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艺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石雕艺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石雕艺术论文

篇1

1.抽象雕塑,抽象雕塑的表现手法剔除了对细节部分的深入刻画,保留了雕刻的原始美感,留给观者更多想象空间,思考象征意义。

2.写实雕塑,写实雕塑在抽象雕塑的基础之上,对所表达的对象深度刻画,主要表达客观事实。在写实雕塑方面,古罗马人一直是先驱,正因为古罗马人的精益求精,才能将丰富的古代艺术文明流传至今,为后世艺术追求者奠定了基础。

(二)依附雕塑与独立雕塑

依附雕塑即雕塑体或雕塑空间,围绕或者依附与其他空间而存在,一方面为主体物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凸显出雕塑物自身的特点,主体物和雕塑物相互衬托,成为这一空间内的标志。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哥特建筑上的依附雕塑,每一个人物刻画的细致传神,不仅展现出工匠的精湛技艺,更美化了建筑体使之更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独立雕塑是指在独立空间中,通过艺术手法而展现出来的雕刻艺术,独立雕塑的创作一般不受周围环境影响,但要结合特定环境的事物背景拟定创作方向。例如,湖南长沙的雕像,是目前为止最大的雕像,全身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充分表达出的伟岸形象。

二、城市雕塑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雕塑属于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集中表现了城市的文化风貌和人文特点,因此,城市雕塑必学结合当地文化背景,以及城市地域特点而设,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具体来说城市雕塑与环境有以下几点关系:

1.在城市空间中设立雕塑作品,起到了为该环境画龙点睛,为环境增添趣味性的作用,是环境与雕塑相互融合的自然空间。

2.城市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为雕塑的主题设定和创作奠定了基础和导向,城市雕塑反映了当地民众的集体诉求和精神状态。因此,环境和城市雕塑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城市雕塑的创作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建,环境也缺少不了城市雕塑的美化和象征作用。

篇2

徽州“三雕”的艺术特色

徽派建筑的代表是被誉为“古建三绝”的祠堂、牌坊、民宅,其中最具审美价值的是号称“徽州三雕”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徽州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以及崇山峻岭环峙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集“三雕”于一身,兼人文性、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独特建筑风格。“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徽派建筑是以大型木架为支撑的砖木结构,因此为徽州雕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1文化内涵

徽州古建“三雕”实质是儒家思想的物象化。由于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以及对徽州人孔孟儒学的极度崇敬,建筑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儒家思想”。“牌坊”作为徽派建筑和“三雕”艺术的代表从多个角度深入浅出地表现了儒家文化的本质。“徽州三雕”作品中《岳母刺字》、《卧冰求鲤》、《郭子仪上寿图》、《乳姑不怠》是以“忠孝节义”为题材,内容上表现的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

道教以古代民间百姓的各种信仰为基础,结合本土文化、神话传说、阴阳五行以及儒家和佛教而形成的。《麻姑献寿》、《百子图》、《洪福齐天》是以“福禄、多子、吉祥、长寿”为题材表现道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佛教文化为传统民间艺术增加了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譬如一些有吉祥寓意的“万”字符号、“长盘结”和八吉祥造型等。佛教中的菩萨、罗汉、佛经故事、狮子、宝塔、香炉和等法器都成了民间艺术的创造题材。

“民间文化”是能够表现百姓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且能普遍流传的文化。作为民间传统工艺的“徽州三雕”必然与民间文化紧密结合。以“民间文化”为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从具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瑞兽、花草树木、符号和寓意吉祥的“神仙”,一般以“象征、寓意、符号”为表现形式来比喻某种特定的含义。如:(1)谐音:如平(瓶)安如意、事事(柿)如意、连(莲)年有余(鱼)等;(2)寓意:岁寒三友、福寿双全、竹报平安、六合同春、五谷丰登等;(3)符号:万字纹、盘长、方胜、古钱等;徽州文风昌盛,民风淳朴,景色秀丽。因此一些“三雕”作品中例如:《黄山松涛》、《男耕女织》、《春宵》等,是以表现自然风景,现实生活以及文人文化的。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三雕”作品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文化、生活与自然的魅力。

