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子产品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子产品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子产品论文

篇1

1.2能耗、有害物质相关法规要求

环境立法的引入或许是让各大公司启动生态设计最直接的驱动因素,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部分环境立法情况。与此同时,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也在引入一些标准、政策等,用以影响政府机构的立法框架。

1.3成本及供应链管理要求

通过立法可以迫使各大公司开始重视生态设计,但若生态设计被采纳的话,也会给公司带来明显的成本优势。因为从生态设计的角度来看,减少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可以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当产品的环境影响涉及到由供应商设计和制造的子系统时,就提供了使供应商也参与生态设计的良好机会,产生一个更为精简、更具成本效益的供应链。例如,创维集团召集国内50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要求签订“绿色供应链协定”,推行零铅工程,确保出口欧洲的产品达到要求。同时,创维集团针对内销的产品也积极实行生态设计理念,研制和生产“绿色电视”,满足和优于国家标准,为国内消费者和环境提供绿色保护。最终效果是导致供应商也不得不参与生态设计,降低创维集团产品制造成本。

1.4产品技术创新要求

当公司在考虑产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时,经常会发现很多创新的机遇。如Dyson公司开发的电子干手器采用高效电子泵迫使空气通过特殊设计的小孔,当顾客慢慢将手从干燥腔移出来的时候,手上的水就会被通过特殊设计小孔的空气切断,通过用这种方法吹掉顾客手上的水分而不是通过传统的蒸干手段,Dyson公司开发的干手器可以缩短约77%的干手时间和约80%的干手能耗。

2生态设计实施面临的挑战

迄今为止,很多公司仅仅专注于报告产品的环保性能和评估产品是否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而将生态设计作为常规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还面临很多挑战,主要有:有限的产品开发时间、与产品设计较差的融合度、日益复杂与快速发展的法规和产品开发人员的要求未被考虑。

2.1有限的产品开发时间

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只是设计者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考虑的诸多因素之一。设计者不断努力平衡各种相互冲突的项目,如性能、成本、与相关法规的符合度和交货时间等,若考虑生态设计就增加了设计者需要平衡的因素,导致仅有一小部分时间和精力花能够在生态设计上。

2.2与产品开发较差的融合度

虽然很多公司聘请环保专家来评估产品的环境性能,但如果环保专家不和设计团队经常接触的话,他们的分析结果就会被忽略,一是因为环保专家的分析结果不能转换为被设计者理解且对设计者有用的信息,二是公司很少会跟踪环保专家的分析结果是否能带来设计的改进。

2.3日益复杂与快速发展的法规

产品相关的法规、标准日益复杂,而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欧盟《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rP)》指令。欧盟ErP指令设置了产品生态设计目标框架,但是受影响的产品范围在不断扩大,且每一类产品的实施措施设置的时间越来越苛刻。

2.4产品开发人员的要求未被考虑

提升产品的环境性能需要首先理解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何时何地会对环境造成何种影响,然而大部分设计者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导致生态设计无法执行。而且因为无法获取产品生产和使用的相关信息而导致在产品开发的初期阶段无法进行详细的生态设计分析。

3电子产品生态设计的要素分析

五个可以帮助电子产品设计师、产品开发管理人员及环境专家实施生态设计的要素。

3.1在设计过程的早期考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大约80%的产品整体环境影响已经在早期概念设计阶段结束时确定下来。因为此时设计者通常选择了材料和制造工艺,并定义了产品生命周期,这些约束不仅解决了最后的经济成本,同时也解决了许多环境成本,如电子产品若采用无铅焊锡制程,产品内印制电路板大约可削减90%以上含铅零件。在早期的概念设计阶段评估产品的环境性能,确定不同项目的相对环境成本,使得在重大项目经费花销前变更设计,并且可以避免昂贵且费时的重新设计。

3.2不精确的数据可以指导正确的决策

很多工程师和设计者由于习惯了通过物理测量获取精确的数据,对具有10%或者更大误差范围的生态设计数据感到无法下手,然而,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不精确的生态设计数据并不影响良好的决策,尤其是当一个特定的生命阶段对产品环境影响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例如,当选择电子产品外壳封装材料时,含有较大能源和含有较小能源的物质之间的差异因子往往会达到或者超过1000,但这仍然可以得出明确的区别。当材料所含能源对比差异很小时,其他阶段如材料的再循环、材料的耐用性等因素在做决策时的分量就越重。

3.3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

产品的环境性能往往与用户与产品的交互方式、产品的维护方式、产品的使用环境等有关,文献提到的思想可以指导设计者优化产品的生态设计。体现该思想的一个方法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产品生命周期所有阶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材料、制造、运输、使用和处理等阶段,这会使得设计者尽最大的努力改善能源需求最大或者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阶段的环境可持续性。

3.4材料和工艺选择对环境影响和生态设计至关重要

材料和工艺的选择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原因主要有:提取和加工原材料会造成重大环境影响;材料的选择将决定可行的制造工艺和相关的能源和材料效率;材料的质量将严重影响产品在运输和使用阶段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材料的可回收/可重复利用特性将决定产品有毒物质含量和产品寿命终结时对环境的影响。很多都是直接和材料的特性有关,然而,不能仅仅根据产品所用材料的生态特性来选择所谓的生态材料,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机械特性、物理特性、热特性和电气特性。

3.5设置生态设计目标、建立生态设计信息支撑系统

设置生态设计目标有两个作用,一是对外体现公司致力于长期改善产品的环境性能,二是建立了一个环保目标可设置在项目工程级别的框架。例如,在2010年飞利浦公司设置了一系列到2015年要完成的企业级环境目标,包括与2009年本公司电子产品相比能源利用效率提高50%等。然而,要实现所建立的目标需要公司实时跟踪与本公司产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所以公司管理人员不仅仅要关注所设置的环境目标,还需要关注是否已经建立了相关信息系统来支持材料、工艺等决策的决定。

篇2

二、进口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改善,取消了内部规定和目录管理,转而有公开的法规形式所取代,并大幅度削减了进口商品管理范围,简化了进口手续,事实上放宽了对电子信息产品进口的管制,采取了配额和非配额的管理方式。由此,2003年中国电子产品进口金额为132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26%。进口产品结构中,电子元器件占主要地位,其中电子器件占39.9%,电子元件占10.6%。整机产品进口所占比例较少,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少量高档产品需要进口;国内关键电子元器件的供应能力不足,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国内整机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有加工装配产品贸易需要从国外进口元器件;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整机和关键元器件配套能力仍较弱,完善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在进口贸易方式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总金额为690.8亿元,占总进口金额的52.3%。加工贸易进口的产品多为电子元器件,加工成整机产品后还要出口国外。一般贸易占总进口金额的23.4%,与2002年相比较,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外商的国内投资设厂增多所致。

与出口因素相比,影响进口的因素显得更为不利,由于国内需求膨胀,以2003年为例,国内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膨胀,以内销为主的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在一部分元器件无法在国内采购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国外关键元器件的进口。同时外商企业增多,到中国内地的外资电子信息企业相继投产,并且生产能力占全国生产能力的大部分比例。外资工厂一般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出口产品,国内的销售量较小,它们需要大量进口零器件。进口关税税率过高且关税没有起到核心作用,中国曾公布的一些规定与WTO规定想违背,行政管理措施不规范,违背WTO的数量限制和透明度原则。而且,国内电子产品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国内的需求,大量产品还需要出口到国外市场。一些高端通信设备,消费电子产品在国内已经能够生产,因此,对整机产品的进口需求日益减少。

三、进出口

篇3

(1)很强的经济价值。严格的环境标准一方面将迫使企业选择更加环保的物流方式,另一方面,也将迫使企业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环境方面的改善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机遇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施废旧家电的回流管理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包括:

