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班组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班组管理论文

篇1

宾馆班组管理企业文化论文

一、在班组管理中践行“客户观,成本观,工作观”

首先要创新员工的思想教育,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强化员工的“五种”意识。新的形势下,航空宾馆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辅业向主业转变”的重大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要确保经营效益、员工收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个效益并重”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酒店工作的全局。通过强化“五种”意识,即在员工中,通过着力强化大局意识、角色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为践行“客户观,成本观,工作观”打下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大局意识,就是全局,就是发展趋势,增强大局意识就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大局,只有胸中有大局,将自己所负担的责任与大局联系起来,认清自己的方位,才能工作得有方向、有意义、有章法、有轻重缓急,具体到宾馆来讲,首先是服从宾馆领导的大局,坚决贯彻上级有关决策、方针,做好接待服务、安全保障工作。

其次就要眼前利益服从于长远利益,改变信息闭塞、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甚至以邻为壑,只谋一地一时之利的本位主义现象。角色意识,就是要知道自己这个岗位、这道工序、这个环节在整体链条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中,增强对宾馆的忠诚度,也就是按照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的要求,立足本职,尽心、尽责、尽力,使自己的工作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完成,改变坐享其成、热衷形式主义、虚报浮夸,或对不正之风、违纪现象不敢顶、不敢碰、不敢管的私利现象。机遇意识,就是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观察问题,用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善于从形势和环境的变化中洞察机遇,从对信息的收集中捕捉机遇。要改变等靠思想,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危机意识,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也不怜悯弱者。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是优胜劣汰。因此,我们必须正视面临的困难,如硬件设施的老化、客源的流失、市场的竞争、体制的束缚等等,要共同奋发图强,防微杜渐,既看到眼前的危机,也看以潜在的危机,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改变陶醉于现实,满足于现状,当危机来临时,变得手足无措,而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所淘汰。应时时有如履薄冰之感,细心防备危机,要敢于挑战危机,设法化解危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意识,就是想常人不敢想的问题,提出超常规的独到见解,善于联想,从而开辟新的思维境界,创造性地解决难题。如“网络营销”,目前网上预订、网上宣传、促销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电话预订、邮寄宣传资料和新闻媒体广告等。在工作中深入调查研究,找准结合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五个意识的强化,管理人员与员工在班组管理中,能够做到待客户如上帝,千方百计降耗节支,提高工作执行力,从而提高整个宾馆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水平。

二、在班组管理中践行“客户观,成本观,工作观”

其次要创新宾馆的企业文化,善待客户的同时要善待员工,营造家园文化氛围。宾馆企业文化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却是一个成功企业内在独特的行为理念和规范,它是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养成、提倡和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在班组管理中践行“客户观,成本观,工作观”,宾馆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应体现在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中。一是以人为本,重视客户没有错,但是也要重视员工,应该是要努力搭建与顾客、业主、员工、社会的多赢平台。确保入住酒店的客人获得超值享受,确保宾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社会效益。二是星级有限、服务无限。虽然我们经营管理的宾馆星级是有限的,但对客人服务的规范化、个性化是无止境的,对客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班组经营管理中,要事必躬亲,流动管理,对在一线发现和解决经营管理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任何细节问题都不忽视。三是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设计好员工的职业生涯。宾馆的员工结构多样化,要激活用人机制,首先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视才录用,切忌地域岐视和临时工、合同工的区别。其次,待遇上要一视同仁,按岗、按劳、按效取酬,做到公正、公平;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把员工视为企业的宝贵资源,不但要从观念上重视,更重要是在行动上把员工放在第一位,造就认同和忠诚企业的员工,增强员工的满意度。要提倡对宾馆员工的在岗培训和换岗培训,在抓好员工的技能培训的同时,更要重视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要定时给员工充电,要创造员工发展的机会等等。四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制定并实施《会议管理制度》、《各部门服务质量及卫生标准》、《客人投诉事件认定及处理程序》等制度,使宾馆的各项工作做到了周有布置、月有检查、季有考核,大大提高班组管理的实效性。实行一线员工等级评定考核激励机制,量化考核并与工资实行联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班组长激励机制方面,建立完善了班组长岗位津贴制度、班组长和高技能人才研修深造制度、班组长的评优选树制度、合理的分配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充分调动了班组长的积极性,发挥一线典型示范作用

三、在班组管理中践行“客户观,成本观,工作观”

要创新员工的服务方式,全方位发挥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宾馆服务方式的创新,主要相对于宾馆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而言的。航空宾馆在不断改善服务设施和硬件下功夫,更需要在不断改善员工的亲情服务上做文章。对客人的服务方式更要求真务实,围绕“方便”二字去开展。如可实施“一站服务”、“目的地服务”模式。即客人入住酒店后,其需要提供的服务和对酒店的不满,只通过酒店服务中心专门电话便可得到解决;凡客人入住酒店后,酒店可为客人提供目的地延伸服务;如为提高结帐速度,可尝试免查房制度。我们所订的查退房制度,本意是怕客人遗留物品和迷你吧的消费,但一些酒店却是查客房物品少了没有。我们不能为防百分之一的人而去冒犯99%的客人;如我们要落实《模式》规定的总经理定期大堂值日制度,总经理亲自征询和倾听客人的意见和建议,是对客户服务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可行办法。同时,要使员工深刻认识到:客户观、成本观和工作观的践行意义,加强服务行动的原始驱动力。首先,要明白宾馆与的客户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尊敬和信任的基础上,而不是仅仅建立在友谊的基础上。如果客户是出于对宾馆的品质与服务的认可、赞赏和放心而选择入住宾馆,那么宾馆与客户才会是长期、稳定、互利的关系。因为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明白宾馆经营必须降低和控制成本,而降低和控制成本不只是管理层的事,以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所在,只有全员增收节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效益。

四、结语

明白工作观是实现人生观、价值观的载体。正确的工作观,犹如人生路上的明灯,只有有良好的工作观,才能干一行爱一行,懂一行、精一行。也只有良好的工作观才能在工作上争分夺秒地“抢”,有胆有识地“闯”,千辛万苦地“拼”,脚踏实地地“干”,始终保持“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一股敢于争先的锐气,才能推动宾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实践证明,在明确客户观、成本观和工作观践行意义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的推行人性化和差异化服务,是客户入住真正有家的感觉。

生产班组绩效管理论文

一、生产班组绩效管理分析

1、班组绩效与计划指标体系的联动

生产班组把绩效评价内容作为班组、员工工作重点和目标方向的指挥棒,将创先的计划体系和目标体系融入绩效体系,对不按时完成目标、指标及年度生产计划相关工作的,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对超额完成任务或为单位、部门目标指标的完成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绩效加分或给予奖金嘉奖,通过绩效手段推动计划体系和目标体系落地。

