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事监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多方提高人事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与技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对现有员工及时实施继续教育和专业学习培训。最后还要说明的是,目前各个医院中不少的人事管理人员是退休人员返聘,他们对新形势缺乏了解、知识结构传统,难以适应新时期信息化的要求,为此要完善工作人员队伍。
加强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安全稳定
以往所采用的人事管理系统和程序,基本是单机操作,和其他电脑、网络物理隔绝,各种电脑病毒、软件漏洞对系统的正常使用不会导致太大的影响。但是在信息化时代的各种系统软件中,医院必须确保网络的稳定和电脑的安全,如果出现感染病毒、系统崩盘、网络中断等,就会造成数据混乱甚至影响正常管理。此外,如果需要接入互联网的话,网络黑客与病毒是难以避免的威胁。所以,安全工作要将系统软件控制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医院在购买系统软件或杀毒软件时,要区正规厂商处,并检查软件研发者是够切实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来设计。
医院利用计算机进行人事管理的意义
(一)降低管理成本
过去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人海战术,粗放型模式,即依靠工作人员挨个查点,业务增加则办公费用随之增加,致使人事管理所占用的人力物力较高。而利用计算机来实施人事管理,把过去的人员清点、人工整理报送、以纸质材料主题的人事信息变为电子版的机读信息,不但节约了宝贵的人力,也节省了工作费用,而且管理起来非常的方便快捷。
(二)提高工作效率
计算机应用在人事管中,能够将各科室的人事信息及时汇总掌握,并能迅速的提供给医院管理者作为决策参考,比如干部任免、绩效工作的考核、人员的调动都必须有全面精确的人事材料。计算机参与管理可以动态的更新人事信息,为医院的业务和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最新参考资料。而且,计算机的应用使管理过程简单易操作,真正让人事管理人员做到掌握全局。
(三)有利于人事档案原件保护将以往纸质的人事档案变为电脑存储的电子版档案,不但方便了调去查阅,而且可以更好地保管纸质原件。尤其是是那些珍贵的、存放时间产的材料,应
篇2
构建和谐高校必须改革高校人事管理
1.高校管理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管理者的知识水平还比较低,管理者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有的高校对管理者也存在某种误解,认为高校文化素质主要是高校教师的事,因此不重视提高管理层的整体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当前高校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高校管理者对于高校人事管理缺乏充分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对学校传统的操作方法非常熟悉,但却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不了解世界高校的管理水平的新发展和新模式,墨守成规,看不到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落后与不足,缺乏调整和优化人事管理的决心和有效措施,这是造成当前高校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2.用人制度僵化,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受到国家人事体制改革的影响和制约,目前高校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依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专业技术职务和事业单位职工身份的“终身制”,职称评定上的论资排辈、干部能上不能下等现象在大部分高校依然存在。由于缺乏国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大背景的支持,各地高校的内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普遍具有制度上的不彻底性。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和优秀人才积极性的发挥。同时,由于缺乏竞争的压力和动力,使得许多人没有危机感,形成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懒惰思想,抑制了教职工的开拓创新精神,严重影响了教职工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了高校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质量。
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基本对策
1.牢固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理念
从“人事部(处)”到“人力资源部”,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调换。高校要积极顺应管理理念的变革和发展趋势,树立“人才是第一位”的观念,变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变以事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变“被动反应型”的操作型管理为“主动开发型”的策略式管理,变孤立的静态管理为全过程的动态管理。高校人事管理者要牢固树立起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理念,把单纯的“人事”管理转变成“人才资源管理”,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才开发的观念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人是第一生产力的主体、人是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首先要保持学校内部骨干教师相对稳定,切实改善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后备人才的教学、科研条件、住房和生活待遇等,使之赶上或接近同级同类学校水平,并激励更多的教师爱岗敬业,进入骨干教师队伍。其次是从社会其他部门引进急需的教学、科研骨干充实师资队伍。当然,引进人才一定要把好进口关,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选择学历层次较高的人员,这样可缩短适应周期,尽快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独当一面,挑起大梁,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再者是注重培养。对人才既要使用,也要让他们有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使他们知识不断更新和积累,跟上时代潮流,跟上科研前沿,甚至在某些领域处于前沿领地,成为领头雁。
3.努力提高高校人事管理者的自身素质
篇3
当你看到上面这个建筑,你第一印象会想到它是什么吗?可能——至少大多数人是这样——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座建筑物是,你会感受到一种印象:一座带着尖塔的高房子,就知道我们看到了教堂。要是我们没有兴趣多作了解,一般也再多加注意。不过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进一步琢磨。首先,我们要去证实起初的形象,这真是一座教堂吗?是的,这是世界著名的圣尼古拉大教堂。在行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座教堂没有一个地方不体现出设计师超凡的想象力和异常大胆的构想。让我们站在建筑的角度欣赏这座建筑物。当我们注视着塔时他好像在生长。我们发现这座塔比大多数塔高一点,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更改对他的最初印象,在视觉行为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在把一个六角形的块体放在矩形块体上——起初我们并没有注意到他是六角形的。在想象中我们看着它从方塔上升起,像望远镜筒伸出来时一样,直到这幅再创造的作品——这既是整个视觉过程,——顶部停止上升收进去一个小圆顶。不,整个过程并没在次结束。为了完成这幅画面,必须在屋顶上再竖起一个塔,再把一组小小的飞拱及尖顶加在方塔的四角。于是我们便在脑海里勾画出这座教堂的主要形式了。这大概是建筑设计的第一部思维工作吧!接着我们可以往细微的东西展开我们丰富我们的想象力了继续安排细部。当建筑师采用不用的材料并看着他们从原始的木石变成一个定型的整体。这是建筑师自己努力的结果,令他高兴。
