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药理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注重教师团队培训
2.1全面的集体备课制度,保证教学质量集体备课能集思广益、促进教师成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讨、分析试讲、审定教案、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的活动[7]。但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其内容分为理论教授和实践训练两部分,其集体备课模式也应根据实验课的特点制定。所以我院建立了特色的药理学实验集体备课制度,具体如下:①参加人员除了授课教师外,还包括教辅技术人员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研究生。实验课的药物调配、仪器器械管理均有专门的实验师负责,实验的巡回指导还有研究生参与,整个团队在实验过程中发挥着不同作用,缺一不可,所以需要集中一起备课,沟通协调、相互学习和提高。②内容流程:集体备课流程可归纳为带教教师试讲课件和教案实验教学团队提问、讨论完善共享多媒体课件预实验小结操作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教师书写实验报告。从上述流程可见药理实验集体备课内容比理论教学更加丰富,增加了预实验和教师书写实验报告等环节。其中的预实验,是指实验指导教师将要开展的实验预先做一遍。只有通过预先进行的实验,才能对整个实验进行评估,理清操作上的重点、难点,在随后开展的学生实验中做到有的放矢,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排查,对实验细节进行调整,以提高实验成功率。预实验后,还要求书写教师实验报告,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分析写作水平,还有利于教师批改学生报告。总的来说,我院在每个实验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预先对将要开展的实验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有利于提高教学团队对授课内容和操作技巧的掌握,促进教学梯队中资深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知识,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还给予了参与教学活动的研究生快速学习的机会,使沉淀的教学经验得以传承、发展,保证了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
2.2注重培训教师的专业教学方法及情感教学方法药理学实验的指导教师全部具有医、药学专业背景,熟知专业知识,又有集体备课做保障,在讲授专业知识上有优势。但是没有长期、系统地接受师范教育,只接受了短暂的岗前培训后就直接承担教学任务,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边教学边学习、摸索各种教学方法。因此我院在注重教师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也特别注重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方法研讨班和进修班,开展教师授课比赛,定期开会讨论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根据药理学实验的专业特点,在学习传统讲授法基础上,组织教师学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在实验课中灵活运用小组法、案例法、演示法、探究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另外,为实现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我们在注重多元化专业教学方法的同时,也鼓励教师运用情感教学方法。如药理学实验对象主要是动物,常有学生因为害怕小鼠而不愿意动手,此时不应强迫学生立即动手,而是亲自在学生身边示范捉拿小鼠,以亲切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面引导、侧面鼓励,逐步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障碍,教师多用“你能行”、“做得很好”等激励的话语,让学生肯定自己,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当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虐待动物,不能厉声叱喝,应耐心解释,加强生命伦理教育,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培养其爱心,对实验动物伤害减至最小。教师还利用综合性实验中小组分工完成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篇2
传统实验教学往往采用封闭式教学,学生主要集中在教学实验室,按照预设的实验方法按部就班地操作,这种实验教学形式中,学生的实验活动往往是被动的,并且由于实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自行探索,磨灭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因此,结合多元化的实验内容,教师同样也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开展了本科生“第二课堂”、本科生创新实验、临床前药理学选修实验等开放性实验教学方式。这种开放性实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6],主要采用2种形式:一是教师定方向,学生设计实施。由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实验室仪器设备情况,仅给出实验目的,由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教师主要指导辅助学生完成实验。二是学生参与科研实验,选择教师的科研课题中与药理学实验结合紧密的部分,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搜集相关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共同开展实验研究。这类实验教学主要在教研室的科研实验室开展,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时间安排相对较灵活,并且能够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由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近年来本单位已有多位本科生总结了开放式实验的研究结果,公开发表了科研论文,为以后的科研或临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总之,实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不仅有助于加强实验教学效果和效率,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还为不同基础、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自主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实验考核的多元化
以往的药理学实验考核方法比较单一,依据实验报告的书写详尽规范程度进行评分,造成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单纯的记录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结果,缺少自己对实验的分析讨论。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实际操作能力,片面而有失公允。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分为三部分,即实验报告撰写、实验设计能力和基本操作考核,注重对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评定。其中,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考查学生对实验记录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并且,除验证性实验外,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要求学生以科研论文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真实记录实验结果,强调结果的分析讨论,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篇3
1.1.2准备教学资料药理学理论教学内容分为6个模块,即总论、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学、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内脏系统药理学(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等)、内分泌系统药理学、化学治疗药物药理学等。本研究决定将上述内容重新整合,75%学时采取PBL教学模式,仅保留25%学时采用传统讲授方式教学模式,主要涉及药理学基本框架知识或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药理学总论、抗心律失常药等。其中对采取PBL教学模式的内容,打乱原有教学顺序,突破原有章节界限,将不同章节有机结合起来,如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和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综合在一起,而将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现行的教材均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编写的,不适合PBL教学模式使用。确定PBL教学模式的内容后,本教研室群策群力组织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分头编写符合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料和病例,每一病例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2个版本,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病例的内容从易至难,并很好地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生理、生化、微生物等基础知识衔接。编写完毕,再经过反复论证,才定稿。
1.1.3建设硬件设施规范的PBL专用教室内布局应与圆桌会议室类似,四周有足够的黑板或白板供学生使用,墙上的挂钟让学生能自行掌控讨论节奏和进程。由于改建教室花费较大,本教研室采取了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的办法,定做了几块移动式白板,置于教室周围,满足了PBL教学模式的需要。
1.2教学实施
