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听说教学法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听说法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一种理论基础非常雄厚的教学法流派,于20世纪40年代末产生于美国,50一60年代期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六十年展达到了顶峰,并流传到世界各国,蜚声世界外语教学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日益加深,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人对商务英语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种背景使得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适应市场需求的“懂业务、英语精”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大开了英语教学工作者的眼界。
二、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飞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互动的呼唤下,商务英语已形成一门单独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商务人员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还可帮助英语人才掌握商务方面的基本知识。因此,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社会上也充斥着各种各样或以帮助学员考取商务英语证书为目的,或以帮助学员跨越工作当中的语言障碍为目的的商务英语培训班。
商务英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英语语言教学,它具有较强实践性、应用性,和专业性。因此要求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如果商务英语教学者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可能削弱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而对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具备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还要熟悉一定的商贸知识,并自如运用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然而高校中商务英语专业低年级的学生普遍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很强的语言技巧和语言能力。
三、关于听说法的具体说明
听说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军队中形成并获得成功,五十年代初在美国流行,六十年代中叶发展到养日语听说能力的教学法。
2.听说法的理论基础
听说法是第一个自觉地把系统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自身理论基础的教学法体系。它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从说话开始,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其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提出的刺激一一反应s—R)论。
(二)听说法的优缺点
1.听说法的优点:以口语为中心,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强调句型的训练。创造了一套通过句型操练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方法:限制使用母语但不排斥母语的作用;通过母语和外语对比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进行教学。
2.听说法的缺点:强调听说,忽视读写;听说是枯燥的机械性操作,句型操练脱离语境。不利于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三)听说法的历史意义
在多种商务英语教学法中,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体系还是方法方面,听说法都较其它教学法更系统和全面,内涵也更丰富。听说法将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并自觉地将语言学的理论作为外语教学理论的础,这在外语教学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外语教学发展的一大进步。
四、听说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听说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流程
听说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有五个阶段,分别为:
(1)认识(rec0gniti0n)阶段:教师通过直观手段或上下文、情景等手段向学生发出语言信号(主要是句型),表明语言信号所表达的意思,让学生把信号和它所表示的意思联系起来,即“听音会意”。
(2)模仿(imitati0n)阶段:让学生通过仿说一纠错一再仿说,同时记忆。
(3)重复(repetiti0n)阶段:让学生重现通过模仿已经记住的语言材料,作各种记忆性练习,一直到能正确理解和背诵为止。
(4)变换(variati0n)阶段:为了培养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作各种不同的变换句子结构的练习。如,替换(substituti0n)、转换(c0n—versi0n)、扩展(expansi0n)等操练活动。
(5)选择(s日ecti0n)阶段:让学生从已学的语言材料中选用某些词汇、成语和句型,描述特定的场面或事件。即综合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把学过的语言材料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听说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一样,包含听、说、读、写四步骤。在整个过程中,听说被放在了首位,由此可见听说的重要性。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笔头能力的高低不能确切的说明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究竟听到了多少,能讲多少英语才是评定英语能力最重要的指标。而听说法或口语法是以掌握口语为目的的教学法体系。
其语言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是言语,不是文字”的理论,以口语为中心,以句型或结构为纲是听说教学法的主张。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
五、结语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增强,懂英语、懂商务、会财会等的商务英语人才被社会所青睐,越来越多的院校先后开设商务英语课程。商务英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也成了各院校极为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听说法是被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与以前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听说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学生可以依靠更简洁的形式、更有效的操练学习活商务语言。因此,听说法被引入商务英语教学.给商务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同时促进了商务英语教学法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蔚萍.面向21世纪的我校商务英语教学叨.莆田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
篇2
1.引言
成为一个双语者已经流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学习英语。只要有人学英语的地方就势必有人教英语。众所周知,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根本性的地位,怎样有效的传授英语一直是众多英语教学者试图探寻的话题,而词汇教学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枝。
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是颇受争议的,但是与之相反的是,词汇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似乎得到了较统一的认识,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
2.词音传授
学生对词汇掌握了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相应词汇发音的好坏,所以教师必须对语音教学有足够的重视。遇到新词时,教师都需要传授该词的发音听说教学法,可通过自身朗读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借助播放磁带或视频的方式,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发音相关单词。
语音传授只是词汇教学中的一部分,而词汇教学的根本性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恰当正确地使用单词,而这又得从始于单词意思的掌握。
3.词意教学
3.1 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GTM)
语法翻译法始于十九世纪,是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的新名称。此教学法以语法为中心,强调词汇的记忆,注重文本的翻译,进行大量的写作练期刊目录。语法教学法在二十世纪之交的语言教学方法改革中经受住了考验,直到今日,此法还是教育机构所采用的标准语言教学手段。Prator 和 Celce-Murcia列出了语法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其中与词汇教学联系最紧密的是以下几点:①课堂教学中以母语传授为主,较少地应用目标语;②很多词汇是单个列出来讲解的;③用语法来讲解构词原理,以词形变化和语音变化为中心。
在中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根据①和②,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学主要是通过汉语来进行,并不怎么主动使用英语。换言之,英语教师在呈现新单词的时候,给出单词并直接把单词翻译成汉语(1是指这是本文所讨论的第一种具体细化的词汇教学法听说教学法,下文中的2~8类同)。例如,单词characteristic:教师先给出该单词,并同时用中文告知意思为“特点,特征”(可能是直接读出,可能是在黑板上写出来,也可能是用屏幕呈现)。而根据③,又可以延伸出三种词汇呈现法:用近义词或同义词来解释意思,如用“regularly”来解释“on aregular basis”;运用词汇列,如用“fry,boil,bake,grill”来解释“cook”;用构词法或常见词缀,如“achievement 和achieve”,“possible和impossible”
