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科学小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科学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科学小论文

篇1

(二)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效果不理想初中数学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上的有关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而一直以来,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数学知识点的罗列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清解题思路,进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自己不能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自如地运用,这样会极大地阻碍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理念

还学生课题主体地位要想创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就需要教师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时代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如果我们再用以前的方法和眼光看待学生,无疑不会取得好的结果。我们只能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支点,来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要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数学教学方法,还学生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重自己在数学中的教学方向,要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当成是教学的重点。教师上课之前需要详细掌握学生的基础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此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训练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考虑问题的方式,从而能够创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二)创新教学方式

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对新课堂标准要钻研透彻,知道需要让学生达到怎样的知识高度;其次,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和沟通,对教学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要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可以向有经验的老教师或者权威教授学者进行咨询;再次,教师在进行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要真正地去做这个事情,不要走过场和作形式,要让教研活动真正的发挥作用,群力群策,对教学难点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来加以解决,要真正让集体备课能够落在实处。最后,对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全盘否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讲授法、讲练结合法要穿插在现代教学过程中。

(三)不断深挖教学策略

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效率创建高效课堂必须关注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学数学教师需要通过日常培训、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来不断深挖教学策略,不断研究教学手段,能够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要注重课堂教学和生活元素的相关联系,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是用于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数学新知时的陌生感,逐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创设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建立教学情境,是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不会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改革相违背。初中数学课的教学不能满足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和课内教学,要让更多的生活元素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能够使数学课堂不断拓展、延伸,充实数学课堂。在丰富的数学课堂内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吸收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灵活运用小组教学

善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当前小组教学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实现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且在小组合作教学活动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探究式教学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合理引导、适时点拨,因此,教师在课下备课的时候更需要用心,需要将课本内容仔细梳理,找到和预计到课本中的重难点,设计教学方式和找到难点的突破口,能够有效组织课堂活动使得探究式教学能够顺利科学地进行。在课下教师也可以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来逐层的剖析一节课中的重难点,来探究课中的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假如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能够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篇2

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民主”二字,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参与者、共同合作和促进研究的伙伴,甚至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成是“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教师作为“导游”是为“游客”服务的。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一个“旅游团”,这个团体的主体是“游客”,而不是“导游”。

高效课堂的建构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创造各种条件,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敢说、会说,充分展示。高效课堂给学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这个舞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把教学的民主化、平等化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为,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落实。

二、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工夫。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合作、互助、探究的过程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往往会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备课要比原来更充分和具有更高的教学智慧,这就要求教师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多下工夫,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避免为调控课堂上突发的环节而浪费时间,尽量避免无效劳动。

三、营造师生和谐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对学生应由传统“传道”、“授业”、“解惑”变为共同参与、精心引领、协力合作,如同“导游”引导“游客”来到“景区”,然后让“游客”自主体验“景区”“胜景”,充分发挥学生“游客”的身份主体性。“游客”从与“游伴”、“导游”和“景区”的对话中获取了“美景”的愉悦体验,就会有新的收获。只有如此,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开发。“导游”限制“游客”的每一步,对“游客”的观光行为指指点点,“游客”消极被动地欣赏景色,何如自己去随心游览发现美、品味美的效果好呢?

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导语情境、问题情境、争论情境等,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既要独立思考又有合作交流,不能事事都依赖别人,要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尝试独立解决问题,确有疑问的再进行交流,交流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针对重难点及疑惑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课后要及时温故知新,等等。

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教学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每个学生能获得最好的发展。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让给学生,让学生设计导语,使学生在激情的引导下,把目光聚焦到课文上来,然后教师“借花献佛”;上新课前让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最后老师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把提问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及学习主动性,等等。

篇3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人,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4

一、对学生分层

在刚接手新的班级时,根据上一学年期末考试成绩把班内学生按知识程度的低、中、高初步分成A、B、C三个层次,即A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需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B组学生成绩中等,通过课堂教学能达到教材基本要求,C组学生为能独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了解任何一个人,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域,因材施教,最终缩小优差生之间的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根据不同形式的测试、课堂上的表现等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向高一层次发展的机会和动力,让尖子生冒出来,使大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

二、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1.备课:把握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梯度。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使A组学生能掌握本节课基本知识,B组学生能够掌握中等难度的知识,C组学生能够掌握较难知识。例如在讲授一次函数定义时,教学内容可设计三个层次:(1)引入一次函数的定义,举例并理解满足怎样的条件时一次函数又称为正比例函数;(2)运用定义,充分理解,举例说明当函数中的自变量指数带有字母时如何根据定义确定字母的取值,如:当=时,函数是一次函数;(3)定义拓展,当函数中的和带有字母时如何根据定义确定字母的取值,如当=时,函数是一次函数。