1.2.1分组开课前要求课代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以不超过4人为宜。在每个学生小组中选1名组长,每次上课前1周,教师将病例交给学生,由组长分配给组员,有重点地分头收集相关资料。
1.2.2课堂讨论首先组织学生归纳病例中的重要信息,罗列与药物使用相关的知识点及拟讨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准备情况就相关问题进行重点发言。涉及的知识点和关键论点要求学生写在白板上,每次课结束前,由教师或学生以白板上归纳的内容进行总结。
篇4
我校的药理实验课在三年级开设,学生的课表上只有“机能实验”的字样,并不标注具体课程。学生来上实验课,根本不知道是何内容,更无法提前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不清楚实验目的,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高。如果清楚地在课表上标注本周实验课的内容,学生可以提前预习相关知识,有利于理解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将双盲实验的思想引入药理学实验,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药瓶中具体的药物,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复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等,设计相关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的结果,分辨药瓶中具体的药物。教师进行相关总结,最后由实验师揭示结果。每组的学生知识背景不同,思维不同,所设计的实验也有差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由于学生和老师都不知道具体的药物,这样就可以减少无意识的暗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生更不可能凭空编造实验结果。实验项目“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血压的影响”是验证性实验,主要验证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我们把双盲法引入这个验证性实验。上课一开始,老师会出示3种药物,标注为A,B,C药,并且告诉学生这是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的3种激动剂,请大家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动物对这3种药物进行区分。给学生提供的动物是家兔,主要仪器是压力换能器及BL-420实验系统,可进行血压测定。学生可以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明确给出ABC各是什么药物。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ABC具体是何种药物,只有实验室老师清楚。实验课完成后,由实验室的老师揭示谜底,同学也可判断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与老师给出的答案相符合,说明这些同学认真预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深刻理解了这些药物的作用;如果与老师给出的结果不符合,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3],分析究竟是因为理论知识没有掌握,还是实验过程出现了问题,从而影响了对结果的判定。在药物镇痛实验中,三种药物分别是0.7%醋酸、强痛定、生理盐水。醋酸腹腔注射可以引起小鼠腹痛,小鼠出现“扭体反应”,强痛定有镇痛作用,生理盐水没有镇痛作用。老师引领同学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请同学根据已提供的实验条件,辨别这三种药物具体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通过闻气味很快就找出醋酸。有的同学则是把三个药物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后,观察引起扭体反应的则为醋酸。找到醋酸后,再进一步区分生理盐水和强痛定。给小鼠皮下注射强痛定和生理盐水,强痛定可以减轻疼痛,15min内小鼠扭体次数少。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最后结果符合标准答案的同学,欢呼雀跃,非常兴奋,而实验失败的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失败原因,可以再进行一次验证实验。
3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自由学习的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项目”,每年都有20-30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在2000元左右,其中不少项目与药理学相关。这时,我们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实验场所和实验条件,学生可以自行完成项目,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选题、实验、结题汇报。教师只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给予帮助,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题。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科学研究工作,协助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甚至独立完成某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科研的意义,培养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师可以节约时间,更快捷方便地进行科研工作,提高效率。
篇5
1.3充分运用网络工具进行多维互动在教师引导下开展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的合力互动。互动必须合力,必须全员参与。多维互动包括课堂互动与课外互动,课外互动又可分为网上互动和课后学习、实践、研讨活动。把学生课外学习纳入教学活动的统筹安排之中,同时将课内探究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①拍摄学科难点和需要拓展的知识点的数字视频,置于课程网站供学生点击学习和巩固知识所用。②完善课程网站,推荐参考书或提供电子书、课件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量;布置通过网络提交的课后作业和思考题,加强平时知识巩固;通过在线或离线答疑增进师生之间的联系。③最大程度为学生创造便利,运用微博或微信进行课外互动和答疑。我校的网络课堂“天空教室”为具体实施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通过该系统可以放置教学视频、电子书、课件等诸多教学资料供学生下载或浏览,也可进行在线或离线的答疑或考核;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也使得通过公共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进行师生互动成为现实。
篇6
2改变解剖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密切联系临床与药理学
对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特别是解剖篇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反映出“内容多,难记忆,枯燥乏味”,这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讲解的时候,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满堂灌,应经常将临床实践和药理学知识与解剖学相结合。比如讲解胃的结构和生理时,适时结合胃动力药吗丁啉,如何促进胃的排空,治疗胃胀。也可以结合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来提高学生对胃的解剖生理的认识。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的将人体解剖生理学与药理学联系起来。再比如,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治疗慢性肝炎的宣传广告,但是能够真正治愈的人却很少,而且转归效果不佳,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下,可以充分意识到只有先深入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才能明白肝炎为什么可以向肝硬化或肝癌转变,也才能了解为什么肝炎病人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水、内分泌紊乱等临床症状,更能知晓为什么此种肝炎向肝癌转化之后,增加了其治疗难度的原因。
篇7
1.3改善课题授课模式,注重实践创新通过课堂互动教学与课外兴趣小组相结合,着重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对实践创新的研究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在教学和实践环节中焕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积极提升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习
