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水利毕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水利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水利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7-0294-02

水利档案记载了水利的发展历程,记录着历代水利人治水的成功与失败。水利档案将历来的治水经验呈现给人们,避免了后人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走弯路。新世纪以来,我国水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水利发展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水利工作要突破旧格局,水利档案工作也要注重开发利用,在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1我国水利档案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馆际关系不协调

利各单位档案馆归各单位领导。由于地域的限制,加以技术、经费等原因的制约,馆际间各自为战,虽然偶有培训,却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档案信息交流系统平台,培训时间短,问题交流少,培训结束后,大家的联系减少甚至不联系,这对馆际间业务工作的展开有一定的影响。馆际间合作主要依靠学术交流、业务指导,但由于资金、地域等的限制,到外省市和兄弟县水利档案馆学习的机会也各有差异。地区发展迅速、单位效益好的,就可以多去考察、学习,拓宽眼界,而条件不够的,则机会较少甚至没有,造成水利档案馆向两极发展。

1.2档案机构设置不健全

按档案法规定,一个单位的档案工作,可以设立专门机构,也可以设专职档案人员。有些机构虽规模大,内部也设立了很多机构,但也只是在将档案员设在办公室内;有的单位将档案室设在办公室内,并不单独成立档案室。有的水利档案为图方便在各处室自行保管,没有集中交归档案室,造成利用时无从查询。

1.3服务方式单一

水利档案的服务方式一直以“你来我查”的馆内服务为主。信息的提供也以內部为主,虽然编目检索等基础工作做得不少,但却没有与利用有机结合,功能性较差,使用范围窄。群众对水利档案馆内资源了解的少,有时查询资料与档案储存信息内容不符,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文档资料。在编研工作上没有突出地位,档案部门的信息仍存在分散、缺少系统整理的问题。对水利档案的二次加工、三次加工的信息产品极其少,没有将水利档案转变为书本图册等形式向社会传播,也没有较多地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向社会主动传递档案信息。

1.4水利档案信息建设不够完善

对于一些专业的软件,如水质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等不能同步进行,系统上对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相对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对于电子档案概念的建立是比较模糊的,更强调的是纸质档案的建立,这使得整个档案信息建设处在一个失衡的状态。另外,水利档案的储存与信息不够集中、基础工作做的不扎实。水利档案平时无人管理,用时到处翻找的状况严重,无法进行系统的编研工作,尤其是一些重要技术资料可能流失在个人手中,使用时查无下落,严重影响了技术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档案的积累和水利工作效率的提高,影响对水利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1.5馆藏工作不合理

在馆藏工作中有着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库藏结构不合理,偏宏观,反映一般性工作较多,而微观的、专业性的档案太少;反映上级机关活动、指示性、方针政策性的档案多,反映下级机关单位活动的档案偏少;纸质档案偏多,其他载体的档案偏少,不利于档案的长期保存。二是库藏档案文件清理有待优化,同一全宗内的重复文件保存情况偏多;保存价值低或已经失去保存价值的,或经鉴定需要销毁的文件仍存在。三是完整性不够,某些全宗内的档案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收集齐全。

2完善我国水利档案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2.1水利档案馆与社会之间要实现双向参与

水利单位是服务单位,其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功能,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应该与社会互动起来,实现双向参与。水利档案馆资源丰富,是社会人士了解水利信息的最佳场所。水里档案馆还具有服务教育功能,全球变暖、沙尘雾霾天气等恶劣环境越加严重,急切要求人们增强保护环境意识,节约水资源,注重水土保持。让人们走进水利档案馆了解水利,了解水,鼓励青少年学习水利知识,为祖国未来的水利建设打造坚实基础。

2.2促进水利档案管理机构高效化

实现管理机构的高效化,就是要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档案。整个水利档案系统,在服从党的方针路线,学习党的十会议精神的前提下,建立水利档案事业的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各省、市、地、县所属的档案部门确定具体目标。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各水利部门的具体目标通过制定具体计划进行落实,最后落实到水利档案工作人员。任务明确后,还必须使整个系统的每个单元明晰自己的职责,即建立目标责任制。目标责任制的建立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开创水利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2.3应用现代技术提高开发利用水利档案技能

可充分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将馆藏慨况、档案管理情况等信息放到互联网上,当然网上档案数据库和网上利用者的查阅都需要档案工作人员的适当的管理工作。缩微技术的发展为水利档案的保存提供了很大便利。档案室可以利用缩微设备将收藏的重要档案的影像摄入缩微胶卷。如果是特超缩微的话可以缩小到成千上万倍。经过这种技术处理的档案,其体积小、成本低、携带方便、查阅快捷,同时保存期长,既可以解决档案体积不断膨胀带来的难题,又能使档案从保管、整理、编目为主转变为以档案信息管理为主。近年来,缩微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将水利档案缩微胶卷和计算机相结合,使得档案的存贮、检索、还原复制等更加方便。以缩微胶卷代替原件提供利用,减少了对原件的磨损,增加了原件的保存寿命。

2.4水利档案实现全面计算机管理

信息系统的健全也是高效化所必不可少的。水利档案部门的信息不够健全,相对来说,纵向的信息系统全面,而横向的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由于保密、不外借等原因,水利档案系统内部与外部的有关部门之间很少往来甚至不来往。信息的不流通,阻碍了档案人员的思维与创新,对工作效率有不小的影响。只有健全信息系统,增加纵向和横向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健全调查研究,建立馆际之间、省际间的相关档案与档案工作情况的发展,及时对所掌握的信息加工、整理,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查考凭证。

2.5实现管理方法科学化

水利档案管理方法科学化,就是不能只简单的进行宣传教育,而是要将法治运用到管理中,综合运用经济、宣传教育等方法。我国水利档案工作中,虽然制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加以规范,但却多数流于形式,比较薄弱。水利档案工作的组织形式以及信息等的沟通都需要法律条文来固定。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制定和贯彻以档案法为中心的一系列法规、法令、条例、章程等来实施管理。只有加强法制,水利档案工作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自动发挥职能,保持整個系统的稳定,从而促进水利档案的发展。

2.6提高水利档案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

福利待遇不是工资待遇,是保障一个单位工作人员各项权利的一种制度安排。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出,社会组织要为本单位职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而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完善的福利制度,不但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员工对于本单位的归属感,体现人文建设,形成良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制定档案工作奖励制度,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定奖励等级,对档案管理岗位进行分级,施行岗位晋升制度,并对不同等级的岗位设置相应等级的福利待遇,通过提高福利待遇来调动水利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结束语

总之,水利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工作。目前水利档案的信息化利用仅仅在初期水平,没有发挥其最大价值。水利档案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所突破,水利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对整个社会体系建设都有利。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用到档案的日常管理之中,借此来完善档案的管理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要从这些方面将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做好,让水利档案的能够科学化和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也能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服务。

水利工程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工作的策略论文

摘要:水利工程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水利工程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为其控制和调配功能的有效发挥建立良好的基础。本文对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工作策略进行了一定的论述,有助于促进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7-0144-01

1前言

随着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结合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措施,进而对整个维修养护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实施效果。

2组织实施

将编制好的项目管理实施方案上报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只有通过审批后才能进一步组织实施。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项目的招标、合同签订以及施工等工作。由于整个项目的监督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仅仅依靠管理人员难以做到全面监管,这就需要与监理和质量监督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根据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到施工现场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对养护施工的管理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并将其有效的运用于项目管理工作中。此外,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还要对养护效果进行实时检查,了解项目的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要立即予以制止,并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直至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各项维修养护工作。

3资料整编

资料作为维修养护管理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其能够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料支持,资料整编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资料整编的总要求

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资料整编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涉及到项目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从项目提出、筹备、勘探、设计、施工、完工以及运行等全过程都需要进行资料的整理汇总,进而能够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有效记录,为后续维修养护工作的进行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3.2资料整理遵循的四项准则

(1)及时性,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资料需要随着工程的进度进行及时的收集整理,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涉及到工程的全过程,同时,还要与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同步。

(2)真实性,所整理的资料必须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施工情况,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必须要有合格证和相应的检测报告,严禁伪造技术资料。

(3)准确性,为了确保整个维修养护施工质量,其中所涉及的资料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填写,并且其中的关键内容要详细具体,表达准确,负责整理资料的人员和审核人员需要签字确认。

(4)完整性,维修养护工程资料需要保持完整,严格按照资料整理的流程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并且还要做好存储保管工作,确保资料的完整。

3.3过程资料收集

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管理工作,需要重视过程的资料收集工作,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以下几项要求进行。

(1)所收集整理的资料,要符合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并且所采用的竣工图纸和资料编制要能够满足资料的收集要求。