2雕刻手法

精美绝伦的“三雕”作品构思独特、工艺精湛、寓意吉祥,体现了徽州人在传统建筑雕作艺术上的造诣。“三雕”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徽州三雕”的雕刻类型分为线雕、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等,用于民居、祠堂、牌坊以及家具等建筑的装饰和工艺品的雕刻。徽州人根据“三雕”的功能、范围不同,选择不同的材料。木雕一般用于装饰建筑物、家具和用具,如梁架、窗扇、雀替等处,多种雕刻手法并用。复杂的工艺,生动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让木雕在“三雕”中独占鳌头。砖雕主要装饰在门楼、门罩、八字墙和照壁,手法以透雕、镂空雕为主。集空间感、立体感于一体的多层砖雕,造型精巧,布局紧凑,引人入胜。石雕线条明快,用于牌坊、抱鼓石、石柱础等处,艺术风格清新淡雅、庄重朴实。

研究和保护徽州建筑雕刻艺术的意义

1审美价值

徽州雕刻艺术从造型艺术层面上来讲是平面造型与空间造型的结合体,展示了徽州人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美感,提升了徽州建筑的艺术价值。徽州建筑雕刻艺术的装饰美主要体现在雕琢工艺和内容选材上。其次,新安画派、徽州版画等绘画艺术的促进与借鉴,提高了工匠的艺术修养,丰富了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

2社会价值

徽州文化是以孔孟儒学为精髓的传统文化,徽州建筑雕刻艺术中有很多“尊老敬贤”、“宽容谦让”、“自强不息”等代表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雕作,反映出民间艺术乐观与繁荣的基本精神,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

3文化价值

篇3

2锁定调研对象

市场调研对于图书出版非常重要,笔者认为编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图书选题策划上进行科学有效的市场调研。首先是读者需求的调研。图书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最终消费者就是读者,了解读者对图书的需求情况才能更好地迎合读者的口味。读者需求的调研是图书市场调研的核心部分。其次是图书产品的调研。编辑在调研时,应对市场上同类图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收集有关图书的装帧、内在质量、价格和销售状况等相关信息。当一个出版社选定的目标市场已趋于饱和时,再要想挤入这个市场就绝非易事,起码会增大促销成本。如果在该区域里还留有较大的空间,那么就可以做出在同一个目标市场上展开竞争的决策。最后是竞争对手的调研。调查有关出版社在同一市场中的竞争实力,主要应了解有多少竞争对手及他们的分布情况,其中与本社经营范围最接近的竞争对手有哪些,对竞争对手的调研内容包括对手的市场占有率、目标市场、营销定位、定价策略、推广策略、内在品质、包装策略、资金实力、社会形象以及受政府和社团的支持度等。

3选择调研方法

图书市场调研可以分为案头调研(亦称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案头调研主要是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主要渠道是网络搜集和图书信息检索。实地调研又可以分为访谈式调查和问卷式调查。目前,许多编辑只重视案头调研,却忽视了实地调研。在做选题报告分析时,编辑习惯以个人经验,主观地做出预测结论。闭门苦思,追求“超前”、“新颖”选题也许偶能为之,大多无功而返。为了确保调查结论的正确性,两种方法应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调研方法可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定性调研主要是指访谈或按层次召开座谈会;定量调研主要指设计一些问卷调查表,在调查表中提出一些针对性问题,让被访者以无记名形式填写,从中了解被访者的要求。

4制定调研方案

市场调研的过程本质上是以市场决策为导向的课题研究,市场调研方案就是调研计划。调研计划应回答的问题是:调研的目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安排每一阶段的调研任务,用什么方法调研,如何收集所需的资料,调研成果的形式及如何对调研成果进行评价鉴定,调研人员的组织与分工,所需的调研经费等。上述的调研目的、调研对象和调研方法是图书市场调研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精心设计、精心实施。调研方案是整个调研工作的骨架部分,是调研工作的依据,调研工作必须紧扣调研方案去施行,这样才能确保调研工作环节的可控性、调研结果的可靠性。

5采集调研数据

根据调研方案的设计,收集与调研目的有关的各种资料。这些资料可分为原始资料和现成资料。由调研人员通过实地调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就是原始资料,而通过案头调研获取的资料就是现成的资料。在市场调研中,可采取事先设计问卷调查表的方法。编辑将需要采集的数据,反映到调研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让调查对象填写。为了能收集到比较真实的数据,最好是采取匿名填写的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密切跟踪和关注出版行业的报刊和书籍,多看《中国图书商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出版商务周报》、《出版参考》、《科技与出版》、《中国市场》以及本专业的报刊、图书,积极了解本专业的出版动态。充分利用互联网,查阅各种所需信息。营销人员长期从事图书销售工作,对市场有相当深入而广泛的了解。因此,编辑应经常与他们多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编辑还应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社团建立密切的联系,超前介入本学科的课题研究。平时编辑应勤向专家学者咨询意见,也可以适时召开座谈会,邀请他们组成专家组,对选题进行论证。

