗糖发酵培养液试管各2支,每种糖发酵试管中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种至以上各相应试管中,每种糖发酵培养液的空白对照均不接菌。将装有培养液的德小管倒置试管中,置40oC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3).观察记录:与对照管比较,若接种培养液保持原由颜色,其反映结果为阴性;如果培养液呈黄色,反映结果为阳性。培养液中的德氏小管内有气泡为阳性反应,德氏小管内没有气泡为阴性反应[7]。
2.2.2.4 乳酸的检测[6] [9]
选用已经分离的菌种做小型发酵实验,取其发酵液的上清液约10ml于试管中,加入10%硫酸1 ml ,再加2%高锰酸钾 1 ml ,此时乳酸转化为乙醛,把事先在含氨的硝酸银溶液中浸泡的滤纸条搭在试管口中,微火加热试管至沸,观察滤纸变化。
.
2.2.3乳酸菌的分离纯化流程:
3号培养基划线接种
40oC培养24~48h
菌落形成 观察记录菌落形态特征
选择挑取单个菌落
挑取菌落2号培养基划线接种 挑取菌落1号培养基划线接种
40oC培养24~48h 40oC培养24~48h
观察记录菌落特征 选择单个菌落 选择单个菌落 观察记录菌落特征
、 同杆菌实验方法
镜检 记录菌株细胞形态
通过一系列生理化实验鉴定菌株(吲哚试验、糖发酵产气试验、乳酸检测)
图2 乳酸菌分离纯化流程
2.2.4乳酸菌生长曲线的绘制[11]
大多数细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将一定量的细菌转入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要经历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本研究采用光电比浊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乳酸菌悬浮液的OD值,绘制生长曲线。
操作步骤:
a.标记
取无菌试管数只,用记号笔分别标明菌体和培养时间,即A0、A1、A2、A3、A4....和B0、B1、B2、B3、B4.....
b.接种
分别用10ml吸量管吸曲1号菌,2号菌20ml转入盛用200ml已灭菌3号培养液的三角瓶中,混合均匀后分别取10ml混合液放入上述标记的无菌大试管中。
c.培养
将已接种的试管置培养箱中40.5oC培养,每隔一小时将标有相应时间的试管取出,立即放冰箱中贮存,最后一同比浊测定其光密度值。
d.光密度测定
用未接种的液体培养基做空白对照,选用600nm波长进行光电比浊测定。
从早取出的培养液开始依次测定(测定OD值前,将待测定的培养液振荡,使细胞均匀分布。
e.将测定的OD600值绘制乳酸菌的生长曲线
2.2.5激活剂的筛选
2.2.5.1酸奶的制备
用接种环以无菌操 作分别挑取1号,2号菌种于添加了激活剂的牛奶培养基中,置40.5o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用已灭菌的吸量管分别吸取1ml 1号、2号菌液于100ml牛奶培养基中,40.5oC培养。待其凝乳完全,得酸奶,备用。
2.2.5.2激活剂的筛选方法[8]
图3 激活剂筛选路线
2.2.6酸奶各项指标检测
测定各组酸奶的酸度【9】、粘度、产酸速度。
2.2.6.1酸度测定方法
分别称取已搅拌均匀的1号、2号酸奶试样5g,准确至0.01g,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新煮沸放置冷却至40℃的水,小心摇匀,再加入5滴酚酞指示液,小心摇匀,用0.100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处现粉红色或与标准色一致,并在0.5min内不褪色,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毫升数,同时做空白试验。
酸度计算:
X2=c*5.00*(V2-V1)*20/(0.1000M2)
X2---试样的酸度,°T
C---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2---试样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ml
V1---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毫升数,ml
M2---试样的质量,g
2.2.6.2黏度测定方法
采用乌氏粘度计测量酸奶粘度。
2.2.6.3 产酸速度测定
产酸速度是酸奶发酵的重要参数,其大小是对菌种活力和发酵效果的重要反映:平均产酸速度=终点滴定酸度/发酵时间,oT/h【8】。
2.2.7乳酸菌的动物试验
为了测定A、B混合菌及从中分离出的1号,2号菌是否具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或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生理功效,对这些菌种进行小老鼠的动物试验:胆固醇测试,甘油三脂测试,高密度脂蛋白测试。
2.3本章小节
在本章中对本研究所用原材料、培养基、实验器材等作了简单概述。并对实验方法及操作流程安排等作了详细介绍。
3、结果与讨论
3.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为将A、B混合菌分离纯化进行连续6代培养,在平板上观察得:
A菌:为圆形稍扁平的白色菌落,菌落有大有小,初步鉴定为乳酸菌。挑取少量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由A菌分离纯化培养得1号菌,3号菌,5号菌。
B菌:为卵圆形黄色菌落和白色菌落,菌落有大有小,初步鉴定为乳酸菌。挑取少量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由B菌分离纯化培养得2号菌,4号菌。
3.2 乳酸菌的鉴定
3.2.1形态观察
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标准菌为对照,对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见表2。
表2 筛选所得菌株的生理特性分析
Table 2.Physiological property of isolated strains
实验编号 表面特征 镜检结果
嗜热链球菌 黄色,菌落较大,生长良好,菌落卵圆形表面光滑,凸起 椭圆球状
1号 乳白色,菌落较小,生长良好,菌落圆形表面光滑,凸起 椭圆球状
2号 微黄色,菌落较小,生长良好,菌落圆形表面光滑,凸起 椭圆球状
保加利亚乳杆菌 白色,较小,菌落较粗糙,形状多不规则或圆形,生长尚好 杆状
3号 乳白色,较大,菌落较粗糙,圆形,生长良好 杆状
4号 乳白色,较小,菌落较粗糙,圆形,生长尚好 杆状
5号 乳白色,较小,菌落较光滑,圆形,生长良好 杆状
图4 1号菌 图5 2号菌
图6 3号菌 图7 4号菌
图8 5号菌
经过对1~5号菌的菌落形态观察及其细胞形态观察,初步鉴定1~2号菌株为乳球菌,3~5号菌株为乳杆菌。
3.2.2吲哚试验:
在1~5号菌种中,分别加入吲哚试剂,进行吲哚试验,结果显示1~5菌种的试管均不呈现玫瑰色,证明为阴性反应,说明该菌不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
