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卫生经济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为了更好地进行兽医卫生检疫工作,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从而保证人们肉类产品的健康食用,并且防控疫病的发生和发展。
(1)增强法律意识和执法力度
近年来,国家先后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办法》。这对农牧生产和销售部门有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也能保证禽畜产品的经营者进行规范化操作。在这样的形势下,兽医卫生检疫部门需要有新的观念和执法理念,对防疫工作有更好的认识,在工作中抓住关键点,对防疫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严格把握,尽量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防疫工作中要从防疫检验和管理三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
(2)做好动物检疫防疫工作
为保证宰杀动物的质量,首先要做好动物的养殖检疫防疫工作,要根据动物检疫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操作,在严格遵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指导下,尽可能避免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疫病发生。在引种和养殖过程中,对有突发疫病发生的动物应该及时进行处理,处理好疫病源,并且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对疫情进行科学化防控。这不仅需要兽医卫生检疫工作人员对畜禽及产品有相关知识掌握,还需要对动物养殖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将疫病监测和防控做到最佳的运营状态,进而从根源上保证流向市场的动物及产品质量。
(3)定点宰杀,集中检疫
市场经济下需要对动物进行集中屠宰,然后在产品运送出去以前,对肉类产品进行集中检疫,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屠宰场的选择可依据方便、合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尽可能让各种性质的经营成分均归入规范化管理的程序,可以在地点的设置上进行广布点,避免完全的一条流水线工作,使得市场供应紧张。另外使用集中检疫,对其检测手段进行完善,尽可能运用现代的化验技术,高效全面地检测肉类产品。
(4)做好动物及产品的市场流通把关工作
禽畜类肉质,对市场的销售量和销售模式都有很大的需求。并且随着个体经营的多元化,运营单位的发展和渠道的多元都使得售卖中介和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运营户的不定时定点的无规律工作也使得检疫工作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因此对卫生检疫工作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之下,需要经营户对肉类产品的检疫有更高的配合性,并且对所有肉类产品进行集中检疫。并且保证肉类产品的来源和质量,并对其卫生情况出具相应检疫合格证明,同时做好售卖量和受检产品量的数据统一。在各项检查中对指标进行严格把关,有问题的产品需要及时进行重点检查和复检,做好所有流程的把关工作。
(5)完善建立体系,提高检疫人员素质
对现今兽医卫生检验工作的不完善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是农牧部门需要对检疫人员进行严格把关,对检疫人员的文化和技能素养有一个更高的要求,这也需要进行更多的技术培养,在提高检疫人员素质的同时扩大队伍建设。另外在检疫工作过程中严格把关,对检疫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这不仅需要检疫专业队伍的扩大,还需要卫生检疫相关政策得到有效保护和保证,改善其工作环境,鼓励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能够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
篇2
1.2治疗方法。
诊断明确的患者初次就诊时给予手法 复位或复位椅复位。连续复位3次,具体方法参见2006年贵阳会议提出的BPPV诊治指南。
1.3疗效评价及随访。
患者初诊时记录其基本信息,初诊时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侧别、发病诱因、病程、首次治疗后好转时间、残留症状、复位次数、有无复发、眩晕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有无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首次就诊的医院、首次就诊的科室、所做检查、就诊次数、治疗方法(口服药物、静脉输液、手法复位、物理治疗)、既往治疗费用等。复诊前2天电话随访患者眩晕变化情况,并嘱咐按时复诊,复诊行位置试验检查有无眼球震颤,第1次复诊痊愈者则结束治疗,第1次复诊未痊愈者则预约1周后复诊,直至痊愈。疗效评价:①眩晕和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为痊愈;②有效:眩晕和(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③无效: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的BPPV。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行列表资料χ2检验;疗效评价为等级资料,采用列表资料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评估。
2009年患者组手法复位后首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2015年患者组手法复位后首次治疗的有效率为90.0%。2009年患者组BPPV确诊的平均就诊次数为(7.8±2.5)次,平均治疗花费5041.8元;2015年患者组BPPV确诊的平均就诊次数为(2.2±1.1)次,平均治疗花费419.5元;患者就诊科室为骨科、神经内科、急诊科、中医科、耳鼻咽喉科;所做检查多为头颅CT、头部MRI、颈椎CT、颈椎MRI和颈部血管超声等。
2.2治疗相关费用。
复位费用2009年患者组平均为(220.5±27.2)元,2015年患者组平均(180.4±17.1)元;药品费用2009年患者组(1380.5±48.3)元,明显高于2015年患者组(43.2±3.3)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77,P<0.05);检查费用2009年患者组(3162.3±489.6)元,明显高于2015年患者组(162.4±22.5)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7,P<0.05);检验费用2009年患者组为(278.5±77.9)元,高于2015年患者组(33.5±9.4)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2,P<0.05)。就诊次数2009年患者组为(7.8±2.5)次,明显高于2015年患者组(2.2±1.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1,P<0.05)。
篇3
环境微生物作为一门边缘性学科,知识涉及面广,且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环境微生物教学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教学内容抽象、课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质量。所以,在推进环境微生物教学建设中,要切实做好改革与创新两件事情,在教学方法及内容上进行创新,在实验教学上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实现环境微生物的有效教学,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诸多教学问题,推动环境微生物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能力。
一、环境微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与其他课程相比,环境微生物学具有特殊性,尤其是无法形成直观的印象,致使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活生生的拿个微生物进行课堂演示,而是需要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以直观印象的形式进行学习,尤其是对于一些相似菌种的形态结构辨析,学生的学习比较吃力,多半以识记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教学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2.课程内容繁琐,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
环境微生物学的课程内容比较繁琐,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微生物实验、微生物生态等内容。当前,各大高校积极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出现基础课被压缩的情形。环境微生物的课程内容较多,而在课时安排上显得不相匹配,尤其是在实验教学的课时上,明显出现课时不均衡的问题。对于一些教学内容,由于课时紧张的问题,只能一带而过,出现教学质量差,学生难以对该门课进行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缺乏足够的实践课程培养。
3.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实践能力缺乏
对于高职的学生而言,由于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缘故,相关微生物的知识接触较少,所储备的一些知识多半为高考服务。所以,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且在实践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无法有效地贯彻实施。
4.教学条件有限,实验条件不足
从实际来看,高职环境微生物教学普遍存在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实验面积少、器材陈旧且缺乏等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正常教学的开展,造成有些教学内容缺失或一带而过。所以,在课程不断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是优化环境微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环境微生物教学的若干措施
1.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针对环境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优化教学的重要工具。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生物,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直观的教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内容以图片或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示,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例如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flas展示噬菌体吸附、入侵及复制释放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更能全面而直观的了解知识,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2.合理安排课时,强化学生的全面学习
环境微生物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也就是说,环境微生物的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满足课程内容的需求。所以,在课时安排上,要满足课程教学的大纲要求,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课时。
3.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环境微生物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强调教学的创新性发展,以迎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当前的教学需求,无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以学生为主构建启发式教学,更适合环境微生物的教学需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进而培养课程学习的兴趣与“感情”,这点是培养专业素养的关键。
4.改革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教学是环境微生物的主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专业素养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验证式的实验教学为主导,探究性、合作性的实验教学却比较缺乏,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在实验学习中表现出“冷淡”的态度。所以,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开展探究性、合作性的实验教学,更能体现环境微生物的教学需求,也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形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营造积极的实验教学氛围。
与其他学科相比,环境微生物教学更强调灵活性,尤其是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合理的课时安排等,都是环境微生物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建设中,环境微生物教学仍需落实改革与创新两件事情,切实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环境微生物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蕾.《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时代教育,2012(03)
篇4
政府积极参与,引导新型环保企业。政府的参与主要是将污染严重的重工业迁出大城市居住范围,首先保护好老百姓的人身健康。然后引导新型环保企业作为城市转型企业,或者主要的经济支柱。将城市卫生监督更加科技化、效率化、人性化。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以监督员为主要管理员,通过业务和实地考测等方法维护卫生的标准化。而事实上,未来的城市卫生监督应该更加科技化、人性化。从理论上来看,我国政府应该从以下三点对卫生监督体系进行统一规定和要求。