2、班组绩效与个人绩效的联动

推行班组长绩效与班组工作成效相关联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的班组,给予班组长绩效加分进行激励,对班组出现违章行为或工作滞后的班组长进行绩效扣分,以此来更好地促进班组长对班组的管理。同时,将班组绩效结果与班组员工个人绩效评为A级的人员比例挂钩,使绩效导向的作用真正发挥,激励并调动员工积极性。

3、班组绩效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联动

班组绩效如果无法量化,其考核结果就不能被理解,结果不能被理解就无法有效控制,不能有效控制也就无法改变。因此,只有从班组日常工作以及生产营销系统中提取所需的信息数据,挖掘数据价值,将数据转换成量化的绩效模型标准,以信息化手段进行可视化展示,使班组员工的绩效目标看得见做得到,才能使班组绩效管理真正具有导向性。

二、以信息化实现生产班组绩效的全过程管理

建设班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构建班组工作与各标准库的关联,从各业务信息系统抽取工作量数据和工作评价结果,实现可视化、实时化、透明化的工作管理和绩效管理,达到强化绩效导向,激励并调动有限的人力资源,提升班组管理效能。

(一)制定月度绩效合约

每月的25日,班长登录班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从生产MIS获取工作计划为班员生成初始的绩效合约。由于考虑到当前业务信息系统没有能完全覆盖所有的工作任务,所以在自动导入工作计划的时候,还预留了人工录入途径,可以由班长手动添加月度绩效任务以及其完成情况,班组长导入或者添加任务后,系统自动将信息同步到参与成员的绩效合约中。

(二)查看月度绩效积分

系统实时获取生产MIS中的工作任务以及其完成情况,自动计算任务积分以及其排名情况。班组成员通过该模块了解当前工作进展,保持或者改进工作;班组长通过该模块了解班组成员的工作情况,及时与班组成员沟通、互动,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积分查看分为两个途径,查看得分细节,以及查看积分图。

(三)月度绩效评价

上月绩效考核结束后,系统自动启动匿名的互评流程,班组成员在当月月末之前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提交互评结果,系统计算成员的平均分值作为互评最后得分。工作积分由系统根据支撑系统信息实时核算,系统根据每一项任务的关键字,在后台设置的工分库中匹配,获取该项任务的标准分值,标准分值与该班员在该任务中担任的角色系数、该任务的质量系数之积则为该项任务的得分,工作积分为各项任务得分累加。班组长只需在月度绩效考核阶段对其班组成员的综合分项打分,系统就能计算出每位成员的总分、排名以及绩效等级。通过集成业务系统员工的工作数据,对应系统固化的工作量积分标准库,自动计算出每个班组成员工作量考核分,大大降低了考核中的主观因素,提升了考核的公平性,避免了轮流坐庄的情况。

1、开放性系统设计为了适应同班组、不同专业的使用,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开放性平台式系统,即业务角色、权限,各类考核项目所占的权重可配置。

2、简便实用的互评表设置使用简便实用的互评表,减少评价时候的选择。

3、标准库建立要做好月度评价工作,还需建立科学、完善的任务工分库、加扣分库和绩效关键事件库。

(四)绩效沟通与反馈

篇2

2、班组绩效与个人绩效的联动

推行班组长绩效与班组工作成效相关联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的班组,给予班组长绩效加分进行激励,对班组出现违章行为或工作滞后的班组长进行绩效扣分,以此来更好地促进班组长对班组的管理。同时,将班组绩效结果与班组员工个人绩效评为A级的人员比例挂钩,使绩效导向的作用真正发挥,激励并调动员工积极性。

3、班组绩效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联动

班组绩效如果无法量化,其考核结果就不能被理解,结果不能被理解就无法有效控制,不能有效控制也就无法改变。因此,只有从班组日常工作以及生产营销系统中提取所需的信息数据,挖掘数据价值,将数据转换成量化的绩效模型标准,以信息化手段进行可视化展示,使班组员工的绩效目标看得见做得到,才能使班组绩效管理真正具有导向性。

二、以信息化实现生产班组绩效的全过程管理

建设班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构建班组工作与各标准库的关联,从各业务信息系统抽取工作量数据和工作评价结果,实现可视化、实时化、透明化的工作管理和绩效管理,达到强化绩效导向,激励并调动有限的人力资源,提升班组管理效能。

(一)制定月度绩效合约

每月的25日,班长登录班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从生产MIS获取工作计划为班员生成初始的绩效合约。由于考虑到当前业务信息系统没有能完全覆盖所有的工作任务,所以在自动导入工作计划的时候,还预留了人工录入途径,可以由班长手动添加月度绩效任务以及其完成情况,班组长导入或者添加任务后,系统自动将信息同步到参与成员的绩效合约中。

(二)查看月度绩效积分

系统实时获取生产MIS中的工作任务以及其完成情况,自动计算任务积分以及其排名情况。班组成员通过该模块了解当前工作进展,保持或者改进工作;班组长通过该模块了解班组成员的工作情况,及时与班组成员沟通、互动,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积分查看分为两个途径,查看得分细节,以及查看积分图。

(三)月度绩效评价

上月绩效考核结束后,系统自动启动匿名的互评流程,班组成员在当月月末之前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提交互评结果,系统计算成员的平均分值作为互评最后得分。工作积分由系统根据支撑系统信息实时核算,系统根据每一项任务的关键字,在后台设置的工分库中匹配,获取该项任务的标准分值,标准分值与该班员在该任务中担任的角色系数、该任务的质量系数之积则为该项任务的得分,工作积分为各项任务得分累加。班组长只需在月度绩效考核阶段对其班组成员的综合分项打分,系统就能计算出每位成员的总分、排名以及绩效等级。通过集成业务系统员工的工作数据,对应系统固化的工作量积分标准库,自动计算出每个班组成员工作量考核分,大大降低了考核中的主观因素,提升了考核的公平性,避免了轮流坐庄的情况。

1、开放性系统设计为了适应同班组、不同专业的使用,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开放性平台式系统,即业务角色、权限,各类考核项目所占的权重可配置。

2、简便实用的互评表设置使用简便实用的互评表,减少评价时候的选择。

3、标准库建立要做好月度评价工作,还需建立科学、完善的任务工分库、加扣分库和绩效关键事件库。

(四)绩效沟通与反馈

通过信息系统更有效的实现了班组绩效沟通与反馈。一是员工随时可以在系统了解到月度绩效积分,认识到“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二是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绩效评定,考核标准量化了、透明了,员工明确自己应该承担什么,做了什么能得到什么,做不好会怎么,促进员工改进和提升。

篇3

1.2制度与流程有机结合

编写精细化工作流程单,梳理并细化操作流程,同时将工作量化后开发电子信息系统使之电子化。完善的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步步为营,日益完善,先从维护制度到值班制度,再从排故流程到应急流程。然后通过设计软件程序做到制度与流程之间的智能对接,事半功倍。

