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传统漆艺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传统漆艺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传统漆艺论文

篇1

漆艺家具是指采用天然生漆或合成涂料,以色料、贝壳、骨石、金属等为辅助装饰材料,结合描绘、镶嵌、雕漆、刻填、堆塑等工艺,髹涂于家具零部件表面,从而实现漆器审美需求的一种家具类型。在目前的收藏领域,大漆家具尤其受到人们的追捧,特别是日本的漆家具市场已经相当成熟。200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北京漆艺家具展”,展览两个月,推出了好几千件不同式样的漆艺家具,受到很好的市场口碑。这也充分表现出当代漆艺在我国艺术市场中的位置,可以说漆艺家具的发展相当可观。

2.1漆艺与家具的结合

(1)设计模块化。漆艺的美不仅有本身的自然美、工艺美,并且加入了漆艺家自身的情感。因此,漆家具便有了艺术之美。当代漆艺家具如果想实现批量生产的愿望,模块化设计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漆家具的模块设计主要体现在家具各个部件分开加工制作的基础上,将可以机器生产和必须手工制作的部分分别制造,再根据家具功能、造型、风格统一的要求,组合成不同的家具。就如同拼七巧板一样,相同的模块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形态。但在做装饰模块时要尽量以局部为主,避免大面积铺陈,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另一方面避免在家中大量放置时造成视觉上的眼花缭乱。(2)图案时代化。自古图案设计就被赋予审美与内容的统一,特别是宋元理学的发展,人们用图案表达一定的政治、伦理、道德观念,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从而使图案具有很强的符号性和象征性。这些或模仿自然,或凭空想象的美好的装饰纹样,经过加工、变形、夸张等手法使我们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不仅具有民族特色,还具有时代特色。图案经过历史的演变,人们审美的喜好和品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图案设计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如今的消费者已不再欣赏太过于繁缛、厚重的传统图案,特别是在漆艺家具的高端定制市场上,购买的主要人群是中青年,他们在图案的选择上多以装饰意味的题材为主,注重形式与构图,趋向于时尚、简单甚至抽象的纹样,寓意倒放在其次。(3)技术现代化。漆工艺的制作大多是以手工为主,这是一种很单一的生产模式,所以传统漆艺的技术不得进行不改造。漆艺由于工艺性和材料本身的限制,传统的手工业很难完全解放。传统的制作大多是以手工为主,工序复杂,制作时间漫长,从制胎到最后推光都要经过十分复杂、琐碎的过程,即使是一件普通漆工艺品的制作也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传统的作坊式生产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借用现代化手段对传统工艺加以改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因此,现代化生产设备的加入是生产的必要之路,也是现代漆家具生产的市场需求。

2.2现代家具设计对漆艺的启示

漆家具作为现代家具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彰显民族特色的存在,更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产物。因此,将现代家具的设计、制作借鉴到传统漆艺家具上,对家具设计领域来说是涂料和工艺设计的需求和扩充;对漆器艺术形式而言,不仅注入了新鲜血液,更是漆艺创新和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以屏风为例。屏风是中国最早的家具形式之一,产生于战国时期,制作由单纯的平涂色彩发展到平脱、螺钿、镶嵌、雕漆、螺钿、戗金等多种技法,其功能由原来单纯的空间隔断,逐渐转变为艺术欣赏和身份地位的体现。我国最著名的漆屏风是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一件屏风,制作于北魏时期,用彩绘描绘了很多历史人物故事,还题有很多墨书文字。这件屏风对于研究我国家具、绘画、书法、工艺等研究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如今,漆屏风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例如,我国著名漆画家朱登明创作的屏风《飞翔》,曾在全国漆器同行业评比中获“金杯奖”。作品描绘的是白鹭展翅翱翔,金荷熠熠生辉之景。工艺上运用了堆漆,压纹理,镶嵌蛋壳,贴箔等漆画特有的漆艺语汇,构图新颖,图案现代,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314-01

1 引言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套自己的生死观,他们把养生与送死等量齐观,甚至重视送死的程度超过了养生。因为有时只要是活着就好,无关质量,于是就有了“好死不如赖活着”。相应的人们对于彻底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次仪式――丧葬仪式就有了较为繁琐的规定。当然,这些丧葬仪式的背后,也深深隐藏着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

2 中国传统丧葬仪式的主要过程

本人长期生活在北方,所以我对中国传统的丧葬仪式的了解主要是针对于北方。通过本人亲身的经验以及查阅一些资料,中国传统丧葬仪式的主要过程有:

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势和顺序规定。

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停灵:即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于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另外,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大殓:当着家属的面,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内棺和放置随葬品的外棺两层。

出殡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下葬仪式有风水师协助。

烧七: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守孝:按儒教的传统,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扫墓:亲友于清明节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以上这些是具体的程序,但是从这些程序中的一些细节中可以看出一些传统的法律文化。

3 丧葬仪式背后的法律文化

3.1 慎重追远的儒家孝道观

孝道观念是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以来,中国人无论贵贱贫富,都深深地受到这种礼教的熏陶和影响。儒家孝道观十分重视死,把送死看成是尽孝的主要标志之一。《中庸》说: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仁智备矣。《孝经》里面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论语》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儒家的孝道观在宗教观上表现为尊祖,在伦理观上表现为孝祖,在丧葬观上表现为厚葬。孔子在回答弟子樊迟时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伦语为政》)。当弟子宰我认为三年之丧太久时,孔子批评日: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贸》)。在丧葬上,孔子虽然不主张厚葬,主张崇尚精神性的悼念,但他倡导的孝道观,客观上对后世的厚葬之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故《淮南子汜论训》曰: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立也。死者断气之前,要由其近亲属亲自为其净身整容,穿上寿衣;在葬礼上,死者的晚辈要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无论白天或是黑夜,尤其是晚上不能断了人;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以及以后的守孝和扫墓等活动。

“孝”是一种血缘伦理观念。先秦儒家认为,悲哀之情是人的孝悌道德本性在丧礼中的外显形式,是真情的流露,正如《礼记正义》孔颖达疏说的:“本谓心也……孝子亲丧,痛由心发,故啼号哭泣,不待外告而哀自至,是反本还其孝性之本心也。”儒家把孝道从此岸世界运用到了彼岸世界,丧葬仪式作为孝道在彼岸世界运用的载体,维系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关系。3.2 礼制下的宗法等级观念传统等级观念脱胎于奴隶社会,完善于封建社会,反映等级制度,并为思想家所论证、为法律所强化,因而成为一种传统法律文化。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以“礼”为基础的宗法等级观念。儒家学说不仅强调外在仪礼的种种规则,而且更为重视其表现的思想和观念,并且把他们上升到了社会秩序的层次,强调等级观念。这一点也深深地表现在了丧葬仪式中。其中在丧服上就很有讲究。按照《仪礼・丧服》的规定,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从表面上看,守丧是一个纯血缘亲情问题,其实五个不同的等级都表现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差异,是等级观念的体现。比如,丧葬礼仪中反映出男女社会地位的等级差异,据《仪礼・丧服》中记载,儿子给父亲服斩衰,为母亲只服齐衰,若父亲已去世,服齐衰三年,未去世只服一年。妻子为丈夫服斩衰三年,丈夫则只为妻子服齐衰一年。其次,墓葬制度反映出社会等级的差别。陵墓的大小、高低、形制反映出死者生前的地位、权力和财富。比如西汉时代对各种不同身份地位人的坟丘的高低大小有较明确的礼制规定,坟丘礼制趋于完备。

孔子所谓的“礼”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区分贵贱等级,维护社会秩序,是适应统治者的需要而提出的。由于中国古代的国家是在战争中氏族族长权力的不断扩大而建立起来的,是一只家国一体的国家制度。相应的国家的各个机构和权力分配基本上是由氏族的血缘关系决定的,所以封建统治者正式通过“孝”来维系宗法血缘的纽带,从而达到“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目的,为巩固“家天下”的统治而服务。

3.3 以“和”为基础的法律文化观念

《论语》上也说:“礼之用,和为贵”。在丧葬礼仪中也体现出“和”的文化价值观念。主要表现在通过丧葬礼仪活动达到家室和宗族的和谐。丧事的处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行为,它往往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行为。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中,葬礼是一件大事,也是民间各种仪式中最为隆重,也最为铺张讲究的仪式,丧事不是由几个人单独完成了,而是需要家族成员的参与,甚至是旁人的帮忙。葬礼是公开性的活动,也是一次社会聚合的机会,通过葬事的处理达到家庭的和谐,家族内的相互了解和和睦,达到了邻里之间的互助,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丧葬礼仪活动,达到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

4 结语

总之,我们考察分析中国传统的丧葬仪式,可以发现,丧葬仪式中有许多外在的形式,在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表现,但隐藏在其背后的法律文化却较为稳定。揭示丧葬礼中的法律文化,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并评价中国传统丧葬仪式,对于构建现代丧葬礼仪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李云.关于壮族“白喜事”丧葬仪式中的法律文化司考[J].经济与金卡工程,2009,(4).