上面照片中整洁的马路和稀疏的车辆行人构成了一张使人舒心的画面得益于生命和几何学的结合。这是很简单的构图,但能感受到很和谐很休闲的氛围。这里的感受与建筑学的感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建筑的领域内,你也能够轻轻松松地体验到一些在严格的秩序中有巧妙变化的构图实例。这也许是一条古老大街上的一排住宅,在总的布局中,同一时期同类型的住宅一栋接一栋地盖了起来,这些房屋也是线条图形中一个主题的变化。
篇4
一、图书馆应具有免费开放的义务
图书馆要尽其所能为市民服务,要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充分尊重读者人格的、温馨的、平等的自由的空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图书馆的资源和设施属于公共财产,这些资源和设施的使用以及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应对公众免费开放。所以说图书馆应该是为广大民众提供免费的或是优惠的服务场所,图书馆应由国家建设并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因此我们就不能随便地乱收费,特别是为读者的基础服务,如图书、期刊的借阅,不能收取费用,特殊的服务需要收费时,如代读者查询检索文献、复印文献等,收取的费用也不能太高。图书馆的价值就是要向公众提供优质的无偿的文献信息服务,使国家投资支持的图书馆资源能充分的利用,不能作为单纯追求创收和盈利的事业。
二、图书馆要为读者创建人性化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不仅是信息的传播地,更是人类文化的集散地。它拥有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是一个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的场所,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学习读书空间,静谧的环境能让一个浮躁的心安静下来,一书在手能让一种迷茫的思想投入进去;在修身养心的同时更能收获几分从容与自信,收获几分读者对你的尊敬与拥戴。
目前,我们的大中型图书馆的设计非常的人性化,不仅阅读环境优雅安静,藏书量非常丰富,书架排放整齐规范,还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设计合理布局,比如有的图书馆专门为儿童设立了阅读借阅室,就连书架和桌椅都根据儿童的身高合理设计。墙壁上张贴一些色彩鲜艳的卡通图片,对少年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使他们能静下心来认真地看书学习,这种人性化的设计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总之,图书馆从建筑格局到室内布局设计,都应遵循读者至上的原则。创建读者满意的人文环境。吸引更多的读者到这个公共空间来看书学习,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使国家投资建设的图书馆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关怀、帮助和服务于“弱势群体”
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指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主要指老弱病残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这一群体有了改变,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他们一般是由农民、进城的打工者、城镇失业下岗人员等构成。这些人群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经尝到了艰辛,也遭受了许多白眼和冷漠,所以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怀,他们渴望社会上有爱心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渴望一些文化场所和娱乐空间能够免费向他们开放,渴望在这个社会中能平等地享受一切权力和社会劳动保障。
1.建立“盲人图书阅览室”
目前,我国有盲人900多万,调查发现,大部分盲人依然不能平等地利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必须强化服务理念,有针对性地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开展个性化服务和构建无障碍图书馆,这对盲人能平等地利用公共图书馆,独立地参与社会生活有着深远的意义。盲人虽然看不到这个世界,但他们能够触摸感知周围的一切,他们能够通过盲文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图书馆应该为盲人建立图书阅览室,馆藏一些盲文图书和资料,还要准备一些录音磁带,用声音和触摸文字的方式向他们传递世界的精彩,让盲人也同正常人一样享有读书的权力。我们国家现在也在积极倡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关心弱势群体,采取一切手段为他们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我们的2.为农民工送去人文关怀
高度重视农民工文化生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切身权益,加强农民工的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和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我们这个社会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图书馆有义务为农民工提供人文关怀,努力改变目前农民工文化生活失调的状况,可以为他们开辟免费的图书阅览室,把他们聚集到图书馆里,有目的地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还可以免费为他们开设有关法律知识和提高技术技能的教育培训讲座。图书馆还可以送书到工地,开办“工地流动图书馆”,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用实际行动体现党对农民工的关怀,目前各大图书馆还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没有想不到的事情,关键看是不是愿意去做。
四、图书馆员是人文关怀的执行者
前面讲了许多图书馆应该怎样体现人文关怀,但落实到实际行动和工作上关键要看图书馆员的人文素质的高低。人文素质的实质是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和体现终极关怀的一种精神。一个具有人文素质的图书馆员在与读者和用户沟通时,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快速了解其意图,为其提供满意的需求,如果图书馆员人文素质低下,那么他就会将个人的不良心理带到工作中去,处事有失冷静、或是态度蛮横,有可能与读者发生直接或间接冲突,最终导致读者服务的满意度下降。
当然,人文素质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结构、一种沉积,必须有一个内化过程。图书馆人文关怀做的怎样,决定着图书馆员人文素质的高低,实践图书馆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原则,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贴近读者,根据不同层次的人群,设定个性化的服务,在可能条件下给他们一些方便,在遇到困难时,给他们一些帮助,使他们有一种受到尊重和温暖的感觉。
图书馆是一片净土,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地方,人们来到这里,可以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尽情地吸吮知识,在这个充满人性化的公共空间里,即便是“弱势群体”也同样人们享受着平等的权力,享受着图书馆员热情的关心服务,这个公共空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满足了人们的心里需求,成为了社会民众赖以依靠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孙丽文,辛燕玲,刘丽.公共空间论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新定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2):21―22.
