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中物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物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物理论文

篇1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注意发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能力相结合,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独立建构物理概念、规律。教师可以采用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理念,从而开展有意义的物理学习。如,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合力与力的分解的物理事件;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引入测力计秤物体重量,讲解超重与失重现象。这些措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ARCS理论模型———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只有自信的人才会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保持对成功追求的渴望。如按学生的个人能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从学生个体情况出发,分配学习研究任务等,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可以成功,培养他们的自信。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目标要求和标准,让学生自主向目标努力,并能最终成功。其次,设置多元的成就标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或教师提供一些比基础稍难一些的题目,让学生经过一定努力后,又能准确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我感觉能力“非凡”。最后,教师应该及时反馈信息给学生,你们的学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你们不但有能力而且很努力,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学生的自信心大增,会更努力地探求新的物理知识。

篇2

(一)课前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程中,“磁现象和磁场”是学习磁场知识的第一节课,也是磁场章节的预备阶段,可以说是对以后学习磁场章节起着一个铺垫作用,只有对磁现象有个正确、清晰的认识,才能学好本章知识。应新课标的要求,本节内容侧重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磁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内容首先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磁现象,了解磁现象发生的现象与原因,并通过对讲述电流效应现象以及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来帮助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本次的案例教学,一是要让学生发现和总结生活中的磁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磁现象的应用,从而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二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磁与磁、电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电磁效应的现象,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南北磁极以及涨潮退潮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本次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比较简单,首先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本次课堂的准备工作,通过网络等工具收集有关的磁现象及其应用;其次是案例教学中所用的方法,采用了实验加说明的方式,强调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最后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总结,并采用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来认识物理规律之间的普遍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新课标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而本次的案例教学,则希望通过对学生讲述奥斯特发现电磁效应的过程,使学生明白一个科学的发现需要坚持,需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并通过对磁场知识的学习,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的应用而加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电磁案例教学过程设计

(一)电磁案例教学设计思想

本次案例教学的设计思想,主要是遵循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因本节内容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课,目的是要学生对磁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采取了以提问方式作为思维的切入点,以实验为手段,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进行教学;二是因为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电流磁效应,所以在整个设计当中是以学生自主探索、研究为思想,并通过奥斯特对磁场的研究过程为导线,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三是结合现实中的磁场现象,如天体磁场,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影视等资料传递给学生,同时增加对我国古代磁的利用的了解,提高本节内容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教学效果。

(二)电磁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主要是以提问的方式,在课前给学生提出问题,即:你对现实生活当中的磁现象和磁应用了解多少?并要求学生通过诸如网络等方式进行了解。

2、课堂导入

本节课时的课堂导入采用实验的方式,在课前分别实施“磁铁吸铁”实验和演示“磁悬浮”小实验(图1),并提出问题:以上两个小实验的现象是符合发生的,其奥秘在那里。从而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3、探究实验

通过小实验顺利将学生引入课程,此时开始课程。

主要分三步走:一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并要求学生讨论生活中的磁现象,在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之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播放影片、图片进行补充说明,如我国司南的照片(图2)、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影片(图3)以及飞鸽靠地磁来识别路线的资料,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磁铁入手,引出磁的概念,即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的物质,之后在引出铁的概念之后,说明磁铁吸引铁质物质是因为具有磁性。

篇3

1问题探究前期准备

1.1分析教材,确定问题探究的必要性

高三学生备考科目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但时间有限,故教师确定专题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应以复习考点,提升能力为原则,绝不可浪费学生时间。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是电场与磁场知识的综合应用,电场是选修3系列的第一章,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的开始,磁场是选修3系列的第三章,磁场和电场都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磁场的内容,特别是对磁场性质的定量描述,是学习电磁学知识的关键。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是电场、磁场知识的应用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高,分值大且题目新颖灵活,考查了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故特设此专题。