(一)加快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
卫生监督工作的意义重大,应该得到各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根据国家政策规定,要继续深化改革卫生监督体系,争取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建立卫生监督机构的内部规章制度,让工作人员以一种专业的角度进行执法和工作。作为卫生监督机构,要积极贯彻落实好我国颁布的各项卫生法规。彻底保障我国卫生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的监督和惩戒
医疗卫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十分重视的卫生工作,尤其是对无证行医以及非法采血的打击。总的来说,我国卫生监督机构积极增强对日常医疗卫生的监督力度,同时认真向群众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我国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执法能力。并加大对非法行医打击处罚力度。
(三)加大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
公共卫生场所的量化监督理念是公共卫生监督的创新型理念,利用量化标准具体检测公共场所的卫生情况。并推行新的监管模式,让公共食宿场所以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管理率得到更高的提升。
三、卫生监督执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发现,未来的经济体制会继续延续着市场经济的体制,但是会更加成熟与迅速。信息时代,速度是另一个推进发展的动力,中国未来的经济体制会逐步提速,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更多的运用信息能力,把信息快速的提供给消费者与广大人民,同时,中国的经济会更快的与世界接轨,把主动权交与消费者手中,让消费者决定自己的需要与消费水平。而卫生监督执法对经济发展也具有巨大影响,下面从两个方面具体论述卫生监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食品与饮用水保护的效益
我国自从颁布《食品安全法》以来,能以比较重视的态度对待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中的生物元素如菌类等、化学元素如视频添加剂等和物理因素如包装和存放等进行风险与危害的评估。这种评估能极大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对于饮用水的卫生监督、保护更是极具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所以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应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国策之一。只有通过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分配,加强对水资源卫生监督才能从根本防止水资源浪费、水资源使用不当与污染的问题。
(二)从人体健康保护中带来的经济效益
卫生监督应该是中国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体现之一。由于卫生监督体系的存在,人体健康的保护才真正纳入正规。根据数据可以表明,我国每年的医疗设施建设费用十分巨大,随着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发现,这一费用将越来越高。然而,很多疾病的源头都是卫生的污染以及卫生监督的不利。所以卫生监督对我国整体人民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我国医疗投资降低了压力。
篇5
1.2卫生经济学是融多学科特点于一身的交叉学科
卫生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典型的交叉学科,在其理论体系中,借鉴引用了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保险、管理学、财务管理、社会医学、甚至医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从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卫生经济学融合多学科的这一特点使卫生经济学课程的部分章节与相关课程的章节有重复讲授的问题,比如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医学等,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迷惑:为什么相同的章节在不同的课程体系中重复出现?这个特点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需要对卫生经济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有全面的把握和认知,了解相同的章节在不同的课程当中都是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同时需要帮助学生进行鉴别性的学习,也就是在不同的课程当中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同一个知识点。
1.3卫生经济学课程的各章节既能独立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又相互联系
卫生经济学课程体系中几乎任何一个章节都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研究,比如卫生总费用一章有其独立的理论体系,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有专门的一支研究团队,几十来年一直进行相关研究。而从卫生经济学整个学科来看,各章节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卫生筹资的实践需要卫生总费用核算作为支撑,与医疗机构与卫生服务补偿息息相关,影响到了卫生服务市场的运行,而医疗领域的补偿问题又受卫生服务价格的影响,整个体系形成了网状的联系。卫生经济学的这一特点对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任课教师不仅要了解卫生经济学以外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对卫生经济学内部的知识体系也要有非常系统的了解。
2改进卫生经济学教学的建议
2.1教师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科研互相促进
由于卫生经济学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均较突出,所以为了能将卫生经济学的知识系统全面的传授给学生,任课教师须加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多地参与卫生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或者了解相关研究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利用自己已掌握的卫生经济学知识解决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并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真正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充分做到科研教学互相促进。教学实践表明,在卫生经济学课堂中加入一些科研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甚至研究过程中的趣事,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效果。
2.2重视课程组成员的集体备课
虽然教师加强自身的研究能力非常重要,但由于卫生经济学的各章节都可作为深入研究的领域,而课程组成员的研究方向往往集中在不同的领域,由于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要求每位任课教师精通本门课程各章节,并对所有内容都有深入研究也不现实。若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课程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的方式。一方面,术业有专攻,课程组成员间集体备课时可相互交流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心得和成果,获得的本学科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对于知识体系以外的内容,比如课堂安排,教学技巧等,也可以进行交流,以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2.3注意与相关课程组的沟通,处理好交叉章节的讲授
对于卫生经济学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的问题,需要课程组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组进行统一沟通协调,在本专业同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安排各章节的讲授,或进行一定的取舍,或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知识点进行讲授,尽量做到不重复讲授。如医疗保障一章的内容,卫生事业管理课程偏重于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化建设,而卫生经济学则更偏重从医疗保障体系的筹资和支付角度进行讲解,若卫生事业管理为先设课程,那么在卫生经济学课程的讲授中可以从复习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化建议入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医疗保障模式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都为哪些人支付了。
2.4引导学生发现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
卫生经济学各章节间相互联系,但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可能不会及时主动地发现卫生经济学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仍然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而引导的过程不仅是机械的说教,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开展,如“提高卫生服务的价格,会引起卫生服务需求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卫生服务需求的角度回答,或从诱导需求的角度回答,或从卫生人力资源特殊性的角度回答,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分析同一个问题,得出相似的结论。再如在卫生资源配置一章中讲到医疗病床使用率在2000年达到最低值,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从卫生筹资角度、卫生总费用角度、医疗保障制度角度寻找原因,都能得出我国2000年的卫生筹资公平性较差的结论,同时还能将各章的内容联系起来。
2.5每章课程的讲授开始于一个特定案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卫生经济学课程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已被业内认可[2],通过案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规做法是在讲解每个知识点的时候引入案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开始每章知识体系的讲授之前,先引入一个特定的案例,这个案例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社会民众讨论热烈的话题,但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最好能够贯穿整个章节,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出本章的各个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整章内容。如对于疾病经济负担一章的学习,让学生从普通感冒带来的各种负担开始思考,进而思考每种负担的大小、数据的来源及可得性、感冒最终的负担如果很大或很小对卫生政策制定者有什么提示等问题,从而将疾病经济负担一章的知识点全部涵盖在内。
篇6
一、央视的新闻垄断
由于我国电视体制具有行政分级、行政垄断的特点,作为唯一的国家电视台,央视在全国电视节目收视市场[1]上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尤其表现在新闻节目方面。根据央视―索福瑞(CSM)的统计数据(参见下表),在三大电视节目类型中,央视在电视剧上的收视份额已被作为整体的省级卫视超过,电视剧成为省级卫视参与全国竞争的主产品;在综艺娱乐节目方面,央视在全国市场的收视份额也有明显下降,从2005年的77.1%下降到2006年的65.6%,湖南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地方台的娱乐节目表现突出;相比较而言,央视的新闻节目更为稳定而强势,近年来全国市场的收视份额一直保持在70%以上,2006年央视以15个频道占据接近3/4的份额,而43个省级卫视频道总共只能占到1/4的份额,实力非常悬殊。根据“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央视在所有的33类节目中均处于优势,其中具有明显优势的前四种节目类型均为新闻性节目: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大型直播类节目、新闻评论类节目。可见,在全国电视新闻节目市场上,央视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接近于完全垄断。
具体而言,央视在中央时政新闻、绝大部分重大新闻事件(包括重大赛事报道)、跨地区舆论监督报道、国际新闻以及特定播出时段上(各地卫视均转《新闻联播》)构成了垄断。产生垄断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权利特许,即行政性垄断。由于重大新闻、权威信息在电视媒体上均由央视首发,保证了中央政令的绝对权威和传播范围最大化。因此,在现有体制下,任何一家省级卫视都不可能与央视展开全方位的新闻竞争,必须另辟蹊径。
二、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尴尬处境
除了大量垄断信息源外,央视的独特地位还使其拥有地方台无法比拟的节目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和信任资源,因而在竞争中优势巨大。电视新闻是一种信任产品,而央视的权威性使其公信力遥遥领先于省级卫视。据《广播电视公信力评价研究报告》,中央电视台的公信力最高,并且领先优势明显;省、市地方电视台的公信力次之;而卫星电视相对偏低。[2]在央视的新闻垄断下,不少省级卫视由于体制、政策、资金等方面的种种限制,逐渐放弃了新闻立台,转向娱乐立台、电视剧立台。有些省级卫视甚至大量压缩新闻节目,只保留联播类节目满足政治宣传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省级卫视为了争夺全国市场,纷纷摆脱雷同的面目,实施个性化定位。然而,在各种眼花缭乱的定位背后,仍然是在电视剧、真人秀、娱乐资讯、脱口秀上做文章,新闻节目却难有起色,大都走“本地+宣传”的老路,因此外地观众普遍不感兴趣。