目前,语法教学法还是很受欢迎。很多语言教师还是在用这个方法来传授新词汇,因为此方法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没什么特殊的技能要求,但是,学生面对此方法往往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
3.2 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
实用语言学家,特别是Charles Berlitz,通过努力创立了现在所谓的直接教学法。该方法的基本前提是第二语言的习得要跟母语习得一样:要有较多的口语交流;要自发的运用语言;不要在二语和母语间互译;不(或几乎不)分析语法规则。Richards和Rodgers总结了直接教学法的几个基本原则,其中跟词汇教学最有关系的两个原则是:
表达具体概念的词是通过演示、实物和图片来传授;表达抽象概念的词是通过概念联想的方式来传授;
仅仅教授日常词汇和句子。
具体地说,以直接教学法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法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①用画图片、图表或地图来表现单词的意思听说教学法,如单词airplane,gear-box;②用实际物体来展现单词意思,如单词flowers,blackboard,basketball;③用做手势或表演来呈现,如washingface,playing cards。
直接教学法非常地受欢迎,尤其是在私立学校里,该方法被更加广泛的采用,因为私立学校里,教师很可能是外籍教师,学生有很高的积极性,很适合该教学法的要求。但是,受财政预算、教室大小、时间和教师背景的约束,直接教学法很难在公立学校中得以实施。
3.3 听说教学法(Audio-lingual Method,ALM)
听说教学法是以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结构语言学家从事于他们所谓的对各种语言的科学性的描述分析。教学方法研究者则把这种分析运用到了语言教学中(Fries 1945)。同时,行为主义者提出了学习条件和学习习惯形成模式,这两者正好与听说教学法的练习形式和模仿任务形成了完美的契合。
听说教学法的特征中,与词汇教学最有关的一点是:词汇是严格限制在语境中,并从语境中得以学之核心期刊目录。该法跟前面所讨论的教学有所区别,它强调词汇要在语境中得以传授,不能单独讲解。
4.建议
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听说教学法,其目的都是提高教学效果。以下建议仅供外语教师们参考:
1)准备例句。例句最好是自己原创的,而不是直接从字典里抄来的,因为学生有时也会用字典查单词,如果学生发现教师很多例子都是跟字典里一样的话,学生就不愿再听教师讲解,他们会觉得,反正讲的内容自己都能查的到,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2)请学生先来解释单词的意思,若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教师可帮助并引导学生给出正确的意思。
3)考虑如何用相关的词汇(如同义词、近义词等)来呈现单词意思。
4)想想如何来确认学生是否理解。
5)思考该单词会在何种生活实景中用到。也就是呈现一些相关单词的生活实用案例,若能把新学的东西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3
儿童的言语发展是儿童从言语获得到基本完善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既是连继的,又可划分为阶段,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1)3岁前是言语获得时期,既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获得的时期。(2)3—6岁为完整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既儿童的口头言语不断复杂化,初步掌握言语交际能力的时期。(3)7—18岁言语提高和完善的时期,即儿童的言语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提高,发生质的变化,逐步达到完善的时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对语法结构形式的掌握也不断提高,语法结构意识逐渐形成。根据这一现象,美心理学家詹姆斯·阿士尔(James Asher)提出了“完全生理反应”理论(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理论):即儿童时期掌握一门语言,言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是随着听说产生的。当听说获得的信息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儿童就能自然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在Asher主编的教材中有22个示例(exhibits),以下几个例子简单列举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模式:
Exhibit 1
1)Touch the table.
2)Write your name.
3)Turn on the light.
4)Pick up the pink flower.
5)Point to the floor.
6)Draw a circle on the chalkboard.
二、视听说教学
视听法(Audio Video Method)又称情景教学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19世纪下半叶,对外语教学界影响至深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和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ism)。
视听法的教程包括教室教学和实验室作业,没有家庭作业。教学按以下方式进行:连续三次放映对话片并伴放声音注释。第一次介绍主题;第二次讲解;第三次复习;第四次放映对话片而不伴放声音注释,由学生进行讲解。此后即进行简短的对话操练,以应用本课的词汇和语法材料。教学的最后阶段是语音练习。内容是对口头言语的体裁、节奏、句型进行操练。操练中要求从含义单位中领会言语的语音,即不脱离语流操练语音。《走遍美国》是典型的听说法教材。
三、TPR教学法与视听说教学法在少儿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法可以保证教学效果。但是一些少儿英语教师在使用某些教学法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机械化的运用教学法。少儿英语教育不同于成人英语教育,应注意少儿习得第二语言的特点,根据少儿的特点来有效的使用适当的教学法。
2.过度强调“玩儿中学”。很多少儿英语教师坚持着一个想法,那就是,少儿英语课堂一定要活跃,气氛一定要热烈,这些导致少儿英语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实际上学到的,记住的少之又少的原因之一。
3.TPR教学法和视听说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证明,好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方式对比,TPR与视听说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上都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TPR教学法适用于少儿英语教育。它不仅激发了少儿的兴趣,还可以使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锻炼,快速的反应训练变得更加聪明、活跃。在教学中学生们与老师建立起的亲密互信的关系也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在愉快的氛围里面掌握知识。一些内向的害羞的学生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活泼活跃起来。但是TPR教学法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要适当,不要超过一定的“度”,并且行之有效。少儿英语教师必须善于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将TPR教学法有效的穿插其中。TPR教学法与视听说教学法相比,在词汇上,TPR教学法的效果更为明显直接;相反,视听说教学法在刺激学生的语言敏感性上更加有效果,也就是说,视听说教学法更适用于句子,日常对话等的教授。TPR教学法要求词与动作的对应,大部分的家长很难使用这一方法来辅导孩子复习学习。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虽然其以情景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语言材料,但由于情景的设计常常是虚构的,因而情境中的话语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语言交际的实际需要。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要想将“视”与“听”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无论是听力还是口语,提高的效果都是缓慢的。教师一定要耐心的给予学生时间来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不要急于求成。
四.结论
TPR教学法与视听说教学法各有优缺点。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与优秀的教师,以及教师们对教学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上是分不开的。各种教学法的选择,灵活的应用,是少儿英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作者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James Asher.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echnique of learning.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VOL
[2]Asher,J.(1981)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Theory&PracticeNew York,Academy of Science.
[3]James Asher.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the Complete Teacher's Uuidebook)1977一1982.
[4]Diane I,arsen-Freeman·Michael H bong.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一理论、方法与实践一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6.