(2)技术资料作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客观真实地记录,其也是判定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要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3)维修养护工作的照片、录音以及影像等重要资料,需要按照其种类的不同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为了便于查找参考,还需要附以一定的文字或语音说明。

(4)由于技术资料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保存,需要采用碳素墨水或者黑笔书写,并且严禁采用复写和复印件。

3.4竣工资料收集

竣工资料是对整个维修养护工程的全面反映,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其中包含大量的数据资料,例如,竣工报告、竣工会议记录以及验收签订书等,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全过程的收集整理,并进行及时的归档保存,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4组织验收

通常来说,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项目验收,需要进行三级验收,即县级初验、市级复核以及省级抽验等,只有前一步验收合格才能继续进行后续的验收工作。市级复核是在县级初验合格的基础上,由水利和财政部门联合进行,确保其严格按照省级批准的相关内容进行施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一律不通过,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直至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篇2

(一)国内研究

Bernard(1995)通过运用剩余所得评价模型得出企业的净资产和会计收益均与股票价格存在关系。Collins,Maydew&Weiss(1997)为了探索净资产、收益与股票价值相关性的系统性变化,对美国1953年至1993年的公司进行研究。Lev(1997)(1996)则认为这些是由于经济模式从资本密集型转到无形资产密集型造成的。然而,Dontoh,Radhakrishnan&Ronen(2004)认为,是非信息依赖型交易的增加,降低了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Elliott&Hanna(1996)和Basu(1997)则通过实验证明了会计信息尤其是会计盈余信息对股票价格解释力的下降是暂时性盈余项目的增加的结果。

(二)国外研究

陆宇峰(1999)的研究发现净资产和会计损益对股票价格的解释力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魏国强、陈建文(1999)首先将研究模型加以改进和完善,对净资产和会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净资产确实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但是,会计收益指标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这显然与陆宇峰(1999)的观点相违背。朱、陈信元、陈冬华(2002)运用剩余收益定价模型,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1995年、1996年、1997年作为考察期,重点研究了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的三个变量:剩余收益、净资产和收益,同时,还研究了企业规模和股票的流通股比例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企业通过变更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来进行盈余管理以增加或减少会计收益,但如若企业变更折旧政策的行为未向有关税务机关申报或未得到税务部门的同意,那么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必须进行纳税调整,但这种调整并不会影响到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如果企业进行这种盈余管理行为,即通过调整不影响应纳税收益的项目只影响会计收益的项目,其行为就不会导致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的上升,但却增大了会税差异。因此,认为如若企业存在类似于这种避税盈余管理活动,则在使得所得税税负水平得以降低的同时,也造成了会税差异的进一步扩大。据此,提出假设1:假设1:企业所得税税负与会税差异负相关信息观认为,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充满了较多的不确定性,而且,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并非是向资本市场传递企业的经营损益本身,而是传递某些有助于使用者评估企业经营损益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真实收益就不可能仅仅通过企业的会计系统就能得到。信息观的思想即是会计信息有用性仅表现在其所提供的信号是否能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即是信息观下,仅研究会计信息是否影响股票价格的问题,并不需要考虑和研究资本市场是如何把会计信息作用于股票价格中的作用机理的问题。与信息观的思想不同,计价观则以公司估值理论为基础,以投资者的股票估值行为为出发点,指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于资本市场会以有关的会计数据和信息为变量对公司进行评价和估值,从而使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对股票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即计价观研究的是资本市场是如何将会计信息转换到股票价格中的,其希望打开的是联系会计信息和股票价格的黑匣子。本文仅根据信息观的思想,研究会计信息提供的信号是否对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产生了作用,而不再进一步考虑和研究该作用是如何产生和转换的。虽然已有研究证实,企业的财务会计损益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但基于以上分析,据此,假设2、假设3:假设2: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正相关且相关性呈下降趋势假设3:应税收益与股票价格正相关且相关性呈上升趋势如果假设3成立,即应纳税损益具有价值相关性,由于应纳税损益可供人为操纵的余地较小,比财务会计损益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情况和经营业绩,猜测应纳税收益可能会对会计收益指标提供补充的或增量的价值相关信息,股票投资者会综合利用会计收益指标和应纳税收益指标这两项指标的信息,以此来对股票进行价格估值。据此,提出假设4:假设4:应税收益能在会计损益的基础上对投资者提供增量或补充的信息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年—2011年的数据为初选样本,并根据研究的需要作出以下剔除:剔除金融保险类和ST的上市公司;剔除未对企业所得税率进行披露或披露的所得税税率为0的上市公司;剔除利润表中利润总额≤0的上市公司,因为这类公司的实际税负水平通过公式进行估算出的是负数,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负水平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存在的关系;剔除利润表中的当期所得税费用≤0的上市公司,,因为这类公司的实际税负水平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也是负数,即推算出的实际税率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税率,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实际所得税税负水平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存在的关系;剔除推算出的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100%的上市公司;剔除利润表中的基本每股收益(EPS)≤0的上市公司,因为需要根据基本每股收益和当期净利润估算出当期实际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最后得到的2008年—2011年样本公司数量共4330个样本,其中2008年915个,2009年991个,2010年1166个,2011年1258个。本文所得税税率来自RESSET数据库,其余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本文研究所用的统计软件工具EXCEL2003和SPSS11.5。

(三)变量定义与模型

构建涉及到的变量有所得税税负TR、会税差异占总资产的百分比BTD、每股股票价格P、基本每股收益EPS、每股应税收益TPS等。表(1)是各变量的具体定义。本文的主要是研究企业是否存在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盈余管理行为,根据上述分析和所得出的假设,如果存在此行为,所得税税负与会税差异会呈负相关,因此,为了检验假设1,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检验企业所得税税负与会税差异关系的模型如下:模型1:TRit=α0+α1BTDit+εit。其中,TR为因变量(被解释变量),表示企业的所得税税负;BTD为自变量(解释变量),表示会税差异占总资产的百分比;ε表示残差;t表示时期(年);i表示各上市公司。为了检验假设2和假设3,我们可以比较会计收益、应纳税收益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以及两种收益指标之间的差异,再来比较和研究两种收益指标价值相关性之间的差异。众所周知,财务指标之间较易存在多重共线性,以单一解释变量模型进行分析比以多个解释变量模型进行分析更具有说服力,也更能说明问题。据此,分别构建以下两个盈余资本化价格模型:模型2:Pit=β0+β1EPSit+εit。模型3:Pit=β0+β1TPSit+εit。其中,P为因变量(被解释变量),表示每股股票价格;EPS和TPS为自变量(解释变量),分别表示每股会计收益和表示每股应税收益;ε为残差;t表示时期(年);i表示各上市公司。考察和分析了两种口径的收益指标的价值相关性及变化趋势之后,再对两个模型的拟合优度R2的大小进行比较,可以得到考察期内,各年两种收益指标的价值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的不同。为了对假设4进行检验,将每股应纳税收益放入模型2中,考虑到财务指标之间较易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以(每股应税收益-每股会计收益)替代每股应税收益作为解释变量,以弱化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存在的共线性的影响。据此,设计出以下模型:模型4:Pit=β0+β1EPSit+β2(TPSit-EPSit)+εit。其中:P为因变量(被解释变量),表示每股股票价格;EPS和TPS分别表示每股会计收益和每股应税收益;ε为残差;t表示时期(年);i表示各上市公司。如果实证结果表明,模型4的拟合优度R2比模型2的拟合优度R2高,就能说明应税收益指标能在在会计收益的基础上对股票价格提供了增量或补充的信息,从而,可以证明假设4的成立。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

(2)是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2)显示TR均值大的年份往往BTD的均值也大,这与假设1不符合,因此需要通过实证检验来进一步进行验证。

