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英语朗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新课程英语教学应突出朗读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让学生能够进行朗读练习,有
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朗读水准
我们应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中学缺少所学外语的客观环境,学生是在汉语的环境中学习外语,日常生活中也不有理想的语言输入。而这种输入正是语言习得的源泉,尤其是像我们这样语言环境相对落后的学校,平时听说的机会很有限,每天学生学英语只有45分钟的一课时,课堂上练习的时间又不过是几分钟,同时老师还要面队60位左右的学生。面队此种情况,最好的补救措施就是朗读。我让学生先模仿录音,再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每周还进行朗读比赛。将要讲授的内容,让他们各自操练、对练(workinpairs),朗读得越熟越好。
除晨读外,我们可利用每天晚自习前半小时去指导学生晚读。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很快。朗读算得上是“准口语”,它弥补了缺少现实英语交际的不足,它还是从书本内容到实际生活不可替代的一个中间环节。作为学生,要将书本的知识变成自己熟能生巧的语言技能,就得事先认真朗读。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练习,它既是读,又是讲,所以“朗读”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必要性是不言而语喻的。要学好它,务必要下苦工,学习有声英语,这就需要多听多说,多朗读,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切实地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朗读还具有一些独特的作用:(1)有利于理解欣赏语言的文本材料,矫正学生一些不正确的发音,增强学生朗读的节奏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措词和释义的消化与吸收的能力;(2)通过朗读能够弥补阅读中的一些不足,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检查轻重音准确与否;(3)朗读可使学生认识到书面语言只是口语的不完整符号,朗读同口语一样,有着表达意义的语调、表情等不可能在书面语中准确地再现;(4)朗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只要方法得当,有的放矢,在日常学习中让学生注重朗读的实用性,就不难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
二、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与基本技能,给学生充足的机会来展示朗读才能,增强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表扬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能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提高时,他们会感到成功的喜悦,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大胆地鼓励他们去阅读。口语并不单单是“说”,它必须以听为前提,“听”是理解言语的过程,而“说”则是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我们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英语的朗读说话训练中去。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布置每天的朗读任务外,还留有一定量的听力作业。具体做法是:让每位学生准备几盒空白磁带,将每天布置的听力训练题、模仿朗读的内容,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部分,在周末录下来,写上姓名,周一到校上交,而后在班上进行评比,选出优胜者给予奖励。除此而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可通过速记的方式记住一些语言句子的关键词,并由这些关键词来组织自己的语言表达语句。通过长期不断的朗读训练,一些学困生的英语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通过这样长期的朗读训练,定会有一定的收获与提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从不吝啬表扬,而是找出其闪光点,多加鼓励,让其克服胆怯的心理;平时尽量不批评学生,使他们敢于读、乐于读,切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因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随时随地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积极肯定的态度是对学生的良好心理暗示,有利于培养其学英语的自信心。
三、灵活地运用多种教法进行教学,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育学认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成为在教师正确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教者应百计营谋,采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诸如领读、范读、伴随着情景的朗读、齐声读、男女分组读、复述和背诵,等等,也可进行单词、句子、对话和课文的朗读比赛。同时,利用课余活动开展一些英语朗读游戏和课外活动,既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培养其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通过以上多种方法的朗读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可采用上述的朗读教学方法外,还可让学生根据教材文本的要求,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去进行对话交流,这也是对朗读的一种拓展和延伸。这样,学生在亲自的参与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语言朗读水平,也能进一步地培养自己的正确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这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能够进一步地增强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运用能力。
篇2
引言
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手段有很多,与其密切相关的朗读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究其原因,朗读本身即属于单向口语表达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从书面形式到口头形式的一种转换过程。从教学训练的角度而言,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朗读是扩大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是学生获得语言感受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学习英语这种缺乏听说输入的语境下,没有系统的、规范的朗读训练为基础,口语表达能力是难以取得持续的循序渐进的提高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朗读训练可有效地强化“从无声文字到有声语言”的转换能力,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重要语言习得途径。因此,笔者以为,有必要加强朗读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地位,以引起英语学习者对朗读的重视。
研究现状
关于朗读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很早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但真正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朗读还是近些时候的事情。近年来,国内有关英语朗读的研究迅猛发展,以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在二语习得背景下有关英语朗读研究方面的论文主要围绕朗读研究、朗读与英语学习、朗读与英语教学等几个方面来探讨。
王宗炎先生(2002)在《朗读与英语学习》中谈到朗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时指出,朗读有助于熟记语言材料。并且朗读不仅仅只是机械的发音动作,朗读时,我们会在无意中进行思维,掌握单词的搭配方式,句子的结构模式,上下文的联系方式,发言的节奏、速度、重音、语调模式。朗读让我们学到的,不只是个别的英语项目,而是英语的整个体系。翻译家沈苏儒先生也认为,每天进行朗读训练,反复朗读文章,口头复述甚至背诵,这样许多语言现象会在脑海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能够在口头上逐渐习惯文章的用词、用语,自然地吸收书面语言,获得语感。
作为教学和学习方法,朗读具有悠久的传统,也一直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综观我国二语背景下的朗读研究,基本上是与国外本领域的研究同步的。但总的来说,目前我们对朗读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很多学者和教材编写者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呼吁大家对此进一步深入展开研究,剖析其重要作用,给予其正确评价。
朗读的作用
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听力理解力
一个人的发音不准,语调不顺,听别人谈话或别人听自己谈话都会有困难,因此,无论是一个单词还是一句话,说对、读准和在头脑里建立起正确的音义对应模型是听懂的前提。朗读时,在大脑的指挥下,学习者的眼、口、耳各个器官都被调动起来,积极的思维将书面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语音。这样,朗读就把辨形释义、正音和识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有效的朗读是听力理解的基础,能直接带动听能的发展。而日积月累的朗读习惯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
2.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听与说密切相关,听能的提高会直接带动口语的发展——把听懂的话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初级的口语活动。所以,朗读可以算“准口语”,是从书本内容到实际表达之间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透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朗读背诵是强化语言输入的一种形式,是培养和增强语感,提高口语水平和质量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学生在一次次的诵读过程中,词语的音、形、义的图式不断得到加强、巩固,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词语的活用创造了条件。诵读的材料读熟了,书上的句子就会在大脑中存储起来,到要表达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脱口而出了。所以说朗读是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3.提高口语质量,增强学习自信心
节奏感是感情层面上的东西,应在反复实践中获得。学生通过反复的模仿和朗读,可以暴露其语音上的弱点,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从而可以迅速发展其口语表达质量,提高讲话的速度和节奏感。
4.有利于培养语感,体会“语言的美”
学习英语必须讲究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觉,是系统、综合的语言感知力,是语言发展开始走向成熟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对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语气等综合运用所自然产生的激活效应,是对语言熟练掌握而自然产生的,不假思索的语言敏感性。人们普遍认为,对语言的敏感性越强,就越能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语言。
英语语感的培养与增强,是通过反复接触语言才能做到。朗读英语时,学生口读、眼看、耳听,多种器官相互协调,能使自己全神贯注融入英语的氛围之中。反复朗读,反复接触,许多文章通过朗读都能达到背诵的程度,如此反复循环,使输出与输入的信息差异缩小,达到正确、流利的交际目的,语言的那种声音、节奏之美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结论
凡事都贵在持之以恒,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要想提高水平,绝无捷径可走。坚持细致而广泛地朗读、模仿、实践,不失为提高英语综合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坚持每天朗读,同时重视朗读的积极作用以及朗读方法,充分发挥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再辅之以强化记忆和运用,形成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霞等.朗读在外语教学和测试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6(2).
