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专业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学能力提高的关键.教研室要给新教师创造条件,使其打牢教学基本功.一是以老带新.为了使新教师能够尽快掌握教学基本功,可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子,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老教师从内容的安排、课件的制作到教案的编写,从教姿、教态到板书的书写等细节对新教师进行指导,使新教师少走弯路,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提高教学基本功.二是新教师要勤学苦练.新教师要给自己提出要求,制定标准,自我加压,勤学苦练,打牢教学基本功.首先,教姿、教态要规范.新教师要加强教姿、教态的训练与养成,讲课时要大方得体、姿态规范,形成良好的课堂讲授习惯.其次,语言要简练、准确、生动.“简练”要求教师上课用词恰如其分,不要模棱两可和啰嗦;“准确”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弄清所要讲授内容的来龙去脉,弄清每个概念、定理、定律、原则、原理的确切含义,真正领会其内容,做到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要求教师语言表达具有感染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提高课堂调控能力.新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做好教学和心理准备;上课时要充满信心,从容应对,不要缩手缩脚;课中要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注意观察学生表情和神态的变化,适时调整讲授进度和教学方法.
3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保证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达到教学目的、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知识的传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新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提高教学效果.一是教学方法创新.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大胆创新,大力开展启发式、学导式、案例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并配合使用.如,对理论性强、不易理解的内容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对理论性不强、浅显易懂的内容可以采取研讨式教学;对操纵性强、需要实习的内容可以采取实践式教学;对技能性强、需要动手动脑的内容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新教师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要多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勤思考,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方法的重要保证,是传授知识的根本途径.因此,新教师要加强教学手段的学习和掌握,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注重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提高教学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篇2
学生的基本任务在于掌握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利用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立志——博学——应用,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首先必须帮助学生订立志向。“志者,心之所之”,立志是学习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学习才有目标可望、方向可循。同时立志要远大,信念要笃实,大而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小而为自己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才会刻苦勤奋、持之以恒、淬励奋进、取得成功。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他就会孜孜以求、持之以恒,千方百计地探求学习的方法以及成功的途径。学生的学习具有模仿的特点,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亲力亲为,会计专业教师更应如此,让学生模仿自己处理各类经济业务的方法,善加引导,让学生能灵活地掌握并运用模仿得来的知识。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学与思相结合,应当提倡质疑问题,所谓“学起于思,源于难”,进而诱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学习不仅要在可疑处求疑,还必须在看似无疑处求疑,这是消化知识的必然,也能够使学生做到深思明辩、以求真知,是可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再次鼓励学生时习致用。对学生的既得知识,要及时、经常、不断地复习和巩固,以避免知识的遗忘。我们知道知识是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它本身具有潜在的巨大能量,为了让学生把这种潜在的能量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必须做到使他们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把书本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对知识进行经常的不断的练习和运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因势利导、标本立新,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提高创新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过去我们教育工作者很少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只要求学生亦步亦趋、顺从附和,而不太喜欢那些别出心裁、独避蹊径的学生。但知识如果仅仅停留在接受的阶段,一个人学得再多也只是知识的保管者,因为他无法超越前人的水平,也不能为社会提供新的有益的东西。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迁移创新能力,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消除学生的盲从心理,满怀热情地支持学生、鼓励学生抛除陈说、锐意求新,这在会计教学中也是如此,因为许多会计理论问题,原本在会计学界就存在很大争议。譬如财务会计中讲解到有关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内容时,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到了资产更新时,由于价格上涨等原因而不能进行资产的重置”。这个学生认为应当以预期固定资产的重置价格为基础来计提折旧,这虽然有悖于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但符合了通货膨胀会计的基本理论思想。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我们应对其独特的思维加以赞赏和表扬,另一方面应帮助其明确现行准则的要求。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利用知识。
篇3
为适应医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近年来,大多数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参照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在临床医学本科各专业中逐步推行医学课程整合,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我们认为可以突破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界限,加强学科与专业间联系的教学模式,以进行跨专业医学硕士生的核医学教学改革,并为此构建了新的硕士生核医学教学内容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与博士研究生不同,硕士研究生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而非需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所以,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中,我们以核医学技术在科研与临床中的应用为中心,分为核医学实验技术及科研应用、核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和应用中的辐射防护三大模块。由于核医学课程同样为医学本科生的必修课,因此,在上述硕士生教学模块建设中,我们更加侧重于核医学技术应用的教学,基础知识不作为重点内容。为满足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要求,核医学实验技术及科研应用模块侧重于进行基础研究中各项核医学技术的应用介绍,并在各项技术的介绍中贯穿应用原理的讲述。考虑到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今后的临床实践应用,核医学技术的临床应用模块又分为核医学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核医学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2个子模块。在子模块中以系统为中心,突出核医学技术在具有诊治优势的疾病中的应用介绍。应用中的辐射防护模块则充分兼顾实验室安全和临床应用安全的两方面问题,整合了放射生物效应、辐射防护的特点、实验室和临床科室放射性安全管理以及多个相关国家法规和标准进行讲解。这种基于核医学技术在科研与临床中的应用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整合形式,提取并精炼了相关内容,突出了核医学的技术优势,体现了核医学在不同专业中的适用范围,对于跨专业医学硕士生了解并应用核医学技术具有较大帮助。
