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问题导向教学法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问题导向教学法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问题导向教学法论文

篇1

(一)教学目标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以掌握书本知识为主,学生难免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问题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知识进行思考与探索,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是一种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式”教学,学生处于被灌输的学习状态,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无法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找、去探索。同时课堂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质疑、想法和思维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让学生在问题—查找—思考—讨论—解决疑难—强化巩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启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说,问题导向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合作、质疑、探索、提高的学习平台。

(三)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在讲授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传授者的角色,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问题导向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推动者和协助者,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质疑,促进学生对事物的发现与探索,“唤醒”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的角色与任务在讲授教学法中,学生的角色是被动受灌输者,其任务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容。而在问题导向教学法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学生为解决问题主动去学习和查阅相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能动性极大地发挥出来。所以,学生不再是机械、教条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依靠自己的主动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2

一、引言

“我国电化教育发展是先有电化教育这个事,后有电化教育这个名,再有电化教育这个学”。[1]在我国电化教育学产生之前,电化教育在社会领域已经存在了,之所以电化教育首先在社会领域发挥作用,主要是由于它的本质特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决定的。[2]从国外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来看,由AECT(The Association for Eud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94定义到AECT05定义也一直强调教育技术的实践性。所以说实践性一直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重要特性。教育技术学实践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学理论的来源,也是教育技术学价值的具体体现。

长期以来,在教育技术学实践中,由于普遍持一种“技术思维或技术逻辑”,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技术手段和媒体工具,而较少关注教育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或目的,往往去追求媒体技术的更替、翻新。教育技术人员不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技术理论来解决教学问题,而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这说明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缺乏合适的方法论。[3]从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视角,本文对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做了探索,提出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方法论。

二、以技术应用为导向实践的不足

1.实践应用跟风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实践和对实践的反思永远都是形成教育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4] 从哲学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时,认识也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5]教育技术学从诞生至今一直重视实践性,理应积累了很多认识来指导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但是,现实却恰恰相反,呈现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空洞不能指导实践的现状。[6]有人曾批评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个“赶时髦”的专业,当一种新兴技术出现之后,教育技术学研究者总会迅速地尝试将之应用于各种教学中,并且围绕该技术的各种应用性研究也就纷纷出现。杨开成教授分析这种现象认为:一方面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唯媒体技术论长期占据教育技术研究主流有关。[7]这种技术应用导向的教育技术实践在消耗了大量资金、 背负了过多期待之后却并未对实践产生多少根本性的影响,只是陷入一种“被寄予对教育进行革命的巨大期望在学校中大规模实施尖端技术数十年后被证明期望落空”的怪圈之中。[8][9]大量研究表明教育技术远未实现人们期望它能够发挥的那些潜能,近年来对于教育技术的有效性的质疑甚至还有所增加。[10]

2.不利于理论的形成

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导致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存在“跟风”的现象。总是随着外界的信息技术产品兴衰而变化。由于这种“跟风”的研究更多的是获得某一特定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经验,而不是针对某一特定教育教学问题利用技术解决的经验,这就很难上升到解决某一教学问题需要的理论。因此很难从这种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中反思总结出能称得上理论的知识,同时这种研究的不断深入没有自身发展的逻辑,总是受到外界“技术”更新的影响。每个教育技术学研究者,由于对以技术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进行反思时进入的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发展逻辑,而这些研究深入发展的逻辑不是教育技术学研究问题本身发展的逻辑,其实是外界“技术”应用兴衰变化的逻辑。这也是为什么教育技术学发展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因。

3.不利于形成实践规范

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是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的元方法,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当方法论进入人的观念领域成为指导实践活动的观念时,就具有了实践规范的功能和意义。因此,它是形成教育技术学实践规范的前提。而实践规范的功能是使实践活动以一定的方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并且自觉和有效地趋向一定的目的,从而实现对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导向、激励、约束、调节、控制等。[11]

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还存在另外一个缺点就是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共教育技术学从业者借鉴的实践规范。这就导致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从业者面对一向具体的工作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只能是根据经验或者生搬硬套自己见过的应用方式或者别人实践过的方式。要从教育技术学实践中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构建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首先要形成一套能够为教育技术学从业者所共同遵从的实践规范。实践规范为教育技术学实践者从事的实践活动提供依据、尺度和标准,规范方法论的使用,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

三、问题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价值

“问题”是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范畴。科学家和哲学家历来也非常重视“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的历史启示我们,科学研究不但“始于”问题,而且正是“问题”推动研究,问题的不断深入引导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12]

“问题”对科学研究如此重要,但是对实践有何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问题”。关于问题的界定我国学者林定夷做了一个定义:某个给定的智能活动过程的当前状态与智能主体所要求的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从问题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谈到“问题”时,总是预设了智能主体的某种目标。任何实践活动都具有目的性,正如康德所说:“并非每种活动都叫做实践,而是只有其目的的实现被设想为某种普遍规划过程的原则之后果的,才叫做实践”,而实践目标是实践目的的进一步的具体化表述。[13][14]当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设定了目标无形中也就产生了“问题”,因此,对“问题”的解决是引导实践向目标迈进的动力。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也是具有目的性的,那么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也就成了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教育技术学理论发现的主要源泉。

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

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因此在教育技术学实践中我们首先应该找到“问题”。教育技术学中“问题”的产生是由教育技术学实践的目的性决定的,实践目标是实践目的进一步的具体化表述。所以,我们先要明确教育技术学实践的目标。

