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银行管理毕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银行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银行管理毕业论文

篇1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和管理办法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利率敏感性资产(I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ISL)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重新定价的资产和负债,包括浮动利率资产和负债,以及在分析期内到期的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两者的差额即为利率敏感性缺口(ISG):ISG=ISA-ISL,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ISG>0,称为正缺口,存在正缺口的银行称为资产敏感型。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ISG<0,称为负缺口,存在负缺口的银行称为负债敏感型。当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ISG=0,称为零缺口,存在零缺口的银行称为敏感平衡型。

(二)管理办法

1.主动性策略是银行根据对利率走势的预测而有意识地留下正或负缺口的策略。管理人员首先要预测利率的变动方向,在对利率走势做出判断后,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利用利率变动来获取更大的净利差收入或减少损失。当预测利率上升时,保持正缺口,增加的资产利息收入将超过增加的负债利息支出,从而使净利息收入增加。当预测利率下降时,则保持负缺口。

2.被动策略也称“免疫策略”,其核心在于保持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平衡,使缺口值为零或很小。采取主动性策略的关键问题在于利率预测的准确性上,如果利率走势与预期相反或利率变动不如预测的来得那么快,则银行将蒙受损失。此外,即使利率走势预测准确,但如果利率实际变动幅度较小,则采用主动策略就可能得不偿失,调节资产组合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一些小规模银行由于缺乏利率预测能力或缺乏调整资产组合的手段,往往采用被动策略。

二、持续期缺口分析和管理办法

(一)持续期缺口分析

持续期是金融工具未来现金流现值的加权平均与其现值之比,它衡量了未来预期的现金流的平均期限。

市场利率的上升会导致银行固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下降,且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期限越大,随着市场利率上升时,其市场价值下降的幅度也越大。因此,持续期可以用来衡量资产负债的风险程度,持续期越长、利率风险越大。可以看出,利率变动对一家银行的股本或资产净值所产生的变化依靠三个关键的素:

1.持续期缺口的大小。在利率上升时,资产的持续期长于其负债的持续期(正)的银行,资产价值下降的幅度要大于负债的价值,因此银行净资产价值会下降。当利率下降时,情况相反。

2.利率(Y)变动的幅度。变动幅度越大,银行承受的风险也越大。

3.银行的规模。银行规模越大,对于任何给定的利率变动,其净值变化会越大,反之,其净值变化会越小。

(二)管理办法

1.主动性策略是银行根据对利率未来变化的预测做出的,保持适当的持续期缺口,以获得利率变动带来的收益或减少损失。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上升,应减少持续期正缺口或扩大其负缺口,将缺口调整为负值,使未来资产价值的下降幅度小于负债价值的下降幅度,从而使银行净资产收入得以增值。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会下降,则可采取增加正缺口或减少负缺口的方法。

2.被动性策略指在保持银行净值的相对稳定,采用零缺口(“完全免疫”)或微缺口(“部分免疫”)的方式避免利率风险。具体就是使一家银行的资产持续期正好等于其经杠杆调整后的负债的持续期,无论利率如何变动,资产的收益与负债的成本以相同的幅度同向变化,从而有效避免利率风险。部分免疫的策略是从资产负债表中调出一部分资产和负债,进行持续期搭配,使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平衡,保持这部分资产负债价值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

三、利率敏感性缺口与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的比较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方法的优点和缺陷

优点有:第一,该管理方法简便、易于理解。就缺口分析而言,通过直接观察各时间段内利率敏感性缺口正负及大小,就可以大致了解银行所呈现的利率敏感性类型及利率风险大小。第二,管理成本低。该管理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因此,银行要做到对利率的变化有准确的预测;缺口的调整要先于利率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银行改变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缺口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缺口调整将变得非常困难。同时,缺口管理要将资产负债按一定的时期加以划分。划分时期的不同,利率敏感性缺口的数值也不一样,有时甚至出现完全错误的信息,将正缺口表示为负缺口,或将负缺口表示为正缺口。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忽视了期权性风险和基差风险。

(二)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的优点和缺陷

持续期缺口管理方法具有以下的优点:(1)它对整个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衡量。持续期从长期角度观察问题,有利于制定更为连续、更为系统的管理战略。(2)充分考虑了每项资产负债在未来的现金流入或现金流出的时间价值,从而解决了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中分析期的划分受主观影响的问题。

四、现实选择

利率敏感性缺口法来衡量利率风险更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利率风险管理状况,其理由为:一方面,利率敏感性缺口法是以原始成本为基础来计算资产负债价值的。另一方面,利率敏感性缺口法主要反映利率变动对利息收入的影响。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推行全面的持续期缺口管理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美]米什金(李扬等译)。货币银行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篇2

2、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将论文成绩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3、训练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论文写作要求:

1、以英文/汉语完成论文写作。

2、字数要求不低于3000个单词或字, 统一采用A4(210x297mm)页面复印纸单面打印.其中上边距2.8cm,下面距2.5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5cm,页眉1.6cm页脚1.5cm装订线0.5cm.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1.25倍行距.页眉内统一为:用5号宋体

3、论文的内容要与本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要求论述者阅读一定量的英文和中文资料,能够对所有的资料进行合理删减、组织和编辑,掌握论文撰写的结构与布局。要求语言流畅,层次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具有以下特性:

1) 科学性: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可靠,结构合理,能反映出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系统掌握的程度及其某一问题有较深理解很认识

2) 实用性:选题应该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应该体现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3) 逻辑性:论证应该有力,层次应该分明,逻辑应该严密,结构应该完整合理

4) 技术性:应该具有收集整理运用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应该清晰准确,格式应该规范

4、写作时间安排:

1月14日:学生与导师见面选题和开题

1月15日-3月25日学生写作,提交提纲,初稿,导师修改并将完成情况向系里汇报

3月31号前根据导师的修改意见完成第二稿交导师修改

4月7号前完成定稿并按照要求打印装订成册.打印3份,交系里2份

4月8号-4月13号准备答辩,原则上采用英语答辩

2007年4月14号论文答辩,原则上采用英语答辩

5:论文成绩评定:采用5级记分制,及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其中优秀没,良好等次的人数分别按不高于15%,20%的比例评定.终结成绩必须经指导老师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认定.

6:特别说明:

毕业论文写作是严肃的事情.严禁抄袭剽窃他人论文.一经发现此次论文成绩判为0分.

三、 论文选题方向:

1、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途径,课程设置等

2、商务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的影响和意义;

3、我国贸易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4、商务英文翻译技巧;

5、江西招商引资探讨及其对策

6.WTO保护期过后对我国的影响;

四、 论文设计与拟定的程序:1、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根据本指导书提供的选题范围,从中选择论文方向,确定题目。(注:选择其他的题目,需与指导教师商议确定)

2、 搜寻与本人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文献,形成论文大纲,注意论文结构安排的合理性。

3、 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和正文. 详见后面附件

附件1:

外语系英语专业(高职)毕业论文选题(商英专业)

1.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探讨》

2. 《跨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3.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4. 《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5. 《单证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6. 《商务英语函电翻译技巧》

7. 《商务谈判中英语的重要性》

8. 《浅谈出口结汇风险的防范》

9. 《中国退税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10. 《商标名称的翻译与策略》

11. 《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

12. 《2007年外资

银行在我国本土注册探讨》

13. 《我国利用国际贷款/国际援助现状分析》

14. 《WTO与我国反倾销探讨》

15.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之现状》

16. 《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17. 《中印两国两国对外贸易战略分析》

18.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9. 《浅谈商务英语写作时避免修饰语错位的方法》

20. 《商务函电翻译的用词技巧》

21. 《外商直接在华投资探讨》

22. 《社会文化迁移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23. 《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

24. 《商务英语专业口语课程教学探讨》

25.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6. 《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27. 《英语写作中常见中式英语分析》

28. 《入世商务英语写作的研究》

29. 《制单工作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

30. 《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探讨》

31. 《浅谈实质利益谈判法》

32. 《国际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33. 《商务英语写作中的错误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

34. 《清算所在期货市场上的地位》

35.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36. 《汉译英中遇到新词语的译法问题》

37. 英汉互译中词义的不对应(文化意义、风格意义、修辞意义等)

38. 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反倾销

39. 如何防范信用证诈骗

40. 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之探讨

41. "10+1"自由贸易区未来前景展望

42. 汉语中新词汇的翻译技巧

43. 商务英语的特征与翻译

44. 珠江三角洲外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5. 南昌现利用外资纵谈

46. 广州/深圳等地区三资企业结构分析

47. 浅谈广州等地区外贸企业的困境与出路

48. 浅谈广州等地区出口产品结构的市场分布

49.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之探讨

50. 单证员跟单员等资格证书现状思考

51. 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52.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

53. 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54. 延长我国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问题探析

55. 中国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56. 我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问题研究

57. 人民币业务对外开放之探讨

58. 浅谈涉外合同英语特色

59. 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

60. 文化和地理因素对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61. 绿色壁垒对关税壁垒的替代效应研究

62.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调整与我国贸易发展

63. 贸易磨檫及其解决机制研究

64. UCP600-信用证领域的新规则探讨

65. 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及总则

66. 浅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卖方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

67. 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68. 浅谈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的利弊

69. 经纪佣金商或场内经纪人在期货交易中的地位

70. 浅谈商检证书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附件2 开题报告格式

商务学院

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 中国家庭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题目性质: 研究论文

学生姓名: XXX

专 业: 工商管理

学 院: XXXX

年 级: 04级

指导教师: XXX

一、 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家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的家族企业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家长式的管理方法、企业基础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后续发展无力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且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研究我国现阶段家族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创新,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家族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家族企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家族企业持续发展已显得尤为紧迫。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步骤、方法

本文从我国家族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管理创新的理论为指导,对我国家族企业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创新进行深入地研究。首先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家族企业管管理创新含义的不同看法,提出了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含义、构成要素及内在机理,认为我国家族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有效性在于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家族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利于充公调动企业员工尤其非家族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如在管理创新过程中仍然存在家长式决策、缺乏战略管理和基础薄弱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在客观上要求创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以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再次,要创建一种适合我国家族企业实情的管理模式,就必须全面准 确地把握好我国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此,本文指出了我国家族企业开展管理创新面临着外部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三、研究工作进度

1、教师报题(2006.11.1----11.15)

2、网上公布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2006.11.20)

3、学生选题(2006.11.20---12. 15)

4、落实任务(学生与导师见面,交电子邮箱地址)(2006.12. 1---12. 25)

5、学生上交开题报告(纸字稿)(2006.12.25----2007.1.15)

6、中期论文检查(交电子稿) (2007.4月1日前)

7、论文上交(纸字稿附电子稿)(2007.4.15----2007.5.1)

8、07届毕业设计答辩(评定学生成绩)(2007.6月初)

9、07届优秀论文评定(2007.6.15)

10、07届优秀论文汇报会(2007.6下旬)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顾文静,温州民营企业实行委托---制的障碍分析,经济管理。2002.2

[2]甘德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苒明杰,管理创新,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篇3

一、构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它是现代金融教学模式的有力支撑

传统金融教学是以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辅助的位置。一旦走向实际工作岗位,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就会在理论功底、动手能力、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显示出不足。因此,必须建立起能够解决理论讲授与实际金融工作要求落差的现代金融教学模式,这种现代金融教学模式应该是实践教学位置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正好可以有效弥补理论教学之短,为现代金融教学模式的推进提供有效支撑。

(二)它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途径

伴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金融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这就使金融领域相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的高质量应用型金融人才就成为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尤其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适应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对接。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与基本思路

(一)构建的原则

1.符合实际需要的原则。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应该做到应现实经济社会之需和应时之需。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实务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之中。因此,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针对性地去适应这种现实的变化,充分体现符合实际需要的原则。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的原则。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还必须遵循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之原则。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依托,必须将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3.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就实践教学体系内容而言的。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体现大金融概念,能覆盖当前金融学本科生培养的每一个专业方向。

4.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是从实践教学体系的表现形式来说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尽量体现多样性原则,灵活多样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构建的基本思路

1.时间空间的合理配置。重点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构建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培养实践能力是基础,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是根本,培养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方向和目标。构建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时间配置上:应贯穿课内、课外、集中实践教学周和假期,整个大学四年不间断;在空间分布上:应延伸到课堂、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校园、大学生创业园乃至地方和区域社会。

2.渐进式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是由基础认知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创新性实践等三个层面的教学活动组成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三个层次应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具体层次:①课堂内实践教学。课堂内实践教学主要穿插在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该部分实践教学是学生后续实践性教学的起点,属于实践教学的第一层次,具有基础性和启发性的作用。②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在校内为金融学专业学生提供课堂外的实践平台,巩固理论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加强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之间的对接。校内传统教学课堂外的实践性教学属于第二个层次,是为学生走出校门参与专业实践服务的。③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它是校内实践性教学课程的进一步提升,属于第三个层次,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三、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

根据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架构可按模块设置为:课堂内实践教学、校内课外的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四部分。各模块之间的功能相互衔接、互补互动。

(一)课堂内实践教学

课堂内实践教学是指配合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各种类型的实验教学以及大学生创业培训与模拟实训。该类实践教学活动以校内课堂和校内实验室为主要平台,注重理论解释和模拟演练。具体形式有:

1.案例教学。在课堂上,授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设计好金融投资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使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金融投资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推理,提出投资理财方案。通过案例分析,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弥补,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为案例教学中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三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学生能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做出决策;四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为案例教学通常是通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讨论方式来进行。

2.课程实验教学。这主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安排,结合专业实验条件,对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安排一定学时的实验教学。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设计好实验项目,运用金融实验室的硬件和教学软件和进行模拟金融交易,并完成实验报告。通过金融实验室内的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的内容,增强专业学习兴趣,并能提高动手能力。

3.课程实训教学。根据专业培养要求,针对实用性强的课程设计课程实训项目,进行系统的训练。即在完成课程的课堂教学后,集中到实验室进行项目实训。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为适应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变化,就可以针对性设计点钞、假钞识别、对私业务与对公业务和网银业务等实训项目,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金融企业的实际,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创业培训与模拟实训。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创业教育要融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学校通过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并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创业培训的课程可采用商业模拟、小组项目、案例讨论、创业人物访谈、实地调研等高参与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并灵活利用多媒体等直观视觉教具辅助教学。经考核合格后,参训学生可获得相应学分和相关认证资格。在完成创业培训的基础上,实施模拟公司创业实训。以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为平台,在创业实训师的指导下,参训学生借助创业实训教学软件来模拟创业过程,进行创业实践的演练。这样,学员可以融入到模拟商业世界里,在仿真经营环境中体验与未来实际经营相同的流程,从而为真正创业积累必要的经验。

(二)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

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以强化学生道德意识、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之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科研训练和课外文体活动。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校内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金融模拟投资竞赛。组织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不同级别和各种类型的金融模拟投资竞赛,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实践的兴趣,促进其行情分析能力、实盘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辩论是一种富有竞技性又彰显着独特艺术性的智力竞技运动,深受大学生喜爱。举办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既可以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的团队意识,又能在广大学生中营造健康向上、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广大同学对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责任感。对参赛的辩手而言,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是充实自我、升华自我和挑战自我的良好平台;对辩论赛的观众而言,不仅能学到很多金融知识、参与对金融热点问题的思考,而且可以欣赏辩手所展现的严谨的逻辑思维、生动而风趣的语言、庄重而大方的仪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拟订投资与理财计划。组织学生拟订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的投资与理财计划书。通过投资与理财计划书的拟订,一是能进一步巩固金融专业学生所学的基本经济理论与金融专业基础理论;二是能使学生熟悉国家经济金融及投资管理方面相关政策和法规,掌握金融工具的实际运用;三是强化学生英语、会计和计算机等运用能力;四是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投资分析能力和管理理财工具的能力。

4.金融实务界专家讲座。学校或教学系定期邀请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专家举办讲座。通过听取金融实务界专家的讲座,金融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及时了解金融实务的动态、掌握最新的金融实务知识,而且能接触到许多金融案例,从而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金融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5.创办自己的金融学术报刊。大学生创办自己的金融类报纸和期刊,可以充实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夯实文字功底、丰富校园文化和活跃学术气氛。大学生自办报刊既能为大学生展示自我风采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又能为大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训练提供重要的实践平台。在学校加强管理的基础上,教学系需加强对学生办刊能力的培养,应侧重于学生学术文章撰写、新闻写作、报刊编辑和采访沟通等能力培养。

(三)校外实践教学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金融人才,还须安排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该实践教学环节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平台,这一平台能为金融学专业学生提供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场地和专业技能训练所需的师资、现场设备及其他条件。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性生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社会调查及毕业实习等。

1.认知性生产实习。认知性生产实习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并接受金融企业自身文化与氛围的熏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实习适宜安排在大学第一或第二学年。实习内容主要是到金融企事业单位感知金融职场环境和参观金融实务流程。实习过程中由现场专业人员讲解并进行必要的演示,对一些可以让学生参与的项目也可让学生亲自动手。

2.专业技能训练。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银行业务操作能力、金融投资实务操作能力和保险实务操作能力等。由于学生亲自动手的技能训练可能对金融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专业技能训练必须合理安排。该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可根据教学需要和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金融学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技能的重要过程。学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从事一些专题调查,不仅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并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金融投资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完毕,让学生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实际上,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也是学生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质的运用和培养的过程,能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结合金融学专业方向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锻炼,学生在实习单位能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经营实践活动。实习生必须认真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实际金融工作,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是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学生特别重要的实践教育活动。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为充分发挥毕业实习的作用,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毕业实习期间,让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课题研究、金融产品开发与营销等实践活动。这既能帮助金融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又能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适应性。

(四)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举措。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之实践教学活动,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专业的毕业论文应突出三个结合:大学与社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同时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造性潜质为出发点,将专业主要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集中整合在毕业论文的内容和组织活动中。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而且可以对学生的科研基本功进行训练,为后续教育和个人发展奠定一定的学术基础。

参考文献

[1]程艺,储常连,方明.大力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服务引领安徽奋力崛起[J].中国高等教育.2009第22期

[2]杨其滨,焦方义.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第10期

[3]彭大衡.金融学专业本科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时代经贸.2008年第2期

[4]姚杰,张国琛等.“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12期

篇4

伴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由高速粗放式发展趋向高效的集约型模式推进,新的结构性环境调整对于商业银行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从容应对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创新的双重挑战,绩效管理作为银行战略的激励驱动重要工具,如何创新式的改善绩效因素,形成商业银行更具活力和持久性的核心价值,发挥金融企业的比较优势,重视完善商业银行中后台员工绩效管理的差异化要素成为更加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一、中后台人员是战略的关键因素

中后台人员往往是银行战略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战略执行的灌输者,更是战略落实的保障者。该类员工的绩效激励对于银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IBM全球业务咨询服务部的经验和对业内通常理解的总结和分析,对商业银行的中后台做如下解释①:是通过分析宏观市场环境和内部资源的情况,制定各项业务发展政策和策略,为前台提供专业性的管理和指导,并进行风险控制。往往包括风险管理(信贷管理)、计划财务、产品开发、渠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等职能。后台主要从事业务和交易的处理和支持工作,以及共享服务,包括会计处理、IT支持、呼叫中心、人力资源的共享服务等,后台作业的集中和服务共享是目前的国际趋势。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一个部门内的职能可能既包括,也包括后台。例如财务部门中的计划财务是,而集中的会计处理就是后台;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制定是,而共享的运营服务,如薪资发放操作则属于后台。

二、中后台人员绩效管理现状与问题

现代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正在经历一个“以重视结果导向趋于重视过程导向”、“重前台业务表现向重视中后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转变。中后台人员的差异化绩效管理不仅是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战略支持、服务层面的质量检验和价值判断,同时其管理思路本身也反映了银行在特定时期的经营发展理念。因此,绩效管理体制总体上也应逐步转变为以差异化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效益绩效,由此加强中后台人员差异化要素的绩效管理体系,以便解决目前金融企业内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现阶段我国银行业中后台人员在绩效管理方面基本采用的是统一的绩效管理标准模式,即以业绩考核为主,沟通反馈为辅的绩效考核方式。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中后台绩效管理目标制定忽视了被考核人员的集体参与

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在实践中经笔者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对于中后台人员的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着“重平衡、轻沟通”的实施思路,有些实施者对此缺乏足够认识,具体表现在制定考核目标时中后台人员很少参与,有些由管理者直接分配考核目标,也有些由管理者与人力资源部沟通后下发实施。实际上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各级管理者与员工、人力资源部与各中后台部门相互沟通与协商,需要组织纵向与横向的通力协作。

(二)中后台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不够全面,缺少绩效沟通

商业银行的整体绩效与中后台部门、员工个人的绩效是交互影响的关系。根据调研所得,管理者普遍会对中后台所有岗位员工设计相同的绩效指标及权重,缺少根据岗位或专业技术制定绩效的差异化、多维度、多要素的管理思路;其次,如果绩效管理者对指标体系的解读有误,涵盖面狭窄,可量化指标所占比重较低,过分强调德、勤,对绩与能就有可能简略带过,导致绩效指标涵盖面不够全面。

(三)对中后台绩效管理目的定位不准,信息系统管理匮乏

当前较为普遍的一种绩效管理现象是,管理者把“绩效管理”简单地理解为“工作考核”,将绩效管理简化为对评估表格的设计、填报和认定,绩效评估只是为奖金发放、工资调整或对员工奖惩提供依据②,而进一步的绩效分析、绩效反馈与沟通、借助信息系统提升管理效率等环节并没有真正开展。这种做法是管理者将中后台员工置于自己管理的对立面,试图通过简单的奖励性、惩罚性手段保障工作计划和任务的完成。因中后台绩效管理缺少量化指标,也有一些管理者在考核时为了实现内部管理平衡,往往采取宽松的评价标准,使考评流于形式,考评结果无法体现工作差距,忽视了绩效评估最终目的为反映工作的真实性。

三、中后台人员差异化绩效管理的关键维度要素设计

根据中后台人员的工作特点,经过调研分析汇总相关专业领域人员的建议,笔者总结出该类人员的差异化绩效管理可以围绕对内日常工作、对外沟通表现及风险控制三个方面的五个维度要素作为参考。在中后台人员相关的绩效目标设定、绩效内容沟通、绩效工作考核、反馈绩效结果等环节可重点采用不同维度的绩效要素组合进行管理。(如图示)

四、中后台人员差异化绩效管理的要素实施

(一)制定中后台差异化要素的绩效目标

随着专业化银行建设的推动,中后台各部门的考核目标可采用差异化分类进行管理,员工的绩效目标标准可提前明确将要达到的结果和需要的具体行为,即“事前计划”③,各种绩效标准的制定由绩效辅导员和员工共同完成,以便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且伴随银行各条线发展的需要,针对某专业化较强的条线员工,差异化的绩效目标设定及应用也具有实际的意义。例如,针对某条线高价值和高独特性的中后台人员应视为产生竞争优势的源泉,绩效辅导员可围绕“重点工作”、“能力提升”两个维度要素着重设定绩效目标权重,以便突出激励该类人员在重点工作及专业技术能力方面的特长。

(二)增强差异化的绩效沟通与反馈方式

绩效沟通与反馈应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当中,按照中后台人员绩效管理的五个维度要素划分,不同的人员应根据岗位特点加强多维度的沟通与反馈方式,真正做到推动绩效激励的作用。绩效沟通的方式有很多,如定期或不定期的部门或小组工作情况交流会、员工定期书面报告、专门面对面沟通以及非正式的沟通等等。比如运营操作类岗位员工,因其绩效重点在“日常职责”、“风险控制”两方面,则该类员工的绩效沟通与反馈便于采用沟通交流会或书面报告的形式。另外,绩效沟通要做到及时、准确才能达到解决问题、明确和实现各自目标的目的。

(三)搭建信息化绩效管理平台

西方先进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体制是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银行内部岗位的差异化而不断改进的。当前,西方先进商业银行的中后台绩效考核体制发展到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的价值管理阶段,通过动态多维度的反映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及不同服务对象的绩效,运用平衡计分卡(BS)等技术建立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并根据战略发展需要随时跟踪和优化考核流程及结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搭建的绩效管理系统将为中后台人员差异化要素的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更便于实现各岗位绩效目标的相互沟通、统一绩效指标体系、明确绩效管理目标等。绩效辅导员及被考核者都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绩效考核的动态差异化管理。

注释

{1}豆丁网-毕业论文,《分离前中后台 打造流程银行》,2012年5月16日。

{2}于建华,《国企差异化绩效管理探索》,印刷经理人,2012年08期。

{3}刘永利,《基于员工个性化差异的绩效管理》,当代经济,2009年21期。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42-02

随着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努力使其金融市场全球化,10年后A股市值已经超过12万亿美元。自从中国去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股市市值第二大的国家,中国两大证交所――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市值总和为4万亿美元左右。而据美国高盛公司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股市市值有可能超过美国。

一、提出问题

如此庞大的证券市场需要得到维持以及发展,必须依靠大量的证券人才才能得以实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证券市场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复合型、高端型、高素质、具有创新和竞争意识多方面要求并进的特点。培育具有这些特点的人才,有必要对内地的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专业化本土化改革。

林毅夫曾指出“被解释现象的重要性决定社会科学理论的贡献大小”。当前金融大学科的理论主要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历史长,制度设计比较完备,而内地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制度建设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如何利用现代金融理论体系对内地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进行安全分析,这是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此,本文认为进行专业化本土化改革研究,就是要把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结合内地金融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化和本土化,使得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适应本地金融市场的要求。一方面,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可以把金融证券理论与中国股市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面向实务;另一方面,课程体系改革的结果是培养能够把金融证券理论与中国股市的实践结合起来的人才,这样才能面向金融类企业对于实务人员的需求,推动金融市场合理化发展。

二、金融证券类的课程体系设计

内地学术界对于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立,虽然基本上沿袭海外金融体系的模式,但是受到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基础的特征的影响,金融学专业教育主要以银行管理为主体,与金融学理论以投资学和公司金融为主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正是如此,随着内地证券市场的发展,内地学术界对金融证券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这些成果主要可以归类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

宏观上,对于整个学科体系的建设诸多学者提出了不多的意见和建议。如“内地金融学内涵界定模糊,理论和学科建设滞后”“美国专业课程设置上比较灵活丰富,培养目标侧重于实用性”“我国金融学的教学有必要跟上时代步伐,增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金融人才”。微观上,主要是对于学科体系中某门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如“应发展实验金融学来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案例讨论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环节”。还有个别学者从“分层化教学的角度提出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改革”。