能力。也说明此菌种不是大肠杆菌,因为大肠杆菌的吲哚试验证明为阳性[15]。
3.2.3糖发酵试验:
在添加葡萄糖的发酵培养液中加入1~5号菌种于40.5oC培养24小时后,培养液均变为黄色,反应结果为阳性,且杜氏小管内无气泡,其反映结果为阴性。加入蔗糖的发酵培养液中加入菌种后的反应结果也为阳性 [16],且杜氏小管内无气泡,其反映结果为阴性。培养液变为黄色证明该菌种能分解葡萄糖和蔗糖而产酸。杜氏小管内没有气泡,说明该菌种分解糖后不产气。也证明此菌种不是大肠杆菌,因为如果是大肠杆菌除了产酸反应结果为阳性外,杜氏小管内也会有气泡,因为大肠杆菌具有分解葡萄糖和蔗糖产酸并产气的能力。
3.2.4小型发酵实验:
分别对1~5号菌进行小型发酵实验,观察到1~5号菌的滤纸条均变为黑色,说明有乳酸存在[17]。因为在1~5号菌种发酵液的上清液中加入10%硫酸1 ml 和2%高锰酸钾1 ml 后,此时上清液中的乳酸转化为乙醛,加热后使乙醛挥发,因此使滤纸条变黑[18]。
3.3乳酸菌生长曲线的绘制
由于乳杆菌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对乳球菌的研究较少,故本文主要对乳球菌进行详细研究,采用光电比浊法对1号菌和2号菌进行生长曲线绘制,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600nm处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乳酸菌生长曲线 。详见图9:
由图9可见:在接种后4小时内,OD值变化较小,但在4小时后,OD值呈直线上升,进入对数期,直到在10小时后,OD值上升速度缓慢。表明前4小时为1号菌的延迟期,4~9小时为1号菌的对数期,9小时以后为稳定期,将1号菌接种做酸奶培养其养时间可能在4~6小时内。
由图可见:在接种后3小时内,OD值变化较小,但在4小时后,OD值呈直线上升,进入对数期,直到在10小时后,OD值上升速度缓慢。表明表明前3小时为2号菌的延迟期,3~10小时为2号菌的对数期,10小时以后为稳定期,将2号菌接种做酸奶培养其养时间可能在4~6小时内。
3.4激活剂的筛选
3.4.1 1号菌:
将1号菌接种于纯牛奶中做发酵培养,其凝乳时间为6小时,为了缩短其凝乳时间,提高经济效益,进行了1号菌的激活剂筛选。通过文献查找,初步选定Vc、佛手瓜、山药、胡萝卜、番茄、马铃薯等作为1号菌激活剂,对1号菌进行激活实验,结果见表3:
表3各激活剂对1号菌的发酵影响
激活剂 性状 凝乳时间 结论
空白 凝乳较松软有部分乳清析出, 6小时
有轻微发酵乳香味
VC 凝乳较松软有部分乳清析出 6小时 无激活效果
有淡淡发酵乳香味
佛手瓜汁 凝乳较松软有部分乳清析出
有佛手瓜香味,但无发酵乳特有香味 6小时 无激活效果
山药 凝乳较松软有部分乳清析出,
有轻微山药特有香味及发酵乳香味 6小时 无激活效果
胡萝卜汁 凝乳形态较结实,上层有些许乳清析出,
搅碎后形态均匀,滑润不含块状物, 5小时 有激活效果
无大量乳清分离,
有轻微胡萝卜香味及发酵乳特有香味
番茄汁 凝乳形 态较实,上层有些许乳清析出, 5小时 有激活效果
搅碎后形态均匀,滑润不含块状物,
马铃薯汁 凝乳形态较实,上层微量乳清析出,
搅碎后形态均匀,滑润不含块状物, 4小时 有激活效果
有马铃薯香味及发酵乳的特有香味
验结果表明:VC、佛手瓜、山药等对1号菌发酵无促进作用
胡萝卜、番茄、马铃薯等对1号菌发酵有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研究胡萝卜、番茄、马铃薯等对1号菌的激活效果,以其新鲜榨汁作为激活剂,对1号菌进行发酵培养并详细记录现象。
工艺条件:新鲜榨的蔬菜汁,蔬菜汁用量5%
菌种接入量10% 培养温度:40.5oC
表 4 3种果汁对1号菌的发酵影响
时间/激活剂 胡萝卜汁 番茄汁 马铃薯汁 空白
1H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2H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上层有部分粘稠状可流动液体下层部分凝固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3H 上层有部分粘稠状可流动液体下层部分凝固 上层有部分粘稠状可流动液体下层部分凝固 凝乳未完全 液体变粘稠
4H 凝乳未完全
凝乳未完全
凝乳完全
形态较结实 开始凝乳
5H 凝乳完全
上层有些许乳清析出 凝乳完全
上层有些许乳清析出 6H后凝乳完全取出培养箱
取出培养箱后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凝乳形态较实
上层有些许乳清析出搅碎后,形态均匀,滑润不含块状物 凝乳形态较实
上层有些许乳清析出搅碎后,形态均匀,滑润不含块状物 凝乳形态较实
上层微量乳清析出搅碎后,形态均匀,滑润不含块状物,有发酵乳的特有香气 香味 凝乳形态较前3者,不够结实较松软
上层少量乳清析出搅碎后,形态不够均匀含少量块状物
结果表明:马铃薯汁对1号菌种的激活作用效果较为明显,胡萝卜汁和番茄汁对1号菌种的作用相同,均不如马铃薯明显。
为了确定实验的准确性,以相同接种量及激活剂用量再做2次重复试验,得出同结论。为了缩短1号菌的发酵周期,增加激活剂用量观察其是否对1号菌的发酵周期具有更明显的缩短作用。
工艺条件:新鲜蔬菜汁,蔬菜汁用量5% ,10%
菌种接种量10% 培养温度:40.5oC
表5 不同接种量对1号菌的发酵影响
时间/激活剂 番茄汁5ml 番茄汁10ml 胡萝卜汁5ml 胡萝卜汁10ml
1H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2H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液体变粘稠
4H 上层有部分粘稠状可流动液体下层凝固
凝乳未完全 上层有部分粘稠状可流动液体下层凝固
凝乳未完全 上层有部分粘稠状可流动液体下层凝固
凝乳未完全 上层有部分粘稠状可流动液体下层凝固
凝乳未完全
5H 凝乳完全
上层有微量乳清析出形态较结实 凝乳完全
上层有微量乳清析出形态较结实 凝乳完全 上层有微量乳清析出
形态较结实 凝乳完全 上层有微量许乳清析出
形态较结实
取出培养箱后于冰箱内4 oC保存24小时观察现象 凝乳形态较实
上层有些许乳清析出搅碎后,形态均匀,滑润不含块状物 凝乳形态较实
上层有些许乳清析出搅碎后,形态均匀,滑润不含块状物 凝乳形态较实
上层微量乳清析出搅碎后,形态均匀,滑润不含块状物 凝乳形态较实
上层微量乳清析出搅碎后,形态均匀,滑润不含块状物
1H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2H 上层有部分粘稠状可流动液体下层凝固 上层有部分粘稠状可流动液体下层凝固 上层无结膜
液体状,无明显变化
3H 凝乳未完全 凝乳未完全 液体变粘稠
表5 不同接种量对1号菌的发酵影响(续)
时间/激活剂 番茄汁5ml 番茄汁10ml 胡萝卜汁5ml 胡萝卜汁10ml
4H 凝乳完全
形态较结实
取出培养箱 凝乳完全
形态较结实
取出培养箱 上层有部分粘稠状可流动液体下层凝固
凝乳未完全
6H 凝乳完全
形态较结实
有少许乳清析出
取出培养箱后于冰箱内4 oC保存24小时观察现象 凝乳形态较结实上层微量乳清析出搅碎后,形态均匀,滑润不含块状物 凝乳形态较结实上层微量乳清析出搅碎后,形态均匀,滑润不含块状物 凝乳不够结实较松软
