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轻化工程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轻化工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轻化工程论文

篇1

篇2

1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思路

主要围绕四方面的具体内容展开研究:其一,对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反思,更新教育观念,以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构建轻化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其二,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胆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研究性学习,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提供自主学习平台,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其三,根据实验的层次类型及学生的能力水平,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其四,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术交流氛围,促使其能独立提出问题。

2 培养实践

2.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育人思路

教育是对人的培育和改造,如果教育观念停滞在过去的阶段,用已经被社会实践证明不适应于现实需求的理念和观念维持进行教育,那么育人的功能就被大大弱化,更谈不上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要改革和探索人才培育,首先就要更新观念,转变育人思路。

首先,改变以往师长唯遵、单向度说教观念,承认学生是教育行为中的主体之一。给予学生平等地位,即承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拥有独立行使思考的权利和人格的平等;承认学生的自由,即探索的自由、选择的自由。能够自由的进行兴趣所在的探索,无论学生所选择探索领域在教师看来是多么离经叛道或者有悖常理,只要学生有探索的兴趣,教师就要尊重学生探索的权利,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并加以指导。这才是创新的最原始的形态,而这种最原始的创新形态是一切创新的基点。

其次,承认学生是有差别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大学人才观,突破以往“高分就是好学生”的印象。要树立大学培养的学生千差万别,只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提出有益于社会进步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就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的观念。

再次,要突破单纯工科的狭隘观念。大学培养的人才首先要具有完善人格、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拥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表明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成为科学发展的增长点,而要取得学科的相互交叉并取得发展,就需要具备完善人格、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拥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轻化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使要学生具备上述的三种条件。

2.2 分阶段、分类的差异化培养模式

研究组对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按照签署观念进行分类:一年级完成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学习;在二年级开始接触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在学生自愿及相关考核的基础上,安排优秀学生(不超过该专业学生总人数的15%)在本专业内选择导师指导其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训练。经过2009-2010学年的实践,40多名学生从优秀学生选导师制中受益匪浅。优秀学生选导师制使学生从导师处接触了本专业的相关体系和知识,开拓了眼界,初步发挥了指导学生成长、培养完善人格、训练科学素养和技能的作用。

吸收三年级本科生进入专业研究课题组,经过二年级的专业训练,拥有了基本的科学素养,能够初步开展探索性试验。特别是在依托专业研究课题组中的科学研究项目,学生成长更快。为检测此种模式的效果,我们选取2005级轻化工程专业连续攻读硕士学位的10名学生,分成两组对比观察:A组为经过二年级导师制、三年级课题组训练的五名学生;B组为未经过相关训练的五名学生。经过2009-2011年观察,A组学生在数、专利申请数之间有明显区别:A组数达到人均4篇,专利申请数人均2个;B组数人均1.4篇,专利申请数为0.6个。可见经过二年级导师制、三年级课题组训练的体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进入四年级适时分流,继续攻读学位的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需要就业者,进入相关企业实习。每年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均前往APP集团、UPM、克莱恩化工、巴斯夫等国际公司实习。经过多年实践并与企业沟通表明: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对于学生适应度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继而为了能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此种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轻化工程专业相继制定了《应用型皮革工程师培养方案(卓越工程师)》和《应用型造纸工程师培养方案(卓越工程师)》,并成功入选教育部新一批卓越工程师试点院校。

篇3

一、前言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竞争空前激烈的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因此,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就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谋求教育资源与社会目标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教育全过程、各方面的全面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赢机制[1,3]。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出了采取“3+l”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谓“3+l”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教学进程三年内完成以理论教学为主、专业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学习后,第四学年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实践训练的一种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必须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校企合作教育为广大企业生产一线和工程现场的岗位群输送具有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并能更进一步促进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2010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高校工作,江南大学成功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全国首批试点高校。学生通过大学前三年的在校学习,初步掌握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基本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四学年开始运行校企合作项目。根据合作企业所承担的工程项目的具体条件,把学生分散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学生在企业现场工程师的指导下,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了解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二作岗位“零距离”对接;然后是进行顶岗挂职的实习实训,学生以“准员工”身份承担实际工作任务,在干中学、在干中练,并在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学生在顶岗实践锻炼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一般都可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又有利于解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

二、轻化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举措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培养目标和建立科学的学制。本科生教育定位为培养具备轻化工程专业的知识和能力,适应现代染整高科技化,能在染整领域从事技术支持、工艺和装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并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的复合型卓越创新人才。根据我校的轻化工程专业的办学基础和条件、学科特色与优势、学科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学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3+1年;一类是一年三学期制,其中在企业的学习时间累积超过1年。

2.突出轻化工程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本科生教育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上要充分体现“轻化工程”特色。根据我校该专业的培养标准,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工程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相关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开放性综合实验、高质量的学术报告等资源,以完全结合企业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论文)等方法与措施,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工程创新能力训练。

3.循序渐进的培养流程。我校本科生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过程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侧重理论学习,打好专业知识基础;第二阶段以企业培养为主,学生通过校企产学研的合作平台进入企业实践;第三个阶段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企业实践和工程实践的要求,积极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参加校企共同组织的学士学位论文答辩。学校在学位审核时,更加注重本科生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相应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

(二)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机制

1.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理念与方法,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全面构建教学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推动教学质量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2.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框架。按照目标―计划―实施―考核―激励―反馈系统的这种模式,全面建立质量保障机制,不断提高轻化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围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体实施方案,由若干子系统构成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在这个系统模型中,质量标准系统是龙头,基础支持系统是关键,考核监督系统是核心,激励系统是支撑,反馈系统是枢纽。

3.建立质量考核监督机制系统文件。根据轻化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推出质量考核监督机制系统文件并进行实际运行,不断改善。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去看待该类系统文件的建设规划,及时调整与修改原有文件,做到既不过于盲目又不偏于保守。系统文件的制定一定要经过上下反复讨论和论证,合理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步骤。

比如在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系统文件的建设过程中,从理论教学质量标准、考试、考核环节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等全方位地进行建设与完善。而在教学质量考核监督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着重从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教师评学实施办法、学生评教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学单位专业评估方案、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课程评估方案等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

4.构建校企联盟、多层次协调的组织体系。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培平台,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邀请企业全过程参与学校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制订、培养方案的实施、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优化、实践教学工作的安排等主要人才培养环节,较好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成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摇篮。

5.加强科学研究,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建设一支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适应专业发展需要、具有实施素质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师资队伍十分重要。首先必须坚持“引起与培养并重、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引进力度,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加强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在职提高,培养其终身学习意识。其次,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任教师,将以同时具有高学历和在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为主,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任教师必须具有到相关生产单位实习锻炼半年以上的经历;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则以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主,企业授课教师必须是在专业相关企业工作五年以上,经验丰富,且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较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高级工程师。