3不断补充和更新核医学技术的进展内容以提高硕士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加强交叉学科的知识教育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医学硕士生能够将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应用于本专业疾病诊治,并且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研究和探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因此,熟悉和了解核医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应用于本专业的研究之中,能够提高跨专业硕士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出现了一门新的边缘叉学科,即分子影像学,其主要内容就是将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核医学显像结合形成的核医学分子成像,这项技术在研究不同系统的复杂性疾病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利用核医学分子成像进行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和评估;通过不同的放射性乏氧显像剂研究心肌细胞、肝实质细胞或中枢神经元的缺血损伤等。通常情况下,这些新近的研究进展仅见于各类文献报道,而现行的教材中几乎没有体现,成为研究生核医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①各教学模块中,在介绍常用的核医学技术之后,均安排3个学时讲解该部分的新近研究进展,包括核医学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进展、核医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以及核技术医学应用中的辐射防护进展。其中2个学时为教师授课,1个学时由学生就核医学技术的应用进展展开答疑,也可以就本专业某个方面如何与核医学进行交叉研究,提出自己的初步思路和考虑,授课教师最后进行点评。
②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再以现成的教材作为主要授课内容,提炼多种工具书的相关内容,综合近期的文献报道,制作PPT。同时,根据每年选课研究生的专业分布、人数,进行PPT内容的修改、完善,课后将PPT的内容提供给学生拷贝,以供其进一步复习理解。
③在本门课程的最后一次教学中,授课教师将核医学应用方面的常用检索式传授给学生,并进行核医学技术在不同专业应用进展的国内外文献检索示范,使跨专业研究生能够在后续的自主学习、科研和临床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逐步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4优化教学体系,合理配备师资力量,传授较为全面的核医学应用知识
篇4
二、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直至1998年,国家教育部才正式将艺术平面设计教育归入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仅在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艺术平面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在这样的背景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下,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课程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落后的教学方法。传统观念认为“学习”就是“死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失去了思维和行为的主动性,创新意识也被抑制了。而平面设计需要创新,只有注入新观念、新想法,才能设计出新的东西来。
2.被动的学习态度。学生虽然系列地修完了各专业基础课,但并不等于已具备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将其融会贯通到设计实践中。学生在学习平面设计课程时,只仅仅把它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完成,大部分同学只是想考试及格,拿到学位即可。高职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平面设计的教学效果。
3.泛滥的电脑设计。计算机特技是电脑软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合理地利用它能产生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奇特效果。但是大家不假思索,不加控制地利用就会泛滥。
4.较差的动手能力。由于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原因,往往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死知识,而很少有机会进行设计训练。其实平面设计这门课程完全是一门试验课程,老师在讲解要点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高职教育平面设计教学的措施
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以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高职课程的教学大纲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根据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并在进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做到掌握软件的操作要点,掌握知识结构框架,理解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2.强调积累和实践。艺术平面设计不能忽视学生平时的实践经验积累。长期处在封闭的训练中,学生不了解社会、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根据社会企业需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可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途径,使学生得到锻炼,吸取经验,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可组织学生参加平面设计、动画设计、板报设计大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明白学好平面设计课程对学生将来的发展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适当举例说明其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枯燥的讲述必然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索然无味,应该结合案例教学,加上幽默风趣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难以掌握的知识。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树立现代设计观念。观念决定一切,用什么观念指导办学和学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和质量。因此,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一踏进美术系的大门,就应该牢固地树立设计意识,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以现代设计意识来统帅学习期间的全部过程,明确每门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及它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5.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是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平面设计教学应通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个性,才具有创新力。
四、思考与总结
虽然平面设计越来越受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才刚刚起步,我认为不能照搬照套外国的教育模式。以往平面设计教学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着创新人才和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所谓“教学相长”,正是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逐步达到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交流彼此的情感、设计的观念与理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葳,李海冰.艺术理论课在设计教育的重要性[J].包装与设计,2005,(12).