篇3

1.传统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以人为本的倾向,在“人”和“物”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往往表现出“重人轻物”的价值取向。正如孔子所言“天地之性人为贵”,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生命和价值,将人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认为其他一切的活动和创造只有在为了人的时候才具有价值和意义。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统治者历来重视人才,而且也经常提倡民本思想。现在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也是人,建设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这与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极其吻合。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掘传统文化在这一方面有价值的东西,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

2.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中和中庸,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人追求人际和谐、家庭和谐以及国家和民族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最崇高的理想和最美好的境界。和谐的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这一理念,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追求的和谐共存思想不谋而合。因此,我国企业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相应的有益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灌输以和为贵的思想,并将这一理念纳入企业管理中,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和氛围。要求企业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和谐,提倡互帮互助,坦诚相待,团结协作,亲密无间的关系,让企业内部产生荣辱与共的协作精神,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正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国传统文化重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论语》中也强调“志士仁人,不可以不弘毅”。这种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图强,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企业作为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必须积极进取,增强自身竞争力。我国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理应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来鞭策自己,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

4.中国传统文化提倡重义轻利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重义轻利的思想,这一思想倡导人们不能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且重视仁义和道德,而且强调仁义道德比物质利益更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不能忘掉“义”和“道”。运用这一思想对企业进行文化激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会促使员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不见利忘利,不择手段的谋取私利,这有利于企业建立和谐的企业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这也启示我国的企业领导者要适当地采用道义激励,而不能一味地用物质激励员工,否则会让员工形成重利轻义的不良思想。

5.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诚信

诚信是市场经济并不相违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更应该讲诚信。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典故源远流长,儒家认为:“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无德即无行。孔子认为“德”的基本内容是仁义,“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从短期看,企业遵守诚信未必能给其带来实际利益,然而从长远看,只有严守商业道德,在经营活动中讲求诚信的企业才能获得赢得别人的信赖,占领更有利的市场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建立一种诚信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不讲诚信,不仅不能长久发展下去,而且还会给他人、社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

6.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

《周易》中讲过:“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是人要有大地一般宽广的胸襟,以承载万物,兼收并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逐渐形成这一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养成了包容万物、落落大方的气魄。我们在建设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要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这一厚德载物的精神,对传统文化要厚德载物,对社会要厚德载物,对企业员工要厚德载物。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广大员工更加热爱这个集体,更加能够全身心投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7.总结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忽视了本地本民族的文化,势必难以形成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积极作用,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和谐,重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提倡重义轻利的思想,重视诚信,提倡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这些都能够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当然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能够吸收和借鉴的东西还远非如此,广大企业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篇4

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来看,主体性意识的获得标志着两千多年西方传统哲学发展过程的真正开始。主体性原则在近代的形成和确立,则标志着传统西方哲学步人了成熟的形态,下面是浅谈对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的扬弃。

尽管在西方哲学的当展中,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大多对主体性原则持批判和反思的态度,这种批判和反思在一定意义上说有其合理性,但从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来看,并不意味着传统主体性原则将被彻底否定和抛弃。相反,有着悠久传统和辉煌过去的主体性原则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矫正和新生。哲学当属现代哲学。由于它产生于西方传统哲学的沃土,与西方传统哲学有着批判继承的关系,因此,考察哲学是在如何扬弃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主体性原则,对于我们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哲学以及充分发挥哲学主体性原则的理论价值和在当代的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西方哲学主体性原则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普罗泰戈拉认为,不是外部存在物,而是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万物只有在与自我的联系中才能获得意义,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这一思想的提出,意味着传统西方哲学向一个新的思想向度——主体性向度迈进,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苏格拉底沿着主体性向度继续将传统西方哲学推向前进。他的贡献在于使哲学从面对自然转而面对人,在哲学研究对象问题上实现了革新。“认识你自己”这一名言便是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精华的体现。当然,在苏格拉底那里,主体性原则还是一个初步萌芽。主体性原则的成熟和确立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神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带来了自我意识的一次大觉醒,为主体性原则在近代的重新确立创造了条件,并推动了近代科学和哲学的崛起。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的原则使得主体性原则在近代哲学中彻底扎根.也造就了笛卡尔作为西方近代哲学第一人的历史地位。德国古典哲学则使西方传统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学说真正形成和成熟。

主体性原则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哲学理论上的杰出贡献在于高扬了人的精神的、自由的、能动的本质,以哲学的观念把握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到人具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其最大的缺陷则在于对主体范畴做了抽象的规定和理解,使得主体性原则、人的能动性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被抽象地发展了。

篇5

一、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传统的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经在企业工作十几年,从事企业管理与企业培训工作,由于工作需要,对企业培训曾做过大量的调查,从调查中得知,现在大部分企业很重视企业培训,但对培训的结果表现明显的不满,甚至出现了培训还不如不训的想法,其原因一是很多企业的培训部门,在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培训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结果既没有达到企业的满意也没有达到员工的满意;二是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之后,特别是一些培训后的技术骨干员工流失倾向愈发严重;最终导致了企业花费大量的培训成本得到的收益却微乎其微。于是从被调查企业的培训内容与方式的现状人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绝大部分企业目前进行的培训是沿袭企业一直以来进行的单纯的岗位技能提高的培训。

(二)传统企业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培训作为一种双赢投资,一方面员工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价值,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获得的是一份终生保值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培训应该是老板和员工都想得到的结果。但是现实与这种培训的目标愿望出现了错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影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素质相对薄弱,计划经济留给人们的是分配制的传统思想。所以传统的培训教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培养,没有与企业的培训目标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培训的内容没有建立在培训需求基础之上。技能培训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观念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被忽略。

2.单纯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忽视职业价值观教育。单纯的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是根据岗位技能的不同要求,划分不同的岗位群,对通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其内容也是在平时工作中,主要是接受一些“点”的技术类专业培训,很少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要么是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一起对一些常识性的内容加强学习;对管理人员培训常常限于国家新出台的文件、政策与法令的学习,知识与技能。企业培训的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的方法与手段等都是围绕岗位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了员工的价值观教育,再好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要通过员工实现,重视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观和工作态度,企业培训才能达到双赢的思想,从而形成只有技能方面的教而缺乏在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育。没有形成:培(养)中有训(练),训(练)中有培(养)的有机结合。

3.脱离岗位的岗位技能培训方式。由于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认为培训就是学校教育,方式大多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的讲授法,单纯的理论灌输方法,所以常常是为了培训,安排专门的教室或者是每次培训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布置场地,集中学习,岗位技能培训却没有岗位实践的锻炼,岗位技能培训的方式最终脱离开岗位进行单纯理论教授。再加上没有正确的理念的引导,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技能培训脱离了实际,只能听一些空洞的理论,没有真正的岗位感知与技能提高,所以,培训成了员工非主动性并且有些强制性的公共活动。对于新员工培训常常经过“师带徒”的培训方式,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单独操作,以后的培训基本就是基本技能的集体灌输。

4.培训内容与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员工个人发展脱节。从培训的内容看,一是内容不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而只是对技术人员一种通用的技术的学习,为企业培养不但岗位技术过硬,而且忠诚、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团结协作精神等与企业共同发展意识的观念和态度;二是没有与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有机地结合,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使员工无法意识到培训是与自己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无法真正达成培训的目的—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三是没有顾及通过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态度,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正由于此,有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于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后跳槽走人。

二、解决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解决目前传统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培训内容上是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一体化,即培训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重视观念培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培训内容的统一体,形式上根据内容不同采取相应的形式。

(一)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

1.观念培训的内涵。观念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态度支配着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结果,我们要想使我们的培训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要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观念,使之形成良好的态度与习惯。所谓观念培训是指把工作中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等转化为工作中的具体行为,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告诉员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价值观,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与正确的工作态度。如在价值观方面,培养员工什么是最可贵的、比较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应该抛弃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意义的等认识与评价的尺度,把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价值观,渗透在一个人的个性中间,使其对员工的情感、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等起支配作用。在道德观方面,以正确与错误、真诚与虚伪、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平与偏私、工作中的“应该”和“不应该”等内容,引导员工衡量和评价自己的思想、行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社会影响逐渐使员工形成一定信念和习惯。在职业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的信念和职业态度,是个人的职业判断、择业标准、对具体职业的评价以及在职业活动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与价值倾向。在职业道德方面,表现为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既是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本职工作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综合各种观念在工作中对企业与个人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思想,就是企业培训中观念培训的核心内容,它表现在:爱岗敬业、忠诚与诚信、责任、创新、团队协作、公正、宽容与感恩、自信、乐观与进取、服从等。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但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松下公司强调:真正的培训是对一个人的人格培训,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真正的教育应该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格为重点,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之类,可以说是附属的教育。而这里的人格就是指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心态和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美德与其透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正是我们观念培训的重要内容。强调能力开始于态度,注重人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态度的培养,注重人的工作意愿和工作动力的激发,正是观念培训的精髓所在。

2.岗位技能培训的层次划分与内容设置。在岗位技能培训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与层次设置不同的内容。

(1)管理人员的培训。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与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是企业决策层的培训,企业的发展能力更多地取决于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如果高层管理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超前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和思路,推动各部门工作顺利展开,并学会用什么方法统一员工的价值观,缔造设计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中基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联系上下,团结左右。所以,中基层管理者的培训重点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执行力的培训;通过培训还要学会如何让员工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团结协作。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分为高层专业人员培训和基层操作员工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掌握企业的专业技术命脉。其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一是了解企业相关产品和新产品技术方面的知识;二是培养其专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三是促使其学习尖端技术。对于基层操作员工,培训重点主要在其岗位上的技能培训。使其精通自己的岗位专业技能,在自己岗位技术上学习与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骨干人员。基层员工在接受良好的培训后真正明白为什么做和怎么做。