[2]陆敏霞.试论英语朗读与听、说能力的提高[J].扬州大学学报,2001(9).
[3]邱丽娟.浅谈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J].滁州学院学报,2006(8).
[4]王宗炎.朗读与英语学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
[5]杨华英.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8(4).
[6]朱草菊.英语朗读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
篇3
一、精选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教师可对已学的语言材料,重新进行组织,结合不同的语境供学生阅读。也可选择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趣味的,幽默的材料。
二、注重方法,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的教学过程一般为:教师、或录音磁带的范读;讲解技巧;领读;学生朗读;教师的反馈。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范读,跟读,齐声朗读,个别朗读,背诵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三、明确阅读能力,改变观念。
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形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获得阅读理解的能力,'手段'是指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种语言交际的行为,是由阅读者以书面符号线索为基础重新建立意义的推理活动。而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果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便无法对文章进行理解,所以,只有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的人,尤其是善于阅读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受教育机会。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绝非一口吃个胖子,一蹴而就,它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
英语教学是一个由听、说逐步向读、写过渡的阶段。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到,每一单元开始出现了阅读课文,也即开始提出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基础。因此,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适时地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重视课堂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渠道,阅读能力培养的最关键途径是课堂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绐终把整篇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教学,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不破坏故事的整体性、趣味性,又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语言内容的整体认识,有利于培养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从阅读课教学来告诉学生应怎样对语篇进行分析。
五、加强课外阅读及交际性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4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抓好外语早读课对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抓好外语早读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 众所周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与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因此,作为国际交往的必要工具的外语也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对学习外语不够重视,尤其不注重对外语口语的训练。上课只是跟着教师读几遍,课后根本不读或者读也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有些学生虽然在家里读外语,但家长不懂,自己读错了,也没人纠正,以致将错就错,形成习惯。因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20-30分钟的外语早读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
二外语教师下班级认真抓早读课,除了对学生督促鼓励的作用外,还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发音、朗读、理解课文及语法概念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示范和指导,从而掌握了学生实际水平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阶段的教学计划及具体教学安排,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 早读课不像上正课那样规矩严格,师生之间为交流也不拘形式,这样有助于密切师生感情。而这是情感的产生往往在激发学生学习外语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 教学论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早晨是的记忆高峰期。在这个时期朗读外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下面就我自己如何抓外语早读谈些具体做法:
1首先是保证时间。多年来我坚持早读提前到校,让我摧眉折腰这的斑达到 30分钟早读时间;同时把早读的内容列人教学计划,联系教学进度,把每次早读的内容、方式、目标等列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
2、结合正课出现的重点难点,亲自指导早读。如学生开始学习学习宾语从句时,在时态的呼应和从句的语序方面,常常会出现错误。因此我用一半的早读时间叫学生当堂背出范句,另一半时间给学生分析在范句中出现的种种时态呼应的特点以及陈述句语序,使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语法的理解。
3跟着磁带录音朗读或教师自己领读。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出现的错误,训练他们语音语调的基本功。内容是挑选的段落或难读的句子,让学生跟着磁带录音模仿朗读(并多次反复,直到熟练顺口。有时遇比较难读的句子或多数学生学习外语语音的薄弱环节,我就重点指导、亲自领读,让学生反复模仿、直到人人过关为止。
篇5
听力理解是领会语言语义的一项重要能力,听者要对听到的语音信号进行复杂加工,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积极活跃的动态过程,是背景知识、语境和语言知识相互撞击、相互作用,对听力材料不断进行吸收,最终形成理解的过程。
一.听力理解存在的问题:
1.语音的辨别能力差。由于学生对英语标准发音掌握不好,错误的语音对听力产生误导作用。有时即使听到了已经学过的词,也会误听为其它词而作出错误判断。对词在句中朗读时的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重音转移和语气的变化、语调的升降等有关语音语调变化的听力材料,更是无所适从。
2.语言基础知识薄弱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词汇量贫乏是关键词组,无法组织起完整的意思,从而影响了听力理解。
3.汉语思维导致障碍。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长此以往,从而导致听力水平低下。
4.文化背景的差异阻碍了学生的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听力教学忽视了文化的导入。学生在听到了句子后,不明白里面的内涵,
从而导致听力的出入。
二.策略探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依靠一本教材和录音磁带,让学生反复地听练然后做题。这样的训练方法枯燥无味训练,导致学习效果事倍功半。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如下几种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
1.精心选材。听力具有口语特征,诸如犹豫、停顿、重复、思考、重音、略音、拖长音、被打断、语序颠倒等。材料涵盖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等话题,可分为校园、公共场所、家庭等方面。材料应真实、自然,有实际意义。听力材料以学生能听懂基本摘要求的范围内。这样能减少听力训练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成功感。
2. 创设生动的语言情境,激发听力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语言情景,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材料;补充相关的背景语料,将听力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场景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体会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场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 学生参与,正音正调。可让语音语调较好的学生朗读听力材料,大声朗读可以使学生纠正自己的发音。要能正确辨别一些发音相近的词如sheep-ship,house-horse。教会学生掌握相应的辨音法,有意识地注意类似音的词形,准确区别不同涵义毕业论文范文。引导学生注意词的不同形式及其重读的差别。使学生熟悉英语的发音规律,克服来自母语的干扰,从而有效地提高听力。 4.了解文化背景,熟悉日常交际。应适当增加有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和宗教风俗等方面的内容。以多种形式生动地进行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有助于克服母语迁移心理,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通过大量的语言整体输入,不断丰富的英语语言材料的积累,让正确的英语表达占领大脑,才能在英语听力的理解中达减少乃至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
5.泛听、精听结合。泛听是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大意的本领;精听是让学生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泛听必须与精听相结合。泛听时注意力集中在整个内容的大意,精听时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材料的细节;泛听时重在回答中心主旨题,精听时重在回答有关细节或细节加工题。两者并举,才能提高听力质量。
三.技巧训练。
1. 放松心情。高考中听力正式开始之前,有很短的几分钟的听力试音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应使自己先适应讲话者的语音语调。克服心
态不良或语速快、背景噪音干扰的听力材料等因素时表现出的焦虑和紧张。
2.浏览题目,记录细节。听力内容播放前,你会有几秒钟的时间阅读以下小题,这时要快速浏览题目和答案训练,而且通过对答案的浏览预测将要播放的听力内容,以致在听的时候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捕捉所需信息。对细节方面题如时间、数字、价格、人物、地点等,要作一些适当记录。
3. 听好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注意听通篇大意,不要试图听懂每个词每句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而要集中捕捉主要信息,经过分析、筛选、归纳、综合,最后概括出主题思想。4. 培养联想和预测能力。平时在听力训练中,尽可能教会学生边听边记下关键词。根据上下文关系,词的含义及语调等变化,进行合乎情理的联想和猜测。应强化学生记笔记的能力,养成随手记笔记的习惯才得以帮助记忆新的信息,避免前听后忘。
5. 利用排除法答题。有无法确定正确答案之题,排除法则更显功效,挑选含有错误的选择项比直接寻找正确答案容易些。特别是在辩音、数字记忆等细节性试题中效果更为明显。
扩大知识面,认真梳理并熟悉在特定情景中的语言交际的场合及功能。古语云“磨刀不误砍柴功” 只有针对目标,制定训练计划并不懈努力,相信高考听力定创佳绩。
参考文献:
1.张倩.浅谈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中国科技信息,2006,(13).
