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语文教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

篇1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十一、附录(可略去)

篇2

《科学》内容异常丰富,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的基础,看似简单,其实奥妙无穷。科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从书本上学、从生活中学,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更要与时俱进,掌握国内外科学领域最前沿、最新颖的理论。

2.科学规范的操作技能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教师需要有扎实而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怎样用玻璃棒搅拌、用秒表记时,看似简单,但足以表现自己的功底。只有教师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加以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3.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

科学教师应该是一个智慧型的教师。这种智慧需要渊博的学识,更要随堂的机智。张洪鸣老师教导我们:在学生面前,需要你表现得让学生捉摸不定,你懂的要装作不懂,不懂的又要装懂,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让学生不理解你是真懂还是假懂,把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起来。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表现得机智些,如将问题不露声色地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自己,再在恰当的时候,解答问题,哪怕是科学上的未解之谜,也应该把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情况告知于他们,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去攻克科学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4.尽心尽职的“保姆意识”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服务。我把科学老师称为“垃圾老师”,瓶瓶罐罐是我的宝贝,办公室、家里的“垃圾”我总是看了又看,有时扔了还去捡回来:它还有什么利用价值?科学课上的哪个实验用得上?讲台里、橱柜中各种各样的物品,为我课上的教学机智提供了可能。虽然我说自己是“垃圾老师”,但孩子们却说我是“把垃圾变成宝贝的老师”。

二、科学教师的培养途径

小学科学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除了自身需要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尤为重要,需要掌握宽广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儿童心理学,掌握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培养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从相关的高等师范学校引进人才,也可以由现今正从事其他学科教学的小学教师中择优转型而来。

1.积极引进

虽然高等师范学校没有相应的专业与小学科学匹配,但生物、物理专业的学生有与科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现代科学技术”,对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了解颇多,可以积极引进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成为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领他们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认识科学概念的特点,不断积累和生成教学机智,提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他们将是以后“独领”的科学教师的生力军。

篇3

有一组关于学校领导及学校的政策规定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度的统计,分为非常支持、比较支持、一般支持和不太支持,各占的比例分别是6.10%、26.00%、38.30%、29.60%。现阶段,体育教师对学校颁布、实施的某些政策或者规定存在异议,满意度也不高。进行调查,发现的问题通常有:一,学校领导层对体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没有为其制定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没能将其置于其它学科的同等地位。如学校对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然而对体育教学却极为“吝啬”;二,课时安排不科学,部分体育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每星期课时量甚至高达20节,虽然如此,但在评定职称等事情上却没有得到一定的政策方面优惠。

三、结论

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普遍不高,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以下问题较为明显:首先,体育教师这一职业没能获得学校及社会足够重视,所以,地位不高;其次,学校在制定政策或者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忽视了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没能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尤其表现在没能把握好体育教师业绩评定这一点。

篇4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介绍作者背景。每一首古诗的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阅历,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就能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

(2)联系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

(3)运用直观形象。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就容易理解诗意。

(4)丰富情感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二、古诗教学必须注重课题操作策略

(1)自主感悟,读准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自主理解,画诗意图。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造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以少胜多,以大见小,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画演古诗,探究诗意。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讨论交流,体悟情理,品味语言美。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引导学生放宽思维,说自己想说的,不要盲从于书本。

(5)创设情境,感悟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要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6)改写古诗,体验创新。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美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

三、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教学同样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例如,教学中师生依靠诗意情境作画,教师的深情范读,相配的古典名画,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欣赏现代作曲家演绎的古诗词等等,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激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古诗词讲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过品评、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品质。如有表现诗人才情的“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一气呵成,畅快淋漓的美感,这和杜甫立志“语不惊人死不休”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分不开的。也有体现诗人字字推敲、锲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

篇5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结合课本中练习辨识交通标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内容,学生通过讨论,增强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在学习统计知识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结合课本练习“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和“上海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情况摘要”以及对空气、空气污染、空气与人体健康、空气污染指数,以及空气质量状况的介绍,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关法律知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