(3)新员工人职培训。新员工人职培训也称职前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员工的集中培训,使其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公司制度、员工守则等。目的是使员工行为习惯的改变和养成,认同企业文化,并自觉地按企业文化行为方式办事,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第二个阶段是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与岗位职责,主要受周围工作环境方面的影响。

3.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一体化的作用与意义。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结合起来称为职业化综合素质培训,它所触及的学习层面,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层面,而是涉及更深层次的个人行为方式—自我意识、思维方式、视觉与动机、深层价值观念,促使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员工更深层次地改变自己。通过观念培训,促使员工主动学习,更新知识,启发思想,打造员工的职业化的工作态度与职业道德、团队意识,享受工作与尊重带来的和谐氛围,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的企业管理境界,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与效益。这是观念培训在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体现。把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丰富了企业培训的内容,弥补了传统企业培训中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其主要意义表现为:第一,在把企业培训过程中引人价值观教育,弥补了我们传统企业培训甚至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是企业培训对员工非技术能力培养的创新性突破。第二,企业培训的目标是使员工不仅掌握技能和技术,还具备正确、深厚的人类价值态度。包括自尊、自立,具备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能力,诚实正直、守时负责;而且能适应变化的形势,与企业共同面对困难和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提高员工学习的自觉性与学习能力,员工由强制培训到自觉自愿学习的转换,有利于建立真正的学习型企业;第三,员工的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已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只有具备适合这种标准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第四,观念指导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根本要素,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首先拥有正确的观念。作为各种观念核心的价值观尤其重要,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成败。所以观念培训对个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观念培训与岗位技能一体化培训的方式

培训方式是根据培训对象与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岗位技能培训离不开岗位实践与锻炼,其方式是干中学,干中训,在岗位学习中锻炼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岗位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把观念培训的内容有计划有目标地渗透进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活动,使观念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体验渗透式的培训内容与方式,使员工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强化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创新与开拓的思维模式,诚实可信的工作形象,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体验渗透式培训是在工作岗位实践过程中提升,在模拟J隋景中感悟,在感悟中认识与升华,体现了干中培,干中训,把培养与训练结合起来的培训方式。主要方式有在岗培训与岗位轮换、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工作模拟培训、拓展培训、游戏培训、模拟情景培训等,这些培训方式依据培训内容而定,使培训更加生动,更容易为人所接受与喜欢。

篇6

漆器的出现,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同时愉悦我们的精神,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而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漆液的民族。从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经历了楚汉漆文化的繁荣、明清漆文化的盛事。着迷的魅力已经经历了几千年而不衰。如今已引起环球的注目于重视,世界漆文化会议议长大西长利先生说:"漆器有它自身独具的深沉、稳重宽和、优美的情韵。她的令人陶醉、着迷的魅力经历了几千年而不衰。如今已引起环球的注目与重视,誉为’东方的神秘’"。[2]从部族的祭祀用器,到王公贵族的专属用品、文人骚客手中的把玩之物,再到平民百姓家中的日用杂品。中国的漆艺历经七千多年的灿烂辉煌的历史,漆器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一直占有着一定的位置。可是分析起来,现代以前的漆艺大都是艺术设计层面上的手工艺。只有到了现代,漆艺这个诞生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的传统工艺在经历了种种历史变迁之后才被看作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现代漆艺已经由一种实用的工艺美术形式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这里的漆艺则包含了两层含义即"漆工艺"和"漆的艺术"。其中的艺术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漆器的实用功能向着审美功能不断的演化。在这个过渡阶段我们很难截然的区别漆的实用和审美功能。通过对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领域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这种经历了西方工业革命洗礼后的传统的东方的手工艺的现状和发展作一透视。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在现代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如何继续传延传统的文脉,同时又有一个新的发展,我们如何找到漆艺的生存方式和增长点。

我国传统漆艺中的人文精神可说是随处可见。如:我国湖南、湖北等地的大量考古发现中,出土了大量的战国、秦汉漆器中,不论造型、装饰还是工艺都体现出当时的楚文化的印记,幻想与现实交织,充满着迷离神幻的意境。楚人的意识形态弥漫着奇异的想象和炙热的感情,"他们认为天与地之间,神鬼与人之间,都有着某种易感而难解的奇特的联系,认为万物都同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感情、人死归天后其灵魂仍在另一个世界衣食作息,监视着他们的行为…"①在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后羿弋射图》木衣箱,衣箱的盖面绘有两幅弋射图,表现后羿射日的情景。在弋射形象边缘还有两条双首人面蛇,反向互相缠绕,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箱面有蘑菇状云的一角,漆书20字:"民祀唯房 日晨于维 兴岁之驷 所尚若陈 琴瑟常和" 意思说民间祭祀房宿,也就是祭祀兴岁之时(即立春前后)的天驷星,人们希望通过祭祀房星而心想事成,风调雨顺。衣箱通体髹黑漆,以朱漆绘饰纹样, 形象夸张、线条舒展、漆色艳丽。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人文文化氛围浓重的宋代,儒、释、道合流的趋势更为明显,并形成了以"审美与功能的统一"的儒家美学为主体、"顿悟"和"梵我合一"的释家禅宗审美观念和以"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并存为特色的审美思想体系。宋代疏简素淡、生拙含蓄、天然的文人趣味,生动地反映在宋代实用漆器的设计当中。造型简洁、含蓄、线条曲直微妙、质地纯粹、做工精良、色彩淡雅和谐、极少纹饰。体现了一种淡雅的韵味。这种理性审美正是汉文化精髓的体现。

漆器艺术,由新石器时期的朴素单纯经历了夏商周的神秘、庄严与狞厉,发展到战国秦汉的浪漫激情、绚烂艳丽的高峰,再到唐至清代的追求清新、自由的装饰审美意象。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3]中国传统漆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和当时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漆艺发展到现代,审美功能成为现代漆艺创作的重心。传统的漆艺经典之作给与我们以启示,在现代漆器设计中,漆艺家如何借助漆艺材质,用漆的特有的语言来表达作者与人、社会、自然的思想情感。通过漆器的造型、更多地掌握人文修养和对历史文脉地把握,从而使设计实践融入更多的人文内涵,装饰等因素构成的形象,来反映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人文精神,使漆艺与当代人建立更加紧密地联系,反映新的时代特征。

我国是发明漆器的国家,漆器的制造历史已有七千多年。在这七千多年里,历代的能工巧匠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漆器精品,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口传身授,到了明代著名漆艺家黄成对唐宋以来的漆工艺进行总结著成《髹饰录》,可以说是中华六千多年髹漆工艺的总结。《髹饰录》有乾、坤两集,十八章,186条。从漆器的原材料、工具、设备的准备制造,论及漆器制造的总的方法原则和禁忌,并对漆器具体分类加以描写工艺过程。共总结了十四门,共479种表现技法。如:纯素黑朱者似美玉珊瑚之美,刷丝蓓蕾者有纤细奇妙之美;罩色浓金者有淳朴光莹之美;描金画漆者有灿然殊雅之美;填嵌彰髹者有华彩缤然、璀璨选目之美阳识堆起者有清雅妍媚、精巧高雅之美;雕镂款彩者有圆滑精细、绚艳悦目之美…[4]中国漆器制作的技术难度是其他工艺之首,虽按不同的漆艺品中对漆艺家的技术要求又难易之别,但都学要他们运用漆材的特性和熟练的技术,已达到取胜的目的。

大漆之美,必须通过把握漆性,运用适当的操作技术表达出来。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加富有挑战性,越富有审美观赏价值。大漆价格昂贵、工艺复杂、对皮肤的致敏给我们带来许多不便,入漆的颜色有限制,这都是漆艺创作的局限性,但是局限没有了,漆的灵魂也就随之消散,漆的美感也就看不到了,漆艺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性。漆器创作"先要服从漆的规律,再求得漆的自由。要敢于戴上漆的脚镣,又要勇于跳起舞来。"[5]

现代漆艺进入现代空间就需要我们利用传统的技法,结合新的设计观念。现代的漆艺与传统漆艺由于观念的变化,在审美标准和制作工艺上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异。传统漆起比较注重造型的工整、严谨、对称,追求造型的完美,注重实用性,并且进行大量的装饰。而现代漆器创作,更强调漆器的审美价值,现代漆器作品中器形与装饰要融会贯通,不可分离,注重装饰形式与工艺制作的完美结合,打破绘画与工艺的界限,设计中吸收现代的设计理念,重视材料的本身的肌理,利用漆材料的特性,将各种工艺技法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表现漆所特有的魅力。黑格尔曾经讲过:"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我们要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漆器作品,同时又能够使独特的东方韵味保存下来。在优雅静穆的气息和东方古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拓展,才能更符合漆本身的审美特征和发展路径。

审美文化的客观标准,要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社会实践的具体历史内容所制定和制约。现代漆艺的地域性也就是地方的代表性,不同国家、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工艺的积淀,所出产的漆器便会反映出不同的特色。