三、总结

“3+l”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一种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为企业输送具有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也可以更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希望对工科院校的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4

湖北工业大学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地方多科性大学,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本校对学生教学的改革一直处在不断完善中。作为以工为主的地方多科性大学,如何培养出动手能力强,能将理论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优秀人才是各届领导和教师一直研究的课题,通过长时间的调研,并结合本校的实际,3+1培养模式在近几年不断受到重视并实际应用到本科生的培养中。

一、什么是3+1培养模式

“3十1”专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本科4年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三年的6个学期,为学习理论知识阶段;第二阶段是最后一年的2个学期,为实践就业阶段。

第一阶段,在大学一、二及三年级时间里,首先,学生主要集中精力学习本专业的理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以四大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理论基础为主线,贯穿一些初级的机械及物理学知识,为将来进入工厂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打下基础;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植物纤维化学、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等,培养学生职业目标所需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阶段,最后一年的第七个学期开始,以学校名义联系实习单位,让学生到学校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践学习。第八个学期开始,针对学生就业情况举办专题讲座,讲座的老师主要从从事相关专业实际生产的单位聘请理论基础扎实、实际生产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同时邀请国际、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同时,也鼓励学生多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二、3+1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保证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尽可能接受到一个系统化的培养过程。为了配合本专业的3+1培养计划,我们在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中,从学科专业核心课的设置、专业选修课中的设置、方向特色课的增减、授课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在近几年的计划运行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课程设置不合理或课程内容不适合3+1培养计划的要求,因此对这些课程的设置与否、设置学期、设置顺序、课程性质等进行了修改,其中停开课程2门,增开课程6门,并将所有专业课向前调整一个学期,并针对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最终达到了整合课程设置与内容适应3+1课程体系结构的要求。

经过课程体系的调整,本学科基本上形成了以下三个大的课程组:

1.学科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电子电工学、工程制图、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基础化学实验、植物纤维化学、过程控制系统。

2.专业核心课: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加工纸工艺、轻工自动化仪表、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

3.专业选修课:轻化工环保、造纸厂设计概论、纸和纸板结构与性能、专业仪器分析、轻工产品设计、专业英语、造纸化学品、造纸湿部化学、废纸再生利用技术、现代制浆技术、高得率制浆、纸张品种及生产技术、造纸设备与设计选型、水处理技术原理、生物质能源工程。

三、3+1实践教学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中实施难度最大的是第四学年的企业实践教学。对于像湖北工业大学这样以工为主的地方高校而言,企业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困难的是长期对口合作企业的选择和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与对口专业数家企业的交流合作,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第四学年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主要针对毕业后有意向进入与本专业相关企业进行工作的学生,主要由学校或本专业负责人精心选择有长期合作历史、以往接收本校学生较多的企业,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中进行学习,熟悉每一个工段,将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业生产进行联系。近年来,经过我校轻化工程专业的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努力,已与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华海纸业以及金红叶纸业(湖北)有限公司签订的《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就明确提出:企业根据需要接受我校研究生、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为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为各类学生提供专业参观、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条件。

第二种方式,主要针对毕业后有意向进入研究生阶段进行继续深造的学生,由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他们需要研究的课题题目,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以后研究的方向进行选择,让学生提前感受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并使得毕业论文题目与提前进入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基本一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2012年,轻化工程08-3班的蔡攀鑫同学在大二时就跟随王磊老师进行烟草废水的处理研究,在毕业时其毕业论文《Fe-CA仿生物酶体系深度处理烟草废水的研究与应用》获得2012年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组织学生参加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大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第三种方式,学生进人已有就业意向的企业进行实习实训。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还可以定期邀请相关课程的国内外专家和相关专业生产的一线技术人员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本专业前沿知识及实际应用情况,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真正实现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企业学习”的优势互补,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企业教学”有机结合的优势。

四、3+1培养模式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由于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师资主要以年轻人为主,这些教师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机理的探讨,很少有机会进入工厂进行实习锻炼,缺乏实践经验。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很多原因:第一,由于近年来各大高校在职称评定过程中,主要追求科研硬指标而忽视教学软指标,这就使得中青年将其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发文章、申请科研项目上;第二,由于绝大部分工科专业教师均不是师范类毕业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进行授课,虽然在上岗前有短暂的岗前培训,但其考核方法也是以理论知识考查为主,这就使得大部分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掌握不够,教学经验也相对缺乏;第三,师资主要以年轻人为主,这些教师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接受的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也没有机会进入社会锻炼,很少有工厂生产的实践经验。

为了更好地实践本专业的3+1培养模式,需要加强这部分年轻教师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就我院而言,企业作为我校职工的定点培养和培训基地,为我校职工提供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培训,同时我们鼓励专业教师利用“湖北省博士服务团”的机会进入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自身的水平,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2012年,我院青年教师杨海涛作为“湖北省首批博士服务团”进入金红叶纸业(湖北)有限公司进行挂职锻炼,作为工学博士毕业的他非常缺乏实际生产经验,在企业挂职的一年间,他不仅提高了个人的水平,同时积极促成我校与该企业签订《校企人才培养与就业合作协议书》。鼓励年轻教师成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精通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庄立辉,于贞杰,黄冬梅,等.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9).

篇5

1网络教学框架的构建

1.1教学内容

教学平台首先要有教学内容。先通过多种输入方式,将近十年的教学教案,教学大纲,课后思考题,教学电子教案和考试题等输入网络,构成基本教学内容。当然并不是不加选择,简单地放在网络上,而是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将已经经过学生选择和认可的内容加以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网络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网络学习的特点,如时间碎片化,方便在手机上观看。另外,大量的学习支持材料,包括近十年的期刊论文,工程视频,动画,该平台特别有一个较大的优势,就是能充分引用超星公司自己的在线图书,做成超链接,学生一点链接,就可以直接进入超星图书馆阅读该图书,从而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学习更有拓展性。

1.2学生的管理

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自主加入要学习的学生,通过输入学生学号,就可以构建学习班级。通过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清楚课程的学习模式,在网络上应该做什么得到较高的分数,不应该做什么以避免浪费时间,从而形成网络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很好的导向性。以本课程为例,设置课程综合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评价,比如通过布置视频的观看,并设置观看时间,观看时在其中和最后回答问题;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设置讨论题目,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通过多种方法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这也完全符合工程教育认证中要求重视过程考核的要求。