在动物医学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实习是一个必要环节,结合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要确定在实验实习、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等环节对兽医药理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探讨,以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1实验实习阶段与国外相比,国内农业院校的兽医专业课程课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理论课时数量不够,实验课时所占比例也比较小,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实验课程和理论教学脱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实验实习阶段,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验教学,要从实验室硬件建设抓起,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设计简单可行的药理学实验,并利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改变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此外,针对现行实验指导书以验证性试验为主的实际情况,尝试调整各类型实验比例,增加药物代谢规律研究和抗微生物实验方法比较2个综合性实验,拓宽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在实习阶段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与校内外相关兽药企业,尤其是民族地区兽药企业的合作关系,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使学校教学资源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实践、实习教学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增强其科学研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2教学实习阶段在本科教学实习阶段,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民族地区基层进行授课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授课能力,通过讲课的方式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养殖户,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民族院校学生生源广泛的特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到基层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结合当地药物资源,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民族习惯和生活经验,收集药用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自发设计简单的药理学实验,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实践的内容,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更好地学习动物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在动物实验方面,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民族区域的珍稀动物资源,不仅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更能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服务家乡特色养殖业发展的热情,同时也可以从实践中验证民族地区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3毕业实习阶段在毕业实习阶段,建议安排学生去基层锻炼,养殖场、兽药企业和动物医院等实习基地不仅能够为兽医药理学的实际运用提供空间,而且能够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机会,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养殖场和动物医院,它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的病例,而且在这些实习的地方能够接触到动态的发病病例,能够激发学生培养动态的理疗观念和用药调整等治疗手段的变化,及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尽可能多地举办兽药知识相关讲座,让学生直接到养殖企业或者农村散养农户进行集中培训,将学到的专业知识时传达给养殖人员。同时,积极吸取养殖人员的临床经验,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互动交流,丰富和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总之,在实习阶段必须要充分发挥兽医药理学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努力把实验实习、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简单地将之与其他专业课程割裂开来,更好地发挥其基础地位的作用。通过实习,不仅巩固了课程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又锻炼了学生动手和科学观察的能力,更好适应为民族地区培养复合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目标。
3课程考试
课程考试要避免考试方法的单一化和考试内容的条化,改革考试形式,灵活运用笔试、口试和实验操作技能等考核方式,鼓励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联合运用,达到全面考核的目的。考试内容尤其是笔试范围的内容,不仅要加强教学大纲的学习和试题库的建设,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要增加题型的多样性和覆盖面,通过名词解释、填空、判断改错、简答和材料分析综合题等多种题型来增加内容的覆盖面,同时试题的设置也要有一定的区分度,突出重点,努力加大学习自由度,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8
1根据培养目标,精心编写、修改实验教学内容鉴于目前没有统一出版的临床药理学实验教材,在我校药理教研室以往开设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开设的相关实验内容,自编了新的实验教材。根据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医药复合型人才及药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大都是做临床药师,要求他们必须熟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指导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合理安全用药,并能开展临床药物科研工作,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临床病例用药讨论、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讨论、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4个内容,每个内容6学时。重点培养学生对临床药物合理、安全应用的能力,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药物临床研究的能力。
我校以往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临床病例用药讨论。根据现在药师的工作职责范围,这些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未来药师的培养。药师的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扩展到走向临床,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与科研。且理论课学时有限,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受到限制。如在学习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求章节时,共4学时,学生对于一个完整的药物临床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注意事项、流程等认识不足,有必要开设这方面的实验来弥补。且我校的附属医院是新增的国家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有开展实验的很好条件,故我校药理教研室开设了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ADR危害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提高对ADR的认识也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挑选了2个关于ADR的专题节目视频录像作为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ADR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到临床上挑选一些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临床用药分析讨论的病例,让学生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订药物治疗方案。这种病例既真实又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药物合理、安全运用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设置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LunWenNet/Com]
2选择适宜的开课时间,挑选合适的教学人员各院校药学专业的临床药理学,一般都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开设。我校药理教研室选择在大四学生下临床实习之前开设临床药理学。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具备了一定的药物和临床医学知识,能够把药物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更好地学习、理解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安全使用,更重要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实习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如通过对临床病例用药的讨论,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和临床上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够很快适应实习工作。我校临床药理学共72学时,理论占42学时,实验占30学时,实验课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掌握。学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边缘应用型学科,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医学和药物学知识,还要熟悉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很多学校的临床药理学教师就是基础药理学教师,对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不熟悉,存在着临床与教相学脱节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校药理教研室这几年引进了一些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组成临床药理学教学组,这些教师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并从事过临床医疗工作,有着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通过三年的药理学硕士课程学习,其掌握了丰富的药物知识,能够很好地把医学与药物知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灵活地结合运用,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此特长。
