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能力教育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能力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能力教育论文

篇1

二、教育实习三个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反思能力发展记录

本研究通过对7名在小学二年级进行教育实习的实习生进行观察与访谈,分析这些实习生的实习日记(包含其课堂观摩反思和讨论探究记录等),发现教学反思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一)实习初期———反思能力初步发展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第一周到第四周的教学反思主要体现在听课反思和作业批改反思两个方面。实习初期,实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接触以听课为主,通过听课可以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观摩和了解学生。该阶段须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观摩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过程,为自己走上讲台作好准备。通过对听课后进行反思的实习生进行访谈,发现实习生的反思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实习生发现优秀的课例在知识的传授方面会有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遵循“引出新知———呈现新知———操练新知———巩固新知”的过程,每一节课都要围绕一到两个知识点展开,该知识点则为本课的重点。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当今的课堂,尤其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因此,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游戏的设定。然而课堂上并不是游戏越多越好,课堂上的游戏要既有趣又能与所学的知识点衔接。第三,在与学生的互动方面:课堂教学中有“热身”这一环节,它能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运用,要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运用也十分重要。若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直以平缓无变化的语速讲课,学生易产生疲惫心理,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学生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批改是重要的教学活动,通过作业批改能检测出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实习初期,对于实习教师来说,作业批改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刚刚实习的学生不适应这么多的作业量,只想尽快地完成指导教师任务,对于练习册中出现了哪些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缺乏了解和探究。但以速度为前提的作业批阅方式不会增加教学经验。经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实习生逐渐认识到: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有的学生丢三落四,反映的是粗心大意;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方面的题错的多,反映的是基础知识不牢固等等。同时,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写评语,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二)实习中期———反思能力迅速发展通过听课和作业批改,实习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掌握了一些教学技巧,在实习的第五至八周,实习生的反思进入下一阶段———发展阶段,即通过对优秀教案的反思和对习题课的反思,逐步深入课堂。反思教案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程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教案进行反思和再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很好地改善了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教案不仅是教师对授课重难点、授课过程的基本把握,也是对教学的设计,教案优秀与否直接影响整堂课的课堂效果。通过反思教案,能够反思整堂课的预期效果。教案中除了教学环节设计,还应记载授课的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反应等。然而,教学是一个不可完全预测的过程,只有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并以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思考问题,才能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因素,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习题课是对知识查缺补漏、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习题课可能是枯燥乏味的。这就要求教师处理习题课不能仅遵循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多做题”授课模式,而应积极创新。通过习题课的讲解,实习教师作了如下反思:第一,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教师不仅要关注讲课,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同时,讲解的知识点应该以课本为主,不要一个知识点拓展很多,学生由于年龄因素,单位时间内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受限。第二,讲解时应该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三,习题课应该创新,应该达到既巩固了知识点又在娱乐轻松的氛围内完成。

(三)实习末期———反思能力逐渐成熟在实习的第九周之后,实习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对教材和学生有初步了解,课堂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反思能力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通过对实习教师的观察发现,在第一次进行授课时,由于紧张,原本设计的一些有亮点的环节没有展示出来,学生的反应也不热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两节课之后,实习教师主动反思,逐渐意识到每个班级孩子的程度不同、特点不同,应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习教师增加了热身环节,让学生随着歌曲做动作,但是热闹过后发现课堂纪律出现了问题;该实习教师又在反思后想出解决办法:在课堂上提出一条规定,当喊出口号“1、2、3,收”时,学生立刻坐好,安静下来;实行过程中,学生对指令不熟悉,无法配合,实习教师反思后发现指令须要多次练习。通过实习过程的反思,实习教师发现:对自尊心、荣誉感都很强的儿童来说,竞赛的形式能成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情绪高涨,学得主动、记得牢固。

篇2

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迅速,直接导致工作岗位技术含量的增加和责任范围的扩大。这就要求高中学生清楚明白考大学读大学不是终点。要能够更好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终生教育理念。每个人必须终生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要想使学生能够终生学习必须使学生具备后续能力,后续能力就是指学生在高中毕业后的继续发展能力,包括继续学习能力和继续工作能力。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曾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是在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也就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因此,高中教育的育人目标,是人格健全有智慧,全面发展有特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尽管对以塑造人性为核心还是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两种教育目标的争论尚难分难解,但是打破唯分数论的传统学生评价标准已日渐成为共识。然而,让人尴尬的是从实践看来,打着素质教育旗号仍走传统路线的案例不在少数。分数、升学率还在继续束缚老师、学生的身心。对此,我们学校认识到现代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内涵,教育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而不是只追求三年短期教育成果;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人专长的发挥等,应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标准。我校除了狠抓高考成绩这一大众普遍关注的业绩之外,在通用技术课程中,依托学校现有通用技术教室,学生基本能使用金工、木工、电工工具,制作简单技术作品。如:简单相框的设计制作、常见桥梁模型的制作、简单建筑物模型制作、航模制作、简单机器人的拼装等作品。现代农业技术模块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和学习一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的机会,如淡水鱼,生态鱼,冷水鱼养殖;汽车驾驶与保养模块的开设初步让学生了解汽车的主要构造和主要系统的作用;熟悉汽车驾驶的有关法规和驾驶员行为规定,知道汽车的主要操纵机件、仪表与开关的名称,熟悉其位置,了解其作用,并掌握其正确的操作方法;了解汽车例行保养项目,初步学会汽车例行保养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形成保养和管理汽车的意识。这一系列课程的开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学生学习范围,使学生在以后有较大的选择范围。教育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学生从高中毕业后有很多不同的人生选择,还有很多新知识、新技术需要不断的学习。没有较厚的知识基础,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就难以完成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难以得到生存和发展。后续能力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奠定学生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础,以引导其“学会生存和发展”。所以,后续能力的培养也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一环。

