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治理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治理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治理技术论文

篇1

1稻象甲的危害

2000年以前,稻象甲在我区仅零星发生,未构成危害,一般农民也不了解稻象甲;2000年后,稻象甲才逐渐被农民所认识,不少农民在作物种植过程中曾经深受其害。

(1)高梁育苗缺苗一半。2000年施桥镇旗杆村与安徽迎驾集团签定高梁种植合同。播种育苗后疏于管理,稻象甲防治不及时,10hm2种植计划,移栽5hm2,仅占合同生产任务的50%。

(2)早稻减产30%。2003年施桥镇金斗村桑朝阳户,1700m2双季早稻,抽穗扬花后,发现上部叶片叶尖逐渐发黄、早衰,谷粒不饱满,提前收割后减产约30%。农户不知原因,农技人员现场拔起稻桩检查,确认是稻象甲幼虫为害。

(3)育秧田受稻象甲为害,造成缺苗空田或迟栽改种,影响茬口和收成。

(4)直播田受稻象甲为害,基本苗不足,生育期推迟,危害严重田块翻耕补种、延误农时。2007年施桥镇河口村久户0.23hm2杂交中稻减产达1000kg以上。

(5)玉米苗期受稻象甲为害后,造成缺苗或迟发,整齐度下降,成熟期推迟,减少产量。

2发生特点及为害症状

2.1发生特点

稻象甲又称稻象鼻虫、稻象虫,属鞘翅目象甲科异型亚科,不仅为害水稻,还能取食小麦、玉米、高梁、油菜以及稗草等多种作物和杂草。成虫咬食叶片,幼虫为害新根,以丘陵山区为害较重。我区1年发生1代,多以成虫在稻花、土缝、田边、杂草上越冬,4月中旬前后相继为害各种农作物。

2.2为害症状

稻象甲成虫以管状喙咬食水稻秧苗心叶,抽出后形成一排小孔,被咬稻叶易折断,漂浮水面,水稻分蘖后为害逐渐减轻,玉米、高梁幼苗为害症状与水稻秧苗为害症状相似。稻象甲幼虫为害水稻新根,被害稻株叶尖发黄,叶片枯死,严重时整丛枯死,稻穗不能抽出或形成秕谷,甚至成片枯死。

3稻象甲近年来为害加重原因分析

(1)全球气候变暖。我区冬季气温升高,有利于稻象甲越冬,越冬虫量增大。

(2)适宜越冬及栖息的场所增加。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燃料多样化、农机替代耕牛以及种植结构、耕作方式等变化,使整个农田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有利于稻象甲的越冬和栖息。

(3)稻象甲食性杂。我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农作物种类多,种植方式不一,给稻象甲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非常有利。

4综合治理措施

(1)清洁田园。通过铲草皮、割草或喷施除草剂等措施,破坏稻象甲越冬及栖息场所。

(2)午季作物收获后及时灌水翻耕,消灭部分虫源。

(3)水稻育秧田应尽量选择远离山坡、堤坎等杂草较多的虫源区,并相对集中育秧,减轻为害。

(4)适当推迟一季中稻播期,避开稻象甲为害高峰期,食源植物大量发生后,可以分散稻象甲为害;同时还可推迟水稻抽穗扬花期,避开7月下旬高温热害,增加结实率。

(5)喷撒农药时,不仅要对秧苗喷药,还要对秧田周围杂草喷药,能起到较好的杀灭和阻隔作用,对为害较重的田块,可增加用药次数。

(6)为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可随药配用农田有机硅助剂“展透”,既增加叶片的农药附着率,又增加农药对害虫的渗透性。

(7)早中稻本田防治稻象甲可选用锐劲特、毒死蜱、三唑磷等,也可用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混剂对水喷雾防治成虫取食叶片,拌毒土撒施防止幼虫为害水稻根部。

参考文献

[1]高成,郭书普.农业病虫草害防治大全[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篇2

①供配电。根据工期及工程施工特点,确定单泵疏浚工程量,再据此安排需要水下泥浆泵和接力泵的数量,从而确定所需电源总容量。再根据落实可利用的电源,确定需新增的变压器容量和位置。

②排泥场设置。根据图纸落实排泥场位置,按排泥场的性质(筑堰、填塘、抬田)确定排泥场容量,排泥场容量不小于疏浚土方量的1.1倍。

1.1.2施工测量放样河道疏浚前,根据施工图进行实地放样,放样的精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对河道中心线、底角线、3.0高程线,桩号起讫点等应设立清晰的标志。施工前对勘测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及河道断面土方量进行复核,补全丢失的控制点和水准点。疏浚设计位置应以明确标志显示,每300m设置一观测水尺,施工过程中经常校测指示尺,及时调整疏浚深度,使疏浚后的河底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1.1.3排泥管线布设排泥管线应平坦顺直,弯度尽量平缓,避免急弯。出泥管口伸出围堰坡脚以外的长度不宜小于5m,并应高出排泥面0.5m以上。

1.1.4施工作业面划分将立新河每25m全断面划分为一个作业面,每200m划分为一作业段;将如海运河单面每25m全断面划分为一个作业面,每200m划分为一作业段。

1.1.5合理布泵疏浚中标单位施工作业组按照断面施工图纸、施工段土质情况、机械性能合理布设疏浚冲挖点。疏浚时勤检测、勤移泵,每施工段结束后要及时检测,不合格的及时返工,做到施工一段合格一段。疏浚时按检测要求严格控制超深、超宽,不影响岸坡的稳定。吹填土进入积土区后,同样需要勤移管,调整出土位置。积土区顶面高程允许偏差±50cm,顶面平整度10m×10m范围内落差≤50cm,积土区顶面不能出现明显的坑塘和倾斜现象。

1.1.6施工单位自检河道疏浚成型后,对河槽中心线、河底高程、横向浅埂长度、纵向浅埂长度、挖槽单侧超宽、河坡超欠面积比等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和江苏省地方标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要求。横断面每25m检测1个断面,纵断面一般在河槽中心线位置检测,河槽较宽时应在中心线两侧1/4河宽处加测。横断面边坡及河底两侧1/4范围测点间距应不大于2m,河底其他范围测点间距应不大于5m,纵断面测点间距应不大于5m。发现欠挖点时,应分别在纵向、横向加密测量。

1.2运河治理抛石护岸工程

1.2.1石料质量控制石料采购中,特别需强调石料的质量和数量。

(1)石料质量:石料应无风化石、水解石,无泥块,块石含泥量不大于10%,块石密度<2.4t/m3。试验需进行第三方检测。

(2)石料粒径10~30cm,超逊径块石<10%。

(3)石料采用已考察过的山场及认定的石料品种。中标单位要派员在供货地点检查质量、监磅数量,在源头上控制石料的质量和数量,保证不合格的石料不上车装船,过磅单随船带至工地查验。

1.2.2石料运输

(1)石料运输船只必须有相关的手续。

(2)石料运输船主必须服从施工单位的调遣及管理,承担安全责任。

(3)石料运输船到工后,须听从施工单位的安排,停靠在施工单位预先划分的停泊区内。

1.2.3石料验收

(1)施工单位对到港船只的石料先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再报监理、业主进行验收。验收组由施工、监理、业主、船主代表4人组成。

(2)验收的内容检查石质(无风化石,水解石,测量块石料径),丈量船只载石重载水线及压仓水线。运石船经验收合格后,在停泊区等候调遣至抛区。石料抛完后,四方代表再登船验收空载水线,计算载石量,共同确认签字。

(3)抛石测量放样施工单位对施工抛区按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确定抛石区域的纵横控制线。按抛石船的作业范围及设计确定和划分小抛区,计算各小抛区的设计抛石量。每个单位工程分如海河、立新河分别向监理报审测量放样资料,内容包括:抛区的布置,抛石外缘线的控制方法,仪器的架设及抛区尺寸的量取方法,抛石船、运石船的布设位置,抛石船、运石船与抛区的相对位置控制等。测量放样资料报审经监理审查认可后方可进行块石投抛。

(4)石料投抛抛石船、运输船根据测量放样成果即可开船进行石料投抛,石料投抛的顺序为先深后浅,先河底后河坡。

(5)石料投抛时注意

①按运石船提供的单吊网兜吨位,确定小抛区投抛的网兜数量。

②按每个小抛区的网兜数量,确定网兜在小抛区布设。

③抛石过程中适当考虑坡面石料下滑因素以及抛石的离散因素。

④每条运石船抛完经空载线验收确定后重新计算小抛区的实际抛石量,小抛区的抛石量控制在95%~105%之间,若小于95%必须补抛。

⑤抛石过程中,及时检测抛石覆盖情况,抛区间应不留空档,抛石厚度达到设计厚度。

⑥水上部分需进行人工整坡,做到石料与土坡“顺、齐、空”。顺:抛石与土坡顺接;齐:抛石顶角线、高程线走向一致;空:抛石与填土间密实,土工布与土之间填实。

⑦土工布铺设。按设计要求,高程1.20m以上坡面应铺设土工布。a.土工布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及相关技术参数的证明资料并取样复试;b.土工布应铺设固定后方可抛石;c.土工布间搭接长度应符合要求,填土部位的土工布应理顺、贴合,防止漏土。

