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乒乓球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普及,各国更加重视,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但乒乓球高原训练却一直未引起广大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足够重视。
在高原进行乒乓球训练,由于空气密度小,球体受到的阻力小,故球的飞行速度明显快于平原,这对乒乓球训练影响极大,再加上有的地区较为潮湿,球台的反弹力受到影响,球着台后显得快、低、飘。这就加大了运动员处理球的难度和缩短了处理来球所必须的时间。如果不加强对高原空气密度与乒乓球运动这种特殊联系的研究,在高原进行乒乓球训练和比赛就很难达到现代高水平要求。
2高原空气密度对乒乓球训练的影响
2.1给人体动作带来的影响
由于高原空气密度小而导致球的飞行速度明显加快,从而给运动员的动力定型带来两点变化:一是击球前所必须的准备时间缩短,使正常的摆臂幅度受到限制。要适应这一情况,必须减小手臂和身体部分的摆幅,才能提前完成准备动作,保证良好的身前击球的位置,二是在用相同力量击球,球的初速不变的情况下,高原球速在空中飞行时大于平原球速。这样假设某一力量在平原能够击到对方台底边上的球,而在高原必定飞出界外。所以要保证命中率就要相应的减轻击球力量,以缩短打出距离。第一点由于摆臂幅度受到限制,肌纤维初长度不能得到保证,力量就会减小,这就是“高原小动作定型”的基本原理。第二点在同一条件下,要减轻击球力量,才能防止球出界。所以击球时要减慢挥臂速度,就必须控制肌纤维的收缩速度,但这恰成了要加强爆发力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称他为“高原轻力量定型”。高原地区的运动员挥臂幅度普遍偏小,显得拘挛,力量较轻,球质也差,击球动作也不如平原地区运动员干净利落、舒展,这正是高原运动员的致命弱点。
当“高原小动作、轻力量定型”牢固的形成后,再到平原比赛时,无论你的手臂和身体各部位爆发力如何好,扣球也难发出大的力量来。
由于击球力量越大,在高原击球的初速比平原快的数值越大,打出距离比平原正常打出距离超出的长度也越长,故对力量要求越高的项目影响越大,如对少年和女子影响则相对小,对成年男子影响最大。
2.2球速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肌肉收缩是在神经系统指挥下进行的,而肌肉收缩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又会反过来在神经中枢的相应区域引起对应的兴奋强度和持续时间。这样在高原训练时,虽然运动员的力量减轻了,但球体在飞行中受到的阻力小从而弥补了由于力量减轻应该出现的球飞行速度的减慢。动作缩小也会因此而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这时生理肌肉收缩系统的中枢兴奋状况却产生了突出的变化。即:肌肉收缩的中枢区域兴奋强度减弱了,兴奋的持续时间缩短了,久之,指挥人体运动的各神经中枢区域将长期处在一种相对低而短的兴奋强度和持续时间下工作,而形成了一种神经工作的条件反射。这种定型一般与促成其它定型的各专项具体内容联系非常紧密、固定。故而只要重复这些专项运动,这种神经工作状况就会自然的发挥其作用。这种条件反射对高原运动员的危害最大,当他们到平原比赛时发觉打不重、打不走时,若保持原有的挥臂幅度和挥臂速度,则达不到高水平的要求,若拉开动作或加快摆速度来加强发力,则势必使神经兴奋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大大的超过长期在高原形成的那种条件反射。这种新的神经兴奋强度和持续时间又短时期不能与大脑皮质的各区域和肌体和各系统建立有机的、协调的联系。这种超限的兴奋,会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扩散,导致许多不该兴奋的区域也兴奋起来,它又会调动那些不该参加某一运动的肌肉参与到某一运动中去,从而破坏了肌肉的协作关系,由于自我对抗,出现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准确,甚至整场比赛的失败。
2.3球速给人体移动带来的影响
由于同一力量的上旋在高原的球速大于平原,这就给人体的反应和位移带来了新的困难。比如,从球台中线向对方球台两大角发出两个球,这两个球的动行路线犹如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当顶角相同两腰加长时,它们所夹的底边也加长了,而这条边正好是运动员往返的路线,它的加长使运动员奔跑的距离加长和跑动范围加大了。假设球在运行过程中还带有侧旋,那么球运行的角速度还会加大,这样对运动员的步法要求当然大大超过平原。这两种情况的存在就意味着如下两点:
第一,一些在平原地区可以实现的大范围奔跑的练习内容在高原却难以实现了。如在平原训练时,可以把两张球台拼在一起打多球,让运动员练范围奔跑步法,可在高原却很难实现,必须缩小范围和降低质量,由于这些内容的实现不能保证,运动员在这些方面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受诸因素影响,在高原所出现的看着球跑不过去或因跑过去的距离超出正常范围而难以回位的情况是大大多于平原的。
第二,由于专项位移难度增加,即意味着对高原运动员的各项素质要求要超过平原运动员。如一般身体素质向专项素质的转移,当平原运动员达到某一特定的一般素质要求时,他就可以转移到高水平的乒乓球专项训练中去。然而当高原运动员达到这一特定的一般素质要求时,由于乒乓球训练的难度相应提高了,所以要向高水平的训练转移就变得难以实现了。
3解决方法
3.1技术训练可供采用的几种方法
3.1.1退位解决法
首先必须测出各高原球速比平原快的比例,才可把高原的基本站位从这个比例上向后退出去以赢得击球前的准备时间和球的飞行距离,保证挥臂的幅度和发力,也保证了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和持续时间。
在贵阳,海拔1060米,若采用云南许兴国在密闭气压仓里实验所得到的数据,用某一特定力量攻球,其打出距离比北京长20公分,那么我们攻球时就可以把站位向后退出20公分,即可达到预期的目的。这里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是,20公分这个参数并不是一个恒定的值,而是实验时所固定的、用机器发出的某特定力量击球时所获得的数据。这一特定力量与人体的发力关系怎样呢?经过我们反复实践和体会,即在北京反复用三种力量击球其动作幅度也大体与平原运动员相等。一是以轻力量击球;二是中等力量击球;三是70—80%的力量击球。经过一年半的强化练习,这三种动力定型已经牢固,力量和命中率都有了高度的保证。这时立即乘火车返回贵阳,每天都用这三种力量进行体会,所得结论是:这一特定力量的参数正好与成年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中等力量的情况相差无几,证明这一数据在乒乓球训练中的运用价值是很高的。当球体受到加大70—80%的扣杀力量时,球飞出球台面30—40%公分,命中率无法保证。当由正常位退出30—40公分后,这一力量攻球命中率明显提高,所以根据来球的轻重和自己发力的大小去决定退位的多少,将是主要判断依据和今后要进一步过细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一点的正确使用,将使肌纤维的预拉长和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以及持续时间得以可靠的保证。
3.1.2加强球的旋转成份
采取了退位解决法后,球质和命中率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仍有一些球频频飞出界外,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过我们仔细的观察,发现有如下原因:(1)当力量加大后,对方回击的反作用力也随之增加,至使回击出界。(2)由近台退至时,只是保证了在近台的正常挥臂发力,而运动员则常常发力的条件反射,使打出距离又加长了,(3)有许多球并非存在要退位发力的问题,如下旋球、力量轻和动行速度慢的上旋球、高吊弧圈球等。这类球前进力小、运行慢,运动员完全可以在正常位充分挥臂,但发力大却受球速影响,球易出界,这时要解决的是既要缩短打出距离而又不影响发力的问题。所以要加强球的旋转成份,才能有效的保证球的良好运行弧线,控制缩短球的打出距离,采取这一措施,将使高原运动员利用旋转方面超过平原运动员,这一点尤其有利于反胶球拍的运动员。
3.1.3减小抛射角
乒乓球运动属于抛射体运动,因而遵循抛射体力学的原理来解决打出距离的长短也是行之有效的。尤其是正胶运动员,制造旋转来缩短打出距离受到一定的限制,故要特别注重从抛射角上去打窍门。
当击球角度为仰角时,在同一角度内,击球力量越大,打出距离越长。所以,为缩短打出距离,当力量增大时,则要相应的减小抛射角,反之亦然。
当击球角度为俯角时,力量对打出距离的影响大大减小。如某一俯角固定时,击球力量的加大只能使球沿着这一角度所指向的对方台面着台点成直线运行,而不会因球力量的加大使打出距离加长,导致球飞出界外。由此推理,击球时尽可能选取到最高点抬高手位等,争取到俯角发射,高原球速对打出距离的影响将可以降低到最低点,这是特别值得重视的。
3.1.4加快完成动作的速度
在高原,由于下旋球的前进力小,故它在飞行速度上产生的变化非常细微。而上旋球却与平原差距较大。这样运动中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跑位差,即打下旋球时与平原站位相等,一变上旋,便要立即退到平原攻上旋球的位置之后的高原击球位置上去。如此大幅度的位置调节在快速的乒乓球运动中常常是力所难及的;另外,对方突然来球的力量不定,也难以判断出应退出的准确距离。这时如果还要保证平原所要求的那种击球力量和动作幅度,势必在挥臂速度上要超过平原运动员。即在时间相应短的情况下,保质保量的完成平原比赛所需要的动作和发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加快身体各方面的反应(包括超前反应),以及加强加速动作完成的身体各部位的协作能力,方可实现这种高摆速的完成动作的设想。这一方法的采用,既可弥补大幅度位置上下不接的缺陷,又可保证技术质量。从大脑皮质兴奋性看,兴奋的时间虽然缩短了,但兴奋的强度则大大提高了。如果形成这种高速度完成正常动作幅度的发力和动力定型,那么在平原比赛中,高原运动员将显示出比平原运动员更好的反应速度和爆发力。
3.1.5缩小动作、减轻力量
前面已谈了许多有关缩小动作、减轻力量所带来的危害,这里为何又要提到它呢?是因为前面所指的小动作、减轻力量,是在还未认识到它所带来的危害性之前,自然和不自然的在高原训练中无限的使用它,所以是必须克服的。但是缩小动作,可缩短打出距离,仍然是决定运动员摆速和命中率的较重要因素,即使在平原,当来球过快过难时,大幅度的挥臂来不及,也得采取此两种办法,何况在高原球速加快的条件下,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但超出机体反应,力所难及的球仍然还会比平原多。所以,这两点的正确使用,虽然被动的成份较大,但也是高原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够在训练中对各项技术的发挥起到不可缺少的衔接作用。