三、创业能力是能使学生得以发展的关键

现在,高中毕业以及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清清楚楚的明白:没有谁能给自己分配现成职业,工作应该由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去谋取。这需要学生从高中起就树立全新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自主创业”。因此,我校在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目的就是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树立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综合性的能力,是一种具有突出的创造性的能力。它是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从事某种事业、商业、企业活动的能力。对高中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简单的说就是培养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或大学期间(毕业后)自我谋职能力,这应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力、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中淡水鱼,冷水鱼,精品鱼养殖,富硒大米种植,酿酒和竹编教学,汽车维修等板块的开设,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的创业信息,让学生高中毕业后在自主创业意识上领先别的学校学生。创业精神是指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四有”精神。我们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及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培养创业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重要内容,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精神,避免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也避免了学生考不起大学后无事可做、人生迷茫现象的出现。

篇3

1.明确实践能力的概念

面对上述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实践能力的概念有一个明确认识。实践能力作为一个范围极广泛的词语,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但是目前而言,很少有人能把实践能力的含义交代清楚。至今为止,学术界对实践能力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相对于学术界对实践能力的众说纷纭,笔者比较赞同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傅维利教授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他认为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的主体是人,是人合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出:实践能力是人在具备必需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之后,形成实践观念,继而达到最终目的的过程。

2.教育模式的更新

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和现实社会中的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现象。传统的教育模式走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路线,这就导致多数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只能够满足理论课程的需求,片面地将理论知识的识记等同于专业实践知识的掌握,无法展开实践教学;即使展开实践教学,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缺乏也无法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艺术专业学生自身善于创造、思维活跃的特点。因此,高职教师应从认识和观念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努力提高自身艺术专业实践能力,可以积极参与社会中艺术专业的实践活动,例如参加专业的艺术实践培训、到艺术设计公司挂职锻炼、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等。

3.授课方式的改变

中国传统的授课方式是1位专业教师对应30-60位学生。这种授课方式的弊端在于教师很难全面、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接受能力。高职艺术专业的课程大多需要具体的实践操作。对于这类课程,如果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明确,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把握不到位,那么教师在实践授课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应做出相应改变,例如采取集体授课和逐一授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把理论基础知识讲清楚的前提下,力求每一位学生自己确立具体的实践课题,再进行逐一辅导。而且教师在授课方式上除了面授以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科技例如创建QQ群、微信的方式进行灵活授课。

4.建立工作室制度

学生专项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并未得到学校教育的足够重视。对此问题,在学生完成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校内建立专业的专业工作室,例如木工工作室、陶瓷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印刷实验室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设立的实际课题进行实践操作,进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工作室建立之后还需要配备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便于学生在操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梳理实践环节的思路,解决遇到的困难,也便于工作室日常的顺利运行;同时,可以邀请处于一线的设计师或专业技师担任工作室的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艺术专业领域的最近动向和发展趋势。

5.建立校企合作模式

加大实践课比重在建立专业工作室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联系艺术设计专业的校外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加大实践课比重,使学生走出教室,到企业中参与实际的设计项目,接触和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运营模式和设计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将学到的实践能力应用于课堂的理论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设计的基础理论。

6.建立毕业生追踪体系

毕业生追踪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学校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近阶段的最新动向。对于毕业后在艺术专业领域表现突出的毕业生可以返聘到学校担任专业工作室的指导工作。另外,可以通过毕业生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确立更多、更丰富的校企合作方案。

篇4

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种种缺点,对于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都有不利影响,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探讨出具体对策,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和需求、动机有密切关系。如果人们有需要,希望能得到某种东西,就会在心理上产生获取的动机,这就是激励的起点,如果教师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朝着自己所需要的目标前进,直至取得成功,获得心理满足。持续激发人们某行为的心理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保持在一个兴奋的状态,创造性地进行某种行为并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这就是激励的过程,通过激励性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自觉参与英语学习。由此可见,激励在当今英语学习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摆脱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母语思维是影响英语口语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学生想要表达的时候,总是通过母语思维翻译成英语语言讲出来,导致出现语法错误,形成中国式英语。主要原因是因为:一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汉语,而不是英语,汉语思维根深蒂固。他们只是在课堂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内学习英语、应用英语,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二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容有限,课外阅读也不多,导致学生对英语的语言习惯了解不深,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风土人情、社会交往等涉猎较少,这些都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篇5

