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工程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我国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核能作为一种几乎是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我国核电建设的安全、高效发展,国家环保部核安全局已在国内实施注册核安全工程师制度。为了适应核安全人才的强大的需求现状,南华大学于2007年率先在安全工程专业下设置了核电安全工程和铀矿冶安全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并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为了制定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科建设团队首先以需求为导向,先后调研了中核福清核电站、中核三门核电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二二厂)、中核锦原铀业有限公司等十多个核工业企事业单位,获得了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秦山核电有限公司、西安中核蓝天铀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信函回执反馈意见,并利用南华大学为中核集团开办的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班学生来校学习的机会,分企业类别(核电企业、研究院所、铀矿冶企业、核燃料加工企业、核废物处理企业等)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意见与建议。同时,组织南华大学相关专业(特别是核类专业)教师多次研讨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定以“核安全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宗旨,主要参照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和《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的知识要求,根据“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进行了两次修改。
二、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各个高等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服务对象所确定对所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培养目标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满足国家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现代化核工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知识和文化素质,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核与辐射安全、安全应急管理和职业健康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专门从事核安全与辐射防护工程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工程技术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专业培养目标,南华大学提出了核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工程专业基础、人文社科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安全科学和核物理基础理论、核与辐射安全工程技术及安全应急管理相关课程,接受校内外实践环节、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基本训练,具备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具备服务于核工业各个领域的核与辐射安全研究、设计与监管的技能,并具有在核与辐射安全行政管理、核环境与核安全中介等机构中工作的能力。
三、核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在体现核工业对核安全工程师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核安全综合知识、核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核安全案例分析、核安全专业实务四大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为导向,建立适应核安全工程领域专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性教学和第二课堂,共计183学分。核心知识领域有工程理化基础、原子核物理、安全人机工程、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应急管理及其系统方法、核与辐射安全。核心课程包括“原子核物理”、“安全学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核与辐射安全”、“防火防爆技术”、“安全检测及监控技术”、“核电安全工程”、“核通风与空气净化”、“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工程”、“铀矿开采安全技术”。实践性教学环节有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安全评价课程设计、核安全设施课程设计、辐射防护课程设计、核通风与防护课程设计、防火防爆课程设计。第二课堂包括各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社会调查报告、各类竞赛活动获奖、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全校性的素质选修课程等。
四、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学校合并前的原中南工学院和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隶属于原核工业部,有多年从事核工程与核技术、铀矿开采等方面教学研究工作积累;学校现有核反应堆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物理、辐射防护、采矿工程、放射医学等多个涉核专业。核类学科专业建设为我校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核安全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围绕组建“核电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和“铀矿冶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两个核心教学团队开展工作。教学团队成员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实习基地研究人员或工程师组成。对校内教师鼓励中青年骨干去企业锻炼或攻读博士学位及出国进修学习,派出年轻教师参加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培训和考试,重视“传帮带”“、老带新”的措施落实到位。校外教师,我们主要聘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成绩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既是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有时也被请进校园课堂给学生讲课。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核安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
专业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是:充分利用学校相关专业的已有资源,重点建设特色实验项目。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已建有辐射安全监测实验室、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实验室、核应急救援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有:用于核环境安全监测分析的EQF3220结合态/未结合态氡子体及氡/钍测量仪、用于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实验的粒子图像速度分析系统(PIV)、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以及正在建设的环境模拟风洞实验室。
六、核安全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2]。核安全工程实习基地建设时采用两条途径,一是充分利用南华大学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学校已有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南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十二五”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研究生实践中心”和“核测控与核安全防护基地”,都已经成为了核安全工程的实习基地。另一条途径是新建校外基地。由于核安全工程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为此,我们以国家核电产业链为导向,补充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中核通辽铀业有限公司、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中核四四有限公司、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我们与这些基地间采取顶班替岗、校企科研协同、为企业选拔后备人才等多种互惠的合作模式,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些基地在满足了学生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4周和毕业实习2周的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还在开展部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基地完成的教学改革。南华大学核安全工程是目前唯一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没有现存的参照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还需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知识点要求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也希望各相关用人单位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作者:刘迎云 蒋复量 王淑云 单位:南华大学
篇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0-205)、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192)、南华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XJG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69-0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十分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或研究的综合性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检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使学生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组织纪律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教育部对高校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也高度重视,曾下文明确要求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并将其纳入本科教学评估的范围之内;[1]而在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中对毕业设计(论文)也有专门的规定。[2-4]
一、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概况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初始规模为每年45人左右;从2007年开始每年招3个班,规模为120人左右。为适应我国核能开发战略,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安全高效发展培养合格的安全类本科人才,南华大学2010年3月向教育部申报了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专业并获得了批准,同时,2011年核安全工程专业获批为湖南省特色建设专业,2012年获批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核安全工程专业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合并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因此,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从一开始办学就具有浓厚的“核”安全特色,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以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企事业单位就业。[5-7]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与模式
1.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总的时间为14周,一般是大四的第一学期安排4周,大四第二学期安排10周。毕业设计(论文)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2.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
安全工程是一个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灾害防治学、管理学、教育学、职业卫生学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与其他专业相比,安全工程专业属于新兴的本科专业。[8]安全学科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其他工科专业有所差异。总体上,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分为两大部分,即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方向可细分为(铀)矿井(核设施)通风系统设计、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以及矿山爆破方案设计等;毕业论文方向可细分为企业(现场)安全评价、企业(现场)安全管理、企业(现场)职业卫生状况调查与评价以及结合指导教师承担的各类课题开展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等。
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录取率超过了80%,一些地区的本科录取率超过了40%,甚至更高。但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存在生师比过高、缺乏大师、教师来源单一且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在一些省属本科院校的新办专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比如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到目前为止全职专业教师才有10人,而安全工程系每年有毕业生120人左右,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任务繁重。此外,大部分教师都承担了一定的科研任务或者在职攻读学位,造成指导教师相对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深度不够,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学生认识不足
当前大学校园学生的学习风气普遍下滑,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和片面追求利益、不尊重人才和知识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学习热情下降,这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有的学生已经签了就业协议,认为所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忙于升学的事情(如硕士研究生复试)或者准备各级公务员考试或者利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考取驾照等等,心思根本没有放在毕业设计(论文)上;也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很简单,答辩前几周通过东拼西凑就能完成,对于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进度安排不以为然。
3.教学资源不足
从严格意义上讲,指导教师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在本文中把师资单独列出来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还需要专用教室、良好的图书资源和网络数据库、本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库、实验室条件(包括学生计算机机房)等教学资源。目前,除了艺术设计类等少数几个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专用教室,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宿舍中利用电脑完成。学校的中文文献和数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数字资源的下载有IP地址的限制,而外文文献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大多数只能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简单的测试,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开展得很少。
4.过程监控不严
虽然学校和学院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定了很多规定,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中期检查,按照比例抽出学生参加校级公开答辩,对上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查等。但是学校毕业生众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而指导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程度也相差甚远,使得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等诸多环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5.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
以上四方面的原因,再加上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差、自学能力较低,对学校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创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均较薄弱,导致很难做出好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格式不符合南华大学的要求,排版问题比较突出。
(2)选题不合理,抄袭现象比较普遍。毕业设计(论文)从形式上做到了一人一题,但是内容上很多是雷同的,比如安全评价方面的;而根据历年的资料进行统计,设计占的比重偏低(30%左右),而论文占的比重偏高(70%左右);结合工程实际和教师课题的较少,自选课题占的比例过大。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情况不理想。大部分毕业生的答辩PPT制作质量比较低劣,答辩过程叙述不清楚,回答问题情况不理想。