导致省级卫视新闻节目处境尴尬的原因,除了央视的垄断外,自身也存在定位不明的问题,定位不明缘于对本频道新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认识不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内涵众说纷纭,经济学家认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应是偷不走、买不到、拆不开的,即难以简单模仿、难以从市场上购买,且资源有互补性。[3]简而言之,媒介的核心竞争力,是指该媒介在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赖以与其他媒介抗衡或超越其他媒介的能力与实力之总称。作为一种关键的能力,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应以核心资源的发掘为基础,以核心产品的生产为载体,以核心价值的创造为实现。深刻地认识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大众媒介找到统一的支点整合各类业务和技术。从分级电视的角度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核心资源是作为唯一国家电视台所享有的体制和政策所给予的特许性,核心产品是《新闻联播》这种高度权威的节目,核心价值是使民众了解“天下事”,获知中央政令;地面台的核心资源是其与当地民众地理和心理上的天然接近性,核心产品是《南京零距离》这样的本土新闻,核心价值是使民众知晓“身边事”;而长期以来,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核心资源、核心产品和核心价值相对模糊,因而缺乏核心竞争力也就在所难免。正因为如此,在央视新闻节目继续保持强势,地面台民生新闻风行一时的大背景下,省级卫视新闻节目被认为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普遍弱势,以及全国电视节目市场上的泛娱乐化生态,不利于三个文明的建设,既是对传播资源的巨大浪费,也妨碍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深化,最终损害的还是社会公众的利益。国家广电总局《2006年广播影视工作要点》就强调,要采取措施解决主频道、主频率节目弱化新闻、泛娱乐化倾向和电视剧播放过多问题。因此,在现有体制下,省级卫视仍应积极寻求新闻突围之路。
三、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借鉴
哈佛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是当今世界研究竞争战略的权威,他提出的“竞争五力模型”、“三种竞争战略”在全球被广为接受和实践。尽管近年来他的理论受到诸如蓝海战略等新兴战略管理理论的挑战,但仍然被奉为经典,具有极高的地位。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参见下图):总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目标集聚战略(focus)。迈克尔•波特的相关论述主要集中在工商业领域,但这三种战略的普适性较强,对省级卫视培育和发掘新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总成本领先战略――低成本化
这是国际传媒界最常见的一种竞争战略。CNN就是靠低成本起家的,CNN放弃了三大电视网设立的“明星主播”制度,精简雇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获得新闻的成本上远远低于三大电视网。CNN创始人特纳对此风趣地说:“我坐的是经济舱,他们坐的是头等舱。”[4]在华语电视媒体中,该战略运用得最好的当数凤凰卫视。凤凰卫视的财力与央视相距甚远,建台之初曾被戏言为只有“县级台”的规模,硬件设施也无法与许多国内大台相比,但又要参与全国乃至全球议题的新闻竞争,所以大多数节目都是低成本制作,尤其是新闻评论类、谈话类节目较多,但效益很高。例如《有报天天读》这样的“口水节目”,成本很低,但开播一年后广告收入就达到了5000万元。同样,大多数省级卫视的财力有限,而且战略重心并不在新闻节目,所以要参与全国市场的新闻竞争,赢得成本领先就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大量非时政类新闻节目来说,只有成本低、广告高、利润大,才能长久生存。
目前,已有一些省级卫视的新闻栏目成功地走出了低成本运作的路径,如获得“中国十大新闻名专栏”奖的江西卫视《传奇故事》栏目。《传奇故事》起步时,每周播出六期节目,每期20分钟,单期直接成本只有一两千元,栏目组仅十余人。他们以低成本在全国大量收购已经播出过的节目作为素材,然后通过重新解构故事,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有研究者认为,低成本精品是世界电视发展的节目主流。《传奇故事》正是低成本强化管理运营模式的典范之作。[5]
当然,总成本领先战略并不意味着简单压低成本就一定能取得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对此进行了说明:“成本领先者尽管依赖于成本领先来获得竞争优势,但仍必须在相对竞争对手差异化的基础上创造价值相等或价值近似的地位,以领先于产业平均收益水平”。[6]也就是说,总成本领先战略必须建立在产品有特质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2、差异化战略――特色化
迈克尔•波特认为:“差异化战略的逻辑要求企业选择那些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并使自己的经营独具特色的那些特质……然而,与成本领先相反的是,如果存在多种为客户普遍重视的特质,产业中将可能有不止一种成功的差异化战略。”[7]媒介经济学研究也认为,“在垄断竞争的媒介市场中,媒介获得正经济利润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实行信息产品的差异化,包括水平差异化和纵向差异化。这个差别的关键是受众和广告主的心理差别,而不是信息产品本身的内容差别。”[8]在信息膨胀、独家新闻越来越鲜见的时代,新闻节目的差异化也常常不是体现在内容本身上,而是表现为特色化、风格化的新闻传播理念与信息加工方式。当前,一些省级卫视的新闻节目正是以此取胜,争取全国范围的观众,如湖南卫视《晚间》的趣味性新闻、四川卫视《新闻连连看》的故事化新闻、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的情感类新闻等。过去,省级卫视的新闻节目信息内容拘囿于本地,传播方式传统老套,因此在外省区大都影响很小。而上述这些新闻栏目以表述上的特色消解了地域局限,趣味、故事、情感都是共通的、普适的,能有效地起到“去地方化”的效果,因此在全国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湖南卫视《晚间》是全国省级卫视广告收入最高的新闻栏目之一,甚至曾引来中央电视台的考察。
值得一提的是,特色化、风格化并不等同于软化、娱乐化,而应积极探索,体现出更多的时政、财经、国际视角,提供更多决策参考性信息。例如在日本,公营的日本广播协会(NHK)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掌握了大量的新闻资源。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私营的商业电视台异军突起,在新闻节目收视市场占据了不少份额。日本商业台的电视新闻节目主要以富有个性的分析、评论取胜,如朝日电视台的《新闻站》、东京广播公司的《筑紫哲也新闻23》等,这些节目都很值得中国的省级电视台借鉴。省级卫视通常无法与央视争夺第一现场、第一落点,但如果能在精准定位、另类表述、个性解读、延伸挖掘等方面下功夫,做足第二落点,甚至能将第二落点变成第一落点,就能较大程度地摆脱资源限制,形成有竞争力的新闻品牌。如上海东方卫视的评论专栏《骆新发言》就取得了全国知名度,该专栏从来自己不采访,而是以新颖的角度、犀利的评论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见长。
3、目标集聚战略――区域化
对于目标集聚战略,迈克尔•波特的解释是“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某产品链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这种战略也可以视作“通过较好地满足了特定对象的需要实现了差异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两者兼得。”[9]本人认为,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目标集聚,既可以是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专业化战略),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跨省意义的市场(区域化战略)。前者如旅游卫视为关心旅游的观众提供《中国旅游报道》等相关新闻资讯节目,后者如贵州卫视提出了“西部黄金卫视”的概念。由于省级卫视大都担负着综合,因此专业化战略的适用性并不强,而区域化战略的空间则相对较为宽阔。跨省意义的区域化战略以区域经济格局和社会文化传统为基础,在媒介市场的错位与竞争关系中形成。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已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和都市圈,同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文化方面,中国文化由一个个区域性的亚文化组成的,而这些亚文化大都是跨省区的,如秦陇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楚湘文化、东北文化等等。
这里可探讨一下关于新闻传播区位优势的问题。区位优势是区域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是指特定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客观存在的综合资源优势,反映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社会、科技文化、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所在的区位对一个媒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凤凰卫视的崛起,与依托香港特区紧密关联。所谓新闻传播区位优势,首先表现为某一省市区的媒体与周边地区媒体相比较,在采制、特定区域的新闻资讯方面,拥有更丰富的资源、更便利的条件以及更低的成本。如上海东方卫视对于长三角,广东卫视对于珠三角,天津卫视对于环渤海,东南卫视对于台海等。当然这种优势在有些地区也要通过竞争才能实现;其次,该区域的新闻具有较强的全国关注度和辐射效应。如三大经济圈和都市圈都是这样的区域。实施区域化战略的省级卫视,自然是以该区域的观众为核心受众群,但同时也追求辐射全国。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像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一些媒体也将逐渐拥有新闻传播区位优势。拥有新闻传播区位优势的省级卫视,就具备实施区域化战略的条件,如果定位清楚,持续努力,有望成为报道该区域新闻资讯的信息中心和权威媒体。这样的媒体对广告商也很有吸引力,因为投放一个强势区域电视媒体,比投放央视更有针对性,且花费更小,比零散地投放几个相关卫视也更有效果。
如果省级卫视难以在全面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那么就应致力于更为集中的目标市场。走区域化道路避免了与央视全面抢夺全国性议题,但具有辐射全国的效应,符合我国电视业以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全国电视市场一体化的方向。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理想的中国电视格局应当是形成几大电视网或中心台,兼顾全国性和地方性,而跨省区域化战略的成功实践是实现这一格局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一定程度地打破垄断,同时减弱分散性,促进更为良性的全国电视新闻节目市场的形成。虽然同样面临行政性限制,但比地方台实施全国化战略的可行性要强得多。区域化战略又包括内容战略、覆盖战略、广告战略等诸方面,近几年虽然区域化的概念炒得很热,但在信息内容层面上真正实施区域化战略的省级卫视却不多见,上海东方卫视并没有坚定地打“长三角牌”,而“西部黄金卫视”更多是一个广告投放信价比的概念。
在区域化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是福建东南卫视。近年来,东南卫视充分发挥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的优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流媒体,成效显著。新闻节目方面,2004年5月,东南卫视创办全国省级卫视中第一档大容量报道台湾新闻和两岸交往的资讯节目――《海峡新干线》,凸显“海峡”特色。为了增强深度,东南卫视还推出了《海峡新干线》的周末版――《海峡论坛》,邀请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就一周来台湾岛内的热点新闻以及中央相关政策进行评论、解读。《海峡新干线》和《海峡论坛》相结合,构筑起省级卫视中独一无二的台海新闻平台,确立了东南卫视新闻节目的品牌地位,在全国的影响力逐渐扩大。2006年,东南卫视在首届中国品牌媒体百强评选中荣获“中国十强电视品牌媒体”。
前文提到,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核心竞争力相对模糊,根据对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分析,省级卫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应有两个发展取向:一种是差异化取向。即通过较早的特色化、风格化形成优势,令其他媒体难以效仿,这最适合没有区位优势的媒体。如湖南卫视的《晚间》十年来独树一帜;一种则是区域化取向。如果相关省级卫视能够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传播区位优势,整合相关资源,成为某一跨省区域的强势媒体,并在此基础上辐射全国,这同样形成了模仿壁垒。对有条件的省级卫视来说,几种竞争战略也是可以融合实施的。如上海东方卫视的新闻节目可以主攻长三角地区,并发挥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特点,在报道时侧重财经视角。当然,不可能所有省级卫视都大力发展新闻节目,但除了央视外,还应形成若干个以新闻见长的、有全国覆盖面与影响力的电视媒体,这样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既符合公众的利益,也有利于中国电视新闻业的健康发展。
注释:
[1]全国电视节目收视市场,是指由能够覆盖全国的电视节目及其观众所组成的收视市场,主要竞争主体是央视、省级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可细分为电视剧市场、新闻节目市场、综艺娱乐节目市场等。
[2]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44.
[3]张维迎,李其:管理与竞争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2.
[4]王纬主编.镜头里的“第四势力”――美国电视新闻节目[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143.
[5]靳智伟.:电视模式化运营的典范之作[J].媒介方法,2006,2.
[6][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2.
