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工程计价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建筑工程造价是指进行一个工程项目的建造所需要花费的全部建筑工程投资费用。即从工程项目确定建设意向直至建成、竣工验收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所支出的总的建筑工程投资费用,这是保证工程项目建造正常进行的必要资金,是建设项目投资中的最主要部分。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造价包括: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四个部分,而每一部分又包括几个相应不同内容。
我国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工程造价的确定,一般都采用以下几种计价方法进行确定:(1)施工图预算法:其特点是政府是制定工程造价的主体,它是以施工图纸及预算定额为依据,按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由分部分项工程量套用相应的定额及地区单位估价表,其工程量乘以各项工程综合单价,计算出工程直接费,再按工程类别及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计算其它直接费、间接费和计划利润等费用,最后确定预(结)算造价的方法。其中单位估价表,是由各地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根据省统一预算定额编制的综合单价,也叫预算定额基价,是单位估价表的主要构成部分。通过这种方法确定的工程造价,是计算建筑工程造价的基础,并作为确定工程承包合同价款,办理工程项目拨款与结算,编制招标工程标底及投标报价的重要依据。(2)新定额直接费单价方式: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地方定额采用实物法编制,实现量价分离,定额的消耗量指标由指令性变为指导性,利润的计取由原来的规定性利润变为浮动性利润。计价时不需要进行价差调整。这种方法在目前使用的较多。(3)地方定额综合单价法特点是:利用地方定额、工程量清单报价,在单价中包含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等,利用综合单价报价可以简化计算工作量。这种方法目前使用较少。(4)企业定额直接费单价法:在确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量是不是以社会平均水平,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水平来确定的。这种方法能充分反映工程报价时不同承包商的个体差异,只有管理水平高、生产中资源消耗量少的企业在报价时才具有价格优势。(5)国际惯例方式的特点是:计价依据是工程量清单、企业定额、综合单价、在综合单价中包含间接费、竞争利润、税金,并且间接费、利润完全由承包商根据企业的经营决策,市场竞争状况自主确定。采用此种方法计价,反映了建筑生产中实际的资源消耗。使工程价格既反映其价值,又反映市场供需。
上述(1)和(2)两种计价方法是目前主要的计价方法。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在计价时都需要利用地方定额并且都需要计算工程量来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由于这种特点这样就限定了不同级别的施工企业在记取造价时必须执行同一标准的“定额直接费”或“定额消耗量指标”业主也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自主定价的权利较小,只能按照政府的“取费标准”进行计算,其所产生的缺陷为:(1)首先现行的建筑工程造价组成的内容很多,计算量较大,定额内容过多过细,消耗在工程量计算上的时间也较长。(2)与各个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不相适应,不利于建筑市场价格的竞争。(3)不能体现建筑产品优质优价的原则。(4)全国各省市颁发使用的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由于程度不同,不利于跨地区工程建设承包市场的竞争。(5)现行工程造价计算方法不能真正体现建筑工程的实际价值。建筑材料价格的变化,对于工程的土建造价(直接费)影响也是最大的。(6)不利于招投标工作的开展。
二、工程造价估算
建筑工程造价的估算,从实际上来说,就是利用某种方法对工程造价所做的一个预先估计或称预测。就建筑工程而言,由于建筑工程本身具有单体性、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对建筑地点的依赖性等特点,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工程,所以对建筑工程来说不能成批量的生产和按整个产品确定价格。这样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估算时就应当对其进行系统化、具体化、综合化全面考虑。所谓系统化,是指为加强工程造价的有效估测,应建立完备的、连贯的、准确的估测系统,使建筑工程造价估算中的估算数据采取、估算过程、估算精度三部分都处于严格、客观的分析计量及控制系统中。
具体化是指对某一建筑工程的造价估算应把建筑工程整体进行分解,划分为基本单元子项(分部分项工程),计算出每一单元子项的费用再综合形成整个建筑工程的费用。