[2]陈基才.现代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的二元制[J].2004,(3).
[3]彭建祥.创建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探讨[J].2006,(6).
[4]华勇.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市场[J].2006,(8).
[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杨玲,李连天.以市场为导向的平面设计教学探讨[J].科技经济场,2006,(7).
篇5
2.时间安排。
有的学生会出现来不及画完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浪费在起形阶段,总是形画不准,起形花费很长时间就导致后面草草了事,造成画面不完整。还有的学生会在深入刻画阶段抓住一个细节老不放,始终在画一个地方,力求局部完美不知道适可而止,最后没有调整时间而导致画面效果不理想。
二、素描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1.树立“观察分析”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拿到照片或者范画起笔就画,虽然按照教师教的绘画步骤作画,但往往会画到后面,人物形体上就越来越不准,学生便失去了往下画的信心。那么为什么形体会越来越不准呢?实际问题出现在一开始,当拿到照片或者范画的时候,没有耐心观察分析而是立刻动笔画,缺少仔细观察分析的过程,这样就造成了越来越画不下去的情况。素描讲究手、眼、脑的统一,这里的“手”是技法的表现“,眼”就是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脑”是对观察到的事物的归纳总结能力。素描临摹和写生训练就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动笔前,先要学会观察,研究、分析绘画对象的形体特征,从整体观察。比如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对象上、下、左、右构成的大致外形,通过目测找到大致的透视与比例,然后应用大概轮廓线在画中确定物象的准确位置,培养学生对画面整体观察、整体布局的习惯。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衡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问题,垂直线或斜线连贯起来考虑画面形体轮廓整体的准确性,画面正形与负形的整体空间关系等,这样来提高学生的比较和辨析能力。
2.坚持“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绘画原则。
在观察分析后,动笔画时很多学生喜欢从局部入手,局部总是很吸引他们,而这是素描学习中的致命问题。这样画面会太花、太乱,只注重局部的黑、白、灰,没有全面观察到整张画面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在学生铺调子的阶段,要把“三大面、五大调”明确分为背光部、受光部两大块,并且物象最暗的、最亮的地方只有一处或零星的两处。最深的是明暗交界线,最亮的的是高光,次暗再次暗,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比较,通过线条强弱、虚实、疏密或取舍处理,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既不会把画面画空,没法深入,也不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琐碎画面,有利地培养了学生整体把握画面的能力。在整体铺完大体明暗后,开始局部深入,从五官开始深入刻画,在此阶段,很多学生有深入能力,但问题依旧是只是一个劲地抠局部,没有注意到整体的变现效果,虽然深入阶段还是要注意到画面的整体效果,还有一些学生缺乏深入能力,往往深入不下去,越画越乱,这些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耐心,教会他们深入刻画的方法。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观念,始终贯穿在自己的绘画中。
篇6
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以遵循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为基础,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支撑和渗透,以及实践教学活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原则。本专业数字化印刷技术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体现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也与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吻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实习、课外实践和综合实践四个实践教学模块,各个模块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有利于将数字化印刷生产中各环节的信息控制和管理技术,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对学生进行渗透和训练,也易于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融会贯通。
3实践教学体系中各实践环节的研究与实践
3.1课程实验实践环节
在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中,主要进行了两大方面的实践:一是根据数字化印刷作业流程的特点,进行了部分课程实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如在数字印前技术课程中设置了强化图文信息录入和处理的“图像扫描技术、Indesign排版、Photoshop图像处理”,印刷色彩学课程中增设了“颜色视觉规律认知”,在信息记录材料和技术课程中增设了“数字印刷材料、CTP技术”,在色彩管理与质量控制课程中设置了“屏幕软打样、数字化工作流程、G7印刷校正”等实验项目,并进行了相关配套实验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二是进一步加强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强化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继续加强开放性实验的管理和项目开发,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大赛等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专业仿真软件进行新型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索,实现对学生“设计能力+实操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培养。
3.2专业实习实践环节