篇5
少儿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
篇6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大系统中的第一个子系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个理论认知系统,也是一个智力支撑与能量之源的“软系统”。
众所周知,理论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具有全面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特征。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既由社会实践决定,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证明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1] 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反转过来又指导社会实践。
因此,文化馆要搞好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就必须在理论上全面、正确地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是万物之灵,世界上的所有成就,都是人创造的,无论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都是人在社会实践上创造的辉煌结果。电脑再超常,也要由人脑来控制;机器人再万能,也没有发明制造它的人聪明能干。所以人们知道,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领域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实力的竞争。
文化馆是“中国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进行社会教育而设立的事业机构。也是群众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通过举办讲座、展览、阅览、演出等活动,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组织和辅导群众业余艺术表演和文艺创作等。”[2] 因此有人总结说,文化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群众文艺活动的舞台、文化学习的课堂。文化馆功能的多元性,要求文化馆人才队伍的综合性。
由此可见,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馆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文化馆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支撑与保证。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也就毋庸赘述、不容置疑了。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大系统中的第二个子系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实体工程”与“中心系统”,因为内容是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总和。
具体来说,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年龄结构
整个文化馆的人才队伍,要注重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形成理想的梯队形,做到老、中、青三结合,并以老带新,形成人才队伍的群体合力。
(二)知识结构
文化馆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更要全面、合理。主要包括政治知识、文化知识、艺术知识、群众文化工作知识等等。其中又以艺术知识为重点,包括各种艺术形式(实用艺术中的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表情艺术中的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曲艺艺术中的相声艺术、二人转艺术、鼓曲艺术;民间艺术中的皮影艺术、木偶艺术、杂技艺术、魔术艺术;综合艺术中的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以及网络艺术、时装表演艺术、真人秀艺术等等)的审美特征与要点。
(三)能力结构
文化馆人才队伍的能力结构,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人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文艺创作能力
文化馆工作人员担负着辅导群众业余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首先必须自己具备文艺创作能力。这些文艺创作能力,又分为文学创作(诗歌、小说、散文等创作)能力与艺术创作(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戏曲、曲艺、皮影、木偶等创作)能力。
2.文艺辅导能力
文艺辅导能力既建立在文艺创作能力之上,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文艺辅导能力除了在文艺创作上辅导以外,还包括艺术导表演(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导表演、小品导表演、曲艺导表演、戏剧导表演)的辅导能力。
3.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组织能力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载体与依托、中心与支撑。因此,文化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群众文化的策划、组织能力。
4.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生命,任何工作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不断繁荣。群众文化工作亦然。因此,文化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因为创新对于文化工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精神生产比物质生产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尤其是艺术生产比起其他精神生产来,更需要艺术家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物化’在自己的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之中。从本质上来讲,艺术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种重要特征。……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3]文化馆工作人员以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艺术辅导工作为普遍的、常态化的工作,因此创新能力不可或缺。这种创新能力,又以创造性思维为智力基础。因为创造性思维是“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它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于既有的结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开拓性、灵活性、独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规性等基本特点。在创造性思维中,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科学知识等智力因素,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4]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又包括发散性思维、跳跃式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等等,其中又以灵感思维最为重要。它是“在创造性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5]
三、结语
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完美结合,才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样,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内容与形式也是紧密结合、互相配套、互促并进、共利双赢的。思想教育有多种形式:领导讲座、互相谈心、参观学习、英模报告等等,重点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坚定为群众文化工作奉献终生的思想。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做德艺双馨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文化学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集体学习,个人学习,包括阅读书报、上网学习,参观访问。也可以“派出去,请进来”,到大专院校进修,聘请专家来馆讲学等等。文化馆要针对本馆各不同的业务部门,分别开展业务练兵活动。对本职本专业的业务,要精益求精、更上层楼。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练不懈,不断提高。也可以采取业务考核、业务竞赛等形式,以求实效。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P1467.
[2]同上.P1860.