[6]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7]程工.《语言共性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篇4
现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听说能力是第一性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学外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在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评价中,听说能力也是其重要内容。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听说领先”的口号很早前就被提出,但“哑巴英语”至今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效率低、学生能力提高缓慢的现象非常普遍。
2.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2.1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缺少足够重视。在很多高校,英语课程分为大学英语精度和听力两部分,根本没有涉及到“说”。这就导致学生也对口语提不起兴趣,口语成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著名语言学家斯万(Siwan)[1]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他认为,输出不仅可以提高流利性,而且可以使学习者注意(notice)到语言结构,对其进行假设验证(hypothesis-test)和有意识的反思(conscious reflection),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最终达到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2.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很多地方院校是由低层次的学校、学院升级而成,许多教师学历水平有限,有些老师后来继续进修到在职硕士学位,却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过程中依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言堂”,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现在学生大多为90后成长的一代,而他们身上最具有网络时代的特征。在多媒体声音图像刺激和庞大的信息量的环境下,他们的兴奋点变得更高,对信息有更多的渴求。然而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围绕词汇篇章和语法分析,没有运用多媒体和声像、图片来丰富自己PPT课件,而且对当今世界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语言的变化,文化的变迁不做任何涉及,使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
2.3学生口语学习环境较差。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对外交流比较闭塞,英语口语练习场合匮乏等,造成许多地方高校口语学习氛围差,学生口语练习缺乏动力,以至于地方高校的学生整体口语水平很低。
3.行为—认知教学理论及尝试
“行为—认知教学法”理论上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并涉及外语教学法、教育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理论的重要内容。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外语教学法发展成为“听说法”和“认知法”。“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2]创始人华生提出的刺激—反应(S-R)论。“认知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arroll(1965)提出的[3],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开创的认知心理学“认知—符号”为理论基础。“听说法”和“认知法”理论长期对立存在。“行为——认知教学法”由国内语言学者尹德谟[4]提出,它吸收了“听说法”和“认知法”在心理学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上的优点和长处,借鉴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它认为:“刺激—反应”在语言技能的习得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操练,是认知学习理论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行为认知教学法”[4]理论认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听说领先”,以文字和声音作为语言信号,学习外语的最好途径就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结合运用,即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同时或相继进行。同时,学习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认知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认知法要求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辩证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对完成教学任务效果显著,从而能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正是实际语言环境中需要交际者具备的能力。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应以实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强调语言输出和应用,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认知法要求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辩证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对完成教学任务效果显著。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语音教学在常规教学中被忽视。学生的发音各具特色,自己发音错误,自然不会听懂正确的发音语汇,就更不用说进行成功的语言表达和互动。学生语音意识和语音基础非常薄弱,发音还受地方方言的影响。为此,极有必要培养语音意识,加强语音训练。然而,在传统语音教学中,语音学习教材繁冗枯燥,练习句型和内容陈旧不实用,且毫无趣味性,学生只是做消极的机械模仿。“行为认知教学法”强调:学习外语的最好途径就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结合运用。
篇5
高职教育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读会写,更要会听会说,与人交流。外语作为与人交往的工具,它归根结底应该成为学习者的使用对象而不是认知对象。高职教育的宗旨,决定了高职的英语教学须首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走一条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标的新路子。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确立学以致用,突出听说技能训练的指导思想,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教师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项目式教学法更好地进行高职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研究。
1 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式教学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是通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项目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它采取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目标的团队合作的方式,围绕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将个体学习的目标转化为团队合作获取、运用、创新的新目标,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崇拜知识转向挑战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
2 高职英语听说课引入项目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强调“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此,各大高校均采取了积极的改革,选用了内容新颖实用的英语听说教材,增大了英语听说课程的学时量,可是还是有大批量的学生处于“聋哑”状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法已不适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
高职英语听说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这种课程的相应的教学方法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实践为重点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一人垄断课堂,侃侃而谈,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结果听说课成了变相的精读课,学生的听说能力难以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高。在实践性很强的英语听说课中,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方,他们是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转变出来,选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它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满足了语言发展所需的重要条件: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将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等完成项目需经历的每个环节,让每一个参与者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这种教学方法十分适用于英语听说课,它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参与,加大了学生在课堂上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告别“聋哑英语”。
3 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听说课中的实践
在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一个“项目”工作来完成教学活动。项目活动的开展应采取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制定项目式教学的计划并组织学生成立项目课题组,学生按计划来实施项目,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具体做法是:
3.1 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并设计项目:教师应以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从英语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的角度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应尽量丰富新颖,难度循序渐进,多增加诸如BBC、VOA 以及不同口音的泛听材料,或者英语原音录像,让学生有机会逐渐适应正常语速及不同国家人士的口音。课堂的时间要分配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手段要尽量多借助多媒体,便于播放各种类型的影音资料。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以教学内容为背景,选用多种项目主题,控制好项目的深度和广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参与时间和自我发挥的空间。
3.2 教师组织学生按兴趣选择项目主题,分组分工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他们选择的项目的主题也不尽相同。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应控制每组5~8人,由本组学生确定组长,再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使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组长协调好与各个组员的关系,按照组员的个人能力和兴趣来进行任务分工,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3.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完成项目在每个小组在选定项目主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制订出实施该项目的计划,并要找出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要求学生设想完成该项目所需要使用的工具、软件、方法及手段以及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提前分析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之后,由小组组长安排小组成员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主要问题的信息资料。资料的来源应尽量广泛,可以从互联网、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途径进行搜集。资料收集后要按照一定规则将资料分类,形成小组资料文件夹,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管理,供各小组共享。资料搜寻完毕后,教师指导小组组长按照项目的实施计划,给每位组员安排制作项目的具体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参与各小组的项目制作过程,多参加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深入的思考,鼓励学生丰富项目的实施形式并在最大范围内支持学生工作并尽量满足学生的各项要求。
3.4 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展示项目成果,自评互评,总结反思项目学习的最终成果可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教师组织各个小组进行集体展示项目成果,鼓励小组之间将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项目评价的过程应该是开放性的,应给每个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运用多主体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就小组完成项目的情况和学生的表现给各个小组打出分数,或让学生根据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水平给各小组投票,选出最佳项目完成小组。评价结束后,老师应引导学生对所作项目进行反思,使其总结出在制作项目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评定结果找出自己所完成的项目的不足之处及其产生原因,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分享经验和教训,使学生能够充满自信、积极地参与下一次项目自作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适用于现代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总之,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出发,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实践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虞苏美等. 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篇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我们亟需各种高素质的英语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英语听说人才,这就对我国英语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信息化社会中,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英语学习也是如此。英语学习的历史性变革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上,教育模式从单纯传统印刷时代步入信息时代,一些全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将语言和文化两种教学生动地有机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跨文化交流使用语言能力获得培养。互联网作为一种跨越世界物理空间的交流工具,英语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它及时了解世界上英语教学的发展动态以及一线更新的相关素材与科研成果。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或是相关素材的查询。因此,将网络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时代的选择。《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陆巧玲、周晓玲,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一书收录50篇研究文章,围绕大学英语“TPA”教学模式和“415制”考核体系进行积极探讨,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论述角度多元化。该著收录的研究论文从教学平台、教学法、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跨文化交际、学习策略以及测试与评估等方面对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进行详细论述,呈现出多元视角的特点。例如,《基于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的口语训练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研究》一文,在阐明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的口语训练系统构建背景的基础上,对口语训练系统做了创造性的构建,并列举了口语训练系统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指出了口语训练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实用英语听说课堂设计改革》以威利斯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为理论依据,以西部地区高职层次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实用英语听说教学实践,从理论上初步探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积极性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基本应用。《试析认知结构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策略应用》一文则重点分析了认知结构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该著提及的“双元结构”是由尹德谟教授提出,他认为,外来刺激没有适量而又可理解,是不可能发生语言习得的;也强调知识的同化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起过去经验与当前学习的联系,尽可能地增加听力材料的输入。
