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外历史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外历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外历史论文

篇1

面对严峻的外贸经营形势,福建中小外贸企业走出困境、维系生存、寻求发展的出路在于转型升级。关于什么是转型升级,目前尚无定论,笔者比较认同的理解是,转型升级是淘汰落后的产能,提高整个产业的水平,向产业链的两端提升,在本产业内建立独特的竞争优势,巩固自己的产业地位,做到长期生存。比如对于福建中小外贸企业而言,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尽量规避劣势,在增加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利用机制灵活的优势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

(一)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增加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提升竞争力面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传统出口市场严重萎缩的现状,我省外贸企业均受影响,但出现分化,技术含量不高、靠低价出口盈利的企业日益陷入窘境,而注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外贸企业则逆势而上。长期以来,我省外贸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服装玩具等轻工业品为主,近年来,虽然这种格局有所改变,科技类的出口份额在上升,但问题是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的主流仍然是加工贸易方式,我省对欧美等主要市场出口实质上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所以这类产品长期以来在国际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力就是价格,而对外出口多以美元计价,而人民币的对内升值也使得外贸企业的采购、生产、人力等成本上升,这样,外贸企业拿到手的通常以外币计价的货款即面临着贬值的风险,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价格优势荡然无存。这一点在中小外贸企业中体现尤其明显,因为中小外贸企业本身抗风险能力就弱。据商务部2013年5月公布的抽样调查显示,77.5%的企业今年1至4月在手合同利润明显下滑,73.4%的企业预计今年全年出口利润同比只能持平或者下降,6.6%的企业表示会影响正常履约。要走出困境,必须充分开展市场调研,洞察国外客户需求,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增强产品本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获取出口优势。

(二)加强人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外贸人才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我省中小外贸企业需要培养一批具有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外贸人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依靠国外的技术转让永远无法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中小外贸企业必须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之路,可以争取科研院所、高校的支持,也可与其他大企业联合,改进现有的工艺,加强新技术研发。而外贸营销人员需要及时准确地将市场需求信息传递给技术人员,企业应利用其激励机制灵活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有利的条件激励他们创造出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三)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依靠低廉的劳动力赢取成本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据有关数据统计,在全球产业链中,研发、营销和零售环节位于“微笑曲线”上升的两端,是高附加值环节,这个环节获得的利润占整个产品利润的90%~95%;而生产制造和我们的贸易环节位于曲线的弧底,仅占整个产品利润的5%~10%。而近年来,受人民币对内升值等因素的影响,用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逐步丧失,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中国外贸企业在竞争中举步维艰。因此,我省中小外贸企业应利用自身机制灵活的优势,努力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在转型中强调创新驱动,利用高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改变“代工”、“贴牌加工”的经营模式,加大新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优化产品、市场和客户结构,不断开拓新业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将经营范围向服务贸易领域拓展。

(四)开拓新兴市场,出口适销产品长期以来,我省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成熟的欧美市场,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冲击,两大市场严重萎缩,出口风险上升,对于抗风险能力弱的我省中小外贸企业而言,应该借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东盟、中东、非洲等都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相对于竞争激烈的传统市场,开拓新市场可以让我省中小外贸企业走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潭,而且,新兴市场还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发育尚未成熟的新兴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相对较为短缺,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正好可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我省中小外贸企业可以利用自身机制灵活、决策迅速的优势,加强市场调研,及时调整方向,开发适合新兴市场的产品。而且,对新兴市场的贸易还可利用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降低汇率风险及交易成本。

(五)加强品牌建设,培育自有知识产权品牌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产品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的程度以及企业文化的综合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更是成为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处于成长中的福建中小外贸企业,有望成为明天的大企业,但在品牌建设和经营方面显得比较落后,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首先,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品牌建设是当前争夺市场份额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小外贸企业的经营者、企业家必须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并提到战略的高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品牌战略。其次,对于技术、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实施品牌策略要注重开发行业领导者尚未涉足的领域抢占细分市场,并根据这一市场消费者特点在产品质量、包装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再次,可以充分利用成本低廉的互联网推广品牌,快速寻求贸易伙伴。最后,品牌经营必须持之以恒,而且企业还必须树立品牌保护意识,及时做好品牌注册工作,培育自有知识产权,利用法律武器避免企业利益受损。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降低运营成本金融海啸来袭,人民币持续升值,福建中小外贸企业的出口风险加大,在此困境中,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寻求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是分担风险,促进转型,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措施。电子商务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交易活动更加方便快捷,效率大大提高,并且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据对我省中小外贸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开展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中,49.80%的企业扩展了销售区域,45.97%的企业实现了品牌提升,59.48%的企业增加了客户,51.61%的企业实现了销售量增长,46.57%的企业降低了营销成本。