目前普遍认为教育技术学实践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15][16]教育技术学的实践活动怎样才能实现教学优化?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围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相关要素进行改变,达到教学结构的改变,最终实现教学优化的功能。[17]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是实现教学优化目标的途径,而在这些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就是教育技术学实践的过程和内容,那么信息技术在这些领域应用之前的现状与我们期望要达到的状态就形成了我们教育技术学实践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教育技术学实践目标找到了教育技术学实践“问题”,而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则是依据一定的原理或知识,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通过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就形成了“确定目标形成问题确定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应用技术)反馈评价(对技术选择和应用过程的评价)”的问题解决的逻辑过程。这种问题解决的实践逻辑过程避免了之前“技术应用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这种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实践中盲目的技术应用。“确定目标形成问题确定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应用技术)反馈评价(对技术选择和应用过程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技术学的作用,不然教育技术学实践也只是成了技术的简单更替尝试的过程,失去教育技术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总是选择性的、有目的性的,因此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就会逐渐形成解决某一教学问题需要的理论而不是获得某一特定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经验。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强调教育技术学实践是一个问题解决过程。问题解决不仅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也是一个系统过程。系统科学家霍尔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三维模型,他把问题解决的过程从知识维度、时间维度、逻辑维度分别做了划分,以霍尔的问题解决三维模型为依据,我们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的三维模型结构,如图所示。

1.逻辑维度

逻辑维度就是形成实践活动的规范流程,前面对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的分析是从问题解决步骤维度,即逻辑维度对其分析的。在这个维度可以把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做一划分,划分为确定目标、形成问题、确定方案、解决问题、反馈评价五个阶段。明确目标主要是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形成问题则是根据要达到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方案则是根据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知识选择恰当的技术并形成技术应用的方式方法,即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是把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案实施的过程,也就是把选择恰当的技术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反馈评价主要是反思在解决问题时选择和应用的技术是不是恰当,应用效果如何等。

2.时间维度

时间维度则是实际的实践过程阶段划分,从教育技术学实践过程的时间维度看,任何一个教育技术学问题形成和解决都离不开分析过程,明确了问题后就要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设计开发然后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且在每个问题解决过程中离不开管理和反思总结的过程,即管理和评价过程,时间维度的评价是一个总结性评价,而逻辑维度的反馈评价主要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因此,从教育技术学实践的时间维度我们还是可以把它划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五个阶段。

3.知识维度

知识维度则是在实践过程和实践规范的各个步骤中需要用到的知识。教育技术学实践是教育技术学理论的综合应用,从知识维度看,教育技术学实践离不开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无论是在信息技术的设计开发阶段还是利用阶段到最后的管理评价阶段都需要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的指导。

教育技术学实践主要解决的是教育教学问题,而教育教学问题往往是一些复杂的问题,对复杂的教育技术学问题,人们可以借助于系统工程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定义系统和子系统的方法来定义问题和问题解决空间。作者认为:无论是简单的教育技术学实践问题还是复杂的教育技术学实践问题,都可以按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方法论来统一和规范我们的实践活动。

五、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的特点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与技术应用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相比较具有以下的特点:

1.把教育技术学实践从比较强调“媒体技术”转移到用适合的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上来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强调以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选择性的、有目的性的使用技术,对技术进行设计利用,从而摆脱了实践中随着技术发展盲目的崇拜和利用新技术的现象。

2.利于形成实践规范,实现教育技术学实践效益最大化

实践规范产生于实践活动及其过程,实践目的是生成实践规范的直接观念原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形成了“确定目标形成问题确定方案解决问题反馈评价”的问题解决的逻辑过程。这种问题解决的实践逻辑过程不仅避免了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实践中盲目的技术应用,而且有利于形成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规范。实践规范有利于促进人类实践活动进一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规范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教育技术学实践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效益最大化。

3.有利于促进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发展

技术应用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通常会导致我们忽视所用技术与具体场景的对话,更注重技术本身而忽视了学习或教学。因为现代技术是对于效率极其推崇的一种思维逻辑,对效率的极其推崇会导致一个后果,既手段本身成了目的。[18]而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方法论注重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形成关于教学问题解决方面的理论基础,以及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使用和改造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沉淀。

六、总结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学实践是问题(或目标)导向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更多的是关注需要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时选择性的、恰当的使用技术,并且设计和开发出适合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技术产品。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方法论指导实践,利于把教育技术学实践从比较强调“媒体技术”转移到用适合的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上来,而且还利于形成实践规范,促进教育技术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技术学实践方法论还可以促进教育技术学知识的产生,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

参考文献:

[1]王运武.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的历史变迁――兼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J].现代教育技术,2005(5).

[2]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朱鄂桂,赵呈领.教育技术实践的方法论体系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8):47-50.

[4]刘美凤.论教育技术学的知识来源[J].开放教育研究,2004(4).

[5]张刚要,李建中.回到教育技术实践本身:一种现象学解读[J].电化教育研,2011(12):20-24.

[6]刘和海.论多元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23-27.

[7]杨开城.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39-44.

[8]任友群.理论 实践 方法―――21 世纪第二个 10 年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趋势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0(9):29-33.

[9]转引任友群.理论 实践 方法―――21 世纪第二个 10 年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趋势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0(9):29-33.

[10]王美,任友群.转引对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再思考:方法、实践与理论[J].中国电化教育,2011(4):1-7.

[11]夏建国.实践规范论[D].武汉:武汉大学,2004:161.

[12]林定夷.科学哲学: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导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13]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64.

[14]张影. 教育技术实践目标设定存在的问题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2:12.

[15]南国农.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重构:路线图[J].现代教育技术,2010(4):5-7.

篇3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三个动态因素以信息为载体的互动过程[1]。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以教师在课堂上单向灌输理论为主,这种模式过分地强调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打破了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重点、难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为主,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中解答”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全过程。借此唤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热情,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共同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消除学生在价值判断方面对授课内容的反感与质疑,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互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良性转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教学内容而言,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一定程度的涉及,但囿于当时知识水平的局限,致使学生对一些比^关心的问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尤其是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澄清。在进入大学后,面对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会再次将这些得不到解答的问题挖掘出来进行追问。除此之外,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生必然会表达自己的思考,在这一点上,“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所以,学生们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对过去习得的思维方式及固有的价值规范产生再思考,进而会采取与中学时代全然不同的一种思维方式来提出问题。如果此时思政课教师只是对旧有理论的重复或者是对教材知识的照搬,学生是不会感到满意的。所以,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学生最迫切、最感兴趣的符合教学目的的问题挖掘出来,在深度把握教材理论的同时,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关注的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加以分析、讨论,使得问题最终得以解答。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有助于满足大学生的理性诉求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学之初,我通过“蓝墨云班课”对山东华宇2015级230余名本科学生就“课程改革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该调查不是专门针对“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的,因此仅选择其中与教学改革相联系的几项作分析。