篇6
一.朗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的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习得和学得两个过程。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得”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监控。对照这一理论,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以教师讲解语法规则和词汇用法,学生进行书面练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应属于“学得”过程,学生学到的不是生动的语言,而是死板的语言规则。
然而在非母语环境下,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缺乏与外界的交际实践和吸收该语言的条件,如何才能“习得”该语言呢?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指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语言输入的作用就是激活大脑中的习得机制,而激活的条件就是恰当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语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语料之后自然获得的。因此,可理解语言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这就为我们英语教学中朗读英语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何谓有效朗读?
流于形式的无效朗读达不到“习得”语言的目的。以“习得”语言为目的的朗读有效朗读是朗读者积极主动地朗读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语言输入,并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
三.有效朗读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英语语感
语感,就是指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理解,是自动化了的意识活动,它超越,省略了中间分析推断与验证的具体环节。克拉申把语感看作是直觉认识的结果,提出语感教学的概念,把语感的培养看作是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经常性的英语朗读训练有助于建立起英语词形,发音和语义内涵之间的联系,形成基本英语语感。
2.提高记忆词汇的效率
首先,词汇的意义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只有在上下文中词义才能明确和具体。有效朗读给词汇学习提供了生动的语篇和语境,学生在语境中直接感知词汇的意义,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词汇的习得。随着朗读材料的变换,学生又可以在不同语境中感知词汇的不同含义,从而能够全面掌握该词汇的用法。其次,长期坚持有效朗读,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中多次呈现,符合人脑对词汇的记忆和遗忘规律,巩固了学生对该词汇的长时记忆。
3.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大量朗读各种体裁的英语文章,朗读者无形中抓住了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脉络,并在大脑中建立了英语文章的各种结构图式:议论文一般由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组成,通常是开篇点题,提出论点,中间部分以事实为论据加以论证,结尾强调作者的观点;记叙文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重点记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始,发展和结局;科普说明文开篇指出某项科学研究的成果,然后通过实验加以论证。随着朗读量的增加,学生不断丰富大脑中的结构图式,他们就能在阅读不同体裁文章的时候,自如的提取相应的结构图式,提纲挈领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准确的抓住文章的有效信息。
4.有助于对语法规则的理解
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语法知识的理解应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朗读活动以语篇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语法规则使用的真实环境。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在完整的语境中理解学习过的语法规则。坚持长期的有效朗读,通过不断地知识重现,学生将该语法规则内化成为语言表达的习惯。因此,朗读活动能够有效地弥补教师以传统方式讲授语法规则的不足。
5.改善口语交际能力
科学有效的朗读不仅能练习纯正的语音和语调,还能将所读语料中反复呈现的词汇句型吸收并内化为自身的语言,使得学生在口语表达时省略了由汉语翻译成英语的中间过程,表达更流利,更准确,更自信。因此朗读是口语训练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四.教师如何实施有效朗读教学
1.朗读语料的选择
有效朗读的语料一定是“可理解的,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最好是英美人士所著的原版文章,同时兼具趣味性,科学性,时效性,因此,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是最理想的朗读语料。它们都是选自英语原版文章,话题丰富,体裁多样,并按题材编撰成册。教材最大的优势是吻合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综合运用能力。
除了教材之外,英文报刊,高考真题的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的范文,都是理想的朗读语料,他们有效的补充课内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英语思维,提升英语语感。
2.有效监控
缺乏教师有效监控的朗读活动,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语言习得效果。英语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监控学生朗读活动的方法,争取学生朗读效益的最大化。例如,作为课后作业的朗读活动,教师要明确指定朗读的语料,朗读的时间和次数,提出可以评价的朗读效果,在下一课时进行检查,评价和反馈。这样的朗读活动应该作为常规作业,长期坚持下去。作为课堂活动的朗读,教师也应指定朗读语料,并开展齐读,个别读,让学生领读,跟录音读,朗读比赛等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
3.科学指导
在进行朗读活动指导的初始阶段,教师要辅导学生熟练地认读音标,拼读单词,确保朗读的流畅性;在朗读活动的全面实施阶段,要指导学生按意群的停顿朗读,练习朗读的节奏感,有益于加深对语料的理解;在朗读活动的成熟阶段,指导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练习连读等朗读技巧,让学生拥有娴熟流利纯正的英语口音,并能体会英语语言的美感与魅力。
篇7
一、发声朗读,培养学生英语语感
英语朗读是学生记忆词汇和句型有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扩大知识视野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途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初中生由于年龄的特点特别希望能够表现自己,而发声朗读可以潜移默化的调动大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
1.朗读能扩大学生词汇量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石,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将英文单词的音、形、义建立有机联系,便于记忆。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特别是晨读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教材内的也可以是教材外的英文材料,材料内容要浅显易性,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背。
2.朗读能提高学生口语水平
学生能否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平时的朗读有着密不可分的茉系。就牛津英语的七年级上册《Going shopping》单元中,教师就应对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I’m looking for…/I want to buy…How much do they cost? /How much are they? I’ll buy/take them.等交际用语要求学生重点进行口语练习。把固定句型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朗读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朗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预习朗读,示范朗读,自由朗读。在预习阶段,教师在讲解完单词的发音后,学生通过朗读能了解语句的基本含义。通过教师或学生示范朗读能增强语句的节奏感,最后通过自由朗读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感,使朗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二、情境表演,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当前,困扰教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困难就是英语语境的缺乏。加之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师传生授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普遍的。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教师应从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出发,帮助学生创建教学情境。实践证明,情境表演以一种“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Finding your way》单元时,我就通过情境表演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CAI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标志。然后把学生分为两大组,以游戏的形式复习问路指路过程中所需的方向词和路标词。每组选出两名同学一方作为提示方,一方作为表演方进行猜词,读音训练。表演方在做出相关动作的同时再读音确认,每对一词加1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听完课文录音后要求学生能准确无误的划出路线图。以小组合作形式编对话,每组选出一对上台表演对话,并让另一组推荐一位学生划出路线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协调合作精神,以此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形式之一。通过阅读,阅读者既能增长见闻,扩大信息容量也能进一步促进听说、写作能力的发展。随着英语学科地位的日益凸显,英语阅读题已成为考试中检测学生理解程度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项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加强方法指导。
