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用语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例2:作文中一学生写到:爸爸说奶奶今天做得饭真是太给力了。“给力”这个词语现在被普遍应用,现在的学生家长都比较年轻,接受新的东西比较快,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网络用语已经影响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但学生的作文还是应该使用规范性的文字。
2什么是规范性语言?
规范性语言从广义上讲的话,规范性语言的定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明确的规定,规范性语言就是政府行为和大众传媒、公共场合中的用语、用字以现代汉语为准,并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我们应当维护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构建和谐健康的语言文化环境,推动文化的健康传播。从狭义上讲的话,规范性语言指的是运用恰当的、社会可接受的言语表达方式去适应不同的情境,以达到一定目的的语言交际能力。
对于语文教师来讲,规范性语言中的规范指的是是指语文教师要带头落实国家语言文字的方针和政策,做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的表率。首先,要努力说好普通话。就发音而言,要保证吐字发音的清晰无误,并注意声调准确,四声调值到位,以及各种音变现象的灵活掌握等。其次,是值语言表达自然流利,干净利落。再次,态势语要自然恰当。语言,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是人类用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慎对当前流行俗语,规范使用普通话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和每个公民神圣的职责。
3规范学生语言的重要性
3.1小学生处在一个语言形成的重要时期
语言不规范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语言发展。“网络语言”不应该出现在正式的书面语言中,广大的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在教学中逐步加以规范。语言是国家、民族的资源、也是信息产业的资源。在网络时代,每秒都有无数的人在浏览网页、上载资料。若网站上的语言都是未经规范的语言,这些语言肯定会以非常快速的速度渗透到下一代,到时我们的语言环境肯定难以收拾。老师们辛苦耕耘的一切也抵挡不住网络的威胁。所以说,教师应当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高小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提高小学生的中文水平。
3.2在高考中
语言不规范或者滥用网络语言会被扣分。具体体现在贸然使用普及率低的网络用语、网络符号等就有风险,会被以错别字扣分。在高考中,每一分都对学生十分重要,关系到了学生能否进入到自己理想的大学,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说规范学生语言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语文教学是否具有成效,而且还关系到了学生最终的人生理想。只有高度重视规范性语言,杜绝网络流行语频繁出现在语文日常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4语文教学中如何规范学生的语言
网络语言应该说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方言,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当他们在网络论坛留言或者在网络聊天室使用网络语言的时候,使用的是一种社会方言,一旦离开了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就应当使用规范的全民语言,遵守全民语言的规范。
4.1在语文教学中规范小学生的语言
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区别对待网络流行语,对于一些表达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新词语可以在教学中频繁使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对于不规范的词语尽量不要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对低俗词汇不但自身不去使用,而且要去劝导身边的朋友也不要使用。只有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点滴抓起,才能隔断低俗词汇传播的源头。教师不能单纯为了拉近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去迎合学生的爱好,去随意滥用网络流行语,这样做只会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连老师都在频繁使用网络流行语,那么小学生会认为自己也可以使用网络用语,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各种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4.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大推广中国古文化的力度
用古典优美的诗词歌赋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试想一下,教师从汉语语法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认识网络流行语,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语法学相对比较枯燥,在课堂上学生就会觉得非常枯燥,甚至带有抵触情绪。在语文教学中,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较多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诗词歌赋语言。古诗词节奏感强,诗句押韵,内涵丰富,朗诵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在课堂上教师多多引领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不但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满足感,还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古诗词的优美、丰富内涵、时代精神,更能去区别看待分网络流行语,他们会明白网络流行语的浅显、直白、诙谐、粗俗,更愿意去掌握传统语言,做一个有修养与学识的人。汉语作为人们学习语言取之不尽的宝库,因为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教师要使学生们认识到,网络流行语要获得人们的认可,必须以符合语言规范为前提。归根结底来讲,网络流行语不过是“昙花一现”,只是一种简单的需求文化。让孩子们明白要想在口语、写作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要从传统语言中去学习技巧,去培养灵气。
篇2
“迷”可以指人,或是一种现象,简单而笼统的描述 “迷”就是“那些特别喜欢、着迷于某种事物的人”或是那种“专注着迷的状态”。迷总是专注且投入地着迷于特定的明星、电影、电视节目、流行音乐、小说等等。过去,人们很少将这样的现象视为一种正常的日常生活的社会或文化现象,对于“迷”的描述多是负面的,“迷”总被认为是狂乱盲从而病态的,其着迷行为是过度、近乎疯狂的;“迷”被视为一种假定的社会失调的心理症状。如自上世纪50年代起,英美的媒体报道经常将摇滚、失控的群众、青少年形象、甚至暴力、酗酒、嗑药、性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运动场上球迷的暴力也经常被媒体大肆渲染。“迷”被描述成像精神有问题一般,容易且严重地受媒体影响,幻想自己与明星及名人间有情感联系,对崇拜对象病态式地表达忠诚,人们有着对梦想与成功的下意识的渴望,而明星的某些世俗意义恰巧契合了这种渴望,于是明星也因此契合大众的深层心理需求从而获得了大众的认同。
无论是从日常用语或从学术作品中,迷的概念中有一个强烈的特色:代表“过度”的现象。根据牛津字典,fan的意思为“somebody who admires and is very enthusiastic about a sport,a film star,a singer,etc.”fan的词源来自fanatic,后者在牛津字典中的定义为“a person who is very enthusiastic about something and may have extreme or dangerous opinions(especially about religion or politics)”。无论是very或extreme字眼,都指向了迷具备某种“过度”的倾向。具体说来“迷文化”存在三大特征:辨别力与区隔、生产力与参与性、文化资本的积累。
网络小说迷也具备上述特征,但是对网络小说“迷文化”的研究始终离不开网络小说社区,这是由网络小说的性质决定的。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观点,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围绕着作品这个中心,其他要素之间建立起一种话语伙伴关系。网络媒介的出现,为这种对话与互动关系消除了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在网络小说的创作中,作者与自我、作者与作品、作者与读者、读者与作品等之间实现零距离的对话与互动,这种互动直接影响了作品的创作与发表。作者和读者都身处网络社区这样一个环境,因此网络小说社区不仅是作家创作的场域,更是上述对话互动的场域。选择网络小说社区作为研究网络小说“迷文化”的观察点,正是基于网络小说与网络社区之间的这种相关建构关系。
二、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的亚文化性质
“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而这些价值观是散布在种种主导文化之间的。”
西南政法大学的常桦在他的论文《赛博空间中亚文化社区的探索性观察与分析》中引用了约翰・菲斯克等学者在继承伯明翰学派对亚文化的理解为:亚文化是一种文化内的协商,富有意味而别具一格,同身处社会与历史大结构中的某些社会群体所遭受的特殊地位、暧昧状态与集体矛盾相对应。这一理解就表明了亚文化的抵抗性和边缘性的特征,并偏离主流文化价值观。
亚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以符号和文化实践为基础的文化身份认同之上。媒介为符号的建立与传播提供了可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达使文化主体能以空前的“民主”方式主动参与到符号的建立和各种文化实践中去。在这里,作为大众媒介的网络,为各种亚文化提供了自由的实践空间。
“赛博空间为亚文化提供了一种可供利用的而又极少受到外加限制的媒介,尽管这种媒介并不是完全免费的。随后各种亚文化的百花齐放也证明了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赛博空间也为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创造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极少受限的环境。赛博空间所保有的信息交换和联网接入的能力,促使更多的个体参与到过去被认为需要有耐力和责任心的诸如‘迷群’的行为中来”,赛博空间就是网络为我们提供的各种空间,各种虚拟社区。
网络小说迷借助网络这一媒介,在网络小说社区建立各种符号和进行文化实践,完成对集体身份认同的建构,形成自己独特的迷文化,丰富了网络文化,并成为大众文化的微小部分,这实际上已经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亚文化了。
三、网络社区迷文化的文化功用
(一)对主流文化的有益补充
20世纪的40年代,罗伯特・帕克为的代表的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了“社会生态学”研究范式,认为许许多多小的社区组成所有的大型社会,而这些小社区的文化相对于其所在的更大的文化就是亚文化。以此类推,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是整个迷文化的小分支,迷文化又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大众文化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态的一微小部分,所谓细微处见真知,它恰好彰显出了文化生态的多元化。
在整个文化生态里面,正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迷文化就像一个粘合剂,把价值观相近或者利益相同的人聚合在一起,为共同的话题进行深究。由于文化生态的多元性,社会结构便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稳定,迷文化的独立发展,不仅维护了共同利益,而且对主流文化也是一种丰富和发展,从而形成某些社会结构或关系的认同。
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所要倡导和建立的主流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吸收了西方古典文化和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精华,并以文化为基础。随着改革开放与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思想上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自由民主的思想得以彰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各种非主流文化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相得益彰。
(二)对网络文化生态的整合与丰饶
这首先要从文化的定义说起。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人之一雷蒙德・威廉斯认为 “文化“这一术语包含着三层意义:艺术及艺术活动、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一种发展的过程。网络文化的形成首先是一种网络生活方式的形成,而这种生活方式正在从个体走向群体。正是虚拟社群的出现,使个体从漫无边际的浏览中趋向群体内的交流,虚拟的网络空间正在以各种各样的主题形成一个个独立却又交互的群体圈子。
作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的建构,体现除了文化的整合性。首先,它是作为迷文化与网络媒介的共生物,网络小说的网络性与迷文化的选择性使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的建构成为可能。与其他迷文化不同的是,网络小说迷文化体现出对网络媒介的使用甚至带有依赖性。其次,网络小说社区迷文化的建构标志着大众文化、网络文化、迷文化不同程度的互相渗透、互相整合。这种整合的方式,将使网络文化的生态更加丰饶。
参考文献
[1] 张晨阳.“谜文化”:新媒介环境下的价值审视[J].中州学刊,2011(6).
