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学年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如今网络资源丰富,获取方式便捷,许多挑战传统授课的教学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学生接受。比如国际名校的公开课、TED、可汗学院、Corsera等,许多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学习。青年教师可以多看看国内外名校、名师的授课方式,尝试采用一些符合现实情况的创新方法,既让学生对新鲜授课方式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亦更大限度地挑战教师的自我改变能力。另外,青年教师应多利用时间阅读专业及以外的书籍。一个教师的个人魅力往往能带动学生对一门课的学习兴趣,而魅力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位老师对这门课程的熟悉程度以及课外知识的渊博程度。闲暇时多看书,增加自身的知识贮备,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和生动性。
3练:练习备课,参加教学竞赛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练习控制备课的时间,既要充分又要懂得及时停止。先要明确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然后构建好课程的总体框架,再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最后精心选择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教学设计,可以针对每一个课程主题累积一套教案,适当延伸地讲述知识点。一位心理学教授说,每次教授一门课以后讲课内容都或多或少要改变,经过6-8年后它们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因为一个领域在变化,自己的想法也在不断发展。白岩松采访斯坦福大学的名誉校长时问道“:教授,您从教几十年,在教学中最快乐的是什么?”这位教授答道:“上完课后有学生站起来说我那个问题讲错了。这说明教师备课仍存在疏漏,而且学生也在认真听讲、仔细思考。”因此,青年教师要以正确的态度接受自己上课时犯的错误,要及时更正、调整,边教学边修改教案边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参加教师教学竞技比赛是自我提升的捷径。多参加一些教学类比赛,特别是针对青年教师的活动,通过比赛可以系统、集中地学习到要上好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要采取什么手段。同时,可观察比赛对手如何上课,可从他们身上学习到自己不具备的优点。
4聊:与学生交流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无论是十几个人的小班还是面对上百人的大班授课,教学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互动。而互动除了在课堂上,课堂外与学生的聊天、谈心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如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有主见,但又因网络等各种方式给予的信息量过多而容易迷茫,难以抓住重点。因而青年教师应常在课间或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听课感想,对课程的期望,认识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状态,可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更正自己的授课风格和方式,使教师由教学中的独白者变为教学中的对话者。
5思: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圣人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古人亦以一日三省来不断完善自我。青年教师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也要经常反思、经常回顾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以此警醒自己、改善自我。有效的反思方式有许多,诸如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像法和档案袋法。结合现状,录像法和总结法较为普遍采用。青年教师可录制自己上课的过程,在课后自己观看,发现不足;同时,及时对一天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共同分析。长此以往,既可提高教学质量,又可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
篇2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共同趋势。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7%时,就标志着该国或地区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以60岁为标准,1995年,我国老年人口为1.14亿,2000年为1.29亿,2010年为1.52亿,2020年为2.01亿,2030年为3.42亿,2040年为4.09亿,2050年为4.38亿。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庞大。我国老龄化速度极快。比较世界部分国家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从9%增加到18%所需要的时间,中国为25年,英国为45年,美国为66年,瑞典为85年,意大利为100年,法国为140年。这表明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中国的加速度最高。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世界各国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与探索,老年大学就是其产物之一。实践证明它将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积极、合理、有效的模式。
2老年大学的发展模式
老年大学最先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有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
(1)英国模式。
英国在19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英国的老年教育起步早,发展较为完善。根据提供教育资源的渠道,英国的老年教育可以划分为高等教育系统、地方教育当局系统以及志愿团体组织系统。在前两者中,老年人是以普通成人的身份与其他年龄段的成人共同参与教育,而后者则是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展的特殊老年教育,并以“第三年龄大学”的办学形式为主。
(2)美国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美国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老年教育的问题。总体说来,美国老年大学的主要由两类机构提供:其一是各类大学,包括国家级、地区级和社区大学;其二是专门负责老年活动的非营利机构。老年大学的教育形式多样,可以是课堂学习,也可以是户外运动(登山、旅游、参观等),时间可长可短。目的是寓教于乐,让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乐趣。
(3)日本模式。
日本老年教育的实施形态主要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等公共机构实施的形态、民间团体等实施的形态、利用通讯媒体进行函授教育的形态。前两者可称为设施利用型,后者称为媒介利用型。日本老年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施:高龄者学级、高龄者教室;发挥高龄人才作用事业;老年人大学、大学院及长寿学院。
我国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老年大学主要依附于政府、教育系统和国有企业,其政治意义强于教育意义。
3我国老年大学的现状
1973年,法国的皮埃尔·维勒斯教授在图卢兹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亦称“第三年龄大学”。此后,各类老年教育学校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三种典型的模式政府投资型模式、自治自主型模式与社区型模式。我国的老年大学在世界潮流的引领下也得到一定发展,1983年6月4日,山东省率先创立了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迈出了第一步。1984年3月1日,广东省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民办老年大学-广东领海老年大学;1995年与2000年,上海市老龄委、上海老年大学、上海电视大学先后联合创办了上海空中老年大学与上海网上老年大学,现代传媒手段与信息网络技术被运用到老年大学中。目前,我国已拥有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2.6万余所,在校学员超过230万人,每位100老人中就有2位接受过老年教育。上海市这一比例接近10%,位于全国前列。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水平,再加上它还是一项新事物,因此,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
4我国老年大学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老年大学的发展中,由于国家对老年大学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促使中国的老年大学教育不断地走上发展的道路。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对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很多关于老年大学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如:教育形式单一、教育设施设备不齐全、教育内容不丰富等等。但中国在发展老年大学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几个根本问题:
(1)经济支持不足。
一是国家经济实力不足,对老年教育的投入跟不上老年社会的发展;
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阻碍了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
许多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在10000多美金,而中国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国家,中国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2)社会重视不够。