(七)加强银信贸关系建设,参与行业预警机制加强银信贸关系建设,努力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外贸企业存在出口风险防范上的先天不足,往往因为无法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的变化和国家地方相关政策调整等因素,不仅享受不到政府的鼓励支持政策,还可能陷入经营的困境。因此,加强中小外贸企业与地方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建设至关重要,地方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行业协会应尽可能向我省中小外贸企业提供市场和政策信息,建立预警机制,有效应对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应致力于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出口信用集约保险、信息、物流等“一站式”增值服务,打造一个助推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国际贸易服务生态链,使大企业优势资源更有效利用,中小企业获得更有效帮助。

(八)争取政策支持与保障我省中小外贸企业要走出困境,还要积极争取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有关部门要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种种要素制约,为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扫除障碍,在市场准入、资源、人才引进、知识产权、水电地气、社会保障、劳动用工等方面给予我省中小外贸企业更加透明和公平的政策保障。切实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业务指导和政策引导,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发展规划和经营能力,在融资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降低中小外贸企业税费负担,继续实施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为我省中小外贸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篇2

 

目前我国的合资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支柱力量,合资企业的管理方式主要有四种基本模式:中外双方共同管理、外方承包型、中方承包型以及第三方承包型。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方式是中外双方共同管理和外方承包型两种,由于合资企业产品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也必须按照国际管理进行管理,然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存在着国产化的管理趋势,因此不利于合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为了提升合资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就必须改变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

 

一、中外合资企业管理中国产化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总经理责任制落实困难

 

在合资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中方董事不能真正代表中方利益的现象,同时中方委派的总经理也没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事项真正的负起责任,主要原因就是中方产权的虚设问题。西方企业中通常实行股份制公司,董事会应对股东大会负责,而董事就需要对股东大会或者部分人负责,若董事失职则会受到严厉处罚,因此在西方国家企业中并不存在产权虚设的问题,因此在合资企业当中也没有外方产权虚设问题。在合资企业中,中方产权虚设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中方的董事对于本国资产的保护力度不够,同时中方董事对于总经理的管理活动监督与指导作用未能发挥。

 

(二)缺乏经营与管理的自主权

 

合资企业在经营中必须拥有自主权,主要原因是当合资企业真正具有自主权时,才能真正的发展自己的业务。我国的法律当中也明确规定了合资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等个股方面都拥有自主权。然而有些中方主管在经营中过分的强调了党的领导,而未能将合资企业与国内普通企业进行区别,因此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当中,有些企业甚至将董事会的决议也直接搬到了党委会上,因此合资企业在经营中严重缺乏自主管理与经营权。

 

(三)缺乏完善的奖惩制度

 

目前合资企业员工普遍还存在着“无过便是功”的工作心态,这种状况若不能及时改善,很可能使合资企业的竞争优势完全丧失。其中主要原因是合资企业管理中的国产化问题,严重的影响着合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合资企业的低水平管理带来的影响甚至会超过由于技术水平低而带来的影响。

 

二、应对中外合资企业管理国产化问题的优化策略研究

 

(一)建立健全董事会领导之下的总经理责任制

 

首先应该完善中方合资者的委派董事制度,转变传统企业管理中企业董事由中方合资管理部门制定的现状,避免主管部门对企业的日常活动干预;第二要提升董事的管理能力,加强董事的培训工作,在委派新董事时应严格筛选具有丰富经营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才;落实董事责任制,明确董事责任范围,特别是对中方资产负责,第二还应实施董事定期汇报的责任制度,将企业的资产损益情况进行有效汇报;实施专职董事,将义务董事逐渐转变为专职董事;最后就是要实施总经理聘任制,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二)构建合资企业管理机制,落实企业自主经营管理权

 

首先要建立专门的负责机构,实现对合资企业全过程的管理,避免出现现行管理中的各管一段或者无人负责的状况,规避管理风险,同时精简合资企业的相关管理机构;第二要赋予合资企业充分的自主管理和经营权,根据国际管理进行管理,明确好合资企业的特殊性,在管理上应该区别于普通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合资企业实施的管理中应该依照相关政策和法规中的相关规定执行管理措施;第三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税务机关、物价部门以及海关和银行等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本职工作,为合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进行服务,为合资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优惠正确的切实落实。

 

(三)优化工资制度和考评制度

 

应在合资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完善的考评机制,针对不同部门人员实施科学考评,针对表现优异者可给予奖励,以提升员工积极性,尤其是对那些在技术上进行革新、为企业提出优化建议的员工应该予以奖励,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第二就是要改革合资企业的工资制度。工资的标注首先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确定,实施动态化的工资标准。降低或者适当取消基本工资在总工资中所占有的比重,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完善技术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

 

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促进合资企业实现用人的自主权利,打破劳动力管理当中的“部门所有”或者“单位所有”的用人格局,确保合资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用人需求相应选择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生产人才等。同时注重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增强合资企业市场竞争力。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合资企业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然而在企业管理中国产化管理问题十分突出,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在合资企业管理中必须与世界市场接轨,转变传统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篇3