篇7

中国的漆艺家具可以说“雏于商周,丰满于汉代,辉煌于两宋”。商周至三国时期,因当时有席地而坐的风俗习惯,矮形家具成为当时的至宠,此时的漆艺家具种类并不是很多,仅有席、几案、塌等。魏晋南北朝至汉代,矮形家具开始向高形家具过渡,除了家具形态的转变以外,种类也丰富不少,如塌、床、挂屏,还有凳、椅,其艺术表现力从注重实用性转变为以审美为主,漆艺家具以陈设性漆器登上漆艺的舞台,成为室内设计中的新形象。北宋时期,高形垂足而坐的漆艺家具基本稳定。由于漆器的工艺水平与产业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完整的漆工艺被移植于建筑、园林装修以及大型家具制作中。直到南宋,由于众多官、私所办的漆工厂店铺的兴起,结合以实用、贴近生活的设计理念为漆艺家具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一时期的漆艺家具被广泛运用在社会各阶层中,可谓是史上的黄金时期。

时至今日,由于各种原因,遗憾的是漆器已逐渐从现代人的生活中消失,现在漆器只是一门手工艺品、艺术品的方式存在。漆器的装饰纹样上大量使用龙凤纹样,传统图案占领大部分市场,这些图案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也很难符合现代的室内陈设的需求。如今人们很难想到用漆器作为家居陈设品,甚至无人问津,漆艺产品已经退出现代居室行列。基于目前状况,我们应对漆艺家具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服务于现在的居室陈设环境,同时对装饰效果进行分析归纳,解读漆艺家具的装饰之美,鼓励现代人重新认识和接纳漆艺家具,进而创造出有中国味道的漆艺家具,走向世界。

漆艺家具设计需要遵从两个原则:(一)家具属于住宅的一部分,不能从单独的个体出发设计,应将家具作为室内空间的一部分考虑,从材质、造型、空间结构上要与建筑相呼应。室内空间的功能决定了陈设品的具体内容,配合特定的空间结构,结合人的习惯,进行布置和装饰,必须要考虑家具陈设品与该室内大环境中的色彩、形状、材质之间的和谐,从而达到局部风格和整体风格的统一。为了使漆艺家具更好地适应现代室内陈设,在设计时要考虑实用性、市场性、审美性,在人体工程学的指导下,家具造型、色彩、纹案装饰以及功能要诠释出现代家具的特色。漆艺家具融入室内环境中要产生视觉美、触觉美、形式美,漆艺家具陈设在内部环境中,通过对器物材质、肌理的处理,要注重外观的视觉美感,形成一个美的、舒适的空间。如一个欧式陈列风格,漆艺家具为了风格统一,在造型上要多运用富有动感的曲面与曲线,在纹样样式上多运用蔓藤纹、贝壳纹、七叶树纹等欧式花纹进行装饰,色彩要多运用些熟褐、赭石、黄色,这样色调才能统一。总之,只有局部服从整体,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二)家具作为与人们生活最贴近的产品,对其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使用功能上,更多的人可能会关注家具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漆艺家具与室内陈设的设计宗旨都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所以为人服务的漆艺家具在室内陈设中,除了要考虑其基本的功能外,还需要开拓出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的更多功能。一件漆艺家具在功能上再强大,如没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是白搭,所以,漆艺家具的视觉美很重要。漆艺家具的材质也很重要,在绘制漆艺家具时,将使用很多特别的材质,如蛋壳、螺钿、金银箔等,结合大漆完成。不同材质展现不同艺术效果,向人们展现出既神秘又变化莫测,赋予漆艺家具独特的美。

漆艺家具在室内陈设中具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营造丰富有个性的空间。一件成功的家具陈设品是整体空间的灵魂和支撑点,其依附于环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体现环境的整体风格特征、文化意境和审美理念。但在当前社会,伴随着信息化和机械化生产,居住空间呈现千楼一面而缺乏个性。在这种情况下,漆艺家具可以发挥个性,漆艺家具的作用体现在构建室内环境与陈设品之间的协调性,良好的陈设能使空间变得有灵性,空间层次得到丰富,且能感受到主人的品位,赋予空间以灵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其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家具,富于现代装饰感的漆艺家具受到人们热捧。其功能性和风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往往成为环境中的视觉中心和引领空间气氛的兴奋点,起着强烈和烘托气氛的作用,在造型上与空间各种装饰形态和谐并存,丰富了空间形式美感。(二)营造丰富空间层次。漆艺家具有组织空间、分隔空间、填补空间、扩大空间的作用,在丰富了空间的表现力的同时,还增强了室内环境的艺术趣味,漆艺家具既是一种塑造室内空间的装饰手段,又是人们借助室内空间展现人文精神的一种方式。漆艺家具可以通过造型,如圆弧形的造型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性;还可以通过可活动性来丰富空间层次,如可以利用一个漆屏风分隔空间,同时还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从而丰富了空间区域层次。漆艺家具的色彩表现力,不同的室内陈设风格需要不同色彩的漆艺饰品,如地中海室内陈设风格,家具的色彩一般选择低彩度,而传统的漆艺家具在色彩上一直延续黑红色彩搭配,为了融入这种风格,在色彩上就要调整,需要用些化学涂料来完成。

漆艺家具在现代室内陈设中,要体现出文化性、审美性、装饰性。漆艺家具是建筑空间中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它与当代室内环境文化共繁荣,传统技艺的精髓将重新解构,使得漆艺家具在现代室内陈设中找到归属感。传统漆艺家具有古韵美,不单是其器形、图形以及色彩的搭配,在其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把具有文化气息的家具和室内空间联系到一起,可以提高大众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传统家具演变到现代漆艺家具,经历了一个视觉审美发展过程,在很多充满现代风格的建筑中,可以大量使用充满现代感的漆屏风、漆壁饰、漆艺家具,形成视觉美。漆艺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漆艺陈设品不仅起到装饰效果,还可以为室内环境增添艺术气氛。

可以看出,漆艺家具从古至今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室内陈设艺术的重要扮演者,其材质质感、文化内涵、造型形式无不在人和空间之间传递着某种情感氛围。

篇8

2、人们消费观的改变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消费观念也越来越理性,出现了“轻装修,重装饰”的家装观,同时更加注重陈设的民族特征、文化内涵、审美情趣等,这些都为传统漆画走人家装市场奠定了基础。漆画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材质语言,它不仅拥有材质美、肌理美、意蕴美,而且能够与室内装饰的家具环境相结合,创造出独特、个性的家居环境,越来越多地在室内装饰中绽放它独特的魅力。

3.漆画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完美融合

漆画作为从依附漆器存在,到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也就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然而,它却同样蕴含着中国几千年来,在漆艺术上的悠久历史传统。如今的漆画,在继承传统漆工艺技法的同时,不断丰富着漆的材质语言,越来越多的材料和技法被应用到漆画的创作中去。例如天然石料、贝壳等材料的使用,使漆画作品更加璀璨夺目;再加上对漆画技法的丰富,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不断丰富着漆画的艺术魅力和时代特色。

漆画艺术家运用对漆材料的掌握和把控,在加入个人创作理念和特色的基础上,更多地是对传统漆艺的继承和发展,丰富了漆画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创作语言和表现形式。

漆画与现代室内装饰的完美结合

1.室内家居空间

漆画在家居设计中主要是以软装的形式存在的,根据家居环境的大小、主人的兴趣爱好和审美特点、经济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而体现出家居环境的独特的艺术氛围。漆画在室内装饰中作为构成整个环境界面的部分,因其深沉内敛的色彩表现,各种镶嵌物的应用,材料语言所体现出的质感、肌理特征,以及独具特色的工艺特点,在室内环境中占据着重要的装饰地位。

漆画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还必须讲究整体性和协调性、艺术性和装饰性,将局部和整体有机统一起来,使漆画作品与室内环境的整体氛围保持一致,产生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美感。

2.公共空间

漆画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多以大型漆壁画的形式出现,漆壁画将漆艺的传统工艺技法与壁画的基本特征相结合,能够很好地组织建筑空间,把握整个环境界面的公共空间基调。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人们大会堂的福建厅,其主墙的画为漆画《武夷之春》,以真金银箔为底,以绿为主调,使画面大气磅礴,富有生机。突显创作者尊重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和理性精神,是漆画这从历史土壤吐纳的新芽,迎合时代需求的又一真实写照和最高典范。

漆画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发展趋势

1、绘画性与工艺性并存

漆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具有绘画性和工艺性的双重属性,利用对漆材料语言的认识,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诉求表现在漆画中,使作品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独特的装饰性。漆画的工艺性源于它源自古老的漆艺传统,漆画的绘画性使漆画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时代主题。

绘画性是本质,工艺性是本源,工艺性决定了漆的隽永意趣,绘画性决定了漆的精神内涵。因此,在漆画创作中,应在绘画性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工艺表达,才是能使漆画有长足的发展。恰如乔十光先生所说”漆画是画不易、画是漆画也不易“,漆艺和绘画完美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漆画的最高境界。

2、以人为本

无论是哪种艺术,只有扎根大众的生活,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漆画创作者在掌握漆特性的基础上,应大胆尝试,融人生活,以人为本,使漆画作品更广泛地运用到室内装饰及人们的视野中。漆画艺术家可根据室内环境的整体氛围来创作出符合环境需要的艺术作品,它不同于漆画艺术家独特个人风格的表达,而是与室内环境相结合,从而达到和谐、舒适、更艺术化的目的。