2网络教学的实现

网络教学的应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实现[2],有的教师将网络教学简单地做为课下学习的补充,上课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课下要求学生学习网上的补充内容,做作业,只不过媒介由纸改为了电子文档。也有人完全改变现在的办法,课堂上只进行教学难点和作业的讲解,整体知识内容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在网络上学习,教师只是通过作业来评判学生的学习程度。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3,4],考虑到我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轻化工设备课程的网络教学实践采用了一种较为折中的方法,课堂教学仍然保留,但教学内容已大大缩减。网络上有足够的教学内容,充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可以完全通过自我学习完成课程的学习。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将那些着重于推理、计算和应用范例这部分内容仍然放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而将知识性、基础性理论和扩展性阅读的内容放在线上,这样考虑的原因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基于我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完全放任其自我学习,会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实现自我控制,如果只有线下学习,就失去了网络教学的意义。在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下,一个学习典型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学习,从而掌握该课程的框架知识,建立基本的该课程的知识结构,也就是知道了有哪些内容,归属于什么地方,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其一方面进行深入学习,达到课程的基本学习要求,在线上通过阅读材料,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布置的作业,在阶段性学习后并进行测验,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平台上提出,由教师进行回答,而其他同学也可以回答,或者设置发起一个讨论,大家都来参与(学生是很乐意参与的,因为上线次数和发言次数直接与平时成绩挂钩),从而实现了学习的交互性。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是学生在网上参与活跃度,包括他的访问量,在线时间,问题提出数量,回答次数等,二是作业数量和质量,三是测验的成绩,四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数量和质量,从而形成完整的过程评价体系,而教师的期末考试是完全从网络上的习题库里抽取出来,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最终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

3网络教学的改进

3.1网络教学的优点

网络教学无疑是信息化社会进步的方向,它具有快速、低成本、受众广的优点,在近十年里,它进一步吸收了移动网络的优点,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易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电脑等多种手段随时随地地学习,这应该是吸引学生的最大优点[5,6]。另外,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学生需要更多的传播媒介方式,全方位地接受新的知识,大量的动画、视频的知识材料才是现代的学生最易接受的和最感兴趣的,很多学生能够从这些交互性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能得到主动获取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内在能力,真正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7]。

3.2网络教学的缺点与改进

对于轻化工设备专业课的网络教学而言,它是一个新生事物,仍然存在缺点。首先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学,教书是一个方面,而育人则是同样重要,网络教学如何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基于华盛顿协议的工程教育框架下,对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的培养等。很多事例证明,言传身教仍然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课堂上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是对学生最负责任的方式,直接体现了教师的育人作用,而网络教学没有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沟通的形式,德育如何实现?这是网络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短板。因此,实现完全的网络教学并不可行,能够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互为补充才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4结论

网络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形式,从而使教学呈现多样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由于与网络社会相结合,能够吸收最新的科技知识,提高专业知识的时效性,但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选择和加工能力。网络教学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控力,较强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必须有较好的控制能力,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习不太适用。网络教学要通过与现实教学相结合,提高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恒.轻化工设备课程复合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1):89-91.

[2]吴军其,赵呈领,许雄.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0(6):12-13.

[3]张恒.轻化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交互式立体教学新模式的探索研究[J].湖北造纸,2010(1):44-46.

[4]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等.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5]高峰.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的采纳和使用———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106-113.

篇6

助理工程师(初级)、工程师(中级)、高级工程师(副高级)。

三、评审方法

采取“直通车”的办法,不受每年职称评审一次例会的限制,根据申报情况随时组织评审。

四、评审申报材料

1、高级工程师审核表一式三份(中级以下不需填);

2、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一式三份(帖上照片);

3、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报评推荐表一式三份;

4、反映个人学历、资历、的相关证件(原件、复印件);

5、主要业务成果(获奖证书及有关业绩证明复印件);

6、论文、著作(原件、复印件);

7、一寸照片四张。

五、评审的工作内容

1、计算机职称考试考前辅导;

2、职称指导与推荐;

3、工程师报卷资料指导;

4、高级工程师答辩培训与指导。

六、评审条件

1、学历、资历要求

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满2年;本科满5年。工程师:博士毕业;硕士、双学士学位满2年;本科、专科满4年。

2、业绩成果要求

高级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国家级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②省(部)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③市、省直厅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以上;④科技成果被列为市、省直厅局级以上重点推广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获得有关方面的奖励;⑤市、省直厅局以上先进科技工作者;⑥省(部)级重大科技情况(信息)成果二等奖。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②市、省直厅局科技进步三等奖;③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并有一定推广价值(须附“技术鉴定证书”);④市、省直厅局级重大科技情报(信息)成果奖;⑤科研成果被列为市、省直厅局级推广项目。

3、论文、著作要求

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参加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对论文数量不做限制性要求。经本(行业)企业采用的技术创新报告、发明专利、研发项目、工艺方案、技术鉴定报告、可行性方案、行业标准等可替代论文。

4、直接申报

(1)助理工程师:本科毕业1年、大专毕业3年、中专毕业5年;

(2)工程师:硕士毕业2年、本科毕业5年、大专毕业7年;

篇7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of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by Strengthen Practice Teaching

Hu Xuemin Zhang Zhanzhu Zhang Haiyan Zhang Yongjiu Wei Yujuan Zhang Lianb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college of textile and garment,Shijiazhuang Hebei,050000,China)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and creative ability.In this paper,the ways of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we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the teaching of graduation the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Created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light engineering talents by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Students’creativ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have been improved.

Key Words:Creative Ability;Practical;Talent Cultivation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整体战略中明确指出,应着力提高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中国的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的大学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不辱使命。论文从以下几方面研究了实践教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性。

1 课程实验教学

1.1 实验内容的更新

一般大学实验教材开设的实验全部是针对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且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远远落后于当前科技的飞速发展。更新原有实验内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工厂实际及科技发展新成果,增设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例如:在染整工艺原理实验中,开设了设计综合性实验:扎染印花实验。将企业、科研机构的部分实验工作,作为大学生的实验内容,这给实验教学注入了创新含量。例如:学生实验期间,正值某企业有一技术问题求助,我们将这一问题融入到学生实验内容,十几组处方同时进行摸索,学生知道这是“真实验”,做起来一丝不苟,感到专业实验真的有用武之地;企业对此很感兴趣,这不但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主动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1.2 实验模式的更新

改变以往传统的实验模式,采用在实验过程中由实验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自操作完成实验的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从选择并确定实验内容、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材料及染化料准备、实验工艺制定、实验样品完成、实验报告撰写,全部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例如:《纤维鉴别》综合实验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整个实验的全部内容,通过完成实验提高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该实验模式是一种适合于高校的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篇8