3.1.6加强直横拍选手中近台两面攻能力
由于退台和球速影响,运动员的照顾面积将随之增大,这时如果我们还保持其单面攻、反手推、拨的打法,由于位置偏中近台,推拨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应。所以必须加强其反手中近台进攻的能力,方可增大照顾面积,保持其力量速度和连续进攻的威力。
3.2狠抓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的训练
随球速的加快,对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要抓好专项素质又要抓好以下两点:
3.2.1首先要抓好一般素质,才能有专项转移的基础,因为高原训练的特殊性要求运动员的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必须要超过平原运动员,所以要特别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制定出科学的、适应高原训练特殊需要的身体计划和方法来,才能使高原运动员的一般素质显著超过平原运动员,并使它有效地转移到专项训练中去。
3.2.2在专项训练中要特别注重那些以前在高原训练中一直很难实现的,而在平原训练中也是高质量、高难度的训练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对有机体的刺激最大,最容易提高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与高原训练相适应的各种机能,同时它还可以使一般身体素质向专项素质最大限度的转移,而这些要求一旦实现,高原运动员的跑动速度和范围将大于平原运动员,而表现出最优秀的步法来。
4结论
采用高原训练法后,从理论上预测,将使高原球速对乒乓球训练的影响,从不利甚多变有利甚多。如高原空气密度小,将使有机体对氧的利用率高于平原,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球速快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将有利于加强运动员的爆发力,加快摆速,加强旋转,加强机体的各种快速反应和协作能力,以及与此相关联的运动技能;加大跑动速度和范围,促使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的各项指标超过平原运动员。这样既解决了高原训练的某些难题,以针对性的解决一些本地训练中进展缓慢的难点,打开了理想的大门。
(本文系参加1995年中国首届国际高原训练研讨会论文)
篇2
3.评价方式片面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以运动技能测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依然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育成绩评定的主要方法,究其原因,有些教师往往把体育课程目标中倡导的“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理解为“技术动作水平的全优发展”,致使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总是定格在与遗传因素关系较高的体能指标或强化在固定式运动技术动作的考核标准上。目前乒乓球课程的教学评价仍然采用的是以运动技能测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缺少对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因素和技术提高幅度的考虑,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个体经过一学期学习后的进步状况,无法给予学生准确公平的成绩。
二、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谈高校乒乓球教学改革
1.促使高校乒乓球教学内容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这就启示我们要拓展学生的各种智力潜能,就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此,高校乒乓球教师要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后,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即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教学内容分层次化:(1)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把推挡和攻球作为其主学内容,因为推挡和攻球是学打乒乓球的入门技术,是初学者必学的内容。如果这些学生熟练、正确地掌方向专业研究,研究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动态,掌握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需求,使高职计算机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调整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等计算机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知识更新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课程体系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与时俱进,适应企业的最新要求。仍以程序设计为例,要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程序的输入和操作,还要使学生掌握程序编写的规范、掌握阅读和编写程序的方法,并要求学生熟悉编程环境提供的工具,并掌握程序的修改和程序的调试。只有这样,学生在就业之后才能够真正具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此外,高职学校还要开展综合技能和素质的教学,例如维护管理经验、安全性措施、文档规范、国家标准、计算机职业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管理技巧、团队合作能力、市场观念和开拓精神。
篇3
1.前言
当今的世界乒坛已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速度、旋转、力量和变化紧密结合,运动员必须在快速和激烈的对抗条件下,熟练而准确地运用技战术。尤其在大型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同时肩负着身体、精神、心理的多种负担和压力,因此,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必须具有较全面的技、战术能力以及较好的专项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青少年时期是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基本技术、提高训练水平的黄金阶段,青少年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基础如何,直接影响运动员将来的前途发展和运动寿命。运动训练是一个复杂过程,具体体现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应有较强的目的性。因此,有必要对少体校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笔者通过多年的少体校乒乓球训练和比赛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研究旨在为少体校乒乓球运动员快速成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理论依据。
2.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内容确定的依据及分述
专项身体素质是指机体在完成某项运动时所必需具备的专门能力,具有专项特点。它是发展身体素质的核心,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关键。主要包括灵敏、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技战术的基础,是形成和保持竞技状态,应对紧张比赛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同时,身体素质训练还有助于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因此,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和比赛中研究,只有科学地研究专项素质的训练和发展方向,才能为青少年专项技术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2.1 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内容确定的依据
世界各国乒乓球优秀选手在技术和战术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整体水平实力逐渐接近,比赛关键时刻的胜负往往取决于运动员的专项耐力、速度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因此,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在青少年训练计划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其一,依据乒乓球运动项目训练和比赛有机体供能的特征,对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应有所确定。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实现有机体供能代谢有三种供能方式:一是高能磷酸原供能系统,二是乳酸供能系统,三是有氧氧化供能系统。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强度较低但随着负荷的持续时间增加,依靠脂肪燃烧供能的比重越来越大,该项运动是负荷不断转换的结果。因此,在选择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时,应符合乒乓球比赛的负荷强度:即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上,应选择较低或中等负荷强度,结合大强度负荷的练习内容,并在练习的强度和运动量的组合安排上体现出来。