1、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关联越来越紧密,我国外贸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国际经济、金融的变化,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于严重的冲击。而这种冲击需要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加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外贸企业的主要业务内容在流通环节,因此它拥有较少的固定资产,对整个流通环节中的资金控制和管理要求较高,资金及其流转是进行贸易业务最重要的前提,也是其财务管理的内容。

2、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制定财务计划、加强财务控制,并为财务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以提升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外贸企业对资金的管理要求较高,由于其实际的毛利率水平并不高,采购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而销售环节中可能存在回款较慢或者无法回款的问题,因此在各个期初,外贸企业都需要做好其财务计划,结合整体业务的开展计划进行财务资源的匹配和计划。为了实现这一财务计划,外贸企业需要加强其内部的财务控制,通过详细的财务流程和健全的财务制度,保障财务计划的执行,完成公司当年的战略规划和业务计划。财务决策是外贸企业重要的财务管理内容,对于如何进行资金的使用、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融资、对具体客户的信用政策、对财务资源的分配、财务队伍的建设等都是财务决策的内容,这要结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进行制定,有比较高的技术难度。

二、中小型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不被重视、基础薄弱、功能弱化、缺乏统一的财务制度

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正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不断复苏,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壮大,但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仍然很落后,不能把财务管理的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一些企业领导认为财务的工作就是加工信息、收集信息、储存信息,并对外披露信息。财务管理应考虑的其它问题却无暇顾及,例如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库存管理、往来账款管理、企业外汇风险的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等。

在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将其重点投入于业务和客户的开拓、供应商的选择上,这种业务重点本身也没有问题,但是很多企业因此而忽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很多业务人员对财务工作轻视,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部门之间职责分工不清晰,岗位职责不明确,多头管理,企业没有清晰的产权,很多财务人员即使发现问题,也面临其他部门的推诿和扯皮。

2、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由于中小外贸企业很多更加重视业务而非财务,对财务人员的配置较少,对财务人员的学历、专业要求较低,这导致其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更加影响了财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这些企业财务人员对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少,没有理财意识。他们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凭借以往的经验做法,没有把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有效实施。有的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管理方法不能完全理解,不能熟练运用财务管理的预测、预算、控制、分析等方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由于很多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容易依据自己的经验或直接借用其他企业的经验建立企业的财务制度和流程,经常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完全没有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起一套真正符合本企业的业务经营的控制流程和制度。

3、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

外贸企业的资金充裕及平衡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金不足与企业的融资能力息息相关。一方面,中小外贸企业虽然很有活力,但由于企业规模小,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较少,能够用来抵押的资产较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一般都比较低,企业在融资上的困难很大。从银行的角度看,银行也不愿意贷款给风险大的中小企业,由于外贸企业很多都是注册资本较小、固定资产较少的企业,企业的成立历史也较短,违约成本不高,银行并不愿意借贷给这些企业,即使借贷,企业实际融资的成本也较高、等待的时间也较长。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无法筹集到资金,也难以做大,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并淘汰,这样加剧了市场对外贸企业的回避,导致其融资更难。

4、中小型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款慢、回收难

由于周边国家加工制造业的兴起和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加上发达国家的经济放缓,我国出口商品逐步失去竞争优势,买方市场在贸易中逐步形成,出口企业为获得订单,增加产品规模以获得对供应商的议价优势,越来越多接受了赊销的结算方式,承担的风险加大。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增加较多,很多外贸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延长,超过信用期的应收账款越来越大,容易造成后续的回款难及对方不予支付的风险,这样加剧了外贸企业的资金压力,也造成外贸企业无法持续进行采购,其原有的利润也归零。

5、未能够持续跟踪学习国家的政策、管理制度的规定

为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支持外贸转型升级,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优化出口退税管理、出口核销政策、专项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政策及相关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会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能够具备综合能力,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充分利用政策,最大程度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而中小外贸企业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经常无法熟练掌握出口退税及外汇核销的运作,未能及时申请外贸定向支持的资金,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三、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的培训

中小型外贸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提高财务基础工作水平,必须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核算,健全资金支出审批和费用报销制度,做好企业的预算管理,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财务审计,明确各个财务岗位的职责,明确强化财务部门的职能并加强内部费用报销的审批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全员业绩考核制度。企业要发展壮大,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要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要求财务人员具备外贸专业知识,加强他们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变得更有效和活力,财务人员就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把ERP系统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经营当中去。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在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中,存在着业务员垄断客户资源的现象,从一开始的产品推销、订单的确认、催收货款到入账,全部由同一业务员负责,出口业务全部流程都是由同一业务员全部办理,这样企业就无法对其流程进行真正的监督和管理,也无法发现可能的漏洞,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客户的流失。因此,企业要加强进出口业务的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对整个业务流程的梳理,实现业务流程上的制约,通过不相容岗位的分离,提升对业务员的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应将企业业务运营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进行整合,设立ERP系统,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3、拓宽融资渠道,采用多渠道融资方式,加强资金的使用