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扩大指导教师队伍
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是关键。针对安全工程系师资力量不足的现实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1)积极调动学校、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力量。比如每年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安排给其他学院和本学院其他系的教师,一方面体现了安全工程的学科交叉属性,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安全工程系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效果较好。
(2)积极引进教师。安全工程系自2011年开始积极从其他院校和本校的研究生中招聘引进青年教师。2011年引进2名硕士,2012年引进1名硕士,2013年引进2名博士,计划2014年继续引进2名博士。
(3)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只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才能独立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而新进的硕士要2~3年才能获得讲师职称。安全工程系通过指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青年教师每年协助其指导教师负责一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2.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1)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在每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召集毕业生进行动员,系主任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并宣布相关的纪律和要求。
(2)召集指导教师开会,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指导教师在日常的指导工作中要反复和学生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3)对极少数不认真的学生给予延期答辩,延期答辩不通过的,和下一届毕业生一起答辩。
(4)对毕业生请假进行严格审批和控制。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请假的,必须经指导教师、学工室辅导员教师和主管院领导的审批,而且对请假的时间跨度进行严格控制。
总之,采取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惩戒为辅的手段,引导毕业班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3.努力改善和补充教学资源
(1)不断改善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利用财政部的专项资金,积极购买了部分先进的大型仪器,比如从美国原装进口的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等。
(2)积极建设本科生的计算机房。通过学院的努力,新建了可以同时容纳30人上机的计算机房,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可以申请使用。
(3)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如果需要下载外文电子文献,可以先收集好所需文献的名称,然后通过指导教师收集和下载全文,再返回给学生。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一方面鼓励保研到外校的学生在将来的硕士阶段指导教师处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学校先后有保研的学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完成毕业论文,效果很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加强过程监控
(1)建立指导教师QQ群,系主任事先将学校、学院的通知、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格式等相关要求在共享中,其他教师可以自由下载和学习。
(2)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工作的指导。下达任务书之后的四周之内,要求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和英文文献的翻译,并且要制作开题报告PPT,然后参加安全工程系组织的答辩,只有答辩通过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否则要求重新选题或者重写开题报告。
(3)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建立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QQ群,并且开通飞信,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
(4)认真组织中期检查。每年的4月安全工程系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学生已完成部分的电子稿、毕业设计(论文)原始资料(含电子稿)等。
(5)答辩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复制比检测,要求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都要进行检测,对复制比过高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进行认真修改,修改后进行二次检测,直到合格才能参加答辩。
(6)严格答辩过程管理。在正式答辩前组织学生参加预答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学生最后的成绩由指导教师的评价、评阅教师的评价和答辩表现综合确定。
(7)对相关材料及时进行归档。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电子稿、复制比检测证明、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和原始资料,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评阅和答辩相关材料等。
五、改革取得的初步效果
第一,建立了适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整套管理制度,格式更加规范。从2011届和2012届的毕业设计(论文)来看,格式不合格的非常少见。
第二,选题更加多样化。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了“大安全”的选题思想,这就使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形式更加多样化,放宽选题范围,题目只要是结合本专业知识和具体的工程实践均可进行,对不同学生采取了不同的题目。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其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第三,由于在答辩前,要求学生进行复制比检测,抄袭的现象有所遏制。
第四,青年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他们工作有激情,有一些新的想法,认真负责,对提高设计和论文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第五,在正式答辩前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中指导教师提出了较多的修改意见,因此正式答辩的PPT的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质量、学生的介绍和回答问题情况都有较大提高。
第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有所加强,指导方式更加多样化。师生之间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手机、飞信、E-mail、QQ群等联系方式进行随时沟通。根据大部分毕业生是利用电脑在宿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一实际情况,有的指导教师直接到学生宿舍进行集中辅导,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七,随着安全工程系承担的科研课题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跟随指导教师参与部分科研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客观上实现了科研实践支持教学的目的;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参与了省级或者校级的学生创新课题,在毕业论文阶段时适当进行加深,这些学生的论文质量往往比较好,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第八,随着安全工程系实验仪器设备的增加和实验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借助于实验设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者是采用商业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九,毕业设计(论文)的归档资料越来越规范。安全工程系设立了教学秘书,由青年教师担任,专门负责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并收集毕业设计(论文)及其原始资料等的电子版刻录成光盘永久保存。
六、结论与建议
毕业设计(论文)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的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涉及教学管理、指导教师和学生等三个方面,需要付出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12,14(2):137-139.
[2]宋守信,杨书宏,傅贵,等.中美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及认证标准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12):23-28.
[3]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标准:通用标准[EB/OL]. [2013-08-19].http:///column.php?cid=17.
[4]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标准>:补充标准(安全工程专业)
[EB/OL]. [2013-08-19].http:///column.php?cid =18&ccid=31.
[5]蒋复量,李向阳,谭凯旋,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12-18.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025-02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国内开设安全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逐渐增多,人们生活、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也急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校如何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也就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在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办出各所高校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安全科学技术也随之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安全不仅能够带来社会效益,也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安全系统工程认为,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专业需求的广泛性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也逐步社会化、国际化。安全监督、安全监察工作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涉及各个工业生产领域,还遍及物业、商贸、交通等行业。
2.安全文化的渗透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命安全的关注将越来越多,安全理念的形成也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安全观念、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均是提高国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方面,这需要安全教育的普及,形成全民、全社会的安全文化理念,这也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家庭美满幸福、企业的兴衰成败。
3.安全教育手段的时代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安全教育手段不再局限于言传身教,而更多可以依靠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给安全教育手段的时代性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各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仍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安全工程专业涉及的行业较多,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也较多,这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量化比例很难得以侧重。
(2)安全工程专业带有行业特点,而各个高校的优势专业不同,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片面的现象。
(3)目前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按照工科专业模式来安排,没有真正反映成熟的安全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结构。
(4)安全工程人才社会认可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限,许多用人单位并不了解安全工程专业,这使得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择业机会不多。[2]
三、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安全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止与工业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安全生产。保护人的生命健康是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安全生产首先是保证生产过程中人的安全,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通常称作职业安全健康或劳动保护。同时,还要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即防止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殃及企业周围的公众和污染环境。
安全工程专业人员的工作包括收集、分析解决安全问题不可缺少的资料,判断是否可能发生事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决策的领导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安全工程专业兼有技术工程及管理工程的特征。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的安全工程师属于管理型的工程师,他们应该是“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安全管理者。[1,3]
武汉工程大学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办学条件,安全工程专业设置了化工安全、建筑安全和非煤矿山安全等三个专业方向,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地矿油煤、建筑路桥、化工制药等行业安全管理。在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加深、加重化工安全、建筑安全、非煤矿山安全等三个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设置包括安全学原理、安全法规、安全工程CAD、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岩体力学、采矿概论、土木工程概论、化工原理等;专业主干课设置包括安全评价、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工程学和安全检测技术等;专业方向课设置包括化工安全、职业卫生学、建筑安全、露天矿山安全、矿井通风与安全、防灾减灾工程、消防工程、工业通风等。其中安全管理、安全评价(现为校级重点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重点建设,为毕业生到企业进行安全管理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安全工程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着重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等,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针对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专业工作,熟悉企业安全工程专业工作流程;加强实习、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培养学生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
篇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YE Yongjun, LI Xiangyang, LIU Yingyun, JIANG Fuliang, ZHENG Pingwei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afety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 Since 2008,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as undertaken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Master's degree in the field of safety engineering in 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running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demand-oriented enterprise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masters in the field of personnel trai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ster training program, training mode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d determine the training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five aspects of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training mode and related measures of the 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the field of nuclear safety engineering in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is feasible and successful.
