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项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项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项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外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管理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在于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员工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于是员工满意度这个概念出现在众多管理者的思绪中。具体来说,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对其工作各种特征加以解释后所得到的综合结果,它主要涉及的是某一种工作情境因素是否影响到其工作的满意程度[1].员工满意度是企业健康状况和员工积极状态的“晴雨表”,而员工满意度调查则是测量的工具[2].在知道了这个成功的秘诀之后,企业正越来越多地运用调查方法来了解员工的满意度状况。

最早的关于“员工满意度”这个概念来自于西方管理思想,国外对员工满意度的研究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传统意义上的员工满意度主要指工作满意度[3].而据本人分析总结,对于员工满意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一是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即其维度;二是员工满意度的调查方法和测量工具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开题报告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在员工满意度的维度研究方面,1935年美国学者Hoppock的经典研究“JobSatisfaction”提出员工满意度是员工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足感受,也就是员工对工作环境的主观感受[2].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他将与工作满意度相关的因素称为满意因素或激励因素,将与工作不满意相关的因素称为不满意因素或保健因素[5].其后,洛克指出员工满意度构成因素包括工作本身、报酬等十个因素;阿莫德和菲德曼提出其构成因素包括上司、经济报酬等六个因素等也对员工满意度的维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为员工满意度维度的科学划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6].而在员工满意度调查和测量工具的研究方面,人们开发了许多种员工满意度评价工具,比较成熟的主要有:工作描述指数(简称JDI);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简称MSQ);彼得需求满意度问题调查表(简称NSU)[7].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据调查有50%的公司使用调查发现法,到20世纪90年代,有超过70%的公司使用调查发现法[8].相对于西方国家在员工满意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我国各企业管理者和学者对员工满意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1978年徐联仓等人的有关员工满意度调查报告在《光明日报》发表,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重视,这是国内最早进行的员工满意度调查[9].在测量工具方面,我国大部分学者以沿用国外的测量工具为主,而在2001年卢嘉等人开发了针对我国现代的员工满意度量表[10].

随着员工满意度逐步受到各个行业企业管理者的重视,饭店管理者和饭店行业的学者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对饭店员工满意度作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在理论方面,2004年李怀兰在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顾客与员工的高满意度是饭店业发展的基石》,认为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饭店业不仅要努力做到“以顾客为中心”,还要实现“以员工为中心”,顾客与员工的双赢是饭店生存和发展之源泉[11].2006年王蕊发表文章《酒店满意决定顾客满意》,认为如何让顾客满意而成为酒店的忠诚客人,最根本就是让员工满意度得到提高,培养员工对饭店的归属感,不断增强员工对饭店的向心力[12].在实践研究方面,2004年王华和黄燕玲对桂林市12家星级饭店员工工作满意度进行了探析,调查发现桂林市星级饭店员工工作满意度较低,对饭店工作待遇、提升机会及进修机会的不满意是工作满意度较低的主要原因[13].2007年戴斌等人对中国首批白金五星级饭店创建试点单位(北京中国大饭店、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广州花园酒店和济南山东大厦)进行了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14].从整体情况来看,对饭店员工满意度的调查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地区的许多酒店缺乏这种调查,而经济发达、酒店业发展迅速的珠三角地区也不列外,除开上述对广州花园酒店进行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外,本人没有发现珠三角有其他饭店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的信息和数据。

二、选题依据

(写作指导:选题依据相当于研究背景,指你为什么选这个题目,为什么选这个酒店作为例子。可以从两个方面,(1)这个论题目前的研究存在什么局限,或者哪些领域还存在缺陷或还缺乏关注和调查研究(2)目前的行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和问题,致使这方面的研究和思考非常迫切,这个酒店在这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代表性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章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出自http://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905493.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饭店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相对于其他规模相当的企业会比较多,另外由于其功能设施齐全,所以饭店从业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都非常的复杂,而每个员工都拥有是否工作的自主权,这样一来,饭店管理者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而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员工满意,因为“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宾客;没有满意的宾客,就没有满意的业主;没有满意的业主,就没有满意的社会”[15].而员工满意度调查不仅可以衡量员工满意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协助饭店管理者根据实际状况提升员工满意度,从而提升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据我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的调查,2002~2004年饭店业员工流动率平均为23.95%[16].另外,据中国人力资源调研网统计,东莞地区酒店的员工流动率在30%左右,酒店业招聘员工并保持员工稳定,尤其是稳定优秀员工的难度越来越大[17].加上东莞近几年来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五星级酒店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从而扩大了对酒店从业人员的需求,各个酒店可谓想尽千方百计“挖墙角”,从而也导致员工流失率越来越高。所以放店在发展硬件设施并且吸引人才的同时,必须要关注员工管理,提升员工满意度,降低不必要的员工流动,留住优秀人才,从而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东莞索菲特御景湾酒店作为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最豪华的酒店之一,从2004年正式成为法国雅高国际酒店集团旗下索菲特品牌酒店之一后,一直引领着东莞酒店业向高品位的国际化道路发展,是整个东莞地区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酒店,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代表意义。

三、选题目的和意义

(写作指导:所谓选题目的和意义是指通过你这篇文章的写作,你希望达到什么目的,或者会产生什么效果。包括:(1)本研究主题的重要性,在实际领域应用;(2)通过研究期望能达到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在哪些方面有什么价值等)

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作为旅游业的附属产业,饭店业也进入了其迅速发展时期,更多国际知名饭店管理集团看中了中国这块潜在的消费市场,旗下各个酒店品牌陆续进驻中国,尤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虽然整个饭店行业看似一片繁荣,但是作为饭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饭店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方面,特别是员工满意度这个主要部分。对饭店的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员工满意度真实地反映着其管理水平

WiseMedia

篇2

2.信息工作描述。信息工作描述在信息工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它是一份对组织中某一项信息工作的目标、内容、所需技能、涉及的责任、该项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以及工作条件进行描述的局面报告。这份报告常用于新雇员的挑选、信息工作人员定位、信息工作人员培训和信息工作绩效评价等工作。

3.信息工作详述。信息工作详述与信息工作描述的关系最为密切。它是描述从事某一信息工作的人员抽应具备的专门资格的书面文件,包括技能、学历、所需的工作经验等。它与信息工作描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的是从事工作的人员的素质,而信息工作描述强调的是工作本身的内容。

二、信息工作人员的招聘与挑选

招聘工作是组织获得人力资源的基本方式。其核心任务是为组织中设置的不同职位配备适当的人选,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了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招聘标准。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将信息工作人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而且对从事不同信息工作的人员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不同岗位人员的招聘标准也不尽相同。

1.信息工作人员的招聘。当组织中的信息管理部门出现职位空投或者设置了新的职位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进行信息工作人员的招聘。信息工作人员招聘的方式包括两种。一是内部招聘,即通过组织内部人员晋升或调动来实现。二是外部招聘,即从组织外部招聘人员。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各有优缺点,应该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哪种方式。

信息工作人员的内部招聘。主要通过下属文件、内部资料、布告栏等方式公布招聘职位和标准,在组织内部公开进行招聘。内部招聘的主要优点包括:完善组织内部的竞争机制,申请人能尽快进入角色,能节省评价时间和费用。主要缺点包括:难以摆脱原有各种关系的制约;无法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助长论资排辈。

信息工作人员的外部招聘。主要通过新闻媒体、职业介绍所和猎头公司、人才市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熟人推荐等渠道在组织外部进行招聘。外部招聘的主要优点包括:促进组织创新、节省培训费用;增强组织内部的竞争压力。主要缺点包括:招聘费用偏高;易造成招聘失误;外聘人员融入组织文化的时间较长。

2.信息工作人员的挑选。面对前来应聘的申请人,组织的下一步工作便是人员的挑选。从众多的候选人中选择效用最佳的人选,是人员挑选工作的中心目的。组织应参照工作分析、工作描述、工作详述、信息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及招聘标准等衡量申请人,并辅以面试、试用等手段进一步考察申请人的实际能力,从而作出聘用的一系列人力资源建设工作。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网站搜索

繁體

论文首页图片论文热点论文专题论文管理论文经济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语言论文英语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社会论文

哲学论文法学论文声学论文艺术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计算机文农学论文医学论文其它论文搜索论文写作指导应用文稿

考试信息考试软件职称评审信誉保证论文转让论坛交流论文qq群联系方式论文订单论文讨论论文资讯联盟知道首页管理论文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背景:阅读论文