二、教师加强学习,提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能力

法律意识的形成源于生活,为了在课堂中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抓好法制教育,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提升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能力。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学法懂法,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学习内容,去研读领悟。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觉地向学生讲法,否则就可能对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

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深研教材,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关注社会与生活,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善于创设话题,把法制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苏教版教材中,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结合课本中有关纳税习题和纳税知识的介绍,安排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也让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学习结果更加有效。

三、教师把握好度,以免将数学课变成法制课

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应以数学知识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度,法制教育不应占用太多教学时间,以免将数学课上成法制课。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在内容上要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分量上要恰到好处,不可为了渗透而渗透,切忌不顾数学知识牵强附会。

篇6

2.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经验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广告,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2]陈平.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篇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的情感环境,它是语文学习的中心轴,是阅读感悟的催化剂,是情感体验的磁性石。“朗读是品语文之味的最好方法”。而在基本形成以“读为主线”的共识之下,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泛泛而读的现象经常出现。要使朗读真正馥郁留香,沁人心脾,体现艺术指导的智慧,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用心灵阅读文本,用智慧捕捉生成,用艺术指导朗读,由此走向智慧教学的境界。

一、简单与深刻

简单是指方式单纯,不要花哨,杜绝浮华,一切环节的设计都紧紧围绕学生的有效发展,充分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魅力,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充实,这是朗读教学所要追求的原则。多一些简约,少一些繁琐,多一些朴实,少一些华丽,朗读教学应在简单的理念指导下让学生发出原生态的声音。光有简单没有深刻是肤浅的朗读教学,简单是朗读教学的外在形式,而深刻却是它的实质所在。教师用本真的方法,发挥自身的资源,或用语言渲染气氛,或用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感悟更深刻。

二、朗读与感悟

对文本的解读离不开朗读教学,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感受到文本的语言美,领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加深对重点句段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匠心。在《槐乡五月》的教学中——(屏幕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槐花形态很美,抱在一起像圆球,挂在枝头的像小辫儿。

(练习朗读)

生2:槐花开的很多,从“抱”、“一条条”、“挂满”看出。

(再次指导朗读)

师:这美丽的槐花还像什么呢?(出示画面,想象说话)

生3:有的槐花一串一串的,像鞭炮。

生4:有的槐花一朵一朵的,像云朵。

生5:有的槐花飘荡在空中,像风铃。

生6:有的槐花绽放枝头,像蝴蝶。

师: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千姿百态的槐花之美。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读出槐花的多、白、美、香)

教学中,教师紧扣“抱”、“玉雕的圆球”、“一条一条”、“满”等词,鼓励学生想象表达,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槐花的多、白、美、香,在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的朗读激情四溢,读出了感受,读出了情味,读出了智慧。

三、想象与创新

语文教学重积累,重运用。《新课标》理念倡导要学会“用教材教”,阅读教学应把积累语言、学会读写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荷花》第二自然段中具体描写了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课文中用“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关联词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展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还要合理地运用教材,善于发掘教材潜在的资源。

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想象与创新的训练: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课文中姿态各异的荷花图片,感受荷花的美,并结合课文相关词句反复朗读,从这些优美的语句,恰当的修辞手法中体会每幅图中荷花的色彩美、姿态美,再模仿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将几种不同姿态的荷花连起来说一段话,并用“荷花真是千姿百态”这句话作为中心句,使段落更加完整。在这一环节的训练中,学生的朗读、感悟和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展现,语言的表达甚至比文本中的更加精彩。如有的学生这样描绘:荷花真是千姿百态啊!有的全部盛开了,雪白的花瓣舒展开,层层叠叠,炫耀着自己的美丽;有的荷花被碧绿的荷叶环绕着,宛如在碧波中翩翩起舞;有的像亲密的姐妹,挨挨挤挤地靠在一起;还有的花儿含苞待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在绿叶丛中若隐若现学生在看图想象说话和创造性地表达中,既学会了运用“挂语言文字,展现荷花多姿多彩的美,又学会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体现了朗读教学的智慧和真谛。

