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影视文学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影视文学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影视文学教学论文

篇1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现实主义创作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深度探索与革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时代与观众审美的诉求。当下我们的生活环境日益平稳,那些重大的社会矛盾与问题、极端的情境已经远离了人们的生活。时代与生活的变化带来了观众审美诉求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逐渐被人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所取代,今天,走进剧场的观众更加渴望看到那些能够准确、深入地表达出现实日常生活中人们精神世界的优秀作品。

二是小剧场发展的要求。小剧场作为一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剧场形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在我国已经有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小剧场戏剧已经拥有为数众多的观众群体,成为目前我国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小剧场戏剧无论其剧场特点、场内交流的多向度特征还是对演员的表演要求,都更适合于表现人们的当下生活与精神本质,要求剧作者从关注外部矛盾转向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反映。三是学生观察生活的需要。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今天人们的内心世界变化要远远大于外部生活。硬要学生学习那些外部矛盾冲突强烈的作品,只会导致他们脱离生活,生搬硬造,闭门造车。时代的发展以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都要求编剧能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当代人深层精神本质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对目前戏剧影视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现实主义创作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现实主义创作教学方法改革,主要体现和实施于理论界定、观察生活和创作实践这三个层面。

首先,从理论上对“戏剧性”内涵予以厘定和辨析。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的解释,“戏剧性”从根本上讲就是“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意志及其他心理因素)通过外部动作、台词、表情等直观外现出来,直接诉诸观众的感官”。而“偶然性”、“巧合”“骤变”等,则更多借用了生活用语的含义,仅仅是戏剧性原始、外在的意义。因此,从本质上讲,戏剧艺术属于“代言体”。剧本只要将人物内在的看不到也听不到的内容,呈现为可视、可听的内容,都是“戏剧性”的处理。厘定了“戏剧性”这一大的范畴,相应地,在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课堂上,对“戏剧动作”、“戏剧冲突”、“戏剧情境”、“戏剧情节”等剧作元素的阐释也应当相应做出进一步调整。以戏剧冲突为例,传统的以外在戏剧性为特征的戏剧作品,更多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外在冲突。而人自身的矛盾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在今天似乎更能够反映出现代人生活的本质。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当鼓励学生在创作中,更多表现后两者之间的冲突。

篇2

1、要求表达的的认识有所拓展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记实文,除了传统题材外,增加了现代元素与文化元素,如记事要求写民俗,写参加艺术活动,写对生命的感受等;想象文,拓展了看图作文如漫画作文和图片报道作文,增加了对未来的想象,如“未来的我,未来的家乡,未来的发明”等。应用文除了读后感、书信以外,增加了导游词、活动总结、还要求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

2、要求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

随着写作素材的拓展,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对大自然的审美情感,既有对乡村生活、田园风光的情感,又有对世界遗产的情感;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情感,既有对现实生活,又有对未来生活,既有科学生活,又有艺术生活的审美情感;对以人为写作对象来说,既有对己的反思、又有对别人的敬佩,还有对生命的热爱的情感。

(二)写作技能(程序性知识)

1、简化写作程序性知识

根据新课标的“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要求,写作技能有所简化,突出最基本的写作技能,比如,“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怎样写具体”“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等。

2、以“我的发现”和“交流平台”为载体

第二学段以是“我的发现”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遣词造句的规律,比如三下册的发现拟人句的特点,四上册发现“仔细观察与写具体;第三学段是以“交流平台”为载体,交流对课文的表达方式的学习体会,比如五上册的“学习说明的基本方法”,六上册的“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等。

3、以小练笔训练子规则

写作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需要训练。教材安排小练笔训练程序性知识中的子规则。比如,四上册《颐和园》,“我要学《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在“按一定的顺序写”中,主要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有如,四下册《金鱼游到了纸上》“我好象看到了围观的议论的情境,我想把它写下来”,主要学习对话描写中的“群体的议论”;再如,五上册《落花生》,“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在借物喻理和借物喻人中,主要学习借物喻理。

(三)写作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主要是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构思策略和修改策略。

1、构思策略

比如,三上册第二单元《写熟悉的人》,要求“先想一想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这是初步学习布局谋篇;又如,四上册第一单元《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求“写之前要想想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想想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这是学习选材;再如,三上册第八单元不限内容习作,也要求“动笔前,先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什么”,“最想告诉别人什么”,是立意选材的训练。后面这个例也提醒我们,即使是大家眼里的不限内容和范围特别自由的习作,也有构思的要求。

2、修改策略

从三上册第八单元开始,多数习作要求写完后修改,如,“把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写完后,同学间互相修改”。

二、用知识分类论与教学论指导习作教学

(一)写作内容

写作内容属陈述性知识。认知心理学家主张,写作陈述性知识的综合表征形式图式是在两个以上事例的基础上改进的,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写作内容必须要引导学生接触大量的实例。

1、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与学生的作文关系最密切的图式种类,有自然范畴图式,事件图式,人物角色图式和场景图式。这几种图式的实例皆来自社会生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可以很好地积累写作素材。

2、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

课标教材,由于是按专题编排,课文内容、口语交际话题和习作内容范围,有着很大的一致性。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习作内容的图式。比如五上册第二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属爱国思乡专题,课文《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表现的都是浓浓的乡情;口语交际是“策划一次活动——浓浓的乡情”;习作是“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好课文和口语交际,可以积累对家乡的感性认识,升华对家乡的感情,有利写好本次习作。