第二,本书较好地适应了中国英语听说教学发展的需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施行之后,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成了一个焦点。虽然,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应试倾向明显。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很强,除极少数学生出于兴趣而学习英语外,大多数学生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听说教学自然受到来自考试的压力,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任务的完成,必然大打折扣。此外,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方法单一,也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比较严峻的问题。通过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英语听说教学仍然以“语法翻译法”为主,“语法翻译法”在课堂上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以教师对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伴随着对英语句子的汉语翻译,学生听教师讲解,做笔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大多数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再加上由于承担教学工作量大,进修机会少,英语知识和英语教学理论更新缓慢,是的教学方法不能得到更新。针对这种情况,《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比如建立互联网英语教学平台,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知识,丰富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
第三,实证研究为主,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本书中的论文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之上的,这些论文是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之后写成的。比如,《关于学生对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需求的调查研究》是以广西师大教学平台为研究对象的;《大学英语教材文化选材调查研究》是以广西师范大学英语教材的选用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质量监控探索与实践》也是以广西师范大学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为基础进行研究的;《英语写作策略研究》则是以桂林理工大学博文学院在校本科生为样本进行研究的。这种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不仅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是高素质英语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当代大学生能否适应国际舞台的关键因素,更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需要关注的对象。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建立英语听说教学的网络平台,发挥互联网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篇7
语言教学是大学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特别是大学英语的教学,受到广大学生的特别重视。如何有效地组织英语教学,将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语言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近阶段研究的重点。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已经成了教学研究中的重点。就高职教育的特性而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体现就是培养其职业能力既以工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切入,着重探讨职业性与视听说互动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可行性。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相关精神,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如何将互动教学模式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研究现状
1.互动教学理论研究
近几十年来,围绕教学法,专家们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根据语言教学流派,其可分为:行为主义流派,结构主义流派,建构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交际英语教学理论认为学英语就是要获得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教育学论文,着重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即知识、技巧、能力。李筱菊教授在《外语教学的交际教学法》指出正是为了探索一种能使学生把交际本领的三方面都学到手的英语教学法,才产生了交际教学法。[2]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作用,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作用。这种建构在个体认知上的学习程序决定了我们探索一种互动、互补的教学模式。[2]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著名教授戴炜栋在其所著的《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中指出,传统的中国外语教学主要建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操练和强化以及传统认知主义的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为学习者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却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为这种模式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们对语言教学进行了各种改革与尝试,但却从根本上忽视了语言学习中学习的规律,忽视了对复杂的外语学习过程的认识,其直接后果是外语教学出现过于简单化的倾向和费时低效现象,学习者的学习停留在重复和记忆等低阶思维阶段,而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因此,中国的外语教学不能忽视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体现当代认知心理学特点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和联结丰义学习理论,代表心理学新思潮的人本主义学爿论,以及继认知主义之后更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建构主义学习论。[3]
互动教学模式在理论上源于交际英语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是交际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许多研究者也进行了不同的设计与探索。
2.互动教学模式实践调研与教学设计研究
1)实践调研
赵瑞雪在《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效果实验研究》一文中,以两个教学班的教学实验数据为依据,将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了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过程之间的差异,对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互动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动力,并提出了相应的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策略,如针对性的课前预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及鼓励小组合作。[4]
2)互动型多媒体教学模式研究
陈卓的《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教学》,研究了利用多媒体优势进行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反馈与分析,认为学生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较清楚的认识,为能够真正实施外语素质教育提供了比较理想的语言教学环境,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增加学习的信息量,锻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大地提高听说水平。同时她也认识到对多媒体的利用既要充分又要合理,不能盲目使用。[5]
二.研究重点
借鉴专家与前辈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如何将互动教学模式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高职高专英语视听说教学把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即职业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教学过程,强化研究的针对性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突出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进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是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中的一门英语专业性课程,是以多媒体为依托,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设备,将“视”、“听”、“说”进行统一的有机结合进行的授课模式,既有高等教育大学英语课程的共性,又有高职教育的特性。这门课是一门交叉学科教育学论文,涉及到英语的语法、文学、文化、科技、商贸、礼仪等各个方面,需要课前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随着国内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英语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肯定了互动教学的作用。而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将新兴的英语视听说课程与互动教学理论结合起来,在操作上还是一次较新的尝试,也是教学理念的创新。依托先进的教学资源,以特定的职业环境为背景,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视听说教学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英语语言与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充分提升,重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感到英语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这才有可能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的文科特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难度,实训课程的考核偏离“实用性、系统性”,学校学习与岗位学习脱离,学生实际应用商务英语的能力与岗位能力的差距很大。创设“工学结合、做学合一”的仿真式商务职场情境,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紧密结合,这才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
在一个相对小的时空中,如何造就出最适合语言学习的环境,探索互动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优势与特点,应用于实践教学,进而推广到其他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改进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语言教学模式,形成交互环境和知识的建构,是困惑很多高职高专教师的难题。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上,突出其高职性,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中突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课程组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在课前,布置学生的预习任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的力量,发挥好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课堂上,采用课堂整体教学结合分组学习的形式。教师就相关话题根据视听材料进行视听说专项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为下一步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
在分组学习任务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分别以当地真实商务为背景,设置交流任务。第一步,小组在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教育学论文,分工合作,分配任务和角色。收集和整理背景资料,通过讲授和查询熟悉各个学习情境的基本口语表达,话题摘要不断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监督检查,从中找出需改进的地方。第五步,小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并对每组写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和实际工作接近,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教室、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网络等广泛教学资源,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难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主,教师则辅导答疑为主,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指导者。
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并进行实践,将商务的全真案例引入到学生练习中,学生之间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评估实践
本文的研究目标最终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因此还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研究成果进行一系列的评估,以验证这一研究的可行性,并可将研究推而广之,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满足和丰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效果研究方面,我们将终结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结合起来,将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估结合起来,旨在强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师生的互动交流,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语言运用等综合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掌握。
在实践中,将一个学期作为一个整体单位,其中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在过程性评估中占一定比重。在完成一个项目后,学生将会根据教师事先制定的评估表格对自己的表现和对知识的理解进行自我评估。在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组员之间,不同组之间进行评估,结合教师的评价,最终得出项目得分教育学论文,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与传统的注重笔试成绩的评估方式相比较,这种评估模式更侧重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检验,也更为真实的反应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当然,这种评估模式还处于实验阶段,比例是否合理,是否要进行调整,还有待在下一阶段的实践中进行检验与论证。
五.结束语
教学法与教学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持续进行着变化,互动教学理论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正确理解这一理论,将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活用理论前,还应活学,对专家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学习与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学互动氛围的形成,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有效、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为以工作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建设提供参考。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必须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既要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又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构建符合高职特性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徐玉红.对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3]戴炜栋.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 外国语,2004(4).