篇7
“人文管理”是关注职工专业化发展的管理模式。人文管理既应改革外在层面上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也应重塑内在的深层次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关注个体需求。一是要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要尊重人性 ,并围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一切管理活动;二是让职工从工作中真正感受管理人性化,使其工作激情更高涨、工作目标更明确。人性化管理――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提高工作效率,为达成发展目标作出最大贡献。
“人文管理”是着眼于实验室未来发展的管理模式。“人文管理”是管理科学的新发展,是在人性复苏的前提下,以人为主体的管理。真正的人文管理是指管理的人性化,不必按照原有的法则或者套路循规蹈矩,而是在尊重事实、顺应潮流的前提下,更多地放宽权利等方面的限制,尊重人、关怀人、以人为本,使独立人格意识得到张扬,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得到普遍认同和尊重。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不仅可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人才的聚集,而且也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让更多的基层工作者参与到实验室建设中来。
实验室人文管理的体现途径
以人为本,是一种尊重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它要求以人的需要、能力、个性为基础,尊重人、关怀人、引导人、塑造人、激励人。实验室人文管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体现。
1.尊重人――实施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去观察,也是体现对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尊重。对职工政治民主参与热情的肯定,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高层次,能让职工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如将检验规程中的注意事项、各个检验环节的工作重点以及每天的工作排班、工作进度、人员的奖罚情况等通过液晶显示器滚动播出,予以公示,既能使工作人员对工作状态、检验进度有所掌握,又能培养主人翁意识,对存在问题亦能举一反三、引以为戒,从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参与实验室建设。
2.关怀人――免除后顾之忧。从细微之处予以关怀,积极开展各种放心、宽心、开心工程,提高职工的生活满意度。对存在暂时困难的少数人,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如在检验忙季,可优先招录职工家属参与检验工作,既免除其后顾之忧,也使其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职工生日,送上鲜花和祝福;职工生病住院,前往探视慰问;节假日,开展有意义的郊游、登山活动等等,都不失为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方法。
3.引导人――营造宽松和谐人文环境。当前是注重创新的时代,创新需要有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什么是人文环境呢?人文环境是人为的、社会的、非自然的,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周围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呼唤具有新时代精神的人文关怀。
对实验室基础设施进行扩容升级改造时,就应充分关注人的需求,营造舒适人性的工作环境。如在仪器化公证检验中,HVI操作具有单一、机械、重复性,极易使人感到疲乏,若在HVI操作间利用语音播报系统播放一些由操作人员自行选定的歌曲,则可使操作者感到轻松愉悦,减轻疲乏。检验忙季,平衡间内的样品批次多,即使按规律摆放,出架时也较麻烦,若设计可根据样品平衡时间扫描读码器、平衡时间达到后进行自动语音提示的装置,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检验环境中设置温馨提示、摆放体现人性关怀物件,也是营造良好人文环境的常用手段。如在感观检验环节设置“品质在您心中,您能行!”的小提示,增加感观检验人员的责任感与自信心;在样品交接环节设置“进样出样要记清,品质效率源于您”的小提示,使样品管理员时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休息室张贴“今天您辛苦了!”,以及放置医药箱,摆放鲜花和盆景,准备茶叶和咖啡,配备舒适的沙发等等,都能使工作人员在休息时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有效缓解工作压力。
4.塑造人――展示精神风貌。塑造新时期的纤检队伍形象,要求职工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经常性地开展职工的思想教育,给每位检验人员自信与自律,提高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使每位职工都能融入到以仪器化公检为核心的工作氛围中,发扬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实验室在引进和使用人才上,不仅注重人的才能,更注重人的品德、精神、趣味。对此,实验室一方面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强练兵” 的方式,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各类业务技术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人员技术结构合理配置和人才储备工作。如适时制定《聘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组织招聘、实施考核,择优选拔富有经验同时具备一定资质的检验人员充实到检验队伍中,可有效缓解检验人员不足的问题。实践证明,招聘德才兼备的专业检验人员,其敬业和踏实甚至超越了在职职工,其职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为检验质量的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
篇8
按照法律规定,容留他人吸食罪中的容留对象是“他人”。顾名思义,“他人”的基本释义就是指本人以外的其他所有人。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把“他人”的范围固定在其他所有人有欠妥当。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也是人组成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复杂的关系,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等,在具体案件中必须考虑到这些关系,否则法律就将失去其应有的生命力,应当对“他人”进行必要限制解释:
第一,近亲属之间容留不应当作为犯罪处理。第二,刑诉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这些人之间具有社会学上的亲密关系和国家法律层面上的法律关系。刑法应当保持谦抑性,尊重社会这种基础性的亲密关系,一旦过度干预,会致使社会矛盾激化,不利和谐社会构建,且容留近亲属吸毒行为相比以牟利为目的容留他人吸毒、专门开设场所供人吸毒、容留近亲属以外的人吸毒等行为,其主观恶较轻、影响范围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将该类容留吸毒行为不作犯罪处理,也是符合刑法第十三条之规定的。第三,容留除近亲属外的其他亲属吸毒。应当考虑到具体实际情况具体处理,对于吸毒人是没有居住场所而在其亲属家居住或被其亲属收容的,对该亲属应当不按犯罪处理。比如,未成年人甲父母去世,一直居住亲戚乙家,甲在乙家吸毒,法律就不应该对乙按犯罪处理,因为对乙有罪处理不符合社会亲情伦理,同时也将导致甲的社会生存危机;反之如果甲有自己的父母、住所,但他经常跑到亲戚乙家和乙一起吸毒,那么乙就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第四,一切以“营利为目的”容留近亲属以外的人。以营利为目的的容留行为直接导致社会泛滥,影响社会安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是刑法设置容留他人吸毒罪打击重点。因此对这类行为,只要容留的对象是近亲属以外的所有人都应依法严肃处理。第五,男女同居关系。同居关系是一类特殊关系,但其并非像婚姻、父子、兄弟姐妹等关系一样得到刑事法律的明确认可,加之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男女同居关系,对其产生的容留行为必须谨慎处理。如果男女双方因共同出资租赁、购房后同居,并在其中一方独自或双方共同吸毒的,无论对待哪一方都不应当认定为容留,因为双方对房屋均有使用权,所以不宜成为容留主体。
二、容留空间判断标准
刑法中的“容留”,通常是指为他人提供场所的行为。通常,行为人提供自己住宅供他人实施吸毒认定为构成“容留”不存在争议,争议焦点通常在行为人将暂时性控制场所向他人提供是否构成容留。