[2] 常桦.赛博空间中亚文化社群的探索性观察与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9.
[3] 张晨阳.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迷文化:理论取向与现实观照[J].江西社会科学,2011(11).
[4] 姜楠.文化研究与亚文化[J].求索,2006(3).
[5] 张嫱.迷研究理论初探[J].国际新闻界,2007(5).
篇3
门禁与楼宇对讲系统是身份识别系统,在单元门口安装防盗门和语音视频双向对讲系统。每个住宅根据家庭成员数量办理门禁信息卡,当门禁识别信息卡的内容后会自动解锁,用户可以打开门禁进入单元内。当客人来访时,通过对讲系统主机界面输入需要访问的房间号,住户接通后,住户和客人通过对讲系统进行语音和视频交流,当住户确认客人身份后选择住户控制面板的开门按钮,单元门解锁,客人可以进入单元内。当客人进入后,单元门自动锁闭。门禁与楼宇对讲系统可以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单元内,给住户造成不安全因素。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区的出入口、主干道、停车场及其他重要位置安装遥控摄像机及辅助设备,可以讲整个小区各个位置的实时情况反映到监控室并可以将录像通过监控室的存储器进行短期保存。当监控室发现可疑人员可以及时进行控制,为小区的住户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制止犯罪事件的发生,还可以记录犯罪事件的发生过程,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证据。
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小区主干网,另一部分是小区住户家用网。通过铺设光电缆可以实现光纤到户,从而可以一次完成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小区主干网是用户信息采集、物业管理平台的基础。小区内住户的水、电、气等自动抄表,安全防范系统中报警信号等都是通过小区内的主干网进行传输。物业通过光电缆在用户的终端读取三表的数据,然后传输到物业管理中心,极大地减少了物业的工作量,同时使用户更加便利。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到监控室,物业可以为住户及时进行救援。
光纤到户实现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三网合一”,一次性地满足了住户的电话、传真,广播、电视,Internet网络的需求。
电话通信系统是住户日常生活使用量很大的一项业务,光纤接入可以稳定、高效地传输电话信号。电视是家庭生活必备的电器之一,智能小区光纤入户不仅为住户提供高清晰度的数字电视信号,而且可以实现VOD点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节目内容和播放节目时间。
篇4
1基于序列输入的神经元模型
对于n×q矩阵式样本,普通神经元将每一列视为单个样本,而将整个矩阵视为q个n维样本。为实现对矩阵式样本的整体映射,本文提出序列神经元模型,如图1所示。
2基于序列输入的神经网络模型
本文提出的序列输入神经网络模型为三层结构,隐层为序列神经元,输出层为普通神经元,如图3所示,图中g为sigmoid函数。
基于序列输入的神经网络算法
1算法原理
令输入层n个节点,隐层p个节点,输出层m个节点。给定L个学习样本,其中第l(l=1,2,,L)个样本可表示为若逼近误差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限定误差,或迭代步数带到预先设定的最大步数,则算法终止。
2实施方案
Step1模型初始化。包括:序列长度、各层节点数,各层权值的迭代初值,限定误差E,限定步数G。置当前代数g=1。Step2按式(4-5)计算各层输出,按式(6-15)调整网络权值。Step3按式(16)计算逼近误差maxE,若E>Emax或g<G,则g=g+1转Step2,否则转Step4。Step4保存各层权值,停机。
仿真对比
1Mackey-Glass时间序列逼近
本节以Mackey-Glass数据逼近作为仿真对象,并与普通三层ANN对比,验证SINN的优越性。Mackey-Glass序列样本可由下式产生为使对比公平,两种算法采用相同的网络结构,且均采用L-M算法调整权值。由上式生成序列仿真方案为用前面的m个数据,预测紧邻其后的1个(即第m+1个)数据。因此两种模型的输出层均只有一个节点。为使对比充分,两种模型隐层均取5,10,,20个节点。样本归一化后的限定误差取0.05,限定步数取100。两种模型的初始权值均在(-1,1)中随机选取,L-M算法的控制参数=0.05tµ。ANN隐层和输出层采用Sigmoid函数。
根据仿真方案,我们取预测长度m=24。令SINN输入节点为n,序列长度为q,显然,q反映在时间上的积累。为考察SINN的性能,即考察当n和q满足什么关系时,SINN的性能最佳,我们将SINN输入节点n和序列长度q分别取为表1所示的8种情况,显然ANN的输入节点只有m=24一种情形。为便于对比,首先定义收敛的概念。算法终止后,若逼近误差小于限定误差,称算法收敛。
对于输入节点和隐层节点的每种组合,分别用两种模型仿真10次,并记录每种模型的平均逼近误差、平均迭代步数、平均收敛次数作为评价指标。仿真结果表明,SINN3_8、SIQNN4_6、SIQNN6_4、SIQNN8_3这四种SINN的逼近能力明显优于ANN。两种模型的训练结果对比如图4-6所示。
2太阳黑子数年均值预测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活动现象。太阳黑子产生的带电离子,可以破坏地球高空的电离层,使大气发生异常,还会干扰地球磁场,从而使电讯中断,因此研究太阳黑子的变换规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节利用观测数据,采用SINN建立太阳黑子的预测模型,并通过与ANN和PNN对比,验证SINN的优越性。
2.1构造样本数据
本实验采用太阳黑子的年度平均值序列作为仿真对象,从1749年至2007年,共计259个数据。该数据呈现高度非线性,致使常规预测模型很难凑效。其分布特征如图7所示。样本数据的构造方法是:用连续24年的数据预测其后1年的太阳黑子数。例如用1749-1773年数据预测1774年的太阳黑子数,以此类推。用1749-1948共200年的数据构造训练样本集,完成模型训练。用余下的59个样本作为测试集,以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
2.2模型参数设置
本仿真将SINN与采用L-M算法的ANN和PNN对比。隐层均分别取10,11,,25个节点。根据上节结果,我们仅考察SINN3_8、SINN4_6、SINN6_4、SINN8_3四种模型。限定误差取0.05,限定步数取1000。PNN输入输出均为一个节点,正交基采用24个Fourier基函数。
4.2.3训练结果对比
对于隐层节点的每种取值,分别用ANN、PNN和四种SINN训练10次,并统计平均逼近误差、平均迭代步数、收敛次数,作为评价指标。训练结果对比如图8-10所示。
2.4预测结果对比
下面考察SINN和PNN、ANN的预测性能对比。以隐层20个节点为例,将ANN、PNN和4种SINN分别用训练集训练10次,每次训练之后,不论是否收敛,立即用测试集预测,然后统计最大误差maxE、误差均值avgE、误差方差varE这三项指标的10次预测平均值,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以SINN4_6为例,对比曲线如图11所示。
3对仿真结果的分析
篇5
Keyword:networkandmultimediaaudio-videotransfervideoconferencecoursewareteachingindividuationeducationsocietyeducation
网上现代远程教育以网络的开放性、广泛性和灵活性吸引着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上现代远程教育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通过电子教室、电子白板等手段,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异地进行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现代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有的高等教育条件下,采用网上现代远程教育形式,扩大高校教学覆盖面,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的不足与信息化时代巨大的社会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1需求促成现代远程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80年代以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于教育。多媒体教学以现代技术手段将图像、影视、声音、动画熔于教学之中,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其中一堂课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远远超过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师凭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完成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仍受到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无法将它广泛普及于社会教育之中。
现代远程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因就是来自社会教育的需求。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求知需求,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出现了以邮件形式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解答与提交作业这种远程教育的雏形。技术的进步与信息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各种教育和培训,以求得充分的择业的机会。终生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而形成的新一轮远程教育的热潮,促成了现代远程教育的产生。尽管信息社会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教育潜在需求,然而由于传统面对面的教育形式具有集中地点、固定时间的限制,这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社会教育的现实需求。为了充分满足学者的各方面的需求,使他能随意地在家里、工作单位接受所需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为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一些优秀的师资相对集中分布于少数院校,如何充分发挥有限的教育资源,实行现行教育形式下的优势互补,使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不受时空的限制,避免教育的的重复投资。这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产生的强大动因。
此外,传统教育方式以统一模式进行教学,无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提供最有效的教学。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完全体现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又可以进行交互协作形式教学的新一代教育模式因运而生。