[4]赵瑞雪.高职英语互动教学效果实验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
篇8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研究这门语言。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一直以来都受到密切的关注。众多英语研究者和教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并且将心理学、认知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来,相继创造出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等许多教学法。试图找到一种完美的教学法是多少年来英语教育界孜孜不倦的追求,但到目前为止,任何一种已知的教学法都不能解决所有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随着对教学法研究的深入和不断的反思,人们开始意识到过去没有,也许永远不会有这样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万能教学法出现。
二、后教学法
既然追求“最佳教学法”没有出路,以库马(Kumaravapelu)为代表的学者经过批判性思考和深刻反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后教学法”,从而将教学法研究引到新的路线上来。作为后教学法的集大成者,库马提出了由具体性、实际性和社会性三个参数组成的外语教学理论框架。它并没有提供或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法,而是提出了对待教学法的新思路,从而摆脱了教学法选择的困惑。首先,应当明确“后教学法”不是某种简单的、具体的、行之有效教学方法,而是一套统一的、不断发展并指导我们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灵活、动态的外语教学指导思想。它对教师、学生和教育者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种参数,为教师具体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工具。
(一)三种身份重新定义
后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超越,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学生、教育者进行了重新定义。一是对教师的重新定义。在后教学法外语教学框架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和理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的统一。教师需要对教学中涉及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并积极学习各种新的理论从而逐步构建一套切合教学实际,并且有自我特色教学理论。二是对学习者的重新定义。后教学法认为理想学习者是自主的。他在教师帮助下实现自我调控,最大化自己的学习潜力;他愿意与他人交流合作,并通过讨论协商来解决问题;三是对教师教育者的重新定义。传统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是把各种教学法灌输给未来的教师,指导教师选择“最佳教学法”并进行模拟训练。在后教学法外语教学框架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未来的教师确立外语教学的理念和掌握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
(二)三个基本参数
后教学法为教师具体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工具。在已知的众多教学法中,选择何种教学法使其在特定的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效果始终困扰着广大教师。后教学法提出的以三个基本参数——具体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作为组织外语教学的原则为教师进行取舍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特定性(particularity)是指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教育机构里教一组追求特定目标的特定学生。在特定性指导的外语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反思—行动”的循环,了解和掌握具体教学环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然后再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反馈随时调整。实践性(practicality)涉及教师与研究者的关系及教师理论的形成,它拒绝把理论家视为知识生产者、把教师视为知识消费者的两分法,鼓励教师从实践中创造理论,在实践中实施理论。社会可行性(possibility)指外语教学要对现实的社会政治保持敏感,重视对学习者身份形成有重要作用的社会文化现实。它拒绝把语言教学的作用局限于课堂内教授语言,把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和社会需求割裂开。主张开发利用带入课堂的社会政治意识,满足参与者的语言和社会双重方面的要求。特定性、实践性和社会可行性三个参数三位一体,互相交织、互相协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影响着外语教学实践。
三、后教学法对英语教师的启示
首先,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不同班级应该准备不同的的教案。应当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背景、课堂反应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教师在备课时,应当针对不同的班级,在保障教授核心知识的前提下,为其量身打造不同的教案,也就是说相同的知识,在不同的班级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其次,课堂实践应当灵活,根据实际适度调整。例如,在讲解生单词的时候,教师通过对学生反应的观察,发现该单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就可以略过或加强学生对该词深度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学实践需要有教案以保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又不拘泥于教案。教师应当注意多观察学生,根据其掌握状况适时作出一定的调整。再次,在实际教学中,要严格控制教学量,给学生理解和消化的时间。教师有时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进度,或者被迫放弃交际法、暗示法等需要一定时间的教学法,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内容乏味,学生没时间消化吸收所授知识,结果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每单元的核心知识点作为授课重点。同时应当对整套教材有很好的了解。有些知识点在教材中反复出现,这时如果该课的任务量大,就可以进行适当取舍,在以后的课堂上再作讲解,从而保证课堂任务量适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后,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课堂设计同等重要。在传统教学法下,记单词、预习课文或完成课后练习题似乎成为固定的课后作业模式。这就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被动完成任务的状态,不利于他们自主学习者身份的转变。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鼓励学生接触更多的英文资料,学会自主学习。例如介绍学生看优秀的原声电影,推荐可读性强的优美英文短文,针对课文让学生作简单的相关话题报告,或者令学生准备下一堂课的教案,等等,都可以作为文课后作业的形式。
参考文献
篇9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在交际法被广泛采纳的历史背景下起兴起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理论主张让学习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来发展规则系统并习得语言,强调输入材料的选择要能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和难易度、教学活动的安排要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看来,任务型教学法是符合教育部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的。因此,许多国内高校目前都已达成共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有机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1年2月颁布的《关于批准北京林业大学等35所高校为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8号)也指出:“我部将给予每个项目学校20万元经费支持,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推进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笔者所在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之一,也正在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及本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以输出为导向的任务型教学模式(OSTTANE)。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它们是一些用来标示话语之间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或结构。“在言语交际中,话语标记语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而是通过多种方式调控话语和言语交际的互动性” (冉永平,2002:10), 从局部或整体对话语的生成与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实现不同的语用功能。虽然对于哪些词属于英语中的话语标记语并没有一个权威的认定,但是well, oh, I mean, you know却是公认的、常用的话语标记语。因此,本论文将着重研究如何在OSTTANE模式下,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加强这四个话语标记语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在口语中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并最终提高他们的口语熟练程度及话语的流利性。
二、话语标记语在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的使用现状
本文将要探讨的四个话语标记语well, oh, I mean, you know在英语语篇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语篇功能。Well是用以承接话轮的,表示“无准备或不得已情况下接替话轮”或表示“对前一话轮内容不认同”,或表示对“前一话轮作一了断并开始自己的话轮”,又或是“在当前话轮中间转移话题” ;oh则更多用于承接话轮或维持话轮。I mean常用于维持话轮,尤其是“偏离当前话语,如偏离主题,突发的想法,自我修补” ;you know则更多是用于出让话轮,“意示要对方认同自己的话语” (何安平、徐曼菲,2003:447)。何安平与徐曼菲(2003)的研究显示,这四个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在英国成年人的话语当中是排在前五位的,而在中国大学生话语当中,只有oh和 you know进入了前五位。而口语流利性较高的学生跟口语流利性较低的学生相比,前者使用这些话语标记语的频率要高得多。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学生对常用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和正确使用了解不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对话语标记语的熟练使用将会成为区分中国学生口语流利程度的重要标记之一。既然话语标记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本文中探讨话语标记语在英语听说课中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步骤1:前任务阶段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而围绕本单元主题来布置相关教学任务给学生,并提出问题。这样既保证设计的问题贴近课本的主要内容,又可以自然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和浓厚兴趣。