3以学生为主,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往的临床药理学教学大体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它以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获得间接经验为特点,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推行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与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师指导选题、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班内讲评、总结提高5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互相激励,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则表现为示范性讲授,平时启发思维、答疑解难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2]。下面以病例用药讨论为例,讲述我们如何在临床药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
我们把每个实验分为两次课,每次课3学时,学生6人一组。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病例,根据病例中提供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原则,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制订一套药物治疗方案。要求收集好治疗方案中所用药物的类别,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资料。上第一次课时,每组派代表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汇报本组的治疗方案及用药选择依据,全班学生讨论该组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应如何改善该组治疗方案,教师在其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加强了对理论课中所学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药物合用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短时间内接受了较多的信息,了解了新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尽快适应了当前临床用药,跨越了教科书上所讲述的药物与临床实际用药间的“鸿沟”,提高了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用药变化的能力。治疗方案讨论后,教师再把临床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查阅临床医生所用药物的信息,评价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有无合理性。上第二次课时,同样每组派代表发言,就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出评价。通过对临床医生治疗方案和医嘱的学习、评价,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对以后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指导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也突出了实用性很强临床药理学的特色。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
篇9
1.1危重病人对镇静的需求
近来,围术期危重病人应激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危重病人在诊治过程中常见的焦虑、恐惧和躁动等应激反应的发生过程及其临床调控程度直接关系到病Bion和Ledingham对ICU病人的调查表明:焦虑和疼痛是其所经历的最常见的不愉快的记忆。对此类病人给予必要的镇静治疗可以:①提高病人的舒适程度;②减少病人的应激反应;③便于进行特殊治疗操作。镇静的指征包括:①机械通气;②昏迷病人;③ICU躁动综合征;④诱导睡眠等。
1.2危重病人对镇痛的需求
由于传统观念以及工作环境的条件所限,在危重病人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往往强调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对病人的舒适性重视不够。然而,此类病人在诊治期间的疼痛不适往往引起机体明显的病理生理改变,如疼痛可引起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因此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②疼痛使胃肠道动力减弱,甚至引起胃肠道并发症;③疼痛尚可限制咳嗽和深呼吸并加重机体的应激反应,临床上在胸部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时常遇有不同程度肺不张和缺氧的情况。
在危重病人倡导和进行镇痛治疗,除了人道和伦理方面的考虑之外,其临床意义尚在于:①调节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儿茶酚胺和神经肽水平,尽早使组织、心肌氧耗和高交感活性引起的生命重要器官的高负荷状态(这些对危重病人往往难以耐受)恢复正常;②改善损伤后的继发性分解代谢亢进,促进机体有氧合成代谢及创伤愈合,维持免疫功能;⑧减少腹部和胸部手术后的肺部并发症;④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深部血栓和有关肺并发症和肺梗塞的发生率。
二、危重病人镇静镇痛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危重病人病理生理变化复杂,常常是同时采用5~10种药物,由于机体组织血供下降及生命重要器官功能不同程度受损,药物的体内清除过程可能发生改变。此外,此类病人CNS对镇静镇痛药的敏感性可能增高。许多因素可能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镇静药尤其是异丙酚、苯二氮革类以及镇痛药(通常是阿片类药)是主要用于危重病人镇静、镇痛的药物。
2.1异丙酚
近年来在危重病人采用异丙酚镇静日益普及,但在这类病人长时间连续输注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资料尚不充分。Bailie等在12例ICU病人以2.6mg·kg-1·h-1的速率连续输注平均达86h,并对其清除参数进行了观察研究。停止输注后,血浆异丙酚浓度在初始的10min平均下降50%。其他报道表明24d连续用药后无快速耐药或蓄积。然而,异丙酚在危重病人药代动力学变化特点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2.2苯二氮革类
其中咪唑安定是半衰期较短的苯二氮革类药,最常用于危重病人的镇静。然而,有报道在高龄病人反复应用咪唑安定可引起清除过程的延迟和蓄积作用。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危重病人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表现在①病人对输注速率需求方面;②一定水平镇静程度的稳态血药浓度;③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等。在一些危重病人长时间镇静后咪唑安定的蓄积作用的观察包括感染性休克、低心排、低蛋白血症、肾脏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腹部大手术后病人。这种蓄积现象可能的解释为:由于咪唑安定具有非常高的肝脏排泄指数,而肝血流的下降造成该药一定程度的蓄积。
2.3阿片类镇痛药
静脉吗啡是ICU病人常用的药物,但在危重病人吗啡的体内清除过程可能发生明显的改变。Macnab等对休克病人的观察表明吗啡的清除半衰期明显延迟(为13h),而非休克病人仅为6h。在危重病人常见的因素(如肝血流减少、感染性休克、高龄、近期手术、低蛋白血症、肝外代谢途径即胃肠道排泄减慢)均可能影响吗啡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在危重病人硬膜外吗啡或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镇静镇痛药物选择原则和特点
用药原则应根据不同疾患的危重病人镇静镇痛的特点选择用药(如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心脏手术后病人、肝肾功能不全病人、中枢神经损害病人、创伤病人等)。此外,应考虑药物作用的维持时间,根据单次静脉注射后药物作用维持时间的不同,可将镇静镇痛药物分为超短效(作用时间<5min,如异丙酚),短效(<15min,如咪唑安定、阿芬太尼),中效(<30min,如chlormethiazole)和长效(>30min,如安定、吗啡和度冷丁等)。应强调在一些病人,药物的作用时间可能明显延长。各类药物在危重病人的镇静镇痛治疗中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对于数天之久的镇静镇痛,可采用长效药物,而在最后的24h改为超短效药物以便长效药物的预期从体内清除。
可在采用长效药物后根据临床需要酌情采用拮抗药,然而,在危重病人采用阿片受体拮抗药纳洛酮可因疼痛、体内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导致病人心血管功能紊乱,甚至致命的心律失常。采用苯二氮革类受体拮抗药氟吗泽尼(flumazenil)较为安全,其适应证包括:①机械通气需脱机的病人;②单纯苯二氮革类药物过量;③脑亡测试;④昏迷的临床诊断;⑤肝性脑病等。
总之,在危重病人、创伤和手术诱发的机体应激反应,特征性地表现为复杂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对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恐惧、焦虑和疼痛可加重机体的应激反应。研究表明适当的镇静和镇痛治疗有利于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危重病人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应当强调在危重病人镇静药和镇痛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有所改变,因此,必须注意给药剂量个体化,对镇静、镇痛强度进行经常性的监测。
参考文献
[1]WoodhouseAetal.Anaesthesia,1997;52(10):949.