I.导读
导读是指在正常英语教学之前的“预读”。牛津英语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为学生进行导读提供了良好感情基础。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由表及里,由近到远,由浅人深的原则,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于语言知识学习之中以此来唤醒学生的阅读欲望。
2.略读
又称跳读,是指根据阅读要求快速的浏览阅读材料,以便及时捕捉文章中心思想的一种阅读方式。在略读中可以忽略某些文章细节,找好关键词或中心句,充分把握阅读的时间和速度。
3.精读
又称研读,在略读的基础上如果要进一步挖掘阅读材料的写作技巧以及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要进行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阅读者首先要扫清单词障碍。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查英汉同典,网络搜索,生生交流等方式解决单词问题。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定的句型与句法应用等。
四、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和能力。同中文写作不同的是,英文写作既要符合语句的连贯性还要强调语法和时态。英语教师应强化训练加强以下方面的指导:
1.坚持写英文日记
通过日记的形式把平时的所见、所想、所感可以为学生的英文写作积累一定的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一要指导学生注意日记的形式要规范,二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达方式,避免语句的简单罗列,增强可读性
2.强化固定句型练习
初中阶段的固定句型比较浅显,但实用性却很强,在英文写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such+名词性词组+that so+形容词/副词+that均表示如此……以致于……例句:She is such a good teacher that we all love her. She is so good a teacher that we all love her.经常利用固定句型进行造句可以逐渐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篇8
1.2 现状分析
造成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原因,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家庭因素
农村家庭的父母进城打工, 将孩子的生活、学习交由祖父母辈监管, 祖父母辈往往对孩子的学习起不到有效的辅导、辅助的作用, 提不出有效的学习策略及方法;孩子有心理压力、学习困难时很少得到疏导、鼓励;孩子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 完全取决于老师的课堂解答, 且祖父母辈对于孩子的额外学习支出较为轻视, 很少花钱买额外的学习资料。
(2) 学校因素
随着教育的现代化, 学校都开始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 国内部分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也普及了多媒体教室, 提倡信息化教学。然而, 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以传统的黑板为主要的教学阵地, 虽然也有个别多媒体教室或电子教学设备, 但很多老教师不习惯、甚至不会使用多媒体和电子设备。
而且, 农村中学更加注重升学率, 以学会考试为主要教学目的, 多样化的教学会被认为是耽误时间, 影响教授知识点。如此一来, 很多老师固守陈旧的教学方式, 以题海为战术, 以试卷为武器, 完全弃用信息化教学设施。
(3) 社会因素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贫乏, 学生接触英语机会较少, 即使是学习英语的资料也很难获得, 多数乡镇甚至没有一家书店。而且, 由于农村学校福利待遇、办公环境、生活质量相较于城市学校较低, 大部分高学历、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更愿意去城市中学教学, 以至于农村学校教师的质量整体不如城市学校, 甚至农村中学还有部分老教师英语发音还带有方言。
2 英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语言的学习过程与收音机电视等高科技产品具有相同的原理, 有了信号输入, 经过一定的解码程序并加工, 才会有信号输出。如果把学习英语比作一台电视, 只有把积极有效的英语信号, 不断地输入给大脑, 通过加工解码, 才会保证有英语输出。
通过以上类比, 笔者总结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3大因素:英语信息的来源、英语信息的输入以及英语信息的加工。
2.1 英语信息的来源
农村中学信息相对闭塞, 英语信息的来源主要为英语课本, 即使语法学得再好, 单词背得再熟, 英语的知识量、词汇量也仅仅局限于课本范围内。在考试中遇到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等新的短文或文章, 必然会出现陌生的词汇、短句以及正宗的美式或英式口语短语, 此时便无法自主理解。可见英语信息的来源是制约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源头。
2.2 英语信息的输入
实际英语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英语发音基本都是read after teacher, 课堂上老师也是用中文教学, 学生极少有接收纯正英语的机会, 有的也只是听英语磁带朗读课文和单词, 有些老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甚至不听磁带, 以至于绝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 包括部分英语教师的口音都是中文式的, 一旦遇到纯正的美式或英式发音的英语便一头雾水, 只能听懂个别简单的词汇。所以英语保质保量的输入是提高英语听力的重要前提。
2.3 英语信息的加工
生活中儿童无论智商高低, 只要跟人互动, 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 便可学会接触到的语言, 学母语是如此, 学外语也一样。
儿童与成人相比拥有超强的模仿能力, 将儿童置身于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 保证了语言信息的来源及输入后, 儿童通过不断的模仿, 将其加工成自己可懂的意思, 一旦遇到相同的情景便立刻拿出来用, 这样很快便可用新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因此, 模仿是语言信息的重要加工程序。
学英语是学习别人的语言去交流, 不可能自己创造另一种说法, 发明另一种写法。否则, 说出来的使人无法理解, 写出来的使人无法识读, 其中缘由不言而喻。 (王初明, 2014)
3 策略研究
针对以上分析, 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地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方法。
3.1 英语信息来源
为了保证农村中学的学生接触更多的英语信息, 需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材料, 比如平时作业的习题册、大小考试的试卷等, 这些宝贵的英语资源在现实英语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作业做完, 习题册即被抛弃;试卷评讲后, 最多也就做个错题集, 如理科一般记下题型, 错误原因等, 不会再去利用, 甚至连教师也不会去多理会这些抛弃的资源。
通常这些材料中包含了大量的英语词汇、短语、正宗的口语表达等, 尤其是大型考试的试卷中, 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文章都是选自正宗的英语期刊, 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平时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评讲完作业、试卷后, 应精选出一些习题、文章, 并鼓励学生进行利用。教师精选出的文章要以课文的标准去反复朗读, 选择题等简单的句子应尽量做到背诵。如是, 既不增加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去额外购买英语资料, 也能重点提高学生对考试点的记忆, 旧题利用, 不增加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
3.2 英语信息的输入
在农村中学, 获得英语的主要输入还是集中在英语课堂上, 短短的45分钟课堂, 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有效的英语输入。英语教师应多将英语输入置于教学首位。听必须成为英语课堂的必要环节, 听力不能成为考试的枷锁, 尤其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 简单的词汇、语句、语感都是通过听来获得的。
课堂上教师应重视现有的英语语言输入, 尤其是教材中的单词、词汇首次学习时就应由磁带来带读, 教师更多负责纠正;英语课文的朗读应多听, 做到不看课文能听懂。只有这样反复地获得输入才能保证听力的提高, 而不是反反复复地做听力习题, 求量不求质。
3.3 英语信息的加工
课堂英语教学时间有限, 听、说、读、写都要来一遍几乎不能保证质量, 若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加工质量, 必须充分保证学生的模仿空间, 完全通过课堂完成几乎不可能。
这里教师应重视利用早读时间, 让学生朗读出声, 利用课堂的输入, 反复大声地朗读。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接触英语少, 在出声朗读英语方面普遍比城市中学的学生害羞, 教师应采取奖励的措施鼓励学生们出声, 一定要出声朗读, 不要学哑巴英语。只有出声朗读, 才能谈得上加工, 才能读出语感,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条件的话, 可用课余时间对录音机朗读, 再与标准磁带作比较, 找出其中的差距, 尤其是课堂时间, 任课老师要纠正学生的发音, 只有模仿得像了, 才有可能听懂。 (李艳蕾, 2017)
当然, 在强调上述教学方法的同时, 也不能忽略语法、知识点的讲授。通过笔者近两年的教学尝试, 上述方法对于提高英语成绩具有明显效果, 笔者近两年的班级英语成绩都占据年级第一, 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明显好于其他班级的学生。
4 结语
通过上述英语教学方法的实施, 可以培养学生超强的英语语感, 获得稳定的英语输出, 再辅之以语法教学,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 顺便考取高分。然而, 由于笔者能力及教学经验有限, 本文提出的相关教学方法, 还有待进一步教学尝试及方法完善, 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崔寿梅.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策略[J].学周刊, 2017 (18) :173-174.