1.2目标定位,确定问题探究功效

对问题探究的要求、目的、层次、深度先应有定位,谁来探究,时间多少先要确定,这样才能保证问题探究的功效。

如: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及电场力的问题,探究定位为第一轮复习课,在高考前夕由高三学生探究,时间为1课时,以一道开放性试题为载体,通过多边互动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灵活掌握电磁场相关知识、提高解决此类物理问题的能力。

1.3教法组合,追寻课堂效率

一堂复习课若教法单一,学生思维易疲劳,解答问题倦怠,课堂效率低下。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组合,则学生思维活跃,问题解答热情高涨,课堂效率成倍提升。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问题探究这节课中本人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展示与教师讲授等。

2探究式教学过程

篇4

1.2让学生爱上物理学

坚持让学生积极面对物理课程,防止产生恐惧、畏惧甚至厌恶的思想,这样之后再慢慢培养一种合适的思维习惯以及严谨踏实的基本科学品质,才能更深层次地塑造一个优秀的学生。

1.3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获得真知

运用理性的物理研究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加以解决,保证社会生产顺利开展。

2新自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们传统教学领域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却没有将关注点放在他们有没有理解到什么。精英人才就应该用科学的方式来培养,建立在优秀的培养方式上。我们当前的教学,依然滞留在灌输教育的层面。虽然传统物理教学的确曾经取得过不错的成就,也培养了许多物理界的翘楚,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是不利于高中学生成长的。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过于注重传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创造优良的物理学习环境

如果想要学生在学习中按照老师的计划中的方向慢慢深入,仿佛进入一个异次元空间,带着新鲜和探索的想法求索知识,就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物理学习环境。就比如在小说的前半部分设置悬念,就会诱发读者不断去追寻结局。学习高中物理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自主教学中提出一个创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发地去思考并尝试解决,把自己作为主体去探索真理,并且最终得到答案,会极大鼓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有时也是一种表演,而教师表演的能力决定了观众对演出的认同感。

2.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材的研究中,最大的改变在于增设了课题研究,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展开探究性实验能够积极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了的实践观,把学习的最终目的展现给学生看,让他们明白学习物理的意义在于归于实践。当然,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更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自主探究习惯的培养。传统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对教师有过于极端的依赖感,无法摆脱九年义务教育与三年高考冲刺的魔障,以至于到了大学完全放松,没有丝毫上进心。如果换种教育模式,向欧美等国家学习,在学生中小学阶段注重各种优良习惯和重要能力的培养,比单纯的教授式课堂更有创造力。

2.3重视实践运用,加强学科间联系

经过了解,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做物理实验,倾向于实践性教学。枯燥的理论会浇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实验的魅力则会引起学生的探索之心。而实践中,单凭物理知识往往有一种力不从心的不自信心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型的人才越来越抢手,现在的高考也逐渐转变方向,重视选拔更实用的人才。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大兴科学之光,那个时代涌现的大家,都是不在学科上分门别类的,统称为科学,把所有人文和自然的知识都囊括在其中。所以物理一旦联系英语、美术、音乐、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学、哲学等等各类相关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不断学习交流,增加各类综合能力,就能成就一个具备各项技能的学霸型人才,就好比当年的达芬奇。进入21新世纪以来,国家所缺的并不是纯粹的理论性人才,而是会付诸实践的应用型人才。比如在讲解天体运动等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与地理的相关内容相结合,更易于学生理解学习。

篇5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满足学生的心理活动需求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好的满足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需求,高中生心理上还不是很成熟,相当于一个心理过渡期,心理活动的发展相对来说也并不稳定。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发展思维。当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们就会集中注意力,产生了一种急于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感兴趣,就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从一定意义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的思维跟上老师,更快的投身到学习本身当中去。(一)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满足物理学科的特点需求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满足物理学科的特点需求,因为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的学习基础就是依靠科学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来对物理学科进行学习,教师在物理教学当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当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对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理解更加的深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符合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