2.上课:上课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用武之地,即针对A组学生教师扶一把;知识的应用,针对B组学生教师指导一下;知识的拓展,针对C组学生教师点拨一下即可。在时间安排上,确保A、B两组学生的需求,一般25至30分钟,保证A、B组学生听懂、吃透。知识的拓展,一般5分钟左右,使C组学生学有余味。通过多层次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而达到较高要求,使课堂教学的参与达到最大化,有效性达到最优化。

3.作业及评估:每节课后根据本节内容知识设计几组题,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由浅入深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小题,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提升,形成一个知识链。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A组学生完成低档题时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在完成中档题时争取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考查时,每份试卷基础分为70分,中等题为20分,高等题为10分,对于A组学生满分为70分,B组学生满分为90分,C组学生满分为100分,最后得分折换成总分为100分。再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以及课堂表现对学生重新调整组别,使每一位学生都明确自己最近的发展目标。

三、指导学习方法

教学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教师应当使学生在不懂的东西面前出现疑问,让他们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个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探索中发展能力。“班内分层教学”中,利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整个课堂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积极或受阻即时调控。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渠道不再主要靠听,而是动手动脑解题,即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培养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学习很轻松,课后作业做得又快又好,且学习成绩很好,但有些学生学得很辛苦,几乎放弃了所有课余时间在努力学习,但成绩还是不理想。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形成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智力问题,学得辛苦的学生智商并不低,而且在某些方面比成绩好的学生反应还要快,只是这些学生上课时大部分不能专心听讲,由于没有领会课上的知识,导致课后化了不少的时间都完成不了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好。长期下去有部分学生就会形成“我比别人笨”这种心理,慢慢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首先,确立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状态确立合理的目标,科学调节学习的强度,科学分配学习的时间,培养学习的兴趣,绝不仅仅是跟在教师的指挥棒后亦步亦趋,从而在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错,但必须改正,切不可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说一些伤学生自信心的话,如“你怎么这么笨呀”,“已经讲了多少遍了,这么简单的题目还不会做”,“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看别人学得多好,你在学什么”等等之类的话最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还会令这些学生感到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在分层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能解决的题组,至少让每位学生都能意识到我和别人一样也能做,而且也能做好。解题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及时加以改正,少批评,多鼓励。让学生在心灵上能愉快地接受学习,从而自主有效地投入学习,慢慢地进入良性循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喜欢,越学成绩越好。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真实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班内分层教学中,把一节课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通过解题,自然地学习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的数学问题来解决,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学。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指导

分层教学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教师的调控,即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层次题组与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关系。A组学生在解决低档题材时,B、C组学生虽然没做,但A组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拿出解题的方法以及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对于中档题,是要求大部分同学掌握的层次,是A、B、C组学生联系的桥梁,C组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拿出答案也不是十分轻松了,此时是他们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在解决高档题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适当地进行调整,使B组学生够得着,C组学生学有余味,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分层教学使整个课堂的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处于活跃状态,中差生起点低,新的知识容易掌握,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优等生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这样的教学使得各层次学生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真正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5

1.2教师讲解思路要清晰,点拨要恰到好处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听课效果就会更好,课堂效率就会提高。教师的讲解点拨在教学中不可或缺,但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因班施教,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才能开发学生潜能。蜻蜓点水或拖泥带水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1.3教师要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总任务。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高,主要指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低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教师读优秀的课文,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别人的习作方法,反复地朗读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和思想美。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行阅读教学,通过阅读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加强语言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接触语言材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才能受到真切的情感熏陶,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阶段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因此,学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在课堂上提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3.给学生时间,做学习的主人

3.1多给学生时间去思考

在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这样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下,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则要做好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3.2给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因此,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篇6

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同时,有机的强化技能技巧训练,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情感态度以及培养特长等。同时还需不断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的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

在《苏州园林》的教学中,在课前教师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想象到苏州是多么的美。再从课本上的《苏州园林》中,我们能够找到苏州园林的特色表现在那些地方呢?其“美”又表现在何处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课堂教学在,让同学们能够提前全面的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在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一起去领略苏州园林的“美”。