(二)学生实际问题

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深入人心,中职学校学生文化课基础更趋薄弱。开学初期对学生情况摸底调查了解:一个班近一半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很差,不具备高中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较强朗读能力”,甚至对常见字词的认读理解都出现,对初中阶段应掌握的语法知识似是而非,知识面狭窄,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能力偏低;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死记硬背,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理解的问题,词不达意,语句表述不完整。虽然他们也都有升学愿望,但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

(三)教材建设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均为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因为过于强调职场生活,文章内容过于简短、文学价值含量不足,能激发学生情感、思想活动的内容少,达不到听说读写、思维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师大多参照其他出版社或普通高中教材,对所使用的教材进行补充或删减,但所选文章随机性强,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实施有效教学,在选取教材方面教师应从教学有效性出发,选取具有实用价值,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文章。文章的难易程度一定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循序渐进原则。

二、实施有效教学策略需要全新意识

(一)教师要有学生意识

所谓学生意识,就是关注所教授的对象。关注学生理解接受程度,关注学生参与过程。很多教师因为有升学任务在身,把课堂看成是自己传授知识的宝地,忙着讲授、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更没考虑过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总是抱怨学生听讲不认真、学习效果差。实施有效性教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授对象现有的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及心理需求,探究学生不听讲的原因,还要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中职教育升学专业学生报考的专业目标非常清晰,所学的专业知识量有限,考点非常明确。因此,他们对语文课的学习寻求有量、有点,并且存在一个通病,想直接获得具体而明确的答案而不想通过深入思考获得见解。有的教师为了迎合高考,按照教参、练习册公布现成答案。这种做法严重违背语文教学宗旨。在教学中,教师应纠正学生急于求成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准则,无论何种文体教学,必须建立在“学习活动”这个基点上。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应仅考虑怎么教、怎么学,还要在准确解读文本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考虑利用文本内容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活学、学活、乐学,学有所获。

(二)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所谓课程意识,就是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观,能站在生命发展的角度,认识学科重要性,不单单为升学考试而教学。语文课程的宗旨在于“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并在这种学习和运用中,熏陶情感,开阔思维,启迪思想,养成终身读写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应坚决反对考什么教什么的做法。教师应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知识、能力、情感。切不可为了成绩偏离教学目标,应把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眼光培养作为重点。每一课时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中职语文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基础。因此,朗读和基本字词的认读、理解不容忽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基本朗读和大量阅读获取知识、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二)恰当选择教学内容

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应恰当选择教学内容。立足教材文本,哪些教哪些不教,哪些作为重点讲授哪些只做点拨,都需要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宏观把握教材。

(三)实施差别化教学

中职教育升学专业的学生入学一段时间后,易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越来越明确,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自信心越来越足,思维越来越开阔;另一部分学生受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影响,发展变化不大。针对中职教育升学专业参差不齐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差别化教学能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一是可以按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即a层和b层。在班级授课制前提下,一般以同桌与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单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分层和探究教学方法的目的、具体实施的步骤以及目标,以增加学生的理解与配合。层次划分要根据学生意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针对两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教学目标。二是设定清晰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公布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标。以杜甫的《兵车行》为例,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b层,能流畅的朗读全诗,理解诗歌的内容;a层,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掌握诗歌的内容。

篇6

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会计教育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像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本国的计算机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增加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及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及素养,培养学生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设计及课程安排,旨在以专业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情况下,提高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全方位发展及训练智力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知识包括会计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一般性知识。专业认同指的是会计毕业生要认同其专业、乐于学习其专业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AEECC认为,学校是学者掌握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最重要的场所。在美国,会计学校教学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形成坚实的基础知识素养。

3把握开端,发展过程,掌握结果

中职会计教育方面的改进旨在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及学校应该对学生在会计专业方面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重视,对于中职会计教育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革。

第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模式,塑造新型教学观念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决定了其能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得与品德的形成。改变传统教学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独立自主能力,提升学生积极进取的空间及时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恰当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注意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参差不齐的具体表现形式,让学习成为学生终身运用的模式及自身的能力。

第二,恰当地处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时间及空间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其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也可助师生相互促进。只有教师对学生采取相对理解、鼓励的态度,学生才会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改革教学内容要使课程具有时代新意和自身特性,精简课程内容,删除交叉,清理课程间的关系。如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在很多方面存在反复的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实践模式,避免会计专业知识与实践相分离,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问题、发行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地对旧有的会计理论进行更新,恰当地运用外国的先进的会计思想理论,拓展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方面的广度及深度,让学生了解到外国会计方面的发展形势及具体政策。