论企业信息人力资源管理

[日期:2009-01-22]来源:作者:李国芹马瑞平[字体:大中小]

三、信息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在员工招聘、挑选之后,在员工培训之前,并与二者相辅以成。绩效是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具体劳动的客观过程的产物。员工的绩效是指员工经过考核评价,被组织管理层认可的工作行为、工作表现、工作成绩以及工作结果。儿评价是组织对员工在某一时期内的工作业绩、行为等作出评价的过程。绩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为组织确定报酬,改进员工工作绩效,这培训、晋升及选任或留用员工提供标准或依据。

一般来说,绩效评价制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非参与性的绩效评价制度;另一类是参与性的绩效评价制度。

1.非参与性的绩效评价方法。非参与性的绩效市政府方法又分为客观评价方法和主观评价方法两类。客观评价方法主要侧重于评价员工的付出,评价建立在数量基础上。由于信息工作的特殊性,信息工作人员生产的信息产品不能简单地套用物质产品的讲师方法,如某程序员设计了两个程序与某员工生产了两个零件对组织的贡献为可相比;而两位程序员每人均开发了一个新程序,也不能简单认为他们的工作业绩相同。因而客观评价方法不太适用于信息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

2.参与性的绩效评价方法。参与性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目标管理法。这种方法主张各层管理人员与员工必须参加制定目标和实施计划,要求上下级之间就如何实现目标充分交流意见,在确立目标的同时,也确定了考核指标和标准。目标管理能够不断地将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反馈给行为人,以便于行为人能够调整自己的行动。当目标明确、可衡量、有实践性时,目标管理法用于绩效评价很有效,它注重于对员工绩效的定量评价。但对于信息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来说,目标管理的缺点主要在于较高层次的信息工作难以量化。

四、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

由于知识的快速更新,以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部门不仅要向本部门员工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而且还应承担提高组织全体员工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责任。这实现这一目的,内部培训和继续教育是较好的方法。

篇3

一、人才流失对国有煤炭企业的不良影响

1.增加企业的成本。当员工离开企业后,为了填补职位的空缺,企业必须重新进行招聘。新员工来到企业后,必须对新员工进行岗位胜任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招聘新员工的费用以及对新员工的培训费用都将作为企业额外增加的成本,列入企业的成本损失。

2.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新员工在对企业的了解和技能等很多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都与老员工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对他们的培训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影响企业的士气。员工之所以离开企业,是由于他们对企业存在严重的不满情绪,例如有的员工对薪酬待遇的不满,有的对企业的人文环境不满等。这种不良的情绪往往会在团队中蔓延,引起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消极情绪,使很多缺乏工作稳定性和忠诚度的员工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纷纷跳槽。因此,员工流失率过高的现象对现有员工的士气有很大影响。

二、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煤炭行业的特殊性。由于受地理位置、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第一,地域环境的影响。现代企业的员工不仅考虑自身的生存环境,而且十分注重下一代的培养和发展环境。而煤炭企业大多建在偏远地区,一般都远离省会级城市,在居住环境、医疗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与大城市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些都会成为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工作环境的影响。煤炭开采业是高危行业,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着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诸多不安全因素,人们对煤炭行业存在很多顾虑和担心。而且,煤炭企业的工作环境差,条件艰苦。这些都是导致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第三,薪酬待遇的影响。由于煤炭行业发展不景气,导致煤炭行业的薪酬水平较低,有的企业甚至不能保证工资的正常下发。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基本薪酬属于员工最基本的保障,如果基本薪酬得不到保障,就会导致员工的不满,最终的结果会导致企业的人才流失。

2.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合理。国有煤炭企业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还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目前,很多国有煤炭企业在用人时仍然受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影响,在任用、待遇、升迁等方面还是论资排辈,不考虑员工实际的工作业绩和能力,使企业很多人才不被重用。由于人才个人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职业前景也非常渺茫,导致很多人才纷纷离开企业另谋他就。(2)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仍然停留在领导对员工的主观评价,因此,考评结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能反应出员工的真实绩效。这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会导致对企业丧失信心。(3)平均主义严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煤炭企业内部的平均主义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一些优秀人才,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感受不到企业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对企业的不满。

3.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国有煤炭企业认为,培训对于企业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因此,对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煤炭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甚至将人力资源部门也归入后勤或其他部门论文提纲怎么写。一些煤炭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只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缺乏对员工的中远期培训,一些效益不好的煤炭企业甚至取消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培训投入的严重不足势必会影响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行。企业的人才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学习机会的话,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茫然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况的驱动下,他们可能就会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4.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国有煤炭企业由于受资金、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过多地看重企业的物质利益,忽视了在文化方面的建设。近期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作了“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1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80%以上的经营者都将此归之于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等。很多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对于煤炭企业可有可无。有的煤炭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不知企业文化应从何处入手,应交给哪个部门,具体应该从事哪些活动。很少有煤炭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部门,因此,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很长时间处于缺失的状态。

三、防范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1.加强对煤炭行业的重视。煤炭行业属于国家重要的资源产出行业,担负着开采煤矿资源的重任,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煤炭行业的重视程度。煤炭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致使员工的薪酬水平较低,企业的工作条件恶劣,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为了保证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应增加对煤炭企业的资金投入,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例如:为煤炭子弟考大学开设绿色通道等,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所需人才。煤炭企业应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对于企业的不同人才的薪酬可以适当拉开档次,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工作环境的改善,以留住企业所需人才。

2.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国有煤炭企业为了摆脱人才流失严重的困境,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用人机制。企业应该根据员工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安排适合他的岗位,做到合理用人。同时,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尽量使考核体系做到客观、可行。要依据对员工的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而且,企业还应帮助员工设计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由于受个人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一些员工想成为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另一些员工希望在专业上得到发展。如果员工的个人目标不能实现,感觉未来的发展前景渺茫,就会缺少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因此,国有煤炭企业可以帮助他们设计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培训和管理,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发展规划,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使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以利于煤炭企业目标的实现。

3.加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为了避免人才的进一步流失,煤炭企业应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一,煤炭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以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炭企业应建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培训工作视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建立独立的培训部门,以增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第二,煤炭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是促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麦当劳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为了调动员工对培训的热情,将员工的培训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效结合起来。麦当劳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主要是学校麦当劳工作手册和现场观摩;如果想升为店长,必须在地区的培训中小学习;如果想升为区域经理,必须到全国的培训中心去学习;如果想升为大区经理,必须到美国的汉堡包大学去学习。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指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它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我们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把员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分散的员工个体力量聚合成团队的整体力量;可以利用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言行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有煤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来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建设由管理者倡导的、全体员工认同参与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篇4

但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当中,我们是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始终强调个人服从组织需要,服从事业的需要,而很少考虑个人的专长、兴趣及需要,而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主要要素。

而且人是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第一的、决定性的资源。我们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围绕人这一要素,为他们创造各种能充分施展他们的才能的条件,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使每一个人都能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尽其所能。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就是树立为人服务的观念。当组织内的员工受到尊重时,他们就能体会到自己是组织的主人。人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有积极性,或积极性多高,对于其能力的发挥程序至关重要。我们知道,人的能力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发挥出来。

所以我们在用人方面:一是能力性质、特点的差异。二是能力水平的差异。我们要“用人之长,避人这短”这是我们学人力资源管理要懂得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要承认人与人之间能力水平上的差异,目的是使我们要懂得人力资源在利用上坚持能级层次原则。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差异原理指的是:具有能力层次的人,应安排在要求相应能力层次的职位上,并赋予该职位应有的权力和责任,使我们个人的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人力资源问题往往牵涉文化、制度与人三个层面。

人力资源观强调职业管理者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其各项职责如招聘、绩效管理、员工保留、培训规划等都需要各主管的贯彻配合和直接参与。同时,各层管理者直接承担着下属辅导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等职责。员工也越来越多地负起自我管理的责任。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把精力放在员工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等事务性的工作上,被定位为后勤服务部门。到了90年代,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管理中,人作为一项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所强调的“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

所以我们为了使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人力资源战略同企业竞争战略做到一致:

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把员工培训作为解决人才需求不足的方法

由于缺乏知名度和吸引力,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面临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良好的培训机制离不开科学的培训规划以及合理的控制制度。也就是说,员工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种社会辅助教育等形式来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既要注重培训的内容,又要注重培训的层次。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

3.创造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收益;二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在企业内外提供有偿服务,逐步演化为利润中心。