Keywords master of engineering; safety engineering; nuclear features; training mode; quality control
0 引言
工程T士培养是我国面向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重大举措。它通过提高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部门在职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企业实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我国在199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长期实践证明,这种“进校不离岗”的工程硕士培养方式,避免了传统的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固有的局限性,促进了企业与高校的联系,加快了我国高校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转变步伐,深受委培单位领导和广大科技、管理工作者的欢迎[1-3]。南华大学于2006年首批获得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点,2007年开始招生,至今已经达8年之久。特别是2008年南华大学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达成为其下属的核厂矿企业培养一批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协议以来,已于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共招收学员138人,安全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得到了实质性的壮大、人才培养特色得到彰显。近年来,南华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围绕如何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培养高素质的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进行了努力探索和实践。
1 发挥学科优势,建设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平台
南华大学是具有鲜明核特色的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特别在核科学与技术、核燃料与核资源、医疗卫生、安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已形成较齐全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依托于南华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近年来,为了培养高质量核特色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通过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央企下属的企业、研究院所的深入交流和合作,打造了以邹树梁教授、丁德馨教授等博士生导师为方向带头人的导师队伍,建设了多个研究生科研与实践教学平台,包括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核设施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实验室”、两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生产运作与安全管理”和“核测控与核安全防护中心”、两个南华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铀矿通风与安全环保技术中心”和“AP1000建造安全技术中心”等。这些校企平台的建设,不仅为工程硕士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场所,而且也为学校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企业、研究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2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目标达成的基本教学要求,是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依据[4-6]。由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属的不同企业、科研院所有各自独特的安全生产任务及安全发展战略,从事安全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职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人才培养规划及知识结构的要求。因此,南华大学在制定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采取多种方式同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以及下属的企业、研究院所进行交流,共同制定和修订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如:2010年和2012年,中核集团安全环保质量部原主任孙先荣和副主任费洪澄先后到我校调研究工程硕士培训班的工作,并就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了指导建议。同时,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骨干教师赴三门核电有限公司、中核韶关锦原铀业有限公司、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考察,同以上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和一线员工就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安全要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了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经过多次校企协商和长期的实践,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得到了学员企业的认可。2014年11月,安全环保部主任张金涛在与第四期学员见面会时也对南华大学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肯定。
(1)围绕总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多个研究方向和课程模块方便学员选择。南华大学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安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工程应用研究、安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层次安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人才。围绕这一总目标,设置了核安全、矿山安全、建筑安全、安全应急管理、安全监测与监控和信息安全等六个研究方向,并设置相应的课程组。为了确保每个研究方向的学员能达成培养目标,整个课程体系不仅包括国家工程硕士学位规定的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同时也设置了可供不同研究方向学员自由选择的非学位选修课,以及为非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学员学习和了解安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本科专业补修课。课程教学内容基本是以面向工程实际应用为主,不仅有引导学员了解安全科学国际发展前沿的“安全工程前沿进展”课程,也有让学员系统掌握安全管理和系统安全分析先进方法的“现代安全管理学”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必修课程;还有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开设的“铀矿通风与辐射安全”、“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职业卫生工程学”以及“核安全评价与应急救援”等非学位选修课程。目前,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安全工程专业多学科综合、宽口径培养的人才要求。
(2)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依据国家工程硕士培养的要求,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由学校负责学生的学位课程学习,课程实行学分制,学员应修满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低于18学分;专业实践为学员必修环节,由学员在企业完成,校外导师负责指导;学位论文是培养学员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去解决安全领域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学员取得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条件。学位论文工作主要由学员在企业完成。
3 依据企业生产需求和学校教学规律,采用灵活的学习方式以适应“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模式
(1)实行弹性学制。由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工程硕士班学员都是企业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骨干,岗位工作任务较重,目前采用集中6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学习学位课程,其他时间在企业一边工作,一边完成工程硕士的相关培养环节,如开题报告、发表学位必须的期刊论文以及学位论文等。由于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一些学员会因为工作任务繁忙或其它原因不能按时学习和完成学位论文,所以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目前,工程硕士的学制3年,学习期限2-5年,即最短可2年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对于不能按时完成培养环节的学员,授予学位的时间可延长至5年。
(2)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学员取得入学资格后,学位点将为每个学员指定一名硕士生导师负责学员的培养工作。根据学员选择的研究方向,由导师负责组织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成立指导小组(3~5人),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执行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篇5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工程活动的真实背景环境,这就要求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具备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工程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这不仅涉及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还包括与工程活动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非技术要素。二是强调产品、过程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的完整生命周期,注重工程师系统构建能力的培养。所以要实现培养能够胜任这个生命周期中所有活动的工程师的这一目标,工程教育必须重视工程的实践本质要求,能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某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从八个方面展开。
二、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
1.CDIO背景环境的建立。CDIO背景环境的建立包括CDIO理念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条件的保障等多个方面。从诸多环节保障学生能深刻认识安全产品(以“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形式输出的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过程,并培养其相关能力。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12项毕业要求,从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安全产品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提出要求。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安全工程专业制定了基于CDIO模式的课程体系。通过数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培养学生思考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安全产品的能力,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安全工程实践环境,掌握安全产品的实施和运行知识,具备相应的能力。同时,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培养,综合各种通识类课程的教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专业利益相关者参与课程体系建设。按照CDIO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应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并得到专业利益相关者的验证。根据某校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制度的规定,安全工程专业每四年修订一次培养目标,同时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保证课程体系建设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修订的过程分为两个层次完成:第一层次每年开展一次,主要进行修订资料的积累,由学院院长牵头组建包括所有专业教师在内的课程体系修订领导小组,在开展用人单位调查和毕业生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明确课程体系的修订内容;第二层次四年开展一次,按照第一层次积累的修订意见修改课程体系,并召开行业专家会,确定最终的修订方案,制定新版课程体系。专业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学生(通过毕业生体现专业获益)、专业教师、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通过行业专家来评价专业获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均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并从学生获知需求、教师在专业上的成长、用人需求等角度出发,协助调整课程设置,行业专家则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评价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保证课程体系能得到专业利益相关者的验证。3.综合性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按照CDIO教育理念,本专业构建了相互支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并明确将基本个人能力、人际能力和对安全产品的构建能力的培养融于其中。(1)着眼于基本个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个人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实现。包括数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奠定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英语和计算机是应用工具类课程,以一系列思想政治课为思维导向,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学科基础课包括热工基础、工程力学、电工学、流体力学等课程,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2)着眼于人际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通过一系列通识类课程以及毕业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处理好个人和团队之间的关系,发挥个体优势,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复杂的安全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同时通过安全法律法规等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3)着眼于安全产品构建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安全产品构建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各种实践环节实现。第二学年开设部分学科基础课程,重点培养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第三学年主要开设部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专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以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科目为参考设置安全评价综合实训等一系列实践课程。每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设有一定学时的课程设计,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系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学年组织开展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注重将学位论文与工程实践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从论文选题、设计方法和应用价值多个方面建立论文质量评审指标,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4)工程导论课程的设置。本专业开设必修课《安全科学基础与职业发展》作为工程导论课程,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安全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讲授安全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框架,并且引出必要的个人和人际交往能力。(5)设计—实验经验的培养,在课程计划中包括两个或更多的设计—实验经验,其中一个为初级的,一个为高级的。初级的设计—实验经验培养课程包括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系统安全工程课程设计、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课程设计、机械安全课程设计、电气安全课程设计。其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已经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设计能力在逐年提高。高级的设计-实验经验培养课程主要包括毕业设计,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考核。培养学生围绕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开展设计,要求有充分的设计论证和正确的设计方法,并提供设计图纸或设计方案或体系。本专业通过两层机制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一方面,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与评审流程进行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毕业论文指导与评审过程。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贯彻CDIO理念,培养学生从构思、设计到实施、运行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邀请安全工程领域的专家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发挥促进作用。在近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本专业分别邀请过北京市安监局、北京市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燕京矿山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老师指导学生实践,并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论文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6)工程实践场所保障。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在二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组织安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在基地进行了实习活动。课程体系中包括的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都有对应的工程实践场所,各类课程设计都有对应的实验室环境保障。(7)综合实训课程培养多方面能力。通过开设安全评价综合实训课程、安全人机综合实训课程、消防工程综合实训课程,既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提供了保障,又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保障了学生以及教师的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安全产品建造能力的获取。(8)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每门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相对应的课程目标,通过分析所有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来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以此来进行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学生在个人基础知识、人际交往能力、安全产品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效果。