2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实现
社会的需求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而赖于实现的技术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保障。现代远程教育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以技术实现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以实时会议电视系统来进行的远程教育和基于Internet网络模式的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
会议电视系统形式下可以用音频、视频技术将教师与学生以实时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将现场实况互传,电子白板的交互讨论,计算机多媒体文件、图表等信息的互传共享。对于习惯于亲临教室学习的人来说,这样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感受到有较浓的现场气氛,教学实用性强,但需要投入较大的硬件投资。会议电视系统由会议电视终端、多点控制设备(MCU)和传输线路组成。会议电视系统又根据所采用的通信传输手段的不同可分为专线型的大型会议电视系统和基于IP视频、通过局域网或高速广域网络传输的桌面会议电视系统。
专线型会议电视系统,由于采用了专用数据通信线,其数据传输带宽能得以保证,因此,可以保证视频信号的传输质量始终如一。专线型会议电视通常是以H.320作为标准,传输信道可以根据需要选用E1、DDN和ISDN接口,组网时可以采用专线方式或拨号方式。根据实际使用的效果来看,只有在2M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才可实用于现代远程教学。此时具有分辨率为352X288,活动图像达25至30帧,可保证图像的连续性,无迟延闪烁的动画感受,静止图像可以达到704X576的分辨率。
此外,专线型会议电视系统通常还可以在互传音视频信息的同时保留部分带宽作为数据通道,用来传输基于计算机文件形式的多媒体数字信息。也可用来共享电子白板,以供参与远程教学的各方交流讨论。
基于局域网络或高速广域网络传输的会议电视系统采用的是H.323标准,由于H.323标准是针对IP网络来定义的,因此,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与H.320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的主要不同点就是:H.320会议电视系统需要占用昂贵的专用线路,而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是直接运行于IP网络的,IP网络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使以此作为传输途径的现代远程教育不只限于某些专用场合,它可以广泛使用在所有的IP网络中。由于适用的场合不同,H.323会议电视系统的价格定位远远低于H.320会议电视系统。作为以接收教学内容为主的学员一方的设备甚至可以是普通的多媒体计算机,但相应的音视频传输质量要相对差些。由于传统IP网络通常难以保证远程教学所需的带宽预留,因些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通常是以四分之一的CIF图像(176X144)大小,以窗口的形式显示视频图像。在带宽保证的情况下,有特殊要求时也可传完整的CIF图像(352X288)。传输图像的刷新频率可以根据网络实际可使用的带宽设定成每秒15至25帧不等,并可以随时调整。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本身就是建立在IP网络上传输的,因此进行远程教学的各方除可以交互传输音视信息以外,同样也可以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数据文件的交互享以及电子白板的共享。
H.320会议电视系统可以通过LAN/WAN网关实施与H.323会议电视系统的互连,各自的用户不必关心传输对方的物理位置和所连接的网络情况,直接呼叫对方的地址码,就能自动连接,而且具体连接的细节对用户是透明的,因此,H.320会议电视系统与H.323会议电视系统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结合使用,可以既保证特定场合的教学显示效果,同时又能兼顾个性化用户的需求,拓展远程教育的覆盖面。
多媒体课件形式的远程教育,是将多媒体课件设计成基于TCP/IP的互动形式,其主要特点是用户无需专门的硬件投入,软件设置简单,操作容易。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在远程教学中心建设课件服务中心,基于WWW形式实施,由学员采用Client/Server方式向课件服务中心的服务器浏览查取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课件,可以自主地选择所学的内容,完全能满足个性化自由式远程教学的需要。这种形式可以满足任何有条件接入Internet网络的地方实现远程教学的接入。但是由于目前Internet网络的带宽的限制,基于Web的课件与单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具体实施上有不同考虑,虽然可以运用音视频、文字图像等各种多媒体形式来完成,但不能大量使用多媒体生动演示的功能,而应更多地考虑文字内容。
3浙江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实验网
浙江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以辐射面不同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校内不同地理位置的五个校区之间而建设的远程教学网络,以实现四校联合优势互补,学课渗透的现行需求。另一部分是为实现浙江大学向社会独立招生,进行远程教育试点的跨地区远程教学网络。
校区间的远程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在校学生可以方便地跨校区选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意义。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现代教育中心,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教学内容,校园网络中心作为网络传输的技术依托,在各校区开设了网上电子教室,采用2M的H.320会议电视系统,以面授教育为主,将教师所在的主播教室的实况(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内容)通过网络传输到其他各个校区的电子教室,并允许其他听课教室的学生实时地与主播教室进行音视频信息的交互传输。同时,利用高速校园网络,将教学内容通过H.323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向校园网络进行直播,可供校园网上的所有用户选学。由于浙江大学已在各校区之间布设了光纤网络,远程教学所需的2M专线来自校园网络的信道,并且有足够的带宽来提供现代远程教育的专线需要,因此,浙江大学校内远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必化费大量的通信费用,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开设远程教学的课程。
面向校外的跨地区远程教育网络是教育走向社会化的试点,为了在试点初期就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浙江大学专门成立了远程教育学院,选用H.320标准的会议电视系统设备,并分别在各个地区授课点建立了电子教室,相互之间的传输采用2M专线连接。由于电信的2M专线的租用费用远非学员交纳的学费可以承受,为此,浙江大学与浙江省广电系统合作办学,以极低廉的价格租用2M专线,利用广电的SDH主干传输网实现跨地区传输,为普及跨地区交互式面授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远程教育中心还在远程教学中心建设了课件服务中心,将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存放在Web服务器上,由学员采用Client/Server方式向服务器浏览查取,选修各自关心的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课件。浙江大学远程教学的学籍管理、教学管理,以及习题分发、教学答疑、课程考试等都已在网上实施。
4现代远程教育体会
4.1领导重视、部门间的协作是开展远程教学的前提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崭新的事物,本身需要很高的前期投入,无论是人员、经费等诸多方面都需要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同时现代远程教育将逐渐走向社会教育,其牵涉面广,远非某一个部门能独立实施完成的了。为此我校领导对现代远程教学予以最直接的支持,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分工,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使此项工作能优质高效地开展起来。
4.2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远程教育的保障
我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已纳入正常教学管理之中,既有对教学传输网络保障的管理,也有教学平台的技术和日常管理,以及对教育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质量,教学时间,学员就学的管理等。
4.3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校内、校外并重实施
我校在校园网络建设上投入大,基础设施条件好,各校区之间以及校区内部都已遍布光缆连接,广电的传输主干网络也已与校园网络实施互连,凭借这些有利条件,就可以迅速地展开远程教育。校内的远程教育是学校的特殊结构而形成的迫切需求,并不具有代表性。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广泛的需求是在校外,然而,利用校园网络的有利条件,实施远程教学试验,以校内试点积累经验,逐渐向社会铺开,是我校远程教育的战略指导思想。
4.4实现教育内容的改革,重视教学课件的制作,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教育方法要改革,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是教学改革的必然。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学,在全校掀起一股制作教学课件的热潮。远程教育中心、现代教育心、研究生院、教务处等各部门针对各自的教学内容,投入专项经费,在全校内开展课件制作。学校也专门对全校已完成的一百多种教学课件进行评比,对优秀作品予以奖励并加以推广。
4.5建立电子教学库,提供自主式的个性化教学
篇6
一、听说教学
语文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文字的可以记载和流传,更体现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但传统教学中“听”和“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新课程标准对于听有“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①等要求;对于说话,有“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不离话题”②、“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③等6条要求。网络资源的广泛和丰富让语文的听说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