①企业通过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对运输和仓储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物流过程的环境风险成本,从而为企业拓展了利润空间。

②自然资源的回收、重用等逆向物流举措,可以降低企业的原料成本。许多行业正在给那些允许他们回收更多物资的系统投资,汽车工业最为突出。

(2)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为了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许多公司正在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技术并使用标准化的产品接口。仅仅用新部件替代过期部件就可以方便的进行产品升级,而不是废弃。并且以老型号产品中的标准化部件和模块为基础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制造,给企业有机会利用老型号产品中的零部件。企业分解一种老型号产品时,就有很多机会把老部件重新应用到新产品之中。

(3)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不同的国家都制定了许多环境保护法规,为企业的环境行为规定了一个约束性标准。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战略,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形象,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更是企业本身的道德和伦理行为所要求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也符合国家的法律条文。

(4)促进家电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废旧家电回收利用是完成家电产业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过程可发现家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家电生产。

2电子产品回收的关键问题

(1)电子产品的绿色设计。若要提高零部件的总回收价值,则需要降低零部件的拆卸费用与处理费用。若设计的零部件可达性好、易拆卸,则单位时间内的回收价值就能得到提高,拆卸费用也就随之降低。其最终结果是更少的零部件需要处理,因此,产品废弃物的处理费用也随着降低。

(2)回收工厂的合理建立。回收的产品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获得规模回收效益。回收工厂并不是每一个电子电器产品生产企业都要建立。因为建立这样的一个工厂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资,另一方面,设立过多的回收工厂会使工厂的回收规模减小,回收力量分散。最好的方法是由政府和有关产品制造企业共同合作,在大中城市或某一区域建立集中的废旧家电回收工厂,回收这些企业生产的或其它企业生产的相同(或相似)类型的产品。

(3)先进的回收工艺技术和回收工艺装备。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收集以后的重要出路在于环境无害化的处理、处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废旧家电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处理处置技术和装备的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废旧产品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因此,为有效实施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开发先进的处理处置技术及其工艺装备就显得极其重要。(4)电子电器产品回收的人工智能系统技术。规模化经营的废旧家电产品回收企业,应该以自动化处理手段为主,因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回收过程中的应用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废旧电子电器产品识别系统、搬运自动化系统、分解处理系统等。

(5)各种先进的分离分类技术。包括破碎技术,电路板、电线等的分离与处理技术。

(6)正确的回收系统的总体评价技术。包括环境负荷性评价、回用的有价物评价、处理费用计算等。

综上可见,电子废旧产品回收与一般垃圾回收不同。一方面,电子垃圾往往包含多种有害材料;另外一方面,也包含贵重金属和可再利用的部分。所以,收集和处理电子垃圾是可行,甚至有利可图。而要达到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的目的,应尽可能提高电子电器产品设计的绿色度,采用先进技术,尽可能分离回收各种组成材料,进而使废弃物达到最少。

参考文献

篇4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据省农业信息中心统计,全省120个市、区有85%以上的单位建立了机房,一半以上单位建立了网站。据统计全省涉农网站近1000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200多个;市(地)、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共有专兼职信息人员12000余名。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机顶盒、电视等多种形式,全省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93%以上,基本上建立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系统,并有效地利用该平台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止到2007年12月底,我国网民已达2.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6%,农村网民数量达526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7.25%,黑龙江省网民达47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12.5%,据推算黑龙江农村网民数量有100多万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略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调查数据显示,全省200多个涉农电子商务网站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有四类:一是政府部门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二是农业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BtoB),三是农业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BtoC),四是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黑龙江省非常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问题,省农委下发《关于做好农产品网络促销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网络促销的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中高级电子商务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扶持。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模式

1.GtoB、GtoC模式,即政府商务信息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黑龙江农业信息网及各地、市、县农业信息网,由政府部门、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与农业有关的科技、教育等部门主办,提供农产品价格信息、市场信息、交易信息、政策法规等服务。

2.BtoB模式,即涉农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黑龙江中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建立的中国大米网,采用BtoB模式,是中国米业第一门户网站,主要提供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策划营销、业内动态、止网企业、米业包装信息、网上短信等服务。

3.BtoC模式,即涉农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农产品销售的综合性网上超市,二是专门的农产品网上商店。如:中国伊春农产品网上大市场、肇东农产品大市场等。

4.BtoB+C模式,即涉农企业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是指涉农企业对企业和农户进行的农产品或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模式。如,北大荒农产品农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专门从事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网上销售服务;再如北大荒粮食交易电子市场网通过电子订单交易、电子现货交易、电子竞买交易、电子竞卖交易多种交易方式和按期交收、提前交收、协议交收等多种交收方式,最大限度地满易商的个性化要求。

5.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该模式是由农产品中介机构建立的电子交易市场,它主要服务于那些打算把网络营销交给第三方的农产品企业和农户。如:中国农贸交易网是由齐齐哈尔市北方公交集团和中国网库联合创办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农产品在线交易平台,它为广大涉农企业和农民提供一个出售优质农产品的高效通道。

三、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1.交易主体的影响。交易主体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识和能力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首要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交易主体的电子商务观念落后。由于黑龙江省农村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电子商务没有足够的信心;涉农企业对应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商机缺乏前瞻性的估计,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风险大、投资周期长,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

2.交易对象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自然的农产品,许多农产品具有季节性、不易存储的特点,在保鲜、运输和后熟处理上较为困难,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没有形成优势,产品质量无保证等,降低了网上交易成功的机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模式的选择;二是分散式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农产品的分类与质量控制;三是农产品标准化尚未普及,虽然黑龙江省建立了1000多个农产品质量标准,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有标不依、执标不严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交易;四是农产品生产缺乏品牌意识,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但对品牌的培育观念淡薄,存在着以次充好的现象,影响了黑龙江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3.交易平台的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离不开先进实用的网络信息平台。尽管黑龙江省建立了很多网站和信息服务站,但仍然满足不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涉农网站数量少,且缺乏专业水准,多数网站信息以宣传和为领导服务为主,真正从事农产品交易和为交易服务的比较少;二是农业信息分类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许多涉农网站信息更新慢、内容抽象、缺乏吸引力,使得本来对电脑和网络不熟悉的农民难以迅速在庞大的网络中搜索到交易信息;三是网络安全存在隐患,致使网站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的攻击,威胁到网络的安全,还有网络上的间谍软件盗取网上银行账号和密码,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成为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因素。

4.交易环境的影响。一是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多数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没有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多借助其他物流公司来进行农产品配送,农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实物商品,对运输要求极为严格,影响农产品交易;二是农产品交易的电子支付体系不够完善,大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合作机构还没有开展电子支付业务,即使开通了电子支付业务,农民对这种支付方式还不是很认同;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问题,由于交易双方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问题,农民不了解交易对方的背景以及信用状况,担心农产品销售出去后拿不到货款,购买者担心交易的农产品品质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交易。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的对策建议

1.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以龙头农贸企业和农产品批发企业为依托,以农村信息网站为基础,建立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区域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可以有效地为农户提供电子商务服务与支持,包括农产品需求信息、价格信息、物流配送、农资信息等。

2.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黑龙江省现有农民经纪人约20万人,为使农村“能人”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发挥更大作用,政府部门应积极撮合并给予一定的扶持组建各类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使大批农民经纪人变成有组织的队伍,提高农民的信任程度,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3.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一是要尽快建立范围更大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二是要扶持一批农产品流通企业,特别在省外建立的绿色食品专营销售市场企业,在政策和资金上要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要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提倡成立农民销售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四是要认真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包装质量,尤其是要提高农产品的保鲜程度。