篇10
气质分类为火、气、水、土四类,具体为:
火,气质干热,位于高处,量轻,性升腾,调节天地寒热,湿干程度,能给万物热量,使它们分解、成长、成熟,甚至能溶化和改变坚硬物质。能制约水、土之寒。有使万物成长的作用,药质居于里,色多黄。
气,气质湿热,位于空间,量较轻,性浮动。能缓和太阳过多热量对水和地面的影响,填补空间,无孔不入。能营养万物,促进物质代谢,在万物的生存和生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药质居于外层,色多红。
水,气质湿寒,位在空间,量较重,性窜动,在所有生物的整个生命活动中,能运输和溶解它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防止营养物质在过多热量的影响下出现不良的分解性腐败。并且通过各种渠道能畅通排出万物在物质代谢中产生的各种废物。药质藏于最里,居于中者,色多白。
土,气质干寒,位最低,量重,性沉静。常受太阳的热化和干化作用,也常受水的溶解和结合作用。在保持万物形态的同时,也能调节水对过湿和过热的现象。能为生物保存它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还对有些物质有分解和加工作用。药质居于最外,色多黑。
回族医学用“四元”归类物质属性的方法,基本上已经不是火、气、水、土的本身,而是按其特点、作用、性质等抽象的概括出不同事物的属性。土质而性寒的药物,具有收敛作用;火质而性热的药物具有刺激作用;水质而性干的药物,具有渗透作用;气质而性湿的药物,具有滋润作用等。
在论及药物的表象类别时,回族医学“以其胜者为名”:即“金气胜名金”、“木气胜名木”、“活气胜名鸟兽”。回回先贤曾用实例说明:“金气流行,山得之为玉石;水得之为蚌珠;土得之为五金之矿;鸟兽得之成为鸟兽之宝;草木得之,为草木之精;一切万物得之,而各成其为坚明定固也。木气流行,山得之生嘉植,水得之生浮萍,沃土得之生禾稼,瘠土得之生草毛;四植之中,禀土胜者坚质,禀气胜者中空,禀水胜者多繁花;禀火胜者多果实;而要皆得此木气以化育者也。活气流行,生于山者为走兽,其形体与丘陵似;生于林者为飞禽,其羽毛与枝叶似;生于水者为鳞介,其鳞甲与水波似;生于土者为蛰虫,其形质与土壤似。”在论及药物相互配伍中的七种情性时又指出,“四生之中,禀气火胜者能飞;禀土水胜者能走;禀气土胜者性湿;禀火土胜者性烈;禀气水胜者性贪;禀水火胜者性暴;而要皆得此活气以化育者也”。包括质性相同的两味药相配为“性亲”,即为“七情”。可见,四植、四生、四活中“无金则木不生;无木则鸟兽不育,抑万物之生,皆从地出,自下而上也。故金藏土中,木见土外,鸟兽则飞行于空中,三者代天地之化育者也,故曰万物母。”
所以,药物形成依赖“三子”,生长化育源于“四气”,只于药物四性,即药物的四禀性,冷(寒)、热、干(燥)、湿(润)。其中热与寒是药物相反的两种“能力”;燥与湿是药物的两种相反的“质量”。而燥(干)的药物又分为具有热的性能和具有寒的性能两大类;湿(润)的药物分为具有寒的性能和具有热的性能两大类。
回族医学在论及药物性味时,各依其三子(金、木、活)至所专盛之“四元”而判断。即三子四性十二味:
金气流行于四物,至所专盛之“气”,其性湿,其味淡;至所专盛之“火”,其性热,其味涩;至所专盛之“土”,其性燥,其味咸;至所专盛之“水”,其性寒,其味臭。
篇11
基层药学服务能力本位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突出适用性和实用性。由于药学服务工作既需要药学知识,又需要相关临床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等,这就要求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须具备全面性。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医药兼备、能力优先”的原则,对药学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布局、整体优化,调整医学、药学等相关课程比例,创新、修改课程内容,对交叉性、重叠性较多的学科应进行整合、重组,对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适当调配,通过纵横双向构建一个素质与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现以我院的药学专业三年制大专为例,讨论药学服务方向的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方案。
3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3.1改变传统“化学-药学”培养模式,合理布局药学、医学相关课程,重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为满足药学服务岗位的需要,培养“医药兼备”的药学服务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必须将传统的“化学-药学”模式转换为以药学服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模式。专业基础教学中,适当压缩化学模块,增加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作用,减少重复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精简与化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将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将内容密切相关的“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整合为“药用基础化学”,“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整合为“药物分析基础”,“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整合为“天然药用植物学”,“数学”和“医学统计学”整合为“医用数理统计学”;压缩“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科中介绍的化学反应机制、构效关系、结构改造内容可适当精简;调整和加强临床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将广而全的“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调整为“常见病临床诊疗学”和“药物治疗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用药指导和常见疾病诊断能力;同时,增设与药学服务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基础课程,如“药学信息检索”“临床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为药学服务职业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也为专业、职业课程的学习作好铺垫,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2完善人文、社会、文化素养类公共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药学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关心患者的心理、行为、环境等影响药物治疗的各种社会因素。因此,在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还须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原有的“英语”“思想政治”“计算机”“体育与健康”“就业指导”等基本素质培养课程的基础上,以必修或选修的形式将“道德伦理学”“公共卫生学”“信息情报学”“文学与艺术欣赏”“人际关系学”等课程纳入课程设置范围。