其二,依据乒乓球运动项目训练和比赛的特点确定哪些身体素质要优先发展。研究表明,乒乓球训练和比赛中,应着重发展专项速度素质和专项灵敏素质期刊网。因为,队员对来球的反应速度、移动速度、摆臂是非常重要的,如:判断、起动、挥臂、扣杀、还原等动作,都要求快速完成,这就要求乒乓球运动员具有良好的专项速度和灵敏素质。而速度和灵敏素质都要求大脑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转换速度要尽可能得快,因此,提高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和专项灵敏素质对提高他们的技战术尤为重要。
2.2 乒乓球各专项身体素质分述
2.1 力量素质
所谓力量素质是在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是机体对抗阻力(包括自身重量)的能力。力量素质的表现形式有快速力量(爆发力)、紧张用力和静态用力等等。乒乓球的击球动作、攻球动作,就体现出一定的速度性力量大小。乒乓球运动中的爆发力,是运动员控制自己肢体的一种力量,是依靠肌肉的快速收缩来使器械获得加速度完成的。该力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挥臂击球的速度,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所以,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训练上臂的肱二头肌、旋前原肌以及腰腹肌肉的快速工作能力,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通常采用的练习方法有:哑铃屈臂、一定重量的杠铃撑推、持重拍挥臂练习、持哑铃转手腕练习、多球发力扣杀练习等。
2.2 速度素质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速度素质是指人们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定运动的能力,表现为运动员完成特定专项时的竞技运动速度。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的位移速度。乒乓球运动中的专项速度,是非周期性的单个动作速度,即击球时的摆臂速度和为了获得最好击球角度研究,身体的移动速度。视觉信号刺激对乒乓球运动员运用技战术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可以很高地改变球速,给对方以威胁,从而占据主动和得分。通常采用如下方法:原地快速摆臂练习、30米反复冲刺跑、10米滑步和交叉步折返练习、左右跨跳练习、快速挥拍练习、沿球台滑步练习、侧向滑步抢攻、左推右攻练习等。
2.3 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又称灵巧或机敏素质,是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完成复杂运动动作的能力。灵敏程度的高低,标志着乒乓球运动员从一个动作转换到另一个动作的速度。乒乓球运动中所需要的灵敏,是指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灵活巧妙地运用运动技术战胜对手。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灵敏程度高的运动员,大脑神经过程中运动反应潜伏期缩短,兴奋与抑制转换快,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强,能及早做好预判,从而灵活自如地应对比赛局面。一般采用的练习方法有:原地碎步跑练习、3~5米滑步或交叉步手触地折返跑、听信号起动、快速变换方向的跑和跳、各种姿势的突然性起动练习等。
2.4 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在专项运动中人体肌肉长时间持续运动和对抗疲劳的能力,具体地讲是指持续完成专项动作或接近比赛动作的耐力。乒乓球运动员所需要的专项耐力素质,是一种强度经常处于变化中并与速度和灵敏紧密结合着的专门耐久力,要求运动员在高度紧张和长时间剧烈运动造成身心疲劳的状况下作出各种精细而有力的攻守动作的耐力。如:连续多拍的扣杀,来回击球次数增多,长时间的步法移动,比赛局数及场数的增加,赛程长等等。因此,比赛时运动员需要有相当大的耐力储备。采用的练习方法:计时(3分钟)跳绳、长跑、跑台阶、变速跑、看手势变方向换物练习、连续扣杀球、多球训练、多回合训练等。
2.5 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在运动中人体各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运动范围扩大后,对动作的随意支配更加精确。乒乓球专项柔韧素质如完成扣杀高球、拉弧圈球、左右和近远台进退步法移动等大幅度技术动作时全身肌肉、韧带要伸缩有力,蹬转灵活,全身各关节用力要协调一致。因为乒乓球引拍过程中肌肉的快速伸展和收缩均需要有良好的柔韧素质才能完成,所以,乒乓球运动员的腰腹肌和踝关节韧带要有一定的伸展能力。另外,柔韧素质还决定于中枢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调节功能的改善,特别是调节对抗肌之间的协调性的改善,以及对肌肉收缩和放松的调节能力的提高,也是提高柔韧素质的主要因素。采用的练习方法有:爆发式的踢、摆、压等,缓慢式的压、举、控、耗、桥、劈腿等,或者是两种方法的结合。
3.乒乓球专项素质的发展方向
3.1发展力量素质的建议
人体在发育时期,各器官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日趋完善与成熟。乒乓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发展不是单一的,应注意手臂发力、腰、髋和腿的配合,尤其是腰部发力,要有转腰动作。击球过程中的肌肉放松也很重要研究,以便有效发挥力量素质。训练应在保证较高弧线和旋转质量的前提下增大击球力量。少年运动员应注重发展基本力量结合专项力量;此外,应抓住青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即7岁之前不进行专门性力量素质练习,因为此时加大运动负荷可能会对少年儿童的骨骼和脊柱造成伤害。法尔费利等人对不同年龄的人前臂屈肌力量的测定,也证明了力量素质在13~14岁开始逐年增长期刊网。16~17岁时增长力量的较好时期,负荷量可与成人相似,采用中等的负重练习为佳。
3.2发展速度素质的建议
乒乓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要结合专项特点,多利用视觉信号进行刺激。在提高手臂摆速和脚步灵敏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及时快速地起拍和足够的动作幅度,充分运用腕力增加刹那间的击球速度,又要熟练步法移动的技术,发力在熟悉自如的动作上,突出动作的经济有效性。此外,训练应抓住青少年运动员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据国外文献资料记载,6~12岁反应速度提高幅度较大,9~12岁提高的更为显著,14岁以后增长率就逐渐减慢,16~18岁以后,不再出现明显的增长。
3. 3发展耐力素质的建议
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一般安排在技术、战术训练结束后效果好。由于乒乓球比赛时间较长,运动员在专项训练中应承担更大的专项负荷,发挥其最大的耐力潜力,同时在此期间应重视加强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此外,训练应抓住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耐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男子敏感期为10岁、13岁、16岁;女子为9岁、12岁。同时少年耐力素质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为主,无氧耐力训练从青春期开始以后再安排,特别应考虑的是,青少年大脑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耐力素质表现也不稳定,不应以运动成绩作为安排青少年训练负荷的根据,而应结合身体功能予以评定。
3.4发展灵敏素质的建议
灵敏素质要求大脑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转换较快,在乒乓球灵敏专项素质训练中,重点提高手臂的摆动速度和脚步灵敏性,既要保证适时而迅速地起拍,又要充分运用手腕的力量以便增加快速的击球速度,使动作连贯而又经济有效。在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上,要采用轻负荷的快速摆臂或突然性快速移动步法的练习。专项灵敏素质训练应安排在身体训练课的前半部分,并且要合理安排练习负荷和间歇,且间歇休息的时间要充分;训练手段应消除运动员的恐惧心理和紧张状态,使得各分析器快速得到改善和协调。此外研究,训练应抓住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灵敏素质发展较早,在少年时期已经能达到很高水平,7~12岁灵敏素质稳定提高,13~15岁处于青春期身高增长快,灵敏性有所下降。
3.5发展柔韧素质的建议
乒乓球运动员肩、腕、腰、髋关节的柔韧性要求达到最佳水平,训练柔韧素质应重视准备活动,即先进行一定的动力性练习,使体温升高,消除肌肉和韧带的粘滞性,之后采用静力性拉伸练习,并且当关节角度伸展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0秒左右,避免肌肉或韧带拉伤。柔韧性训练应经常持之以恒,减缓其消退程度。柔韧素质同年龄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青少年柔韧素质训练应抓住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即7岁之前就可进行练习,12岁即可得到良好的发展,16岁以后可逐渐加大柔韧性的练习。另外,柔韧素质的提高也要有一定的肌肉力量作基础,柔韧性练习也要和力量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雷.浅谈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J]. 运动与健康.
[2]唐翠霞,等.对乒乓球身体素质训练及训练负荷安排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6.
