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干扰设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L1为共模扼流圈(图2),采用铁氧体做磁芯,双线反向并绕,由结构特点,对中高频的共模干扰信号呈现很大阻抗,抑制中高频共模信号通过,达到滤波的目的。理想的共模扼流圈对差模干扰信号本无抑制作用,但实际上绕组线圈之间存在的间隙,也会产生差模电感,对差模干扰信号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共模电感还可以抑制本身不向外发出电磁干扰,避免影响其他设备电路工作。共模扼流圈上的电感为储能元件,在抑制传导性干扰上有明显作用,但是电感本身的适用频率一般不高于50MHz,所以对高于50MHz的超高频干扰信号,我们在输入信号线加铁氧体磁环来抑制超高频干扰。
铁氧体磁环是一种很常用的滤波材料,它本身属于能量转换器件,低频信号通过时,铁氧体磁环不会影响数据和有用信号的传输,但高频信号通过时,铁氧体磁环会大大增加阻抗,把高频干扰转换为热量消耗掉。实验证明,铁氧体的确对滤波电路的滤波效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根据上面的设计方案,我们用通过试验做一下验证。试验中,EFT/B信号U=4KV,分别注入L线和N线,得数据如表格1。由表格1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滤波器对EFT/B干扰信号有很明显的抑制效果,不管是差模部分还是共模部分均取得满意效果。
篇2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篇3
“控制包括三个基本步骤: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为了实施控制,均需在事先确立控制标准,然后将输出的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若现有偏差,则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使偏差保持在容许的范围内。【1】”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干扰,所以,要设计一个优良的控制系统,设计者首先要能够对实现该控制系统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判断,然后才能想办法“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如何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出一个控制系统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就尤为重要。实际上,“什么才是干扰因素”这一问题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老师们还存在着很多疑惑,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授课教师让学生把一张纸折叠后,用吸管吹向天花板,课堂上有的学生吹的高,有的学生吹的低。老师在总结时说,“叠纸的形状、吹力的大小和方向、空气的阻力等都是影响叠纸吹高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些就是干扰因素”。这一说法在听课老师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这一说法是对是错呢?再如教材中出现的:电冰箱、空调等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有那些;热水器水温控制系统中的干扰因素有哪些;干扰因素都是有害的吗等问题初中物理论文,对于我们这些非本专业的老师来说,解释起来都具有一定的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先要来了解什么是“干扰”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控制系统中的干扰因素的问题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如: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给定值)以外,引起被控量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称为干扰因素【2】;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常常会有一些变化不定的因素对系统的行为造成不利的影响,这种有害的因素我们称其为干扰【3】;对于一般的控制系统来说,多余的、不需要的、强制的“输入”便称为系统的干扰。另一方面,如果削减系统生存所必需的输入也是干扰;对系统来说,不仅输入端有干扰,输出端同样有干扰,如制约输出或强制作过量的输出等都是干扰,制约输出,如企业的产品受市场制约而减少了销量,强制过量输出如“竭泽而渔”,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过与不及”都是干扰;对于复杂控制系统而言,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复杂系统由多层次、多品种的诸多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都有其自由度和相对独立性,各子系统间的输入和输出不可能配合得尽善尽美,必有多余和不足的输入和输出,这些多余和不足的输入和输出就成了系统的干扰;对于社会系统来说,其输入是自然界给予的一切,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空气、阳光、雨露,及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这是社会系统“输入”的需要,但自然界会“发威”,各种自然灾害是社会系统所不需要的,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不得不接受自然灾害的干扰,而社会系统对自然界的“输出”,一方面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废物的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垃圾排向自然界,这是自然界所不需要的,但人类强迫自然界接受这些废物,就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干扰【4】。