甲在朋友宾馆开一个房间吸毒,其在吸毒期间乙来访,甲遂请乙共同吸食。对甲能否以容留他人吸食追究刑事责任?一个空间能否成为刑法意义上的容留空间,其判断标准不在于行为人是否对空间拥有支配权时间长短,而在行为人是否在特定时间(吸毒行为正在进行时)取得该空间使用权和支配权。虽然甲吸毒场所所有权并非自己所有,其只是临时居住,但其在花钱消费的房间内提供给乙免费吸食时,甲对该房间具有针对他人停留的排他性权利。因此行为人提供空间给他人吸食是否构成容留犯罪,其应当以排他性权力作为判断标准。所谓甲排他性权利是指甲可以要求乙离开甲所开的宾馆房间,而乙并没有其他与之相抗衡而留在此空间吸毒的权利,这种排他性权力其实质就是空间在吸毒行为发生时容留人所具有的控制权(包括临时性、永久性控制权)。依据排他性权利判断标准可以解决实践中许多复杂的容留行为。例如:
甲将自己所有房屋租给乙,乙租到房屋后,私自将其中一个房间转租于丙。一日丙的朋友丁(未成年人)来看望丙,后丁拿出在该房屋客厅吸食并且邀请丙一起吸食,乙看到后对丙丁吸食的行为表示默认,此时甲刚好来到该房屋检查房屋水电,看到丙丁吸食后也表示默认。丙丁吸食后被公安查获。如何分析甲乙丙的行为。
分析:乙丙构成容留吸毒行为。丙丁吸毒的空间是房屋客厅,在丙丁吸食的这段期间客厅属于乙丙共享有使用权,即乙丙均对丙具有排他性权力,乙丙明知丁在其共有的空间(客厅)内吸食而予同意,则都符合容留吸毒行为中的客观容留行为特征。
三、容留行为帮助犯处理
容留吸毒行为帮助犯是指明知他人实施容留犯罪活动而予以帮助的行为人,这类人和容留吸毒犯构成共同犯罪行为。大多容留帮助行为的犯罪情节比较轻,且容留吸毒行为主犯已经处理的情况下,对于容留帮助犯通常不以犯罪处理。例如,甲以牟利为目的,在宾馆开房间供他人吸食。甲因未带身份证无法开到房间,甲就向其朋友乙借,乙虽然知道甲要实施犯罪行为,但是基于朋友义气将身份证借给甲开房,后甲因容留他人吸食被抓。乙提供身份证的行为构成了甲的共同容留帮助行为,但是否对乙有必要刑罚处罚,值得商榷。刑法适用对象应当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行为,乙并未获取好处,且也仅是出于朋友义气提供身份证给他人。如果这种行为次数少或甲的容留行为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建议对该行为不以犯罪论处或是不诉处理。
四、特殊容留行为中的期待可能性问题
案例:某天,两乘客李某、孙某搭乘张某的出租车,并让张某在城里转。二人上车后不久,即拿出在车内吸食。张某发觉后未有任何表态,仍载乘二人继续行使。二人在车上吸完,又逗留半个多小时后下车。二人如数支付了车费,并多给了张某20元钱。后来二人因实施犯罪而被逮捕,交待了在张某的出租车内吸毒的情况。
篇9
1.1.2人力资源管理缺少近期目标和长远利益的设计。既没有洞察企业的经营走势,对人力资源活动没有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目标进行动态策划,更没有设计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阶段性目标,具体表现在:对本企业在什么时期需要配备什么样的人员没有作出分析;对人员的配置只是盲从性听随各部门的报告等方面,究其原因是与各业务部门缺少信息沟通,对各业务部门的真实需求缺乏深入的分析,对企业人力配置缺少有效的统筹考虑。不仅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且人员的素质也不能得到足够的保证,从而不能满足工程质量对人员素质的需求。
1.2管理措施的僵硬化
1.2.1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都沿袭着一种家长制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掺杂着企业经营者的理念,是一种自我投射式的管理方式,企业员工则被动的接受。
1.2.2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往往过多地考虑到企业的利益,而缺少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1.2.3管理制度执行缺少有效的方案和评价标准,出现偏差容易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3管理效果缺乏有效性评价
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缺少自我评定,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推出一项新的“薪酬制度”、“员工晋升制度”或“员工培训制度”,在运行一阶段或很长时期后,对其产生的影响(员工内部的影响,企业成长的影响,社会地位的影响等)以及适宜性、有效性等方面都未能做出评定,而一般都采用一种从一而终的管理思路。这样既不利于改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更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2几点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人的思想、心灵,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指标或用一个固定框框对待所有的人,只能通过更多的理性分析来对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所产生的效益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是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被视为一种长期性、动态性、战略性的管理工作,并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紧结合,达到企业增值、员工增收的效果。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适应当前形势提出一些建议。
2.1确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2.1.1管理的变革是生存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随着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保持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实时的状态。2.1.2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企业管理平台之上的。因此,只有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方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有清醒的认识,对整个行业的走势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才能走出繁琐的日常事务,高瞻远瞩地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
2.1.3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要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方针为指导,以远景规划所规定的目标为方向,并且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创新思路。
2.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考虑员工的需求因素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都直接影响到员工在企业活动中的行为效率,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因此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上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结合员工的心理、行为表现制定,并不断修正。其目的是为了极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和对外界人才的吸引力。所以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5大基本需求(1.薪酬2.各种福利3.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休息)5.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6.其它福利及设施)。
2.3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有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案
制度执行过程出现失误很可能给企业或员工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要通过严谨的理性分析来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如在企业人力招聘工作的执行上,就要考虑和分析以下问题:a.企业必须聘用哪种人才?b.应该为各用人岗位确定什么样的标准和待遇。c.上述要求是否符合企业经济效益。d.有无可替代的方式或设计一种报酬方案,让企业内部适合的人员竞聘。如在辞退制度的执行上,要做到决策——坚决果断,实施——有理有据,操作——小心谨慎,后事——妥善处理。
2.4人力资源管理需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持续、渐进的过程,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性的评价,并对其中的误区加以修正,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是有效性的管理。
2.4.1顾客的满意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内部,即员工对学习培训,薪酬、管理及企业文化等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则要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即从外界人员与企业员工的合作上来评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有效性。
