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群众文化活动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篇1

(一)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每一个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因此和谐社区的构建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只有社区内部的人民群众和谐了,才能构建起和谐的社区,只有构建起了和谐的社区,才能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社区文化的和谐性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同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基础,在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的和谐性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文化对于人们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对于人们的行为也有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重视和谐的社区文化的建设,这也是建设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保证社区文化既有亲和力,同时又能保持先进性,与时俱进,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相呼应,确保社区文化能够将最广泛的社区群众吸引进来,提升社区文化的建设质量。因此,构建和谐的社区文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三)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个社区文化只有在保持健康发展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而和谐社区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因此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充分重视社区文化所发挥的作用,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提升社区群众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在社区居民的相互交流之中进一步实现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社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必要性和意义

先进的社区文化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可以将社区群众广泛的吸引到社区文化活动之中。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也增加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对于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居民在空闲的时候可以广泛地参与到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中去,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同时社区群众依据自身不同的兴趣爱好来组织各种各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进一步活跃社区的生活气氛,使得整个社区充满活力,居民的文化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

(二)促进社区群众自身修养的提高

文化活动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和规范作用。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既满足了自身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时先进的社区文化又能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社区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整个和谐社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进一步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

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社区群众能够广泛地参与其中,进而推动了社区文化的不断发展,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社区的文化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同时社区文化建设的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此,社区群众在广泛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进程中,可以有效的推进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篇2

首先,要关注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景象。这主要有两点。一是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日益多样化,新增了广场舞、“暴走”、“彩色跑”等文体活动。二是群众自发性越来越高,纯业余的演出队伍、竞赛团体越来越多。三是群众文化活动与节日文化结合日益紧密,节日色彩日益浓重。不但在传统佳节大张旗鼓地开展广场文艺、创意秀等活动,还自办特色新奇的民间节日,与节庆结合的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突出主题性、富于原创性。同时,要审视文化部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一方面,群众文化从业人员现状并不容乐观。虽然,群众创造文化的自发性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文化正以极其迅猛的势头蓬勃发展,然而,相应的人才队伍建设却跟不上,从业人员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在许多文化馆,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并在群文战线上有丰富经验的职工都已退休,年轻的一批虽有较高的学历,具有较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技能,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指导群众、动员群众,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离“接班”水平还有差距。另一方面,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也让人堪忧。由于文化相对于经济,一直是软性指标。一些干部一味重视可量化的经济业绩,不重视难以量化的文化业绩,甚至认为“唱唱跳跳、写写画画”对经济发展不重要,对社会生活不必要,可搞可不搞,使文化建设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文化投入流于空谈。这就使得许多文化场馆建设不完善,面积小、功能少,使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充分开展。而且,带有公益色彩的专门性群众文化场馆还没有建设起来,许多地方虽有商业性的影城、影院,却没有低票价的戏剧曲艺专门表演场所。

三.分析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

多姿多彩的活动是群众文化的生命线和基本载体。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群众文化工作部门只有提高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有营养的精神食粮,使文化生活成为群众生活的常态,引导人民群众的文化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真正体现群众文化的群众性。因此,对于群众文化工作部门而言,加强对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基本要素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主要有三点: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首先,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政府各部门出于宣传主流文化、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稳定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会定期举办一些带有明确导向性和典型示范性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第二,企事业单位为了加强内部凝聚力,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会举办一些群众性的文艺汇演和文体比赛。第三,大量民间文艺、文体社团,自发地开展各种规模的文化活动,并自主创办派对、节日、比赛等。可见,不管活动的主办方是何种类型,都有着具体的目的。因此,承办方和活动策划人必须按照主办方的意图去运作,以实现预期目的。其次,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是丰富的,主题是鲜明的。这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主办方的目的,这决定了活动的性质和主题;第二,群众的认同度,这决定了活动的群众参与度与社会影响度。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相应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活动目的和内容决定了活动形式。如举办活动目的是为了普及群众性的文化艺术,那么活动就可采用文艺汇演的形式;第二,活动所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活动的规模。第三,新的活动形式的产生是策划者通过社会实践,在已为群众熟知、广为群众接受的形式上发展而成,而简单的灵机一动、突发奇想的新创意未必能得到群众欢迎,往往不被群众所理解,反而脱离群众。所以,群众文化工作者,只有扎根群众、深入生活,才能创造出新的活动形式。