篇6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过程,是落实本科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1]。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讲,毕业设计除了是一个教学环节,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2],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具体科学和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完成高校教育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衔接点[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西南科技大学在认真落实教育部指导思想的同时也相应的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最为明显的是毕业设计直接与毕业生学位挂钩。以前毕业生只要修够学分,在无其他违纪违规的基础上就可以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但从2008级学生开始进行了补充,学位证书增加了学位课程平均成绩70分以上,毕业设计成绩必须达到75分以上。在这样的新形式下,如何让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顺利取得双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影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但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毕业生基本上都要去单位进行实习,通过对前三届学生毕业设计情况的分析,值得肯定的是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基本上能够紧扣专业,但是也存在以下三个突出的问题:
2.1毕业生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确定工作的时期,学生就业、升学的压力对毕业设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已经与单位签约的学生,就业单位要求学生提前去实习,适应岗位工作,导致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影响了进度和质量。二是少数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急于找工作,时间被大量的招聘会以及面试所占用,真正能够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所剩无几。三是部分考研学生,第七学期时间基本用于复习考研上,第八学期初试过了的学生又有很长一段时间忙于复试基本无暇顾及毕业设计,造成质量下降。
2.2毕业设计过程控制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最终成绩是:指导教师成绩40%+评阅教师评阅成绩30%+答辩小组答辩成绩30%,学生最终成绩只需达到60分即可,多数学生认为只要成绩及格,既不影响毕业证书也不影响学位证书,导致学生在思想上认为毕业设计无关紧要。由于学生出外实习、找工作的原因,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多依赖于电子邮件、电话等,与学生面对面的指导时间较少,对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部分学生往往在答辩的前期才临时抱佛脚,只花几个星期的时间做出内容空洞的论文。
尽管学校针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文件,但管理力度不够,对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和监控监督不到位,而当前就业形势的压力,对一些明显有问题的毕业设计没有深究也没有严格管理,都制约了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效果和质量。
2.3毕业设计考核不严格
从前几届安全工程专业的考核来看,定性的文件和过程还是比较规范的,毕业设计的成绩大致集中在“良”档,不论是一次答辩,还是二次答辩通过的,基本上没有不及格的,这实际上反映了在毕业成绩评定上的一些不良倾向,和没有具体的考核环节有较大的关系,也存在者部分情感因素,老师不愿意让已经就业的学生因为毕业设计而推迟毕业。
3.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在我校毕业设计必须达到75分以上才能取得学位证书的形式下,如何夯实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面对安全工程专业2008级99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3.1改革选题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安全工程专业大部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就签订就业单位,又要求去单位实习,因此选题可以采取师生结合的方式:一是教师命题,必须与专业紧密相连,由学生根据需求或兴趣自由选择;二是部分学生可以根据实习内容自己申报题目,由教研室审核同意,同时在实习单位配备辅导老师。
(2)狠抓过程控制,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过程控制包括任务书下达、开题报告、论文提纲、论文初稿和论文定稿五个环节,是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核心内容,依据每个环节提出完整细节内容和要求,制定相关考核明细表,学生和指导教师同时受过程控制的约束。学生答辩资格分为提前答辩、正式答辩和二次答辩三类,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学生取得哪种答辩资格。
通过安全工程教研室集体讨论,报院领导审批后形成以下指导性意见:①选题方式多样化,但学生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资格需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同意;②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在第七学期放假前下达学生,明确交代具体要求,并上报教研室备案;③开题报告在第八学期第四周之前必须按质量完成,统计打分,满分10分,迟交1天扣1分,不足5分者只能参加提前答辩,并集中答辩;④论文提纲需在第八学期第六周之前完成,要求写出论文第一章,明确其余章节主要内容、重点、难点以及解决途径,统计打分,满分30分,迟交1天扣2分,不足15分者只能参加提前答辩;⑤论文初稿在第八学期第十周之前完成,交由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提出修改意见,统计打分,满分30分,迟交1天扣2分,不足15分者只能参加提前答辩;⑥论文定稿在第八学期第十二周之前完成,质量由教研室集中统一审核,统计打分,满分30分,迟交1天扣2分,不足15分者只能参加提前答辩;⑦第十二周由教研室根据过程管理控制的统计,集体讨论参加提前答辩和正式答辩的学生名单,第十三周进行提前答辩,第十四周进行正式答辩,第十六周进行二次答辩。
所有参加提前答辩和正式答辩未能通过的学生,在第十六周之前由教研室审核修改情况,不合格者取消二次答辩资格。
(3)严格把握答辩环节,科学评定成绩
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格式、内容、外语应用、计算机应用、文献资料查阅、阐述和回答问题等方面提出具体、规范的要求,答辩组教师进行科学、公正的评定。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由二个大部分组成:①依据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过程的实际情况和数据,按过程管理控制总分100分计算,占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的30%;②论文质量及答辩按总分100分计算:指导老师评阅占40%,评阅老师评阅占30%,答辩成绩占30%。整个论文质量及答辩占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的70%。即:毕业设计成绩=过程控制成绩×30%+论文质量及答辩×70%。
4.结束语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于2011年11、12月份进行了多次讨论,形成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体系,在2008级99名本科毕业生中进行了实施,为99名同学提供了140个毕业设计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严格按照文件,认真落实,结果显示:22人参加了提前答辩,77人参加了正式答辩,8人参加了二次答辩,最终1人未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答辩,97人取得了75分(含75分)以上成绩,合格率达97.98%。表明,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施的全面过程管理控制体系,确保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卓有成效,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使毕业设计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篇7
一、新时期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安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
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部分。从实际来看,安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是实践的指导,只有拥有丰富的、稳固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的从事实践活动。安全工程专业在理论课程方面主要学习内容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系统工程》等。而在农业院校,为了突出其办学特色,在理论课程中还开设了《农业安全生产》、《农业防火减灾》、《农村生态环境安全》等。
(二)安全工程专业实验与实践课程的设置
同比理论课程向比较而言,实践课程更加的具有直观性、综合性的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在农业院校中,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开设了较多课程,例如化工安全工程实验、环境工程实验、农民产品安全检测实验以及与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环境安全、化工安全等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们更加直接的理解理论知识,进而更加的熟练的掌握所学内容。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实践能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也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安全工程专业主要设置了《化工安全》、《环境与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生产与管理》等课程。另外,为了保证学生可以顺利的开展实践活动,学校还建立了与农业安全特色相符合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设立,不仅仅为学生找到了实践的平台,更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只有学以致用,才能熟能生巧。
二、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结构
(一)模块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包括农产品安全检测实验、化工安全检测实验、健康实验、安全工程基础实验等。开放实验教学主要指的是实验空间相对较大的实验,主要内容包括:防排烟实验、火灾报警实验以及建筑灭火实验等等。另外,还包括针对农产品安全监测而进行的大型仪器操作实验。这些大型仪器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通过这些开放性实验以及对大型实验仪器操作技能的培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安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还将安全理念延伸至了农业实践领域。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农业安全导向下安全工程课程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不宜实际操作,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建立仿真实验室,通过虚拟来完成实验项目。这样不仅仅可以使学生在感官上对于危险实验有着清楚的认知,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例如地震模拟实验、重大危险源监控仿真实验等。
(二)讲学结合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改革选题模式。任务书的设计应当多样化,不仅仅包括采用安全工程专业的优秀毕业设计形成的任务书题库,可以结合实际的案例形成新的任务书,这样可以是传统的模仿型任务书变为思考型。第二,改变传统的设计组织形式。传统的设计是由学生单个人来完成的,可以将其改为2-3个人为一个小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组,要尽可能的平衡不同基础的学生。第三,改革互动方式。充分的利用互联网以及新兴社交软件,例如微信、微博、QQ等,同时还建立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设计的交流网站。在网站中可以将理念优秀设计、资料、相关参数等集中存放,这样便于学生进行资料的查询。还应当设置答疑专栏,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其他人可以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在此进行指导,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其次,建立农业安全人才培养基地。换言之就是建立在农业安全导向下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基地。学校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学生实习的需求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申请或者是国家各类相关的比赛,为学生提供一个相比独立的环境,并完善相关设施设备,保证其实践可以顺利的进行。
三、农业安全导向下安全工程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探究
(一)努力加强校内实践资源建设,塑造学生的专业精神
安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了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学校应当加强校内的实践资源建设,例如加大具有农业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立安全工程专业的实习档案。学校方面应当树立大实验室的观念,充分的利用校内的实践资源。
(二)加快促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安全农业导向下,高校应当建立与农产品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以及农机使用安全相符合的校外实习基地。要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指导,同社会上各个企业与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通过实习,学生才能够学以致用,同时也可以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的弥补。这样才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积极利用科研促进教学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26-02
1.引言
本科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信息交流能力和翻译能力,所以专业英语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专业英语课程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一直是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难点,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课题[1]。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每届有近百名本科学生,绝大部分同学经过本科的基础英语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同学都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翻译写作能力,而也有部分同学因入学时的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足等原因导致英语水平低,因此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处理好上述问题并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迫切。对此,我们进行了多方探讨,结合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经验、英语水平和专业英语实际需求,对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和实践。
2.专业英语学习的作用和目的
在一个知识经济、信息等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信息已经成为知识创新的关键因素,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知识信息的掌握和竞争信息的获取能力[2]。在目前国际一体化的国际化大环境下,用英语进行国际化交流也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技能。目前我校进行了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已经开始教学国际化。本科专业英语学习是为了巩固基础英语阶段获得的知识和掌握学生专业英语能力,这里的英语能力包括语言交流能力和文字交流能力。
3.我院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专业英语作为大学学习阶段的重要课之一[3],我校对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的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但从目前来看,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经分析,专业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重点不突出。大部分同学认为,教学内容及其安排不能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重在专业词汇及翻译的讲授,而忽视了一些普遍常识的引导。②教学方法陈旧,主要采取阅读与翻译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以翻译、阅读为主,听说为辅。这种教学方法互动性不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③专业基础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前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了解甚少。④学习积极性差,对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将来在国内工作,也不考研,即使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科技论文和文献只要看国内的就足够了;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但大部分同学意识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目的性很强,他们认为专业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文献检索与阅读原文以了解把握国际上的相关研究动态,能够进行专业写作,为将来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作为一门比较独特的课程,既不同于安全工程专业课,也不同于大学基础英语,它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①有大量的专业词汇,且组合词和缩略词较多。一部分是通用英语中常见的普通词汇。一部分是具有专业含义的词,这些词汇仅出现于专业文章中,但其所占比例较小。②句子结构复杂,长句较多。由于专业英语用来传递客观事实,拒绝主观性和臆断性,消除歧义;在表达上要求准确、客观、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因此大量使用含有很多限定和修饰成分的复杂长句及非谓语动词。③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把英语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具有用词准确、语气正式、专业术语性强的文体风格。这就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习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背景。