2.基地设施投入不足,教学硬件体系不完整。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我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轻化工程专业在其中属于相对弱势学科,学校投入相对较少,不足以支撑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加之专业系与企业横向联系较少,自身的“造血”能力不强,无力添置和更新教学设施,以至于实训基地设备老化、陈旧,实训开出率较低,基地建设停滞不前,实践教学硬件体系难以完善。而校外基地由于从学校得到的技术支撑及帮助较少,与学校的联系多止步于一年几次的参观实习,因此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几近于无。

3.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管理制度不严格。

长期以来高校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不科学,主要采用以类似于标准答案的、刻板的评分标准作为培养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制度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轻化工程专业以前工程实训的学分一般是按一周一个学分来考核,由于考核办法简单,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有的学生常常不去实习,实习报告等等书面材料往往以抄袭别人来应付,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训过程所涌现出来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得不到学分上的奖励,严重抑制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在管理方面,也多注重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却很少关注实训教学具体环节的运行情况和制度执行情况。

4.师资队伍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实用。

实训师资的缺乏是多数高校的普遍存在问题,往往由理论课教师兼任。比如我校轻化工程专业专业教师9人,其中理论课教师7人,实验课教师仅2人,而学生数目达到283人,平时教师课务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生产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费时、费力的实践教学项目力不从心。另外,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实训教学内容目前也多以理论验证型为主,动手操作机会只有一次,学生无法反复进行,故常常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尽管学校很重视这一问题,组织教师改编或新编工程教育实训教程,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程实训教学原有的框架,而且由于与企业联系较少,教材的编写很难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合拍。

5.校外基地建设不给力,教学过程不规范。

建设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是专业实习工作的重要保障,然而受各种因素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影响,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着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滞后的窘况,因此利用企业现有的条件进行实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企业一方,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企业考虑到管理、生产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真正作为实习基地;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未能向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科技支撑,也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接受实习生。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在全面开展与企业合作之前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在企业实习只能是“走马观花”,得不到企业单位的支持,教师也只能将学生“放羊”,最后只管学生交上来的报告和鉴定表格,而不管学生的具体实习过程和实际收获,因此很难保证工程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

二、可行应对举措

应用型高校承载着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掌握高新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应该把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训教育摆上教学改革的重要位置,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抓出成效。笔者认为,尽快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多管齐下,以形成“对症下药”的强大合力。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有针对性的制定工程教育实训教学方案。

工程实训教学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提高对工程实训教学的认识上,我院一是组织中层教学管理干部对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实现工程实训教学的各种途径,强调培养的人才要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二是对广大教师进行集中的工业生产专业技能培训;三是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关职业能力要求的宣传,在学院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重视实践教学的氛围;四是根据校外合作企业的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编排教学内容,组织整合规划,形成科学的知识技能培训体系。

2.加大基地投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现在,我国致力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出台了一系列激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大力度支持产学研合作,为校企合作发展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院自2012年以来,一方面加强实训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350万元购入诸如溢流染色机、平网印花机、热定型机等行业内主流生产机型,强化了轻化工程专业实训教学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鼓励并帮助轻化工程专业教师与盐城市印染有限公司、盐城市科创印花有限公司、盐城市悦达集团、盐城市濯源印染有限公司、盐城市鹰昌服装印花有限公司等等13家生产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努力把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工业生产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互通有无,从而更好地为人才的培养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3.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我院自2012年以来,一方面定期把教师和学生送到工厂,以实际生产中的工作人员为师,不拘泥于学校内部的模拟训练。另一方面聘请企业部分生产、技术、管理一线的骨干人员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利用他们的丰富经验指导学生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此外还加强了“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理论知识、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而且还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比较丰富的一线实践工作经验,同时打破原来的学科知识结构,逐步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考试。

4.完善标准,加强激励,健全实训教学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是学校强化和规范教学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工程实训教学涉及面广、具有多重目标、过程纷繁复杂,其管理工作难度较理论教学大得多。我院自2012年以来,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实训环节教学细则和实施方案,明确专人指导,专人负责,并进行统一部署。在实践能力考核中,对学生科技活动小发明小制作,根据工作量大小和质量的高低给予相应的学分,从而在制度上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保障。对于学生反映良好的、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实践能力提高较快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和表现较差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

篇9

纺织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和高科技元素的植入。而染整加工又是纺织品生产的重要环节,对提高纺织品质量和附加值起着重要的作用。纺织染整行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提升,需要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支撑。高校面对“如何保持传统专业的特色,又适应新形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具有新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问题,应该把教改作为学科建设的中心,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新的设计和优化,建立具有现代纺织染整专业特色的教育培养体系,使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时俱进。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中实施了“讲座”导师团队制,对促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改革培养方案,实施本科生“讲座”导师团队制

在2007年修订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本科生开始实施“3+1”导师团队制培养模式和专业前沿新技术“讲座”平台特色模块课程教学体系,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力并重、富有创新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3+1”的培养模式,是前三年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从第四学年进入“讲座”平台某方向和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由导师团队负责深入的专业前沿技术方向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即“讲座”导师团队制培养。“讲座”平台模块课程包括:“新型纺织材料科学与应用”、“清洁染整工艺与应用技术”、“新型染整设备与数字化染整技术应用”、“高能物理技术与功能纺织品研究与应用”、“生物和纳米技术与纤维制品生产”、“绿色染整助剂及其应用研究”等本学科不同前沿技术方向的系列讲座,紧密结合染整行业发展的趋势,调整课程体系,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和专业技术发展前沿,培养创新意识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纺织行业提升对人才的需求。在学生确定了某个柔性专业方向以后,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系统、深入地学习与本方向相关的理论知识,参与导师的科研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科研训练。

二、注重学科和教学团队建设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改活动。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的素质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把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核心工作,天津工业大学轻化工程(原染整工程)专业建立五十多年,历经几代教师的辛勤努力,他们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积淀了珍贵的经验和严谨的教学基础。他们主编的《染整工艺实验》、《针织物染整》、《智能纺织品设计与应用》、《仿真与仿生纺织品》、《测色与计算机配色》等教材或著作得到全国纺织高校的好评。在延承老一代专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人才,使团队成员在知识结构、年龄和职称结构上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既有本专业的博士,也引进了生物、化学化工等专业的博士;在年龄结构上,既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骨干中年教师,又有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实行青年教师为企业服务,强化工程经验训练,下厂实践计划等。本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曾获得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省市级教学成果奖、市级精品课等多项奖励。完成了“轻化工程特色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建立轻化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的研究”、“染整工艺原理课程改革与建设”、“改革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适应现代纺织发展需要的印染专业人才”等教改项目。