1.3过程控制流程化

正确的过程必然会产生正确的结果,精细化管理要求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是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通过这四个“凡事”做到事事都闭环处理,即体现在工作流程单中的每个步骤,包括事件安排、人员值班、进程控制和绩效考核等,事事有人负责监督,事后整理归档可查。班组精细化过程控制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和细节,即精致性,通过细化工作步骤,将每个步骤过程流程化,使之成为一个个无缝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操作,既可以杜绝了“错、忘、漏”的发生,又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2班组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2.1具有清晰明确的班组目标

实现班组精细化管理必须有清晰明确的最终愿景,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和途径来达成目标。首先要明晰权责,通过赋予的权责来管理整个班组,做到奖惩分明,藉此来凝聚班组的向心力,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班组长的管理水平。其次,提出班组目标,如将班组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或者打造一流服务质量、一流的思想作风、一流技术水平等目标,此外,不仅需要工作目标清晰明确外,而且班组还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目标,循序渐进,统筹考虑人与实际工作的需求,将他们合理分配,否则难以实现目标。

2.2科学的管理制度

整章建制是班组精细化的一条必经之路,制定并整合工作流程和台站制度是基石,只有在确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才可能真正构建科学的班组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基石,增砖添瓦,促进班组工作方式科学化的进程。分局各台站已经建立了QSMS、SMS等手册,这是我们科学化管理的保障和依据。

2.3管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班组是空管最小的一个组织,直接负责一线安全保障任务,一般都配置了三个方面的管理资源:第一,拥有专业实力强的员工,即职业化员工,按照工作需求配备一定数量的职业化员工直接关系到班组工作的完成效果和工作目标的执行能力。第二,配备了工作所必需的设备。班组的各项工作与设备保障紧密相连,必须对设备状态和信息熟记于心,设备信息会直接影响设备保障和检查排故的工作效率。第三,整洁的值班现场。保持值班现场的整洁有序,有利于培养员工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由于这些资源在班组管理中是有限的,因此在班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只有将这些资源的功效发挥到最大限度,才能达成工作目标,实现班组愿景。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是班组精细化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班组精细化管理的思路

3.1学习新管理理念

因为知识都是不断增加和变化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进化和完善。从理念层面上来讲,管理一个班组再也不能一直禁锢于单一种管理思路上,必须虚心求教,学习和吸取成功者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充实自己的管理知识,克服惯性,形成积极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再结合班组实际,借鉴成功经验,营造自己的管理理念,其中“6S”管理和分层管理都是针对不同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工具。

3.2提高班组自我管理意识

自我管理意识,是指整个班组成员能够自觉的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欲望和冲动,在日常工作能够主动去落实这些规章制度。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员工更新管理理念,而且还需要具备在日常工作及设备维护下运用精细化流程的能力。如果没有形成自我管理意识,那么员工就不会主动学习并接受精细化管理方法,制约了自我工作效率的提高。

3.3夯实规范化管理

日常设备维护中规范化工作是以维护工作中的技能和操作实践相结合为基础,对其中的重复性工作经过量化,制定出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经过审核和完善后形成规范化标准手册。毋庸置疑,没有规范化管理,就没有进一步的精细化管理,就不会得到更长的安全保障周期。整编工作流程和台站管理制度可以运用QSMS手册中的方法或专家分析法等工具,通过对班组中的各个操作环节,每个巡视流程,日常值班规定制定出十分详细的规范化制度,做到整个过程标准、精准,使规范化管理最终可以形成精细化的工作流程单,更好的实现班组目标。

3.4整合“人”和信息

班组精细化管理需要依靠现代信息化技术,而信息化技术又基于信息流程化,通过对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取样并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手段去实现工作信息化,在如今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越来越重要,各个大数据中心的设立,预示着数据信息已成为了大家不可或缺的资源,在目前环境下,想要掌握主动权就必须及时掌握信息,否则会因为信息闭塞而导致挫折。因此信息意识是班组长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同时需要运用规范化制度去充分保障班组的精细化管理,而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然要充分的保证规范化制度的落实。更进一步说,正是规范化的制度保证了“人”和信息能够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人”通过获取信息不断去完善制度,通过制度又可以精细化管理到“人”,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必然是科学的,有序的。“人”始终处于第一位,只有培养出职业化、专业化的“人”,那么班组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的完成,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也就达成了。

篇4

1.2有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值班力量搭配标准更多是基于管制年限,虽然基本反映了管制员的成长过程,但还不够精细。仅仅能算作CBA(目前最好的操作方法),要成为标准操作规范SOP。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验证。在既能确保准确搭配出需要等待值班力量,还应该不损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现场管理在合理进行值班力量的搭配后,现场管理还需要关注工作环境。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对发挥班组的全部能力有所裨益。只有改造了环境才能在有利的方向上引导班组每一个成员,而环境的管理在“人-机-环”的讨论中已有较多的讨论在此不作深入讨论。除了环境,空管工作的现场管理与众不同的是还有关注信息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信息能实时的流转到需要他的管制员处,过多的信息被有效的过滤,不影响管制员的基本判断。在建立健全信息流转制度的前提下,在突发信息增多时,对带班主任在信息流转的合理管理中的能力和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班组文化建设

在采取了以上各种措施后,为什么许多时候还是感觉班组在应对突变时仍力有不逮?这就是以上传统管理措施的边际效应。笔者认为触及边际正是因为我们采取的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而规章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制定滞后,都是出了一个情况再制定一个规章;修改滞后,正如大家所见民航事业发展飞速,规章可能很快就不再适应,但修改需要一个识别和论证到的过程;最后一点是规章制度执行,因为认识的不到位执行也走了样。而如果我们从每一个管制员出发,最大限度的调动管制员的积极性,去主动识别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博采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去应对安全风险才能更加灵活和有效的保障持续安全,这就是建设班组文化的重要性。其核心就是前文所述建立共同的目标,形成共识。

篇5

1.1建设本质安全型班组。

牢固树立“以人文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实现全年安全生产任务为目标,认真落实班组岗位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狠刹“三违”行为,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工作程序、操作规程,全员参与危险源管理、风险评估和隐患整改,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全面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将班组建设成为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本质安全型班组。达到追求“零违章”,实现“零伤害、零事故”的终极目标。

1.2建设文明生产型班组。

牢固树立“文明生产”的理念,以职工文明管理、设备文明管理和环境文明管理为目标,积极开展文明生产宣传教育,规范员工言行举止,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改善现场作业环境,做到设备整洁标识齐全,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将班组建设成为员工整体素质高、环境文明标准高、组织生产效率高的文明生产型班组。

1.3建设学习创新型班组。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性强的员工队伍为目标,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建设好学习型班组,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理论知识,将班组建设成为增强技能、提高素质的技术创新型班组。

