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育技术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育技术专业论文

篇1

当前教育技术专业所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从国家教育政策的层面来看,高校扩招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数量的过快增长,很多非师范院校也都开设了教育技术学或及其相关专业,造成了学生培养数量与社会需求数量的供需差异;其次,教育技术学专业缺少区别与其它学科的独立的知识体系,教学理论比不上教育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又不能和计算机专业学生竞争,学生知识“杂而不精”,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再次,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根据以上问题成因的分析,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对于部分师范学校中缺少特色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该缩小规模,或停办。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出口定位多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从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已经超编,尽管部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但整体上可以提供的岗位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工作需求。

(2)加强教育技术学特色专业的建设,调整培养模式。教育技术学专业必须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以培养特色培养为主要改革方向,加快培养方式的转变。

(3)强调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自适应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能否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重要方面,而创新能力则是学生未来发展程度的重要内容。实践与创新两方面共同组成了学生的社会自适应性,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

篇2

1信息能力的含义

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是个体在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的基本素质。信息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信息交流的能力。获取信息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感应、人际交流和大众传媒,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人们能够利用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理解、归纳、分类、存储记忆、批判、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其中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分析综合能力和信息批判能力尤其重要。在信息搜集、选择、理解和批判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述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围绕同一目的,在多种多样的信息交合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搜集、选择、理解和批判信息的终极目的。信息交流就是人们将自己拥有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纳人统一的、正规的信息交流渠道的能力。其中信息意识是基础;准确的判断能力是关键。

2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信息能力现状分析

2.1研究的对象、内容及方法

该次主要是针对陕西理工学院05级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的71位学生展开的一项小范围调查。通过座谈法,访问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目前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的能力分散到该专业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程序编写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和计算机网络建设能力上。

2.2现状分析

2.2.1基于计算机机基础的应用能力现状

在计算机的基础能力掌握方面,我们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主要涉及到的是计算机基本技能(Word,ExceI,PPT)的掌握,该项能力是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掌握,只不过是要求我专业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教技学生的能力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熟练掌握应用。

通过对40个学生(其中男20,女20)进行小范围调查,统计发现,对于WORD的应用,20位女生中,有19人能够基本掌握,1人对此根本不熟悉,其中13人能够熟练掌握;20个男生中,全部学牛都能够基本掌握该项能力.16人对此应用特别熟练。

对于该项能力的掌握,大部分认为只需要会打字,会进行简单的排版就可以了。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文本的编辑和处理能力是较打字能力重要的多。文字的编辑能力应该包括文字的录人,排版,编辑以及图文处理。在这个模块中,文字的录人是没有问题的,而在图文的综合处理方面,女生的能力则较男生次之。

对于EXCEL的应用,主要对20个男生和30个女生进行了小范围的访谈,通过谈话,我从中了解到,有18个男生能够基本掌握该能力,12人达到熟练,2人不熟悉;在30位女生中有21名基本掌握,15人达到熟练,其他9人基本不接触。

对于该项能力的掌握,明显低于对WORD的掌握要低得多,这项能力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即就是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如对数字做进一步的计算,排序,以及插入图表图片等。

对于PPT的应用现状,主要是通过观察法来调查实现的。通过整体的浏览和观察发现,基本上所有人都能够基板掌握该项技能,能够作出比较简单的少页数量的作品。但是若要完成比较复杂或者连贯的多页数的作品,则没有多数人能够顺利的完成。并且从完成作品的质量上来看,大多数人存在页面设计不合理、缺少实质性的内容等问题。

综合上面三种能力,我们不难发现,在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方面,男生有明显的强势。信息的获取能力主要体现在获取文字信息,图文图像信息上,这一点在文字编辑和PPT制作方面体现的较多,这也就要求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普通的文字和图片图像处理能力,还必许具有过硬的图文处理能力,这也就是说我们还应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及在生成信息的能力:数字信息的获取能力主要用与EXCEL中基本信息的得到,基本信息的获得有利于后期的再利用,体现在该项目上主要就是数据的处理。任何一种技能的习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获取信息的同时我们实际也是在进行某些信息的处理和在加工。

2.2.2程序编写能力的现状分析

较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而言,我们学习程序的编写主要应用与教学系统设计和开发上,不是单纯的对其进行掌握和了解后就可以的。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并能够通过对所获的基本信息进行生成和创新,开发设计一些教学辅助软件。

在该项调查中,主要是对20个男生和10个女生的C语言及VB语言的应用现状进行的。通过访谈得到如下数据,从数据中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学生能力的不足

从这两个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这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普遍偏低,能力的获取和应用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下,更谈不上信息的生成,创新和交流。基于这种情况,通过与学生的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反应听不懂或者是原本有信心后来却力不从心等等。总结起来,更多的问题还是在学生自己的身上。不能从老师的讲解中获取知识,说明信息的获取能力较差,不能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不能将已有的信息资源转化为一种动力,不能理解消化信息,不能生成新的信息,对信息的利用意识不够。

2.2.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的现状

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体现在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应用上主要是能够熟练的运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适合个科教学实用的教学课件。那么,我校该专业05级学生是否能达到熟练制作出优秀的课件呢?通过调查发现,实际的现状并不能达到要求。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女生在应用发面的能力微微优于男生的发展。在该项软件的应用实际上主要体现学生生成信息和再创造的能力,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课件不光需要文字的录人,同时需要配有相关的图片,图像,动画以及其它有助于教学进行的各种媒体,不单单要求具有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制作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课件制作的比较具有人情味儿。在这一点上,刚好发挥了女生比较感性的优势,由此,女生将注意力投人的比男生多,所取得的成果也较男生显著。

3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对策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信息能力的获得较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我们应从国家、学校、老师和学生四个角度着手考虑。

国家在政策上应该向西部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予以倾斜,加大扶持力度,保证这些地区信息渠道畅通,信息软硬件资源充足。陕西理工学院地处经济不发达的陕西,且位居秦巴山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发展缓慢,信息资源不足,硬件基础不够完善,不利于在校大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篇3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方面,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人的能力将艺术与文化进行创新、升华而形成经济价值的产业。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正是由于艺术设计教育具有这样的特性和内涵,因此其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开发有重要影响。其次,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浪潮中。围绕一个好的艺术设计创意可以衍生出很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甚至形成产业链条,惠及其他产业。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高、精、尖”人才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再次,几乎所有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门类和分支都需要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而从创意设计到制作推广,再到文化创意产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均离不开设计人员的参与。只有具有创新性、具有美感的设计才能够实现对产品内容的表现,从而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设计教育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是不容忽视的。