篇3

一、何为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正是因为群众的主动参与性,群众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自我教育,陶冶情操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

群众文化活动集中性与分散性并存,表现在:一是地点上,既有分散在各户进行的,又有集中在城区、村广场、公园、文体场馆等开展的;二是参与人数上,既有以群体形式进行的活动,又有以个体形式出现的活动;三是类型上,,既有依照各自兴趣爱好分散选择参加不同类型项目的活动,又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集中选择参加的同一类型项目的活动。

二、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我县发展群众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城乡发展不均。就我县群众文化活动总体情况来看,城区的文化活动多于其他镇的文化活动;而有些乡镇一年也就几场群众文化活动,不足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二是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基层干部文化意识较弱,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不把群众文化活动摆上位置,这是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缓、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群众文化队伍人才培养不够。专业技术人才对文化活动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后要加大对群众文化人才的培养。

三、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

目前,我县每个乡镇都建设了综合文化站,100%的行政村建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也实现了全覆盖。如何利用好这些文体设施组织开展好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以党的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群众文化工作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精神,切实推动我县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广饶县文化软实力,为服务于广饶县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文化强县建设!

(二)文化阵地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

今年,我县不断加大文化惠民资金投入,促进县乡村三级文化体系建设,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为每个乡镇和街道文化广场配备必要的舞台设施和灯光影像设备,努力推进科学化、人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逐步把群众文化活动的新设施、新内容、新节目、新动态传递给群众,发挥其示范带动的力量。

(三)深入基层,贴近生活

必须深入到社区、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小事进行提炼加工。相声、小品、快板、秧歌、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新的作品,使文艺演出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2、活动形式要丰富多样。群众文化活动的对象、参与者都是群众,而广大群众的文化爱好又千差万别,要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就要开展多门类、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如美术、摄影、书法、棋类、健身、工艺制作等展示、竞赛活动。

3、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对收集到的信息都要认真对待,找到问题的根源,向相关领导汇报,并在文艺活动中用艺术手段最大限度的化解这些人民内部矛盾,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强化辅导培训

要有针对性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传授文化活动知识和技能,大力培养各种人才,进一步拓展分散活动层面。今年我县依托新型农民学校,开展了百姓健康舞、摄影、鼓子秧歌高层次免费

篇4

2.群众文化的突出亮点: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从文化建设工作角度来观察,基层和谐文化的独特作用:第一,它为精神文明活动的广泛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第二,它为团结友爱、充满生气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有力的原动力;第三,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序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的积极推行。

二、群众文化中的广场文化

广场,指的是户外开阔的活动空间,是城乡较大的平整场地。文化活动,指的是以艺术文化为主开展的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顾名思义,以广场为阵地开展的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而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结合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推进了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这种群众文化的蓬勃兴起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进而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作为群众文化之一的广场文化,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不失为城市文化中的一道吸引眼球的风景。搭建什么样的文化活动的新型舞台?又该如何促进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来,伴随着政府广泛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广场文化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这种情况也正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状况良好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迎合了广大群众的需求,这为广场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依托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打造广告文化品牌,使得群众文化中的广告文化走上一条繁昌盛的道路。历史告诉我们,广场文化的非凡意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文化发展水平的落后,这一时期内,人民群众的广场文化形式比较简单,主要以集会、庆典等形式的表现出来,真切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征。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之相追随的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在群众中出现了广场文化,而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伴随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党和国家对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加深,广场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耀眼夺目的光彩。总而言之,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告文化为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文化平台,这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广场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地位

1.广场文化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广场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使它以民间文化的形式出现,并在不同文化中得到广泛的交流与融合。根据我的工作经验,发现广场文化会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拥有着不同的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也通过广场文化这个载体,得到充分的展现,并得以发扬光大。根据有关传统文化遗产的研究表明,广场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广场文化不仅为不同特色的民间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宣传和保护平台,而且使得不同的民间文化得以交流与融合,进而进一步提高。