1.4建设经济核算型班组。

牢固树立节约发展的理念,以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生产效益为目标,强化全员节约意识,发扬勤俭节约传统,积极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等活动,落实指标责任,加强班组考核,创新节约手段,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生产能耗,提高工作质量。将班组建设成为优质、低耗、高效的成本节约型班组。

1.5建设和谐团结型班组。

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实现班组和谐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职工素质提高和个人成长,努力形成员工之间关系和谐、工作协调、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通过培育特色班组文化、加强民主管理、实施班务公开、规范员工行为等活动,促进个人与企业和谐共进,将班组建设成为员工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和谐团结型班组。

2.夯实班组六项基础,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

2.1组织机构。

成立班组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班组建设工作。按照“分层管理、上下联动、分类指导,突出落实”原则,实行以党委为主,党、政、工、团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制。在班组内设置党小组、团小组、工会小组、群众安全监督员、青年安全监督岗员、安全员、临时负责人、生产设备管理员、核算员。

2.2规章制度。

煤矿要求班组要依据自身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班组管理制度,制度要符合《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制度管理办法》文件规范要求。班组管理制度应包含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班组设备管理制度、经营核算制度、班组员工管理制度等内容。

2.3岗位职责。

煤矿要求班组要建立班组成员“一岗双责”,明确各岗位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应履行的安全责任。班组要健全班组长、安全员、群众安全监督员、青年安全监督岗员、临时负责人、员工的岗位职责。

2.4三大规程。

煤矿在贯彻执行国家《煤矿安全规程》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了《安全技术作业操作规程》,内容有安全规程、采矿技术参数标准、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等,涵盖了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要求班组每个岗位成员所从事的作业及其所操作的设备、使用的工器具等都必须按照煤矿安全技术作业操作规程或相应的操作标准执行。

2.5作业标准。

煤矿按照“煤矿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的要求,对照标准,严格将岗位标准7个大项172个作业流程落实到班组。并要求班组要建立和健全现场管理标准、员工行为标准、岗位作业标准、设备点检标准、质量控制标准等。标准要科学、合理、适用,做到“简化、量化、程序化”。

2.6台账管理。

煤矿在班组台账管理方面建立了两类管理台账:,静态的管理制度类台账和动态的原始记录类台账。

3.七大体系为支撑,保障班组安全高效运行

3.1标准化体系。

煤矿标准化班组以国家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评定标准》为基础,结合班组建设考核细则,出台了《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标准化班组创建标准》,该标准把班组日常管理工作分为静态标准和动态标准两部分。

3.2班组会议体系。

班前会是班组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班前会的质量直接影响本班的安全、生产任务的安排及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了保证班前会质量,煤矿要求班组必须召开班前会,具体安布置和总结上班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班组要根据自身工作时间,每周确定一天为安全活动日,紧密围绕作业安全和班组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活动;要求全员参加,并明确活动内容和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不低于45分钟;班组要根据自身工作时间,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专题会,研究解决作业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职业健康、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体系。

班组作业场所环境和条件符合职业健康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班组应按照矿应急救援体系和预案体系,结合班组特点,针对岗位存在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班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班组按照预防和预警要求,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4教育培训体系。

班组要根据本班组的具体情况和上级要求,制定并实施班组安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计划;班组长、安全员、群众安全监督员经过岗位任职能力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任职;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班组要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3.5信息化体系。

煤矿建立了班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班组与上级、班组与班组直接的快捷沟通、交流、共享及资料的储存,大量节约了人、财、物,达到管理过程的即时性、系统的共享性。

3.6考核评价体系。

煤矿建立了完整的三级评价考核体系,通过考核评价,实现了矿对队部、矿对优秀班组;队部对班组、队部对班组长;班组长对员工的全方位的考核。七是班组长管理体系。煤矿选拔班组长采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一方面由班组全体人员民主选举;另一方面队领导提名,经过队领导集体研究通过后认命。煤矿要求班组长:应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热爱本职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能以身作则,敢抓善管,办事公道;熟悉生产,熟悉所管辖的设备系统和主要工种的技术业务;能凭借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独立解决班组安全生产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带领职工较好地完成生产、安全任务,积极开展好班组的各项管理工作;作风民主,关心爱护和团结同志,会做思想工作,在职工中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4.支柱为保证,构建班组科学持续发展

4.1安全生产管理支柱。

煤矿要求各班组必须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作业纪律,严格执行作业标准、操作规程,杜绝“三违”,保证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参与本质安全体系的建设,做好危险源辨识、风险预控,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争取或探索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班组落地。做到安全、高效、优质、低耗、文明生产,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

4.2机电设备管理支柱。

煤矿为了保障安全生产、提高设备出动率,要求每班对设备进行安全设施、设备附属油及设备运行状态的点检工作,并根据设备的运行小时数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保障了设备运行的最佳状态。严格执行设备、工具、备品管理制度,搞好日常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4.3工程(工作)质量支柱。

煤矿要求班组工程质量管理要严格执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技术参数标准》,严把质量关,实行标准化、程序化作业,作业现场做到“制度落实达标、环境安全达标、设备完好达标、操作程序达标、工程质量达标”。

4.4模拟准军事化支柱。

煤矿要求班组执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模拟准军事化管理办法》,其基本任务是使每名职工明确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维护个人、单位、企业的良好形象,保证圆满完成工作生产任务。模拟准军事化主要是对班组职工着装举止、礼节交往、服从执行、文明就餐、文明乘车、会议活动、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4.5民主管理支柱。

煤矿要求班组实行班务公开制度,让班组成员参与决策、参与分配,保证班组成员行使民力。充分利用班务公开栏对员工比较敏感的内容进行公示,如奖金分配、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使员工能够在公开栏中了解到自身进步和不足,并通过与班组成员的沟通及对自身不断强化,有效的提高了班组自主管理水平。

4.6党的建设支柱。

煤矿要求班组成立以班组为中心的党小组,并有计划地经常对班组员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形势、目标任务、企业理念、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法纪教育;关心职工疾苦和思想问题,开展家访谈心、坚持“送温暖”活动;开展“创先争优”、“党员先锋示范班组”、“党员先锋示范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要在加强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引导职工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效益观念。

4.7班组文化支柱。

煤矿要求班组打造独特的班组文化,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团结和谐、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班组以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逐步形成为全员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班组特点的安全价值观,逐步塑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型员工,打造班组及岗位长效安全生产的本质安全型班组。

4.8班组活动与阵地支柱。

煤矿积极开展班组建设对标、班组大讲堂、企业文化进班组、法律知识进班组等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有型多样的班组建设活动,使我矿班组建设工作丰富多彩,推动班组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班组建设的成效