(二)文化创意产业引导艺术设计专业教育

第一,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近些年围绕着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这些政策其中包含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策略。因此,与之密切相连的是,艺术设计教育也必然要根据这些方针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第二,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所做贡献的日益增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在此前提下,过去那种侧重于仿造和贴牌,低附加值、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加工产品必然会被高附加值、自主创新的文化创意产品所取代。这样的转变对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形成了新的导向。第三,我国传统艺术正面临着新媒体和全球化的冲击,如何通过具有创意的设计让这些文化资源得以延续和重生,在保留其文化价值的同时又能符合当代文化市场的需求,需要更多适应新形势和新环境的创新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只有顺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构建起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和文创产业之间有效的对接,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由此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走向起到了引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作用。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重心

我国的文创产业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之后,产业特征以及人才标准逐渐清晰起来,这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提升文化素质培养高度

文化是创意滋生的土壤。一个优秀的创意设计一定是凝结了创造者对某种文化的独特认识、深入观察以及审美理解,蕴含了创造者对多种知识和思想资源的吸收、转化与提炼。因此,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创作能力,文化素养的加强必然是重中之重,文化素质的培养可以说是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偏重于对学生专业水平的培养,忽视了对文化素质的要求,没有将文化素养的提升作为专业培养的重要方向。一些院校不只是在专业招生时不太看重文化课成绩,在大学期间的文化课安排也不够充分,导致一些学生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缺少历史文化知识的积淀,由此也导致其设计创意原创度不高,设计产品无法呈现出足够的内涵和活力。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将文化素质的培养上升到与专业培养同等重要的高度,使之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心之一。

(二)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来说,一个文化创意项目的成功,要经历市场调研、信息分析、设计策划、制作生产、营销推广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密切联系文化消费市场,是在提出合理实施策略之后将其付诸于实践。因此,实践性一直以来都是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决定了人才培养中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特别需要强化并落实这一理念,需要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又要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应该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重心之一。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掌握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新助力。文化创意人才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大数据等多重手段,更加高效和便捷地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分配,以及市场分析和创意整合,并通过现代技术强化艺术和文化元素结合的表现力,提升内容输出时带给人的丰富体验感。因此,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相关科技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把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掌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一环,以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数字技术环境与当代媒介发展特点的文化创意类人才。

(四)培养复合型跨界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容不仅包含文化创意,还涉及到艺术、管理、规划、营销、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交叉性和综合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应该说,今天的艺术设计已不再是过去的技能性学科,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跨界能力、多元的知识储备和广阔视野。所以根据这样的需求,未来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就不能停留在只让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技能上,还要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多方面知识的灌输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学会如何探索创意设计与科技、文化知识以及相关产业的结合点,运用更广阔的思维模式,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多元文化和艺术语言来实现创新。因此,培养复合型跨界人才既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也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清晰的培养目标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坚实基础。因此,各艺术设计院校首先要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构建起以创新创意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其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作用。为此,一方面,艺术设计院校要从外部打造一个灵活高效的创意生态,树立以人为本的培养方针,关注每个个体的主观能动发展;另一方面,要从内部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设计创新思维的建立与方法的应用,指导学生建立起宏观、系统、整体的设计思维习惯,培养他们在创新中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课程设置,打造多元化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已覆盖了人文、艺术、经济、传播、管理、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形成“大设计”的概念,这也正好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性、多样性、复杂性特征以及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吻合。因此,艺术设计学院在课程的设置上也需顺应这一发展态势,加快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内容的调整:第一,可根据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自身原有的特色和基础开设与文化创意产业对接的选修课程,如文化创意产业概论、文化产业管理、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等课程,以增强学生对文化创意产业知识的了解及对文化市场的认知;第二,可以适当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如开设文化思想史、文化发展史、文化经济、文化哲学等相关课程,着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创意人才的文化底蕴;第三,需要增开一些与新技术应用相关的课程,如虚拟现实、新媒体界面设计等,使学生在设计中能够熟练操作并运用最新技术,自如地将设计理念与高新技术相结合。

篇4

(二)评价主体单一

在科研等非教学绩效方面,不少高校将管理者作为艺术专业教师绩效考核的唯一评价主体。这样容易增加评价的主观性,降低客观性。如果只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又容易出现教师为了得到好评而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情况,进而降低教学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及教学质量。

(三)评价结果未能有效反馈

教师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是高校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着重强调如何将评价结果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当前部分高校对艺术专业教师的绩效评价结果不够重视,考核评价出现轮流坐庄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绩效管理部门的整体形象。此外艺术专业教师绩效考核结果使用的有效性较低,很大程度上仅与奖金发放有关,而没有与改进艺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高校的长远发展相关联。

二、艺术专业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的基本思路及原则

(一)考核的基本思路

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只有公平合理地对教师进行绩效管理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并有效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因此,首先考核过程要公开透明,需要在征求艺术学院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等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其次,在绩效考核的民主测评方面,要严格规定考核主体的选择,只有对艺术专业教学特点、教师及学生有充分了解的人员才能参与考评,以确保民主测评的真实性;再次,考核内容要与学院的发展目标、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相契合。

(二)考核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要求艺术专业教师考核工作保持客观性,以既定事实为依据,以教师的综合表现情况为考核基础,各种量化指标为凭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做出与教师实际表现相符的评价,同时对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要经过缜密设计,周全考虑。

2.全面反馈原则

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理论教学,而且“艺术类高校比其他普通高校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管理”。艺术专业教师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科研及社会服务方面的成果都应该成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评价主体应将考核信息全面反馈给考核主体及学院管理人员,以便于及时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学术进展,以及阶段成果,从而宏观引导和调控教师的日常工作。

3.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不同艺术学院的隶属关系、课程门类、特色文化及教学科研定位的区别,考核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研究型大学,考核指标的设计要包含教学与科研等多方面;而对于重点关注科研工作的院校,需要侧重建立以学科优势为发展导向的评价体系。