资金对外贸企业非常重要,也是外贸企业破产的最大原因,大多企业由于达不到商业银行贷款标准与等级,难以从银行取得信用贷款,部分外贸企业还通过民间的借贷维持业务,导致企业的资金周转出问题。企业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用多渠道融资方式,如与长期合作的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取得银行信用资质,争取与银行合作,拓展国际进出口贸易融资渠道,开展打包放款、进出口押汇、出口贴现、进口授信额度等融资方式。同时成立结算中心,对资金实施集中管理,统筹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加强外汇账款的管理,确保及时、安全收汇

在出口额不断增长的同时,出口逾期收汇问题越来越突出,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信用风险、交易风险、结算风险时刻威胁着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及时、安全收汇成为外贸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外贸出口形成了买方市场,赊销已成为主流贸易方式,信用证结算方式比例下降,赊销比例上升,由此带来的海外应收账款问题日益严重,应收账款的回收产生了很大的风险。因此,外贸企业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设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应收账款监控制度,规范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完善信用评估机制,建立应收账款监控和追收机制。外贸企业要有意识地借助出口信保或者银行的出口保理来降低风险。

5、强化汇率风险管理,研究具体的外贸政策,争取相关补贴

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新常态,汇率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面临着新的考验。2015年以来汇率波动加大,汇率双向波动趋势成为主导,这种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成为外贸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风险。随着汇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未来人民币的可兑换,外贸中小企业更应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外汇风险防范理念,有针对性地实施外汇风险管理,避免企业受损。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采取人民币结算方式规避风险,或者采取一些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如远期外汇、外汇期权、掉期期权等对冲策略规避风险。同时,外贸企业要认真研读国家对外贸企业的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在扩大企业出口规模同时,调整商品结构,培育竞争新优势。

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去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进而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把财务管理的理念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

篇4

(3)皮肤病和性病病人护理也涉及许多中医学知识: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就提出治疗湿疹采用“浸疮,黄连粉主之”的治疗之法;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以使用中药雷公藤;系统性红斑狼疮采用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用雷公藤、青高素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治疗,还可口服火把花根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使用中药丹桃冲剂配合黄芪口服液治疗;银屑病可以使用一些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的止痒方剂(黄连解毒汤和五味消毒饮)治疗。

2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势

2.1培养护生人文素养

中医作为国粹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一脉相承。中医的诸多理念就是从我国古代哲学中衍生而来的,譬如阴阳五行理论、相生相克学说、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等。故《素问》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也。”指出学习中医者须通晓天文、地理和医道等。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中医学知识,进而温习中医历史,讲叙如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中医名家的故事,无疑对提高护生人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弥补医学院校人文气息薄弱的缺陷。

2.2促进护生身心健康,为护生人生导航

我校护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在教学中讲授一些中医学知识,可以教会护生预防和治疗感冒、腹痛、痛经等常见病,督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抵抗力。在讲授西医知识的同时穿插一些古代中医名家的经历和治病救人的事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3培养护生严谨的医学态度,树立整体护理理念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这与现代外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在外科护理学课堂上讲授古代中医名家严谨的工作作风,对于培养护生认真的医学态度具有积极作用。现代护理注重整体护理,以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健康为目标,为病人提供计划性、连续性、系统性、全面的涉及身心、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优质护理。中西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整体护理要求,对于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十分重要。中医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历来讲究医护不分家,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也符合整体护理观念。

3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中医学知识的渗透方法

3.1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体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一系列活动。邀请中医护理学教师参与外科护理学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让其从中医角度阐述外科疾病治疗方法,而外科护理学教师也提出建议,希望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注入外科疾病中医治疗方法的讲解。这样的备课别出心裁,使教师受益匪浅。

3.2鼓励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学院的中医职业技能培训

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展了诸如中医按摩、中医针灸和中医推拿等项目的职业培训,并且可以授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级别认定证书。应动员和支持护生参加这些培训,使护生医学技能多样化,成为拥有一本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多本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而这些技能也可以在外科护理中得到应用,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等。

3.3改革外科护理学教材,适当增加中医治疗和护理内容

目前,我校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外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2版),该教材实用性强,内容翔实,但缺点是对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方法介绍较少。可在“骨科病人的护理”章节适当增加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让护生了解中医治疗骨伤的方法;对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方法只用一句话带过,没有详细讲解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和药物,护生普遍希望能适当增加这部分内容。因此,可在适当的时候编写校本教材,增加中医治疗外科疾病的内容,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护理人才需求。

篇5

一、同性婚姻的定义

同性婚姻,或称“同性恋婚姻”或“同性别婚姻”是指两个相同性别成员之间的结合。同性婚姻同样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同性婚姻是指由婚姻法所认可的,并可享有与异相同的、全部的配偶权益的同性结合。广义的同性婚姻则指同关系受到某种程度上的法律承认,可以通过完成登记等程序要求从而可能享有部分或全部配偶权益的结合。需要指出的是同性婚姻中的婚姻与一般的理解有所不同,其概念的外延要广于法定婚姻概念。[2]