2.积极进行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团队教师积极进行教材建设,编写教材和参考书、特色讲义等,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如《纺织印花实用技术》、《服装整理学》、《织物抗皱整理》、《开放实验》、《纺织品清洁染整加工技术》、《智能纺织品设计与应用》、《高性能防护纺织品》、《仿真与仿生纺织品》、《测色与计算机配色(第二版)》、《针织物染整(第二版)》等。教学中以清洁生产为现代教学理念,及时将科研成果和本学科前沿技术融入到经典的印染知识体系中,体现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如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微波染色、天然色素染色技术、绿色纤维生态染色技术、无水和少水染色等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和教学,使学生学到专业新技术,培养创新意识,为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为搭建一个新型的、前沿的学科,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篇10

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职教育不再仅仅是实用主义教育。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职业能力已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已将综合素质作为遴选人才的主要依据,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自身修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团队合作意识等是企业最为看重的。在这些综合素质的影响下,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最大限度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

但是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企业对刚入职的学生较为满意,认为其专业技能基本能胜任岗位要求;但随后发现高职毕业生在沟通协调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毕业生也感到,初入企业时自己在操作技能上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沟通协调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弱,职业变迁的适应性较差,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受到限制。究其原因是片面强调了学生专业性的教育,轻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及其学生来讲,提高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是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需要,也是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2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原因

虽然大多企业都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选用人才的重要标准,但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尚难达到企业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道德修养是积极向上的,但有些学生在道德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奉献少索取多,个人主义思想较重,纪律观念较差,存在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损坏公物等违法违纪的现象。诚信缺失,形形的考试作弊(抄纸条、替考、网络作弊)现象时有发生。

2.身体心理素质方面

目前在校高职学生都是90后,心智正处于从不成熟或不够成熟向成熟或比较成熟转化的阶段,容易受不良观念的误导,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差,遇到事情缺乏独立思考和决断的能力,惧怕困难,在挫折面前容易产生自卑感,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应对。同时,现在的学生体育锻炼少,身体素质普遍较差。

3.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文化课基础较差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状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习态度,有些学生存在厌学的情绪,再加上基础较差,专业课很难提高。另外学生的文学修养普遍不高,学生对一些地摊文学兴致浓厚,对经典文学知之甚少,这就导致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弱,有些学生不知道应用文的格式,毕业论文也是错误百出,文不达意,甚至审题都有问题。

4.职业技能素质方面

由于部分学生不能吃苦耐劳,拈轻怕重,不愿意去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导致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不高。

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途径

1.以社团建设为抓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近年来,轻化工程系依托系内食品营养与检测、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空中乘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以及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优势,组织成立了一系列的学生社团。各类社团活动是学生在课堂以外强化专业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有效途径。这些社团有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创业创新素质的《烘焙小屋》《食品安全小卫士》《链上分析》《手绘社》,也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化妆室》《礼仪社》,每个社团都制定有周计划、月计划和学期计划,社团的管理和活动的组织都有学生自己负责,以“烘焙小屋”社团为例,从活动的计划、组织,原料的购买,活动的开展,产品的销售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整个过程使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等得到很好的锻炼,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学院还成立有“@球社”“吉他社”“志愿者协会”等社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营造丰富、活跃且健康的校园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这些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培养健全的人格。只有知识面宽、综合素质水平高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发挥专业技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价值。

2.以教学改革为引领,为培养途径提供保障

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深化教学改革。轻化工程系的具体做法是: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思想道德、专业技能以及创新素质。以职业所需的能力为主线,让学生懂得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职业生活的基本规范、行业礼仪等,同时要注意专业素质的培养,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时和企业专家讲座的次数,使学生未踏出校门就懂得了企业文化和专业领域。四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既符合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原则,又使学生慢慢的接受了企业和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体系,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从而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双证书”制度是职业院校一贯的体制,在课程体系中加入职业资格的标准,力争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在内涵上一致,同时,要处理好专业宽度的问题,既要增强专业适应性,更不能忽略专业的“精、专、深”,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来增加毕业生的竞争力。

“音乐欣赏”“乒乓球入门”“书法鉴赏”“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形体训练与舞蹈欣赏”等课程的设置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心灵的塑造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以学生活动为依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建立“学生科―班主任―班委”三个层次的活动组织体系。学生科针对高职学生的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三下乡服务”“敬老院志愿者活动”“文化艺术节活动”“健美操比赛”“广场舞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将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工作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月月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

轻化工程系选派文化素质好、业务水平精的专业教师补充到班主任的队伍中,利用专业教师作为任课教师,平常与学生接触多,易沟通的优势,以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熏陶学生。同时班主任也经常开展班级活动,例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比赛等来提高学生的修养,为他们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班委除了配合学生科和班主任的工作外,还自行组织一系列活动,如海边捡垃圾的环保活动、海边篝火晚会、海边烧烤夜等,来增加同学们的凝聚力。

通过这三个层次活动的培养,学生的生活更加充实了,也全面提高了综合素质。

4.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提高职业素质水平

目前轻化工程系与烟台喜旺食品、烟台蓝白食品、烟台张裕酒业、鲁银药业、烟台万华、烟台氨纶、汉高乐泰等几十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订单培养模式。通过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内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校内教学环境中融入的行业文化,教学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让学生接受企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的熏陶,实现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校企互融互通共育高技能人才,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拓展学生的技术与技能,提高对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使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培养更贴近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所需人才,最终实现个人、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5.以大学生创业中心为平台,提高创业创新能力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职业、边缘职业悄然兴起。学生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上建立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开设演讲与口才、市场营销、创业项目选择与风险评估等课程和训练,使学生确立就业就是不断寻业,主动创业的动态过程的新观念,自觉提升自身创业素质。

其次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大学生创业中心为平台,学校给予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主创业,同时创业家、企业家等成功人士为学生举办创业主题讲座,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把综合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和学生活动的每个细节,探索并推行创业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4 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平台的应用效果及推广

(一)学生素质显著提高

近年来,学生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航空服务专业的张培艺同学被厦门航空公司录取。通过对合作企业的调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就业稳定率也得到大大提高。

(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学院和系也多次被u为“烟台市先进单位”和“先进系部”。

(三)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本成果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具有普遍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玲.关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7)