4、给予员工的福利与待遇、为员工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表现机会

在管理的过程中,福利,始终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留人机制。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员工管理来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一个适宜、安全、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也是促使员工积极工作的条件之一。不论薪金还是职位都有封顶的时候,一位总经理如果干的不错,企业没有合适的更高的职务再晋升他的时候,企业应该为他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展示其才能的机会,比如鼓励其下海,为他提供资金、技术及其他扶持,或是实行股份制,用股份的诱惑吸引员

工,留住员工。5.制定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的建立以及机制的完善。公司必须从整体战略眼光来构筑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厦,并让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如培训开发、管理沟通、岗位轮换、考核等等)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当然激励机制的最重要部分则体现在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上。

同时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激励雇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挑战性,满足其成就感,营造雇员和企业共同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旨在使雇员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帮助企业成功地实现战略目标。

6、热爱、理解、关心员工

热爱自己的员工是经营者之本。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只有做到了>:请记住我站域名/

我们要谨记:尊重和欣赏你的员工,可以从最简单的方法开始做起。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如果你的真诚地赞美第一个员工,那么人就足以促使员们更加友好交往和努力工作。

我国人力资源非常丰富,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宝贵财富,但是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尤其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以下是我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几点建议:

1、首先我们企业应该要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

2、在激烈竞争的现代企业中,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就很难发展,即使生存也会面临危机。在管理上也是如此,企业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地扬弃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3、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建立多种形式的系统化的激励机制,重视精神激励。

1)目标设定方面不仅要体现企业目标的要求,还必须要满足职工个人发展的需求

2)物质鼓励是基础,但不是万能的,精神鼓励是根本,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使企业真正留住人才

4、我们要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服务。

在我国企业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溶入国际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加之入世后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机遇与挑战,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应及早做好准备,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层次,采取积极行动,减少人才流失的损失。

建立企业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建立适合员工发展的内部环境,通过提升人力资源总体能力以最终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全球性企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竞争日趋激烈.但最终必然是人力资源能力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也是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人才选用机制的竞争。而且我们现在,“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企业应该要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加以重视。因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优势,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后序话:

不知不觉与老师一起上课也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真的很高兴,多了一个好老师,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多了一位好朋友。在你身上学了好多有关人力资源的知识,课外的知识。是你让我接触有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让我接触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例如:美的空调的案例。让我接触现今高校继续就读的情况。这一个过程是很值得我回忆的。

令我收获最深的是分析美的空调的案例的时候,我作为我们组的组长,就要对这个案例负责,我尽量让每一位组员都参与其中,并不是为了应付。我也不喜欢这样的做法。我采取的办法是让每一位组员去看一看美的空调的案例,然后将她们的想法告诉我,我再将她们想法好的采取,不好一起商量讨论。我还记得我们班的有关组员,下课时还在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好感动,我觉得真的每一位人都参与其中。我还深深记得我为了做powerpoint整整一个下午座在电脑旁边,为了就是做好这次的案例分析。

接下来,就是我代表我们这组上去发言,虽然平时我有做过主持,在公众面前发言,参加演讲比赛。但今次的感觉与前面几次是完全不同,尽管以前我们在上公选课时也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也是代表我们组员出去,但今次我更懂得为我们组员着想,因为我们今次不仅有我们班的组员,还有其它系的组员。我现在代表是我们整组的成员,代表我们这组组员的想法。而且尽管我在这次案例分析中,可以未必是最好的一组,但最后得到组员的支持,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因为不是她们对我的信赖与支持,也不会派我上去,也不会后来对我的肯定,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团体合作的精神,因为有时候你做一件事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全部人一起合作做出来远远要比人一个人做要好。这是我在今次案例分析中得好最宝贵的一点。

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会因为人力资源管理选修课结束,就结束有关方面的学习,我会一如既往的去学习有关方面的知识,继续去对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在此,我也希望在以后,如果我有相关方面的疑难,请老师多多帮助,我也会继续与我们这组的人讨论,看一看她们的观点是怎样的。

因为如果将来有机会,我想继续深造,而人力资源是我其中的一个选择,所以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把它学好,学精。也希望老师出给一些宝贵的意见。

最后,很感谢老师在这段日子里给予我们的。

参考文献:

篇5

经营一个企业,一是靠人才,一是靠管理,管理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套的完善的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果说,企业的体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提炼先进的管理理念,培育良好的管理行为,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必须“结缘”,才能使企业在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中实现持续发展。

二、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关系

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法治手段”,企业管理的运行是以企业的一系列制度、规则、章程的有效执行来维持的,具有显性、刚性的形态特点,员工一旦进入企业,就必须认真执行维护企业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没有可执行,可不执行的选择。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倡导的“道德规范”,企业文化的确立是以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的培养和有效践行来实现的,具有隐性、柔性的形态特点,员工在企业中有认同或不认同,或逐步认同、或认同另一种理念的选择。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要善于提炼、倡导、培育有本企业特色、对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有激励、导向、促进作用的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与管理制度深度融合,并让员工感受到这种融合,对形成严谨而和谐的管理氛围、严密而高效的管理效果,推动企业发展、使员工受惠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在严格中感觉宽松,在压力中感觉自如,再鞭策中感觉激励,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产生剂、粘合剂、催化剂的作用,使员工既有制度化的规范,又有价值观的导向,显性与隐性相融,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实现“刚柔并举”。这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一种目标,企业文化建设也因此发挥了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载体的作用。

公司在两年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紧紧抓住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为企业管理提炼出管理理念,让员工所认知、认同、接受,员工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从“要我执行”变为“我要执行”,从“刻板执行”变为“创新执行”,实现了公司管理的高效、优质运行,公司管理水平也由此提高。

三、企业管理导入企业文化的运行方式

企业管理由整体管理和分项管理组成,分项管理是整体管理的基础,整体管理是分项管理的统领。企业管理导入企业文化分为整体导入和分项导入。

关于整体导入。*年初,在公司的年度行政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提出了“诚信、和谐、关注业主、关心员工”的经营管理理念,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员工达成理念的共识和价值观的认同,最终融合为全体员工的默契、习惯和氛围,从而使企业内部环境更加和谐,管理更加顺畅,内耗大大减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企业文化理念的培养和形成,为公司同时进行的业务流程再造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念支撑。公司把主体理念导入公司整体管理模式的调整和优化(即业务流程再造)当中,企业文化成了业务流程再造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流程再造以前瞻性的眼光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一定程度的超前设计,这本身就是提出了一种文化,新理念的要求;也就是说,没有新文化、新理念的支持,流程再造就会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而公司的每一流程又反映了企业文化的特征,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理顺了公司的管理流程,就是完善了公司的制度文化。

关于分项导入。更好地诠释“诚信、和谐、关注业主、关心员工”:对市场,诚实守信是我们的第一承诺;对企业,和谐协调是我们追求的环境氛围;在市场,顾客是我们第一关注的焦点;在企业,员工是我们第一关心的对象。把这个主体理念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在这一经营管理理念的引导下,按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管理、品牌管理以及对业主的回访服务等分解出具体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为公司各项业务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导向作用。

工作理念作为管理思想境界,具有引领作用和目标性的特点;工作模式作为管理行为习惯,是优化了的流程和手段。前者引导后者,后者实现前者。对每项管理提出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有利于引导员工培育、形成并规范有本业务管理系统特点的精神动力指引与工作行为准则,激发员工提高本业务系统的管理层次,打造管理工作品牌。

在项目管理上,导入了“用精品回报业主,靠诚信链接市场;用管理提高效益,靠团队实现目标”的项目管理理念。引导员工认识项目管理是公司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离不开建设优秀的项目文化,以优秀的项目文化激励员工为实现项目和公司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在局提出推进“三大文化”(项目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建设后,公司对“三项文化”建设的目标、措施、任务作了系统的分解,使项目部及员工知道“三项文化”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切实将局提出的项目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融入到项目管理、安全管理和廉政建设中。

四、企业管理导入企业文化的具体成果

在业务流程再造中,公司按业务分类和参照国际工程公司部门设置模式调整组织机构,为公司按照现代施工企业的特性和适应市场运作的需要建立管理体系,提供了保证。同时,公司编制出版一系列的业务管理程序,把公司的各项业务纳入程序管理,使公司的经济活动按规则运行,并以此推动资源高效整合,显性、刚性形态的企业管理体制、管理规范初步形成。公司按照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的工作思路,将隐性、柔性的形态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培育起来,促进了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的形成,营造出和谐、顺畅、高效的管理行为、管理习惯和管理氛围,使业务流程再造“如虎添翼”,使管理流程的执行“事半功倍”。企业管理导入企业文化催生了公司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的生成又推进了公司的现代管理。