5.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英语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
(1)教学目标和教学宗旨。通过对调查结果及访谈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并能进行专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提出了“以本专业为基础,以英语为工具,使学生能够准确获取本专业乃至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知识,并进行专业交流”的教学宗旨。
(2)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宗旨,在教学内容上,注意与科技文献检索技术的交叉[4],培养学生的专业交流能力与信息素质;因为安全工程的专业方向较宽,所以教学内容应分为矿业方向和工业方向进行,把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外文文献的检索及翻译工具的运用、英语论文的阅读、专业知识的交流能力培养三个方面。
(3)教学资料。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同学根本没有接触过本专业的专业词汇,词汇量不够,据此选用《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英语》和《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工业方向)作为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常用的专业词汇。此外,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本课程所使用的材料主要选自于国外的外文期刊、科技报告、使用手册、相关的网站、网页等。同时,一些国际会议的现场视频及英语科普讲座也融入了教学过程中。
(4)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的阅读理解和翻译材料的模式,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在语言交流和文字交流中,尽量使用国际英语的通用说法和用法,避兔出现误解。
(5)教学组织。为了减轻教学压力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促进团队意识,采用集中教学、分组讨论的模式,并注重授课内容与学生专业方向相结合。根据培养方案,专业外语有32个课时;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可行性原则,整个课程分8次完成,每次4个课时,每次上课分为专题讲座和交流活动两个部分,其中交流环节至少占用1个课时,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设计若干个讨论话题。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课前布置交流话题,以组为单位进行准备,课堂上进行充分探讨,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英语提问和回答问题,并根据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材料。
(6)课程考核。本课程以考查为主,考查环节采用模拟国际会议形式进行,主要检验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要求每位学生按照期刊论文的具体要求翻译论文,然后制作成幻灯片,最后以国际会议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视翻译质量、幻灯片制作情况、表达情况等现场评定成绩。
6.结论
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对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本专业为基础,以英语为工具,使学生能够准确获取本专业乃至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知识,并进行专业交流”的教学宗旨”的教学改革设想。经过近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同学们普遍反映教学内容丰富实在,体验了真正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强化了师生互动的听说交流,在专业学习和英语应用等方面大有收获,为考研入学考试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对研究生的科研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彩芬.新形势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思考[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5(3): 262-264.
[2]从丛, 李咏燕, 编著. 学术交流英语教程[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04.
[3]廖莉芳, 秦傲松. 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 外语界. 2000, 29(3): 26-30.
篇9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过去一直定位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1991年国家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旨在改变研究生教育类型单一的不利局面;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进行了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改革,扩大了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比例[1-2]。目前,我国已设置40种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占硕士研究生年招生总数从2009年的11%提高到2015年的50%左右[3]。目前,全国已有51所高校设置了安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人数逐年稳步增加。但是,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与国家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有一定差距;(2)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缺少职业性,与学术型硕士没有区分度或者不明显;(3)师资队伍不足,“双导师制”落实差强人意;(4)生源结构单一、质量相对较低、学生认同度还不太高;(5)校外创新基地还不完善,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南华大学于2006年获首批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资格,学校在该领域最早开展铀矿山通风与辐射安全、核电安全人因可靠性分析研究,形成了以铀矿冶通风与辐射安全、气载放射性安全监测技术、核电站安全人因工程、核电建设安全技术管理等具有核特色的研究方向。学校拥有“国家核应急教育与培训基地”、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核设施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实验室”,“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4]。该专业领域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人左右,其中一半以上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此外,学校还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合作,每两年联合培养40名左右的安全工程在职硕士研究生,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近年来,学院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虽然处于同一层次,但是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其目的是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5]。
二、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它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流程,主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6]。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近年来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创新基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其中培养目标着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创新基地着重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要求“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研究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具有定向、调控和评价等功能,处于培养模式的核心地位[7]。本学位点对人才培养目标前后经过两轮的修订和优化,修订过程中主要调研了兄弟院校的做法及结合了南华大学的实际情况,使该目标能满足国家和行业需求,特别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需求。南华大学对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安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工程应用研究、安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层次安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人才。
第二,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要求掌握现代安全工程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熟悉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生产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火灾与爆炸、公共安全应急等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和趋势,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以及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为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现代生产企业以及各类安全机构服务。
第三,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应该拥有扎实的安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多种能力:(1)有应用自然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2)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安全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3)有进行安全系统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4)有根据安全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5)有多种安全科技训练的综合能力;(6)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7)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深层理解;(8)有很强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包括外语能力;(9)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知识;(10)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对研究生的培养要实现以上全部10项能力确实比较困难,但是要求学生达到以上大部分要求,或者在培养过程中要求相关方注意培养学生以上能力。
(二)课程体系设置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经过两轮的修订,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课程设置。工程硕士研究生应修满不低于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为必修,不计入总学分。总体上来说,课程的设置较好地体现了南华大学的核特色。
此外,学院定期举办一些学术讲座,以丰富研究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近年来,学院先后邀请了校内外专家作了“台湾核电发展与核专业人才培养”、“改变观念,夯实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铀矿通风技术体系”、 “大气扩散物理模拟技术与进展”、“人因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概述”、“铀矿开采中的辐射安全”和“安全核能源的发展与可替代前景”等学术讲座,这些学术讲座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机补充,进一步彰显了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的办学特色。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包括研究生理论课程授课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研究生导师(含校外导师),文中没有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展开讨论和研究。
在近年来,安全工程系结合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先后从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和培养了数名安全工程专业以及相近专业(如安全技术及工程、矿业工程、地质学、土木工程、核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博士。安工系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超过80%,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接近50%。毕业于不同高校和专业的博士加入可以优化研究生理论课程的教学队伍,增加师资的多元性,改进教学效果。
在校内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学校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比如学校在岗位津贴的评聘等方面,对于研究生导师有一定的要求,学校的关键岗位中的第九级、第十级岗位都要求是硕士生导师,且必须领衔指导一名以上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安全工程系先后有四名年轻教师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进一步充实了导师队伍,指导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中明确提出了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要求[8]。安全工程系近年来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如中核272有限公司、中建一局等,经费由学科建设平台经费进行资助。近年来,有两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七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六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资格证书,五位教师取得高、中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作业证。在校外导师队伍建设方面,近年来先后聘请了中核272有限公司、中核北京化冶研究院和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十多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近年来指导十余名硕士毕业,成效显著。
(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近年来学院建设了三个校外实习基地,分别是与中核272有限公司建设的“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与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AP1000建造安全技术中心”校级研究生创新基地、与中核北京化冶研究院合作建设的“铀矿通风与安全环保技术中心”校级研究生创新基地。近年来,有10名学生在基地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且情况较好。近三年来学生在基地完成的论文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近三年来学生在基地完成硕士论文情况一览表
三、成效
近年来,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硕士培养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表现在:
第一,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优化,能满足国家发展和核工业发展的需求。第二,课程体系设置具有明显的核特色,以专家讲座的形式对课程体系形成有效补充。第三,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明显提升,硕士点办学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目前,安全学科领域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硕士生导师15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项目20多项,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签订了横向科研项目近30项,年均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在国内核心专业期刊和国际会议150余篇,出版专著6部。第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取得进展,基地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系统内就业渠道拓宽。2014年有2名学生分别就业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和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2015年有3名学生分别就业于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中核深圳凯利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核电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四、建议
第一,文中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结合国家的需求和学校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进行改革。
第二,结合学校的核特色,对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主要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外实习基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第三,该学位点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工作:(1)课程库的开发与建设;(2)实习基地的拓展与巩固;(3)提升导师的科研能力,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为培养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筱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师资队伍结构的
挑战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
[2]杨国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
浅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2).