上层少量乳清析出搅碎后,形态不够均匀含少量块状物
实验表明:三种激活剂对1号菌的凝乳时间均有明显缩短,其中马铃薯汁对1号菌的作用最为明显。故对1号菌选用5%马铃薯汁为激活剂最为恰当。
3.4.2 2号菌:由于菌种自身发酵速度较慢,只对发酵时间进行记录
表 6各激活剂对1号菌的发酵影响
凝乳时间/激活剂 空白 胡萝卜汁 番茄汁 马铃薯汁
24H 20H 20H 18H
凝乳时间/激活剂 Vc 佛手瓜汁 蛋白胨 酪蛋白胨
21H 24H 18H 18H
由表8可见:2号菌发酵速度较慢,大量激活剂对其均无明显促进作用,马铃薯汁,蛋白胨,酪蛋白胨等对其有激活效果,但发酵周期仍然过长,新的激活剂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3.4.3酸奶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经过以上对1号菌和2号菌的激活剂的初步筛选,结果表明对1号菌选用5%马铃薯汁为激活剂最为恰当,2号菌由于其自身发酵速度缓慢,此次研究中所选用激活剂对其虽有促进效果但发酵周期仍然过长,2号菌的激活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故本次实验中酸奶各项指标的对比检测只对1号菌选用马铃薯汁作为激活剂和1号菌不加激活剂进行检测。
3.4.3.1 酸奶的酸度检测
酸奶的酸度与粘度是酸奶质量的重要指标,固对添1号菌添加了激活剂与不添加激活剂2组进行酸度及粘度比较,观察其发酵效果。
1号菌:对马铃薯汁作为激活剂与空白组进行酸度及粘度比较
由图11可见:马铃薯汁组酸度,产酸速度均明显高于空白组,说明马铃薯汁对1号菌的产酸有显著提高。
平均产酸速度:马铃薯汁组:41.45 oT/h 空白组:24.77 oT/h
3.4.3.1 酸奶的粘度检测
表 7铃薯汁与对照组的粘度比较
名称 发酵乳下降时间(每隔1H测一次)
马铃薯汁 22S45 28S38 ∞ ∞
空白 24S25 24S28 2M58S18 20M29S66 ∞ ∞
注:∞表示粘度计已无法测出其粘度;S表示秒 ;M表示分钟
由表6见:实验所用粘度计于第3小时开始无法测出马铃薯汁组粘度,已超出其测量范围。说明添加了马铃薯汁的1号菌产胞外多糖(产粘)能力明显提高。胞外多糖可以以荚膜多糖或黏液多糖存在。乳酸菌产胞外 多糖可以提高酸乳的流变学特性,减少或阻止乳清的析出。表明马铃薯汁对1号菌的激活效果可以明显提高酸奶凝乳效果。
3.5乳酸菌的动物实验
为了确定A、B混合菌及从中分离的1、2号单菌是否具有降低胆固醇、甘
油三脂或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生物活性功能,进行了动物实验。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生物统计[14][15],结果如下:
3.5.1对胆固醇的影响
表8 A、B混合菌及1、2单菌对胆固醇的影响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第0周 1.00
2.00
3.00
4.00
5.00
Total 10
10
10
10
10
50 2.4720
2.4650
2.4730
2.4760
2.4780
2.4782 .33704
.31917
.30137
.28934
.29200
.29549 .10658
.10093
.09530
.09150
.09234
.04179
表9 A、B混合菌及1、2单菌对胆固醇的影响(续)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第2周 1.00
2.00
3.00
4.00
5.00
Total 10
10
10
10
10
50 2.6500
2.7120
2.1790
2.2800
2.1890
2.4020 .58687
.69977
.55553
.67868
.34116
.60867 .18559
.22129
.17567
.21462
.10788
.08608
第3周 1.00
2.00
3.00
4.00
5.00
Total 10
10
10
10
10
50 2.4570
2.4110
2.3190
2.4070
2.2430
2.3674 .31486
.47099
.50318
.51547
.34804
.42719 .09957
.14894
.15912
.16301
.11006
.06041
第4周 1.00
2.00
3.00
4.00
5.00
Total 10
10
10
10
10
50 2.7150
2.5630
2.6070
2.4030
1.9890
2.4554 .51113
.45877
.63764
.67539
.34223
.57652 .16163
.14508
.20164
.21358
.10822
.08153
(表中1号,2号,3号,4号,5号分别代表对照组,1号菌,A菌,B菌,2号菌;下同)
表10 A、B混合菌及1、2单菌对胆固醇影响的方差齐性分析
Levene
Statistic df1 df2 Sig.
第0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025
1.304
.543
1.172 4
4
4
4 45
45
45
45 .999
.283
.705
.336
对计量资料多组平均数进行方差齐性分析,Sig.>0.05,则进行方差检验
表11 A、B混合菌及1、2单菌对胆固醇影响的方差分析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第0周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001
4.277
4.278 4
45
49 .000
.095 .003 1.000
第2周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2.676
15.477
18.153
4
45
49 .669
.344 1.945 .119
第3周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293
8.649
8.942 4
45
49 .073
.192 .381 .821
第4周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3.222
13.064
16.286 4
45
49 .806
.290 2.775 .038
Sig<0.05,多组之间有差别,进行q检验。
第4周
表12 A、B混合菌及1、2单菌对胆固醇影响的各组差异性比较
VAR00001 N Stubset for alpha=.05
1 2
5.00
4.00
3.00
2.00
1.00
Sig. 10
10
10
10
10
1.9890
2.4030
2.5630
2.6070
.064
2.4030
2.5630
2.6070
2.7150
.571
由表12可见:5号和1号不出现同一列,表明5号和1号有明显差别,且5号<1号,1号为对照组证明5号即2号菌对降胆固醇有明显效果
3.5.2对甘油三脂的影响
表13 A、B混合菌及1、2单菌对甘油三脂的影响
表14 A、B混合菌及1、2单菌对甘油三脂影响的方差齐性分析
Levene
Statistic df1 df2 Sig.