专业实习是学生了解完整的印刷生产流程、技术要点,亲自动手实践各个印刷生产环节,学习印刷操作技能,掌握工艺监控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深化专业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综合性实践环节。实习教学中以印刷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为主线,分成印前处理、印刷和印后加工三个部分的专业训练,结合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分别在认识实习、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完成。认识实习的时长为2周,通过集中组织学生对工厂的参观,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印刷生产状况的同时,加强学生理解和提高在印前图文输入与处理方面的专业技能。综合实习时长为4周,主要采用轮岗实践和印刷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轮岗实践主要将学生安排在专业实习教学基地的不同生产岗位上,使学生在实际的生产工作环境中锻炼和培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轮岗实践的过程中,以印刷行业的基本技能要求为基础,要求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完成相关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印前制版、印刷前检查、印刷调节、印刷品质量、模拟印刷系统等内容。毕业实习时长为6周,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任务,同时为增强学生就业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采取岗位实习和印后加工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首先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2周的书刊装订、印刷品表面整饰等印后操作技能训练;然后通过专业推荐、企业进校面试、考核和筛选等环节,将学生安排到不同企业的不同工作岗位上进行准就业岗位培训和岗位实践。实习完成后,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来完成学生的实习评价。
3.3综合实践环节
3.3.1课程设计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是结合某一门课程的主干知识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相关理论方面联系实际和动手实践能力,使之在知识结构上更清晰,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其他实践环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注重了对学生数字化信息控制和处理能力的培养,设置了数字印前技术、印刷色彩学、信息记录材料与技术、色彩管理与质量控制等四门必修课程设计,还有装潢印刷和数字印刷两个限选课程设计。每门课程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2-3个可选择的设计项目,着眼点也是为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开拓设计思路,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3.2毕业设计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专业理论、实践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校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最后考核阶段。为确保毕业设计环节能够有目标、有内容、有成效,教师先根据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的特点提出可行的毕业设计题目,然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教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也可以利用就业单位实习岗位特点与指导教师商议确定题目。这样,不仅利于实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多项工作的联动,也有利于向输送企业真正需求的、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3.4课外实践环节
课外实践环节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环节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内实践教学环节的补充,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也做了多方面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学术论坛,各级创新创业项目、各级“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各类竞赛项目等科技活动中,并将课外实践环节纳入作为学生综合测评的一项内容。
4实践教学中仍待改进的问题
在印刷生产数字化作业流程为基础确定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中,学生适应新技术变化下印刷行业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也有需要改进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现有专业教师的知识背景都是基于传统模拟印刷技术,对数字化印刷技术和相关生产环节认识不深,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所以要首先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践能力,专业要采用重点培养、短期培训、企业实践、聘用企业兼职等多种方法。
4.2加大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
要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化印刷生产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相应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必须有专业化的实验室条件的保障,尤其是专项而有特色的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就非常重要,它既决定着本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也影响专业教师科研队伍的研究发展方向。
篇7
创作需要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这包括理论、技法与感受。创作素描作为艺术专业创作的前期课程,艺术创作理论基础更不仅仅限制于,作画经验与步骤之间的讲解。教学目标为:通过一定的思维训练、技法训练等方式将学生逐渐从,基础训练带入到创作思维训练中。这就要求我们将基础课中那些单纯的基础训练转变为在艺术思维指导下创作训练,通过观赏、讲授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通过剖析一定成功艺术家创作思路的例证;建立起学生将生活中的体验以速写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改编等一些创作练习的理论指导依据,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和习惯,为进入以后的专业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取决于当代学生所具有的特性(强烈的时代性、思维敏捷、易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望强等)所决定的。而对与学院所开设的文化理论选修课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艺术学院的学生作为从事创作的理论积累又似乎显得苍白无力。具有深层的文化修养不一定就能画出高品质的艺术作品。但却能一些其创作的品格。
2.第二单元课题:创作思维训练
创作思维训练它是以区别传统素描对物象的透视、解剖、质感、结构等因素的如实表现,以追求描绘再现和塑造能力而提出的。创作思维训练的出发点是:解放学生的观察力,从自己的兴起点入手,发现并引用物象在画面里的图式结构,用结构的、设计的、意象的造型方式引入想法,并且在这些图式的实验中提炼种种造型因素和可能性,启发学生的思想主动性,在自己对传统写实性素描的基础上“分娩”出自己对物象独特的理解方式和观点。在创作思维训练的课程中,每一副作品都是下一副画的实验延续和造型暗示,即每一件作品都是大造型意象框架内的一部分。只是承担的造型因素和分解方式各自不同,这种思维的连续性训练,是学生在过程中随时检验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问题。如蒙德里安对“树”的研究方式,毕加索对“牛”的造型系列分析,都能看出画家如何从自然物象的客观形态中提纯出形式语言和符号内容,他们把对物象的自然观察融入一种形而上的超越客观物象本身规律的一种观念。