[3]崔华华,刘信鹏,施晓娟.权力制衡理论视角的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重构[J].研究生教育
研究,2013,(5).
[4]李向阳,蒋复量,旷梅华等.“铀尾矿库退役治理
技术中心”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J].湖南
科技学院学报,2013,(12).
[5]蒋承,罗尧.专业硕士的就业意愿研究[J].北京
大学教育评论,2014,(4).
[6]别敦荣,万卫.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
[7]杨秋波,陈金龙,王世斌.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目标生成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篇10
0 引言
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在我国近几十年来正经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安全工程专业的应用领域已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防止特大重大事故的发生和保证人员财产免受损失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作为一门成长中的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安全工程学科领域的交叉性、横断性、跨学科和跨行业的基本特征突出。如何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市场结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确定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合理且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不仅关系的专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关系到该专业能否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生存。
1 煤炭行业安全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煤炭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战略地位不会改变。原煤炭部长王显政曾指出:兵不强是目前煤炭行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必须发展煤炭教育,建设一支与新兴工业化相适应的煤矿技术队伍。煤炭行业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要熟练掌握安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煤矿通风、瓦斯、粉尘、火灾、水灾以及顶板灾害知识,具备各种灾害的防治与控制能力;具备能够进行生产安全管理、安全运行监察,安全培训、安全评价等综合性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安全工程又是安全科学技术综合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一个多学科高度交叉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对于煤炭行业安全工程,更是涉及到地质、力学、电子、机械、空气动力、化学以及系统工程、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上,既不能搞所谓的通才教育,也不能过分强调专业面很窄的专才教育。要围绕市场需求,从行业特点出发,紧紧围绕“安全”主线,以煤矿安全为主,其他行业为辅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才更具有活力、生命力。
2 安全工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是按新机制、新模式大学与科研院所合作创办的一所以能源学科为主的独立学院。结合学院自身特点,根据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确定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矿业安全生产需要,具备安全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生产监察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安全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监测、评价、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根据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全面素质教育。在公共基础课上加强基础素质教育的投入,为将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②以煤为主,加强适应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的针对性。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借鉴一些高校的办学经验,根据三本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其专业定位在立足辽宁、面向全国,为煤炭行业(含中小煤炭企业)、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
③学研结合,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性和科学性。依托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在煤矿开采、煤矿瓦斯与通风安全技术、煤矿产品安全技术等先进的设备条件及科研方面的优势以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师资、教学、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积累,构建产学研融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④“能知结合”,提高综合能力。我们在注重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提高综合能力。
⑤“博先于专”,注重宽口径发展。为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与采矿、地质、机械、电气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内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本学科科学技术最新成就与发展趋势,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
3 重视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即要符合培养目标,又要与培养人才所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相适应。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融会贯通、紧密结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一是公共课、基础课知识以“够用、会用”为原则,适当压缩公共基础课和学时比例。并将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了公共基础课程中,全面提高学生责任心、事业心,有较好的文化道德修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运算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煤炭行业特殊的生产环境。
二是增设安全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除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外,为树立大安全意识,将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等课程纳入专业基础必修课,突出了学科特色。
三是强化煤矿安全工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设置通风、瓦斯、粉尘、火灾、监测监控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及时增设当前行业关注的水灾防护理论以及行业热点问题——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课程,突出行业特色与学校优势。
四是通过增设有关学生有兴趣、市场热点的大安全专业选修课程,增加对专业选修课程的可选范围,使学生根据个人知识的需求选课,按照不同方向的研究和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选课。
五是在知识内容方面及时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4 以提高应用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安全工程专业其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特别是煤炭行业,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煤矿通风技术及瓦斯、火灾、水灾、矿尘、顶板灾害的防治与控制能力,及时掌握煤矿安全的发展动态,同时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但使学生的理论教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院一方面积极建设完善采煤模型、矿井通风、矿井安全等实验室,一方面充分利用沈阳研究院的国家煤矿安全重点实验室,以及学院的采矿、地质、测绘等地矿类专业及机械制造、自动化等专业的有关实验室,为本专业课程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教学基本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除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外,还有针对性地建立了抚顺矿业集团、铁法煤业集团、沈阳煤业集团、煤科总院抚顺分院等涉煤企业为主的实习基地近20多家,为学研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对毕业设计及论文的写作准备素材,拓展思路。
毕业设计环节,结合煤矿生产实际以及老师的科研课题,提供选择切合实际的毕业设计课题,旨在解决企业一些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和应用价值。与此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科学评价体系,确保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稳步提高。
5 结语
校企合作、立足煤炭、注重实践,培养安全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彰显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师资和科研队伍,教学管理有特色,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得力,使得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稳步发展。在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建设中,还需要特别注意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材建设,注意处理好煤矿安全与大安全的关系,安全工程专业与国际社会的接轨问题,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发挥沈阳研究院以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自身优势,办好、办出自己的特色。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生命和安全将越来越重视,培养安全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11
笔者所在学院侧重于矿业安全,是具有煤炭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学校。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坚持煤炭特色,突出安全科学,把安全工程系建成采矿、安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在长期从事煤矿灾害防治领域的教、研工作中,坚持培养技能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办学方向,深入煤矿生产实践,坚持为煤炭企业服务,重视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全面开展理论与技术的创新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学院被国家人事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
2011年学院培养出第一批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从毕业去向看,就业率超过95%(包括考上研究生学生),学院还开展了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调研主要从社会责任感、环境适应性、知识掌握度、工作积极性、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几个方面开展。从调查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评价较好。从上述结果说明安全工程专业在面向生产一线的定位比较准确,并且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优势
学院的前身是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是原煤炭工业部直属的老牌煤炭院校之一,办学多年,与煤炭企业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直是中南五省重要的煤炭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
学院安全工程系多年来一直是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煤炭组)、省煤炭学会、省煤炭行业协会的挂靠单位,有长期为煤炭行业服务的办学历史,熟悉煤炭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外部办学环境。
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中,造就了一支教、学、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每年选送2名青年教师到煤矿一线锻炼学习。专业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求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并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和注册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方面,突出煤炭特色课程的建设,如《矿井通风与安全学》《煤矿地质学》《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矿井系统可靠性工程》《煤矿灾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课程的建设,发挥本专业教师专长,鼓励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以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为目标,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矿井通风安全性”等专业核心课程网站,及时丰富和更新网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完善实验室建设,建设一流的实验教学环境。到目前已建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安全工程实验中心,包括:瓦斯防治实验室、水灾防治实验室、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实验室、现代化矿井仿真实验室、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室、采煤方法模型室、井田开拓模型室、煤矿安全教育展示室等。实验中心使用面积680m2,仪器设备近350万元。与河南省各大煤炭企业集团联合,建立了15个相对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长期的科研实践使我们与煤炭企业加强了联系,具有良好的外部办学环境。
另外,学院安全工程系长期作为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基地,具有国家二级煤矿安全培训资质,大量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了与煤炭企业的直接联系,为教学、科研、学生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三、专业建设思路与构想
对于一个高校而言,专业特色是专业培养的灵魂,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成功,毕业生是否能很好发展,学科专业能否获得生存机会,就在于是否能适应和积极推动煤炭行业的经济发展。