第0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1.215
1.498
1.989
.745 4
4
4
4 45
45
45
45 .318
.219
.112
.567
对计量资料多组平均数进行方差齐性分析,Sig.>0.05,则进行方差检验
表15 A、B混合菌及1、2单菌对甘油三脂影响的方差分析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第0周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039
4.684
4.723 4
45
49 .010
.104 .093 .984
第2周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1.256
11.547
12.803 4
45
49 .314
.257 1.224 .314
第3周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490
3.545
4.034 4
45
49 .122
.079 1.554 .203
第4周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1.361
2.298
3.659 4
45
49 .340
.051 6.663 .000
Sig<0.05,多组之间有差别,进行q检验。
第4周
表16 A、B混合菌及1、2单菌对甘油三脂影响的各组差异性比较
VAR00001 N Stubset for alpha=.05
1 2
5.00
4.00
3.00
2.00
1.00
Sig. 10
10
10
10
10
.8290
.8440
.8760
1.0630
.110
1.0630
1.2580
.060
由表16可见:5号、4号、3号与1号不在同一列,表明5号、4号、3号对1号有明显差别,1号为对照组,且5号、4号、3号均<1号,证明3号,4号,5号即A菌,B菌,2号菌对降甘油三脂均有明显效果,比较上表数据可得5号即A菌对降甘油三脂效果最明显,4号即B菌次之,3号即2号菌对降甘油三脂效果在3种菌种效果最不明显。
3.5.3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表17 A、B混合菌及1、2单菌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第0周 1.00
2.00
3.00
4.00
5.00
Total 10
10
10
10
10
50 1.3420
1.3160
1.3570
1.3010
1.3450
1.3322 .19982
.13184
.16761
.12151
.14661
.15092 .06319
.04169
.05300
.03843
.04636
.02134
表17 A、B混合菌及1、2单菌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续)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第2周 1.00
2.00
3.00
4.00
5.00
Total 10
10
10
10
10
50 1.2750
1.2770
1.2310
1.1990
1.0940
1.2152 .12403
.18379
.12449
.22820
.10793
.16791 .03922
.05812
.03937
.07216
.03413
.02375
第3周 1.00
2.00
3.00
4.00
5.00
Total 10
10
10
10
10
50 1.0560
1.0640
1.0810
1.1490
1.1710
1.1042 .09082
.09216
.15531
.14783
.11328
.12693 .02872
.02914
.04911
.04675
.03582
.01795
第4周 1.00
2.00
3.00
4.00
5.00
Total 10
10
10
10
10
50 1.3600
1.2970
1.2840
1.2080
1.2460
1.2790 .10914
.12000
.18026
.16645
.18020
.15657 .03451
.03795
.05700
.05264
.05698
.02214
表 18 A、B混合菌及1、2单菌对高密度脂蛋白影响的方差齐性分析
Levene
Statistic df1 df2 Sig.
第0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581
1.752
1.276
1.120 4
4
4
4 45
45
45
45 .678
.155
.293
.359
对计量资料多组平均数进行方差齐性分析,Sig.>0. 05,则进行方差检验
表 19 A、B混合菌及1、2单菌对高密度脂蛋白影响的方差分析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第0周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021
1.095
1.116 4
45
49 .005
.024 .217 .928
第2周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226
1.155
1.381
4
45
49 .056
.026 2.200
.084
第3周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109
.680
.789 4
45
49 .027
.015 1.811 .143
第4周 Between Groups
Within Groups
Total .130
1.071
1.201 4
45
49 .033
.024 1.370 .259
Sig.>0.05 说明各组无差别,可得1号,2号,A菌,B菌对高密度脂蛋白均无明显效果。
由乳酸菌的动物实验结果得:A、B菌对降低甘油三脂有明显效果,对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均无影响,2号均对降胆固醇及降甘油三脂均有明显效果,但对高密度脂蛋白无影响,1号均对甘油三脂、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均无影响。表明2号菌的对人体的有益功能最佳。
3.6本章小节
在本章节中,对实验所察现象进行了详细描述,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A菌分离得1号、3号、5号3种菌,其中1号为乳球菌,3号、5号为乳杆菌。
B菌分离得2号、4号2种菌,其中2号为乳球菌,4号为乳杆菌。并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对分离所得菌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5号菌均为乳酸菌,具有乳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对1号,2号菌进行了激活剂的筛选,得马铃薯汁对1号均具有明显的激活效果,其接入量为5%,菌种接入量为10%;2号菌活性较差。对实验所用菌种及分离所得菌种1号、2号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B菌对降低甘油三脂有明显效果,对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均无影响,2号均对降胆固醇及降甘油三脂均有明显效果,但对高密度脂蛋白无影响,1号均对甘油三脂、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均无影响。表明2号菌的对人体的有益功能最佳。
4、总结与展望
4.1总结
本文通过对乳酸菌的菌落特征,菌体细胞形态以及该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和运用该菌种做小型发酵实验,证实该菌种为乳酸菌。杆状的即为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即为乳链球菌。此次实验通过对乳酸菌的激活剂筛选得出不同的菌种其适用的激活剂不同,激活效果不同。A菌的最佳激活剂为马铃薯汁,用量为5%,接菌量为5%。实验中为了高效分离筛选乳酸菌,应该注意挑取具有典型特征的黄色菌落。另外,在吲哚试验中,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在加入吲哚试剂后切勿摇动试管,这样乙醚层就不至于被破坏。在糖发酵试验中,应该在灭菌时适当延长煮沸时间,这样可以防止倒置杜氏小管内有残留气泡。在激活剂的筛选实验中,榨取新鲜果汁时应注意尽量保持清洁,减少杂菌感染,灭菌操作要充分,接种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注意了上述几点有利于实验的成功性。
4.2展望
发酵酸奶制品的产量每年以25% 的速度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发酵酸奶制品的质量、口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迎合消费者这种需求,一些实力强大的乳品企业为保证发酵制品的质量、口感和生产的标准化.已经在大量使用进口的直投式酸奶发酵剂.而且因为使用传统的商业发酵剂有诸多的缺点.很多中小型乳品企业也在尝试使用方便快捷的直投式酸奶发酵剂, 但是这种菌种使用成本昂贵,目前很多企业期待着口感好、价格适中的优秀的酸奶发酵剂面市。因此,研制能够促进发酵剂迅速发酵又能保持口感的激活剂将是未来市场的热点。
致 谢
感谢浙江科技学院生化学院活泼老师在实验期间的指导与帮助。感谢我的班主任袁秋萍老师,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感谢周燕、赵巧灵等同学在实验上的帮助。感谢五位室友对我生活上的鼓励和帮助。感谢评阅、评议学士论文和出席学士论文答辩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对我的论文给予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红.乳酸菌的发酵性质和生物学功能[J].生物学通报,1999,34 (12):18.