从这些前人的教学改革研究上,不难发现仍具有许多值得进一步发展的方面。目前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海外相比差距并不大,也具备了从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到投资学、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课程,也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的方法。正是如此,笔者认为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症结在于专业化和本土化问题,并试图提出一种针对整个课程体系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三、目前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不足

综上所述,金融证券类学科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来自于西方,如何利用西方的金融证券类理论体系对内地的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进行剖析,以使得内地的金融证券类人才的培养符合内地金融市场的需求,这是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面临的重点,但是现有高校的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更多地专注于理论体系的传授。专业化和本土化的提出,能够有效地解决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实用性问题。总体来看,笔者发现现有的相关课程体系设计存在三个方面缺陷。

(一)论文教学走形式

虽然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培养方案中会设立一些关于文献研读或是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安排时间一般都是偏向于最后的一个和若干个教学学期。但是对于相关涉及的学生来说可能要求的学分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所以这方面的课程可能会由于选课人数不够或是其他原因而开设不了,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只能依靠自己去自学论文的撰写而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教学。正如孙音在《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一文中所认为的那样,甚至连金融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而言,论文的教学并不符合专业化和本土化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内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金融学基础课程主要是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等。一方面,基础课程体系主要侧重于宏观研究,使得学生对内地金融业的运作机制理解不多;另一方面,课程体系设计偏重理论性的文字描述,相关数理知识类课程相对较少。同时数理经济学方面课程设置虽然比较重要,但实际这方面许多课程有可能设置为选修课且被学生认为难度过高而选择性忽略。

(三)教学内容有偏差

同时内地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上缺乏专业化和本土化的案例实践。内地相当大部分的投资者在投资分析中以技术分析为主,因此证券分析课程中教学内容也往往偏向技术分析,对基本分析和价值投资的内容涉及较少。学生也以为A股并不适合基本分析和价值投资,对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足。这种思路的偏差使得固定收益证券和投资学等课程中大量的价值评估内容被学生认为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同时,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中大量使用海外的案例进行教学,最终导致理论的教学与内地金融市场尤其是A股的实践相脱节。

四、提高专业化和本土化的对策

正是如此,针对目前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提高专业化和本土化方面来弥补。

(一)提高课程教学专业化

要提高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专业化特别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1.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以普通高校的金融专业研究生教学培养方案为例。许多高校并未设置有关应用文(特别是研究生论文)的培养,即使是设置了例如像文献选读这样的课程,但是这些课仅是面对各自的相关专业方向。有相当部分金融证券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为券商、投资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的投资管理部或投资银行部等相对专业的投资岗位。因此,本文建议在研究生期间第一学期或在本科生大三年级就开设一门应用文或毕业论文写作的必修课程,不仅系统地教授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可能会用到的一些文书格式,而且详细为学生撰写论一个全方位的引导与讲解。

2.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方向。内地的金融学科体系主要面向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两大专业为主,就业方向上以商业银行为主。随着内地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体系由以银行为基础将会逐步转变为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体系两条腿走路的模式。那么相关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有没有可能在内容上进一步向证券投资和公司金融为主体的微观金融学科靠拢?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对于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必要在方向上进行调整,逐步从货币银行学方向向公司金融和金融工程方向进行转化和完善。比如,通过在大金融专业方向下设置各个小专业的做法有效实现从原有的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为主转变化以银行、证券、保险、金融工程等多学科的大金融专业为主。

(二)课程设置的本土化需求

金融证券类专业课在教学上有必要在更高层次上提供本土化的理论内容。

1.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化。比如在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课金融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上,金融工程专业方向作为必修课可以以数理经济的理论教学为主体,其他专业可以作为选修课以投资学和公司金融基础理论教学为主体;本科学生可以以说明分析为主讲述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对于研究生则可以量化推导为主讲述主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从应用和数理推导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再分层设置。而其他的专业课如投资学、金融工程学也是如此,都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I、II和III等层次的进阶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

2.提高课程教学的本土化。刘建和、吴纯鑫在《金融证券类专业课本土化改革方法浅析》一文中把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从不同层次递进分为公司金融、投资学和金融工程等。笔者进一步认为可以在这三个层次之下分别进行本土化案例的培养和完善。比如,虽然贴现率的不确定使得贴现现金流模型(DCF法)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但是可以从特定行业出发应用DCF法,同时设定不同的贴现率进行敏感度分析。这样就可以从A股市场中选择相应的实例让学生利用DCF法的敏感度分析来对上市公司进行基于现金流的价值评估。

当然,笔者也不过从专业化和本土化等方面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也希望相关专业人士能够对金融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探讨,共同推进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为金融证券产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

[2]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3]焦继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1).

[4]刘建和,武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改革与金融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2(6).

[5]刘建和,吴纯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本土化改革方法浅析[J].商业经济,2009(12).

[6]刘建和,吴纯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四化”问题[J].商业经济,2009(2).

[7]宋逢明.发展实验金融学 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J].资本市场,2007(11).

[8]孙音.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J].经济研究导刊,2008(15).

[9]肖鹞飞.现代金融学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7)

[10]叶立新.金融学案例讨论教学体会[J].时代教育,2008(2).

篇6

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方法。它是企业通过富有意义的交流和沟通,理解并影响客户行为,最终实现提高客户获取、客户保留、客户忠诚和客户创利的目的。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客户识别、客户关系的建立、客户保持、客户流失控制和客户挽留。通过客户关系管理能够提高企业销售收入,改善企业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能提高员工的生产能力。

二、数据挖掘(DM)

数据挖掘(DataMining,简称DM),简单的讲就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或抽取出知识。数据挖掘概念的定义描述有若干版本。一个通用的定义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讳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用的信息。

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有:(1)关联分析。即从给定的数据集中发现频繁出现的项集模式知识。例如,某商场通过关联分析,可以找出若干个客户在本商场购买商品时,哪些商品被购置率较高,进而可以发现数据库中不同商品的联系,进而反映客户的购买习惯。(2)序列模式分析。它与关联分析相似,其目的也是为了控制挖掘出的数据间的联系。但序列模式分析的侧重点在于分析数据间的前后(因果)关系。例如,可以通过分析客户在购买A商品后,必定(或大部分情况下)随着购买B商品,来发现客户潜在的购买模式。(3)分类分析。是找出一组能够描述数据集合典型特征的模型,以便能够分类识别未知数据的归属或类别。例如,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债务水平、收入水平和工作情况,可对给定用户进行信用风险分析。(4)聚类分析。是从给定的数据集中搜索数据对象之间所存在的有价值联系。在商业上,聚类可以通过顾客数据将顾客信息分组,并对顾客的购买模式进行描述,找出他们的特征,制定针对性的营销方案。(5)孤立点分析。孤立点是数据库中与数据的一般模式不一致的数据对象,它可能是收集数据的设备出现故障、人为输入时的输入错误等。孤立点分析就是专门挖掘这些特殊信息的方法。例如,银行可以利用孤立点分析发现信用卡诈骗,电信部门可以利用孤立点分析发现电话盗用等。

三、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1.进行客户分类

客户分类是将大量的客户分成不同的类别,在每一类别里的客户具有相似的属性,而不同类别里的客户的属性不同。数据挖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客户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高现有客户的价值。细致而可行的客户分类对企业的经营策略有很大益处。例如,保险公司在长期的保险服务中,积累了很多的数据信息,包括对客户的服务历史、对客户的销售历史和收入,以及客户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生活方式等。保险公司必须将这些众多的信息资源综合起来,以便在数据库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客户背景。在客户背景信息中,大批客户可能在保险种类、保险年份和保险金额上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因而形成了具有共性的客户群体。经过数据挖掘的聚类分析,可以发现他们的共性,掌握他们的保险理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保险公司的综合服务水平,并可以降低业务服务成本,取得更高的收益。

2.进行客户识别和保留

(1)在CRM中,首先应识别潜在客户,然后将他们转化为客户

这时可以采用DM中的分类方法。首先是通过对数据库中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一个描述已知数据集类别或概念的模型,然后对每一个测试样本,用其已知的类别与学习所获模型的预测类别做比较,如果一个学习所获模型的准确率经测试被认可,就可以用这个模型对未来对象进行分类。例如,图书发行公司利用顾客邮件地址数据库,给潜在顾客发送用于促销的新书宣传册。该数据库内容有客户情况的描述,包括年龄、收入、职业、阅读偏好、订购习惯、购书资金、计划等属性的描述,顾客被分类为是或否会成为购买书籍的顾客。当新顾客的信息被输入到数据库中时,就对该新顾客的购买倾向进行分类,以决定是否给该顾客发送相应书籍的宣传手册。

(2)在客户保留中的应用

客户识别是获取新客户的过程,而客户保留则是留住老顾客、防止客户流失的过程。对企业来说,获取一个新顾客的成本要比保留一个老顾客的成本高。在保留客户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要找出顾客流失的原因。例如,某专科学校的招生人数在逐渐减少,那么就要找出减少的原因,经过广泛的搜集信息,发现原因在于本学校对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学生只能学到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的技能,在就业市场上找工作很难。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果断的抽取资金,购买先进的、有针对性的实验实训设备,同时修改教学计划,加大实验实训课时和考核力度,培训相关专业的教师。

(3)对客户忠诚度进行分析

客户的忠诚意味着客户不断地购买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数据挖掘在客户忠诚度分析中主要是对客户持久性、牢固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比如大型超市通过会员的消费信息,如最近一次消费、消费频率、消费金额三个指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出顾客忠诚度的变化,据此对价格、商品的种类以及销售策略加以调整和更新,以便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

(4)对客户盈利能力分析和预测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不知道客户的价值,就很难做出合适的市场策略。不同的客户对于企业而言,其价值是不同的。研究表明,一个企业的80%的利润是由只占客户总数的20%的客户创造的,这部分客户就是有价值的优质客户。为了弄清谁才是有价值的客户,就需要按照客户的创利能力来划分客户,进而改进客户关系管理。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来分析和预测不同市场活动情况下客户盈利能力的变化,帮助企业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商业银行一般会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客户,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服务和营销。

篇7

1 我市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高等学校毕业生档案是毕业生政治表现、学习成绩、个人特长、身体状况以及在校奖惩情况等综合记录,是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挑选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我市人力资源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东营市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和东营市人才服务中心是专门负责我市生源毕业生和来我市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专门机构。主要服务范围是学生报道、档案转递、就业协议签订、就业培训、创业扶持、三支一扶考试、职业介绍、社会保险缴纳等一系列针对毕业生就业的管理与服务工作。2009年,我市接收高校毕业生共计有12108人,登记就业10590人,未就业1518人,就业率达到87.5%。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机构不统一

我市现管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部门大致有五类机构:一是考取了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由用人单位上级行政部门进行管理。二是未就业或到非公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和职业介绍中心管理;三是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四是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国家企业或国有控服企业,例如:国有四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电力部门等。五是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原因,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档案目前还存放在原学校、学生个人手中或非公企业人力资源部。

(2)转递渠道不规范

现在高校毕业生的档案大部分由学校直接寄往学生毕业前所签约单位所在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构,然后再由毕业生就业机构根据高校毕业生毕业生所签约单位所在市县区将其人事档案转递至所在市县区人才服务机构。有的高校为了就业率,直接将学生档案寄往学生所签约用工单位。过了几个月这个学生要求到其它企业工作时,企业把档案扣住,造成严重混乱。有一部分在学生毕业前将档案让学生自带回家。有一部分学生档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滞留在原就读学校。

(3)档案内容更新不及时、内容简单、档案内容与档案相对人不统一,个别有不真实的档案材料。笔者在整理档案过程中,发现同是研究生毕业的学生,有的有毕业设计书(论文)和学位认定书,有的档案没有这类材料。有的一份人事档案里面有两名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材料。还有的内容十分单一,就三五张纸,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特别是高职类或技工类学校毕业生的档案内容,很不完善。转入人才服务机构的学生档案,后续档案材料不全面,无法依据档案材料为其出具社会化证明材料。

(4)学生的档案意识不强,认为“可有可无”。有的学生毕业十几年了,还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儿,也不知道评职称、缴保险、考资格证等各项社会化人才服务项目,结果耽误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3 对策建议

(1)统一管理机构,从制度上避免高校毕业生档案多头管理的现状。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分布在在非公有制企业,属流动人员范畴。人发【1996】118号《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此《规定》的颁布明确了高校毕业生档案的管理机构就是各地人才服务机构,其他任何机构不得擅自管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这为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证。下一步工作中必须加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职能,加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与毕业生就业部门的工作衔接,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2)统一转递渠道,从源头上杜绝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混乱的局面。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或未就业都必须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注册个人信息后,才能够离开学校。所以各级各类学校、各级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在学生网上注册时,提前告知学生将其人事档案转递到工作单位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或户籍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其他任何机构不得接收学生档案。然后各级人才服务中心再根据实际情况再细分到县区人才服务机构。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找档案,档案找不到当事人的情况。学生毕业后,用到人事档案时,会自觉到当地人才服务机构来完善、查询、利用自己的人事档案,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价值。