4.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产品具有品种多,级别多,地域差异大的复杂性特点,如果没有一套权威而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用户很难有统一的语言和产品标准,很难有效地实现信息定位。黑龙江省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的农业标准体系。黑龙江省现已制定各类农业地方标准1200多项,这些标准基本涵盖了黑龙江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主要过程和环节,但这并没有涵盖整个过程和所有环节,仍需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按照这些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5.抓好农产品电子商务典型模式的试点工作。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有效推动其发展,采取以点带面、先行试点、再行推广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政府要选择一批有一定的文化和商务知识,接受新技术比较快,比较富裕的农户和企业作为试点,给以技术上的支持,甚至给予物质上的扶持,让他们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并取得经济效益,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农户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篇5

“九五”期间,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规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在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不利的影响下,仍旧有一个迅猛发展的态势。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结构逐渐优化,电子信息产品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居高,促进了进出口结构升级。从出口总量与结构来看:2003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金额为1420.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4.38%。在出口的产品中,计算机占据46.7%,总金额达到663.4亿美元;家用电器占19.0%;而电子元件和器件出口量相对较少,仅占8.5%和7.7%。计算机产品是加工出口贸易的主流产品,主要出口厂商是台湾在内地的企业以及美国,日本的一些企业。从出口企业结构和区域分布分析:从出口企业看,外商独资企业增长最快,所占比例最大,我国内地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但是国有企业出口国际市场的业绩依然不理想,出口增速仅为6.63%,占总出口金额11.6%。其出口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接近90%,其中计算机产品的进料加工比例最大。

从中不难看出影响出口大大增加的因素:国内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市场,国外公司都看好这个市场。它们希望利用国内的低廉制造成本,把中国作为其全球生产基地,这既可以占领中国市场,又将在中国制造的产品输出到其他国家。国内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商的投资积极性,进入国内的外资企业越多,对出口的推动就越大。但是,不利的因素也存在,就是国外对我国产品的贸易壁垒,我国电子产品具有物美价廉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2003年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对国外的出口快速增长,在美国,欧洲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但这些国家处于保护本国企业的需要,对我国的产品进行倾销调查,并提高对中国的进口关税,对我国产品的出口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

二、进口

篇6

在竞争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必须注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不单单是基于业务上的,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市场前景的展望、对相互配合上的持续改进、对各自竞争对手情况充分沟通上,当然这种互动是建立在与客户的多种关联上,是建立在与客户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互助、互求、互需。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营销,与消费市场对众多的消费者进行的营销不同,减少顾客流失意义更为重大。注重有效的互动、追求各种形式的关联,真正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不仅积极地适应顾客的需求,而且可以主动地创造需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形成竞争优势。

在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中,应通过以下方式同目标客户建立尽可能多的关联:

首先,公司可以有选择性在一些专业的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上做宣传广告,同时参加各种订货会及交易会,建立公司网站,宣传公司品牌、产品、服务和新产品信息,印发公司产品、技术宣传广告材料,宣传公司产品和企业形象。以便通过这些方式让电子企业能成功地树立起了在电子产品行业的形象,为与用户建立关联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采取把顾客请进来,业务员、技术人员走出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倾听顾客的需求和愿望,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为满足顾客需求,公司可以组建由工程技术人员、软件工程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组成的售后服务队伍,他们不但从事简单的产品故障维修服务,而且从事对技术改进和专业支持(如软件升级、软件修改、硬件改进)等高附加值的服务。做到用技术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要求,在上门服务中还可以帮助部份客户培训技术人员,让客户对一般的产品故障能独立维修,不但满足客户之所需,也给企业降低服务成本,做到供需双赢。

第三,努力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建立有机联系,形成互相需求、利益共享的关系,共同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就能与顾客就建立起了互需、互求的长期、牢靠的关联纽带。

2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注重服务、追求真正的效率,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同时保证服务的品质。这就要求电子产品的经营者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及时地倾听顾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当然必须做好相关的项目管控,以真正优质的管理去满足因迅速变化的市场形式而不断改变的顾客的需求,而不能沉醉于过去那种说给顾客听,让客人来适应我们的反应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的抱怨,稳定住客户群,减少客户转移的概率;同时,这是一种企业、顾客双赢的做法。注重高效的服务也为互动与双赢、建立关联提供了基础和保证,进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传统营销、社会营销、服务营销、内部营销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的定义是伦纳德•贝瑞于1985提出的:“关系营销是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

顾客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顾客。企业的所有员工及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顾客的利益和需求为导向,并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只有企业为顾客提供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顾客对产品进而对企业产生信赖感,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指出的那样:“忠诚的顾客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日益重视设计出最好的关系组合以争取和保持顾客。好的顾客就是资产,只要管理得当并为其服务,他们就能转为公司丰厚的终身利益来源。在紧张的竞争市场中,公司的首要业务任务,就是持续地用最优的方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保持顾客的忠诚度。”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具体说来,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积极来进行关系营销:

3.1个性化的客户沟通

不同国家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喜好偏差,这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调适。比如在欧洲,有些客户的决策风格是直觉型的。判断好或不好,不是看数据,而是凭感觉。所以如果把详细的数据拿给他看,不断开会讨论,他就会很烦。了解了这些客户的风格,我们就可以灵活一点,不用数据,而是把零件、产品、报废品都放在桌上,让他看得到,摸得到,感觉到,他就可以理解了,也很容易说服他。

用不同的方式去和不同的客户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有助于电子产品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3.2真正去关注重点客户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要求电子产品的营销者们改变过去那种以为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为顾客解答问题、平息顾客的不满,就尽到了责任的意识;并优先与那些为企业创造75%-80%利润的20%-30%的重要顾客建立牢固关系,注重沟通、追求长远。

在实践上,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选派具有专业知识、外语良好的人来充当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客户关系经理,通过集中客户所有的信息并防调组织内各部门做好服务来对客户进行全程负责,落实企业向国际市场客户提供的各项利益,协调处理与客户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维持同客户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这样就从组织上为关系营销取得成效提供了保证。其次,要求营销人员与国际市场重点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来增进双方友情,强化双方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比如,可以在客户来访时邀请其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观光、打保龄球、观赏歌舞等;也可赠送客户一些喜欢的我国工艺品来搞好关系;更可以记住主要客户及其夫人、孩子的生日,用快递寄送一些小礼物以示祝贺。

再次,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不同需求来定制产品和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建立起长期关系。

真正去关注国际市场重点客户,才能让电子产品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提高公司的效益,使立足长远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只有立足长远,借助关系营销,注重与顾客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将从以产品性能为核心的思想转向以产品或服务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为核心的思想;才能将观念从不重视客户服务转向对客户高度承诺上来;才能把服务、质量和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长期拥有客户的目标。

4追求双赢

任何交易与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对于双方主体而言,都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因此,一定的合理回报既是正确处理营销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出发点,也是营销的落脚点。对企业来说,市场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一方面,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回报是企业从事营销活动,满足顾客价值需求和其他相关主体利益要求的必然结果。企业要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价值,顾客必然予以货币、信任、支持、赞誉、忠诚与合作等物质和精神的回报,而最终又必然会归结到企业利润上。当然这种“回报”兼容了成本和双赢两方面的内容,是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的利润考量,同时也兼顾了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在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追求双赢:

4.1与顾客建立双赢观念

在现实的国际经济生活中,永远有竞争者以不可思义的低价格来冲击市场,顾客也永远都在抱怨我们产品价格偏高。同顾客建立共赢的观念,让顾客明白合适的利润率是维系持续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的保证,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合理的价格是顾客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追求双赢,才能让彼此成功,在市场上做大做强。