(1)您喜欢具有哪些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多选)A.理论素养深厚,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B.对时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C.了解同学的问题并给予解答;D.能有效激发同学的课堂参与度;E.语言风趣幽默;F.其他。学生的选择是:选A的占70%,选B的占75%,选C的占25%,选D的占30%,选E的占42%,选F的占5%。(2)您认为《概论》课的老师应具备哪些特点?A.对时政有独特见解;B.对理论知识熟练掌握;C.能提供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和信息;D.上课时多联系国内外时事问题。选A的占41%,选B的占14%,选C的占20%,选D的占25%。从以上两题学生的选择来看,学生普遍对于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对现实问题有独到见解的老师感兴趣。由此可见,学生对于纯理论性的知识是厌烦的,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要更多一些。

(3)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多选题)A.教材过于偏重理论,与现实结合不足;B.灌输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C.教师照本宣科,缺乏创造性;D.学生和任课教师有代沟;E.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F.其他。其中选A的占57%,选B的占41%,选C的占10%,选D的占10%,选E的占26%,选F的占5%。从学生的选择来看,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不足及单向度的灌输性教学是致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将教材体系联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体系。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我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3、4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3班,电子信息工程1班的同学,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举行了座谈会,学生代表们对“纲要”课教学方式提出了如下改进意见:一是多走下讲台,与学生多一些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多播放一些历史性的影视片;三是多联系一些时政和社会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思考;四是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想法。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座谈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有所期待的,他们希望教师能够解决他们的疑惑,希望将教材理论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途径就是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这是学生对于课程的一种诉求。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

(一)问题的精度创设

“问题”――学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是破解教学重点、难点或疑点的导向,是实现或达成教学目的的关键[3]。所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最终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本身的质量。如果提出的问题质量较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不仅能够顺利地引出所要讲授的内容,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4]。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我认为,教师在问题的创设方面除了关注授课内容之外,还应该关注三点:一是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当地热点问题;二是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三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如在讲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可联系“德州雾霾的产生及影响”及“宿舍(校园)环境卫生”来创设问题。这样的问题接近学生实际,学生不陌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对于问题的产生,最为直接的方式是由教师提出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通过课下交流、蓝墨云班课、课堂调查;以及运用现代通信手段介入学生私人空间的方式(如微信、电子邮件、QQ、手机短信等),较准确地把握学生所关注、所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问题的精心包装

对精准创设的问题进行通俗化的理论包装是“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必要环节,如果教师展示的问题太过直白或太过枯燥,是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这样的问题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那么课堂教学也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对问题进行精心包装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借助多媒体,抛出大量历史素材或者提供必要的案例,在分析案例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也可以展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剖析来包装问题。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通过剖析当下理论界五种“流行”观点,提出问题“如何认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在教学中,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对五种观点进行解说,然后引发讨论,最后在教师引导下问题得到解答。

(三)模式的合理设计

1.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师生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设计就是把教学目的和要求转化为一个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师生互动就是要把这些经过精心包装后的问题转化为教学项目分配给学生,学生按照所选择题目进行分组,分组后小组内的成员根据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并搜索相关的材料,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及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由组长汇集组员的意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写出解答问题的发言提纲。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课堂上作中心发言3~5分钟,小组代表发言后,同组内其他同学还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e极参与相应的讨论、引导和点评。通过“问题”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

2.以“热点话题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要求人人准备、人人参与,演讲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内部选拔,然后推选优秀者到课堂演讲每人3~5分钟。演讲题目可根据主题自拟,文体也可以形式多样。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讲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时,我就让学生准备了以“改革开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实践效果很好。通过这种主题演讲,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均有提高。

3.观看视频资料并写出观后感。教师根据所授教学内容,围绕一定主题事先准备相关影视资料和准备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后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其中的重要片段进行必要的解说,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发言,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归纳和理论的升华,课后学生根据各自的体会及相应的理论基础,写出观后感。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将偏重于“以师为本”的“问题导向”教学转向重视学生需要的“以生为本”的“问题导向”教学,以进一步促进“问题导向”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的深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继东.“问题导向”的大学课堂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53):76-78.

篇4

一、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选题失误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工作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自身能力情况进行选题,并由指导老师负责把关。但是许多学生都徘徊“写什么”的困惑之中。大部分学生的选题范围过大,很多人潜意识的认为选题范围大则涵盖的内容就多,可以写的东西也就比较多,却忽略了自身能力存在的不足,选题过于空、大、泛,远远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比如我院2011届毕业生中有个学生的选题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作为一名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视角去审视整个会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很明显,此选题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做出的选择。还有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涵盖内容过于狭小,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水平。

2、参考抄袭问题严重

现在社会信息化程度逐年增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得到各方面的信息。但这也为学生去做毕业论文时抄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选题联系实际不够,缺乏深入的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网上资料。论文的写作变成了“复制”加“粘贴”,至多对所复制的资料进行“剪碎”和“转述”。论文缺乏创新观点和内容。

3、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参差不齐

我院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包括论文的内容及格式两个部分。对于论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视角都比较狭隘,或者空洞无实际意义。本来要求3000字的论文,学生在交第一稿的时候往往文章只有不到2000字:或者走另外一个极端,从好几个地方生搬硬套,凑了将近6000字的论文,但是内容却毫无实际意义。对于论文的格式,尽管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论文的时候都已经把格式的要求讲的非常明白,但是还会有70%的学生的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很大一部分学生连如何设置合适的行间距都不会操作。

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这期间需要老师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安排,同时也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1、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向学生灌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一种意识。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增加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这样,在进行毕业论文创作时,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2、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持之以恒,能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会会计方法与技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校内和校外,让学生接受多种实践教学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定期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传授会计实务理念。适时邀请一些企业家、经营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学院开展实践性知识讲座,介绍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现实中的会计案例解读会计实务方法,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准则变化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等。