在确定了各项业务管理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后,各业务管理系统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标准,明确了自身的工作目标,并按局“争港工第一,创建筑一流”和公司“建设水工工程施工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的要求,提出本业务管理系统争创同行一流管理水平。如: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人才优势充分发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项目成本过程可控,提高了盈利水平;材料、分包集中采购,确保了预期效益;资金集中管理,极大改善了经济运行质量;规范合同管理,规避了法律风险;资源、信息共享,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优化船机结构,增强了竞争实力;实施经营策略和诚信履约,培育了主业地域市场和扩大主业市场占有分额;实施科技战略,打造了优质品牌等。业务流程的有序运行使公司逐步实现按现代施工企业管理模式运作。通过管理创新,使公司达到低消耗、高效益的目标,加快了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篇6

因此,只有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为企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才能真正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把人作为企业的财产或工具,只重拥有不重培训开发;在用人上,只限于公司内部的小圈子,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现象严重。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1、要正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

正是这种契约关系割断了计划经济下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模式,使市场配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契约关系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企业通过市场配置,可以淘汰一些不能胜任工作的落后员工;另一方面,人才一旦遭到闲置、压抑或浪费,会本能地利用市场机制“跳槽”,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造成企业人才流失。

因此,企业必须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狠下工夫,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本企业服务。

2、要正确认识不同员工之间的差异问题

每个员工能力的差异,必然会造成员工等级和收入的不同。树立正确的“差异”理念,有助于消除职工过分依赖企业的平均主义观念,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管理人员能升能降的思想基础,营造一种员工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国际商务、工程技术、金融法律等一系列人才群体为基础。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只有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竞争策略,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内部人才潜力,拓宽外部人才引进渠道,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在深入挖掘企业内部现有人才的同时,加快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改革步伐,充分利用人才招聘会、刊登广告、企业网站、中介机构、猎头公司等多种形式,敞开门户,广纳贤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突出的企业人才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事业留才:

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最大限度开发和激活雇员的才能,并积极为他们提供锻炼、实践的机会和舞台,使雇员的个人收益、自我实现需求在与企业共同发展中得到满足,使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重金聘才:

对一些重要岗位和特殊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一些国外工程项目急需的人才,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打破常规,重金聘用,有效吸引优秀人才为公司经营管理服务。

竞争用才:

在企业内部积极倡导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用才氛围,树立“注重实绩、竞争择优”的用人理念,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绩效考评、动态管理,使优秀人才在竞争中施展才华,脱颖而出。

属地择才:

加快企业人才本土化战略进程,充分利用驻在国的人力资源,大胆吸收、培养和使用当地雇员,发挥他们的语言、文化、社会关系、技术优势,为企业发展服务。敢于吸收具有国际经营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的优秀当地人才在企业各驻外机构甚至是企业总部担任各类重要管理职务。

三、完善员工培训体系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重视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的程度,决定了其未来竞争的潜力。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完善员工培训体系,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全过程:

就是企业培训要贯穿于每个员工在企业供职的整个过程之中。新员工进入企业首先进行上岗培训,在成为正式员工后,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各种在职培训,同时鼓励职工进行各种继续教育,并在职工承诺继续为企业服务的前提下,为员工负担相应学习费用。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多样化:

坚持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以及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形式。主要方式为: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力量,培训内容以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专业技能为主;加强与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系,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把企业有潜力的青年职工送到国外先进企业进行短期培训等。

重点突出:

要结合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经营业务实际,在培训中重点突出项目经理班子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技能、团队精神和国际商务,使他们能很好掌握各自领域知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四、建立富于激励力的薪酬体系

薪酬制度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的一项主要内容,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下。良好的薪酬管理模式不仅要对国内总部人员具有激励力,而且要对驻外工作的员工具有吸引力,使他们乐于到国外、乐于到生产经营一线、乐于到艰苦地区工作。

当然,由于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薪酬制度也会各具特色,但无论是哪类企业,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企业薪酬体系必须要有激励性;

二是,薪酬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岗位设计和岗位评价为基础;

三是,员工的薪酬必须要结合绩效考评,与业绩挂钩,使每个员工的收入与他们的工作业绩好坏、对企业贡献大小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的目的。

一个好的福利制度是企业薪酬体系的重要补充,对于企业吸引人才、稳定员工队伍、提升满意度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设计福利制度时,可根据人才竞争形势的需要,在依法向员工提供正常的福利之外,结合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福利制度创新,努力探索住房补贴、购车贷款、国外旅游、子女教育辅助等新的福利模式,并学习借鉴西方的“自助风格福利组合”方案,把企业拟花费在每个员工身上的附加福利数额告诉职工,根据不同福利种类规定的最高限额,允许职工在公司指定的多项计划中进行选择。

五、营造国际化管理的企业文化模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营造国际化管理的企业文化模式是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内在要求。

篇7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53

我院是天津市卫生局直属最大的医疗机构,是天津市医学中心之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 600余人,高级职称37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名,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2名,天津市政府授衔医学专家4名,医疗专业技术人员613人,硕士以上占70%。医院发展规划中明确发展规划目标:立足于天津市医学中心,建成设施完善、管理现代、学科一流的辐射北方并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医学中心[1],建立和打造一支梯队完善、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国际、国内及天津市领先水平的学科的人才队伍,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为保障创新型医院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医院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构建和完善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学科带头人培养方案、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实施方案。

1医院博士培养专项资助项目的建立

1.1实施背景

近年,医院实际工作中,对于中青年人才的缺乏科学的培养体系,培养目标不明确,机制不健全,过分依赖于科室和完全个人自由发展,随意性和主观性强,缺乏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青年人才(特别是新招聘博士研究生)成长缓慢,潜力得不到充分的挖掘,无法达到预期培养目标,中青年人才队伍中缺乏拔尖人才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

医院每年引进新毕业博士研究生15~20名,这部分人是医院中青年人才队伍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综合素质优秀且具有较大的培养潜质,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事业心;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能够掌握本学科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对专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提出专业发展规划和设想,有较好的科研工作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有探索医学科学的热情和执著追求精神,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勇于开拓进取。

鉴于上述原因,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针对近10年人才培养整体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和分析,充分调研中青年人才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着重提出了针对新招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构建实施,建立医院博士培养专项资助项目,规范医院青年人才培养。

1.2培养目标定位

创新型人力资源[2]是医院学科建设的战略性资源,是学科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博士培养专项资助项目着眼于新引进博士研究生,旨在通过系统规范化的培养,提升其创新能力,使其具备成为医院创新型人力资源的潜力,为学科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提升学科队伍整体厚度和水平。

1.3培养模式建立

培养项目实施实行周期管理[3],2~3年为一培养期,根据项目前期考核情况,对培养个体设立2~3年的培养周期。

建立院、科两级培养管理模式:一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培养过程的指导、监管和考核,人才培养成果作为人力资源部门业绩考核重要指标;二是明确临床科室科主任作为人才选拔和培养第一责任人,综合考虑学科建设及培养对象的具体情况,指导培养对象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并为其选择合适的临床技能培养导师,协助其制定培养目标和具体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成果作为科室主任的聘期考核重要业绩指标。

1.4培养计划的制定及实施

1.4.1项目培养立足于临床和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是临床工作能力培养,根据天津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制定和完成住院医师轮转学习计划,安排具有较强临床工作能力的主任医师作为临床能力培养导师,对其进行“手把手”培养,强化期临床技能培养,使其具备本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临床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二是科研工作能力培养,结合本人专业学习及所在学科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基础研究,申报医院博士培养基金资助,医院聘请具有较强科研工作能力的导师进行指导,旨在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实践,着力加强其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培养,每年安排参加一次高水平国内外本学科学术会议,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展其专业视野和知识先进性。

1.4.2设置理论培训课程。理论培训课程的设置在广泛征集各类专家、科室主任、新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意见及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固定每月一次,采取必修和选修的形式,内容涵盖医学知识前沿、相关法律、科研课题申请、人文科学等方面,通过理论课程学习提升其理论知识容量、综合素养及临床业务水平,考取执业医师资格和主治医师资格。