我国当前教育发展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老年大学事实上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这种地位导致其管理混乱。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教育、民政、人事等部门多头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责任分散化资金匾乏,老年大学是非盈利性社会福利机构,需要财政部门的支持,但没有足够的投人改善老年大学的硬件设施队伍涣散,缺乏专门的老年大学管理与教学人才,高等院校没有设置相关专业,老年科学研究机构屈指可数。
(3)老年人认识不够。
目前,人们对老年教育认识还不统一,有的重视,有的不重视。有的认为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素质、促进社会进而使真正能够参与到老年大学中的老年人不多。老年大学实际上所针对的主要还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离休、退休干部等教育对象。
5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对策
老年期是个体生命的最后阶段,个体将在此阶段度过三分之一的生命历程,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个资源和市场。这势必造成我国老年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和普及程度还不够。究其原因,师资匮乏、经费不足、产权虚置是制约老年大学发展的桎梏。随着该群体规模在逐渐扩大,办好老年大学已经成为当前及将来一项紧迫的社会课题,现提出若干对策以促进老年大学的发展。
(1)更新观念,加大宣传,使社会重视老年大学的生存与发展。美国学者埃里克森(EH·Erikson)指出,人到老年,往往会处于自我完善和自我绝望两端之间。因此与一般的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更应侧重于人生最后阶段的自我完善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义。
(2)改善老年大学的教学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认识到老年大学对老年个体和整个社会有巨大的意义与价值,可以因地制宜成立老年教育管理机构,引进专业人才、实施专门管理,逐步形成一个由政府统筹规划、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业务指导、涉老部门参与操作的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格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老年教育经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政府还可成立专门研究老年教育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机构。
(3)运用各种办学力量,形成多元化格局。传统大学面向老年人开放,老年学员可以以非注册学生身份旁听课程以及公开讲座;开放大学吸引大量的老年人参与学习。地方教育当局可以通过直接开办课程等形式来促进老年教育的发展。自主自治办学突出表现为第三年龄大学,全部是由老年人自发成立、自行组织、自助分享。(4)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力量。
老年大学绝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养老场所,也是满足老年人日益强烈的“职业技能提高需求”与“自我发展需求”的再教育基地。原有的娱乐型课程已略显老套,因此开设计算机、英语、法律、金融、现代科技等课程刻不容缓。强化师资力量的措施主要有部分高等院校可开设老年教育学等相关课程,为老年大学输送教学人才选聘热衷于老年教育事业者,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与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5)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方便和扩大受教育群体。
老年大学的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极其灵活多样。①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种形式并行发展。②自主教育形式受到普遍关注。老年大学应注重小组学习和分享型学习,所有的学员都是平等的、互助的。③广泛重视和发展远程教育。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网络扩展到乡镇一级,在没有老年大学的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老年人同样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上老年大学也不再是体弱多病的老者渴望而不可及的事,他们足不出户,就可接受教育。由此可见,发展网络教育无疑是关注弱势群体中的老年群体的有效途径,为我国构建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步入真正的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6结束语
世界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中国的脚步更快。由于中国老龄人口的数目大,老年大学教育的缺口也相应较大。发展我国老年大学是解决老年人口教育的根本途径,其发展模式灵活多样,其发展对策主要是针对当前问题,提出适宜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万本根,许改玲.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银色产业崛起的机遇”[J].经济体制改革,2001(3):86-90.
[2]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2):18-23.
[3]郭美玉.美国老年教育与借鉴-对发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4]杜智萍.老年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日本的经验和启示[J],成人教育,2006,(12).
篇3
2.1绿色化学理念在理论教学中的构建
要在理论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意识的构建,必须十分关注国内外有关绿色化学进展的各项报道,注重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已有的资料加以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上,将绿色化学的重要内容较为系统地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并积极跟踪科研成果的新进展、新动向及其相关的新信息,不断丰富、深化和改进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例如,在第一节绪论课里,在给同学们讲述化学前沿技术时,特别提到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绿色化学内涵。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有机化学家———法国学者YvesChauvin和美国学者RichardR.Schroch、RobertH.Grubbs,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被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佩尔.阿尔伯格幽默地比喻为“交换舞伴的舞蹈”,对化学工业、制药工业、合成先进塑料材料以及未来“绿色医学”的发展都起着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绿色、高效”。该项研究使得人们向绿色化学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大大地减少了有害废物对人们的危害。在电化学一节,讲述了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为了迎合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锂电池等以高速的形式发展。那么电池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之时,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连生产电池的一线员工也未能幸免于难。如无锡的某个外资电池厂所发生的员工“镉”中毒事件,以及广东一些电池厂的员工所发生的“镉”中毒事件等。电池的使用涉及到千家万户,废电池的回收处理,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通过理论教学,让同学们了解重金属对人体的严重危害。如,镉被人体吸收后,将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它首先使肝脏受损,继而引起骨软化症。该病以疼痛为特点,疼痛性质为刺痛,始于腰、背,继而波及肩、膝、髋关节,并逐渐扩至全身。活动时,这种疼痛会加剧,轻症患者,咳嗽或轻微外伤即可引发病理性骨折;重症患者,其四肢可屈曲变型,身高比健康时缩短10-30厘米。通过详细地讲解,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电池的利与弊,为科学合理地使用电池打下了理论基础。在水体现状和水体保护一节时,给大家介绍了近几年发生在我国国内重大的水体污染事件,如2005年的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还有太湖的蓝藻的爆发等,让更多人意识到环境对人类可怕的报复。在讲到水体保护时,不是泛泛讲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一般处理方法,而是结合现代污水处理技术,以某个污水处理厂为例,通过实地拍摄图片,讲述了活性淤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通过污水处理的讲解,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同学们的科技人文素质。
2.2绿色化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构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学生在做实验时,一般会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每个化学实验室就像一个小型污染源。虽然每次实验排放污染物的量较小,但是其积聚起来的污染效应绝对不能忽视。因此,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一个非常迫切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高校化学实验室通过微型化实验、减少使用有毒试剂和仿真模拟等一系列措施,进行绿色化实验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来,化学实验室按照绿色化学的理念和要求,改变和重新设计了部分化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改进了实验仪器和装置,进行了微型实验的研究、重要反应过程的“绿色化”。具体做法是:①尽量避免使用或尽可能少用有毒试剂和溶剂(如盐酸羟胺等);②对污染严重的实验进行彻底改造,使之尽量少的产生或不产生污染物,或用绿色化学新实验取代之;③采用微型实验,注重对实验产物或残留物的处理、回收、再生与利用。实验中绿色化学教学的开展,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师生健康,而且增强了师生的环境意识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微型实验的开展,在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实验经验、时间的同时,也为实验内容的充实与改革提供了条件。