由以上的论述可知,判断什么是干扰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初中物理论文,对于控制系统的整体而言,属于系统之外的,是多余的、不需要的、强制的“输入”便称为系统的干扰;另一方面,对于控制系统的部分而言,如果前一子系统的输出与下一子系统所需要的输入不匹配,就会造成下一子系统的输入的多余和不足,这种多余和不足的输入和输出就成了系统的干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由此可见,叠纸的形状是物体的结构设计问题,通过改变叠纸的形状可以减少叠纸飞行时的阻力,吹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控制的输入问题,这两个因素虽然是影响叠纸飞行高度的主要因素,但不属于我们的干扰的界定范围。所以不是干扰因素,把系统的设计问题和对系统所产生的干扰混淆的案例还很多,如:。对于电冰箱、空调等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分析,门的开启、环境温度的变化、电压的变化等都是属于系统之外的可能引起被控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所以这些因素就是这两个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一般情况下,对于简单控制系统较为规范和严谨的判断方法是:先要确定所要设计的控制系统,然后对所设计控制系统本身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各环节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属于系统之外的,是多余的、不需要的、强制的“输入”),再分析这些干扰可能会对系统的输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哪些是必须考虑的,那些是可以忽略的,那些是要综合考虑的,那些事要独立考虑的,最后整理出系统设计所要考虑的主要的干扰因素,这样的分析才会针对性更强,对控制系统如何克服这些干扰的设计帮助更大。以下对热水器水温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的分析过程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根据设计目的画出控制分析方框图(图一),分析方框图并不是最终的控制方框图,控制方框图是控制系统设计的结果,控制分析方框图是控制系统设计的过程,就像设计草图一样,是用来进行设计分析用的。
第二,对控制系统的各环节进行分析。在这个控制系统中,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有,在输入端,电源电压的波动、由于开关灯元件的原因输入电压可能降低;在控制器和执行器部分初中物理论文,随着使用时间的变化,控制装置的不稳定、各种元件、加热装置的老化等;热水箱的大小、保温性能的好坏、热水箱深浅、水的散热面大小、水箱装水的多少等;在输出部分,周围空气的流动、气温的高低、用水量的快慢等。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温度的干扰因素。第三,根据对干扰因素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来克服这些干扰对输出的影响(比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取终端反馈的方式,当然,如果对水加温的时间有要求的话,这种控制方法就不能完全克服所有的干扰了,如图二)。
对于“在有些情况下,却可以[i]利用干扰因素实现某种目的【1】”这一说法也没有错,因为这种“干扰”是我们所要设计的控制系统的输出量,这一输出的最终目的是想使另一控制系统的目标不能实现,这种“干扰”对于第一个控制系统来说不是干扰而是输出,对于第二个控制系统来说这是系统需要克服的干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就控制系统而言,干扰一定是有害的,它是控制系统要实现控制的最终目标需要考虑和克服的
分析和判断控制系统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我们设计的控制系统“在干扰影响控制之前就进行必要的防范和修正,”使得控制系统能够“对控制对象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小乃至消除偏差。”【5】所以要准确判断一个控制系统所存在的干扰因素,还要结合系统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进行综合考量,搞清楚这种干扰产生的原因、可能对控制系统所造成的后果和它将对控制系统的哪个环节产生影响等,这种干扰因素的分析才对我们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控制论》(美)维纳著;赫季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
【2】《技术与设计2》主编:顾建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3】《技术与设计2》主编:刘琼发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7
【4】《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马丽扬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2
篇4
一.引言
我们知道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接地技术直接关系到了电器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程度。在我国当前,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相继诞生,电子产品的应用也日益的广泛,可以说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知道电子干扰是有很大的危害性的,它不仅仅严重的降低了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还能够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例如一些电子产品以及仪器就对电子电路的干扰十分的敏感,最常见的有家用电器比如收音机,电视机等等,还有一些医用设备,比如心脏起搏器等等。这些对电子电路的干扰电磁波都十分的敏感,干扰严重影响了这些设备的正常工作,严重的甚至使这些设备无法工作。为此,我们必须重视电子电路抗干扰能力的设计,可以说电子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已经成了当前电子电路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是因为如此接地技术才显得如此重要,可以说接地技术的高低已经直接影响到了电子电路的抗干能力了。
二.接地技术的种类和目的
我们知道电磁干扰对电器具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降低了其稳定性,也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了保证用户用电的安全可靠,必须注意电子电路设计中接地技术的科学合理性。我们知道安全保护接地是接地技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采用这种接方式地主要是为了保护用户的安全,在实际的生活中有的电器年记哦久了,则其绝缘性能下降,这样就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采用这种保护性的接地就是为了消除这种安全隐患而采取的措施。再者一些电器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积累静电,这样就及其容易引起接触性的触电,甚至引起电器的爆炸,其危害极大,为了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一般采用的接地方法是屏蔽接地法,能够有效的防止静电积累造成的损失。最后我们知道电磁干扰对电器设备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为了避免电器设备受到太多的电磁干扰,采取接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配出干扰,保证电器正常运行。