1.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实行班组建设新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班组的劳动积极性,通过大力开展班组劳动竞赛,2013年原煤综合单产同比提高3.7%,剥离总量同比提高11.42%,剥离效率同比提高2.4%(m3/工)。其中,剥离量以日产46万立方米、月产1060万立方米、季产3150万立方米,再次刷新露天煤矿原煤日产、月产、季产纪录。2013年,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跃升为全国最大露天煤矿。

2.安全管理再创新水平

班组建设新模式强化了班组现场危险源辨识和风险预控措施落实,员工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平稳发展。自2008年建矿至今,在原煤产量每年平均攀升500百万吨的情况下,连续6年实现了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记录,消灭了重伤以上事故,消灭了轻伤以上事故。涌现出一批国家、神华级安全生产的先进区队、优秀班组。

3.员工技能素质全面提升

煤矿通过执行“五六七八”班组建设管理,员工各方面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先后涌现出“全国煤炭行业百名优秀青年矿工”获得者吴连刚、关小伟;神华集团“劳动模范”张清海;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李文江;全国煤炭系统技术创新能手罗怀廷等一批先进个人。

4.创新创效成果显著

煤矿32个班组全面开展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修旧利废及“五小”发明创新创效活动,形成了“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北端帮运输系统优化”、“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非工作帮残煤回收”、“黑岱沟西部运输系统优化”、“处理采空区的爆破方法”等一大批的技术创新成果。2013年,全矿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13条,完成技术革新项目9余项,直接创造效益4.4亿元。

篇6

2.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责任分工

供电企业的班组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建立以班值长为主要负责人的班组组织体系。班组长作为运行班组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班组日常的生产管理、组织建设、成员的考核管理工作、制订工作计划和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激励创新、沟通交流,提高组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促进班组的健康、和谐发展;由主要班员担任班组的安全员,负责实施班组工作计划、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和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并协助班值长,认真贯彻安全生产的指示和规定,监督组员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止违章作业等;班组的其他人员分别担任班组的资料员、物资员和综合员等,负责落实班组工作计划,负责技术资料、设备台账和工作记录等的收集、整理、归档,核对、掌握本班组所需的备件、材料、工器具和物资台账管理,并负责作业现场“5S”管理的监督、检查等工作。通过健全班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和完善班组规章制度,班组成员明确了自身的责任,做到了各司其职。只有这样,班组工作才能有序、高效地开展。

2.2践行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即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使电力班组在管理过程当中对每个班组成员一视同仁,组员可平等参与班组的各项工作。对于对班组工作起决定作用的方案,必须利用民主投票的策略,而在处理班组的各项事务时,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执行。

2.3提高班组成员的凝聚力

要想做好供电企业班组精益化管理,需要提高班组成员的凝聚力。通常而言,在班组建设的过程中,班组精益化管理的重点是通过精细管理,形成一定的效益,不断减少班组内耗,从而提高班组成员的凝聚力,这也是实现班组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关键所在。供电企业实施班组精细化管理需要充分发挥QC小组活动的作用。供电企业应有效利用QC小组活动平台,将组员之间的计划分工与共同协作相结合、将自找问题与集体研究相结合、将自主分析与共同解决问题相结合,不断改进班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周围环境,使组员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甚至体验到生活的乐趣。经实践证明,只有员工拥有了主人翁般的感受,才能提高供电企业班组成员的凝聚力,才能增强团队精神。

2.4积极开展有效的绩效管理

要想做好供电企业班组精益化管理,需要积极开展有效的绩效管理。目前,供电企业广泛采用了绩效管理的方式,因此,在供电企业班组精细化管理中,同样可采用绩效管理的方式。具体可分为以下2步:①全方位推进班组绩效管理。应将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与业务挂钩,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对优秀员工予以奖励。②优化班组绩效评价机制。要明确规定标准中的作业项,科学制订非作业项的相关内容和计分标准。在制订非作业项时,必须经过班组讨论,征求班组的意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及时公布评价结果,并公开征求全体员工的意见。

2.5建立常效机制,促进班组健康发展

要想将班组建设融入现代化的管理中,发挥班组在企业生产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形成一个“能打硬仗”的团队,不仅需要提高班组的整体素质,还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具体可分为以下2步:①建立班组建设动态管理机制。应依据公司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班组建设管理的办法和制度。具体而言,应认真贯彻执行班组长选拔任用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明确班组员工的岗位职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发挥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作用,激发班组长和班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基础。②将加强班组建设工作与提高公司综合管理水平相结合,加大对班组各项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考核,以全面加强班组建设工作,从而推动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向高的层次发展,制度,使乘务员的权利更有保障;大力宣传超劳可能带来的严重影响,以提高运输部门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资金,完善管理技术和操作技术,从而有效杜绝超劳现象的发生。

篇7

(二)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培养方式

目前,“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培养方式得到了各高职院校的普遍认同。学生在企业定岗、定位、定员实习,在工作中培养职业素质和提高技能,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岗位操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了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资源。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理论教育,又要在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到企业参加生产性工作,凸显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是指从企业引进项目,将企业工程实践项目和虚拟开发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项目引领即在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项目,由学生参与项目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通过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任务驱动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并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在工科专业得到运用,在管理类专业也可通过“案例引导”、“情境教学”等具体方式来实现。

二、高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该课程起步较晚,教学内容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体系,因此,对于“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由谁来教”等问题尚未明晰,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课程定位及课程目标不够清晰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门新的课程,其突出特点体现在知识涉及领域广泛、文理交叉、具体内容跨度大以及多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而理论界、企业部门对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至今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致使目前“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目的不明确。有些学校将其定位为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有些学校将其定位为专业拓展课,有些学校教学偏重于掌握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论及方法为目标,有些则侧重于掌握CRM软件的基础与技术。由于本课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对于课程的定位及目标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课时及学分安排上也缺乏应有的论证。

(二)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不够严谨

由于课程定位及课程目标不清晰,造成很多高职院校“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在授课计划的制定上,无法确定课程应该包括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无法对“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体系进行准确的把握。课程教学内容及授课计划由授课教师自行确定,使目前“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体系呈现杂乱无章、各自为政的状态。纵观现有的各类客户关系管理教材,大多由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框架、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模块、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的实施三部分组成。在CRM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缺乏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导致学生学完了课程后对于企业如何运用客户关系管理,如何根据客户关系管理的要求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如何实现销售、营销、客户服务自动化等问题,仍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此外,这种偏重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介绍的内容,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如同云里雾里,通过课程教学,无法使其有效地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的实际应用技能。

(三)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基于该课程学科交叉性、发展不成熟及师资力量制约等因素,在“客户关系管理”的教学中,多数高职院校采用了PPT等多媒体方式教学,但仍然无法有效突破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方式。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果缺乏实际生活中实践检验,那么,必然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现象。学生无法将课堂中所学的死板的理论框架与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客户行为相结合,势必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