[2] 刁治民,于学军.发酵乳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J].中国乳品工业,1998.1
[3]郭兴华.中国乳酸菌研究之我见— — 参加第六届国际乳酸菌学
术讨论会有感[J].生物工程进展,2000,20(1):6—7.
[4]用家春.乳酸菌菌种的简便分离和培养[J].食品科学,1998,19 (1) .
[5].沈萍,范秀容,李广武. 微生物学实验(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黄秀梨,夏立秋等.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德国:6:119~120.
[7]凌代文.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86;96.
[8]. 内蒙古轻工科学研究所.乳品工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9.
[9]谢继志,肖宏彬.酸奶中乳酸菌及酸度的检测与评价[J],中国乳品工业,I ,2002, (1):22—25.
[10]摘自中质量报。比较周刊,酸奶的主要技术指标[J].中国乳品工业,l ,2001。(12):37.
[11] 梁田庚,等。乳品检验员[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2].东秀珠,蔡妙英等编著. 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89~294;399~412.
[13] 凌代文.乳酸茵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14]杨晓泉.计算机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63~71.
[15]刘魁英.食品研究与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l998.79~89.
篇11
一、加强病区管理,夯实基础护理
今年,我科加强了病区的管理,注重晨晚间护理,使床整无皱折,并确保床单、被褥无血迹、污渍,随脏随换,制定每周一大换床单制度,确保每位患者床单元平整、清洁、舒适保证患者的清洁无污染。
二、优质护理服务
分别设两名责任护士,责任护士负责对所分管病人的病情观察,落实治疗性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做到全程全方位护理,保证责任护士管床到位,责任到人,大大改变了以前功能制护理的局限性。她们尽心尽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所管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参与一些管理工作,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得到了一些病人家属的好评!
三、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培养专科护理人才
在本年度初我们就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训计划,有科内学习和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班等形式,均已完成培训计划。科内学习是利用每天晨会时间进行基础护理、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等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强化训练,从而不断提高科内护士的专科知识水平。今年外出培训产科专科护士一名,已能单独上岗。对新入科护士有一对一的护理老师带教,尽快适应本职工作,对工作一年以上的护士积极鼓励其继续学习,并让她们以各种形式自学,提高学历,今年有两名护士取得专科学历,护士长取得主管护士职称。
四、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严格床头交接班,坚持每日由夜班对全部住院患者的诊断、治疗、手术等情况进行梳理、登记,使晨间交班更详细、严谨,并随时检查基础护理情况,及时指出存问题及时改正,确保患者安全。完善护理查对制度,针对我科医生停医嘱不定时的情况,特制定了双人双班查对制度,即每天下午白班和总务查对医嘱后,夜间上夜和助产士再次查对医嘱,避免了漏执行和重复执行的现象。
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还需深化,服务形式还需创新;年轻护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知识还需学习,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护理科研、论文撰写工作也很薄弱,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总结经验,大胆创新,为医院的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妇产科护士工作总结2
忙碌、充实的20xx年匆匆而过,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始终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安全”作为指导思想,以“巩固__医院,促进母乳喂养”为目标,严格按照医院和护理部的要求,圆满的完成了20xx_年的各项护理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妇产科护理工作
今年x月份转入妇产科工作后,在工作中,我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妇产科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要想一个科室能够和谐、上进、有凝聚力、出成绩,就必须要具备正确的管理技巧,同时不断的增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用自己的言行去约束和影响科室的护士,积极的调动护士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合理的组织、协调、指挥科室护士完成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发挥大家的智慧和力量,事必躬亲,通过我的管理和全科室护士的配合,我们科室现在可以说是井井有条,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很高,工作效率有效,成绩突出。
1、脚踏实地,从护理基础工作做起。
科室护士偏年轻化,工作经验不足,专科知识欠缺,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基础护理工作入手,严格执行查房程序和交接班制度,将晨间护理与交接班作为交流平台,深入细致的开展专科健康知识教育,和人性化沟通,有效的提高病人满意度,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将核心制度落实作为本年度考核重点,逐步规范工作流程。另外,提高服务质量,从改进工作细节入手:改进查对方式,将传统的称呼病人床号、姓名,改为问病人姓名,让病人主动回答,避免查对差错发生的可能性。
2、抓制度落实,明确工作分工,防范工作漏洞。
将工作细化,进行分工,护理文书书写由责任护士、组长和护长三人负责,形成责任护士责任下完成病历,组长把关,护长质控的三级质控模式,有效的控制书写错误和不规范书写,提高书写质量。将工休座谈、抢救药品、实习生讲课、业务学习分别责任到人,形成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负责,大家共同参与科室管理,有效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
3、严格产房管理,不断提高助产质量。
加强产房管理,将产科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张贴在产房内墙,强化操作流程化,落实腕带识别制度,严格执行新生儿腕带配戴工作,建立产房交接流程并督导实施,有效加强产妇及新生儿安全管理,同时完善疫苗注射程序,加强疫苗管理。
二、x医院工作
今年x月底我们收到了市卫计局转发国家卫计委关于开展爱婴医院复核的通知,x月底我们提交了__医院复核申请,为了保证爱婴医院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能正常运转,在院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科根据<20xx年x医院复核方案>要求,逐条自查整改,督导落实,使爱婴医院的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于x月x日通过了市卫计局开展市级__医院复核,x月份后我们又重新进行了整改,准备迎接省级x医院复核。具体工作如下:
1、促进母乳喂养政策的实施。
(1)制定了书面母乳喂养政策,并传达到了所有的医护人员。
(2)贯彻执行本院促进母乳喂养的规定和“国际双十条例”。
(3)将母乳喂养的三个十条规定张贴在母婴所到之处。
2、代乳品销售情况。
在医院内禁止张贴母乳代用品销售广告,禁止销售母乳代用品,禁止公司向母亲、医护人员赠送母乳代用品和样品。院内无母乳代用品销售广告、资料及样品。均无医务人员向孕产妇及其家属推荐母乳代用品和提供母乳代用品样品等现象。我院拒绝接受免费或低价母乳代用品。
3、落实x医院工作管理制度。
坚持母乳喂养制度、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制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帮助正常分娩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做好母婴早接触、早吸允。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哺、含接姿势和挤奶手法。鼓励母亲进行纯母乳喂养,除非有医学指征,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食物和饮料。鼓励按需哺乳,针对每个个母乳困难的产妇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杜绝产科病房奶瓶奶嘴,奶粉广告。
4、加强孕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产前通过产科门诊、孕妇学校等途径,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教育。住院后由责任护士进行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宣教。待产时,进行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宣教,分娩时助产士必须将婴儿和母亲进行皮肤接触,并进行早开奶。产后将母乳喂养纳入查房内容,医护人员在查房时必须对母乳喂养的好处进行宣传、指导母亲喂奶和含接姿势、手法挤奶,指导母亲早开奶、勤喂奶、按需哺乳、不限时间和次数、婴儿睡眠超过3小时或奶胀时叫醒婴儿进行喂奶,指导母亲不要给婴儿橡皮作为安慰物,以免产生错觉,加强对剖宫产术后母亲的护理和指导等。责任护士经常巡回病房,了解医护人员在查房过程中是否将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宣传到每位孕产妇。出院后,定时电话回访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的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妇产科护士工作总结3
20____年,我科护理工作遵循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宗旨,认真执行本年度的工作计划,按照护理部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为依据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改进服务流程,加强护理质量质控,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