三、借鉴TP绩效管理体系,实施艺术专业教师绩效管理

TP绩效管理体系注重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有机结合,主要包括一个基础平台、两个绩效循环和三个绩效指标模型。战略驱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决定员工考核的战略目标导向和考核指标的选择,是考核的基础平台;团队绩效管理循环和个人绩效管理循环是解决包括任务目标、沟通辅导和结果应用等切实推进绩效管理的实际性问题;三个绩效指标模型主要解决的是考核内容的问题,即组织绩效模型、能力素质模型和满意度模型。TP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指导方向,也为实际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将TP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应用于艺术专业教师绩效评估,这对开发艺术资源、促进教师个人与组织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科学考核制度

《纲要》规定,要“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绩效管理理念决定了绩效管理体系的价值取向、制度方法和管理结果。绩效考核管理可以帮助艺术专业教师找出其能力与经验的不足,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协助其不断成长。针对艺术专业教师的绩效考核,高校必须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发挥教师考核工作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学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此外,高校应该依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及考核结果,在艺术专业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协作制定考核方法与指标,并将绩效考核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既有利于提高艺术专业教师的工作责任感,也有利于融合多元主体的利益,促进教师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注重团队综合发展,优化战略驱动绩效

《纲要》要求高校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高校绩效考核主体要积极倡导合理、开放、公平的绩效评价氛围,使教师主动摈弃传统的思维观念,注重团队的集体发展。要树立对事不对人的评价理念,确保评价主体保持客观公正的评判态度。在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方面,要培育优秀的团队绩效文化,鼓励评价主体积极参与、适度创新,以适应高校管理的变化要求。艺术专业教师绩效考核不仅关系到学院的当前发展情况,还对其长远发展战略有重要影响,只有确立兼顾当前和长远的绩效考核指标与任务才能保证学院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要强化艺术专业教师的基本素质考核,也要强化其履职能力的考核,严格按岗位贡献、出勤情况和考核结果分配津贴,将考核机制与奖励机制结合在一起,鼓励教师创造优秀业绩。在分析考核系统各要素的基础上,强调要素间的内部关联,重点把握几个基本环节:制定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价指标、协调绩效考核与辅导等环节,协调绩效考核和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协调艺术学院与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间的关系,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工作改进机制、职位晋升挂钩等。

(三)加强评价主体培训,合理确定评价周期

高校在对艺术专业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应对所有参与考核的评价主体进行测前培训,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让绩效评价主体深入了解绩效考核的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培养其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第二,让绩效评价主体掌握克服评价心理弊障的方法;第三,让绩效评价主体了解艺术教育的特点及艺术专业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以提高考核的科学性。评价周期的确定是建立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设置过短的评价周期容易造成教师为了追求科研绩效而放弃科研质量,导致科研工作在低水平徘徊;评价周期过长不利于及时地发现问题。因此,在设置艺术专业教师绩效管理的周期时,可以采取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有区分地设置教师绩效评价周期。

(四)强化绩效沟通机制,有效运用绩效反馈

篇5

(2)操练与练习。操练与练习的过程中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应当注意,练习与操作存在概念上的区别: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因此大多采用短答题和构答题之类的形式;而操作是设计联想和记忆,多采用选择题和配伍题之类的形式。

(3)教学游戏。作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游戏与计算机密不可分。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游戏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模拟程序,但是为了使学生有兴趣学,有乐趣玩,在其中加入了竞争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因素,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企业家,在游戏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从而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目的。

(4)情境化学习。情景化学习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是目前重点研究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该教学模式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模拟实际情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直观、生动的想象,从而唤醒记忆中关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使学习者在回顾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吸收、掌握、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并且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情境学习模式的主要方法有认知学习、抛锚式学习等。

(5)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本质上是将信息检索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据库系统和情报检索技术,根据需要从学科数据库中检索有用的信息。例如在历史、地理等大数据量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检索服务功能,通过收集合理的信息,经过严密地推导,得到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正确解答。

(6)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Learning或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CSCL)是一种与传统的个别化CAI截然不同的概念。在个别化CAI中,教学过程往往注重于人机交互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而CSCL则重点强调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突破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促进互帮互助等合作性教学的展开。

(7)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是对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系统的综合。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以及人际交互技术的发展。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将不同的信息资源、学习情境、教学工具综合在一个系统当中。这样,该系统就融专家系统、数据库、辅助练习于一体,使教师能够灵活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方便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入到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以下将从3个方面,结合上述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2.1基于“微课”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微课”是按照教学标准和实践环节的要求,利用视频拍摄技术,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过程。“微课”拍摄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授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在视频设计中,应该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选择、练习布置,同时还应包括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通过将它们以一定形式进行组合,可以营造出一种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由于“微课”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后时间,并且包含大量练习,因此可以实现“个别授导”和“操作与练习”的目的。教师在采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既要充分考虑课件的趣味性,又不能忽略通信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首先,要严格控制微课时间。通常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文章会较长,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通过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的片段,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其次,要注意结合多媒体。“微课”制作切忌简单播放已有的PPT文档,要做到声、像结合,最好能插入互动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主动学习。最后,要考虑分层次教学。由于“微课”教学是课后学生有选择的自主学习,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作不同的课件和习题,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2.2基于“情境教学”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通过创造或引用一些以形象为主体的教学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体验教材,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深刻。“情境教学法”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对社会和生活的进一步凝练,“情境教学法”才能影响学生。由于“情境教学”需要学生熟悉环境、了解环境、融入环境,因此可以实现“教学游戏”“情境化学习”和“探究性学习”3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下次课程的情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相关知识,熟悉下次课程的教学情境,从而对课程做到预习。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导入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知道为什么学习这部分专业英语知识,同时明白如何将这部分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最后,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可以适当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充分参与,寓教于乐,达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2.3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校园网的发展,信息管理成为校园网上的焦点。网络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了一条数字化桥梁,通过信息的传递,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更高效、更准确、更及时地建立联系。在校园网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则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资源,促进教师尽快回应学生的动态学习需求,达到高效管理、教学的目标。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和指导,因此可以实现“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和“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2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在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指导学生学习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时,既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又可以将学生的网络答题成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指导。