(四)课程实训教学环节建设薄弱

目前,CRM的实践教学主要还是围绕着CRM软件的演示进行,以对模拟软件的操作为主。学生实验时,根据实验指导教程按部就班进行操作,完成验证性任务,每一位同学的实验结果都完全一致,缺乏分析型CRM实验,致使学生失去实验的兴趣,难以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精髓。此外,对于客户关系的建立、拓展,客户信息的管理与分析,客户满意度管理等应用性内容的实训,缺乏整体的设计与考核评价。

三、构建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体系

(一)课程定位及课程目标

“客户关系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定位于专业方向课程,主要为销售员、客户服务专员、客户经理、大客户经理等营销岗位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根据高职“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将课程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使营销专业学生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以客户关系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实际应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

(二)授课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依据“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为目标,兼顾学生后续发展需要,选取符合客户关系管理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素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按照真实职业活动流程和工作任务设计典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为九个模块。以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为特色,将主要教学活动置于项目实践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三)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是一种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以引入企业实际项目为教学对象并贯穿教学全过程,达到学用结合的效果。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MetroAG某分店客户关系管理方案”总项目,将总项目再分为九个子项目贯穿教学模块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参与完成各项目的实训任务,达到掌握各模块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典型项目为依托,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任务案例进行剖析,通过模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性知识,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设计九大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根据项目总要求将教学内容再分为30个任务单元,在每个任务单元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带着任务积极获取知识、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如对“模块二任务三开发客户”的教学中,通过设计“某汽车4S店客户流量不足的困惑”案例引出任务,让学生置身于案例中4S管理层的各个角色去思考问题,分析客源不足原因,带着任务学习客户开发的相关知识;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汇报任务成果,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8

小组合作突出的是“合作”,而合作需要制度来保障。所以,建立什么样的管理制度直接关系着管理的方向和目标问题。那么,在小组合作中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机制呢?1“.议会制”原则。小组合作必须要发扬民主,小组长必须要得到全组成员的信任和支持,如果工作有重大失误或不能胜任,小组成员有“罢免”和重新选举的权利,“竞选”出小组成员认为合适的人选,并赋予其权利,不容许小组长凌驾于组员之上,不搞“一言堂”。对于小组重大的行动和“决策”,必须要小组成员的集体“表决”通过才能实施,废除组长“终生制”。2.“集中制”原则。当小组制定出统一的计划后,小组成员必须坚定执行,而且要个人服从集体,服从组长的管理和调配,统一管理,统一行动。并且要树立全班“一盘棋”的集体意识,“小集体”要服从“大集体”,小组行动不能脱离班级的统一管理,要服从班委会和班主任合理指挥。3“.协作制”原则。在小组内部,成员之间是一种团结互助,平等合作的关系;明确分工,各尽所能,群策群力,互帮互助。小组是一个“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共生体”,要积极帮助落后的组员,使全组得到均衡发展。杜绝不平等竞争,杜绝“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集体,淡化个人,显示小组合作的集体力量。

篇9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利用学习竞争积分制激励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的倾听效率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总是听说别的班,一节课来回总是几个同学举手,而在我的课堂上,学生都是以“抢答的方式”回应我的每一个问题。一节课下来,如果谁被提问的次数太少,学生则会找老师“抱怨”。而在每天下午进行积分评比时,则是我们班最热闹的时刻。学生总是兴奋异常,都非常关注自己的积分情况,关注自己今晚的作业是多是少。这种激励方式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一种有形的荣誉感。每天的统计记载,让学生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进步和努力程度,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借助于荣誉感的刺激使学生产生的学习兴趣,向内部学习动力转化。四、小组学习竞争制激励策略应注意的问题在一年多的实践中,我对于如何运用小组学习竞争制激励策略得到如下几点体验:

(一)提问的艺术激励是一门艺术

需要教师潜心的研究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因素,精心准备。教师在提出问题、检验学生习题时都需要讲究策略。如,提问时要注意提问设计面要广泛、均衡,确保学生举过手就得过分。特别是要按照问题的难度“分配”给学生,如难度小一点的问题让能力稍差一点的同学回答,难度大的留给能力强的学生,这样就避免了差生回答问题少的现象。教师检测或学生相互检测时更要注意公平、公正。有效激励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科学地激励学生。

篇10

班级管理中,小组评价的应用起到了很多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弊端。

(一)小组评价的积极作用1.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为了防止迟到扣分,很多小组专门派一个成员早晨一起床就给组内经常迟到的同学打电话。一个月过后,班里迟到人数几乎为零,那些爱迟到的学生也养成了早早起床的习惯。2.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之间为了得分竞相表现,上课不仅抢着回答问题,而且很多同学主动上讲台讲题,记得有一次物理老师忙着评课,让学生上自习。我去班里一看,班里有三个学生正像老师一样给同学讲前一天留下的习题。讲台上的学生像老师一样,讲台下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每一位学生都巩固了知识内容,得益于小组评价方法的应用。3.增强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为了增强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发扬团体精神,我经常举办一些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参加。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学习合作、学会合作,将这种合作意识运用到课堂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数学课上,当老师抛出合作学习的内容后,小组长将组员进行分工,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讨论并安排成员进行展示。

(二)小组评价的弊端看到班级不论在常规管理还是在学习上都如此有进步,自认为这套小组评价机制很合理。正当我沉浸在班级稳步前行的喜悦中时,一次班主任牵头会上两位老教师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老教师反映他们的课上我们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仅仅为了得分而学习,课堂上出现抢分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大家七嘴八舌抢着回答,看似竞争激烈,但却没有踏实地学习。2.个别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说闲话。3.过分强调小组合作忽视了个体的独立思考,剥夺了一些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个别学生没有经过自己思考就加入讨论的行列,盲目跟风。4.优秀生无论在回答问题还是小组合作中都处于主导地位,而学困生和基础薄弱的学生失去了发言和思考的机会,班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三、班级管理中小组评价的改进措施

篇11

2.1作品分析

整个文集是一个汇编作品,整个文集约5000页,作者众多,22个专业,我们建议相近专业分为一类,分为10册,分别为:1-铀矿地质;2-铀矿冶-核动力(上);3-核动力(上、下);4-核材料-同位素分离-核化学与放射化学;5-辐射防护-核化工;6-核物理-计算物理-粒子加速器;7-核电子与核探测-脉冲-核聚变与等离子;8-辐射工艺-同位素-核农学;9-核医学-核技术工业应用;10-核情报-核技术经济等,10册厚度相对平衡。需要编辑去组织和安排文前部分的序以及前言和编委会等内容,并对应中英文篇章页,用特种纸隔开,独立编排页码,减少后期差错率,便于查找修改。