(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高职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更大的意义。所以,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应该双管齐下,在不放松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加大实训课的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到了实习时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在深化教学改革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开始准备。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源头提前安排准备。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技术规程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曹禧修,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篇5

行为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别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其最核心的意图就是提出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质上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等。

3.1 项目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各类教学模式中,项目教学法最具代表性。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和教师为了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国际商务礼仪的教材中,很多礼仪知识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中,具有分散性,而在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中,需要涉及的礼仪知识非常全面。如在一次商务宴请活动中,需要用到个人形象礼仪、形体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接待礼仪以及用餐礼仪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教学项目,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礼仪整合到一个礼仪项目中,然后以需要完成任务的方式交给学生,学生需自行收集材料、分配角色、讨论项目流程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可与其他观看的同学一起参与点评,将存在的问题指出来并加以正确示范,最后可通过视频或其他方式进行总结。项目流程如图1所示,本文以接待美国客户来公司参观访问为例来分环节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在整个流程中,教师除了第1及第6两个环节中处于主导位置以外,其他环节可以作为旁听者和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帮助。在项目的设计环节,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并进行整合,再进行项目的设计,避免遗漏重要知识点或知识点过于重复。在第2-5环节中,学生将以小组分工的形式完成,学生可分别负责项目实施中的不同部分。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注意,首先,教师的项目设计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项目,确认学生有能力完成该项目。其次,教师在中间环节中不应彻底将主导权交于学生,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保持兴趣并顺利完成项目。最后,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客观理性的提出自己的意见,给予公正、深刻、到位的评价,最后教师可通过PPT或亲自示范等形式进行归纳与总结。

3.2 案例教学法

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针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此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拜访礼仪时,可设计一个存在诸多问题的案例,如拜访时衣着问题、行为举止问题、自我介绍问题、递名片时存在的问题等,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正确的方案。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也可选择有针对性或新颖的案例。

3.3 “参与式“教学法

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国际商务礼仪的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例如,国际商务礼仪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各国风俗习惯与禁忌,教师可提前列出十个左右国家,同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三人左右,每组可选择一个国家进行介绍,由学生担任主角收集材料、教学图片和视频、制作PPT并讲解,每次上课时预留十分钟时间,请不同组别分别介绍,每个同学都可参与到教学中,而其他学生也可在这个过程中汲取他人经验。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不同分数,这个分数也可计算入期末考核成绩中。

篇6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从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6%到2005年的21%,10年间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这其中,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备直接在生产、技术和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高职毕业生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却有着让我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毕业生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但是却偏重理论知识,缺乏职业技能,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职业教育还远远未能满足现实需求。

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还偏于传统,多数课程还处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古老方式,再加上现行的专业课教材大多重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教学内容大多以线性方式展开,以“管理学”课程的教材为例,从管理的概念到管理学的理论、管理的五大功能等等,分章编排,每一章的内容也是按线性方式展开。教师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章节讲授,其结果是教学枯燥无味,这不但难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而且学生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不知道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这样的教学结果使学生很难适应今后的工作。要改变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这一现状,可以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本文正是就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如何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探讨。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简述

“行为导向教学法”,也称行动引导型教学法,是近几年从德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是以职业行为活动为导向,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通常是围绕某一课题、案例或项目展开。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动手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主要模式有如下几项: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并将具体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而教师只起到辅助设计、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刻理解并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源自于20世纪初的哈佛大学。它是一种通过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掌握相关知识,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在要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通常有下面三个步骤:一是案例的选择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接近实际,最好是实际发生的案例。二是案例的课堂组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又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伙伴,也就是既要充当设计者,也要成为激励者,认真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并适时给予启发。三是案例的讲评。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除去学生自身的思考之外,教师也要总结整个案例分析的过程,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缺点,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所见所闻,告诉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在这种双向交流中实现集思广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的提高。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是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角色,编制一套与该角色实际根据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到其他角色的心理状态,从而对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锻炼的教学方法。

(四)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个面向实践操作、全面整体的教学方法。常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出现,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引导文教学法是指借助引导文,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行控制,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项目教学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引导课文教学法的实施包括以下6个步骤: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计划和评价成果。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根据行动导向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项目,师生面对共同的教学项目,要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游戏、确定角色、角色内容说明、了解游戏环境与流程、情景和场地、准备道具、确定游戏规则、进行知识测试等。而学生需完成下列任务:了解游戏过程、了解和体会角色任务、了解学习目标、准备道具、准备文献资料、进行知识测试、设计游戏情景和场地等。

(二)实施阶段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因此在实施阶段要以学生为主导。在此阶段,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控制游戏时间,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而作为这一阶段的主体,学生则要:1、根据角色任务要求,有质量地实施行动,并作出必要的决策;2、记录游戏中发生的事件、采取的行动、作出的决策以及得到的结果;3、在游戏中进行系统的角色交换。

(三)评价阶段

在此阶段,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

学生进行评估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工作场地对游戏流程进行评估;2、对获得的结果、观察到的事件出现的问题,不足之进行共同的讨论;3、共同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4、共同决定下一轮游戏中哪些方面需要改进;5、对整个游戏过程进行讨论;6、游戏和上一轮相比有所改变,对引入的改进措施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评价;7、思考游戏对个人知识的提高: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工作活动,决策,怎样面对困难和问题,工作时间,对过程的理解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反馈意见进行评价,能够使学生以下方面得到提高:增加了对预期、非预期结果的认识;增强了对游戏过程和知识的理解;对游戏中的行动方式和工作方式更加了解;增加对困难的认识;能力提高。

四、“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实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沟通的方式;2、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3、熟悉有效沟通的障碍。

(二)项目的实施过程

教师预先准备好一个模拟情景——公司业务人员与顾客的沟通。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为宜,每个小组有业务员两名、顾客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员一名。模拟两个公司的业务员在与顾客进行业务洽谈时的沟通情景,最终看顾客会选择哪家公司的服务。观察者主要起到观察业务员和顾客的交流,并由记录员对整个过程进行记录。