[2]何建兰.利用有效教学, 让初中英语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 2012 (2) :138-139.
[3]李艳蕾.浅谈农村中学英语晨读策略[J].英语广场, 2017 (6) :144-145.
[4]刘桂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基于跨文化的视角[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 2013.
[5]刘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调查[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5.
[6]谭松萍.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激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4.
篇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内越来越多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国家也把全民学英语上升到新的高度。可是我们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大学,学生的英语的水平和投入相比,并不能令人满意。于是人们开始从新的视角,对英语教学来进行新的尝试。
在英语研究中发现,多词词序的运用和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流利程度有很大关系,因此多词词序的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界学者们的兴趣。由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学者们对多词词序的定义也不同,如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固定表达式(fixed expression),套语(formulas),惯用语(routines)等。虽然定义不同,但是心理语言学家Wray认为它们都在描述同一种语言现象。词串(lexical bundles)是一种特殊的多词词序,英语词串的掌握和熟练运用有利于英语学习者英文水平的提高。
2.词串的定义
Biber在他的《朗读英语口笔语语法中》,将词串定义为“在某个语域中每百万词中至少出现10次”,而且必须出现在5个不同文本里,以保证它不是某个个人的语言特点。
Biber的词串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频率即经常反复出现。第二个特征是习语性即词串不是每个词的意义累加。第三个特征就是固定性,词串是按照词串提取软件设定的频率提取出来的,如果不符合频率,也不能算作词串。
对于我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即使学习多年英语,很多也不能表达出流畅的和地道的英语。其中,缺少英语词串的掌握是一重要原因。通过对国外英语论文的词串分析,可以掌握国外大量的地道的词串。因此,熟练地运用和掌握这些词串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英语表达的流畅性喝地道性。
3.词串的相关研究
随着计算机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学者们发现英语的交流不仅仅依靠词汇和固定短语。成功的英语交流更多的依赖于多词词序。
早期有关多词词序的研究中,Nattinger and DeCarrico认为词汇短语是存在于词汇和句法两极之间的多词词汇现象。
Moon认为“短语词位”是那种由于语义、词汇语法和语用等种种原因看作整体单位而不是简单的字符串,其中包括成语、谚语、明喻和暗喻等。
Wray认为“套语”是一种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它们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
1999年,Bibber对多词词序这种现象提出了词串。Biber在他的《朗读英语口笔语语法中》,将词串定义为“在某个语域中每百万词中至少出现10次”,而且必须出现在5个不同文本里,以保证它不是某个个人的语言特点。其中biber采取频率设定方法和实证研究,来提取特定领域中重复出现的多词词序。对于四词词串来说,他设定的最小频率是每百万字要出现十次,另外这些重复出现的词串必须重复出现在同一语域中五篇不同的文章中。对于,五字词串和六字词串,设定的最小频率是每百万字必须出现5次。从上面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聪不同的角度对多词词序做出了不同的定义。
2004年,BIber的同事Cores比较分析了在历史和生物领域已经被发表的和学生学术散文中的词串。在她的研究中,已经被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词串,但是这些词串很少在学生的学术论文中出现。即使学生的学术论文中有和被发表的论文中相同的词串,但是这些词串在使用上与已经被发表的论文也有很大不同。这说明学生还没有掌握专业学者在学术论文中常用的词串。
2007年,Biber和他的同事做了另一项关于词串的研究。Biber&Barbier做了关于大学中口语和书面语中词串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非学术性语域中词串的数量要远远多余非学术性语域中。
4.国内关于词串的研究
就词串而本身而言,我国对词串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
2008年,朱青菊以朗文语料库中的高频词汇作为研究对象,从句法,语义和交际功能角度对这些高频词汇做了认知分析。这项研究旨在加深人们对词串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引导人们充分利用词串知识来改善英语的流畅性,准确性和地道性。
2011年,杨华根据Hyland对词串的功能分类,对中国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学术论文摘要和和国内有经验的学者的论文摘要中的词串做出了功能分布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学生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了某些词串以及这些词串的功能。
2013年陈夏对在大学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域中的词串研究的文章做了文献评论,并呈现了他的具有评论性的文献回顾,怎样合理的选择材料和对以后对相关研究的建议。
5.词串教学的意义
由于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学习英语的队伍当中,我国也将学生学英语上升到新的高度。可是在传统的英语教学环境下,即使学了多年英语的学生,很多也不能说出地道的英语。随着词串理论的出现,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因为词串是作为整体储存在学习者的记忆中,在特定环境下,学习者根据语境可以直接提取和使用,即能增加了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流畅性还能增加英语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词串意识,让学生积极地学习和记忆地道的英语词串,并学生学习合理运用这些词串来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6.结语
本文介绍了词串的定义和相关研究,以及词串对英语教学的意义。词串是一种多词词序,合理的运用词串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准确性和地道性。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词串知识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英语词串学习意识。(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Biber,D.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Nattinger,J.R.&DeCarrico,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篇10
现在,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到,英语早读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伸和补充,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也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的关键环节。英语早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英语早读与普通意义上的“课堂”相比,其具备一些课堂无可替代的优势和属性。
1、课程设置上的“第一性”。
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每天(周一至周五)要上的“课”包括:早读1节,上午4节,下午2节(有的学校3节),晚自习2节(少数学校或毕业班学生)。这样一来,学生每天最少也得上7节课,多则超过10节课,这还不包括放学回家后完成家庭作业的学习时间。由此可见,一天下来,学生学习的内容多、时间长、任务重,学习压力可想可知。可是,不管学校的课程如何设置,英语早读课却总是安排在每天的第一节。学生经过一整晚的睡眠,身体和心理上都得到彻底放松,早读课是一天当中头脑最清醒、精神状态最好、精力最旺盛的时间,学习效率很高。
2、时间安排上的“最早性”。
据了解,英语早读一般安排在早上7时30分至8时30分这1小时范围内的某段时间(约半小时),是学生到校后最早的一个学习时间段,同时也是一天当中学生的第一个学习时间段。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 从人的认知和记忆轨迹看,早晨是人的记忆高峰期,是黄金时间段,在这个时期大声朗读英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个学习中最佳的记忆点,抓住记忆力强的这个黄金时段,提高记忆效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将早读课的功能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宝贵的时间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3、学习内容上的“简易性”。
正如大家所知,英语早读时间短,记忆效果佳。基于此,英语早读课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和“复习课”相似。教师为让学生在早读取得最佳记忆效果,同时使学生能从在家里休息与放松的状态较为顺利地过渡到在学校的相对专注与紧张的学习状态,在学习内容上,往往选择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而且学习内容在数量上也尽量做到少而精。因此,英语早读的学习内容与正式课堂相比,显得较为简单容易、浅显易懂,学习压力不大。
4、课堂氛围上的“活跃性”。
在一般课堂上,围绕新的学习内容与知识点,教师通过“讲”进行教授,学生则通过“听”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相对而言,教师站在主动的一面,学习则处在被动的位置,课堂氛围显得较为平稳。而早读课不像正式课堂教学那样规矩严格,老师也没有硬性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因此师生之间交流环境宽松,不拘于形式,课堂氛围十分轻松、活跃,有助于密切师生感情。而师生情感的产生往往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推动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说的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英语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学习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效英语早读课的策略