3、课外阅读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一是直接来自生活,二是间接来自阅读,扩大阅读面,可以丰富学生写作内容的认知图式,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要把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比如学习了五上册第一单元有关怎样读书的课文,可以介绍名人如何读书的文章给学生,也可以介绍同龄人怎么读书的文章给学生,引导学生扩大阅读。

4、知识补差

有的习作,到写作前,学生仍缺乏相关写作内容的认知图式,应及时弥补。比如,四上册要求写导游词,写作前,如果学生对世界遗产了解不多,课前可引导阅读有关著名世界遗产的图文;又比如,六上册要求写如何保护自己,课前可印发有关如何保护自己的常识,如遇到坏人如何保护自己,遇到火灾如何保护自己,一个人在家如何保护自己等,还要印发有关小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的实例。再如,五下册《看图作文·守门员》,学生有机会接触足球的并不多,多数缺乏感性认识,应通过观看足球比赛录像,阅读文字材料等,使学生对足球竞赛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来指导本次的看图作文。

(二)程序性知识

写作程序性知识涉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方面,应把指导重点放在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运用技能上。

1、在“我的发现”“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掌握写作陈述性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程序性知识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习的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它是可以言传的,是在书本中发现的知识。在“我的发现”“交流平台”所安排的程序性知识就是它的陈述性形式,比如三上册的“我的发现”中“认识拟人句”,要引导学生掌握拟人句的特征,然后通过练习,掌握写拟人句的技能;又如五上册“交流平台”中的“基本的说明方法”,要引导学生认识举例说明、列数字说明、作比较说明、打比方说明等方法,并在练习中掌握说明的技能。

2、通过小练笔,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小练笔能有效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除。因此,除了教材安排的小练笔外,对“我的发现”“交流平台”的写作知识,也要适当补充小练笔。比如,五上册《回顾拓展》“交流平台”安排的是“人物描写:外貌、动作与语言”,在学生回顾欣赏了课文的有关语段后,应有侧重地让学生练一练。

3、根据习作要求适当补充程序性知识

多数习作之前,教材没有安排小练笔,可根据习作要求,适当增加小练笔。比如五上册第二单元《二十年后回故乡》要求“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习作之前,可以随文安排小练笔,学习通过抒情或议论来表达思想感情。对每次习作要补充的程序性知识,最好两个学段统筹安排,比如,写人的习作共有几次,怎么把“用事件来表现人”“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安排进去。

4、程序性知识的课堂指导指导

首先是要做好课前准备。一是要设计好教学目标,确定该次习作重点训练的程序性知识;二是选择体现程序性知识的例文若干篇。比如,五下册《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根据所在单元“交流平台”所安排的知识——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把直接抒发感情定为本次习作重点掌握的知识,同时学习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的描写中表达思想感情。并确定好直接抒发感动例文《我的感动》,在心理活动或对话中抒发感动的例文《关爱》,在环境描写中抒发感动的例文《暴风雨的日子》。

其次是课堂指导:第一,突出训练重点。每次习作围绕教学目标针对性进行训练。通常是一次习作突出训练一到两个子技能,尽量避免面面俱到,按照明确题意——感知概念——学习例文——形成概念——练习写作”的顺序进行。比如,《我的感动》的习作,首先就是明确题意,要写的是“令我感动的事”,接下来就是感性认识什么是感动,我们为什么会被感动?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再接下来就是怎么表现自己的感动,如怎么在对话描写或心理描写中表达自己的感动,怎么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动,在后来就是草稿、交流、定稿。

(三)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是有关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和修改文章的方法与规则,它不是一般意义的作文方法,而是选择与使用作文方法的方式与技巧。比如,直接抒感、叙事中表达情感、在环境描写中表达情感等写作方法都属于怎么表达思想感情这一程序性知识,但怎样根据不同语境灵活运用上述知识,是策略性知识。

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必须以学习构成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概念和规则为出发点,以灵活运用有关概念和规则为落脚点。在进行写作策略性知识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规则个条件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例文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有关规则。

1、阅读教学中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渗透

新课标十分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在教科书中,学习表达方式的提示与要求随处可见,比如,五下册《草原》“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表达上的特点”,五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一些词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三篇短文中找一找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这是有关遣词造句的策略性知识;五下册“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和同学交流”,六上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练习?你觉得这么写有什么好处”,这是有关布局谋篇的策略性知识。要根据教材特点和编者意图,渗透习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2、习作指导课写作策略性知识的教学

篇3

在对影视教学的理论学习和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本人尝试构建一套影视教学体系,如下图所示。图2影视教学体系的构建这套体系既结合了“教-学-教”的双向互动教育过程,又关注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效果等教学因素。下面对该体系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一)选择教学视频:对教学视频的选择应该慎重。在了解学生喜好,顾及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应做到对作品的背景、情节、人物、艺术手段、内涵等了然于胸。适合在课堂上播放的影视作品的类型通常包括:新闻片段、网络短片、动画片节选、电影节选、电视连续剧节选、综艺节目节选、自制视频等。(二)预先提示情节背景:为了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的关联点上,在视频播放之前通常需要为学生进行预先的情节背景的讲解和人物故事的交代,并向学生提示观影的关注重点,布置教学任务,解释教学目标。(三)教学效果的分析:视频教学的运用实际上可以起到引导(引导学生发现、分析、总结问题)、说明(说明视频中运用的理论、技巧、方法)、考核(以视频观摩作为考核手段,提交观影作业)、复习(延伸与扩展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这四大效果。