2.我院博士研究生培养具体实践措施与认识

2.1建立健全培养机制

2.1.1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担任人才工作小组组长,聘请在医院学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为小组成员,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承担日常事务及具体工作,财务处、科技处、总务处及其他职能部门负责相关工作的协调和落实。主要负责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监测评估及人才引进、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具体实施,积极推进医院人才工作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2.1.2设立培养专项“种子”基金[4]

医院设立人才培养专项“种子”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参加各类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交流,资助自选课题的启动资金等。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的审批、使用管理,依据上一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及本年度的人才培养规划,申报人才培养专项“种子”基金;财务物价处负责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核拨及资金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每年年初向院长办公会汇报上一年度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并制定本年度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着力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针对入围项目资助人员,建立个人专款账户,医院财务部门统一进行资金划转。

2.1.3加强考核监管培养期内实施年度考核与培养期满考核,医院人力资源部负责考核的组织安排实施,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及人事处、医务处、财务处部门负责人为组成考核小组,科室主任列席旁听,实施公开述职考核。由本人进行年度或期满工作述职,专家提问答辩并进行点评,提出书面评价意见。建立明确的激励和退出机制,培养期期满,考核合格人员优先推荐纳入医院中青年人才培养项目,推荐申报天津市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对于培养期内取得突出成绩人员(如对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收录论文依据影响因子),予以奖励;作为负责人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进行资金匹配;对于考核不合格人员,视情况责令退出,严重者解除聘用合同。

2.2建立导师培养制度

当前,医院对于年青人才培养多局限于上级临床医师带教模式,缺乏系统的培养,我们在入围培养专项资助项目人才培养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创新性的学习和引进高等院校的多导师培养制度[5],针对培养对象,聘请本专业或相关领域的临床专家和专职基础研究专家作为培养导师,与培养对象及单位签订培养合同,保证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从而达到临床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综合提升,培养其进行临床研究的创新性思维。每年定期安排培养对象前往导师所在学科单位工作一定时间,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组织学术沙龙,定期聘请导师和老专家来院教学,与中青年医师进行交流会,用老专家的经验帮助中青年医师提高自身医疗水平和医德医风。

2.3搭建公共学术交流平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加强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医院网络学术沙龙[6]和交流群,为青年博士研究生提供一个全天候的自由交流平台,可以即时就一些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的问题、成果进行分享和讨论;定期选择热点问题,在群内展开讨论,逐步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引进高校“英语角”模式,固定时间组织创新学术论坛,由每位培养对象选择一个国内外研究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报告,如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奖者研究成果、国内外重大医学成果等,展开现场讨论,聘请相关专家现场进行指导和点评。

自2011年医院博士生专项培养资助项目正式实施以来,已有三批次共计25人入选培养项目。首批入选8人中全部完成培养目标,均受聘为专业主治医师,临床工作水平达到较大提高,成为临床经治医师组的骨干力量;科研工作水平也获得较大提升,目前承担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4项,天津市科技基金资助项目2项,国家博士后基金二等资助项目1项。

参考文献

[1]刘水文.对创建研究型医院的认识与思考[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6):456-457.

[2]高燕,谭群鸣.论医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5):826-827.

[3]刘忠奇.广州市卫生局优秀科技人才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院,2013,13(2):113-114.

篇8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作为国有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足、效益不高,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外,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不适应症”的问题。具体来讲,如国有企业在长期运作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企业管理方式难以得到转变,未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管理粗放化,管理水平低下,效益流失严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大大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及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1]。因此,通过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及深入改善国有企业管理不佳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的迅速发展及壮大,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格局和环境使得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从需求方面来看,为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本质上来讲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模式等进行根本性的、深层次的改变与改善,是培育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和有效途径。同时通过管理的创新活动,自觉除去各种阻碍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带动和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以最大化地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有助于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供给方面来看,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和精神的出台,加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等在为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提供了动力支持、物质基础和管理方法理念上的支持等。

二.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如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仍有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对于创新的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着认识误区,将管理创新工作看作是可有无,忽视管理创新[2];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如决策时主要是依靠个人经验及主观判断,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整体不平衡;缺乏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有效机制;缺乏高素质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等等,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创新的不足。在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及管理创新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加大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长期以来,鉴于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给予国有企业诸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优先权等,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官僚思想,效益观念差,对于主动进行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缺乏足够的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管理创新首先需在理念上进行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具体来讲,管理理念的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只有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要重塑和增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理念,积极主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观念上的支持。通过管理理念的改变和创新,搅动国有企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企业氛围,给国有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加速国有企业的新陈代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时刻把握时展趋势积极,树立起参与国际化大市场竞争的理念,同时立足于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开阔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

二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人力资源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和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为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需改革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视和加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战略规划。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科学方法深入了解和把握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立起高效科学的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平均主义负面思想的影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另外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管理理念等核心期刊目录。

(二)管理创新应立足实际

企业管理创新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从本质上来讲管理有其内存的逻辑和规律,管理自身最本质最基本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过程。因此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行调整,通过持久、系统的管理创新活动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二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第三,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发展需求,以及市场要求等,选择适合企业文化特性的管理方式,以形成个性鲜明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单纯模仿某一种管理模式情况的出现。要认真分析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尤其大部分国有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都有待提高,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要紧密结合企业管理的改革工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才能真正以管理的创新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另外,要制定和明确切实可行的管理创新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有效指导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多管其下营造有利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发挥离不开一个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企业氛围的支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家、管理者及企业员工等才可能做到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将创新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工作的任何环节中。一是国有企业管理领导层要重视和鼓励管理的创新工作,以身作则,寓管理创新理念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育员工追求优秀的价值观和使其具备良好的心智模式,包括健全的心理、优秀的品质及较高的文化素质及合理的能力结构等,激发创新意识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三是,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培养和形成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责任感及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认识到管理创新对于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配合和推进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和参与企业的管理[4]。另外,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时所产生的思想碰撞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改变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建立起宽松方便的沟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意识。总之,在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全体员工所认同和认可的企业创新文化和鼓励支持创新的良好企业氛围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

(四)夯实国有企业内部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不是毫无基础的虚无创新,管理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理念和企业良好氛围的支持,往往需要基于基础管理较好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产生。换句话来讲,如果企业缺乏良好的管理基础,那么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针对国有企业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需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基础管理,为向更高水平的管理层次迈进和为管理技术、方法创新等提供保障。一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股东大会制度,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二是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以信息化发展为基础,通过流程再造工作,优化和完善组织结构,逐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及网络化,改变管理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过多的状况,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及对外界的快速反应能力[5]。三是,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关于基本流程、岗位职责、信息收集等的规定,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尤其是岗位责任制度,形成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格局。

(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有企业在管理技术方面也有了质的突破。管理创新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不断地改进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6]。一是,管理的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及数据库等。二是要不断地总结现有的经验和教育,在归纳总结中不断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要给予积极借鉴和吸收。三是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收集、处理的自动化及高效化,及时全面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丰富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四是,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并不断地优化其管理功能,促进企业管理的集约化精细化及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李昶.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15,12-13.

2.朱新杰.开拓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新局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2-34.

3.孙丽华,张野.谈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16-17.

篇9

一、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非常关键。它明确写作目标,决定了论文的价值,也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行政管理专科学生在选题时存在如下常见问题。1.选题偏大,涉及范围过宽。加上学生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写作水平有限,论述很难深入和结合实际,照搬别人结论太多,缺乏个人的创新观点。2.容易偏离行政管理专业要求的选题范围,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的选题混淆。多有学生以企业为例来进行选题,没有与工商管理专业很好区别开。3.选题过于集中,视野不够开阔。题目扎堆,写出的论文大同小异,缺乏创新。选题多集中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基础”等课程,而“公共行政学”、“行政组织学”等学科的研究比较缺乏。

(二)论文本身问题。部分学生对学术论文的认识不到位,少数学生上交的初稿根本不是学术论文,或是工作总结,或是学习体会,质量不高,写作水平低。语病多,格式五花八门,有的甚至逻辑混乱,很少联系自身实际,更缺乏作者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三)抄袭现象较为普遍。信息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抄写论文。如利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行政管理论文”,查询结果就有一千多万个,复制与粘贴成为写论文的一条“捷径”。学生或东拼西凑,或大段抄袭,雷同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迟交或不交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未能按时完成,要么工作忙没时间,要么直接表示不会做,或是临到最后期限担心不能按时毕业才开始动笔。