篇4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乒乓球选修课16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阅读相关书籍,全面了解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为选题提供依据,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支撑。(1)通过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广州图书馆论文数据库查阅相关资料及相关的期刊文献。(2)充分利用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的校内资源,对于学校图书馆的电子全文检索系统和各类书籍,查阅论文有关乒乓球步法练习方法的资料。
2.数理统计法。对教学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步法移动能力水平在实验前是否具有差异性,实验后在新型训练方法与传统训练方法影响下所产生的差异,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3.对比分析法。通过调查及测试结果对实验组、对照组学生进行对比,总结两组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
二、步法固定线路练习法在乒乓球教学课步法练习中运用
1.步法固定线路练习法运用在乒乓球教学课步法练习中的理论基础
(1)步法固定线路练习法运用在乒乓球教学课步法练习中的理论基础。步法固定线路练习法是乒乓球步法教学和训练的一种练习方法,它能更快速地让学生掌握单一的步法和相对复杂的结合步法,而且可让学生参与路线的设计,让学生不再感觉步法练习枯燥乏味,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2)步法固定线路练习法教学实验测试方法设计。教学实验对象:把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乒乓球选修课学生27人中选择16名男同学并分成两个组,一个为实验组8人,一个为对照班组8人。教学实验选择学生年龄大约在17岁,球龄都为1年。教学实验时间:2014年9 至12月。教学实验地点: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体育馆一楼乒乓球场、
2.实验中步法固定线路练习法在乒乓球教学课步法练习中运用
(1)步法固定线路练习法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准备活动是指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做好准备。通过固定线路的游戏使学生进入最佳的运动状态,如“前后左右跑”游戏,即学生分别站在场地的各自位置,静止时等待班长口令,喊向前后时学生向前后跑动,喊左右时学生向左右跑动。
(2)步法固定线路练习法在基本部分中的运用。乒乓球选修课的主要部分,基本部分的教学不仅要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而且要让他们自觉地参加基本部分的乒乓球步法技术的练习。基本固定步法路线有2种:一是推挡侧身扑右步法,即侧身步-交叉步-并步(如图1)。在推挡侧身攻后,对方改变落点,调右边大角度,这时的步法移动,则采用交叉步,扑正手位大角度,用正手进攻后还原。先用小跳步来调整位置,然后用单步或跳步去移位。推、侧、扑反复练习,体会步法移动与正、反手击球要点。二是“8”字路线(如图2),此路线主要训练全台不定点的步法移动能力,通过这种固定线路练习,能培养学生快速地向不同方向(前后左右)移动的能力。
图2 基本固定步法路线二
(3)步法固定线路练习法在结束部分中的运用。教学的结束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使学生由兴奋状态慢慢恢复成相对机体平稳状态,逐渐降低机体的兴奋性,让学生慢慢放松,适当的做一些抻拉活动,使肌肉充分放松。因此在教学课的结束部分中,采用一些固定线路的放松练习,使学生减缓心理紧张状态和生理各机能的兴奋性。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实验后两组学生技评测试成绩结果对比分析。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进行了期末考试,分为步法达标成绩和技评成绩,满分都为5分。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达标和技评成绩,充分验证本实验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步法固定线路练习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身体素质能力,而且在提高乒乓球专项素质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2.步法固定线路练习法能够提高学生在乒乓球课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建议
篇5
首先,发展专项速度及灵敏素质。研究表明,来球在空中往往会经过0.3-0.5秒的运动,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应判断出球的速度、旋转性能和落点,同时按照对手的站位快速决定对策,最后通过变幻莫测的战术和巧妙快速的手法,乘虚一击而取胜对方,同时这也体现了运动员良好的灵敏素质。
其次,发展耐力。乒乓球运动属于球类运动中的个人对抗项目,大型比赛往往会持续几天,且在改用大球后,增加了比赛回合,也增加了运动员体能消耗,因此,运动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项耐力来完成比赛。
最后,发展力量素质。在乒乓球竞技中用力回球能加快球在空中的飞行速度,使对手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无法控制回球质量,进而处于被动状态。所以,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力量素质。
2 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
2.1 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性也叫做灵活性,指的是击球手的灵活性、快速改变动作方向的灵活性、重心不断变化的灵活性、反应判断的灵活性。运动员对动作应变速度的快慢及判断的准确性决定了其灵敏度。提升专项灵敏素质的一个主要的措施就是注重发展专项的协调性。
2.2 速度素质训练
体能训练的重点在于速度。速度素质是人体的基本身体素质之一,在身体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乒乓球运动中,成绩的好坏,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受速度素质的影响。比赛时,无论是技术发挥,还是战术应用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与速度素质密切相关。日常训练中,速度素质是衡量身体训练水平,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速度素质直接反映运动过程中的效果,提供改进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客观数据。
2.3 耐力素质训练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乒乓球比赛中,要求迅速判断,快速反应、移动,合理击球。它是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从挥拍击球到回合间隙,运动强度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要有良好的耐力素质作为基础。
2.4 力量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的核心及基础是力量素质,所以体能训练的核心就在于力量的训练。目前,我国乒乓球力量训练主要是上肢及下肢肌肉群的训练。下肢力量训练主要是为了提升下肢的起动及移动的速度,而上肢力量训练的目的是为加快挥拍速度。
3 提高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方法
3.1 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
灵敏素质训练措施包括手法结合步法的模仿动作练习、移动速度练习及反应速度练习。教练员抛球可用假动作让队员判断接球的步法及灵敏柔韧练习,而侧身躲闪乒乓球练习由教练员在一米处连续投击。
3.2 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
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包括提高反应速度的练习;观察教师的手势,沿球台作不同方向的滑步练习;听信号做急停急跑练习;对墙距1.5米左右站立,教师在学生背后用多球对墙供球,练习者连续还击从墙上反弹回来的球目视教师向上击球,练习者按旋转球落台反弹的方向原地转一周后,沿球台跑一周等训练方法和提高移动速度的练习;以左右侧前、侧后移动摸球台两角;推、侧、扑练习;加快多球供球速度,迫使练习者加快步法移动速度;沿球台变向跑一周,要求练习者始终保持面向一个方向移动等训练方法。
3.3 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
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有800-1000米变速跑;3分钟长短球步法练习;利用多球连续扣杀;3分钟左推右攻练习;3分钟各种步法练习;原地练习:如做原地高抬腿跑,小步跑,车轮跑等,每组100~150次,做5~6组,每组间歇2~3分钟;跳绳练习单摇结合双摇,每组2-3分钟做8-10组等训练方法。
3.4 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包括发展上肢的训练方法如:用轻量哑铃规定时间做各种挥拍动作练习;正握哑铃弯举,并做外旋动作练习,持瓶转手腕练习;反握持哑铃弯举,做前臂绕环;双手持哑铃于肩上做前臂绕环;多球扣杀半高球,规定板数、时间等训练方法和发展下肢的训练方法如:肩负杠铃负重半蹲,做静力练习或下蹲做慢速动力练习;肩负杠铃做侧滑步、侧跨步和跳跃的练习;腿绑沙袋进行跳跃练习;快速提踵练习,单、双脚进行连续跳跃障碍等训练方法。
4 运动负荷的控制
4.1 运动负荷的专项性。
4.2 练习强度。
练习强度决定能量供应性质,改变练习强度,就可以改变能量供应的方式。在乒乓球专项身体训练中,可以通过练习时的心率大致确定该练习对何种能量供应系统产生作用。
4.3 持续时间。
为了提高非乳酸无氧能力,可采用短时间(5~10s)极限强度的练习。为了提高有氧能力,练习的持续时间可以长达数小时,即在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某些技术练习方法或整堂训练课从运动负荷量安排的角度来看,本身就可以作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来进行安排。
4.4 间歇时间。
在乒乓球专项身体训练中,一般可以根据心率指标来安排间歇的持续时间。在工作能力最低时心率最高,工作能力的恢复,一般和心率的恢复是一致的。改变间歇的持续时间,可以发展各种不同的专项身体素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的判定,与专项素质的三个问题有密切联系,即素质练习方法的专项化、能量供应特征及各种素质的主次关系。在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办法专项化程度的区分,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控制中,这三点发挥着理论指导性的作用。竞技乒乓球运动属一项强度平均值不高的耐力性负荷运动项目。如果增加负荷的持续时间,也就相对增加了运动员凭借脂肪供能的比重,乒乓球运动总的负荷强度不高,是休息——中等负荷——短暂的大强度负荷不断变化而导致的结果。练习方法专项化程度区分主要是为了明确专项练习方法的类型,通过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及专项基础身体素质训练两个概念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在具体训练中有效地选用。
5.2 建议
实时的评价及反馈对乒乓球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训练标准应随着不同时期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教练员能够对运动员的成长周期和训练周期有一个客观的把握。
参考文献:
[1]普拉托诺.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m].武汉体育出版社,1984.32-45.