四、共性与个性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思想方式、情感世界和生活经历,对文本、现实、社会的理解有着多元认识和主观感受。朗读教学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体验和主观表达,使课堂呈现出多彩和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人文关怀出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其次,要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辨的时间和朗读的体验,在关注共性的同时,要体现个性的魅力。第三,对于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赞赏。学生的阅读不应全是呼声一片的“大合唱”,有时也可以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多重奏”。

在《荷花》的教学中——课文中有这样一句:“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其中“冒”字用得特别传神。教学中要抓住这一关键词语仔细揣摩,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妙处,先引导学生感悟出因为荷叶长得“挨挨挤挤”,大而圆的荷叶间没有丝毫缝隙,所以荷花必须使劲长,才能冒出来。在反复朗读中,再次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词来替换“冒”字,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用“跳”,因为“跳”字采用拟人化手法,能表现出荷花的活泼可爱;有的说用“挤字”,更能表现荷叶的茂盛和荷花出来的不容易;有的说用“钻”字……学生的答案真是有理有据,丰富多彩。最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斟酌后选用的那个词再带到句中去仔细朗读体会……教学中,教师没有以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自己的情感体验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感情朗读的尺度,而是尊重学生们的独特感受和独特见解,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字中的内涵和情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愿“课标”引领下的充满“情感”的朗读教学走出平庸,摆脱技巧,向着智慧的艺术之路前行,在学生、老师和作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缤纷的彩虹。

篇8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绝对主体和权威地位的现象,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要更加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而不能一味地站在讲台上进行单方向的知识传输,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小学生对周围事物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处于好奇心很强的阶段,教师更要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独有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鼓励小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重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鼓励小学生大胆积极地发言,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质疑和不同的观点,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回答并鼓励小学生的这种行为,只有树立起创新的教学理念,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随着新课改思想的不断深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在努力改变其原有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课堂上仍然很难改变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忽视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没有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取不同形式的授课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参与到教学中,学生才能敢于表达出个人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如果小学语文教师仍然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忽略学生的想法或不允许学生发言,不能包容学生的不同想法,会导致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消极的想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提高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能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不利于日后的学习生活。

三、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现创新教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准备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还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陈述讨论各自的观点;也可以分成两个立场,以辩论赛的方式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展示,调动起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创新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喜欢绘画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黑板上画个地球宣传画,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放映一些地球宣传片的生动图片,通过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内心能够和教学内容产生共鸣,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利用这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创设有趣的语文教学情境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小学生本就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尤其要有创意地把教学内容放入相应的情境中,然后使学生能够产生亲切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理解语文知识,利用情境创设法激活语文课堂,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肢体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一文时,教师应该放映庐山的壮阔景观,然后让学生对文章语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宏大场面进行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文,创设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情境,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五、找准切入点,设计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包括五个方面,其中切入点是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文知识和对学生们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点就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1.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板书形式

教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上课的重要工具。深入了解教材知识和结构安排,对设计科学有趣的教学方案有着很大的帮助。将教材中的图文所承载的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丰富的课堂形式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教材中枯燥的知识。在课堂上,板书是对教案展示的主要形式,要想使课堂变得活泼,板书的形式也需要精心设计,俏皮的艺术字和简笔画等形式,都可以将教案内容表现得更加生动,从而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进行开放性的情境设定

设定情境是小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形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设定开放性的情境,有利于让学生们接收更多的外界知识,并且可以将课本知识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通过开放性的情境设定,才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造空间,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其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篇9

1.知识与技能目标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无用,有多大用处等认识的价值取向。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因此,把三者放在一起,称之为体验性目标。

3.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可以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虽然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结论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探索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都比那些具体的结论更重要。

二、教学中的三维场力

1.文本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对学生学习乃至生活的影响是深广的,其中文本的影响占有重要的位置。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虽然没有大量的文学名篇,但是每篇课文都充满着文学的因素。除了课本之外,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来自于网络、图书馆、书店等的各种学习资源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本都应该运用于学习过程。