三.接地技术中的接地方式
电子电路设计中接地方式是比较多的,其接地方式不同那么它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所以对于比较常见的几种接地方式我们要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电子电路设计时运用自如。以下介绍两种最为普片使用的接地方式。
保护接零
一般用于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中性线,是电路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零线直接接地的一相四线制电网中,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将电子电器设备征程运行时小带电的金属外壳于电刚的零线连接起来,这样一旦当电器设备中的某一项发乍漏电或者是碰壳时,由于事先金属外壳与零线相连,形成的单向短路,电流非常大,使电路保护装置迅速动的切断电源,从而保护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电网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护接地
接地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用户触电,为了保护用户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保护接地可以说是电子电路设计中最为常见的接地方式,一般来说对于那些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都采用保护性的接地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则电器设备的支架以及外壳均要接地,这样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有效的保护的电器安全一用户的安全。
四.电子电路设计中系统接地
通过接地技术的研究我们知道电子电路仪器中的电子仪器设备控制系统中遇到经常需要解决的就是系统接地问题,这也是设计中的一大难点。系统接地线是各种电路中的静态,动态电流的通道,同时又是各级电路通过共同的接地电阻相互耦合的途径,这样就形成了电路之间相互干扰的薄弱环节,所以电子电路设备中的切抗干扰技术,都和接地有很直接的关系。设计合理的接地足抑制噪音和防止干扰的主要途径,不仪能保证电子电器设备的正常,稳定和可靠性工作。
五.电子电路设计中系统接地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干扰源要设计不同的接地技术和工艺,不能存在侥幸认为电路中只要有一点接地就能消除干扰,要寻求综合性质的接地方式,才是最为安拿有效的,接地点的选择要恰当,避免设计不当引起的新的干扰。接地点的选择除了安全性外、还要一并考虑屏蔽效果的兼容性,就是要通过接地屏屏蔽技术达到消除多种干扰的综台目的。一般来说.电子电路设计如何和大地接触,与系统的工作稳定性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设计中常用以下三种方式。
1.浮地方式.不接触大地的悬浮方式。是将电路设备与公共地可能引起环流的公共导线隔离开来,从而抑制来自接地线的干扰。这种接地方式的缺点是设备不与大地直接相连.容易出现静电积累现象,这样积累起来的电荷达到·定程度后,在设备和大地之间会产生具有强人放电电流的静电击穿现象。
2.单点接地方式,我们知道采取两点接地扥方式很容易形成接地环路,一点接地的主要功能就是消除接地环路的形成。
3.多点接地方式,对于工作频率较高的高频电路,由于各元器件的引线和电路本身布局的电感都将增加接地线的阻抗,一点接地方式已不再适用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相继诞生,并且应用日益广泛。在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当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知道,电子产品都存在电磁干扰,这不仅仅严重影响了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而且也严重危害到了工作人员以及用户的健康状态。所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进行电子电路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其接地技术,这样可以有效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不仅仅可以提高经济利益还可以提高社会效益。可以说科学的接地技术已经成为了电子电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电子电力设计工作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简单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吕俊霞Lv Junxia 电子电路的抗干扰方法与技术[期刊论文] 《印制电路信息》 -2006年8期
[2]李晓海 电子电路的抗干扰技术探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3]蒋伟丽Jiang Weili 浅谈电子抗干扰技术 期浅谈电子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期刊论文] 《丽水学院学报》 -2007年2期
[4]郭宝山周勤荣 浅谈电子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期刊论文] 《山西电子技术》 -2011年5期
[5]浅析电子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期刊论文] 《南北桥》 -2008年7期高玉荣管志刚
篇5
(一)基本原理与方法
如何实现评估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是开发研制该系统的关键所在。我们依据高等教育评估的原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的量化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教师、学生、选题、客观条件四个方面。各方面再细分则为二级指标,如:教师方面分为准备工作、课堂讲授、出勤率、答疑情况、教学方式、教师职称等六个方面;学生方面分为学习态度、平时成绩、计算书完成情况、图纸完成情况、创新情况、译文完成情况等六个方面;选题方面分为结构类型、课题新颖程度、计算机应用合理程度、题目性质、外文资料、创新性等六个方面;客观条件分为设计教室、绘图仪器及图板、机房及出图设施、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等四个方面。
2. 设立评价等级V,V=1好(VI),较好(V2),—般(V3),较差(V4)|。
