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高级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工作是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队伍建设起着杠杆的作用,完善职务评聘是实验室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自1987年底开始试点、1988年全面铺开,至今有10多年的历程,这项工作对巩固和促进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
一、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聘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技术人员职称名额偏少,职称设置不尽合理学校每年下拨的实验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的名额偏少。以我院为例,2001年有工程师35人,只有2人获得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而讲师14人,却有3人晋升为副教授。除去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等因素外,高级职称的名额下拨比例偏少是重要因素,实验技术人员晋升职称难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严重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最高职称为“高级工程师”,满足不了实验技术人员学历层次近年来提高的要求。特别是许多年轻人,已拿到了硕士甚至博士文凭,副高职称满足不了年轻人对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是造成这支队伍不稳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2)评聘不分开,重评审轻聘任目前在许多高校中,聘任制流于形式的成分还很大,不聘任或不续聘的人员极少,几乎有了任职资格,也就等于聘任上了岗,并且一直被聘任到退休,颁发聘任书和签定协议书成了走过场,甚至连这一手续都没有。同时,只要评上高一级的职称,在工资等各方面待遇也是无条件晋升。这在一段时间里曾起到了激励作用。大家为了评上相应的职称,对照评审要求,找差距,调整自己,向着既定目标靠拢,这种工作态度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曾经带动了一批人积极向上。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职称到手以后,压力在一部分人的心中消失了,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虚度光阴,特别是在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的今天,他们的水平很快就与专业职称不相符合。这种现象在高校各系列职称评聘中普遍存在,实验技术系列也不例外。
(3)职称评审标准与实际工作表现脱节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制定一定的标准,可以使评审更具有科学性。作为标准之一的论文或著作,是衡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水平的,我校对于申报职称人员都有一定数量的文章要求。这对于促进实验技术人员提高科研水平和理论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实验技术人员一味追求论文数量而忽视了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助长了虚要文章、文章上不给挂名就不愿干工作等不正之风的产生。从专家评审的角度来说,也有”唯论文“的趋势,往往忽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而单从论文的数量上来进行考察和评审。虽然实验技术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由于评审中对平时的工作考核结果不重视,由此产生了不论平时工作表现如何,只要有文章就能升职称的不正常现象,也使实验技术人员的平时考核流于形式。
二、加强职称评聘以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是多方面的,但职称问题是高校在职人员所密切关注的问题,也是与工资等一系列待遇息息相关的,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职称评审这一杠杆,以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队伍,是高校师资工作的重点。为发挥职称的积极作用,针对实验技术队伍的特点,应该做好下列几点:
(1)合理设置高级职称岗位针对目前实验技术队伍层次普遍提高的状况,除了适当增加高级职称的名额外,在职称设置上,实验技术队伍应设置正高职称。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建设的实验室如:重点投资的大型仪器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研究中心,设置正高职称更显为必要。这样,可在实验技术人员中起到激励作用,使他们能有更高的追求目标,也有利于鼓励和引导他们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也吸引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生投身于实验技术工作,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2)评聘分开,理顺评审与聘任的关系职称的评、聘分离是指在评上职称后,是否马上聘任,要看能力和表现,即使在获得聘任后,还要不断考察其能否胜任本职工作,不胜任的立即解聘,使每个人都有紧迫感,都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渴望;同时,其福利待遇是按所聘任的岗位(职位)来确定。评聘分开有助于强化竞争机制,有利于优胜劣汰,有助于合理地流动,同时有利于更客观地评价人员的水平和解决职务限额的矛盾;评聘分开有利于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社会化、统一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公平竞争、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有利于聘任制的真正实施;评聘分开更有利于队伍的建设,增强其活力。
(3)坚持正确的导向,调整和完善评聘条件
1.坚持德才兼备,注重思想政治表现在评审中,应坚持思想政治条件与业务条件并重,引导实验技术人员走又红又专的道路。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牢固的教书育人意识是对他们思想政治表现考核的重点。
2.强调实际工作能力,与平时的考核工作紧密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技术人员,制定符合其各自特点的和切实可行的评审标准;同时,将平时的考核结果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使评审工作与考核工作紧密结合。
3.加强对培训和提高的要求为鼓励和促进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和提高,应在职称评审时对人员的培训和再学习有明确的要求。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学习就会被淘汰。因此,实验员是否参加培训和参加培训的质量应该作为一项评审的指标,无论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的培训提高,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4)考核制度应进一步健全、完善
在考核中应坚持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并重的原则,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考核宜采取个人自评、群众评议和领导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做到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地反映出被考核者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实绩。
1.对于从事教学实验的人员对从事教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的考核应从教学实验所面对学生的数量、面对学生的层次(高年级或低年级)等入手,着重考核教学实验过程的质量。如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对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对实验步骤进行调整,使实验效果更好,工作起来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2.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实验人员直接参与科研工作的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一些应用性的课题里,实验人员承担了相当重的科研任务,几乎担当了教师的角色,因此,在考核时,应着重对他们的科研成果如文章、经费、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考核。
3.对于从事大型仪器的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对大型仪器的服务和管理是否上水平,仪器功能开发率、完好率、使用率是衡量的尺度。在保证仪器完好率的前提下,应当追求仪器功能的高开发率和高使用率,使仪器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验员管理上水平对仪器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同时应加强对外开放和服务,尽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使用效益;鼓励创新,挖掘潜力,促使他们在实验技术与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设备使用的新功能。
高校师资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最大可能的发挥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应当充分利用职务评聘的杠杆作用,建立起一种竞争、激励、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篇2
2我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2.1设备质量要求高。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的设备都必须有良好的质量保证,因为高速公路涉及的地域广、环境复杂等特点都要求机电工程的相关设备要有过硬的质量保证。这些设备的质量一定要达到高速公路后期运营的质量要求,否则不仅会给整个高速公路的运营带来成本上升,还会给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2.2施工难度系数大、复杂程度高。因为现代高速公路贯穿我国各个地区,因其地理条件的复杂性也成就了与之配套的机电工程有着较高的难度系数,另外因其高速公路的整体性,故而机电工程的施工环境也相当的复杂,这些都给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安装工作展开加大了难度系数。
2.3施工进度紧张。通常情况下,机电工程一般都是从高速公路建设后期所开展的,给予的施工时间较为紧张,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后期的加固处理工程。如果施工单位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导致施工阶段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大延长了施工进度,使得机电工程的施工进度无法如期进行。那么,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项大规模、复杂性较高的工程项目,还要保证其施工质量,致使原本并不充足的施工时间变得更加紧张。