一、按工作量统计,共接受住院253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近20人,增长率为7、6%,手术病人114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近20台手术,增长率为17、5%。
二、治疗护理处置人次1408,其中输液1174人次肌肉注射241,皮内注射100人次,输血____人次,输血浆5人次,抽血322人次,吸氧470人次,会阴护理1166人次,灌肠146人次,术前备皮142人次,导尿141次,换药250人次,口服药1976人次,脐护210人次,新生儿143人次,分娩61人次,手术114人次,理疗647人次。
通过我们齐心协力的合作,保证了护理工作的稳步发展,为了使下半年的工作更上一层楼,根据我科实际情况,制定下半年计划如下;近几年来,我科人动较大,低年资护士较多,为了保质保量,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必须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养,使他们尽快的成长起来。
1、定期进行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的考核。
2、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令其改正。
3、高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
4、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勇于奉献精神,促进其对护理工作的认识。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及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为了保证护理工作持续有效的发展,在科室工作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将派出骨干到上级医院拓展视野,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四、鼓励加强人文知识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五、加强保障病人安全的各项措施及规章制度。
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大力宣传健康宣教,提高服务质量。
良好的护患沟通,能使护士感觉工作顺利,心情舒畅,病人因心情舒畅而利于沟通,更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特别是对那些不善于沟通的护士,将着重指导。
不足之处:
篇12
食品安全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以及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问题[1]69。食品安全成为各国政府和全球消费者关注的热点,2011年益普索(Ipsos)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90%的受访消费者非常关注食品安全。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开设背景与发展现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政策法规、道德诚信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其学科涉及农学、工学、营养与卫生、法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其技术涉及食品加工、安全标准制定、分析检测等技术,其管理过程涉及政策、法规、文化和消费观念等问题[2]。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急需一批具有现代食品安全理念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河北科技大学于2002年提出申办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新专业并获批,成为最早设置该专业的高校之一,自2003年开始招收第一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截至2010年,全国已有117所大学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其中农科院校42所,理工科院校28所,工商大学8所,师范院校9所,医药类院校6所,综合类院校24所。河北科技大学一直在积极探索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完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社会认可度逐年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08年被评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2010年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的专业,短短十年间有近120所高校增设该专业,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2]。该专业在探索中起步,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发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尚未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高校学科专业背景及优势不同,有农科、理工科、师范类及综合性院校等,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各不相同,这对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般的食品营养或是卫生问题,也不仅是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须对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加工、销售和贮藏整个产业链进行研究和控制,掌握从田间到餐桌所有环节的质量与安全性基本原理及知识。
2.课程内容尚待完善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偏重于传统的“营养与卫生”“食品加工质量控制”或“分析检测技术”,而缺少大食品安全的专业理念。部分学校由于实验条件、师资等方面的限制,食品安全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食品风险分析与预测、预警等方面的课程未能有效开展;食品安全分析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传统分析检测技术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而对企业及质量检验机构普遍应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等内容涉及很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存在不足,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评价机制等尚需改革与完善。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和河北科技大学“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河北省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强化实践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一特色,学校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了新的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学生个性化教育的特色。在新培养方案中,打破过去统一的、标准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增加个性化选修课模块适应不同特长学生的要求,在个性化教育环节中,根据专业特点和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设计各种教学方案,满足学生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个性化要求,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效果良好。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彰显专业特色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适应食品安全学科的发展通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制订出既彰显学校优势与特色,又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人才培养方案[1]70。河北省是农业大省、食品工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和食品工业强省,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食品工业也处于技术升级过程中,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对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应把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输送行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放在办学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校内专家和大型企业、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专家以及校友会的作用,共同研究制定适应食品安全学科发展,满足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方案。
2.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总纲,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3]53。河北科技大学结合多年来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在优化课程体系时,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习与研究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出发,优化构建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等必修课程及由类别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模块化)、跨学科选修课等组成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中综合性、创新性和个性化教育环节,分模块设立综合实验,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优选设备先进、工业化水平高、管理规范的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及食品安全检验机构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个性化发展、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专门人才。