通过这样铺垫式的教学,在课前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增强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新教学设计,锻炼学生探究性思维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不断改进、完善,以教学实施的主体和达到的教学效果为出发点,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而制定具体、可行、明晰的教学计划。因此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设计上要做到清晰,具体量化,纲要简明性,同时,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设计还包含着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探究能力以及价值取向等多元素的教学。

篇7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沿用“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且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满足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我国当前的初中教学中,其教学要讲究应用性原则,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主能力为主要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就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课堂一直是以老师为主导作用,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当老师提问时,往往是老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进而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老师存在“严师出高徒”的观念,在课堂上露出一副严厉的表情,学生有问题不敢提,进而影响到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保障。

2.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面临的问题

2.1教学观念落后

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有话不能讲、不敢讲,同时也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另外,许多老师大都照本宣科,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这种以本为本的方式不仅使得课堂学习乏味,而且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专业的教师队伍匮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课堂有效提问的主体,老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目前来看,我国初中数学教师大都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观念,也就是看重优等生,忽略后进生,进而使得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另外,老师在课堂上对数学知识的解答大都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没有给予学生考虑的时间,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措施

3.1转变教学观念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教学方法所教导出来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我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进行主讲,我布置任务,学生必须就函数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及不理解的地方,然后由学生进行回答。这种有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提问,使得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提高了提问的自主性和活跃性,使得学生在提问互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2情景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我国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进步。情景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把生活化的场景带入数学课堂,以景宜教,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某所初中二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日常售货的场景,由学生自己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这种场景顿时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争先恐后地尝试这种体验。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利用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不仅学会了计算消费总数、找钱的方法,还掌握了购物流程,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积累了生活经验,体会到了数学的生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3对学生一视同仁

篇8

如果依照某些人的观点,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自然提高,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学生多读课外书,广泛接触课外知识能提高语文能力,也不排斥一些自学成才的作家、专家的成功之路,但应看到,学生的课外学习首先要有目标,无的放矢难成大器。其次要有系统,散马无缰则易乱方寸。第三要有方法,机械照搬,会使思维迟钝。第四要有主次,课外学习必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内外结合,主次相济,共同构成一个知识体系。第五要有层次,必须有一个认识程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逐步发展,既符合人认识的发展规律,又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发展性特征。因此,语文学习必须有一个体现以上原则的蓝本,作为训导学生的标竿。任其发展听其自然,是一种不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论调。现行的语文课本综合了这些特征的教学材料,具有其它读物所不可取代的优势。这集中表现为它体现教学大纲的思想,包涵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二、开拓课本

“立足课本”只是前提和基础,一部教材,一套教材,就是一座丰富的人类知识宝库,储备着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学生以什么方式从中吸取什么营养,吸取多少营养,关键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和使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和方式,教师砖研教材之后的课堂组织和教学应用及其对学生的思维、心理活动过程的调动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笔者认为,对教师而言,“开拓课本”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立足课本”是“开拓课本”的基础、源泉。依据教学大纲及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与规划,全面理解把握教学内容,提炼重点、难点,发现疑点。从点走向面,由浅入深,其关键在于一个“探”字,即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疑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深入下去,探本溯源,启示学生寻找知识的根源。当然,对于课本中的重点、疑点和难点,教师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弄董弄透,小到字词句,大到文意篇章结构,无不如此。

从小的方面讲,“染”可谓是一个常见的字,而学生往往不经意地在“九”字中加上一点,关键是学生不懂得“染”字是一个会意字,“九”乃是表示漂洗过多次的意思。笔者从“染”字的字源意义上讲解分析,学生都恍然大悟,印象深刻。

从大的方面来说,教师在文意、篇章结构、单元知识训练等方面也要联系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学生的实际,作深入的挖掘,。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若可以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理解的,教师应起引路的作用;在作品主题及写作整体倾向上,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与心理倾向,又要在细微处启发学生,以疑点为切入口,达到正确、深刻理解全文的目的。

教师开拓课本,激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引“活水“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离开了这一点,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就会变成教参的传声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迟钝、缓慢。

三、融合课本

有源定成流,教师要用源生成流,以源导流,从源壮流,才会源头活水长流不息。因此,“立足课本”、“开拓课本”之后的关键一步就是“融合课本”。如果将一堂课比作一个开源导流的过程,教材是水源,教师是引水人。高明的教师引水必巧,学生引水也必主动。在教师的启迪开导下,学生思考探究之后,便会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创造性活动,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能动性,在与教师的思维一体化运作中吮吸人类知识之甘甜。这样一来,语文课堂教学便具有了厚实的根基、开阔的视野、生生不息的活力,便不仅能使学生立足于课本,学好语文基础知识,而且学得生动活泼、自由轻松。这样的教学在内容上具有厚重感,在教法上具有艺术性。