篇7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师学历构成[1],见表1。
而在200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卫生人员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我们可以看到[2]:25~34岁的执业医师占26.1%,35~44岁的占22.1%,45~54岁的占42.4%,按工作年限来分10~19年的执业医师占17.4%,20~29年的占40.4%,从学历上来分占40.4%的为大专毕业,中专毕业的仍可占到36.9%,按专业技术资格分初级职称占55.6%。以上数据表明在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中,低学历,低职称,老年医师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显然跟不上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尽管由省市卫生系统组织的对社区医师的免费培训紧锣密鼓的开展,但要想把一批年富力强,经验充足的医师放到社区就不像培训工作那样简单了。
硬件、设备问题:①硬件设施:它包括社区卫生机构的用房,一般检查设备。据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为254.76m2>/sup>;按照一级医院的基本设备设置标准所列出的19项设备,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拥有6.24种设备;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所列出的14项设备,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拥有9.66种设备。有31.6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编制床位;设置观察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每个机构有观察床位4.64张。②在基本设备方面: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相关的设备配置情况较为理想。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问题尚未解决[3],笔者调查了济南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0%为租赁用房,为了避免高额租金许多社区选在偏僻的位置,而位置较好的社区医院则被高昂的房屋租金弄得不堪重负。
资金投入:政府决心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社区机构的运营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社区卫生的医疗收入中治疗费占很小的比例,所以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以来,社区机构的自营收入就非常少了,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非盈利机构,无论从房租,水电,特别是人员工资都只能靠政府财政支持。然而由于经济体制的制约,现行的财政体制无法准确对初级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补贴。在市场力量主宰医疗服务的同时,政府投入医疗服务的资源十分有限。虽然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投入绝对数上增长,但是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逐年下降。从1993年6.07%下降到2002年的4.12%,到了2003年,这一比重有所上升,达到了4.53%。
讨 论
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人员学历低,专业水平低,可以派高学历,水平高的医学人员到社区,各方面资金不足就尽量加大投入,然而真正搞好社区卫生建设,做到让百姓“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却远远不能仅用以上两种方法解决。在美国,学生经过4年大学教育,毕业后再报考医学院校。完成4年本科医学学业拿到医学学士学位后,选择家庭医学作为专业方向的医学毕业生,要向举办家庭医生(即其他国家的全科医生)培训项目的医院提出申请,经过竞争和遴选,进入家庭医学住院医生培训项目。训练时间为3年,前两年主要在大医院或社区医院培训,但每周至少2~3个半天到社区诊所实习;第3年主要在社区诊所培训。住院医生每年必须参加由美国家庭医疗委员会命题、组织的统一考试,合格者可进入下一阶段培训。3年培训结束后,还要参加由该委员会统一组织的综合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家庭医生资格证书。此外,美国家庭医生每6年必须参加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组织的家庭医生资格再认证,这种再认证与全科医学的继续教育相联系,要求医生每6年必须获得CME(继续医学教育)300学分,合格者方能再注册执业。如此严格的全科医生培训才能真正提高社区医生的整体水平,任何流于形式的短期学习或培训在社区工作中是无法应付各科疾病诊断处理的。显然,这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李航,陈琦,李静,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力资源现状及地区间比较.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1042.
篇8
3. 试述现代企业经营者撰写经济论文的基本方法
4. 经济论文的写作方法
5. 经济新闻与经济论文
6.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的一般过程
7.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语言运用
8.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几个部分的基本写法(一)
9. 经济论文及调查报告写作指要
10.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的论点及其提炼
11.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的谋篇思路
12. 经济论文的答辩
13.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标题
14.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提纲的编拟
15.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要求
16. 重视并强化经济论文的应用价值
17.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选题
18. 经济论文写作概谈
19.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
20.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主题及其表现方法
21.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漫谈
22. 经济论文的特点与写作
23.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的概念及特征
24. 浅谈经济论文写作
25.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构思与谋篇
26. 与统计人员谈经济论文的选题原则
27.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论题选择
28.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谈谈重视经济论文的局面规范问题
29. 经济论文选题三原则
30. 经济论文写作杂谈
31. 谈经济论文的选题
32.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的结构安排
33. 谈谈历史的和逻辑的方法在经济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34.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材料的选定
35.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贵在创新
36.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构思
37.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的引文
38. 经济师怎样写论文(二)——经济论文的六大特点
39. 关于经济论文的写作
40.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资料的研究
41.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构段
42.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的分析方法
43.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构成条件
44. 收集材料是经济论文写作的重要步骤——再与统计人员谈经济论文的写作
45.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琐谈
46. 经济师怎样写论文(三)——经济论文论题的选择
47.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写作经济论文要善于抓问题
48. 怎样评述经济论文
49. 怎样写好经济论文
50.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推敲修改
51.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文面
52. 初写经济论文六忌
53.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几个部分的基本写法注意!(二)
54. 怎样写好经济论文
55.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三题
56. 经济论文选题要兼顾客观与承受能力
57. 经济论文选题的创新方法
58.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选题中的创造性
59. 漫谈卫生经济论文的写作
60.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提纲的编写
61. 把握好经济论文写作的尺度
62.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确立经济论文观点的几点要求
63. 怎样写经济论文
64. 经济论文语言的结构特点
65. 谈提高经济论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66. 近20年来我国对东盟经济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
67.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如何选题
68. 经济论文的编辑加工问题探讨
69.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的格局
70. 经济论文语言优质化浅议
71. 经济论文写作两忌
72.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举行全国企业技术经济论文大奖赛
73. 首届全国企业统计、经济论文评奖活动即将举行
74. 在“《全国企业技术经济论文大奖赛(1991年)》发奖大会上的讲话”
75. 谈谈怎样写好经济论文
76. 谈谈如何写好经济论文
77. 网络信息资源经济管理论文的特征分析与预测
78. 删繁就简与不吝笔墨——谈卫生经济论文主题的展开
79. 苏联经济体制僵化的理论原因——析《沃兹涅辛斯基经济论文选》
80. 举办首届全国企业统计、经济论文评奖活动
81. 全国农垦系统中青年经济论文评选揭晓
82. 经济论文中的数据论证
83. 我省有八篇渔业经济论文获奖
84. 上海市建筑学会组织撰写和征集建筑经济论文
85. 经济论文标题的文体特点及英译技巧
86. 隐性矛盾显性化:经济论文析理技法初探
87. 博采众长与独辟蹊径——谈卫生经济论文的选题
88. 关于经济论文写作的现状及思考
89.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谈经济论文的选题
90.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写作重在选好主题(下)
91. 关于经济论文的选材
92. 经济类论文摘要英语翻译问题实证探析
93.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的种类
94. 经济论文写作八要点
95.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结构的要求
96. 经济论文选题方法谈
97. 浅谈卫生经济论文的写作
篇9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1.学生对德育课存在偏见和误解
从学生层面来看,不少中职生对德育课存在偏见和误解,对课程产生先人为主的厌烦情绪,极大影响了德育课的教育教学效果。通过长期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中职学生对德育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上职校关键是要把专业课学好,因此,对德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德育课都是一些空洞理论,今后没有多大用;有的学生还认为课本上讲的和社会上的事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学不学都无所谓。由于认知内驱力不足,实用主义倾向严重,所以学生根本不愿把时间花费在德育课学习上。第二,一些学生心态浮躁,目光短浅,德育课学习打擦边球。中职学校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群体情况复杂多样,有部分学生纯粹是为了拿个文凭,平时学习无动力、激情,考查、考试准备、复习不积极,根本不愿把时间花费在德育课学习上。
2.德育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的教学工作决定并影响着德育课实效性。德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育人意识不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德育课教师更多的是从教学内容和体系上把握课堂教学,较少考虑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强德育实效性。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学生能不能认真听课并参与其中是影响德育课学习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能不能让学生有兴趣听课又跟教师讲课有着密切关系。激发中职生学习德育课兴趣的方法和途径—送学生一个可透视未来的水晶球
要想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教师要针对症结所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让学生看到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即在教学中注意把知识与现实尤其学生的未来联系起来,送学生一个可透视未来的水晶球。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郊区的玻璃厂里,几个实习工人面对每天流水线式的切割雕刻玻璃的工作非常厌烦,他们觉得这份工作太一般,太单调,看不出有什么用处。他们的师傅知道了他们的心事,没说什么,而是在周末带几个徒弟到城里玩。
汽车在公路上疾驶,很快进人了市区。街道两旁不时闪出一幢幢高大的楼房,有几幢楼房在阳光下反射出一种很亮丽的蓝色、黄色或红色。车上的几个徒弟看着两边的风景,指指点点,非常开心,他们也注意到了那几幢会发光的楼房。这时他们的师傅指着那些楼房说:“你们看,这些楼房为什么会折射出蓝光吗?是因为楼房的外部是用玻璃幕墙装饰的,而制造这些幕墙的玻璃就是你们每天雕刻的玻璃!’川真的?”徒弟们兴奋地望着那几幢楼房,眼睛里有一种少见的光芒。
这时,汽车在一家医院门前停了下来,儿个徒弟不明白师博来这儿做什么?看病吗?师傅把他们领到医院的婴儿室外,隔着玻璃看里面:一张又一张小床,躺着一个个可爱的或调皮的或正在哭泣的小宝贝。这时,他们注意到屋里有一个还有一个透明的玻璃箱,里边也躺着一个婴儿。“那个玻璃箱叫保温箱,是专门为早产的婴儿准备的。早产的婴儿为什么要呆在玻璃箱里边呢?因为那里边是恒温保湿的,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婴儿,让他平安度过危险期。你们知道吗,做这种恒温箱的玻璃也是我们厂生产的!”“哦!原来我们生产的玻璃有那么多用处啊!”