篇4
笔者通过多年在老年大学工作的经验,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要提高老年大学的课堂教育质量,主要分两方面:
一、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老年教学不同于普通教学,老年大学的学员一般每周仅上1—2次课,授课教师又往往是外聘的,平时不在学校。由于上课的时间少,学习的内容多,因此要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使学员收获颇丰,学而不厌,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反之,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学员收获甚少,学习就会生厌,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挫。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员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情绪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就高。显而易见,教师就成为提高老年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是激励教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教学工作:
首先,上课前要备好课。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教材不完善,有些课没有课本,只有老师的一些讲义,甚至讲义也没有,只能让学员记笔记;上课次数又少,一周也就1-2次课。因此要求老师讲课前做好对教材、教案的复习准备工作,结合老同志的特点,反复揣摩和熟悉教材、教案,将授课内容烂熟于心,讲课时才能做到运用自如,灵活使用。实践证明,但凡备课充分的老师课讲的也精彩,学员自然听的也认真,课堂教育质量也就上去了。
其次,上课时要讲究技巧。要适应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更要了解自己班级学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认真考虑该采用哪种最有效的教法,组织好课堂教学。老同志普遍记忆力差,听过就忘;而且一个班的学员基础也参差不齐,教师要适应老同志的特点,从基本知识开始讲,多做示范、反复讲解,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教师上课时,节奏要宽松;态度要亲切和蔼,对学员的提问,要耐心回答;讲课语言要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板书要清楚,字体要大;作业讲评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调动老同志的学习主动性,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应当将自己当成录音机的放音键,不管学员接受知识的情况如何,一味地起劲讲下去;或者只会照着课本念,整堂课显得枯燥乏味。如能把学员放在主动的地位,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效果好了,这样课堂教育质量自然上去了。
最后,要注意多开展课外活动,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及时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使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能激发学员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批改课外作业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另外作业讲评也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作业讲评时,可使学员及时更正错误,发现自己知识的缺漏,加深掌握程度。
二、学校的工作是否到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要提高教育质量,除了教师工作要做好以外,学校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设置课程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但老年大学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规定,开设哪些课程由各校自行确定。所以如果开设的课程能够适应老同志不同的需要,引起老同志的兴趣,那么来报名读书的老年人就会越来越多。而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才有高的课堂教育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到老同志中去,听听他们的意见,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老年同志希望学什么,然后根据实际条件来设置课程。
那么在设置课程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设置的课程是健康的,是能真正增长老同志的知识,丰富他们生活的。老同志到老年大学来学习,是为了能学到新知识、新技能,跟的上社会新形式的发展;同时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乐趣。因此不能让不健康的甚至是迷信、落后的东西堂而皇之地进入学校,那就不仅与老年人的需要完全相反,而且与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背道而驰。
其次,课程的种类要丰富多样。老年大学的学员不同于其它学校的学员,他们的文化基础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因此他们想学的东西往往也不同。只有门类众多的课程才能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纵观各地的老年大学,但凡办的兴旺的老年大学,它们的课程种类往往很齐全,动静结合,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最后,内容上要突出“学以致用”。老同志到老年大学来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学到新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跟上新形式的发展,因此课程的内容是否具有实用性很关键。如果老同志在老年大学学习,学到的东西能马上运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他们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学习的劲头也会越来越高,学习这门课程的学员也会越来越多。反之,这门课程就会开不下去。
2、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学校应做好教学保障和服务工作
首先,学校要选聘合适的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直接操作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而老同志阅历丰富,自尊心又较强,因此选聘的老师除了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之外,关键还要能尊重学员,和学员有着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同志挑课时,不光看课程内容,还看是哪个老师教的,专业知识好、有人缘的老师往往得到老同志的青睐。
其次,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加大对老师的感情投资。现在各地老年大学都普遍存在着报酬偏少的情况,因此愿意到老年大学上课的老师都是具有奉献精神的,否则,即使勉强到老年大学来也是教不长的。如果能建立激励机制,大力表彰成绩显著的教师,同时加强对学员尊师重教教育,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将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篇5
(一)提升学生对英语翻译的认识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下,许多学生将英语翻译作为一种负担,他们在课下被动的完成英语教师布置的翻译作业,没有去深思翻译中存在的技巧,无法掌握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降低他们的英语翻译质量。大部分学生没有定位好自己的英语学习地位,他们上课只能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英语翻译产生抵触心理,最终会对英语翻译失去兴趣。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翻译教学时,尤其是对于一些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需要结合他们的专业,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体验两种语言相互转化的乐趣,最终达到英语翻译教学目标。在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翻译实践的指导,从而忽视对学生英语理论的讲解,许多学生只是为了翻译而进行翻译,没有将一些科学的翻译技巧运用其中,翻译出的文章或者句子水平较低,不能够展现出原文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翻译技巧,将翻译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找到更适合自身学习的翻译方法,提升他们的英语翻译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翻译过程中敢于用自己所学过的英语技巧来表达原文,提升学生的翻译信心,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提供帮助。
(二)大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要想保证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就要积极创新自身的翻译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的英语翻译学习难度,满足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第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大量资源来来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英语翻译技巧,从而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翻译的信心。大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英文字幕的电影,然后让学生结合电影中的情景来翻译人物所说的话,然后将学生的翻译与英语原版翻译之间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自己与专业翻译之间的差异,同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将翻译技巧融入其中,加深学生对英语翻译技巧的认识,掌握更多的翻译理论,在今后的翻译中能够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第二,鼓励学生分析英语谚语中的翻译技巧。教师在讲解英语翻译时可以鼓励学生分析英语谚语中的翻译技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兴趣,降低他们学习英语翻译的难度。比如:蜡烛照亮别人,却毁灭了自己。