三、举例说明影视教学体系的实践运用

本人从事《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多年,因此在此以该课程为例,说明如何应用影视教学体系。下面就第六章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节选的电影《少林足球》片段讲述了出身少林满怀梦想的阿星与瘸子足球教练阿峰一拍即合,决定组建一支少林足球队。他们逐一寻找劝说阿星的师兄弟,备受挫折但最终成功组队的故事。这是一部很受学生欢迎的电影,不仅有众多明星大腕,而且情节励志搞笑,非常适合作为教学内容。在节选视频播放之前,老师应事先解释清楚故事情节,并向学生布置教学任务,提出如下问题:阿星和阿峰分别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激励内容?为什么众多师兄弟最终改变心意愿意组建足球队?整个激励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视频播放过程中,老师应密切关注课堂环境,控制投影、光线、声音等外在因素,并随时观察学生的表情反应。播放完毕之后,先确认学生看懂了视频内容,然后引入教学任务的小组讨论,使用让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回答或者提交作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点与视频的关联点,从而达到引导和说明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激励的概念、分类和过程这三个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

篇4

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双向互动。教学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知识进行简单认知、识记的过程,而是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与提高的过程。由于医学英语与学生专业联系紧密,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将语言和医学知识牢记于心。如在讲到护理英语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设置场景,让学生准备相关道具进行角色扮演。

2.1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是绝对权威,学生应当完全服从,这显然不适合现代医学英语教学。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医学英语课程大多由英语教师担任。英语教师英语水平高于学生但医学知识掌握不如学生。将合作学习引入医学英语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师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在宏观上全面统筹规划,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从教学目的出发,设计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2.2生生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由于学生之间认知水平、社会经验、情感因素相近,互动沟通时没有压力和紧张情绪,能够进行有效互动,而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又能促进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生生互动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复述课文、问题讨论以及头脑风暴等。尤其是情景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通过模拟查房以及英语问诊等,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医学英语,从而加强基本技能培训及医患沟通训练。

2.3师师互动

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水平,可以分为本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与跨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本学科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以及共同授课等方式进行互动。医学英语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师师互动不能仅局限于学科内,医学英语教师更需要与其他医学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如举办交流会和座谈会,成立跨学科英语研究小组。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双方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英语能力都得到提高,最终提升整体医学英语教学水平。

篇5

一、扭曲的应试、变形的课堂

各级考试已不只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的一种形式,而且早已成为考评教师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考试后的成绩排队,不仅显示了各个学生的成绩优劣,同时也“排”出了任课老师的工作态度、教学能力。校方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及排名次情况来发放教师的奖金数额,甚至作为评聘职称的标准,这些早已成为“公认”的评价标准。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更形成了从学生、家庭、学校及社会只重分数不管其余的不争事实。在考试的层层压力下,教师的心弦越绷越紧,课堂教学处在应试阴影中。教师钻研教材实则成了钻研教参,为提高对试题的命中率,教参成了教师须臾不敢脱离的护身符,对于教参中的重点、要点无一遗漏地“宣读”给学生听,整篇课文的教学,所有主要东西还是由教师自己讲、学生记。对教学的研究变为对各级各类试题的研究。尤其是随着高考语文命题的标准化,各级语文命题也随之标准化。“标准化”课堂教学就应运而生了。本应生动活泼,甚至还要最丰富的情感参与的语文教学,变成了犹如工厂生产线似的标准化操作,其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凡此种种应试教学的现状都严重危害着正常的语文教学,如朗读课在很大程度上被取消,讨论课变成了简单化的“满堂问”,标准化试题取代了应有的读写训练,教师常常只满足于在这种训练中画上几个简单的符号……如此这般,在应试能力、解题技巧提高的背后就是语文智能的退化和停滞。“长期的应试教育不但把孩子毁了,也把老师毁了,老师的退化不亚于孩子,而且比孩子更可怕。当一个教师退化为一部古板的机器时,他怎么能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和知识的穿透力去影响学生。”[1]

1990年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里已经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本来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知识是研究语言文学及其运用方式与方法的各种理论知识。学好语文基础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和发展语文能力确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毕竟不是我们语文的教学目的,而只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手段,因而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听说读写实际”,必须“着重于运用”,也就是说语文知识对语文能力培养的指导作用,必须依赖于言语实践。正如一个乒乓球运动员,他所掌握的运动学理论知识及对各种打法的研究对其训练确有指导作用,而要取得冠军,却要靠长期坚持不懈的打球实践。同样,单纯地学习语文知识或以语文知识的研究来取代语文能力的训练是绝对行不通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大纲》指出: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教学生一定数量的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但这种学习,其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领悟或改造仿作,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词语词汇,从而逐渐掌握优美地表情达意的熟练技能”[2]再者,语文知识也要和课文结合起来教学,课文是章法、写法分析的基础,离开具体的语言材料去学习章法、写法只能是表面的、肤浅的、空洞的。总之,教学生学好课文同样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有一种理解,以为掌握了语文知识、学好了课文就具有了语文能力,因而我们的各级语文测试,把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对课文的理解,作为测试的目标,甚至将此与对语文能力的测验平起平坐。

这样,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就变的模糊不清了。教师为教知识而教,语文知识越来越多地进入语文课堂,知识也越来越系统。课文则被肢解成了一堆语文知识材料,用大量的时间去分析这些材料中的相关的语文知识,对每篇课文进行全面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剖析,目的是让学生听懂、记牢,有的还将语文材料直接演绎成一些语文知识性的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以巩固记忆效果,以为这样就是做到了讲练结合。但究其实,却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更没有了语感的训练。其结果就是学生平时只满足于你讲我听,你讲我记,只是到了复习迎考时才辛辛苦苦地去死记硬背一些课文中的语言知识。不少学生在学完、考完之后,居然连课文都未完整地看过一遍!那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未能从学过的课文中获得至关重要的语感体验,而且连学来的一些课文知识和语言知识也很快遗忘了。