2.广场文化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党和国家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旋律,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特色文化结合到一起,使得不同性质的文化得到交流与融合,从而,体现出广场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包容性。在民间广泛的文化主题活动中,广场文化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它不仅能够容纳不同形式的艺术与表演,而且还囊括了不同理念的文化活动主题。这样,它能够吸引到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趣味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最终,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3.广场文化创造出丰富的文化财富。

纵观中外,广场文化创造出不可小觑的文化财富,同时,它也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出丰富的人才。众所周知,广场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因而,在这样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下,使得广场文化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据统计,在广场文化的活动中,参与者涵盖了牙牙学语的幼儿到年近古稀的老人,而说到广场文化的形式,有现今流行的广场舞,有演奏现代乐器的,有展示民间艺术的,形式之多,内容之丰,难以想象。这样的文化组织形式影响空前,意义非凡。它实现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示自我,同时使得不同文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和进步。

篇5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所处地域传统文化的不同,群众文化活动也应以不同形式进行开展,这就需要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以便保证群众文化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只有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所具备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一)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管理机制

从实质上而言,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文化活动。国家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兴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场所,可以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环境得到更好地改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对相应的国家政策进行落实,以便对社会环境进行改善,从而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所具备的作用能够真正得到发挥。

(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思想内容

为了使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能够得到发挥,须要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思想内容进行创新,以便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能够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相统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依据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内容,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思想内容进行创新,使其具备一定的民族特色,不仅能够更好的调动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够推动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些许流行元素,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

(三)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

由于不同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文化活动也有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不同要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多样化,但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都较为单一、传统,这就需要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以便确保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人们的不同精神需求。只有依据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才能充分调动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这不仅可以使群众文化活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也能够推动社会文化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篇6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提高基层文化队伍

一是实施“政团合一”改革,提升现有文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文化建设中,各地主管部门与艺术团体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文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与实施。具体而言,各地主管部门与艺术团体应采取联合办学、定向委培等方式,有计划地将一批现有演职人员送至专门的艺术职业学院进行系统培训,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文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专业文化队伍建设。各地主管部门应深入研究与制定文化单位从业人员的资格条件,严把人员入口关,配齐、配足相关的工作人员。同时,各部门还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严格考核,进一步完善文化队伍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壮大民间文化活动团队。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应充分发挥老年体协和专业文艺团体退休人员、民间艺人的龙头作用,鼓励他们建立更多的业余文化团队。同时,各地还应在一定程度上,对业绩突出的民间文艺团队及个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不断激发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此外,对于那些在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各地主管部门还应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辅导培训,进而不断壮大民间文化活动团队。四是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的职能,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壮大。文化馆可以向人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还可以充分运用自身的文化艺术手段,进一步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因此,各地区的文化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能,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具体而言,文化馆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形式,如音乐、舞蹈、小品、摄影、曲艺等方面,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文化馆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职能,搜集、整理一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建立、健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或者管理、联络一些当地的文化团体,共同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真正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篇7

一、快速扩展中的品牌概念

最早的“品牌”是从古代那威文字brand延伸而来的,翻译成中文为“烙印”的意思,从用来区别牲畜所有权,到各商品、服务以及广告等经济方面,随着“品牌”概念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品牌”理念已经被广大人民认可、熟悉。比如肯德基、百事可乐、李宁、美的、海尔、同济堂等品牌多不甚举,“品牌”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领域多,关注广。更是与“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这种新的文化形式,使得商品的最核心的价值更加凸显,“品牌文化”将其情感和精神表露无遗,出现了很多观点,比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品牌的灵魂”等等,并且逐渐深入到新的理念的产生,其本身成为一种商品,并通过市场经济作用,挖掘出艺术产品的特殊性质,将其精神理念充分展示,满足需求,同时可以得到最大的利润空间,推动品牌文化活动的建设与经营,形成“品牌群众文化”新理念,具备了“品牌文化”的理念和精神,同时又结合了群众文化的特殊性质,更突出了其公益性、服务性、平民性和社会性。

二、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

(一)公益性

通常情况下,群众文化活动是由某些公共服务机构或者政府部门来组织、策划和实施的,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公益性,所有的活动开展都是围绕群众的文化权利来进行的,其主要目标是满足文化需求,完全区别于利润为目标的商业活动,在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中公益性永远都是方向的指导,绝不能有所偏离,否则,则不属群众文化活动范畴。