另外,漆画所用的漆料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天然液汁,是一种优质的天然涂料,对人体无害,符合现代室内追求绿色、环保、生态等新的设计要求。这也正是漆画在室内装饰中“融人生活、以人为本”最本质的体现。

3.多种表现形式共存

漆画作为用古老又年轻的画种,其未来的发展必将经过不断的实践、创新,从而达到更加繁荣的局面,今后的创作的风格将朝着多种多样的方向发展,如写实、抽象、小品、镶嵌、堆塑、人物、动物、植物、风景等,以及各画种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等,必将使漆画,这

“既老又新”的画种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又璀璨明珠。

结语

篇9

日本传统发式的形式变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早先,古代女子的发髻只简单地束于头顶,奈良时代(8世纪)因吸收汉文化也梳高髻、插发饰。其后是平安时代(9世纪-12世纪),即“国风时代”,日本完成汉文化向和文化的过渡,应合民族文化中原始神道的朴素、真实的审美观,贵族女子自然地垂下长发,摒弃任何装饰,显示出高格调的美感。在民间,妇女用简单的线绳将长发结束成各种低垂的样式并一直保持到室町幕府时期。其三是桃山时代至江户初期(16世纪末-17世纪),因商品经济和都市文化的兴起,出现了高而利落、男子气的发髻,改变了垂发的清幽格调,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青春爽利的新风格。第四阶段是江户中期至后期(17世纪末-19世纪),在现世主义、享乐主义和个性解放的思潮下,大众娱乐形式“歌舞伎”的风行与青楼市井人物的标新立异,推动了发式的不断翻新,其上的装饰品也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现在称为“日本发”的复杂华美的传统发型。

可见,日本传统发饰品是近世江户时代的产物,其历史不算久远。发型共分成四个部分,前额中间隆起的一份称“前发”,面庞两颊打开的部分称“鬓”,发在头上盘卷的部分叫“”,后颈部分叫“”。发饰品主要分栉、笄、簪、布四种,装饰部位各不相同。“栉”就是发梳,一般插于前发和之间。“笄”是一种两边对称的长条形发插物,可以同栉配对,有扁、方和圆头棒槌型(中文的笄与簪同义),通常插在“栉”的后面,和“布”一起用于固定的造型。“布”由宽窄不同的布条结束而成,颜色以红、白居多。“簪”的材料多为金银和龟甲,有一足、两足(中文名钗)和多足,头上为耳挖,足和耳挖之间有一个略宽的平面称为“镜”,是主要的装饰部位。“簪”的品种很多,通常装饰鬓的两侧或者鬓的后方。

日本发饰品的原材料不算丰富,但盛产木、金、银。由于是海岛国家,除了贵重的龟甲、珊瑚,还常用螺钿、水晶、贝、珍珠。其它用来点缀的还有象牙、琥珀、玉、翡翠、绢、铁、玻璃,甚至还有瓷。工艺有打磨、漆绘、漆雕、描金、透雕、镶嵌、浮雕、切雕等。

就日本发饰品的审美情趣来说,虽然在传统文化中,“物哀”、“幽玄”和“闲寂”占据了审美精神的主体,在艺术追求上大多表现出简素、纤细、冷澈、淡泊的意境。但江户的“日本发”却与此相反,它的夸张与装饰所代表的却是另一种奢华、精美、浓烈、世俗的感官情趣享受。一方面,这与当时日本的主情思想有一定的关系,即从神道精神的“真实”出发,以自然的本能欲求为美,使满足纯粹的官能美成为一种合情合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又与武家文化金碧重彩、明丽绚烂的装饰风格相吻合,反映了庶民日常生活中现世享乐的情态和欲望。不过分析这些精美的器物,又发现在许多方面遵循了自然、洗练的传统审美,并不是一味地热闹繁杂。综合来看,日本传统发饰品的审美情趣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澄”、“寂”、“艳”、“赈”。

“澄”,就是清澈、通透、明净。古代日本人以纯洁、清明代表美的理想,如热爱“雪、月、花”圣洁的白。同时,崇尚自然的真实,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表现美,如伊势神宫以木、苇、茅草作材料,无色无装饰,追求物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千利休的“空寂茶”则是在至简至素中达到纯一无杂、和敬清寂的理想境界。

“寂”是日本审美的中心。它代表了从自然风物中领悟到的美与情感:静寂、闲适、悠远、冷逸和感伤,流露出余情缭绕的风雅情调。日本发饰品的表现题材大多为自然景物或者日常生活,既有雪、月、花、木、草、雀、鱼、虫、流水、云霞、竹林及四季之景,又有甲虫、豆芽、藤瓜、鱼篓、竹笼、葫芦、团扇等田园情趣。仅此还不足,还要以动物与物的对比来拟示自然界的动静和谐。

篇10

1.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我们必须深刻了解漆材料和工具的性能、用途以及工艺技法,还可以引用新材料、新技法介入,这样有利于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的创新。漆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材料美、工艺美,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某些西方表现艺术曾倡导艺术与科学相结合,更表现出重视各种材料与技术在创作中的作用。漆画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还表现为造型设计的创新,漆画兼容了工艺、绘画、雕塑等的艺术语言。

2.鼓励学生联想与想象,提高创新意识

科学研究表明:人脑90%的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大脑皮层的利用率只有1/5,而大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高度发展和形成的阶段。故此,漆画教学必须积极地去开掘学生头脑中的潜力,必须展开丰富的联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漆画学习、创造能力。

在全国的设计艺术学教学中,三大构成已经成为设计基础课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从平面、色彩、立体三个角度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漆画专业会涉及到二维平面,也会涉及到在三维立体的器物上作画,所以三大构成的学习是必要的。在漆画教学中,我们都安排了一系列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装饰基础是学习漆画的造型的基础课程。漆画的造型风格大体可以分为装饰性的和写实风格的,所以装饰基础是学习漆画专业的必要课程。我们也不断地鼓励学生对一些优秀漆艺大师的作品进行研究学习,学习漆艺家创作的精华之处。总之,无论在形象造型技法、语言上还是主题情节上都要好好鼓励学生去联想想象,充分挖出学生的创造潜能,推动漆画艺术的多元化创造性发展。

3.鼓励与画种交叉学习、相互影响

首先,我们要求鼓励学生对其他画种也进行了解。尤其是中国传统画种。既要借鉴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也要掌握一定的中国画技能。大家知道,漆画中铝粉罩漆技法与中国画中的工笔染色技法是很相似的,这说明各画种虽应保留自己种类风格的独立性,但融合其他画种的技巧,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是很有好处的。 转贴于

其次,来自西方的油画对漆画的学习深造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漆画专业生不应忽视这些基础画种的技法及基本理论知识。与其他画种的交叉学习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

首先,学校漆画教学条件的准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漆画创作对环境的要求还是相对比较严格的,所以应该建立单独的工作室,给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学校应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其中应有国内外从古到今的关于漆艺方面的资料,以及当前国际艺术最新发展的艺术资料。图书资料是学习的间接途径,也是学生了解、学习漆画的主要途径。来自书上的大量信息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也使他们了解了漆画艺术过去、现在发展的状况。学生在学习前人创作的同时也激励学生开拓自己的创作道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5.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材料、技法、风格等的创新

漆画专业生上课时,基本上都是使用最传统、最常见的几种材料、技法制作漆画,学生只想到画面的司空见惯的形式、内容,很少去研究不同的材料、技法带来的全新效果、风格,这大大影响了漆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大大阻碍了漆画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材料、技法、风格的创新。虽然提倡新材料、新技法、新风格的应用,但是也是在传统的漆画材料、技法、风格的基础之上创新。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要认识到美术教育应从单一追求技能知识转移到培养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把已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为学生转化提供条件,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美术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摆正自己的位置,以自己整体的绘画水平、艺术修养、综合知识和审美能力影响感染学生。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高校教师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漆画教学中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所以,在漆画教学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之,只有在漆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最终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创作出既遵从“漆”的个性规律,又符合绘画共性规律的优秀作品,提高我国漆画教学的水平,从而为我国漆画事业的发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辉.谈中国漆画的创作现状.美术视界,2006.2.