二、着眼于阅读、复归于言语

国家教委决定,从1995年起,我国将全面实行“新高考制”。语文学科高考新特点是:更为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和素质的提高,考试材料不直接从教材中选取。这无疑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一个新的契机,使我们叫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改革真正有了走向科学化的可能。也使我们语文教师彻底抛弃应试教学的沉重枷锁、从应试教学模式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探索符合语文学习科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有了可能。

总的来说,中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祖国母语,通过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来灵活自如地运用汉语,使之成为人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摒弃语文教学的应试理念,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推到首要的地位。以笔者之见,中学语文的听说读写教学,有两个途径是不可逾越的:一是阅读,二是言语的科学分析。

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基本方法。有识之士大抵赞同这样的看法:培养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应试教学的结果培养不了学生语感,反倒破坏了学生的语感。而阅读正是培养语感的必要途径。阅读不同于朗读,虽有专家认为朗读法是语文科的第一教学法,笔者对此不敢苟同。阅读可分为默读和朗读。默读的过程有思维的参考,伴随着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过程由于声音的干扰,不利于思索,但容易激感,有助于对课文情境的体验。二者都可促进语感,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教学中应改变对课文重思想分析和语法分析的习惯作法,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默读和朗读上,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有意识地扩大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感就能得到明显加强,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相应提高了。根据笔者自身学习语文的体会和长期对学生的观察,上述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有些学生喜爱阅读,其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水平高于其他学生。作家的语言运用能力无疑是极高的,虽然他们的学历有高有低,但毫无例外的是,没有哪个作家不是声称他们从小就酷爱阅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即此理。中学语文教学把阅读放在首位,教师的工作重在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是语文教学走出误区的法门之一。

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把语言和言语区分了开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曾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个人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而言语是言语活动中受个人意志支配的部分,具有个体性的特点。[3]简单地说,语言的基本构成是词汇和语法等,表现为一个民族语言的基本材料和运用规则;言语则是个体对前者的运用过程及其结果。语言带有相对抽象的理论色彩,而言语则是生动活泼的,与每一个个体心理特点相联系的听说读写行为及其结果(如文章、作品)。因此,现行的语文应试教学,实际上是把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等这些主要属于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对象,当作了中学生的学习重点,或是把生动个体的言语活动及其成果(如课文)分解成毫无生气的语言材料和抽象理念(如中心思想等),这对于中学生学习语文而言,无疑是痛苦而事倍功半的。中学生的任务应该是通过学习言语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即是学习课文,学会听说读写,而非学习语文理论。当然在学习言语过程中要通过语法、词汇这些语言规则和材料来进行,但孰主孰次应是一目了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重视言语分析,即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句子的言语语意,了解课文、句子的表意方法。了解它的言语交际功能及特点,以至于掌握文章的作法,而不要再在思想内容和语言符号上打转,不要以解题的技巧训练来代替语感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言语分析应成为语文教学走出迷途的又一块试验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试教学造成的语文教育的停滞不前,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但只要广大教育者能逐渐认识到其严重弊端,并敢于抛下包袱参与改革与实验,语文教学的正确路径又是能找到的。

注释:

篇6

高校的扩招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的迫切程度不断增加。那种以前只关心英语的单词的记忆,特殊语法的学习,完全的应试教学的那一套已经不符合现代市场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了,笔者也进行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只能占到15%,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占到50%以上。这一组调查数据充分显示出,现实情况下,大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效果不佳,学校的教学目的很难完成。英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靠上课的几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大学生学习英语需要一个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学习才能实现英语学习的效果。现代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生在学习完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多掌握一些其他知识(例如英语),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复合型。同时加强英语学习过程中欧美的文化了解,加深这种对英语语境的掌握,才能应用好这门语言工具。

三、学习误区

在中国,现代人的功利心理作用,学习的目的性很强,不是为了考学,就是为了找工作。笔者不是反对目的性较强的学习,至少这种学习的动力很足。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类的教学活动。很多教师在阐述英语课程重要性的时候,总是说“英语是一种技能,可以给大家带来升学、找工作的便利”,但是学生以这种心态去学习英语,升学之前,他们的学习劲头很足,但是一旦升学完成,工作稳定,这些学生还会学习英语吗?这就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功利心理的作用,不能使得学生长期坚持学习英语。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英语教学的过程才能流畅,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才能从传统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理念的转变。为了学生的这种思想转变,笔者一直在探索一套立体化的、全方位的教学模式,通过通识教育思想的引入,摸索出一条适合高校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新方式。

四、具体实施

1.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方式和相关内容。

教师在及时的转变教学思路,不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在进行有效的单词语法教学的基础上,更加将英语语言文化的教授,提高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上要转变为了考学、找工作而学习英语的思想,要利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接手一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之后,可以进行一定的摸底,掌握学生的基础。然后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问题时难点,教师教学就游刃有余了。

2.逐步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教学模式。

英语是一门语言,它的教学是一种长期的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课堂上几十分钟的教学,更需要的是,学生课下不断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课堂上的几十分钟的时间,同时要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下学习,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多聊一些英语学习的经验和困难,有效解除学生学习的疑虑,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的通信方式和学生交流,建立起现代化的“英语角”。建立一个以教师为核心的微信朋友圈,QQ群,通过网络多交流一下。

篇7

在此大背景下,如火如荼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在全国铺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考,重视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研究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一切就决定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千方百计让课堂活起来。围绕“动”起来和“活”起来,可以说,全国各地涌现了一些课改先进校,这些先进校从“校情”、“师情”、“学情”的实际出发,以生为本,因势利导,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素质”与“应试”螺旋攀升