4.2学会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要求

国际电子产品市场千变万化,必须要充分调动电子产品企业内部员工迅速应对变化的能力,用开放的心灵去面对各种挑战,学会去适应而不是无端地去抱怨。面对顾客近乎苛刻的要求时,也必须以从容的态度去应对,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抱怨。

4.3建立与顾客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

以有效的方式同顾客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让电子产品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及时把握市场需求,避免走弯路;也可以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生产安排,控制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4注重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

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是电子产品企业追求回报、实现双赢的重要基础,并有助于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利润的更好考量,从而可以使兼顾市场份额的最大化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篇7

(二)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

农产品网络营销已经不简单的是建立一个网站,买点农产品进行包装然后再销售出去,因为整个销售流程涉及生产、包装、运输、财务管理、网络营销策略、市场定位、与专业搜索网站、网络平台(如阿里巴巴)等多个环节。如果让农民个体自身来完成上述环节,并不现实,从实践来看,成功的网络销售企业必定是分工明确的专业化公司。这就需要在各个方面囤积人才。而农产品网络营销主题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特别是农产品营销人才相对较少。因此地方各级政府要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就引入网络教育,普及网络知识,使农民变为真正的现代化农民,并使之意识到网络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平台和一种营销的思维方式。另外要建立多层次的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各种知识培训班,如网络技术、商务技术、营销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知识为主题的培训班,逐步培养起一支适应信息时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队伍。

(三)加快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有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它包括农村公路、铁路、运输设施、产地冷库设施、贮藏设施和市场流通冷藏设备等。其次要加快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实现农产品配送的专业化,信息化。另外,部分农产品涉及检验、检疫以及食品安全问题,这要求政府相关监督部门改变现有服务模式,变为集中服务,如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立检测中心,保证通过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具有“绿色”特征,防止农产品假货在网络上盛行。考虑到农产品运输的时效性,在物流配送体系中应效仿快递企业的运输方式,让买家可以实时监控产品的运输信息。

(四)建立适应农村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金融体系

金融产品已经网络化,而符合农产品营销从业人员的金融产品并不多,如支付、融资、保险等。对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适应农产品安全的支付体系。由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环节中,产品的所有者可能是农民本身,而进行网络操作的可能是当地农产品交易市场或企业,如何让农民获得真实的交易与支付信息,是进行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第一个环节。这种交易体系下,应该是产品所有者掌握产品所有权、资金所有权,而网络交易者只拥有交易成功的佣金收入或一定的比率提成。复杂的问题是同一产品可能存在不同定价,这有两种交易模式,其一为农民以一定保底价格交给交易中心,农民可以在网上搜寻到其产品的交易信息并得到相应回报,但若交易不成功则无任何回报。其二为交易中心提供平台,农民自行定价后交给交易中心进行网络销售,达成交易则指定产品所有者发货。所有这些与当前的电子商务模式均有一定的区别。(2)探索农产品运输保险市场。如何保证农产品货真价实,产品本身的特质、运输的时效性都非常重要,但对于购买方而言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购买保险成为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当前电子商务中有退货保险,但针对农产品的运输保险还未成型,还需进一步完善中国农业保险体系。

篇8

1.模块化设计

遥测电子设备的模块化设计是其产品化实现的核心。模块化设计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将产品功能进行细分,再根据不同功能划分成不同模块,尽量保证同一功能不在多个模块中出现,同时一个模块不实现多个功能。如果产品功能需要大而全的话,那么模块设计就应实现小而精,即功能单一、接口通用、结构统一,以便于多个模块进行组合。

2.梳理产品类型

对遥测电子设备进行产品化,首先要对现有产品类型进行梳理,然后再对每个类型产品的产品树进行梳理,形成关键通用产品目录,以确定每种类型产品的属性,并由此生成产品货架目录。目前,遥测电子设备可分为无线遥测、外测、存储测量、供配电和传感器五大类。以存储测量类设备为例,其包括采编器、存储器、接口控制器、地面测试台和光端机等,所以存储测量类货架产品包括采编器、存储器和接口控制器等几种。

3.划分功能模块

基于对产品类型的梳理,对每个类型产品中的设备进行功能模块划分,如采编器可以分为电源模块、信号选通模块、采集编码模块和接口模块,然后再根据相应的标准电路生成通用化、标准化的模块,以供不同产品选用。

4.开展模块组合化

以采编器为例,将其电源模块和接口模块进行组合可以生成接口控制器,将电源模块、接口模块、信号选通模块和采集编码模块进行组合就可以生成采编器。如果各个功能模块已经成熟、通用且结构尺寸统一,那么产品的生成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相应功能模块的组合。

二、产品化实施效果

遥测电子设备产品化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北京航天飞行器研究所遥测专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实现快速研发,适应高强密度发射和确保型号成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遥测电子设备产品化的实施,大幅缩短了产品的研制时间,解决了使用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将设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设计中解放出来,以便能更好地参与其它科研生产任务。

2.可靠性得到保证

遥测电子设备产品化的核心是模块化。不同产品由相应的模块组合而成,每个模块都相对成熟,并已有效应用到不同产品中,提高了遥测电子设备的产品质量,使产品的可靠性得到有效保证。

篇9

中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但限于为馆藏需要的复制,数量受到严格限制,并且只允许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法定许可的情况也不包括图书馆,所以,图书馆要将作品数字化,已超出合理使用的范围。

美国版权法对图书馆复制的免责规定是“复制、发行不能有任何直接和间接商业利益;图书馆藏书必须向公众或不仅向与该馆有关系的人员而且向在某一专业领域从事研究的其他人开放;作品的复制发行必须有版权标记”。在1995年美国的NII白皮书中也指出:图书馆复制发行版权作品而不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况包括:存档复制、替换复制、文章摘录和用于学术目的的绝版复制、馆际互借。

德国著作权法允许为了个人学术、记录等目的自己复制作品或让他人复制,但对图书馆使用自备的复印机复印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著作权人有向图书馆获取报酬的权利。日本著作权法第31条对图书馆的复制也规定了相当严格的条件。

图书馆要制作大量的数据库以提供便捷的计算机检索,无论是以光盘形式还是以在线服务形式都必须获得版权许可。下面主要就版权问题、版本问题以及技术保护与信息安全问题进行讨论。

1.版权问题

网络环境下作品的创作、传播、使用通常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这不仅使各类作品之间界线模糊、相互渗透,而且使得作品复制的容易程度和速度、复制品的质量、处理和修改作品的能力、复制品向公众传播的速度都会大为改观,给侵权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对著作权中最主要的权利——复制权乃至“复制”、“复制品”的定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方面,有版权的作品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后就难以甚至不可能对侵权行为加以控制,这样版权保护就成了一句空话;另一方面,数字化作品通过网络在国际间传递,使版权问题更加复杂。目前,国际版权组织正式成立一些小组来寻求对数字化作品侵权进行控制和赔偿的办法。世界普遍看法是需要进一步合理地拓宽“复制(或复制品)”的概念。各国版权法都规定了“合理使用”制度。1995年9月美国政府公布了《知识产权和图书馆信息基础设施最后报告》(白皮书),针对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保护问题提出了修改版权法的建议,该文件确认了图书馆在信息高速公路“交通管制”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享受“合理使用”待遇的必要性。一般来说,数据库的存取取决于合同或协议中所规定的条件。书目、文摘等检索工具在编排方式和内容上有创新的可以享有版权。而全文数据库的套录自然要向来源作品支付版税。版权问题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比如“数字库是不断更新的,版权的保护期限怎么个算法”等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予以解决。