篇8

浙江是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根据省人民政府数据显示,到今年9月底,全省在册企业71.7万户,同比增长5.49%,其中,民营企业同比增长5.97%,私营企业同比增长7.96%。然而,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资金不足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地方商业银行、民营商业银行的不断壮大,对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台州商业银行是其中比较典型的地方性民营商业银行。台州商业银行以打造“我们可以信赖”的银行为使命,树立 “简单 方便 快捷”的优质金融服务品牌,始终坚持“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市场定位,专注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是民营银行的代表性案例。它的竞争力研究对民营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利用SWOT模型来研究台州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并结合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演变、发展绩效,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选择SWOT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地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本文以台州市商行银行的竞争力分析为主线,采用SWOT理论模型,并结合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演变、发展绩效等现状,从优势、劣势、机会、成本这四个方面阐述,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竞争力的建议。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论。简单的介绍本文所研究主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思路。为接下去正文的竞争力分析,做好铺垫作用。

第二章是本文的文献综述,包括企业竞争力理论和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通过对国内外这两方面文献的整理和总结,对认识竞争力理论的研究现状和水平以及对本文的书写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第三章是从发展演变、发展绩效来分析台州市商业银行的现状,并从中发现台州市商业银行的优势所在。

第四章是采用SWOT模型对台州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的的视角主要包括台州市商业银行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通过对这四方面的研究分析,发现台州市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资本金不足、人才短缺、核心业务单一等。

第五章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做一个总结,并结合分析结果进一步阐述了培育和提升台州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建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主要业务的特殊企业,也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性。因此,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发展演变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分析具有指导意义,企业竞争力的一般市场表现也同样适用于对商业银行的分析。

本章首先归纳企业竞争力的文献,目前国外学术界对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的主要观点有结构学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三大学派,而我国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有了一些成果,其中代表性的有狄昂照、张志强、吴健中、彭丽红、金培等的观点。与企业竞争力理论发展一样,国外学术界对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的研究也分为几派,其中比较代表性的有能力整合论、组合论、构成要素论,相对的我国这方面的论著还不是很多,颇有研究的有李萱、周战强、王子健、温彬、王小明等。

第一节 企业竞争力理论

一、 国外企业竞争力理论

西方战略管理理论家对企业竞争力来源做了艰苦探索,逐步形成了结构学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三大学派。

1. 结构学派关于企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结构学派以波特(M.E.Poter)为代表,其理论建立在产业组织经济学“结构——行为——绩效”这一分析范式之上。结构学派认为,企业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即由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现有竞争者的威胁、潜在竞争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所决定。从这一认识出发,结构学派提出,价值链是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企业可通过低成本和差异化这两个基本途径来创造竞争优势。从学术意义上看,结构学派首次明确提出了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但该学派着眼于从企业外部环境─产业结构出发,对企业内在因素未做深入研究。

2. 资源学派关于企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资源学派以沃纳菲尔特(B.Wernerfelt)、科林斯(D.Collis)和蒙哥马利(C.A.Montgmery)等学者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拥有或支配的资源。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取胜,就需要开发利用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非模仿性、非流动性的资源,特别是开发利用非物质性的无形资产;凭借这些关键资源,企业可以获得经济租金。资源学派一定程度弥补了结构学派的不足,然而,它忽视了并非所有资源都能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事实。在高效运作的市场中,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大多资源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竞争优势与多数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3. 能力学派关于企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能力学派以哈默(G.Har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自身拥有的核心能力,企业之间核心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效率和收益的差异。企业核心能力隐藏在资源背后,它是一种开发、利用、组合和保护资 源的能力。在探寻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研究过程中,能力学派剥离了企业资源,强调企业竞争优势根源于核心能力。应当看到,能力学派在弥补结构学派和资源学派的缺陷的同时,也带来了自身的局限;它不仅极少关注企业外部环境,而且忽视了资源是形成核心能力的基础。

以上是国外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竞争力的构成和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献从其它角度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如将对外直接投资看作是企业竞争优势重要来源的跨国经营理论学派,以WEF和IMD为代表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的企业竞争力评价等等。

二、国内企业竞争力理论

我国对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狄昂照(1992)等人所著《国际竞争力》是国内研究国际竞争力的第一本专著。之后,国内掀起了竞争力研究热,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成果。尽管目前国内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已成为了个焦点,但其仍处于研究的初期,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竞争力概念的界定;二是对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范晓屏(1999)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特有的竞争方式,在不断有效地争夺市场份额、挑战竞争对于、寻找有利地位、扩张经营领域、实现经营效益等方面所表现出种状态与能力。

张志强、吴健中(1999)把企业竞争力认为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在有效利用甚至创造企业资源的基础,与竞争对手比较,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领域以及在产品的价格、质量、服务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等方面,为企业创造利润,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彭丽红(2000)认为,企业竞争力就是在一定环境中支撑企业持久生存与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企业持续拥有的、有价值性的、稀缺的超群性和独特性资产形成的产品或服务优势。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能力与环境等。

金培(2003)较为全面地将企业竞争力来源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企业所处环境,特别是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二是企业所拥有控制的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三是企业所拥有的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四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特别是获取流量知识。应该特别说明的是,企业竞争力来源的四类要素在概念内涵上不是截然排斥的,外延上不免有所交叉,甚至是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不用映像。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中的资源、能力和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第二节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

一、国外有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国外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得益于国外学者在企业竞争力领域深入而细致地研究。这些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在理论提升和实践发展的共同推动下,国外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1. 能力整合理论关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能力整合理论认为的观点,以Prahalad、Hamel、Kesler等为代表。该观点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技能整合,是多方面的技能、互补性资源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能力整合理论的特点在于它关注了不同技能与技术流的整合,主要强调单一的要素和能力不能形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经过协调整合。

2. 组合论关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组合论的观点主要以Prahalad、Coombs、凯文•科因等位代表。该观点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在一定历史时空条件下获得的高于竞争对手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能力、整合能力与创造盈余能力的优势集合体,即核心竞争力=资源能力势差+整合能力势差+创造盈余能力势差。组合论的特点在于强调能力的整合,以组合创新过程为载体,但这种观点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解层次性不强。

3. 构成要素论关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构成要素论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由技术产品人才服务、流程、银行文化、价值观机制管理等要素:业务经营能力、金融创新能力、人类资源管理能了和内部控制能力等要素构成。这种观点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紧密地联系起来,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便于研究和解决。

二、国内关于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李萱(2000)认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在兼顾其社会责任和公众服务义务的同时,拓展市场、开创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由表及里分别是:商业银行竞争行为能力、竞争战略管理能力和竞争潜在能力。

周战强和王子健(2001)认为,银行的竞争力是银行或银行家在各种环境中成功地进行设计、营销各项业务的能力,及其金融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银行竞争力大小反映在银行管理――创新、盈利和责任等方面的有效程度上。银行竞争力既产生于银行内部效率,又取决于国际、国内或产业的环境。

温彬(2004)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个不断发现、识别培育和提上的过程。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金融技术,制度保障是组织结构,载体是人类资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翻译银行业的本质:以人为本,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银行盈利。

王小明(2008)认为,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应该由完善的组织结构,不断创新的金融技术,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和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四种功能要素构成。

第三节 小结

以上是国内关于企业竞争力、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和观点,其学派或理论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对竞争力问题进行了不同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明确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台州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做好理论准备。

介于上述的理论基础,本文采用SWOT方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台州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虽然在现在的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利用SWOT模型研究企业竞争力问题也已很普遍,但对于单个银行企业的研究还是比较少见,且用SWOT模型研究,可以更好地发现台州市商业银行的优势、机会,从而可以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弥补和克服存在劣势和威胁的地方。

第三章   台州市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台州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以“中小企业的合作伙伴”为市场定位,立足当地市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一切从目标客户需求出发,实现了低风险、高效益、高增长的经营目标。 根据2009年《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09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台州商业银行在全国近120家城市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三。

本章通过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演变、发展绩效来分析它目前的一个现状,从而为接下来的竞争力分析做一个铺垫。

第一节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演变

追溯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可将它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以下有关数据是由笔者参阅台州年鉴以及台州市商业各年度报表而来。

一、1988 —1997 年: 准确的市场定位、灵活的经营机制赢得一席之地

作为台商行最早的前身—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创建于1988 年6 月6 日,建社时只有6 名员工、30 平方米的营业场所和10 万元资本金。服务社成立时,路桥便有包括四大国有银行营业机、农村信用社等在内的二十多家金融服务机构,金融同行间竞争非常激烈。然而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以其准确的市场定位、灵活的经营机制赢得了一席之地。存款余额由1988 年176.19 万元快速上升到1991 年的1705.36万元,突破千万元大关;人均创造的利润从1.42 万元上升到1991 年的25.29万元。在这一阶段,银座金融服务社充分利用了自身经营机制高度灵活之优势,避开了其他金融机构高度计划性的劣势,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与服务对象——个体私营小企业主等弱势群体,为其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1998 —2005 年: 扩大规模经营,服务微小客户

1998 年,台州市路桥城市信用社凭借其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与雄厚的经济实力,突破政策约束,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市场化运作成功兼并了严重资不抵债的椒江区港口城市信用社,并更名为“台州市银座城市信用社”,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2000 年,银座城市信用社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利润和不良率分别为24.39亿元、16.89亿元、2959万元和0.993 %;而同期路桥区中、农、工、建四大支行中相应最好指标分别是农行11.67亿元,工行5.34亿元,农行1 078 万元,建行3.22%。在其贷款发放对象中,个体户、微小企业主等弱势群体占比83.3% ,有效地承载并实现了金融帮扶弱势群体的功能与责任。

2002 年3 月23 日台州市商业银行正式挂牌营业。1988-2005年其间,民营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占台州市商业 贷款余额均保持在98 %以上,单笔贷款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3年的约60万元下降到2006年的52元,2007年更是降到46 万元,远远低于其他商业银行单笔均额,真正成为微小企业的伙伴银行。

三、2006 —2008 年: 摸索适合国情的小额贷款经验与可复制技术

2005年11月23日,台州市商业银行成为国家开发银行首批微小贷款项目合作银行。小本贷款自2006 年1月正式发放首笔贷款以来,其发放的网点不断增加,遍布台州市辖区。截至2008 年8月,累计发放小本贷款达177748 万元,共计22548 笔(其中无一笔抵押贷款) ,平均每笔金额为7. 88 万元,单笔数额为0.2万—30万元,利率为8.85‰—15‰,加权平均利率为14. 75 % ,贷款不良率仅为0.26 %。小本贷款2007年税后利润为2000万元,人均创利约28.57 万元,实现了金融帮扶弱势群体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注:小本贷款包括小本微贷款、小本小贷款、小本信用贷款、小本积数贷款等各细分贷款品种。)但台商行小本贷款满足率还比较低,截至2008 年8 月,满足基本条件的申请37940 笔,实际批准的为22548 笔,占比59 %;申请金额为479200万,实际批准的金额为177748万,占比仅为37 %。弱势群体强劲的金融需求更加坚定了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第二节 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绩效

台商行自成立以来,持之以恒地为微小企业主等弱势群体提供融服务,有效地满足了其创业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图3-1台州市商业银行存、贷款余额情况(单位:亿元)

从以上的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从2002年的62亿元到20009年的302亿元,增加了302%,是2002年的4.8倍;贷款余额从2002年的41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208亿元,增加了407%,是2002年贷款余额的5.07倍。而就目前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来说,存贷差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从这个发展趋势预测,台州市商业银行的业绩在今后的若干年里将进一步的提高。这也能从其净利润的发展状况来进行验证,如图3-2。

 

图3-2  台州市商业银行净利润、纳税情况(单位:万元)

从图表可以得出,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从2002年的3.12亿元到2009年的32.75亿元,逐年递增,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达10.4%,这相对于国内其他的商业银行,是少有达到的。

 

图3-3台州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情况(单位:%)

来自银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0月31日,中国主要商业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11741.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63%。其中,5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798.2亿元,不良贷款率7.83%;12大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943.6亿元,不良贷款率2.41%。而相比之下,台州市商业银行2007年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53%。

且在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台州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建行前的13.10%下降至2009年的0.31%,降幅高达97.6%。如此低的不良贷款率,是其战略优势运营的结果。

第三节 小结

台州市商业银行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存贷款余额等各项指标与其建行初相比有了质的改变,而其规模也由原先只有6 名员工、30 平方米的营业场所和10 万元资本金的银座金融服务社,发展到如今2000多名员工,14个管理处室,下辖45家分支机构的规模,如此迅猛的发展,在其背后定有其发展的原因和存在的理由。通过以上对台州市商业银行发展演变、发展绩效的分析,我们发现台州市商业银行与同类其它银行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优势:本地优势、产权民营化、准确的市场定位以及制度优势。

第四章   台州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SWOT分析

本章利用SWOT模型来研究台州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选择用SWOT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本章通过SWOT分析,旨在帮助台州市商业银行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最有机会的地方。

第一节 台商行的优劣势分析

一、 优势

1. 本地优势

台州商业银行立足当地,具有 强地缘性,较充分的利用地方上的信息存量,与当地中小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中小企业的品德、才能等有较为透彻的感性认识,因此无需支付太多额外的信息收集成本即可了解到其经营状况和信用水平,往往能做到对中小企业“知根知底”。台州市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但大银行难以具备的有效的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优势,较好地解决了信贷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克服了由此使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贷方承担较大信贷风险而对融资所造成的障碍,使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能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

2. 产权结构民营化

台州市商业银行的股本结构如下:

表4-1 台州市商业银行的股本结构

股东类型股 股本数(股) 占总股本比例

国有股 45,000,000.00 5%

法人股 826,004,787.00 91.78%

自然人股 28,995,213.00 3.22%

合计 900,000,000.00 100%

该行由地方民营企业控股而非地方政府控股,20多家民营企业控制了该行90%以上的股份,政府仅以小股东的身份出现,这在全国城市商业银行中尚属首例。该行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情况如表4-2所示:

表4-2 台州市商业银行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表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占总股本比例(%)

1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90,000,000 10

2 吉利集团有限公司 90,000,000 10

3 临海市飞马摩托车配件有限公司 89,603,349 9.9559

4 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88,703,649 9.8560

5 台州市金泉农庄有限公司 87,000,000 9.6667

6 台州市路桥金鼎投资有限公司 87,000,000 9.6667

7 台州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45,000,000 5

8 台州市汇业投资有限公司 45,000,000 5

9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44,999,700 4.999

10 上海恒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44,620,575 4.9245

十大股东中除了台州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为国有企业外,其余9家企业均为台州的民营企业。从以上的图表可以看出,台州市商业银行建立了与台州经济结构相适应的股权结构,政府仅以一个小股东的身份出现,在银行中不再唱主角,产权结构实现了民营化。使得银行运行机制更加灵活多变,大大增强了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与适应能力。

在股权结构多元化的基础上,现代商业银行形成了一个被称之为“三会一高”的治理结构,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者,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责任明确,法人的地位、权利、责任明确。在这种组织形式下,银行的经营者以“三性”为经营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必然会不遗余力地推行银行的创新改革以适应市场需要,以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3. 准确的市场定位

台州市商业银行及其前身——台州市路桥区银座城市信用社,在开展小企业贷款方面已进行了1 7年的探索,且台州市商业银行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小额贷款的专业银行”的理念,用经营实践证明了小企业贷款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为台州市以及更广区域内的小企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也为金融同业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台州市商业银行选择中小企业作为目标市场客户,是金融竞争等客观环境决定的。作为地方性小银行,资金实力不强,为大企业客户融资能力欠缺,但小银行的优势是作为一级法人,决策高效,“船小调头快”,能够有效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小企业贷款“额小、期短、量大、面广”的特征,恰恰与小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相匹配,因此,选择中小企业作为目标客户,提出“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的经营理念,对台州市商业银行来说,它蕴含着生存之道、经营之道、发展之道。

4. 制度优势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但许多情况下,制度也是某一领域的制度体系,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而对于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管理制度和金融制度对其企业的发展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且其管理制度和金融制度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摸索和完善。

就管理制度而言,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银信社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管理理念与较为完善的内在激励与约束机制。首先,银信社长期以来一直努力打造“银信社——我们可以信赖!”的形象,并奉行“你有多大能耐,我就给你提供多大舞台”的用人理念,从而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密切了与客户的关系,同时激发了员工拼搏、进取与创新的精神。其次,银信社的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符合现代企业要求。如1992 年就实行的9 级行员制, 并以此为突破口渐渐地形成了能够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来建设内部管理制度, 表现为法人治理结构较为完善,“三会”运作正常, 能有效发挥作用, 约束法人代表行为; 内部管理规章与稽核制度相当健全, 形成决策、实施与监督三大管理体系, 实行垂直多层的管理网络。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 继而形成决策、实施、监督与反馈四大管理体系, 建立起直线职能制管理体系, 在全社实施目标管理———年初确定目标,并分解至各部门、网点、分月分季实施, 建立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就金融制度而言,银座城市信用社不断成长、壮大的自身制度优势与不断更新金融服务产品的有效结合才是其发展的根本源泉。如“存贷挂钩、利率浮动”这一工具就很好地解决了民营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数量小、需求急、期限短、次数频”与其自身信誉和实力不足的矛盾。经过多年的努力, 银座城市信用社业已形成一套适应个体私营小客户的信贷运作方式。如银信社1994 年首创柜员制服务, 2000 年“客户经理制”和综合柜员制服务等制度的实施, 减少了为客户服务的中间环节, 降低了与其沟通的难度, 避免了管理信息传递的遗漏与失真, 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二、劣势

1. 规模小、资本不足影响了银行业务快速拓展

一方面,由于历史体制上的原因,传统的大宗业务绝大部分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办理,国有大中型企业、较大企业集团的结算往来、事业经费拨付等,基本上仍由指定银行办理,资金的趋利性原则在政策的干预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市场竞争的不公平仍然存在。台州商业银行规模相对较小、业务范围狭窄、政策限 制较多、发展潜力不足,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优势、网点优势、国家信用支持优势相比,明显处于相对劣势地位,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困难逐渐增力。而且规模小也限制了台州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积累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台州市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数量不高,受资本充足比率要求的限制,该行无法进一步快速拓展信贷业务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贷款需求。近年来,银行主要依靠利润的积累满足不断增加的资本要求。为此,银行已经几年没有给股东分红,但资本增长的步伐仍然无法满足贷款增长的需求。

2. 人才短缺,并有进一步流失的危险

竞争需要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高素质队伍。银行业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员工缺乏系统的培训,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和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创新。现在,虽然现在的台州商业银行专业人才在员工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对员工进行了系统培训的次数也在增加,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银行的发展的要求。而且商行人员的流动率相对来说较高,随之的转换成本也就高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运营成本。台州市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包括高管都不持有银行的股份,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如果不能对经营管理团队进行股权上的激励,将影响到银行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如果产生过高的员工流动性,势必将对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3. 核心业务单一,中间业务开发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还是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业务,主要收入来源仍是存贷款利差,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营业收入之比分别为14.97%、3.4%。 台州市商业银行也不例外。就目前已开展的业务来说,利润中存贷利差存贷业务占大部分,中间业务明显开发不足。包括代收代付、第三方资金管理等在内的中间业务同行内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包括保理、票据贴现、出口融资、租赁、国际市场信息咨询等在内的国际业务开发力度有待加强。

第二节 台商行的机会威胁分析

一、 机遇

1. 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管制的放松

从长远看,我国入世后加快了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知识化进程。国民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为中小银行的成长与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差异化程度的加深,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的状态,这种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为多元化的金融供给创造了前提,有利于中小银行发挥其比较优势,通过满足一些特殊需求,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二是随着社会消费的分散化,银行业的分散程度逐步加快,有利于中小银行发挥应变灵活的优势,以较低的成本占领市场。三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知识化,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新兴产业部门不断增加,为中小银行开拓业务创造了更多的市场需求。

2. 中国银行业的战略转型

中国银行业自从2005年以来就开始所谓的“战略转型”。这为中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中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银行的经营思路、发展模式等有了极大的改变与提升,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高级化,中国政府对利率、汇率、税率等金融和经济工具的操作手段越来越成熟,中国银行业由传统经营向现代经营方式的转变压力和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和迫切,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市场,商业银行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加快银行内部的软、硬件设施的更新速度,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并要不断地发掘、保留与扩大自身的核心业务,不断地巩固和开拓市场的份额,抓住有利的战略转型机遇尽快实现自身的战略转型。

3. 政府推动

台商行的发展与壮大与当地政府的开明态度密不可分。2002年3月,台州市和金融监管部门审时度势,为草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促成银座等18家民营企业组建了股份制台州市商业银行,其中市财政仅参股5%,当时政府参股的目的是为了绕过政策上的禁区以及为民营银行提供信誉支撑。

二、威胁

1. 同业竞争加剧将削弱银行的竞争优势、

(1)其他民营银行的竞争

对台商行来说,台州市地处长三角,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有机构成成分,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长质量高,这些优势将吸引商业银行更多的关注。目前,台州市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还面临着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更严重的竞争压力来自于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等台州本地银行。各种类型的商业银行在管理技术、管理水平上的差距越来越少。可以预见,如果该行不能进一步培育出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其他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将会对其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压力。

(2)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的多种劣势

国有商业银行的独资性质使中小商业银行形成的价格竞争的劣势。利率市场化以后,由于国有银行的性质和实力,特别是其在资本回报上的约束较弱,从而使得国有银行在利率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中小银行以批发业务为主,大额存款比例较高,客户和业务结构较易受到市场冲击,且缺少稳定良好的客户群体,缺乏独家性的产品,资金出路和效益无法保证,特别是上市银行,社会对其的投资回报预期呈现刚性。在此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无法与国有银行在资金价格上进行竞争,这将成为下一步影响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

(3)与外资银行相比的劣势

超国民待遇给中小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压力,一是外资银行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率为15%,且新办外资银行自盈利年度起,还可享受企兰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而中资银行则享受这些优惠;二是外资银行的各项人员费用工发放的现金及实物(如工作服等)全部纳入工资总额管理,对超过部分不允许进入成本,只能在税后列支;三是外资银行在存款准备金缴存比例上也有优惠,三个月以下的存款比例为5%,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的比例为%;四是外资银行的宣传广告费等营销费用均可按其实生数额列入成本,而中资银行的上述费用则按营业收入的比例进行控制,超比例部分也不允许进入成本,只能在税后列支;五是外资银行在办理贷款授信、过桥贷款、组织银团贷款等业务时,按国际惯例及贷款管理的复杂程度,均可收取承诺费、管理费、前期费用等,中资银行按现行规定,不能对贷款项目收取除利息以外的其他任何费用;六是外资银行在开展业务中,实际上不受分 业管理的限制,而中资银行则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综合竞争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

2. 外部经济环境

(1)不良的信用环境和不完善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小银行的发展

有些成本高、风险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关系的法律保障又不健全,造成拖欠、逃债、抵赖债务的行为时有发生,给银行经营带来了不应有的风险。另外,由于银行贷款赔偿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和法院的执行不力,致使银行起诉收回贷款占涉诉贷款的比例很低,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多,经营性亏损严重。

(2)缺乏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由于我国金融政策的不平衡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中小银行长期处于不利的外部环境。金融机构以所有制不同划分类别,导致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其他中小银行政策待遇的差别。如中小银行在中央银行再贷款、国债一级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电子联行、业务经营范围等方面受到许多限制。由于业务范围狭窄,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工具,融资成本高,以及中央银行全方位加大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力度,在产品品种和网点设置上限制了中小银行的创新能力,造成经营困难。

第三节 小结

本章通过SWOT模型,对台州市商业银行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一系列数据和理论的分析。分析发现台州市商业银行在本地、产权、市场定位、制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对来说,在规模资金、人才、核心业务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足。虽然国际金融形势、中国经济以及当地的政府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契机,但也不乏同业竞争、外部经济环境不公平带来的威胁。这些因素对台州市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台州市商业银行要想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并在原有竞争力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就要对其的劣势进行进行改善,威胁进行规避,从而把资源和行动集中在自己最有优势和最多机会的地方,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第五章   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对台州市商业银行的现状、竞争力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台州市商业银行具有产权明晰、市场化运作、本地化特色等优势。但同时也发现了影响该行快速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如规模小、资本金不足,人才短缺且有进一步流失的可能性,核心业务发展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考虑下列应对措施:

一、 制定发展战略,加快上市步伐

自中国第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以来,中国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至少已有6家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也加快了步伐,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上市工作同样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少数运营状况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捷足先登进入A股市场,如南京商业银行在2006年成为第一家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就目前而言,全国申请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高达9家,很多银行在管理水平、资产质量上未必高于该行,该行在争取上市资格上不会存在问题。上市对该行来讲可以带来多重好处:一是可以补充核心资本,解决资本金不足的困难,有助于银行的业务拓展;二是可以借申请上市之机,进一步完善银行内部管理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强化监管,降低风险进一步提升该行的制度竞争力。

二、健全人事制度,给人才以大展身手的舞台。

要借鉴国内外银行的经营理念、创新手段、运行方式,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实行委任、聘任、选任、考任、合同制、任期制等多种用人形式,健全岗位标准、责任制度、聘任管理、任期考核、竞争上岗等配套制度,使用工制度规范化。为优秀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企业层次的制度环境。对管理层和重要员工实行股权激励,解决银行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

三、 加大业务开发力度,不断进行业务创新

对台州市商业银行来说,加大业务开发,进行业务创新主要包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积极开拓中间业务市场,提高中间业务在银行中的地位,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提高非利差收入在收人结构中的比例。有些业务如代收水电费、提供保管箱业务等,虽然直接收益少,但可以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和欢迎,有利于提高银行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收更多的客户,扩大经营业务量。中小银行应积极开展这些业务,在中间业务市场取得发展空间。

二是大力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日益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创新的主体。但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要兼顾风险的把握。

四、抓住市场开放的机遇,以浙江为基础,向长三角扩张

随着今年三门村镇银行、以及温州分行的开业,台州市商业银行在一步步实行着自己的长远战略计划。预计到2010年年末,台州市商业银行将先后在上海、杭州、深证等城市开立自己的分行,这对台州市商业银行来说不仅是个机遇,也是个挑战。本地化的优势,在以同样的模式发展到外地发展是否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对台州市商业银行来说将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镇西.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张维迎.竞争力与企业成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胡大立:企业竞争力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5]李健.民营银行比较优势及其市场定位[J].温州大学学报,2005年10月,第18卷第5期

[6]金碚.论企业竞争力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1 年,第10 期.