篇7

(二)观察激趣

教材上的图片新颖、清晰、内容风趣,乐于幼儿观察,如能安排一些观察活动更能使儿童的兴趣高昂。在教学《彩色蛋糕》一课时,教师先让幼儿观察书上的图片,再出示《蜜蜂奶奶》、《蜜蜂娃娃》和《彩色蛋糕》的挂图,使幼儿感到稀奇和惊讶,能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利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进行有情、有声、有色地讲述,并附之以动听的二个,充分让幼儿去体验、去认识、去理解、去想象,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学到知识,使幼儿的求知欲望不断上升,积极主动地思考,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之目的。

二、单项突破,净化集中

综合教育的前提是单向性突破的结晶,要培养幼儿全面、综合地获得知识,首先应进行单项性突破,对教育材料、语言、背景等进行净化集中,做到语言教材的单一性和讲述内容的一致性,以提高幼儿观察、讲述事物的能力首先,在观察事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只观察一件事物,体现一种情节。要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情和景的感知上,使幼儿一点就明,记忆较深,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讲授《动物运动会》时,就可以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这是什么场面?有谁参加?它们在做什么?等等,使幼儿对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易学易记,讲授者本人亦要进入角色,从而使语言得到规范性训练。

其次,由于幼儿观察、讲述事物比较笼统,往往看到什么说什么,碰到什么想什么,顺序紊乱,支离破碎。因此应引导幼儿围绕主题积极思维,以达到讲述情节的一致性。仍以《动物运动会》为例,教学时,始终围绕运动会的场面,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谁能跑得最快?谁跑的比较快?谁跑得最慢?系统而又完整地讲述故事情节。总之,做到语言教材的单一性和讲述内容的一致性,可以净化背景,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集中,还能使幼儿观察思维趋向一致,达到了语言训练集中性的效果。

三、丰富词汇,综合训练

语言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幼儿掌握词汇的多少,理解词语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词汇越丰富,语言就约生动,所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应从丰富词汇入手。

(一)扩散性训练

以一个词为扩散点,进行词语训练。如以“水”为起点,让幼儿给谁找“朋友”,可以找到的有,井水、喝水、湖水、雨水、露水、汽水、自来水、矿泉水;水池、水井、水库、水果等。用“子”字组词:房子、桌子、椅子、帽子、勺子、哨子、小王子等。把名次与量词组合:一支笔、一头牛、一匹马、一双鞋、一辆汽车、一顶帽子等。进行组词接龙游戏:如,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按顺序说下去。再如,生——学生——生活——活动——动作——作业……。还有,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等。这样联系,不仅使幼儿在娱乐中掌握较多的词汇,而且也锻炼了幼儿的快速反应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从组词到口头造句:如风——风筝——我和爸爸放风筝;火——火车——妈妈带我坐火车;电——电视——我们都爱看电视等。再如,“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小朋友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还有的玩跳绳等。这样,由组词、口头造句,逐步引导孩子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视态训练

以“观”促“思”,以“思”促“讲”,训练幼儿理解词汇的含义。如“思考”这个词,通过训练,孩子们不仅能用语言表达思考是用脑想事情的意思,而且有的孩子能用皱眉头的表示,有的孩子能用右手抚前额的演示,还有的孩子能用双手放到背后低着头走来走去的表演来表达“思考”的含义,使孩子们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使之牢固掌握。

(三)故事悬念

篇8

受挫能力就是一个人能够承受挫折的能力。现在家庭和社会为孩子提供越来越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导致孩子营养过剩,心理素质也很脆弱,受挫能力不高。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即将升入小学,面对全新的一个学习生活天地,我为孩子们脆弱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倍感堪忧。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幼儿受挫能力培养的研究,运用有效的培养方法,对幼儿进行抗挫折磨练。培养过程中,要多鼓励和指导幼儿走出挫折的阴影,要注重培养幼儿“求助互助”,使幼儿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困难、失败、挫折。这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和民族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幼儿受挫能力培养的问题

当前,老师和家长对幼儿应付挫折能力的培养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儿一般是在3-6岁之间,由于现在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老师和家长给幼儿过多关心和爱护,容易造成幼儿独立性和自觉性差,依赖性强。有的老师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的教育,只要给幼儿设置一些困难,让幼儿吃点苦头就能解决问题。于是在教学上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情境,让幼儿体验。其实,挫折教育是抗挫折能力的教育,人为地让幼儿吃苦并非挫折教育的本质。挫折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单靠让幼儿吃几天苦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必须运用合适的受挫折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培养。

目前,很多幼儿园和家长针对幼儿的受挫能力差而开展受挫教育培养,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如下三点不足:

1.受挫教育方式不当

首先是老师和家长多采取赞赏教育方式来对幼儿进行受挫培养,虽然赞赏教育方式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确实很有帮助,但对幼儿太多赞赏及对进行呵护式的培养之后,使幼儿容易产生任性和输不起的性格,出现抗挫能力不高的情况。