3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
通过上文叙述,我们具体了解了机电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质量控制措施,从而确保高速工程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促使整个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3.1构建科学的机电工程建设方案。由于机电工程施工具备施工时间紧张、施工难度大的特点,想要确保在预期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机电工程,就必须根据高速公路整体的施工情况进行规划,并着重于机电工程建设方案的制定,充分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一些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事先预估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机电工程争取更多宝贵的施工时间,促使每一个施工环节油条不紊的进行,这样也使得机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3.2加强机电工程设备采购监控。高速公路要求机电工程的设备要具备相应的质量标准,达到一定的安装、调试与运营的技术要求。只有良好高的机电设备才能保证机电工程施工期间紧张有序的进行,排除不合理的突况占用时间,保证机电工程基础质量经得起高速公路后期投入使用的实际考验。于是需要在采购机电设备时加强质量管理,同时对机电设备安装材料进行质量测试,对每个机电设备都详细罗列了技术参数标准,实现了机电工程设备质量的管控。
篇3
电力试验就是用电力试验设备按照规定的要求对电力设备进行连续或间断的试验,然后根据监测信息进行技术参数评估和状态诊断。对电力设备的试验是保证电力设备健康运行的必要手段,它关系着设备的利用率、事故率、使用寿命、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以及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等诸多问题。对电力设备做高电压试验主要目的是:在制造厂时,对所有的原材料的试验,制造过程的中间试验,产品定型及出厂试验。其目的是检验新的高压电气设备是否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规定,严禁不合格的高压设备出厂。对于大修后的设备进行高电压的各种试验。其目的是判定设备在维修、运输过程中是否出现绝缘损伤或性能变化,以及大修后修理部位的质量是否符合原标准。对于正在运行中的电力设备,则按规定周期进行例行的试验,一般将这种例行试验称作预防性试验。通过预防性试验可以及时发现电气设备内部隐藏的缺陷,配合检修加以消除,以避免设备绝缘在运行中由于工作电压尤其是系统过电压的作用被击穿,造成严重的设备事故以及人身事故。这样就能做到预防为主,使设备能长期、安全、经济的运行。
2.1电力设备高压试验关键分析
在高电压实验室或户外试验场,电压通常是采用高压试验变压器来产生的;对于GIS、电缆和电容器等电容量较大的试品,可以采用串联谐振设备来产生工频高电压。由于电力变压器作为高电压试验设备并不经济,因此,通常交流高电压试验设备只包括高压试验变压器以及串联谐振设备。高压试验电源设备应包括电力变压器。一方面,高压对试验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试验变压器和串联谐振设备这两种常规方案不能满足其要求时,应考虑电力变压器方案。另一方面,在试验室,作为电力变压器的一种结构型式,升压变压器实际上常用来作为中间变压器匹配电源电压和试验所需的电压,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高压输电技术的试验研究以及高压设备的绝缘考核对交流试验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试验变压器、串联谐振设备以及电力变压器等三种可供选择的交流试验电源各自的技术经济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其不同的适用范围。试验变压器适用于相对较小容量试品的短时高电压试验;串联谐振设备适用于容性试品的单相高电压试验,并能满足相对较大容量要求:电力变压器作为高电压试验设备,在结构和容量上并不经济,但作为交流试验电源,却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当试验变压器和串联谐振设备这两种常规方案不能满足特高压交流试验电源的基本要求时,应考虑电力变压器方案。高电压设备试验的应用软件提供了设备台帐据的录人管理功能,并针对高压设备试验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功能。针对以上需求研制开发一套高电压试验专业软件,除了能够完成各种高压电力设备的铭牌和试验数据录人、管理和查询功能外,还能够对试验数据进行基本分析。这使得实际数据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大大提高了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的效率和准确率,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电力设备的高压试验过程是:首先根据试验设备的不同选取电源,并进行软件的系统配置,对测量的参数进行初始化,根据在线监测数据(如色谱分析数据、局部放电数据、红外测温数据等)、设备定期预试数据以及运行工况记录、缺陷记录、维修记录、出厂数据等,诊断电力设备可能,出现的潜伏性故障,并做出故障的趋势预报,由此对电力设备的实际健康状态进行评估;根据电力设备故障性质预报高压电力设备健康状态,拟订出初步的试验测试结果,确定影响高压电力设备的主要指标属性或目标,采用某种决策方法进行分析。高压试验保护的技术要求为确保高压系统的安全稳定,其主保护和后备在金属性故障时动作时间必须满足要求,要求具备可投退的联跳功能,线路上发生故障,导致一侧保护动作且本侧开关跳开三相时,向对侧发远方三相跳闸信号。对侧收到远跳信号后,直接跳三相,将对经高阻接地故障时对保护动作行为的判别要求由对阻值的要求改为电流值要求,即系统发生经高过渡电阻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电流大于800A时,保护应能切除故障。当差动电流大于800A时,分相差动保护应能选相动作:保护装置应能根据电压电流量判别线路运行状态.实现线路非全相状态的判别和重合于永久性故障后加速跳闸:在南分布电容、并联电抗器、变压器(励磁涌流)、高压直流输电设备和串联补偿电容等所产生的稳态和暂态的谐波分量和直流分量的影响下,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或拒动:保护装置应有专门的滤波措施,以避免特高压系统产生的谐波和直流分量对保护装置的影响,光纤电流差动保护应对电容电流进行补偿,应适用于线路两侧使用不同变比电流互感器的情况,保护装置与通道接口没备之间采用光缆连接,应具有对复用光纤通道的监视功能.当通道中断时应能发出告警信号,并闭锁与通道有关的保护。
3.变电设备
3.1变压器的概念及分类
在交流电路中,将电压升高或降低的设备叫变压器,变压器能把任一数值的电压转变成频率相同的我们所需的电压值,以满足电能的输送,分配和使用要求。例如发电厂发出来的电,电压等级较低,必须把电压升高才能输送到较远的用电区,用电区又必须通过降压变成适用的电压等级,供给动力设备及日常用电设备使用。变压器按相数分有单相和三相变压器。按用途分有电力变压器,专用电源变压器,调压变压器,测量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小型电源变压器(用于小功率设备),安全变压器,按结构分有芯式和壳式两种。线圈有双绕组和多绕组,自耦变压器,按冷却方式分有油浸式和空气冷却式。
3.2科学规范变压器的检查工作
3.2.1常规外部检查项目
此类项目主要有变压器的油枕、充油套管、散热器、潜油泵、调压分接头油箱、大盖结合面、油阀门联通管等无渗、漏油、油位及油色正常;变压器套管外部应清洁、无破损裂纹、无放电痕迹及其它现象;变压器各部油温正常,各散热器温度应均匀;变压器嗡嗡声的音响性质有无新的音调发生;各导线连接处无发热变色、电缆头应无漏油和外皮脱落现象;室内变压器还应检查门、轴流风机完好,室内干净无漏水,照明和空气温度应适宜等等。
3.2.2在气候急变时的特殊检查项目
主要是指大风时,引线应无剧烈摆动和松脱现象,顶部、套管及汇流排应无风吹落物;雷雨后,各部无放电痕迹,引线连接处无水汽现象,并抄录避雷器的雷击次数及时间;大雪天,套管和导线连接处落雪不应立即融化和产生热气,且无冰溜子;气温及负荷剧变时,应检查油枕及充油套管油位,温升及温度的变化情况等等。
3.2.3上层管理人员定期外部检查项目
主要有变压器箱壳及箱沿、发热是否正常,外壳接地线以及铁芯小套管接地线的引下线应完好;净油器及其它油保护装置的工作状况应正常;强油循环的变压器应作冷却装置两路电源自动切换试验,以保证随时正确动作;检查储油柜集泥器内应无水份及不洁物。如有则应除去,并用控制油门检查油位计应无堵塞现象等等。
3.3落实电力变压器的防火措施
变压器防火是变压器安全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如变压器内部发生过载或短路,绝缘材料或绝缘油就会因高温或电火花作用而分解,膨胀以至气化,使变压器内部压力急剧增加,可能引起变压器外壳爆炸,大量绝缘油喷出燃烧,油流又会进一步扩大火灾危险。我们在工作中,主要做到变压器不能过载运行:长期过载运行,会引起线圈发热,使绝缘逐渐老化,造成短路;经常检验绝缘油质:油质应定期化验,不合格油应及时更换,或采取其它措施;防止变压器铁芯绝缘老化损坏,铁芯长期发热造成绝缘老化;防止因检修不慎破坏绝缘,如果发现擦破损伤,就及时处理;短路保护:变压器线圈或负载发生短路,如果保护系统失灵或保护定值过大,就可能烧毁变压器。为此要安装可靠的短路保护;通风和冷却:如果变压器线圈导线是a级绝缘,其绝缘体以纸和棉纱为主。温度每升高8℃其绝缘寿命要减少一半左右;变压器正常温度90℃以下运行,寿命约20年;若温度升至105℃,则寿命为7年等等。变压器经济运行不仅取决于经济运行方式,同时更取决于变压器的制造水平。按变压器经常负载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一是经常处于满载或接近满载运行的变压器;二是经常处于多半载运行的变压器;三是经常处于少半载运行的变压器;四是经常处于轻载或空载运行的变压器。
3.4过电压保护的配置
特高压输电线路两侧配置过电压保护及就地判别元件。过电压保护动作后,通过远方通道远跳对侧断路器,远方通道和就地判别元件双重化配置。远方通道宜采用线路主保护的远传通道传送远方跳闸命令。对过电压保护的技术要求过电压保护应能在线路出现任何危及设备绝缘的工频过电压时.断开有关的断路器.在系统正常运行或系统暂态过程的干扰下不应误动作动作时间和整定值应严格按照设备允许的过电压倍数整定过电压保护应能适用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过电压保护的返回系数应大于0.98。过电压保护动作后.发送远方跳闸信号,使线路对侧断路器跳闸。
3.5高压系统电抗器保护
电抗器保护的配置电抗器保护采用双重化配置.主保护(纵差保护和匝间保护)和后备保护采用同一套保护装置实现,应能快速切除电抗器内部和引线故障。后备保护包括零序过流保护、过电流保护、过负荷保护。过电流保护动作后断开线路断路器.过负荷保护动作后发告警信号中性点电抗器保护应由定时限电流保护保护构成.延时发告警信号按相配置一套非电量保护。重瓦斯、油温过高等保护动作跳闸,轻瓦斯,油位低等保护动作发告警信号对电抗器保护的技术要求不应受暂态电流的影响而产生误动作:差动保护动作时间不大于30ms.在绕组内部距中性点匝数大于等于10%处发生接地故障时应可靠动作:在振荡过程中、振荡中线路上故障、相邻线正常操作时,电抗器保护装置不应误动:当电抗器发生大于等于3%匝间短路故障时.匝间短路保护应瞬时动作:非电量保护不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
3.6断路器保护和重合闸
断路器保护和重合闸的配置特高压断路器保护应按断路器配置。包括断路器失灵保护、三相不一致保护、充电保护、死区保护和分相操作箱,与线路相连的断路器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每组断路器装设一套断路器失灵保
4.继电保护装置与技术
变电站电力系统中,各种类型的、大量的电气设备通过电气线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由于其覆盖的地域极其辽阔、运行环境极其复杂以及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电气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上述五个环节应是环环相扣、时时平衡、缺一不可,又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在电力系统中的任何一处发生事故,都有可能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4.1装置要求