2运河治理采取的措施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我们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在项目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方面,建设单位是主心骨、负总责。为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建设处专门设立了质检科,从事质量检查工作,并协助质量监督工作。质检科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并专门配备了断面测绳、水深吊绳、水准仪、超声波测深仪等测量设备。质检科质量检查人员每天在施工现场巡视,及时抽查施工作业组的施工质量,指导他们根据当地的土质条件、当时的水深、机泵性能适时调整施工方法,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工效。在河下疏浚土方时,施工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了河道疏浚的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以及配积土围堰的构筑及维护、单泵出土量估算、超深超宽的允许偏差值等技术要素。在施工期间,工程建设处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勘测单位提供的河中心偏心距,先在河面上测放5条控制线:1条河道中心线,2条河底角线,2条高程为3.0m的河口线。施工作业人员依据这5条线设点布泵,逐渐推进,确保疏浚土方在河床设计断面范围内。疏浚施工过程中,机泵作业人员必须逐点检测疏浚深度,这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单泵完成连续单边长度大于50m后,作业组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施工项目部复检,项目部每25m(随机抽样)复检合格后,作业组方可移泵至下一作业区。本作业区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一个作业区的施工。施工项目部对全断面连续合格长度大于200m的河段,报监理及业主进行断面检测。工段完工后,施工项目部每25m选择断面须系统检测合格后,报建设单位及监理进行工段完工检测验收。检测验收时,随机抽测河床断面,横向测点间距2m,同时利用测深仪纵向检测河下深度。这样,可在水下形成纵、横双向检测网格,确保疏浚达到标准。在抛石工程施工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了抛石工程的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以及石料的质量、小抛区划分放样、石料抛投方法及量的允许偏差值等技术要素。在施工过程中,水下抛石是以石料的质量和到工数量为主导的,关键是要把好石料质量和数量关。在这方面应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首先,要求施工单位组织石料采购组常驻采石场,现场检查石料质量,对不合质量要求的石料一律拒绝装载上船,把好石料源头关;同时,工程建设处和监理单位派员去山场对石料质量进行现场检查。其次,抓好到工石料验收关。运石船只到工后,停泊在指定的停泊区内,石料先由施工单位自验合格,再向监理和业主报验。监理和业主接到报验通知后,组织专门人员上船验收石料的石质和含泥量,测量石料粒径,丈量船只载石数量。石料验收时,由施工单位、运石船主、业主代表、监理四方人员一同进行,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石料投抛施工中,严格控制抛石位置和抛石均匀度,使抛石量和抛石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总之,要通过控源头、抓现场等方法严格控制石料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抛石工程的施工质量。

篇3

水资源污染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我国传统的水处理方法,采用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进行水污染治理可以有效改善我国水处理效率较低的情况,对我国纳米技术的发展与环境污染的治理起到了促进作用。无机污染废水是我国主要的水污染问题之一,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严重者会导致人体患上肝癌与局部肿瘤,属于重点防治问题。针对水中的重金属与无机离子,常规的治理方式往往无法保证污染处理的质量,对我国水污染治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纳米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光催化技术及氧化技术,将水中的金属离子及无机离子进行有效的转化与清除,实现无机污水治理的效用。全新的纳米技术更可以将污水中的贵重金属完全提炼出来,达到变废为宝的作用,对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机废水是我国污水治理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应用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对有机废水进行合理性的降解,使废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得到净化,由于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相应高频光系统来维持运作,因此,在利用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大功率的苯灯电源,利用经济适用的太阳辐射电源来为纳米TiO2光催化技术提供高频光能,以此保证有机废水得到有效地降解与净化,改善我国有机废水污染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纳米TiO2对农药污染进行源头处治理,利用纳米TiO2的光催化活性对农药废水进行永久性降解,解决农药废水的污染问题。

篇4

柯平教授认为,知识管理学是关于知识管理理论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其主要内容有:①理论知识管理学(包括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发展研究和知识管理学科体系);②应用知识管理学(包括知识管理方法论、技术和系统研究);③专门知识管理学(包括企业、政府和公共知识管理学等)。人类迈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图书情报学的知识化加速发展,图书情报学终于从以文献、信息为中心走向以知识为中心,呈现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知识化趋势。知识管理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它需要凭借一定的信息技术以实现其功能,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奠定了技术基础,使大规模的知识存储、快速的知识传输成为可能。图书馆正是在技术取得突破进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支撑知识管理的技术设施,才使文献信息知识资源的建设过程与知识生产、传播、扩散、应用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水平,也为图书馆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保证。

3知识管理学科来源研究

3.1哲学上关于知识的认知

在西方哲学中,对知识的追求充满了怀疑主义,这使得很多哲学家寻求有助于他们建立不容怀疑知识的终极真理方法。柏拉图把知识定义为经过实证的正确的知识。从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开始,认为知识的来源和认识包括主观感受和理性推导两个方面,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和适应的过程。哲学认为,知识的本质在于它从社会实践中来,正确可靠的知识能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3.2经济学关于知识和知识管理的讨论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指出,每个经济主体都拥有独特的知识并强调组合显性知识的重要性,比如新出现的产品、生产方法、材料、市场和组织等都是源于知识新的“组合”,他关注的是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变化过程。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退到第二位,信息作为经济资源渗透到各种经济活动中,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发现,世界经济的竞争、经济全球化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理念重放光芒;在后工业社会,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新经济增长理论,“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直接放到生产体系中考虑”。1995年,美国许多企业的无形资产比例已经高达50%~60%,体现于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中的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已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力量”,知识积累导致技术变革,构成经济增长的原动力。20世纪90年代,现代企业出于竞争的需要,将知识视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知识管理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3.3经济管理学的知识解释

管理是人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自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20世纪20~60年代的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40~80年代的“管理丛林”,到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文化阶段,在一百年的时间里,管理革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统治力量,这凝结了无数管理实践者与理论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恩格斯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是由生产决定的”,社会需求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强大动力。20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学大师PeterF.Drucker首次提出知识管理这一重大概念,80年代以后陆续发表大量相关论文,对知识管理做出了开拓性工作。1988年,他发表《新型组织的出现》,认为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1999年,波士顿大学信息管理学家T.H.Davenport出版《营运知识》,标志着知识管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末,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和知识经济理论日益成熟,并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使企业管理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出现了第五代管理思想,即知识管理。因此,知识管理是时代的产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从思想角度看,当代知识管理有许多渊源,比如抽象性的哲学思考,以及特定工作场所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所引发的某些具体思考。总之,人们在试图揭示社会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20世纪管理界种种提高效率的努力,都构成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渊源。

4知识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4.1学科定位

笔者通过万方数据库,以“知识管理学”为题名,“概念”为关键词,共检索到1987~2011年学术论文140篇,外文文献48篇;通过EBSCO数据库,以“knowledgemanagementscience”为题名,“concept”为关键词,共检索到1987~2011年国外研究文献39篇。这些论文涉及图书情报、管理、制造业、工程、医学、数学、计算机等众多领域。可见,知识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调查发现,大量的知识管理教育研究项目首先源于图书情报学或信息管理,其次是计算机或工程,商业和管理。集合的课程、宽泛的知识管理技巧和资产清楚地表明了知识管理教育的多学科性。这也与邱均平教授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知识管理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对信息管理及其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今后一段时期,信息与知识管理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以图书馆和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

4.2研究对象

从一门独立学科的视角来看待知识管理,整合各个学科优秀学者各有特色的理论和技术,柯平教授提出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知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个人和社会的知识过程的学科,在此,知识过程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知识的产生、组织、传播、共享、创新以及知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文化、制度等手段同样重要;同时他还提出了由知识治理、战略知识管理和一般知识管理组成的三层次知识管理学学科体系框架。

5案例分析

众多企业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管理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如组织方式、管理方式、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等,它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知识管理项目必须取得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甚至由他们直接主持推进。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较为成功地实施了知识管理,其主要措施如下。(1)选拔人员。中国海油以年轻化、知识化为宗旨规范干部选拔标准,1999年以来,共提拔近100名较年轻、本科以上学历干部,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干部交流,每年选拔5~10名中高级管理人员到国外攻读MBA。(2)学习型文化。长期以来,企业内部形成了学习型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使其敢于承担风险又善于驾驭风险,始终保持创新的热情,勇于超越现状。(3)科学管理。在管理上,制度成为企业运行的根本法则,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制度、科学严格的决策制度、经济有效的用工制度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点。2001年,在财政部对中直系统资产总额超百亿的62家企业的绩效评价中,中国海油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均为第一,被亚洲权威金融及投资管理杂志Asiamoney评为“2001年度亚洲最佳管理公司”。可见,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决定因素在于:以知识为核心,以人为本;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知识管理具体解决方案;与特定业务流程有机结合。目前,我国图书馆知识管理处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的过渡阶段,实际案例不多。

篇5

医疗改革必然加剧医疗市场的竞争,为了更好地适应医院从“以病人为中心”发展到“以患者为中心”,再到如今的“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转变。医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都知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道理。因此,医疗建筑就更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SD)和人性化。

1.门急诊楼的特点和任务

医院门急诊楼是医院的窗口和门面,是患者最先接触医院的地方。门诊人流复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易形成健康人与患者混杂的局面,造成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1]。因此、合理的空间布局,现代化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快捷的通讯网络、智能化门诊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人性化的候诊大厅,必将成为医院门急诊楼建筑智能化的全新理念。

2.门急诊楼智能化设计原则和目标

2.1设计原则每个时代的建筑无不打上时展的烙印。在智能化门急诊楼的设计上,将技术先进、符合主流标准、满足实用要求和便于系统维护作为出发点[2]。由于智能化建筑有很好的投资汇报率,经济效益显著,给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提供了良机,综观国内外医院建筑设计主流思想和设计理论,突破了以功能为主的设计理念,“以人为中心”成为医院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因此,在进行医院门急诊楼的智能化设计时,既要做到功能的叠加,又要防止设备的堆积[3]。避免以“A”的多少来评价智能建筑水平的高低。将建筑设计的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设计、施工与管理作为门急诊楼的设计原则。防止“病态建筑[4](sickbuilding)”或“室内空气质量(1ndoorAirQuality,IAQ)恶劣”的建筑出现。以结构化布线为基础,架构智能化门急诊楼的信息高速公路,给就诊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集人性化、信息化、专科化和商业化于一体的新型智能化门急诊楼。

2.2设计目标广大患者渴望有一个温馨、舒适、方便、和谐的就医环境,渴望医院提供高水平、快捷周到的医疗服务。而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患者的要求[5],是建设智能化、现代化门急诊楼的宗旨和努力方向。门急诊楼在软环境的设计上除应具备完善的数据、语音、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综合服务功能外;在硬环境上也应将门诊医生诊室设计成“一医一患一室一床”,以便保护就诊患者的私密。

3.门急诊楼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内容

3.1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计作为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神经中枢——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dCablingSystem,SCS)是智能化建筑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6]。门急诊楼的智能化设计,必须充分重视SCS。从技术的角度讲,应根据SCS技术的发展适度超前,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光纤到桌面(FiberToTheDesk,FTTD)的布线方案,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等的投入运行,以及电子商务(EC)、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在医院的应用等都离不开SCS。而且随着医院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发展,在未来的5-10年内,门诊医生工作站必将全面投入使用,更是离不开SCS的支持。