诚然,30分钟左右的英语早读时间不长,学习内容亦相对简单容易。但是,如何更好地把握英语早读这一记忆黄金时段,取得理想效果也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欲打造高效英语早读,主要是抓好这几个关键环节。 1、更新观念,真正明确英语早读的重要作用。
笔者发现,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广大师生对英语早读的作用与定位不够清晰准确,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英语早读往往流于形式,开展的质量并不高。他们认为英语早读就是背背单词,记记词组和语法,是正式开始一天功课的“热身“,放任学生自由诵读,使英语早读变成学生的“独角戏”,早读课常常成为学生的“自读课”和“自习课”。实际上,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作者发现,教师和学生在将英语早读片面地局限于单词与课文的朗读和背诵,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对这种单一的朗读与背诵感到枯燥乏味,由此产生厌烦朗读、不愿大声诵读的情绪,有的学生看见老师就装模作样地大声读几句,老师一走,读书声立即停止,对英语渐渐丧失兴趣和信心,英语早读的应有作用没有得以发挥。事实上,英语早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延伸与补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增强语感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对英语早读进行明确的科学定位,这样才能有力保证英语早读的效率和质量。
2、明确任务,加强指导,做好英语早读的预习和检查。
实践表明,没有明确任务、缺少教师指导的英语早读,学生就没有压力,也找不到方向和目标,早读的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英语早读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和具体内容,并让学生有目的去预习,使他们在早读时作到有的放矢,避免再出现拖拉、敷衍了事、放松、放纵等行为。同时,教师要加强对英语早读的指导,科学合理地安排英语早读的内容、方式,并及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英语早读效果进行检查和督导。比如,教师可以对英语早读所读内容进行提问,或对所背诵的单词、句子、短文和语法点进行听写,及时反馈早读成果。
3、采用多样的方式和内容,活跃英语早读气氛。
过去,我们进行英语早读时,喜欢一味地让学生在英语早读时单调地进行朗读再朗读、背诵再背诵,学生容易感到疲劳,导致英语早读的学习效率低下。例如,一个学生如果一节早读课都读、背单词,可能读不到15分钟便会分神。作者认为,改变英语早读方式与策略,优化早读内容是高效英语早读的着力点。首先,在内容选择上,朗读和背诵的对象可以是单词、短语、重点句子、句型、段落、交际用语、课文等,也可以是诗歌、名言、学生的范文等。其次,进行英语早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录音范读、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分组竞赛、情景朗读、学生自由读等等都是英语早读常用的一些方式和手段。再次,我们亦可以对约30分钟的英语早读时间分段进行,可以是先听10分钟录音范读,再由学生自由朗读10分钟,最后进行10钟的分组竞赛。
总之,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英语早读的这些特性,并加以重视和高效利用,就能令学生增强兴趣、激发热情,促进他们听、说、读、写的进步和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篇11
一、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时少,任务重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课程学时安排少。很多学校往往把专业英语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与专业课程的开设基本上是同步的。由于此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刚刚开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此外,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专业词汇量大,长句多,知识性强,要通过短短的20~30学时掌握相应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和写作技巧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缺乏主动性。
2.教材种类少,教学内容不明确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公开出版的很少,很多学校采用的教材均是自行编写的,选文大多来源于欧美大学相关专业的一些教材、硕(博)士论文、相关的书籍和杂志、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从网站下载的材料、报刊科技评论等,有的是全文选用,有的是节选部分章节或段落,难度深浅不一,随意性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此外,由于学时少,很多任课教师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筛选相应的内容,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多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采用翻译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一言堂”、“满堂灌”,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机会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多采用教师讲授和板书的形式,很少采用多媒体教学。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有枯燥的词句翻译,没有图示讲解,也没有相配套的语音辅助资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一般都是由专业教师担任的,很多专业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较高,但是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训练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不熟悉,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由于对专业英语课程不够重视,任课老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5.课程考核方式
专业英语的考核主要采取开卷笔试的形式,考试内容侧重对词汇掌握、阅读翻译能力的考核,对听、说、写能力缺乏具体的考核内容。而且很多内容都是课文中讲解过的,这样主观上给学生一种消极应对的态度,无法真正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教材建设
专业英语注重实用性,不仅包括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还包括进入社会后的诸如英语面试、基本专业资料的阅读等应用。因此,文章难度选择应该在能够清楚地介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难度适中,篇幅不宜太长,有代表性的专业词汇出现频率要高些。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注意专业知识的导入,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文体的选择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除了专业文献,还应增加广告、产品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等文体。
2.改革授课形式,加强师生互动
(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多样化,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本身是枯燥的,再加上专业课程的滞后,畏难情绪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尽可能采用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涉及很多水、气、土壤等介质中的环境现象与过程的描述以及污染控制工程流程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或较抽象、学习起来较困难的内容借助多媒体、录像、图片、电影、动画等工具,以此来提高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直接的刺激,提高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各类除尘器(precipitator)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类除尘器的内部结构剖面图和工作原理的仿真动画,使之生动易懂。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听、说、读、写、译训练,要想在短短的每周2~3学时的课堂上完成是不现实的。笔者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就下次课即将讲授的新词汇短语、新课文、背景等进行预习,并采取课堂随机点名检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计入平时成绩。其次,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的写译练习,要求用英文回答每个单元后的问答题,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复习了英语。
(3)课堂注重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训练
与基础英语相比,专业英语有自身的特点,除了专业词汇、术语及特定的构词方法外,还有科技文体、句法结构、语态、时态等方面的特点,这些是专业英语课程需要重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当然,考虑到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也不能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听力训练可以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教师用双语讲课,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环境,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科教光盘,如Discovery中关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科普类的环保小短片。在锻炼专业英语听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开口锻炼的机会。正式上课前,可以开展“3分钟演讲”之类的英语口语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轮流安排让每位同学朗读3~4个句子,或者就课堂提问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回答。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能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读。要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环境工程专业词汇很多都是复合词、缩略词及利用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因此在每个单元的词汇教学中,应注重构词法的分析,介绍一些常见的前后缀和词根以及词性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硝酸盐(nitrate)、亚硝酸盐(nitrite)、硫酸盐(sulphate)、硫化物(sulfide),等等。在课堂上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学习一个词根后,立刻给出一个含有该词根的新词让学生进行联想学习。