[2]梁波.不同负荷乒乓球多球训练间歇时间的回归预测[d].辽宁师范大学,2006,12-15.
[3]谭恺.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专修学生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探讨[j].怀化学院学报,2009,11(4):25-50.
[4]刘伟.对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及训练负荷安排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6,34-42.
[5]罗蕾,刘鹏.我国乒乓球运动专项体能研究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8-33.
[6]唐建军.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研究状况及其训练方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14(2):10-22.
篇6
湖北省“校长杯”乒乓球邀请赛由湖北工业大学1997年发起,每年一届。比赛由省教育厅主办,各个高校承办,湖北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协办。比赛旨在推动我省普通高校体育活动开展,传递乒乓友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进高校之间的交流,促进全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一、湖北省“校长杯”乒乓球赛现状分析
湖北省“校长杯”乒乓球邀请赛至今已经开展了十四届,本研究选择湖北省有代表性的第5、7、9、10、11届“校长杯”乒乓球比赛,从比赛主题、参赛学校及选手情况、赛势设计三个方面对湖北省“校长杯”乒乓球赛组织、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提出相关建议及研究对策。
(一)比赛主题分析
这5届校长杯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赛事的承办方各个学校通过“校长杯”的举办宣传以及推广自己学校的办学实力以及影响力。其中华中师范大学、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贯彻到赛事的宣传上,华中师范大学把“百年华师、桃李满天、以球会友、增进交流”作为赛事的口号之一;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把“激情溢乒坛、运动传友谊”作为宣传口号之一。
(二)参赛学校及选手情况分析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一届“校长杯”乒乓球比赛情况统计表(见表一)。通过对湖北省举办的第5、7、9、10、11届普通高校“校长杯”乒乓球赛的分析与统计,发现这五届“校长杯”乒乓球赛参赛的学校呈逐年增加趋势。
表一 五届湖北省“校长杯”乒乓球赛情况统计表
比赛
届数
参加
学校
参加
人数
女选手
平均
年龄
参赛
组别
赛事
主题
赞助商
第5届
26所
132人
11人
51
团体、女单、男单
无
无
第7届
38所
273人
16人
52
团体、男单、女单
无
无
第9届
44所
309人
16人
53
混合团体、男、女单打
无
无
第10届
41所
335人
15人
53
混合团体比赛、女单
无
无
第11届
49所
382人
18人
54
篇7
对于滨州小学的乒乓球运动的成功开展来说,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大力支持是不容忽视的,更为重要的是雄厚的基础力量在乒乓球的事业发展、教学训练中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运用。乒乓球的发展所呈现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大众普及状况,也就是后备力量的科学基础素质的培养越来越突出,基础力量来源于基础训练,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滨州小学中随机抽取的六所小学,并对12名体育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与访谈,同时从所抽取的六所小学中的乒乓球训练队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了大量有关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方面的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基础,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对所抽取学生发放400份问卷,统计回收400份,有效问卷342份,有效回收率为85.5%。
3.专家访谈法。在滨州所抽取六所小学中分别对每所两名体育教师或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
4.逻辑分析法。根据调查分析后的数据和资料,运用逻辑法进行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结论,并据此提出建议。
5.数理统计法。原始数据由Microsoft Excel储存,并建立数据库,由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包完成数理统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滨州小学乒乓球成功发展的成就
滨州小学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经过多年的开拓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其中,滨州小学中心队坚持常年训练,各个年龄阶段训练梯队衔接良好。在一年级、二年级体育课程上,每周拿出一课时设为乒乓球课,与滨州学院体育系合作,配备专业乒乓球教师,向全体学生进行乒乓球运动的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另外,多年来,滨州小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乒乓球比赛,共取得国家级少儿乒乓球比赛金牌3枚、银牌4枚;取得省级少儿乒乓球比赛金牌4枚,银牌7枚;取得市、区级少儿乒乓球比赛金牌30余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乒乓球后备人才。
(二)滨州小学的乒乓球基础教学训练的发展现状分析
1.滨州小学乒乓球基础教学训练培养的教练员情况
一个优秀的运动队或学生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既要依靠学生的刻苦训练和超人天赋,同时也要得益于一个具有足够专业教育、训练能力和丰富经验的教练员指导。因此,教练员在基础教学训练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教练员的培训情况。在被调查的12名教练员中,经常参加培训的有8名,偶尔参加培训有4名,从未参加的没有。可见大部分的教练员是经常参加培训的,反映出滨州小学教练员知识的补给和更新充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体育信息的现代化在利用信息指导训练方面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这一因素将引领着滨州小学乒乓球竞技体育的未来。
(2)教练员的科研情况。教练员的运动实践应该与科学理论相结合,才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教练员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教练员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从调查教练员发表的科研论文来看,发表5篇以上的没有,发表过3-5篇以上的有4位,发表过1-2篇的有6位,没有发表过的有2位。可见,教练员中科研水平是比较高的,原因的关键在于教练员的自我教育性强,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断丰富自己才是进步,教练员科研意识普遍得到提高。教练员只有不断加强科研意识和能力,才是推进乒乓球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2.学生训练现状
学生是乒乓球基础训练的主要对象,在研究滨州小学乒乓球运动长盛不衰的原因中,对学生的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1)训练时间状况。青少年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有足够的训练时间,这都可以反映滨州小学基础教学训练能否系统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训练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学校训练时间是平均每周训练5天(次),每次训练时间在两小时左右。并且对教练员的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寒、暑假能够保证坚持训练。可见,学生训练次数、训练时间基本上还是能够保证运动训练所需要的时间。
(2)对待训练的态度。学生对学习和训练的态度反映他们的主体意识倾向,是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的直接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乒乓球学生对待训练很喜欢的占26%,比较喜欢的占51%,一般的占有22%,不喜欢的占有1%,仅有个别学生对训练不喜欢,表明学生是相当愿意认真训练的。
(3)训练主要困难。在对学生训练时遇到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有22.75%认为技术水平进步不明显,20%对训练不感兴趣,15%认为训练效果不好,13.75%认为场地设施较少,12.25%认为自己基本功不够扎实,7.25%认为教练水平不高,5%认为自己身体素质跟不上,4%认为在训练中造成的伤病是主要问题。由以上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在训练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为技术水平进步不明显和对训练不感兴趣,可知学生的训练动机不强,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长期的运动训练产生乏味感,而且间接的影响到了技术水平提高。对少年乒乓球学生在训练中主要困难的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当前滨州小学少年乒乓球训练的动机需要进行大幅度的强化。学生反映训练效果不好说明基本的训练时间虽然得到了保证,但是成绩却没有相应的上升,这都是有相关联系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滨州小学的基础教学训练的基本功与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少的,可见,滨州小学的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几十年以来,滨州小学继承了乒乓球的优良传统。在众多优秀教练员的带领下,滨州小学培养出了大批优秀后备人才,并且,滨州小学的历届领导还给予了大力支持。
2.滨州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基础设施及其他软硬件条件符合标准;乒乓球项目为滨州小学的龙头项目,有着非常广泛的开展,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能带动全市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运动的开展。
3.滨州小学乒乓教练员非常注重专业技术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能够较好的适应新形式下后备人才培养的需要。
4.后备人才培养的运行状况乐观,相关政策落实及时,竞赛体制日益完善,资金投入充足。
5.运动员训练的态度较好,训练次数、训练时间基本能保证,注重运动员淡化学训矛盾的能力,提高训练效果,强化训练动机。
(二)建议
1.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员素质和能力,增强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
2.改革完善乒乓球训练场地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训练环境。
3.多进行各校级间的交流,促进乒乓球事业的完善发展。
4.利用条件、整合社会力量,搞活经营,增加经费来源。
5.改革完善现行竞赛体制,多组织学生参加市级比赛,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
.6加大大众媒体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后备人才培养环境。
参考文献:
[1] 程序,李永安.乒乓球俱乐部竞技后备人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08):84-88.