篇11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饮品,茶的健康有益效应受到广泛的关注,并逐渐被赋予科学的内涵。事实上,已有研究揭示,食用茶多酚或饮用茶水后,在血液和尿液中可检测到与摄取量关联的多酚或代谢物的浓度。目前,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的流行病调查统计研究,丰富的资料显示饮茶具有多种健康有益效应,这些健康有益效应不仅吸引了广泛的基础生物医学研究,而且相关基于茶水或其主要健康有益组分开展的细胞和动物实验为进一步认识茶的健康有益效应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推动了茶资源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研究。

2.1癌症的预防

迄今为止,相关的细胞和动物实验都证实:茶叶及其提取物均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癌症需要蛋白水解酶以侵入细胞并形成转移,而这些酶中最关键的就是尿激酶(Urokinase,uPA),uPA能降解细胞外基质,激活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引发肿瘤细胞的侵袭、扩散和转移,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uPA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呈高表达。小鼠动物实验的研究揭示,抑制uPA的表达可以减少癌症小鼠的肿瘤尺寸,乃至使癌症小鼠完全痊愈,如阿米洛利就是一种尿激酶的有效抑制剂,但其使用伴随有毒副作用;对比的实验数据也证明,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EGCG能通过抑制酶的活性和阻断信号传导通路,可有效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进而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血管化发展和转移,因此,虽然EGCG相比阿米洛利对uPA的抑制作用要低,但其无毒副作用,加大其用量或提升其生物利用度,有望产生积极的预防或治疗效果。目前,茶资源在口腔癌症的预防上已取得积极的进展,Tsao等的研究揭示,绿茶提取物可通过阻止血管生成,产生抑制口腔癌前病变的效果,并且这一效应具有与绿茶提取物使用剂量呈依赖关系。

2.2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除了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之外,茶中的有效成分还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2013年美国营养学会《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了“饮茶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文献分析文章,这篇涉及57篇文献的分析结果表明饮茶有助于降低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绿茶中的主要多酚化合物儿茶素,是通过多种机制来发挥血管的保护作用,主要包括抗氧化、抗高血压、抗炎、抗增殖、抗血栓以及降脂作用。有研究表明每天喝1~2杯红茶可抑制由铜离子诱发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而饮用绿茶可以增加生育酚和β胡萝卜素的浓度,从而抑制巨噬细胞介导的LDL的氧化,均可降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Raederstorff等采用高脂饮食喂养Wistar大鼠,研究了EGCG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含1%EGCG的饮食喂养的大鼠,其TC和LDL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浆中甘油三酯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却没有显著性改变。Inami等在40名健康志愿者的身上就儿茶素对血浆中氧化修饰的LDL的影响进行了研究,4周后发现儿茶素组中氧化修饰的LDL水平明显降低。冯磊光等对100例高血脂症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患者进行了研究,患者服用茶色素1个月后,其血液的血浆黏度、低切黏度和纤维蛋白原都明显降低。同时,儿茶素可以抑制二磷酸腺苷、提高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LCAT)的活性和HDL水平,调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加速胆固醇代谢以及促进胆固醇排泄来调节总胆固醇代谢等,同时可以降血脂。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茶及其有效成分对血管功能有着广泛的健康有益效应。

2.3结石的预防

结石是人体病理性矿化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饮茶对结石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效果。1998年发表在《AnnalsofinternalMedicine》的研究报道称,在81093个年龄40~86岁的女士自愿者中,每天饮用一杯茶水,得结石病的风险下降了8%;而男士得结石病的几率更下降到14%。2006年在《JournalofEndour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绿茶对尿道结石形成的影响: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分别采用NRK-52E细胞培养和小鼠动物实验评价了草酸盐的毒性以及不同浓度茶主要健康有益组分EGCG的抗草酸毒性和饮用绿茶对小鼠形成肾结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的EGCG可抑制草酸盐产生的细胞毒性,小鼠喂食绿茶后,可抑制草酸引发产生自由基,降低尿中草酸的排泄以及γ-谷氨酰转肽酶和N-乙酰氨基的活性,产生抑制尿道结石的效果。人体结石是一种病理性矿化形成的钙盐,其矿物质相中70%~80%的组成为草酸钙盐,其中能聚集长大形成结石的草酸钙主要是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与细胞上皮组织的粘附性差,常随排尿而排出体外。由于茶叶含有草酸,故一般认为茶为结石患者的禁忌物,但上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细胞和动物实验结果均表明,饮茶具有抑制结石形成的功效。2010年发表的绿茶提取物调控草酸钙结晶的研究论文,从结晶学的角度阐述了绿茶抑制人体结石形成的原因,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2.4茶的其他有益效应

Wang等研究绿茶中的儿茶素对身体多部位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每天饮用低咖啡因、高儿茶素含量的绿茶(500~900毫克绿茶儿茶素),坚持90天可产生积极的减肥效果。文献报道茶的健康有益效应非常广泛,如茶多酚可以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茶黄素等有效成分还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在口腔保健以及预防骨质疏松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价值。

3茶资源的应用

基于茶的健康有益效应和多酚类物质的化学活性,在茶深加工的基础上,全价值利用茶资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前,茶资源在传统轻化工领域的应用正不断得以拓展,而其在健康、生物医学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将有望革命性地提升茶资源的价值,相关方向主要包括:基于茶健康有效成分的各类保健品、药物、辅助增强高效药物智能载体、组织修复用生物材料、生物传感器以及纳米功能材料和环境净化新材料等。

3.1轻化工和健康领域

茶的深加工促进了茶产品的多样化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固态速溶茶、浓缩茶汁、茶糖果和茶糕点等产品。拓展茶资源在轻化工和健康领域的应用,涉及对茶功能成分的提取,如茶多酚、茶黄素、茶褐素、茶氨酸和茶多糖等,形成相应的精加工产品体系,以推动茶资源在食品抗氧化剂、食品功能助推剂和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其中,茶多酚有抗氧化、抑制和杀灭细菌等作用,在传统轻化工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如可将其用于水果和蔬菜保鲜,饮料、糕点及乳制品的生产,防止化妆品变质,延长使用时间,解除重金属毒害等;形成的茶保健产品包括茶多酚胶囊、减肥胶囊、解酒胶囊等。针对茶多酚如EGCG抗氧化剂虽有优异的抗氧化能力,但存在脂溶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低的不足,相关的改性修饰及应用研究正发展成为利用茶资源的一个重要方向。如冯博文等对比研究了EGCG脂质体与目前食用油脂中常用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合成氧化剂对葵花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氧化稳定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加入EGCG脂质体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葵花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在葵花籽油中加入含量为200mg/kgEGCG的脂质体可获得加入100mg/kgTBHQ的抗氧化效果。该研究表明,采用天然的茶多酚抗氧化剂,可增强葵花籽油的抗氧化性能,延长其货架期和储藏时间。