三、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当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就要适当的对学生提出物理问题,教师不能凭空的提出问题,首先教师应该对物理课本进行认真的研究,找出其中的重点难点,并对这些知识进行一个归纳总结,随后在第二天的实验课程当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够更好的去接收并解决问题。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课是很好的一个平台,它可以使物理课变得更加的生动具体,学生对枯燥的物理理论知识理解并不尽如人意,但是通过物理实验,就能从另一个方面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进行自主实验,老师加以引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内心中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3]例如,高中物理课程中,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来进行实验,通过小实验,让学生对物理课程中的重点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便于学生记忆。

篇6

形象思维是人类的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方式,人类通过形象思维来认知我们所处在的客观世界。利用客观事物的表象进行认知、分析、概括是形象思维所采取的的思考方式,通过形象思维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一种形象的认识,今后再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脑海中所掌握的具体形象,通过具体分析得出一个新的具体形象,这样就可以比较容易且准确地解决问题。

1.2形象思维的特点

与抽象思维相比形象思维有很多其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高中物理有很多比较形象的问题,而形象性思维的形象性比较强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类问题。同时形象思维具有一定的思维跳跃度,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形象性思维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联想性。

2.物理形象思维

2.1物理形象思维简介

物理学这门课程所研究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物理学主要是研究事物的物质本质,并且通过对物质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来发现物质的本质规律。通过运用形象性思维,我们在大脑中就会逐渐对自然界的物质规律形成一种具象的认识,再脑海中对一些规律和物理过程形成一种比较具体的形象,将这些具体的形象通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在脑海中就会得到事物规律具体的图像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将发现的现象和规律等感性认识转换为理性认识,这就是物理学中的形象思维。通常情况下,形象性思维是以物理表象为研究材料的。所谓的物理表象就是指物质在人们的大脑中的概括反应或者是直接形象,主要包括:物质特征形象、物质运动特征、物质整体形象等[1]。

2.2物理形象思维对高中物理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这门课程的梯度变化很大,与初中的物理课程相比,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的深度和内容的广度上有了极大的提升,高中物理课本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有很多比较复杂,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采取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公式、定理、概念的抽象思维方法,这样很可能会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停滞不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2]。因此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应该有所创新,此时我们应该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利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学习高中物理知识。

3.高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程,学生自己通过学习探索来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显然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学生毕竟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对一些思维方法也没有系统地掌握。因此老师应该作为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下面我们来简要讨论一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

3.1重视教学中的物理演示实验

实验是物理学的一大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验证很多物理结论,同时通过为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可以得到非常丰富的视觉表象,从而贮存丰富的表象,为物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牢固的基础[3]。为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们应该摒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到一些感性的形象,然后通过思维加工上升成为理性现象[3],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2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高中课堂,在物理课堂上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也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实验无法做到的物理现象,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动画来为学生展示。这就相当于将脑海中的形象思维展现在屏幕上,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观的了解知识,有助于学生锻炼形象思维能力。

3.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会驱动人们去探索那些为了解的事物。老师应该通过一些比较有趣的授课方式来给学生讲解物理学中的形象思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篇7

我们的“三点”法教学完全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编写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把课堂教学变成物理竞赛辅导,我们确确实实通过课堂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在高考和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追根寻源真一点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样搞好物理定律教学,必然是每个物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进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学时,我们有意识补充了大量的与这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有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教学.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探索定律的工作只所以能成功,这个定律最后只所以能够确立起来,其中一定有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推理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属于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宝贵财富.

在讲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从第谷对行星进行几十年的观测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起,然后是开普勒在拥有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总结出描写天体运动的经验规律(开普勒三定律),最后才是牛顿用定量的动力学原理对这些规律予以解释,终于发现了对天上、地上的物体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我们还着重向学生介绍了“归纳法”、“理想化”和“间接验证”三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库仑定律的过程中,我们纠正了学生由于大多数教科书叙述笼统而形成的错误观念,使他们明白:1.库仑当年只用扭秤做了两个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实验,而未做两个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实验,因为在后一实验中的平衡有可能是不稳定的.库仑是用电摆来完成后一实验的;2.无论是扭秤还是电摆,精确度都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法确定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更不是和距离的1.98次方或2.02次方成反比.当年的库仑(实际上还有更早的卡文迪许),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普林普顿等人都是用另一种实验方法将指数的精度逐渐提高,直至今天的2±3×10-16,终于使库仑定律成为当今物理学中最精确的定律之一.结合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类比”和“演绎验证”的方法.