2.版本问题

数字化图书馆包含的流动性、临时性的材料会越来越多,一份文字材料可能会有很多版本或经常更新版本,那么如何增加一些命名、查找、控制不同版本的手段呢?目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对这方面的支持还很少。

3.技术保护与信息安全问题

电磁信号比较容易被修改或发生差错,数字图书馆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保护问题不仅涉及版权的防止非法拷贝问题,而且与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保密与安全息息相关。全面禁止任何未经授权或许可的破坏、解除、规避信息的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是侵犯著作权的,且按侵犯处理;窃取商业秘密的,按侵犯商业秘密处理;窍取国家或军事机密,则按相应的军法处置。同时,建立一套数字化作品登记管理制度,组成数字信息中心来集中管理著作权是很必要的。但无论知识与载体形式怎样变化,图书馆存贮、传播、提供利用知识信息这一宗旨不会改变。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将会紧紧围绕这一宗旨而继续深入下去。

版权的宗旨是给作品创作人以充分的权利,尊重知识,尊重智慧。同时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机制,使作品能充分的利用和传播,以回报权利人的智力投入。既保护作品发明人,科学家、学者和其它思维创造者的权益,同时又能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向人们提供利用,促进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深圳图书馆王大可副馆长指出,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解决版权的主要办法有以下几方面:

(1)合理使用和尽量用足版权法中所规定的权利。如“提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是合法的”之条款,以及类似“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保存的需要,复制本馆收集的资料是合法的”等条目。依照有关规定,合理确定版权限制范围,充分用足版权法中所规定的各项权力。

(2)促进版权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运作,网上的一切活动不可能等到法律完善后再去进行,而现行法律应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做出调整,数字图书馆的运作也将会在完成自身的目标中不断推动版权立法,使之更加完善。

(3)图书馆作为知识媒体的传播与提供单位,也可以对知识加以重新组织后按读者的需求提供。

(4)采取相应措施,对版权管理予以控制,如在网上建立使用收费制度,即用户使用某些数字资源需支付适当的费用,以作为支付作者的版权费用。

(5)当前国外有一种比较时髦的作法,是在因特网上出版电子刊物。在美国,一些图书馆已经联合起来,建立一种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组织,以帮助和支持作者们在网络下出版电子刊物,并直接向读者提供利用。

(6)从技术上着手,保护版权。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盗版与非法复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一般采用以下方法:①在网络上使用权限设置方法,限制无权访问的用户进行非法访问和获取信息。②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使用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防止在网络传输中数据被窃取。③采用数字水印技术,避免文本非法复制和被盗用。④建立认证制度,从而确立用户与作者的信任关系,未经申请和未批准的用户不得非法利用。

辽宁省图书馆李东来副馆长认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在使用别人作品时,要注意取得以下授权。

(1)复制权。这里指将作品数字化转换的权利,将数字化后的作品复制在网页所在的服务器上的权利以及允许用户下载、浏览网页内容的权利。

(2)发行权。将作品在网络上传输视为对作品发行的国家,比如在美国,我们如果要将他们国家公民的作品上网传输,应取得此项授权。

(3)演绎权。如果图书馆要对作品进行编辑、整理、改编等制作成数据库或多媒体作品,也应取得相应授权。

(4)传播权。不管网络传输究竟是被视为与广播相类似的行为还是单独的传输行为,都应取得授权。由此可见,需要取得版权许可的数量是极大的,而实际中如何运作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他还指出,数字图书馆建设之初,可以优先考虑对版权法不予保护的文献信息资源、已超出保护期、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以及图书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处理。例如:编制法律法规数据库、将有馆藏特色的古籍文献和本馆创作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以数字形式保存等。这样做可以不必担心陷入法律纠纷中,以集中精力积累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经验。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打破以往物化的图书馆的概念,让更多的公众能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充分享受人类文明成果,如果图书馆的各种数据库都局限于“合理使用”的范围,要靠引用作品的“非实质部分”或“非主要部分”来建立的话,那么,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质量难以保证,先期投入巨大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实意义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不能将自己限制在“公有领域”和现有的“合理使用”制度上,而应积极关注如何取得合法授权及如何使这种授权对图书馆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真正将馆藏资源充分发掘出来。

另外也有一些专家指出,目前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尚不完善,虽在1998年2月成立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但目前尚未有具体管理办法出台,即使各类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建立起来,也只能解决法定许可的付酬收转问题,如何解决大量著作权许可问题在我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

在集体管理机构还不完善时,数字图书馆只能考虑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1)借助于政府支持。既然图书馆有公益服务的角色,政府就应该给予财政支持,而这一支持中的相当一部分应用于获得著作权许可使用的费用支付。(2)以向社会启事的方式获得作者授权。在目前来看,有些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在网上传播,在网上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合同,根据作品性质和作者授权的多少签订许可合同。(3)通过各类学会、协会等行业团体出面组织、有关著作权的事宜。行业组织的社会功能在不断扩大,他们可以代表会员的利益,解决作品使用的授权与付酬问题。

如果说数字图书馆在开发中主要应依法注意尊重他人的著作权,避免侵权发生,那么,在数字图书馆初步形成后,就要注意依法保护自己的著作权了。当他人利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库时,应当有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法制管理措施,包括信息交换、电子出版、合理利用。针对数字图书馆今后可能扮演的将是公益事业与有偿服务双重角色,其著作权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著作权声明及许可使用合同来进行。

因此,版权法的终极目的是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在权利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维持一种适当的平衡,以促进作品的正常传播,促进社会科学和文化的进步,而决不是苛意保护哪一方的利益。数字图书馆建设之初,图书馆基本是作为作品的使用者的身份出现的,数字图书馆的先行者们会强烈地感到版权法的种种规定与他们雄心勃勃的远大抱负相距甚远,然而,一但规模庞大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建立起来,不遗余力地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信息资源将成为每一个图书馆的自觉行为。这就是版权法的社会整体利益平衡功能。

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或扩充相关的法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国家图书馆,还是组织和参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其它机构,都没有任何权力拥有这一系列收藏的版权。因而未来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将同样面临着如何合理地平衡著作权人和公众利益之间关系的难题,既要使资源库的收藏真正达到开放和共享,又要对网络上知识产权的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此各国均采取一种较为中立的作法。如美国目前前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制作数字收藏之前先期解决好版权问题,如有版权方面的限制,则将有关说明放在该收藏的索引、检索工具或某些特殊项目中,在用户检索、使用过程中随时提醒用户注意。我国国家图书馆对已上网的中文全文图书的版权问题,也早有准备,一是在技术上采取措施,使读者只能浏览,无法下载;二是在该部分信息的首页发出通告,若书的作者认为网站对自己的书构成了侵权,可通知国家图书馆将其书从网上拿下。但上网至今,拿走者没有,拿来要求上网者却络绎不绝。

国家图书馆的这种倾向于读者的作法,在相关法律制定之前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相比之下,美国的作法和有关法律,更倾向于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这已成为一种世界的发展趋势。我国也应尽快修改和调整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宗英,等.数字图书馆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

2.李东来.数字化图书馆的选择与实施.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9(3)

3.肖珑.美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进展.情报学报,1998(3)

篇10

结合近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本文归纳出以下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1)目录模式(catalogue),也有学者把这种模式称之为网上黄页(webyellowpage),(2)信息中介(informationintermediary),(3)虚拟社区(virtualcommunities),(4)电子商店(e-shop),(5)电子采购(e-procurement),(6)价值链整合(valuechanintegration),(7)第三方交易市场(third-partymarketttpiace)。

通过归类分析,把七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大体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初级模式,包括目录模式、信息中介模式、虚拟社区模式。其共同点是不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而是为农产品网上实物交易提供服务。