2.忽视对幼儿的受挫能力培养

有些家庭及老师过分娇惯和溺爱幼儿,在教育方式上,只重视幼儿的智力教育和兴趣教育,而忽视对幼儿挫折承受力的教育。这使得相当多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发展显得不协调,使幼儿自我意识强烈,形成心胸狭窄的性格。

3.幼儿园和家长沟通不够

老师没有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园表现,特别是受到挫折的表现;而家长忽略了受挫折培养的重要性,不能及时将幼儿的生活特性和在家表现向老师反映,未能实现家园结合对幼儿受挫折培养。

二、具体措施

(一)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培养受挫能力

1.利用手工操作活动进行受挫能力培养

通过手工操作活动,不仅有助于开启幼儿的智力,直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有助于通过操作出现的种种挫折对中班幼儿进行受挫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爱生活、爱劳动、不怕困难、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等综合优良品质。例如,可以利把四个火柴盒牢固贴在一起制成一间“房子”的手工活动来培养幼儿受挫能力,在幼儿制作失败后,出现受挫折后的表现,老师不能马上给予帮助或批评他们,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幼儿自己去完成,让幼儿亲自去体验到制作的过程,感受到失败的痛楚和成功的喜悦。老师在手工制作过程中要让幼儿知道困难、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讲述如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如何自己想办法解决的故事,提升幼儿受折能力,使幼儿具备受挫能力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2.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受挫能力培养

对幼儿要培养爱劳动的习惯,练习幼儿自己整理床铺、扫地、抹桌子、穿衣、系鞋带、做值日生等自我服务能力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习惯,可以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困难或随机利用现实情景出现的困难,引导幼儿开动脑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在劳动活动中,幼儿有时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在引导幼儿排除这些生活挫折的过程中,既增加了幼儿的自信心,又培养了幼儿的耐挫能力。例如:有的幼儿不会自己洗水杯,老师可以利用该情景进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手把手教幼儿洗,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幼儿经历后既能锻炼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又能提高抗挫能力。

3.利用游戏情景进行受挫能力培养

游戏情景教学是幼儿最喜欢的,老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及周边社区环境,设置一些游戏情景教学,如设置一些有益的竞赛游戏和简单体育活动。老师在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幼儿设置障碍,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挫折,以培养孩子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对待输赢的心态,帮助幼儿及时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抗挫能力。

老师可以利用小小探险家、亲子运动会、郊游等系列活动,利用各种幼儿乐于接受的游戏,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增强幼儿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在幼儿游戏中,根据当时的环境特点设置一些小障碍,告知幼儿必须要通过“跳一跳”才能摘取成功之树的果实。同时,障碍的难度必须适中,贴近生活、接近现实。

(二)开展“求助互助活动”培养受挫能力

开展“求助互助活动”培养受挫能力即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学习求助,从而解决困难,快乐地完成任务。

1.活动“我有困难请帮忙”

“我有困难请帮忙”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困难时寻求帮助。在培养幼儿受挫能力时,教导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会寻求帮助。如幼儿在饮水时发现杯子不在原处,不会去寻求老师帮忙,而是表现出急躁不安。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帮助,比如把水杯放在高处,在幼儿去取的过程中,要告知幼儿可以向老师提出帮助的请求。老师可以表现出乐意帮助幼儿的表情,同时,要教育幼儿向老师道谢,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因为帮助了他而心情很快乐。

因此,鼓励幼儿在幼儿园里互相帮助,引导幼儿在其他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也引导幼儿在自己需要帮助时,向其他幼儿发出帮助请求。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和受到别人帮助都是快乐的。

2.活动“你有困难我来帮”

“你有困难我来帮”活动目的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互帮互助的精神,引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你有困难我来帮”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表现出了对人的一份关心和一份爱,表现出现代人高尚的情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同情、善良、热情的种子。

如在玩飞行棋的活动中,有的幼儿接受能力强很快学会,但在分组活动中,会下的幼儿不肯与不会下的幼儿在一组,教师可以对会下的幼儿说:“今天你能不能做一回小老师,教不会的小朋友下棋?”,会下的小朋友很乐意对同组小朋友说:“我来教你”,让幼儿在生活、学习中体验合作、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及意义要学会抓住幼儿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偶发事件,引导幼儿互相帮助,使幼儿初步懂得碰到问题时可以求助于同伴,小朋友看见同伴有困难,也可以主动帮助解决所碰到问题。让幼儿体验通过努力自己解决困难,帮助幼儿自信心。在幼儿遇到困难问题时,教师往往支持、鼓励幼儿能迎着困难而上,适时适当的情况下,为幼儿提供帮助。

3.树立“不怕困难”的榜样

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看图书、讲故事,使幼儿认识了解这些英雄楷模在挫折面前如何战胜困难最终成为英雄,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可以利用多种媒体激发幼儿的抗挫情感,如:组织观看电视、录像、影碟等,形象直观的人物,幼儿观看后比听老师讲述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幼儿的抗挫情感。如看电影《闪闪红星》、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通过影视中的模样教育幼儿勇敢、坚强。另外,教师要为幼儿树立不怕困难、意志坚强的榜样。幼儿模仿能力极强,当我们遇到困难和失败时,不要表现出害怕、惊慌的表情,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生活的强者,为幼儿树立榜样。