篇11

现代漆壁画概述

使用漆艺材料和方法绘制的壁画,就是漆壁画。漆壁画作为一种漆画来讲,同样使用大漆或腰果漆等天然树脂、聚氨酯等人造树脂作为调和剂、调入颜料粉,并配合其他有关材料,诸如:金银箔、螺钿、蛋皮等。采用各种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工艺方法,诸如:埋法、洒法、罩法,嵌法等,使壁画画面产生了漆艺所特有的肌理、光泽、质感、金碧辉煌、五彩斑斓。同时,漆壁画作为一种壁画,它也和建筑物联系在一起,有着巨大的幅面,固定装置在某面墙壁上。幅面巨大,使漆壁画从题材立意至构图组合、形色处理,再到艺术风貌、甚至是更微观的肌理斑纹,都利用漆艺手段储存了大量的各种信息。位置固定,则为漆壁画提出了利用漆艺手段给不同视距安排不同层次的观赏内容的要求。

漆壁画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创作的双重标准,它既要非常明显的表现出漆画工艺的艺术效果,同时它还必须在运用漆艺手段的同时去把握壁画的艺术特征。这就要求现代漆壁画不能仅仅是一幅被扩大了的安装在墙上的漆画小品,也不应该是一幅没有包含漆艺工艺的普通壁画。

现代漆壁画的创作工艺及程序

1.准备阶段

创作漆壁画的准备阶段至关重要,只有备齐一应俱全的物质材料,才能为接下来的绘画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现代漆壁画的物质准备具体包括漆板、材料和工具几个方面。

(1)漆板

现代漆壁画一般采用木胎漆板,即将五合板以乳胶、钉子固定在龙骨上。漆壁画由于幅面一般比较巨大,所以其漆板一般均被分割成便于操作的小幅版面,绘制完成后再以各种手法拼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漆壁画作品。除了木质漆板外,现代漆壁画还可以借鉴传统漆器工艺中的竹篾胎、藤胎、金属胎、瓷胎、皮胎等多种材料,使其艺术效果更加丰富多彩。

木胎制作好之后,至关重要的步骤就是封漆,这样漆板才可以牢固持久,不易发生裂缝或扭曲变形等现象。加工漆胎,首先要在木胎上填补裂缝,填料一般为漆加青灰制成。填好缝之后,将胎板周身遍涂底漆,而后周身上漆灰一道。干后,以漆遍贴一层麻布,麻布下不能有气泡和多余的漆液。然后上粗、中、细三道漆灰。每道漆灰干后都要打磨戗平,前两道干磨,后一道用水磨。布漆灰之后,便是以黑色大漆推光,一般需涂抹三到八遍不等,每遍干后也需打磨戗平。至此,漆板工序完成。

(2)漆料

制作漆壁画的首要材料就是漆料。漆除了是制作漆板的重要材料外,它还是颜料的调和剂和封画上光的原料。绘制漆壁画采用的漆通常有天然漆和化学树脂漆两类。天然漆主要有大漆和腰果漆两种,化学树脂主要有聚氨酯清漆和硝基清漆两种。在进行漆壁画创作中,可根据需要营造的不同效果进行漆料的选用。

(3)色粉

色粉是调制色漆,为漆壁画上色绘图的原材料,具有入漆后画的干燥性不受影响,漆膜坚固,光泽性好,发色性能好的特点。除了各种颜色的色粉之外,金、银、铜、铝箔也可以看作是特殊的金属色粉。这些金属箔除了可以大面积粘贴之外,还可以制成细屑,在画面上营造出特殊的金属色泽。各种颜色的珠光粉也是为画面提亮添彩的绝佳材料,可以使某些细节之处熠熠生辉。

(4)镶嵌材料

漆壁画的镶嵌材料不拘一格,任何色彩、肌理优美,质地坚硬、耐磨的材料,都可以用于漆壁画的镶嵌工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蛋壳、彩色玻璃、各种亮片彩珠、贝壳、螺钿、小饰品等等,都可以被用来装点画面,营造丰富多彩、生动活色的艺术效果。

(5)工具

漆刷、画笔、玻璃板、平铲、塑料膜、蒜臼、一次性纸杯、复写纸、刮片、刻刀、箩筛、打磨工具、剪刀、胶带、软刷、丝线、棉花、木块等。

2.制作阶段

关于漆壁画的制作工艺及具体手法已有多种专业著作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本文在此不做赘述,仅结合笔者在创作漆壁画《文明的页岩――不朽之魂》中的亲身历程和体会来简述一下现代漆壁画的创作技法。

(1)制作漆粉

首先按上述比例调配好漆液,将色粉与漆液混合,用平铲调至均匀的稀糊状,然后平摊在塑料膜上,待其完全干透后,揭下,放入蒜臼捣碎,然后分颜色装入独立的容器待用。

(2)拓线

将作品的手绘线稿按照漆板的具体尺寸及比例要求扩印,用复写纸拓印在漆板上。

(3)撒漆粉

根据画面要求选择不同漆粉覆盖个部分色块,界线遵照拓好的线稿。先将漆液涂满要撒漆粉的区域,然后均匀地撒上漆粉,然后以平整的木块压平、压实。

(4)刮面漆

待粘好的漆粉干透后,为使颜色更加丰富而富于变化,需要调配符合色彩要求的色漆,然后将色漆用刮片沾取,力道均匀的涂刮到漆粉的表面,要求色漆能够充分渗透到漆粉的缝隙当中,使得色彩更加饱满。此时刮的色漆不要与铺好的漆粉颜色一致,否则在后来打磨的工序中,漆画的色彩就无法显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斑驳感。

(5)刻线

面漆干透后,画面的轮廓不够清晰,线条感也不强,这就需要刻线来区分出各个色块的分界,使图案生动立体起来,也显得更加精致。刻线需要严格遵照所描绘图案的线条,刻时要把握好手法和力度,线条要粗细有致、圆润流畅、深浅适中。

(6)修饰

一幅优秀的漆壁画作品,虽然在规模上气势恢宏,但在细节上,也要锦上添花,精益求精。这就需要创作者花大心思,下足功夫,对基本已经成型的漆壁画作品进行细节上的精心修饰,使之真正体现艺术创作永无止境、追求完美的内涵。修饰技法多种多样。作者可以运用综合材料、综合手法来为作品增添新意和亮色。彩绘、镶嵌、贴金、撒珠光粉等,都是对漆壁画进行修饰,使之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好手法。

(7)封漆

上述工序进行完毕后,一幅现代漆壁画创造已基本完成,封漆工序则是整个创作过程的有力收笔。一幅没有经过封漆的漆壁画作品,还不具备漆画的神韵,只有对将完成的作品上以两至三遍乃至多遍亮光漆,整幅作品才更显得丰腴多姿,富有漆画的光感和质地。

(8)打磨推光

打磨推光是对漆壁画作品进行最后的完善,为的是整幅画面能够变得平整光洁 、质如明鉴。打磨分为粗打磨和细打磨,先用粗颗粒的水砂纸进行粗打磨,使作品的表面达到最大程度的平整,避免作品因表面凹凸不平而影响其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细打磨需选用颗粒细小的水砂纸、砖灰、面粉、淀粉,并借用手掌产生的细微摩擦力来使作品的表面愈发光滑,并且焕发出玉石和琥珀般的光泽。

现代漆壁画的艺术处理

一幅好的漆壁画作品,既要明确显示出漆画艺术于肌理、光泽、质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又应该把握住大型壁画在应用于建筑物时所要展现给公众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所以对于现代漆壁画的艺术处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1.追求形似而神胜的境界

漆作为漆壁画的主要创作原料,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会为创作活动带来诸多的局限和不便,使得作品无法完全逼真的复制其中的自然形象,因而追求绝对酷似不是现代漆壁画所要追求的目标。相应的,现代漆壁画可以充分利用漆工艺的艺术优势和运用材质的丰富多样,去追求一种“形似而神圣”的艺术境界。即以自然物象的色彩和形象为依傍,却又在某一方面独辟蹊径,与原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偏离,在并非完全逼真的形象下表现更加丰富的神态和更加深厚的意蕴。例如笔者在漆壁画《文明的页岩――不朽之魂》中所运用的,用硫化钠、三氯化铁去腐蚀长信宫灯上粘贴的铜箔,再用腰果漆、金箔等做效果,就营造出了与文物因年代久远而产生的斑驳锈迹;还有以鹌鹑蛋壳粘贴仙鹤的腿,鹌鹑蛋壳独特的色彩和斑纹再加上蛋壳碎片之间的缝隙,都让画作中的仙鹤不同与现实生活中的仙鹤,但却更具仙风道骨,也更突出了鹤腿的质感。

2.扬长避短,开拓创新

漆液自身的色素、干燥性能和透明性能和使用时表现出的种种特性,既能营造特殊效果,又会在创作时带来诸多局限和不便。通过漆壁画《文明的页岩――不朽之魂》中的种种尝试和摸索,笔者深深体会到,对于这些局限和不便,需要沉着面对,冷静思考,勇于创新,变不利为有利,在尽量避免用漆失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体现漆艺的优势所在。

又例如有时由于其本身带有的色素或杂质,无法得到纯洁的白色,这时便可以用铝箔或蛋壳来营造白色,结果是既得到了纯净的白色,又获得了金属的光感或者水裂纹的肌理,可谓别开生面。

结语

篇12

而这一东方艺园瑰宝的忠实传承者,杨莉女士,用自己特有的艺术感悟和执着的艺术追求,给成都漆器艺术增添了靓丽的一笔。

一眼认定,终身“至爱”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杨莉,虽然童年并不富裕但很快乐,尤其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家里存放了很多奶奶生前留下的很多静物写生的集子,让小小画笔成为她幼小心灵的至爱,也根植于她对艺术感悟的心绪里。

虽然经历了残酷的时期,有着几年的上山下乡经历,但绘画的爱好始终没有放弃。机缘巧合之下,杨莉凭借着在绘画方面的天赋顺利进入成都漆器工艺厂学习漆艺装饰。来到这里,她一下子被漆器作品的绚丽所吸引,她相信这就是自己一辈子最喜欢的事情。

进入漆器厂后,杨莉的艺术人生真正开启。在那里,她先后师从陈春和、余书云、张福清等漆艺工艺大师,并得到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李大树、著名漆艺专家乔十光大师的细心指点,得到恩师曾庆华、王星泉的精心授教与真传,进步很快,从设计、制胎到装饰、清抛光、制漆等所有工艺,她都烂熟于胸。