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咨询员、伙伴、朋友等角色出现在学生中,并要求学生在模拟情景时必须用到事先预习的一些沟通方法和技巧。学生做为行为主体来具体实施这一活动。通过这种真实有趣的学习,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了如指掌,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把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的专业课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项目检查

教师根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学习态度、记录完整等方面的情况综合打分。

(四)项目展示

篇7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产物,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8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所接受和推崇。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用脑,而且要脑、心、手共同参与,提高行为能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思维、行为、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变化。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可结合使用的方法有:模拟教学法、角色转换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等,特别适合于对技工学校学生的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模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分为模拟情境教学与模拟设备教学两大类(这里只谈模拟情境教学)。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工作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工作过程,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可使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综合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行业特有的规范的了解,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用写作教学要分析各专业的就业岗位,制定本专业应用写作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文秘专业为例,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职业特点,直接将学校行政会议作为模拟工作场所,把召开会议的办会、办事、办文的工作流程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并设计教学。可组织学生在学校行政会议上进行实习,会议一般包括会前筹备、会中服务和会后落实三个阶段。会前要明确会议程序,确定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会议议题、通知与会人员;会中要准备会议签到表,进行会议记录、会议录音,或拟写发言稿、收集会议信息;会后要拟写会议总结(会议纪要),并对会议确定的任务进行跟踪落实,或写报道稿。这样做,可以将文秘专业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和目标完全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落实,在做中学。

如果以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为背景设计写作教学,则要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进行训练,可根据下面的过程进行教学:某企业将要举行年终总结和表彰大会,时间定于年底,企业领导预先召开一次大会筹备会议,确定了会议的议程,决定大会由副经理主持,由总经理做年度工作报告,由人力资源部主管宣读企业优秀员工名单,然后由企业职工代表发言,最后由企业领导为优秀职工颁发奖品等。笔者针对这个任务情境拟出下面几项训练内容:(1)让一组学生先写出会议通知及邀请嘉宾的请柬;(2)让另一组学生拟写企业年终工作报告及表彰大会筹备方案;(3)让一组学生拟写会议的议程安排表并准备奖品;(4)让一组学生模拟进行会场布置;(5)让一组学生拟写会议记录或会议纪要。然后让每个小组搜集写作素材,熟悉企业文化,既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写作要求,又要进行现场模拟,要求各组学生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将平时所学到的涉及会议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落到实处,在这次模拟教学中,学生真正参与到会议的组织和协调中,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交替既是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只谈教学方法)。工学交替即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角色转换法,就是通过课堂学习与行业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生——员工——学生”的角色转换中,较为全面且直接地熟悉行业岗位的运转情况,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其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工学交替尤其有现实意义。在“十一黄金周”或旅游旺季,可安排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将教学需要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调整应用写作教学,灵活安排学生在实践中学好应用写作。酒店的内部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离不开召开各种会议和各种酒店应用文的应用,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务公文、酒店社交礼仪文书等,通过实习,学生办会、办文、办事的各种职业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高。

一般而言,酒店通常召开的例会主要有店务会(全体员工大会)、总经理办公会议、部门经理会议、中层干部会议、部门管理例会、班组会、协调会、培训会、晨会等等。学生对于办会这项工作就要按照会议的级别和内容进行充分准备。例如,店务会(全体员工大会)的规模最大,会议组织者要认真准备材料,搜集酒店员工关心的问题,将酒店近期的经营情况、近期的工作总结、预期的工作计划、员工关注的问题等相关信息通过会议传达给酒店全体员工。学生可分人、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负责不同的工作,各司其职,教师现场进行应用指导。

在一般的酒店管理应用文中,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务公文、酒店社交礼仪文书等,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并能运用。

除了让学生充分接受酒店人事部门的培训外,还可派教师跟踪教学,及时指导。通过开展工学交替的行动导向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学知识、长才干,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深入了解酒店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可使学生有效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锻炼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大脑风暴”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大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引导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于“函”一节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不太了解函是什么,函有什么作用,函的分类、函的写法及语言风格怎样。为使学生掌握这种公文的特征和运用方法,笔者将学校近时的情况设计为教学情境:学校毗邻国道206线,其时道路正在扩建,车辆多,交通拥堵,学生上学、放学,特别是每周五下午住校的两千多学生陆续回家时,交通安全隐患极大。学校多次发函请求有关交通部门在路口增设交通标志、斑马线、候车亭等,但是未果。针对这一具体情境,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情绪激愤,你一言、我一言,笔者因势利导地引出“函”这种公文,要求学生以学校的身份发函,向相关交通部门提出解决交通隐患问题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讨论,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这件事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增加交通标志等设施应向哪些部门反映?(2)学校应怎样与主管部门联系?完成这项任务应写什么样的公文?(3)这种公文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写?在格式和语言方面有何要求?(4)处理这种公文在程序上有哪些要求?要不要回复?

在“函”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自由发表意见,师生共同讨论,收集解决问题的建议,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对“函”的概念,函的分类及作用,函的行文规则与处理程序,函的内容、格式、语言方面的要求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写作,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

篇8

    电子商务是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并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电子商务是指企、事业单位内部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供应链上商业伙伴之间的交易以及一切相关的网上事务和经济活动,是指买卖双方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是在网上开展商务开展商务活动。 

    2.行动导向教学 

    将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转化为学生的专业技能,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对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所组成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咨询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到专业知识,获得职业能力,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在行动导向理论中,“行动”是达到给定或自己设定目标的有意识的行为,学习者能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行动方式。在行动前他能对可能的行动后果进行预测,通过“有计划的行动”,学习者个人可以有意识地、有目标地影响环境。 

    在行动导向学习中,要想达到学习目标,必须扫除一定的学习障碍,因此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是关键,其基础是具备相应知识基础和实用战略。 

    行动导向学习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扩大和改善个体活动模式,其关键是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负责。行动导向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批评和反馈,即学习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获取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 

    3.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的目标 

    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就是确立能力本位思想,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改革。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目标正是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 