3.2BAS的设计广义的BAS不但包括建筑物楼宇设备的监控,还包括安全保卫系统

(如电视监控、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等)、管理服务系统(如各类报表编制、计量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此外,用于消防的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也属于该范畴,因其要求更高,国内近年来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设计和施工。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BAS,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空调系统对空气流通有特殊要求的医院门急诊楼建筑,应以提高空气质量、降低噪音和节约能源为目的,同时综合考虑中央空调的类型、辅助设备、末端设备,气流、风量等因素。以外,在医疗建筑中将医疗环境检测系统纳入空调系统进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筑的不同区域和空调系统的排风口等处安装相关传感器(如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进行必要的环境检测,同时在空调系统的设计上参考防治“非典”的空调设计要求。

3.2.2停车场管理系统随着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加快,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就诊患者车辆的停放及管理将成为门急诊楼建设又一重要课题。采用先进的停车场管理系统既能对车辆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又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3.2.3建筑医疗设备的设计和传统的楼宇建筑设备如电力监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相比,建筑医疗设备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与建筑环境结合紧密,如集中供氧、负压吸引、压缩空气以及笑气供应和回收等子系统都必须结合医疗环境需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第二,各子系统前没有国家规范,医院在进行三气系统的设计时,必须结合医院需求,量身定做。同时在管理上,应将三气系统纳入BAS系统进行统一监控,实现普通楼宇设备与建筑医疗设备的统一管理。

3.2.4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往往与BAS分开考虑,但是,在目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子系统与BAS分开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模式,是与今天的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不利于BAS的系统集成(systemintegrated,SI),不能达到节约人员,节省维护费,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设目的。在施工期间,强调隐蔽工程的施工和验收,杜绝消防隐患,同时在建筑设备的选择上,严把质量关,因为建筑产品有使用后不可逆的特性,即建筑安装完毕后,很难通过“修改”的方式弥补缺陷、完善其功能。智能化建筑尤其如此[7]。

3.3门急诊背景环境调节系统的设计用于对门诊大厅、候诊厅等公共场所的软环境进行调节。从就诊患者的心态来讲,都想尽快就医,离开医院。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

候诊是必然的。在候诊期间,患者及陪护者如何度过这段时间,是医院在建设门急诊楼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背景环境设计是门急诊楼家庭化设计的体现,优美的轻音乐,舒缓的旋律萦绕在门急诊楼内外,使患者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背景灯光通过计算机来调节照度、色度,如在夏季以冷色调为主,冬季以暖色调为主,系统对改善门急诊楼的就医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行了论述,虽然文献报道了许多有关智能建筑的最新技术,但对于医疗建筑智能化方面的报道较少,作者就医疗建筑智能化的内容进行了论述和归纳,期望为国内医院门急诊楼智能化建设与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建筑医院建设应用

引言

医疗改革必然加剧医疗市场的竞争,为了更好地适应医院从“以病人为中心”发展到“以患者为中心”,再到如今的“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转变。医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都知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道理。因此,医疗建筑就更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SD)和人性化。

1.门急诊楼的特点和任务

医院门急诊楼是医院的窗口和门面,是患者最先接触医院的地方。门诊人流复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易形成健康人与患者混杂的局面,造成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1]。因此、合理的空间布局,现代化的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快捷的通讯网络、智能化门诊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人性化的候诊大厅,必将成为医院门急诊楼建筑智能化的全新理念。

2.门急诊楼智能化设计原则和目标

2.1设计原则每个时代的建筑无不打上时展的烙印。在智能化门急诊楼的设计上,将技术先进、符合主流标准、满足实用要求和便于系统维护作为出发点[2]。由于智能化建筑有很好的投资汇报率,经济效益显著,给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提供了良机,综观国内外医院建筑设计主流思想和设计理论,突破了以功能为主的设计理念,“以人为中心”成为医院建筑设计的首要原则。因此,在进行医院门急诊楼的智能化设计时,既要做到功能的叠加,又要防止设备的堆积[3]。避免以“A”的多少来评价智能建筑水平的高低。将建筑设计的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设计、施工与管理作为门急诊楼的设计原则。防止“病态建筑[4](sickbuilding)”或“室内空气质量(1ndoorAirQuality,IAQ)恶劣”的建筑出现。以结构化布线为基础,架构智能化门急诊楼的信息高速公路,给就诊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集人性化、信息化、专科化和商业化于一体的新型智能化门急诊楼。

2.2设计目标广大患者渴望有一个温馨、舒适、方便、和谐的就医环境,渴望医院提供高水平、快捷周到的医疗服务。而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患者的要求[5],是建设智能化、现代化门急诊楼的宗旨和努力方向。门急诊楼在软环境的设计上除应具备完善的数据、语音、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综合服务功能外;在硬环境上也应将门诊医生诊室设计成“一医一患一室一床”,以便保护就诊患者的私密。

3.门急诊楼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内容

3.1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计作为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神经中枢——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dCablingSystem,SCS)是智能化建筑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6]。门急诊楼的智能化设计,必须充分重视SCS。从技术的角度讲,应根据SCS技术的发展适度超前,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光纤到桌面(FiberToTheDesk,FTTD)的布线方案,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等的投入运行,以及电子商务(EC)、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在医院的应用等都离不开SCS。而且随着医院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发展,在未来的5-10年内,门诊医生工作站必将全面投入使用,更是离不开SCS的支持。

3.2BAS的设计广义的BAS不但包括建筑物楼宇设备的监控,还包括安全保卫系统

(如电视监控、门禁系统、防盗报警等)、管理服务系统(如各类报表编制、计量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此外,用于消防的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也属于该范畴,因其要求更高,国内近年来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设计和施工。本文所讨论的是狭义的BAS,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空调系统对空气流通有特殊要求的医院门急诊楼建筑,应以提高空气质量、降低噪音和节约能源为目的,同时综合考虑中央空调的类型、辅助设备、末端设备,气流、风量等因素。以外,在医疗建筑中将医疗环境检测系统纳入空调系统进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筑的不同区域和空调系统的排风口等处安装相关传感器(如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进行必要的环境检测,同时在空调系统的设计上参考防治“非典”的空调设计要求。

3.2.2停车场管理系统随着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加快,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就诊患者车辆的停放及管理将成为门急诊楼建设又一重要课题。采用先进的停车场管理系统既能对车辆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又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3.2.3建筑医疗设备的设计和传统的楼宇建筑设备如电力监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相比,建筑医疗设备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与建筑环境结合紧密,如集中供氧、负压吸引、压缩空气以及笑气供应和回收等子系统都必须结合医疗环境需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第二,各子系统前没有国家规范,医院在进行三气系统的设计时,必须结合医院需求,量身定做。同时在管理上,应将三气系统纳入BAS系统进行统一监控,实现普通楼宇设备与建筑医疗设备的统一管理。

3.2.4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往往与BAS分开考虑,但是,在目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子系统与BAS分开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模式,是与今天的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的。不利于BAS的系统集成(systemintegrated,SI),不能达到节约人员,节省维护费,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设目的。在施工期间,强调隐蔽工程的施工和验收,杜绝消防隐患,同时在建筑设备的选择上,严把质量关,因为建筑产品有使用后不可逆的特性,即建筑安装完毕后,很难通过“修改”的方式弥补缺陷、完善其功能。智能化建筑尤其如此[7]。

3.3门急诊背景环境调节系统的设计用于对门诊大厅、候诊厅等公共场所的软环境进行调节。从就诊患者的心态来讲,都想尽快就医,离开医院。但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

候诊是必然的。在候诊期间,患者及陪护者如何度过这段时间,是医院在建设门急诊楼时必须考虑的问题。背景环境设计是门急诊楼家庭化设计的体现,优美的轻音乐,舒缓的旋律萦绕在门急诊楼内外,使患者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背景灯光通过计算机来调节照度、色度,如在夏季以冷色调为主,冬季以暖色调为主,系统对改善门急诊楼的就医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4.门诊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系统以患者信息为依托,通信网络为基础,智能化导医为核心,计算机为工具,从而完成门诊各项服务性任务。该系统借助系统集成技术,将硬件(含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等)、网络、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组合成为有效实用的,具有良好交互界面的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查询系统,消除长期困扰医院门急诊楼“三长一短”现象。

4.1门急诊大屏显示系统采用大屏显示系统,可对医院概况、科室设置、出诊专家、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等及时提供给患者,方便患者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从而实现诊间医令、划价、取药等快捷准确的计算机管理。

4.2智能化导医系统为避免患者就诊时的顺序混乱和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在门诊管理系统的挂号预约子系统基础上,增设患者就诊科室的相关信息,设计安装小型电子屏幕,导向标志,指示患者就诊去向。导医系统的智能化设计应充分展现计算机技术,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电视(PNP)等显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优势,并结合医院HIS系统,将门急诊叫号和导医系统进行柔性设计。患者挂号后即生成患者就医的相关信息,提示就诊科室的去向,门诊管理系统将挂号患者的信息传递给门诊智能化导医系统。该系统完全以患者就医为中心,以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为目的,以提高医院门急诊楼的使用效率为目标,来提高门急诊楼的整体功能。克服目前医院门诊患者就医由专人负责维持秩序和增设导医人员的诸多不利因素。

4.3增设计算机查询系统系统采用条码识别技术或密码确认技术,在门急诊楼的不同功能区域配置计算机触摸屏,方便患者查询在医院内的所有消费及患者所需要的各类医学信息资料,加强医院宣传力度,提高对患者的吸引力。

4.4构建全信息化门诊专用视频会诊系统根据科技的发展和21世纪就医模式的需要,智能化门急诊楼建设应设有电话预约挂号、医疗咨询、远程门诊视频会诊系统等,从而实施交互式多媒体有偿服务,解答患者常识性的医疗问题,指导就医,方便那些只需询问相关症状即可解决病痛的患者[8]。也为被距离和时间分割开的医、患之间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在智能化门急诊楼的建设中,构建一个集多媒体教学、远程门诊视频会诊系统于一体的全信息化门诊医师平台,通过门诊专用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专家门诊。系统联结成功后,异地协作医院只需将患者安排在有门诊视频会诊系统的门诊办公室或其他适合的场所,患者与远端的医学专家即可进行异地门诊。该系统将充分利用我国宝贵的医疗资源,同时可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开支。这种异地门诊的就医方式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将很快得以推广。