1.教学时空:从有限到无限
听说教学有必要传授有关知识方法、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模仿和锻炼实践的机会。模仿,教师要起到好示范作用。实践,我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演讲,初一时重视讲故事,如自我介绍,介绍家庭、亲戚、朋友、爱好、兴趣或讲述童话、幻想故事等;初二介绍一些说明事理性的文章,如向他人推荐一本好书,介绍科普知识等;适当开展辩论会,围绕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辩论,如“排名次好不好”、“做班干部好不好”等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过去由于条件有限,可供学生模仿、借鉴的听说材料不多,但现在网络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介绍听说的有关知识时,鼓励学生参考“说网”()的相关资料,掌握演讲的技巧和讲话稿的写法等。指导学生朗诵,网络给我们提供广阔的天地,突破过去录音带的单调局面。“声音”()“文音画”(/index.html)“中华朗诵网”(/dvbbs/index.asp)等网站提供了大量关于朗诵的知识,有朗诵材料、有图文并茂的动画朗诵,优美的意境和深情的朗诵结合,学生自然受到感染,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顺德,大部分学生还是讲方言较多,课堂上,挑选比较精美的诗歌、散文朗诵让学生欣赏,课后鼓励学生自己欣赏和练习。
2.教学方式:从单调到生动
学校课室已经有了多媒体平台和网络,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听说的训练和考查都可以多样化,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看图说话,情景说话,观察对话,操作介绍等。
二.阅读教学
1.情景交融,多感官感知
网络提供了大量与语文相关的文字、音乐、图片、影像等资料,恰当运用可缓解过去阅读教学的单调性。如“中学语文资源站”(/)、“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还有常用的“k12”、“三槐居”等都用很多图文、影像并茂的资料。
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例如,在教《紫藤罗瀑布》时,播放乐曲《清晨》做背景音乐,导入新课,我们仿佛听到了鸟鸣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微风舞动的声音,感受到了温馨、优美、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声音的精华。这种恬静、美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次播放乐曲,师生配合了进行配乐朗诵,再现语文文字的本色,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对作品个性化理解、感悟和再创造。
再如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超然物外的才情与达观的个性,展现无遗。法国作家雨果认为:“开启人类智慧的有三把钥匙,一是文字,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④音乐是抽象性艺术,学生欣赏时能产生一系列的记忆、观察、分析、和判断等心智活动。所以音乐配合图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一个被胡仔赞为“中获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发”的意境,也就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2.图文并茂,大信息解读
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必须迎接三个挑战,即: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空间;成几何级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的理解能力。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譬如我们想研究鲁迅,利用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只需要键入“鲁迅”或者“鲁迅评论”等关键词,瞬间就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课文只是一类文本或者文体的提示,如果学习只局限于教材的解读,势必导致视野狭窄,知识贫乏,像缺乏活水之池,毫不生机。网络为阅读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几乎每种文体或者话题有无数相关的文章和观点,多方面借鉴、比较才学有所获,才能学会思考。如教《敬业和乐业》时,学生利用网络合作找了很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名言谚语、成语和古今中外的故事,学生从中自然体会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必要性,老师不需再罗嗦教学中的观点,学生都能够头头是道而且有根有据的讲述。《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文章利用网络资源大可如此。再如在《鸟的专题》的教学中,网络给我们提供许多关于鸟的各类问题的文章,关于鸟的知识,还有图片、声音、记录片等。丰富的材料给我们学习带来便利,只要适当、适量的使用,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的。
三、写作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给我们几点启示: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查找有用的资料,2.写作要有新鲜的血液,学会利用网络中贴近社会和现实的内容。3.重视交流,让学生明白写作文的最终意图,作文是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媒介,是一种沟通思想的手段,要真实的表白自己的感情,与别人去进行思想的交锋,辩明道理。
平时的写作教学,除了常规的基本问题知识的介绍和训练,我更多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具体指导学生多参考,多交流,多发表,因此介绍几个适合他们的网站,如:“易动网络写作平台-写吧”()、“作文岛”()袁志勇作文网校(/y_school/)等,这些网站有范文,有评改,有理论,也有交流对话新观点和话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除了专业性强和针对性强的网站可以学习外,给学生介绍几个综合网站,每个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去参与建设,不要贪多,经常去几个就可以了,比如“三槐居”(/)“秋雁南回”(/gdwenxue/)等。
作文的评改方式可以借助网络,可以让学生直接把写好的文章通过邮箱发给老师,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写好就交。老师修改后马上返回,老师可以集中较好的文章,展现给全体学生,以供交流。同时鼓励学会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到网络上,让其他同学、老师,甚至一些文学爱好者加以评论,很有裨益。陈钟樑认为“网络能有效的搞好作文,因为它让学生觉得作文不再有受逼迫的感觉”。⑤网络有助于作文平等交流。我利用学校的网络建立一个可供交流的板块,老师和学生一起建设,一起进步。
四、网络教学
网络的介入,使学习的主体变成学生,为了避免学生上网的盲目性,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要结社实际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利用网络资源,有必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
1.鼓励学生写作中运用“电脑”语言。
传统的写作是以文字表述为主,而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了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二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我在学校的网页中有学生自编的刊物“二楼风景”就很好体现了这个特点。
2.善于提炼“关键词”
传统文章用纸张书写和印刷的文本只能列出章节的标题,而在计算机屏幕上写作和调阅的文意,则需要把每个句子或段落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块,并使之相互之间建立起多种网络化联系妥点,从而以各种不同的顺序提供给读者。尤其重要的是,对每篇文章乃至章节都应选择最适当的“关键词”来概括其内容,以便给读者提供迅速解决的检索方式,这实际上是将文章纳入信息社会中巨大的“文意数据库”。人适应电子文本的这一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提示性词语的锤炼,着力于言语信息筛选、鉴别的教学。如“用三个形容词准确描述你自己,并连词成段”可提供一个练习范例。
3.善于掌握学习利器
网络有很多软件和工具非常实用,只要利用妥当,会事半功倍。关于语文的就如“中华诗词”、“智能成语词典”、“中华灯谜”“成语大全”“文状元宝典”、“诗词快车”“遣词魔典”“中华成语掌中宝”、“烟雨阁诗词库”等,这些软件的优点在于集成性强,查阅方便。比如“中华诗词”几乎集中了中国的诗词,而且查阅方式多,可按作者、题目、关键字等来查找需要的诗词。
网络和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我们语文老师增强了教改的信心和勇气,只要运用得当,网络资源将给语文教学开创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篇7
网络语言是汉语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是时展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一种时尚、前卫的交流符号,是网民在网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也是网民在聊天室特定环境中使用的语言。由于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普及,网络语言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的频率明显增高,从而使网络语言与新闻语言相互影响,出现了现今状态的网络语言。
1.1 新闻报道中网络语言的词汇特色
为了适应和满足大众的语言习惯,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也经常使用一些网络语言词汇,并且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网络语言词汇的结构复杂,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其语言的主要形式在新闻报道中则主要表现为:旧词新义、仿拟词、外来词语和缩略语。
1.1.1 旧词新义