(三)适度讲解英语翻译理论
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翻译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英语翻译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必要,这样就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低下,他们不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来熟练掌握相关翻译技巧,最终影响到他们的英语学习。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转变学生的英语翻译学习理念,为学生适度讲解英语翻译理论,实现大学生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在讲解翻译理论时,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出相对科学的教学方案,拓展学生的英语文学视野,找到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率。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设的理论知识水平,在教学中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翻译问题。最后,教师应该要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英语翻译相关的书籍,找到自身翻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弥补自己翻译上的不足,从而提升自身的英语翻译水平。
(四)调整英语翻译教学课程
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校对英语翻译教学不够重视,使得翻译课程设置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翻译教学中,学校应该要给予英语翻译更多的课时,让大学生能够学习到系统完整的翻译技巧,提高他们进行英语翻译的兴趣,为他们今后英语知识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将有针对性的翻译理论教授给学生,为他们例举大量的翻译例证,从而弥补英语教材上翻译理论讲解的不足。大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掌握更加科学的翻译技巧,提高自身对英语的认识,降低他们的英语学习难度,学习到更多的英语语法和句式,增强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水平。此外,通过翻译主体课堂的设置,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多,教师可以及时指出学生英语翻译理论中的不足,指导他们更好的参与翻译实践,最终增强他们的英语翻译能力。
篇6
CDIO全称为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翻译成汉语是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意思。这是21世纪初期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也有些研究者将其归纳为“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它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3所著名工学院理论研究的成果,将教育实践过程和工程项目研发做类比,最初应用于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旨在向他们灌输现代工程学习观,让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注意课程之间有机联系,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构思与设计两个环节,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和成事能力培养具有关键的作用。CDIO教育模式被介绍到中国以后,马上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工程和管理学领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2008年5月17日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的召开及相关课题组的成立推动该研究走向。此后,CDIO的研究范围不断推广,主要集中在各个学科课程和人才培养方面,如IT课程、艺术专业课程、机械与电子信息课程等;人才培养包括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等;然而,目前将CDIO教育模式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并不多。在学术期刊网站录入关键词“CDIO,英语教学”,总共收录文献12篇,其中多从微观方面来阐述,如杨扬2011年发表在天津市教科院学报的《CDIO项目式教学法在英语专业精读课程中的应用以CDIO教育模式》,以具体的英语专业课程为例论证了CDIO项目式教学法的实用性,2014年2月简耀的《CDIO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设置》则从课程设计方面阐明了CDIO模式在商务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可行性和优势。除了研究英语专业的,近年也有涉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但同样缺乏宏观的视角,如杨小鹃发表在《高教探索》2011年5期的《借鉴CDIO模式深化工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认为CDIO对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培养工程思维能力,团队工作能力,自主构建意义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CDIO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改革实践路径
3.1CDIO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当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CDIO模式的设计(Design)启示我们要进行整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程应当由三大块组成,一是语言基础类课程如基础英语,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由易到难可分为一级到六级。二是英语技能类课程如写作(初级、中级、高级)、口语(初级、中级、高级),三是和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旅游英语口语、科技学术英语泛读)等。研究者认为,在构思(Conceive)理念的影响下,大学英语课程不必拘泥于形式,如打破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区别,而要充分利用好学分制,每一个同学只要修满规定的大学英语学分数量即可,而不规定学生必须选哪些课程。这样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任意搭配不同类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当然,具体学生选修什么课程,课程开设的先后,必须尊重循序渐进的原则。此外,过去被忽视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ESP)课程有利于培养大学英语各个专业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我们不能再流于形式,要在这方面进行优化。
3.2CDIO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问题或项目教学是CDIO模式提倡的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的主要方法,与外语教学遵循的“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和发现学习(discoverylearning)同门同根。问题教学法(problemmethod)源于20世纪初的研究性学习思想。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J.杜威认为,思维的自然规律不是形式逻辑,而是所谓“实验逻辑”的反省的思维,它是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的过程。我们采用此种教学法,指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获取知识,以求发展自己的智力与创造才能。我们利用教学蓝本或者在真实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他们创造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条件,不仅注意英语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技能的训练,还注意语篇和语境一体化,其间涉及篇章结构分析,题材和体裁分析,时而加入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分析。比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全新版第一册Unit3UnderstandingScience,TextAPublicAttitudeTowardScience,学生首先从标题发现问题。他们把Attitude和Sci-ence两词作为切入点,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公众对科学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好奇?科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公众对科学的态度会影响科学的发展进程吗?教师可以先设置或导入问题,然后再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来讨论并解决问题。
3.3CDIO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改革