6分析调研数据

信息收集就是对市场环境的信息资料采集,采集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调研分析的科学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图书市场调研必须运用哲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采集的资料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不同于定量分析,前者是对收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先列出事实材料,将这些资料与事实加以归类,后者是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调研信息的分析可以分为三步,首先要整理资料,将调研所得的原始资料按调研目的进行审视、汇总,检查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摒弃错误资料,补充欠缺的资料。其次要对整理完毕的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和绘制图表。再次要对这些最终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类,找出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

篇4

(二)“随遇而安”的整体具象而局部写实的特点整体具象而局部写实是从两汉时期开始延续下来的一种传统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源于雕塑的象征性,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强烈的“点到为止”“随遇而安”的特点,对细节的变化不做过多的考究,有很强的随意性,后人往往又觉得这是一种情趣。整体的具象往往根据需要而任意选择表现形式,如汉阳陵兵马俑以及杨家湾兵马俑的共同特点就是人物的头部高度写实而身体只是做了简单的结构处理,对结构和解剖不做细致的描绘,把细腻性和写实性用绘画的特点来代替。虽然能从单个俑的造型中分辨出人物的形象特征,但是这种特征只是对人物形体的概括,同真正的解剖结构相差太远;虽然整体上符合比例,但也只是符合视觉上的比例,绝非是按照人的真正比例和结构,同写实有很大差距。这种形象是轮廓式的“像”,而绝非写实风格体系中生理解剖的“像”,是象征性的、意象的表现,并非是真正写实性的。

(三)“做人不如做动物”形体之上的差异性在雕塑造型中对人和动物的形体处理,对人物的表现远远落后于对动物的表现,流露出在形体之上自我矛盾的差异性。无论石刻还是各种俑的造型,先民们对动物的塑造投入了更多的热情,使动物的表现更加生动形象,这一点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的一种表达。而相对于动物的塑造,人物雕塑显得粗糙而缺乏生动性,流露出人们对自我的认识缺乏一种严谨的态度,表现出艺术对人体的自我封闭的状态与心理。如杨家湾兵马俑中的人物造型,只是通过模拟对象来象征现实生活,尽管为了避免雷同对人物形象做了区别性的刻画,但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刻画,对于结构的组成、形体的组合与穿插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塑造,但是同一坑中的马俑却不同,进行了形体与结构的处理,加进去制作者对马的理解和思考,形体上方圆并用,运用“弧线”和“S”形线来强调动感,更好地解决了形体的穿插关系,并且在对解剖和结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概括,减少不必要的光影效果对整体影像的分割,使单个形体塑造充满着浑厚的感觉,动静结合,整体上达到一种气势上的追求。兵马俑的这种处理手法迅速扩展到所有动物造型的身上,造型的形体感越发强烈,语言上进行绘塑结合,线与雕刻相结合,并且这种形式与语言也在地上石刻的造型上运用,逐渐成熟,最终形成传统石刻的非写实性的表现语言。

(四)“做人重面子”及“察颜观色”的特点“重面子”是指在整个人物雕塑的塑造上往往只注重面部的刻画;而“察颜观色”是指用绘画的特性来弥补雕塑的不足,尤其是对色彩的需要。从写实的风格来看,雕塑的写实性在某种程度上被色彩代替,与其说雕塑和现实之间的“像”,倒不如说是绘画色彩和对象的接近,是色彩的写实。“重面子”而轻身体,在脸的表现上比较细腻,往往不重视身体的表现,完全是为了需要才象征性地处理一下,对解剖和结构不做深刻的处理,只是表现出轮廓影像中的基本结构和比例关系,追求整体气势而突出个性特点,如西汉杨家湾兵马俑中将军俑的表现手法就是如此,微微隆起的“将军肚”配以略显盛气张扬的面部表情,腹部与面部相比较,腹部往往是象征性地传达其存在的观念,而面部的表现反倒显得谨慎,在处理上通常略为细致写实,发型、胡须和其他形象特征都表现得非常细致,配以接近客观真实对象的彩绘,为制作兵马俑的再现现实目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形成了两汉时期特有的风格。