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学生一开始都以为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不困难的,只要用电流表、电压表再加电源和可变电阻器等组成电路即可.可是我告诉他们,在欧姆那个年代,非但没有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连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定义和单位都没有,欧姆所面临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到底是怎样得到这个电学中最重要的定律的呢?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欧姆定律诞生过程的同时,我们还结合欧姆的实践,介绍了用图线探究新规律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了“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结合气体定律介绍了“分析法”,结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介绍了“综合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的同学深有体会地说:物理定律是宝贵的,但研究物理定律的科学方法更宝贵.谁掌握了这些方法,谁就能不断地去探索大自然层出不穷的奥秘.

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定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提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自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苏格拉底明确强调过:“好的、正确的教学不是传递,而是对学生的自学辅导”.我一贯强调学生要学会自学、讨论、研究.我教的优秀学生,学得的物理知识,最多只有一半是在课堂上听我讲的,其它一概由他们自学.到一定阶段,我开始指定几个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轮流给其他学生上课.每次课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由主讲同学讲,后半部分由全体同学提问、讨论.像王泰然和任宇翔在高二阶段就给其他同学作过二十几次讲座,杨亮、谢小林、陈汇钢等同学也不例外.

我们这种自学讨论式教学还延续到学生毕业以后.获金牌或学有所成的学生进了大学甚至出国留学后,有机会还回来给小同学谈自己的体会.例如1994年暑假任宇翔从美国回国探亲一个月,来学校给95、96届学生讲了10次课.他向小学友介绍物理学中一些新进展、中美物理教学中的差异以及他们当年学习过程中曾激烈争论过的问题,使听课的学生大受裨益.1996年暑假,谢小林和陈汇钢两位金牌获得者又为97、98届同学讲了十多天课.他们既讲物理知识,又讲国家集训队队员奋发学习的感人事迹,使小同学们大开眼界.

这样的训练方法也得到了权威人士的肯定.1992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物理特级教师会议上,原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现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沈克琦教授在他的题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与中学物理教学”的

报告中说:“我听到两名得金牌的上海学生讲他们的老师如何培养他们的情况,我认为这个经验倒很值得推广.他们说他们的老师不是采取灌输的办法,而是启发引导,要求他们给同学讲课,这对他们搞清概念原理和科学地进行表达都非常有帮助.我想这可能是提高优秀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自学为什么会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起这么大的作用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学与听课可能有以下两点不同:

(1)人类的思维活动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一个学生在自学某一个新的物理内容时,少不了理解、思考、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等工作,这里面充满了分析、综合、比较等过程.因此相对听课而言,自学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大的锻炼.

(2)人们的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无意注意;有预定的目标,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有意注意.一个学生在自学的时候,他的目的一定是十分明确的,而且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否则难以坚持),因此学生在自学时,可保证在绝大多时间内都处于有意注意的状态,这一点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有的学生在自学中往往会十分投入,进入一种旁若无人的境地,而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在听课时就比较少.一个学生坚持自学一段时间之后,便能渐渐地从有意注意转化到有意后注意,即不需要意志努力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期保持在这项工作上.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它既有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用意志努力来维持,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需条件.学生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他们的物理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进步.

二、实验研究多一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无疑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条必由之路.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安排了相对数量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不难发现,这些实验存在着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是为配合所学内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学生不易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

第二,课本中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都讲得十分清楚,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这样的实验只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不够的,也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目前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学懂了书上的定律,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实验.这种安排违反了教育应该走在学生智力发展前面的原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在实验内容的改革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增加实验数量.

不论是在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在学生实验或小实验方面,平均增加了60%的实验.其中有一部分新实验,学校没有现成的仪器,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2)重视实验误差讨论.

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测量是实验科学最本质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果准确的实验就是成功的实验,反之就是不成功的实验.因此在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实验误差的基本知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学生们尽量消除实验的系统误差;在选择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它的精确程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采用尽量科学的方法.