篇4
我院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这一主线,对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形成了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新的全新课程体系。其中,基本素质可以通过学习专业基本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和职业道德素质课程进行培养;专业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识图能力、测量放线能力和材料检测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筑识图》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核心能力重点突出施工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基础工程施工》等课程进行培养;专业拓展能力主要包括监理、安装等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等课程进行培养。课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构建,最终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因此专业课程开发已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
三、校企联合开发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应该遵循由校企联合开发的逻辑规律和路径,分析就业岗位及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而设置学习领域的课程。
1.就业行业、企业。
从建筑工程学院多年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为中小型的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等单位。因此,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确定为中小型企业,既是保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又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然选择。
2.就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
由于中小型企业的工作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较简单,并且企业自身发展空间较小,对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在中小型企业就业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常见的建筑类工作岗位主要有:施工管理、质量检测、安全管理、资料管理、测量放线和材料检测等6个岗位。其中:施工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组织工程施工的生产管理;编制各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质量、技术方案;合理规划布局施工现场平面图;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表和月进度计划表及各施工班组的月进度计划表等工作。质量检测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的质量监督和检查验收;各工种的分部、分项工程跟班质量检查和验收;监督检查各施工班组的各项质量;填写质检内业;收集各班组的工程质量检查资料,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定期组织召开现场质量例会,制定预控及整改措施。安全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本工程有关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巡回检查施工现场;检查班组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生产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资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工程项目资料、图纸等档案的收集、管理;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工作;计划、统计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内业管理等工作。测量防线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制定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测量仪器的核定、校正;测量放线等工作。材料管理岗位主要工作任务:现场材料管理,制定材料管理规划,组织料具进场,现场材料的验收、保管、发放、核算;材料计划管理工作,编制材料计划,材料的供应;材料的选购;编制单位工程耗用材料的控制指标;材料进场调拨、转移领用;材料仓库的仓库管理;材料核算管理等工作。
3.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
从我院调研分析的结果来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必须按照学习领域进行设置,下面以培养施工管理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基础工程施工》的设置为例进行说明。在《基础工程施工》课程设置时我们将一个个学习情境按照一个任务或项目的形式来进行设计,并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易到难排序,同时在学习内容中有机融入相关建筑工工艺、建筑工程质量统一验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篇5
确定新的发展思路,选择新的发展战略,遵循市场规律、教育规律和建筑规律,保证项目与校园氛围相融合,实现基本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长远发展是高校基建工程管理者的任务和责任。所以,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2.1健全管理体制高校基建工程管理应该形成以职能部门基建规划处为主,相关审计、财务、监察部门共同参与,专业人员配套管理水平较高的,相互制约的一支队伍。熟悉建筑行业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处理好与政府监督部门、监理单位、施工企业和材料、设备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关系,建立健全基建部门内部业务管理制度,实施科学化管理,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合同管理制、工程质量责任制等制度,才能控制好基建工程项目的全过程。
2.2做好基建工程前期管理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工程施工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工程造价的编制是否有依据、能否控制,参建各方遵循的标准、规范是否适用、准确等,对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基建工程管理者要深入调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的定位和规模,做出生态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风险评估,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制定多种投资建设方案、校园规划方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其次,面向社会公开进行设计招标,选择出专业性强,有资质、社会信誉度好的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做好设计审查工作,保证设计功能满足市政、土地、环保、给排水、电力、规划等部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减少施工中的设计变更,办理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再次,优选施工队伍,在工程招标中选定资质较高、项目管理能力强、已建工程质量好的企业入围,充分进行市场考察,考察入围企业在建工地的管理水平,三年内的财务报表情况、企业的债务状况、市场信誉度等情况,选择素质优良,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施工队伍,为高等学校把好市场准入关。最后,优选资质高、管理水平高、业务人员素质高、检验设备全、实力强的监理单位,使其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实施监理,包括审定承包单位提交的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度计划,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跟踪检查施工质量、进度、造价、安全,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2.3加强全过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保证基建工程的质量关键在于管理,高校基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一要建立工程质量管理检查制度、工程质量验收制度、施工材料及设备进场制度、施工材料验收制度、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施工机械操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实施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二要督促施工单位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管理人员尤其是“五大员”的岗位责任制,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制以及分部、分项工程自检制度等。协助监理公司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核监理公司的工程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认真审查监理公司的工作月报,定期参加监理例会,深入现场监督检查监理工作,开好工地例会,对现场施工进行巡视检查、旁站检查、平行检查以及随机抽查。把好材料进场关,严格检验、复核进场材料的质量,并对材料进行随机抽验。加强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积极组织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和政府质检部门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严把质量验收签证关。同时还要处理好基建工程参建各方在施工中出现的矛盾,确保施工组织方案落实到位,将工序质量作为质量控制要点,及时纠正工序偏差,从而使施工质量处于全过程控制状态,有效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2.4抓好安全生产管理近年来,《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相继出台,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作为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领域内一项重要的标准,高校基建工程管理者一定要更好地发挥本标准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督促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实施推广,提升建设工程参建各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水平,确保建筑施工从业人员人身健康安全,有效预防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此外,高校基建工程管理者还要严格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否具有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措施。