2.4.2人员配置的合理度——通过对招聘、内部安置、规划员工的企业生涯等项工作来测评,衡量是否促进本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合作精神,是否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2.4.3人员的流动率——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流出率与流入率的比较来测评其是否达到了吸引人才的效果。当然,企业也要根据企业发展的规模自行设计人员流动率的合理尺度。
2.4.4人均利润增长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支持企业业绩增长。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来测评企业人均利润的变化,达到增长的效果。
2.4.5人力资源的支持度——通过对企业各部门人员的使用及其管理上评价其是否为各部门以至整个企业的发展提供及时有力的资源支持。
3结束语
篇10
(二)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
财务管理人员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人员,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效果。因此建立一个知识完备、人数精简、较高工作效率的财务管理队伍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存在财务管理人员层次多、数量大、工作效率比较低的现象。除此之外,有些建筑施工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教育,导致其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体制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监督和管理体制,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人有权无责,部分人有责无权,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而且有些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等现象,这些都会给企业财务管理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大大降低了企业工作的效率。
(四)财务控制力度比较薄弱
如今,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力度比较薄弱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些施工企业对应收账款未进行合理的管理,对于赊账单位也未进行严格的考察,从而出现了坏账、呆账的现象,导致一些应收账款不能得到及时的回收。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导致存货金额远远超过了成本的数倍,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流动。除此之外,有些企业对现金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现金不能得到合理的应用,影响了企业的资金管理。
二、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财务管理体制的实施细则与实施方法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为了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恰当的管理,必须要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中寻找财务管理的方法,从而使财务管理活动与国家的要求相一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是面向所有的企业,企业要想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就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增添相应的财务管理方法。另外,企业还要对国家制定的与财务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正确的解释,从而利用正确的管理方法来满足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对于实施方法,建筑施工企业要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采用正确的财务管理活动的实施方法。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已经成为了财务管理中各个环节的主要实施者,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施工企业和相关部门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培养员工关注经济动态的意识。同时还要根据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聘请与之对应的财务管理人员,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计划、管理以及核算体系。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要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奖励机制,从而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并根据市场需要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调整,制定出一套适应市场发展的财务管理、预算和监督方案,从而有计划、有步骤的将企业财务管理落实到施工之中。完善的监督力度还可以有效的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促进他们更好的从事自己的工作。
(四)加强企业对财务的控制力度
合理的企业财务控制力度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并影响着管理人员对项目施工各个环节的控制。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要完善企业的用人制度、法律制度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加强企业对财务的控制力度,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11
国际旅游岛,是指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限定在旅游产业领域范围中,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
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主要内涵是:确立新目标,实现“服务零距离、管理零距离、景区零距离、产品零距离”,把海南建设成为“旅游开放之岛、欢乐阳光之岛、休闲度假之岛、生态和谐之岛、服务文明之岛”;建立新体制,参照国际惯例,构建海南更新更特的旅游发展和管理体制,为中国旅游业整体转型提供一个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进一步扩大国际游客的免签范围,为游客进出提供尽可能的方便和自由;在旅游产业的主要领域,全面开放市场,率先实行我国人世的承诺。
2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规划、建设及运作离不开各个方面专业人才的参与,尤其是旅游专业人才。分析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内涵及目标。可以看出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旅游专业人才。
2.1旅游规划人才。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到2013年,建成国际旅游岛的雏形;到2018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到2028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
在第一个阶段,海南省首先要完成的工作是高水平编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实施国际化改造,全面推进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因此,具有专业水准的旅游规划人才不仅可以参与总体规划的编制,对总体规划的细化及实施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2旅游策划人才。
海南省具有不可替代的热带旅游资源,但如何进行海南省旅游形象策划、公关策划、广告策划、产品策划、服务策划及旅游节庆活动策划对海南省旅游资源能否国际化非常关键的因素。以国际游客为目标市场,研发、设计出适应国际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强化旅游精品意识,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在高起点、高水准规划的基础上,构建融观光、度假、会展于一体的旅游产业格局;强化旅游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培育和开发豪华邮轮旅游、水上活动旅游、森林旅游、康体旅游、体育旅游等精品专项旅游产品;改善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深度策划、开展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国际交流活动,增强旅游产品的国际性影响力。