(三)创设“遇到困难别害怕”宽松环境的氛围

1.利用学习环境来对幼儿进行受挫能力培养

幼儿园利用学习环境来对幼儿进行受挫能力培养,这是提高幼儿抗挫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幼儿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首先要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不要急于向老师求助,多动脑和多动手,实在不懂再问老师。要引导幼儿在学习上要有始有终,不半途而废。对于学习方面能力较弱的幼儿,学习的要求可以降低一下。例如:幼儿不会写自己名字,老师可以把名字的笔划分解开,鼓励他一笔一笔抄。又如有的幼儿不会回答问题,可以慢慢引导幼儿回答。老师要对幼儿学习上的进步予以鼓励和表扬。

2.利用鼓励方式进行受挫能力培养

有的幼儿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育幼儿勇敢面对挫折,向困难发起挑战。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老师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若幼儿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老师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例如,当幼儿登山怕高、怕摔跤时,就应该鼓励幼儿不要怕高和摔跤。

3.区别对待进行受挫能力培养

对待不同类型的幼儿,在受挫能力培养中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和引导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对攻击型的幼儿,在平时的教育中应注意培养其较强的意志品质,这样才能在挫折来时,能控制冲动行为,可以保持稳定的情绪。如对逃避型的幼儿,应积极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建立正确的目标,并积极努力排除各种障碍,把挫折变为动力。如对焦虑型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合理调节期望值,不要对幼儿施加偏离实际和过重的压力,以免造成人为的挫折感。如对自卑型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就不应该采取严厉的批评、责骂和惩戒的手段,应积极的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应以正面鼓励为主,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4.开展家园合作的“阳光宝贝,不怕困难”活动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幼儿园与家长是紧密联系的。要积极开展家园合作的“阳光宝贝,不怕困难”活动。家长要正确树立自己在教育幼儿时所处的位置,不能一味的迁就和溺爱,既要在生活上照顾好幼儿,又要引导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逐步学会自理、自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幼儿园可以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校讯通等形式,请家长积极配合,时常从家长处了解情况。老师要对一些勇于抵抗挫折的幼儿进行表扬;对一些胆怯的、缺乏自信的及受挫能力差的幼儿要给予帮助。在给幼儿进行受挫能力培养的同时,老师和家长都要注意适量,对幼儿的期望也要适度,不要因为难度大使幼儿失去信心。

三、受挫能力培养效果

在对幼儿受挫能力培养教学中,通过上面方法培养幼儿的抗挫折力,效果非常明显和良好。可以增强幼儿在失败与挫折中奋进的勇气,学会自我调整,可以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增强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促进幼儿协调发展和身心健康。

通过受挫能力培养,中班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表现积极的一面,并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也培养出幼儿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促使幼儿具备积极的抗挫品质。例如:中班幼儿经过抗挫教育后,遇到挫折后不再表现出焦躁不安,而是去寻求协助或寻找办法。如在玩攀登架活动时,幼儿会由面对已发生的事情,基本能勇敢地面对。当幼儿战胜困难时,幼儿便会增添勇气,激起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抗挫折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通过受挫能力培养,幼儿在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体现出适度恰当的挫折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自强意识,有助于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受挫能力培养,幼儿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幼儿在挫折情境或挑战性任务面前,会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未通过受挫能力培养的幼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对任务产生反感厌倦,并有退避倾向。挫折教育可以磨练幼儿的意志,可以使幼儿自觉地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

四、几点思考

幼儿受挫能力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创设几个情境和上几堂课就能见效的,是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共同进行引导和教育。在挫折教育中,关键是让幼儿遇到挫折后,如何面对现实,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教育中应该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引导幼儿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幼儿勇敢面对生活中或学习中的困难,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克服。无论是幼儿园或是家庭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使幼儿最终拥有强劲的翅膀,并能在人生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展望未来,今后在对中班幼儿受挫能力培养还要注意如下两点:

1.创设生活情景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

篇9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阶段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是有着良好的基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论怎样的幼儿教育都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提升,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增强这种培养意识,或者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培养的技能,那幼儿有可能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成长阶段之后,创造性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甚至会因为有意无意的阻碍而停滞不前。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实施。

1.给幼儿营造一个敢想、敢说和敢做的生活环境。

这一点很基础也很重要,看起来简单但想做到且做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幼儿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缺少规则意识的,放手让幼儿活动往往意味着实际的物品或精心布置的环境被破坏,有可能意味着幼儿之间容易出现更多的矛盾而影响了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但从长远的角度讲,我们要思考我们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表面上的整齐有序,也不是为了眼前的管理方便,而是为了幼儿长远的发展。且不说什么大道理,就从人们常说的“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所隐含的儿童时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的目标,尽量地让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在不害怕、不恐惧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在一次教学观摩中就看到这样的情形,可当时上课教师害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就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后来在交流时,有专家指出其实当时可以大胆一点让幼儿表现,因为幼儿在表现过程中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一些行为或者语言出来,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而我们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打断了他的思维,看起来衣服是干净了,是讲了卫生了,但很重要的一个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因此,这一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2.将一些活动进行到底。