例如,开设“心理卫生学”“医学伦理学”课程,以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加强学生对心理卫生的认识。另外,可结合专业方向开设公共文化课程,如开设“医学应用语文”,规范学生正确的药历书写格式;开设“服务礼仪与规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开设“药学职业教育”“医患关系学”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可改革现有课堂“说教式”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去居民社区宣传安全用药知识及开展各种社会调研活动来实现这些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3.3调整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强化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培养根据药学服务工作对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专业课程应突出职业导向性,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设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真正能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优化重组、创新,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药剂学”课程的内容向“药物调剂学”方向倾斜,对“制剂学”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精简,可通过药厂见习等方式对“药事管理与法规”进行现场教学,增强学生对药品营销、管理与药事法规的全面认识。增设“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毒理学”“临床药理学”等与临床药学服务相关课程,全方位培养学生药学服务能力;可针对药房工作开设“优良药房工作实务”课程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药学服务工作具体内容;增开“药学服务与用药指导”“药物经济学”等课程,为学生从事药学服务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撑。
4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药学服务能力本位下的课程体系重在突出实践应用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用药指导与咨询、处方审核与调配、药品贮存与养护、药品分类陈列、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与药学服务实际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让毕业生直接与工作岗位接轨,实现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因此,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多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实践应用教学,构建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而又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4.1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形成模块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将校内实验课程通过优化整合成4个实验教学模块。①基本实验模块。由“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相互整合而成,着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②专业基础实验模块。由“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与“病理学”整合,“天然药物化学”与“药用植物学”整合而成,着重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③专业实验模块。由“疾病学”与“药理学”、“常见病临床诊疗学”与“药物治疗学”、“常见病用药指导学”与“药学服务实务”相互整合,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④职业能力实验模块。由“用药咨询与指导”与“药品调配与处方分析”、“药品零售服务”与“医患关系沟通”整合而成,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4.2以多样化、多方位的形式开展实训项目,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将“药品零售”“用药指导”“药品贮存与养护”“药物分析”“药剂学”等实践课程的实训内容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实训。将与专业技能内容紧扣的实践课程归类,再整合成单独实训项目。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建成一体化教室,或利用学院附属医院便利优势进行现场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互围绕、相互渗透。通过与企业单位合作,共建仿真中西药房、药品仓库、用药咨询台、药品营销室、药品检测室、药物制剂室等项目实训室,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上岗就业夯实基础。
4.3通过顶岗实训,强化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由校企双方共同拟定实训内容,组建实训基地。首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建的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强化实训,内容围绕常见疾病用药指导、药品调配、处方审核与分析、医患沟通、用药方法与安全性评价、药品管理等药学服务相关的技能[9],然后让学生到企业各部门进行为期10个月的轮岗、顶岗实训,并进行科学的考核考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无缝接轨。综上所述,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紧跟药学服务行业的发展,所授知识应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符合“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胜任基层的药学服务工作。
篇12