篇6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变化首先体现的是数学教育理念的进步。多年来,数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知识相互沟通、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更是渗透到科学技术乃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相应地,数学教育承担的也不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形式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数学教育中加以培养、延伸。同样,原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只是通过数学教育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仅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是不合适的。以“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代替原来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更加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向能力培养的过渡。过去,常常是讲完某一学科知识以后,寻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照书本对比联系即可。而这里强调的是“探索”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思索将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指导他们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数学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整个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小学数学课程中引进统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内容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十分必要。有研究指出,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安排,各国各地区各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认识与交流,希望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总体上含有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看到,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反映在两方面:⑴数学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变革;⑵人们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总之,在我们设计课程时,既要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情感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计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是“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所以数学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单纯地适应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而应将数学课程分成两类:⑴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⑵面向理科方向的学生。我们仅对第二类数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篇7

动漫画(以下统称为动漫)产业是以人的创意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内容产业之一,在日美韩等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最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影视动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取得非常骄人的成绩,但却处于有产无业的尴尬境地,动漫教育也一度落后,致使我国的动漫事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如今,动漫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动漫市场正如火如荼地快速发展,中国的动画教育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更是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省市、城市近年来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加速发展动漫产业的热潮。动漫产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致使各类动漫人才缺口严重。为此,短短几年内,全国已从几所院校发展到四百多所院校(包括高职、高专、职业技术院校)设立动漫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等有关专业,开展动漫高等教育。不过,在大部分职业技术学校里,动漫专业是一个新的教育课题,学科如何定位?如何发展?职业技术学校的动漫专业教育该如何去做?恐怕这才是制约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动漫教育的主要问题。

二、中国动漫教育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动漫教育不容乐观。首先是国人在观念上应该提高认识。在我国,很多人认为“动画片是给孩子看的,动画片只是教育孩子的”,较少有人认识到动画是全民的娱乐。20多年前的中国人更是很难想象“动画是产业”的说法。在当时,很多学校对动漫这个东西采取了回避或者限制的态度。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公然让学生搞“告别动漫”签字活动,以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虽然我国曾生产出很多世界上著名的动画大片,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真正形成产业规模,甚至有些知识产权惨遭流失。而今,动漫已经发展为产业,它将为我们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这已成为所有业内人士和政府部门的共识。

其次,从国际上来看动漫产业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影响:目前的国际动漫产业,欧、美、日、韩呈争先态势。在英国,动漫产业是它的第一大产业;美国的影视动画、网络游戏业已经成为超过好莱坞电影业而成为全美最大的娱乐产业;日本动画业年产值在国民经济中位列前茅,动画产品出口额已然超过钢铁产业;韩国网络游戏业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项调查显示,国外出品的漫画、影视动画片和音像制品、服装、玩具、电子游戏产品等占据了超过90%的中国动漫市场,本土产品只占到不足10%的市场。中国动画片也出现了被国外动画片扼杀的危机。严酷的事实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从观念上彻底改变对动漫产业的认识。

再次,是动漫教育的滞后:尽管中国动画起步早于许多国家,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解放后中国动画只是政府行为,动画片生产也是电影产业的一小部分。当时开设动画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更是凤毛麟角,也就谈不上所谓后续人才的培养。我们的动漫产业和动漫教育离开了市场化运作,虽然生产了号称世界大片的作品(《大闹天宫》等),但最终没有逃离市场的惩罚,致使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动画呈现出有产无业的状况。

我国的动漫教育虽然起步时间较短,但随着国家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动漫产业的发展也开始蒸蒸日上。动漫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动漫“人才”需要懂艺术、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只有建设高素质的动画人才队伍,才是繁荣我国动画产业的重要前提。我国的职业技术学校也就必须承担起为民族动漫产业培养人才的任务。

三、职业技术学校动漫教育面临的问题与策略

我国职业技术学校院校的动漫专业都是在早期的美术、计算机或数字媒体等专业基础上嫁接而生的,基础很薄弱,尤其缺少高水平的师资,很大一部分动漫专业的教师是在边教边学中成为动漫的专业师资。甚至某些院校设置的所谓“动漫专业”中,没有一家在教授漫画课程。所有的“动漫老师”,都在教如何画动画片。只不过,有些院校“坦白”说自己是“动画学院”、“动画系”,而更多的院校,是在以“动漫”为幌子,招收“动画”的学生。动漫教学的师资极其缺乏,这些与日、美、韩的动漫专业师资相比我们的差距很大。之所以全盘学“动画”,是因为国内目前根本就没有适用于院校的、具有权威性的漫画教材。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遇到了师资缺乏和教材落后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要培养高水平的漫画教师,需要建立起一支技能全面,又能互补的动漫师资团队,只有团队加强合作,才能形成良好的动漫教学环境。院校应在动漫师资队伍的培养上不遗余力,而动漫师资的培养不是一个短期内便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如果不加以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给这些开办动漫教育的职业技术学校带来严重的后遗症,更会对动漫产业发展、动漫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后果。纵观当前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具体分析分析如下:

1、动漫人才的培养问题

动漫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动漫教育界讨论的最大热点,学者们众说纷纭。从研究和争论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到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学界对动漫人才的培养类型存在着分歧。部分学者认为从我国动漫人才需求来看,应该增加动漫操作型人才的培养。王兴胜指出我国动漫产业急需操作型、执行型人才,而各院校的动漫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显得盲目,培养的毕业生缺少实际操作能力,不能立即上岗工作,教育与需求相脱节。[1]一些学者则主张职业技术学校应该增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许广彤和李征认为,动漫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想象力和个性,片面强调学生的动画艺术修养和动手能力都是错误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精湛的动漫制作技术,还要灌输给他们先进的动漫设计理念,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2]还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动漫人才的培养方案。雷宇根据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各院校的不同职能进行分析,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技术学校应该重点培养操作型的人才,而普通各院校则应该重点培养创新型的人才。[3]唐湘晖认为,我国动漫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多方面发展,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技巧,旨在培养艺术型人才。[4]其次,从动漫人才培养的形式来看,研究者们普遍趋向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观念,研究成果既有从理念上的阐述,也有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孔晓明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内涵是以就业为导向,利用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的方式,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做”企业所需的动漫人才。[5]吴红针对目前我国动漫人才奇缺以及结构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探索“校企合作、定向招生、委托培养、以岗位定生源、以需要定规格”的人才培养途径,并提出了政府动漫园区与各院校动漫专业合作培养动漫人才,或者直接由海外进行动漫人才培训等方式,以落实动漫人才培养的方案。[6]