3. 构造单因素评判矩阵R,
其中,R中每一个元素rij表示第i个评价因素对第j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4. 设立各评价因素权重集A,例:一级指标权重集八=(0_35,0.35,0.15,0_15),八的取值可根据经验,并依据以往各届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结果经反复试算确定。
5.计算综合评判矩阵
6.对各级指标体系重复步骤
7.计算测评结果
求得最终评判矩阵B该量化模型针对毕业生总体进行评估,评价毕业生的综合质量,改变了过去仅片面地对个人进行评估的状况。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计算机开发语言
系统采用流行的Windows人机交互式界面,力争做到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我们选用了Windows环境下的VisualBasic5.0可视化编程语言开发本系统。VisualBasic5.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功能十分强大而又简单易用的可视化编程环境,编程速度快,界面质量高,是编写Windows应用程序的最佳选择。使用VisualBa¬sic语言开发本系统充分体现了本系统处理数据、信息快捷方便的特点。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本系统后,启动系统,进人主菜单,依据界面提示您就可以轻松完成评估工作,系统主框图如下: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优点
1. 量化评估,提前预测,动态管理。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能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可能取得的效果进行预测。教学管理人员只要依据该系统的提示输人各项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的参数,系统随即能计算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从而对各项工作方案的结果作出预测。通过反复改变参数——计算成绩,教学管理人员就能够发现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即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有利的,如果实施下去会取得好的工作效果;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不利的,实施下去必将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下滑。这种预测如果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之前,管理者就能有效地对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将99届与往届的工作方案作了一下比较,发现由于老教授退休较多,本次毕业设计年轻教师比例上升,但年轻教师职称偏低,讲师居多,教授、副教授比例严重下降,用该系统初步预测发现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将要下滑。根据这个信息,系学术委员会马上采取措施,对年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指导教师中讲师一级必须具有硕士学历,且应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在课题选择及指导上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最后经系学术委员会严格审查后方可上岗。再用本系统预测后发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终得分并未降低,反而稍有提高。目前,99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已经结束,最终得分的确较98届有所提高,与系统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2. 有效监督,对症下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时,系里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监督管理,一般要求安排一次中期检查。该检查能发现一些问题,但对这些问题造成的结果却很难预知。这样的话,发现缺点往往不能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导致不良后果。这时,如果用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进行一下“中期评估”,各种问题可能导致的结果将一览无遗,且该系统会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清楚地发现各种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偏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对缺点进行纠正,对优点给予肯定,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例如,99届某老师所带设计组,由于指导教师出勤率过低,中期检查时系统评估预测该设计小组成绩偏低,系领导马上对指导教师进行了批评教育。由于纠正及时,最终这个小组成绩达到了总体平均成绩。
篇6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篇7
1 引言
随着引信技术的发展,引信体制也在不断丰富,引信信号的波形也从最简单的单频连续波,到调频信号和脉冲信号,再到伪随机码调制信号经历了重大变化。无线电引信干扰波形发生器的功能就是模拟各种引信信号的波形。论文参考网。本文的设计就是在这个研究背景下提出的。以DSP芯片和DDS芯片为核心所设计的干扰波形发生器,具有实时性好、波形丰富、易于控制等特点。
2 DSP、DDS芯片简介
2.1 AD9854芯片
AD9854是AD公司推出的一种专用直接数字合成(DDS)电路,它自带单频、CHIRP、FSK、BPSK等五种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借助片上高速比较电路和高速数控电路,可以产生目前引信使用大多数引信信号波形。AD9854的内部功能方框图如图1所示,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l内部集成两个高性能12位D/A变换器、两个48位频率寄存器、两个14位相位寄存器、12位幅度调制数字乘法器、超高速比较器和4到20倍参考时钟乘法器;
l3.3V单电源供电、多重低功耗处理、最高300MHz系统时钟频率、窄带杂散83dB、宽带杂散56dB(宽带杂散随着频率增高而降低);
l内置单频、FSK、RAMPED FSK、CHIRP、BPSK五种工作方式,支持幅度调制和成形开关键控功能。
图1 AD9854内部功能方框图
2.2TMS320F2812芯片