(二)回归分析

(1)模型1的回归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这四年的实证结果,均显示会税差异的系数α1在0.0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为负数,说明会税差异越大,所得税税负越低,即企业的所得税税负水平的确与会税差异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证明假设1成立。即是说,企业很有可能会人为调控那些不会对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但会影响会计收益项目,以此进行盈余管理活动,从而实现在不增加所得税纳税负担的情况下,提高经营业绩的目的,这也就可以相对地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水平。(2)模型2和模型3的回归分析。由表(4)可见,每股会计收益变量EPS的回归系数,在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这四年的考察期内,各个年份均在0.01水平下统计上呈高度显著,而且这四个年度的每股会计收益EPS的回归系数β1均为正值,与所提出的的假设一致,表明企业的每股会计收益指标与股票价格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即财务会计盈余指标的确具有价值相关性,会计收益指标所提供的信息含量能影响到资本市场;且同时,这四年考察期内,各年度经调整的R2除2011年有小幅上升外,其余年度大体呈下降趋势,也即会计收益指标的价值相关性呈下降趋势,但并不明显,可能是样本数量有限,仅获得了4年的数据,导致观察到的变化趋势并不显著。参照同样的过程和方法,运用模型3对假设3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见,与预期的结果一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这四年考察期内,各个年度所选用的样本的每股应税收益TPS的回归系数β1均在0.01的水平下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高度显著,而且,每股应税收益TPS的回归系数β1均为正值,表明,企业的每股应税收益指标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即是说,应纳税损益指标的确具有价值相关性,应税损益指标所提供的信息含量能够影响到资本市场;考察期内,各年度经调整的R2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较明显,也即应纳税损益指标的价值相关性呈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从而证实了假设3的成立。(3)模型4的回归分析。由表(6)可见,与本文的猜测相一致,除2008年外,其余各年的每股会计收益EPS和(每股应税收益TPS-每股会计收益EPS)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从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分析来看,除2008年外,每股会计收益EPS和(每股应税收益TPS-每股会计收益EPS)的回归系数均在0.01的水平下呈高度显著,这反映两者均与股票价格高度相关。从图(1)中模型2和模型3的拟合优度来看,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这四年总模型4的经调整的拟合优度R2均比模型2的大。这就表明,应税收益指标确实能够在会计收益指标的基础上,为股票投资者提供了增量信息,从而证明了假设4的成立。

篇3

ABSTRAC

Inthispaper,areasonabletaxforenterprisestochoosethedefinitionandanalysis,designedtoenablebusinessestochoosethestrategyinordertomakethemajorityofoperatorsandaccountingpeoplehavebeenunderstandingandimportance.Provisionsinthetaxlawsortheextentpermittedbythetaxlawdoesnotviolatethepremise,business-to-business,investment,financialactivities,planningandarrangementscanbemadecost-savingstax(savingtax)incometaxinordertoachievetheoverallafter-taxprofitmaximization.Law,payingtaxesistheobligationoftaxpayers,andtaxplanninginaccordancewiththelawhasbeenmadegreatergainstaxistherightofthetaxpayer.

[Keywords]corporatetaxavoidancestrategiestaxavoidancetaxbenefits

1避税的界定

1.1据中国国家税务总局调查

跨国公司每年“避税”达几百亿元。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内经营与国际惯例的接轨,避税现象将越来越普遍。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都各有避税秘方,虽然说避税违反了税收立法意图,有悖于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但避税并不违法,法律上存在合理避税之说。正因如此,很多外资企业采取各种招术,以达合理避税的目的。

1.2合法避税

纳税人在税收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利用合法的手段,通过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安排尽量减少纳税税额。所以避税是合法的。如果是非法的偷税、漏税另当别论,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围。

2企业避税的策略

社会关系纷繁复杂,企业避税的方式也千差万别,各企业有各企业的方式和方法,而且,据笔者了解,绝大多数企业在现实生活中的避税手段相当高明,可谓轻车熟路,总结起来无外乎有以下几种方式:

2.1生产环节的避税方法

2.1.1转让定价

1)通过在国外设分部在国内加工制造的企业,总部有意提高原材料成本价格,增大负债,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使收益减低,甚至出现亏损,在亏损后,还会增加投资,常年如此,税务部门拿这种做法也无可奈何。这种做法被审计人员叫做“转移定价”。

2)转让定价是现代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所借用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许多避税活动,不论是国内避税还是国际避税,都与转让定价有关。它们往往通过从高税国向低税国或避税地以较低的内部转让定价销售商品和分配费用,或者从低税国或避税地向高税国以较高的内部转让定价销售商品和分配费用,使国际关联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减轻。如果充分利用国际避税地,经济特区及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转让定价法,将高税区的公司的经营所得通过压低销售价的方式转入低税区的公司之中,避税效果更为明显,当前跨国公司避税主要采取这钟方式。

2.1.2贷款高利率

1)利用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或隐藏在设备价款中的一种手法。外商利用人们不了解设备和技术的真实价格,从中抬高设备价格和技术转让价格,将企业利润向境外转移。它们在抬高设备价款的同时,把技术转让价款隐藏在设备价款中,以躲避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应纳的预提税。劳务收费标准“高进低出”。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提供服务或劳务,通常是境外公司收费高,境内公司收费低甚至不收费。有的还虚列境外公司费用。

2)国际避税地建公司

运用避税港进行避税是跨国纳税人减轻税负增加收入的手段之一,而维持税收制度在筹措国家财政资金方面的有效性,又是各国税务当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跨国纳税人不断运用避税港的情况下,国家的税收权益不断遭到损害,税收收入受到影响,税收的公平原则也相应遭到破坏。因此,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特别注意如何防止跨国投资经营者运用避税港从事避税活动。

2.2投资环节避税方法

2.2.1选择投资企业类型的方法

1)投资企业类型选择法是指投资者依据税法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税收优惠规定,通过对企业类型的选择,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的方法。我国企业按投资来源分类,可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内、外资企业分别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同一类型的企业内部组织形式不同,税收政策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其承担的税负也不相同。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之前,对企业类型的选择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2)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不仅在使用的税率上明显不同,同时,法律对外资企业又提供很多的优惠政策,所以,通过改内资企业为外资企业,披上外资企业的面纱,就可以轻松避开其所使用的高税率。

3)另外,内资企业统一按国家有关税法规定缴纳各项税收,税收负担基本上趋于公平,但仍可以通过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以达到避税目的。所以,企业通过“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也可以实现避税的目的,当然,这种方式使用不当会存在是否合法的问题,有可能出现偷税情形。

2.3选择投资的方式的方法

2.3.1投资方式是指投资者以何种方式投资

一般包括现汇投资、有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等方式。投资方式选择法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对投资方式的选择,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2.3.2企业外商投资

众所皆知,绝大多数的企业形式,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例,投资者都可以用货币方式投资,也可以用建筑物、厂房、机械设备或其他物件、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场地使用权等作价投资。而为了鼓励外国投资者投资,以便引进国外先进机械设备,以提高中国的生产和服务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中国税法规定,按照合同规定作为外国出资者的机械设备、零部件和其他物料,外资企业以投资总额内的资金进口的机械设备、零部件和其他物料,以及经审查批准,外资企业以增加资本新进口的国内不能保证供应的机械设备、零部件和其他物料,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2.3.3无形资产带来的效益

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甚至可创造出成倍或更多的超额利润。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它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投资者利用无形资产也可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2.3.4采取货币出资也同样能达到避税的目的

外国投资者在投资总额内或以追加投入的资本进口机械设备、零部件等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

2.4选择投资产业的方法

2.4.1选择投资产业的方法

投资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优惠规定,通过对投资产业的选择,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方法。具体来说,不同的投资产业使用的税收优惠不太一样,我们国家的税法提供的税收优惠,主要是针对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的年限内享受减免税收的待遇。所以选择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也是合理避税的方式之一。

2.4.2新税法的颁布实施

将减免税的权力收归国务院,避免了减免税过多过乱的现象。同时,税法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2年;利用“三废”作为主要原料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与其有关的咨询、服务、培训等,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所得税等。

2.4.3企业也可以生产出口产品,从而享受税收优惠

中国税法规定,对报关离境的出口产品,除国家规定不能退税的产品外,一律退还已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退税的产品,按照国家统一核定的退税税率计算退税。

2.5选择投资地点的方法

2.5.1虚设常设经营机构

很多投资经营企业利用特区或经济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名义上将企业设在特区或经济开发区,实际业务活动则不在或不主要在区内进行。这样该企业在非特区获得的经营收入或者业务收入,就可以享受特区或经济开发区的税收减免照顾,特区或经营开发区境外的利润所得就可以向境内企业总部转移而减少纳税。

2.5.2虚设信托财产

使委托人按其意旨行事,形成委托人与信托财产的分离,但信托财产的经营所却归在国际低税区、特区或经营开发区的企业名下,以达到逃避纳税义务的目的。

3成本费用环节避税方法

3.1材料计算法

材料计算法是指企业在计算材料成本时,为使成本值最大所采取的最有利于企业本身的成本计算方法。材料是企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价格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因此,材料价格波动必然影响产品成本变动。但是在材料市场价格处于经常变动的情况下,材料费用如何计入成本,直接影响当期成本值的大小;通过成本影响利润,进而影响所得税的大小。一般来说,材料价格总是不断上涨的,如果企业采取让后进的材料先出去,计入成本的费用就高,否则势必使计入成本的费用相对较低。如果企业正处所得税的免税期,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其得到的免税额就越多,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选择先进的材料先出去以计算材料费用,以减少材料费用的当期摊入,扩大当期利润;相反,如果企业正处于征税期,其实现利润越多,则缴纳所得税越多,那么,企业就可以选择后进的材料先出去,将当期的材料费用尽量扩大,以达到减少当期利润,少缴纳所得税的目的。