2.教师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首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作为承担这一任务的第一责任人,理应积极调控、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启动各独立教学场,激发包括教师本人、学生和文本最大限度的场能,使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共振。应该说,语文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生活态度、审美情趣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感同身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实践体验;要学生动真情,教师首先要表达真心。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具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教师只有读透了文本,才可能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共同发表见解、共同争论、共同得出结论、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才可能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3.学生场。新课程强调,教学指向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会生存》一书指出: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普遍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然而,作为一个特殊教育过程的对象的某一个特殊个人则显然是一个具体的人。”作为有主体意识的存在物,学生与教师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融入教学场中,尽可能充分地张扬内在场力,汲取外在场力,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学生理想的学习状态应当是时刻都在以自己的场图式迎合外在场图式,寻找有关的通道并汲取外来信息和能量。同时,又依自己的需要对之进行选择、鉴别、排斥、吸收,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找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语文精神。

三、结语

在成功的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构成了一个互动的教学场域,他们不再是孤立地、单独地存在,而是与其他场力互相作用着,只有通过三者的和谐共振才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美好的教学境界。

篇10

一、针对性

由于本文探讨的语文教学对象是处于童年时期的小学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以及对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在我看来,小学时期是学生识字学习的重要时期,识字学习任务,对于刚刚踏入学校大门的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繁重”。所谓“识字”,不仅要知道如何读,而且要懂得其意,如果教学策略不得法,那么,学生不仅容易忘记如何读,如何写,而且不会正确运用。如何使得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所以,作为老师就应当针对这一点多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即不仅要对学生说明汉字可分为象形字、形声字、指示字、会意字等,而且要向学生讲明白何为象形字、形声字且指示字、会意字等,使得学生不仅记得字音,理解其意,而且在日后的使用中,灵活自如地正确运用。到了小学的中级阶段,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逐渐“出现”了许多的多音字、同音字等。教师要从“细节”上讲清楚其内在的区别和不同的运用方法及正确的使用场景,教会学生正确地记忆、理解和运用,为遣词造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小学阶段的后期的识字学习中,要正确指导学生提高识字学习中的自学能力,学会查字典。遇到生字,即使不知道读音,也要明白其属于象形字、形声字、指示字还是会意字,并进一步明白其结构、含义等。然后,通过偏旁、结构等字面信息,从字典上查出正确读音,如果是多音字,还要学会从生字的出处,判断生字在该段文字中的正确读音。通过查字典学生字,学生不仅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到可能存在的多音字的其他读音和使用,而且能学到该字的其他组词方式和词义,也就是说,通过对于每个字的认真学习和掌握,扩展到对于词的学习与了解。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查字典能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会写作并提高写作能力夯实坚实的文字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年级越低,小学生在识字学习中的遗忘率越高,因此,在小学生识字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循环巩固练习。此外,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识字,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字”,而且要引导小学生“会学字”,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小学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要求。

二、趣味性

纵观我国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现状,许多老师都满足于“照本宣科”的陈旧方式。由于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不存在像数学那样专门性的思维训练,老师往往可以直接按照书本及教案进行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记忆与背诵。久而久之,语言教学就容易陷入单一枯燥的窠臼,这样极容易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老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懈怠,一味照搬书本,不愿充分挖掘书本知识,也不愿探索如何灵活运用自身修养,从而改善课堂氛围,使得语文教学生动起来。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学习质量,就得充分发挥授课过程的趣味性,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充分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习才不是一种负担,才是孩子们内在的一种享受。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喜好变化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想让小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那也是不现实的。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最多也就是20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转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我们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丰富教学的授课形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制定出他们喜欢的各种游戏,把教学的内容融于游戏中,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就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巩固识字练习。

篇11

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课堂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叶澜教授指出:“要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生命历程。”因此,我们应该站在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改进措施,努力提升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性,这就需要采用生成式教学。