步骤2:环任务阶段
任务型教学法在运用中要求一开始就明确了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任务又可以分为真实任务和学习型任务。“真实任务更加突出语言的真实运用,更加强调意义的表达;而学习型任务在强调表达意义的同时,对语言形式的关注略有加强” (程晓棠,2004:85)。
步骤3:后任务阶段
学生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后,教师把本次课学生所接触到的并理解的重要的语言点和表达提炼出来,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四、OSTTANE模式下话语标记语在口语课堂上的教学案例设计
接下来,本文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版)第二册的Unit 6 What’s in a Name?作为素材来展示OSTTANE模式下话语标记语在英语听说课堂上的教学案例设计。
篇10
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最初是指具体的产品,但它的核心理念是“设计和制定一项任务,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2],因而可以把它用于与具体产品没有直接关联的科目教学中,如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项目教学与其他专业项目教学不同,它没有具体的产品,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下面笔者将通过一次大学英语课,具体阐述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1 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上课时间为90分钟,教学内容为Reservation,选自自编讲义,同时笔者参考《灵通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程1》第二单元增加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有3个:让学生掌握与预订有关的词汇、句型,并将其迁移到所学专业中,用于预订建筑材料、装潢材料、机器部件等;让学生学会通过电话进行预订;培养学生言行举止的礼貌性。
1.1 教学情境的设计
班级共有44名学生,教师将他们分为11组,便于开展小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课前,教师将课桌重新排列,教室左右两侧各有两列课桌,学生按小组入座,教室中部被空出,放有一张桌子和两张凳子,方便学生表演。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Reservation”标志牌、笔记本电脑、电话、记录本放在中间的桌子上,以此营造真实的预订场景。
1.2 教学环节
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看准备好的道具引入本堂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两个问题,引入到房间预订的项目教学中。
2)项目一:教师提供背景知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对话。学生在编写对话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单词、短语等问题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供信息和帮助,准备时间为10分钟。教师邀请两名自愿者表演对话,其他学生评论,教师补充,最后提供例文并分析对话中的有用短语、句型。
3)项目二:让学生根据例文,按照要求编写、表演对话,巩固所学内容。
4)总结词汇、短语,以便学生完成更复杂的对话。
5)项目三:对项目一和项目二扩展、深化。在以上对话的基础上,增加细节,如要预定的房间类型(单人间、双人间、豪华间等)、价位、要求(有无浴室、网络等)、付款要求(现金、刷卡)、联系电话等。
提供例文:首先让学生看视频;然后提供文本,供学生参考;最后分析对话中的常用短语、句型。在分析例文的过程中,结合学生对话中的错误,重点讲解,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6)作业。把作业安排在课程中而非课程内容结束,是因为课程内容结束后学生的精神开始放松,注意力有所下降,可能不清楚作业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甚至忘记作业。
7)总结。对此课中涉及的重要短语、句型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背诵;最后,教师说汉语句子,学生翻译,力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重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小组教学,学生自愿表演,教师点名,整体朗读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2 英语项目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一个项目工作来完成教学活动[3]。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学,项目设置至关重要[4],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备课,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习情境,使学习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项目实施前,教师要对项目要求讲解清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信息与帮助,同时注意观察每个小组;在项目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评价,并做出总结。在设计项目时,要注意从易到难,层层推进。
3 结语
英语项目教学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发现不会的东西,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助作用。项目设计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让学生思路清晰,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项目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参与面更广。为了完成任务,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有利于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角色扮演和情境化设计有助于学生融入角色,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所扮演的角色,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但是,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项目,使项目内容与所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11
1 项目式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式教学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为基础,是通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项目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它采取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目标的团队合作的方式,围绕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将个体学习的目标转化为团队合作获取、运用、创新的新目标,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崇拜知识转向挑战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
2 高职英语听说课引入项目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强调“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为此,各大高校均采取了积极的改革,选用了内容新颖实用的英语听说教材,增大了英语听说课程的学时量,可是还是有大批量的学生处于“聋哑”状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法已不适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
高职英语听说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这种课程的相应的教学方法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实践为重点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一人垄断课堂,侃侃而谈,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结果听说课成了变相的精读课,学生的听说能力难以得到迅速而有效的提高。在实践性很强的英语听说课中,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方,他们是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转变出来,选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立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它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满足了语言发展所需的重要条件: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将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等完成项目需经历的每个环节,让每一个参与者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这种教学方法十分适用于英语听说课,它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参与,加大了学生在课堂上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告别“聋哑英语”。 "
3 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听说课中的实践
在高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一个“项目”工作来完成教学活动。项目活动的开展应采取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制定项目式教学的计划并组织学生成立项目课题组,学生按计划来实施项目,教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具体做法是:
3.1 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并设计项目:教师应以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从英语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的角度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应尽量丰富新颖,难度循序渐进,多增加诸如BBC、VOA 以及不同口音的泛听材料,或者英语原音录像,让学生有机会逐渐适应正常语速及不同国家人士的口音。课堂的时间要分配合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手段要尽量多借助多媒体,便于播放各种类型的影音资料。教师在设计项目时应以教学内容为背景,选用多种项目主题,控制好项目的深度和广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参与时间和自我发挥的空间。