2.2进度安排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出版社各个环节的整体作用才能实现。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发挥自己的功能,就会影响最终出版。在经过社内选题论证通过之后与甲方签订出版合同。并且制定详细的时间进度表,包含三审三校和排版、质检和甲方审定以及印刷时间。通过周密查看时间表和日历,我们发现从收稿的当年11月到来年的5月出书,中间包含元旦,春节,五一,清明,双休日等30多天的假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制作了一份科学详尽的计划表,最终落实出版时间为半年,获得甲方认可。

2.3.1打印整理书稿质量与编辑周期的最优化需要依赖于每个环节的精心安排以及协调配合。出版社要求作者提供齐清定的稿件,但是这套文集的稿件甲方提供的是电子稿和参考目录,需要出版社承担前期整理打印的工作。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首先打印稿件,对整体篇幅进行统计和了解,发现有的电子文件有问题,比如只有摘要或者版本打不开,都需要做认真的记录,对于不能收录的稿件需要及时向甲方汇报,因为要对作者负责并避免出版后,产生疑问。2.3.2编辑管理利用QQ群功能,群主为策划编辑,明确编辑要求、后期的封面和字数统计,编辑要求等,并提供范本。因为10册书包含22分册,每本书都是由几个分卷构成的,顺序和目录以及封面设计的顺序比较容易出错。由于一些相近专业,一些作者可能一稿多投,比如聚变研究与核物理,有交叉,收到稿件后可用专业软件进行。对于作者单位的称呼,应以单位公章为准进行统一。文前编委会部分人员众多,按照姓氏笔画排列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确定,体现正规出版社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从2010年到2015年,文集出版了三卷,22个分卷的名称也有一些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封面,版权页,篇章页等都要做相应调整,不能马虎。因为是套书,封面的书脊文字要求整齐划一,高度一致,这个对于编辑来说很难发现,美编设计后由于项目繁多,难免遗漏,我制作了透明胶片作为模板逐一比对,发现不一致的地方让美编做了及时的调整,严格按照精品出版的要求做,效果很好。美编只需重点核算书脊厚度即可。为了万无一失,我们还制作了样书,更加直观的检查质量。图书出版后,制作光盘,便于携带和查找。

3网络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QQ软件已经普及,除了一些老编辑,年轻编辑可以就这本书建立讨论组,建议参加人员包含编辑与排版人员和美术编辑等。可以节省联络时间,留存记录,在发放原稿和编辑标准等方面做到了快捷、准确、全面。1)群的建立便于总体掌控。事先挑选老中青编辑合理搭配,10册均严格履行三审制,需要30人次的编辑工作,为此,需要策划编辑的合理安排,并打印书面计划发放的编辑手里。2)排版人员与编辑在一个群里,每个编辑独立负责,大大减轻了管理者的工作强度,通过群组,有问题可以举一反三,便于及时跟踪指导。对于图片的处理可以要求排版人员在拿到电子稿件的时候提前安排,有针对性的处理图片的大小以及线条和层次。3)美编人员设计方案可以在群里供大家审读,最后统一下载签字认可,环节虽多但一个不放过。4)由于有了电子记录,便于每个人合理安排时间,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员成本降低了重复打印等能源消耗,为绿色出版做出了贡献。

篇12

0引言

班组是电厂安全生产的主体和最基本单位,运行工作是技术和人才密集的特殊工种,运行班组各岗位人员全天侯地要对发电机组各项参数进行监视操作和调整,必须持之以恒周而复始的工作,确保全厂设备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同时还要保证设备检修安全措施的正确无误。

1健全班组规章制度,实行班组安全管理目标化

制定出班组安全生产目标,发挥班组安全目标责任管理的功能,实现安全与生产月标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必须注重安全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环节。安全目标责任的制定一定要切合实际,根据上级部门有关精神的指导,形成个人向班组、班组向部门、部门向公司保安全的层次管理,着重加强各级人员的责任感,同时激发班组职工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实现班组安全管理科学化、内容规范化、基础工作制度化,班组安全目标的考核要和安全责任制挂钩,班组安全月标管理是整个班组安全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班组安全目标实现了,安全基础才能更夯实。班组安全管理工作,重在防微杜渐,要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重在超前控制,要有超前意识,要抓好苗头性问题的处置,如果有违章违纪的苗头,必须予以坚决制止,否则安全管理就会出现漏洞,班组安全目标就很难实现。

2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班组人员的安全技术

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就要知道怎样做到安全生产;首先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安全意识强、反事故能力强的安全管理者和安全技术人员队伍,是岗位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岗位培训在内容上,注重从实际出发,突出个性,因地制宜,加强各专业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运行操作规程的学习及会画专业系统图等等,开展经常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训练,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使职工能够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正确地传达、执行操作指令,使作业活动实现规范化,从而从源头上避免“三违”现象和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在方法上,要灵活多样,通过事故预想、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安全警示、业余自学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在时间上,要有长期规划,短期安排。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计划,及时总结事故经验、教训,作为教案,进行宣讲,对职工进行警示教育。在方式上要突出以班组为单位的安全教育和学习,对在岗职工进行安全基本常识、如何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何做好安全措施、如何杜绝违章现象等方面进行培训。

3硬性做事,理性做人,以人为本抓安全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人”“特殊事”,对违章、违规行为要认真分析,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从严考核,处理要体现狠。安全方面存在马虎、侥幸心理的人,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对事故和未遂者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并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举一反三,使大家深深懂得”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的道理,但安全是由人去实现的,要抓安全,就要抓住人心,只有抓住人心安全才有保障,因此,日常工作中,时刻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随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经常找“钉子户”谈心,以耐心、爱心教育他们,以心换心,使他们深深领会到,安全就是为了自己,为自己就是为了家庭,为了家庭就是为了企业,为了企业就是为了社会,把安全教育触及到职工思想灵魂的深处,把每个职工都融入到“班组”这个大家庭中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激发职工的士气,使人人都想要争当安全标兵的思想意识,这些做到了,安全工作就没有做不好的。

4做好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将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篇13

中职专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定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材,便成为体现课程理念、提高课程质量的重要方面,教材编写团队的课程思想、人员组成、作用发挥等是教材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

中职“专业课程综合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材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是跨学科的,一个项目总需要多学科知识和多种技能教育管理论文,因此,开发专业项目课程、编写项目教材需要优选多学科、多类型人才,包括学科专家、技术专家、实训教学研究人员、课程专家、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人员等,集各位专家的长处,各类专家各负其责,共同编写每个项目及其中的每个工作任务,打破一本教材几个人编写、每位编写人员各编若干章节的传统编模式。无论是编写成套教材,还是编写单本教材,都要组成一个团队,其中,有一位领衔人和若干名成员。