“开拓课本”即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文知识为中心辐射出来的知识系统。“融合”即融汇各种相关知识点并加以优化和深化,真正教透教活。“融合课本”既来自于学生的知识欲求,教师的认识深化,又取决于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性质。知识是一个多层次的大的系统。语文知识是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当然又可以分为许多的子系统,且与其他各科知识密切相关,更与时代潮流、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语文教师不应仅仅将视野局限于课本,而应放眼时代,关注社会,善于将课文内容与课外知识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比较分析,把语文教学与当前形式,与其他各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联系,解决好课内与课外,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问题,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开发其学习潜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能力。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只要抓住了课文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重要的信息点,以此作为突破口、开掘点,融汇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融合”的方法很多,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注”。即注入、灌输,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在教师将知识单向地传授给学生。这就是那些必备的,只能通过学生记忆才能掌握的基础知识点而言的。对此,有的同志有一种片面认识,以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师生双边活动、双向交流,便可以一切听之便。其实不然,一些该记该背的东西仍然需要强制性记忆。

2.“引”。即引导,引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开源引流,以源导流,将新信息,新材料,新方法不断引入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培育其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9

1.为人师表,在教师身上下功夫,构建高效课堂

一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更要对本专业的专研,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和信息量。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职业教师,要针对英语专业特长,想方设法提高英语水平,提高自身能力,保持精神旺盛状态,方能驾驭自己的领域;二是要熟练掌握英语教学理论,深刻领悟教材精髓。英语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它是教学和学生考试的基本提供依据,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内容,专研英语业务,熟练看家本领,熟能生巧,方能讲课游刃有余,在课堂上讲课流畅、不拘束,这样才能增强教课的自信心,不怕被学生问倒;三是注重新课改理念的培养。在自身业务素质上不断加强培养和学习,积极探索创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自主、探索、合作等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自我创意,研发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2.寓教于乐,在学生主体上下功夫,构建高效课堂

一是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例如:在英语课堂上,主体地位的是学生,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我把教材和学生学习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和启发学生对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实践和英语活动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英语到主动学习英语的转变;二是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例如:我在教学中,通常利用英语学习心得的形式、座谈会的形式、私下约谈的形式搜集学生真实想法,再从搜集到的信息上进行分析,对一些好的意见或建议,根据教学实践和教学条件的要求,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把学生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融入到教学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达到新课标的教育要求;三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自信心。例如:我在课堂上多注意到落后生的表情,从中找出落后原因,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夸奖和鼓励的方式,多鼓励他们大胆用英语表达,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表扬,让他们找回自信。这种方法,已经成功地将多名英语落后生拉了回来。

篇10

(一)明确教学目标

想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要设计一个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设计前提就是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同时明确教学目标是物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开展高效教学的前提。在最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必须以此为主要维度。同时还要注意应该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优化和个性设计,从而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做到因人施教,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能让学生们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实际的成果,让学生们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出他们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认真阅读教材,有效备课

在阅读教材,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够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打造高效课堂。首先是基础内容自求化。教材上有一些基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很大的难度,比较容易理解、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应该在教学备课时将这些内容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通过阅读课本、参照学习用书等自行掌握。其次是要做到要点内容问题化。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要点内容设置为问题的形式来进行解决。一个号的为物理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后是将难点内容划分为合理的层次。教师必须要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找到其中对于学生来说的难点问题,然后精选例题,通过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高效课堂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要打造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就必须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从教学设计中可以体现出一个教学的教学理念和其教学策略,从中能看出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轨迹。为了配合新课改,物理新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体系、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够在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而应该根据现行的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及其他的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反思和方法,切实有效的提高物理的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能力。现在的学生由于他们平时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很多,因此他们在没有学习物理之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甚至是这些物理现象所蕴含的原理他们也知道。例如:太阳的利用、各种信号的传播、超声波的运用、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像等等。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要了解到学生们当前的认知实际,然后在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与实际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1)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了,他们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2)他们掌握的程度如何;(3)即将教学的物理知识中有哪些可以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其中又有哪些超出了学生的生活实际;(4)即将教学的物理知识中有哪些需要利用现实情景和实验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5)哪些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就能掌握,哪些需要教师进行点拨;(6)对于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采用何种教学策略,从而让他们都能够获得发展。