(一)课堂教学过分模式化。如就课堂上学生交流而言,可以说很多时候是让学生做无用功。如果交流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交流就成了一种摆设,导致课堂乱而无序,一时半时收不回心来,不仅完不成学习任务,也无意中助长了学生乱说的习性,课堂应有的“静”得不到保证,事倍而功半。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有些课程特别是理科课程,形式真的不是很重要,如果一堂课学生对知识脉络不清楚,往往形式越多,学生就会被牵扯的越多,而学生一堂课的注意力和思考力是有限的,很多时候突破重、难点,把握关键点的好时光在一些形式中荒废了,一堂课下来,头脑中没有留下重要的值得储存的东西,到实战时就会无所适从。

(二)课堂教学片面化。由于课堂上程序多,班级小组也多。尽管我们追求关注每一位学生,实际上在超过20人的班额中很难做到。学生台上展示是现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主旋律,且不说为了展示学生在头一天和课前要做多少“精心”准备,单就展示而言,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为了尽可能完成教学任务,最终也只能是一些优生频繁亮相,中等生和学困生在观战,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优生更优,庸生更庸。加大两极分化,同时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强大的优等生面前更加没有自信,甘拜下风,丧失了进取的意识。其实从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高度来讲,应该更多地给中等生和学困生们一些机会,让他们在低台阶、小坡度、高密度的学习氛围中找回自信,学到一些东西才是有良知的教学。

(三)课堂教学单一化。现在一上观摩课,一评课,有人就会有这样的言说:“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完全不顾学科特点和课的类型。将传统好的做法全部抛弃,尽量让学生多说多讲,老师少说少讲,甚至不说不讲,以至于整堂课老师不写一个字,没说几句话,本该老师讲的也不讲,本该老师拔的也不拔。其实学生终归是学生,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难点和关键处不容易突破。很多难点只有靠老师的高屋建瓴、居高临下、旁征博引,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听懂会用。一个中学生要面对多门学科,如果多数学科或者一半的学科这么做,学生们是吃不消的,更不要说能坚持下去。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很多无谓的“热闹课堂”会使学生变得热衷于表面风光,好大喜功,浮华气躁,对他们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说做为老师,不要把太多的任务压给学生,该讲的要仔细地讲,要负起责任,有所担当。不要只图热闹,做学问很多时候来自于“静”思,“静”也是很美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多摸索,多提炼,学会“扬弃”,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篇8

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笔者借助于学生在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形成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尝试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基本特征的“合作学习策略”,焕发了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一、建设富有战斗力的学习小组

落实主体参与式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学习小组的作用至关重要。小组划分、组长培训、活动指导及其作用发挥都是学习小组建设的关键因素。

1.优化机制:层级搭配,逐级负责

要把好、中、差的学生按1:2:1的比例搭配成4人学习小组,并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别差异、家庭背景等,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组由英语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任组长,按照这个原则把其他同学划分为二组长、三组长、组员。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要相互支持、配合,组长负责策划、协调和指导,并按上下位梯级顺序顺向推延,逐级负责帮促提高。在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中,则采用逆向推延的方式,先由组员阐释或解答,如果不完善或遇到困难,再由其上位组长做出补充或帮助解答。这样,整个学习小组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战斗集体,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和主体探索精神得到了有效激发。

2.培训组长:提高认识,提升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的作用非常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组长的培训与指导。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落实这项工作:一是通过教育与引导,提高组长的思想认识水平,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二是给组长树立威信,为了表达教师对组长的重视,增强组长的责任感,让他们给自己做一顶红色的帽子,帽子上用英语写出组号,还有的用英语写一些激励性话语,如“We’rethefirst”,“We’regreat”“Listencarefully”和“Comeon”等等。三是采取个别谈话、模拟演练、观摩研讨等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对组长的学科学习能力培养和活动组织技能的指导,促进其学科指导水平和活动组织能力的提高,以便更加顺利、更加有效地展开各种相关的学习活动。

二、让教育管理促进小组主动、和谐的发展

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实施,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体系:一是始终坚持把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情感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二是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发自内心世界的一种内源性教育,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三是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为了更好地激励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办法:一是每节课结束前一分钟,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本节课的表现;二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分别对小组进行多视角的综合量化,实行日评价、周评价、月评价和学期评价。三是每次大型考试后,学习委员算出各组的平均分,教师给比较好的小组发点小奖品。通过采用合作评价,激发了每个同学的价值感、荣誉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创设彰显主体的生态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目标激励中、主体参与中、合作探究中、交流展示中、思维碰撞中主动学习、相互促进、创生智慧,使课堂焕发应有的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1.指导预习: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充分的预习,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展开的前提和基础。在预习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在学生主体性得到有效开发和调动的基础上,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和研讨,确立既符合教学要求又切合每个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这样,由学生主体认同的学习目标成为学生站在已有的学习起点上跳起来可以摘到的“桃子”,因此能够有效发挥其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成功欲望。

此外,预习阶段还要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主要解决一些概念型知识问题,扫除一般性的学习困难,以免影响学生的信息传输和思维推进。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和信息交流的展开提供方法、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新授课的预习,以Goforit七年级下册为例,如果明天要学习Unit8I’dlikesomenoodlesSectionA1a-1c,要求学生利用今天的课余和明天晨读的时间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分别完成三项预习任务:①单词的预习,将这部分的单词noodle,beef,mutton,cabbage,potato,would,I’d=Iwould,special能够做到会读,明确其词性及汉语意思,然后利用晨读时间背诵单词,以突破单词难关。②小组合作,通读这部分,找出其功能句,如“Whatkindofnoodleswouldyoulike?”“I’dlikebeefandtomatonoodles,please”,明确其主要意思,并尝试使用。③小组合作,再次通读课本,同时查阅课后注释,并翻阅一些相关资料,将一些重要的短语在课本上标出,并将资料中的注释记录到笔记本中。