3.第三单元课题:表现技法训练
对于创作素描训练课程中的表现技法训练单元,首先本人想引用一句话“功夫在画外”。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在说,“画画的人基础要扎实,功底要厚重。”但对于什么样的基础才叫“扎实”却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定论,因为我们不能将从事写实与抽象表现绘画的人放在一个标准上出评价。本人认为对于审美修养的培养,应更甚于对技巧的偏好,毕竟只有“眼高手低”的前提,才可能在绘画艺术中更具创造与思维能力。吴冠中先生说过“无情时努力画画,有情时奋力画画”,这就是说做画时对“有感觉”和“没感觉”两种状态的处理方式。因此在该个单元的训练中,教师因结合理论单元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人文审美意识培养,以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主见,有思考,有兴趣的进行多种尝试。再则并是探索与分析各专业表现技法的特性与同性找与自我表现最融洽的方式。当然,学生的资质不同,在几周课里不可能解决他们的每一个技术上的问题,更谈不上运用自如,但至少给了他们一个方向,提供了一种可能,这对他们树立学术理想也是很重要的。
4.第四单元课题:综合材料运用训练
本单元训练的要求即是,打破学生对素描表现媒介转换的意识。要积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突破素描仅仅是作为基础训练的概念,将其上升到作为“架上绘画”的范畴里。这一阶段,学生将要运用的材料多样,有色粉、丙烯、水墨、水彩、水粉、油画棒、麻、沙子、石膏、旧画报等。这些材料在丰富他们的想法和兴趣的同时,提高和增强了他们实验的积极性,但很多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非常混乱与不和谐的画面,这恰恰说明学生们对于他们自身在处理想法、造型的手段以及与材料的结合上出现问题。还需要在对于材料的运用和画面的把握还有整体想法贯彻上都要进行认真推敲和思考。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从早就培养关注材料,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与手段去艺术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5.第五单元课题:思维表达陈述训练
从素质教育来讲,培养美术工作者,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理解力、创作力、与表达力。全面提高他不同于常人的艺术修养。在创作素描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多交流、探讨各自在实践过程中甚至在思考过程中的想法与心得,并都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从中吸取精华,以培养我们的学生多思考、善于表达、敢于表达自身的想法的好习惯以最终为培养能画、能写、能说的艺术家而做好前期工作。
6.第六单元课题:作品归纳与展示训练
俗话说“三分长像,七分打扮、三分画,七分裱”,对于如何整体、系统的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这也成为创作素描课中要涉及到的课程。在该课程中,学生依据自身的喜好,通过一定时期的实验尝试不同的题材与表现方式,慢慢的沉淀下来最终发现在一定时间里自己所要的“东西”或者说真正感兴趣的东西,由一个“点”不断的发展成为一根“线”最后成为一个“面”的创作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该课程快结束的时间里,引导学生将自己画的作品整理、调整从具有“思维延续性”与“发展性”的系列作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再精彩的作品,它的精神文化承载量是有限的,有时间宽度的系列作品的信息量是巨大的”。
篇8
传统素描技法一般是用排线的方式画素描,所用工具材料不是铅笔就是碳笔,所以很多学生的素描作品“千人一面”,少有个性化和创新性。而设计素描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传统的素描表现工具外,还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非传统或特殊工具,如用一些特殊纸张、色粉笔、纸擦笔、刀片、木炭、专用绘图铅笔等。这样,不同的工具材料会产生不同的肌理感受和效果,对表现素描中的一些色调、明暗、结构、格调气氛等都非常有利,这就是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不同之处,更能体现出作品的设计概念与创新性。
三、改革素描训练方式
传统的素描训练方式以临摹、写生交替进行教学为主,这对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创新思维的发展不明显。“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课程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懂得“素描”的基本功,更要突出其“设计”的功能。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本人认为:可以通过“绘”、“简”、“繁”、“杂”、“默”、“创”等训练方式去实施素描教学。“绘”:如实地把对象描绘出来;“简’,:就是删繁就简,通过提炼简化对象;“繁’,:是“简”的重复和组合;“杂”:强调形态、材质的丰富多变;“默”:即默写,是一种记忆与理解的造型能力训练;“创’,:也称创意表达,是设计师的天职。
篇9
(二)教师专业素质缺乏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影响者,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水平,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师资力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亟待提高。
(三)教学方法落后
音乐专业的声乐作为一门学校的传统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采取讲课、做题练习、下课的传统模式,没有真正的做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传统呆板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四)学生专业素质差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比较差,成绩相对较差,专业素质水平也相对薄弱,每个学生学习考试之前都没有掌握自己的学习目标,只是盲目的看重点,复习也杂乱无章,对声乐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因此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势在必行。
二、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改善教学条件
对于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国家应该在经济上给予帮助,首先为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对于经济条件比较的差的地区的学生们,国家政府可以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鼓励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他们捐款捐物,让他们有足够的生活水平学习声乐。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