实施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机智地做好课堂实施则是关键。范梅南认为:“教育机智”是一种实践性语言,是情境性、智慧性行动。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课前预设为基础,面对不断变化着的课堂情境,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心观察,敏锐捕捉各种信息,并运用教育机智迅速形成判断,果断付诸行动。具体而言,做好生成式课堂,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即时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倾听,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有利信息,科学加以审视,对其是否具有教育资源价值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策略,对预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做出适当修正与补充,利用这些动态信息,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开放的、有利于彰显主体意识的新型学习平台,引发师生、生生、文本之间多向互动对话。同时鼓励质疑,倡导“标新立异”,不断点燃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火花,形成新的问题或答案,进而不断生成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学习资源。如《我的战友》一文中有两句话:①“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②“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两个“才”进行比较:“半个多钟头才……”表示时间长,表现了忍着烈火烧身的长时间痛苦,突出了他不怕牺牲的精神;“才20分钟”表示时间短,表现了战友们在精神鼓舞下奋勇杀敌的英勇气概。两个“才”有着时间长短之别。这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为什么说前一个表示时间长,而后一个表示时间短?”教师略作思考,即时引导辨析:“两个‘才’字在各自句子里所处的位置有何不同?”学生经过对比发现:“才”在时间后表示时间长,在时间前表示时间短。进而,教师又临时出示“一斤苹果要5元钱才买到”、“一斤苹果才卖5元钱”等几个带“才”字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学生终于发现:“才”字在数量词前表示数量少,在数量词后表示数量多。这里,教师由一个质疑,及时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学生联系、观察、比较和辨析,获得了规律性认识。

二、机智处理“意外”事件

由于受学生主体自我建构、能力差异等因素影响,教学过程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种各样的“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尽管课前教师已经对学情做出了各种“可能”的预测与假设,但谁也难以穷尽课堂上种种“意外”出现的可能。当“意外”发生时,教师要正确面对,热心呵护,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机智,尽量使这些具有资源价值的信息得以放大,让个别学生的发现成为全体学生的创造,使得课堂闪射智慧的火花,呈现跃动的生命力。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您平时教我们写文章要注意审题,按题目要求来写。这篇课文题目叫‘草船借箭’,可内容明明写的是诸葛亮骗曹操的箭。这不矛盾吗?”这个问题不仅质疑了文本,也质疑了教师平时指导的写作方法。教师明显地感到很有价值,于是“顺水推舟”,让学生小组讨论:“在筹备箭的问题上,周瑜与诸葛亮的策略有何不同,哪种做法更好,说明什么?”学生经过联系全文,积极讨论,终于认识到:周瑜以常规的思路提出“造箭”,诸葛亮发挥创造性思维,利用天时、地利,以及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大胆地以“骗箭”代“造箭”;箭是用来对付曹军的,交战时就“射回去”了,所以用“借”是幽默的写法,既讽刺了曹操,更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经过这一讨论,学生对文本内涵、对写作方法的认识更加深入和透彻。