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方式不太合理,单纯以学生期末考试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来评判教学效果,而没有把过程评价考虑在内,缺乏可信度。CDIO教学理念的第四个环节运行(Operate)要求改革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制度。首先,评价的主体要全面化,除了教学管理者外,广大教师和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甚至是教材编写者,社会机构人员也可以参与其中。在所有的评价主体中,学生处于核心地位。评价体系改革的内容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他们的需求,并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其次,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内容要实现多样化。需要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样化评估机制。此外,教学评估手段也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估和访谈外,定期发放调查问卷等也不失为一种新方法。
篇7
随着高校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大,大四阶段的学生时常请假外出参加各类招聘会,学生学习精力的转移,导致这期间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传统专业课对学生工程理念建立作用有限,导致学生进入工程领域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跟随资深技术人员恶补相关知识。另外,根据高校多年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学生普遍反映大学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对考研走学术道路的学生有益,对直接就业的学生极为不利。教学过程相对实际的工程知识学习不足、融合贯通案例教学缺失,从业后往往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做大量恶补、完善。以工程咨询业为例,这个领域的从业者业界普遍的共识是:即专业又复合的T型人才最佳。具体而言从业者有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应有的工程素质,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熟练操作能力、学习提高能力;同时拥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及足够的专业工作经验。因此,在高校教育过分强调理论研究、忽视应用的大环境下,满足工程咨询就业的新鲜血液——高校毕业生,存在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学因大四的就业机会寻找而丧失,而基础教育形成的复合型素质,因大学专业设置过于细致而肤浅。高校教育教学内容的过分限制,导致学生难以满足咨询业的需要。
近年来,因为大学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所以高校更加注重打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也更加注重高校的定位与社会分工,即学校不应该全定位为教学研究型,都专注于某几个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博士生办学点创办。在众多的高校中,本科教育更多的是应用型教育,大部分学科建设应该重新梳理,将一些不擅长的教学实践环节外包给企业或工程实践中心。借此利用专业人力资源,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满足工程素质直观、快速培养。就其原因,高校教师多数要求研究生、博士生学历,但是这些教师基本是按高等教育传统模式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逐级培养而来,基本没有工程实践的历练。而企业或工程实践中心长期进行工程实践,积累了足够的知识、构建了相应的平台,利于学生在较短的学时内比较直接、快捷领悟基本工程知识,掌握后续学习方法、系统领会已学理论课程与工程实际的关系。目前高校工程实践教育多以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展开,但是因为大学生到了高年级后学习热情消退,课程学习多数处于应付,而大学一二年级时理论知识学习过多过重、考试考核压力巨大;学生延续高中高考的应试学习模式,使他们难以在较短时间领会理论知识中蕴含的工程常识,导致教学内容囫囵吞枣。而更多的情况是,集中实践教学(包括外包给企业或工程实践中心)经常是走马观花方式,教师自身都对工程实践缺乏深入认识、难以深度剖析讲解,而企业授课人员的教学经验、工作投入等局限,也导致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学生就业后结合实际工作做大量恶补、完善也就不奇怪。而工程咨询就业的新鲜血液——专业又复合的T型人才自然更加短缺。
四川理工学院在教改实践中,注重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加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尝试,比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相对成熟的办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本科教学模式的创新、巩固教学中心地位、狠抓学风建设、加大对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做法有:以导师制为突破口,指派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作为专业导师,从入学开始就实施工程教育引领,引导学生四年的学业直至毕业。这种指导不是单纯的一两次教学辅导(区别于目前常规的专业导论教学),而是从大一的课程内容开始,在相关教学内容中每个章节引入关联的工程案例,进行必要的剖析讲解,即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引导了后续学习热情,转变了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避免了简单粗暴的学风建设说教。二是强化大学二三年级专业基础课的通识教育的理念引入,把每个专业中那些最基本、原理性、核心类的知识点抽出来,在大二大三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有机整合,并辅以大型工程案例分析研判,强化应用型工程实践内容教学,从而使学生较早了解就业领域,关注相关知识积累,使成人成才教育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中。三是创造优质的课外辅导资源“微课”、引导学生“慕课”,让更多学生喜爱的现代教学方式进入教学过程,以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各类教学竞赛、国内教学大赛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才能,彰显学生个性,为专业又复合的T型人才成长打开通道。通过近年进入工程领域学生的反馈,这三个主要方法有较好的效果。笔者在自贡川南咨询中心了解到,教学改革后的毕业生,在进入行业的初期,表现了较高专业知识积累和复合的工程素质。在资深注册咨询工程师的指导下,日常工作工程理念清晰、常识相对掌握,咨询服务没有出现低级错误,较好展现了人才雏形。
三、高校毕业生从业工程咨询后的继续教育探索
从业工程咨询领域后,如何积累知识与经验,通过国家考试获得注册资格,并在业界建立个人声誉,是年轻员工必然走过的一段道路。自贡川南工程咨询中心与四川理工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经验值得分享。咨询中心领导高度重视企业自身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在团队人才的年龄梯级配置、业务培养主辅兼顾等方面做了特别的考虑。通过领导的有效管控引导,团队有效消除了“教会了徒弟师傅怕丢饭碗”的担忧,老带新的“传帮带”模式、主专业辅导教授辅专业的兼修学习、咨询业务的内部研讨与典型案例剖析点评、每周或每月一次的点对点面对面的谈心、每年1~2次的外出集中学习及考评,促进年轻员工较快成为专业又复合的T型人才,即菜鸟变老鸟。老带新“传帮带”模式具体做法是:依据咨询中心老专家个人的专业、数十年工作经历,精选其优势领域,培养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本科毕业生,保证咨询所需的历史经验获得继承,同时利用年龄差、相互不具有太多竞争的特点,促进这种继承发扬光大。“传帮带”能够无保留的进行,也促进年轻从业者能在现代计算机应用、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方面以诚相待的进行工作协作。新老两代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企业与员工实现共赢。主专业辅导教授辅专业的兼修学习具体是:建筑辅修造价、道路辅修市政、农业辅修生态、经济辅修旅游……,确保主专业与辅修专业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提升专业又复合的T型人才未来发展空间,且在较短时间内能获得一定成效,即满足企业业务开展所需人力资源储备,同时让缺乏耐心的85后、90后毕业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看到一线希望,增强学习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咨询业务的内部研讨与典型案例剖析点评,即要听取老专家的高见,也允许年轻员工的“异想天开”。通过辩论、思想的碰撞,让事实越辩越明,咨询成果质量越来越高,年轻员工在大的辩论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应对咨询成果的专家评审。每周或每月一次的点对点面对面的谈心,则通过中心领导进行,这种交流注重了隐私性,关注了年轻员工的冲动与耐心、资深老专家的颜面与自尊,通过和风细雨的批评指正,说事实讲道理纠正错误,及时化解内部矛盾,疏导不满情绪,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每年1~2次的外出集中学习及考评特别强调学习要实实在在的获得收获,避免游山玩水的逍遥旅游,使员工与国内同行、顶级专家的交流中获得明显收益。
四、工程咨询继续教育的优化完善建议
在过去的实践探索中,工程咨询的继续教育笔者还有一点遗憾,这就是行业协会对注册咨询工程师有继续教育,而新从业人员的教育仅是执业资格考试的应试教育,缺乏面对基层工程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如果这类继续教育能学习高校的课外辅导资源“微课”、引导学生“慕课”,工程领域的工作人员将能获得更好的培养。特别强调的是:各类高校不可能建立专门的工程咨询专业,因此工程咨询工作开展都是在高校现有专业中早期引导学生适应相应专业工作,并使这些新鲜血液逐步适应该专业的工程咨询工作。但是咨询的业务范围,决定了单一专业的弊端,因此在基层咨询工作中,经常出现从事经济工作的文科毕业生,看不懂工程图纸,从事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按经济模型进行咨询分析。为此,建议行业协会开展“微课”为方法的继续教育工作,也就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资深咨询工程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其中,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或典型案例)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笔者曾将自己在高校的精品课程《工程制图》教学过程适当精炼供咨询业文科学生学习,“知识内容微小化”、“知识获得便捷化”、“满足个性化”的特点,收效良好。如果行业协会能提供软硬件平台、委托资深咨询工程师分门别类逐步建立视频课件、提供教学过程等一条龙服务,各咨询机构只是付费安排员工“慕课”进修,并通过考试,即可有效解决基层员工的工程素质恶补与完善问题,为工程咨询专业又复合的T型人才培养创建快速通道。