2.交流展示,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无论哪种课型,笔者都极力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本身渗透着集体意识和竞争机制。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便于得到激发。

新授课的操作策略是:①检查单词的预习情况,由各组学让本组成员进行自读、纠音,然后进行听写并交换批改。②将预习中各小组找出的功能句及短语首先进行展示,然后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学习委员总结,遗漏之处则由教师补充。此阶段为“质疑解惑”阶段,通过相互讨论、相互展示,不但为下一步“语言知识的应用”打好了基础,而且也拓宽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③小组合作,对课本知识进行内化,然后“学以致用”。让各个小组大胆创新、充分展示,在相互合作、相互实践中形成能力,提高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以达成情感目标。

复习课的操作策略是:由学习委员根据所掌握的各小组预习情况,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各小组在限时时间内,先准备好两项任务:第一,讨论并解决预习中的问题,由组长组织组员一起讨论预习的情况,通过合作、讨论,解答他们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明确一些单词、短语的用法,巩固重要的知识点和语言点,同时注意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并将他们本组解决不了的疑难点做好记录。第二,组长将学习委员所分配的任务进行进一步分解,每个组员承担其中一

项,先自己进行思考和研究,随后各自将思考和研究的结果在小组内部进行描述或讲解,大家再分别针对这些结果展开讨论,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以备在全班进行交流和展示。

这一环节是在学习委员的主持下,各学习小组轮流到前台展示学习成果,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围绕一个问题,不但要回答是什么,还要解释为什么;台上台下相互质疑、相互论辩,学生群情激昂,往往能够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迸发出新的思想和智慧火花,从而使整个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激情与活力,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和表情,及时启发学生思考、辨析、消除疑惑;二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提问和发言,以有效调控

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整个课堂教学的目标走向。

3.检测反馈:在自我调控中优化知识建构

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碰撞,学生对学习的知识不断明朗、认识不断深化、视野进一步开阔、思维也更加敏锐和深刻。在此基础上,通过针对学习目标的系统检测和及时、有效的反馈,实现知识、能力的整体优化和全面整合,促进学生个性化的知识构建和学习目标的达成,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从而更加坚定学习的信心,不断向着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

四、合作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成长

以主体参与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策略为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提供了空间和舞台——从目标的制定、知识的获取到能力的训练和形成,没有强加的“外力作用”,全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的。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个体的情感体验,因而,其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也就具有了各自的个性特色。在此基础上,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其情感态度的升华、主体潜能的开发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上进心、自信心也都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和激励。总之,激扬主体与个性的课堂,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发展和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篇9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地接受,而且在教学形式的使用上根本不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他们在课堂教学方面的需求是希望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予自己充分的自,提供真实的英语交际语境,在课堂中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教学内容方面的需求

在英语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希望可以学习到特别实用和与时俱进的英语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却过于拘泥于教材,缺少灵活性,无法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也不能满足学生提高英语素质的需要。

(三)教师团队方面的需求

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希望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成为自己学习上的启发者和激励者,对自己的学习起到帮助,并能与自己成为朋友,而不是单纯进行知识讲解的教授。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要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学生积极性很差,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上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使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其次,在课堂中缺少真实的语境,学生学习的英语没有用武之地,英语运用能力没办法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也没有将英语与现代实用英语相结合,英语运用缺乏灵活性。再次,教师教学方式陈旧,与学生的关系处理不好,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对英语这门学科产生了厌学情绪,学生的英语运用思维不够活跃,在英语运用上过于呆板。

三、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需求上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表现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我们不能只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进行考虑,而应充分结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一)尊重学生个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并给予尊重,根据学生个体需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具体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来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不能笼统地进行统一规定,而应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

(二)创新教学方式

大学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置,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语境,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尽量多采用英语进行教学,当然也要适当照顾基础较弱的学生,不能全程都使用英语教学,避免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或者是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多样化的英语学习需求,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开设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差异性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分为基础英语课程、提高英语课程以及能力拓展英语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层次和需求,对英语课程进行自由的选择。同时,还可以开发隐性的英语教学课程,如课外英语专题讲座、课外英语角等,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使英语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全面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

篇10

(一)教师如何将编故事运用在教学中

我们知道小学生都爱听小故事。教师可以亲自编写一些小故事,让他们尽快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比如,在教学食物单词如:hotdog、cake、hamburger、bread时,教师可以把这些单词穿插在故事中,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在装饰着各色汽球的快餐店里,动物将为Tiger举行一个生日派对。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课件上逐渐呈现动物们喜爱吃的食物。然后,教师逐一教授单词。学生在听故事时会很用心,想知道这些食物的英语表达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轻松习得所教内容。故事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故事太难,会导致学生不敢开口,这就失去了故事教学的意义。故事长短要适中,太长的故事会使学生疲倦,失去兴趣。注重故事中的对话,对话是交流的基础,故事中的对话都是在特定情境下输出的,语音、语调、语速都很到位,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应该有选择地针对课文的重难点放入故事,不断加强复现,击破重点。