从此以后,几个徒弟的工作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他们不在把工作视为苦差,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同样的道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有意识地运用美好的前景引导学生,创造机会,从不同角度,把学生所学德育课知识与他们的未来结合起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对未来是多么重要,从而引起对当下所学内容的重视,相信课堂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在课堂上结合所教内容恰当地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看到美好的蓝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情况,因势利导
课堂上需要研习的知识内容很多,教师不可能将每一个知识点都与现实、与未来紧密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上课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弄清楚了学生的所思所想,知道了学生关心的问题,教师的引导才具有针对性,也才能吸引住学生。当然,同一个知识点,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看到希望,但至少能让大多数学生看到希望。例如,对中专一年级刚人学的新生,我认为他们的情况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对上职业学校存在偏见,认为自己不如上普高的学生,但是这部分学生非常想学有所成,知识能力相对较好;二是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很迷惘,走一步算一步;三是在初中时就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学习态度及行为习惯都相对较差。根据这些情况,我在他们进人新学校的第一节德育课上,首先让学生明白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异同,使学生理解了无论是接受那一种教育都能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并展示报纸、电视报道等媒体材料,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技之长的中专生比有着专科文凭甚至本科学历的无特长学生更容易就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同时导人,我们现在要学的这门课就是如何让你成功地成为一名职业人的课程,由此改变学生对德育课的印象,并激起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z.联系实际,解除疑惑
教师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体系,还要注意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当学生质疑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没用时,教师就可以旁征博引,用现实中的实例与他们共同进行探讨。为此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搭建一个和谐平等的对话平台,使学生乐于参与。比如,我在讲授“学习知识重要性”内容时,曾使用“贫穷的农家子弟因为发奋读书,最终考取大学,并成功创业改变自己和家庭贫穷面貌”的例子。这时有一个学生当场反驳说:“我觉得读书没有多大用处,我家旁边就有一个人今年还不到30岁,小学没有毕业就出去打工了,现在在外面办了工厂,今年春节回家还开了小汽车了!而许多比他文化程度高的人却贫困的很!”我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转而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同学:“请大家结合上述两个例子来进行讨论!各组组长把本组意见记录下来,并形成本组结论。”这一下班上可热闹了,大家纷纷发言,有支持那位同学观点的,有支持教师的观点的,而且每一组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证。讨论差不多了,我抓住时机再问:请刚才那位同学来说说你讲的那位成功人士,是从事什么工作的?
“模具制造。”
“他天生就会吗?”
“哪有天生会的,跟师傅学的嘛”
“哦!我知道了,如果他不学习也就不会,是吧”
“是,,
“所以学习很重要是不是?”
接着我继续总结:“我们所讲的学习知识,不仅仅是指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那位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机遇,还有一个就是他肯钻研爱学习,如果他不爱学习不肯钻研显然不能取得成功,如果他书读的再多点,知识更扎实点,他的成就可能更大,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好好学习”,同学们齐声回答!
联系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展开讨论交流,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反思,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10
课程代码:0648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早期的应用文主要用于
A.处理事务
C.传递家书
2.初步的、尚未成熟的未成形计划是
A.设想
C.要点
3.计划标题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计划种类
C.时间期限 B.目的意义 D.单位名称 B.方案 D.安排 B.计数算账 D.宗教活动
4.______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A.公告
C.通知
5.发文字号中序号一般以______起编。
A.000001 B.001
06481# 经济应用文写作试题 第1页(共5页) B.通告 D.通报
C.第1 D.1
6.______是合同中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A.标的
C.目的 B.目标 D.项目
7.经济消息是指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简要
A.通报
C.报告 B.报道 D.汇报
8.“昨日上午九时,早早在佳丽广场外等候购物的市民,意外地看到了一个?设备紧急检修,停业一天?的牌子。在商家的黄金时段双休日居然?停业整修?,佳丽怎么啦?”这样的导语属于
A.述评式
C.叙述式
9.外经贸函件一般遵循______的原则。
A.多事一函
C.一事一函 B.多事多函 D.一事多函 B.提问式 D.对比式
10.论文写作中,中文关键词之间用______隔开。
A.逗号
C.分号 B.顿号 D.空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通知的写作要求有
A.明确目的
C.语言规范,用词准确
E.条件成熟,理由充分
12.合同的首部包括
A.标题
C.正文
E.落款
13.简报的种类包括
06481# 经济应用文写作试题 第2页(共5页) B.双方当事人 D.双方的约定承诺 B.严格把握内容 D.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A.工作简报
C.动态简报
E.会议简报
14.外经贸函件的写作要求有
A.内容清楚
C.语言准确
E.语言典雅
15.经济论文的特点有
A.科学性
C.实用性
E.时效性 B.业务简报 D.部门简报 B.内容完整 D.语言简洁 B.创新性 D.真实性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修改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6.按公司的管理制度,每月迟到5次以上者,一律不发当月奖金。
17.阳光里的紫外线是斑点形成的头号大敌。
18.去年饮料厂的利润是90万元,今年才实现30万元,整整减少了3倍。
19.据查最近我市最近养狗成风,影响环境卫生,且多次发生疯狗咬人事件,经市公安局讨论决定,从今以后市区严禁养狗,现有养狗者必须于本月底前将所养的狗自行处理。违反此规定者,由公安局派人捕杀。
20.纳税人确因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确实具有困难需要减税免税的,不再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批。
21.交通建设质量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财产、人民生活及生命安全,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22.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06481# 经济应用文写作试题 第3页(共5页)
23.得知情况,他立即掉转车头赶往案发现场,并下达命令:—定要不惜任何代价、任何手段,确保人质安全。
24.××食品厂出资1200万元,对方出资近1800余万元,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25.市、县政府部门共抽调干部187余人,分成10个组,到机关、学校、工厂、农村、银行等单位进行调查研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经济应用文主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哪些?
27.总结与计划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8.行政公文“议案”,适用于什么情况下使用?
29.一份有效合同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0.阅读下面《通知》,回答后面问题。
××区工商局,××区公安分局的通知
全区各旅业: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近期将对全区旅店业进行一次整顿。经研究,召开各旅店宾馆负责人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05年4月5日在××招待所报到,会期三天。
二、参加人员:全区国有、集体、个体旅店业来一名负责人,不得缺席,否则后果自负,予以停业处理。并请各派出所和工商所负责人出席会议。
三、资料自备。
四、一切差旅费完全由个人自理。
特此通知
××区工商局
××区公安局
2005年3月×日
(1)本文的标题有无问题?(2分)
(2)主送单位是否规范?(2分)
(3)你认为本文的前言应该怎样写更好?(2分)
(4)通知的四条内容怎样修正为好?(4分)
06481# 经济应用文写作试题 第4页(共5页)
六、写作题(本大题20分)
31.根据给出的材料,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篇11
如今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城市化,而发达国家也在将城市的建设进行优化,使城市也更发达更现代化。不管是城市化阶段,还是使城市的更发达的阶段,城市的进一步规划都离不开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将从城市经济结构与城市成长、城市内部结构、城市公共服务及福利设施、城市人力资源经济、环境与城市生活质景、城市发展政策等方面通过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描述和预测城市现象与城市问题。从而使我们在规划城市时使我们的建设更合理化,并用最优方法解决与城市或城市经济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经济、城市经济学、公共经济、市政建设、城市财政 、城市化 ,城市规划。
半年的城市经济学课程转眼就结束了,在学习这个课程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城市经济学的知识,感觉对我们非常重要。为了详细说明城市经济学,我们可以先了解他的分类。城市经济学学分为理论城市经济学与应用城市经济学。前者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经济活动,了解问题的现象与实质,不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政策方面的研究,其
主要内容有:城市化理论,城市发展理论,土地利用及地租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城市规模等。它有助于了解城市经济现象和问题,是城市规划前必须的基本研究。后者注重研究改善和解决城市问题,增进居民福利的对策及具体办法,研究内容为城市问题与城市发展政策,如住宅拥挤且质量低劣,交通堵塞、失业、种族歧视、贫民窟等。上述两者皆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而在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面,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有:(1)城市经济结构与城市成长,包括城市产生、城市化、郊区化、都会化、城市发展结构、城市特性、城市规模、、新城建设等;(2)城市内部结构,包括土地利用、住宅、交通等;(3)城市公共服务及福利设施,包括城市财政、公共服务设施(如水、电,公园等)的供需状况;(4)城市人力资源经济,包括就业、消费、迁移、贫民、人力资源、投资等;(5)环境与城市生活质景,包括公害预防及处理、防范犯罪、旧城改造等;(6)城市发展政策。
城市经济学的包含的内容主要有:1、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2、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在各种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城市经济的外部关系,城乡对立运动及其规律;3、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和经济关系;4、城市中的公共经济、市政建设和城市财政;5、其他城市经济问题,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业等。
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上,他是与经济理论从微观经济到宏观经济学再到中观经济学这一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一种经济学。
在我看来,城市经济学的作用和意义在于:(1)城市经济学是发展中的经济学。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践呼唤着一种全新理论的产生,并以此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指导。一些学者致力于城市综合问题的研究,诸如城市土地利用与价格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运输问题、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城市规划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求解使城市经济学应运而生。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城市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点、区域发展的中心,更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纽带。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也日趋复杂和深化,使得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成都区域、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的课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城市经济学的羽翼不断丰满。
城市经济学的作用和意义(2):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边缘学科。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城市系统,重点是城市经济系统,而城市经济系统是多层次的,它包括微观城市经济系统、宏观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经济管理系统,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一门边界宽广的学科。它是把许多的部门经济学应用到城市经济系统之内,并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丰富和发展所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城市经济学的诞生,给传统的 工业、商业、建筑业、金融业等部门经济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外延,使得对其研究从条条式的局部研究转入在城市这一综合有机整体下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城市经济学将许多部门经济学难以解决的问题纳入其研究的范畴,以探求应对良策。城市经济学又与各部门经济学密切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门跨学科、跨部门的边缘学科。 城市经济学的作用和意义(3):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产生适时弥补了传统经济学对空间因素的忽视,并关注空间要素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空间范围内对城市进行综合研究,以实现经济要素在空间的合理布局,因此,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格外重视对经济要素之间的相邻效益、布局效益、网络效益和城市区域的聚集效益的研究,而这些城市空间结构效益具有比部门经济效益更深远、更广泛的意义,对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经济学在发展一般经济学过程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城市经济学的作用和意义(4):城市经济学是公共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 不仅从企业角度出发,而且,更多的是从城市和区域经济整体运行盛壅塑 皇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因此,公共部门的投入产出及其政策的研究构成了城市经济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城市经济学重点研究城市公共经济的地位、作用、内容体系,提出调控的方法和公共经济政策,如通过对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化设施、公共福利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和住宅建设等问题的研究,为政府配置公共经济资源,提高公共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因此,城市经济学是完全不同于企业经济学的治市经济学,是市长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的作用和意义(5):城市经济学是高级市场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变量比市场经济学多得多, 即使是相同的变量,在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下也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且这种经济效益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而在城市这一经济集合体中,绝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能用货币来衡量的。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学站在比微观经济学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市场经济,研究由无数单个经济主体组成的经济系统的运行、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寻求城市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途径,以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城市经济学是比微观经济学更为复杂的高级市场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的作用和意义(6):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城市经济管理既不等同于以企业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管理,也不等同于以国民经济管理为内容的宏观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将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城市管理是落实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保证企业微观管理合理实施和充分有效的重要条件。虽然从总体上说三者都是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但城市经济管理却有其独到之处,诸如定位城市政府职能、进行城市经济社会综合规划、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完善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等。此外,城市经济管理的导引、规范、治理、服务、经营五大职能更是对传统管理职能的创新,城市导引是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方向性引导