3.2折旧计算法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中的那部分价值。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而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成方:避税与反避税[J].税收实务

[2]杨辉:避税筹划的合理性分析[J].财会与财政

[3]张海雨:我国现行税法下的避税思考[J].上海财税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丁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篇4

所谓资本利得税,简单而言就是对投资者证券买卖所获取的价差收益(资本利得)征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中,一般不征收或征收极低的印花税,代之以对资本利得征税。在这样的税收体系下,一般能起到“多获利者多交税”的效果,对资本市场的贫富两极分化能起到一定的自发抑制作用。不仅如此,当市场活跃时,由于获利者的绝对数量和获利程度都大大提高,税收收入将随之有一个较大的增幅,从而对正日渐升温的市场起到持续自发“抽血”的作用,有利于市场理性的维持和千衡发展的实现;当市场低迷时,获利者给予数量(通常会)下降,但由于做空机制的存在,市场上仍不乏投机获利者,此时对资本利得进行征税,在客观上起到了抑制空方投机获利空间、减轻(甚至免除)多方税收负担的作用,有利于市场走出低迷、重新振作。简言之,资本利得税体系及其内在的自发调节市场起落的机制有利于市场的稳健发展;当然,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也是经常起伏动荡着的,那是因为决定市场升降趋势的因素为数甚多,而税收对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也有其客观上的局限性。另外,资本利得税制度下“多获利者多交税”的具体实施效果比之印花税也更好地体现了税收征管的量能原则和公平原则。

在我国,以资本利得税代替印花税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税种,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如我们所知,我国股票一、二级市场在实际上是相互割裂的,二者存在相当大的价格差;并且一级市场资本利得收益具有明显的短期性和单纯性特点,因此单对一级市场的资本利得征税,不但在现实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对解决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按20%的比例税率计算,只要新股上市后涨幅在50%以上,则征收资本利得税所得就会超过按10%筹资额减持国有股的所得。因此,其现实意义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对一级市场征收资本利得税所获取的新增收益补充社保基金,就可顺势降低国有股减持售价,从而为有关利益方在定价问题上达成共识创造关键性的条件。其合理性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一、二级市场的割裂主要体现在二级市场价格水平远高于一级市场,由此造成绝大多数新股上市都有相当可观的涨幅,一些析股的涨幅甚至超过100%,一级市场普遍存在的这种超额收益与其所对应的风险是极不相称的,也是非市场化取向的。从公平税赋的角度看,应该对一级市场存在的这种低风险高收益征收资本利得税,这有助于维护投资者财富增量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其二,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有股暂不流通导致了两个市场的割裂,那么对于由此在一级市场产生的超额收益,理应通过征收资本利得税的形式来“弥补”国有股暂不流通的“损失”。在一级市场引入资本利得税不仅是解开国有股流通难题的钥匙,而且它将对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它实际上降低了一级市场的收益水平,对于申购成本很低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征税以后仍然能够保证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但对于申购成本较高的融资申购来说,征税将可能使其面临亏损;因此,征税将遏制融资申购行为,提高申购中签率,从而保护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其次,根据所得税制的超额累进原则,对于涨幅过大(往往是小盘股)的还可以在20%的基础上实行加成征收,由此可以打击“恶炒”小盘股的行为,加强价值型投资的市场主导地位。再次,它可以促进新股发行市场化的改革,为一、二级市场的接轨创造条件,最后,先行在一级市场试点资本利得税可以为我国全面推行资本利得税政策积累经验;毕竟,如赫如玉先生指出的,一般来说新兴证券市场征收印花税,成熟的市场则以所得税为资本市场主体税种;免征印花税、改征资本利得税随着各国证券市场的日渐成熟日益发展,将成为全球证券交易税制演变的长期趋势;从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来看,以资本利得税代替证券交易印花税,也是大势所趋。

二、我国二级市场推行资本利得税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单就理论分析,以资本利得税替代印花税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二级市场)的主体税种具有必然性,但就目前客观情况看,笔者认为立即推行这一税收体系的替代时机尚未成熟。过去数年中,证券市场对开征资本利得税时有议论,但最后都未能实施,2001年11月间,为扭转股市连续数月的低迷态势,财政部还调低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而资本利得税的推行则仍被排除在政府的决策选择之外,足见政府对开征此税的谨慎。就客观情况看,目前在二级市场推行这一税种存在如下困难;

1.技术方面的困难,也即“利润确定”的困难性。是按当笔交易课征或是按当月累计交易所得课征?如果出现当期亏损是否可以抵扣?又如何进行抵扣?如此等等,都需要有具体的规定。同时,开征此税需要有先进的税务电子化系统和科学的稽查技术,才能对利润进行及时准确的确定,而目前我国显然还不完全具备这样的科学技术条件。

2.就监管方面要求看,显然对利得征税有其合理性,但因为利得税远较交易印花税复杂,核算利得困难而且操作可行性差,因此推行开来会对证券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征收交易所得税的国家,均对交易的损失补偿作了相应的规定,使得交易所得税是在净所得的基础上进行征收,而这一环节的完善不但需要技术上的配套,同时还需要监管体系的更加完善,以防止投资者通过资产的转移以规避交易所得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监管机构要想做到这一步,短期内是有一定难度的。

篇5

2.根据顾客说好的要求,按照收费标准,谈好价格。

3.客户付50%的定金

4.我方安排写作

5.交50%的论文给客户审核,客户审核没问题,将余下的50%付清

6.交付全部论文

7.后期的修改,在说好的要求内都是包过的,直到毕业论文通过为止。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5-0036-02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毕业前对所学课程的一个总结。一直以来工科建筑专业毕业设计都是以设计为主,这主要是因为毕业设计是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基础,传统的建筑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包括建筑物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算等,它们都是依托实际工程资料进行虚拟施工安排。随着大学职能的转变以及应用型本科的提出,这就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原有的建筑物设计、施工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科研能力的要求,这时,实验室的利用应得到充分重视。

一、工科毕业设计现状

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大学四年对所学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毕业设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假定工作实际内容为主的毕业设计,另一种是以资料搜集论述为主的毕业论文。长期以来工科专业结合实际就业方向,毕业设计都是以设计为主,但在设计的执行过程中却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料在网上都有成品,而指导教师的设计资料来源有限,学校资源投入不足,更主要的是毕业设计与很多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同,学生不感兴趣,就会存在抄袭、应付了事等问题,毕业设计改革迫在眉睫。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就要从实际问题入手,应l展设计形式的多样性,丰富选题,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所需,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发挥毕业设计的真正意义。

二、毕业设计与实验室建设的关系

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对工科的实验室来说,实验内容并不能像理科实验室一样有丰富独立的实验内容,所以对工科实验室利用率较低。高校工科实验室应用主要是以辅助教学的形式,通过课程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其实工科实验室还是很有利用空间的,可以借鉴理科实验室利用方式,通过对课程教材实验内容的验证、对建筑材料力学性能等检验、将实验器材走出实验室在建筑现场进行原位实验、对不同外加剂对建筑产品的影响等等实验内容进行研究,引入毕业设计或形成毕业论文,既满足了学生就业方向的需要,又培养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热情,开阔了毕业设计思路。综合上面所提出的想法,我们想尝试将实验室对毕业设计开放,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尝试探索工科毕业设计新的发展方向。为此我们申请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基金项目“水利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研究”,项目以黑龙江大学水利工程专业为试点,尝试以学生自主申请学校开放实验室项目内容为毕业设计题目,为毕业设计探讨一种新的形势。项目预期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扩展毕业设计选题范围。充分利用实验室就不能选择传统的虚拟施工形式的毕业设计,而是通过种种实验数据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实验内容为毕业设计题目,杜绝了学生套用模板、网络抄袭等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文字整理能力。但以往工科的实验室很少有科研项目,因为建筑专业以施工方法为主,实验室都只是传统的检测建筑材料或土壤所能承受的力学指标,项目也只是为建筑工程提供相关材料的数据资料,创新性不高。为了让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更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以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选题时将学生意向与教师指导相结合,题目上可以结合生产实习或学生自主实习内容,对某处工程地质条件或相关建筑材料、结构等进行验证;也可以将教师项目中某些学生可行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如提供实验数据、数据分析等。当然,因为有的科研项目内容与本课毕业设计目标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指导教师在进行选题时应注意难易程度、与教学大纲的交叉情况等。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学校资源不单单是利用实验室,高校资源广阔,应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说校园网、图书馆、其他专业实验室等,通过校园网中的知网平台可以查阅其他先进的学术理论,以此作为实验项目选题的依据,扩展学生的思路;而通过图书馆文献可以为项目理论确立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其他专业的实验室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更好地为实验数据服务。学生要想通过实验完成毕业论文内容,扎实的实验数据是最基本的,但现有实验室涉及耗材及简单的仪器的提供可能存在不足,这样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校园项目提供相应的实验经费,如果是教师科研项目分支,还可以通过项目经费完成,但在项目经费支出等方面还要指导教师严格把关,避免浪费。有些耗材费用过高,还应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制实验设备。