6门急诊楼智能化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6.1注意协调各工种的关系在建筑上,各工种工程师所面对和处理的对象不同,智能建筑工程师由于掌握着最新知识,对技术的追求可能走在其他建筑工种的前面,而其他工种的工程师由于对“智能建筑”认识的偏差,于是便有了“智能建筑”无非是“一套综合布线,少些墙,多些孔”而已的观点。其实在国内有关“智能建筑”的文献中,“智能建筑≠建筑十智能”几乎是一致的说法(张瑞武,1996;李博贤,1997;林贤光,1997)。当然智能建筑技术的合理性不等于建筑的最终成功。各工种要相互合作、理解和沟通,才能完善“智能化建筑”。

6.2强调建筑施工与楼宇物业管理同步设计传统建筑物物业管理的内容较为单纯,智能建筑具有许多新的内容和特点,因此管理和维护相对复杂。建筑智能化系统所使用的设备科技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对操作和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高。同时智能建筑建成后,其维护和保养将成为正常运行的关键。基于以上因素,门诊楼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应包含物业管理的内容。

6.3注重工程与科研的关系信息社会的特点是知识、技术更新快,医疗建筑有公共建筑的特点,即为共性:但更多地是其他建筑所不具备的个性。比如门急诊大屏显示系统、智能化导医系统、建筑医疗设备系统、全信息化的门急诊视频会诊系统、门急诊患者输液管理系统等都是其特有的。有些系统是成熟的,也有些系统是不成熟的或没有的,医院必须结合具体的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前期的论证、规划和开发,从而使工程和科研紧密结合,建设符合时代特征的医疗建筑。

7.结论

21世纪医院门急诊的就医环境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医院门急诊楼的建筑品位。让患者是“上帝”这一理念在医院得以充分体现,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使患者感受人生价值的升华[9]。同时,将门诊楼建设成为具有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标志性建筑,为医院实现医疗建筑跨越式发展铺平道路,也为今后实现医院数字化管理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新明.[C].2000上海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上海2000:193—194

[2]刘国林.建筑物自动化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33-434

[3]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编.智能建筑技术与应用[MI.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92—195

[4]李先庭.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现状与发展.暖通空调[J],2000,30(3):36-40

[5]郭锡斌,张岚,张群,病人为中心,建设温馨家庭式服务窗口[J]医院管理杂志,2003,7:35-37

[6]吴达金编著.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4.6-10

篇6

1制种基地的选择

基地选择在光照充足的山区或江心洲,采用自然隔离的方式。基地周围2km隔离区内不能有十字花科作物;制种区及隔离区禁止放蜂;制种田要选择水旱轮作田,不要选择旱田。因为山区旱地保水、保肥能力差,油菜生长后期易受高温、干旱影响,从而造成母本结实率下降,而且后期一般病害较重,易早衰。要求土壤肥沃,灌排方便。同时水旱轮作还能有效避免因连作产生的自生苗,降低菌核病的发病率。

2培育壮苗

2.1选用优质亲本种子

亲本种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制种质量,应选用纯度高、发芽率高、籽粒饱满的种子,最好是用当年生产的新种。播种前对所选用的亲本种子质量进行一次检测,尤其是发芽率和净度,要剔除小粒、瘪粒,确定适宜的播种量,这是培育壮苗的基础。

2.2苗床整理

育苗田应首选水旱轮作、地势稍高的早稻田。如果没有早稻田,也可选择2a以上未种过油菜或其他十字花科作物、离水源较近的平整旱地。因油菜籽粒小,整地要求表土细碎平整,利于培育壮苗,墒宽2m,便于管理。施足底肥,以化肥为主,不施农家肥,以防肥中夹杂菜籽,造成制种田杂株率增加。苗床配比母本∶大田=1∶6,父本∶大田=1∶12。

2.3播种及苗床管理

父母本于9月中下旬同期播种,播量7.5kg/hm2,分墒定量播种,一般田块播后可用大扫帚轻扫,土壤较细田块可用耧耙轻耧。播后苗床干旱应及时灌水,保证全苗及幼苗正常生长。出苗后一叶一心期间苗,三叶一心期定苗,留苗100万株/hm2左右,并拔除异形苗,防治病虫草害。

3适期移栽,加强田管

3.1适期移栽

移栽田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耕翻,整地做墒,并开好三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苗龄控制在40d以内。10月中下旬移栽,父母本行比为2∶4,每墒6行,中间2行栽父本,父本两边各栽2行母本,密度15万株/hm2。活棵后应及早查苗、补苗,中耕除草,壅根培土,预防冻害,加强病虫害防治。

3.2肥水管理

油菜制种亲本在苗期生长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后期技术的应用,从而影响制种的纯度和产量。肥料要按氮、磷、钾的比例合理搭配,并注意增施硼肥。磷、钾、硼作基肥施;氮肥的施用原则是基肥足、腊肥早、薹肥少或不施。幼苗移栽后无降水,应及时灌水活棵,之后也应注意清沟沥水,灌水保墒。

4制种技术

在杂交油菜制种过程中,很多人的精力往往集中在母本上,其实决定杂交种纯度的不仅仅是母本,更应该是父本和隔离区好坏,它们同等重要。

4.1清理隔离区

一般于春节后组织人员对隔离区内及制种区田埂上的自生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进行1次拉网式清除,直到母本进入初花期。此间应进行3~4次,做到干净彻底。清除方法可用人工拔除或药剂化学清除。

4.2田间除杂

4.2.1苗床除杂。拔除明显异形苗、徒长苗、优势苗。

4.2.2苗期除杂。制种田苗期除杂可于第一次清理隔离区后,进行第一次苗期除杂,去除与父母本形态差异明显的植株。以后的每一次除杂都应先除父本后母本。一般苗期除杂不得少于3次。

4.2.3蕾薹期除杂。这是除杂的关键时期,对参加除杂人员要进行业务培训,掌握技术要点,做到除杂对象看得清、认得准。应集中力量,一遍接一遍,进行多次,直至母本进入初花期。拔除的杂株要带出田,集中堆放,不能随手乱扔,由农户带回喂牲畜或作堆肥处理。此项操作应严格执行,不能放松。

4.2.4花期除杂。始花到初花时期的除杂,是油菜除杂的重要时期,因为此时除杂进度直接影响种子的纯度。抓住最后时期去除父母本行中的异形株,同时去除母本行中的大花株和可育株。

4.3调节花期

花期相遇的好坏直接影响制种产量和纯度。皖油21的母本不育系不育度高,无需控制开花期,只需调整父母本播期,合理安排花期相遇。因父本初花较迟,江淮之间9月10日前播完父本,母本9月15日前播完,保证在父本出苗后播母本,以确保花期相遇良好,夺取高产。

5收获

篇7

一、屋面、楼板渗漏

出现屋面、楼板渗漏的部位,大部分在洞口边、管周、断面变化的部位。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原因分析

⑴斜屋面变坡交接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处,设计的深度不够,很多工程没有局部施工详图,该部位由施工、监理人员现场发挥,由于受力钢筋配置不足和不合理,不能满足板块支座弯矩应力的要求。

⑵构造设计不当

为了追求建筑形式而将泛水高度过分的降低,使屋面与屋面连接处、屋面与墙身交接处的防水高度,低于下暴雨瞬时积水高度;屋面变坡处、老虎窗与屋面连接等处防水处理不当,也是形成屋面渗漏的一大隐患。

⑶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如将施工缝位置留设在屋面变坡处、屋面与屋面的交接处,这些都是结构应力转换的部位,容易产生裂缝而导致屋面渗漏。

⑷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施工坍落度选择不当

如施工时用水量过多,混凝土在凝固水化过程中,由于内部多余的水分蒸发后,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的空隙,而混凝土体积减小产生收缩,这些空隙连在一起便形成毛细孔隙,成为雨水渗入的通道,从而引发裂缝产生。

⑸施工方法不当

斜屋面的坡度在30°以上时,如仍采用板底支模法灌筑,则容易造成施工质量事故,如局部板厚不满足设计要求,致使结构出现裂缝;钢筋配置不到位,负筋很容易被踩低,无法和混凝土一起抵挡弯矩而使板产生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也是屋面渗漏的隐患。

2、预防措施

⑴加大设计深度。目前施工图采用的是平面整体标注法标注,设计应加大设计深度,斜板边界部位,如屋面变坡处、老虎窗与屋面交接处,虽然不是工程结构的重要部位,但却关系到重要使用功能,设计应有上述部位的详细施工大样图

⑵加强防渗措施。在结构层上,一是严格按构造要求做好预留洞口边的板筋、板负筋、加强筋等钢筋的制作和安装;二是增加一定高度的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配筋反口,反口的高度为150-200mm,并且与屋面的混凝土同时浇注,提高结构层的放水能力。在防水层施工时,要严格按屋面放水细部构造要求施工,一要处理好基层。泛水以及断面变化部位的锐角都要做成圆弧,减少板的连接应力,便于卷材铺贴。二是做好局部附加层的施工。排风道、管周与屋面交接处迎水面部位应有高出面层30~50mm的分水线,铺贴1.2mm厚合成高分子卷材或3mm厚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上抹聚合物水泥砂浆。

⑶保证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施工质量。一是提高模板质量。模型板采用双面支模灌筑混凝土斜板,并将模板支撑牢固,以防走模。二是保证受力钢筋的有效高度和板的厚度。施工前认真校对检查钢筋型号、规格、数量,防止错用,每隔500mm放一个50mm×50mm×15mm的混凝土垫块,与板筋绑扎牢,或采用特制的塑料垫件,尤其是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的预埋管的下方,要优先保证垫件的数量;负筋采用Ω形的钢筋凳,每隔500mm放一个,与负筋绑扎。

⑷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根据施工季节和屋面倾角大小,选择最佳坍落度,并且加强振捣。对已灌筑好的混凝土斜板,应在灌筑10~12h及时进行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的湿润状态,连续养护期不少于15d,以提高混凝土斜板抗拉强度剂及抗裂性。