(二)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编故事

教师可以把所学的单词、句子融合在一起,设置一定的情境,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教师可结合chant,sing,let’sdo等,使其读起来上口,唱起来动听,演起来生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来编一编,虽然创编故事有难度,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分步完成,可采用的方法:首先,鼓励学生看题猜内容,如Mother,Cinderella等;其次,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提问题来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再次,让学生自己编故事的结局;最后让学生进行细加工,编成完整的故事。

三、故事教学模式应有技巧性并可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

教学方式应注意经常进行变化,防止学生产生腻烦情绪。在故事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将故事教学模式与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一)故事教学可与故事表演相结合

小学课本中有Zoo这样一个模块,可先让学生结合动物园里的动物编一个故事,再由学生戴上动物头饰说“tiger,tiger!Iamthetiger!”“lion,lion!Iamthelion”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动物词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来表演他们所编故事中的情节:“Fly,fly,flythebird!Climb,climb,climbthemonkey!Run,run,runthelion!”这样,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表演中,在潜移默化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故事教学与音乐教学相结合

故事教学可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英文歌曲可以愉悦学生的心情。学生在跟唱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良好的语感,还能提高自信心。结合上面的案例教学,我们就可以在学生编故事和表演故事的时候加入合适的背景音乐,这样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篇11

1.1能够满足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营销技能

市场营销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现实中,营销案例本身很丰富,跟人们的消费实践联系很密切,这为营销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另一方面,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要求将学生置于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并且担任一定角色,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做出一系列的决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中职教育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1.2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

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将更多地作为支持人而不是授课人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学生充满自信地发言,并且提出独到的见解。在讨论、辩论和解决问题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

1.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案例教学通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在讨论前,小组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并制定方案;在讨论中,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劝说及与人打交道的技巧;在案例讨论完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群体活动,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正确看待别人及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识,提高了与人合作共事的综合能力。

2中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

2.1收集真实典型案例,正确把握教学重点

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全面了解案例主题,把握教学知识点。案例选择要尽量紧密联系现实企业营销实践,收集真实的、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又可以了解社会营销实践,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2明确教师角色定位,联系实际更新案例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首先是主持人,说明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程序和操作方法,然后引领案例讨论过程。在这里,教师既不能无所事事,任课堂讨论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不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其次,教师是启发者,通过教师一个又一个提问,推动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纵深,一步步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针对学生的案例讨论明确告诉他们应用到了哪些理论及知识点,如何进行创新和改进。最后,教师是案例更新者,要使案例教学跟上时代的要求和反映当前的教育实际。

2.3提高学生认可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而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他们或表现得不积极,或表现得很拘谨,总认为只有听老师讲课收获最大,其他同学的发言不值得听。因此,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前,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识进行疏导,明确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是必须的。学生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对中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3.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继续培训制度

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针对目前情况,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案例教学水平和能力。设立中职高专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锻炼,增强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

3.2建立本土化案例库,匹配中职教学特点

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国外的不尽相同,本土化的案例能很好地表现当前中国企业的文化、机制和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具有现实意义。市场营

销案例教学需要解决案例建设问题,建立本土化案例库是当务之急。

结合中职高专学生具有的特点,只有选择与他们现在或将来密切相关的案例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案例的选择要难易结合,与中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目的相匹配。第二,案例的选择要具有时效性,使营销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以减少理论的滞后性。第三,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营销理论价值和实践的认识。

3.3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提供实践教学场所

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靠教师、学生的想象来进行教学,缺乏真实感。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营销知识,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去了解、熟悉营销实践,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要鼓励建立固定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虽然案例教学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因中职院校的地位、特点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中职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生源、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改善及政策、机制的完善,案例教学在中职高专教育中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篇12

2.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第一,建构主义理论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自所处的地位,表明双方各自的责任与义务,也更加明确了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教学任务高质量的完成;第二,建构主义教学更为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人才的创新培养。

二、种子市场营销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种子营销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综合化,既要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技能,又得掌握农村市场与农村社会以及各类种子企业的经营特点,具备为种子企业打开国内国际市场的实践技能。然而,从目前高校种子人才培养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

1.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实践指导

教学的内容主要与选用的教材有关。教材从组织编写、审定、出版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更新速度较慢,成本也高。因此,教师所选用教材往往是多年使用一本书,容易造成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是过时的或是跟市场需求不符的。目前,种子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依据的是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体系,涉及营销的各个环节,比如种子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知识、种子营销策略和技能等,教学内容比较固化,而种子企业为适应营销环境变化而创新的营销策略没有体现在教材中,尤其是网络营销知识的缺乏更为突出。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基本的教学内容显然不能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落后,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种子市场营销学课程是目前许多高等农林院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由于授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课程没有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案例缺乏,导致目前大多院校停留在理论讲授层面。虽然教师采用多媒体授课,但从本质上来看还是以教师单一讲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件为主要内容,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培养

种子市场营销学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应突出实践教学,实际上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穿插实际的案例进行说明,但在实际过程中出于对理论体系和知识的连贯性考虑,就会安排更多学时进行理论讲授,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相对来说安排的学时较少,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培养。

4.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考核达到检验教学成果的目的,不但便于检查学生的学业成绩、督促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对于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从目前的考核方式来看,课程的考核普遍采用考试形式(主要是笔试),而且客观题多、主观分析题少,形式上比较单一。由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做好监督或考核,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松懈,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后遗忘的不良现象,使考试最终成为学习的目的,违背了教学的初衷,从而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教学设计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教学引导地位。因此,种子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设计须打破过去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加大实训内容的设计,见图1。