TMS320F2812是工业界首批32位的控制专用、内含闪存以及高达150MIPS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具有强大的控制和信号处理能力,能够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TMS320F2812片上整合了Flash存储器、快速的A/D转换器、增强的CAN模块、事件管理器、正交编码电路接口、多通道缓冲串口等外设,使用户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开发高性能数字控制系统。TMS320F2812功能和资源相当丰富,其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l采用高性能的静态CMOS技术;
l先进的仿真调试功能;
l丰富的片上存储器资源;
l灵活的时钟和系统控制;
l功能强大的片上外设;
l12位数模转换模块(D/A);
l高达56个可配置通用目的I/O引脚,保留通用外部标志XF;
l三个外部中断,外设中断扩展模块(PIE)支持45个外设中断。
3 干扰波形发生器的硬件设计
采用TMS320F2812芯片作为本系统的主控制器,用该芯片实现对AD9854的控制,产生所需信号波形。以TMS320F2812和AD9854为核心,构建的系统功能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论文参考网。信号的参数由PC机设置,通过串口发送到TMS320F2812中,TMS320F2812收到参数后控制AD9854输出干扰波形,经过滤波器后输出。
图2 系统硬件结构图
本设计中AD9854采用并口形式访问。TMS320F2812与AD9854的接口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TMS320F2812与AD9854的接口
4 干扰波形发生器的软件设计
4.1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软件程序的设计采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通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系统软件的开工具主要采用CCS 2000。本系统的软件的构成如图4所示。主要由系统软件、PC机控制软件和波形产生软件三部分组成。系统软件包括系统的初始化程序及所有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两部分;PC机控制软件的任务是接收用户输入的波形参数,转换成AD9854的控制字形式,然后传送给DSP;波形产生软件包括DSP控制相关硬件产生所需波形的程序和DSP产生波形数据并控制DA产生波形的软件两部分。
图4 无线电引信干扰波形生成系统软件系统构成
软件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具体工作过程是:上电后首先完成DSP的复位,DSP发出控制信号初始化DDS芯片,同时对LCD进行初始化。论文参考网。然后查询主控PC机是否发出有参数设置信息的指令信号,如果没有则继续查询;如果有则接收指令信号,并判断需要产生信号的类型,DSP据此将主控PC设置的参数信息发送到DDS芯片中或调用DSP程序,同时DSP运行数据信息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出来。最后,DSP的计算数据经DDS的可控DAC后的输出或DDS的输出,经过滤波器后产生需要的引信干扰波形。
图5系统软件工作流程
4.2 三角波调频信号波形的产生程序设计及调试结果
在产生三角波调频信号的过程中,AD9854选择控制RAMPED FSK工作模式,DSP对AD9854的控制流程如图6所示。
对DSP控制AD9854产生三角波调频波形软件进行调试,产生的波形比较理想。图7是三角波调频信号在10MHz-30MHz的频谱,图中显示的频谱稳定,说明所设计的系统能很好的实现三角波调频。
图7 三角波调频信号频谱
5 结束语
本文所设计的无线电引信干扰波形发生器,在通用的硬件平台中,应用不同软件模块,能产生形式多样、波形复杂的干扰波形,所设计的无线电引信干扰波形发生器不仅能干扰多种体制的无线电引信,而且在引信研制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该系统作为试验设备,来检验引信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因此,该设备具有较大的生产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TMS320x281xSystem Control and Interrupts Reference Guide (Rev.B).Texas Instruments,05 Nov 2004
[2] AD98584 datasheet.Analog Devices Inc,2003
[3]刘和平,王维俊.TMS320LF240X DSP C语言开发应用[M].北京航空航天 大学出版社,2003
[4]李青鹏,路军,李俊杰.基于单片机和DDS高精度频率信号实现[J].电子工程师,2002,28(9):50~53
篇8
引 言
红外遥控器的特点是使用方便、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它的应用前景是不可估量。论文参考,I2C总线。市场上的各种家电的红外遥控系统技术成熟、成本低廉,但是,为了避免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设备之间产生误操作,人们在不同的设备中使用不同的传输规则或者识别码,这就使得各个型号的遥控器都只适用于各自的遥控对象,容易造成实际使用中遥控器多而杂,经常搞混的结果。论文参考,I2C总线。本设计本着解决这一矛盾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学习型红外遥控器的实现方案。
1 研究内容及目标
本设计首先分析了红外线遥控编解码原理,结合市场上出售的通用型遥控器进行比较,使用单片机对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进行处理,把经过解码后产生的高低电平以二进制信号1和0的形式进行存储,随后经过调制产生38KHz载波,还原并发射红外线信号,从而达到控制多种家用电器的功能。文中给出了红外线接收发射,以及存储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思路。
2 学习型红外遥控器硬件电路的设计
2.1系统整体设计
学习型红外遥控器是由单片机(AT89S52)、一体化红外接收头、振荡器(74F132)、红外发射二极管、存储器及行列式键盘组成的。论文参考,I2C总线。论文参考,I2C总线。学习型遥控器分为学习和控制两种状态。在学习状态下,主要完成红外信号的接收及存储功能。首先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可以完成对其它遥控器发出的红外信号的接收并对其进行解调、整形、放大,然后把信号送入单片机AT89S52中,单片机定时采集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发出的红外线信号,根据高低电平形成一系列0,1二进制码,并以8位为单位存放到存储器AT24C16以及指定键盘的数据区,从而完成对一个键的学习。如果再学习其它键的功能,方法相同。在控制状态下,单片机对存储器AT24C16和键盘进行寻址,依次读出这些数据,然后单片机以位为定时单位输出给振荡器74F132,调制频率为38KHz,送入放大器,驱动红外发射二极管进行发射,以实现对设备某一功能的控制。系统组成方框图2.1所示。