(二)形象性

任何一个品牌都要有一个形象定位,那么同样,品牌群众文化活动要有自己的形象定位,如何做到一个准确的定位,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以及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活动本身应该具备怎样的创新性,因此,活动策划之前要做好调研,充分评估活动的可实施性,现实文化允许,将活动基调打好,才可以让更多的受众所接受,并能够乐于参与。可见,一个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奠基石是其形象性。

(三)文化性

纵观“品牌”的发展,其终究一种理念的体现,这种理念是文化和精神的综合体现,作为时展的新产物“品牌群众文化活动”更应该将最新的文化、精神和理念传递到社会的每一角落,将浓厚的文化性,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承载这一品牌,活动才更具有影响力、辐射力。我国的群众文化分为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在一个城市中,群众文化覆盖了每一个领域,有社区文化、企事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等;在农村方面,群众文化又以各种民间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形式存在着。任何一个活动一旦成为品牌,成为精品,那么它所具有生命力是强大的,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每一个品牌群众文化活动都是某种文化背景下,某种特定时间内,某个角度上所具有的文化特点、地方特色的一种体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参与性

所谓“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必须是被广大受众认可,并且积极参与的活动,并且形成延续性。因此,每一个品牌都要打好群众基础,并具有一个顽强的生命力,只有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淀,一个品牌才能拥有更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各个层面的群众参与进来,并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和热情。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让群众的视野更广阔,审美更接近时代,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拒绝文化的群众化形式,深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

(五)可持续性

一个品牌群众文化活动首先主题要有连贯性、一致性,上下届活动在主题的传承上有所体现,始终保持相同或者相似;活动的举办时间要具有规律性,或者说有一定的周期性,具有一定的节奏,不能随意的进行调整或修改,同时,活动的形式要稳定,这样一个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可持续性,才称得上品牌,没有经过岁月的验证,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就不能成为品牌。

篇8

(二)全面提升村文化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对传播群众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文艺人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哪个村的文艺骨干多,哪个村的文化活动就活跃。近几年来,各地立足农村,依托文化馆、乡村文化站点举办了“舞蹈培训班”、“书法艺术培训班”、“戏曲表演培训班”、“摄影艺术培训班”、“小品曲艺创作培训班”、“化妆知识培训班”以及“村级文化员培训班”等系列培训,积极培养农村业余文艺人才。

(三)积极加强业余文化团体组织的组建。在群众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业余文化团体能够很好地起到传播效应,对群众文化也有引领的作用,要鼓励和扶持业余文化团体的组建和发展,可以有效地唤起农村群众的文化自觉,一些很少光顾文化活动的人纷纷加入到活动中来,也较好地缓解了文化站人员少、辅导不过来的困难,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促进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普遍开展。

二、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文化活动“日常化”

(一)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村级文化室建设已全面普及,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设施基本得到了较好的配置,这为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站点的职能,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形式,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广大群众,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更好地推进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真正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开展过程中的指导、带动作用,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总之,组织骨干和团队,坚持常态化,经常搞,不间断,变花样,加手法,吸引大家把文化活动变成群众的自发活动,做活文化活动。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农村群众文化设施。农村群众文化设施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极其重要,随着人们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也要相应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应该拓宽思路,积极争取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组织等的扶持,筹措资金,健全社区基础设施,争取组建更多设施,以满足群众的需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积极结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也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

(三)切实保障工作人员待遇。在开放活动中,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管理人员工资待遇未落实、后续文化经费不足、文化活动缺乏组织等多方面原因,部分村文化活动室名存实亡,文化活动阵地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因此,要求政策倾斜,配好村级文化室管理人员,合理解决工资报酬,利于较好的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真正发挥村级文化站所室的作用。

篇9

基层文化建设发展是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多重背景下进行的。其一,当今全球化进程日益迅猛,中国自加入WTO后在更大更深更广的程度上卷入到世界一体化潮流中去,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更多地体现为文化的全球化。当今各种国外文化、思潮涌入中国,良莠不齐,这对农村文化的辨识、涵纳、拒斥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基层文化建设是传统文化寄生的土壤,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和农村地域的封闭性、农民思想观念的保守性和狭隘性、农村经济的落后性使得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更为艰难,尤其在现代化的强烈催逼下反而显得“手忙脚乱”。