1、目录模式,一是链接到某一综合信息平台上(门户网站如雅虎等);二是建立自己的网站用以信息。这种模式主要是介绍各类公司的经营特点,推荐产品,宣传企业的业绩。

2、农产品信息中介模式,主要是以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来帮助农产品企业获得相关农产品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商务服务行为。

3、农产品虚拟社区,虽然能为整个价值链或价值链系统增加信息交换量,但并不属于价值链上的任何一个元素。因为如此,它正式成为一种附加功能,主要用它为其他商业模式(电子商店、第三方交易场所、价值链整合商)提供辅助功能。其发展上也存在着局限性。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上述这三种模式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为农产品企业的电子商务提供宣传、信息和交流沟通服务,基本上只是一个信息交换平台,仅仅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模式。

第二类是电子商务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的高级模式:包括电子商店模式、电子采购模式、价值链整合模式。其共同点是进行农产品实物的网上交易。但是它们的情况又各不相同。

4、农产品电子商店模式的驱动者一般是卖方或买方单方,整个模式的发展受宏观网络环境和客户对网络采购偏好的影响很大。另外,交易过程需要交易各方如中介方、金融、物流、保险、税务的配合,一般不具势力的网站,在目前环境下很难实现交易。

5、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电子采购模式实施的前提是农产品企业内部信息化已经完善,并且需要将后端应用连接起来的灵活接口,在此基础上要增加适合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只有这样库存管理以及相应的电子采购系统完善配套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要实现erp、crm、scm及电子采购系统的融合才能实现该模式。而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农产品企业连内部信息化尚未实现。故现阶段要采取此种模式较为困难。

6、开展价值链整合电子商务模式的,主要是资金比较充足的上市农产品企业或行业内知名企业集团,对于一般企业应用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环境问题、相关价值链上企业间配合问题、人才问题等方面,而最重要的还是资金问题。虽然电子商务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庞大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担的。即便能够承担,庞大的初期投入、长期维护运营费用跟降低的交易成本之间的比较优势一时也很难平衡。因此,一般来说,采用价值链整合模式的农产品企业自身必须是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大企业或服务提供商,往往这种模式的采用者大多是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大的规模的农产品企业。对于中国来说,农产品企业目前绝大多数的还是中小型企业,开展价值链整合的电子商务还比较困难。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价值链整合模式的采用,在现阶段普遍推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第三类是适于中国国情并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第三方市场模式。

本文从电子交易的角度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七种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任何模式都是与特定的需求、资源环境信息相关的,没有什么“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其适应性、其优劣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本文认为现阶段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7、第三方市场模式应用于中国农产品电子市场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因为,中国农业中小型企业及农户占企业总量的99%,它们与大企业相比,有着自身的弱点,如资金不足、生产规模小、缺乏人才、营销网络过窄等。而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的主流生存方式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农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但是,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需要企业有相当大的投入,而这对于实力不足者来说是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为大宗农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具有较高的匹配能力。往往能在买方和卖方都十分分散的情况下取得成功。

总之,不同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解决或缓解了目前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不同的问题,因此有不同的网络适应性:价值链整合和第三方交易市

场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交易环节过多的问题;信息的畅通、透明能够规范交易各方的行为,网上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四种模式中规范的交易流程、科学的交易方式能够减少传统交易中存在的交易不规范的顽疾;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七种主要模式都具备信息的收集、功能,并且采用这些模式的企业为了聚集人气和提供完善的服务,都加强了信息的服务能力,使参与者能得到比较全面的相关交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性;信息中介模式能有效降低农产品交易中收集信息的成本;电子商店、电子采购、价值链整合、第三方交易市场能分别不同程度减低交易成本;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通过有效的网上交易手段及和约交易,能够减少交易的波动幅度;同时,针对农产品交易量大、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也有不同的模式适应性。

本文根据中国现阶段与农产品贸易的特点和电子商务的适应性,进行匹配分析(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1、根据目前中国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中的目录、信息中介、虚拟社区等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模式具有普遍实用性,目前这些模式已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

2、农产品企业开展网上销售,首先需要在网上展列所经营的产品,必然应用网上商店模式。一般来讲,农产品企业开展网上采购之前,都会建立自己的网上采购系统,在网上向自身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因此往往农产品企业也采用电子采购业务模式。

3、部分大型农产品企业对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等中小型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彼此构成了庞大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这些大型农产品企业已经开始用网络整合价值链,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4、具体到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中,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比较符合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是农产品流通领域主要采用的业务模式。第三方交易市场面向企业和用户形成了综合性的公共平台,其特点是包含了其它模式所不具有的一些功能,比较符合中国农产品及其贸易的特点,是目前大宗农产品交易中主要采用的模式。

二、适合中国现状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第三方市场模式除了降低交易成本而外,相对于其它模式而言,还有其它主要优势:

(1)价格优势。

加入或参与某一第三方市场模式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所需费用少之又少;

(2)信息优势。

第三方市场模式的专业化运作,专业化推广、专业化服务,往往知名度较高,信息量巨大,以中国粮食贸易网()为例,每天更新几百条专业信息。

(3)技术优势。

第三方交易市场较大的交易规模和其必备的管理技术力量,能较好地体现该模式的一般技术优势。

(4)集聚优势。

信誉好的第三方交易市场往往能够吸引一大批企业加盟,从而积聚数量庞大的企业数据库,这种积聚优势往往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本文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分析中发现:这些第三方交易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具体运营中,都有相对成熟的经营思路和营收模式。而其它电子商务模式则大多停留在为企业本身服务的层面。另外,从中国各类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获利的角度来看,采用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企业赢利状况较好,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这种模式在中国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这七种模式中,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在目前阶段或者说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更为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

三、电子拍卖是较具前途的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1、国际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用主要通过电子拍卖方式进行。(注)由于农产品生产往往都是数量极大,所以在交易中,不仅交易数量巨大,而且交易十分频繁。国际上著名研究机构麦肯锡的默思卡尼表示,不同的第三方市场会适合不同的产品线,大宗商品类型的产品很合适拍卖模式的第三方交易市场。

2、农产品的电子拍卖被国内外广泛应用。2003年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2003年电子商务与发展报告指出,目前农产品销售采用多种不同的在线销售模式。电子拍卖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建立了棉花、谷物、大豆、木制品、牲畜、奶制品及多种其它食品等许多电子拍卖市场。本文在电子拍卖一章已介绍,欧美、澳大利亚、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的各拍卖市场提供电子拍卖服务。在国际发达国家积极发展本国农产品电子拍卖的同时,中国国内也出现了许多农产品电子拍卖模式的成功案例。

3、电子拍卖模式具备诸多优势。尽管在线拍卖采用与交易厅离线拍卖具有相同的程序,但前者在便捷、灵活,成本等方面优于传统方式。使用电子拍卖交易系统后,竞买人再不需要扯着嗓子叫价,也不需频频举手,看到所买的货物价格适合时只需按一下手中的竞价器即可,拍卖人员即通过移动式电子拍卖车(移动式拍卖)或电子拍卖控制台(固定式拍卖)来主持拍卖,避免了因环境吵杂而引起的失误。此外,电子拍卖第三方交易市场可以解决交易过程中的各项事务,如货物理货、拍卖竞价、资金结算、客户资料管理、数据分析等,所以整个拍卖交易过程除需几个技术人员控制电脑外,其余全部工作都可以交给电脑进行操作,拍卖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篇11