专业英语注重行文连贯、简洁,力求客观和准确,句子以长句和被动语态居多,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非限定动词和后主定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科技英语文体的介绍和翻译技巧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尤其是复杂长句句子结构能力。通过典型句子分析,结合专业知识背景,训练学生分清句子种类、找句子主干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每个句子中的主句以不同颜色和字体与修饰成分区分开,将谓语以粗体字显示,并让学生共同参与朗读,使他们在读句和断句的同时了解句子的语法构成。
写译。对于很多高校,大三学生开设专业英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毕业论文服务。这一点直接表现为毕业论文的外文翻译任务和正文中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和图表的英文翻译。根据笔者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体会,很多学生往往借助电子工具或在线翻译软件来完成,结果驴唇不对马嘴。因此,除了加强课堂讲解训练,课后布置适当的汉英和英汉翻译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根据毕业论文课题的要求查阅相关外文文献,在阅读文献的同时,掌握英文摘要的撰写。
3.更新考核方式,注重课堂考核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考核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如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适当的测试,综合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出勤等方面。期末考试试题题型尽量多样化,可以增加口试、摘要写作等内容。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既是一门语言课,又具有专业课的特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既要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掌握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还需要较高的听、说、读、写、译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方式、多渠道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稳定教师队伍,不能随意指定。其次,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或者提供出国或访学的机会,开阔眼界,提高英语口语授课的能力和水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发挥专业英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月生,夏祥翔.论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34(10):119-123.
[2]徐进.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227-228.
篇12
一、英语自然拼读法下的“悦读”理念
众所周知,语言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Goodman(1967年)提出了阅读是一种主动的复杂的心理语言认知活动。Clark(1977年)等又指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理解的过程,而是读者主动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文章意义的建构。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新模式,产生于18世纪90年代的英语自然拼读法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特别盛行。在北美国家近些年来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许多学校已采用拼读法进行语音教学和阅读教学,其显著效果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美国国家阅读小组(1972年)在其对阅读的元分析中提到“元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拼读法教学比非系统的或非拼读法教学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所处年级、社会经济地位、人数以及授课形式的不同,各种形式的系统的拼读法教学都有助于提高不同学生的英语单词解码、朗读、拼写能力和英语(课文)阅读理解能力”。[1]不仅如此,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小学也纷纷对英语自然拼读教学进行实践。反观我国的情况,从知网相关的英语自然拼读法的期刊论文的统计,只有十几篇,相关研究一方面表现了英语自然拼读在国外的普遍和国内的兴起和重视。国内关于英语自然拼读的有名育儿论坛为安妮鲜花论坛和爸妈网论坛,其上面有几千万的英语自然拼读的爱好者。另一方面文献表明对该领域对成人研究较少,只有对英语自然拼读在大学生英语听写能力和词汇教学方面有论述,特别是阅读方面,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方面没有相关的文章。基于此,本文在英语自然拼读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自主“悦读”指导理念。
二、英语自然拼读下的自主“悦读”的理论基础
1、语言输入理论和语言输出理论
根据Krashen(1982)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学习者输入的语言材料并不是不加选择,而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规律一:这种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有质的变化。英语自然拼读法在阅读的语感培养和扩展阅读的时候都强调练习时间的积累。规律二:这种输入必须是可以学习者可以理解的,其是和学习者的已有认知经验将关联的、感兴趣的材料。这点在英语自然拼读法在阅读初期鼓励学习者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阅读物是不谋而合的。英语自然拼读法上对阅读材料的分级和指导阅读其也是遵循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语言材料的选择既能让学习者理解,又让学生有一定的挑战,其不是传统语法意义上的罗列。自然拼读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建立和唤起低龄学习者对新兴语言材料的理解,虽然其输入形式或者语言功能有些低龄学习者还无法理解,但在反复应用和输出中,其会对本身从交际的角度来使用和修正所学的语言。根据Merrill (1985)提出的学习者只有在有机会进行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出时,其才能够真正使用这种语言。英语自然拼读法充分体现了其的观点。在培养语感时的儿歌和诗词的表演和朗诵,在培养音位音素意识时的拆评游戏,在培养阅读流利性时的大声朗读和有感情的朗读等,这些都是有效的输出,这些和外语课堂上传统意义的阅读教学不同。不是以阅读理解,而是以意义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悦读”。
2、元认知策略理论
由心理学家Flavel(1971)提出的元认知概念,其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和调节。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身的理解、预测学习时间、选择有效学习方式计划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元认知策略,其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当今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班级规模大,教师在课堂教授时多是交际教学法下的语言技能的操练或者语言知识的讲解,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堂阅读,鉴于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与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效果就有很大偶的关联,英语自然拼读法中,一方面,通过对语言的从听到说,从兴趣到理解,从语感听说到分级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活动的自身的认知过程,其是符合语言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元认知学习策略中的三个部分的策略,都可以体现在英语本身学习过程:对于计划策略,在初期语感和因素意识的培养时对输入时间和输入量的要求,对可理解性输入的把握就是计划策略的体现。对于监控策略,自然拼读的最大的特点也和其是一致的,本文提出的“悦读“,就是让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阅读和表达。
三、基于“悦读”理念的相关问卷调查和相关问题
1、研究对象
本研究进行了学生教师问卷调查和面谈记录的方式,对洛阳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文件483份。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均为英语分级教学的加强班学生,即在大学分班考试时分数在一定范围(110---80)之类的学生,其使用的英语教材都是《新视野大学英语》,师生访谈的内容为问卷调查的基础和来源,为了减轻被访问者的焦虑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调查在征求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2、研究目的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了解学生英语自主阅读面临的问题,从而能够在课内外更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基于自然拼读的“悦读”理念,本文对大学生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
3、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数据的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针对英语自主阅读问卷;定性研究针对师生对英语自主阅读的调查。本研究进行了学生教师问卷调查和面谈记录的方式,对洛阳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问题以围绕上述理论策略、师生访谈,在借鉴唐晓云等(2010年)的问卷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分成了以下部分;英语阅读材料和时间、习惯、动机和阅读策略。
4、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把课外英语阅读的对象界定为大学生所学的英语课本之外的读物即《新视野大学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也是基于课本学习之外的时间,下表是学生每周平均课外阅读英语时间的一个量化的表现。
(表一)每周平均课外阅读英语时间分布表