旧词新义,是指在网络语境中对日常生活中已有的词语,赋予其不同于常用意义的新理解、新意义,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子:2011年末大盘点,十大妖股令人惊叹(《新疆都市报》2011年12月16日)。“盘点”这个词的原意是“清点(存货)”,当把这个词放在新闻报道中的时候,其词义则有了“计算、总结”的意思。
1.1.2 仿拟词
仿拟词是指在原有词语的对比下,通过对其中语素的更换或谐音仿造出来的新词。如由“帅哥”仿拟出“靓哥”“酷哥”,“大众化”仿拟出“小众化”,由“寒流”仿拟出“韩流”等。
例子:新增中科院士九成是海归(《羊城晚报》2011年12月10日)
这里的“海归”取了“海龟”的谐音,指留学海外回国的人。
1.1.3 外来词语
外来词语的使用形式多样。外来词语主要来源于意译词语和音译词语意译形式如幽默(humor)、维生素(vitamin)、热狗(hotdog)等。
例子:昌吉交警“微博”征十大驾驶陋习
参与行动的“粉丝”有资格被评为交通形象大使(《新疆都市报》2011年12月12日)
“粉丝”是英语“fans”的音译。其原本的词义含有狂热、热爱的意思,后来又被引申为追星族,在现代西方国家,“fans”一词还扩展出了“同志恋”、“同性恋”的意思。微博出现后许多网名更是对这个词加以追捧,所谓的粉丝又变成了支持者。
1.1.4 缩略语(引申为影迷、追星等意思)
第一,英文缩略语,英语单词或短语首字母或关键字母缩写
例子:NBA新赛季赛程出炉 990场常规赛激战4个月(《都市消费晨报》2011年12月8日)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全国篮球协会、美国男篮职业联赛、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简称NBA),直译为美国篮球大联盟,简称美职篮。
第二,英、汉、数字混合缩略语,包括英文字母、数字混合型和英文字母、汉字混合型
例子:专家来乌分析空气污染状况 PM2.5应可望又可即(《新疆都市报》2011年12月9日)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表明空气污染越严重。
1.2 新闻报道中网络语言的网络新短语
1.2.1 新词类组合
网络新词类组合,是指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与传统语言结构相违背,并被大多数网民接受和使用的词类组合。
例子:两位“微博控”官员心声
伍能:我愿“被贬”到县里
廖新波:我无需借微博上位(《羊城晚报》2011年12月10日)
控,出自日语“コン(c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喜欢的东西要冠在“控”字之前,在名词后加上即成为“很喜欢某物”的意思。“微博控”就是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
1.2.2 新词格式
网络新词格式,是指以一个构词能力很强的类词缀为主要词材料,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短语形式。比如像XX男、X跑跑、零XX、XX控、XX热等这一类词类组合。这一类新词格式的大量出现,丰富了人们的语言世界,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奇的心里,这种奇特的词语用法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因而在新闻报道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例子1:印度“最佳医院”“医跑跑”震惊世界(《中国青年报》2011年12月12日)
文中的“医跑跑”是指医生不顾病人安危,在危难关头扔下病人自己逃走,“X跑跑”的格式就是用来指在危难丧失职业道德的人。
1.2.3 新闻报道中的网络新句式
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新闻报道在语言的使用上更注重新颖独特,时尚趣味,亲切通俗,所以具有这种特质的网络新句式就被媒体与时俱进地运用到新闻报道中,以争取更多的受众。像“XX的不是XX,是寂寞”,“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网络新句式已经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例子:“亲,感谢您支持单位化管理哦”
社区用“淘宝体”和居民“套近乎”(《乌鲁木齐晚报》2011年12月12日)
“淘宝体”是说话的一种方式,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商品的描述。淘宝体后因其亲切、可爱的方式逐渐在网上走红。其基本的句式是“亲,XXXX哦”,“亲”就是亲爱的意思。
2 新闻报道中如何使用网络语言
2.1 网络语言在新闻报道中呈现的主要问题
2.1.1 语言使用随心所欲,缺乏规范
中、英文夹杂使用过多、过滥。新闻语言的中、英文夹杂、欧化表述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尤其在体育报道、娱乐报道、时尚报道中更为突出。比如“PK”一词,“PK”是“Player Killing”的缩写形式,原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并且用法更加广泛。传统体育报道中的“对抗”、“对决”已经被英文缩略词“PK”取而代之。
2.1.2 语言过分追求通俗,却难免流于低俗
(1)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是指所有企图说服、控制和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点的语言策略,即在语言表达中记者把自己理解的信息强行加入到信息库中,造成对他人情感、自尊、心灵侮辱等伤害。
例子: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林书豪最后0.5秒绝杀猛龙(《都市消费晨报》2011年12月16日)
这里的“绝杀”是指一种游戏技能,一种特效武器能把怪物击飞。体育竞赛注重的是友谊团结、公平竞争,但有些媒体在报道中却把语言的暴力融入其中,偏离了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2)过分媚俗性
在新闻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冲击下,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赢得更多的受众,新闻报道中的出现了语言过分媚俗性的现象。
例1:2012,“房奴”将为三次利息买单(《都市消费晨报》2011年12月8日)
例2:散打冠军比赛受伤命悬一线各方推诿无人负责 谁为运动员生命安全埋单?(《新疆都市报》2011年12月9日)
“埋单”和“买单”同义异形的流行语混用,给受众的阅读带来了明显的视觉上的困扰。
2.2 新闻报道使用网络语言的规范
篇8
(一)创设生动鲜活的语言情境,激发听力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在情感目标描述中提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英语教师应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和保持他们的最佳情感态度。借助网络资源可为学生创设一个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语言情境,能适时呈现教学内容,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材料;链接教学环节;补充相关的背景语料,将听力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场景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体会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场面,从而激发听力学习兴趣。
牛津高中英语同步听力中的Unit30WildThings中所呈现的内容较单一,学生听起来有点枯燥,因此我就借助网络资源把收集到的图像等素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观摩中渗透教学内容,同时进行提问,给学生创造自然的语言情境;这样学生的求知兴趣被激发了,且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英语课程的趣味性。
又如在人教版中第三册Unit10AmericanLiterature这一课时,我先借助网络资源把收集到的关于美国的一些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人文风俗等知识,如土著人、奴隶制、内战、牛仔时期等等各种材料制成小电影片断,并配上纯正的课文录音,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学生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身临其境般地体验着美国的社会与文化。这样多重的感官刺激:视觉—看电影、图片和文字材料,听觉—听纯正的自然读音,心理反应—接受知识做出反馈,从而使学生的听力兴趣高涨,促进其听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扩大语言输入,加深听觉理解深度
听力理解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听力其实就是信息输入—吸收—理解—判断的过程。而纯粹的听力训练与测试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倦,反应冷漠,在这种训练当中学生为听力而听力,不去挖掘其内在的深度。对于缺乏自然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借助网络资源接收和吸收充分数量的语言材料,增加接触语言的机会,就能扩大语言输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首先是多听,借助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训练学生从听说中察觉出说话人在语音、语调上的变化特点,通过对方的口气、表情听出对方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而不是只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如All↗right?(表示征求对方意见)而Allright(表示厌烦或无可奈何的情绪)又如Hedoesn’tspeakEnglish(用降调表示“他不说英语”)而Hedoesn’tspeak↗English(用升调意思是“他真的不会说英语吗?)这种训练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很容易找到。多多训练此类练习还可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互动式的交替式的合作训练,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从而深入了理解了所听内容。
其次是多读。听力材料是多方面的,囊括了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甚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在英美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不能被我们接受,而这些差异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和网络的链接,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窗口,推动了教育全球化的进程,而且如果听者对听力材料中所描述的事件十分了解,那么必然就容易听懂。如Almosteverycultureintheworldhasheldcelebrationsofthanksforaplentifulharvest……TheAmericanThanksgivingdaybegan……