3.组建设计团队,培养团队精神。既然将实验室实验内容作为毕业设计,关键是要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该鼓励学生组成自己的设计团队,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合作,更应鼓励学生与就业单位合作,利用就业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及经验,相互取长补短,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在科研上有一定建树,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展开实际的项目研发,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指导教师应在组成团队后,项目开始前对项目进行细致的分工,同时听取项目组成员的想法,安排每个学生搜集与自己工作相关的资料,定期进行交流和整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科研经历,指导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对学生在学术上加以指点,包括资料的整理、实验的操作方法、理论分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论文的写作格式等。

三、实验室在工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在本次实验项目中,指导教师从原有校级青年基金项目“固化剂对分散性黏土的改良研究”中分解出两个小项目申请学校创新实验室项目:“对针孔实验进行改进的研究”、“外加剂对分散性黏土的影响指标分析”,其中“外加剂对分散性黏土的影响指标分析”申请了省级创新实验室项目。两个项目组成员共八人,考虑到水利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一直来毕业设计少有论文形式,所以只确定两个项目负责人将项目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其他项目组成员以兴趣爱好为主,毕业设计仍选择传统的设计形式。首先从大四上学期开始在学生中选择对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并组成项目组,然后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组织资料申请学校相关项目。项目申请成功后由指导教师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分工,开始资料搜集:有的学生负责力学部分、有的负责实验原理、有的负责实验过程、有的负责实验材料作用,由学生自己在学术网站及图书馆搜集资料整理成小论文,定期与指导教师进行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最后形成实验计划。在经指导教师对实验计划进行审查后,开始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计划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耗材、实验步骤、实验预期目标等,所涉及实验的相关材料,如土壤固化剂、分散性黏土土样以及其他实验耗材等,实验室不具备条件的由所申请校园项目经费统一购买。项目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室专职实验教师指导,这主要是避免实验仪器在错误操作使用过程中损坏。实验项目应在本学期结束前完成并形成实验报告,如实验中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最后对解决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二次分析。本学期结束前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组织学生开始毕业设计选题,由两名实验项目组成员分别将此次实验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其他学生选择其他设计题目作为毕业设计。在第四学年下学期开始,两名学生根据之前实验报告,搜集资料对实验项目的相关因素进行完善,并形成毕业论文参加答辩。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由于前期实验已经完成,因此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严格考核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能力。毕业论文答辩时应邀请实验室教师、工程师、项目指导教师共同参与,针对项目内容力求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验原理,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

四、结论

1.因为本次规划项目为期一年,但具体实验操作环节只有一学期,所以在实验阶段对实验中存在的如返工、发现新的问题、实验错误整理等修改时间不够充,大四上学期学生课程较少,时间比较充裕,但是实验室教师工作量较多,学生又没有科研经历,在对很多情况处理上增加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所以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增强。

2.在实验过程中,从耗材的购买、土样取得、联系其他实验室等细节工作上,学生执行力不够,未来在项目进行中应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

3.从毕业设计答辩效果来看,学生在实验原理掌握上还有很多不足。对于毕业设计答辩组提出的问题,涉及基础理论、实验原理等,学生答辩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学生对前期资料搜集整理及认识还很不够,未来大三学年下学期学生就应自主完成项目申请,并交由指导教师审批,并且教师要加强对实验操作、理论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力度。

综上所述,对学生利用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理论上还是可行的,应对项目组成员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不断完善实验执行内容,执行过程中关键点还是培养科研兴趣及理论知识运用。

参考文献:

[1]孟昭霞.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

[2]邢丽波,桂馨,康九红.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9).

[3]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

[4]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

篇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2012年研究生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00125)、校教改2013年教改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37-03

目前,国家高等学历教育正面临着发展速度与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不协调的矛盾。其中,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之重任。[1-2]但近年来国家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扩招,由社会回馈与高校测评等研究资料表明,[3-5]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集中表现在创新能力不足、实践与科研能力不高、原创性成果较少等方面;而在水利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该现象亦甚为突显。[6]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其高等人才的培养关乎社会、国家经济乃至政治建设的长远发展,如何监控与保障其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质量已然成为水利类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中思考的重点。

针对工程类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近年来许多教育家及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石琳[7]认为研究生现行培养方案中对研究生实验基础、技术类课程教学不够重视,部分课程缺乏前沿性、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设置欠合理,导致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不强;林健[8]认为,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环境使得学生缺乏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严重疏忽和束缚了我国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郭代军[9]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在评估程序和处理机制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不能客观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并且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到整个培养模式之中,进而阻碍了培养模式的完善。上述研究主要是从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模式的创新及质量评估体系等方面揭示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而目前专门就水利类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体系统研究的相对较少。为此,急需就其培养质量的监控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一、水利类研究生协作式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框架

水利类研究生多维协作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是指由相互关联的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三大要素共同构成的研究生培养运行方式与组织模式。前馈控制阶段可看做培养方案的确定阶段,通过社会调研了解水利行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确定培养目标,进而确定培养方案。同期控制阶段即培养方案的实施阶段,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论文选题等方面进行创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反馈控制阶段即毕业生创新能力的检验阶段,通过建立质量评估体系评价毕业生创新能力,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另外,在此监控体系中融入“多维协作”机制,将导师协作、校企协作、师生协作以及同窗协作引入整个体系的运行中,从不同角度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结合国内外先进培养模式及理念,根据南昌大学水利类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笔者及研究生培养团队提出了水利类研究生多维协作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如图1所示。

二、协作式水利培养方案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1.注重培养方案论证,加大前馈控制力度

研究生培养质量前馈控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基于研究生创新培养目标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方向及培养环节,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体计划。同时,研究生培养方案也是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主要基础和依据,对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和保障作用。它的制订应该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知识点选取、实验体系、新知识的规范化表述与传授等方面的因素。如果培养方案所表达的知识体系已经不能继续适应科学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就需要重新制定。[10]

水利类专业作为一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将走向生产和社会的第一线。因此,根据水利行业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分析现行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制订科学、合理、适应水利类研究生个性发展的弹性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可以针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位论文三方面进行研究。

(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总方向,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归宿。在确定培养目标之前,应加强与相关企业、单位的交流,通过社会调查了解水利行业对研究生素质、技能的需求,同时还应注意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学术型研究生主要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而专业型研究生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较多注重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明确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各自的培养方式,为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并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监控体系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原则,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作为课程内容的三大模块,从而保证了课程具有宽广性、实用性的特点。针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其课程设置也进行了分类整合。如基础课程可采取学,课程编号也相同;而对于单独为学术型或专业型研究生设的课程,采取单独编号和单独开班授课的形式,这样既为学校节省了教育资源又充分体现了课程设置、研究生培养的针对性。此外,为避免课程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加强导师间的协作,同时听取行业专家的建议,让相关专业导师、专家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发表意见,共同讨论、把关,使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权威性。

(3)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学位论文更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其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学位论文更具有原创性、新颖性;专业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则侧重于培养研究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具有独立承担其专业领域、特定岗位的工作能力。同时,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研究生理论知识水平、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综合考评,所以高校必须严格把关,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研究生学位的授予质量。

总体来说,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整个培养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在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应从多角度入手,遵循学术型和应用型相结合、创新性和务实性相结合、多样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融入层面协作机制,保障运行质量馈控

同期控制阶段是整个监控体系的主体,将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将导师协作、校企协作、师生协作、同窗协作机制融入以下环节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创新课程。由于水利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强的学科,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注重体系性与时效性相结合,不仅要突出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的建设,还应根据水利学科的发展趋势,加入能体现水利前沿的课程。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在教材的选择上,针对同一门课程,由导师委员会推荐多本教材,教师在广纳诸家所长的过程中传授知识、训练学生思维;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中,提出水利学科的发展动态,并推荐相关教材,确保课程的前沿性;定期对学生听课质量进行调查,由学生提出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并反馈给教师,导师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或者删减;对于部分课程,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自学,最后提交学习报告,通过组内交流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创新教学。应注重培养和训练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倡导自主式的学习,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启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对于涉及跨研究方向的课程,组织不同研究方向的多名教师联合授课,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水利专家开展学术报告,指出水利行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以及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讨论式、讲座式等多种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例如可以在授课计划的前一阶段,由教师介绍该课程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而在后一阶段由学生主讲,内容可以涉及该课程的前沿问题或者对相关文献的理解,教师对其点评。