一、领衔人

领衔人应是具有组织管理能力、掌握专业知识的职业教育课程专家。领衔人从学术和理念上把握教材的方向,要将先进的、切实可行的职教理念和涉及教材编写的各类信息与教材编写团队共享,带领大家共同提高,建立起高效的指挥系统、信息系统、评估诊断系统和反馈系统教育管理论文,有效地组织教材培训和教材使用实验论文服务。可聘请全国职业教育著名专家对教材的编写理念、研制方法与程序等进行指导,使教材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和学习理论,提高教材质量和可信度。

领衔人既要领导编写团队认真研读专业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更要基本统一团队编写中职专业教材的指导思想。中职专业教材除具有学术性、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生活性、工具性、权威性外,更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的项目课程,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教材要充分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以能力为线索,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以科学的行动过程呈现项目,由实践整合理论,切实落实“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在结构体系上,由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专业课程方案和设计教材框架。

企业的产品和设备是各种各样的,企业的实际工作也是庞杂的。在企业某一职业的林林总总的工作任务中,总包括若干项基本操作要素,把这些要素提炼出来教育管理论文,进行科学地优化组合,便成为该职业的基本工作项目。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综合职业素质,完成从学生到生产一线技能性人才的转变,还应有一些实际工作项目。基本工作项目和实际工作项目组成该职业的项目系统,如果掌握了这些项目就能胜任该职业的工作论文服务。由此产生的面向工作领域的项目课程的工作项目,多数并不是真实工作中的工作项目,而是加工后的工作项目。工作项目多数源于职业工作,又高于职业工作。在每一个工作项目中,还可以有若干个工作任务或训练课题,其中,既包含工作技能与技术要领,又蕴含相关知识。

项目课程教材中的知识负载,其实是工作任务选择设计的自然结果。要全面分析本专业工作领域需要哪些系统的理论知识,将现实工作需要的知识教育管理论文,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编入相关课程相关项目的相关工作任务;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打基础、添后劲的知识,也应根据其与工作任务的关联性有机地编进相应工作任务。这两类知识,都要科学地、系统地融入项目课程系统的各个工作任务中。

2、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程教材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所以编写教材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自主、自觉、更快、更好地发展。要注重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研究性,一是教材内容的呈现要逐步过渡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项目式研究性学习,二是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授课教师进行二次开发。教材不仅“导”学生,还要“导”教师,让教师更好地“导”学生。

教材要把握中职生的特点论文服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各种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教育管理论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形式多趋于表象性,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充分考虑中职生的认知特点,遵循他们的技能与心智发展规律,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发地掌握技能、学习知识,逐步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实践证明,直观性强的教材受到中职学生的欢迎。教材的直观性表现在:第一,使用形象化的文字来描述事物,注意回避难以理解的理论阐述,对于以定义形式出现的概念,尽可能用经验(实例)加以验证式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教育管理论文,使用图表、图象、录象、计算机模拟、字体变化、纸张色彩和底纹的变化等直观表现形式。第三,内容编排的艺术性,材料呈现的艺术性。

3、提供多种教学媒体

教材一般要提供以下教学媒体:(1)纸质教材,(2)电子光盘,(3)专题网页资源,(4)供编写人员及学科专家、技术专家与教材使用者互动的网站或网页,(5)与使用者交流的专用电子邮箱等。

领衔人在编写团队集中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教材编写提纲与教材体例,并组织研制教材样章,供编写人员模仿与参考。

二、专业骨干教师

高素质的作者队伍是构建品牌教材的基础论文服务。中职教材具体的编写工作应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教科研基本功扎实的专业骨干教师来做。专业骨干教师包括专业课教研人员、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实训指导教师等,大量的教材文本编写任务应由其中的“双师型”教师承担,他们的文字功底应较强。有创新之师才能造就创新之生,所以参编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

专业骨干教师,尤其是在相关课程中有多轮授课经历的优秀教师教育管理论文,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掌握专业课程教学规律、教学特点及本专业领域的教学现状、教学动态,能够把握学生的需要、感受、兴趣以及接受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过程性,能够从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和能力提升的角度对教材的编写提出构想。在这方面,无论是课程专家还是企业专家都是无法替代的。参编教师要到生产一线进修和岗位实践,摸清生产实践的岗位群分布情况,弄清生产实践的工作过程和技术要领、行业企业的标准和规范,使专业教材达到企业要求,还要认真研究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使教材能够兼顾职业技能鉴定。参编教师应不受原有课程的影响,抛开个人的利益关系,严格依据工作任务组织课程。专业课教研人员还要从教学科研的角度对教材提供中观的意见。

在编写的过程中,应穿插集中培训、集体讨论、自我学习、企业调研、学生问卷调查等工作教育管理论文,这样不仅可以使参编教师开阔思路,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还可以使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理念也会在教师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

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包括技师、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基层部门负责人等论文服务。他们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深切地了解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他们来自实践,精于实践,是实践专家。应召开有代表性的实践专家研讨会,请他们对相关职业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分析具体岗位的职责任务,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的框架。由实践专家和教师,共同归纳每一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内容,综合设计课程项目教育管理论文,确定教材的编写内容,包括“工作与经营过程”、“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对工作的要求”等。按照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要求组织教材内容,由实践整合理论,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有了相关行业和企业技术专家的参与和支持,才能使教材的开发能够真正做到以职业实践为导向,使课程教材内容来自企业实际,符合行业企业生产流程,反映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体现新标准、新规范、新能源、新材料、新知识、新技术及企业管理新理念,渗透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才能编写出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学以致用的好教材;才能解决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关系,为学校最大限度地利用行业企业的各种职教资源提供可能。

四、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

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在教材编写前及其过程中,要指导编写人员深入掌握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中职学生的教育规律,使编写人员在编写中应用和遵循教育管理论文,并对教材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要与团队其他人员共同研究,很好地处理企业需求、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教材既符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要求和相关专业岗位资格技术等级的要求,又符合职校学生的基础状况和掌握技能与知识的规律,还体现职业教育的性质、任务,达到中职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最好应了解中职的相关专业,以提高指导教材编写的针对性。

五、教材编制技术人员

教材编制技术人员要进行排版、制图、多媒体制作,包括动漫制作、影像录制与处理和教材的形象化、艺术化处理等论文服务。教材编制技术人员也应了解中职的相关专业,以提高编制技术的有效性。

编写中职专业教材的过程实质是研制过程,研制教材也是工作项目。教材文本初稿完成后,要集中编写团队全体人员,进一步研讨教材的框架、编写体例等,在此基础上,逐项、逐条乃至逐句、逐图对教材进行仔细推敲教育管理论文,发挥各类专家的特长,集中大家的智慧,修改定稿。此举工作量虽然较大,但能大大提高教材质量。如此开发的教材,还要进行一轮小范围实验,实验成功后才能推广。为持续提高教材质量,在教材实验和推广过程中要建立教材使用的反馈评价体系,通过学生和教师使用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系统收集学生、教师、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各方面对教材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与不足,对教材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形成教材滚动开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