2.3市场营销人员。
2007年,海南省共接待海外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22%,其中外国人59万人次,同比增长27%,而同年海南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45万余人次,海南省可招待2500万人次,因此,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市场营销人员正是针对细分市场进行深入剖析,然后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市场、不同产品进行不同营销方式。
对于海南省来说,主要是巩固港、澳、台旅游市场,进一步扩大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俄罗斯市场,逐步拓展欧洲、澳洲市场。用好用足现有的旅游优惠政策,加快开辟新国际航线,强化海南国际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提高海南旅游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国际高端游客到海南休闲度假。
2.4旅游管理人才。
国际旅游岛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旅游管理国际化。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尤其是要明晰政企职责,实行政企分开,把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力量集中到宏观产业指导上来;要改革和完善各级旅游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制度,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审批行为,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加强旅游行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应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尽快建立一批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企业及旅游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中介机构,为政府当好行业管理的助手。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并使之成为加强行业自律的主体。
2.5旅游服务人才。
要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旅游服务质量操作流程,实行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人为本,围绕游客的需要,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要创新旅游培训工作思路,着眼于提高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起一支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悉国际旅游服务业行规、法规、操作模式的酒店高级管理人员队伍;结合服务需要,强化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全行业人员的服务水平。
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国际游客所占的比例也将从目前的不到30%上升到60%,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运营需要有大批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
3海南省国际旅游岛所需旅游专业人才教学内容
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好形势,为其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对海南省旅游专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而作为海南省最重要的旅游高级人才培养基地,本人认为海南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教育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较高的道德素质。
随着国际游客的比例不断增高,将会对海南省旅游从业人员有一定的思想冲击,如果没有坚定正确的道德修养,将会产生很多的负面效应,因此,道德修养教育至关重要。道德修养不仅是旅游从业人员行为的准则,而且旅游从业人员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管理因素和手段,它对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一素质对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没有对事业的责任感,就无法满足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发展的需要。
3.2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专业技能。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旅游专业人才对国际旅游岛的性质、特点、发展规律有一个系统的现代认识。除旅游学基本理论外,还应对与旅游密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旅游学基本理论为核心的理论基础可以使旅游从业者准确把握国际旅游岛旅游发展趋势,有效地发现并解决国际旅游岛发展中各种关键性问题。目前海南省大多数旅游从业人员的理论基础较差,需要进行系统补充。同时,旅游业是一个操作性非常强的行业,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有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旅游服务第一线的从业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和考核,这将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发展有非常举足轻重的作用。
3.3宽广的知识面。
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不止设计旅游一个行业,同时对海南省的各个行业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发展旅游业,而是以旅游为契机,促进海南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对各个行业的新信息的掌握对国际旅游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旅游业又是以旅游者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产业,它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特定的复合智能结构要求。
3.4创新精神的培养。
国际旅游岛人才建设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的创新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方法上的创造力,敢于否定和突破传统或落后的管理模式,能不断创新,改善现有不适应管理模式;理论上的创造力,探讨旅游学的新思想、新理论;学科应用上的创造力,积极大胆地把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式、最佳途径和最佳效益。
4海南省国际旅游岛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针对国际旅游岛对专业人才及培养内容的需要,其培养方式主要有三种。
4.1课堂讲授方式。
对于旅游从业人员扎实的理论知识的要求,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大多数在室内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来完成。这种方式可以让从业人员对一个学科的概念、基本理论、架构等有非常系统深入的了解,对于具体实践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如何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培养培训的竞争力也对高校旅游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4.2课外实践方式。
旅游行业是一个操作性非常强的一个行业,仅仅只有室内课堂讲授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外实践活动成为必须。目前主要方式就是在酒店、旅行社等地进行真枪实弹地工作,一般采用实习方式,时间大概在半年左右,这种方式对学生的锻炼培养和提高效果非常好,这种方式对于国际旅游岛所要求的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应急处理等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
4.3专业讲座方式。