(五)现实性与单一性的对象表达表现的对象有着强烈现实性,缺乏丰富多彩的表现内容,既没有出现神像也没有出现希腊式的人体,目的极其单纯,就是镜像生活。虽然其中也有一些神话题材及通俗信仰的题材,墓葬雕塑几乎完全是对现实生活的镜像,所有的雕塑没有出现对神像的崇拜,也没有出现对人体的描写,这也是非写实性表达中非常明显的特征,从某种角度上显露出对神的敬畏和无知及对人自身的认识缺少一种自信的精神。尽管墓葬总体上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满足先民们的通俗信仰,雕塑与壁画等充满着神话迷离的色彩,表达了先民们幻想着死者在另一个镜像的世界中得到永生的观念,但是在雕塑的造型中始终没有出现对于各种神像的表现,而把对神的理解与表达交给了两汉时期的文学和绘画,神性的表达只是斑驳的几点,并不是雕塑艺术的主要任务,反映生活镜像现实才是终极目的没,因此对物质上的满足最终成了最急切的表现形式。

二、形成非写实性表达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到两汉时期形成了非写实性表达的形式和语言,这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从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条件来看,两汉时期尚不具备走向写实的条件,因为写实雕塑的产生是需要哲学观念、意识形态及社会文化等各种条件的长期积累而产生的,这种非写实性的表达是复杂的社会哲学对审美取向的制约,以及人们生活中自我约束、自我表达的一种结果。往往有何种社会意识形态就会产生何种艺术形态。非写实性的表达是复杂的社会哲学及人们自我约束、自我表达的一种结果。

首先,秦汉时期哲学观念对雕塑非写实性表达产生了重要影响。雕塑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美的需求或者为了人们欣赏。出现雕塑造型艺术往往不是单纯为了创作而产生的作品,而是以功能性为目的,满足通俗信仰上的需要。包括各种明器或者陪葬器在内的雕塑造型艺术品,单纯为了观赏性的作品几乎就不存在,因此好看与否已经不是主要的,而是附加到其制作过程中去的次要的意义。雕塑的制作完全是按照墓葬的礼仪观念和阴阳观念来进行,包括造型和着色。“在汉代社会的通俗信仰,包括阴阳五行观念、神仙方术、谶纬观念。在汉人日常生活领域所有方面,这些因素以其潜在的力量,规范和调节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对汉人的造型活动和审美观念也具有深刻的导向、规范和调节的促成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汉代造型艺术的面貌。”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直接放弃了纯粹的美的形式,连绘色也并非是因为美,而是各种礼仪及通俗信仰的需要,长此以往,在功能信仰的观念上慢慢揉进了一些审美的单纯性,在制作过程中制作者开始讲究造型的生动性和视觉美感,逐渐形成了一种非写实性的表现语言。其次,整个社会审美取向对雕塑造型艺术的引导和制约,使雕塑的制作从一开始就用中国绘画中的随意性代替了解剖学的严谨性,追求绘画中的审美气质而放弃了一些解剖学中的几何、数学、对称等审美原则。

再次,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其审美的制约。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耕社会,日常生活中关注最多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最多的是对自然生活的理解和愿望,而缺少对人自身的肯定。人们在审美表达时总是去和自身的现状相吻合,总是和自身所受的某种情形相背离,表达自己对不能达到的某种目的的向往,表达自己的理想,这种愿望在艺术作品上往往显露无遗。最后,人不能充分认识自我,缺少自信与激情。对于艺术创作而言,两汉时期雕塑的创作缺少一个出现人体艺术所需要的特有的环境和开放的气氛,这个条件虽然并非是主要的,但却是不能忽视的。伦理道德观往往是艺术家的枷锁,艺术作品往往只能表现一些没有地位的和远远不可能触及安全的角色,如乐舞俑、奴隶,以及一些动物等,虽然是人物但绝非是人体形式的人物,都是以着装等形式出现的。通俗信仰和禁欲主义导致汉代雕塑缺少人体表现形式。因此也就造就了先民们对动物的生动表现。无论从空间形体还是从人性伦理上,对动物的表现远远要比对人的表现要轻松许多。而对动物的表达永远都是自由的,因此,两汉时期雕塑艺术中的动物造型生动而充满活力。

篇5

(1)“区里建议,将这个专题的内容分散到其他不同的专题,比如关于转基因引发的伦理问题,分散到基因工程这个专题。教师们都灵活处理,本专题占不了多少课时,也就2个课时左右吧。”

(2)“如果是新课,我们在某些内容上互动一下,比如一起辩论和探讨克隆人的问题、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等等;如果是复习课,则主要是教师归纳学生背知识点。”