图2.1系统组成框图
2.2各单元电路设计
2.2.1 红外接收单元
红外接收单元是由红外线接收器件、前置放大电路、解调电路、指令信号检出电路、记忆及驱动电路、执行电路组成。当红外接收器件收到遥控器发射二极管的红外光信号时,它将红外光信号变为电信号并送入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再经解调器后,由指令信号检出电路将指令信号检出,最后由记忆和驱动电路驱动执行电路,实现各种操作。
红外接收电路一般要做成一个独立的整体,称为红外接收头,这主要是因为它对外界干扰十分敏感,为了保证可靠的接收,必须对其严格屏蔽,只留出一个接收红外光的小孔,以防止干扰信号进入。
2.2.2红外发射单元
本设计在发射电路中使用了一片高速CMOS型四重二输入带施密特触发器的与非门74F132芯片。其中“与非”门U7A和U7B组成载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在38kHz左右。
调制电路是由74F123的两个单稳态触发器U7A和U7B级联构成的可控振荡器。论文参考,I2C总线。当P1.4为高电平时,U7A、U7B 处于稳态,74F132的1脚、4脚为低电平,不驱动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载波信号。当P1.4跳变为低电平时,触发U7A并使之进入暂稳态,1脚变为高电平;U7A暂稳态结束时,1脚跳变为低电平,触发U7B进入暂稳态,4脚变为高电平;U7B 暂稳态结束时,4脚跳变为低电平, 变为高电平并触发U7A的上升沿触发端1B,使U7A再次进入暂稳态,从而形成自激振荡,在6脚输出一系列的脉冲信号,经Q1三极管大后送红外发射管,发送红外光信号。
红外发送电路中采用的红外发射器件是塑封的TSAL6200 红外发射二极管,它将周期的电信号转变成一定频率的红外光信号。它是一种高频红外脉冲信号,但脉冲串时间长度是恒定的,根据脉冲串之间的间隔大小,表示传输的是数据“0”还是“1”。红外发射二极管TSAL6200 向空间发射载频为38kHz 的指令码。
2.2.3键盘单元
本设计因为遥控按键较多的原因,采用行列式键盘。
键盘识别采用行扫描法(逐行扫描查询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按键识别方法,其按键识别过程如下:
将全部行线P0.2~P0.4置低电平,然后检测列线的状态。只要有一列的电平为低,则表示键盘中有键按下,而且闭合的键位于低电平线与3根行线相交叉的3个按键之中。若所有列线均为高电平,则无按键按下。在确认有键按下后,即可进入确定具体闭合键的过程。其方法是:依次将行线置为低电平后,然后逐行检测各列线的电平状态。若某列为低,则该列线与置为低电平的行线交叉处的按键就是闭合的按键。
2.2.4存储单元
为了保证系统意外断电时数据不丢失,本系统采用EEPROM将各种编码数据存放起来。基本原理是利用了单片机与存储器AT24C16的I2C通信过程。存储单元主要采用了AT24C16芯片,该芯片是带有2K字节的加电可擦除,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通过单片机的P0.0和P0.1与AT24C16的SDA和SCL相连,进行读写操作。主要用来存放8位的二进制红外线码。
3 结束语
由于系统中所使用的存储器(AT24C16)的存储空间有限,因而系统目前只能对8个遥控按键进行学习与转发。论文参考,I2C总线。但只要更换一片存储容量更大的存储芯片,并且修改相关读写程序就可以实现对更多遥控按键的学习与转发,除此之外,系统的软、硬件都无须做太大的改动。
在遥控器中,遥控信号之所以要经过调制后再发射出去,主要是为了减小发射功耗并增大发射距离。因而改用更加准确的载波和增大发射驱动电路可以增大该系统的遥控距离。将单片机与计算机通过RS-485进行总线通信,则可通过互联网实现红外遥控对设备的远程控制。
参考文献:
[1]郝建国.家用电器遥控系统集成电路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
[2]王俊峰,薛鸿德.现代遥控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91-98
[3]严天峰.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仿真调试[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0-36
篇9
读者认识全文的窗口。读者根据所阅 读的文题,即可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既
需要起到画龙点睛、一语到破的作用。 如"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观?quot
;一文,是采用了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设计,具有 较大的学术意义。但题目未
反映设计科学、论证可靠的研究精华,显得有些平淡。若将其改 为"干扰素治疗慢
性肝炎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则提高了该篇论文的科学性与可信性。 因而,题
目一定要确切扼要。一般中文文题不超过20个字,英文文题不超过10个词,或100
个书写符号(包括间隔在内)。题目即可以是以目的和对象为主,也可以是方法、
结果或论点 为主,以文题和内容相符合为原则。文题有两忌:一是空泛,二是烦
琐。要避免使用笼统、 空洞、模棱两可、夸张、华而不实以及与同类论文相雷同
的字眼。此外,许多作者习惯于用 "研究"、"观察"、"体会"、"探讨"等词语,或
把病例数列出,如:"××例报告" 、"附××例观察"、"××例体会"等。其实,
除特殊情况外,这些一般都是不必要的。 另外,还应尽量少用副词,并且避免使
用系列论文的形式,如:"研究之一"、"研究之二 "等。 文题的格式还有几点要
注意:(1)尽可能不用简称、缩写词,若一定要用时,应以常用并含 义确切者为限
,如冠心病、DNA、CT、等。(2)10以下数字用汉字,10以上数字用阿拉伯字。 (3
)尽可能不用标点符号。
2作者姓名 作者署名的作用是对论文内容负有责任,也是便于读者与作者
联系交流,而且还是对作者的 尊重和应有的荣誉。此外也可以便于进行文献检索
、查阅。 作者的署名以及署名的顺序一定要慎重。在投稿时即应确定,并取得
本人同意,以避免论文 发表后引起纠纷。署名者不可太多,必须是参加全部工作
或部分工作,或参加论文撰写,对 本文内容能负责并能进行答辩者。而有些部分
工作参与者,或负责某一项的实验的测试人员 等,可列入文末的致谢中。署名的
顺序应按对本文的大小排列,第一作者必须是论文的主要 负责人。作业业务领导
人只有确实参加本项工作,才能列为作者之一。 集体署名只有在特殊的一些情
况下才能使用。但必须在文末着名执笔者或整理者。学位论文 作者的署名,研究
生列前,指导导师在其后。在国内外发行的期刊上时,作者工作 单位的
名称应译成英文,作者姓名要写成汉语拼音。
3摘要 一般是要排列在正文开始之前,而且具有相对独立性,可单独引用
。摘要的作用一则可以使 读者确切的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
全文;二则也为情报检索人员的检索 工作提供方便。因此,摘要的内容要求高度
浓缩,要准确、简练、完整地介绍论文研究的"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结构式
的四要素)。摘要胁挥α芯倮ぁ⑼肌⒈怼a href=//huaxue.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化学结构?、表达式等非文字性资料,