严格审查监理单位是否落实了安全监督检查措施。加大安全巡视检查力度,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及潜在危险因素做出详细的安全工作部署,如防火、防高处坠落、防高温、防机械伤害事故等预防工作。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检查,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5加强合同管理,有效控制投资,保障工程进度在建设市场越来越理性和规范的今天,高校基建工程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合同管理,认真编制施工合同的专用条款,明晰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材料、工程款支付的各项要求,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工程的价款结算形式、材料供应方式、进度计划、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工程试车、安全施工等依据。尤其要重点控制合同价款及调整方式,应全面、详细地签订风险范围以外合同价款调整方式和双方约定合同价款的其他调整因素的条款,以便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认真履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中所规定的义务,减少由于合同条款不明确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合同纠纷,为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当然,高校基建工程管理还有根据与参建各方签订的合同来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加强对工程进度的监管,做的如下几方面:一要认真审核施工进度计划,看进度安排是否满足合同中的工期规定,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相配套;建筑材料、机械设备能否及时运到施工现场,能否提供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季节性不良气候、农忙季节劳工回乡等对工期的影响因素是否考虑;施工进度计划是否有遗漏的内容。二要定期组织召开进度协调会,积极协调好政府建设行政部门及参建各方的关系,及时获取施工工地信息,处理好施工作业中出现的配合、现场待料所造成的停工、窝工等问题,减少因阶段验收、专项验收工作、改变建筑物功能等人为因素对工期的延误,化解施工中可能存在的矛盾。三要依据合同条款,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纠偏及时、奖罚分明,积极落实施工进度计划执行的保障措施。
2.6加强工程投资管理高校基建工程投资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投资概算,正确把握项目的每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浪费,抓好以下几个阶段的管理工作。
2.6.1抓好工程决策阶段的投资管理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管理的首要环节,一定要做好项目的经济分析和市场分析,仔细地分析研究学校的财务状况和项目资金来源,,做出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价,充分论证项目在经济市场中的作用和发展潜能,全盘考虑制定总体规划,实事求是地研究分析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正确选择投资规模,使项目功能定位正确。为学校编制出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达到最佳程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控制好投资估算。
2.6.2抓好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管理工作项目一旦立项,就要进入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高校基建工程管理者要积极地同设计人员一道,对校园内功能布局、建筑规模、造型体量、建设标准、园区景观道路、通信网络及水暖电管线等进行深入研究,统筹兼顾专业特色、地域特色、校园历史文脉,科学规划,号召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建议,组织专家论证,汲取借鉴其他高校的建校经验,吸收社会多方意见,拟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做到精心设计、精心选材、精心策划,聘请有关技术专家认真把关,通过细致深入的设计交流、图纸审查,把设计缺陷和图纸错误消灭在开工之前。控制好投资概算和预算,在节约投资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功能的合理化,建设效果的最佳化,从而保证概算不超估算,预算不超概算。
2.6.3抓好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管理工作高校基建工程管理者必须要认真遵循基本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建设程序,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情操,钻研业务,充分发挥专业管理者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土木结构、水电暖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把好施工单位市场准入关,建筑材料、设备入场关。严格履行施工合同,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杜绝施工单位为谋取利益而随意增补项目,提高设计标准和建筑材料的档次。对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应同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一道对其涉及的工程造价增减变化进行论证,并经过共同签字确认后才能允许施工单位施工。同时还要建立签证内容审核制度,对施工单位的签证进行层层把关,要求施工单位准确描述签证中涉及的各项内容,算出签证量,并监督检查签证内容是否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监理单位要核量、确认签字。规范签证流程,在确保签证内容合理、合法、准确,签证手续齐备的前提下,才能签字盖章,尤其要做好隐蔽工程量的确认工作,控制好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使决算不超过预算。
篇6
1.2土方开挖方案
土方开挖是进入高层建筑地下基础正式施工首个步骤,确定其方案,一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状况以及周围的环境,另一方面,尤其是应当按照高层建筑的实际特点来制定。许多建筑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能够应用一次到底的方式进行,然而,因为施工的需要,大部分建筑一定要使用分层开挖方案进行,也就是边挖边支护。
1.3支撑体系选择
作为地下基础的关键承载系统,支撑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选择支撑体系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具体的施工要求与附近环境的沉降标准进行。现阶段,业界最为普及的支撑体系包括横向刚檁与混凝土灌桩立柱两种类型,各种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1.4维护体系这个体系
一方面具有支撑功能,另一方面,在地下基础开挖以后,有助于基坑的防水,同时能够确保周围墙体的稳定。所以,这一个体系主要涉及到支撑与止水两个子系统。通常情况下,维护和支撑体系在项目设计与施工环节统一开展统称为支护体系。不仅如此,施工的时候,还应当建立系统全面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尽可能的降低地下基础施工对附近环境条件的干扰。
2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措施
上文中我们已经阐述,基础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为建筑的稳固提供保障,防止地基出现下沉现象,同时还能够防止其发生倾斜。然而我们知道,开展基础施工时,所使用的材料基本上为混凝土,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以混凝土施工技术。
2.1基础施工建筑项目
所需要的工期相对较长,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废物,例如弃土、污水、废渣等,因此应当处理好这些废物,一定要禁忌污水乱排,废渣随意倾倒;科学合理的选择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基底回弹现象,为施工顺利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卡挖土方前,需要认真勘探地形、分析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状况,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施工方案与开挖方法;为充分确保施工顺利,还应当选择有效的器械,应当妥善计划施工的先后流程。
2.2把好混凝土质量关口
原材料的质量优劣决定着混凝土质量高低与施工工艺,在混凝土选择过程中,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用途选择合适的类型。具体来说,对于民用住宅,需要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在水泥进入施工现场的时候,必须具备化验单与合格证,进场之后应当按照规定对其实施相应的复试,对那些不达标的水泥,必须一律禁止其入场使用。另一方面,建设民用住宅过程中使用的砂以优质河砂为最佳,一定要认真控制碎石针片状颗粒状,其含有量务必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每天都应当对混凝土质量实施严格的检查,投料量与重量比的偏差必须进行严格控制,使其保持在某个区间中。同时,应当实施相应的抗压试验,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所使用的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验。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检查:首先,制备立方体试块(边长是150毫米),在水中或者潮湿条件(相对湿度对于80%)、温度处于17-23℃的条件下,通过四周时间的养护后试验确定。根据所取得的试验结果来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核算,看其是不是满足设计标准。
2.3认真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工作
在模板内浇灌混凝土,同时将其振捣密实,这属于基础施工中尤其关键的环节,是民用建筑工程的前提条件。混凝土施工并非短期的工程,其过程非常复杂曲折,因此,操作人员需要按照建筑结构的实际特点实施流水施工,将这个过程分成若干阶段进行。在混凝土浇筑以前应当认真做好各项准备,一定要对支架与模板、预埋件与钢筋等进行检查,看其质量与规格是不是满足标准,唯有每一个环节均满足设计标准以后才能够开展浇筑。对模板,应当检查其位置、尺寸、垂直度等各方面是否准确,这决定着整个支撑系统是否具有较高的牢固性,同时关系着模板接缝的严密程度。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将模板内的泥土、垃圾清除掉,尤其是其中不要有积水。