[7]顾芳.关于中小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商业经济.第2008第5期

[8]赵巧真.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中小银行竞争力[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6月,第20卷第3期

[9]卿定文.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SWOT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9月,第23卷第3期

[10]谢少雄,李鉴情,刘飞舟.商业银行网点核心竞争力研究[J].金融论坛.2008年8月

[11]傅白水.草根银行的奇迹与困境[J].南风窗/半月刊.2005年9月

[12] Ma. Chelo V. Manlagñit , Mario B. Lamberte. Evaluating the impacts of competition policy reforms on the efficiency

of philippine commercial banks[J].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NO. 2004-46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孙泽生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 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另外我还有感谢我的同学们,感谢他们为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思路和意见,并帮我积极寻找材料,热情而无私的帮助我。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篇9

基金项目:铜仁学院2011年教学改革项目(2011)

作者简介:蒲天银(1974-),男,硕士,铜仁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信息安全;饶正婵(1976-),女,硕士,铜仁学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数据挖掘。

0引言

当前,软件工程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独立学科,在高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如此,软件工程作为一种产业已成为软件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想要成为合格的信息技术人才,掌握一定的软件工程新技术、新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业也得到了很快的提高,为跟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大多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软件工程基础,此门课程一般安排在三年级进行,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在大学四年的软件理论掌握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纵观近几年来高校的毕业设计可以看出,在实践性教学和教学效果检验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课程教学中从教材的选用上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学生毕业后往往通过要用人单位长时间培训后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使得高校教育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的脱节;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过如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应该围绕这个导向定位来组织教学内容和配备教学资源。随着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软件工程领域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日新月异,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1软件工程教学的现状概述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来开设,很多高校选择教材均为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张海藩教授编著的《软件工程导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一般采用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课堂上由教师讲授理论、原理,实训时由学生动手设计一个项目。由于该教材以理论内容为主,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从教学内容上看,由于教材的局限性,目前的软件工程教学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实验内容以生命周期法体系为主要内容,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时效性差,跟不上信息产业技术发展的步伐,大多新技术还没有传授给学生,特别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构件技术、234建模技术。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学习者似乎能听懂,可听完后大部分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当学生在实训中进行设计时却不知从何入手,该运用什么知识、哪种方法。

(2)实践环节少且不够理想。总体来讲,目前在软件工程实训环节可供该课程选用的合适的项目不多,所以学生做实验所达到的效果与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是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另一方面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基础理论及运用理论的技能和方法。所以,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不能将软件工程的理论充分运用到他们的设计实践中去,导致很多学生选题时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做,大多学生即使选择了软件开发,但在开发的软件和撰写的文档在结构、内容等方面错误百出。

(3)教师问题。目前,除专门的软件工程学院的院校外,大多开设有计算机专业的综合院校软件工程课程的主讲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问题。由于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对授课教师的素质要求高,它不仅要求教师对工程内涵本身有深刻的理解,还要求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和一定的项目和工程背景,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开发实践中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讲授时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能直观地感觉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正是因为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高校毕业设计现状

目前大多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不很理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学生方面看,首先是学生入学后,通过3年的学习,学生在前三年级中一般都较为系统地学习了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知识,并进行了实验、课程设计等多方面的训练。但由于大多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训练属于考查范围,有一些学生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没有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这样就造成既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没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尴尬局面。同时,目前大多高校将学生选题时间定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准备毕业设计内容。但由于指导教师考虑到学生就业等实际情况,平时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时间要求和进度管理,很多学生直到毕业离校时才仓促完成任务,整个论文也是东拼西凑、质量不高。

(2)从指导教师方面看,首先是选题问题,指导老师把关不严,很多同学由于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30%左右的同学不敢选择设计类的问题,选择设计类的项目同学也存在问题,有的题目过大,如银行管理系统的开发,有的题目过小,如抢答器的设计;其次是指导过程不科学,在设计环节中,不论是软件开发还是硬件设计,大多同学只注重核心功能的实现,而忽略培养学生规范的设计过程及良好的设计习惯,使得毕业设计没达到对学生的锻炼价值。比如,在进行软件开发时只注重功能的实现,没有认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方案的讨论、设计书的编写、编码风格的规范以及软件测试的要求。

3以毕业设计为导向,做好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3.1教学过程的正确引导

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作为教师如何将新的技术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真正掌握基本的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为此一般要求授课老师要能正确地把握目前软件工程的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并能结合软件开发的实际例子,将该门课的精华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3.2强化可行性分析与开题任务的结合

在学生毕业设计中,开题的任务是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所选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否符合本科毕业设计基本要求。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可行性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分析拟将开发的系统在技术、花费财力、人力与物力等方面是否可行。首先,师生要分析所选的题目在法律上是否可行,有无违反国家的相关法律,有无违反当今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其次,分析所选的题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即所选的题目技术含量很高,现有市场还没有类似的产品,且该产品一旦开发成功,将带来巨大的收益;再次,如果该题目在法律上、技术上都是可行的,还应考虑经济上是否可行。

3.3将需求分析阶段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有效实施

软件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澄清用户的要求,并把双方共同的理解明确地表达成一份书面文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分析阶段对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按照传统软件工程学的原理,需求分析的目的主要有3个:一是功能性需求分析,确定待开发软件需要哪些方面的功能;二是性能需求分析,确定待开发软件在性能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要求;三是数据需求分析,确定待开发软件在数据信息方面的需求。确定这3个需求的依据均源于对客户的了解,因此,需求分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便是与客户沟通。

在实际应用中,需求分析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用户的不配合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大困难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大家互相作为开发人员与用户,把即将完成的毕业设计题目作为项目,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为开发人员在需求分析阶段所应完成的任务,体会实际开发过程中用户以各种理由拒绝合作的无奈,以及应该以何种方式与客户沟通,如何调动客户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作为客户与用户可以享受的权利及其应该承担的义务,使其走向软件编程的工作岗位时能更加懂得如何从客户与用户口中获取项目所需的功能、性能与数据。

3.4环环相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通过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两个阶段的实践后,既学到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又能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相信对课程教学已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接下来的设计环节中,作为教师要充分将工程体系的知识应用起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工程问题举实例,让学生能主动地进入角色,处理好这些问题后,相信后面的问题就迎忍而解,既解决了理论课堂学习的枯燥无味,又帮助学生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熊仕勇,张登国,黄星华.试论“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性教学[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篇10

( 一) 经营活动中流动资金的分析

流动资金是指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 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信不足, 在进行市场经济活动中, 一般以现金或银行存款来支付货款, 很难进行短期融资, 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往往较大。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而不得不采用赊销这种方式, 但是, 没有有效的催收措施高额的应收账款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 造成资金回笼困难, 导致了资金运用效益上的损失。另外很多中小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管理上也没有计划, 库存物资的收、发、结存缺乏严格的控制, 使得会计期末存货占用资金较大, 存货周转率低, 也会造成流动资金短缺。

( 二) 投资活动的分析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凭借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 其决策人都没有经过科学而严密的论证,毕业论文 如果产品滞销, 技术落后, 设备老化, 就认识到新产品试制、技术开发是决定企业生存的必要环节, 开始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提高新产品研发的速度, 增加了许多投资项目, 导致了虽然是巨额投资但报酬率很低的事实, 没有达到顶期的效果, 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以至于陷入破产的边缘, 造成投资失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 他们总是希望尽快收回投资, 容易追求短期目标, 由于自身规模较小, 面临的风险也就更大。中小企业经营者在避免产品单一的经营风险中, 力图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 但分散投资也会导致原有经营项目运营资金周转的困难, 进一步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无论在投资资金、投资项目以及投资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风险。

( 三) 筹资活动的分析

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同, 对融资渠道和条件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经营活动涉及的面较宽, 资金周转较慢, 资金需求量较大, 融资难度相应较大; 服务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小、频率高、周期短、随机性大, 相对其它中小企业而言, 是一般中小型商业银行比较愿意给予贷款的对象; 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 按照国际惯例, 主要资金来源是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基金; 社区型中小企业则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 较易获得政府的扶持性资金, 但是社区共同集资也是这类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征与大企业相比, 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积蓄或家族集资, 极少通过正规渠道获得信贷和其他的财政支持。如何通过多种形式获得资金, 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还是银行贷款,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 社会信用观念和风险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企业融资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 非市场化现象严重, 资本市场和交易市场存在失衡现象,银行信贷的规模和结构、资金价格及其变动也对企业所有制的性质有比较严格的约束。中小企业由于融资结构单一、规模小、机制不健全和功能缺陷等不得不通过高利息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 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 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 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的策略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流动资金运用方面、投资和融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但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些问题主要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职称论文所以,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 可以国家经济政策、融资方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着手。

( 一) 国家政策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

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就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观念, 改善其信用状况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加快我国社会化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 发表了若干意见, 这标志着我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启动,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服务。如交通银行的“展业通”为扶持和服务小企业发展, 适应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在原来金融产品的基础上, 推出一系列专项信贷和结算的金融产品, 运用科学简便的方法和优化的审批流程,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对不同的企业分别提供了“生产经营一站通”、“贸易融资一站通”、“工程建设一站通”、“结算理财一站通”等不同的金融产品, 还款方式灵活、还款期限较长, 企业贷款担保方式可以采用房地产抵押、国债以及仓单质押等多种方式, 有利于小企业资金安排和应用。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管理,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融资计划应与企业发展周期联系在一起管理。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过程中, 应注意不同阶段融资方式有所区别。在初创期以内源融资为主, 在成长期则以外源性银行融资为主, 在成熟期可以考虑以权益性融资为主, 在衰退期可以考虑新一轮的融资, 开发企业新产品和新市场。2、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 银行与中小企业是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可以通过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和加工成本, 提高企业的信用度, 扩大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度, 实现银企之间的信息充分与对称。3、在资金运作方面, 可以充分利用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方式来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 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如积极稳妥地选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尝试发行可转换债券, 附新股认购权证的企业债券等,使中小企业能利用国际资本市场, 尤其是地区性的资本市场来筹措资金, 建立多层次的企业融资体系。

( 二) 信息技术的运用

从90 年代中后期开始, 为了确立竞争优势, 企业更加关注进入市场的时间、产品的质量、服务的水平和运营成本的降低, 并且为适应市场全球化要求, 组织结构和投资结构也趋向于分布式和扁平化, 仅靠企业自己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 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 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 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 满足企业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 并准确及时地反映各方的动态信息, 监控经营成本和资金流向, 以期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和财务效率, 并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美国的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 首先提出了新的概念—企业资源计划, 简称erp( 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erp 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也代表企业管理软件的基本思想, 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管理人员能通过erp 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及时精确地对安排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计划, 对材料采购资金、价格、质量以及采购计划、支付的方式都有全面管理和核算; 对生产流程各环节的参数进行差异分析, 优化成本, 提高了成本的控制力度;而且能通过财务核算了解销售的全过程。信息的畅通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准确、实时。财务和产、供、销各环节完全集成, 从而实现生产成本的快速跟踪控制。erp 系统对于往来款项的管理也进行了有效全面的管理, 对于这种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企业为扩大销售和赢利而采取的赊销手段, 除了依靠产品本身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条件外, 销售款能否收到便是资金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及时准确掌握客户及供应商资金、信用等方面的信息, 对应收账款的收回和应付账款的支付安排都是有很大帮助的。erp 系统在其他模块的应用如总账系统、销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系统等其他方面对企业的管理也有很大的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和规模有限, 在信息化的应用方面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适应企业管理, 关注数据的流程, 选择正确的财务信息工作方式, 根据自己资金和需要选择相应系统模块, 最后还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选择相应的软件。

( 三) 中小企业投资管理

中小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 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正确进行投资决策, 利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和管理, 努力降低投资风险。第一、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指导。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市场比资金更为重要, 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 如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哪怕是暂时的困难, 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克服资金不足, 关键还是取决于新产品能否及时销出并收回投资。由此可知, 有无合适的市场销售渠道是研究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先决条件。对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 政府应帮助他们选择好进入的行业,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例如政府可以为他们提供较为完善的市场调研以及行业前景分析, 以减少投资的盲目性。提供事前帮助, 是减少中小企业投资者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第二、为了回避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应采取跟进战略。中小企业应尽量避免率先开拓市场。因为市场的开拓者通常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 虽然开拓者率先进入市场, 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但风险也会很大。跟随成功者的做法, 不失为中小企业避免风险的有效方法。中小企业经营灵活, 形式多样, 适应性强, 可根据市场变化较快地调整其产品结构, 改变生产方向, 甚至转行, 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新的需要。跟进战略, 首先要把握时机,避免盲目性。如果时机把握不住, 不仅存在投资风险而且资金的需要量也相当可观。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较为保险的作法是在自己所熟悉的范围内寻找市场机会。第三、中小企业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 中小企业的产品, 其市场占有份额有限,企业拳头产品也有—定的生命周期, 如果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市, 同时又不断淘汰陈旧的老产品, 这样可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如采用新技术引进更新产品试制, 能节约投资, 那也是应采取的一种投资方式。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应当重视, 如果企业的设备不是处于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状态, 那么该企业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这种方式应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策略。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 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企业一方面可以采用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 另一方面, 通过对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观念更新和技术更新, 否则,原有队伍很快就会老化。因此, 中小企业应以内部投资为主, 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 四)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

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资金管理。要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 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 提高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 同时又要注意不能限制企业的长期发展。加速资金积累尽可能提高折旧率, 减少行政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等, 以改变企业信贷资信能力。中小企业应积极参加信用保险和信用担保, 改变自身的融资环境。要有效地利用企业现有的各种闲置资本和存货, 通过抵押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抵押企业债券等各种融资渠道, 进行企业筹资。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股票上市、债券发行等方式或通过各种基金组织筹集资金。中小企业要树立现代融资意识,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去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树立现金流量观念、加强资金的管理。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与此相关的资产周转效益较低, 周转资金相对不足。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 在库存管理和交易结算等方而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 不具备大型企业那种内部资金调度的能力。特别是在经济景气时期, 中小型企业更容易忽视财务管理。为此, 中小企业更应注重营运资金的管理, 充分利用现金预算表及资金调度表加强信用管理, 加强存货管理, 减少资金占用, 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举借短期资金供长期投资使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并呈多样化趋势, 而解决途径也会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企业自身发展而发生变化。工作总结 中小企业必须与银行沟通建立一种“战略关系”, 加强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及时有效地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提高投资管理水平、资金营运水平及获利水平,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只有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并不断强化自身各项管理措施, 及时进行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才能逐步解决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 1] 刘海英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分析[ j] . 商业时代,2006( 11) .