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补充听力材料上所涉及到的资料,向学生推荐优秀英语阅读书目和迅捷的网上信息;搜索相关网站,让学生去读相关文字,了解相关习俗,了解“感恩节”,学生在听懂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听懂这段话,否则很难听懂并记住关键信息。
(三)加强课后训练,提高自主听说的能力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应“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本理念之一。
英语作为一种人类交流的工具,它的掌握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它需要的是反复的使用,灵活的掌握。因此提高听力只靠每周几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英语教师要大力开展课后训练,但这种训练不应仅是课堂内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而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适当地组织,着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听说的能力。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打破教育过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解决了层次高低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我们熟知的SpecialEnglish和BBC广播网站,www.cncradio.com中的烟馆英语节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的不同,各取所需。这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再如英语直通车www.hongen.com其中幽默滑稽的动画可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同时也丰富了课后训练。又如通过访问网络中的轻松英语栏目和在线课堂,学生可以自学英语,还可欣赏英语歌曲与英语电影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素材,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学生还可利用相关英语网校的中高考试题进行自测。
总之,网络资源的利用使学生可以在课后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听力训练时间,加强训练强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自主浏览,自主听的能力。
(四)网络资源的劣势
当然,网络资源在丰富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时代性和先进性,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和缺陷。
篇9
1 传统新闻传播的媒介和局限性
传统的新闻传播依靠一些出版物,版式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画面单调、乏味,是较程式化的文本报道。新闻报道受到排斥既有客观因素,也有记者的思想和自身素质以及材料新意的匮乏等主观因素。从客观的角度看,电视新闻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闻的组织者对电视的基本知识没有了解,也不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利益,是否要报告电视新闻报道也不看新闻内容本身的价值,而是把它作为一种装饰与陈设。因此无论是重要的新闻或一般的新闻,是主题新闻或是行业新闻,电视台都要派出记者进行现场报道。二是太多强调 “重要” 的新闻核心内容,电视台和电视新闻报道受新闻的自身规律限制,使我们看到的新闻报道篇幅过于冗长的,重点新闻被淹没,而无用的部分不断单调的重复。
2 网络新闻常常报道社会生活中遇见的种种问题
生活中,大家的人文关怀源于新闻报导。例如,在经济条件差的一些偏远地区,义务教育的基础设施缺乏,在某些山区,学生每天步行几个小时山路上学,学校不能提供午餐,不少学生只能饿着肚子上课。在山区和农村生活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我们无法看到,只能够通过新闻媒体来获得相关信息。网络新闻媒体传播这些我们未知的信息,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不通过互联网新闻报道,我们怎么能知道数千里之外的这些消息呢,又如何给提供他们更及时更好的帮助?我们可以把家里小孩不穿的衣服和过去读过的一些书籍捐给远在山区的孩子们;教师可以自愿给他们提供更为专业的教育,有能力的人还可以给他们捐款,所得善款用在校园新的基础建设上,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教学课堂;还可以为他们建造食堂,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学校吃午饭,下午有更多的精力学习文化知识。这样的新闻媒体报导体现了我们的人文精神。网络新闻媒体让我们对山区儿童的生活现状增加关注,用全社会的力量使得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通过网络新闻媒体使我们有了更多的自我保护意识,儿童将会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 网络新闻对于思教教育的作用
网络新闻舆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新闻舆论集宣传、教育、娱乐为一体,使用多种形式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新闻媒体具有开放性和娱乐性,能够符合各类人群的思想,使得他们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并能够很快成为新闻媒体的接受者。随着如今新闻媒体的不断普及,网络新闻舆论的动员和刺激对于人们的思想政治具有很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新闻舆论进行信息的传播,能够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新闻舆论来传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够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同时使其加深了对各类人群的影响,使得思想教育的方式向现代化迈进。
4 网络新闻舆论对于人文关怀的促进
网络新闻媒体在对于一些弱势群体的关注上,也体现了重要作用。许多农民工为了解决生活的重担而奔赴到繁华的城市。这些农民工因快速转型而逐步发展为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结构。这些弱势群体的问题在社会利益分配的多样化面前很快就出现了。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注要提高。在改进各种条件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人文关怀是物质和精神关怀的有机结合。生存和安全上也体现了我们社会的人文关怀,关注生活质量和对正当利益的追求,鼓励人们理性的生活,合理地追求物质利益。在当今社会上个别不正当的拜金主义面前,我们更应该关注人的精神需求。
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基础上满足物质需要,实现平等和自由,培养人们具有奋斗和进取的人生态度,承担社会基本的道德责任,拥有健康的思想和崇高理想。每个阶层的人都应该得到关注,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文关怀不仅仅要有人文的关注,而且必须对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周围环境也有足够的重视,使我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融入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反映要全面、准确和客观,不能只专注于他们的表面现状,也需要媒体传达信息,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使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发展,农民工为整个城市的繁荣和整洁作出的积极贡献是不可磨灭的。通过积极的新闻报道树立农民工的正面形象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得到我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整个社会一同发展进步。
5 结束语
网络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及时性和内容丰富性,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的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多,网络途径才是新闻传媒发展的流行方向。在网络新闻舆论的影响下,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够突出对于人文关怀的影响,人们在关注新闻的同时能够进行和新闻有关的舆论互动,这也是网络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相信在不断的发展中,网络新闻在新闻舆论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曾维康.2008年中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光荣与梦想、问题与挑战[J].新闻爱好者,2009,(5).
[2]张耀灿,刘伟.论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J].江汉论坛,2006,(5).
篇10
在系统建模、辨识和预测中,对于线性系统,在频域,传递函数矩阵可以很好地表达系统的黑箱式输入输出模型;在时域,Box-Jenkins方法、回归分析方法、ARMA模型等,通过各种参数估计方法也可以给出描述。对于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系统,双线性模型、门限自回归模型、ARCH模型都需要在对数据的内在规律知道不多的情况下对序列间关系进行假定。可以说传统的非线性系统预测,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困难。相比之下,神经网络可以在不了解输入或输出变量间关系的前提下完成非线性建模[4,6]。神经元、神经网络都有非线性、非局域性、非定常性、非凸性和混沌等特性,与各种预测方法有机结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给预测系统带来了新的方向与突破。建模算法和预测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等研究成为当今热点问题。目前在系统建模与预测中,应用最多的是静态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网络具有通过学习逼近任意非线性映射的能力。利用静态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建立系统的输入/输出模型,本质上就是基于网络逼近能力,通过学习获知系统差分方程中的非线性函数。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建模和预测的多为非线性动态系统,利用静态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必须事先给定模型的阶次,即预先确定系统的模型,这一点非常难做到。近来,有关基于动态网络的建模和预测的研究,代表了神经网络建模和预测新的发展方向。