篇8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年来,真的非常感谢爸爸妈妈的默默支持关心。虽然他们总是不在身边,也很少管我,但是每当遇到挫折或小有成绩,总是有他们在。
身在杭州时总是思念北京的大街小巷和武汉的美味小吃。非常感谢陈盼学长和张平学长对我的照顾和指点,虽然错失了新浪,还是非常感谢在新浪的经历对我的熏陶。论文的开题是在新浪的工作中得到的灵感,虽然没有亲手去做新浪微博客的工作,也算是把这个课题按照原来的思路完成了,小有欣慰。
四年中历次备考,都过得还算顺畅。唯一一次熬夜复习贡献给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还要感谢刘琴给我的习题和答案,感谢出题的老师超纲导致一些题目大家都不会,于是我也浑水摸鱼地混了了七十几。在计算机双学位毕设焦头烂额的时候,符辉和王楠给了我巨大的帮助,真如雪中送碳。感谢符辉同学爽快又耐心地帮我修改代码,感谢王楠的帮助。当我被“陶天下,赢校园”校园活动的工作淹没的时候,同学在作业代码完成部分给了我最大的帮助,还要感谢他们在我成长中的一些点滴陪伴,那些都将成为校园美好的回忆。
篇9
9月,我怀揣着对大学的遐想带着河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到保定,没有父母的陪伴,独身一人拿着行李报了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陌生的大学,这一切在我眼里是那么陌生……来到宿舍,七个陌生又充满激情的面孔,大家来自河北省的各个城市,每个人都带着各自家乡口音的普通话七嘴八舌的聊了起来。很快大家熟悉起来,就这样,我们的大学生活拉开了序幕。
大一
大一的生活是激情快乐的。
大一是对以后没有过多的想法和压力的。上了大学才发现每周的课程相对于中学时简直太少了。充足闲暇的时间让我们有了更多娱乐玩耍的机会。我们尽情享受着高考以前从未有过的充裕的时间,宽松的环境。当时还在河大本部,宿舍内都有电视,那时候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各自的床上看电视。有时候因为看中央三还是河北四争得热火朝天。现在说起来,成了我们室友相互间的乐趣。本部粗壮的树木、茂密的植被也成了大一时永恒的记忆。有时到上课的地方要走很远的路,一群同学嬉闹着一起走过校园绿荫下的小路,这种情景以后怕是毕业以后在也不会有了。还记得曾经有一天上午要上西方美术史的课,结果那天整个宿舍的人似乎都中了瞌睡虫,早上竟然没有一个人醒。结果接到了老师的电话,顿时我们睡意全无。慌忙起床向九教奔去……
大一最激情是事情就算是看世界杯了,夏天正是德国世界杯,男生宿舍楼那阵子真是疯狂无比,我们一同见证了澳大利亚队在零比二落后的情况下最后连扳三球淘汰日本队的爽快,领略了黄健翔狂风怒吼般的解说门事件。大一火热的夏天随着世界杯的热情热血澎湃。
本部的大学生活只有一年,在大一暑假前夕,我们搬到了河大新区,大二的生活随着新的环境继续上演……
大二
大二的生活是稳步向前的。
基本熟悉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节奏以后,我们迎来了大学期间唯一的一次外出写生。地点:邢台市路洛镇贺家坪村。这是一段大学独特的记忆,一起吃一个锅里熬出来的土豆炖粉条,一起爬山、摘柿子、挖红薯。虽然有一些不太道德的行为,但是我们一同拥有了快乐而美妙的时光。
下学期的时候由于学习专业课程的需要,每人都陆续买了电脑,这样除了平时上课,电脑成了大家主要的娱乐工具。从那时开始,音乐、电影、电脑游戏开始充斥在大学的课余时光中。电脑渐渐成了大学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件。
大三
大三是彷徨徘徊的。
已经是学校的“老生”了。学习生活依然按部就班的进行,开始凭着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尝试做一些相关的活儿。但思想和行动上相对于以前貌似渐渐懒惰起来,经常很久不出门,经常每天是从中午开始。经常哥们几个举杯小酌,在混沌的状态中也会想偶然思考一些关于人生的问题。到了大三下学期,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莫名的郁闷,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开始试着计划自己的人生。上课开始比以前更专注的听,作业开始更认真的做。
有些东西你是无论如何也留不住地,它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从你指缝中悄悄滑过,譬如时间,譬如青春,你只能斜靠着墙壁,呆呆地看着它一分一分地流逝过去。四季的雨还是在飘,雪还是在飞,花开花谢,依旧在轮回。
当我又一次走过通往教室那条熟悉的路的时候,看着大一大二的同学上体育课学习我们早已学过的太极拳,似乎也看到以前曾经的影子。看着道路两旁的树木又一次变得枝繁叶茂,突然发现树木比以前高大茂密了许多,突然间觉得时间过的如此迅速,都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享受大学生活,时间却早已把我们带到了大四……
大四
大四是忙乱复杂的。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大四的生活开始了,我们去了北京考察,除了参观名声古迹和博物馆让我对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赞叹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也感受到了现实中北京上班族的压力、紧张和焦虑。从北京回来后,开始更多的关注关于工作就业之类的信息。内心的压力开始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对以前专业技能不足的地方进行了恶补式的复习巩固。时间依然飞速的流逝,感觉一下子就到了。在大学的最后一学期里,课程虽然很少,但每个人的忙碌程度却感觉是四年中最繁忙的。每个人都开始四处奔波,每个人开始找公司单位实习,很多同学都去了别的城市上班实习,宿舍里也失去了以往的热闹,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在一起最后的日子,每个人的心里有种难以言表的感受。当我们又一次返校相聚在一起的时候,开始回望过去,说一说大学中每个人身上曾经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每个人还是那么开心,那么快乐。我们还幻想着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能从新上一遍大学的话,我们又会是什么样。但我们都知道,时间不会倒流,大学只有一次,这些终究会成为过去,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这段记忆是不能忘记的,也不会忘记的。当我们把毕业论文毕业 设计最后完成的时候,大学生活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我们又一次举杯小酌,说了很多肝胆相照的话。在醉生梦死之间我们才发现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我们敏感,我们冲动,我们偏执,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
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曾经在某一瞬间,我们都以为自己长大了,
但是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信念、理想、欲望,还有勇气、责任、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在生活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其实我们从未长大,还不懂爱和被爱……
篇10
清华的刘海洋硫酸泼熊的记忆还没有褪去,复旦的张亮就给我们上演了剪刀刺猫眼的动物惨剧,清华、复旦,这样刺眼的字眼,也许可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但这不是关键,因为任何一个做出这样惨绝人寰的暴行的人,都不能让我们容忍,只是发生在这些高材生身上,更让我们震惊罢了,张亮——这位外表斯文的研究生在解释其行为时说:“你知道我没有任何发泄的渠道,把小猫拿过来(养),一方面是因为小猫的可爱,我可以摸它……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如果我愤恨的话,小猫也可以提供一个给我这样发泄的渠道……”如果说刘海洋是消极漠视动物痛苦,这位复旦学生则是积极地从动物那里获得反常的快乐,其残忍和反常程度更加严重。在他看来,那些娇弱惹怜的猫咪不是有情感的生灵,而是他可以任意的对象。扫视施暴者的动机和心态,我们禁不住心寒!凡此种种,应该引起中国整个教育界对人才标准的反思。
中国高校已经流行一种病。在只注重应试教育的中国,出现什么样的变态学生都不足为怪,小学他要拼命考个好初中,中学他们要争取考名牌,大学了还要四级过级率和找工作,研究生了他要争取出国……中国的学生从小走过来肩上的担子不轻。学校只看重应试教育不注重心理教育是制度的必然需求。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我看只是口号而已。记得马加爵案发发生的时候,高校曾经欣起一种开办心理辅导班、开展心理教育的,可是,随着马加爵事件的远去,这个很快恢飞湮灭。这次张亮虐猫事件,又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个大学(高校)教育病得不轻了,如何治疗如何根除?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事情。
二、目前高校教育的的缺失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而20世纪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医生史怀泽在他的著名论著《敬畏生命》一书里曾写道,“人越是敬畏自然的生命,也就越敬畏精神生命”。他还说:“人连对动物、植物的生命都要敬畏,难道能不敬畏人的生命吗?”这些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从小就不懂得敬畏动物生命的人,他长大后也就不会敬畏人的生命。科学家从科学的角度也对此进行了证实:那些小时候虐待动物的孩子,长大后身上都有暴力倾向。正基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身边一些动辄轻生的少男少女们了,那是他们从小就没有受到过“珍爱生命”的教育,这也包括前面提到的复旦大学那位三年级研究生。
早在2002年的刘海洋伤熊事件中,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分析指出:中国的高等教育有四方面的欠缺:即心理教育欠缺;环境教育欠缺;人文精神教育欠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欠缺。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就是人文精神的教育,所谓人文教育就是教大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人与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