(3)加强重要实验方法教学.

在实验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方法,比如减小实验系统误差的方法、减小实验偶然误差的方法、实验探究规律的方法、迂回测量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不是在个别实验中,而是在许多实验中都有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些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在必要时,我们甚至根据实验方法来安排实验内容,集中安排几个某种方法体现比较典型的实验,这样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和熟练掌握某一种实验方法.

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研究.

在高中阶段,每周至少有4节物理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中碰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可设计一些供学生讨论的实验题目,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探索、解决.

我在讲功率一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题目:要求测定一个人骑自行车的功率.在自行车由静止启动的过程中,人做的功除了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之外,还要克服空气阻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其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哪些因素是次要的?学生根据自己骑自行车的经验,认为空气阻力是很明显的,不能忽略,而地面和车轮之间的滚动摩擦一般比较小,可以忽略.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测量人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顶风骑车时,骑得越快风的阻力越大,因此可以设风的阻力和车的速度成正比.车的速度怎样测?风的阻力和车速成正比的比例因数是多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被大家一个又一个地解决,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实验方案.接着全班同学兴高采烈地到操场上去做实验,最后再回到教室里,师生一起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得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实验题目是由老师提出的外,实验方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是由学生讨论研究出来的,因此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收获很大.

(2)对课本中一些重要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现成的实验,有时可以对这些实验进行一些讨论和改进.

在做直流电路的实验时,我们让学生对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这个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用简单的伏安法电路,不论是采用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都有系统误差.结合这个问题,我给学生介绍了补偿的思想,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了电流补偿和电压补偿两种线路.补偿法解决了由于实验电路不完善带来的系统误差,但这个矛盾解决了,电流表和电压表不够准确的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怎么办?经过进一步研究改进,大家认为可以用准确度高得多的电阻箱来取代电压表和电流表,再辅以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便可以明显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这就是常用的惠斯通电桥.接下来学生分别用简单伏安法、补偿伏安法和惠斯通电桥测量了同一个标准电阻,比较测量结果,可以证实先前的想法.在历史上,从伏安法到惠斯通电桥是有一个很长的过程的,而在我们这堂实验课中,学生经历了这么一个碰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这样的实验课对增强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1)和(2)实际上都是不断地给学生提出新的目标,诱导他们提高实验水平,我们有时称之为“目的诱导法”.

(3)给特优学生安排一些特殊实验.

我校有一批进口物理仪器,性能比较好,涉及的实验内容面也比较广.这批仪器的说明书是英文或日文的,我指定一名学生准备某一个实验,要求他先翻译好说明书,准备好器材,然后带领其他同学做实验.这个主讲的学生还要准备好一些讨论题,在实验后供同学们讨论.学生对这样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此类实验虽然有时和高考、竞赛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种带有研究性的实验对优秀学生很有好处.

三、能力要求高一点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解习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此,习题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本质来说,物理习题是人

们编制的一些假想物理场景.毫无疑问,物理学家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而他们是在研究那些真实的、尚未发现的物理规律.同样,发明家也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他们是在力图应用已有的物理规律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做那么多人为假想的物理习题?目的无非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推理等能力.所以物理习题教学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我们常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习题教学:

(1)按照解题方法组织习题教学

篇8

(一)想要学生自主积极主动的听课,教师的个人魅力是主要因素之一。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斯维塔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可见幽默对于一个教师的个人魅力的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的幽默可以是语言上的幽默,也可以是动作上的幽默。如果一个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把握每一个动作,每一种姿势甚至每一个表情,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更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学习到知识。

(二)人的情绪可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所以想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无疑是需要加大感情的投入的,要做到精神抖擞地进教室,意气风发地上讲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精神饱满且情绪高涨,课堂必然会精彩不断。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只需要在学生回答对问题的时候,带领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没有批评,带有一句安慰的话语。当学生不再惧怕回答问题时,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中来。