二、各国的立法实践

当今社会对于同性恋以及同性婚姻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许多国家对于同性婚姻的法律地位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主要为以下几种形式:

1.注册伴侣关系(民事伴侣关系,团结契约等)

实质是一种“准婚姻关系”,注册伴侣关系拥有类似于婚姻关系的法律地位,同性婚者被赋予了异性婚者拥有的大部分权利义务,这一模式为大部分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所采用。荷兰作为同性恋立法的先驱,1998年也采用了《注册伴侣法》,用以规范同性婚姻。而且这部《同法》不仅仅适用于同性恋者,也同样适用于想要暂时成为伴侣,但是又不想马上结婚的异性恋。[3]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登记伴侣关系与婚姻关系之间并不是等同的,荷兰的《注册伴侣法》便是最好的例证。再完善的伴侣关系法也不能赋予同性婚姻以合法的婚姻地位。这也是为广大同性恋婚者所不满的一点,因为伴随同性恋权利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性婚姻要求的不仅仅是法律保障的权利及义务,而是法律承认的与异性婚姻平等的法律地位。

2.同居者关系

瑞典、西班牙的自治区域如加泰罗尼亚、亚拉贡和那瓦拉过去就采取这种立法模式。立法机关出于对同居者制定一个内部和谐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的目的,用同居关系定义并规范同性婚姻关系。这类法律的关注点并不在于性关系或者他们之间的终身结合在一起的承诺,而是在于他们形成或己经形成了一种生活上稳定结合在一起的事实。相比以上两种立法实践而言,这种方式距离同性婚姻的本质更加遥远,在实践中也难以定性“同居者”这一概念,因而被成为同性婚姻立法中的倒退。[4]

3.同性婚姻制度

婚姻是人类社会性最本质的体现,婚姻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通过婚姻将双方之间以及和其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得到确立。从法律上而言,婚姻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当事人双方之间的一些特殊的民事权利得以产生,例如扶养,家事权,配偶之间的继承权等。正是因为婚姻关系特殊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20世纪后期以后的同性恋权利运动便不仅在形式上要求以婚姻形式缔结两性关系,更要求获得异性婚姻中的配偶间相互享有的权利。

正是因为婚姻制度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许多国家以不同的法律形式承认同关系的合法地位,但是只有少部分国家以同于异性婚姻的婚姻形式承认同关系。目前,荷兰、比利时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英属哥伦比亚省均在法律上承认同性婚姻的效力。

三、同性婚姻的域外效力问题

对同性婚姻效力的承认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承认同根据国内法具有某种法律身份并享有合法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承认根据外国法有效取得的某种法律身份及权利义务在内国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前者属于国内立法范畴,由各国根据国内民众对同性恋婚姻的接受情况等条件决定是否承认,何时承认以及以何种方式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地位,在不违反世界人权基本原则的情况下他国不得干涉。后者即是同性婚姻域外效力的问题,属于国际法的范畴。一国可以长时间甚至永远回避同性婚姻在其国内的合法化问题,但是由于其他国家就这一方面立法的进行,其不可能回避域外同性婚姻在其国内的效力问题。就现实而言,绝大多数国家都以一男一女的异性结合作为婚姻法的基石,因而同性婚姻的域外效力问题对于国际社会,尤其是尚未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地位的国家更加严峻。实践显示,完全否认同性婚姻的效力会导致严重后果。国内的同性恋者出于法律规避的目的纷纷前往国外结婚,造成国内公共秩序的不稳定;外国合法的同性婚姻在同性恋伴侣依该外国婚姻法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成为一纸空文,更为荒谬的是,同性婚姻既然无效,当事人在该国就可以再次结婚,由此产生的事实上的“重婚”问题对保护本国的公共秩序似乎毫无裨益。因而对于同性婚姻的域外效力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四、中国的实践与建议

我国目前尚未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地位。私以为,对于同性婚姻问题的正视是时间的问题,考虑到立法环境的不成熟是必要的。随着世界同性婚姻立法的发展,摆在我国面前的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但是又容易忽视的问题,即外国同性婚姻在我国的效力问题。作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1.原则上否认外国同性婚姻在我国的效力

鉴于我国目前并未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全盘承认外国同性婚姻的效力将会导致我国同性恋者出于规避法律的目的前往国外登记结婚,不利于我国社会稳定,也会造成贫富同性恋者之间的不公平,因而现阶段对以外国同性婚姻原则上允以否认。对于我国公民在国外缔结的同性婚姻,查明主观上是出于规避我国法律的,应完全否认。

2.慎重使用公共秩序保留

公共秩序保留,一国法院依其所属国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律,因外国法律的适用会对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排除适用。[5]因而公共秩序保留并不针对一切违反本国或本法域的婚姻形式,只有在承认这种婚姻形式的后果严重影响到法院地有关婚姻的基本制度的贯彻时,法院才能通过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予以排除。随意使用公共秩序保留否认外国同性婚姻的效力也会伤害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利于国际关系的发展。