2、动漫专业教学问题

动漫专业教学是我国动漫教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动漫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案。

第一,关于动漫教育课程设置。朱方胜提出按照动画创作的前期、中期、后期这三大流程,进行不同的人才定位,分门别类设置动漫教学课程,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7]杨勇的方案更为细化,提出应采用操作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模块体系,在前两学年内完成通用能力课程,达到对动漫制作流程的认识和了解,三四学年则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形成“通用能力达标,方向能力选项”、“一专多能”的教学模式。[8]吴少军建议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可以采用分段式的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以艺术基础课程为主;第二阶段以项目制作的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为主;第三阶段主要是以岗前培训为主。这样即保证了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又丰富了学生知识的全面性,使学生艺术素养与技术能力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9]刘红健、原峰山认为目前动漫产业中技能应用型人才紧缺,所以动漫专业的教学应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课程,适当扩大专业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并把教学实践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10]第二,关于动漫专业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罗菁晶认为,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存在多方面的优势,例如:解决师资水平差的教学现状、减轻学校的教学投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等。[11]张刚提出,学校可以参与到企业动漫制作过程中,通过做订单和项目让学生充分了解整个动漫市场以及它的运作流程,作者认为这种项目制教学是最佳的教学方式。[12]针对目前动漫教育中还缺乏成功的校企合作教学范例的现实,目前大多数企业和院校均难以成功合作,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建议有条件的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独立投资开发动漫项目,既锻炼师生,又可以创立品牌,甚至开发衍生产品,从而达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目的。

3、关于加强动漫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

动漫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加强动漫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职业技术学校的实习实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校内建立实验室和实习工场,开设实习实训课程,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的实践性训练。二是校企合作,学生参与企业运作,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当下动漫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在这两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从校内实验室建设方面看,由于专业开设时间短、师资缺乏、招收的学生过多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各职业技术学校的动漫实验室建设都明显不足,实验课时普遍偏少,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从社会实践看,动漫专业学生也面临严重障碍。首先是国内动漫公司数量少,动漫专业学生多,能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岗位少。随着近几年动漫专业的火爆,职业技术学校动漫专业的学生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国内真正意义从事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开发制作的公司却并不多,大多数打着动漫公司旗号的公司往往从事的是影视后期加工、建筑游历等相关行业的制作,这就导致了看似动漫就业市场人才供不应求,但是实际上提供真正对口的岗位进行实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次是大多数动画公司着眼于眼前利益、经济利益,往往把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拒之门外。这也和目前国内动画公司的实际运作有一定关系。目前国内动画公司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日本、欧美动画片做加工,这一类公司生产的产品往往在时间上有较高的要求。另一类主要从事原创动画的开发和制作,这一类公司对员工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由于当前各院校的动漫教育与动画公司的实际运作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经验比较欠缺,这就导致了动画公司要求高,不愿意接受在校学生进入公司实习,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又苦于无法进入动画公司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应视艺术为灵魂,技术为血脉;学生学完动画基础课后,在专业老师与班主任的引导与协调下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发展的影视动画制作形式,在学习和实践中摸索适合自己的岗位。动漫专业是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制作经验极其重要。我们不仅在学校以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作为教学任务进行练习,还要让学生到动画基地企业、影视广告公司去亲身体验项目实践与学习。以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作为教学任务,体现了“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工作带学习”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在此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缩短学科教学与职业岗位间的差距。我们不仅以就业为目标、以实用为准绳,还要培育学生具有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面向全国,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四、总结

总之,中国动漫业要腾飞,必须走动漫教育为先的道路,要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动漫教育上寻找突破口。要加强对培养动漫人才院校的投入和扶植,从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动漫教育抓起。加强对动漫编剧、编导动漫制作、动漫产业化运作和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与营销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培养院校与业界、市场的良性互动。只有把人才培养放到动漫业发展的首位,才能做强产业,才能实现中国动漫业的振兴。

[1]王兴胜1浅谈高校动漫人才的培养[J]1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2]许广彤1李征:浅议中国动漫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J]1电影评介,2008,(10)1

[3]雷宇1关于我国高等动漫教育发展的思考[J]1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4]唐湘晖1浅析目前动漫教学中存在的误区[J]1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6)1

[5]孔晓明1动漫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内涵研究[J]1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1

[6]吴红1动漫产业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1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5)1

[7]朱方胜1动漫教学之我见[J]1剧影月报,2005,(6)1

[8]杨勇1高职动漫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措施[J]1成功教育,2007,(7)1

[9]吴少军1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探讨[J]1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11)1

篇8

一、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稳定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很多高校数学院(系)都安排英语好的数学教师教授数学专业英语课。这些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主要表现为英语听说能力较弱,常常采用汉语授课,无法满足数学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学生对数学专业英语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多数院校都将数学专业英语课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专业课程上,所以很少有学生在数学专业英语课学习中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此外,数学专业英语课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查考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存在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所选教材,一些教师不加区别地讲授书本内容,致使“满堂灌”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使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单调乏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将数学知识和英语语法的讲解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对数学专业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落后。在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以教材为蓝本、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控制讨论的话题、内容、过程和参加者,学生很难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因而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口头表达和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数学专业英语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在教师方面,由于数学专业英语课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很多教师很难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常常是在外界压力下接受该课程教学任务的,因而在备课、讲课时都没有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在学生方面,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对数学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掌握,而且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很多学生已经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认为可能解决数学问题的翻译和相关英文文献的阅读问题,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借助一些软件就可以翻译,因而对数学专业英语课的学习重视不够。另外,数学专业英语课的考查考核方式使学生放松了对该课程的学习。