[2] 袁文惠.从2005年全国业余体校乒乓球总决赛看中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储备[J].许昌学院学报.2007(02).
[3] 陈秋喜.我国乒乓球学生队伍近期发展状况、结构与区域分布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3):26.
[4] 兰彤.中国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多维度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1):63-66.
[5] 王军.基层学校乒乓球课余训练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1):144.
篇8
1分层教学的内涵分析
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学容易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分层教学法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他们进行分层指导、分层考试、分层评价,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能够有效地使教学目标和内容控制在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范围内。此法能够使优等生成绩更上一层楼,将一组成绩优异的学生聚在一起授课,能快速提高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特长。同时,也能提高中等生的能力,中等生在班级中占有大多数,之所以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往往是由于懒惰,缺乏信心或毅力导致的,将中等生分为一组能够引导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2组织与设计
2.1教学组织
教学初期,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同时,对班级学生先进行随机分组;在此基础上利用课堂现有器材,如以乒乓桌数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乒乓专项技能层次小组,再按照各层次小组进行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组别分别进行不同教学内容、要求和技能培训)到学期的中段,则以教学竞赛的方式,启动晋级和末位淘汰机制,即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规定的分组方式重新调整,每堂课都将进行动态平衡,并记录每位学生所在的层次,作为下一次动态分层调整的基础,按照需要可进行多轮次动态平衡。
2.2教学设计
首先在对学生进行层次分组(用教学竞赛的方式把班级学生乒乓球综合能力加以区分)前,告知学生所在层次的排位的高低,在乒乓球技评、综合成绩等作为重要指标来参考;其次,每堂课各层次的所在学生全员参加动态平衡调整(在进行分组对抗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进行裁判实习,以营造比赛氛围和树立规则意识),按照每一层次的教学竞赛排名,升降办法统一动态调整,要求各层次小组在进行对抗教学时需要相互之间决出胜负,确定每一轮,各层次小组及组内学生的排名;第三,规定如果因自身原因缺课或拒绝对抗时,则以弃权论处,将在下一轮乒乓球动态分层课堂教学时,从最低一级或规定的层次开始(如要好的排名和评分,则需在下一次乒乓球教学动态分层课堂教学课中,从较低台进行教学对抗比赛,需要获得该轮次排名第一;且每一轮都要获得第一名才能进入上一级,以此类推,在规定时间里才能取得自己相应的位置,以求获得较理想的评分待遇)。
3乒乓球分层教学的实施途径
3.1按学生的性别进行分层
在大学阶段,男女生在身体素质、生理特征、性格取向、肌肉强度、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按照学生性别进行分层教学能够有效避免因性别差异造成的教学困难问题。
3.2按乒乓球专项技术能力进行分层
乒乓球运动有着较强的基础性,有基础的学生和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根据乒乓球水平的高低划分不同的层次。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情况来区别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使每名同学都可以经过自身的努力完成教学任务,避免了水平高的学生在课上较轻松,而水平差的同学过于吃力的现象。这样的分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乒乓球技术水平的提高。
4结语
传统教育评价理念更加注重表面的一些分数、合格率等问题,因此,课堂也只成为了学生完成考试的一个练习过程,完全抹杀了项目本身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目标也都定位于完成考试获得高分,而不是从内心想要去从事乒乓球运动。更有甚者,乒乓球成为了自身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很多学生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获取高分的困扰,完全有悖于终身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规律。分层教学法结合俱乐部教学模式给予了这些问题一个很好的解释,让乒乓球运动真正成为了学生主动想参与的运动项目,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价值,喜欢上它,并将其作为生活、学习的一部分,伴随终身。
参考文献:
篇9
一、乒乓球选项课教学现状
(一)乒乓球选项课教学内容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它不但有很多种旋转变化,更有很细腻的技术,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入门。大学乒乓球选项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正手攻球、反手拨球(推挡)、搓球、发球等技术,难度稍大一些的弧圈球也介绍一下,教学内容几乎包括乒乓球的全部内容,每次课讲一个内容,这样下来教学内容就很多,学生根本掌握不了。乒乓球选项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只能让学生加深对乒乓球运动的了解,对掌握乒乓球技术起不了多大作用。
(二)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方法
乒乓球选项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示范法、纠错法、分解法。这两种方法作为传统有效的教学方法广泛运用在体育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时间,但是对于大部分没有一点基础的学生来说,效果并不好,因为乒乓球技术主要是靠练习才能掌握的,这就需要有人陪练,没有基础的学生是没法进行练习的,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不需要进行简单技术的练习,有学习高级技术的强烈需求。而这仅仅靠讲解示范法、纠错法和分解法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既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又要满足少数学生提高的需要。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现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的课堂实施一般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进行准备活动,即围着乒乓球场地慢跑两圈,慢跑之后进行徒手操练习,有的教师还会在徒手操之后进行乒乓球徒手动作和步法练习。基本部分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自由结合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发现有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反馈。结束部分是体能训练或放松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非常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听完讲解示范后针对教师安排进行练习,而大部分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乒乓球,他们在练习的时候只能选择简单的单线重复练习,有的甚至单线练习都很困难,脚下步法的应用更谈不上。这种情况下,不但乒乓球技术进步较慢,而且身体素质也得不到提高,初学者打乒乓球的运动负荷很小,根本起不到增强体能的效果。那些打球时间很长,能用步法移动,能进攻的学生,两个人可以进行比赛,这样的运动量才能提高心肺功能。乒乓球不是初学者学习一个学期36个学时就能掌握基本技术,进而两个人进行比赛,而且大部分学生只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课后从不练习,所以对于大多数没基础的学生来说,乒乓球选项课既掌握不了精湛的乒乓球技术,也提高不了身体素质。
(四)乒乓球选项课考核评价
现有的乒乓球考核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乒乓球技术的掌握情况,这部分占80分,即选择乒乓球技术中的一两种技术进行考评,考评技术动作和量化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比例不同的教师要求略不同,技术动作主要从技术动作的协调性、合理性、外部形态美以及实用效果几个方面来评定。量化就是击球的熟练性,主要从连续的板数与质量来评定。其次是平时成绩20分,包括考勤和上课表现。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属于终结性评价,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进步情况不能很好地反映。有过乒乓球训练经历的学生和打乒乓球时间比较长的学生就是平时不怎么努力也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些先天身体协调性差,不经常运动而且又没有接触过乒乓球的学生,尽管平时练习很努力,但由于学习时间短,也很难有很大提高。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动作不太规范、优美,可是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着很高的热情。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个极大的打击,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要比掌握一两项乒乓球技术动作更有意义。
二、乒乓球选项课优化的理论依据
根据新《纲要》的指导精神,大学体育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乒乓球目前的教学现状并不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而且由于乒乓球运动初学阶段运动负荷比较小,负荷小对机体的刺激就小,起不到增强学生体能的作用。这就需要对乒乓球选项课进行优化,以提高乒乓球选项课的质量。
三、乒乓球选项课优化设想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教学内容上,乒乓球选项课内容覆盖面较广,几乎包含乒乓球项目的所有内容,在一个学期要掌握这些内容难度相当大,而且有的内容并不需要掌握,有的甚至都不需要了解。这就要对现有的内容进行精简和重新整合,保留那些非常实用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技术方面如正手攻球、反手拨球、推挡、搓球、发球、单步、并步等,弧圈球可以当做了解的内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练习。理论知识可以选择乒乓球运动中运用比较多的内容,如乒乓球竞赛规则、技术要素、常用术语、动作结构和击球的基本环节等,这些知识是打好乒乓球的必备知识。诸如乒乓球运动发展史,球拍种类及性能、战术、裁判等可以在技术教学中作简单介绍,也可以不介绍。技术内容在上课过程中直接讲授,中间也可以穿插一些竞赛规则和训练方法,讲授的时候也要注意精讲,把要点讲清楚就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练习。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综合各种因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练习效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水平上有所提高。分组教学法、分层次教学、合作教学法等方法都可以在乒乓球选项课中应用。分组教学法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水平高低、关系亲疏合理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负责小组内的乒乓球学习,小组里面乒乓球技术呈金字塔分布,这样技术好的可以带动差一些的,有利于整个班级乒乓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师再针对每个小组里技术最好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有利于乒乓球技术提高良性循环的形成。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不同,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也为学生制定了合理的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作教学法也非常适合乒乓球选项课教学,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进行技术动作学习的指导、反馈,来更好地促进学习。不仅有助于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对课堂教学组织优化