(三)加强交流,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用引导这一新的途径与策略,鼓励学生们与自己互动,可以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但教师应该在学生心中经营一种平易近人的形象,使学生与教师可以相互理解,用平等的、和谐的方式交流。也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与答辩,激发同学的积极性。

三、合理利用实例教学与实验教学,做到理论实际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常见的,比如“声音的传播”、“电磁现象”、“惯性”等等。在物理教学中,只有切合实际,提出问题,才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如:解决惯性问题时,可以提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坐公交车时司机突然刹车,人会往前倾,这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可以带动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从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接触新的知识,可以有效的消除他们对新知识的恐惧感,使后面的课堂内容变得更吸引人。在另一方面,这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普遍性,学会欣赏物理的魅力。当然,实验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如果只用抽象的语言让学生们想象,显然是不可行的。只有将知识具体化,细节化,让学生们实实在在的看到这些以原有的知识无法想象的现象,才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分析这些现象,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

四、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材施教

个体差异在学生们之间是普遍存在的,这是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物理备课时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更要考虑到同学们不同的水平,挑选具有代表性,并且大部分学生可以听懂的题目在课上讲评。而在课堂上需要同学回答问题时,应向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提出简单浅显的问题,这样可以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一些具有延展性的题目则交给中等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可以积极思考,懂得比较;在向层次较高的同学提问时,则需将中等的题目深化,拓宽,让他们各尽所能,各有所得。因此,针对性在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学会因材施教,才可以让学生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升。

五、用积极自主的方式备课

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悉的掌握课堂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新知识并且掌握考试方向,更需要在课前仔细严谨的组织教学语言,梳理教学思路。课堂效率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态度,更与教师课前的工作准备是否充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备课不仅要组织好课本上所讲知识的语言,更要像新的方向拓展,学会主动积极地获取新的相关知识,不仅要将自己已经掌握知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说出来,更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新的解题方法。其次,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所以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课堂上的时间,争取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学到最全面的知识。最后,教师应准备好课程的安排,用新颖的方式切入主题,使课堂充满活力。

篇9

最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早已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教育领域,并且已经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不俗的成绩。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师可以报纸物理实验的安全性,也可以节约相应的经费,同时让学生更仔细的观察到物理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设备,降低实验的风险。例如,在《磁场》的实验中,学生很难观察到抽象的实验现象,进而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现象,将难以用肉眼观察道德抽象的实验现象变得生动具体,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研究中所采用的虚拟物理实验平台是“同步实验:网上实验室实验平台(如图1)。“同步实验室”是把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中学化学、物理、生物实验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通过本虚拟实验平台,学生可以预习和复习实验原理,实验的用品、实验的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可以实现实验的仿真操作,系统将对学生的实验给予即时的评价;对实验的问题还可给予释疑解惑。值得一提的是,该实验平台的内容与教材及广东科技出版社的《实验手册》配套。