一个学校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水平,但是学校的有些教师专业素质相对比较薄弱,这样不利于学校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或者宣传活动,在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的同时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另外作为教师,不只是学生的老师榜样,同时也应该关爱学生,善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正的想法,从平时做起一点一滴,为人师表、严以律己。
(三)改进教学方法
现在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创新的世界,中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不被其他国家落下,同样作为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也一样,不能只是一味的使用传统、乏味的教学方法。真正的做到,让教学方法变得科学、灵活多变,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例如:
1、图片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把要教授的内容画在图片上,采用色彩对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更加的透彻。
2、视频教学法
上课的同时教师可以搜几个关于声乐的有趣的视频,通过视频传达给学生想要教授的内容,使整个课堂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
3、故事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悠久的故事,以新颖的开头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好奇而极其认真的听课。
4、歌曲教学法
歌曲教学法是对于声乐的学习最直接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歌曲的风格,选择一些学生经常喜欢的流行歌曲来上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0
(一)明确电工电子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应首先明确电工电子的教学目的,进而再不断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生活经验,不断加强培养学生自身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输送给社会以及国家都满意的电工电子方面的高等技术型人才。这也就决定了电工电子学科的主要工作应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着力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分清轻重关系,有所侧重,切不可样样通、样样松。
(二)电工电子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当前,社会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在加紧进行教育改革。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普及多媒体技术,在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前提下,将所学教材中的知识,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重组和归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具体,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基于电工电子学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因材施教,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效率。
篇11
在普遍的应试教育中,我们都会以一个学期的期末成绩为主,所以期末的舞蹈测试也就成了学生的主要成绩,这样,也就导致了许多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不能把上课所学和考试完美的结合起来是只有期末考试的弊端,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将平时的课堂表现记为总成绩的20%,平时的测验记为30%,将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记为50%,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注重各个阶段的学习,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有效的、综合的检验他们的舞蹈水平以及灵活运用舞蹈的创新能力,在平时成绩的设计上,鼓励学生表演自己编创的舞蹈,谁的更有新意,谁的更有创意,谁的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成绩,从而实现了实践与分数的完美结合。
三、日常管理的舞蹈教学
作为幼师学校的班主任,又介于舞蹈对于幼师专业的重要性,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注重学生日常管理中的舞蹈教学,比如,定期在班级举行舞蹈大赛,让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发挥自己所学,灵活应用,努力创新,谁的编排更有趣,谁的想法更打破大众的想法,就能得到一定的奖励;也可在班级晚会中,加入大量的舞蹈元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并鼓励同学积极参加校级以及以上级别的舞蹈比赛,在比赛中磨练自己,经过摔打才会被历练的更加强大。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的为学生讲解舞蹈的魅力,让学生对舞蹈的爱真正发光发热。
篇12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
国内农业院校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很吃力,再加上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专业词汇功底浅,很少并且很难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不能够及时获取国际性的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
3.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平庸。
当前,各院校开设的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与综合性学术英语之间缺乏衔接性,英语课程大多围绕专业英语词汇及文章内容的讲解,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英语技能层面和语言层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各高校所用的教材主要有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两种形式,自编教材内容编排过于古板、陈旧,还有的教材内容难度偏高或者涉及的专业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专业要求。再有,各高校通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英语语感的培养,最终导致我国专业英语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二、本项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特色与成效
作者在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系列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改革如下。