松桃苗绣从形式上看,有三大特点:一是构图美观,夸张浪漫。花、鸟、虫、鱼、日、月、山、川、人物百态,介于像与不像之间,既具象又抽象。二是着色大胆自由。每件艺术品虽然纹样相同,但着色无一雷同。三是绣法多样。由于这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得苗绣继承了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同时,也吸收了先进的文化元素和技艺,使之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松桃苗绣元素多半是以地方特色为主,它主要包括地方信仰、地方传说故事,如“鱼龙”、“鼓舞”“、民间故事”“、梵净山鸽子花”等作品。体现了苗族人热爱生活,憧憬未来,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有避邪驱灾的意思。苗绣元素的含义深邃,图案各异。为了与现代电子产品相结合,不可把原有图案照搬,往往可以用一下几种方法提取。

2.1重复提取法

重复提取法其实就是把一种元素图案进行不断的重复生成,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苗绣单元素的图案。这样的图案,由于变化小,节奏平稳更适合与现代的电子产品相结合,如电子产品的主视面就可用其装饰,其装饰作用和青花纹样类似。使现代产品有一定的个性,且又很平稳,更适合与现代家居相结合。

2.2夸张变形法

松桃苗绣具有个性的民族元素纹样,如鱼龙纹样,抽象的鸽子花纹样。以鱼龙纹样为例,把鱼龙的元素夸张变形,使其富有趣味化,在《无言之美》中,美学理论家朱光潜先生首次提出“趣味”的观点“。美术作品之所以美,就美在弹性,能拉的长,能缩的短。同一的美术作品,你去玩味有你的趣味,我去玩味有我的趣味。同一的美术作品,今天玩味有今天的趣味,明天玩味有明天的趣味。”顾名思义,图案的趣味化加上现代电子产品趣味化的外观,在销售上一定是一个亮点。人在购买这类产品时,除了它的纪念意义之外,更多的是被物品所具有的形、色、材、工艺所构成的艺术性吸引。

2.3颜色提取法

松桃苗绣的美,不单单表现在与众不同的图案及微妙的针法上,还表现在它鲜艳欢快的颜色上。松桃苗绣颜色特殊,常常以黑色为背景色,绿色、蓝色、红色等为辅助色。颜色种类丰富,并不会收到颜色所占的面积比例往往没有规矩可循,颜色越丰富效果越好。用其简易的图案加上丰富的颜色也是对苗绣元素的一种传承。把这种方法提取的元素设计在电子产品的侧面及开关处,无疑是一种个性有趣的设计。

3松桃苗绣元素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苗绣元素及图案常常出现在民族服饰的披肩、手帕上。在旅游商品中占据的消费市场并不大。通过一个100人的调查问卷得出,有67%的消费者认为可以接受纯民族的产品,有46%的消费者感觉苗绣的旅游产品有些单一,有58%的消费者认为苗绣元素与现代电子产品相结合更容易接受。通过上述的调查问卷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消费者对苗绣元素产品还是有一定的购买欲。所以,把松桃苗绣元素和现代电子产品相结合是有一定的消费市场的。苗族元素的装饰在电子产品中的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苗族元素毕竟有许多地方色彩,以蝴蝶元素为例。蝴蝶在消费者心中往往是美丽的、大方的、色彩斑斓的。但是在松桃苗绣元素中,蝴蝶又代表了一种神圣、纯洁的意思。所以松桃苗绣元素中的蝴蝶纹样,可以装饰在陈列产品或者比较贵重的电子产品上,不易装饰在把玩类的电子产品上。民族元素要尊重地方的信仰,这一点有别于普通的装饰纹样。在颜色方面,尽量遵循地方的传统颜色搭配,如松桃苗绣中的黑色,尽可能与重颜色的电子产品相结合,不应随便换其底色,使之缺少民族的传统气息。松桃苗绣元素运用在现在电子产品中,既可以增加电子产品的美观度,传统元素又得以继承。这种形式的产品与松桃地区传统的手工艺品不同,现代电子产品更适合年轻人喜爱,不受地方销售限制,虽然失去了地方旅游产品的销售,然而却能增加其在全国的销售力度。因此,松桃苗族元素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对于传统元素的发展是有必要的。电子产品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电子产品都适合松桃苗绣元素的装扮,如外表必须要浅颜色的电子产品就不适合用这种纹样装饰,苗绣元素多半是以重颜色出现的,不太适合进行大面积装饰。只可以局部装饰,进行美化,如电饭煲、手机外壳。过多的装饰不但美观度下降,时尚度也会大大下降。从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苗绣元素装饰在这种小产品上,多是以一个角落进行装饰,既能保持现代产品的美观度又能增加产品自身的品位。所以,松桃苗绣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是有一点市场空间的。

篇12

在竞争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必须注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不单单是基于业务上的,更多的是建立在对市场前景的展望、对相互配合上的持续改进、对各自竞争对手情况充分沟通上,当然这种互动是建立在与客户的多种关联上,是建立在与客户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上,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互助、互求、互需。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营销,与消费市场对众多的消费者进行的营销不同,减少顾客流失意义更为重大。注重有效的互动、追求各种形式的关联,真正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不仅积极地适应顾客的需求,而且可以主动地创造需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形成竞争优势。

在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营销中,应通过以下方式同目标客户建立尽可能多的关联:

首先,公司可以有选择性在一些专业的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上做宣传广告,同时参加各种订货会及交易会,建立公司网站,宣传公司品牌、产品、服务和新产品信息,印发公司产品、技术宣传广告材料,宣传公司产品和企业形象。以便通过这些方式让电子企业能成功地树立起了在电子产品行业的形象,为与用户建立关联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采取把顾客请进来,业务员、技术人员走出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倾听顾客的需求和愿望,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为满足顾客需求,公司可以组建由工程技术人员、软件工程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组成的售后服务队伍,他们不但从事简单的产品故障维修服务,而且从事对技术改进和专业支持(如软件升级、软件修改、硬件改进)等高附加值的服务。做到用技术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要求,在上门服务中还可以帮助部份客户培训技术人员,让客户对一般的产品故障能独立维修,不但满足客户之所需,也给企业降低服务成本,做到供需双赢。

第三,努力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建立有机联系,形成互相需求、利益共享的关系,共同发展。同时可以通过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就能与顾客就建立起了互需、互求的长期、牢靠的关联纽带。

2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注重服务、追求真正的效率,在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同时保证服务的品质。这就要求电子产品的经营者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及时地倾听顾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当然必须做好相关的项目管控,以真正优质的管理去满足因迅速变化的市场形式而不断改变的顾客的需求,而不能沉醉于过去那种说给顾客听,让客人来适应我们的反应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的抱怨,稳定住客户群,减少客户转移的概率;同时,这是一种企业、顾客双赢的做法。注重高效的服务也为互动与双赢、建立关联提供了基础和保证,进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注重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传统营销、社会营销、服务营销、内部营销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的定义是伦纳德•贝瑞于1985提出的:“关系营销是吸引、维护和增进与顾客的关系”。

顾客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顾客。企业的所有员工及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顾客的利益和需求为导向,并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只有企业为顾客提供了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顾客对产品进而对企业产生信赖感,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指出的那样:“忠诚的顾客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日益重视设计出最好的关系组合以争取和保持顾客。好的顾客就是资产,只要管理得当并为其服务,他们就能转为公司丰厚的终身利益来源。在紧张的竞争市场中,公司的首要业务任务,就是持续地用最优的方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保持顾客的忠诚度。”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具体说来,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积极来进行关系营销:

3.1个性化的客户沟通

不同国家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喜好偏差,这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调适。比如在欧洲,有些客户的决策风格是直觉型的。判断好或不好,不是看数据,而是凭感觉。所以如果把详细的数据拿给他看,不断开会讨论,他就会很烦。了解了这些客户的风格,我们就可以灵活一点,不用数据,而是把零件、产品、报废品都放在桌上,让他看得到,摸得到,感觉到,他就可以理解了,也很容易说服他。