(二)研究过程及结果调查情况

本研究抽取了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中学对照班:高二(6)、(7)班。这一组对照班实验前成绩和学生各方面表现基本相同。其中,高二(6)班(实验班)共39人采用虚拟实验模式教学;高二(7)班(对比班)共38人采用传统模式教学。1.对照组实验成绩情况分析在分别进行了真实物理实验和虚拟物理实验的教学后,笔者当堂对学生的实验掌握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测验,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验误差的认识和实验步骤与细节的掌握。从两组对照班的初步实验结果获知,与实验过程密切相关的实验步骤与细节、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的考查,实验班则比对比班掌握相对更为牢固。分析其具体原因,在虚拟实验环境进行训练的实验班学生,实验操作过程简便、快捷,受其他无关因素干扰少,对于实验步骤认识清晰,而实验过程操作训练机会也比较多,所以对实验的掌握更加牢固。2.实验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了问卷100份,共回收86份,有效问卷86份。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以下结果:(1)学生对虚拟物理实验室的看法对于问题“你觉得电脑上的虚拟实验环境有哪些优势(多选)”,实验班学生的情况从调查结果显示,体验过虚拟实验环境的学生有近80%认为网络虚拟实验平台操作简便,节约课堂时间,而且操作灵活,可以快速获得实验结果,同时实验步骤和目标清晰明确。(2)对于学生进行虚拟实验的课堂参与情况调查在问题“与平时的物理实验室相比,你觉得在电脑上进行物理虚拟实验,大家的课堂参与度有什么变化”的调查中,笔者分成了几个小问题进行调查,获得以下结果:①与小组组员的交流、沟通同以前的变化(如图2)从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在虚拟实验室中,与小组组员的交流、沟通比在真实物理实验室多。根据实验现场观察,我们发现在虚拟实验室的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主要是实验如何操作上,比较适合学生的自主探究操作。在虚拟实验室与小组组员的交流、沟通变化有76%的学生认为有更多时间可以自己做实验。在对比虚拟实验室和真实实验室的教学后,发现在虚拟实验室中,学生操作起来更加快,有更多自主实验操作时间,并且大部分学生可以做3次实验以上,所以实验误差也小。而在真实物理实验室中,有部分学生可以做2次,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做了1次,所以对实验步骤的掌握还不够扎实。③在电脑上进行物理虚拟实验,学生对老师的依赖的变化为了了解在虚拟实验室与真实实验室相比,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情况,笔者也对此做了调查:有92%的学生认为“可以更多地自己完成实验”,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没有那么强,学生自主性强。(3)实验教师对虚拟物理实验环境的评价为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虚拟物理实验环境对教学的影响,笔者还对参与实验的老师进行访谈。从访谈中笔者了解到,传统的物理实验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前器具和环境准备繁琐,容易发生遗漏;为了节约课堂操作时间,老师更多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培养;部分实验存在安全隐患等等。而虚拟物理实验环境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老师们也对虚拟物理实验环境的缺陷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虚拟物理实验环境操作步骤比较生硬、固定,缺乏灵活性;可能会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电脑设备和网络环境;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有所变化等等。

二、网络虚拟实验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通过虚拟物理实验环境的研究,我们发现网络虚拟实验室有其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和对实验操作掌握的训练方面。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虚拟物理实验环境能够更好地提高高中物理实验的有效性,弥补真实物理实验室的不足呢?以下笔者从虚拟物理实验室的优势及缺陷进行总结,并提出初步研究结论。

(一)网络虚拟实验室的优势

1.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避免实验器材老化、损坏等而影响实验效果。2.便于管理和维护。传统的物理实验仪器经过多次使用,不可避免会出现问题。很多时候器材都是勉强用着,给教学活动带来不便,大大降低教师和学生的实验热情[4]。而虚拟物理实验也可以减少实验前一些繁琐、重复的准备工作,提高教学效率。3.虚拟实验环境仿真强。“同步实验室”网络平台提供了与物理教材同步的各种仿真实验,与现实实验较为接近。通过对参与虚拟实验的学生的观察,我们发现由于虚拟实验平台的高仿真效果,学生进行实验也是非常感兴趣。4.实验过程、步骤清晰易懂。例如本研究采用的“同步实验室”网络平台,提供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开始实验实验结论实验评价”这样一套完整的实验过程。从我们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参与虚拟物理实验环境的学生对实验步骤和细节的掌握也确实比对照班的学生更为扎实。这是因为“同步实验室”平台提供了完整、清晰的实验指引,及时的实验评价,同时也避免了一些无关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影响。5.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由于虚拟实验平台能提供一系列、完整的指导,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尝试、探究,较为顺利地体验实验过程,获得实验结果,而不会过分依赖老师和同伴。

(二)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缺陷

当然,虚拟物理实验环境也存在着自己的缺陷,主要有:(1)需要依赖电脑室、网络环境;(2)目前由于技术局限,虚拟环境平台还是只能实现简单、固定的实验操作,与真实的物理实验环境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3)难以实现小组分工合作;(4)一些科学素养的培养仅凭虚拟物理实验难以实现。例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验结果评估与改进等。