篇11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15-03

一、沙盘简介

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假定宏观经济由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及监管层组成。在实训中,房地产公司代表产品市场,商业银行(含投资银行功能)代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央行和政府代表监管层。模拟经营分为若干年度的经营周期,每个周期要经历三个阶段(详见图1)。学生将分组经营数家企业和银行,面对虚拟的客户提出的各种要求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判断以及决策,而每一步决策对整体经营的影响将在沙盘盘面上通过筹码进行直观展现。在这个几近真实的商业大环境中,面对严格执法的监管机构和良莠不齐的客户,学生需要切实地将所学的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和相关技能付诸于实践以判断具体的经营操作。

二、SWOT分析

(一)优势(S)

1.学生主导。明确了岗位职责的角色扮演使得学生代入感较强,激发学生模拟经营以及深入学习的兴趣,而在模拟经营中教师的引导仅在于规则的讲解、盘面的规范和业务流程的掌控。其不同于传统填鸭式教学中出现的学生被动学习、师生互动差的情况,沙盘实训中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每阶段经营结束后,经营小组间的经营结果总结、操作经验分享、业绩指标对比和教师点评则是一个相互促进和相互启发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2.团队协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经营策略,不但能够巩固其专业知识基础,还能够有效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内议事规则、决策流程是团队建设时的讨论重点,鲜明的奖惩制度和合理的分工使得组内合作更有效率。经营策略和资金规划的制定由组员提出方案,经小组讨论决定。组员间的密切互动启发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规则、查阅资料或与教师探讨,分析在经营中碰到的各类问题,然后寻求并比较各类解决措施的优势和不足,在综合考量后选取最为有利的策略。

3.体验式教学。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后的一种教学创新。个人角色的明确除了可以很好地分工并进行协作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岗位要求和监管重点来引导学生强化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学习。在任务驱动方式中流程性任务,将学生放在流程岗位中做技能练习,并在发现问题时引导其与小组其他角色进行合作解决。这样,成员间的工作环环相扣,保证了仿真业务顺利运转。而针对切实现实情况的某一知识点的任务驱动模拟,会使得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二)劣势(W)

1.师资力量不足。商业银行模拟经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熟悉商业银行的运营、掌握货币政策制定、了解金融市场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积极查阅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和公司金融的相关实践案例,这必然会导致教师备课时间延长。目前,大学教师科研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教学研究时间。大部分高校教师毕业后直接任教,其虽具有金融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会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企业工作经历。此外,沙盘教学对教师的课堂互动的有效组织和经营流程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课堂组织散乱、互动流于形式、节奏缓慢,沙盘实训将有可能变成游戏,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2.教材实用性不强。目前,国内开设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沙盘模拟实训课程越来越多,但是都面临着同一问题:已有的教材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可供选择的教材很少。虽然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均有商业银行经营学等教材,但是其知识框架和教学逻辑均不同于实训课程,实训任务和岗位职能所需的基础知识没有得到集中归纳、整理。此外,沙盘研发单位提供的教师指导用书仅着重于流程介绍和规则讲解,其提供的教学引导视频仅仅进行会计登账和盘面摆放的相关演示。无论是教科书、指导书还是视频都没有给予学生相关基础理论的梳理和综合知识架构的完善。

3.教学安排与要求冲突。传统教学安排习惯以班级为单位并按照教学周数平均安排教学课时,这与模拟经营的教学要求相冲突。首先,在相互熟悉的同班学生间进行对抗经营时,经常会出现违反规则的联合和内部利益输送,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经营中竞争意识的培养,失去了模拟的意义;其次,沙盘模拟应该在连续的时间内完成多年度经营并进行经验分享和总结,而现代教学改革要求尽量压缩教学时长,不能够保障可持续性经营的实训时长。学生模拟经营时经常留有遗憾,认为还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策略和优势,还没有看到预期的结果,而经营实训已经结束。

(三)机遇(O)

1.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是在西方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强化教育职业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实用性学习。但大多数高校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满足不了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要求,经管类企业实习更是难以接触到其核心业务。2012年2月,《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亟待改变,应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其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创新创业教育。2012年8月,《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学生创业实践应予支持鼓励,以全面提升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以沙盘教学为代表的实践课程完全符合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学生可以在沙盘中进行创业预演。在模拟经营过程中,教师设置各类任务会引发各小组面临的各类不同的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危机防范意识,还启发其通过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模拟解决问题,在对各类可能造成的结果进行预演,培养其危机应对能力。

3.沙盘竞赛。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高校举办相关模拟竞赛持欢迎和支持态度,认为通过模拟教学,学生可以增加对金融市场的感性认知,培养他们的专业基本素质、综合能力、开拓能力和创造性。竞赛设有的相关奖项和奖励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参赛后学生之间以及其与教师间的交流显著增加。而通过模拟经营,对商业银行管理相关综合知识进行系统学习,进行必要的阶段总结以融会贯通,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竞赛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参与比赛的学生更容易在求职中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挑战(T)

1.跨专业课程定位。目前,多数采用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的高校仅仅将其列入金融专业选修课程。但是实训角色中,不仅有商业银行还有房地产企业,而企业的会计登账、存货管理、广告费投放、财务预算则需要一个由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学生共同参与、构建的模拟经营团队。有了对应的房地产企业团队,其各类业务的开展才会激发出商业银行模拟小组生动的经营环境,这样有利于各专业同学发挥特长、取长补短。因此,该实训课应该定位为跨专业的经管类公共选修课,但它将对任课教师的专业基础和企业实践经历提出更高要求。

2.教学方式创新。在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可以尝试在沙盘教学中采用慕课教学改革,这使得授课教师的技术和信息素养迎来了新技能的挑战。慕课的开展首先需将商业银行管理等相关知识点、实训规则、模拟案例录制成微视频,要求教师掌握必要的视频拍摄、录制、剪辑技术,会使用录屏软件制作课件;而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并在课外与学生实时交流,则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忽略了即时交流只简单的在把慕课视为微视频制作仅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课前学习是无法取得预想的效果,难以达到改革的目的。目前,无论是教师制作视频,还是学生进行个性化、协作学习环境的构建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相关器材如摄影器材、高性能服务器等设备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3.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尽管沙盘实训已经被更多的高校引入实践教学的改革中,但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师工作量的核算、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实验器材的经费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使得很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实质性的解决。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较适用于常规理论教学,用它来评价实践教学不仅会挫伤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教师热情和积极性,而且会加剧他们对新型教学法需承担高风险的巨大投入而没有收益的担忧,甚至会担心因为学生的不适应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评价,不利于薪酬和职称评定。因此,适用于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建立是促进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

三、对策

(一)SO对策(优势机遇对策)

1.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代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其创业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关键。沙盘模拟教学的最大亮点就在于其能通过模拟经营,在短时间内迅速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模拟实训中应注重培养学生通观全局、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不受限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的拟定经营策略。学生需在实训中进行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磨炼其市场观念。在角色扮演中,他们还可以重新检视自己的就业潜力,了解岗位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

2.探索课程优化。在教学组织设计时应明确每轮模拟经营的目标,在教学环节和时间安排上注重师生互动性,积极鼓励经营小组内的合作和探讨,强化反思和评价效果;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注重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在教学方法上将体验式教学与案例教学、专题讲解相结合,根据内容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教学法的优势。同时还应对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应做出相应要求,科研能力高的教师不仅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思考的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还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和实训态度。

3.深入挖掘沙盘功能。不应将沙盘教学局限在商业银行经营学的实验课时内,可单独开设模拟经营独立实训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修正经营策略实现最终目标。同时,在任务驱动的模式下还可进行毕业论文的相关设计,让学生在模拟经营中发现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这将更好地发挥沙盘教学的应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此外,还可以深入挖掘沙盘的应用范围,例如为银行新进员工提供岗前培训,为银行高管提供模拟演练,积极鼓励学生成立沙盘协会,参与或举办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竞赛。

(二)WO对策(劣势机遇对策)

1.多渠道师资培养。为适应沙盘教学综合性能力的需求,高校还应多渠道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以便全面掌握相关综合理论知识。最便捷的途径是定期举办或参与沙盘教学培训,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或到其他院校进行经典案例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同时,还应对深入银行和房企体会实际运作过程的老师予以实际奖励,以便更好地将模拟经营与经济生活联系起来。此外,还应加大沙盘教学在科研立项、经费支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教学与科研互动,教研相长,通过实践教学及其相关科研来培养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

2.n程教学资源整合。为提高沙盘教学效果,需要将各种优势资源整合,形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考虑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沙盘研发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彼此间的协作,共同开发课程信息资源库,共享案例、课件和微视频。以本地区银行或房企的真实案例为基础,结合境外经典案例,通过市场调研、参与研讨会、访学等方式拓展案例资源,通过比较分析提升案例资源库编写质量。还可以共同深化研究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教学方法,探讨针对实训规则、业务流程、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改善措施。

3.产学研合作。高校可与银行和房企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邀请富有实操经验的银行和房企高管为学生进行真实案例的讲解。由他们设置仿真的沙盘模拟环境、布置任务,通过实施不同的对策,对比各组经营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真正做到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在模拟和竞争中,学生磨炼出经济社会中必要的生存技能。从外聘导师的经验分享中他们可以丰富实践经验,提前准备好应对各类难题。

(三)ST对策(优势威胁对策)

1.指定学生成绩评定标准。为了使学生自由组合的团队活动与学生成绩评定相联系,教师应明确考核方式和标准。指导教师应跟踪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同时根据规则对经营结果和反思总结进行评定。此外,最终成绩的评定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小组内的团队协作如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这需要负责跟踪记录的指导教师和组员间进行共同评定。在分值分布上,应稍稍偏重于反思总结中导致经营结果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阐述。

2.开设跨专业选修课。由于商业银行沙盘实训涵盖财务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内容,上述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跨专业选修商业银行模拟经营实训课程。在跨专业选修课的专业设置上可以预先标明先修课程,并对选修时间和内容予以明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应注意按专业组成经营队伍并进行合理分工,不同专业和班级的组员构成可以有效避免同班同学小组间的利益输送和不正当竞争。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随着实践教学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迫在眉睫。除了对教学目标、计划、大纲、实施和教学效果等环节的监控和评价外,应进一步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的开展。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还应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拉动改革评价并进一步倒逼教学方式的改革。

(四)WT对策(劣势威胁对策)

1.制定规章制度保障沙盘教学。健全激励机制,对沙盘教学改革作出指导性意见,在评奖、考核中适度倾斜以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的热情。尽快制定实训教材编写工作量的计算和相应报酬方法,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激发教师开展沙盘教学的热情。明确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的不同性质,通过制度设计在教学时间、教学保障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为商业银行模拟经营沙盘开展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2.发挥师资团队主观能动性。积极建设跨专业教学团队,鼓励每位教师积极与团队分享教学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承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教学指导与点评,应尊重和信任其专业理论知识。在出现分歧时应采取主动商讨的态度,注重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理解对方专业立场并集体讨论解决方案。此外,团队中还可以考虑应加入计算机、新闻、广告等专业教师,结合它们专业知识、设备积极进行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尝试。

3.培养学生预算与决策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促使学生构建战略意识,在阶段经营反思和教学评价中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并拟定适当的策略。学生通过企业的经营管理认识到每年的经营决策均是建立在预算的基础上,应从企业整体资源配置的全局去理解预算和决策的关系。此外,在实训岗位技能的磨练中,创新应变、人际交往、执行能力、团队建设、领导决策测试了学生的管理能力,进取心、主动性、诚信意识以及全局观则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60689)]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0-21

[2] 宋坤.商业银行经营模拟实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 冯用军.“大海峡时代”福建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SWOT分析[J].福建省师范大学,2010(4)

[4] 黄卫东等.高等院校模拟实践教学模式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12(5)

[5] 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6)

[6] 张扬.实验教学中引入“慕课”教学方式改革的SWOT分析[J].验室科学,2016(2)

[7] 张丽琨.高校ERP沙盘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耦合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4(1)

[8] 陈烈等.基于SWOT分析方法下的学生创新力培养路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1(2)

[9] 刘文杰,王杜春.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SWOT分析即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1(1)