也不应自作评价。此外,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 、"作者"等主语。
一般中文的摘要为150~250字,英文摘要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
4关键词 丶视殖浦魈獯剩俏挥谡螅冱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论文中起关键作用的、贮BR> 钅芩得魑侍獾摹⒋砺畚? 特征的名词或词组。它通常来自于题目,也可以从论文
中挑选。一般每篇论文要求2~5个关 键词。每个关键词都可以作为检索论文的信
息,若选择不当,会影响他人的检索效果。医学 上现在客观存在美国《医学索引
》(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 ings,MeSH)最新版作
为规范,亦可参考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翻译地英汉对照《医学主 题词注释
字顺表》。非主题词表的关键词为自由词,只有必要时,才可排列于最后。有些新
词也可选用几个直接相关的主题词进行搭配。
5正文
(1)前言 这是论文的开头部分,要求以简洁的文字叙述该研究的背景(历史
)与动态(现状),前人或本 人以前与之有关的主要研究工作或论点,以及要求解决
的问题,欲达到的目的和研究的价值 与意义。前言一定要切题,不要将其他的,
诸如方法、结果、及讨论放入前言。
(2)材料与方法 是执行科研的关键部分,事关研究的质量。目的是交代被考
察的对象与特征,以及实验及测 定的方法和过程。 根据科研内容以及期刊的要
求,也可以改称为"病例选择"、"临床资料"、"研究对象" 等。 在实验研究中,
应注意交代: 实验对象:包括人和动物的选择标准(如年龄)与特征(如性别);
实验方法:主要是仪器设备、试剂的规格与来源、操作方法等; 分组方法:
对照组、实验组等,是否随机; 观察方法:观察指标及记录方法; 出现的问
题及采用的方法; 实验程序:数据的获得过程。 在临床疗效观察中,应注意交
代: 病例选择标准:诊断与分型标准(如Ⅱ型糖尿病); 病例一般标准:病情
、临床分型、传染病史、过去治疗史; 随机分组情况; 治疗方法:药物剂量
、剂型、用药途径、疗程等; 疗效观察项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疗效标准:痊愈、显效、好转、缓解、部分缓解、完全缓解、无效或死亡。 此
外,对于实验方法,若为规方法或重复前人的方法,只需要注明文出处即可,而对
于创 新方法要详细的具体叙述。此外,为了防止偏倚或混杂等因素的干扰,凡采
用了预防或排除 处理的措施者(如排除PCA患者应用度冷丁),需予交代。而采用的
统计学分析方法、软件等 也是必须要交代的内容。
(3)结果 将调查及观察所得的全部原始资料集中,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获得
科研工作的结果。在处理 这些原始资料时,应客观的、实事求是、随机的加以分
析,不应有意无意的加以挑选。对于 临床研究,各组病例的数目应吻合一致。各
种研究结果应注明统计学的差别与意义。 所有的结果项目均应围绕研究的主题
,要有逻辑、有层次的一一罗列;与主题无关的不宜全 部列出。在结果还应将图
篇10
发射换能器激发的声波到达接收叉指换能器时,其中一部分转变成电信号输出,成为主信号;另外一部分反射回到发射换能器,此反射回的声波又经过发射换能器反射到达接收换能器,然后以电信号输出,该信号比主信号多走两倍路程,它总共在基片上来回走了三次,所以称该信号为三次行程信号[1],如图1所示三次行程信号由于比主信号多用了两倍的时间,故在频域上产生一个相位延迟,它与主信号叠加,使滤波器带通内产生波纹,所以说三次行程信号是一个干扰信号,要想法消除它。
图1 三次行程信号与主信号示意图
为了进一步对三次行程信号进行分析,采用等效电路的分析方法,这里用导纳矩阵Y来表示SAW器件,如图2所示,是阻抗匹配电纳,是外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图2 包括外电路的SAWF电路图图3 电路简图
由图3得到电路方程: (1)
因为,上式变为:
(2)
所以输出电压为:
(3)
可以得到滤波器的频响表达式:
(4)
其中三次行程信号问题主要是由于项产生的,引起了通带波纹,表示IDT的声辐射电导,、t分别表示输入、输出IDT的声辐射电纳,k为常数。这些参数都可以从等效电路模型中得到:
(5)
(6)
其中表示等效电路一个周期段的静电容,为机电耦合系数,由第二章等效电路模型的导纳矩阵Yij得到:
(7)
(8)
把式(7)、式(8)代入上式(4)就可以得到SAW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图1-4给出了用matlab仿真的等效电路模型设计的均匀叉指结构的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频响中不考虑三次行程信号问题(k=0),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37Mhz;IDT指条数N为255;静电容CS为10-12F;滤波器的频如图4所示,设计的滤波器带外抑制大于40dB。
图4 均匀叉指结构的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曲线(不考虑三次行程信号)
当把三次行程信号考虑在内,计入项对频响的影响如下图所示,k分别取1和3时滤波器的频响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通带内产生了明显的波纹,当k=1时,通带波纹峰峰值为8dB,当k=3时,通带波纹峰峰值为17dB。
图5 考虑三次行程信号的滤波器频响 图6 考虑三次行程信号的滤波器频响
(k=1)(k=3)
由上图5和图6可以看出,三次行程信号的干扰使通带内的特性出现起伏波纹,所以在滤波器设计中要考虑三次行程信号对频响的影响,本论文采用同相位法来抑制三次行程信号,计算发射和接收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使得发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差180度而相消,如图7所示。
图7 抑制三次行程信号的IDT结构
当信号频率f等于换能器的中心频率时,得到:
(9)
式中—声表面波的传播速度;
—声表面波的波长。科技论文。
从图4-18可得到,主信号的传播时间为:而三次行程信号的传播时间是主信号传播时间的3倍:
(10)
式中 K—正整数;
T—声表面波信号的周期。科技论文。
从式(9)可知,只要成立,那么主信号的相位就等于三次行程的相位,可以达到减少三次行程信号的影响。
从图7可以得到:
(11)
(12)
(13)
式(10)(11)(12)中——发射换能器和接受换能器之间的距离;
n——叉指电极数目和指间数目之和。科技论文。
将式(11)、式(12)和式(13)代入,得到
(14)
即
(15)
式中 K,n——正整数;
只要发射换能器与接受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满足式(15),就可以达到减少三次行程信号的目的。
[1]W.R.Mader.Universal methodfor compensation of SAW diffraction and other second order effects[J].Ultrasonics Symposium.1982:23-27.
[2]武以立, 邓盛刚, 王永德. 声表面波原理及其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3..