2.4认真做好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捣实等步骤完成以后,接着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湿度与温度保持适宜),以确保其充分凝结硬化,最终使其强度有所提高。通常情况下,养护混凝土主要有自然与蒸汽养护2种类型。其中,前者即对混凝土进行洒水,利用这一种方式使其处于湿润状态,推动水泥的水化,尤其应当注意的问题是,当外界温度相对偏高(例如夏天)时,应当将洒水次数适当的增加。对于后者,即把构样置于室内,室内应当充满饱和蒸汽或其混合物,于湿度与温度相对较高的条件下对其加以养护,以促进其尽快硬化。
篇7
公路超高设计通常需要按照前文公式进行计算,而最大的超高值则控制为8%以下。我国现有的状况是公路货车数量较多,而公路货运中超载的情况普遍,这样公路上行驶速度相对低。所以按照实际情况,货车在曲线路段行驶其速度较低,因为向心力作用,超高坡度大于6%即容易出现侧翻的危险。而在气候影响喜爱,如雨雪天气等,大中型货车通行率较高的路段就容易出现侧翻等情况,所以超高值应控制在6%以下。同时设计速度高且运行速度较高的路段最大的限制应为10%,而常年积雪冰冻的地区只能选择6%作为限值。下面就针对平原和山区进行限制分析。首先,平原地区的交通网络密集,且地势相对平坦,近郊的道路与城市道路交接。超高设计主要是考虑纵面平缓、交口多等特征,除了考虑前面公式中的因素外,还应考虑超高路段与正常路段的衔接问题。平原公路的超高值如果按照规范进行计算则会影响路面的美观,同时造成路段衔接的困难。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综合性因素,通常选择的限值为1%,并对超高路段进行安全性的测定。实践证明,平原地区经济发达且地势平坦,路网密集,适当的减小超高限值可以增加交通的顺畅和行驶稳定。其次,在山区超高设计中,其地形因素影响较大,通常曲线半径很小,纵面起伏较大,车辆行驶的速度也随时改变,如果单纯的考虑速度计算超高值则不能,按照舒适性要求。车辆的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山路复杂性形成了路段不同,设计不同的情况,对连续低指标的山路,货车数量较多,则应减小超高值来获得安全性。对纵向坡大于3%的下坡如果出现曲线环绕的情况,则应结合纵坡的情况进行设计。此类情况计算超高值,需要考虑同样条件下平稳路段的超高设计作为参考。同时应注意的是无论何种设计,都应按照线形设计的规范进行。
1.2公路超高过渡设计
超高路段往往是从直线路段过渡而来,即路基断面从双向横坡变为单向横坡,这个路段即为超高过渡路段。这个过渡在设计中除了考虑离心力的作用以外还应考虑路面结构设计的问题,方便排水、施工等因素都应在设计中进行考量。通常这个路段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双坡阶段,路肩和形成横坡不能保持一致时,通常先抬高外侧路肩与外侧行车道一致,然后将弯道外侧的车道与路肩升高,直至与弯道内侧行车道持平。如果是长回旋线,则不能满足道路的排水的坡率,此时容易造成外侧车道不能正常排水,所以这个阶段超高设计应控制渐变率不大于1/330。弯道外侧土路肩应保持正常横坡,不参与超高。另一个是旋转阶段。外侧车道和硬路肩、内侧车道进行同时旋转,并与内侧硬路肩坡度一致。然后将两侧车道、硬路肩一起旋转到与内侧土路肩一致,最后两侧车道、硬路肩、内侧土路肩一起转转到超高路面。如果是长回旋,超高的起点应设置在曲率与不超高最小半径一致,双坡阶段也应控制渐变率小于1/330,全超高路段应出现在缓圆节点处。
1.3缓和曲线的长度控制
缓和曲线的作用及时保证路面平面的线形,使之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圆曲线和直线之间的曲率改变需要经过的曲线。在缓和曲线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其长度的选择,因为其关系到平面线形的质量。如果缓和曲线过短,则曲线变化不足,且缓和段和圆曲线衔接不能形成自然渐变,影响行车的效果。反之如果过长,则也会影响线形组合的效果,弯道超高和加宽都会受到影响。车辆行驶的转向操作,行驶轨迹出现改变,缓和曲线正是契合这样的规律改变,缓和转弯的冲击适应加速度的改变,可以有效的避免侧面冲击。作为超高变化的过渡阶段,缓和曲线的设置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离心力对乘客的影响,超高横坡过渡的曲线改变等。一般而言平缓曲线的长度比选择为1∶1∶1,即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比例一致,这样的情况才能保证缓和曲线的协调。
篇8
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材内容陈旧。新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未能在教材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未注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授课方式单一。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内容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课经常存在围绕知识不断探讨、不做任务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上课讲,下课练”“先学后做”“讲一半、练一半”“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师讲生做,害怕出错,不善示范”的形式。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配套足够大的室外实训场及室内实训室,实践教学环所需的实验设备较多,而且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配到企业去锻炼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多以教材讲授、课件图片、视频录像等方式实现。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反馈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调查发现,路基路面工程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学会“工作”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设计的标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系统化课程设计。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通过多家企业的调研,对道桥与市政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路基路面的工作任务,明确培养学生路基路面设计、施工能力的目标,制定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标准(包括教材编写、实训项目、课件制作、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等内容)。以实际工程过程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搭建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课程改革的内容
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链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学:通过路基及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分析路基、路面结构形式的确定方法;完成路面无机结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做:边学边做,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深入学习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工艺流程及基本的理论知识。
4.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入的情境布置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以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课程尽量全在实训室上课,大班改成小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将若干个子项目串成一个大项目,将整门课的内容形成很好的衔接。本门课以路基工程设计、路面工程设计两个项目为导向,将项目分解为: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边坡防护与地基加固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基(垫)层设计、沥青路面设计7个子项目。各子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设计,设计任务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依照认知顺序,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要求,系统化设计任务,创设工作情境。
4.2多种方式结合,突出工程性
除了校内的课程实训、实践,学校还应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的氛围,参与道路放线、设计、施工、检测的工艺流程,这对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路基路面的新工艺、新技术非常有益。同时,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学名师、一线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开展讲座,结合他们经历的重要案例和当前的国内外形式,介绍本学科在工程领域的成就和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社会上对建筑行业各种注册工程师需求量旺盛,根据道桥与市政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课堂中融入一些考试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想把学生培养好,学校首先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也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去施工一线企业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施工工艺,应增加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加快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4.4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也应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修改,制定出符合道桥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新大纲修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
4.5更新教材
目前,道路与桥梁工程中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及时更新教材,对于新规范、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应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更新。
4.6课程考核方案