二、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的三维因素分析

(一)从学生层面分析。许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甚至认为是包袱,于是马虎应付。加上平时缺乏论文写作的训练,基本功差,工作压力大,很难静下心来研究写作。

(二)从指导教师层面分析。基层电大的教师身兼数职,即要参与教学,又要从事教学管理,有的教师还要担任辅导员。真正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严谨耐心地指导学生且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不多,这也影响了学生论文的完成质量。

(三)从社会环境影响的层面分析。当今社会,学风不正,论文抄袭成风,也是电大学生不重视论文写作和抄袭论文重要原因。

三、多管齐下,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路径选择

(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端正态度。首先,帮助学生明确论文写作的意义,是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让学生认识到抄袭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著作权的不道德行为。再次,教师要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工作、特长、兴趣等,从而进一步提出要求。最后,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可提供一些参考选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结合实际撰写论文。总之,要鼓励学生在符合专业要求的基础上因趣、因需要、因事选题,鼓励“小题大做”,选择那些自己综合能力可以驾驭的题目。

(二)重视论文指导教师的培养。1.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指导教师的素质包括职业素养、理论修养、文字修养等。要放下架子,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树立信心,给以具体指导。指导教师应当是个“通才”和“杂家”,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对当代各种新理论、边缘科学要有广泛的涉猎,还要有丰富的自然知识与社会常识。同时,还应有较强的中文写作水平,能及时纠正学生论文中的语病和错误。2.建立一支稳定的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电大分校师资力量有限,应发展一支工作稳定、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同时还要重视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反馈进度,研究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将论文指导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论文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毕业论文的教学应贯穿于从入学教育开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从平时入手,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第一,通过入学教育做好心理准备。使学生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高度重视。第二,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进行理论准备和材料准备。第三,提前把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和具体要求布置给学生,聘请专家举办讲座,系统讲解如何选题,如何撰写论文,从而有充足的时间确定选题,搜集素材着手写作。

(四)依托网络手段开展论文写作远程指导。将网络手段运用到论文指导环节。可为毕业班学生建立论文指导QQ群,方便师生交流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问题。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以记录学生写作过程和教师的指导过程。

学校应该把毕业论文当成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篇10

整个社会正在兴起一场信息化的浪潮,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它的影响已深入到企业的全过程。不仅影响企业的技术,也影响企业的管理,作为企业运行的核心—生产管理系统受到社会信息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的推动作用

1、生产过程趋向全面自动化

工业时代的动力机械工具不会自动调节和控制,缺乏灵活性,不能处理偶然性事件,因此需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神经系统”的作用,弥补动力机器的缺点。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得到迅速发展,当前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体系(见图1)新增加了操纵与控制系统,成为智能化的生产工具。它们能够在生产者的控制下通过感测系统获取劳动对象的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递信息,通过智能系统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再生”与劳动对象打交道的策略信息,再通过通信网络把策略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后者按照策略信息的指引调节和改变劳动对象的运动状态,达到改变劳动对象的目的,完成生产劳动的过程。在这种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的操纵与控制系统克服了机械化的缺点,能进行自动控制和调节,并能处理各种随机事件,使劳动者开始从直接的生产过程中退出来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从处于生产第一线的车间转移到对控制系统发出指令的控制室和操纵台,从直接的生产过程转入间接的控制和操作,使生产真正达到了自动化。

2、生产过程趋向柔性化

生产中使用的灵活的制造系统,在电脑的指挥下,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和调节随时改变机器的行为模式。从而改变产品的款式,根据不同的需要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人们把这种生产称为柔性生产。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电子工业、汽车工业、飞机工业领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这种灵活制造系统,工业时代盛行的标准化的刚性生产方式正在被灵活的柔性生产方式所取代。其优点是既能节约成本,又可以灵活及时地满足市场上多样化的需求。

3、生产活动趋向“分散化”

在机械化、工业化的大生产中,生产同一种产品的各种功能的机器必须集中在一起,这样可以缩短生产过程的空间距离,节约中间产品的传递成本和时间,机器的集中决定了劳动力的集中,机器对劳动力的吸收和需要程度决定了劳动力的集中规模。大工厂、大企业、大城市都是这种集中型生产方式的产物。集中可以有效的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收到规模效益,但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造成各种弊端,比如废气、废水、废物的过度集中,地区间劳动力需求的不平衡等。

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和智能化的生产机器的应用,为抑制不断集中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主要原因就在于信息科技的大发展使机器的体积不断缩小,使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劳动力的数量不断减少。这样,当代企业在劳动力的数量上、厂房机器所占据的空间规模上都比传统的制造业要小。生产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企业间的生产协作变的更加顺畅,受空间的影响将越来越小,减少企业“扎堆”现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个人拥有计算机和计算机进入家庭,使得人们可以在家里从事和完成本来必须到企业或工厂的车间、办公室才能从事的和完成的工作。

总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制造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在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在开发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础上,通过人机对话实施计划与控制,从物料资源规划(MRP)发展到制造资源规划(MRPⅡ)和企业资源规划(ERP);在生产和营销上,有集开发、生产和实物分销于一体的适时生产(JIT),有不断消除浪费的精良生产,也有供应链管理中的快速响应和敏捷制造,以及通过网络协调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工程、虚拟企业和电子商务等。

二、生产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

1、信息意识方面

在制造业生产信息化的过程中,生产基层由于有自动化的基础,所以对生产一线KPI和信息标示认识深刻,反而车间管理层面的信息意识由于信息应用的断层而显得信息驱动能力不足、数据决策能力薄弱。

信息意识的一致性是影响生产信息化顺利进行的重要人文因素。企业全员对“生产数据如何沉淀为信息,信息如何精炼为情报”认识越为统一,图2中三个区域的重叠面积越大。

(l)个人关心的信息:个性化的报告,分析结果,指标等。

(2)驱动生产日常运行的信息:生产信息、设备信息、产品信息、供应链信息等。

(3)驱动企业领先的情报:竞争KPI、成本领先优势情报、技术领先优势情报、行业最佳实践等。教育员工等待信息的输入已经无法满足解决现代制造中数据多、信息有、知识少、商业情报生成慢的矛盾。

2、信息能力方面

现代的信息能力不只体现在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发挥信息作用的能力、信息协作意识与能力、信息免疫能力同样都非常重要。对生产运作管理人员而言,获得信息已经没有任何问题。挑战是如何关联商业要素,并利用信息加速决策,提升各项管理水平。

3、信息责任方面

举个例子,操作员修改原始生产数据从而掩盖操作错误。生产管理人员修改原始生产数据从而得到更好生产性能评价;质量管理人员拷贝历史质量数据从而减少工作量;管理层修

改原始数据使得企业生产看起来更加符合环保安全生产的要求;或者通过修改统计模型博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我们既然认识信息对企业责任的重要性,就应该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在追求和形成信息的过程中参与有诚信的团队合作。

4、信息化目标方面

生产信息化,尤其是制造业生产信息化的核心目标是建立解决生产能力与客户要求的主要矛盾的手段。在IndustryWeek制造业调查后发现“在给生产运行带来有的所有挑战中,客户的要求和成本的增加名列前茅。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工作的连续改善和效率提升已经不再是可选方案,而是参与竞争的必备能力。”

通过建立以下为核心的生产信息化目标,才能建立参与竞争必备能力。生产建模:建立产品模型,建立工厂模型,建立生产事件模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建立工序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建立设备变量,连接控制系统激活数字化工厂。生产执行:详细计划、排程及变更、批次执行、批次分析、批次跟踪等。性能分析:根据控制系统数据自动更新产品在生产线上的变化和移动;手自动从控制系统的数据捕获生产信息、消耗信息、质量信息、质量失控报警、OEE、生产灰色区域判别、停机跟踪等、连续计算等。其他信息系统整合:与其他系统如ERP的数据和信息的整合。

三、面向生产管理信息化的人才培养创新

1、现代生产运作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生产运作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高等教育培养方式。这种方式由高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以培养生产运作管理人才。培养的人才理论功底扎实,学习能力强,但缺乏实践经验,并且理论容易脱离实际,毕业后无法马上从事制造业生产运作管理岗位的工作。

②各类培训咨询机构开设培训班的培养方式。这类模式是由专门的从事人力资源咨询培训的公司开设培训班来培养生产运作管理人才。这种方式专门针对制造业某个领域的生产运作管理人才组织培训,培训的内容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且培训方式灵活、程序简单,故可以迅速培养大批生产运作管理人才。