3.2生物医用领域

茶资源在生物医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近年来,基于茶多酚的生物医学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其相关方向具体涉及深化对茶健康有益功效的认识、茶功能组分的高纯提取以及对茶组分的有效功能应用和通过绿色加工技术获得的高技术生物医用制品等。茶多酚的药用尤其是抑癌和抗癌受到持续的关注。2009年有关绿茶提取物预防口腔癌症的研究表明,绿茶提取物(GTE)可以有效的预防口腔癌症,而以绿茶提取物作为抗癌前药的药物研发已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2014年最新发表的论文报道了采用茶多酚提取物辅助增强抗癌药物的研究工作,将EGCG与抗乳腺癌的蛋白类药物赫赛汀(Herceptin)复合,再经聚乙二醇修饰,形成纳米载药胶束。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单纯的蛋白抗癌药物,由EGCG构建的纳米载药胶束具有更好的抗癌效果,在上述采用EGCG与Herceptin组装形成载药胶束的过程中,EGCG实际上是一种EGCG的寡聚物。事实上,在2013年就已有研究论文报道,借助茶多酚的氧化偶联自聚,组装形成表面孔结构丰富的环境响应球,形成的中空球可广泛用于生物染料和抗癌药物等客体分子的智能输送等。在这些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中,茶多酚自身的抗癌前药功效,都受到了相应的重视。可以预料这些前沿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茶资源在生物制药和靶向抗癌载体方面的应用。随着社会进入老年化时代,骨质疏松症将会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一种常见疾病。正常状态下,人体骨骼中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处于平衡状态,进入老年后,破骨细胞的功能趋于活跃,这将导致骨骼变脆、骨骼量减少,引发骨质疏松症。2015年最新发表的采用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揭示,茶黄素具有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可有效改善动物的骨质疏松症状。此外,调控人体结石的主要成份草酸钙的体外结晶学研究也揭示,茶多酚可抑制一水草酸钙的形成,所以茶具有预防结石形成的功效。以上涉及骨质疏松症和结石形成的研究将有望利用茶资源开发出相关的健康用品和治疗药物,获得预防乃至治疗人体病理性矿化关联的疾病效果。针对茶的功能组分,构建适宜的载体材料,以提高茶多酚的生物利用度,对于实现茶组分的功能效应具有重要的价值。这类茶多酚载体材料一般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医用高分子和无机材料来构建,如2008年发表的论文就报道了一类茶多酚钙基无机载体材料的制备,该研究采用双喷嘴技术,对钙盐溶液和含有茶提取物的碳酸盐或磷酸盐溶液进行混合成粒,形成载有茶多酚的载体材料,实现了对多类茶多酚单体较高的包封率。此外,当前发展新型的生物功能材料的研究,也是利用茶资源的另一个热点方向。Fei等利用茶多酚组装获得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通过选择采用不同的金属元素,可获得不同波段的自发光功能,可应用于生物影像和输送客体物质等;2012年发表的研究报道了一种尺寸可控的、在低pH值下稳定性极佳的EGCG纳米金颗粒,这些纳米粒子作为抗癌药物载体可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尤其适合应用于胃肠环境。

3.3其他材料领域

利用茶多酚的化学特性,发展绿色的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功能材料,进一步展示了对茶资源的全价值应用。Nadagouda等报道了在室温下用茶提取物高效合成贵金属纳米粒子的研究,所得到的银和钯等纳米粒子的粒径仅为20~60nm,该技术不涉及使用表面活性剂、封端剂或有机模板等化学物质,方法简单、环保、高效,也适宜于制备其他如金和铂等贵重金属纳米粒子。上述方法是利用多酚物质的还原特性来高效合成金属纳米粒子,而利用其抗氧化性还可以获得新型的高效传感器,如结合茶EGCG的抗氧化性和单壁碳纳米管(SWNT)独特的电响应特性,就可构建出具有对活性氧响应的SWNT/EGCG复合材料,该类复合材料可潜在用作化学和生物传感器。此外,由茶提取物组装构建的多酚球,表面孔结构丰富,预计在环境治理、空气净化以及作为化工填料方面均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篇12

吉林化工学院对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和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化学、应化、制药、药剂、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等专业的大三或大四学生开设《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对于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已经经历多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历练,进入大四第二学期就要面临毕业论文环节的大三学生来说,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实践课程。多年来,对大四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同学之间的协作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面对几十个在不同条件下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不能进行较深度的剖析和讨论,不能发掘有意义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不能很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设想。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对《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并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验证了实施效果。

一、《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实验小组,通过实验小组二次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分工实施与协作实施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可以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智慧和能力,通过激发个人潜能,往往达到1+1>2的效果,因此团队协作能力越来越被视为一个人的必备素质。

过去对《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的教学研究中,更多地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文献检索和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实验,这对于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很有帮助,但由于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只针对自己的实验负责,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没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相互交流。为了培养学生更多的团队协作精神,在《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了实验小组。即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实验小组,每一个实验小组围绕一个因素,参考小组成员各自所设计的实验方案,通过集体协商讨论,设计进一步完善的二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分工实施和合作实施相结合,共同完成实验内容。以综合设计性实验题目《VB1催化下安息香缩合反应》为例,该实验包括四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实验方案的设计,是由实验小组共同参与讨论制定;第二部分是VB1催化下的安息香的合成和分离,是由小组成员按照不同的实验条件分工实施;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为安息香的重结晶以及安息香的红外光谱分析,是由实验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在《VB1催化下安息香缩合反应》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安息香合成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VB1的用量、pH值、碱的种类、溶剂种类、溶剂配比、原料加入方式、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方式等。在学生了解各种影响反应因素的基础上,实验小组围绕各自感兴趣的实验因素进行二次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分工实施和协作实施,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在此期间,指导教师只提出启发性参考意见,抛砖引玉,调动学生参与实验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诱导学生的思路向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向引导,使学生在《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过程中,由教师依赖型、实验讲义依赖型向自我依赖型和团队依赖型转变,并通过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更有利于研究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真正做到指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

2.实现实验数据共享,强化有深度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为毕业环节打下良好基础

无论是《基础化学实验》还是《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过去更多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强调一人一组进行实验,并只针对自己的单一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进行讨论,实验信息量少,获取知识量少。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将实验人员编成若干实验小组,每一个实验小组对不同的实验因素进行探索实验,并通过同一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的共享,使学生通过一次综合设计性实验,就可以获取多次实验才能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学生对实验条件的变化对反应的影响有更直观的体验,拥有更多的实验数据可供处理、更多的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供发掘、分析和解决,这对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有深度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均有很大帮助,对于大四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3.实验报告与工业生产概念设计有机结合