(3)多数教师表示:“在课堂上简单地讲讲,有时也让学生说几句,一课时完成。”

(4)还有很多老师表示,刚进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讲了,后来几届压根就都不上了。

至于不上这个专题的原因,教师们都表示是因为“考纲没有明确的要求”。有的老师还说:“涉及的这些内容在通用技术、政治课上都讲,所以生物课就不讲了,节约课时。”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没有认真落实“课标”的这条要求。但也有一位教师说:“我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辩论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这个学期我开始带高三复习班,又在复习班进行了这个专题的辩论课,效果同样很好”。但同时他也表示,“我所知道的其他学校,这部分内容都不上”。

2、实施本专题的重要性

实施本专题的教学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教育意义。

“课标”在前言部分这样写道:“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还强调,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在实施建议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更是用大量篇幅强调了要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人教版选修三模块的教材,紧密结合着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正负两方面影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不仅是生物科学技术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三大工程教学内容之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教学更是直指科学技术的社会责任问题。因此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与前几个专题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是对前面内容的升华。

社会责任感是一切有理智、有能力的人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以及对在履行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当今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总体情况良好,符合社会主流价值需求,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淡薄。由此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有着深刻的意义。虽然造成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有很多,但作为学校,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任,而且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能起到主导作用。新课程不仅强调德育课程的建设,更明确要求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向学生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这就要求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体现在德育课中,还要蕴涵在各科课程中。在生物学科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很多,选修三的这个专题更是如此。

(1)为什么要时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通过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可以向学生乃至公众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从而造就正确的伦理舆论导向。生活在不同社会中的人类群体,其价值观取向存在差异,对同一个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经过讨论,能够引导得出正确的社会舆论,而正确的社会舆论将引导出正确的措施、法规、政策和社会效果,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再者,经过讨论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全面。比如对社会上关于代孕母亲、库、安乐死等问题的讨论能够碰撞出许多不同的火花,能使相关的法律法规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加符合某一个历史阶段民众普遍的伦理道德。

篇6

一、石雕艺术的历史和其所特有的文化意义

石雕是属于造型艺术的一种,通俗来说是指在石头上雕刻形象或花纹等的艺术,可用来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石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固有的材质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艺术门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

中国的石雕艺术无论是在题材内容还是在雕塑技法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的吸收、融汇了很多外来艺术思想和形式。石雕艺术因其早在旧、新石器时代就已经逐渐产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变迁,被不同时期的人们赋予了诸多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其所特有的材质――石头,经过大自然的孕育,诸多先天环境的打磨,数亿至数十亿年的积累,其本身就铭刻着岁月的自然和烙印,孕育着最本源的艺术感。

二、建设完善的企业文化对于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紧迫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或团体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和处事方式等组成的所特有的文化形象,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文化历来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的渴求与崇尚也会不断提高。在我国,中小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劳动力的吸纳以及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等,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今,在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清醒的看到中小型企业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中小企业要如何提高管理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企业的效益,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就应当建立完善的、合适的企业文化来解决这些问题。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文环境和现代先进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体现,是诸多方面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一定企业特点和普遍群体意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加快和深化普及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企业科学管理效率,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推动技术创新,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规范化经营,强化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因此,努力建设完善、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

三、石雕艺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和影响

石雕艺术与其他雕塑艺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材质。顾名思义,石雕艺术的材质就是石头――大自然的结晶,岁月的见证。石头本身就孕育着一种沧桑、大气、坚韧不拔和浑然天成的精神,又因其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历史底蕴,从而使得石雕能够展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感觉。中小型企业因其本身固有的特点,虽然追求的企业文化也有诸多方向和内涵,但依旧有着一些普遍的共同点。

中小型企业在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中,所普遍追求的方面主要有:厚重的企业底蕴;鲜明的企业特性;良好的未来发展潜力;优秀且完善的管理能力;舒适融洽的工作环境。而这些方面与石雕艺术所具备且突出的精神文化都能有较好的契合。