2BP神经网络模型
BP网络是采用Widrow-Hoff学习算法和非线性可微转移函数的多层网络。典型的BP算法采用梯度下降法,也就是Widrow-Hoff算法。现在有许多基本的优化算法,例如变尺度算法和牛顿算法。如图1所示,BP神经网络包括以下单元:①处理单元(神经元)(图中用圆圈表示),即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输入层的处理单元只是将输入值转入相邻的联接权重,隐层和输出层的处理单元将它们的输入值求和并根据转移函数计算输出值。②联接权重(图中如V,W)。它将神经网络中的处理单元联系起来,其值随各处理单元的联接程度而变化。③层。神经网络一般具有输入层x、隐层y和输出层o。④阈值。其值可为恒值或可变值,它可使网络能更自由地获取所要描述的函数关系。⑤转移函数F。它是将输入的数据转化为输出的处理单元,通常为非线性函数。
2.1基本算法
BP算法主要包含4步,分为向前传播和向后传播两个阶段:
1)向前传播阶段
(1)从样本集中取一个样本(Xp,Yp),将Xp输入网络;
(2)计算相应的实际输出Op
在此阶段,信息从输入层经过逐级的变换,传送到输出层。这个过程也是网络在完成训练后正常运行时的执行过程。
2)向后传播阶段
(1)计算实际输出Op与相应的理想输出Yp的差;
(2)按极小化误差的方式调整权矩阵。
这两个阶段的工作受到精度要求的控制,在这里取作为网络关于第p个样本的误差测度,而将网络关于整个样本集的误差测度定义为。图2是基本BP算法的流程图。
2.2动态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
在经典的BP算法以及其他的训练算法中都有很多变量,这些训练算法可以确定一个ANN结构,它们只训练固定结构的ANN权值(包括联接权值和结点转换函数)。在自动设计ANN结构方面,也已有较多的尝试,比如构造性算法和剪枝算法。前一种是先随机化网络,然后在训练过程中有必要地增加新的层和结点;而剪枝法则正好相反。文献[2]中提出了演化神经网络的理念,并把EP算法与BP进行了组合演化;也有很多学者把遗传算法和BP进行结合,但这些算法都以时间复杂度以及空间复杂度的增加为代价。根据Kolmogorov定理,对于任意给定的L2型连续函数f:[0,1]nRm,f可以精确地用一个三层前向神经网络来实现,因而可以只考虑演化网络的权值和结点数而不影响演化结果。基于此,在BP原有算法的基础上,增加结点数演化因子,然后记录每层因子各异时演化出的结构,最后选取最优的因子及其网络结构,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增加或剪枝得到的局部最优。根据实验得知,不同的预测精度也影响网络层神经元的结点数,所以可根据要求动态地建立预测系统。具体步骤如下:
(1)将输入向量和目标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
(2)读取输入向量、目标向量,记录输入维数m、输出层结点数n。
(3)当训练集确定之后,输入层结点数和输出层结点数随之而确定,首先遇到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是如何优化隐层结点数和隐层数。实验表明,如果隐层结点数过少,网络不能具有必要的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反之,若过多,不仅会大大增加网络结构的复杂性(这一点对硬件实现的网络尤其重要),网络在学习过程中更易陷入局部极小点,而且会使网络的学习速度变得很慢。隐层结点数的选择问题一直受到神经网络研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Gorman指出隐层结点数s与模式数N的关系是:s=log2N;Kolmogorov定理表明,隐层结点数s=2n+1(n为输入层结点数);而根据文献[7]:s=sqrt(0.43mn+0.12nn+2.54m+0.77n+0.35)+0.51[7]。
(4)设置结点数演化因子a。为了快速建立网络,可以对其向量初始化,并从小到大排序[4,7]。
(5)建立BP神经网络。隐含层传递函数用tansig,输出层用logsig,训练函数采用动态自适应BP算法,并制订停止准则:目标误差精度以及训练代数。
(6)初始化网络。
(7)训练网络直到满足停止判断准则。
(8)用测试向量对网络进行预测,并记录误差和逼近曲线,评估其网络的适应性。其适应度函数采取规则化均方误差函数。
(9)转到(5),选取下一个演化因子,动态增加隐含层结点数,直到最后得到最佳预测网络。
3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原理[4]
3.1正向建模
正向建模是指训练一个神经网络表达系统正向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称为正向模型,其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神经网络与待辨识的系统并联,两者的输出误差用做网络的训练信号。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有导师学习问题,实际系统作为教师,向神经网络提供算法所需要的期望输出。当系统是被控对象或传统控制器时,神经网络多采用多层前向网络的形式,可直接选用BP网络或它的各种变形。而当系统为性能评价器时,则可选择再励学习算法,这时网络既可以采用具有全局逼近能力的网络(如多层感知器),也可选用具有局部逼近能力的网络(如小脑模型控制器等)。3.2逆向建模
建立动态系统的逆模型,在神经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比较简单的是直接逆建模法,也称为广义逆学习。其结构如图4所示,拟预报的系统输出作为网络的输入,网络输出与系统输入比较,相应的输入误差用于训练,因而网络将通过学习建立系统的逆模型。但是,如果所辨识的非线性系统是不可逆的,利用上述方法将得到一个不正确的逆模型。因此,在建立系统时,可逆性应该先有所保证。
4应用实例分析
以我国西南某地震常发地区的地震资料作为样本来源,实现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地震预报。根据资料,提取出7个预报因子和实际发生的震级M作为输入和目标向量。预报因子为半年内M>=3的地震累计频度、半年内能量释放积累值、b值、异常地震群个数、地震条带个数、是否处于活动期内以及相关地震区地震级。在训练前,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由于输入样本为7维的输入向量,一般情况下输入层设7个神经元。根据实际情况,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1。隐含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为S型正切函数,输出层也可以动态选择传递函数。实例数据来自文献[4],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和确定集。表1中的7×7数组表示归一化后的训练向量,第一个7表示预报因子数,第二个7表示样本数。
表1归一化后的训练向量
在不同神经元数情况下,对网络进行训练和仿真,得到如图5所示的一组预测误差曲线。其中,曲线A表示隐层结点数为6时的预测误差曲线,曲线B表示隐含层结点数为3时的预测误差曲线,曲线C表示隐含层结点数为5时的预测误差曲线,曲线D表示隐含层结点数为4时的预测误差曲线。将五种情况下的误差进行对比,曲线C表示的网络预测性能最好,其隐含层神经元数为5,图中曲线E表示的是隐含层结点数为15时的预测误差曲线(文献[4]中的最好结果)。同时也证明,在设计BP网络时,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层神经元的个数。若过多,不仅会大大增加网络结构的复杂性,网络在学习过程中更易陷入局部极小点,而且会使网络的学习速度、预测速度变得很慢。
5结论
本文针对基本的BP神经网络,提出了可动态改变神经元数(与精度相关)的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预测系统。用此种方法可以建立最好的神经网络,不会有多余的神经元,也不会让网络在学习过程中过早陷于局部极小点。
参考文献
[1]YaoX,LiuY.FastEvolutionaryProgramming.inEvolutionaryProgrammingⅤ:Proc.5thAnnu.Conf.EvolutionaryProgram,L.Fogel,P.AngelineandT.Bäck,Eds.Cambridge,MA:MITPress,1996,451-460
[2]XinYao,YongLiu,ANewEvolutionarySystemforEvolvingArtificialNeuralNetworksIEEETRANSACTIONSONNEURALNETWORKS,VOL8,NO.31997,694-714
[3]潘正君,康立山,陈毓屏.演化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神经网络理论与实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篇11
二、考试改革的主要方法
篇12
因此,对于电力系统这个存在着大量非线性的复杂大系统来讲,ANN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已涉及到如暂态,动稳分析,负荷预报,机组最优组合,警报处理与故障诊断,配电网线损计算,发电规划,经济运行及电力系统控制等方面[5]。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的保护原理。
1、人工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BP算法是一种监控学习技巧,它通过比较输出单元的真实输出和希望值之间的差别,调整网络路径的权值,以使下一次在相同的输入下,网络的输出接近于希望值。
在神经网络投运前,就应用大量的数据,包括正常运行的、不正常运行的,作为其训练内容,以一定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通过BP算法去不断修改网络的权值。在投运后,还可根据现场的特定情况进行现场学习,以扩充ANN内存知识量。从算法原理看,并行处理能力和非线是BP算法的一大优点。
2、神经网络型继电保护
神经网络理论的保护装置,可判别更复杂的模式,其因果关系是更复杂的、非线性的、模糊的、动态的和非平稳随机的。它是神经网络(ANN)与专家系统(ES)融为一体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其中,ANN是数值的、联想的、自组织的、仿生的方式,ES是认知的和启发式的。
文献[1]认为全波数据窗建立的神经网络在准确性方面优于利用半波数据窗建立的神经网络,因此保护应选用全波数据窗。
ANN保护装置出厂后,还可以在投运单位如网调、省调实验室内进行学习,学习内容针对该省的保护的特别要求进行(如反措)。到现场,还可根据该站的干扰情况进行反误动、反拒动学习,特别是一些常出现波形间断的变电站内的高频保护。
3、结论
本文基于现代控制技术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保护构想。神经网络软件的反应速度比纯数字计算软件快几十倍以上,这样,在相同的动作时间下,可以大大提高保护运算次数,以实现在时间上即次数上提高冗余度。
一套完整的ANN保护是需要有很多输入量的,如果对某套保护来说,区内、区外故障时其输入信号几乎相同,则很难以此作为训练样本训练保护,而每套保护都增多输入量,必然会使保护、二次接线复杂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也许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较好方法,各套保护通过总线联网,交换信息,充分利用ANN的并行处理功能,每套保护均对其它线路信息进行加工,以此综合得出动作判据。每套保护可把每次录得的数据文件,加上对其动作正确性与否的判断,作为本身的训练内容,因为即使有时人工分析也不能区分哪些数据特征能使保护不正确动作,特别是高频模拟量。