学院就是在坚持煤炭特色,突出安全科学的基础上,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扩充专业内涵,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起高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结合行业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课程带头人负责制,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建设具有鲜明煤矿安全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
四、专业建设方案
(1)成立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特色专业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行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在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理清专业建设思路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实施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课程改革与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与管理等方面落实相关人员责任,落实专业建设经费,保证按期达到专业建设目标。
(2)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学习同类型院校同类型专业先进的办学经验,多渠道征求煤炭企业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充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以煤矿安全为特色,进一步完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以煤矿安全为特色,进一步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推行课程负责制。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重点是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实习报告的内容和考核方式,增强实践、创新、交流和适应能力;在强化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调整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和形式,以适应社会不同层次发展的需求。
(4)完善特色专业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过程,严格质量控制。
(5)加强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条件建设。一方面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支持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用房和设备配置,不断丰富图书资料,改善办学条件,符合特色专业的相关标准,使办学条件能充分满足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6)加强以学科或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建设。在学科发展方向上突出重点,突出自身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每位教师的学术优势,合理确定研究方向。
篇12
2.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应用脱节;
3.学生实习、实验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实验仪器设备更新慢,无法满足企业使用的新设备、新技术的需求;
4.学校与企业缺乏互惠共赢的利益机制,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持续,目前的实践教学基地基本都流于形式。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导致目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欠缺,从而影响着人才教育培养质量。
二、构建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是山东科技大学传统优势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该专业2006年获山东科技大学特色专业,2007年首批入选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6年在山东省内单独招收煤炭企业定向安全专业本科生,2012年通过专业认证,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标准,针对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对卓越计划进行了分析,提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不仅在于校内实践环节,更重要的在于在与企业合作,要变单纯的学校教育为产学合作教育,为了更好地强化卓越计划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我校安全工程专业遵循“校企合作、形式多样、重在现场”的原则,加强联合培养,并遵循认知及教育规律,坚持实验、实习、科技创新相结合,明确各阶段实践教学重点,构建了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在纵向上相互贯通、在横向上相互关联、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卓越计划实践教学体系。
三、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实施
目前,我校与山东能源集团签订校企全面合作协议,强调双方共建利益共同体,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等都有企业的深度参与,从而实现互惠共赢。
1.突出实践环节,改革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为满足卓越计划的要求,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尤其是在企业的学习时间,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将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与“3+1”煤炭企业安全定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实施校企深度合作,让企业纳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按照企业标准培养安全技术人才。学生三年时间在校重点学习通识课程、人文管理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一年到协议单位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这一培养方案改革可以有效改变目前工程教育脱离现场的现状,突出了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又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安全工程技术人员,还可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一举三得。
2.产学联盟,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山东科技大学与山东能源集团签订的全面合作培养人才的协议,不仅为学生,也为教师的现场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基地,目前安全专业每年将安排2名青年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其次,从企业、科研部门聘请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安全工程专业已聘请了10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安全工程专业兼职教师,承担《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水害防治》、《工程爆破》等专业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担任本科生的现场指导老师,承担毕业设计指导等任务、他们也不定期举办一些与现场结合紧密的专业讲座,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如今大学与企业间兼职通道的打通,使更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能够参与到学校教学工作,使学校教师普遍取得企业经验,真正做到了产学联盟,不仅是科研联盟,而且是教育联盟。
3.校企共同参与,改革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由于卓越计划中学生有1年的时间在企业学习锻炼。因此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都需要企业的参与与指导,因此这些环节的成绩考核也将由现场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评定,毕业答辩委员会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共同参加毕业答辩。各个阶段的实习和工程训练的考核过程也将传统单一的笔试、实习报告考核方式改为笔试、现场答辩以及设计作业等多种方式共同评定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以上改革有效提高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近几年学生全部积极参加“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校学生获实用新型专利11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结合科研课题比例100%。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均为100%;企业一线就业人数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88.73%。
篇13
伴随着现代化实践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专业教学领域中日渐广泛的运用,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也开始萌生、发育与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土木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实践教学的特色办学理念
实践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通常,实践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在高等教育强调重基础、淡专业、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下,安全工程的教学培养体系中,学生四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学习公共基础课、人文社科类课程。同时,安全专业要求必须开设的安全类基础课和平台课也需要大量理论学时,由于受到本科教育年限和总学时的限制,特色专业技术类课程学时安排非常紧张,很多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实用和现场特别紧缺的技术课程无法开设,课程设置困难,顾此失彼,课时捉襟见肘。
安全科学的交叉性造成了学生需要几乎所有科学的相关知识基础。在教学课时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专业课程设置受到限制,而且相应的专业基础、技术基础、实践环节、课程设计等内容无法跟上,违反了教学规律,学生学习后达不到希望的效果。[3]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土木安全工程培养模式中,确立了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将实践教学模式贯穿课堂、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实习环节、毕业论文以及课外活动之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抓基础、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促进对理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实践教学,在学习中对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实战性演习。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应用
如何在利用好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建立更为“接近土木施工现场安全”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摆在我校安全工程系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客观问题。而且只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办出特色,专业才能得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以实践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重点抓好课堂教学实践、课程设计实践、实习环节实践和毕业设计实践四个关键模块。
1.课堂教学以实践为导向
贯彻实践教学特色理念,首先是把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办学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安全工程通过生产活动中各种事故分析为途径,应用自然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知识,识别和预测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这一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非常强的工程学科。
在教学中,结合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管理学”、“安全学原理”等部分较为抽象的课程,教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电子课件、图文影像纪录片、事故案例分析教学、事故情境模拟等方式进行授课,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学习和考察等实践性活动,加强对事故理论和现代安全管理思想理念的掌握,建立和运用实践教学思想,吸引学生将精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有效克服安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枯燥脱离实际、泛泛空谈、学而无用的被动局面。此外,鼓励学生自导自演DV小品,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
在“土木安全工程”、“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爆炸安全技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等课程中,教师采取动画演示、网络互动视频教学、事故案例分析教学,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感官刺激,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事故分析的实践性活动,加强对土木施工和工程灾害发生的原因、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消化理解,运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式、自主式学习,强调教学的引导与互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设计以实践为检验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完成某一课程理论学习之后进行的一次知识综合应用,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实践性延伸。在以实践教学为特色的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中是一个最基本的集中实践环节。开设安全类及直接相关课程设计的课程包括“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土木安全工程”、“应急结构工程”、“消防安全工程”等。
为了使课程设计形成体系,规范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计大纲中拟定了指导性设计题目和设计方向。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依照自身的兴趣特长,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结合真实或虚拟、简化的生产现场实际,独立地展开设计工作。
“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让学生就土木工程现场简单施工机械工具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对工具结构、尺寸、形状、不同工作环境下使用的安全性、便捷性、作业效率等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加装、改装安全保护设施、防止事故的报警装置等,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拓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土木安全工程”课程设计结合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及施工技术进行,如进行高填深挖路基、深大基坑、岩质高边坡、桥梁加固、隧道支护结构等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对施工提出安全专项方案,还可结合特殊不良地质、病害工程结构物、既有结构改扩建等进行设计。