(二)、平屋面及楼层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平屋面局部渗水

除存在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渗漏相同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⑴不上人屋面的上人口边渗水。主要是位置设置不当。有的上人口一侧设在屋面女儿墙边,无形之中增加施工难度。措施建议上人口反口外侧面距离女儿墙内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

⑵排风道、管周渗水。主要原因是设计不合理,管周与排风道的间距不足100mm,给排风道、管周的砌体防护和放水层施工增加难度。措施建议屋面排风道边有管道的,二者的间距要有200~250mm。

⑶水落口管周、变形缝渗水。屋面铺设保温层后,水落口管周及变形缝出现渗水的现象增加。由于设计及有关施工要求不明确,从现场抽检的情况看,大部分出水口底部留在保温层上方,造成管周积水,是渗水的主要原因。措施建议水落口周边的防水层要在混凝土结构层,且管周半径300~500mm以及变形缝附近200mm的范围内不要铺设保温层。

2、楼层局部渗水

卫生间楼板及管周、排风道周边渗水。一是由施工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出现在房屋交付使用时就会发现。二是业主装修时重新铺设卫生间内的、排水管道的位置和方向,破坏了原有的防水层,或改造后管道接头渗水等,因此引起的邻里纠纷时有发生。措施建议:属于施工原因造成的,施工单位要按规范要求施工,尤其是防水层的厚度、高度和细部,并经蓄水试验合格。属于二次装修造成的,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告知业主,装修时尽量不要破坏防水层,一旦破坏,要在铺设面层前,重新施工防水层。

二、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板筋位置不当引起、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

这些裂缝虽属非结构受力因素所引起的,但现浇板裂缝既影响美观,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理上的不安,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

1、现场浇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1)严格按图施工,加强旁站管理,保证钢筋的有效高度。钢筋安装到位后,混凝土浇注隐蔽前,要保证板筋有足量的符合要求的垫块,负筋有满足设计要求高度的足量支撑,制止原始的、由现场人员,凭感觉“护筋”的做法,既要保证板筋、有符合要求的保护层,又要满足负筋的有效高度。

(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注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同时,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并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

⑶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特别市新区很多工程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浇注,更要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砂粒过细,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会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2.加强验收后商品房空置房间的管理。

部分商住房验收后都要空置一段时间,空置期间,房间门、窗长期紧闭,此时室内的相对湿度在70%一80%之间。而且在竣工验收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容易发生板角裂缝现象。我市已有业主与开发商因此提讼的个案。这是因为置于空气中的混凝土处于收缩状态,这种收缩状态自其浇筑完成后可持续2年左右。在正常的湿度环境中,混凝土收缩所产生的裂缝十分微小,而且这些裂缝随湿度变化处于产生、愈合的反复过程,因而裂缝不会进一步扩展。但当混凝土所处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时,混凝土内部的自由水(非化学结合水)蒸发加速,从而加剧混凝土的收缩。若这一过程持续时间过长,微裂缝就会进一步扩展,进而形成通缝。

措施建议:在一定的时间段(一般自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年内)保持空置房间内的相对湿度与室外相对湿度基本一致并不宜低于85%。这一要求可采取经常开窗的方法得以实现,有条件的地方定期洒水增加湿度则效果更好。

三、填充墙裂缝

目前,框架结构填充墙,设计使用的材料有多孔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质量投诉填充墙砌体裂缝,特别是外墙墙体于框架梁底的裂缝的问题,从材料使用上看,填充材料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比较多,其次使用空心砖砌体,使用多孔砖的比较少。

1、施工顺序及组织不符合日砌高度不超过一步脚手架的规定。住宅楼的填充墙高度2.2~2.4m之间,一次性组砌到梁底。

措施建议:填充墙按要求应分4段组织施工,即未搭架组砌第一段,搭架组砌第二段,待第二段施工后7~10天后施工第三段(填砌梁底的斜砖、顶砖),再粉刷前施工第四段(填塞梁底的缝隙)。

2、砖缝厚薄不均,多数组砌前,没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未立皮数杆,砌到哪算到哪,以致部分填充墙墙体上方出现平砖、半砖、甚至有的还出现碎砖。

措施建议:组砌前要进行施工设计,计算好皮数杆,用规范允许范围的砂浆厚度调整皮数,个别部位经调整,还难以符合要求的,可以在楼面用1:3水泥砂浆调整。

3、通缝、透缝,竖缝砂浆宽窄不一,半砖、断砖上墙,缝隙无砂浆。出现较多的是在加气混凝土砌块组砌的填充墙上。

篇8

机床以太网监控网络要求数控系统在硬件上具有以太网功能,即具有以太网卡或快速以太网卡,在“软件”方面则要求CNC具有内置的以太网函数。其内部通讯处理机制如图2所示。对于内置以太网卡,通讯过程的处理是通过CNC的CPU。这就意味着CNC的运行条件会影响内置以太网卡的通讯,相应地,内置以太网卡的通讯状况也会影响CNC的处理过程。

内置以太网函数的处理优先级低于如下操作:自动循环或手动方式下每个主轴的运动控制。因此,在自动运行期间,通讯速度将会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内置以太网函数的优先级高于CNC的屏幕显示操作、C语言执行器(除高级任务)、宏命令执行器(除执行宏)。在执行内置以太网的通讯时,这些操作将会被延时处理。

由以太网方式联接的网络传输速度明显地较串口高,每秒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M、100M。并且,由于加工中心的CNC系统内置了一些函数接口,使以太网联接可以实现控制计算机和数控系统的直接通讯。也就是说,在这种方式下不但可以实现通讯数据的快速传输,而且可以在主控计算机端自动获得完全的设备信息、生产信息、远程控制加工中心,为自动化生产创造更完备的条件。

数控机床网络控制系统要更好的适应生产的需要,在传统DNC软件的功能基础上还需具备四个功能模块:NC程序管理模块、现场监控模块、远程监控模块以及基于Internet进行远程访问的数据通信部分。

功能模块

NC程序管理模块

NC程序作为加工过程中重要资源之一,对其进行高效的数据化管理已经成为DNC软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NC程序的管理根据管理目标对象,分为对程序进行生命周期内的管理和NC程序内部信息管理。

在本模块中对NC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从NC程序的生成到消亡都提供一套严格的管理手段。在不同时期,对NC程序的状态可设置为编辑、审核、定型三种,其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程序的最初状态是可以自由编辑的,经过审核後可以开始进行试加工。而程序一旦经试切验证完成后就到达定型状态,不能再进行编辑,直至消亡。

对NC程序的内部属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程序号、程序注释、零件图号、所加工的零件号、加工工序号、加工范围、机床、用户信息等进行管理。在本系统中可对程序根据图号、零件名称、工序、机床等进行多种条件的复合查寻,同时对加工程序编辑历程、所用刀具清单、工艺卡片等进行管理。

现场监控模块

现场监控模块是实现远程监控系统的基础。通过五类线或超五类线与具有以太网功能的数控机床直接联接,可以实现控制、监测和对数控机床的诊断。此外,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软件生产商把只具有串口通讯功能的加工中心以以太网方式甚至是无线方式联接。这两种方式在本质上是区别于以太网联接的,它们只是通过转接口变换了联接方式,将串行数据转变成以太网方式传输,其通讯的瓶颈依然存在于串口通讯。但这种做法可以克服工厂施工条件恶劣、布线不便等问题。

本模块与CNC进行通讯,可以实时采集数控机床的加工状态、联网状态、刀具信息、操作履历,以及对刀具寿命进行管理。并且通过一定的权限确认,可以在线修改各种设备参数和运行参数,从而实现底层设备的完全监控。通过对采集到的工况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及时获取加工业绩、机床利用率等生产管理所需要的数据,如图4所示。

远程监控模块

远程监控模块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广域范围内共享资源的平台,并为实时监测监控、故障诊断提供支持。用户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查询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设备现场的工况,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的远程监控,如图5所示。甚至可以将机床的梯形图传送至远程的控制主机,用梯形图实施机床故障的远程诊断。为保证生产的安全性,梯形图必须用密码保护,以防无关人员修改。

基于Internet的数据通讯模块

由于生产状况的千变万化,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随机的情况,因此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要对同一设备进行工作,就需要有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交互、经验交流,最终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本模块在基于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了文字交流的平台,如图6所示。

FANUC系统的以太网功能是通过以太网卡或FANUC快速以太网卡遵循TCP/IP协议实现的。网络控制软件要与数控机床进行正常通讯,需进行以下设置:

设置控制计算机侧的TCP/IP协议;

设置CNC侧的以太网卡和内置以太网函数;

物理连接个人计算机和CNC。

篇9

1,施工技术方案(措施)的制定必须以确保施工质量及生产安全为前提,具有一定的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

2,制定的施工技术方案(措施)中,应具有以下内容:施工部署(进度安排),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机具与材料调配计划,施工人员技术培训(测温人员,掺外加剂人员)与劳动力计划,保温材料与外加剂材料计划,操作要点,质量控制要点,检测项目等方面.

(二)生产准备

根据制定的进度计划安排好施工任务及现场准备工作.如现场供水管道的保温防冻,搅拌机棚的保温,场地的整平及临时道路的设置,装修工程的门窗洞口封闭及保温.

(三)资源准备

根据制定的计划组织好外加剂材料,保温材料,施工仪表(测温剂),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等的准备工作.

三.冬季施工主要的技术措施

(一)土方工程

1,基础土方工程应尽量避开在冬季施工,如需在冬季施工,则应制定详尽的施工计划,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同时组织好施工管理,争取在短时间内完成施工.

2,施工现场的道路要保持畅通,运输车辆及行驶道路均应增设必要的防滑措施(例如沿路覆盖草袋).

3,在相邻建筑侧边开挖土方时,要采取对旧建筑物地基土免受冻害的措施.施工时,尽量做到快挖快填,以防止地基受冻.

4,基坑槽内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产生积水,造成由于土壁下部受多次冻融循环而形成塌方.

5,开挖好的基坑底部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如保留脚泥或铺设草包.

6,土方回填前,应将基坑底部的冰雪及保温材料清理干净.

7,室外基坑或管沟可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体积不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室内的坑,槽,管沟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8,回填采用人工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不超过20cm,夯实厚度为10—15cm.

9,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填土层受冻.