神经网络的硬件芯片现在仍很昂贵,但技术成熟时,应利用硬件实现现在的软件功能。另外,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和信息分布存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如何选择的网络结构还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对神经网络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创造出更适合于实际应用的新型网络及学习算法[5]。
参考文献
1、陈炳华。采用模式识别(智能型)的保护装置的设想。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继电保护学术会议,[会址不详],1993
2、RobertE.Uhrig.ApplicationofArtificialNeuralNetworksinIndustrialTechnology.IEEETrans,1994,10(3)。(1):371~377
篇13
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新应用模式及需求,为网络的管理带来了挑战:(1)关键应用得不到保障,OA,ERP等关键业务与BT,QQ等争夺有限的广域网资源;(2)网络中存在大量不安全因素,据CNCERT/CC获得的数据表明,2006年上半年约有14万台中国大陆主机感染过Beagle和Slammer蠕虫;(3)传统流量分析方法已无法有效地应对新的网络技术、动态端口和多会话等应用,使得传统的基于端口的流量监控方法失去了作用。
如何有效地掌握网络运行状态、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成为网络管理者们的当务之急。针对以上需求,作者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网络应用流分析与风险评估系统(TrafficAnalysisandRiskAssessmentSystem,TARAS)。
当前,网络流量异常监测主要基于TCP/IP协议。文献[5]提出使用基于协议签名的方法识别应用层协议。本系统采用了应用层协议签名的流量分析技术,这是目前应用流分析最新技术。然而,简单的流量分析并不能确定网络运行状态是否安全。因此,在流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应用流风险评估模型。该模型使用流量分组技术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应用流进行风险评估,使网络运行状态安全与杏这个不确定性问题得到定性评估,这是当前网络管理领域需要的。
2流量分析模型
目前应用流识别技术有很多,本文提出的流量识别方法是对SubhabrataSen提出的应用协议特征方法的改进。针对种类繁多的应用层协议采用了两级匹配结构,提高效率。
应用识别模块在Linux环境下使用Libpcap开发库,通过旁路监听的方式实现。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数据报文处理的效率,采用了类似于Linux下的NetFilter框架的设计方法,结构见图1。
采取上述流量识别框架的优点:(1)在对TCP报文头的查找中使用了哈希散列算法,提高了效率;(2)借鉴状态防火墙的技术,使用面向流(flow)的识别技术,对每个TCP连接的只分析识别前10个报文,对于该连接后续的数据报文则直接查找哈希表进行分类,这样避免了分析每个报文带来的效率瓶颈;(3)模式匹配模块的设计使得可扩展性较好。
在匹配模块设计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所有的协议都按照基于协议特征的方式匹配,那么随着协议数量的增大,效率又会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设计应用流识别模块时,笔者首先考虑到传输层端口与网络应用流之间的联系,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绝对固定的对应关系,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制约,比如:QQ协议的服务器端口基本不会出现在80,8000,4000以外的端口;HTTP协议基本不会出现在80,443,8080以外的端口等,因此,本文在流量分析过程中首先将一部分固定端口的协议使用端口散列判断进行预分类,提高匹配效率。
对于端口不固定的应用流识别,采用两级的结构。将最近经常检测到的业务流量放在常用流量识别子模块里面,这样可以提高查找的速度。另外,不同的网络环境所常用的网络应用流也不同,因此,也没有必要在协议特征库中大范围查找。两级查询匹配保证了模型对网络环境的自适应性,它能够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变以及网络应用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查询策略,但不降低匹配效率。应用流识别子模块的设计具体结构见图2。
3风险评估模型
本文采用基于流量分组技术的风险评估方法。流量分组的目的是为流量的安全评估提供数据。
3.1应用流的分组
网络应用种类多、变化频度高,这给应用流的评估带来了麻烦,如果要综合考虑每一种应用流对网络带来的影响,显然工作量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本文引入应用流分组的概念。应用流分组的目的是从网络环境和安全角度的考虑,将识别后的流量进行归类分组。笔者在长期实验过程中,根据应用的重要性、对网络的占用率、对网络的威胁性等因素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分组规则,即将网络流量分为:关键业务,传统流量,P2P及流媒体,攻击流,其他5类。应用流分组确定了流量评估的维度,这样有利于提高评估的效率。表1列举了部分应用流的分组。
应用流分组模块有2个功能。首先是将检测到的各种应用流量按照表1中的分组归类,并计算各分组应用流量的大小、连接数目、通信主机数目3个方面的信息,并以一定的时间周期向流量安全评估模块传送数据。另外一个是在安全事件出现时,向安全响应模块提供异常应用流名称和其他相关信息。应用流分组模块的输入是各应用流的流量大小,而输出有2个:
(1)整个网络的流量分布矩阵。
(2)异常主机流量分组中的成份。
笔者引入流量矩阵的概念。流量矩阵A的数学定义为
其中,aij表示第i台主机的第j组流量的大小,aij的单位为实际流量的单位大小。流量矩阵反映了网络中信息流动的整体情况。
由于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网络流量中的绝大部分使用基于TCP的传输层协议,因此传输层的网络连接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流量的情况。定义网络连接数矩阵为
其中,Lij表示第i台主机第J组应用流的网络连接数。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每个流量分组的通信主机数量具有参考价值,在此引入通信主机数量矩阵,数学描述为
其中,hij为表示某一分组流量的通信主机数目。
另外,流量分组模块在接收到安全响应模块的请求时,会向其发送该异常网络节点的应用流类别信息。
信息内容为:主机IP地址,主机应用流分组名,应用流名称列表。
3.2应用流的风险评估
网络流量的特征是网络安全性的重要表现。本节主要描述网络用户流量的安全评估过程和机制。流量的安全评估实际上是网络风险评估过程的一部分。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估方法。在此本文借鉴风险评估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设计流量的安全评估子模型。
本节首先确定该模型的评估的对象、指标和目标,评估的具体方法如下:
(1)流量安全评估的对象是每个网络节点的应用流分组。
(2)评估对象的定量指标分别是网络流量大小、网络连接数和网络通信主机数。
(3)评价的目标是确定各应用流的安全性。
(4)评估方法是以先定量后定性的方法为原则,具体方法如下:
1)制定各分组流量的安全评估规则,为量化评估提供依据。
2)参照安全评估规则,根据3个量化指标评价网络用户流量的安全性,并得到安全评分。
3)根据安全性评价集,将量化后的安全评分指标定性化。另外,对于攻击流进行特别评估,并且当出现攻击流时,攻击流安全等级代表主机安全等级。
安全评估子模型的结构如图3所示。
3.2.1各分组流量的安全定量评价
对于不同分组的通信行为和流量特点,本模块采用分指标量化评估的方法进行安全评估。表2中各指标的安全性划分是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
对于各流量安全评估节点,A各节点应用分组流量的集合;L为网络连接的集合;H是各节点通信主机数集合;Sij是各节点量化评估的结果集合。定义安全评估函数F(A,L,H)=Sij(1≤i≤n,1≤j≤5),用于表示目标节点流量安全评估的量化结果,从而实现对目标安全状况的定量分析。
将该评价方法设为F则该过程可用数学描述如下:
其中,Sij为各网络节点中应用流分组的安全评分。
3.2.2流量安全定性评价
量化后的安全评分对与安全程度的描述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将安全评分定性化以确定其所在的安全级别。每个安全级别确定安全分数以及对于攻击流的安全等级划分如表3—表5所示。
以上5个安全等级对于流量的安全性的区分如下:
(1)安全状态表明该分组流量属于正常情况;
(2)可疑状态表明该分组流量中有可疑成分或流量大小超过正常情况;
(3)威胁状态表明该类流量威胁到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4)危险状态主要指该分组流量危害网络的正常运行;
(5)高危状态表明该类分组的流量成分已严重危害网络正常运行。
量化安全评分经过定性划分后可以得到一个定性的流量安全评估矩阵Th,将该过程用运算h表示为
其中,Tij为第i台主机第j组应用流的安全等级。
4实验结果
4.1应用流的识别率
由于TARAS系统能够识别多种应用流量,因此识别算法的准确性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网络环境重的各种因素以及网络应用协议特征不断变化等原因,TARAS系统对应用流的识别存在漏报和误报的间题。应用流的识别率见表6。由表6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TARAS对各种协议的识别存在漏报和误报的情况。具体来看,eMule应用由于大量使用UDP传输数据,因此识别率不高。另外,http协议通常使用传输层80端口,但这个端口也被QQ和MSN2个聊天软件使用,除此之外一些木马后门程序为了防止防火墙的封杀也往往使用该端口,因此,在识别过程中http协议会产生误报,即将非http协议数据也当作http协议计算。
4.2应用流的风险评估
为了测试TARAS系统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笔者在拥有8台主机的局域网中做相关测试,并以其中3台(主机17、主机77和主机177)进行实验。局域网内8台主机各应用分组流量状况如表7所示。关键业务和其他应用的分组流量为0。
主机17使用传统应用FTP执行下载任务,其他流量分组中无或只有极少流量,从表7可以看出,该主机的传统应用分组流量达到2Mb/s,此时传统应用流量分组应该达到威胁级别,而其他分组应该都是安全级别,主机的总体评价为安全。主机77不断受到Nimda蠕虫病毒的攻击,从表7可以发现,该主机高危分组的流量为2048kb/s,此时该分组应该达到高危级别,而其他分组由于流量为0因此为安全,主机的总体评价为高危。主机177使用BT进行下载,并使其流量达到1536kb/s,根据风险评估策略,该主机的P2P及流媒体分组应该达到威胁级别,其他分组应该都是安全级别,主机的总体评价为安全。表8为TETRAS系统对表7所示流量状况进行评估所得的风险评估结果。
对比表7和表8可以发现,TARAS系统能够正确地对网络中各主机流量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同时该实验结果也证实:虽然TARAS系统对于应用流的识别存在一定误差,但是该误差没有严重影响网络运行状况和风险级别安全,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