    ⑴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电子商务职业所必备的本领。职业能力是电子商务工作人员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 

    电子商务职业能力的分类:从能力的组成元素上讲,职业能力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成分等;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部分。 

    ⑵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 

    电子商务的关键能力是对那些与具体工作任务和专门技能或知识无关的,但是对现代生产和社会顺利运转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的总称。它主要包括组织与完成电子商务的能力、信息交流与合作能力、应用科学的学习和工作的方法、独立性与责任心和承受能力。 

    4.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的组织形式 

    ⑴正面课堂教学与独立学习 

    正面课堂教学是与班级授课制对应的传统而典型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的突出优势是有严密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以及教学内容和教材容易更新。 

    独立学习是学生在没有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直接帮助下,独立学习或复习的组织形式,主要目的是促进独立工作能力和个性发展。如学生按照任务书,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或在观摩实验后填写记录等。 

    ⑵小组学习和双人学习 

    小组学习是指多个学生在没有老师或其他同学直接帮助下,学习和复习教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它是较独立学习要求更高的、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相对应的组织形式。采用分组教学形式时,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双人学习是两个学习者在没有老师和其他同学直接帮助下学习、练习和复习教学内容的一种合作式的学习组织形式。 

    5.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方法主要推行角色扮演、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实现教学环节“教、学、做”一体化。 

    ⑴角色扮演法 

    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电子商务中各种角色的行为和位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⑵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完整的电子商务的项目,学生们独立地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 

    ⑶任务驱动法 

    任务教学法是以电子商务的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和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 

    ⑷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对一个具体电子商务案例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通过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⑸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创设情境,然后给学生提一些建议,学生自己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分组讨论、展示,再全班讨论。 

    6.结束语 

    在社会需求与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电子商务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发展。在高等职业教学中,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电子商务教学质量,培养电子商务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电子商务事业蓬勃发展,从而推动全球经济更快的发展。 

篇9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劳耐尔(raune)教授和他所领导的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系统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对德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职业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

行动导向是一种以职业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思想,它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与全面素质。行动导向是以行动为导向,这里的行动本质上是工作,即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任务)来学习。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实现“心、脑、手”的统一。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式的学习方法的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方法,而是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构成,其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中的应用

《消费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市场营销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延伸和应用。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消费行为规律并有效运用于市场营销实践中,是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基于《消费心理学》这种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尝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三种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中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它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首先引用相关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教师进行引导、总结,最后把案例中相关理论知识系统梳理;另一种是先讲理论知识,接着引出与之对应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最后对案例总结点评。第一种笔者认为通过案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不会受先入为主的理论知识的束缚,但要求教师问题设计合理,引导能力强。第二种能使学生更好的把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分析案例时发散思维容易受到束缚。

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家乐福的选址”案例,提出问题“家乐福商场选址有哪些要求?”学生们纷纷说出了一些要求,然后让学生讨论“家乐福这些选址的要求体现的了消费者什么消费心理?除了这些要求,商场的选址还应注意些什么吗?”通过引导、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的理论知识。最后再展示“万客隆选址策略”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选址的优缺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在此情景下的不同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情景模拟结束以后,请学生对参与演练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其中,是否有意识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和需要,是否有意识塑造自己营销素质。最后,让学生写一份结论分析。

例如在讲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时,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挑选四人参加表演,第一组四人扮演服装商店的店员,第二组扮演四个大学生,第三组扮演四个农民工,第四组扮演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每组没有参演的学生负责评价自己组员和别组组员的表现。通过店主和不同的顾客之间议价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三)头脑风暴法。

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开展讨论或提出批评,最后所有意见均放在一起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提出“遗憾消费形成的原因?怎样有效防止遗憾消费?”这个问题时,一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一边做记录,学生发表完意见,大家一起总结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1、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刚开始时部分学生参与较少,可能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或者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好,不敢表达;还有可能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不适应。这时教师要积极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

2.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咨询者或主持人,以达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数教师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路或做法与教学内容出现偏差时,往往对学生进行单独或团队的暗示、指导,甚至以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强调,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违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初衷。

3、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前期策划与过程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还是头脑风暴法,一般持续时间长,这对教师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要求更高;另外如何使学生在比较自主的状态下保持学习的自律性和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这也是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1 9.

[2]薄跃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天津大学,201 0.37.

[3]尹金金.浅析行动导向教学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当代职业教育,2 011,34.

篇10

而项目教学法恰恰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从而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一、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项目教学法着重培养的能力之一。项目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主动查找和运用所学知识和其他资料,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在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不仅注重操作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整合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以及适应环境不断变化的创新能力。此外,项目教学法中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可以引导学生把多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地分析和应用,突出了专业知识基本架构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教学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的结果,更强调完成项目的过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学生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开展项目,在经过学生的刻苦努力后,项目获得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很高的成就感,并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动力和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中餐零点服务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为客人预订餐位,迎宾服务,点菜服务,席间服务等操作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采用不同宾客的不同服务要求。通过项目的设计,服务场景中的实际操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可加强学生之间的协调、合作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前准备

(一)确定项目。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首先应该确立切实可行的项目。第一,所选项目应以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为指导,将教学大纲的各知识点融合到项目当中。学生通过操作相关项目后,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运用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其二,项目的难易程度应适宜,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来操作;第三,项目应具有完整性,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成品出来,作为项目的成果,使学生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第四,为了突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性,项目的选择应密切联系酒店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针对现在中职学生和《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特点,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客人在酒店的活动路线为导向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下设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任务组成,各任务中都有明确的应知、应会内容,目标是技能的习得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职业领域