1.改“填鸭式”式教学为讨论、互动式教学。
本次改革主要是扔掉以往“填鸭式”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课堂互动式教学,即每节课留有10分钟的专业阅读时间和10分钟的读后讨论时间。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课堂讨论内容,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具体问题和个别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总结,小组间再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本次教学改革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取得了很好成效。
2.启发式教学。
本次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很多园艺专业英语相关问题情境,加大专业英语活动课教学力度。提前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园艺方面具有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文献,了解国际上关于园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与科研成果,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PPT课件进行讲述,个别重点难点由教师讲解、补充。课堂通过启发、小组讨论、总结,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同时增强了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3.结合实践进行教学。
利用大三学生生产实践,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利用案例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参加果蔬栽培与工厂化生产实习时,教师把预先下载打印好的国际先进园艺产业的设施果蔬生产相关英文文献及新闻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我国与其他国家先进生产技术的差别。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提高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
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具有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突显学科的特殊性,做到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背景知识的有机统一。首先,通过英语教学培训与自我学习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与信息化思维探索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例如,在园艺专业重点培养一名专业教师,专门到师范院校进行英语教学课程与实践经验的学习,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技巧。提高教师专业前沿领导力,参考网易公开课相关课件准备授课内容。其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记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学校教务处等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每年举行一次全校各个专业英语教学评估或者教学模式改革竞赛,竞赛结果记入教师考核,用这种方法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最后,学校出台相应政策协调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比如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在专业及科研成果上考核轻一些,或者把英语改革成果记入职称评定与业绩考核中。
2.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式教学。
针对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专业英语教师要通过教学课堂气氛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英语阅读能力,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个别辅导。课前分组时,每一小组既要有英语好的学生,也要有水平差的学生,要求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任务要难一些,多一些,比如进行引文专业文献的查阅与阅读等,同时对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能力的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利用小组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专业英语教师利用专业知识雄厚这个优势,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词汇功底与英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国际上园艺方面最新研究动态。
3.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正确选用教材。
园艺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应该设置成包括园艺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园艺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英语互动交流与讨论活动。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应该设置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由具备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承担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教材选用方面,为学生选用一些内容新颖、并且实用的教材,选用一些各个院校普遍都评价很高的教材。同时,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多所院校合作的形式为本专业学生自编教材,内容要新颖,难度适中,具有本专业国际前沿性。自编教材一定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以新颖、实用为宗旨完成教材的编写。
4.采用理想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彻底实行启发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采用集讲解、质疑、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确定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导,同时结合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应用多媒体教学分期采用讨论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走上讲台,增加课堂互动时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其次,教学中教师要精讲、泛讲相结合,注重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而不是过分地强调英语本身。重点讲授园艺专业词汇,要侧重其专业性与实用性,并要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最后利用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进行,使科研与专业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13