但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由于培训周期短而使得理论功底不够扎实,更关键的是各地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水平不一,无法对其培训质量进行控制,培训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培养出的人才良莠不齐,也严重阻碍了各地生产运作管理人才的交流。

③企业内部培养方式。一些有实力和眼光的企业通过定期对其生产运作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得生产运作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生产运作管理知识和技巧,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实力。像海尔公司的海尔大学、摩托罗拉公司的摩托罗拉大学等一些著名公司的培训机构,都定期对其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另外也有一些企业与高校合作对其管理人员进行委托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对于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很有益处。

鉴于以上三种模式的不足,我们认为,加强学校、产业、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优化办学体制与机制,建立国家教育培养体系、企业培训、中介机构培训、地方政府培训相结合的生产运作管理人才综合培养体系,是培养制造业发展所急需的复合型生产运作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2、现代生产运作管理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创新

现代制造业人才培养必须依据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得从关键技能工到工厂厂长都有一套不同生产岗位应该掌握的知识理念和方法工具。制造业通用生产管理能力国际培训课程暨国际生产管理师培训课程体系(IMMP)就是一套系统的制造业人才发展的培养体系,它将生产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生产经营活动的总体管理:包括生产活动的基础知识;生产活动的计划与控制;生产活动的评价进程方法;生产活动的问题解决;第二层为中间环节制造与采购管理,包括制造活动的基础知识;制造活动的计划与控制;制造活动的进程方法;制造活动的问题解决;第三层为工作岗位的管理,包括工作岗位的基础知识;工作岗位的计划与控制;工作岗位的进程方法;工作岗位的问题解决;第四层为基本作业指导与自我管理,包括生产活动的一般常识;正确作业的进程方法;作业评价的基础知识;作业问题的改进方法。

IMMP课程体系涉及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包括:一个理念(价值最大化),两个流程(生产对象的流程、生产主体的流程),三个步骤(计划、控制、评价),三个环节(设计、规划、制造),四项作业(加工、检验、搬运、仓库),四种职能(生产、销售、财务、人事),五个要素(人、机、料、法、环)和五个目标(质量、数量、交货期、成本、安全)。我们相信,随着IMMP课程体系在我国的推广,以及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管理理论的研究和相关培训标准的运用,将会有效地解决生产管理信息化条件下生产运作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

参考文献

[1]隋志华.一汽模具生产管理信息化实践[J].航空制造技术,2010(7)

篇11

一、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本质的三种认识

本质是决定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根本属性。会计本质是由会计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是会计这一事物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它从整体上规定会计的性能和发展方向。会计本质也是确定和解释其他会计概念的依据,会计研究首先应解决会计本质问题。这一观点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风靡我国,并在会计研究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存在于我国会计理论界的对会计本质的三种认识即“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管理活动论”和“会计控制论”,这是对其进行长期研究的逻辑起点。人们对会计本质和内涵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迄今为止仍是三派鼎立,没有能够达成一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人们价值意识的转变,都迫切要求我们对会计本质重新加以思考。

(一)会计信息系统论

余绪缨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并主张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他认为:“根据当前的现实及其今后的发展,应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通过客观而真实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金绪缨,1980,1982)。此后,这种观点得到了葛家澍教授等人的支持。他们给会计所下的定义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葛家澍等,1983)。

(二)会计管理活动论

“管理活动论”这一观点是我国学者首创的提法,由杨纪琬教授利阎达五教授率先提出。1980年,在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两位教授合作发表了题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的论文,首先提出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的观点,并认为:会计管理在微观经济中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价值管理;在宏观经济中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的价值运动就是个别资金的运用,会计管理是对这种运动进行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控制活动论

“控制活动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为调和上述两派的论战而出现的一个新兴学派,其代表人物是杨时展和郭道扬两位教授。杨时展教授的会计控制论侧重于会计微观领域,其建立的基础是受托责任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会计控制论。他认为:自古以来,会计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反映、控制经济活动,离开现代会计这一控制系统的运行,要提高经济效益是根本不可能的。郭道扬教授的会计控制论侧重于宏观会计领域,他从会计史学视角出发,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现代会计的全面控制观点。他认为:会计是人类为实现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所进行的一项基本活动,因而现代会计的本质是一个全面控制系统,必须把过去、现在与未来结合在一起;必须把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结合在一起。尤其到了现代社会,会计更是现代经济控制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通过对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经济信息的优化与利用,以期对即定目标的控制和最终目标的实现。将会计界定为一种控制活动,优势在于:从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揭示了会计的本质,阐明了现代会计是一个控制系统。并且将受托责任与会计控制系统相结合,同时明确了受托责任与决策的关系。二、知识经济下对会计本质三种观点的辨析

(一)按照会计信息系统论的观点,会计活动确实是生产制造信息的行为,但知识经济环境下这种信息的内涵却在不断地扩大

具体表现为:1、知识经济下,信息的使用者不仅要了解财务信息,还要了解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另外,非财务信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企业的核心技术、管理团队的背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业的竞争形式等,这些信息单纯依靠财务信息是不能充分反映出来的,而这些信息往往只是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2、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诞生的新的信息记录、采集、聚合、分析、整理、传输、公示技术等均产生了质的飞跃,现在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使海量的信息能够得到处理,并且能够即时为使用者所取得。大大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3、知识经济下单纯认为会计是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的看法只体现了会计的反映职能,忽略了监督、预测和分析等控制职能。因为财务人员每天要依靠自己的职业判断去分析确认各种资产,选择不同资产的计量属性等等,这种判断性决策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被界定为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这是对会计本质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它强调了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的双重职能,是我国进行会计改革以来。体现在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的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知识经济下。扩大了企业管理的范围。也深化了管理的内涵。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更加丰富了管理的手段。所以。原有的会计本质的认识有点模糊,范围过大,无法区分会计管理和其他管理的界限。因为会计管理毕竟不同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管理、知识管理等等,会计管理也非财务管理,所以该概念应该予以深化、细化。

(三)会计被界定为一项控制活动

篇12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实验教学的条件及其利用、实验教学水平、实验室开放及其效果等各方面都会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内因是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外因是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环境和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对内因和外因都有着促进作用,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我院注重内涵建设,在各方面努力提升学校实力,实验中心作为学校的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同样加快了建设步伐。可以说,近五年是我院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成绩最多,投入最大最集中,见效最快的五年,为学院的升本工作做出了贡献,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作出了贡献。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我们本着“厚德求是,敢为人先”的精神,以升本工作为契机,积极加强内涵建设,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

(一)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对于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培养则取决于高等教育的质量。实验教学环节在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从思想上提高对实验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育管理论文,树立实验育人观念,努力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我院领导高瞻远瞩,看到像我们这样的应用型学院要想生存下去并具有旺盛生命力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是实验教学提升的前提条件。学校发动教师、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按照优质本科院校指标要求,分阶段落实各项实验室建设任务,逐年扩大实验用房,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增加仪器设备,使实验室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全校形成人人为实验室建设添砖加瓦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满足教学需要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作保障建设实验室资金保证是关键。实验中心充分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资金,增添了大量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利用率是证明实验室建设是否具有可用性的重要指标,在2009-2010年第一学期,我校共完成学生实验教学数近50万人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师生普遍反映良好论文提纲格式。在实验室建设中,学校始终把实验室的建设作为本科教学条件建设的重点,加大建设力度,满足教学需要,促进实验室整体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2006-2010年共投入了3000万元资金。经过五年建设,现有实验综合楼一座,使用面积近3万平方米,基础实验室14个,专业基础实验室10个,金融类特色实验室6个,全部按照实际应用环境建设使用,这30个实验室2300个计算机终端可以同时为教学服务,起到规模效益作用;教学软件20个,其中会计软件、数学建模、国际贸易等目前较先进的教学软件得到了充分利用,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实验室建设效益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室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共享程度低。不少高校分为多个校区办学,教学资源紧张,存在重复建设,使用单一的情况。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影响了实验室建设效益的整体发挥。在实验室建设中,应树立“水平、效益”理念,突出以大开间、平台式、功能化的形式,改变以往实验室小且分散建设的旧模式。2006年我校将分布各系的实验室集中管理,成立实验中心,统一调配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软硬件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相关的实验器材统一管理,大大改善了原有的机器利用率的弊端。改革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节省投资成本,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我校从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入手,按照“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教育管理论文,注意按功能设置实验室,取得了良好成绩。五年的实践证明,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利大于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使用,有问题可以内部协调解决,保证了教学顺利进行,同时,教学专业人员可以集中精力搞教学科研,日常繁杂事务将由实验中心协调处理,保证系部领导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实验中心按照系里的要求建设、管理、维护实验室,搞好综和服务;各系充分利用,不断提高使用要求,促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科学与规范的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转变观念,重视实验队伍建设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核心是实验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实验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工作的关键。首先要转变观念,确立实验队伍是高校人才队伍中重要方面军的思想,解决好实验队伍建设中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费并存的现象。实验教学人员是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其次应当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由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活动,注意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学术水平,积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我校通过实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及“按需设岗,按岗定薪”的制度,积极稳妥的引进人才,加强了实验队伍建设。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教学。要求实验人员树立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意识,积极做好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组织实验室相关人员到其他高校学习考察,同时鼓励实验人员在职继续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实验技能和管理水平。实验人员的职称、待遇及发展潜力是这支队伍得以发展的重要方面,对此,学校高度重视,形成了相对稳定、技术水平较高、服务意识较强的实验队伍,有效促进实验室的管理与应用。