(3)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应注意到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在选题时应尽量选择实践性强的科研课题,强化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导师委员会参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选择能够体现跨研究方向的前沿课题,使学生在准备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与水利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让研究生参与到工程实践之中开展面向问题的研究工作,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以研究项目为核心,由学生和导师组成研究团队,实施协作式教学,共同解决项目中的问题,通过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导师委员会定期选出水利热点问题,组织学生探讨研究方案和解决办法,并以报告的形式上交成果。

(4)创新环境,制订评优机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创造能推动水利类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环境,为水利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具体实现方法如下:建立导师学术讨论平台,导师委员会成员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交流各自研究方向的进展与问题,选出为研究生开展研究、论文选题提供素材;导师委员会定期组织研究生,以研讨班式、讲座式、现场讨论式等形式共同讨论研究生在阅读文献、科研实验、准备论文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发现、自主研讨能力。

另外,在中期控制阶段引入过程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常规教学检查与学位论文质量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在常规教学检查方面,采用组织专家听课、检查缺课率、审查课程论文等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位论文质量检查方面,通过对开题报告、中期审查、论文初审、论文盲审、毕业答辩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控,提高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并督促导师对研究生论文撰写进行指导。

3.完善质量评估体系,促进方案过程监控

水利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反馈控制即是通过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的优劣对前馈控制阶段和同期控制阶段进行分析、改进,以达到不断完善和提高水利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标。一套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也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水利类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通过三个方面来构建:

(1)评估指标的遴选。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主要是考核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及社会适应能力。该能力主要由研究生的自身素质、导师的指导能力以及学校的管理体制三方面决定,而这三方面又有各自的影响因素。据此可以选定各级指标并得到评估指标体系的架构,如图2所示。

在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指标的遴选和确定过程中可以采用导师协作、校企协作等方式完成。水利类各专业校内、校外导师可以组织讨论选定评价指标,同时积极联系行业专家,从而联合确定各级评估指标。

(2)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为方便专家对各级指标进行打分评价,还需依据相关方法、准则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确定的指标权重应该有利于水利类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能够体现各级指标的差异性及层次性。给各级指标赋予权重时,应侧重研究生的自身素质,不同级别和不同层次的指标权重有所差异,从而体现出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确定权重的过程中,提倡导师间相互讨论,同时积极征询行业专家的建议,以确保各级指标权重的合理性。

(3)进行专家评价,给出评价结果。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后,组织相关专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估。专家的评价应该遵循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与被评估对象有利益关系。最后根据专家的评价结果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前馈控制阶段和同期控制阶段进行完善、改进,如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创新课程和创新教学的研究工作。

四、监控体系的实施效果

从上述质量监控体系在本校水利类硕士研究生近五年的培养实践来看,能有效地监控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方案实施效果,并通过导师、校企、师生与同窗四个层面的友好协作来实时优化和保障方案运行质量,进而实现产学研的立体式深度结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其内在创新潜力。如:近三年水利类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及学术会议上数逐年递增,其中2012年数约为前两年总和;在导师的科研项目资助下完成的研究生硕士论文数从监控体系实施前的48.6%增幅至87.8%。同时,该多维协作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顺利实施不仅有效地提升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还对新时期硕士生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考核指标。从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及科研来看,近年来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科研人才,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后,现已形成了一支学历高、结构合理、有丰富工程经验、综合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教师广泛地参与地区和国家水利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学校也相继获批成立了“水利部鄱阳湖水资源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并与江西省水利厅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进而形成了长效科研合作机制。其中,近三年教师申报纵向科研课题的积极性也与年俱增,从人均获批率的23.4%到86.7%。这一大批可喜的成绩不仅源自于政策的支持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也与该多维协作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顺利实施密切相关,也正是由于上述科研平台和成果的友好支撑方为水利类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锻造平台,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协助机制的融入,确保了其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五、结束语

本文仅从高校教学管理层面搭建了水利类研究生多维协作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向不同层面注入协作机制,利用其培养全过程的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提升水利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综合能力;而对于其整体素质的提升则是多个层面的体系工程,不仅需要多方的相互融入与协作,还少不了体系内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进而通过逐步优化其多维协作式培养模式的质量监控体系,以适应新时期水利类研究生培养模式中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小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制度:回顾、反思与方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33-39.

[2]佘远富,陈景春.试论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7-10.

[3]薛传会.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及其战略重点[J].高校教育管理,2012,6(6):24-29.

[4]廖和平,高文华,王克喜.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33-37.

[5]刘元林,吴卫东,刘春生,等.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7-18.

[6]高建华.水利专业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对策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10.

[7]石琳.大众化背景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6):67-69.

[8]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篇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

按照石河子大学要求,每四年一次进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同时对培养目标进行全面修订,在四年的实施过程中可进行微调,评价与修订过程由学院、大学两级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同时着重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经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

二、结合认证标准,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由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资深教师完成,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等课程计60余门课。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16.7%,学生在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法律、伦理、经济、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占总学分的29.8%,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环节等,其中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2周,课程实验8~16学时,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包含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实践教学三部分。课程实验包括物理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测量学实验、电工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节水灌溉实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等;课程实习包括测量实习、水文实习、水文地质实习;课程设计包括水文学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水土保持学课程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还包括其他实践环节,如:工程技能训练、科技方法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结构模型制作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等。

3.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的16.7%,毕业设计(论文)选题90%以上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选题。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以所学农业水利工程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生产科研项目开展,进行综合训练;也进行涉及本专业的有关研究热点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分为5个方向: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设计、灌区水利工程设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专业相关热点问题研究(论文)。

(2)内容。

由水利工程系负责组织毕业设计的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写作、绘图、结题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指导与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设计选题指南、设计任务书、设计开题报告,反映指导教师指导与管理过程的材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记录等齐全。结合生产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师与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等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答辩时有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参加。

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为了满足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在校内及校外相关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培训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目前形成了灌溉工程实习基地、水文实习教学基地、蓄水引水工程实习基地、科研试验实习基地、水管单位实习基地、设计单位实习基地等10多个实习基地,每年可容纳200人左右学生进行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以人为本、全程保障、以评促建、提升内涵”的原则,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学院主管教学领导负责,由水利工程系进行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教案、讲稿审定,同时对课堂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践等环节进行质量考核。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每4年进行一次调整,每年进行微调;教学质量评价由大学教务处和学院组织实施,分为学生评教、大学督导评教和教师同行评教,每学期评教1次。统筹协调教学管理,抓标准、抓评估、抓建设,构建了教学评价与管理并行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1.教学质量体系

科学构建了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目标、组织、管理、评价反馈、保障五个子系统组成闭环,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校院系三级保障模式有效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对各教学环节提供了全面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学校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来,坚持对各院系本科教学工作实施年度考评,形成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2.教学评估体系

学校和学院构建了学生、教师、领导、督导“四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质量评估。采用督导专家、领导听课检查、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及时广泛地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估,全面监控教学质量状况。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关键点上给予了重点监控。例如,在严把教师教学关方面,严格执行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制度,始终坚持对青年教师实行助课、听课和试讲制度,有效促进了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堂授课方面,建立了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督导组成员听课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课堂授课行为,并利用课堂教学检查、专家听课、学生评教等手段及时监控教师的授课情况。

作者:吕廷波 李明思 何新林 单位: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倪福全,李昌文,马荣朝,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64-166.