篇12

由于从不接受采访,因此,除了在论坛等场合公开发表的演讲,媒体关于朱云来的报道很少,“即便遇到他(朱云来),他也是急着‘脱身’,回应个别问题时惜字如金,可是如金的这几个字往往非常重要,所以媒体也只能发点只言片语”,一位接触过朱云来的媒体记者说。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媒体就报道了朱云来的三段重要的“只言片语”。

其一是关于自己卸任后的“归宿”,这也是各界关注的焦点。2014年10月从中金公司辞职后,就有评论人士称朱云来极有可能转到互联网金融领域,可是直到目前也没动静。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朱云来再度明确表示:“我个人并没有准备做任何事情,现在(对于互联网金融)还是观察研究。”

其二是有关安邦独董问题,这更是一个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安邦保险提交给工商部门的工商注册资料中,从2004年10月至2014年9月,朱云来是安邦保险的董事之一。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上,朱云来明确表态:“(担任安邦董事)这个事情根本不存在,他们(安邦)一直没有(把我的名字从工商注册资料中)撤下来。”“我从没答应过(做安邦的董事)。”

其三就是父亲。当记者问他“88岁的父亲身体状况如何?”时,他回应说:“挺好,挺好。”

记者注意到,可查询到的公开信息显示,这是朱云来首次回应了跟父亲有关的提问。

儿时:捡了块破油毡布

挨了父亲耳光

1956年,与妻子劳安结婚。曾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说:“劳安在清华就读时,在校医院生下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女儿燕来;劳安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时,肚子里正怀着第二个孩子,儿子云来。”

两人婚后不久,被错划为,劳安坚信没有错,没有与他“划清界线”。朱云来就在这样一个“”家中长大,而且还经常经受父亲的严厉教育。

2001年6月6日,来到清华大学,作辞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的告别演讲时说:“我对儿女很严格,虽然他们没有上清华,但是身上有清华的精神。”

讲述了当年打儿子的经历:他(朱云来)还只有十来岁的时候,要在我们阳台上种菜,有一天,就捡了一块破破烂烂的油毡子放在阳台上,准备搁了土就可以种菜了。我一看见就跟他说,我们再穷也不能拿别人的东西,随手就打了他一个耳光。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打他,也是最后一次打他。他跟我讲,他没有拿别人的东西,这块破油毡子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我当时很后悔打了他,但是也许是因为有点父亲的架子放不下来,我说:“那好,我不应该打你,但是我们要把这块油毡子送回去,不管它是别人的还是垃圾堆里的。”我就陪着他,把这块油毡子扔回垃圾堆上。

演讲中,透露出作为父亲的自豪:“他们(儿女)也很争气,后来我做上海市市长、副总理的时候,他们出去留学,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父亲位居要职。他们依靠刷盘子、打工度过了他们的留学生活。现在都已经回到国内”。

择业是否受到了父亲影响?

正如所说,朱云来曾就读于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专业,后赴美国读书,1994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大气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获得芝加哥帝博大学会计硕士学位。

毕业后,朱云来并未从事过跟大气物理、气象有关的工作,而是一直在金融领域工作。他曾在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高级会计师,又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任投资顾问、高级副总裁。1998年,担任国务院总理后,他回国,进入中金公司。

朱云来“跨界”,从大气物理学转到会计学时,已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他的“跨界”选择以及后来的职业选择,是否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呢?对此,父子二人都未曾提过。不过,朱云来的姐姐朱燕来接受采访时表示,正是因为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才在后来去国外转行做了金融,并开始接触学习银行管理。

跟朱云来相同,朱燕来也在金融领域工作。朱燕来说:“我们家家风还真是挺严格的,我父母一直比较强调做人的诚实正直,从小就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积极上进,有为,同时也要脚踏实地。”

中金时期:连他自己

是否姓朱也不讲

的家风到底有多严格呢?据媒体报道,在上海工作时,尽管身居市长位置,可他的外孙女每天都由其夫人踏自行车接送幼儿园。一天早晨突降暴雨,他的夫人依旧准备骑车送孩子。警卫出于安全考虑,用公车将小孩送去幼儿园。知道后,立即向市委行政处结清了汽油费。

据人民日报主管的《人民文摘》杂志报道,1998年,出任国务院总理后,曾经特意把儿女召集起来“训话”,“父亲如今当了总理,对你们来说不知是福是祸,你们要好自为之”。

“好自为之”这四个字的分量,在朱云来身上的表现之一就是他的低调。

篇13

证券化分为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融资证券化是指融资由银行贷款转向具有流动性的债务工具,筹资者除向银行贷款外,更多的是发行各种有价证券、股票以及其他商业票据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直接向国际社会筹集资金的方式,资金供应者在购进债券、票据后也可以随时把拥有的债权出售,转换为资金或其他资产。此种方式大多为信用融资,只有政府和信誉极高的大公司才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资金,属于增量的证券化,又称“初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则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传统的证券发行以企业为基础,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以特定的资产池为基础发行证券。资产证券化后其流动性大为增强,它从已有的信用关系上发展起来,属于存量的证券化,又称“二级证券化”。

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包括实体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证券资产证券化和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式的资产运营方式;而狭义的资产证券化则指信贷资产证券化。按照资产种类的不同,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MBS)和资产支持的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ABS),某些分类中还包括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sset-Backed Commercial Securitization,简称ABCS)。其中ABS是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证券化形式。

在操作流程及机构设置上,资产证券化具有四个主要特征:首先是通过一个特设载体(Special-Purpose Vehicle,简称SPV)作为交易中介,由SPV向投资者发行证券,并以发行收入作为购买证券化资产的价款,从而使原始筹资者获取所需的资金,从这个角度说,资产证券化本质上是一个资本市场满足社会长期信用需求的直接融资过程。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信用增级,在发行前通过设立超额抵押或备付金账户进行内部增级,或者通过大型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担保进行外部信用增级来提高证券信用等级,从而吸引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然后是其规避风险的功能,通过资产组合、转让将集中与卖方的信用和流动性风险分散到资本市场,可以降低系统性风险;最后是其广泛性,凡是可以参数收入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证券化。

(一)运作主体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有一系列的运转主体构成,主要包括:发动主体、特设主体,即前文提到的SPV,待发行主体、投资者、信用增级主体、资信评级主体、监管机构、证券化产品投资者等。

(二)发展及演化

最早的资产证券化出现于1968年的抵押担保债券MBS,在美国金融机构在受到投资银行业务冲击而业绩下滑,Q条例限制利率上限的情况下,为获取更多流动性,恢复利润而产生的金融创新。1970年,通过买卖住房抵押贷款创造了可转让的证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1世纪已经成为重要的证券产品,并扩散到亚洲、欧洲等其他市场。直到2007年,次级贷款数量累积,证券化链条越来越长,在此过程中,处于链条前端的市场主体的风险得以有效转移,并获得流动性好处,使得这些市场主体进行了深度的市场挖掘,扩大信贷规模,降低门槛,以增加收益;而在链条中,证券化的次数增加,并且和其他不同的证券,或者是风险不相同的同种证券进行重组再转向下一投资者,最终导致链条内的风险逐渐累积,开始出现还贷者违约行为屡屡发生,风险开始顺着复杂的证券化链条扩散,证券产品编制,投资者信心下降,并逐渐波及到整个金融市场,向海外市场蔓延,并进入到实体经济,形成2008年的次贷危机。

另外,资金链的延长不仅扩大了系统风险,也使得投资者对于源头资产信息缺失,投资对象由明朗逐渐变得不透明,这实际上并没有降低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风险。

(三)功能及意义的探析

首先,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改善我国的投融资状况。证券化在我国最原始的应用应当是政府对于国债的发行和使用。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融资手段,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向民众筹集资金用于基础建设或者对企业进行扶持,到规定年限后再予以归还,是一种直接融资的方式(此处没有考虑商业银行等代销机构)。而资产的证券化则是在已有资产上以资产为依托,发行证券,筹集再生产或者扩张所需的资金,在中介机构进行适当的期限、种类配比后,相当于直接对投资者融资。而引入资产证券化之后,这种方式将从政府专属扩张到经济领域,不仅对于我国现在的“二八”现象的改善有利,而且对于金融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企业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对于民众来说,降低筹资门槛可以提前享受到所需的生活设施,最重要的比如房产。而对于实体经济的企业来说,则可以扩大市场、增加利润。对于中介的银行以及投资银行来说,则可以对本身所有的劣质资产进行恰当的处置,减少风险资产额,保证收益,盘活不良贷款,如果代销机构得到良好发展,则可以达到充分分散风险的目的。

最后,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政府以及大型企业在对资源进行整合的时候,往往因为资金原因而使计划难以实施,而转型中的中国需要的是经济结构的全面性调整和产业优化整合及升级,才能为下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资产证券化则可以为新的经济项目筹集更多资金,使得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目标得以实现。

资产证券化与金融市场发展及稳定

(一)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稳定

本文在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概述的过程中,陈述了资产证券化所带来的利弊,以及2008年次贷危机对于金融经济稳定造成的冲击。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主要通过金融市场对经济稳定和动荡产生作用。而金融体系作为一种融资效率提高的工具,对分配资金,实现帕累托最优起主要作用。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市场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资源配置方式,重组了风险收益比,对整个金融体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资产证券化在对交易机制进行重新设计和创新之后,对传统的银行中介金融体系有很大程度的改进,纠正了间接融资方式的缺陷,使金融模式更加合理高效,推动资源有效配置和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

一方面,在证券法、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督下,证券对于信息的披露更加规范,所披露的信息也更加广泛,事实上更加系统和真实,资产的重新组合根据不同的风险状态和收益进行,证券的评估也更加容易。

另一方面,中介机构的进入将对整个资产进行多次评估,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些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估报告掌握企业和资产的源头信息,使得交易效率得以提高;另外,交易模式改变了商业银行批量贷款加工和搜集信息的核准弊端,分散的、各自独立的投资者分别进行信用评估,使得信息的流动更加充分,促进了信息的真实化和独立化,提高了投融资的运作效率。

由此,资产证券化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提高投融资效率,优化资本和风险结构,并且有利于金融分工专业化,是有利于金融和经济稳定的。

(二)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形成阻碍

资产证券化容易造成过度创造信用。由于投资性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能够利用证券化进行风险的有效转移,冲减自身不良资产,由此容易促使此类机构不负责任地进行资产多次证券化,扩大源头资产,包含很多不良资产或者重复证券化,并且延长了证券化的链条。为了追求最高利润,更多的创新型的衍生金融资产被创造出来,证券化产品的复杂化导致潜在的危机因素浮现,并可能由此造成重大的危机。

对于市场来说,则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包括其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如果一种金融工具没有正确定价,并且不能提供足够的利润来弥补和抵御各类市场交易的损失,将给金融机构带来长期或者短期的损失,而对于市场来说,则会造成投资者破产、市场动荡,风险通过金融领域传到实体经济。

对于政府来说,各类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将为其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资产证券化也不例外。比如在对货币存量和流量进行管理和干预时,由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创造现金流入,中央银行对其的控制将由此削弱,宏观调控的能力受限。要克服这些困难,中央银行必须重新制定各类政策组合来增强对于金融机构的控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的功能。

资产证券化与次贷危机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根本原因在于其虚拟经济的发展脱离了实体经济。这样,虚拟经济中的资本不受实际资本约束,其自身的膨胀最终造成经济泡沫并形成经济危机。

资产证券化产品造成信用膨胀。商业银行借助资产证券化增加流动性,扩张资金来源渠道,放大信贷投放规模。最终也脱离了解决抵押贷款的流动性风险的初衷,成为接纳其不良资产,提高银行流动性与盈利性,进而提高了其安全性。银行体系外的资金通过这一纽带源源不断地流入银行。

信贷扩张形成资产价格泡沫。银行将获取的资金重新用于支持房地产业的开发,大量的资金涌入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繁荣,最终形成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房地产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呈现出整个行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而这种势头并非是市场需求所引发的,从而造成房产泡沫。

抵押贷款资金链断裂造成次贷危机。大量低质量抵押贷款不能到期得以偿还,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形成资金断裂,而这一影响直接顺着资产证券化的链条向后扩张,并深入以房地产行业为触发点的实体经济,造成次贷危机。

我国对于资产证券化的运用与监管

(一)完善证券化相关法律和制度

我国现阶段仅有会计制度、税收制度和基本的监管制度作为基础,在此之上,对于各类中介机构、操作规范及流程,二级市场的相关规定等都处于真空状态,这是阻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应当对基本制度进行完备,并制定成体系的政策和规定,特别是税收作为证券化主要成本的税收制度。

(二)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完善

证券化产品最终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流通的,所以其发展需要完善的证券市场支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而对于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与管理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完善,使其真正为实体经济直接、方便的融资服务,而不是脱离实体成为危机的触发点。此外,中介机构在交易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作用,对于符合条例的中介机构的扶持和引导,建立建设评级机构以及SPV等,学习和积累相关经验,培养专业方向人才,才能为资产证券化的良好发展构建强有力的框架。

(三)政府监管应当顺应市场发展

政府的作用不仅在于初试阶段的有力扶持和引导,避免依靠企业自己的信用进行证券化操作处理问题的不恰当手段,也在于其参与,引入外资投资性银行以及担保公司等,减小操作性风险,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能力,进行市场规范性管理和约束,才能有效促进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综上,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为企业直接融资,在市场运行中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弊端,在其运用和监管不当时可能造成经济危机。因此,我国在对其进行运用时应当注意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约束,以使其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