(二)桩基工程

1,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2,桩基础的轴线引出的距离应适当增加,以免在打桩时受冻土硬壳层的影响.水准点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3,预制桩的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0%方可起吊,达到强度标准值的100%方可运输和打桩.

4,桩的堆放应考虑到桩机的行进路线和打桩顺序,且桩的堆放层数应不超过4层.

(三)钢筋工程

1.钢筋冷拉

(1)钢筋负温冷拉时,可采用控制应力法或控制冷拉率方法.对于不能分清炉批的热轧钢筋冷拉,不宜采用控制冷拉率的方法.

(2)在负温条件下采用控制应力方法冷拉钢筋时,由于伸长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如控制应力不变,则伸长率不足,钢筋强度将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在负温下冷拉的控制应力应较常温提高.冷拉控制应力

最大冷拉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格1冷拉控制应力及最大冷拉力

2,钢筋负温焊接

(1)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焊工上岗证,才可上岗操作.

(2)负温下钢筋焊接施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帮条,搭接,坡口焊)及电渣压力焊等焊接方法.

(3)焊接钢筋应尽量安排在室内进行,如必须在室外焊接,则环境温度不宜太低,在风雪天气时,还应有一定的遮蔽措施.焊接未冷却的接头,严禁碰到冰雪.

(4)闪光对焊:

1)负温闪光对焊,宜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钢筋端面比较平整时,宜采用预热闪光焊;端面不平整时,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

2)与常温焊接相比,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调伸长度10%至20%左右,提高预热时的接触压力,增长预热间歇时间.

3)施焊时选用的参数可根据焊件的钢种,直径,施焊温度和焊工技术水平灵活选用.

(5)电弧焊接

1)焊接时必须防止产生过热,烧伤,咬肉和裂纹等缺陷,在构造上应防止在接头处产生偏心受力状态.

2)为防止接头热影响区的温度突然增大,进行帮条,搭接电弧焊,应采用分层控温施焊.帮条焊时帮条与主筋之间用四点定位焊固定.搭接焊时用两点固定,定点焊缝离帮条或搭接端部20mm以上.

3)坡口焊时焊缝根部,坡口端面以及钢筋与钢垫板之间均应熔合良好.

(6)电渣压力焊接

1)焊接电流的大小,应根据钢筋直径和施焊时的环境温度而定.

2)接头药盒拆除的时间宜延长2min左右;接头的渣壳宜延长5min,方可打渣.

(四)混凝土工程

1,基本要求

(1)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宜低于32.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水灰比不应大于0.6,并加入早强剂.由必要时应加入防冻剂(根据气温情况确定).

(2)为减少冻害,应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至最低限度.办法是:控制坍落度,加入减水剂,优先选用高效减水剂.

(3)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4)未冷却的混凝土有较高的脆性,所以结构在冷却前不得遭受冲击荷载或动力荷载的作用.

2,混凝土的拌制

(1)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有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在有条件的时候,砂石筛洗应抢在零上温度时做,并用塑料纸,油布盖好.

(2)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如外加剂为粉剂,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如外加剂为液体,使用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要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中,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

(3)当施工期处于0℃左右时,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掺量应符合使用要求及规范规定,且应注意在添加前应做好模拟试验,以核实有关技术措施;对于有限期拆模要求的混凝土,还应适当提高混凝土设计等级.

(4)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时,严禁使用高铝水泥.

(5)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由骨料带入的水分及外加剂溶液中的水分均应从拌合水中扣除.

(6)搅拌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取常温搅拌时间的1.5倍.

(7)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3,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1)混凝土搅拌场地应尽量靠近施工地点,以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也应正确选择运输用的容器(包括形状,大小,保温措施).

(2)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特别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处)交接处的冰雪及垃圾.

(3)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在浇筑前,应了解商品混凝土中掺入抗冻剂的性能,并做好相应的防冻保暖措施.

(4)分层浇筑的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规定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5)重点工程或上部结构要连续施工的工程,混凝土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预期所要达到的强度.

(6)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进行孔道和立缝的灌浆前,浇灌部位的混凝土必须经预热,并采用热的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浇灌后在正温下养护到强度不低于15Mpa.

(7)现场应留设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作为拆模依据.

4,混凝土的养护

(1)冬季浇筑的混凝土,由正温转入负温养护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40%,对于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小于5Mpa.

(2)采用的保温材料(草袋,麻袋),应保持干燥.

(3)在模板外部保温时,除基础可随浇筑随保温外,其它结构必须在设置保温材料后方可浇筑混凝土.钢模表面可先挂草帘,麻袋等保温材料并扎牢,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4)保温材料不宜直接覆盖在刚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层上,可先覆盖塑料薄膜,上部再覆草袋,麻袋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为:一般情况下0℃以上铺一层;0℃以下铺二层或三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其保温层厚度,材质应根据计算确定.

(5)拆模后的混凝土也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以防混凝土表面温度的骤降而产生裂缝.

5,试件留置

按规范及施工要求制作,管理,养护,送检混凝土试块.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m3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对有抗渗要求的砼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6)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五)砌体工程

1,材料要求

(1)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为32.5R,水泥不得受潮结块.

(2)普通砖,空心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砌筑前,应清除表面污物,冰雪等.遭水浸后冻结的砖和砌块不得使用.

(3)石灰膏等宜采取保温防冻措施,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

(4)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应满足规范要求,砂中不得含有冰块及直径大于1cm的冻结块.

(5)砌筑砂浆的稠度,宜比常温施工时适当调整,并宜通过优先选用外加剂方法来提高砂浆的稠度.在负温条件下,砂浆的稠度可比常温时大1~3厘米,但不得大于12厘米,以确保砂浆与砖的粘结力.

2,施工方法

(1)砌筑应采用"三一砌筑法",若采用平铺砂浆时,应使铺灰长度满足砂浆砌筑时的温度不致过低.

(2)严禁使用遭冻结的砂浆进行砌筑.

(3)当室外温度低于+5℃,砖,砌块等材料不得浇水,砂浆的搅拌时间也应有所增长,一般为常温搅拌时间的1.8倍,约为2.5~3分钟.

(4)防止砂浆在搅拌,运输,存放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可采用下列方法:

1)砂浆的搅拌可在保温棚内(棚内温度在5℃以上)进行,砂浆要随拌随用,存储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不可积存和两次倒运.

2)搅拌地点应尽量靠近施工现场,以缩短运距.

(5)砌体的水平及垂直灰缝的厚度应保证在8~12mm,一般宜控制在10mm左右.

(6)控制砌体砌筑高度,每日砌筑一般高度不超过1.80m.

(7)每天收工前,应将顶面的垂直灰缝填满,同时在砌体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如草包,塑料薄膜).

(8)现场的试块的留设应有所增加,且在现场同条件下进行养护,用于检验现场砌筑砂浆的实际强度.

(六)装饰工程

1,装饰抹灰工程

(1)正温下,先抢外粉饰,最低气温低于0后,如果必须外粉饰时,脚手架应挂双层草帘封闭挡风,并用掺盐的水拌砂浆,当气温在0℃至-3℃时(指三天内预期最低温度)掺2%(按水重百分比).

(2)白天气温接近0℃,晚上可能达到0℃以下时,应缩小操作面,尽量不安排粉饰.

(3)内粉饰前应封闭门窗,配好玻璃.

(4)0℃以下时,如必须抢做内粉饰,经分公司领导批准后,可采用室内加热法,应用蜂窝煤炉,使室内的温度保持在0℃以上,防止粉饰大面积受冻.

2,油漆,涂料工程冬季施工

(1)冬季油漆,涂料工程的施工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内温度保持均衡,不得突然变化.室内相对湿度不大于80%,以防止产生凝结水.刷油质涂料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刷水质涂料时不宜低于+3℃,并结合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温度进行控制.-10℃时各种油漆均不得施工.

(2)油漆工程冬季施工时,气温不能有剧烈的变化,施工完毕后至少保养两昼夜以上,直至油膜和涂层干透为止.

3,其它装饰工程冬季施工

(1)玻璃施工

从寒冷中运到暖和处的玻璃,应待其温度缓和后方可进行裁割,安装门窗玻璃宜在正温下进行.

(2)饰面板(砖)工程冬季施工

冬季进行饰面板(砖)工程施工时,砂浆的使用温度不得低于+5℃,如低于+5℃则不但不能保证施工质量,而且加大了操作的难度.施工中砂浆硬化前应采取有效防冻措施.

(七)地面工程

1,室内地面找平层,面层施工时应将门窗通道口进行遮盖保温,确保在室内温度为5℃以上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室外部分预计三天温度在0℃左右时,水泥砂浆应掺1~2%的盐水溶液搅拌,并有可靠的防冻保暖措施.

2,冬季所用水泥砂浆应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应尽量减少用水量,砂浆绸度应小于5cm.

3,对于大面积混凝土地坪随捣随抹的施工,应在施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施工时适当加快浇筑及振捣速度(保证混凝土内部密实的前提下),浇筑厚度略高于设计厚度,振捣整平后铺设塑料薄膜,其上及时铺盖保温材料.

(八)屋面工程

1,屋面工程的冬季施工,应选择无风晴朗天气进行,充分利用日照条件提高面层温度.在迎风面宜设置活动的挡风装置.

2,屋面各层施工前,应将基层上面的积雪,冰雪和杂物清扫干净.所用材料不得含有冰雪冻块.

3,用沥青胶结的整体保温层和板状保温层应在气温不低于-10℃时施工,用水泥,石灰或乳化沥青胶结的整体保温层和板状保温层应在气温不低于5℃时施工.如气温低于上述要求,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4,找平层为水泥砂浆时,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得小于M5.

5,防水层采用卷材时,可用热熔法或冷粘法施工.热熔法施工时气温不应低于-10℃,冷粘法施工时气温不应低于-5℃.当采用涂料做防水层时必须使用熔剂型涂料,施工时温度不得低于-5℃.