(二)客观因素。一些高校不重视数学专业英语课,投入不足。由于数学专业英语课是近年来的新增课程,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资源较少,投入积极性不高。例如:压缩教学时数,将大纲中要求的一学年减为一学期;缩减教师配置,通常安排一位教师负责全院(系)学生的专业英语课,因而授课教师无法进行教学心得体会交流;采用大班授课方式,影响教学效果。

三、提高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培养一支稳定的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师队伍。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并积极研究语言教学理论,参加定期的教学交流活动,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师的英语水平,也可以积极引进英语水平较高的数学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二)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生学习数学专业英语是为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进行专业研究作准备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仅靠已有的英语水平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专业文献,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学习误区,这样才能使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该课程。教师还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多元化,做到教学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同时,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如专题讲解、师生互讲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教师也应该积极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考核的科学性。

(三)突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适当增加数学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课时数,而教师在选取合适的教材后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处理,采用专题讲解方式开展教学,也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引入教学中。在进行专题讲解时,教师要先纵向概括,再选取一些材料进行横向分析。例如:在用英语来表述数学理论推导过程时,教师先总结性地给出一些证明中常用的表达形式,再结合教材中的一些短文让学生体会这些表述的运用。科技文章的语体特点是用词准确、语气正式、陈述客观、逻辑性强、专业术语多,因而专业英语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对专业词汇、句子、翻译技巧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掌握专业词汇构词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通过分析文献资料中常见长难句的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翻译长难句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对象的性质和教学内容上,专业英语教学比大学英语教学更加复杂,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互动式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习语言是为交流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中应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应尽量采用英语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进度、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再加上网络资源丰富且生动直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笔者在讲授数学发展简史时,通过多媒体播放短片《唐老鸭漫游数学王国》。借助于学生熟知的卡通形象唐老鸭,笔者教会学生一些专业单词的读音。而学生在观看、讨论、思考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专业单词,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运用英语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这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于是,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并渐渐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数学专业英语课程不是一门专业课和英语课简单相加的课程,而是一门英语语言知识与数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长期努力,才能真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提高学生数学专业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9

近年来,很多高校将数学专业英语课列入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进一步提高数学专业学生阅读和翻译英文资料的能力,为学生撰写英语论文和开展研究打好基础。但是,目前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总结,并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稳定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很多高校数学院(系)都安排英语好的数学教师教授数学专业英语课。这些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主要表现为英语听说能力较弱,常常采用汉语授课,无法满足数学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学生对数学专业英语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多数院校都将数学专业英语课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专业课程上,所以很少有学生在数学专业英语课学习中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此外,数学专业英语课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查考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存在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所选教材,一些教师不加区别地讲授书本内容,致使“满堂灌”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使学生觉得教学内容单调乏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将数学知识和英语语法的讲解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对数学专业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落后。在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以教材为蓝本、以讲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控制讨论的话题、内容、过程和参加者,学生很难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因而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口头表达和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数学专业英语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在教师方面,由于数学专业英语课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很多教师很难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常常是在外界压力下接受该课程教学任务的,因而在备课、讲课时都没有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在学生方面,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对数学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掌握,而且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很多学生已经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认为可能解决数学问题的翻译和相关英文文献的阅读问题,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借助一些软件就可以翻译,因而对数学专业英语课的学习重视不够。另外,数学专业英语课的考查考核方式使学生放松了对该课程的学习。 

(二)客观因素。一些高校不重视数学专业英语课,投入不足。由于数学专业英语课是近年来的新增课程,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资源较少,投入积极性不高。例如:压缩教学时数,将大纲中要求的一学年减为一学期;缩减教师配置,通常安排一位教师负责全院(系)学生的专业英语课,因而授课教师无法进行教学心得体会交流;采用大班授课方式,影响教学效果。 

 

三、提高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培养一支稳定的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师队伍。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并积极研究语言教学理论,参加定期的教学交流活动,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师的英语水平,也可以积极引进英语水平较高的数学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二)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生学习数学专业英语是为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进行专业研究作准备的。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仅靠已有的英语水平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专业文献,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学习误区,这样才能使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该课程。教师还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多元化,做到教学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同时,创新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如专题讲解、师生互讲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教师也应该积极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考核的科学性。 

(三)突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适当增加数学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课时数,而教师在选取合适的教材后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处理,采用专题讲解方式开展教学,也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知识引入教学中。在进行专题讲解时,教师要先纵向概括,再选取一些材料进行横向分析。例如:在用英语来表述数学理论推导过程时,教师先总结性地给出一些证明中常用的表达形式,再结合教材中的一些短文让学生体会这些表述的运用。科技文章的语体特点是用词准确、语气正式、陈述客观、逻辑性强、专业术语多,因而专业英语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对专业词汇、句子、翻译技巧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掌握专业词汇构词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通过分析文献资料中常见长难句的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翻译长难句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教学对象的性质和教学内容上,专业英语教学比大学英语教学更加复杂,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有互动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互动式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习语言是为交流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数学专业英语课教学中应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应尽量采用英语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进度、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再加上网络资源丰富且生动直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笔者在讲授数学发展简史时,通过多媒体播放短片《唐老鸭漫游数学王国》。借助于学生熟知的卡通形象唐老鸭,笔者教会学生一些专业单词的读音。而学生在观看、讨论、思考的过程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专业单词,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运用英语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这也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于是,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并渐渐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之,数学专业英语课程不是一门专业课和英语课简单相加的课程,而是一门英语语言知识与数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长期努力,才能真正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提高学生数学专业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1)语言迁移,指学习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已掌握的母语知识来帮助习得新的语言。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会试图借助于母语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母语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称之为正迁移,它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消极的影响称之为负迁移,它会阻碍学习者获取目的语知识。

(2)训练迁移,指学习者由于教师的教学不当或采用错误的学习材料,或训练方法不得当而产生的中介语。

篇11

随着学校不断扩招,专业技能课程不断增多,中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也一一显现,其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尤为明显。中职美术教学的发展受到了以往教学的一定制约,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表现为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单一、枯燥,过于重视技能训练,忽略美术理论教学。美术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提高其创新意识。但受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美术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一、中职美术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1.现行教育体制对美术理论课的不重视