对漆器工艺的天赋让杨莉很快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负责主要制作入选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漆画《珙桐白鹇》。珙桐和白鹇是四川峨眉地区的特色,特别是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在制作这一环节时,杨莉选择了成都的特色银片放在最底层,撕金后,在上面做一层透明色,让表面凸起来再进行抛光打磨。制作白鹇时,根根羽毛让杨莉和师妹王红下足了功夫。为了让羽毛看上去丰富且立体,每根羽毛的撕金、打磨和抛光常常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然而为了赶工期,杨莉和同伴手脚红肿起泡了都还要坚持。在杨莉的带领和王星泉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一年的细心制作,《珙桐白鹇》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认可。悬挂于人民大会堂四川厅,为成都漆器争得了荣誉。

在这之后,杨莉又先后到成都市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学习,使她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精通并擅长中国传统工艺中的漆器工艺,其中包括漆器、漆画的设计制作及工笔画。在长期学习实践中熟练的掌握了包括制漆、漆工制作、清抛光,特别是最具成都漆艺特色的漆艺装饰:雕刻,银片雕花填彩、拉线针刻等技艺。达到了作品构思精巧,手法细腻、技艺精湛,用刀如笔的水平。

“做事非常严格的一个人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杨莉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她将一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了漆器艺术上。即使是1995年漆器厂被卖掉,她选择了离开,但依然没有放弃这一行业,而是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继续着自己的艺术人生。

传承创新,促进发展

成都漆器与北京、扬州、福州、平遥并称中国五大漆器。成都漆艺除具有中国漆艺的共性,还具有其独特的装饰方法,常用的有五十多种,杨莉表示,不管是什么方法,或者综合性的方法,都要有一个方法是最主要的。并且平常的一件漆器艺术品,前后制作工序多达70多道,简单的二三十道,因此制作周期极长,一般作品需三个月时间,创新的精品力作往往需半年甚至数年才能完成。

也正是因为漆器工艺复杂、工序繁多,漆性难以掌握,只能靠师傅带徒弟言传身教,经多年教学实践才能逐一了解和掌握。成都漆艺还拥有最有名的装饰工序“三雕一刻”――雕锡丝光晕彩,雕花填彩、雕填隐花和拉刀针刻,让成都漆艺有了独特的富贵典雅庵省

以雕嵌(填)手法制作一只花瓶为例,首先得设计胎样和装饰图稿,然后是制作木胎,经漆工反复多层上灰后再刷数层底漆、每层都须入荫房荫干再水沙纸打磨,涂完数层推光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雕嵌,先将设计好的装饰图稿拷贝或印到胎体上,用刀雕出阴刻的画面,然后用小牛角刀将调制好的彩漆刮入阴纹,荫干后再用细砂纸研磨,让纹路与漆面齐平,这一步也可以在雕刻的阴纹中贴金银箔,再罩上多层透明漆,并研磨。第三步就是推光、揩漆荫干,再用棉花沾植物油与细瓦灰磨擦,经多次揩漆清抛光使漆器表面光泽华丽。

《红楼十二金钗图》是杨莉拉线针刻的代表作品,均以上等细木做胎,用传统雕漆三灰三磨做漆灰底,以多层黑漆,经层层精细打磨、揩漆、抛光、清光后让漆面光亮透水,再脱稿拉线,以粗、中、细三中拉刀,拉出人物线条,用针刻衣物纹饰及鬓发,背景,最后添加白漆于线内,红漆于印章内,搽净黑漆部分,再清光。此画是以线条的疏密、粗细表现图案的黑白灰色调及透视关系。全套十二件作品从创作开始到2015年完成,历经十多年。其中,《李纨教子》获2004年“中国首届民间工艺百绝群英会”金奖,与其后完成的《熙凤弄权》、《黛玉葬花》、《元春省亲》、《宝钗扑蝶》共五件作品均获得全国优秀作品创作奖。

正如杨莉所说,“漆器工艺不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学会的,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做师傅,一件好的作品至少有十年八年的沉淀。”对于为何能沉下心来去创造,她这样解释:“感觉你想去探索它的奥秘,想驾驭它,就是因为太多太多的未知在那里等着你去探索。”并且漆器的制作过程也是这样,一层一层做上来,有可能下边做的东西到上面打磨的时候就会显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花纹。即使有了丰富的经验并准备打磨出想要的花纹,也不可能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杨莉多年的经验告诉她,在磨到刚好的时候就不要再磨,否则很可能磨出一个废品。“这些都需要经验,需要自己的审美情趣,修养。”

多年来,杨莉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漆器艺术中,“就是因为太爱它,觉得这门工艺如果没有人去继承,或者是自己没有新的创作的话,没有新的发现,就会失去生命力。”这也是为何离开漆器厂后,她发明了很多新的方法,只要有新的材料,她就会去做一些新的工艺。

杨莉经常在原有的基础上,用一种方法作为主体,结合其他综合的方法,很灵活在运用到漆器作品中。她觉得那样更让人感觉漆器不是一眼就看穿的,它是有看头的东西。因为它是半透明的特质,所以杨莉会一层一层的往上边叠加她的新方法,叠加之后看上去是立体的,而表面的手感是平滑的。1995年,她经反复实践研制出开抛光漆中巧加某种制剂,使抛出的漆器光亮透水;2003年她使用“刻贴套色占位成形法”使批量变图成形的问题得到解决;2004年经多次实验她使用了“熨贴堆漆描绘法”让堆漆工艺更完善快捷、图案更准确;2011年她创新了掐丝工艺,使之适用于漆艺作品。但始终有一条,她一直坚持,就是用中国生漆不用化学漆!因为成都漆器的奇彩之色,是传统手工艺的反复打磨,远非现代机器所能代替。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漆艺)甘尔可老师对杨莉给予如下的评价:“您的漆器作品很有特色和艺术魅力,嵌银龙凤盘,雕漆隐红蝉瓶等作品精致高雅,让我耳目一新,设计和制作均为上品,有很多让我学习的地方,从作品中可看到您从艺40年积累的制作经验与深厚功力,技术全面,艺术表观形式多样性,刻工老到,造型典雅,作品透露出温润而迷人的韵味,令人顿生喜欢之心,对您执着而严谨的创作精神深表钦佩,衷心祝愿您再出佳作。”

言传身教,寄语未来

在杨莉的记忆中,曾经的成都漆器可谓闻名遐迩,她记得自己小时候家里就有很多漆器,并且家具全部用的都是大漆,包括奶奶的床、柜子等等,但是后来慢慢的就全部使用化学漆。而使用过化学漆后来又来做漆器的人,一般很难回去,因为二者的工艺有很多不一样,因为大漆的要求非常严格,例如遇到下雨天,空气潮湿,此时的温度和湿度能让大漆很快就干了;如果遇到干风天,作品就有可能非常难干,因为温度对大漆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他们都要借荫房来保持相应的温度和湿度。

杨莉说在他们那个年代,漆器还是靠天吃饭,不像现在可以控制温度和湿度,但是漆器是活性的,是有生命的,漆本身就有生命,就像放了很久的漆也是有它的特性和变化的,它从树上流出来并被完全封存起来的时候是乳白色的,但当它慢慢见了空气和阳光之后就会变成琥珀色,最后再慢慢干掉变成黑色,这个过程让杨莉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

然而到了今天,虽然制作工艺条件更好了,但成都漆器市场却越来越窄,杨莉在参加“非遗”展演时发现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漆器,只有老一辈的人还有人知道,这一全靠口传手教的工艺面临失传的危机。而传承问题,直到今天都是漆艺说来话长的无奈。从原料到人心,从守旧到创新,环环相扣却难保相继。牵绊着杨莉离不开也放不下,和老伴一起出去走走看看的念想一直都在,也一直都没好好实现。

从2002年开始杨莉开始招了一个学徒,不仅包吃住还发工资,而她本身当时的退休工资也只有300多块,为了给学徒发工资,她除了带学生,还会每天抽出半天时间去酒店去打工。后来,在媒体的宣传和支持下,杨莉每隔3年左右都会开班授教,至今已带了5期学生学习成都漆器制造技艺。

过去漆器制作分工细致,而现在为让学生们就算自谋生路也能独当一面,杨莉力求将自己全套制作技艺倾囊相授给每一个徒弟,如此至少三到四年才能带出一班学生。

2004年成都日报报道了“杨莉坚持国粹”的事迹,她开始带一个班,当时有60多个人报名,她从中挑选了十多个人,一般都要求有绘画功底,有个别例外的是因为特别热爱漆器并有决心学习的。就这样,她在门卫室办了第一个漆器学习班,然而,最终学完的却只有八个人,而现在依然坚持在做的只有两三个。

2007年成都晚报发表了杨莉招关门弟子的文章,四川日报也发表过相关文章,并且相关文章上面都有杨莉作品的照片。杨莉开办了第二个漆器学习班,在这个斑上,来了许多插班生,未能完成学习内容,在其它同学结业后,她了解到好多年轻人想了解和学习漆器工艺。为了这些插班生和新学徒,杨莉于是在2010年又开办了第三个漆艺学习斑。

杨莉说,漆器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作品打动人,抓住人心,这也是很多年轻人看后就热爱上漆器艺术,并坚持下去的原因。但由于漆器工艺学习中会有很多困难,例如有人一接触大漆就起痱子起疮,手会肿的像戴了拳击手套一样。