3.2 教师组织学生按兴趣选择项目主题,分组分工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他们选择的项目的主题也不尽相同。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应控制每组5~8人,由本组学生确定组长,再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使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帮助组长协调好与各个组员的关系,按照组员的个人能力和兴趣来进行任务分工,充分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3.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完成项目在每个小组在选定项目主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制订出实施该项目的计划,并要找出需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要求学生设想完成该项目所需要使用的工具、软件、方法及手段以及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提前分析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之后,由小组组长安排小组成员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主要问题的信息资料。资料的来源应尽量广泛,可以从互联网、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途径进行搜集。资料收集后要按照一定规则将资料分类,形成小组资料文件夹,并对资料进行有效管理,供各小组共享。资料搜寻完毕后,教师指导小组组长按照项目的实施计划,给每位组员安排制作项目的具体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参与各小组的项目制作过程,多参加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深入的思考,鼓励学生丰富项目的实施形式并在最大范围内支持学生工作并尽量满足学生的各项要求。
3.4 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展示项目成果,自评互评,总结反思项目学习的最终成果可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篇12
一、前言
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语言技能可以分为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个部分,听和读是输入,说、写、译是输出。在现今社会,无论从学生需求,还是从学科需求或社会需求来讲,外语学习最终都是以说、写、译的语言输出形式体现出来的。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用文秋芳在2013年4月在“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所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为理论依据,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口语任务设计的应用,以使得学生在“新鲜感”和“挑战感”中不断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学习效率。
二、输出理论和输出驱动假设
(一)输出理论。继Krashen(1985) 提出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之后,Swain (1985,1995)认为语言学习者有限的语言能力并非三由于其语言输入不够,而是因为其缺乏准确的语言输出的需要,由此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设 (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指出可理解性输出有三个功能,即:注意/触发功能 (Noticing/Triggering);假设验证功能(Hypothesis Testing);和元语言功能 (Metalinguistic Function)。这三个功能提高了外语习得的准确性和应用性。
(二)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2008)年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并在2013年4月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该假设在学习群体和学习环境上都不同于Swain的输出理论,输出驱动假设针对的是中、高级学习者且只适用于正式的外语课堂教学。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既是目标,又是手段;以输出为驱动,既能够促进语言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从学生需求层面来讲,学生的学业需求已经从接受性知识转为表达性知识,心理需求表现为问题驱动和目标驱动,这些需求的发展都要基于输出能力的实现和提高;在社会需求层面,在职场上体现英语交际成效的终结手段是说、写、译的能力,而不是听和读;从学科需求层面来讲,外语教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强调以语言输出为驱动,来进行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从外语教学层面来讲,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符合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任务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approach)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简而言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
一个任务的完成需要三个过程:任务前、任务后、任务展示。任务前教师要具体清楚地告诉学生需要做的任务,查找的资料,甚至网站,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任务后则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和师生互评来给予任务展示全面的反馈,既可以使任务展示者清楚自己展示内容的优缺点,也能抓住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并共同参与,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输出。任务展示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做课堂presentation展示,role play, dialogue, 复述、朗读、背诵、演讲、故事接龙、电影配音等。但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他们的展示的目的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以及怎么做。
四、任务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展示
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第1册中的第六单元Being healthy feels great!为例。在任务前,由老师分配各小组的课堂展示任务:假定你生病了,要去看医生,准备以下内容:你哪里不舒服?如何向医生描述症状?医生对你的病的诊断及建议?如何保持健康?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各种疾病的英文词汇,以及锻炼、保健等的英文词汇,和关于健康、看病的英文日常用语。如有必要,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网站或视频资料。要求每组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设计出一个比较真实的的生病看医生的role-play,或家庭成员、朋友之间谈论如何保持健康的谈话,或对他人关于如何保持健康的采访,等等,全部用英文表示,最好可以拍成视频,并决定是由哪些小组成员展示以及以什么形式展示,同时准备其他同学或老师可能提出的问题。
在任务展示阶段,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组或两组学生来展示,可以做presentation,或是角色扮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观看的时候,要思考相关的问题,并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准备,怎么展示?对展示的内容形式等以打分的形式作出评价并写出评语。其他没有展示的小组要把自己小组的内容放在班级自己的平台上供大家评阅。
在任务后,先请展示的同学和小组自我评价,告诉大家自己展示的思路;其他小组和同学再分别进行打分和提问,由展示小组来回答;最后,老师进行点评,要指出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并给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在学期结束或每个单元结束,要选出表现最优的小组并给予奖励。
打分是为了激发大家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以使他们更认真地准备和展示,以达到更好的输出效果。在外语口语教学中,语言的输出是目的和目标,不能仅靠每学期期末的终结性评价,更重要的是平时的过程性评价,或者我们所说的平时成绩。通过过程性评价,每个学生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语言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提高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胆量,越说越敢说,越说越好,形成良性循环。而且学生重视课堂活动的参与,提高了语言输出的积极性。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也使得学生的成绩反映得更客观。
五、结语
语言学习的效果是要靠输出出来的语言形式来衡量的。在输出驱动假设的理论框架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就是学习者口语输出的试验场地,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下,老师根据授课内容,给学生具体细致的任务,并指导学生如何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锻炼了搜集资料的能力,小组协同工作的能力,在公众面前演示的能力和评判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语言输出,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学习自信和积极性,也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实用性目标。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2] Swain, M. 1985.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5: 125-144.
[3] 文秋芳. 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 外语界, 2008 (2).
[4] 文秋芳. “输出驱动假设”与课程教学创新//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 2013.
[5] 王虹亮. 基于出书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任务设计[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11).
[6] 麻哲.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索[J]. 大家[J].2010.