受我国教育现状的影响,很多初级中学受客观条件和升学压力的限制,只重视统考课,忽视艺术课教学,致使学生缺失美术教育机会。而初中生中学习成绩较差的普遍进入中职,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导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差、底子薄,美术知识空白,缺少对美术教育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素养,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针对这种现状,国家对学前幼儿教育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并出台了相关文件,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了迎合文件内容便将美术教育的重点放在了手工制作和简笔画、素描等容易出效果的课程上,对美术理论知识教育的忽视越发严重。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发,这种理念陈旧的美术教学已不能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中职学生对美术课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美术课是副科,并不会影响升学,学得好与不好并没有关系;有的认为画画要靠天赋,自己将来又不当画家,学不学都无所谓。甚至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更多的是注重技能技法的学习,觉得理论知识并不重要。

3.教师的教学形式单调

现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也更多的是注重技巧的训练,很多美术教师缺乏对美术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缺乏对美术教育真诚的投入,导致很多美术教师在上美术理论课时教学、形式单一、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美术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教师讲解时大量使用专业术语。

二、解决中职美术理论课存在问题的对策

1.重视美术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审美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教师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美术欣赏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

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加强美术理论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应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感受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加深他们对美的理解,而且开启学生欣赏美的眼睛,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是局限在单一的空间里。美术理论课程必须通过情感传递的渐进方式进行。美术理论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通过美术理论教育让学生感受美丑,以“善”为美,以“德”为美。

2.了解学生美术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理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真正认识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从学生常见的、熟悉的画开始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后再选择较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进行教学。

3.把握学科特点,丰富教学形式

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所以教师既要学会联系现实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要结合作品所处的社会现状、政治背景等客观因素,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作品所传递的信息,让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到满足。

三、小结

当前,中职学前美术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使艺术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加强美术理论知识教育,才能让学生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从而使美育不停留在口号上。美术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求变,美术教学才能真正走出窘境。

参考文献:

篇12

    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方法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从我们的分析中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心理学研究方法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影响,即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主体.只是在近一些年,其他研究方法开始逐步增多,这说明心理学研究传统对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影响稍有减弱,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完全移植和照搬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局面开始有所改善,其他研究方法逐渐被教育技术学研究主体所接受."最近,发现和证明知识的不同范式的概念,成为许多学科的主要讨论焦点."在我们的分析中,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定性研究占主流,这一点似乎与美国实证主义研究传统相背.这也许是由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形式具有特殊性,它是教育科学领域中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同时,这一结论也印证了Barbara B. Seels和Rita C.Richey的关于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变化的观点,"从学术的角度看,这些变化的范式包括了向接受定性研究方法的转移,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引入,以及建构主义心理学观点的转移.教学技术也感受到了许多相同的影响".

篇13

一、网络教育技术专业知识内容现状和专业知识库开发需求分析

当我们在教育技术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参考一些基础知识和专业论文,或者我们需要基于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来完善我们的研究结论,基于互联网络的海量数据资源和便捷的信息检索引擎为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应有的技术保障。但针对教育技术专业知识的检索和专业问题讨论还存在一些问题:

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百科全书方便的检索教育技术的一些相关词条和知识。但是,这种知识库定位于百科知识,对教育技术这一单独领域的涉及不够深入,很难形成关于这一领域系统的知识结构和适合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

人肉搜索引擎[1](百度知道、猫扑大杂烩)及专业论坛、贴吧:我们可以通过悬赏或发帖求助我们关于教育技术某一方面的问题,通过其他关注这个领域的人为你搜索资料,提供回答。但人肉搜索很难有精确到这一专业领域,很少能得到比较符合你问题的专业解答。

专业术语和论文库:支持检索,但一般不支持知识的完善和动态扩充,很多专业论文是收费的,不支持开放和免费使用。

通过搜索引擎直接检索来自个人博客和其他网站的一些零琐信息:多为一家之言或相互转载的内容,可以参考。但鉴别对比得出更完善的结论需要付出较大代价。

专业论坛、贴吧及博客进行讨论:方便提出问题,和其他人通过回帖和评论进行讨论,发表一些零碎的意见,提供参考,却难以形成统一完善的认识和结论。

专题学习网站、网络课程及相关电子图书:教育技术专业方面比较系统、完善并且开放的网络课程比较少及相关电子书籍比较少,而且多数不支持对知识点的检索。

因此我们需要架构一个教育技术相关知识,问题及论文资料的协同知识建构平台和知识,并且通过Wiki平台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二、Wiki简介及MediaWiki的功能和特色

(一)什么是Wiki?

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平台,是一种基于超文本系统的知识网络系统[2],又是一种基于某一主题的知识共享社区。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Wiki中可以方便快捷的创建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其它知识点的链接。Wiki中通过这种相互的链接和扩展,很容易架构起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并通过开放分类和知识线索[3],完成对知识网络的系统化和浏览控制。

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严格的共同关注,Wiki的主题一般是明确和坚定的。Wiki站点的内容要求高度相关性。其确定的主旨,任何写作者和参与者都应当严肃地遵从。Wiki的协作是针对同一主题作外延式和内涵式的扩展,将同一个问题谈得很充分很深入。Wiki非常适合于做一种“All about something”的站点。个性化在这里不是最重要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充分性以及权威性才是真正的目标。Wiki由于其技术实现和含义的交织和复杂性,如果你漫无主题地去发挥,最终连建立者自己都会很快的迷失。

(二)Wiki程序MediaWiki的功能和特色

在建立Wiki站点方面有很多Wiki程序可以选择,其中MediaWiki是全球最著

名的Wiki程序,运行于PHP+MySQL环境。MediaWiki作为维基百科及其姊妹

计划的系统软件,其开发得到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支持。而且其功能比较完善,插件丰富,架构简单,支持多语言版本,允许每个用户自行选择系统外观(皮肤)。

MediaWiki中可以方便的使用标记语言"[[","]]",自动生成链接,快速地链接不同的页面。MediaWiki中有自己的标记语言,支持Tex数学公式⑤,支持部分html代码,支持元搜索,可以快捷的检索相关页面,支持开放分类,根据分类在不同的页面之间产生关联;支持模板的使用,可以方便对相同内容的重复使用和更新,而且中文支持良好。