石雕艺术其固有的材质――石头,本身就孕育着厚重、沧桑、大气的特点,通过艺术的加工后,又将此特质能够更突出的表现出来,能较好的表现出企业的浓厚底蕴。世界上绝没有两块相同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集天地的灵气和岁月的磨砺而生,在某些程度上就很好的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独特性。每一块经过数亿至数十亿年的孕育而诞生的石头,经过艺术家的打磨和创作后成为一件艺术品时,其本身所孕育的精神内涵又被赋予了更为浓厚的意义,能够突出地体现企业的生存力和发展潜力。石头具有坚韧、长久、凝聚、不偏颇的特点,能够很好的将管理层的经营理念赋予其中,能够更好地将企业管理的理念展现于员工眼中,使员工对于企业的管理理念及企业文化更明晰。而石雕艺术对于工作环境的改善所能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石头本就是来源于自然,在各种风格的环境中都能起到良好的点睛作用。

石雕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门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赋予了其丰富且浓厚的精神内涵,并且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在的人们在经过了现实社会和传统文化理念的洗礼和影响后,能够更为容易的接受石雕艺术所表现出的精神,也更善于理解石雕艺术中所传达的内涵。员工在为企业服务时,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出现在其身边的石雕艺术所表达出的精神文化的影响,并自发的将这种影响转变成为认可,从而使企业文化能够更加深入人心。

完善且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中小型企业是极为重要的,人们应该注重石雕这种艺术形式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的价值,并进行分析进而找到更加合适的材质和表现形式,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完善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更强的工作动力,使企业能够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创造更大的价值,对社会作出更重要的贡献。

高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级研究生。

作品说明:我们住在自己建起的一层层的保护中,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让自己不受伤害,而是防止自己的尖锐伤害到所爱的人。

周寅寅,山东潍坊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级研究生。

杨慧,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级研究生。

作品说明:随着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同地区的节日慢慢的相互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图形表现通过西方圣诞帽和我国民间传统大花布两个元素相互结合的形式,画面生动有趣、印象深刻。

李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级研究生。

导师:郭去尘

设计说明: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新校宿舍区是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但是小树林仅仅以树阵的形式出现,也缺乏一个视觉中心。同时,在晚上,由于没有景观灯,小树林区域是非常黑暗的。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设计了床头灯。

床头灯的形式为自己独立设计完成,选择了最典型的床头灯的灯罩,同书相结合,同时配上咖啡色的条纹装饰。白色和咖啡色相结合,与周围建筑的环境可以融合起来。然后将其放大,一本高度为40公分,可以成为座椅。白天可以作为公共艺术进行陈列,到了晚上可以作为景观灯,其柔和的光可以为小树林提供照明,成为宿舍区唯一的一个视觉中心。希望能给晚上学习归来的同学带来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亦可以成为同学们的交流和接头的中心。床头灯和书的结合也希望提醒同学们莫要在宿舍里贪玩,学习为重,适应于学校的环境。

林森,男,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设计说明:

本套家具设计的灵感是以直线勾勒简洁、硬挺的几何形体,表现阳刚、理性之感。沙发的支撑结构是由不锈钢支架和枫木承接槽组成的,软垫采用了皮革和布艺的混搭,营造一种雅致且亲近自然的氛围。整体配色为暖黄色调,绿灰匹配深咖色形成了稳健、紧凑的状态。矮柜的收纳功能是伴随着空间的大小、虚实对比,形成了灵活、开放的储存方式。

王冰,女,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级研究生。

设计说明:乐施会――未来存折

这是一张未来国际银行的定期存折,遗憾地是,它存储的并不是钱,而是水资源,以此警示人们:未来水资源的贫乏将直接关系到个人财富。

李甜甜,女,1988年生,山东济南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室内设计理论与研究。读研期间协助导师参与了大明湖超然楼民俗馆室内改造设计项目,大明湖奇石馆室内改造项目。

张汝君,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级研究生。

设计说明:

华博画廊主要经营中国当代名人书画精品,举办名家书画展览,邀请名家书画笔会,订销各大美术院校及国内名家作品等具有收藏价值的收藏品。发展推荐实力派艺术家,开拓培育发展书画市场,增加艺术交流,缔造艺术园地,繁荣文化事业。

此次设计的想法在于将传统文化“诗书画印”中的“传统图案感觉”提取出来,与现代设计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提取出来,二者合理的契合,惯用到品牌当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提取,重新给予设计和包装,抽离出具有传统图案的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相结合。既满足了对所经营的产品的表达,又满足了追求的设计的感觉。

崔胜男,女,1987 年12月生,现居住于山东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

孙凤梅,女,1987年生,山东济南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研究。

研究生期间曾参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教室设计工作、校咖啡馆设计装修工作、济南大明湖天然奇石馆改造设计项目等,参与“齐鲁研究生论坛―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论坛”且参与的作品获得优秀奖。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