真正落实起来也不容易,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日常的课堂上,幼儿教师对活动的规划痕迹往往都非常明显,一个活动进行到什么时候,进行多长时间,到什么时候应该有什么教学环节,往往都设计得比较精确,这种精确固然能够保证活动的整体性和可观赏性,但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却往往不是好事。因为成人是很难触摸到幼儿的思维的,有可能出现我们认为一个活动可以结束时,幼儿的思维才刚刚展开,因此教师对活动的中止往往也就意味着幼儿思维的戛然而止。注意到这一点,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时间,问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要做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某某某(一般是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有了这些问题,那些隐藏在儿童内心的想法就有可能外显出来,而我们的活动也就有了预设外的生成。这样,幼儿教育的精彩也就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有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篇10

二、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②高师院校美术教育要积极适应时代需要,从更新观念入手,全面构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一)转变教育理念,拓展人才培养目标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师范性”特色。师范性特色是高师院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要厘清培养美术教师与美术家的区别,按照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和专业与文化并重的原则,明确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树立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观念;注重把美术专业技能训练、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与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人格的培养、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等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高师院校多学科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要确立“大师范”教育的观念,拓展实践能力的内涵。高师美术教育要面向社区教育等社会性教育及学习机构,面向社会现实生活,培养引领社会对美的欣赏和追求的人才。正如《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所言:“高等美术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不是要培养出大批职业美术家,而更应通过艺术教育,让艺术走进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把美术教育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美术教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③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内涵也应随服务对象的增加、服务内容的扩大而相应进行拓展。

(二)完善评价机制,引导师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包括招生标准的评价和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应适当提高对高师美术类考生文化课的要求,在入学考试中增加对美术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与评价,从源头上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美术”和“师范”并重的“双专业”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美术专业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重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与师范生基本技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要根据专业特点,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师范类的教育实习实践和美术类的专业写生、毕业设计等各个实践环节在实践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和评价方式,形成以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使学生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评估能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有效地引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二是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的考核评价过程中,将其本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考核的范围并加大份量,要切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建立起“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鼓励教师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研究,使美术教育专业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篇11

二是趣味的契合。幼儿学习自主性差,多是由于好奇心或趣味性促动其进行简单意识的学习,而这种简单意识的学习也是经历由简到难的过程。常换常新的趣味性是引导幼儿坚持学习,进而促进语言能力发育的主要动力。汉语成语有许多故事情节或成语出处故事,具有情节生动、语言幽默、富有幻想的基本特点,因此通过满足幼儿猎奇心理达到进行教育的目的,比空洞乏味的文字学习更能够引发幼儿的心理共鸣,所以能够得到幼儿的喜爱。同时,幼儿有逞强好胜的心理,期望有成就感和受到赞誉,把所学成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得到老师的赞赏后,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浓厚兴趣。只因为成语具有语式简洁、趣味性强的特点恰好契合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好奇心理强的特性,因此将趣味成语应用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上,更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趣味成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任何好的教学理念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都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趣味成语教育也不例外。因此细致研究将趣味成语教学应用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方式,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把握住如何将成语中的趣味转化为幼儿学习的兴趣,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总结了这样几种方法:即要求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帮助理解培养兴趣、开拓思维增进兴趣、实践应用延展兴趣。

一是创设氛围激发兴趣。从主观和客观因素上分析,教师为幼儿创设氛围首先是选择教学成语要符合幼儿认知心理和接受能力,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内心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根据幼儿喜欢数字、喜欢故事、喜欢动物等特点,可以选择包含数字的成语,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七上八下、以一当十等等;可以选择典故成语,如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等等;可以选择包含动物的成语,如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叶公好龙等等。其次在教学环境的创设上可以通过创建成语学习角落、开展成语接龙游戏、进行每日一读成语比赛等形式,充分利用幼儿争强好胜的心理达到成语教育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无论是成语的遴选还是客观环境的营造,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进行诵读,引导幼儿跟着教师的思维投入到成语学习中。

二是帮助理解培养兴趣。在激发了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后,要注重培养这种兴趣。但由于幼儿思维发育尚处在对事物具体形象的认知上,抽象概括和理解表达能力不强,因此,教师要对教授的成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解读,让幼儿理解成语的意义和内涵。在帮助幼儿理解成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故事片、让幼儿模仿表演或复述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在接受过程中学习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教师在指导幼儿表演时,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成语故事情节中来。例如在学习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时,教师要加强指导,辅导幼儿进行每一步骤的实际表演,让幼儿感觉故事主人翁的可笑,在表演中逐渐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方法,在故事情节的演绎中体验成语内涵,进而培养起浓厚的兴趣。