(四)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全员参与

课堂教学方式应该多种多样。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让物理课堂教学保持良好状态的保证,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等,灵活地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适当的设疑,给予学生鼓励、积极的引导等各种手段,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实践中。物理课堂教学,要灵活地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每分钟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就要注意驰张结合,动静结合。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知识要讲精、讲透,引导学生讨论,思路要宽,言语要广,讨论要透,使课堂气氛既扎实又热烈。例如通过探究教学方法教学“凸透镜成像”时,让学生在光具座上固定住蜡烛据和光屏的位置,移动凸透镜,观察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有的学生可以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放大、一个缩小的两个像,有的学生只找到一个像,有的学生连一个像都没有找到。怎么回事,成像的情况是否与物像之间的距离有关?学生纷纷提出质疑,引发激烈讨论。以此来创设出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们能够进行讨论。接下来就是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如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得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两倍焦距时,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有的同学马上提出:如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两倍焦距时,光屏上将会得到怎样的像呢?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与学生共同讨论和探究。解决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求解决的方法。

(五)多听少讲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基本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基本没有多少动脑、动手的时间。学生的一切活动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进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展。新课程强调过程和方法,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和指导学习的方法,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听少讲,听学生们的发言,听学生们讨论,从他们的发言和讨论中发现他们的弱点以及他们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然后在一旁以引导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能力。

篇11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演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由于社会的需要才产生,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演讲在人际交际、社会文化传承、教育、激励、审美等诸多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早已来临,使学生与外界环境直接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真正锻炼口才与人接触交往的机会却大大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不应该忽视语文母语最基本的表达和交流功能,具体落实性做法就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说话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课前演讲限制在三分钟之内。

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教师就向学生公布课前演讲制度,每节课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面对同学进行演讲。规范演讲内容、演讲的顺序、学生的仪容仪表、语言、语速、语言表述流畅度、资料准备情况、演讲材料的意义内涵、表达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感悟、点评演讲的角度等逐一作出要求。语文承载着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课外书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演讲素材,给学生主动权,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充满热情地去完成演讲材料的准备。选取他们所感兴趣的文章故事在同龄人面前进行演讲,这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极有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课前三分钟演讲推行起来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在训练的最初阶段即初一起始年级,对学生要求要放低,比如引导学生做自我介绍、讲一个简单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是新近发生在身边的新闻等,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到了初二,大多数学生经过初一的训练已经能够自主寻找资料、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这时候再逐步提升对学生整合材料、感悟等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完全脱稿并生情并茂。初三阶段提高对演讲内容的难度,要求学生自己撰写演讲稿,可以适当引用经典故事、段落,但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论述。在这种短暂的三分钟的竞争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课前三分钟演讲这一模式推及到整个课堂教学,正是利用了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前三分钟演讲激发了学生求新好奇心理,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愉悦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罗杰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最好的表现与发展。课前演讲将自交给学生,语文课进行之初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心理自由,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当然这就要求老师适时点拨并宽容对待学生或优或劣等表现。同时,要做好班级同学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知道聆听和包容是一种美德,在最初的训练阶段学生彼此间的点评要包容多找亮点,让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去讲自己的阅读感受。

2.培养学生对文本多角度解析能力

俄国诗人克尼雅日宁说:“读书有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他说的第三种阅读就是创造性阅读。学生个人能力参差不齐,但是不同个体对同一文本的阅读体验都有所不同,这时候可以淡化演讲材料的主题,容许孩子们对材料进行多元解读,锻炼学生领悟文本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点也符合新课标的总目标“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课前演讲促使学生进入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善于思考的品质。

3.学生快意于创意性表达

演讲提高了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知识面大大增强,每节语文课前学生充满了欣喜与忐忑,因为每一节课他们都可以收获到新的知识,或为传授者或为聆听者,他们充满了激情。

随着不断训练他们除了会自觉准备材料之外,开始重视语言的创新,开始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表述更加精彩,在语文这块绿地上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掌声。很多孩子从刚开始的胆怯、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逐渐发展提升到字斟句酌、妙语连珠,他们在口才上的进步让同学们刮目相看。这些孩子开始更加醉心于语言表达上的展示,他们希望得到认可,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了班级里的榜样、楷模,带动了一大批孩子们朝着他们的现在而努力。课前三分钟演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渐渐开始精心设计,流连于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意盎然的语言王国,点评的同学也是巧用妙语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各自的见解。