三、热心营造民主氛围

课堂动态生成要取得实效,前提必须是基于一种平等对话与民主沟通的课堂文化氛围,使师生间彼此倾听和共同分享成为课堂关系的主旋律。只有在平等对话式的民主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才能自由思考,才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最终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所以,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合作伙伴”的教师,应该用温和、机智的行动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基础上对话、互动。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全身心投入探究,获得更多元的理解,更真实更丰富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综上,在现代教育理论背景下,课堂教学要动态地看,要实施生成式教学。实施生成式教学,就要注意即时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情境辅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机智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种种“意外”,使意外事件对课堂产生积极效应,而不是负面效应;同时,要热心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发表意见,自由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篇12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我国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也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而交流合作必须依靠语言的沟通,良好的语言能力就成为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语文阅读成为主要的方式,首先阅读在语言运用中使用的最多,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们要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学习某项具体的新技术都要依靠阅读资料来实现;其次,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经常用到汉语,想要迅速的成长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语言阅读能力就成为他们成长的必要能力 所以,良好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时展和社会进步对小学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二、 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 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首先,由于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在大部分的阅读课上,仅仅单纯的阅读课本上文章的内容,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基本上采用一些参考书上的材料,让小学生一遍一遍的阅读,而且采用阅读完一部分内容后让学生做练习的方式 老师经常出一些填空、听写、排序等类型的题让学生去做,然后给学生校对答案,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纠正小学生错误答案方面。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很少对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只是被动阅读,不是在主动阅读。长此以往,他们对阅读就产生了厌烦情绪,从而极大的打击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 缺乏课外阅读时间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他们不仅要按时完成学校的课程和作业,还要上各种培训班和兴趣班,以致他们的剩余时间非常少。但是要想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只依靠课堂时间,必须进一步加强课外阅读。然而,目前的小学生却只能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完成课外作业,剩余的一点休闲时间,也是花在看电视、打游戏或者外出游玩等方面,很少有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几本好书。这就导致了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很少,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3. 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比较传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学校都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革新。然而,小学语文课程有着自己的特点,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会形成一套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客观而言,这些模式也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若是长期过度依赖此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被禁锢,从而将趣味性、生动性很强的阅读教学变成比较单调、相对呆板的课程,长期如此必将使学生对阅读教学失去兴趣。

4.有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由于长期以来对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对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比较缺乏,所以也没有太多很成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推广,每个老师基本上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教学。导致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厚,阅读积极性不高的因素既有语言知识方面的因素也有非语言因素。在语言知识的层面上,首先语义障碍成为主要的问题,如材料中有生词、或者对已学词的其它意思不理解等。。其次,阅读速度的障碍,有些小学生阅读速度非常慢,导致在限定的时间内不能读完所有的材料,从而也不能正确的领悟文章的大意。在非语言的层面上,也就是心理问题上,主要指心理素质,部分小学生在阅读时心理紧张、焦虑、不自信。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由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很难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老师教学也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笔者在此提出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

1.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进行阅读

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就必须有足够的训练,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大量的阅读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着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家长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必要的阅读条件,并且要恰当地监管孩子的阅读内容,不断为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阅读材料。对于学校而言,必须适当地增加投入,必要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于图书交换等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互通有无,使有限的阅读资源造福于更多的学生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就可以更好地汲取书籍中的营养,不断充足自己、提升自己、所以,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认真地抓好阅读教学,为全方位、多层面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激发小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兴趣。传统的阅读教学,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简单的对课文进行讲解,忽视了自身情感因素对小学生阅读的影响,没有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违背了阅读的规律。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课堂,更限制了小学生,师生缺乏互动,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单纯的问答式,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小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不能有效的进行交流,这种封闭的信息环境导致了信息的堵塞,学生阅读后的想法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

篇13

二、把握赏识分寸,增强学生的信心

小学英语教师要把握好赏识分寸,做到公平合理。老师只有发自内心给予学生夸奖,学生才会与老师进行积极互动交流。假如小学英语教师的夸奖并不恰当,那么学生会对老师的夸奖产生疑问,从而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发自内心的夸奖才会让学生信心大增。比如:在讲解“Goodmorning”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的对话。然而由于每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英语表达能力会有高有低。对于口语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同时教师不能过分表扬口语较好的学生,避免给口语不好的学生造成一定压力对于那些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时机,采用恰当的语言,来激励这部分学生,让这些受表扬者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三、完善赏识手段,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英语教师在私底下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比较喜欢看的动画片,了解学生喜欢的歌星和影星,并且与学生探讨这些动画片、歌星以及影星,久而久之学生会越来越喜欢老师。教师不仅要表扬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还要表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爱好,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当讲解“Whatisyourfather?”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就他们的父亲展开交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可以问他们是否崇拜自己的父亲,或者问他们的父亲对他们自己是否态度严厉。通过与学生探讨他们身边最亲的人,有助于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激发出来。随后,教师则应该引出本节课要学的新内容,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出他们对父亲的评价,对父亲的描述,然后教师从不同的方面来评价每一位学生,以此让学生喜欢英语这门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