用不同的方式去和不同的客户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有助于电子产品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3.2真正去关注重点客户

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要求电子产品的营销者们改变过去那种以为对顾客需求作出反应、为顾客解答问题、平息顾客的不满,就尽到了责任的意识;并优先与那些为企业创造75%-80%利润的20%-30%的重要顾客建立牢固关系,注重沟通、追求长远。

在实践上,电子产品企业可以选派具有专业知识、外语良好的人来充当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客户关系经理,通过集中客户所有的信息并防调组织内各部门做好服务来对客户进行全程负责,落实企业向国际市场客户提供的各项利益,协调处理与客户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维持同客户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这样就从组织上为关系营销取得成效提供了保证。

其次,要求营销人员与国际市场重点客户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来增进双方友情,强化双方长期良好的业务关系。比如,可以在客户来访时邀请其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如观光、打保龄球、观赏歌舞等;也可赠送客户一些喜欢的我国工艺品来搞好关系;更可以记住主要客户及其夫人、孩子的生日,用快递寄送一些小礼物以示祝贺。

再次,可以根据国际市场重点客户的不同需求来定制产品和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特殊需要,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建立起长期关系。

真正去关注国际市场重点客户,才能让电子产品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提高公司的效益,使立足长远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综上所述,只有立足长远,借助关系营销,注重与顾客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找出最优的方法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将从以产品性能为核心的思想转向以产品或服务给客户带来的利益为核心的思想;才能将观念从不重视客户服务转向对客户高度承诺上来;才能把服务、质量和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长期拥有客户的目标。

4追求双赢

任何交易与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对于双方主体而言,都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因此,一定的合理回报既是正确处理营销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出发点,也是营销的落脚点。对企业来说,市场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一方面,追求回报是营销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回报是企业从事营销活动,满足顾客价值需求和其他相关主体利益要求的必然结果。企业要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价值,顾客必然予以货币、信任、支持、赞誉、忠诚与合作等物质和精神的回报,而最终又必然会归结到企业利润上。当然这种“回报”兼容了成本和双赢两方面的内容,是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的利润考量,同时也兼顾了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在电子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追求双赢:

4.1与顾客建立双赢观念

在现实的国际经济生活中,永远有竞争者以不可思义的低价格来冲击市场,顾客也永远都在抱怨我们产品价格偏高。同顾客建立共赢的观念,让顾客明白合适的利润率是维系持续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的保证,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合理的价格是顾客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追求双赢,才能让彼此成功,在市场上做大做强。

4.2学会适应市场变化和顾客要求

国际电子产品市场千变万化,必须要充分调动电子产品企业内部员工迅速应对变化的能力,用开放的心灵去面对各种挑战,学会去适应而不是无端地去抱怨。面对顾客近乎苛刻的要求时,也必须以从容的态度去应对,努力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抱怨。

4.3建立与顾客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

以有效的方式同顾客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让电子产品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及时把握市场需求,避免走弯路;也可以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生产安排,控制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4注重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

持续的成本控制改进和品质改善是电子产品企业追求回报、实现双赢的重要基础,并有助于基于顾客愿付成本之上利润的更好考量,从而可以使兼顾市场份额的最大化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篇13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看作是本地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推进本地区农产品贸易、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2013年12月份甘肃省省上10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立足本省特色产业经济,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品牌,提升特色产业综合竞争力。尤其要做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工作,支持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大宗农产品网上交易,促进农民增收。

2014年11月24日甘肃省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推动甘肃省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甘肃省特色产品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的网上销售。这必将给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尽管电子商务及与其相配套的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甘肃农产品的营销、流通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遇,甘肃省内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这种战略机遇的重要性,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者针对甘肃省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所以,研究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模式可以填补我省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缺、可以完善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可以为今后我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做出有力的支撑和铺垫。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目前,国际上物流研究领域延伸到了物流信息技术、互联网与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同时,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具体来讲:一方面要加强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投资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另一方面逐步提高各种农产品物流仓储保险、搬运装卸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而且伴随着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对农业发展的关注点将从生产环节转向流通环节,进一步必将建立起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最初是以农产品物流的特性和支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为研究内容,然后将国外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优点长处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借鉴成功经验引导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最新的研究特点是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将电子商务、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在农产品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作为研究大方向。

国内学者蒙科在其《西部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中提到每年我国的生鲜瓜果蔬菜约有1亿吨在物流过程中腐烂掉,损失率大约是25%~30%,而美国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的损失率约为1%~2%;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构成中占到6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西部地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尤其落后,物流环节损失特别严重,物流效率更加低下,而且信息体系不健全,技术设备落后,导致物流成本更加过高。西南交大的张彤在《甘肃省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考》中提出甘肃省要按照现代物流的理念,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进一步拓展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和物流网络平台,不断拓展甘肃特色和优势农产品物流发展空间。吉林大学的安勤的《新疆干果类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研究》可以对我省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起到借鉴作用。

国内很多学者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方面的研究,将全国或者特定地区如具体到某省市作为研究范围,但具体对甘肃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方面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有必要做更多的、详尽的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第一部分 甘肃农产品市场规模及营销现状调查

主要内容:本研究将通过多种途径,对甘肃省农产品的总体市场规模进行考察,以便为后续研究的展开提供前提。

研究目标:形成甘肃省农产品的总体市场规模的调查报告,为设计营销方案,选择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第二部分 甘肃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政策背景分析

主要内容:本课题将围绕省上《意见》中的工作,结合甘肃省农产品自身的不同特点,通过对国外一些国家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领域中好的经验做法的总结和国内一些具体地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历史和经验的总结,剖析当前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研究目标:本研究将通过对政策文本的分析,形成政策分析报告,以便对甘肃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背景进行考察。

第三部分 国内外涉农产业电子商务模式考察

主要内容: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由信息流、商业流和物流三大主流支撑,这三个电子商务活动环节密切联系、紧密相关、缺一不可。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虽然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但农产品的流通最终仍然需要在现实的状态下实现。因而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已经成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关键因素也是本课题的难点之所在,如何解决甘肃省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问题,从而为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最终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商务模式,改善甘肃农产品流通问题和供需不平衡状况,促进甘肃农村经济的发展。

研究目标:参照国内外涉农产业电子商务模式,结合甘肃农产品发展实际情况,为甘肃涉农品电子商务选择可资借鉴的模式。

第四部分 甘肃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实践路径

主要内容:甘肃省作为西部地区农业大省,农业生产经营仍主要以比较分散的小农生产经营为主,农产品虽具有地区特色,但质量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协作。农产品流通往往受时间、空间、管理部门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满足城市居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本课题的重点将研究如何利用电子商务这种高科技和信息化手段促进农产品贸易,满足城市居民对新鲜、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产品的流通。

研究目标:结合前期市场调查与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甘肃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实践方案。

本研究将紧紧围绕甘肃省政府加大鼓励本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当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农产品发展带来的机遇,结合甘肃省自身农产品的特点,探索出适合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稳健、快速发展的方法和模式。将综合运用文献调查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甘肃省和国内具体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典型案例进行收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完善方案。(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边胜男.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J].新农村,2012(4)

[2] 任珏.湖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 李宝军,王健林.甘肃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2)

[4] 罗海燕,吕萍.甘肃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问题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10)

[5] 徐汉柱,朱向平.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探析.[J].物流技术,2014(2)

[6] 黄智杰.“电子商务”叩响“新经济”时代到来.[J].财会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