3.区别对待同性婚姻的身份关系和依附于同性婚姻的其他民事关系

在司法实践中要区分同性婚姻的身份关系和依附于同性婚姻的其它民事关系,如继承,扶养,收养关系,分别处理,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争议内容是关于分身份关系的其它民事关系,同性婚姻仅仅作为先决问题出现,则可以依婚姻缔结地法承认同性婚姻的效力,进而处理纠纷,以避免同性婚者的其它权利得不到保护的情况出现。

4.加快同性婚姻的国际私法立法

世界上同性婚姻立法迅速发展与国际人员频繁流动客观上已经将同性婚姻的域外效力问题摆在了我国面前,我国必须加快同性婚姻的国际私法立法,用于应对世界形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振栋.《同性恋者人权保护问题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4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614一615页.

[2]王菁.《同性婚姻立法比较研究》,武汉大学法学院,2005年硕士论文.

篇6

 

二次大战后,同性恋权利运动以世界人权发展为背景迅速成长,同性恋者的呼声由要求社会认可转而要求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他们对婚姻权和配偶权的主张强烈地冲击着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传统婚姻和家庭制度,并且也给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提出了一道前所未有的立法难题。[1]当下,许多国家的立法已经做出回应,出台了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地位和同性婚者的权利义务的法律制度。但是,各国对于同性婚姻态度不一的立法状况和国际人员的频繁流动必然使得这一方面的国际私法问题凸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同性婚姻的定义 

 

同性婚姻,或称“同性恋婚姻”或“同性别婚姻”是指两个相同性别成员之间的结合。同性婚姻同样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同性婚姻是指由婚姻法所认可的,并可享有与异相同的、全部的配偶权益的同性结合。广义的同性婚姻则指同关系受到某种程度上的法律承认,可以通过完成登记等程序要求从而可能享有部分或全部配偶权益的结合。需要指出的是同性婚姻中的婚姻与一般的理解有所不同,其概念的外延要广于法定婚姻概念。[2] 

 

二、各国的立法实践 

 

当今社会对于同性恋以及同性婚姻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许多国家对于同性婚姻的法律地位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主要为以下几种形式: 

1. 注册伴侣关系(民事伴侣关系,团结契约等) 

实质是一种“准婚姻关系”,注册伴侣关系拥有类似于婚姻关系的法律地位,同性婚者被赋予了异性婚者拥有的大部分权利义务,这一模式为大部分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所采用。荷兰作为同性恋立法的先驱,1998年也采用了《注册伴侣法》,用以规范同性婚姻。而且这部《同法》不仅仅适用于同性恋者,也同样适用于想要暂时成为伴侣,但是又不想马上结婚的异性恋。[3]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登记伴侣关系与婚姻关系之间并不是等同的,荷兰的《注册伴侣法》便是最好的例证。再完善的伴侣关系法也不能赋予同性婚姻以合法的婚姻地位。这也是为广大同性恋婚者所不满的一点,因为伴随同性恋权利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性婚姻要求的不仅仅是法律保障的权利及义务,而是法律承认的与异性婚姻平等的法律地位。 

2. 同居者关系 

瑞典、西班牙的自治区域如加泰罗尼亚、亚拉贡和那瓦拉过去就采取这种立法模式。立法机关出于对同居者制定一个内部和谐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的目的,用同居关系定义并规范同性婚姻关系。这类法律的关注点并不在于性关系或者他们之间的终身结合在一起的承诺,而是在于他们形成或己经形成了一种生活上稳定结合在一起的事实。相比以上两种立法实践而言,这种方式距离同性婚姻的本质更加遥远,在实践中也难以定性“同居者”这一概念,因而被成为同性婚姻立法中的倒退。[4] 

3. 同性婚姻制度 

婚姻是人类社会性最本质的体现,婚姻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通过婚姻将双方之间以及和其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得到确立。从法律上而言,婚姻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当事人双方之间的一些特殊的民事权利得以产生,例如扶养,家事权,配偶之间的继承权等。正是因为婚姻关系特殊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20世纪后期以后的同性恋权利运动便不仅在形式上要求以婚姻形式缔结两性关系,更要求获得异性婚姻中的配偶间相互享有的权利。 

正是因为婚姻制度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许多国家以不同的法律形式承认同关系的合法地位,但是只有少部分国家以同于异性婚姻的婚姻形式承认同关系。目前,荷兰、比利时和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和英属哥伦比亚省均在法律上承认同性婚姻的效力。 

 

三、同性婚姻的域外效力问题 

 

对同性婚姻效力的承认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承认同根据国内法具有某种法律身份并享有合法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承认根据外国法有效取得的某种法律身份及权利义务在内国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前者属于国内立法范畴,由各国根据国内民众对同性恋婚姻的接受情况等条件决定是否承认,何时承认以及以何种方