从表一的数值的分布可以看出每周坚持课外英语阅读一小时以上的学生的比例不到总数的27%,从不课外阅读的学生的比例和阅读时间在一小时的学习人数相当,对从不课外阅读的学生进一步的问卷访谈后,发现其有四类学生:第一类为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会定时复习,但只阅读课文;第二类为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完全不想课后阅读;第三类为英语基础较好但无阅读主动性的学生;第四类为不想阅读课本又找不到合适的读物的学生。可见如何调动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上主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表中可以平均每天坚持阅读英语的学生比例仅占5%,除去周末的话为7%,对其三个人进行了访谈,发现其都是有明确学习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次调查把坚持课外阅读的66%的学生阅读的课外材料,按照百分表表达出来。如表二所示。
(表二)课外阅读材料分类表
杂志期刊报纸 课文辅导材料 网站电子读物 考研类阅读材料
选择人数 239 126 50 68
所占比例 49% 26% 10% 14%
我们的学生中也有部分是进行课外英语阅读,从对学生的问卷调中,发现喜欢英语或者对英语有较高要求,即在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上都喜欢英语的学生会在课外主动选着一些有老师推荐的纸质的或者电子的英语阅读材料,如《英语学习》、《21世纪英语》、《疯狂英语》、《英语世界》等阅读材料。但问其他们是否有阅读计划、阅读要求和阅读笔记时,几乎所有课外阅读的学生都是否定回答,也就是说学生有进行自主阅读的主动性,但是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阶段性的检测目标和方法,其在进行阅读时习惯于阅读理解和发现记忆新的单词的阅读学习方法,也就是说明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目的单一。本文提到的英语自然拼读法下的阅读课程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声的朗读和有感情的朗读,以及阶段性的自由阅读。对比本族语学习者在语言阅读学习阶段的特点可见,学生的英语课外自我阅读是单一和非体系性的。
四、自然拼读法下的大学生自主英语“悦读”理念
根据上述的调查和访谈,可见大学生英语自主阅读有其特性,本文提出了自然拼读法下的大学生自主英语“悦读”理念。大学生自主英语“悦读”是指大学生在以输出为驱动力的指导下,在一定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的基础上,具备英语的拼读意识后的自主阶梯性的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活动包括大声的朗读材料和有感情的朗读,以及阶段性的自由阅读。自主“悦读”是指阅读的任何阶段的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后,需要具备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和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清晰的阅读目标,才能在阅读前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中监控阅读进程,阅读后进行输出活动,反思阅读结果。
鉴于拼读法的以上特点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教会学生如何自主阅读,已经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阅读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和如何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在教授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反馈进行帮助和监督,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另一方面作为阅读教材的编写者也应该增进阅读材料的多种模态呈现和对阅读材料的分级编排,让传统的阅读材料与时俱进,吸引师生,同时又阶梯性的难度标注或者编排,这让师生有的放矢的选择和获取更有效的信息。
【注 释】
[1] 何花.英语拼读法教学策略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 Goodman K S.Reading:A Psychological Guessing Game.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J].1967.4.
篇13
通过大量、反复的朗读与背诵培养出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是人们对语言熟练掌握而自然生成的直接思维能力,是系统、综合的语言感知力,是直接、敏锐的语言领悟力。久而久之,随着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感的提高,必定会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
朗读有助于提高听说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最本质的外壳是声音,任何一种语言,口语总是第一性征,是交流的源泉;而书面记载则是口语的文字记录,是第二性征,是传承的见证。因此,人类学习语言首先会从听、说开始。要说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人们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的多次反复,才能使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视觉中枢和运动中枢建立相对应的神经联系。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如果仅靠听,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朗读作基础,很难准确无误地辨别听到的文字材料,也不能辨别同音词、近音词,更不能辨别听出连续、爆破、升降调等朗读技巧带来的朗读效果,从而影响了对听力材料的领会和理解。反过来,如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始终贯穿朗读教学,使学生有良好的朗读习惯,当听觉重现时,可以迅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提高听英语的效率。
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懂得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表达作用和运用方法,学会了在口语表达时何处重读、何处轻读、何处停顿、何时升调、何时降调。加强朗读练习,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句子的重音、意群的划分以及节奏的快慢。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取大量的语言信息,这些信息又促使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听到错误读音时能够及时纠正并牢记。因此,朗读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为学生的口语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相对良好的听力技巧和能力。通过朗读训练不但能牢记词汇的搭配、句型的运用,而且语言的综合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善听者必然能读,善说者必然会读,善读者必然会写,这四种技巧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转换、彼此促进的。总而言之,朗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巩固学生的正确发音,而且能提高单词的记忆能力和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大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同时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朗读能提升英语写作水平
朗读还有助于提高“写”的能力。“读书破万倦,下笔如有神。”这一诗句形象地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也体现了朗读与写作的关系。读是学习者拓展词汇、习得拼写、吸取新信息和新思想的重要源泉和途径,对提高写作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密不可分。如果反复朗读语句优美、语汇丰富、结构严谨、句式丰富的英语文章,并且达到朗朗上口、熟读成诵的地步,书本上的语言就会变成自己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库和财富。下笔行文时,不同的句式、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就会涌现笔端,运用英语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心理学家认为,熟读成诵就是对文章反复感知的结果,能够存储到长期记忆中去,再经过大脑的整合和同化,成为有序的记忆组织。在进行语言交流和表达时就能够准确地再现和矫正在英文写作中所犯的错误。大学英语学习中所面临的写作测试,其实主要还是考查学生组织英语语言的能力和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写出相应题材的文章,而且要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体裁不外乎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主题也是在大学生熟知话题基础上的翻新或扩展。如果没有朗读,没有日积月累的经典名句,没有对各种文体的了解和熟悉,没有对身边事情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就不可能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进行针对性的分体裁、分话题、分阶段的实战模拟和段落练习。
很多大学生在进行写作测试时,对写作从心理上有种畏惧情绪,提起笔来不知该写什么或感觉得没什么可写,于是往往求助于写作技巧――即求助于诸如像“first”、“second”、“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这些起着承传合的词句。于是很多学生为了凑字数而滥用词句,难免会给人留下“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感觉,缺乏内容和实质。
朗读无可争辩的是我们语言知识、思想来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朗读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了解别人的观点、为写作积累知识或素材、形成自己的思路和风格。这样,才能在写作训练中按照一定的逻辑思路,充分表达个人的观点并注意使用优美或地道的句子,但不可简单地堆砌;句子长短也要错落有致,应包含一些相对复杂的句式,同时避免犯一些基础性的语言错误。为了使所写的文章语言简单、表达地道,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大量朗读,分类摘抄,在具体的语境中有针对性地体验英语表达,在反复的写作训练中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朗读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单词的记忆能力和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同时大学课堂的英语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梁国慧.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龙岩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