仲景在临床用药时,重视对药物进行必要的处理,即“药前护理”。如桂枝茯苓丸方中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因麻黄节有止汗作用,不利于发散,用麻黄而多“去节”,且煎麻黄时上浮之沫易使人心烦,要“先煮去上沫”。对非用药部分净制,并去除影响药效的部分或成分。仲景对药物还经常使用液体进行洗涤浸渍。除用水洗涤浸渍为主之外,尚有用酒浸、醋渍之法。洗渍法可洗去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如蜀漆洗去其腥味以防引起恶心呕吐。洗渍法还可改变药性及增强药效,如《金匮要略》抵当汤中大黄酒浸后可增强其活血之力。乌梅丸“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增加乌梅的酸性而增强效用。附子、皂荚、巴豆用炮制以减毒。为了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仲景又用釡咀、剉、切、擘、捣、杵、研等将药物破碎。这些均是根据所用药物的特点及所治疾病的需求而进行的用药前的护理内容。
3重视煎药用水及煎煮法
仲景对煎药用水的选择非常讲究,书中煎药除用普通水外,还选用甘澜水、潦水、清浆水、米醋以及清酒等。《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脐下悸,欲作奔豚者,即以甘澜水煮药,意在取其洁净及轻清上浮之意。治疗脉结代、心悸动的炙甘草汤,以及《金匮要略》中鳖甲煎丸、防己地黄汤、栝蒌薤白白酒汤、下瘀血汤等皆用了清酒,能助药物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同时,酒又有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苦酒有敛疮消肿之功效,用于苦酒汤中,加强半夏劫涎敛疮之功。仲景还使用了人尿、猪胆汁、泽漆汁、马通汁、蜜以及浆水等增强药物的疗效。仲景对煎药时间长短、先煎后下等均有要求。煎药时间的长短,与药物的性质、主治病证的性质、服用方法及用量等密切相关。含有有毒药物的半夏汤、蜀漆汤、乌头汤等久煎是为了破坏有毒物质,减轻其毒副作用;含有补益药的炙甘草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如理中汤、麦门冬汤等久煎,则是为了有效物质的充分溶出。解表方、清热类方或质轻疏松易于溶出挥发的药物,则宜轻煎,以免有效成分丢失,如桂枝汤、小建中汤及麻黄汤、葛根汤等,以当以煮沸为度。又如白虎汤煎药时间以米熟汤成为度。仲景因为药物性质的差异以及方药配伍、病情、性味的不同而有先煎、后下、包煎、去滓再煎,以及烊化、泡服、冲服等特殊的煎法。即使同一药物的先煎与后下,其效用亦有别,大黄在大陷胸汤中先煮则熟而行缓以治上,在大承气汤中后下则生而行急以治下。麻黄先煎去上沫,则能避免过汗亡阳及心烦、呕吐。大黄黄连泻心汤渍之以麻沸汤,取其轻清寒凉之气,以清泄中焦无形邪热而消痞。大、小柴胡汤,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柴胡桂枝干姜汤7方均去滓再煎,可使药性趋于协调和合,以助发挥调和脏腑、和解少阳枢机之功。阿胶、饴糖在诸方中皆去滓烊化,芒硝去滓后稍煎。其他如鸡子黄、猪胆汁等用分冲兑服法。后世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曾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亦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汤药的质量,这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
4重视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
仲景在服药护理方面,依据病程长短、证候缓急、病邪性质以及患者体质强弱的不同选择最佳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灵活多变。服药时间主要有平旦服,饭前服,昼夜服3种。平旦服即空腹服,便于药力速行,如十枣汤宜平旦时服,以便迅速发挥峻下利水的作用。饭前服便于药物吸收。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乌梅丸安蛔止痛等,要求饭前服。昼日、昼夜服为昼日、昼夜各服若干次,以保持药效。仲景大部分方剂是采用昼日、昼夜服法。服苦酒汤、半夏汤“少少含咽”,即不分时,少量多次频服。服药次数则根据病情需要及药性不同而各有特点。药性较缓和的药物,需要持久治疗者常用一煎分多次服用,如五苓散、黄芪桂枝汤,“日三服”。亦有病情急重或病情复杂者,为使药物在体内持续作用而昼夜兼服。病情严重,病势危急之症。为求解急救逆,迅速发挥药效,宜一煎大剂顿服。如干姜附子汤主治太阳病下后复汗致阳虚阴盛,阳气暴脱的危重证候,采用顿服集中药力,急救回阳。服药的温度因病证不同也有区别。无特殊情况,一般宜温服。使用生姜半夏汤时为防寒饮固结于胸中,格拒热药则取小冷服。桂枝汤为解肌祛风之剂,药汁不宜过温、过凉,则适寒温服。服药量则因人、因病制宜。体质强而病情重者,虽加大剂量,但可加快祛邪速度,缩短病期。体虚、孕妇及病势缓者,不可大剂峻攻,以免伤及正气,加重病情。如攻泻之十枣汤“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大乌头煎,主药为大毒的乌头,“微量渐加,以知为度”。
5重视多途径给药及护理操作技术
仲景开创了多途径给药法,如洗身法、熏洗法、浸洗法(如治百合病的百合洗方)、药摩法(如治偏头风的头风摩散)、含咽法(如治咽喉肿痛生疮的苦参汤)等。以及矾石丸、蛇床子散作为治阴中病的坐药。再如以苦参水煎去滓,洗渍前阴,治前阴蚀烂且伴咽喉干燥之症。以雄黄置筒瓦中烧,熏肛调治蚀烂之症。《伤寒论》中治大便难的蜜煎导而通之,或用土瓜根煎汤和猪胆汁灌入直肠导便,是有记载最早的药物灌肠术,也是当时比较成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这些都反映了当时药物护理的发展水平。
6重视药后观察
服药之后,应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如病不尽除则需审情度势而相应地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病方法。主要有药后观汗、观吐、观二便、观矢气等。凡服解表药后均宜“遍身着絷絷微似有汗”,其汗不可“如水流漓”。如服大青龙汤后,“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以免过汗伤阳。桂枝汤“一服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其文中“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等进一步处理方法都须以药后对汗的观察为准。药后出现呕吐,一般是拒药之象,而服涌吐剂后出现呕吐,则为导邪外出。如瓜蒂散服后不吐者即未见效,当“少少加,得快吐,乃止”。用利水渗湿药以小便通利为有效,如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服后,“小便利则愈,如不利而无效”。大小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等泻下剂以大便通畅为见效。还要观察服药后二便的特殊变化,如治百合病之百合地黄汤药后,大便当如漆;治女劳疸之硝石矾石散药后,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治肠痈之大黄牡丹汤药后,当下脓血等,都是服药后见效的正常表现。《伤寒论•阳明病》篇中,腹满不大便者先试之以小承气汤,观察患者服药后是否有矢气,作为能否使用攻下峻剂的依据。仲景还细致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一些貌似“不正常”的表现,如白术附子汤方“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柴胡桂姜汤方“初服微烦”,乌头桂枝汤“其知者如醉状,得呕者为中病”,治肾着之甘姜苓术汤,腰中当觉温,治风湿之防己黄芪汤,患者觉如虫行皮中,服苇茎汤后,当吐如脓等,是药后的各种正常情况,为药中病所。仲景注意服药后效果的观察,判断药物是否对证、药量是否失宜,掌握病情转机,予以相应处理,这也是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7重视药后调护