改变原有的理论考核模式,引入小组过程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过程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阶段性完成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小组总结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总结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总结性评价体系(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项目最后的总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
篇9
招投标制和项目部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建设市场发展的产物,项目部属非常设机构,因此决定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1.1施工设备不配套
工程中标后组建项目部,从各项目部抽调的机械设备大多是技术状态较差,投入新的公路工程难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而一些公路工程所需大型或特殊的设备不到位,设备不配套同样是个棘手的问题。
1.2项目部设备管理短期行为严重
项目部所追求的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效益。对机械的使用自然是越快越好,但由于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加班加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种“重管理,轻使用”的行为直接影响机械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而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机械,尤其大型机械,项目部都不愿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而仅由一个项目部承担也不尽合理。
1.3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项目部主要以路桥技术人员组成,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或不是项目部重要组成人员,而生产管理人员作为机械使用管理的门外汉,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可想而知,而操作手对施工技术所知甚少,往往处于施工被动或受支配地位,这样机械管理被大大削弱。
2设备管理的措施
2.1积极作好设备的组织工作
项目部成立时应立即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大小做好组织计划,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编排所有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组织计划,组织机械到位,并深入了解各机械技术状态,撤换低劣机械,为公路工程顺利进行做好准备。摘要: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筑路机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是决定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及时保养,视情维修,经济核算,以更好的为公路工程建设服务,取得设备管理的最佳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公路工程设备管理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筑路机械设备管理技术措施经济效益
1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招投标制和项目部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建设市场发展的产物,项目部属非常设机构,因此决定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1.1施工设备不配套
工程中标后组建项目部,从各项目部抽调的机械设备大多是技术状态较差,投入新的公路工程难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而一些公路工程所需大型或特殊的设备不到位,设备不配套同样是个棘手的问题。
1.2项目部设备管理短期行为严重
项目部所追求的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效益。对机械的使用自然是越快越好,但由于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加班加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种“重管理,轻使用”的行为直接影响机械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而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机械,尤其大型机械,项目部都不愿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而仅由一个项目部承担也不尽合理。
1.3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项目部主要以路桥技术人员组成,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或不是项目部重要组成人员,而生产管理人员作为机械使用管理的门外汉,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可想而知,而操作手对施工技术所知甚少,往往处于施工被动或受支配地位,这样机械管理被大大削弱。
2设备管理的措施
2.1积极作好设备的组织工作
项目部成立时应立即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大小做好组织计划,确定机械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编排所有进出场计划和机械总量控制,及时上报组织计划,组织机械到位,并深入了解各机械技术状态,撤换低劣机械,为公路工程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2.2做好所有设备的查验、保养、调试工作
(1)做好预防性维修。对所有到场的运行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启动检查,并组织机械手对机械设备进行例行保养,包括三滤检查、加注脂、紧固螺栓以及油品的污染程度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机械,应编制合理的检修计划,并立即组织实施。
(2)新购机械要选拔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协同厂方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对机械手实行岗前培训,掌握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技术后方可上机正常工作。
3施工中的机械管理
(1)项目部要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
(2)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又要结合本机情况视情作业。
(3)操作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
(4)操作手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
(5)机械的易损件应作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影响公路工程施工。
(6)对缺口机械应进行租赁,保证公路工程如期进行。机械租赁应多做好市场调查,努力降低租赁成本。
4设立机械维修基金,加强机械设备的成本核算
(1)设立机械维修基金,实行专款专用,能够有效解决项目部的短期行为。机械维修基金可从各项目部提取,比例可根据项目大小或效益的情况而定;
篇10
2、运用与管理筑路机械设备,是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
机械设备的使用,可以节约人工、节省工时、提升质量,其带来的利润约为总工程款的30%-40%。所以,在进行机械设备的运用中,至少可以获取5%-15%的经济效益。当然,如果选择租用机械设备,这部分利润是被租用方获取的。
二、筑路机械设备运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筑路机械设备不匹配的问题。
在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如果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施工单位的选择,而施工单位中标后,方才进行机械设备的配套,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设备的不匹配。例如,从本单位其他项目建设中抽调机械设备,从其他施工同行中借用机械设备,或者从社会上租赁机械设备,这就导致了机械设备的质量和规格参差不齐,施工人员对新设备的使用也不够熟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
2、筑路机械设备重管理轻保养的问题。
一般来说,为了确保高速公路工程的尽早竣工,施工单位对工程进展、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较高,所以,在机械设备的使用方面,总是考虑物尽所能,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行设备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工程进度,却导致设备的过度消耗,极易发生故障。而过于注重机械设备使用的施工单位,往往忽视了对设备的适度维修和定期保养,影响了筑路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一旦设备坏到无法维修,另行更换的话则需要额外投入大量资金,得不偿失。
3、机械运用与机械管理的矛盾问题。
机械化作业,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员与专门的技术管理队伍。但从目前的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现状来看,很多施工单位专业人才匮乏,操作机械设备的要么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兵,要么是临时拉凑、稍懂一些机械知识的农民工。他们虽然能够简单的操作设备,进行正常的施工,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对机械设备的运转、维修保养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很多机械设备无法发挥其最理想的效能。
三、筑路机械设备运用与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构建完善的机械设备运用与管理制度。
在高速公路工程中,要根据施工量的大小,合理确定所需机械设备的数量、型号等,确保设备到位。要建立定岗、定人、定设备的三大制度,确保每个施工岗位都有专人负责,每个施工人员都有机械设备运用、维护的义务,每套机械设备都有专人保管与操作。此外,对施工中配备的人员,尽量不要随意更换工作地点和工作岗位,一旦换人,在机械设备的运用与管理方面,可能需要较长的磨合期,既不利于延长机械设备的寿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进度。
2、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运用与管理流程。
在进行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流程中,需注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组织机械设备进场。要提前谋划,将施工中所需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大小等核定清楚,按照施工顺序及时运送进场。如果是施工单位自家的设备,可提前全部运送到位,如需租用或外借,则可在施工前夕运送到位。二是要规范操作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相关机械设备的操作要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流程进行设备操作。