城市经济学的作用和意义(7):城市经济学是先进文化经济学。先进的城市文化将有力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落后的城市文化也会制约、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对城市管理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管理者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文化模式、文化素养等决定其观念、行为,进而影响城市管理水平的方面;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又通过市民的道德规范、文明程度、文化休养、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决定着城市管理措施的实效。将城市文化纳入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不仅又一次丰富了城市经济学,而且也使城市经济学成为先进文化的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的作用和意义(8):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而不是理论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是为了把握城市系统经济运行、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的实践。研究城市发展规律,是通过对城市化基本规律的揭示,探寻城市发展的一般条件、动力及过程,这对于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结构,是通过对城市三次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分析,以期对城市经济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这对于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以及城市功能的定位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环境,是通过对城市人居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全面、系统的阐述,提高人们对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认识,这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城市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有意义的。
总体感想:城市经济学覆盖的方面非常多,包括城市、城市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经济空间、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经济增长、城市土地经济、环境经济、城市区域经济以及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经济学具有显著的时代性、一定的研究性和较强的应用性,可作为经济学、国民经济、区域经济、人文地理、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城市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深入研究对象。该学科对促进城市发展,加快城市问题解决等有显著作用,是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的,值得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公民去学习。
在以后的发展中,我相信城市经济学将会受到更多的注重,受到人文科学界科学家青睐,并会迎来更多的爱好者,去继续深入探究城市经济学,并用于城市的打造上,会为我们造更多福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开辟新道路。
参考文献:
[1]:(美)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谢文蕙,邓卫等.《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张郭富.《城市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4]:(英)麦卡恩.《城市与区域经济》.格致出版社,2010
[5]:(日)佐佐木公明,文世一.《城市经济学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城市经济论文范文二:青岛市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蔚为大观的大趋势,当前世界工业发达国家都进入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高级阶段。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第三产业概念以来,第三产业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渐加大。然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让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之林屹立不倒。
近年来,青岛市紧跟全国发展建设经济的步伐,在优先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第三产业也悄然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青岛市国民经济总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是巨大的。目前,青岛市内四区的第三产业发展已经崛起,然而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各区的产业结构的单一、产业间协调性不高和各个市区之间的产业连接不够等问题成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青岛市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应调整和优化市内四区(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之间的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各个产业的联系与对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第三产业;青岛市内四区;产业发展研究
引言
21世纪,在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目前, 美国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在全体就业人数中占70% 左右, 西欧、日本、新加坡等国占50% 上下;除阿尔巴尼亚外, 东欧各国占40%以上。然而,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5%左右, 不但比越南、印度低, 而且低于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等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一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50%-60%, 而我国只占20%左右。因此,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只有把第三产业全面、迅速地发展起来, 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从总体上活起来,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 同时也会广开就业门路。
青岛作为首先开放的城市,借助良好的国际经济交流形式,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成熟之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初显端倪,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社会生活服务。在过去十一五发展过程中,青岛市在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和李沧区着重发展品牌经济、会展经济、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商贸流通及各种服务业,并成功打造了市南区国际化的经济贸易、四方区和市北区浓厚的文化基地和李沧区繁荣的旅游和工业生产基地等。由上面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在青岛产业布局中占有越来越多的空间,在全市经济生产总值中占有极大的比重。然而,青岛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中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加强各区之间产业的联系、如何调整和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成为青岛市在十二五发展中的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同时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青岛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成就
青岛在过去的十一五建设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支持发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文化、会展、旅游等产业,并将这些产业合理的分配到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和李沧区,第三产业在青岛市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市南区成为青岛政治、文化和贸易的中心,以红瓦绿树、欧陆风情成为著名的海滨游览胜地;市北区发展了成熟的中央商务中心,青岛啤酒街、婚纱摄影街分别被授予中国特色商业街和中国婚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且拥有台东路步行街和中山路步行街两大商业区;四方区将传统的工业区转变成了富有生机和朝气的新城区,重点发展科技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金融保险服务、中介服务、现代物流等五个第三产业门类;李沧区东部发展为青岛的CLD(中央生活区),是2014青岛世园会的主办地,中部商业发达,成为与市南区相媲美的青岛两大购物中心之一,西部工业基础雄厚,集中了青岛市近百家大中型骨干企业,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形成了以化工、建材、机械、针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行业为支柱的综合性加工工业体系。
二、各市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成就
1、市南区
市南区自2008年奥运会之后,酒店业、航空运输业、零售业、国际会展、国际旅游业及体育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今年来,市南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繁荣、平安、洁净、温馨、诚信市南的总体目标,迎接挑战,抢抓机遇,科学谋划,依托区位优势,扎实推进,全面发展。市南区如今已经拥有金融服务业、物流业、分销业、社会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房地产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软件信息产业等九大第三产业,占全区经济的绝大部分。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634.21亿元,增长12.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3.05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571.16亿元,增长12.2%。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达到90.1%,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2、市北区
市北区自1946年成立后,针对城区经贸发展特点,制定实施了商贸兴区发展战略,并确定了一园二街二线三区的全区经贸整体发展布局,着重将第三产业放在重点发展产业的地位上。一园即市北区工业园,建成后的市北区工业园将成为市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工业生产区;二街即青岛科技街和青岛地下中心商业街,成为市级科技开发、科技成果交流核心和集商贸、娱乐、饮食服务、交通于一体的大型地下综合服务设施;二线即市北区商贸走廊一线和308国道加工仓储一线,建设成为集购物、饮食服务、旅游娱乐于一体,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繁华商业街和全市重要的物资仓储基地和市北区加工工业基地;三区即辽宁路科技商业区、台东商业中心区和敦化路特色商业区,三区建设成为涵盖商业、文化、餐饮、金融和贸易等设施的综合商业区;青岛文化街和青岛婚纱街等文化产业也在市北区有较好的发展。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280亿元,增长13%。区级财政收入实现16.8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4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内资34.6亿元,增长18.5%。实际到账外资完成1.3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2亿美元,增长30%。
3、四方区
篇12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的市场需求相脱节
由于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良好沟通、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希望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进行独立操作,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多数的毕业生虽然掌握一定的贸易理论和基本知识,但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比较欠缺,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二)课程设置泛而不精
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大都是遵循教育部所制定的课程体系而衍生出来的课程,差别不大,且过于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设置上求全求多,通识课的比例过大挤占了专业课程的空间。其次,通过分析对比国际贸易教科书,可以发现有许多知识点内容重复交叉。例如,《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国际商法》与《国际贸易实务》在贸易术语以及货运、保险及惯例方面有重复的地方;《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实务》中的结算方式有交叉的内容等等。另外,目前一些高校的国际贸易课程安排存在先后顺序不合理的问题。如《国际贸易实务》与《外贸单证实务》、《外贸函电》同时开设,章节的进度却不一致,这既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会造成重复讲解,这不符合教学规律,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众多学校的铺开,实践教学环节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受客观环境的限制,“加强实践教学”成为一句空口号。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包含实验室实训和社会实践。虽然很多学校都建立了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购买了教学模拟软件,但是在实训室中,学生只能通过数据库之间数据与表格的登录和转换完成贸易的流程的模拟,基本不设计具体产品的生产、营销、跟单等内容,与贸易业务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1]。而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就更加单薄。一方面,学生多、基地少,实习效果不佳。一个实训基地安排的学生太多,为实习单位带来许多不便,使其接收热情不高,导致实习过程流于形式,实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实习基地无法配备实践指导教师,实践评价体系不健全。由于存在商业机密等问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多数从事一些打扫卫生、端茶倒水、跑腿等工作,无法接触实质性业务。由于实践基地缺乏实践指导教师,学生只能靠观察了解一些表面现象。学校缺乏健全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很难对实习单位的实习指导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对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很难给予科学评价。