篇11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大约占总实践学分的27%。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15周内,独立完毕业论文。首先是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当然如果有合适的题目学生也可以自主申报;接着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双向选择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然后是学生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与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外文文献的翻译,外文原文不少于2万字符,译文不少于1万字;接着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与所做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消化吸收、分析归纳,利用两周时间完成开题报告;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设计或实验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的编写;最后,经指导老师和评阅老师评审通过的论文就可以参加答辩。笔者自2009年以来连续指导了五届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明显感觉毕业设计质量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主要有基础理论与知识不扎实、论文重复率偏高、编程论文比例逐年降低等。管理、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的原因都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1-4],管理方面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的问题,教师方面存在选题不恰当、不负责的问题,学生方面由于生源的变化以及社会大环境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抄袭成风等问题。针对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这些原因,狠抓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答辩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一、严格毕业设计选题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
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
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
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与毕业设计的好坏息息相关,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现在开始,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才能逐年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不能仅靠指导老师,它需要学校、学院、系、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对学校层面,首先应该保证生源,重点严格控制转入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质量和数量,要让学生一进校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学院层面来说,严格执行毕业设计标准,强力推进毕业设计改革,改变毕业设计百分百通过的现实,同时,加强对驻地子弟和石油子弟的管理;对系上层面来说,加强过程控制,严格答辩环节,及时堵住各个环节存在的漏洞;对指导教师来说,要从学生的前途和学校的声誉出发,从严要求,坚决将滥竽充数的学生挡在校门之内。只要这四个层面都做好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肖丙刚,王秀敏,赵吉祥.本科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4).
篇12
高等院校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实现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业务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为了确保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必须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最为关键的就是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全过程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形成制度化、标准化,以利于进行全过程全面跟踪管理,使质量管理在环节上、阶段上紧密相联,从而使质量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全程管理体系、协调监控体系、条件保障体系、目标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体系、和综合评估体系等。
一、全程管理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由不同阶段和多环节组成的创作过程,其质量管理应具体落实到不同阶段和环节之中。一般说来,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通常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以及八个环节,即前期主要包括选题、搜集资料、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四个环节,中期主要包括本文创作、教师审阅二个环节;后期主要包括答辩、成绩评定二个环节。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应该对其全过程跟踪管理。作为全程管理,就是要对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确定管理目标和要求,管理人员应对每个阶段和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完成。
二、协调监控体系
建立协调与监控体系,就是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工作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质量。在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管理工作环节不协调和相互脱节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学生忙于找工作而不能按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从而影响设计或论文答辩进程,干扰了院系教学工作的节奏。此外,一校多区的高校,特别是新校区由于教学设备和设施还不完备,如学生查阅和搜集文献资料比较困难,教师指导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因此,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必须加强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尤其是各个校区在质量管理环节上容易出现漏洞和盲点,应及时做好协调工作。
三、条件保障体系
条件保障体系,是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完成的物质基础,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载体。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学校及院系一定要为学生开放图书馆和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和实验器材。与此同时,还要保障学生能够及时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由于毕业设计(论文)都是在同一时期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出现争抢图书资料和排队实验的问题,所以,学校及院系主管负责人要统筹规划、协调安排,保证每个学生能及时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与此同时,要协调专门管理人员为学生排忧解难,确保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四、目标管理体系
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目标管理体系。目标管理工作的目的,旨在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其中,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技能水平、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能文能武”的应用人才。
五、文件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文件,是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体现。要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就必须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过程纳入文件之中,从而形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文件体系。在质量管理文件体系中,主要包括管理标准、管理程序、管理规则、管理计划、管理措施、管理目标、管理监控等,并将选题结果、开题报告、答辩记录和成绩评定等纳入文件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使质量管理工作文件化。
综上所述,构建与创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使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这不仅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而且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方位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到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和环节之中。它实质上是质量管理创新的过程,也是逐步规范管理工作的过程,更是将质量管理制度化的过程。这是培养和造成高级专门人才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综合评估体系
建立评估体系,就是对答辩、成绩评定两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答辩与评估,是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综合考查和评价,其中主要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创新观点、应用性与操作性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在答辩和成绩评定过程中,是否符合学校有关规定,成绩评定是否客观、公正。当答辩专家小组成员出现意见分歧时,应组织重新答辩,然而,再依评定标准作出成绩等级。质量管理最为重要的是制定客观而详细的成绩评分标准,各项标准要明确,如创新性的标准要具体化。
此外,评估体系也包括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对指导教师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评估。把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都纳入评估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地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13
《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2级生所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有1/3的博士生获一次性,而78位硕士生,10人没获,仅有19人获一次性。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生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学位与生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导师、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着认识的问题——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视“论文开题报告为”。除外,对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原因。鉴于此,笔者的管理工作体会,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和技巧做一探讨。
1.1
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过或虽已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的探讨和,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性;
③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的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考虑到在内的性。
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给定的,而是的,在对所领域的、现在的资料等信息把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问题”均是生所经历的过程,导师已了过程,但导师并替代生,这生学习、的独立性要求。
1.2
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现状)、方案(、内容、方法、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概括,要求:
①、规范。要将的问题地概括,反映出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的要求——因素、受试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少的文字表达,超过20个汉字。
2.2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要,交代的价值及需要背景。先谈现实需要——由的问题导出的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客观,且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问题,但又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时期内的概况;“述”更多的并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善于问题,选题在当前中的位置、优势及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的错误。综述的,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依据,另一对原著者性劳动的尊重。
2.3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的。、,才能的方向,才能排除过程中因素的干扰。
②的内容。要来的内容,要求、详实、周密,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进程陷于被动。
③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过的课题,只要新的视角,采用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的过程。整个在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对每一阶段的起止、的内容及均要有的规定,阶段之间间断,以进程的连续性。
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遇到的最主要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最的关键性与问题要有、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创新点。要,所选课题与同类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