“应急结构工程”课程设计以我校原铁道兵时期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国防交通应急工程学科前沿为导向,结合战时铁路和桥梁抢修、抢建及军事交通保障设施、抢险救灾、重载运输、大件吊装、桥梁架设等急难险重工程中的部分简单构件和结构进行简单化、虚拟化、验证性课程设计。
“消防安全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对高层民用建筑、地铁、长达隧道等重要结构进行消防设计,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高压给水、消防安全门、紧急电话等设施,提出设计方案及防火安全措施,使学生从设计实践中加深消防安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提升应用技能。
为了体现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实际,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加大安全专业学生接触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度,除了开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外,将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实行交叉,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给安全工程专业,一方面体现淡化专业方向,使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更强,专业口径更宽;另一方面也利用土木工程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的特点和办学优势条件锻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快掌握和了解土木施工现场最新技术,更好的结合安全专业特点真刀真枪实干,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挖掘创造力。
3.实习环节以实践为主线
土木安全工程的实习环节由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构成,尤其是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对于安全工程专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实践训练环节,是学生面向土木施工现场的集中训练和全方位锻炼。目前不少高校由于学生扩招等多方面原因,联系实习单位较为困难,使实习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土木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由于采取小班招生培养,加上我校与中铁建、中交、中航、等大型企业紧密联系的优势,管理制度上建立了严格的实习环节质量监控措施,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质量能够得到扎实开展,取得显著的实习效果。
专业认识实习借助石家庄周边条件和工、矿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内容包括危化、矿山、土木、铁路、电力、消防等方面,使学生对本专业性质、内容及其重要地位有所认识。如深入河北卫星化工厂雷管生产车间,学习参观危险化学品、爆炸器材生产、重大危险源监控、危险有害因素,炸药雷管等火工品库的主要防雷和防静电措施等;参观井陉、元氏等周边矿山企业,了解矿山开采、危险有害因素,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各种安全管理措施、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结合石太、京石、石武等周边项目参观土木施工现场,初步使学生了解土木施工安全技术、文化、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等土木安全的有关知识,了解土木施工工地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防护措施等。
土木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在修完专业技术基础课与大部分主干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安全技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加深所学知识,提高生产安全技术应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过程中学生吃住在施工现场,跟班生产实践。为了挖掘学生用脑思维、用眼观察、动手操作的潜力,我们提出目标-调研-发现-讨论-论证“1+4”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施工现场安全是复杂的系统,人员、机械、设备、作业场所等均处于不断流动变化中,交叉作业多,临时工程多,安全隐患多,包括生产和施工技术安全、加工机具安全、供配电及临时用电安全,施工现场布置和材料加工堆放安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工伤保险等,为了提高实习针对性和深入程度,参加实习的学生自愿报名,按照特点和兴趣划分实习小组,划定生产实习中主要考察、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帮助施工单位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解决方案建议。
“1+4”实践教学模式的“1”即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开始提出实习目标,“4”即结合选定方向深入项目部和施工现场展开调研,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实习结束前,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答辩,实习学生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展开论证。这种实习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学生和单位的一致认可,能够以具体的实战演练代替抽象的理论说教,学生普遍感到安全专业知识实用性强,改变了以往那种对安全专业内容空洞乏味、泛泛空谈的偏见和错误看法,同时也受到了施工企业的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效益。
毕业实习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阶段,收集、调研与毕业设计有关的现场数据资料,为毕业设计顺利进行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主要是结合具体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安排,多数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如隧道施工安全监测、施工安全评价,土石方工程爆破振动控制测试与监控等进行安排。
4.毕业设计以实践为核心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培养计划方案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将毕业设计的选题贴近土木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辨、实践,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进行一次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业务能力的全面凝练提升。
毕业设计题目设置要求每位指导教师尽可能结合科研课题、合作项目以及技术服务项目进行题目申报,教学虚拟题目必须由具有原型依托的企事业单位安排毕业实习,由系主任和学院对题目进行审批和把关,侧重以实践为核心。毕业设计环节已经连续完成4届,每年更新毕业设计题目,基本方向涵盖了土石方工程爆破安全设计、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危险源辨识与监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安全设计与风险管理、隧道施工安全监控、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分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职业安全卫生体系、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综合安全评价、特殊地质隧道施工安全技术、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病害隧道安全状态评估与整治、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施工现场应急响应与救援等方面。
在每届毕业生开始毕业设计的前一学期,通过讲座方式,组织每一位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所指导的毕业设计题目、选题要求和特色,让学生做好正式选题前的准备工作。所有题目网上申报,网上选题系统可以实现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同时也鼓励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跨专业选报,以实现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优势互补。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安排下,协调实习企业单位展开毕业设计工作。如将隧道施工安全分析小组的学生派驻天衡山隧道工程现场,对在建隧道进行施工过程跟踪和安全监测,现场调研施工危险源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对策。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分析小组的学生走进英科特(宁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进行驻厂考察,对企业生产工艺、危险化学品和安全管理进行现状评价等。
以实践为核心,校企联合的新型指导模式是土木安全工程实践教学的大胆改革与创新。新举措推行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培养土木安全工程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强调与工程一线和生产一线的实际相结合,促使指导教师真正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上下工夫,炼内功。无形中给每位指导教师施加了压力,增强了责任,提升了毕业设计质量,锻炼了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
三、实践教学软环境
实践教学的软环境,包括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教学与科研等,是保障实践教学模式顺利推进实施的基本切入点。
安全工程系将实验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构建了突出安全工程技术技能培养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地位,将狠抓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列入专业发展规划。
在实践教学中加大投入,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技术,实现实验手段的现代化。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的网络化。全面开放实验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和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模式。对开设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对整合后的实验教学修订教学计划,制定新的教学大纲,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规划合理、适用性强,效果良好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改革实验考试考核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考试考核对教学质量的双向调控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加快土木安全工程系列教材建设,从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出发,开发适合我校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或讲义,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编写了《土木施工安全技术》、《爆炸安全技术》、《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与评价》、《安全检测控制原理及应用》、《工程结构安全检测实验指导》等教材,满足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需要,下一步重点抓好修订和出版工作。
在课程建设中,借助申报《土木安全工程》省精品课的契机,以评促建,巩固加强实践特色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同时抓好“两个结合”,即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紧密结合:部分实验教学项目选题来源于科研工程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也利用实验教学平台,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从事创业研究、其中1人研究成果已获得专利,实践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四、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
自专业筹建之初,针对如何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多方面调研,确立了“建设层次系统化、工程化、开放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能解决土木工程现场实际安全技术问题的人才。因此,实验室建设也围绕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实际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学会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灵活应用于工程实践,逐渐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近几年,我校为了夯实实践特色教学的基础,重点进行了实验室、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隧道与岩土工程研究所、桥隧施工地质技术研究所、岩土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岩土与结构实验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基础上,于2001年~2005年专门筹建爆破实验室、安全工程实验室,实验面积达到200平方米,设备经费为250万元,直接服务安全工程系本科实践教学。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仿真实验室,满足了开展安全事故模拟与仿真等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目前,分院正继续努力发展和完善安全实验室的设备投入,加强实验室管理力度,力争使60%以上的专业课程开出相关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
为了拓宽学生接触学科前沿,开阔视野,参与工程技术实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我校拥有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实验室、交通环境与安全工程研究所、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振动与噪声控制实验室等的资源优势,为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实践教学服务,形成了递阶层次系统化的实验教学平台。
在实习基地建设上,我们就学校周边条件建立认识实习点,包括石家庄市内高架桥、地道桥等市政建设工地、元氏煤矿、邢台煤矿、井陉矿区、市桥东污水处理厂、河北卫星化工厂、朔黄铁路、京广铁路、石家庄编组站、上安电厂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紧跟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北京地铁、天津地铁、京石客专、石武客专、石太客专等项目工地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四局、中铁二十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实习场所,与房山桥梁厂、河北金安、河北英博等企业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充足、优质的校外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场所,为土木安全工程实践特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