3.理顺课程之间关系,有效整合课程内容通过理顺课程关系,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既继承老课程体系中的合理部分,又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食品安全学科最新进展补充新鲜知识,使课程内容能充分反映食品安全学科的新进展、新要求。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对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审查,协调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使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不重不漏;加强课程精品化建设,对重要的课程群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如食品工程教学团队、食品化学教学团队、食品营养与安全教学团队、食品生物技术教学团队等,强化了重要课程群的教学力量,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目前有3门主干课被评为精品课。
4.培养方案中加强个性化教育,强化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挖掘每名学生的优势潜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选择、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的教育,就难以最大限度地发现、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所以,我们在制订新的培养方案时,在强基础、宽视野的原则下,根据毕业生就业方向结合学生个性、特长,按卓越工程师、技能型人才、学术(创新)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四种培养模式开设相关模块化课程,供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自主选择;增设个性化教育环节,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实践活动,比如有的同学爱好营销策划,就鼓励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考察,设计一套某种食品的营销方案;有的同学爱好食品科研开发工作,指导教师就联系有关企业使其全程参与新产品开发过程;有的同学爱好艺术设计,指导教师会邀请艺术学院的教师合作指导学生设计某种食品的包装。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多环节个性化教育,结合毕业环节的综合实践锻炼,使学生大大缩短就业适应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课堂教学一直作为所有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一直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研究内容。教学中应贯彻“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方针[2]40,注重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加强学生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采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模拟现场教学、引导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信息量大、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把相关的学习文献资料、视频、复习题等发送到博客上或讨论版里,便于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性学习。
2.完善学业导师制,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大学成长规划完善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度,选聘师德高尚、教学与科研成绩突出的教授、博士担任班级的学业导师,从思想、学习、生活、情操、兴趣、人际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协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大学学习计划和成长规划。从新生入学到大学毕业,各学期开设学业教育,学科导论,学科进展与前沿,考研、就业与创业课程,介绍本专业的特点、就业去向,教师的研究方向、特长及成果,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巩固了专业思想,树立学好专业的自信心、了解学科发展前沿。
3.改革课程考核考试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传统的理论课程学生成绩评定为标准化试卷考试成绩加平时课堂成绩[3-5],过于僵化,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论推导能力,缺乏对学生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此,在特色专业建设中试点选择“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原理”“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工厂设计基础”等几门课程,改革课程学习考核评价模式,如食品营养学中增加了食品品尝课、营养食品设计论文等环节,使学生从枯燥的食品营养学基本知识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食品营养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食品卫生原理”“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工厂设计基础”等课程的考核均增加了课程设计环节或社会调查环节,考核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或生活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了解专业与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学业评价更客观更全面。
(三)构建渐进式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更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1,4-5]。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根据特色专业任务书要求,参考国内相关院校的经验,河北科技大学构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渐进式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规律,设计了四个实践教学平台,即“基础实践教学与能力平台”、“学科专业实践与基本技能平台”、“提高性(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和“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前三个平台与传统的实验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与论文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应,但内容和模式有所改革,同时增加了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突出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现课内实验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校企结合实践环节、科技创新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
1.基础实践教学与能力平台该平台由基础实验实践模块和社会调查实践模块组成,代替传统的实验教学,通过这样的改革,突出了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基础实验实践模块的改革:该模块将传统实验教学的验证实验改革为基础性实验综合和设计实验创新性实验,并通过内涵建设实现学生基本技能、基础技能提高,创新意识和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创新性实验内容不完全依附于单一课程,进行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社会调查实践模块的改革:该模块主要解决学生在获取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创新意识和基础创新能力后,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大三的暑假期间,进行社会调查,熟悉行业。其调查内容可以是销售情况,食品安全关注度,行业技术创新与效益的关系,食品法规与标准知识等,以使学生接触行业,思考行业,从而进一步产生创新和创业的意识,增强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分别开设了“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卫生安全原理与实践”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深刻,同时也培养其组织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科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食品质量与安全是实践性很强、发展较快的新兴学科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大胆改革并且与食品安全形势紧密结合,所以我们对学科两大综合实验课程进行了优化,增设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食品工程综合实验中增加自主设计新型食品实验项目,教师仅给出实验项目的方向,学生自己通过市场考察、自主设计工艺、配方、产品质量指标体系,然后准备材料,进行加工,最后由指导教师及其它同学给予综合评价,这样学生的主动思考,自主组织设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食品安全综合实验同样也设计了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结合目前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比如面粉增白剂、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的快速检测技术,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并自主准备试剂、样品及仪器,然后进行实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合理的结论,全面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协同配合的团队精神。