篇9

 

按照石河子大学要求,每四年一次进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同时对培养目标进行全面修订,在四年的实施过程中可进行微调,评价与修订过程由学院、大学两级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同时着重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经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二、结合认证标准,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由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资深教师完成,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等课程计60余门课。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16.7%,学生在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法律、伦理、经济、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占总学分的29.8%,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环节等,其中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2周,课程实验8〜16学时,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包含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实践教学三部分。课程实验包括物理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测量学实验、电工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节水灌溉实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等;课程实习包括测量实习、水文实习、水文地质实习;课程设计包括水文学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水土保持学课程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还包括其他实践环节,如:工程技能训练、科技方法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结构模型制作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等。

 

3.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的16.7%,毕业设计(论文)选题90%以上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选题。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以所学农业水利工程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生产科研项目开展,进行综合训练;也进行涉及本专业的有关研究热点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分为5个方向: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设计、灌区水利工程设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专业相关热点问题研究(论文)。

 

(2)内容。由水利工程系负责组织毕业设计的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写作、绘图、结题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指导与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设计选题指南、设计任务书、设计开题报告,反映指导教师指导与管理过程的材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记录等齐全。结合生产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师与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等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答辩时有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参加。

 

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为了满足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在校内及校外相关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培训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目前形成了灌溉工程实习基地、水文实习教学基地、蓄水引水工程实习基地、科研试验实习基地、水管单位实习基地、设计单位实习基地等10多个实习基地,每年可容纳200人左右学生进行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以人为本、全程保障、以评促建、提升内涵”的原则,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学院主管教学领导负责,由水利工程系进行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教案、讲稿审定,同时对课堂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践等环节进行质量考核。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每4年进行一次调整,每年进行微调;教学质量评价由大学教务处和学院组织实施,分为学生评教、大学督导评教和教师同行评教,每学期评教1次。统筹协调教学管理,抓标准、抓评估、抓建设,构建了教学评价与管理并行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1.教学质量体系

 

科学构建了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目标、组织、管理、评价反馈、保障五个子系统组成闭环,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校院系三级保障模式有效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对各教学环节提供了全面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学校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来,坚持对各院系本科教学工作实施年度考评,形成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篇10

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总结和体现,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一次重要的专业排练和预演。毕业设计质量不仅反映了一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能力,也是一所高校教学成果和办学水平的直接展现,理应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给予充分的重视。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利专业前身是1958年东北农学院在土地规划系创办的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发展至今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千名以上的农业水利人才[1]。目前,我校农业水利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在四年级第二学期,每年3月初左右开始,至6月上、中旬组织答辩并完成论文提交等工作,期间历时约13周。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显。结合所从事的专业教学实践,笔者对目前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毕业设计的一些发展模式。

一、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影响毕业设计的主要因素

1.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正经历与以往时代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当前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关注就业、外语计算机过级、考研、考公务员等一系列问题。在时间方面,毕业设计往往与考研(准备及等待录取结果)、毕业求职等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并没有把毕业设计放在应有的地位,他们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在学习、跑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上。存在观望、等待、抄袭、“都能通过”等侥幸心理的学生大有人在,尤其是就业(或硕士研究)方向与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存在“毕业设计无用”的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2.指导教师工作压力较大

由于各层次的专业教师一般均担负着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大多数中青年教师还面临着晋职称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在课堂教学、发表学术论文、申请或实施科研项目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因素导致了教师无暇顾及所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窘况,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下滑的客观原因之一。

3.毕业设计不易选题

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难易(内容)、宽窄(范围)、长短(周期)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困难。内容较难、范围较宽、周期较长的题目,学生不易按时完成;反之,又达不到毕业设计的预期效果。教师承担的项目一般不易分离出较独立完整、适合毕业设计的短期研究内容,学生也很难在数月内熟悉项目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研究中,因而一般只能做些简单的辅助工作。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然而教师能接触到的实际水利工程设计项目并不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要求不重复,要有所发展和创新,这无疑给题目的拟定增加了难度。

4.毕业设计经费投入较少

农业水利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开支主要有:实习期间的交通费用、购买各种资料(图书、数据等)和试验原料的费用、打(复)印、出图及印刷费用等。目前,我校本科毕业设计经费为50元,很难满足各项开支需要,直接影响了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学生综合能力不足的典型表现

(一)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从历次修订和执行的本科教学计划看,农业水利专业以往和当前开设的课程,足以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工作和基本科研所需,关键问题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专业识并能灵活地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能否在大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主动加强知识储备和拓展专业实践技能。毕业设计内容一般不局限于一门课程或一本教材,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即使在学习成绩好,或者已经被确认录取为研究生的学生当中,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并不多见,“学习好”基本等同于“课程考试成绩较高”,而不能代表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强。

(二)主动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掌握最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并利用便利的校园网查阅文献的学生并不多,甚至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查过文献,需要专业文献时仅在网上搜索一些网页文件,复制粘贴一下便草草了事。指导教师详细布置好的设计任务,学生不知道如何入手,需要老师事无巨细地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试验方案的制定,数据的观测、收集及分析处理等能力均为空白。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查阅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独立完成课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密切配合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任务,有时需要小组集体完成,然而小组成员往往存在观望、等待和依赖他人的心理,相互推托,不愿主动承担任务和责任。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

农业水利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较多,一般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如Microsoft Office系列)、编程语言(如Microsoft Visual Basic)、绘图软件(如AUTO CAD)等。从专业实践应用的角度看,无论对于学习或工作,开设的这些课程和课时量已足够,并且这些软件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自学并逐步提高熟练程度。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配备个人电脑的学生为数不少,但学生在基本的Word编辑排版、Excel绘图及公式计算、简单的程序编制、CAD制图出图等方面的熟练程度远不及网络聊天和电脑游戏。

(四)文字及口头表述能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和相关的文字材料层次不清,语句不通,详略不得当,标点符号乱用,错字别字常见。在与教师的沟通以及最后的毕业答辩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明显不足,不善于应用专业词汇表达专业研究内容。

二、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发展模式

(一)知识脉络的传承

从农业水利专业阶段教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专业学习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课程的学习方面:在大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课,对专业的认识比较模糊;从大二学年开始进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至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基本修完教学计划开设的所有课程。在此期间虽然学生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更多的情况是在每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很快转入到新学期的课程学习中,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梳理。

毕业设计往往针对较完整的项目,可能涉及“农田水利学”、“水工建筑物”、“水力学”、“钢筋混凝土”、“水利工程概预算”、“水泵”等多门课程知识,然而,在这些课程的独立授课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传达涉及的其它课程的所有知识。课程设计虽然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但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一门课程知识的运用。因此,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角度看,需要专业任课教师间的密切配合,尤其要突出强调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应用范畴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重点解决好专业知识脉络的传承问题。

(二)与专业对口单位的协作

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解决学生毕业与工作衔接的一系列问题,除依靠全院教师的言传身教外,还可以加强与农业水利专业对口单位(如: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的协作,通过邀请工程师、专家、学者等到学院作报告或现场指导,将大四学生直接派往设计部门或其他生产实践部门参加实际项目等方式,开展多方面的沟通和配合,使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生产实际[1]。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认识,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还可以及时了解对口单位的人员需求信息,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同时对教师工作也是一种交流和促进。

(三)本科的导师制

实行本科导师制,可以使学生有更长的时间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而指导教师也有了比较稳定的助手。对于有课题和项目而无助手的中青年教师而言,导师制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2]。结合我校农业水利专业阶段教学的实际,可以考虑学生从大三学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来,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协助教师和学长查阅资料、开展试验、撰写材料等逐渐提炼毕业设计题目和研究内容,从容地完成毕业设计。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科研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也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结语

由于学生在本科阶段提高的专业技能程度有限、专业学习和专业应用脱节的现象较严重,导致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教师不得不在短期内对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电脑、应用文写作等技能进行“拔苗助长”式的短期培训。通过知识脉络的良好传承、加强与对口单位的协作以及本科导师制等方式,有望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大幅提升。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比赛活动、加大学校经费投入等方面促进毕业设计的良性发展。

篇1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永恒问题,然而当前的社会发展基本上是集中于在环境的消耗之上。为此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同步,是人类发展的唯一出路。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宗旨,人类社会的发展既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又要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为此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对自然资源与环境有所索取。水作为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水的可持续性发展关系到人们的长盛久安,因此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

2.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

我们知道,水土流失会导致我国的现有耕地面积减小,当前我国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耕地面积减少多达四百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因为水利侵蚀所导致的水土流失约占58%左右。造成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主要根源在于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的无谓索取与破坏,是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

(1)人类不合理的开垦荒地,开辟荒地是人类的一种最早期活动,但是在近期这种行为已经走向了一种不合理的趋势,荒地的无序开垦,导致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2)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水土流失不重视所致。当前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但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少有项目对水土流失的问题予以重视,从而导致了项目开展过程中水土流失严重。

(3)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过于严重。水利工程项目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对工程施工地的植被造成影响,但是施工完成之后,很少进行相应的恢复。导致水利项目运营之后,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凸显。

3.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分析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导致周边植被被破坏,使得地表土壤失去其保护层,如此无疑会造成土层被水流冲走,使得水土中携带大量的泥沙流入河流之中,会导致河床不断升高,极易产生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1地质结构被破坏

植被的严重破坏,使得地表的土壤保护层丧失,如此地表层的土壤就会被雨水冲走,导致土层进一步的剥蚀而变薄,变薄之后又会加剧水土的流失,如此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此外由于地表的土壤生长能力较弱,长期的水土流失会导致周边景观的恶化。