二、改革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一)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要“注意内容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要建立由实验教学大纲、实验项目、教学方法到考核方式等内容组成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形成一种系统传授与创新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新局面。

我校实验中心针对基础层搭建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对校内所有学生进行基础实验能力的训练。针对学科大类及专业基础层设立专业基础课教学平台,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培训,对其相关专业的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培养。学校根据培养方案中的实验教学计划要求,在精简理论课学时的同时,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积极推进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如会计电算化课程,从第一节课即在实验室充分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使学生毕业就可以立即上岗作业,取得了良好效果论文提纲格式。

(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重视实验教学研究

随着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已从过去把实验当作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过渡到了把实验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财经类院校,我校采取的做法是:1、广泛开展了“五能三好”技能训练活动,学生五笔字型打字能力、小键盘输入能力、微机应用能力、点钞能力等适应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有了较大提高。每年的4、5月份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节举办期间教育管理论文,各实验室除保证正常教学外,业余时间全部被学生利用进行五项技能的培训、竞赛等活动。2、建立各专业的特色实验室。如:证券模拟实验室、金融会计实验室、营销技能实验室、营销沙盘实验室、数字银行实验室、国际信贷等等。各实验室充分模拟各专业真实情况,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优良环境,锻炼专业技能,为毕业上岗尽快进入角色打下坚实基础。3、更新实验手段,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实验预习或仿真实验,提高实验课效率;

(三) 创造条件,使学生参加实验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最好场所。为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对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的实验计划进行了调整,单独设置实验课。增加专业课中实验的比重,开设专业的综合实验课。由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指导学生实验。通过此举,学生实验操作的动手机会明显得到增加,在近几年全国及省里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6年世华财讯全国投资证券竞赛二等奖,2007年第一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技能大赛(高职高专组)省级团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07年第一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技能比赛一等奖、优胜奖,2008年第二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管理信息化应用技能与创业大赛一等奖、特别奖,2010年第二届“中华会计网校杯”全国财会实务大赛东北区域决赛团体第三名,2007年第三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对抗赛总决赛一等奖,2008年第四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季军,2010年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调查分析技能大赛参赛三等奖,2010年第六届“用友杯”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国家级优胜奖,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9人,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12人。

(四)校企联合,资源共享

学校提供实验设备,企业提供研发人员和资金,学校教师参与研发,研究开发企业管理软件及教学管理软件。

三、结束语

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只有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实现真正的创新,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才会有所提高,才能逐步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潘泰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下的实验室管理问题[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

[2]蔡国民.推进实验室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J]. 科技信息,2009.(4)。

[3]蔡炽,蔡炳新等.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全面提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水平[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2)。

篇13

薪酬福利既是成本又是投资。管理者的观点见仁见智。认为薪酬福利是成本的管理者自然把薪酬福利当成一个头痛,并且尽量把工资定得低一点,尽量少加薪、不加薪。认为薪酬福利是投资的管理者,自然期望通过高工资、高福利、以及奖金、加薪激励员工,并期望从此项投资之中获得回报。两种观点反映出截然不同的管理理念,导致截然不同的管理效果。

据说,把一个人从胜任加愉快的现有岗位上挖过来通常需要提高其25%左右的薪水。你给的薪酬越高,越容易挖到别人的人才;你的人才薪酬越高,越不容易被人挖走。高薪是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吸引和留住精英的杀手锏之一。效果如何,聪明的你自有判断。

问题二,金钱在马斯洛(AbrahamMaslow)的需要层次里属于高层次需要,还是低层次需要?

好多人羞于谈钱,似乎钱是低级的,至少不够高尚。其实,在正常情况下,金钱可以帮助人们实现任何层次的需要:生理的、安全的、归属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对于许多人,经济收入是衡量DavidMcClelland所谓成就动机的成就的标志。

对于金钱的追求虽然是一种外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然而,除健康以外,在魅力上能够与金钱抗衡的也许只有好的上司和好的工作氛围了。

问题三,用FrederickHerzberg的术语来讲,金钱属于保健因素(hygienefactor)还是激励因素(motivatingfactor)?

薪酬、福利既可能是保健因素,又可能是激励因素。有人认为,没有人认为自己挣得足够多,其实不然。高出行业平均水平一倍的薪酬可能是多年的荣耀,也可能是三倍于平均水平的业绩。

加薪,在加薪的瞬间和之后的短时期内有可能成为激励因素。管理者担心,这种激励方式会导致成本的上升,逐年加下去,成本如何得了。而且,一旦员工形成对定期加薪的期望,激励因素则蜕变成保健因素。这个问题说来话长,薪酬设计专家会给有这种担心的管理者一个相对完善的解决方案。

不定期发放的奖金相对来说更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例如,为奖励某员工某个出色表现而由上级临时决定即刻发放的一次性奖金。问题是,大多数企业的制度达不到这样的灵活性。

问题四,以绩效定薪酬还是以资质定薪酬?

以绩效定薪酬,说起来合情合理,做起来几乎不可能。绩效是很难评估的,即使你理解平衡记分卡并且精于此道。难怪人力资源管理界形成了信奉与反对绩效评估的两大阵营。笃信绩效评估和所谓目标管理的人应该读一读W.EdwardsDeming的OutoftheCrisis。最近麦肯锡的一项研究发现,以眼前绩效定薪酬(payforresults或payforperformance)难以激励创新。对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鼓励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精神。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员工的绩效,更大程度上是由系统因素、而非个人因素决定。当然,以绩效定薪酬,特别是以绩效定浮动工资,对于销售岗位来说,可以规避企业的风险,并把风险转移到员工头上。

资质评估,即对工作相关个人特征的评估,远比绩效评估可行而且公正。以资质、技能以及其它个人属性参照市场行情确定基本薪酬水平的理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接受。

问题五,金钱激励还是非金钱激励?

MichaelLeBoeuf在他GettingResults:TheGreatestManagementPrincipleintheWorld一书中提到十种最有效的激励方式:金钱、认可、休假、员工股份制、最喜欢的工作、晋升、自由、个人发展、娱乐、奖品。他提出,金钱和认可是最有力的两种奖励。十种方式应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笔者认为,我们国内企业管理在使用这些激励方式上存在通病如下:

1)在以金钱作为激励手段方面,我们的管理者表现出的惊人的吝啬和浪费。吝啬不用多说。这里的浪费指的是发了钱,起不到激励效果。例如,年终所有员工都加薪,这笔本该成为激励因素的花费成了保健因素。再例如,应该给某人加薪却拖了半年才讨论通过,既花了钱,又得罪了员工。许多管理者因怕引起其他员工的攀比而不敢奖励优秀员工。笔者对这些管理者的忠告是:管理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决定奖励什么人和得罪什么人。

2)我们的管理者对于认可要么过于慷慨,要么过于吝啬。认可缺乏针对性和区分度。

3)法定休假除外,休假这种有可能既节约成本又激励员工的激励手段几乎从来没有被使用过,原因不是制度不够灵活就是管理者头脑不够灵活。

4)员工股份制十分罕见,但比休假的使用频率似乎略高一些。

5)作为激励手段,最喜欢的工作与员工股份制一样很少被利用。让一个人做她最喜欢并且最胜任的工作,不仅是对她的奖励,而且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