3、重视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主要工序有三项。一是进场后的全面检查。进入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现场后,要组织设备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深入的检查和例行保养,例如,添加油、拧固螺丝等。二是施工过程定期保养。要对机械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保养,特别是那些使用频率高、容易磨损、容易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要靠上保养,一旦发生异常,立即开展维修及保养行动。对一些易磨损的零件,要提前储备,以备不时之需。三是完工后的检查与保养。
4、加强机械设备专业操作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要多方式、多渠道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多门路、多办法开展设备专业操作人员的培训。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培养一批技术娴熟、管理科学、核算精准的机械设备操作人员。
篇11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应对措施
前言
随着电子、信息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应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发展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期。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作为高速公路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结构复杂、技术含量较高且设备昂贵等特点,做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对于确保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对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大部分的资金与技术都是在向高速公路的土建主体部分倾斜,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上缺失人员及资金,且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启动时间相对于土建工程等严重滞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往往属于工程建设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施工界面以及施工环境等都有着很大的制约,从而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施工造成严重的阻碍。其中,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阻碍主要表现在:
(1)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与土建、房建等的设计界限较为模糊,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与土建、房建等工程专业之间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很难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专业角度与其他的相关工程进行区分,同时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在设计时的要求未能良好的传递到土建、房建等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
(2)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设计与工程的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高速公路从设计到施工完成这一过程一般都会持续三年以上,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变,与之相对的规范、规划等都需要进行调整,这些变化会造成高速公路工程的初期设计施工图纸无法指导实际施工的情况。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相对于土建工程项目虽然在投资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其要求更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同时快速更新换代的新技术、新产品都会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设计方案带来新的要求。高速公路在招标时其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往往只进行了初步的设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期的初步设计未能很好的跟上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变化与新的需求,未能使高速公路与工程建设有机的结合,从而影响了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质量。为更好地促进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在建成后能够形成合理的管-养-建的一体化系统,应当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初期就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去,同派遣技术骨干人员介入到新建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去,可以实现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监督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从而更好的指导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
(3)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未能与各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与多个行业相关联,其涉及到的行业有:土木、检测、电气、计算机、通信等,其涉及的技术面较广,设计方案要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如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与其他专业协调不到位将会在施工的过程中为后续工程带来较大的隐患。
2提高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相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来说属于从属关系,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地位将无法得到有效地提升,同时在人员、技术以及资金方面的缺乏将会限制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发展,同时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对于界面条件等依赖性较强,作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最后一环,其建设周期较为紧张。为了更好地解决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1)加强对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中的管理问题。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做好对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需要抓住工程的每个环节的标准与规范进行管理。首先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之初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安装材料的数量与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与检验,确保安装材料的质量。加强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装施工管理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完成后的后期验收管理,通过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测,确保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2)做好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中前期准备工作的管理。在启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之前应当尽早及时的确立机电工程施工中的人员组建,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学习调研,熟悉相关的设计内容招标文件、规范其中的技术要求。配合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设计人员做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协调工作,认真的检查工程相关界面的工程设计,确保技术支持无缝对接。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项目公司还需要完成对于监理的招标,让监理单位提前入驻,有效地提升技术管理能力,及时地处理相关界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审查修改技术文件,确保招标文件尽可能地贴近施工图水平。
(3)建立完善相应的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做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所存在的界面问题主要依靠的协调方式进行解决,其主要分为设计、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等几个层面,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最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协调业主和监理层面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协调机制,做好对于工作职责与界面之间的划分,确保部门与业主的分工合作机制,明确各单位负责人的协调职责,尽可能地提高单位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积极做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中的协调组织工作。对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设计界面的问题,需要遵照从上至下的方式做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协调工作,建立好合理地协调处理程序,积极解决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施工现场所存在的矛盾,建立起合理完善的现场施工制度,组织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完善的协调沟通机制,共同保障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4)建立专业的人才队伍,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一些难度较高、工期较紧或是相关责任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需要延期完成界面工程等都会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专业的人才队伍处理相应的问题,以确保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能够按照计划顺利施工。对于界面整改的问题,各公司应当积极处理并做好相应的验收工作,并做好对于所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结束语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在高速工作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做好对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后期养护与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建设对于做好高速公路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王凯 彭英泽 单位: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高速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12