乒乓球选项课的组织应该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收获。这就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乒乓球选项课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需要:学习乒乓球技术的需要;通过乒乓球运动这个媒介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的需要;完成学业的需要。在对乒乓球选项课进行组织的时候,教师要考虑这几个方面。从体育教师的角度来说,体育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和培养运动兴趣的目的。
在乒乓球选项课的组织上,既要安排乒乓球运动技术学习与训练,又要安排体能训练。在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安排适当的体能训练,在准备活动中可以安排1000米左右的慢跑,结束部分加上身体素质训练,可以安排乒乓球徒手动作和步法练习,男生还可以进行俯卧撑和其他形式的身体素质训练。乒乓球技术学习是乒乓球选项课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安排相应的练习内容,初学者进行球感练习、徒手动作练习和正反手基本功练习。有一定基础的,这部分学生会很熟练,但是由于没有正规训练过,所以动作不太合理,所以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动作纠正,然后再学习一些基本的战术组合,动作改进之后可以进行实战练习。水平稍好一些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乒乓球爱好者,有一定的基本功,动作相对合理、规范,而且有一定实战能力。这些学生可以进行技术动作强化练习和基本技战术的组合练习,在学习技战术的基础上提高实战能力。乒乓球运动的乐趣在于实战,在实战中,两位选手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智的较量和心理素质的考验,这样才能展现出乒乓球丰富的内涵和魅力。
(四)大力推进乒乓球社团的发展
乒乓球选项课是针对乒乓球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可是仅仅靠一两个学期的乒乓球课堂教学,学生很难达到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术。运动技术的掌握需要长时间系统性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而乒乓球社团是乒乓球选项课教学的延伸,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乒乓球社团中会有一些学生,他们小时候上过少儿体校或长时间坚持乒乓球业余训练,无论是乒乓球技能水平还是乒乓球实战能力都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且这部分学生由于有过系统训练的经验,所以在指导会员进行乒乓球技战术学习时非常得心应手。乒乓球社团成员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的,无论是在学习乒乓球基本技术方面还是在提高实战能力方面。乒乓球社团都提供了一个具有阶梯式的乒乓球技战术能力分布的集体,这样对乒乓球技战术的学习和提高是最好的技术水平分布。
参考文献:
[1]王海.新课改下湖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内容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2]张建会.对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3.
[3]顾红伟等.合作教学模式在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4(3):172.
篇10
随着乒乓球运动在全国日益普及,乒乓球教学也非常迅速的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有力工具,也成为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机的把教学和训练结合,让学生把课内外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技术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改良教学环节,改善教学环境是高校乒乓球教学中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大学公共体育课的乒乓球教学。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近几年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研究结果进行与体育教学和组织方法等关键词的检索、查找和阅读,为研究提供有力的资料来源。(2)调查、观察法:对目前大学的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观看有关体育课教学的内容、组织方法和教学手段,为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三)结果分析
1.教学方法的创新。由于乒乓球运动在高校的日渐普及,乒乓球技术不断的变化,随之而来就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前落后的方法需要改善,有的方法甚至不能运用于教学和训练。教学方法要以几个重点着手:(1)启发诱导。练习内容要与一定难度的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领悟分析推理,去探讨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的关键所在及规律,从而获得身心上的愉悦,这比简单说教和一次性示范动作效果要好很多。(2)贯彻区别对待原则。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主旨展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以期获得成功的体验。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分层教学,再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践证明,该原则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在展示学生的个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激励了各个层次,不同水平学生锻炼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展示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在贯彻区别对待原则的同时,能充分体现出教学中教师主导的作用,使教学中“教”与“学”互动,使“教”与“学”互补。(3)针对性教学。针对性教学主要是针对技术动作,如乒乓球的击球动作,它除了需要充分发挥上臂、前臂和手腕的作用、反应速度、步法移动外,还要击球时的爆发力;学生在攻球时,如急拉弧圈球、跨步击球等动作应借助腰部的带动来增大击球的力量,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必须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相关素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内容。(4)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只有新颖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不断地引发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并使学生获得精神上愉悦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教学形式的探索。乒乓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几乎没有身体接触,学生参加的兴趣浓厚,课外的教学模式多选取现在的成功模式一俱乐部形式,以基础好的同学带基础差的同学,教师进行课外指导。这种形式重视了学生主体的选择性,符合教学大纲中广博的知识、各类繁多的活动内容和运动形式,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更灵活的选择机会。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在“独立或自主”行为中展示出来,也改变了体育课堂教学空间形态,有利于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满足了学生对体育的多方面、多层次交往需要,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及主体作用的发挥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新的教学形式能够促进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的教学目标实现途径。不仅对教师在业务能力上的促进,而且提高了学生技术水平,愉悦学生身心,为达到教学的终极目标提供了捷径
篇11
1.1教学实验法
通过我校体育教师在实施运动教育模式过程中的摸索和总结,不断的完善我们的实施方案。
1.2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和肇庆市图书馆,查询相关的实施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文献和书籍资料,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运动季的统筹设计
运用大单元进行教学是运动教育模式所提倡的教学方法,考虑学生对乒乓球运动项目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我们把一个学期当作一个运动季来进行统筹分配,以一个学期18周的教学时间来安排各阶段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
考虑到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的新接触,以及对乒乓球运动角色技战术和规则的掌握情况,这样的时间安排能使学生对乒乓球运动项目有更深的认知与了解,并在乒乓球运动经验上得到精熟的机会。而且从学习理论来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集体,并在集体性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受到集体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1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练习期
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练习期主要是对乒乓球教学内容介绍、乒乓球项目技战术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诊断评价合理分组、角色分配,以及对各种角色分工的培训。在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练习期,此练习期时间为三周,教学内容主要以“正手发平球”、“正手推挡球”和“正手攻球”等基本功学练为主,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他的技战术学练;在乒乓球教学练习期老师要以动作示范,教授学生们乒乓球的动作要领,利用“直接指导法”教授学生的练习方法和技术动作,并做好比赛规则教导。这样学生会在扮演各种参与学习和比赛的角色的过程中,全面体验和学习运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让所有的学生参与。
2.2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季前期