三是开拓思维增进兴趣。随着幼儿对所学成语理解的加深,逐渐开拓幼儿思维是成语教学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措施。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幼儿绘画构思,采用教学道具等形式,尽可能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极大地开拓幼儿思维。例如让幼儿描绘“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盲人摸象”等成语的画面情景,并在画面整体布局、人物形象上大胆创新发挥。同时给幼儿提供开拓思维的良好氛围,鼓励幼儿通过自主讨论在加深对成语内容进行理解的基础上说出与之对应或相近的其他成语,在讨论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成语“百发百中” 时引导幼儿提出一些相对应的成语,像“十全十美”;在学习成语“左摇右摆”时引导幼儿提出一些相对应的成语,像“上蹿下跳”等等,通过引导幼儿思考和发音来增强幼儿成语学习兴趣。

篇12

(二)基于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

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步推进“双证书”制度,大家一致认为,高职学生不仅需要获取学历证书,更要获取就业岗位能力并拥有某一岗位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按照我国目前的职业标准体系,现有的工种标准和职业标准仅对应于某一职业特定技能标准,适应面相对较窄。因此可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的理念,将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分层,即分为:职业特定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

(三)基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

基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不是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是立足于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在项目课程标准中融入职业标准,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及价值判断,使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出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活动相结合的思想,尤其是将分层化职业标准的理念融入项目课程开发以后,在项目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但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也重视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结合,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项目课程开发

核心能力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最普适性和迁移性的能力,其影响性可以辐射学生整个行为能力范围,包括三大层次能力,即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与跨行职业能力。在项目课程模块中,核心能力并不是孤立的模块,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获取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有意识地融入了核心能力模块,比如在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的项目训练模块中不断融入核心能力训练模块,并充分利用各类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管理

(一)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理念的管理

1.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在开发数据车床加工零件项目课程时,我们对江苏省及常州市的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及环保设备业、汽车制造业、轻工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使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的情况进行有关调研,使教学课程与相关制造业加工设计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对接,所培养的学生经过学习后能直接服务于相关的重点企业和行业,更好地服务于本区域经济的发展。

2.高度仿真企业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境为使项目课程教学学习情境与企业生产岗位的真实情境相吻合,我们聘请相关企业专家进行研讨,组成教师与专家项目课程小组,结合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析数控车床加工技术所需的知识、能力、态度等职业素质要求,确立了典型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并以这些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完成作为项目教学载体,使项目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3.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时刻关注学生某类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选择零件的加工技术标准,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较好感受企业真实环境,了解企业工作氛围并融入企业文化,增强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通过选取配合件和组件等教学载体,关注学生核心(关键)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小组教学形式实施教学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方案的管理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方法,主要是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工作结构为框架、工作任务为线索来组织和管理项目教学内容。

1.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项目课程教学载体来自于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一道完整的生产工序,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来自于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我们根据零件真实加工要求进行对零件的加工生产教学项目化处理,使项目化学习过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每个学习情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递进,符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2.科学合理地设计各项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都按照“项目引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制订生产工艺—进行零件的编程与加工—进行零件的检测和过程质量控制—工作过程质量评价和工作过程质量优化”六个步骤来进行,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通过真实零件的加工训练,逐步加大工作任务的难度和综合度,使学生逐步提高企业数控车削技术岗位所需的真实职业技术岗位能力。

3.注意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接受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的资源和条件,在VNUC数控仿真实训中心和数控基地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另一方面随着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安排其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性的零件加工操作(工学交替的现场教学)。整门课程安排48学时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为期两周的企业生产性实习。

(三)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实施运行条件的保障

1.师资的保障开展以“双师型”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项目课程实施运作的基本保障。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教育职能部门要从国家制度及相关政策的角度进行引导,以保障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实现教师素质培养专业化,注重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的培养与提高。

篇13

美术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描绘事物的能力,更要求学生通过绘画表达个人情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感觉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重视美术教育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利用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发挥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是否能够发挥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先决条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前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方法和美术表达。教师应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变单方向的知识讲解为双向的师生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如遇到问题时,教师不是直接的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查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研究讨论主动的获取知识,并体会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喜悦感,这样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

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对美术较强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创新氛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做良师,在课下成为学生的朋友,把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扩展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平日里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内心世界,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怀,努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第二,师生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多元的思维等,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挫折多正面鼓励,为学生建立一个宽松和自由、崇尚个性的氛围。第三,要对学生多进行正面的鼓励。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不少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创作来获得的快乐。第四,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善于表现的特点,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要利用美术教育易于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优势,做好美术学习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的深度上要不断开拓创新,在专业技巧上精益求精,不断进行知识积累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实行开放性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应该设计制定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题,提高内容的开放性,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美术教育中体会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鼓励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进发新思想,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锻炼。

(四)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和其他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传统的美术教育中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教学材料不足条件等的限制,主要采用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太少,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检索、鉴赏艺术作品的新途径,也可以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