6,防水工程应选择施工质量及信誉好的单位进行施工,操作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四.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质量通病以及预防措施

(一).钢筋的锈蚀与混凝土裂缝

由于钢筋的氧化锈蚀伴生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沿主筋或箍筋方向产生裂缝。其次,水泥的安定性不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早期强度低,失水太快也会引起开裂。混凝土内部水分由边缘向中心移动,形成压力也将引起轴向裂缝。

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氯盐的掺量。按照“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氯盐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1%,基本钢筋就不锈蚀。

2.限定量的氯盐掺入时应充分溶解或搅拌均匀,以防止偏折引起局部钢筋锈蚀。3.控制水泥质量和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增大其密度性,防止水分转移,均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二).结构疏散与水分转移

水分转移及结构疏散的混凝土,以表面呈冰晶、土黄色,砂浆骨料结合脆弱,声音空哑等为特征。同时由于混凝土内部压力差、温度、湿度差,使水分自边缘向中心移动造成空隙。

预防措施:1.适当掺用以防冻剂-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组成的复合外加剂,减少水灰比,采取重复振动,加压振动,提高结构致密性。

2.混凝土表面“冰封”利用其湿水性均为有效。

(三).表面起灰

所谓“表面起灰”是以砂浆和粗骨料相脱离,表面起灰,骨料为特征。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太大,离析,泌水严重,粘聚性、保水性差,加上养护温度低,水泥水化趋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离,导致表面起灰。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水灰比,延长混凝土混合物搅拌时间,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水

(四).结晶腐蚀-混凝土表面返霜

混凝土硬化后,某种外加剂溶液通过毛细管的作用渗到混凝土表面,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则逐渐蒸干,此种情况还将影响混凝土与饰面层的结合。

预防措施:

1.适当控制外加剂的用量(最好不要超过水泥重量5~7%)

2.外加剂充分溶解后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3.混凝土浇灌后,立即在其表面覆盖1~2层薄膜塑料。严防混凝土水分外移。

五,冬季施工的安全和防火

(1)冬季施工时,要采取防滑措施.

(2)施工现场及临时工棚内严禁用明火取暖,应订出具体防火安全注意事项,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3)电气设备,开关箱应有防护罩,通电导线要整理架空,电线包布应进行全面检查,务必保持良好的绝缘效果.

(4)脚手架,脚手板有冰雪积留时,施工前应清除干净,有坡度的跳板应钉防滑条或铺草包,并随时检查架体有无松动及下沉现象,以便及时处理.

(5)上下立体交叉作业的出入口楼梯,电梯口和井架周围应有防护棚或其它隔离措施.

(6)高层作业必须用安全带,进入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楼面预留孔洞必须用盖板盖好.不准用芦苇,草包遮盖,以防失足跌落.冬季施工拆除外脚手架应有围护警戒措施,严禁高空向下抛掷.

(7)打夯机,磨石子机等震动机械,以及经常移动的机具导线不得在地面上拖拉,不得浸放水中,应架空绝缘良好.

篇10

水位较稳定,背风向阳,水深4米以上,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在7.0~7.5,酸碱度为中性偏碱的水质。

2.该区水体和嫩江相通

水流较平稳,水流速度一般在0.1~0.3米/秒,溶氧丰富,含氧量在5毫克/升左右。3.该水体透明度40~50厘米,每升水含浮游植物量150万个以下、浮游动物2000个以下,水质清新嫩爽,适宜黑龙江野鲤的生长。

二、箱体安置

1.网箱构成

网箱由箱体、框架、浮子、沉子及固定设施等构成。

(1)箱体:采用10目箱体,此网箱为聚乙烯经编网片组成。无节光滑,不伤鱼体,网目经定型不走样,箱体柔软,出现问题易于缝合,不易开孔逃鱼,成本低,安全性高。

(2)框架:悬挂箱体的支架是用钢管和塑料管等材料构成。把箱体固定在框架上,以利于箱体张开、成形。

(3)浮子:用硬质吹塑制成的浮桶作为浮子,坚固耐用浮力大。

(4)沉子:选用直径25毫米的钢管制成,置于箱底,既可撑开底网,又可当沉子沉箱。

(5)大小及形状:中型箱,箱体呈长方体,长5米、宽4米、高2.6米。

2.网箱的装置

(1)浮动式网箱:箱体的网片上纲四周绑结在钢管扎成的框架上,网片下纲四周系上沉子,框架两端用绳子与锚系在一起,上口用网片封住,框架缚上桶式浮子,漂浮于水面。因水体与嫩江相通,水面开阔,为增加抗风力采取多箱联体浮动式安置网箱,其中15个箱体串联成一列,两端用锚固定,共2排,计30个箱体顺势排开,排与排之间用框架材料连接。

(2)网箱设置的水层:箱体网衣入水2米左右。

三、鱼种放养

1.鱼种入箱前的准备

网箱下水前仔细检查网箱。鱼种入箱前3~5天要提前将网箱安装好,放入养殖水域,网衣经浸泡附生藻类后,即可放鱼入箱。

2.放种时间

5月15-17日,以早入箱、早开食为原则,选在晴天无浪时鱼种入箱。

3.放养规格

品种为优质黑龙江野鲤,体重80~100克,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4.放养密度共投放黑龙江野鲤鱼种6150千克,单箱投放鱼种205千克,每立方米水体平均放养量为5.125千克。

四、饲养管理

1.合理投喂饵料

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制成颗粒投喂,主要成分有干杂鱼(或鱼粉)30%、豆粕37%、玉米15%、麸皮15%、添加剂3%,粗蛋白保持在35%~40%,粗脂肪在5%~8%,做成颗粒饲料投喂。投喂量为:5月份8%、6月份14%、7月份30%、8月份32%、9月份16%,同时根据天气及鱼的生长情况按“四定”原则进行调整。

(1)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适口,腐烂变质的饲料不要喂鱼,为防治鱼病可制成药饵投喂。

(2)定量:定量是根据鱼体大小,在不同季节、时间有节制地合理投饲。

(3)定时:一般每天投喂3~4次,8-9时、14-15时、18-19时;7-9月鱼类的生长旺季,每天可投喂4~5次,分别为6-7时、9-10时、12-13时、15-16时、18-19时。

(4)定位:在网箱内设置饵料台,防止浪费,也便于检查摄食情况,可用筛子垫纱布制成,悬吊在水下40厘米处。

2.日常管理

网箱养鱼日常管理的内容主要是防病、防逃、防敌害,日常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产量,而且直接关系到网箱养鱼的成败。

(1)定期检查网箱。网箱养鱼最怕网破逃鱼,每周检查1次,一般在风浪小的天气,上午或下午进行检查,要特别注意水面下30~40厘米的网衣,该处因常受漂浮物的撞击以及水老鼠等敌害侵袭,很容易破损逃鱼。

(2)防风防浪。在暴风雨汛期洪水来临之前,要检查框架是否牢固,加固锚绳、木桩,防止网箱沉没和被洪水冲走,防止被漂浮物撞击。

(3)适时移箱。干旱时,水位下降,网衣有搁浅的危险,要把网箱往深水位移动;洪峰到来之前,要把网箱往缓流处移动,避开洪水冲击,如遇到污染水质入箱,应及时将网箱移至安全适宜场所。

(4)要防止有毒污水流入网箱区,还要防止偷窃、人为破坏等。平时做好生产记录,详细记载每箱鱼种投放时间、数量、重量、规格、饲料用量、水温、天气情况、鱼病用药种类及用量、产量、出箱规格等原始资料,便于生产总结,进行成本核算。

(5)清洗网箱。网箱下水3~5天后就会附着大量污物,被一些藻类或其他生物所附着称青泥苔。严重时堵塞网眼,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一般在水面下1米水层内最多,若不及时清洗容易造成箱内水质恶化,缺氧、缺饵,影响鱼类生长,所以要对网箱进行清洗。主要采取人工清洗,通常是每隔5~17天将网衣提起,用扫把、树枝、毛刷等洗刷和拍打。

五、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鱼病防治工作,主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食场消毒

用40克漂白粉装袋挂在食台附近。每隔两周换1次。

2.投喂药饵

高温易发病期间在每千克饵料中加入1.5克的土霉素粉,连喂2~3天,防止细菌性鱼病的发生。

六、养殖结果

5月17日开始投喂,9月28日出箱,共收获商品成鱼49200千克,单箱产量为1640千克,平均每立方米水体产商品鱼41千克。此次养殖出箱鱼类的最大特点是出箱规格整齐,平均尾重在0.75千克,体呈纺锤形,健壮优美,跳跃有力,背部灰黑、体侧金黄、腹部银白,臀鳍和尾鳍下叶呈橘红色,达到了黑龙江野鲤在自然环境下的特性,并且肉质细嫩、无土腥味、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倍受市场青睐。

七、讨论

1.水域选择

选择优质水体是进行网箱养殖的前提,网箱养殖是将箱体置于水体中,对水质要求较高,应选择水底平坦,风浪较小,水位相对稳定,水深在2.5米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并且溶氧丰富,背风、向阳,有微流水的水域。

2.鱼种规格

应做到品种优良,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由于鲤是吃食性鱼类,网箱养殖密度大,以人工饲料为主,鱼类抢食激烈,如果规格不齐,会出现两极分化、大小不齐的现象,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多次检查,发现鱼类生长不齐、有特大或特小个体时,应将其捞出,并入个体相近的箱体中。

3.饵料质量

全价适口的饵料是网箱养殖成功的基础。网箱养殖黑龙江野鲤是集约化养殖,投入高、风险大,因此为了保证鱼类的快速生长,要根据鱼类生理特性,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配制全价适口的饵料,同时应采取科学的投喂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4.防逃

网箱放置在自然水域中,一旦出现破箱现象,损失将十分严重,所以网箱养殖一定要做到勤检查、勤整理、勤维修、勤洗网箱、勤排污渣,定期安全检查。防止鱼类逃逸是网箱养殖成功的关键。

篇11

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大树,特别是未经移植或断根处理的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植大树养护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为此,我们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地上部分保湿:

1.包干: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会引起高温,灼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

2.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效果较好,但较费工费料。有人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3.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二)促发新根:

1.控水:新移植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一次浇透水,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在第一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处,要做网沟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可在根系挖深井,用水泵将地下水排至场外,严防淹根。

2.保护新芽:新芽萌发,是新植大树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是大树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荫、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与嫩梢的正常生长。

3.土壤通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结。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的,要及时清除,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二、树体保护