三、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拥有一个能与人类长期和谐共处的自然环境。这就要求人类把握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和演化趋势,从长远的、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调整并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扰动,使自然环境的演化有利于恢复、维持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曾指出:“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这精辟地揭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坚持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失去对为满足自身消费需求而进行不适度摄取自然的行为控制,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整体破坏,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环境。人类关心自然,实质上就是关心自己;人类如何对待周围的自然,实质上是人类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人类的部分与整体、片面与全面、眼前与长远、现在与未来之间关系的问题。与此同时,人对自然的一切行为和活动不仅应该遵循客观自然规律,而且还应该遵循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客观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基本观点:一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二是极端的自然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前者虽然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赞美、突出人的智慧、力量、作用和地位,但是该观点极端地认为人在万物之上,是自然的中心、主宰者、统治者,人对自然有绝对的自由支配权利,一切应从人的利益出发,甚至从某阶级、阶层和国家的利益出发来对待自然。其实质是人类利用中心论,无视自然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坚持的就是这种观点。后者虽然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共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赞美、突出大自然,但是该观点极端地否定人的中心地位、轻视人的利益和创造力,认为一切应该顺应自然,自然与人有同样的法律地位和权利,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喻为“宇宙之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刀耕火种方案所坚持的就是这种观点。
当代大学生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论。人类要热爱、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通过道德、法律和社会制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自然、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人化自然与未人化自然等相和谐。我们坚持发展,但决不是把自己与自然重新、甚至更深刻地区别和分裂开来,也不是并列起来的兄弟关系,而是更深切地认识和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具体到动物身上,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态度如何,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现行中学生物课本写道:“取一只活青蛙,剖开它的体腔,看看它的内部构造……”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每个同学都在实验课上,拿着刀子把一只只青蛙或小兔子活生生地开胸剖肚,看它们五脏的位置,看它们神经的跳动、血怎样流动、肌肉怎样颤抖等等。有专家建议修改甚至取消这种让学生学习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怎样痛楚万状地死在自己手里的课程。这不是说不能用动物进行必要的实验,而是反对现实中大量重复的和不必要的动物实验。某些残酷的动物实验对培养美好心灵并无益处。
篇11
1.1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
体育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普遍比较低下,这主要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环境中的各方面不利因素共同影响下导致的;而应试教育环境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并且由于学校对“三基”教育过度重视,这样就对我国广大学生的体育观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极大地制约了体育文化在我国各级学校的发展和传播。对大学生来说,其体育行为的正确性与体育观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确的体育观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体育行为,养成每天锻炼的体育习惯,从而培养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1.2加快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脚步
体育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人文奥运”理念的传播和推广,对于大学体育的发展以及大学生体育观的养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奥运”理念,有助于加深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内涵,使他们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并自发地宣传体育文化。
1.3培养和加强当代大学生弘扬体育文化的责任心
大学生是知识的储物柜、文化的传递者,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责任,所以大学生应该要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应该要认识到弘扬体育文化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了解“人文奥运”理念在我国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要想将大学体育中“人文奥运”理念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大学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人文奥运”理念的重要性,还应该重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主动去宣传,从而有效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2 “人文奥运”理念教育的施行途径
2.1开展 “人文奥运”理念知识专题讲座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人文奥运”理念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先对学生们进行理论教学,在理论课堂上对“人文奥运”理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人文奥运”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所以大学体育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该理论,充分理解该理论的内涵,从而才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大学体育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安排相应的理论课程开展教学,系统地讲授“人文奥运”理念的内容,让学生们认识到该理念的内涵。同时,学校领导还应适当安排相应的理论知识讲座,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人文奥运”理论,理解该理论的内涵思想。
2.2积极开展体育实践活动
在大学校园中,还可以通过在校园中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方式辅助“人文奥运”理念教育,使学生们在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在大学体育实践活动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使体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人文奥运”理念不仅需要在大学体育课堂实践活动中体现,而且还应该扩散到学生们的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而将“以文化人”和“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到大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中来。
2.3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篇12
1.2财务管理课程的组织形式
1.2.1实用性
在瑞典大学教育的观念里,特别注重课程的实践运用,如同课程大纲里提到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会运用财务理论解决实际的财务问题一样,《财务管理》课程大部分都是由大量具体的实际案例分析和项目讨论构成。我们上课的教材主要参考的是《哈佛大学》1984年编写的一本《财务经典案例》,有一些案例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但是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和学术价值。比如资本结构运用的是万豪酒店1990年代末期进行全球扩张时发生的融资困境问题;还有杜邦公司的上世纪80年生过度负债的案例,到现在也具有研究的价值。这些案例一般都是由每个组提前进行资料查找,并进行数据预算,运用基本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分析,老师会现场点评,其他组学生也可以进行现场提问,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内容的基本把握和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和准备的基础上。教师真正授课的比例其实并不重要,瑞典大学管理类课程尤其体现了这一点。对学生自觉性的完全信赖,让很多学生感觉上课其实过程很紧凑而且辛苦,但也颇有收获。
1.2.2互动性