2、“传”与“受”的程度差异给教学活动带来一定制约
教学过程总是涵盖着“传”与“受”两个部分,前者的主体是教师,而后者的主体则是学生,当“传”与“受”实现完美结合时,必然可以有一个较高的教学成效。然而,我国在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较大差异的“传”与“受”。这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某些学校的工业设计素描教学的课时较少,并且以学期阶段性和贯穿全学期的模式进行教学安排,由此必然导致那些美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不能对设计素描的含义和教学的目的及意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二,某些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由此必然会导致学生们在对课程认知和理解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而他们的创意思维和造型能力方法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第三,在这一课程的开展中,教授方并没有对理工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能力做一个理性的研究,更有甚者,在教学中直接将教授艺术生的方式套用在理工科学生上,由此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茫然、信心不足、拘谨以及无从下笔的状态,试问这样的教学方法如何能够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和高的教学效率。
二、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现代设计理念在革新与发展中的必由之路
设计基础教育这一奠定设计教育发展基石作用的课程也要学会与一些新的教学体系、教学观念和教学组成形式契合。而作为设计基础教育的组成类型之一的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早进行教学时,必然要与“纯艺术绘画”这一美术教育观念相区分,从而实现与新的设计教育理念的吻合,由此才能对工科类学生的设计创意意识进行培养,才能实现工科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一基本目标,才能为思维到设计搭建好一座意识桥梁。而若要实现工科类学生在形成设计意识和今后专业特点上起到实质性的推动,则必须要改革现有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构建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体系的必备条件
设计素描课程在整个设计基础教学体系中占据“启下”的理念作用。当然,构建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含有设计素描教学、设计色彩教学和构成设计教学等。与艺术类学生不同,一般说来,工科类学生都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或绘画功底,因此,在对工科类学生做设计教学时,必须要从基本的造型技巧和创意思维两个方面开始,并且要做十足的重视。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他们在创意思维和造型能力上呈现较差水平,则必然会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影响,进而使他们在今后难以从事相关的设计工作。因此,为了构建设计基础教学梯次,促进工业设计教学体系结构的发展,为了合理优质的构建专业基础教学体系,实现专业教学体系的稳步发展与建设,我们必须改革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以保证设计素描教学的形式要素和精神内涵得以很好的体现。
三、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确定层次分明的设计与实施环节,创建循序渐进的阶梯式教学
这一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具体的教学时段的安排和对教学实训内容的设置上,我们要遵循连贯性与针对性两大原则。首先,以“课时”作为基本单位,而“日”“周”“月”则被作为组合元素,通过对组合元素的设置运用,形成连贯性的组合式教学时段。其次,为了体现针对性原则,我们还要引入一定的教学内容,创建出阶梯式教学和训练模式。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例子对这两点要素做更进一步的介绍。我们将教学总时段定为2个月,而总课时为96个,那么,我们则可以在每周设置4个连续日,每个连续日开设3个课时,如此,可实现为期8周的连贯性的组合式教学。而在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一教学时段进行划分:第一时段教授结构素描,占据36个课时,第二阶段为构成艺术式素描设计,占据24个课时,第三阶段注重培养创意设计思维,占据最后36个课时。如此,便也实现了阶梯式教学。
2、实施以线型结构素描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工科类学生虽然不及艺术类学生的绘画功底,但好在有较强的理性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因此,在对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素描课程进行教学设置时,应将对“线”的分析和表达方式作为重点,以“造型”为对象进行线性结构素描,由此在对结构的分析与研究上,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引导。而通过较大强度的默写训练、多角度实物观察分析的训练等多种训练方式,可以加强学生们的设计理念与意识。
3、增加设置意象构成式的素描教学方式
所谓意象构成式素描,即是通过对构图设计原理的运用以素描的形式表达心中对于物象的认知与感受的一种方式。它是运用学生的主观审美意识进行的系列性视觉构成训练。以体验、认知、感受和实验为基本原则,以对物象结构的形态、质感等元素的研究为重点内容,而其教学内容则是研究设计造型表面视觉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通过对意象构成式素描教学方式的运用,工科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意设计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同时,意象构成式素描教学的内容体现也正是今后工业设计领域中的产品设计元素的要点,这对于延伸今后的专业教学和构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4、灵活运用计算机三维设计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通过对3DMAX设计软件的三维成像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直观的演示设计素描中的形态、结构等因素的组合方式、构造原理和构成模式。因此,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一技术运用在工业设计专业设计的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则必然可以令专业学生对于造型设计元素有一个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由此形成“四维一体”的艺术审美的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互动性、热情性、以及积极度可以在这一技术的运用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