1.课程教学目标构想

建构主义理论兼顾了学习的社会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教育目的和形式的有机融合[4],也就是说种子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既要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认为种子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实现以下内容:即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关种子营销理论知识的意义建构,能够认识、分析种子经济领域内的相关问题,从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既要考虑到学生已构建的知识框架(如学生的认知能力、前期认知程度),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对新信息的接受与容纳能力以及学生对输入信息的反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种子市场营销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全面,这就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不再是简单的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种子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内容应是围绕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并补充大量的必要信息。因此,在改革教学内容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内容。(1)多渠道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一方面通过参加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来扩大教师的视野,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给予教师创造便利条件,让教师亲自到企业中去体验,真实地感受实际工作中对于专业能力的要求,找出目前教学内容中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2)突出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做到学以致用按照种子市场营销工作的具体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与实际岗位能力要求一致;同时,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其具备营销工作的基本技能。(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从高等教育角度,一门专业课程必须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根据种子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特点,在保证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前提下,还需要有一定量学时的实践内容作为支撑。比如通过种子营销工作中的案例教学启迪学生的职业思维,促进其经验性知识的形成。

3.课堂教学方法设计

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教师主动教与学生被动学的互动过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主体由过去教师如何教变为现在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理论教学法任何一项实践工作的开展都须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也就是说理论知识是专业能力的基石。理论教学法也就是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优势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同时,在理论教学上强调必需、够用、适用的原则[5],在此前提下,提高学生对专业相关文献的阅读能力,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掌握最新营销领域的理论前沿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较经典的方法,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形式。由于案例内容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真实的经历而区别于教材中理论性内容,从而可以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因此,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经历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教师设计一个营销环节的场景或借助于营销模拟软件,将课堂变为营销活动的现场,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场景中的各个角色。通过亲身体验角色,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和判断,由学生当评委给出成绩,由教师就学生在这一环节的表现给出综合评价,指出不足。这种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比如在帮助企业推出新品种上市这一情景中,学生可以从企业角度向潜在客户分析新品种的相对优势和所产生的效益最终达到销售的目的,从客户角度着重分析新品种可能产生的效益,通过讨价还价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4)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教学应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校内实训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借助实验室进行专业软件的实际操作。一方面,借助系统仿真软件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如网络查询种子营销信息,进行网上的询价、议价、最终达成交易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软件的全过程操作流程,训练学生对市场的预测和决策能力,掌握种子营销的技巧,了解种子营销的账务处理。校外实习主要是利用课外的时间,统一组织学生真正体验社会实践,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教师事先向学生布置调查专题,明确调查目的,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深入市场,培养其发现市场机会、搜集市场有效信息、进行数据信息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最终形成市场调查报告。第二,直接向目标客户进行种子营销活动。由学校或种子企业向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由学生分析潜在目标客户群体,最终实现商品的销售,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能力。

4.课程考核设计

科学合理的考试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6]。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程考核应遵循以考促学的原则,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1)采用多元化的考试方式考试方式多元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要求,更加注重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即教学过程中最终考核的结果是多种考核形式的综合。一是“平时+期中+期末”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将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平时成绩由课堂小测、课堂提问、课堂出勤等综合评定;期中和期末成绩由卷面笔试进行评定。这种方法还是沿用了传统的考核方法,综合成绩主要是由笔试成绩构成。二是“调查报告+期末”方式。在这种方式下,通过撰写调查报告,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完成专项调查的能力,并用以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调查问题的设计、完成情况给出成绩;期末成绩仍由笔试成绩构成。这种方法既考查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平时+课程论文”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作业、案例分析、学生互评等方式综合评定;以课程论文形式作为课程考核的最终形式,通过专业论文的撰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为写毕业论文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2)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如前所述,平时成绩可以采用课堂讨论、作业、出勤、论文等形式的综合,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因此,只有加大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比例,才能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性、动态性的考核目的。(3)给予学生创造性表达的机会考试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教师通过开展课堂讨论、课堂答辩等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现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5.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直接目的就是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不断地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多方参与的综合评价主体。综合评价主体是包括学生、教师、领导、用人单位、家长等在内的多方参与教学评价过程的主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符合科学性原则。

篇13

在高校谋求发展、面临转型的新时期,基础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无疑为之提供了新思路,也成为高校转型改革的突破口,基础英语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结合高校转型的新要求,设计了基础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首先,试行分级管理、授课制度。针对学生基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建议尝试进行分级管理和授课。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或专门水平测试考试成绩,将学生分到不同级别的班级。当然,这并不是终极目的,这些级别班也不是长期有效的,只是临时性的。这样分级的目的是让水平相当的学生能够集中学习,共同提高,教师需要对不同级别班的学生进行特殊的训练: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实施专门的课堂教学,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最终达到这些不同级别班的学生英语程度基本一致,从而进行统一化的教育教学。这样既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利益,也能保证教学任务快速较好地完成。在进行分级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的有效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基础英语资料室和图书馆的资料,以及实训基地和同声传译室等,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做全方位的准备和培训。其次,教师演好领头羊的角色,因材施教。英语教学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积极指导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的课堂讨论做好指导和建议工作,不能让课堂讨论成为一种形式,更不能使课堂活动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发表个人看法;同时,要对学生灌输积极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一种正确的态度看待生活。只有带着这种积极的态度,学生才能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作为教师,因材施教是必须的。教育学生不能一刀切,教师需考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英文水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估,传授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知识。再次,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也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该适当地运用在教学中,尤其是基础英语教学中,它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能全方位呈现每一个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努力让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而不是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模式,根据每节课所教授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混合使用。总之,目的是让学生喜欢学、认真学、学到真本事。最后,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间接催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评价不仅包括学生的评价、上级的评价,也包括同行教师的评价。同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