药后调护是指服药后的调养与护理。仲景非常重视药后调护,如服桂枝汤,啜稀粥以资汗源、助药力。五苓散以白饮和服,多饮暖水,补充胃气,助阳发汗。三物白散亦以白饮和服,且药后“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药物疗效发挥与饮食寒热相关。理中丸服后“食顷”即饮温粥,以助温中之药力。服十枣汤,得快利,糜粥自养。解表剂如桂枝汤、麻黄汤、桂麻各半汤类,药后皆当温覆助汗。服防己黄芪汤后,注意患者若出现有似虫行皮中,且从腰以下冷如冰时,应让患者坐被上,并用一被绕腰以下,以保暖促汗。此外服药后还应观察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如大青龙汤服后若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以止汗,防止大汗亡阳。白术散若“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若未能如此药后调护,则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篇13
2点评存在的问题
该软件能够快速对医嘱进行审核,提高了临床药师的工作效率,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系统软件都是通过工程师编程进行计算,程序难免会出现漏洞和不合理之处,因此该软件在医嘱审核过程中在判断、确认和统计问题医嘱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警示属于无效警示,即对正常合理用药提出了警示,表明该软件尚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临床药师在软件使用中的人工干预也是不可缺少的。该软件点评出的无效警示处方主要表现详述如下。
2.1抗结核药联用。结核病的病理特征及现行抗结核药的药理作用决定了其常需联合用药,但系统软件在分析处方时可能被认为是重复用药。如治疗结核病一线方案的多联用药为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联用,该方案虽可能发生肝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叠加效应,但同时可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性产生,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常规使用的,但这种联合用药通常被软件断定为重复给药。
2.2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用。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治疗同一疾病可能被认为是重复用药。如注射用凝血酶(巴曲亭)与酚磺乙胺注射液,酚磺乙胺为作用于血小板的止血药,注射用凝血酶为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药物,两者虽同为止血药,但作用机制不同且具有协同效应,不属于重复用药,但却会被软件判定为重复用药。
2.3同种类药物联用。由于疾病发生机制的千差万别,有时即使是同种类药物,其联合应用也是必要的。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联合使用,由于甘精胰岛素属于超长效胰岛素,用于控制基础血糖,而短效和超短效胰岛素用于控制餐后血糖,2种胰岛素联合应用符合血糖控制要求,但却会被软件判定为重复用药。
2.4抗菌药物联用。由于所有抗菌药物多不止对一种细菌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只是对不同细菌有作用强弱之分,而患者感染情况各不相同,系统在对抗菌药物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可能会将某些抗菌药物的合理联用归类为重复用药;而针对具体患者多种抗菌药物的联用,该系统并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提示。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阿奇霉素,通过系统软件判定为重复用药,虽两者都可针对铜绿假单胞杆菌使用,但2种药物的抗菌谱不尽相同,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已将两者联合作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配伍方案在临床推广。
2.5其他误判。除重复用药外,该软件在使用过程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误判。如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通过雾化途径起效,但通过医师站传输到系统显示变成“喷雾”,随即被归类为“给药途径问题”;余甘子喉片说明书明确告知可口服含化,但软件提示说明书未提及该药的给药途径可以为含服;硫辛酸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被软件系统误归类为解热镇痛药,而事实上硫辛酸为强抗氧化剂,主要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异常;玻璃酸钠滴眼液也被系统误判为同类型关节腔注射用的抗风湿药,忽略了其具有生理活性物质的作用,仅当其关节腔内注射剂时才为膝骨关节炎、肩周炎等症的改善药物。
3改进建议
3.1建立自定义模块。临床上确定一个患者的治疗方案往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而软件毕竟是通过对药品说明书等内容进行核对前提下监测的,条件变量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分析,很多情况还需要药师根据警示处方信息和临床实际情况与医师沟通后再进行判断,直观点评结果仅能作为参考依据,而不是最终结论。当前药物信息更新的速度很快,而系统更新速度较慢,在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除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上报专项处方、医嘱点评外,许多医院还针对本院出现使用问题较多的药物处方进行专项点评,这就需要在现有软件的基础上建立自定义专项点评模块和点评判别模块。通过制定合理规则后,软件通过预判自动生成需专项点评的药物名单,之后通过生成的新自定义点评程序进行点评,如此可更便捷地针对该院的用药情况进行专项点评。
3.2追加记忆功能。目前,我国的临床诊断书写与ICD-10对照表区别较大,加之各医院之间的临床诊断书写规范不尽相同,导致诊断内容以及用药适宜性等相关点评项无法进行较准确的系统判定。而建立诊断判别和文字录入的记忆功能,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此方法操作虽在初期进行人工修正和录入时较烦琐,但长期积累可形成具有该医院特色的临床诊断判别数据库,不但能提高软件点评的准确性,更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点评效率。
3.3设置用户名工作进展列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2.0可对抽样后的工作列表进行保存,以方便列表中未完成的点评条目在下一次进入时,该用户可继续进行点评。但存在的问题在于该用户一旦保存列表,其他点评用户则无法看到或无法对此列表的数据进行抽样,因此存在局限性。建议登录后首页显示各用户点评进展和详细目录,在点评时可以对其他用户点评的条目进行抽样;同时为防止新用户对点评结果的随意更改,可对不同用户重复抽样的已经点评的结果条目进行锁定或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