三、基于MediaWiki的专业维基站开发的可行性和适应性分析

(一)从软件功能的角度来看

MediaWiki支持搜索,内容组织简单,条目扩展方便。很适合基于条目的教育技术术语和相关知识的信息库的实现。而且条目标题字数限制比较宽,既可以是词条,也可以是一个问题,或文章标题,支持开放分类,支持树形目录结构,因此也适合基于问题、专题研究或系统知识的协同写作平台的搭建及相关信息库的建立。由于MediaWiki不提供私有页面和普通用户对个人页面的保护功能,因此不适合个人日志和论文的发表。MediaWiki支持功能扩展,可通过插件扩展页面评级,思维导图,音频、动画、视频等其他媒体,及所见即所得的功能。

(二)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

MediaWiki对运行环境要求较低,PHP+ MySQL环境比较容易搭建。其配置简单,管理方便(通过页面便也可以完成大部分系统参数的设置和管理),软件升级、数据备份和数据迁移也比较方便。有大量的相关技术文档可供参考。

(三)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来看

MediaWiki的超链接结构与人的思维和对知识建构的方式很相似,用户在编辑时可以对页面中的任何名词,问题加上Wiki标记,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点连接,并对该知识点进行扩充。用户可以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的雏形,并通过不断的修改,逐步完善对该知识点的建构。

四、基于MediaWiki的专业维基站的设计

(一)设计目标

1.建立一个教育技术专业术语理论、相关人物机构、开放论文等相关知识和资料的知识框架,并不断完善和扩展知识内容,形成一个支持检索的教育技术专业知识库。

2.搭建一个个人和共享关于自己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知识,对知识进行完善和自我建构,问题,建立讨论,、分享开放论文的平台。

3.搭建一个由教育技术专业人士组成的开放的多人协作的写作平台,并形成一个教育技术相关知识的知识共享社区。用户可以发展新用户,并组成协作小组,对某一专题进行讨论和完善知识结论。用户可以编辑自己的页面,对别的用户进行讨论,在知识社区中进行交流。

4.逐步建立和完善关于教育技术专业培养、教育技术各个领域的系统知识、相关专题知识、网络课程、专业书目及其他参考资料的信息。并提供良好的知识线索,方便浏览者系统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教育技术领域某一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内容知识结构设计

1.知识结构设计

利用开放分类组织和区分知识条目,提供一个知识框架,并可不断地进行扩充和完善。

基础分类:

①按类型:专业术语;相关人物;相关机构;专业英语;专业论文;专题探究;问题讨论;专业培养;系统课程;专业书目;集合文档。

②按研究领域:教学设计;远程教育;教学媒体;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教育应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相关学科。

2.社区页面模块设计

社区公告。

新手入门:编辑入门、内容标准、样式标准推荐、沙盒测试等。

意见交流。

专题活动。

Wii.etec维客:相关用户信息和介绍等。

3.首页、导航栏及知识线索设计

通过首页、导航栏和一些页面提供知识导航。一种知识线索(如图1所示)。

(1)首页模块,包括:关于网站;知识分类;人物图片。

(2)导航栏模块,包括:首页;社区;专题;领域;分类;帮助;专业;培养;系统课程;知识线索;随机页面。

4.命名空间的使用

通过命名空间来区分不同类型的页面。专业术语,相关人物、机构、英语词条,等采用默认命名空间。新增自定义的命名空间:Subject: :专题研究;Thesis: :专业论文;Question: :问题讨论;Course: :系统课程;Reference Book: :参考书目。

5.内容标准及模板的设计

根据不同类型的条目,提供并逐渐完善内容标准。如专业术语主要提供术语定义或概念,专业论文的标准格式,系统课程的设计标准等。利用模板可以提供一些标准或参考样式,方便页面样式的统一。专业术语内容参考标准如下:名称;其它名称;英文形式;定义/概念;其它定义;其它补充;(一些相似对比,相关链接,补充内容等)。

6.帮助、关于及声明文档

为浏览者或参与编辑者提供网站介绍、编辑帮助、行为规范、网站事件、免责声明、隐私策略等系统辅助页面。

五、基于MediaWiki的专业维基站的实现

(一)环境准备

MediaWiki版本选择:Wiki1.13.0多国语言版(环境要求PHP5.0以上,SQL4.0以上)。

本地调试环境:Apache+PHP+MySQL

调试环境软件:APMServ5.2.6 for Windows 2000/20003/XP,解压后便可使用,运行APMServ.exe

其它选项采取默认设置,注意在“Use superuser account”上要打上勾,密码为空。然后点击“Install MediaWiki!”

将www\htdocs\config下的LocalSettings.php移动到上级文件夹下,然后点击页面上的连接进入网站首页。网站就安装好了(如图1所示)。

(二)本地化设置

修改LocalSettings.php文件并以UTF-8格式保持。

开放图片上传:修改$wgEnableUploads =false;false改为true。

本地时区设置:

在文件末尾加入以下代码:

$wgDefaultUserOptions=array('date'=>'ISO 8601', 'timecorrection'=>'08:00');

用户权限设置

在文件末尾加入以下代码:

$wgGroupPermissions=array();

$wgGroupPermissions['*' ]['edit'] =false;

$wgGroupPermissions['*' ]['createpage'] =false;

$wgGroupPermissions['*' ]['createtalk'] =false;

(三)系统页面设置

以管理员身份登录,编辑MediaWiki: Sitesubtitle(网站副标题)、MediaWiki: Sidebar(导航栏)、首页、社区、关于、声明、帮助等页面内容。

六、结语

由于MediaWiki的简单易用,也不免有一些弱点,如社区交互功能比较弱,用户权限层次不够细,元搜索功能不够强,树形目录形式单调,思维导图插件扩展麻烦。MediaWiki的在默认皮肤Monobook下运行速度较慢,(使用Cloneblue皮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速度)。MediaWiki的一些扩展和美化(自己制作皮肤)编辑繁琐,需要一定的技术背景。然而MediaWiki版本一直在更新之中,在功能、性能、安全方面将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翟修树.基于学科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06.

[2]在思与行中一路走来―李克东教授与一线教师谈教育信息化[J].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6(3).

[3]王一青.Wiki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PBL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2006.

[4]宁光芳,张世禄.基于Wiki的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策略探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4).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民委科研项目《藏族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2QHZ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