式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地位,在不违反世界人权基本原则的情况下他国不得干涉。后者即是同性婚姻域外效力的问题,属于国际法的范畴。一国可以长时间甚至永远回避同性婚姻在其国内的合法化问题,但是由于其他国家就这一方面立法的进行,其不可能回避域外同性婚姻在其国内的效力问题。就现实而言,绝大多数国家都以一男一女的异性结合作为婚姻法的基石,因而同性婚姻的域外效力问题对于国际社会,尤其是尚未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地位的国家更加严峻。

实践显示,完全否认同性婚姻的效力会导致严重后果。国内的同性恋者出于法律规避的目的纷纷前往国外结婚,造成国内公共秩序的不稳定;外国合法的同性婚姻在同性恋伴侣依该外国婚姻法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成为一纸空文,更为荒谬的是,同性婚姻既然无效,当事人在该国就可以再次结婚,由此产生的事实上的“重婚”问题对保护本国的公共秩序似乎毫无裨益。因而对于同性婚姻的域外效力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四、中国的实践与建议 

 

我国目前尚未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地位。私以为,对于同性婚姻问题的正视是时间的问题,考虑到立法环境的不成熟是必要的。随着世界同性婚姻立法的发展,摆在我国面前的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但是又容易忽视的问题,即外国同性婚姻在我国的效力问题。作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1. 原则上否认外国同性婚姻在我国的效力 

鉴于我国目前并未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全盘承认外国同性婚姻的效力将会导致我国同性恋者出于规避法律的目的前往国外登记结婚,不利于我国社会稳定,也会造成贫富同性恋者之间的不公平,因而现阶段对以外国同性婚姻原则上允以否认。对于我国公民在国外缔结的同性婚姻,查明主观上是出于规避我国法律的,应完全否认。 

2. 慎重使用公共秩序保留 

公共秩序保留,一国法院依其所属国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律,因外国法律的适用会对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排除适用。[5]因而公共秩序保留并不针对一切违反本国或本法域的婚姻形式,只有在承认这种婚姻形式的后果严重影响到法院地有关婚姻的基本制度的贯彻时,法院才能通过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予以排除。随意使用公共秩序保留否认外国同性婚姻的效力也会伤害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利于国际关系的发展。 

3. 区别对待同性婚姻的身份关系和依附于同性婚姻的其他民事关系 

在司法实践中要区分同性婚姻的身份关系和依附于同性婚姻的其它民事关系,如继承,扶养,收养关系,分别处理,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争议内容是关于分身份关系的其它民事关系,同性婚姻仅仅作为先决问题出现,则可以依婚姻缔结地法承认同性婚姻的效力,进而处理纠纷,以避免同性婚者的其它权利得不到保护的情况出现。 

4. 加快同性婚姻的国际私法立法 

世界上同性婚姻立法迅速发展与国际人员频繁流动客观上已经将同性婚姻的域外效力问题摆在了我国面前,我国必须加快同性婚姻的国际私法立法,用于应对世界形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振栋. 《同性恋者人权保护问题研究》 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4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614一615页. 

[2] 王菁. 《同性婚姻立法比较研究》, 武汉大学法学院, 2005年硕士论文. 

[3] the dansih regsieterd partnesrh piacr. nr360 of junez,1999. 

篇7

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中,有许多可供观察的自然现象,有不少可供探索的物理技术问题,有各种各样日常生活提供的训练课题和创造活动,同时中学物理教材中也设置了众多的“小实验”和“实践性习题”等。它们为学生课外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通过组织学生课外物理实验活动,对学生更好理解物理知识,增强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物理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实验活动。

一、中学物理课外实验活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可以大大丰富感性认识,深化与活化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课外实验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延伸。

例1高中教材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后,设置这样一个小实验: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木尺顶端,你拳起一只手的手指,在木尺下部,做握住木尺的准备,但手的任何部位都不要碰到木尺。当看到那位同学放开手时,你立即握住木尺。测出木尺降落的高度,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可以算出你的反应时间。

通过此实验,可以使学生弄清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动脑的能力

学生学习物理感到困难,不感兴趣,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会把所学的知识用来研究具体物理问题。通过课外实验初中物理论文,可以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善于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亲切,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而不感到物理知识枯燥乏味。

例2在摩擦力教学后,让学生观察自行车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应用有哪些?哪些地方应减少摩擦?哪些地方应增大摩擦?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弄清滚动摩擦、滑动摩擦、静摩擦的特点,使学生能自行解决自行车因摩擦引起的各种问题。

3.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

物理课外实验以其小型、灵活、生动、多样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智力。

例3在振动和波教学中,在介绍空气柱的振动之后,组织几个学生用麦管作为乐曲。

4. 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课外实验内容丰富,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联系,学生可以迅速地接受新的信息,开阔眼界,活跃思想。