模块

项目

餐厅服务员

餐饮技能模块

托盘

铺台布

中餐摆台

西餐摆台

斟酒

上菜和派菜

中餐服务模块

中餐零点服务

中餐宴会服务

西餐服务模块

西餐零点服务

西餐宴会服务

其他服务模块

篇11

化学(教育)专业实验课程——《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是学生走上中学教学岗位之前的一门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和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是要培养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做一名合格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其核心就是培养他们的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对化学教师的要求。而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的现状,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陈旧,难度偏低;实验方法呆板,多数是师范生在中学时已做过,没有新鲜感、时代感[1];实验教学模式也较死板,课前预习、课堂操作、课后报告的各环节以教材为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跟随教师和教材,这种模仿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师范学生的实验教学技能也得不到训练等。因此导致本课程不受学生的重视,教学的目标和定位难以达成。针对以上几点主要问题,我校对化学专业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①优化实验的内容,开设设计性实验;②创新实验运行模式,实施“课内实验,课外研究”的开放实验的运行模式;③丰富实验的教学方法,辅助以互动式教学方法;走出了一条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的新路子,在培养学生实验教学、实验研究、设计和创新能力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进行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理论依据,选择实验仪器,确立观察内容,设想实验结果,实现实验过程。通过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及一定的研究组织能力[2,3]。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双向式的自学—质疑—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收”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而在互动式教学中,将教师与学生角色进行互换,即由“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改为“学生讲,老师与学生共听,教师作指正、补充和总结”的教学形式。

一、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的预备

与传统的教学法一样,互动式教学方法必须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对于指导教师来讲要预备的是:应精心组织设计性实验的内容,给每个设计性实验设置难易适度的问题导向并对结果进行预计和评估;明确授课方式和流程,有计划的安排好实验教学时间等;准备好软件和硬件,使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顺利运行实施。对学生来讲要预备的是:要认真研读设计性实验内容,对选题进行全方面的深入研究,明确设计性实验的问题导向及要求和目标,充分做好实验研究的一切准备工作,并做好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授课”内容的组织。

1.设计性实验选题及问题导向设置。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设计性实验内容的选择即选题是成功的关键。设计性实验应含有科学研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操作性,所涉及的方法、仪器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或有所了解的。它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实验技能,并能促进更高实验能力的培养;②是能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联系学生未来教学实践的内容;③能结合最新的实验研究成果的,对实验内容起到改进、优化和创新的作用。我们以该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开展以改进研究为主题的设计性实验。这些选题一般由老师筛选,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学习的体会或兴趣自己提出。选题所关联的问题导向涉及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设计不够合理、可行性差、成功率低;或一些课堂实验耗时太长;或实验现象不易观察和容易出现异常;或不够环保可靠等。设计实验改进研究的内容可以是:实验条件、装置的探究;实验步骤、方案的探究;实验产物的探究;实验异常现象、失败原因的探究;实验绿色化、趣味性的探究;生活化实验、现代化实验的探究等[5]。按一个实验教学组20位学生计一般要准备收集20多个选题及关联的问题导向,保证每个学生一个选题不重复。例如:①“氯气的制取与性质改进实验的设计探究”选题,问题导向:制备中氯气逃逸,造成环境污染;性质实验中装置麻烦,步骤多,不能同时进行,浪费课堂时间。②“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的改进设计”选题,问题导向:亚铁离子易被氧化;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所产生的污染;实验设备和装置影响收率和产物质量。③“二氧化碳使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的演示实验的改进设计”选题,问题导向:现象不明显或实验易失败等。在具体教学安排中,这些问题导向可由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

2.实验研究条件和互动式教学条件的完善。一方面,由于设计性实验的科学研究性质,使得完成设计性实验周期较长,实验的运行模式采用“课内实验,课外研究”,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独立的设计性实验研究场所并开放充裕的时间随时满足学生自主研究需要;相应地实验室还必须提供设计性实验研究必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或仪器设备改造的材料,因此我们还要完善实验室的开放制度。另在教学条件方面,要合理组织安排该课程课内实验的教学的流程,以便实施互动式教学法;在硬件方面配备和完善了计算机、摄像机、播放器,投影仪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研究过程,实验结果等进行文字、影像和声音记录,并在互动式教学中应用和展示这些生动直观的材料,以供大家观摩和讨论。

二、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运行安排和指导教师的作用

1.选题、明确实验问题导向——互动式教学法的嵌入。所有选题经过教师的精心筛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选择;每位学生选定设计性实验选题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研究现有实验存在的问题明确该设计性实验选题的问题导向,从而明确该设计研究改进的方向。在这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存在的待设计研究解决的问题。

2.查阅和收集文献和资料。学生确定自己的选题后,在课余时间,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教材图书信息、期刊信息、互联网信息和学校的电子期刊等查阅和收集有关的文献和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加工。这环节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和资料方法、工具,并帮助学生对文献和资料进行评价等。

3.确定设计实验方案——互动式教学法的展开。通过对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学生提出初步的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开设一次实验方案的大讨论课,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走上讲台。学生上讲台陈述各自实验的初步方案,阐述实验方案制定的根据、可行性,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应用的前景等。其他同学积极参与方案讨论,对各步骤和环节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或给予补充;教师及时对学生遗漏或讲错的问题进行补充和纠正,去伪存真,集思广益,吸收有益的建议,使实验方案朝着可靠、简明、科学的方向进行,最终确定最佳实验方案。通过这样一个实验方案的提出—讨论—确定的过程,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地互动局面。

4.实验研究准备。为了不占用实验课堂时间,学生需在课外完成各自设计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试剂的配制、设备的调试使用、仪器的改造加工等,同时让学生了解学习实验室工作基本流程,也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在这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是给予必要的协助,特别是在仪器的改造加工方面,提供学生所需的试剂药品和仪器设备等。

5.实验研究探索和创新。实验准备工作完成后,经指导教师审查批准后,在课外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设计性实验的探索研究并进行摄像记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调整方案、或改变方法,经过反复实验摸索改进突破,使实验过程成熟并可重复再现,实现实验设计研究的目的。实验研究活动实实在在展开,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和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思考和尝试,最后使学生创造性地完成设计性实验。