(四)教学过程与国际接轨不够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自身的特点,要求本专业的课程具有“国际性”。大部分高校设置了很多带“国”字头的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课程缺乏国际视野,仅局限于强调学生对基本经济贸易知识的掌握,而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关注甚少。另外,多数高校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到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编制等都很少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多数停留在国内高校的横向借鉴和比较。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不相符,因此,必须以整体的知识观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对国际贸易专业进行课程整合,从而可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三、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的目标
跨国公司在进行员工招聘时,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考察应聘人员是否具备所要从事岗位能力的模式:K(Knowl-edge,知识)表示对某一特定工作领域的基本情况和原则的理解;S(Skill,技能)表示对通过正式培训和实践经验发展基本能力所获得知识的运用;A(Ability,能力)指发展一项具体的、特定的技能所需的一般能力:O(OtherCharacteristies,其他特质)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对工作业绩会产生影响的品质,比如注意细节、守时、个人组织能力、视野等。KSAO模式反映了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能力。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可以按照KSAO模式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2]。图1构建了基于KSAO模式的国际贸易课程整合目标。KSAO模式下国际贸易专业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为K、A、S、O四个模块,其中K是基础,A是核心,S是落脚点,O是重要影响因素。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要以巩固K为出发点,加强A为关键,提高S为目标,同时培养学生O所代表的各种特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要求方面,对知识与素养(K)的要求是了解,是通识性教育;对职业技能(S)的要求是熟练掌握,是专业性教育;对一般能力(A)的要求是掌握,是延伸性教育;对其他特质(O)的培养是性格教育。
四、课程整合的步骤
(一)优化课程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夯实基础、重视实用、提高能力、选择灵活”为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1.K模块课程设置。K模块主要涉及基础教育,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主要由工具类(诸如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和素质类课程(诸如政治、体育等)组成[3]。目前多数高校对素质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本文认为应该更多地设置美术、音乐、书法等艺术类,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类和物理学、机械、信息科学等自然科学类的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基础、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学存在一部分内容教材重复,因此可将国际经济学课程取消,将相关内容分解到国际贸易和西方经济学等课程中讲授。
2.A模块课程设置。设置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外贸口语、经济论文写作、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
篇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7)01-0124-06
关于老龄化国际上的定义标准是:60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了10%(本文以此为标准),或65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7%。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解决得如何,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截止2004年底,重庆市现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约414万,占全市人口的13%,这表明重庆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2036年左右将是重庆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全市老年人口将突破900万,占总人口的23.6%。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社会劳动人口减少,社会和家庭负担加重,社会经济发展受制;国家、社会和家庭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对老年人需求的投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由此产生的社会福利政策的调适等等。
1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老年人是社会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源,他们对社会做出过重要贡献,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但人口老龄化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挑战,老年人口的比重加大,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社会赡养比上升,财政压力加大,将会给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1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底部收缩所引致的人口老化(生育率下降导致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即底部老龄化);第二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顶部延伸所形成的人口老化(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促成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即顶部老龄化)。老年型社会象征着人类社会的成熟,是社会发展的表现。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带来的人口预期寿命延长的结果。老年群体是蕴藏着技能、经验、智慧的人才宝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人口老龄化可以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2 人口老龄化将带动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老龄产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是老龄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数量将越来越多。在这部分人口庞大的数量规模背景下,其对社会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已经并将形成一个特殊的消费市场。
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需求带动供给,可以形成可观的消费市场。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会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老年市场是竞争性极弱的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文化背景、不问民族习俗、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心理素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人生经历的老年人对各种商品与社会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必将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消费市场。随着政府的重视和引导,老龄产业必将为经济的发展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1.3 人口老龄化具有影响消费市场的结构,深化产业分工、在“人口红利”时期可化弊为利
人口结构的改变也影响了社会储蓄和消费的方式,老年人的消费以老年日用商品、健康医护、精神娱乐为主,储蓄意愿下降。实证结果表明,35~50岁年龄段的人储蓄意愿最高,之后便逐步下降。日本的高储蓄率曾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随着人口的老化,其储蓄率持续降低,1980年为17.3%,1990年为13.9%,2003年仅为 7.5%。同时,年轻一代的负债率上升,这两方面因素将导致日本的消费市场的结构发生变化。
在“人口红利”时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劳动力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投资的收益率较高。而劳动力年龄结构较小,劳动者为养老而进行储蓄又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压低了利息水平,这两者都有利于促进投资的增长。众多的劳动人口产生了大规模的市场,促进了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催生了相关产业的产生。因此,“人口红利”时期的经济将呈现出投资活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红利”期不会长期持续,一般只有15~20年,而后老龄化的不利影响将开始加剧。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加速经济发展。
乜堪雄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经济对策与产业选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年 第1期1.4 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使劳动人口的总负担系数提高
人口抚养比即平均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所抚养的老年人数量。重庆目前的平均抚养比是1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全市内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口平均抚养费用要远远高于青少年人口的抚养费用。从经济学角度讲,青少年抚养费用支出可以看作人力资本投资,老年人口的抚养费用则是资源的重新分配,多属于消费性的。老龄人口增多导致储蓄水平下降,削弱经济增长的潜力,导致未来经济增长率的降低。
1.5 劳动力的老化,必将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逐渐老化,尤其是在2025-2040年之间,是重庆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和人口高龄化的高峰时期,低龄人口比重下降,高龄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加速,最后形成老化程度较高的老年型人口结构。届时劳动力将出现严重短缺,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开始从需求制约型向供给制约型发展。
1.6 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公共开支增加,导致税收负担加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人口的病残率上升,社会养老和医疗的压力加大,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储备不足,支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基金的风险加大。社会保障支出的急剧增加又严重削弱了本市企业的竞争能力。按照现行的社保制度规定,企业单位必须为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支付大量费用,养老金支付增加了企业负担。
1.7 人口老龄化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
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决定了其消费能力、消费偏好、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决策等方面的特殊性,引起了需求结构的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新了要求。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①,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改善老年人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照料服务、精神慰籍、文化生活、临终关怀等,调整现有对老年人的供给结构,发展老龄产业,增加老年人所需要的社会服务业,改造不适应人口老龄化的住宅、社区和环境,发展老年人衣、食、住、行、用、文等各种消费品。
1.8 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老年空巢家庭增多,家庭养老资源减少,使后代难以承负照顾老人的重任,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状况下,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日益突出。“4-2-1”型的家庭结构,使得一对夫妇要供养4位老人,不论是目前的家庭收入,还是夫妇能够用于赡养的精力和时间,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据统计,2002年,我国家庭平均规模是3.32人/户,家庭人口和劳动力的减少,都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减少,赡养老人能力的降低。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价值观念的变化,老年人独立意识的增强,都使老年人不愿意依附年轻人来养老。不仅使家庭养老的功能弱化了,而且对社会代际互动产生重要影响。这要求加快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以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2 重庆市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状况
1997年重庆直辖后,60岁以上的老人330万,占全市总人口百分之10.25%,而GDP增长7.5%;2000重庆60岁以上的老人361万,占全市总人口百分之11.32%,而GDP增长8.5%;2002重庆60岁以上的老人386万,占全市总人口百分之12.1%,而GDP增长10.1%;2004年重庆60岁以上的老人380万,占全市总人口百分之12.7%,而GDP增长12.2%;2005年重庆60岁以上的老人414万,占全市总人口百分之13.1%,全市GDP完成2650亿元,年增长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 550元,跨上1 000美元台阶。 预计2010年重庆60岁以上的老人500万,占全市总人口百分之15%。
2.1 重庆老年人的收支状况
重庆市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有政府统一发放的养老保障金、企业定期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子女支付的抚养费、个人其他收入等。目前重庆市城镇退休老人的平均年收入8 000元左右,人均月收入在600~700之间。城镇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老年人年收入在12 000元左右,而大部分企业退休老年人处于月收入在400~500元左右的低收入状态,其次是处于低保状态的老年人;农村老年人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土地的农业劳动收入。收入决定了消费,这种低收入状态使得老年人的消费指向为解决温饱和物质享受,很难上升到较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年人收入也将逐步提高,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年人仍持谨慎的消费观念。基本生活的消费只占其支出的一少部分,而且老年人身体状况多较差,据统计,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支出除满足温饱外多用于医疗方面。由于重庆市现有的家庭结构仍以较为稳定的“2-2-1”形式存在,且受传统“养儿防老”的思想影响,老年人的收入中有一大部分仍然用于支助子女后代,这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用于自身的消费。
虽然直辖以来,重庆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与居民的收入都有了大幅提高,用于个人消费的积累越来越丰厚,用于老龄事业的支出也有所提高,但相对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还显的不够。根据重庆市老龄委于2004年对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市)城乡范围内贫困老人进行的摸底调查,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是:城市老年贫困人口每月退休金或其他收入300元以下的占11.2%,为11.24万人;农村贫困老年人数约为44.57万人,占农村老年人数的17.8%,合计占全市老年人总数的16%。我市贫困老年人城乡贫困老人性别差异较大,农村男性贫困老人占40%,女性占60%。城镇男性贫困老人占47%,女性占53%。这是因为,在农村女性劳动能力低,主要依靠男性劳动力来维持家庭生活,经济上的依赖性较强,一旦遇上丧偶,就会导致贫困,而且女性的寿命普遍高于男性,由于年龄原因再婚的可能性低。在地区分布上,全市40个区县都有贫困老人。按地域片区统计,其地处三峡库区的渝东、渝东南片区农村贫困老人比例较高,达到农村贫困老人的60%。
2.2 重庆居民的消费状况
根据1985-2003年重庆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变化,我们把这段时期分为3个阶段:
(1)1985-1990年段。对此段时期重庆市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归及相关分析表明:Pearson 相关系数为0.984,回归系数为1.001。
(2)1991-1997年段。对此段时期重庆市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归及相关分析表明:Pearson 相关系数为0.997,回归系数为0.929。
(3)1998-2003年段。对此段时期重庆市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归及相关分析表明:Pearson 相关系数为0.994,回归系数为0.797。由以上三阶段的数据,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回归系数呈下降趋,收入的增加对消费支出的刺激作用弱化。