例4观察激光的准直性以及用于光通讯的全反射。

从氦氖激光器发出一束激光以暗场(关灯)喷烟显示激光束的径迹表示它的准直性,随后将激光束通过贮有水的玻璃容器,容器的侧边开一小孔,让水释放。激光束瞄准小孔,激光沿着水的抛物线径迹传输。这就是利用全反射作为光波导通讯的原理。

5.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组织管理、经营管理的能力

通过课外实验实践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了。课外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既经济又科学,变废物为器材,可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例5随手取材进行有趣实验。

用塑料冷饮杯,在杯子下部钻一个小孔,就可演示失重现象论文格式范文。

二、中学生课外实验活动组织可以有下列三种形式

1. 家庭物理实验

为了配合教学,把实验的内容、要求、方法等由教师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创造实验条件。包括选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当作实验器材,自制一些简单的仪器或零件,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小实验等。

2. 开放实验室

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采用课外时间,教师有组织的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安装仪器,完成实验。

3. 课外活动小组

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分工选购器材,自制仪器,创造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并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参观课外活动小组的劳动成果。

三、中学物理课外实验不同类型的具体要求

1. 观察性实验

大自然、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是学习物理的广阔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学生观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例如:游乐园中的“翻滚列车”,雨后的彩虹,五彩晶莹的薄膜等。在师生的相互启发下,都将有新奇的发现。对这类活动,重点应放在扩大观察范围和培养兴趣上,布置观察课题,鼓励学生写观察周记;定期举办观察发现汇报会,复制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2. 课外小实验

通过小实验观察研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初中物理论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训练实验技能。例如: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测重力加速度g,用各种不同方法测声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对这类课外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原理,自行设计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有必要的实验结论。

3. 课外小制作

让学生自制一些简单仪器。如弹簧秤、杆秤、小电动机,简易万用表等等。这类课外实验,要求学生在自制过程中注意仪器的刻度、零点确定等,并在制作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4. 课外小科研

在教师给出研究课题后,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设置实验装置。这类实验,要求学生重点放在巧妙的设计思想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5. 课外科技活动

为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应用,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科技活动小组。例如,微机小组、无线电小组、航模小组等等。对这类课外活动,要求系统性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篇8

在“红绿”生态文化理论的议题领域下,刘仁胜(中央编译局)系统阐述了一个生态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着重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绿色经济观、绿色科技观对于绿色变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强调的唯物史观在科学认识科技、经济和社会政治变革在绿色转型中的作用。郭志俊(山东财经大学)集中评述了“绿色工联主义”理论与实践最近几年来的进展,尤其是加拿大学者比如杰夫・沙茨的相关研究,认为劳工运动与绿色运动的政治联合对于绿色变革依然有着不容置疑的理论相关性。张淑兰(山东大学)以印度学派(尤其是范达娜・席娃和碧娜・阿噶瓦尔)的“生态女性主义”为例,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并在承认(印度)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局限性的同时,强调了它们所提出的对妇女与民主、环境和发展关系思考的全球普适性。李亮(南京林业大学)全面评述了默里・布克金的“社会生态学”的阶段性演进和基本观点,以及国内外学界对其著述的进一步整理与研究,并阐发了社会生态学对于社会与文化等级化结构如何影响着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自由与和谐的观点所具有的政治社会变革意蕴。刘颖(山东师范大学)基于丰富的文献资料,对(环境)“新社会运动理论”的最新进展作了系统梳理,并对其新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了概括,强调当前的欧美(环境)新社会运动正呈现出一种“后―反全球化运动”的新特征(比如发生在英国、北欧等地的青年骚乱),而如何将这些理论框架应用于阐释我国最近发生的大众性环境公众事件也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在“浅绿”生态文化理论议题领域下,李昕蕾(柏林自由大学)系统回顾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自1992年以来的理论演进和实践成效,着重阐述了这一“浅绿”环境政治社会理论的绿色变革意蕴和潜能及其内在缺憾。李慧明(济南大学)在评述“生态现代化理论”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此开展更为深入研究的具体设想,比如生态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经济工业生态化、社会变革和欧盟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将该理论应用于中国“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修正。孙凯(中国海洋大学)结合澳大利亚学者罗宾・艾克斯利的《绿色国家:重思与民主》一书,阐述了“绿色国家理论”的国内和国际向度,认为当代国家无论在国内政治绿化还是环境国际合作与管治方面都理应发挥一种更积极的角色,问题在于如何使国家成为一种推进绿色经济变革和生态民主的正向力量。郇庆治(北京大学)通过安德鲁・多布森不久前发表的一个研究报告,评述了“环境公民(权)”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认为对于环境公民职责(资格)的重视与主动培育,无论基于世界主义、共和主义还是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理由,都对于现实中个体行为的绿色变革至关重要。郦莉(外交学院)系统评述了“环境公共管治理论”尤其是在国际和全球层面上的理论进展和实践应用,认为基于碳交易和清洁生产机制等实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评价环境国际合作迄今为止取得的进展,也有助于我们对未来的环境公共(全球)管治有一个合理而正确的预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