在文化市场化的今天,文化的传播更多的受制于市场利益和资本的驱动,低俗、落后的文化产品进入农村并广为传播给基层文化建设健康发展设置了阻碍。

一、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

一直以来,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我们都十分重视发挥国办文化的主渠道作用,建立起以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乡文化站、文化中心为枢纽,以村文化室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基层文化建设网。但要真正把文化“种”在农村,就一定要重视农民自身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农民自己走上前台、当好主角,从而使得基层文化建设自身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不断高涨。

一方面,政府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培养一批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组建一批农民文艺创作队伍,扶持一批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让农民从看演出、参加活动到自己演出、自己搞活动。如在湖北襄樊农村,就活跃着一种“乡村夜话”文艺形式,群众自发把各村的特色表演节目,整合成深入田间地头的“文化超市”,满足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追求,十分受欢迎。在江西婺源农村,不少农民喜爱书法、绘画、诗词、摄影,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在贵州安顺、独山农村,农民自编自导花灯小戏,成为乡村文化的一道风景。另一方面,在各级政府的培育和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通过在广大农村成立文化科技示范户来树立典型弘扬先进。文化科技示范户通过赠送的电教设备和文化科技资料,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倡导文明健康的文娱活动。

二、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一方面应增强农民的现代社会竞争、开拓、创新、求实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使农民的婚育行为、人际交往、消费行为、投资行为等更具科学性,而且使农民具有从事各类的专业生产和经营的技能,全方位的提高农民的素质,从而实现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

(一)增强农民凝聚力

群众文化如同一块巨型磁石,吸引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从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群众文化把成千上万素不相识的人组织在一起,通过群体文化活动,创造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团结氛围与和谐环境,形成巨大的合力。建设和谐农村,中央要求“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这是对农民在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这里所讲的“意愿”,笔者理解应该是农民的集体意志。但是,受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意识”的影响,涉及农民个人、家庭利益时,农民的意愿很难得到统一和贯彻。基层文化建设所具有的群众性、大众化特点,对农民之间的个性差异能起到很好的磨合作用。

(二)规范社会道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维护农村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群众文化使它的参与者从单独的个体走到群体中,形成和谐的群体,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共同保护美好家园,共同享受美好家园。个体和谐的道德水准与道德状态,形成了群体的和谐道德水准与道德心态,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基层文化建设活动因其群众性、教育性、娱乐性特征及寓德于文、寓教于乐的传统成为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的道德教育的活动。

(三)缓和社会心理危机

篇10

一是坚持学用结合、反对浅尝辄止,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以“八项规定”为抓手,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反对不学习、被动学习、学而不思、学而不用、专业知识不精通等现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职责要求,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干部队伍的学习培训。适时举办学习讨论交流座谈会,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目的。通过强化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当做一种工作方法,一种生活方式,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是坚持调查研究、反对作风漂浮,牢固树立周到服务理念

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发现、措施在一线落实、困难在一线解决。围绕中心工作,明确工作定位、职责使命,使各项工作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体现科学性。要做活做足“送”和“放”的文章,即把政策、技术信息、发展思路送到基层,把政策规定放给群众,转变职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以管理为主为服务为主,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畅通社情民意诉求渠道,善于从群众的主体意愿和追求取向中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契机,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坚持奋发图强、反对无所事事,牢固树立严守纪律理念

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要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这些萎靡不振、无所事事的精神状态和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在规范工作程序上作文章,对各个方面都要制定严格的操作程序,将整体工作层层分解量化到每一个人,明确相关责任,建立工作责任制度、监督约束制度、建立奖惩工作激励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四是坚持群众路线、反对个人主义,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理念

进一步增强宗旨观念,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塑造良好公仆形象活动,强化公仆意识。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的冷暖饥寒挂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中多征求意见,少主观臆想;多出谋划策,少被动应付。凡是能当场办的,不拖着办;凡是能一次办完的,不分着办;凡是政策允许办的,不阻碍办。坚决反对高高在上、漠视群众实际困难的现象发生,坚决反对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

五是坚持责权明确、反对相互推诿,牢固树立敢于担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