教学相长在瑞典大学教育课程里体现得很明显,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信任感。瑞典大学里,部分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类课程,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会进行学生的分组活动。在瑞典大学的图书馆,一般都会留出一个专门的楼层作为这些小组进行课后讨论和研究场所,一般提前两天预定房间。这些房间里都提供有多媒体设备,甚至电视和其他休闲设备,可以说seminargroup几乎成了学生交流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反而在课堂上的单一教师的授课显得并不重要了。在大量的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一般并不会给予过多的评价,但会让其他组员进行对抗讨论,场面往往会是很激烈的。甚至对方学生会对本组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规范进行很严厉的批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友谊,因为这是专业的讨论,大家都是遵循课程的要求来做。如果谁没有达到应有的规范度,当然应该受到批评,所以在课堂上的oralpresentation往往都会产生很好的思想火花和创新的观念。我就经历过一个德国学生将自己创业的医药公司的例子加入到资本预算的案例中,提出了全新的财务评价指标和标准的,让老师和其他学生都刮目相看,结论没有唯一性成为了《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类课程共同的特点。这些互动的教学环节,让课程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往往会让人记住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和计算公式,教师也会得到很多新鲜的观点和方法。
2课程结束后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结束后,除了教师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评价,除了笔试,还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研讨会等小组的平时打分,这些在最终成绩中都会有很清晰的、各自的评价,一般都是分成两个等级,即:优和通过。同时,为了监督和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瑞典大学一般会在课程笔试考试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普遍地对学生进行教师授课效果的网络调查。瑞典半学期课程结束后一般会在一个月内对教师的授课效果进行广泛的网上问卷调查。其内容主要涉及到课程前期准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及课程效果等各个方面,具体有。1)各个指标总体汇总结果(具体量化指标从非常同意到强烈反对5个等级,分数越高表明其教学效果越好),《财务管理》课程的总体汇总评价结果,大部分都在较好的水平,说明学生对该门课程有较好的认可度。2)课程目标的调查。这部分包括提问:你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学习成果有了清晰的画面。其结果大部分集中在4~5分,说明学生对该课程有较为清楚的理论认知。3)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提问:授课内容是否与课程大纲等要求基本符合的;课程的教材和参考文献的内容与课程大纲是否相符;内容是否与课程本身的内容相符。4)课程组织形式效果。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考试各个组织环节的效果满意程度。问题包括:课程结构是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并达到了预期效果;课程的教学工作方法是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你实现了学习目标;考试环节是否是精心设计的,并反映了自身的学习效果。5)课程实施。主要调查《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效果。问题包括:该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课程是否为其他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时帮助我实现学习的目标;通过教师的努力该课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能够实现学习成果。
3中、瑞大学教育的对比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欧洲国家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都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机会。个性发展是从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的,个性发展取决于个体的特性,取决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和个体的内在自我价值的追求。培养有个性的人,才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实行多元评价,这是欧洲不仅是大学也是中小学教育中遵循的一种普遍的教育理念。本科生的成绩只有三个档次:VG是优;G是通过;U是不通过。而等级的划分是多方面的考核,包括考试成绩、上课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讨论等等。当然,并不是瑞典这种大学教育制度就不存在任何问题,比如瑞典大学在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方面也存在矛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瑞典出现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趋势,高校布局在地域上不断扩大,使来自不同经济及种族背景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但是也有一种担心是:如果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没有对教育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数量扩张意味着自我终结。针对这种批评,瑞典中央政府对高校进行了质量评估。结果显示,高等教育质量基本令人满意,高校间没有系统的质量差异。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瑞典现行的政府经费投入体制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学分)作为拨款的重要依据,这种体制为高校灵活地设置教学科研的优先领域提供了保障,因而得到广泛认同。但这种投入体制对学生选课需求的变动过于敏感。并且过分迎合学生的需要,会导致高校的短期行为。例如在专业设置上,如果高校一味提供受学生欢迎的课程,那么各个高校的专业将会趋同,高校失去特色的风险就会增加。此外,在这种财政投入模式引导下,高校可能会降低考试难度和学术标准,以保证更多学生能通过考试,从而得到更多拨款。上述种种都是瑞典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隐患。
篇13
高校的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反映学校质量建设的特色优势、以及不足和改进措施,这些项目也是学校制度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存之本,不断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始终应该是高校不懈的追求,所以,大学制度建设,尤其是质量建设工作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容忽视。应该说,高校质量年报的不断完善,与高校大学制度的建设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鉴于此,笔者就充分发挥质量年报作用,完善大学制度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尽量确保所收集反馈信息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首先,高校的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的信息应该真实可信,不怕暴露缺点和问题,勇于接受各方的质询和意见,这也是高校勇于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真正要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收集的反馈信息才有真正的价值。同时,要尽量确保所收集反馈信息的真实度和可信度。高校的质量年度报告后,要本着主动、坦诚的态度,积极的与广大的受众进行沟通、交流,听取大家的意见。其实,质量年度报告的可以理解为是给学校、也给公众提供了一个渠道,大家可以就学校的办学、质量建设等相关问题集思广益,协助学校共谋发展。在这里,一些重要的受众群体,比如上级主管部门、相关的行业企业、同类院校、学校的毕业生、在校的师生和学生家长等,或者因其专业性、或者因其对学校倾注了较多的情感、或者因其对学校发展有较高的关注度,往往会很认真的关注学校的质量年度报告,很用心的去思考存在的问题,很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反馈意见,从这些群体收集的反馈信息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所以,学校的质量年度报告后,应该把这些群体作为受众的重点,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和探讨,甚至可以就某些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的调研。其他公众的建议可以作为有益的补充。
(二)要尽量确保所作分析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大量的反馈信息收集上来之后,要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尤其要注意很多文字性的反馈意见,不同于单纯的数据,需要用心的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学校的工作分门别类,单靠某几个人可能很难处理涉及的各个方面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业务部门抽调力量,甚至可以求助于专业的机构。总之,要尽量确保所作分析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让这些反馈信息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反馈信息的采纳要契合学校实际,既符合办学定位又满足社会需求
正如前面提到的,反馈信息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反馈回来的信息肯定也是形形,学校在采纳的时候要作好权衡和利弊分析。有的建议可能刚好解决目前的困惑,有的建议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后才能采纳,有的建议可能还需要斟酌,等等。学校一定要从自身发展状态、学生实际状况、社会需求情况、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综合考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采纳最佳的建议,作出最合适的方案,不断的修订完善相关的制度,为学校的质量建设提供稳定的依据和规范。有时候,最高水平的建议不一定是最好的建议,只有最适合学校质量发展需要的建议才是最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