国际旅游岛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时时补充旅游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只有在旅游行业第一线的人和旅游资深专家学者才会有非常快速的了解和敏锐的判断,因此,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邀请旅游行业第一线的从业者和旅游资深专家学者给学生作讲座,这对学生深入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动向及扩大知识面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5小结
篇12
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通过档案工作的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时代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只有服务于社会,跟上未来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环境对档案工作的需要,促进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1.从服务方式上创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人事档案的密级定为“秘密”级以上,这便给人事档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提供利用设置了重重关卡,使人事档案工作的服务内容趋于闭塞。“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是档案工作的中心所在,首先要服务好人,才能做好管理工作,要使档案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档案服务方式必须有所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能更多地体现出人事信息的自动化、实时化与开放化。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在企业局域网内部进行数据共享,使人事档案不再神秘,每个人都可以在权限范围内,自由查阅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档案管理从闭塞走向开放,从以往的纸页翻阅到如今的网络即时检索查询,人事信息数据只需要一次录入就可以多次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2.人事档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形态要有所创新,不能始终局限在接收、整理、转递等传统的工作形态,要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主动分析人事档案信息,较全面、历史地再现各类人才的面貌、特点以及专长,有助于从人事档案中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更好地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并为企业和部门合理地推荐优秀人才,使得各类人才扬长避短、在企业发展建设中充分发挥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人事档案作为考察和了解人才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企业开发人才资源,以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广泛需求。如果没有详细的人事档案信息分析,我们就无法清晰地了解企业整体的人才储备情况,也就无法进行科学的预测。由此可见,做好企业人事档案工作,对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企业人事部门要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立足点,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和人事档案信息综合分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服务。
篇13
工的积极性,才能在人才战略上保证医院的科学发展、和谐建设。
1完善人事制度为和谐医院提供保障
随着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医院人事管理从人员管理转向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因此就要有以此为导向适合构建和谐医院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确定对人事管理的领域、任务和职能进行完善,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和目标明确的人才评价机制;定编定岗,建立职责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公正、公开的考核制度和合理的薪酬体系;完善一系列基础性管理工作制度,使人事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以和谐理念为人才成长创造最优环境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支柱,和谐人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推进人才强院的战略,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是要“以人为本”制定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协调好医院各类人才的利益关系,保护好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对院外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对人才要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不仅要以事业留人,还要以感情留人。
我院近几年来的具体措施是:重视专业人才梯队建设,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技术骨干的引进,招聘高层次高素质的毕业生,返聘高水平的退休知名专家指导临床工作,强化继续教育和规范化培训,营造我院专家外出讲课和请外地专家来我院讲课的氛围,鼓励并有计划安排不同年龄层次的专业人员到三级以上医院专科进修,做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创造人才成长的优越环境,为“二级甲等医院”细化学科培养了大批专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医院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
3用和谐理念提高人事管理部门的整体水平
由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事管理的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人事管理部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院政策的执行者,同时还是院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因此,构建和谐医院,人事部门首先要转变理念,以和谐的理念指导自身工作,从医院可持续发展和全院医务人员队伍素质提高的角度来实现自身的职能转变。客观上要求人事管理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特别是加强创新、决策、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从“管理人”向“服务人”转变,实现工作方法的和谐,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繁忙,我们的人事工作人员在为临床一线人员服务时多以主动送去为主,有些专家的事宜经常是约定休息日专程服务,力争为和谐医院做出应有贡献。
4以和谐理念指导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人事与分配制度的改革始终是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影响医院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和步骤,注意用和谐理念来探索、寻求改革的突破点和契合点,精心部署、细心操作、平稳到位确保取得预期效果。对于因改革而使个人利益暂时受到损害的群众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安心工作,理解改革并对改革充满信心。其次,通过召开职代会,各类人员的座谈会以及党团组织活动广泛宣传政策,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措施,如在收入上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通过定岗定员,实行按劳取酬;推行聘任制,通过合理的考核措施,打破岗位终身制,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特别的岗位和特殊人才实行低职高聘;推行和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如科室分级管理、职称评聘分开等;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把医院的有限资源向重点岗位重点人才倾斜。
5运用和谐理念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