3.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由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模块和自主研究性学习模块组成,代替传统的实习与实训教学,通过这样的改革,突出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模块改革:该模块提出校内基础工程能力培养多工厂的集中认识实习集中性导师指导的生产实习集中、定点与兼顾就业方向的毕业实习模式。校外生产与毕业实习是工科院校毕业生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需求,河北科技大学目前与河北三元乳品有限公司、河北黑马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河北养元食品有限公司、河北凯隆达食品公司、石家庄君乐宝乳品有限公司、河北惠康食品有限公司、石家庄米莎贝尔食品公司、河北省食品检验院、河北省检疫局、河北农林科学院、河北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石家庄益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河北省粮油质量检测中心等16家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及实习实践合作关系,做为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自主研究性学习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学生达到一定知识积累和综合能力培养后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学院已将食品工程综合实验室、食品安全综合实验室及各教师的科研室作为开放性实验室,供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为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高校的经验,我们建立了鼓励高年级学生进入教师科研课题组,在导师指导下接受科研训练的机制[6-8],使本专业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获取最新学科发展信息,掌握先进技术。鼓励学生积极申报河北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参加“节能减排”大赛、“挑战杯”大赛、石家庄青年科技发明大赛、美国“大杏仁”创新大赛等科技竞赛项目,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近三年来食品学科学生获得学校资助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32项,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学生人数达120人。学生在科研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提高了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毕业论文与设计模块:该模块是学生在学校培养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集中检验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情况。针对目前高校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学生工程创新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双导师合带毕业论文或设计,允许学生在企业做论文或设计。近三年来,有17篇毕业论文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奖励;近两年,本科毕业生在核心期刊12篇。
篇13
OMP果然有特殊作用,特殊到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发出公函要求蒙牛从2月2日开始停止在特仑苏中添加OMP。当然,国家质检总局也没有把蒙牛的路都堵死,说蒙牛如果认为OMP和IGF-1是安全的,可以“按照法定程序直接向卫生部提供相关材料”,让卫生部做决断。
被质疑的OMP专利实验
关于OMP就是IGF-1的质疑声,自2007年4月17日方舟子提出后就没有停止过。当年4月2日,方舟子看到蒙牛公布的OMP生化数据,通过查阅添加OMP牛奶的专利说明书后,他确认OMP就是IGF-1。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文献检索为方舟子的这次科学打假提供了一定方便。在蒙牛专利号为2006100035519的申请书中,提到蒙牛曾用添加了OMP的牛奶对白鼠做过增强骨密度实验。此前,蒙牛也曾出示“造骨牛奶蛋白(OMP)增强骨密度实验专家评审意见”,在里面也提到过委托北医三院做白鼠实验。专利书和审批意见都是为特仑苏牛奶做的,而特仑苏也的确添加了更多的OMP。一袋250毫升的特仑苏,OMP含量约为20毫克。
北医三院在做OMP是否能真的能增强骨质密度的实验中,一共使用了104只SD大鼠(白鼠的一种),但没有幼鼠和成年鼠的分组。104只白鼠分为两组,一组灌喂添加OMP的牛奶,一组灌喂普通灭菌奶。在灌喂一段时间后,检测出灌喂OMP牛奶的白鼠确实骨质密度增强了。
严格看来,这是一个极其不严谨的实验。首先,白鼠的分类应该有幼鼠和成年鼠之分。在实验对照组中,应该增加既不喂牛奶也不喂OMP的白鼠,以及只喂OMP的鼠。这样才能更精准地对照出是OMP而非牛奶让白鼠的骨髂密度加强。其次,实验仅检测了OMP对骨骼密度的作用,而没有记录这种添加剂对白鼠其他生理情况的影响,比如在体重和肝肾的数据中,和对照组有没有显著的差别。实验也没有检测白鼠血液里的OMP浓度,因为很多营养添加剂进入身体后并不一定会被吸收到体液并发生作用。
最要命的是。这个实验根本就没有对人进行临床实验。喝一段时间含OMP牛奶的白鼠,和喝一辈子牛奶的人,是没有可比性的。之所以没有进行人体试验。居然是因为人的实验需要更长时间(一般是一年)。中国乳制品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首席专家南庆贤在2007年参加一个名为“牛奶是否会致癌”的研讨会时,就曾表示科学上根本没有OMP这个名字,它只是个商品名。此外,关于特仑苏对人体的影响,南庆贤也清楚表示,这个专利实验只针对过动物,而没有人体试验。
当OMP变成IGF-1
OMP到底是不是IGF-1,其实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就能做出来。四川大学肿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博士冯志华在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表示,只需购买针对IGF-1特异性抗体,用实验室中检测蛋白质的常规方法Western法,条件合适的话,两天之内就可以得出特仑苏中是否含有IGF-1以及IGF-1的大致含量。
方舟子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所以确定OMP就是IGF-1的工作也就只能依据分子量和有关OMP生理功能的描述。在蒙牛公司申请专利的材料中,QMP的分子量为7649,氨基酸是由70个氨基酸组成,与IGF-1一模一样。作为生物学博士,方舟子认为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种类有限,在有限的种类中,两种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氨基酸如此相同的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发生。经常做蛋白质实验的生物学博士冯志华也赞同用分子量和氨基酸来断定OMP就是IGF-1的推论。
蒙牛员工申请专利的文章。给了方舟子确认OMP和IGF-1属于同一种物质以证据。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文献检索,题为《富含造骨牛奶蛋白的乳酸菌饮料及其生产方法》、《富含造骨牛奶蛋白的巴氏杀菌乳及其生产方法》和《富含造骨牛奶蛋白的酸奶及其生产方法》的论文都提到“造骨牛奶蛋白英文全称是OsteoblastMlk Protein,简称OMP。规范名词为GFC(GrowlhFactor Concentration),中文名称为生长因子浓缩物,其主要成分为类胰岛素成长因子(IGF-1,IGF-2)和转化成长因子(TGF-β1,TGF-β2)。”
除了公开的专利申请资料外,蒙牛乳业技术总监母智深在《中国乳品工业》2008年第2期发表了名为《造骨牛奶蛋白(OMP)主要成分功效学研究进展》的论文,方舟子在里面发现了这样一段表述,“OMP的四种主要成分为,血管生长因子、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维生素D3和酪蛋白磷酸肽”。而其中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就是IGF-1的译名。
对于方舟子和国家质检总局的质疑,蒙牛干2月11日发表声明,说OMP与IGF-1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物质,OMP是国际上研究和使用多年的牛奶碱性蛋白MBP,其安全性得到了FD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此外。蒙牛还说IGF-1自然存在于所有牛奶中,而特仑苏牛奶中的IGF-1的含量与普通牛奶一样。
蒙牛的这份声明倒是有一个地方说对了,那就是牛奶里的确天然含有IGF-1,每毫升大约含几纳克。不仅如此,人体每天也会产生10毫克左右IGF-1(1纳克=0.000001毫克)。一般情况下,人体内IGF-1的含量一旦超过正常量的10%(也就是多出1毫克),就会增加罹患癌症的几率。而特仑苏里的OMP如果真的是IGF-1的话,每喝一盒250毫升的特仑苏,就是多喝进去相当于人体正常量2倍以上的IGF-1,比罹患癌症的标准高19倍。天天喝特仑苏造成的人体损伤,可想而知。
不允许食品添加的IGF-1
学名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IGF-1不是个新名词。上世纪50年代,有降血脂、降血糖、舒张血管、修复创伤以及促进骨髂新陈代谢作用的活性蛋白多肽物质被发现。这种可以由人体肝、肾、脾等10多种细胞自分泌或旁分泌的物质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新陈代谢,并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在正常情况下,IGF-1还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对心梗所致的心衰也有明显的疗效。在正常含量下,IGF-1的确对人体有益无害,但过量的IGF-1则可能会引发上皮细胞癌、乳腺癌、前
列腺癌、结肠癌和膀胱癌。中国农大教授南庆贤也证明在过量食用的情况下,IGF-1的确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对于正常人,10毫克已经足够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而普通牛奶中的几纳克,也不会对人体的正常运转产生特别大的影响。而且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的确在2005年就批准两家公司生产IGF-1,作为骨骼生长、糖尿病和肌肉萎缩治疗的药物。在几年的药物销售中,服用IGF-1的患者除了出现低血糖的状况,并无其他不良反应报告。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允许IGF-1入药是事实,而IGF-1禁止被添加在食品里也是事实。原因很简单,凡是补充含有IGF-1成分药物的人,都是IGF-1自身分泌不足:而食品,面对的是所有人。大多数是健康人,本身就能分泌足够的IGF-1。
且不管本来血糖低的人服用了添加超过人体分泌量1倍以上的牛奶会有什么反应,单说没有经过人体试验的功能型牛奶,就敢于草草推上市,并大力宣传有强健骨髂的作用。就凭这一点,牛奶生产者一定是欠考虑的。作为一种激素,过量的IGF-1会引发癌症,在此前的很多研究中已经得到确证。也正是源于这样的恐怖效应,到2月13日,北京各大超市里的特仑苏都已被下架,很多超市还允诺已经购买特仑苏的人可以退货。
蒙牛不会舍得添加IGF-1
事实上,这样的恐慌倒是大可不必。过量IGF-1的确恐怖,不过前提是蒙牛舍得把那么贵的IGF-1添加进每盒售价仅为5元左右的特仑苏里。
方舟子在接受《新世纪周刊》采访时表示“不太相信蒙牛真的像其专利说的添加了那么高含量的IGF-1,因为IGF-1很昂贵。”冯志华也证实IGF-1的确很昂贵。不过在他看来,测定蒙牛特仑苏里是否含有IGE-1以及含量多少并非难事。因为尽管western试验中所用的特异性抗体价格不菲,但是在日常的试验中,一种试剂的价格成千上万也是屡见不鲜。而且1毫克包装的抗体可以用很多次,平均而言,一次检测所需费用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