《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中,将合成实验与化工原理课程学习相结合,进行工业生产概念设计,即在实验过程中引入工业生产中的物料衡算、设备选型等内容,可进一步加强实验与理论、工业生产的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二、《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问卷调查

为了验证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以文献检索和整理能力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实验报告写作能力的提高等为调查选项,对吉林化工学院09化学专业88名同学为调查对象,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共回收79份调查表,统计结果见表1。

回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通过《综合设计性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学生不仅在文献检索和整理能力、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文字编辑和制表制图能力、实验报告写作能力方面也得到较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在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兴趣的提高方面提高更加显著。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教学改革对学生能力提高的影响,以调查选项为横坐标,显著提高和较显著提高的百分比之和为纵坐标,绘制了如下柱形图。

注:(1)文献检索能力的提高;(2)文献整理能力的提高;(3)实验方案自主设计能力的提高;(4)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5)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6)文字编辑,制表制图能力的提高;(7)实验报告写作能力的提高;(8)实验兴趣的提高

由图1可以看出,经过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各项能力提高较显著和显著的比例均超过了60%,其中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兴趣的提高百分率最高,在回收的调查表中占到87.2%(如果考虑未回收到的调查表,占比为75.0%),而文字编辑、制表制图能力的提高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的提高百分率最低,分别为65.8%和69.6%(如果考虑未回收到的调查表,占比分别为60.2%和62.5%),这也说明了给学生更多的“我的实验我做主”的机会,学生的实验兴趣会得到明显提高,另外实验课程在设计上,增加了集体设计实验方案和共同协作进行部分实验内容,增加了学生间沟通和协商的机会,团队协作能力同样得到明显的提高。反观文字编辑、制表制图能力的提高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的提高百分率相对较低表明,这些能力的培养并不能通过一两次实验就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而是需要反复的锻炼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论

目前对《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的改革更多地强调个人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实验过后形成的报告关注度相对较低。

通过对综合设计性实验的三方面的教学改革,学生不仅在文献检索和整理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提高,而且在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方面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这对于毕业班级学生顺利开展毕业论文,乃至培养研究型、创新型人才都具有很大帮助。

对《综合与设计性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不需要明显的人力投入和物力投入,在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下,通过有限的学时,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可操作性强,便于管理、实施和推广,对今后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篇13

一、改革总体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总体指导思想是关注专业英语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关注知识传授与岗位能力培养相结合,兼顾语言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在教学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内容设置。体现课内与课外、模拟和面向岗位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思路,在符合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达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地。专业英语课程内容包括基本技能、岗位技能、科技文献翻译三个主要方面。其中基本技能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专业词汇、阅读、翻译、写作等,旨在培养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必备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岗位技能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印染厂生产技术交流、产品销售及技术支持、国际展会产品技术交流、产品检测、产品说明书撰写等。从行业职场需求和应用角度,以职场工作的具体情景、工作过程,行业技术术语、文件和职场交流为背景素材,把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与职场工作情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英语科技文翻译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英语科技文献检索、科技文献翻译和科技论文撰写,旨在拓展学生视野,了解科技前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的创新人才。通过这几个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设计,使学生很容易将学到的专业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纺织印染行业培养技能娴熟、善于交流合作、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强的新型人才。

2.课程教学方法。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优化组合精讲、任务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专业英语教学;灵活运用教师讲授、辅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Seminar等多种教学模式。课堂外教学采用组建学习团队、自主学习、开放实验室、查阅文献学习等主动探索学习的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二、具体实施细案

1.单元1?摇Fibers。单元知识点:(1)Overview;(2)Natural fibers;(3)Manufacturing;(4)Chemical fibers。教学模式:教师精讲+任务式+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扩展阅读。创新点:精讲与任务式教学法相结合,通过实施任务,促进学生自身知识的重组与建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进行科技文献检索、阅读和信息收集的能力。

2.单元2?摇Textile。单元知识点:(1)Textiles;(2)Yarn and spinning;(3)Weaving;(4)Knitting;(5)Nonwovens。教学模式:教师精讲+学习团队+任务式+Seminar。创新点:通过组建学习团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深入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交流学习心得,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往沟通能力、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全面发展。

3.单元3?摇Fabric preparation。单元知识点:(1)Desizing;(2)Scouring;(3)Bleaching;(4)Heat setting。教学模式:精讲+学习团队+交际式+任务式。创新点:交际式教学法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兼顾了语言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将前处理工艺分解成任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焦点和目标,可以激活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组建学习团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报告讨论的主动探索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4.单元4?摇Dyeing。单元知识点:(1)stock dyeing;(2)yarn dyeing;(3)piece dyeing。教学模式:精讲+启发式+案例法。创新点:采用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并能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5.单元5?摇Printing。单元知识点:(1)flat printing;(2)rotary-screen printing;(3)pigment printing;(4)digital printing。教学模式:精讲+团队学习+任务式。创新点:围绕课程教学任务,通过学习团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自由表达、获得知识和乐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和协调,强化学生团队意识。

三、课程学习团队实施方案

1.组建理念及方式。组建理念:组建学习团队,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以及与别人的交流构建新的知识,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探究自身思考和行为模式,使教师由主导变为指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研究性和拓展性学习。组建方式:将每个班分为6个团队,每个团队人数5~6人,采用随机自由组合方式,小组长通过小组成员讨论产生。

2.课程学习团队运作及管理方案。①教师作为学习团队的指导者,参与和指导团队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学习团队的创建、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学习过程讨论的参与、团队活动效果的评价。②团队小组长负责负责定期组织讨论学习活动,负责团队的沟通、协调和考勤,组织团队成员就团队目标、计划方案、任务分配、合作方式等达成共识,参与团队成员考核评价,与其他团队沟通等。③制定团队学习活动记录表、团队成员个人成绩评价表、团队成绩评价表。

3.考核方式。期末总成绩=期末考试(60%)+平时成绩(40%)。平时成绩=个人平时成绩(10%)+团队成员个人成绩(30%)。其中:个人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报告、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构成。团队成员个人成绩=团队成绩(10%)+个人成绩(20%),团队成绩由老师评价、团队互评共同组成,权重分别为50%、50%;团队成员个人成绩由个人自评、团队成员互评、团队组长评价共同组成,权重分别为40%、40%、20%。

轻化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探索、改革和完善,课程教学应体现知识本位和素质本位相结合的原则,体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真正做到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使专业教学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杰,迟宇风.任务教学法在IT行业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