(三)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应用范围

从研究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虚拟物理实验环境有其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只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巧用网络虚拟实验室,才能更好地保证物理实验效果。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虚拟物理实验环境能够更好地提高高中物理实验的有效性呢?笔者通过研究调查,总结出虚拟物理实验环境比较适用于以下情况:(1)现有物理实验器材无法满足实验需要的情况,如器材不足、损坏严重。(2)物理实验要求精确度高、操作比较繁杂的情况。由于课堂时间非常有限,而虚拟物理实验环境操作简便、步骤清晰,能得到预期的实验效果。(3)某些抽象的、微观的,难以通过传统物理实验室进行实验得到结论的物理实验。(4)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验获得实验结果。

篇11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学习定律和定理过程中,把兴趣和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它的最后结果上,而对定律和定理的研究对象、对定律和定理所适用的范围以及使用的条件都忽视了,并且把定律的实验过程和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实验及推导过程的物理思想方法也忽视了.结果导致乱套公式,出现错误.众所周知,定律和定理是一种在“理想状态”下形成和产生的结论,因此其既是有一定的条件,也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其在物理过程中把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都反映了出来,因此它既有一定的对象,也是有动态的.在定律和定理的教学中要凸显其本质,教师就必须认真确定好研究的对象、详细分析好物理过程、深入讨论好适用的条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中物理教学应切实重视渗透物理定律和定理,这是一个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有效扭转学生把“求什么”作为解决物理问题时首要思维的现象,对于遇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首先对物理过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确定,在此基础上再判断和确定适用何种原理.这是一种相对规范的物理思想方法,对一般的物理问题和困难的物理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好的作用.学生只有掌握和学会运用了物理思想方法,面对难题就会胸有成竹.

三、注重科学方法渗透,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要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教师应将科学方法渗透和运用于教学之中.以物理知识为主要内容是物理课程的标志性特点,而科学方法的渗透与运用则是促进物理教学向更高效率发展的助推器.物理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不但需要潜移默化地渗透,而且更需要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和培养.渗透、训练、培养科学方法要将其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并有机地融为一体.如果将两者割裂开来,或者在阐述科学方法时抛开物理知识,那这就如同空中阁楼,导致理论与实际的严重脱节;而如果一味地讲授物理知识,不注重科学方法的教育,那就如同给学生一堆建筑材料,而不教会他们建造楼房的方法,也只能是没有基础支撑的楼房.只有两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知识的体现,学生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亲自参加解决问题的实践.因此,教师应创设好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有效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2

物理这门学科,所研究的知识理论性比较强,教材上描述的规律性的东西,定理定义之类的,光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很好的理解。若是先由学生亲自体验一番,通过探索研究,使自己对知识经历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一系列过程之后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吸收新知,并且学生用这种“体验式教学”掌握的知识够彻底够牢固,长期刻在自己的大脑之中。所以在进行这些理论性较强的物理知识教学时,我们运用一些实际操作,使理论来自研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体会和感受新知。例如:教师在讲解“惯性”时,把我们喝茶用的玻璃杯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把一张纸条放在茶杯与桌面中间,迅速的抽出纸条,由于惯性,茶杯仍在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在体育课上,每个学生可以把铅球投出不同的距离,那也是惯性的原理;再者,让学生骑上自行车,蹬几下后,双脚停止不动,自行车仍然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这都是利用惯性的原理。这些都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到的知,理解透彻记忆深刻。

篇13

因为深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传统高中物理有效教学评价只注重学生成绩分数的高低,将甄别、选拔功能进行了过分夸大,不注重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发展原则,这使得学生对物理学科越来越惧怕,久而久之,甚至到了一谈物理就厌烦、抵抗的地步。《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鉴于这一理念,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我们不可再把评价唯一标准放在学生学业成绩之上,而是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不仅学到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创造。比如,在评价主体上,我们应由原来以教师为单一主体向教师、学生、家长等多种主体进行转变,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在评价内容上,由原来只注重物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转变为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方评价,如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课后复习情况、对物理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物理原理、具有创新意识等等;在评价方式上,应由原来的只有书面测试向多方式进行转变,如开展物理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评议等等。这样,在实施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之后,既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有效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