新移植大树,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的和禽畜危害,必须严加防范。

1.支撑:树大招风。大树种植后应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防病治虫: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至1%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降雨应重喷一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篇12

一、技术的内涵及哲学地位

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欧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第一次技术革命,实现了生产工业化,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充分展示了技术革命的魅力,使劳动力的工作从繁重的体力转向高效的机械工业化。技术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谓技术,它是一种抽象概念,是一种实物,也可以是方法和知识,它是反映大自然活动而不断积累和丰富的经验与技巧,也是一种依赖主观意识形态研究出来的结晶;它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解放人类的体力工作,通过操作机器等自动化手段,扩大生产力,补充人体能力所不能达到的极限,将多样化的机器通过技术的改进,强化人体劳动力的合理运用,有效地将功能次序更加地合理分配,并按规定的流程和工艺延续下去,工作属性提升得更为全面和普遍,促进了事物的具体形态变化多样。从哲学的角度看技术的变化,是由于客观存在的技术变化和发展,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拓宽了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本质要素,相关联的技术本质决定了技术的多义性。

二、技术存在的基本形态及类别

技术的本质决定了技术存在的形态,无论是抽象化的技术本质,还是多样化的具体技术,都离不开社会表现形态,否则技术就没有生存的土壤,没有价值的空间。

首先,技术的活动主体构成“人格化”技术。任何一门技术都要有活动主体去试验、去运用,以此为载体实施的技术活动,使技术的技能要素、经验得到验证,所以,活动主体与技术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融为一体并反复练习,形成系统化的主体动作和技能,并不断地充实活动内容,累积的经验和诀窍促进技术的飞跃发展。

其次,技术的实物形态构成物化形态的技术。技术的实物形态主要表现在工具、机器设备等可见的物体,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实际操作的物件,这些物体与活动主体的结合,无形中就将人体机能的运动所替代,扩大和延长了人体机能的工作时间,它不会随着活动主体的分离而消失,可以保存并作为一种客观尺度加以借鉴,是技能与知识的凝聚。

第三,技术的无形形态构成信息形态的技术。以语言、文字或抽象的符号等形式表达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技术的设计流程、工艺图纸等文献中,有文字资料,也有互联网信息资料,都以抽象的形态存在着,而且这些信息资料易保存且流传广泛,时空序列的变化不受限制,不会产生技术自身信息损耗,多样化的信息载体使技术的运用达到共享和全范围的反复使用,在现实社会的活动中得到应用。

三、技术的特性

从广义而言,技术的本质是活动主体与大自然的结合,形成一定的依赖关系,体现出活动主体对自然界的认知和不断地改造过程,通过技术最终达到控制自然的某些方面,完成活动主体凭借主观目的和意志施加于活动客体身上的往来活动。

从动态属性而言,技术的实践性是发挥技术的最佳手段,只有将“人格化”的技术运用到物化形态的技术之上,才能实现技术的功能,展示技术的效用,否则技术信息将不被视为有用的技术,而作为潜在的技术会被资料回收站进行收集,甚至当作废纸一张不被人重视。

从人本性角度而言,技术是为人所用的。单纯的技术没有人的需要,被人所利用,那就是失去了技术的作用。人类的活动中需要技术,必须是可用的、适宜的、有引导力的结果。当然,技术要与人的存在和活动相结合,两者的依赖性使得技术的现实力量得到有效的发挥,并能够将潜在的技术力量挖掘出来。比如:机车、铁路和电脑等技术劳动产物,就扩展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从技术的系统性角度观察,开放性的技术环境,使现实实践活动更加地有价值,将技术活动得更加彻底,技术革新活动促进活动主体与活动客体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差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多元素的系统工程,勾稽、检查的技术系统有利于技术活动与技术成果在社会活动应用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纯粹的一种技术功能,离开了技术活动主体都失去应有的作用。

四、技术管理的注意事项

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手段,而提升技术管理是强化技术渗透性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制定技术战略目标和市场联合的向导。在商业化经济过程中,优秀的技术管理在一定意义上是人才管理,以技术研发为根本的知识人才的吸引和培育,对技术生存的连续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培育人才、用好人才是企业技术成果和技术成果社会化的基准,与此同时,在技术运用或引进过程时,要全面审视技术的系统性,定位与自身企业的实际技术革新内容是否匹配,吸收消化程度是否适中,活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契合点是否一致,动态性技术管理企业。同时,加强企业的技术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推进新技术的宣传,拥护新技术的采用,帮助员工理解和接受新技术,激发起技术开发的热情,配合技术实践及研发,使技术管理灵活地、有条不紊地在技术研发与商业化的不同时期变化而变化,使技术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温刚.技术管理与项目成本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1(36).

篇13

1.1改良设计VAC治疗的各个环节

①自主设计和应用智能化负压源。我们自主改良设计VAC治疗系统¨,按照国家二类新技术管理规范申请医院立项获得批准。该负压源智能化控制,压力值稳定,操作简便,便于携带和活动,且价格便宜,减轻患者负担。②设定恰当的适应证和和禁忌证及负压治疗值。我们设计了VAC治疗知情同意书¨和操作流程,减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③改良和设定吸引模式,根据国外报告的VAC治疗模式研究结果,选择效果更优的间歇吸引模式为标准模式。④改良使用填充敷料。根据国外相关研究结果_l'和指南建议的填充敷料,我们在改良应用VAC技术时以医用纱布为填充敷料包裹多侧孔专用引流管,半透膜封闭后实施以纱布为基础的负压伤口治疗,与泡沫敷料比较,效果接近_l。纱布组价格较泡沫组费用便宜,符合患者的经济支付能力和主观愿望。⑤改良并设置VAC治疗方法和疗程。针对门诊治疗和慢性伤口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我们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门诊VAC治疗和家庭VAC治疗¨。前期观察结果表明2种方法对伤口缩小率和组织增殖活性及血管化均有相似作用。⑥改良并设定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根据国外指南推荐建议,结合预实验结果,为保证吸引效果和保护伤口周围皮肤,将敷料更换间隔时间设定为每48~72h更换1次,有堵管时随时更换。⑦改良并构建了VAC治疗的效果评价指标。根据国外VAC治疗指南推荐和随机对照研究报告,我们改良并构建了以下客观指标动态评价•723•效果:伤15面积和容积缩小率(%),肉芽组织76%一100%覆盖伤15床的时间(d)¨,压疮愈合计分表¨,免疫组化法检测伤口血管化和组织增生活性,观察伤口治疗的组织学效果H,伤口温度和酸碱度,以观察VAC治疗后的伤口微环境变化,治愈率(%),愈合时间(d),以确保VAC治疗的有效性。⑧设定VAC技术操作流程。为降低操作风险设计了“十步法”操作流程和“VAC治疗观察记录表”,用以培训护士规范操作。改良的原则是遵循伦理学“不伤害、有利、尊重和公平”原则,将循证依据与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和主观愿望有机结合,以实现安全有效实施新技术使患者利益最大化目标。

1.2设定和应用VAC治疗告知同意书

我们经过多轮讨论修改,制订了“门诊伤口护理中心VAC治疗知情同意书,在治疗前履行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和权益。

1.3修订“VAC治疗不良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主要存在出血、组织压力性损伤和感染的不良事件报告1,课题组修订了“VAC治疗不良事件应急预案”l1,作为新技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培训护士熟练掌握应用,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和快速应对处理,以确保安全使用新技术。

1.4观察对象和指标

2009年1月至2012年l2月,根据VAC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入选年龄≥18岁的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实施VAC治疗期间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指标:事件发生率:出现符合FDA报告的不良事件例~P.VAC治疗总例次*100%依从治疗率=依从VAC治疗完成规定疗程人数/入选总人数*100%在入选患者伤口治疗结束后统计治愈率=伤口愈合人数/入选总人数*100%

2结果

我们在门诊伤口护理中心和全院应用VAC技术共治疗深度压疮、糖尿病足溃疡、外伤难愈伤口、手术后愈合不良或感染裂开或排异难愈的伤口共计78例,患者依从性好,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对VAC治疗目的和可能的风险理解并积极配合完成规定疗程,无脱落。依从治疗率达到100%,无不良事件发生。平均治愈率91.03%。无不良事件发生,特别是5例糖尿病严重足溃疡保足成功,避免了截肢致残;治愈1例癌症患者巨大介入治疗伤口及7例严重压疮,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100%,费用平均250~280d,较国际标准收费节约75%,较国内同类治疗节约66%左右。

3讨论

3.1遵循伦理原则告知同意和良好沟通并加强人文关怀是新技术安全和有效使用的前提

告知同意既是“不伤害、有利、尊重和公正原则”伦理学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体现,我们在设置告知同意书的过程中除了请外科专家、伤口专家、护理人员讨论外,还邀请伦理学专家和律师及患者代表参与修订,使告知同意书的内容符合伦理、法律和新技术要求以及患者的需求。为了加强沟通效果,培训护士善用技巧加强人文关怀,处理好“技术为人服务”的关系,在人选患者时,须在符合适应证的前提下完全自愿加入治疗,综合考虑其治疗需求、经济承受能力和主观愿望,把新技术的作用特点、对患者的益处、单次费用和可能风险进行合情合理的讲解,给患者全面了解和自主思考、选择的自由,并且承诺无论患者是否选择新技术,都不会影响对患者的积极治疗,如此充分尊重患者的权益,增加了患者对护士和新技术的信任度,这是患者理解和配合新技术治疗的前提,依从治疗率不但考量了护士的沟通效果,反映了患者对新技术的理解和配合程度,也考量了新技术的安全和有效性,只有患者认同了新技术,才能配合治疗,这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需实事求是向患者反馈效果,好的结果能鼓励患者,当出现与预期结果不符时,需认真查找原因,商讨对策,如此才能体现“不伤害、有利和尊重原则”。据此,告知同意书和良好沟通在新技术安全有效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新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2严格准入制度是新技术安全和有效使用的基础

严格准入制度包括新技术准入和上岗准入,新技术准入按照国家对二类技术可在当地三级甲等医院申报批准使用的管理规范,在VAC技术推广应用前申报并获得了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立项审批。培训伤口护理中心护士和研究生,经过统一考核合格准人上岗。通过严格执行准人制度,实施者能够熟练掌握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使患者对新技术和实施者产生信任、理解,以更好地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