可以看出,从总体上说,重庆市居民的平均消费一直比较稳定,而消费倾向自1996-2003年的边际消费倾向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998年之前,边际消费倾向剧烈波动。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由1996年的0.733突升至1997年的0.863,然后急剧跌落至1998年的0.754。
(2)1999-2003年间,虽然下降幅度有变化,但总下降的趋势比较稳定。
显然,从长期下降通道的图形看,其图形与我国经济增长的景气波动相关性很差,90年代经济高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对重庆市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下降通道几乎没有影响,这说明决定重庆市居民消费倾向变化的因素绝非景气波动短期因素。
(3)2003年,边际消费倾向曲线突然呈剧烈上升趋势,由2002的0.573 升至 0.744,这主要是因为近年由于通信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通信费用猛增,而且人们对教育的投入到今年进一步达到高峰。
尽管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文化传统、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但影响重庆市居民消费倾向变化的因素中,老龄化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老龄化使老人收入下降。随着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口的增加,持久收入增长缓慢,短期收入变化大使得老年人的高收入幻觉消失,老年人的收入下降,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者比重下降,对未来收入预期不稳定者增加使储蓄倾向上升。多数老年消费者持久消费增长只能根据持久收入增长来决定,他们将短期收入多数储蓄起来以便生病养老备用,使得储蓄倾向增加,带动居民消费倾向下降。
3 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正确认识老龄化问题
首先要承认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辨证的看待老龄化问题,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医学科学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是可以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老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体弱多病,需要别人照顾的地方多了,必定会加重处于劳动期人口的负担。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先富后老”,而重庆“未富就老”,使得重庆市的老龄化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必须高度重视它和认真地对待它。
3.2 构建符合地区实际的养老模式,降低社会养老成本
重庆的养老模式将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
机构式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家庭式养老是由家庭承担老人的物质、娱乐、医疗保健和日常护理等工作。社区式养老则是社会化养老的基本模式,指老人不离开家庭,而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家庭的子女忙于工作,经常无暇顾及老人,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式养老之间的过渡形式,将是许多老年人和家庭首选的养老方式。社区养老网络主要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以社区敬老院、社区托老所、家政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康复中心为依托,社区志愿工作者为补充,以社区内有老人的每户家庭为服务对象,建立一个畅通的网络服务体系。
3.3 进一步建立健全老年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三大支撑体系(如图3所示)。三者之间既有区别、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各种社会保险,以“防贫”为目的,是社会福利中最根本的制度;社会救助主要包括救灾、救济、扶贫等,以“济贫”为目的,是社会福利中最基础的制度;社会福利服务主要为优抚安置对象,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特殊群体提供福利和服务,以扶老、助残、救孤为目的,是社会福利中极具发展的事业。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贫困老年人救助的投入,凡有条件的地方应加快建立针对老年人特殊困难的专项救助经费,并形成制度。建立和推行依靠社会各阶层和社会力量认助、认养、认捐特困老年人的制度,逐步建立起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特困老年人救助体系。建议市政府利用减持国有股所获资金、福彩收入、政府财政、社会上的捐助及其他各种方式筹集的资金设立社会养老保障基金,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运作和管理,这样可以保证社会救助资金的源源不断。在农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助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并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入农村。
3.4 建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老年人综合活动场所
老年活动场所可分为室内和露天。室内场所主要是老年人用来聊天、下棋、打牌等;露天场所往往用来安排健身的,如跳舞、打太极、练香功等。通过老年人之间的沟通,疏解心理矛盾,通过室内和露天活动设施的分流,解决不同层次的老年人之间需求差异的矛盾。最常见的是老年人就近在其居住小区的广场或中庭做健身活动,但很多小区不具备这样的广场,而且具有条件的广场可供老年人使用的面积又较小。像其它城市的老年公园就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活动设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但这在重庆几乎很少。建议根据重庆城市发展规划,在各区住宅小区密集的中央地带建老年公园。
另外在县(市、区)要建立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乡(镇)、街道要设立老年活动站,有条件的村委会、居委会要开设老年活动室,构筑重庆市全方位、多层次的老年活动场所。
3.5 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建立老龄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面对老龄化高峰的挑战,仅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扩大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手段是不够的。要大力推进老年福利事业社会化、产业化和法制化进程,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老年福利事业投入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政府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简化项目立项和审批手续,鼓励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私营企业和国内外人士投资老龄事业,发展老年产业,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群体对设施、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发展多元投资主体,鼓励社会捐助,鼓励社区自办经济实体,多种形式创办老年服务机构。另外,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启用闲置的社会设施进行再利用,招募社会志愿者扩充老龄事业的人力资源。
4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产业调整与产业选择
当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老年人的需求就决定了一些产业的生存与壮大,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建议采取相应对策:
4.1 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政府应有计划、分步骤地大力扶持和发展老龄产业,坚持推进老龄产业发展和培育老年消费市场并重。在税收、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老龄产业各种优惠,在政策上鼓励全社会、企业、房地产开发商和设计人员为老年人开发、研制、生产老年用品和老年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推动老龄产业发展。老年人的消费偏好主要取决于老年用品能不能具备三个方面的功能,即保健功能、便利功能和精神满足功能。可以根据目标人群需求类型的不同对老龄产业市场进行细分如下:
(1)养老助老需求市场。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负重的中青年在强烈地呼吁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和商业化。建立老年公寓、“老少户”合住的新型住宅,“聚家养老”的方式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目前重庆除“三无”老人安置在敬老院、福利院,家庭照料困难的老人居住在老年公寓外,绝大多数是“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因此,开发更多方便、舒适,价格适宜的老年型住宅,应成为城市房地产业一个重要的市场取向。此外,中国人寿保险市场极为宽广,商业化养老前景看好,重庆也不例外。
(2)健康医护需求市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高龄老人患病卧床率日益增加,有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护理。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自我保健,是老年人最急需、最舍得花钱的市场,因为老年人对健康有比其它人群更为强烈的需求,这将促进健身器械、运动和抗衰老产品的发展。老年门诊、家庭病床和护理、健康咨询、老年医院、康复中心和临终关怀等类服务需求面广量大,极具发展前景。
(3)老年日用商品需求市场。老年人受自己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在饮食、衣着、医疗保健和文化消费用品等方面都需要符合本年龄群体个性的老年型商品,甚至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也和中青年需求有别,这些是老年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精神娱乐需求市场。老年人希望的娱乐用品一般兼顾两个方面:既好玩,又利于身心健康。如对老年玩具的开发就极富市场前景;对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也很有潜力。根据有关调查,大多数老人喜爱短线旅游、登山、游泳、气功、钓鱼、球类活动,还有的喜爱书画、跳舞、收藏、花鸟养殖等等,企业可据此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应产品和服务。
(5)学习深造需求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突出。老年人就怕一个“空”字,无事可做,必然产生很多心理生理的问题。“老年教育产业化”是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方面。如在老年大学里可以开设很多新兴的健身娱乐知识,提倡“活到老,学到老”。
(6)生活咨询需求市场。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老年人毕竟是过去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有些知识落伍于时代也是必然的。而老年人遇到的问题往往又格外地多,他们有疑难就需要有人帮助解决,其中有偿的咨询服务就是一种。
4.2 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要重视发展就业容量大的老龄服务业
重庆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有几十万的下岗职工,而且农村众多的剩余劳动力也需要转移。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关系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②。把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优势是重庆市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注意解决的大问题。在普遍的老龄化到来之际,扩大就业,尽快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筹措正在劳动大军行列中的这批人的养老金,以保证他们在年老退出劳动行列后,有相应的生活保障,对缓解未来老龄化高峰的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目前抚养系数较低的情况下,筹措养老金是增加积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将为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提供较雄厚的物质基础。
4.3 优化传媒产业和教育产业结构,构造终身学习的市场体系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需要大批人员从事直接以老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因此,中短期的服务培训工作就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和一个中长期的任务。培训是解决老龄从业专业人员短缺最有效的方法。另外建立老年教育网络,发展老年电视大学、老年网上学校等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增长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老年人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需求,同时要重视老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 结 论
面对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政府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养老制度和福利制度,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老年消费市场状况,规范、引导投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用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新运行机制,推进安老、养老产业的发展,促进重庆经济协调发展;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有计划地发展老龄产业、开发老年用品,增设老年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在物质和文化方面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重庆市发展计划委员会.重庆新世纪开局方略[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15~18. [Chongqing Development Plan Committee.Chongqing new Century Beginning General plan[M].Chongqing:Chongqing Press, 2002:15~18.]
[2]刘雪琴 ,任晓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对策[J].护理研究,2002,11. [ Liu Xueqin, Ren Xiaolin.
Old Person's Life Quality Present Situ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J].Nursing Research,2002,11.]
[3]邬沧萍, 姚远.老龄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J].求是,2002,2:16~17. [Wu Cangping, Yao Yuan The Old Age Society's one Significant Strategy Chooses[J]. Qiushi Journal,2002,2:16~17.]
[4]穆光宗.建立代际互助体系,走出传统养老困境[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6:21~24.[Mu Guangzhong. Establish the Acting Occasion System of Mutual Aid, Walk out of Tradition to Live in Retirement Difficult Condition[J]. Market and Population Analysis,1999,6:21~24.]
[5]顾大男.中国人口老龄化与未来商机分析综述[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5: 41~43. [Gu Danan. Chinese an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Future Analysis Summary of Business Opportunity [J].Market and Population Analysis.1999,5: 41~43.]
[6]原新.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展望[J].人口学刊,1999,6:17~21. [Yuan Xin. The Future Chinese Prospect of An Aging Population [J]. Demography Publication, 1999,6:17~21.]
[7]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J].社会保障制度,2001,5:56~58.[Yue Songdong.The Tendency of An Aging Popul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Its Countermeasure [J]. Social Security System, 2001,5: 56~58.]
[8].经济论文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353~356. [Ma Yinchu. Economic Paper Selected Works of Mayanchu[M].Be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1981:353~356.]
The Economic Measure and Industry Choosing Under the Aging Population
Background On the Rasis of Aging Population of Chongqing
NIE Kan-xiong1 HE Xiao-zho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