篇13
那该专业的专业特色究竟是什么?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尤其是应用语言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质量。老师准确优美的语音语调对初学者会有一种如音乐般的魅力;流畅的口语和地道的表达方式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高听力和口语学习的环境;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老师能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老师应该是:有过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较高的听、说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有课堂演示,表演的特殊技能;掌握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能充分适应孩子的特点,通过开展孩子们喜爱的课堂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了解影响外语听说能力的因素和外语教学理论,采取适当的听说策略等。有了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下一步就要研究听说教学的教法。首先要对比研究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和小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部2007年7月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听说能力的一般要求(节选)
(一)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二、小学英语新课标中对听说能力的目标总体描述(节选)
(一)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二)二级(五、六年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三、对比分析
对上述听说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对比分析会发现,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听说教学在达到其一般要求的同时应突出专业特色,增加实用性。现主要从专业特色和实用性方面讨论:
标准的语音。听说课中首先应该让每个学生过语音关。主要教学内容为国际音标的正确读法和发音方法,美式和英式音标的区别,听音辨音能力,重读、弱读,升降调,断句,正确拼读字母和单词等基本语音技能。语音的训练应该列为第一学年的教学重点,因为这是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最基本技能之一,而且对小学生的英语入门和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英文教学。要结合小学英语教法课,让学生在听说课中熟练掌握和应用小学英语的基本课堂用语及肢体语言。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就应该让他们在初学时接受全英文教学,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通过反复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成自己的语言。这里我强调在听说课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肢体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去表达有声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更丰富、更复杂、更微妙的内涵。曾有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动作。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发展空间。
能说会唱会表演。根据小学英语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得到提高的,其听说的能力也是在语言交际和应用中得到体现的,所以小学英语老师首先就应该具有说唱和表演等多种技能,并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这些能力的培养就应结合教法课在听说课堂中得到体现。一般的大学英语听说课堂采用的形式比较死板单一,如对话和讨论等。为了突出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和特色,在听说课堂中可采用与小学英语课堂相似的教学模式,如语音模仿,两人及多人对话,讨论,简单评价分析,自编自演儿童短剧,用英文讲童话故事,看英文动画片,英语歌曲演唱和表演,诵读英文儿歌和绕口令等。通过这些形式,未来的老师们在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课中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建议
基于以上对听说能力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操作。对此,还应该研究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因目前还没有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特定的教材,国内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仍选用《大学英语听力》配套教材或《新视野听说教程》。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在目前使用的教材基础之上,合理选用,安排教学内容,并适当的增加能突出其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的材料辅助教学。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教材处理建议,以供讨论。
(一)教材结构。《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专科用)》编写的,与精读,泛读,快速阅读,语法与练习配套的听力教材。其中每课都涉及口语训练,因而可以作为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教材。该教材着重听说的基础技能训练,材料大多以生活题材为主,在培养学生听懂基本语言单位(如语音,字母数字,单词,句型)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学生在语篇的理解能力和熟练程度,提高他们对听说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听内容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同时教材所提供的题型与全国四,六级考试题型相似,可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首先具体分析教材结构:
教材每单元分三部分,包括单项听力技能训练(PARTAMICRO-LISTENING),语篇整体听力技能训练(PARTBMACRO-LISTENING)和口头练习(PARTCORALPRACTICE)。
1.单项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主要涉及语音练习,听音辨音,单词和短句等听力基本训练,培养初步的听力技能。结合课本练习和材料,教师让学生学会如何分辨容易混淆的音素,失去爆破,单词和结构;学会对简单的语音信息做出判断和分析,包括对数词(年份,日期,年龄,电话号码,地址等),简单句的听写。同时,教师还应对语音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如音标的发音原理和技巧,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连读,省略,爆破等基本技巧的训练,还可辅以英语绕口令,歌曲等对学生进行训练。该部分要将听说结合起来,听和说所占的分量应该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得到同样的提高。
2.整体语篇听力技能训练。该部分短文的题材多为生活场景类,因而对学生来说内容不是很专业化,对提高口语表达也很有实用性。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分两个方面来安排教学:一是对应试听力技巧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应试技能,如主题句和关键词,猜测问题以及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答题技巧等。这里就不再详述;二是对提高听说能力本身的训练。影响听说能力的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等)和非语言因素(如心理素质听力技巧等)。传统的听说教学把听和说独立教学,或者重听力而轻口语,重口语而轻听力,这些都不能有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两者应该并驾齐驱。该教材的听力材料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生活类场景,如问候,介绍,爱好,学习,提供帮助,请求,致谢,道歉,购物,看病,社交活动,体育活动等。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交流谈话密切相关,所以同时进行这些方面大量的听说训练,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还和我们以后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衔接。课堂教学可采用先以说为主的热身运动,再精听教材内容,完成练习,为下一步积累语言素材,再就所听材料进行语言再现,之后再听材料模仿语音语调,规范表达。
3.口头练习。这部分主要进行以说为主的巩固扩展(如自编对话短剧,复述,讲故事,讨论等)。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正确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另外,还要通过课外口语练习,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课堂上习得的语言素材和拓展学生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让其意识到自主学习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
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主导课堂。听说活动交替进行,师生间和学生间互动交流。对于学生在表达,交际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和评价,起到交际衔接和促进的作用,并把握时机,适时介绍听力策略和交际策略。
(二)课堂教学方法。要在听说课堂教学中突出该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笔者建议将听说课的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法的某些内容巧妙的结合起来。首先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天,就要让其充分认识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知道自己应该学习掌握好哪些技能。有了这些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就要让其熟练的掌握这些技能,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真切的感受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1.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将来从事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启蒙人,而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对英语语言初步的感知能力。要让我们的学生以后有效的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就要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深切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形式应该活泼丰富,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选择他们想听,想说的话题和内容。首先要克服学生的畏惧,紧张,羞涩等心理障碍,可以通过先给他们充分的课前准备,再让他们在课堂上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渐养成说英语的习惯。有了习惯,就有信心大胆用英语表达,说英语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其次是帮助他们克服语言表达障碍。通过听和模仿语言材料,先学习别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再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有困难时,学会使用肢体语言。这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加鼓励。具体的说,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以下课堂教学活动可供参考:
(1)材料复述:让学生复述所听材料的关键词,大意,主要情节,细节。不同形式的复述可就具体情况和材料的难易程度安排在听说课堂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课后可以布置故事复述的练习,选材为儿童故事或童话故事,并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根据情节做出手势和表情进行复述。以后,逐渐增加难度,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2)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情景对话。如在诊所,在车站,在邮局,在餐倌,在商店等。教师还可以提供英语短剧和动画片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
(3)短剧表演。可以就听说材料进行改编表演,或让学生分组自编自导自演一些短剧,并进行小组评比。
(4)英语儿歌和绕口令练习:儿歌和绕口令不仅是练习英语语音的语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而且朗朗上口,节奏明快,便于记忆。可以让学生在诵读中进行听音,辨音练习,培养英语语感,同时还为学生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素材。
(5)英语歌曲,歌剧表演:音乐是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东西,所以英语歌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加强语言基础训练和讲解。每一堂英语听说课都有语言教学重点,教师在每课的听说训练之前,应该详细的向学生讲解在不同场景下应该用什么句型和表达方式,向学生介绍类似的表达法,比较英汉语言的差别,让学生尽量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在学生的口语练习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学生表达是的汉语式英语和语言错误。
3.利用多媒体进行听说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能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这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除了教材上的听说材料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里开展之外,主要利用计算机设备来丰富课堂教学材料,将大量知识信息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给学生。直观,立体,动感的图文音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播放英语歌曲,观赏英文影片,进行课堂语音和听说测试,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给学生提供课后的听说练习等,这些方式都能较快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加强课后练习。提高听说能力主要靠平时坚持不懈的练习,因此,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让学生的听说得到充分的练习,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练习,安排各种听说活动。上面已经提到了利用局域网或校园网给学生提供练习,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如英文儿歌,英文小故事,英文短剧剧本等训练听说的材料,汇编整理后自主练习,再让学生自己组织参加一些英语晚会,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和英语角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听说,而且为学生今后组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结语
小学英语教育专业除了教法课之外,其它的英语专业课目前所使用的教材都无法体现该专业的特色,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应该想办法弥补教材的不足。而听说课是其中最灵活,最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根据笔者在该专业八,九年的听说教学实践,形成了对该课程的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检验和改进,让学生在听说课堂中能听能说,重要的是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适应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也知道如何有效的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2007.
[2]郝建平,李静纯.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