因为没有任何政府的资助,杨莉带着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她把自己作品送给一个老板,那个老板就把自己的房子让给他们作为教室。怀着满腔热情,他们自己装饰房间,并且将每一道工序的房间分开,以免相互影响,就这样他们自己创造条件学习漆器工艺。之所以如此执着,就是“因为我喜欢漆器,它已经成为了自己一种生活习惯,既而成为了终身的信念。”杨莉说。

当时,成都漆器工艺还面临原料难找、工具难买的困境。由于生漆从采集到施工都是异常艰苦的劳动,劳动强度大,工作十分辛苦,生漆漆膜干燥慢,固化l件苛刻,漆器的制作工艺繁琐,漆的过敏性让人望而却步,所以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干这一行。对此,杨莉叹息道,成都漆艺为四川:银,漆,绣,竹四大名旦之一,漆艺是特种工艺,其工艺繁多,工具复杂,漆性很难掌握,学徒期较长,一旦失传,将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

三年又三年。从最开始的寥寥一两个学徒,到后来招收的几十个徒弟,他们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得以坚守下来。由于成本高、周期长、受众小……中间不乏许许多多迫于生计而最终离开的人。

庆幸的是,断断续续下来她保住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得意门生:技艺最好的吴勋贵挑起了尔倩工作室负责人的担子,带有四个徒弟;而李勇、张文晨、李俊峰也已经有了工作室并收了下一代徒弟。学有所成的弟子们如吕兴珍、黄金红、吴勋贵,先后也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上课。还有身为副教授的程辉、王杉山、文佳才、张亮,评为省大师的何泽兵等。其他还有业余时间坚守漆艺的杨洪、唐萍、吕成、高璐、魏娟、曾刚、刘佳、胡鸿等等,她一再感念学生们的不易,却无法每个都一一道来,也只能在与我们的讲述中这样屡屡提及。

篇13

关键词:汽车涂装;能耗;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免中涂工艺

中图分类号:TU111.19文献标识码:A

前言:汽车是现代广泛应用的交通工具,其涂装部分占总表面的90%以上,人们主要是通过

判断涂装质量的好坏来判断汽车的质量。汽车涂装是汽车制造主要过程之一,也是能耗和污

染物排放的大户。其能耗约占汽车制造过程(整车的冲、焊、涂、总)总能耗的60%。降低涂

装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于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随

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传统的溶剂型涂料在汽车涂装中的使用比例大幅降低。国内2005

年之后设计的工厂已开始陆续引入水性漆,而在2002年之前建设的汽车主机厂大多数仍在正

常运转,其使用的涂料多数仍为传统的溶剂型涂料,其中涂、清漆的VOC含量一般在500g/

L以上,金属底漆中vOC的含量一般在700g/L以上。怎样降低涂装过程中VOC的排放及能

源消耗?这是摆在老工厂面前的一道难题。

1、汽车涂装工艺现状

汽车涂装主要由前处理、电泳、烘烤、电泳修磨、涂胶(焊缝密封胶、防石击涂料)、预烘、

喷中涂、中涂烘烤、中涂修磨、涂色漆、涂清漆、面漆烘烤、精修等工序组成。涂装各工序

v0C排量所占比例如下:电泳漆1%,中涂16%,涂装用胶1%,底色漆52%,罩光清漆13

%,清洗溶剂4%,防腐蜡13%。

2、新材料、新工艺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阴极电泳漆+溶剂型涂料3C2B(三涂二烘)工艺成了汽车涂装的标

准工艺流程。它赋予了车身良好的保护及装饰性能,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广泛应用于A级

车和B级车。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环保的需要,溶剂型涂料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水性

涂料以其较低的voc排量逐渐成了涂装的主角。然而水性涂料需要更高的能耗,也就意味着

更多的碳排放。为此,为了减少涂装生产线的VOC排量,同时降低能耗,各大汽车涂料供应

商如BAsF、PPG、杜邦、关西、立邦等相继开发了一系列的涂装新材料及相应的新工艺。典

型的有低温固化型涂料(电泳、中涂、清漆)、高固体分清漆、粉末清漆、3C1B工艺(包括溶

剂型3C1B和水性漆的3ClB)、免中涂材料及工艺(典型的如BASF公司的ColorPro,杜邦公司

的Ecoconcept)、高固体分溶剂型色漆、免中涂的电泳漆等。这些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为

老工厂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技术方案的选择及优化

不同技术方案在技术难度、投资、涂装质量、VOC排放、能耗、成本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

免中涂工艺(包括溶剂型和水性涂料)由于其外观质量的限制,目前只适用于A级车或对涂装

外观要求较低的产品。3C1B工艺(包括溶剂型和水性涂料)外观质量稍好,但用于B级车仍然

不能与传统工艺的涂装外观相比,且管理难度加大。采用高固体分清漆能够确保涂装质量,

且成本的上升相对较小,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其VOC降低相对较少,实际中往往和其他方

案组合使用。高固体分溶剂型色漆对现场管理的要求很高,VOC降低效果不突出,但由于无

需设备改造,能够在短期内实现VOC的降低,适合于改造前的临时过渡。

各种技术方案自身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局限性,显然免中涂的前景最为诱人。无论从能耗和污

染物排放的降低,还是节省初始投资和运营费用,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为了扩大其使用

范围,BASF及杜邦公司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进一步改进。通过实验得知,免中涂工艺的最终外

观质量与底材(此处指电泳)的外观质量(一般用粗糙度来表示)相关。当底材的粗糙度达到0.

3Ra(量程为0.8mm)及以下时,免中涂工艺(需使用专用的涂装材料)与传统的3C2B工艺漆膜

外观几乎相当。可见免中涂工艺对底材的要求远比传统3C2B工艺苛刻。如果能够提高底材的

质量,那么免中涂工艺的应用范围就可大大拓宽。以BASF的ColorPro为例,试验证明,除

了外观与采用标准3C2B工艺略有差异外,其余性能均能满足要求。

4、涂装设备技术应用及综合管理

4.1节能型烘干炉及UV固化技术

在汽车外表面涂装中,可以选择紫外线(UV)固化和双固化清漆,他们在实现环保、节能、

涂装成本上都有较大的优点。双固化清漆在工艺、涂膜性能、经济、环保等方面体现出的优

点如下:一是施工工艺方面,同时使用UV和热固化工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内表面及阴

影区域的涂装性能。二是表现出良好的涂膜性能,对于外观装饰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而且涂抹在抗划伤以及耐腐蚀方面,都表现出了其良好的性能。三是经济性能良好,因为使

用了该材料后,可以减少烘干室的长度,堂设备的投资费用大大降低。四是环保方面,双固

化清漆在VOC的排放量方面能够进行很好的控制。

4.2车间空调系统的使用

目前汽车涂装车间的送风系统主要是使用控制温湿度的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一般由

进风段(含手动/自控多叶阀)、初中效过滤段、加热段、表冷段、自控加湿段、风机段、均

流段、消声段、终中效过滤段、出风段(含多叶调节阀)等组成;温湿度自动控制。排风系

统一般采用大功率的防爆风机,送排风系统一般均采用软启动变频控制。涂装车间的中央空

调系统可以选择高效率的电动机、风外机,在部分排风量及排水量的回收利用上要进行重点

考虑。采用回收的80摄氏度的冷凝水可以对空气进行喷淋、加温以及加湿,这使得蒸汽以及

水的用量大大的降低。

4.3新型干式漆雾捕集装置

干式分离技术作为除净喷漆室排风中漆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技术不会产生特殊的垃圾,

能够自很大程度上节省水资源以及能源。并且这种技术能够很巧妙的与机器人及喷涂参数进

行匹配,能够做到循环利用风,无需进行追加过滤,并且不要考虑不时的向喷漆室提供新鲜

的空气。分离技术采用全自动的工作方式,在分离过程中,无需用到水和化学用品,能够节

省30%的能源,并且经过一定的排风,可重复利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为降低厂房及相关设备

的投资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并且降低了材料及其维护费用。一旦使用这种新的喷雾捕集方

法后,涂装过程中产生的单车成本(CPU)能够降低10%。这在捕集喷雾的工艺方法中,表现出

最好的环保性能。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减少VOC排放、降低能耗成了衡量企业诚信、

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新工厂采用免中涂工艺的越来越多,尤其是BASF

公司的ColorPro和杜邦公司的EcoConcept工艺,它们广受青睐,其相应的产品也在不断继

续改进。但是国内尚无免中涂涂料的实际应用。目前,尽管已有在建工厂,但国内的一些老

工厂还在观望阶段。已知某工厂已对溶剂型3C2B改造为水性免中涂工艺进行了改造评估,投

入费用在3000万左右,停产时间约50d,改造后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计在

2014年改造完毕。估计近5年此类改造将会井喷式地出现。在老工厂(如沈阳某工厂)成功应

用了溶剂型3ClB涂料及工艺,高固体分清漆的应用将更为普遍。以上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相继

出现,为老工厂降低涂装过程中VOC的排放及能源消耗带来了曙光。

参考文献:

[1]曾辉,郑磊,王传军,等.节能型轿车涂装车间的规划和管理//节能创想2006――全

国首届电气节能大赛节能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上海:中国自动化学会,2007:198―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