2.1施工准备
在进行翻模施工前,施工人员首先要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确保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在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对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确保各种施工设备能安全稳定的运行,从而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对施工使用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检查,确各种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2.2搭建作业平台
施工人员在搭建作业时,要保证每一部分都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严禁出现中断的现象,搭建的作业平台要灵活,方便各部分施工使用。在搭建作业平台过程中,作业平台的高度要根据高墩的实际高度确定。
2.3翻模
一般情况下,翻模是由三节模板构成的,在开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搭设脚手架平台,安装劲性骨架,然后吊装内、外侧主筋,绑扎好水平钢筋后,安装内、外模板,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模板进行调整定位。当浇筑完第一节模板混凝土后,绑扎第二节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翻模。将墩身上部分的模板保留下来,使其发挥基准模板的作用,然后拆除第二节模板,并利用吊塔进行基桩模板吊装。最后利用由下到上的方式吊装第三节模板,直至达到设计高度。
2.4固定模板
模板就位后,关键的一步就是保证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使用栓接方法将模板连接起来,对于塔体上的基准模板,则利用塔柱和模板自身的摩擦力支撑上部两节模板的重量及施工过程产生的荷载。利用拉杆对对拉内部模板,从而调整塔壁的厚度。利用劲性骨架、脚手架焊接模板上口,从而利用劲性骨架将模板的荷载传递到浇筑好的混凝土上。
2.5提升翻模
翻模的提升是通过塔吊实现的,从侧面拆除外模板,然后逐块提升。由于内壁会对内模造成限制,因此,在拆除安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保证拆模的方便,将内模竖向裂缝中的内模面板和扁钢焊接成100°斜角。
2.6校准模板测量误差
在模板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要对误差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保证索塔平面位置准确、外形美观、线性流畅。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调整误差的方法有控制四面轴线、控制壁厚对拉、控制塔柱内净空尺寸对撑杆、控制八角坐标高程。在调节误差过程中,要将误差一次性调整到位,从而保证索塔的线性流畅。
2.7工程实例
某大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先施工空心墩,再施工十字墩的顺序对高墩进行翻模改造,施工采用塔吊进行翻模提升,同时对墩身上下部分施工。施工时,将塔吊钢筋预埋在墩底承台上,当浇筑完塔吊基础后,预埋塔吊固件,从而进一步提高塔吊的稳定性。在该工程中,使用8m长的钢筋制作墩身长,使用套筒连接的方式连接主筋,内径、外径、长度分别为31mm、45mm、74mm,水平撑筋和箍筋采用电焊的方式进行连接。主筋套筒后,利用控制线和控制点对钢筋的位置进行调整。由于本工程的高墩比较高,为防止塔吊在长期工作中出现变形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要增设预埋件,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施工质量控制
利用翻模技术进行公路桥梁高墩施工时,施工单位要特别注意施工质量的控制。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只有当上下相连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15MPa后,才能在混凝土的模板上支撑,在进行墩柱施工前,首先要加工好钢模板,将每节模板拼装好,并使用螺栓将各个模板连接起来。制作的翻转模板必须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操作,确保其刚度和强度符合相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墩身的垂直精度符合相关规定,防止桥墩出现顶面偏心的情况。使用模板前,要对模板进行试拼,并对模板的接缝进行处理,确保模板不会出现渗漏水泥浆液的现象。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对整个桥梁高墩的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施工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单位要安排专门的检查人员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人员要认真核查施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出厂资格证等相关资料,同时还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如果发现施工材料有质量问题,要将这些材料退回,确保使用的施工材料符合相关规定。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要在施工现场安排一处位置专门放置施工材料,并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材料进行看管。由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前,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不能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并注重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确保施工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篇13
(二)不重视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造成市场竞争力下降,施工效率降低。
部分施工企业由于三角债拖欠、资金匮乏等问题,机械设备长期得不到更新换代,导致设备故障及老化现象严重,部分管理人员不从长远考虑,仅仅注重短期经济效益,不能很好考虑设备的整体性能。更有甚者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继续使用破旧机械和报废机械,这样无疑大大增加了设备故障率和安全风险。
(三)不规范使用机械设备,导致机械设备老化严重。
在某些施工企业的项目部中,机械管理人员的地位往往比较低,有些甚至是短期聘用人员,对作业方法和施工条件都不够重视,使得抢进度和赶工期成为唯一行动准则,造成大多数设备带“病”作业,或超负荷作业,这样就容易出现违章操作,也使得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较为严重。
二、做好工程机械管理维护有效途径的思考
在不断发展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大潮中,企业对筑路机械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必须要依靠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与维护。
(一)进一步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
要按照设备运作的原有规律,对设备进行科学化管理,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让设备时时处在完好状态,以方便施工使用。在工程建设服务中,应该尽可能发挥每台设备的最大功效,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施工。在施工前期的筹建过程,应该首先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组织划分,定人定岗以及机械种类。
(二)严格落实机械设备保养制度,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为了更科学有效的判断设备的整机性能,设备的“病历卡”则显得尤为重要。对每台设备建立技术档案,能够方便管理相关的设备,可以在故障发生前就做好预防工作,即使运行时出现故障,也能够做到及时修复。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往往受到保养水平的影响,所以,应该落实好定期保养制度。技术档案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保养计划、保养记录、修理计划、修理记录、交接班记录等,完备的技术档案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驾驭设备的能力。
(三)提升队伍技术素质,加强机械设备技术培训。
为了更科学的使用设备,要求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经过学习、培训,掌握设备的理论知识和维修技能,只有不断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有效使用机械设备。另外,还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第四,重视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应该从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把握好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落实好相关的设备报废制度。更新效率低、能耗高、技术落后、磨损严重的机械设备,有助于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第五,加强配件及油料的管理工作。通过建立责任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于设备的管、用、养、修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的奖优罚劣。合理制定大、中修前的技术鉴定和各类修理计划,充分应用设备修理的各种先进工序,降低设备修理成本,不断提高修理质量。还应该进一步加强配件及油料管理,设立专门的配件及油料仓库,专人负责管理,合理储备配件及油料,积极实施防火等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