6.实验成果汇报和交流——互动式教学法的深入。自主选题的设计性实验,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的组成,分配有计划教学课时,我们将这部分课时分解到常规实验教学课中,即在每次常规实验教学课前增加一节设计实验汇报展示交流课,每次安排2~3位学生上讲台将各自设计改进的实验进行演示并配合讲解,以“教师”身份给任课教师及其他同学“授课”,将实验研究过程中的发现、创新和收获与大家共享。其他20来位同学,对其教学过程和实验研究进行评价,指出不足,给出中肯建议。经过这样一个环节,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相当明显,获益颇丰。在这过程中指导教师及时总结和评价设计性实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技巧进行指导等。这是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达到最终目标的升华阶段。

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流程示意图如下:

三、效果和积极作用

通过几年的具体教学实践,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1.拓展课程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中的一个实验项目,它包含有20个具体的选题,通过互动式教学法的实施特别是在实验成果的汇报教学这一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了更多的实验内容,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广度;另外,学生在实验方案讨论和实验汇报的展示和交流中学会举一反三,活跃思维。学生对一个实验的理解不再是平视的,而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学生收益颇丰,增加了教学的深度。

2.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使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正如上面我们提到,设计性实验的研究过程实际上是个完整的科学研究的过程。首先是资料的查找、分析、加工、整理,确定实验研究改进思路,然后制定实验研究的方案;再到着手准备、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经过反复探讨和试验,一点一点地改进突破,最终接近目标,从而寓学生的研究和创造能力培养于全部的教学过程中。从2009年实施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以来,每年均有部分学生通过设计性实验研究发表相关论文,迄今已10余篇。

3.“讲”与“做”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教学能力。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做”不“讲”,当走上讲台时只会“做”不会“讲”,或者“讲”和“做”脱节,还有在师范学生的教育实习中,不少学生对演示实验的教学感到棘手。互动式教学法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训练平台,在设计实验汇报展示交流课中,学生将各自的实验进行演示并配合讲解。在这过程中,学生训练自己用标准的普通话、科学的化学用语、清晰的逻辑思维进行“授课”,做到目的明确、要求具体、现象鲜明、装置简单、操作规范、面向学生、掌握时间、确保安全、启发思维等实验教学的各大要素,使自身的实验教学技能得到切实地训练和提高[6]。因此互动式教学法也是学生的教育教学实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有力支撑。学生普遍反映,通过互动式教学法的训练,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明显感到上手快,上讲台有自信,教态也较自然和老练。无论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组织以及授课技巧都有明显地提高。

4.促进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设计性实验的内容的广泛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钻研学习业务能力,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设计性实验的实践性特点,要指导每个学生完成设计实验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很强的应变能力,以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去探索更多的实验。因此通过对研究型设计性实验的指导,教师自身素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反映通过这一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不仅大大开拓了他们的思路,激发了他们对实验课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和提高了实验技能,并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实验研究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设计性实验互动式教学法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实验研究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同时使学生的实验教学技能也能得到切实的训练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熊言林,魏先文.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0,31(09):50-52.

[2]张晓晖,杜学东.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8,(29):520.

[3]李立军,兰辉.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02):107-109.

[4]尹传奇,黄齐茂.有机化学实验互动式教学法探索大学化学化工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2-334.

[5]熊言林,魏先文,朱昌青.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化学教育,2011,32(04):46-48.

篇12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具有实用操作性强、专业性突出等特点。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一直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实务操作应用,这种应试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理论轻实践,会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意义

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将企业会计案例运用于会计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讨论,巩固学生所学会计理论,提高职业学校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调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等方面教育论文,具有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中职学校学生,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上岗中国学术期刊网。虽然他们在学校能较好学习和掌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于如何用会计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如何来处理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各样复杂问题,则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会计案例教学法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所以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会计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会计理论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然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第一,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相关摘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相关问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主要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是综合的,不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惯于被动的学习习惯,过度仰赖教师的资讯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在实施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反复与学生交流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就觉得组织可以松散。(二)实施阶段

下面通过一个会计案例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某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王刚在审计电子公司截至12月31日应收票据项目时,通过审阅公司财务提供的应收票据备查簿,发现:(1)存有A公司开具的于11月20日已到期的带息商业承兑汇票300万元,电子公司不仅未按规定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并且于年度终了时按票面利率计提应收利息。(2)存有B公司开具的带息银行承兑汇票500万元,票面利率月息3‰,出票日期为7月20日,到期日为次年的2月20日。电子公司年终未按规定计提应收利息。注册会计师王刚面对电子公司的这些业务处理,他该作如何分析?

篇1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发轫于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历经近百年的发展日趋丰富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产出为导向、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为三大核心理念[1]。在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国的正式会员,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及其理念在国内各高校产生了越发深刻的影响。在2017年10月,本专业接受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家组的进校考查,并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毕业要求第3点“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第6点“工程与社会”及第7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明确指出:在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中,必须考虑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2]。因此,如何通过本课程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价值取向,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从“传统教学法”向“案例教学法”转移

传统教学法是目前针对理工科学生最常用的授课方法,即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为辅。传统教学法面临着教学形式单一、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学生参与度不够、激励手段持续性差等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有效调动[3]。而案例教学法可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以当下热点问题作为经典案例,通过不同方式引导学生对经典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4]。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探索求知的主导地位,而教师处于启发、引导、辅助学生能力达成的从属地位。这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将教学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扭转填鸭式教学现状,这正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3教学方法实践的具体创新思路

3.1共性环境问题中基础理论的教学

以教师传授为主,针对各专业学生共同面临的共性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及物理污染等,从污染源、污染类型、危害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理论教学。

3.2针对部分工科专业选取经典案例开展教学

以教师引领为主、学生参与为辅,针对已经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学生,由教师设置案例,以各认证专业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实际面临的一项真实环境污染问题为切入点。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理解国家政策方针制定时的背景及原因,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和解决的基本途径;建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3.3学生自主提出本领域经典案例开展启发式教学

将所有学生以专业进行分组,以学生为主,自主提出本领域工程实践过程中的经典案例。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围绕事件的起因、经过、事件影响、治理方案、事件得到的启示等这一主线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剖析、讨论、辩论、总结等,将真实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转换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复杂工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互动教学过程,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均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交流与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近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4通过小论文培养所有学生能力和建立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