在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季前期最关键的是对运动项目技术的学习和角色职责的熟悉,此练习期为五周,主要以小组成员之间和谐合作关系的建立为主,同时还要求教师和学生一同制定赛程表。在季前期,各个团队不但要继续提高每位成员的技术水平,并且要熟悉各种竞赛规程和裁判法则等相关知识。然后各团队间可以相互切磋,组织友谊赛、交流赛来提升个人和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制裁能力,完善作战能力,以期对以后正式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正式比赛期
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运动季主要由正式比赛来赋予真正的含义,这种正式的比赛穿插在各部分练习中,比赛形式主要采用对抗性练习、循环竞赛、联赛等形式,此阶段为八周。通过修改竞赛的规则,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降低了运动的难度,使竞技运动项目更加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更加符合教育的规律。对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化改革主要是从教材内容的结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规则要求和场地器材方面着手。
2.4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季后赛期
在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季后赛期阶段,大多学生已经掌握了多?N的乒乓球技能,这时候便可以开展全面的乒乓比赛活动了。乒乓比赛活动可以增加课学生们参加老师设置的各种乒乓球运动比赛,比如乒乓球单打、混双、双打等。每一个乒乓球比赛项目均可择选出冠军、亚军和季军,评定所有团队和个人的成绩与名次,并进行总结与反馈;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组织,举办相关表彰与庆祝活动,通过奖励与庆祝活动来结束整个教学。
3建议
篇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69-02
1 前言
在高校,乒乓球运动是深受大学生青睐的运动之一,笔者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淮安市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的教学现状及其学生对乒乓球选项课动机进行认真的调查与分析,目的在于探讨乒乓球选项课的最佳教学方法,以使现行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改进,为深化乒乓球选项课的教学改革探索新路。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样淮安市开设乒乓球选项课的五所高校学生1000名,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检索查阅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项教学文件及相关论文20余篇进行分析和整理。
2.2.2问卷调查法
利用研究对象上课间隙,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86份,回收率98.25%,有效问卷760份,占发放问卷95%,其中男生428人,比例为53.5%,女生为372人,比例为46.5%。
2.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调查结果
(1)关于学生对乒乓球的喜爱程度,有243人非常喜欢乒乓球运动,占30.375%;264人比较喜欢乒乓球运动,占33%;还有32.6%的学生对乒乓球的喜欢程度为一般;剩余的4.025%的学生不喜欢乒乓球运动。(2)关于选项动机,凭个人兴趣的有75.1%的学生,从众心理、跟随同伴的有8.1%的学生,因为没有特长,无项目可选的有15.7%的学生,剩余的5.1%的学生选择乒乓球课的原因,是因为本身已具有一定的乒乓球运动技术基础,隔网对抗不用身体接触,便于不同性别练习者共同锻炼,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健身性、娱乐性和趣味性、花钱少、易于开展等特点,在健身、娱乐、交友等方面的需求,能较好地得到满足,是开展社交活动的好载体。(3)关于教学设施,有80%的学生还是对运动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明运动场地仍不能满足乒乓球教学的需要;52.9%的学生表明愿意自己出钱买球拍,还有27.4%的学生表示愿意自己买球。乒乓球受天气影响方面,有8.1%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可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关于教学内容,乒乓球教学专业特点有37.5%的学生认为过强,趣味性有12.9%的学生认为较差,娱乐性有32.2%的学生认为不够,课的内容有17.4%的学生认为过于单调。(5)关于考核方法,传统的考核方法只有8.5%的学生认为合理,还有79.6%的学生认为较为合理,5.8%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剩余6.1%的学生无所谓。(6)关于教学模式,喜欢有组织进行的只有13.5%的学生,喜欢自由活动的占21.7%,有61.3%的学生两者兼有,剩余3.5%的学生无所谓。(7)关于课余锻炼,课之余经常参加乒乓球活动的只有30%的学生,学生会偶尔参加的有62.5%的,在参加完选项课之后就不再参加乒乓球活动的也有7.5%的学生。
4 分析与讨论
4.1存在问题
在情感上,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乒乓球课和参加乒乓球活动还是很愿意的,但落实到实际行动经常去锻炼的学生则打了折扣,仅占半数多点,这说明学生在情感与行为上是不一致的。对于参加乒乓球活动的动机学生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就他们作为受教者而言,提高运动技能、强身健体、进行积极性的脑力休息固然是动机的主流,但是拿学分也是他们选修乒乓球课的一个基本学习动机。影响大学生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积极性的因素是乒乓球教学内容,乒乓球传统教学内容表现出的专业性过强、趣味性差、娱乐不够、内容单调等弊病,是极其突出的。当然,作为施教者,任课老师的专业技能也是影响学生选修乒乓球课的重要动机之一,老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直接影响其上课的吸引力,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参加乒乓球选项课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则是,缺少场地、器材,也是这个原因,很多学生由于学校的场地和器材因素而不能参加乒乓球运动,因此也就淡化了体育锻炼热情。还有传统的考核方法仅为极少数学生接受,它还存在不利于调动学生参加乒乓球运动积极性的缺陷。
4.2解决办法
篇13
1 概念界定
1.1 归因训练
归因训练的基本思想是,个体在对自己行为的因果知觉中,存在各种归因偏差,通过归因训练,个体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从而消除归因偏差。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法
2.1.1 实验对象
北华大学6个乒乓球选项班中的两个班的学生。其中实验组学生35人,控制组学生35人。
2.1.2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分为归因训练前进行测量、归因训练的实施、成败情境的体验和归因训练后进行测量四个主要步骤。
控制组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练习动作教师小结学生再练习动作教师总结。
实验组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练习动作教师小结归因训练学生再练习动作教师总结。
2.2 数理统计法
将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前、实验后的相关数据录入微机。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然后对实验的各项指标的得分进行T检验。
2.3 逻辑分析法
对实验结果、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科学的分析和讨论,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应用归因训练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
表格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控制组成就动机组内比较
[[ 实验组 控制组
成就动机 实验前 实验后 T 实验前 实验后 T
x±s x±s x±s x±s\&追求成功 26.67±5.07 30.40±5.81 2.63* 25.80±5.93 26.00±5.61 0.13\&避免失败 23.33±10.82 21.93±9.29 0.54 24.47±9.15 24.93±7.40 0.21\&]]
从表格1可知:实验组在实验后比实验前的追求成功动机明显增强,经T检验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避免失败动机则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明显,经T检验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成就动机水平计算公式(Ma=MAS-MAF)可知,实验组在实验后成就动机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而控制组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在实验前后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成就动机水平计算公式(Ma=MAS-MAF)可知,控制组在实验后成就动机水平变化不明显(见表格2)。
从表格2可知:实验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追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动机上变化不大,经T检验后,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实验后,实验组的追求成功动机比控制组高,经T检验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和控制组的避免失败动机变化不大,经T检验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3.2 应用归因训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表格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控制组考试成绩比较
[[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组 控制组 T 实验组 控制组 T
x±s x±s x±s x±s\&考试成绩 83.50±4.33 82.13±6.34 0.98 86.67±3.52 82.80±8.17 2.39*\&]]
从表格3可知:实验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考试成绩变化不大,经过T检验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的考试成绩比控制组高,经过T检验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本实验中,主试通过在成功或失败情境下使实验组学生的归因倾向朝积极的方向转化,提高了实验组学生的追求成功动机,成就动机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本论文的作者认为,学习成绩没有提高的根本原因是归因训练的方法选择不当。在本实验中,主试根据乒乓球教学和大学生的特点,对归因训练的方法进行了整合。主试通过集体干预法中的理论讲授法、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和观察学习法结合个别干预法(与被试谈话)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归因训练的效果显著。实验组的乒乓球课期末考试成绩比控制组学生的乒乓球课期末考试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4 结论
第一,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归因训练,可以使大学生在追求成功的动机方面显著提高,避免失败的动机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显著,因此,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第二,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归因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乒乓球考试成绩。实验后实验组的考试成绩比控制组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