此外,水土流失之后,土壤层变薄,使得土壤本身的含水能力减弱,也会进一步造成上部植被生长的不可持续性。当遭遇暴雨袭击或者是水库泄洪时,水流的速度与土壤的保水能力难以到达平衡,往往会造成大量的水流流入到河道之中,引发山洪灾害。我们知道,随着雨水的不断冲刷,会造成该处的地址结构造成破坏,严重时,会造成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

3.2河道堵塞,造成水库淤积

随着水土的不断流失,大量的雨水携带着泥沙流入到河流与水库之中,日积月累之后,由于泥沙的不断累积,导致河床会不断抬高,使得水位上升,导致自然灾害。当泥沙流进水库之后,造成水库中的泥沙淤积,使得水库的有效蓄水容积降低,进而对水库的泄洪能力与使用寿命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漫坝或者垮坝。此外由于水库大坝的挡水建筑物的泥沙堆积,使得大坝的挡水建筑物受力不断增大,其危险系数会不断上升。并且水位的不断上升,使得区域下水位也随之上升,如此会造成土壤的沼泽化。

3.3水环境质量下降

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化学肥料或者是有机物质,随着雨水流入河流之后,会造成河流水中的物质元素平衡被破坏。我们知道,当含有大量N、P元素的肥料进入到河流之中时,会导致河流的富营养化,造成河流中的藻类植物疯狂生长,破坏河流生态。此外,在枯水季节时,由于水流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加大,使得水体中的生物死亡,如此会对河流形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4.水利可持续发展中水土保持的作用分析

水土保持不仅能够有效的实现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1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社会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如何降低洪涝自然灾害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为此做好水土的保持工作,实现土壤的蓄水能力的提升,便能够降低洪涝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水土的良好保持,可以有效减小流入河流中的土壤,实现地表径流的减弱,使得河流中流入的水量得以控制。旱季时,由于蓄水能力充足,便能够有效预防河流断流的问题,降低旱灾的发生概率。

4.2实现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水土的有效保持,是实现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水土保持工作得以完善,必然会兴建一系列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便能够有效拦截泥沙,使得水库中的流沙流入量得以降低,减少了水利工程中泥沙在河道中产生淤积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此外,水土的有效保持可以有效的提升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我们知道,水土保持使得水流之中的泥沙含量降低,如此会有效降低水利工程使用过程中的蓄水量,进而有效延长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

4.3提升区域环境的质量

水土的有效保持可以减弱土壤的流失量,使得水土中富含的有害物质进入水体,使得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环境得以控制,有效促进了区域谁治理的提升。从这里可以看出,水土的良好保持是保证水资源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水土的保持可以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流入水中,使得水资源的质量得以控制。此外水土的有效保持也可以使得上部所种植的大部分植被处于良好的基础之上,实现生态环境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之中。进而水土保持对于水利工程周边景观也有着良好的保持作用。

综上,水土的良好保 持可以有效减弱雨水的冲刷作用,实现地表植被的完整性,并且可以有效的控制水中的泥沙流入量,进而有效保障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实现其社会经济效益,同时水土的良好保持对区域环境质量的提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5.结束语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生活的基本物质需求巨大,然而当前我国的物质消费基本上是建立于环境的消耗之上的。在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能够实现人类所预想的状况时,人类对土地、自然资源与环境实施的是一种掠夺式的索取方式。片面的追求社会经济效益,使得土地正在被无序的开展之中,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水土流失严重。越来越多的区域由于植被的不断破坏,水土的不断流失而造成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使得区域的自然灾害频发。

篇12

2.以培养质量为着力点,进一步强化实验、实践、课程设计及野外教学实习。①实验教学方面:实验类型:专业基础———专业课———核心课程———综合设计。由单纯技能培养,转化为系统综合的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对各学科内在有机联系的认识,避免实验内容的重复。教学途径:必修实验-选修实验-开放实验-探索实验。通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校大学生兴趣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营造工程意识、科学精神的培养氛围,加强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辅助方法:模拟演示—电子教案—课件—微机数据处理。把各核心课程及实验形象而直观地介绍给学生。②野外教学实习方面:校区周边地区及岷江流域水电能资源十分丰富,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水利教学资源,地缘优势特别突出。根据西部大开发、四川省农业水利工程现状、新农村建设及灾后重建等的社会需求导向的新特点及发展态势,从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时间等方面努力探索,改善实践效果,大力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3.以学校“双支计划”和百名博士招聘为平台,加大师资培养及引进力度。以学校“双支”计划为平台,大力加强师资培养,加强对外合作;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派遣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学习交流,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与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以此作为现有专职教师队伍的补充。

4.以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为突破口,强化并加强专业教学的标准化管。建立健全严格、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本着规范教学管理,依据教学管理的规律,着重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的优化。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以水利与建筑工程系的自身建设为重点,切实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和具体教学实施者的作用。

二、建设进展

1.人才培养。以学校本科生导师制为依托,从大三上学期开始,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切实做到因材施教。继续保持和完善现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探索定单式培养、开放式办学模式;聘请国内、外高级专家学者、企业高层主管和实习基地技术人员作毕业生实习和就业的指导教师,增强学生与社会的和生产一线接触的机会;对具备良好科研潜质的优秀学生,进行科研专项辅导,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发表科研论文,确保免推或考取“985”或“211”高校的研究生。

2.专业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建设。已引进人才4人;构建专业负责人———专业方向负责人———学术骨干有机结合的金字塔形专业梯 队;增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鼓励教师攻读学位和外出进修,加强科研课题和教学课题的申报工作。

篇13

从历次修订和执行的本科教学计划看,农业水利专业以往和当前开设的课程,足以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工作和基本科研所需,关键问题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专业识并能灵活地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能否在大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主动加强知识储备和拓展专业实践技能。毕业设计内容一般不局限于一门课程或一本教材,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即使在学习成绩好,或者已经被确认录取为研究生的学生当中,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并不多见,“学习好”基本等同于“课程考试成绩较高”,而不能代表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强。

(二)主动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掌握最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并利用便利的校园网查阅文献的学生并不多,甚至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查过文献,需要专业文献时仅在网上搜索一些网页文件,复制粘贴一下便草草了事。指导教师详细布置好的设计任务,学生不知道如何入手,需要老师事无巨细地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试验方案的制定,数据的观测、收集及分析处理等能力均为空白。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查阅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独立完成课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密切配合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任务,有时需要小组集体完成,然而小组成员往往存在观望、等待和依赖他人的心理,相互推托,不愿主动承担任务和责任。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

农业水利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较多,一般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如MicrosoftOffice系列)、编程语言(如MicrosoftVisualBasic)、绘图软件(如AUTOCAD)等。从专业实践应用的角度看,无论对于学习或工作,开设的这些课程和课时量已足够,并且这些软件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自学并逐步提高熟练程度。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配备个人电脑的学生为数不少,但学生在基本的Word编辑排版、Excel绘图及公式计算、简单的程序编制、CAD制图出图等方面的熟练程度远不及网络聊天和电脑游戏。

(四)文字及口头表述能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和相关的文字材料层次不清,语句不通,详略不得当,标点符号乱用,错字别字常见。在与教师的沟通以及最后的毕业答辩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明显不足,不善于应用专业词汇表达专业研究内容。

二、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发展模式

(一)知识脉络的传承

从农业水利专业阶段教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专业学习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课程的学习方面:在大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课,对专业的认识比较模糊;从大二学年开始进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至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基本修完教学计划开设的所有课程。在此期间虽然学生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更多的情况是在每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很快转入到新学期的课程学习中,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梳理。毕业设计往往针对较完整的项目,可能涉及“农田水利学”“、水工建筑物”“、水力学”“、钢筋混凝土”“、水利工程概预算”“、水泵”等多门课程知识,然而,在这些课程的独立授课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传达涉及的其它课程的所有知识。课程设计虽然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但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一门课程知识的运用。因此,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角度看,需要专业任课教师间的密切配合,尤其要突出强调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应用范畴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重点解决好专业知识脉络的传承问题。

(二)与专业对口单位的协作

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解决学生毕业与工作衔接的一系列问题,除依靠全院教师的言传身教外,还可以加强与农业水利专业对口单位(如: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的协作,通过邀请工程师、专家、学者等到学院作报告或现场指导,将大四学生直接派往设计部门或其他生产实践部门参加实际项目等方式,开展多方面的沟通和配合,使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生产实际[1]。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认识,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还可以及时了解对口单位的人员需求信息,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同时对教师工作也是一种交流和促进。

(三)本科的导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