三、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先行官

1.为作文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的入选范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均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然而教材质量虽高,但却不能满足学生作文获取素材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课前演讲无疑是促进学生搜集素材的好方式,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长期推行课前演讲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会自觉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多读古人写的诗词歌赋,多读今人写的优美诗文,多读中外精美的小说,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把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佳词美句、诗词名句,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很多学生能做到每天一摘抄,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另外,通过演讲谈感悟,很多学生开始渐渐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本身就是为作文积累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分钟演讲内容虽然不长,但这些零碎的片段经过学生创造性运用可以形成千差万别的篇章。

篇12

(一)巧妙创新教学方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巧妙的设计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活动和游戏进行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第一,可以适当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课堂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能够让枯燥的英语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环境扮演相关人物,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进行表演,如商店售货员与顾客直接的对话练习,学生A:MayIhelpyou,sir?学生B:Yeah!Iwanttobuyapen,wherearethepens?学生A:Thisway,sir。Iwillshowyou。学生B:thanks!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增强他们对英语单词及语法的掌握能力。第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英语预感的把握能力更加准确。教师可以在每一堂课开始之前让学生唱一遍之前学习的英文歌,不仅能够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记忆更多的英文单词。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走进了中学,初中英语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先进教学工具,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增加新的推力。把英语课打造成个性化的课堂,让学生觉得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春夏秋冬四季的单词时,教师可以事先从网上下载能够代表四季景色的图片和影像素菜,通过幻灯片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到spring的风和日丽、summer的烈日当空、autumn的丰收喜悦、winter的冰雪茫茫,通过图片的影像的三维展示,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用英语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理由,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效率。

(三)建立双向互动合作小组

篇13

2.教师未能充分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教学效果始终难以提升;

3.一些教师未能把握好教学进度,在某些重要内容的教学上显得比较笼统。

(二)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

1.部分学校对化学实验课不够重视,减少实验课的课时或是只开设比较简单的实验课,学生只能通过强行记忆的方式掌握实验操作、现象以及结论,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也是照本宣科,缺乏创新,甚至有一些教师怕麻烦,直接放实验视频;

2.学校的不重视,使得学生也难以重视化学实验,也不愿积极主动操作实验,实验能力弱,知识的吸收效率也不高。

二、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分析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多观察和关心学生,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长处,进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对于学习起来很吃力、接受新知识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要有爱心和耐心,积极引导他们找到学习入口,掌握学习窍门。如在讲解燃烧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是不是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需不需要其他条件呢?……”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和争辩。如对于有氧气参加的像燃烧这样的剧烈反应,有的学生就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否所有的物质都会跟氧气发生剧烈反应?”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也可以通过举例或是做小实验的方式回答学生的问题,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出学生主体,精心设计教学

1.精心设计讲课。

在上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时要确保精讲重点和难点知识,巧妙设置疑问,解答疑惑,创造利于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的思维保持在运动和活跃状态。这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很轻松,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如化学元素符号的教学,在上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记忆周期元素表的前二十位。此后每天教师都在黑板上写出4-5个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让学生记录下来并记忆;当二十个元素符号都写完之后,在上课前教师就可以将元素符号和名称写在小纸板的两面,要两两对应,然后在课堂上动员学生一起做“接龙游戏”,测验学生的记忆情况。也就是说,当学生学习到元素符号这一章内容时,学生早已掌握元素符号了。对于一些特殊的物质的化学式的记忆也采取这种做游戏的方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记忆效率。

2.精心设计练习。

主要是课堂上和课后的练习,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找准重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设计的练习能够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有关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准备好食盐、小汤勺和透明玻璃杯,选择两位学生上讲台做小实验。由学生A往装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添加一汤勺食盐,学生B观察玻璃杯中现象,并将现象告知台下的同学;接着学生A再向杯中添加一汤勺食盐,直至学生B观察到杯中有沉淀物时才停止添加食盐。鉴于已经学习了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再提出问题,学生就能踊跃回答,“杯中为什么有沉淀物出现?如果一直添加食盐会出现什么现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化学知识,这样一来,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

3、精心设计测试。

测试是对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情况的有效检测,可以在当堂测试,也可以下堂课测试。测试的形式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提问式,测试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打分或打等第。测试的内容也要有针对性,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学生容易得高分或是优秀等级,学生高兴,自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就更浓厚了。时常检测不仅能更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三)落实课后反思,提升专业水准

教师要注重并落实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的情况,总结还存在的不足以及有效的教学方式,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听了其他教师的公开课之后,也要积极总结、反思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确保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此外,教师也要强化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和丰富自身的知识库,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最新、最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