综合化是指在建筑工程造价估算中,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分析,要注重其结构形式、建造时间、建造地点等不同因素对造价的影响并且使它们之间能够达到总体的平衡。
三、快速估价的思路和原则
篇2
邵阳市某工程是一座六层的框架结构建筑,基础采用340mm锺击沉管灌注桩,设计单桩承载力250kN,工程施工到封顶后突然发生较大沉降及倾斜,3d时间西北角向西倾斜达41.60cm,停工后制定了处理措施并完成后续工程。
2建筑物基础加固方法及施工要点
2.1楼房下沉倾斜的原因分析
2.1.1工程桩成桩质量差,承载力不能满足结构荷载要求。场区土层地质资料不准确也是桩承载力低的原因。
2.1.2工程桩上的第一级承台混凝土离析严重,承台断裂破坏,甚至已反转破坏。
2.2基础加固的静力压桩方法
基础加固采用静力压预制桩方法,预制桩是由反力架和油压千斤顶所组成的压桩机压入的,千斤顶所需反力是通过反力架由楼房自重提供的。预制桩采用30×30cm的方桩,制桩压入的终止条件为压入荷载大于或等于600kN。
为避免施工引起新的附加沉降,静力压桩施工前先对所有已破坏的承台采用工字钢进行支撑。
2.3静力压桩的质量检查
根据现场预制桩时取样的试件试验,预制桩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预制桩施工完成后对3根桩作静力载荷试验,预制桩的极限荷载均大于600kN。
2.4条形基础承台的设计及施工
基础承台的设计是由现场实际情况而定的。受首层的净空不能减小的限制,采用薄承台结构。同时为增加整体作用能力,将西面1#~8#及东面9#~16#柱分别做成条形基础承台。承台的设计荷载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4.1柱的设计荷载,东面9#~16#柱荷载1500kN;西面1#~8#柱荷载1900kN。
2.4.2原有承台、柱的现在荷载按800kN考虑,但由于在现有荷载800kN作用下,沉降并未完全稳定,当基础加固后原有承台的荷载将转移给新加固的桩。从安全考虑,将原有承台承担的800kN荷载的30%转移给新加固的桩平均分配。
2.4.3根据上面1、2两个条件则可计算出承台设计计算时新加固桩的荷载为西面1#~8#承台的桩设计荷载P=335kN,东面9#~16#承台的桩设计荷载P=313kN。
新设计的条形基础承台是在原有承台的上面,破环反转的承台必须将其凿平至新加固的承台底标高,由于原有承台还承担着楼房的现有荷载,为减小施工对楼房沉降的影响,采取了有效的加强支撑的措施,施工中尽量减少震动,并密切监测大楼沉降的动态。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结果,在静大压桩及承台的施工期间,各柱的沉降速率与施工前增加很小,说明采用的施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对大楼的沉降影响较小。在承台浇注混凝土3~5d后承台已停止下沉,说明新的承台已发挥作用。
3基础加固后倾斜楼房的顶升纠偏处理措施
3.1顶升纠偏的设备及施工安装
顶升纠偏的设备主要有,钢支承梁和混凝土支承墩及顶升用的油压千斤顶等。施工安装时每根柱要装两条钢支承梁,支承梁与柱接触面用水泥砂浆充填,保证紧密接触,用穿过柱子的高强螺栓的拉力使柱与支承梁紧密连接在一起,钢支承梁的两端支承于两边的混凝土墩上。然后等待水泥砂浆有足够的强度后,将柱子凿断安装千斤顶。顶升纠偏前割断柱的钢筋,则整个顶升纠偏的设备安装完成。
3.2顶升纠偏方法
顶升时分级同步进行,在柱的支承梁未离开支承点时,顶升加载采用压力控制,共分4级进行,每个千斤顶都基本上以同步压力上升,每级加20t施加。在柱的支承梁离开支承点后即按上升高度控制。每根柱的上升在同一级基本上同步进行,每一级顶升完毕后均作详细的观测。为了保证楼房顶升纠偏后东、西方向的倾斜值不超过40mm这一标准,西边各柱的顶升量的大小是采用实测的二、四、六层楼面相对于同一基点柱(16#柱)沉降差的平均值作为顶升的依据,同时也考虑西边桩顶升时相邻柱不应有超过结构容许沉降差这一条件。
3.3现场观测及观测结果分析
3.3.11#~8#柱顶升出力和顶升量的测定
1#~8#柱在顶升纠偏时各柱的上升高度与千斤顶顶出力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千斤顶出力随上升高度变化无一定规律,主要是受相邻千斤顶在不是完全同步上升情况下,上升得快的千斤顶的出力将增大,反之则出力小,因此出现千斤顶出力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为了有利于原有裂缝的闭合,适当调整了个别柱的顶升量。
3.3.29#~16#柱承台的转动量观测
在9#~16#柱每柱靠近承台面(离承台面约20cm)柱的内、外侧各装一个百分表观测承台在西边柱顶升时每级的变形值,根据两个表的差值除以两个表的距离即可求出承台的转角。9#~16#柱的承台的转角θ0与相对应的1#~8#柱的顶升高度W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2可看出θ0~W基本成线性关系,9、10柱的承台的转角θ0要比其它柱的基础承台基础刚度大。
3.3.3梁的裂度观测及观察
梁的裂度观测选择了2~10、7~15柱的一楼连接大梁。在靠近10#、15#柱的大梁梁底分别安装千分表,测量顶升过程中的应变变化情况。测量结果如图3(为拉应变),从图中可看出,梁底应变与顶升高度的关系,2~10梁应变与顶升高度和变化比较有规律。而7~17梁的梁底的~W变化规律性差。主要原因是由于7#柱顶升时支承梁底打入铁垫块时敲击震动影响。而2~10梁以上的所有隔墙未拆除,可削弱由于2#柱顶升时支承梁底打入铁垫块时敲击震动影响,其观测结果比较可靠。根据现场观察7~15梁,并未产生裂纹,所以7~15梁的应变观测结果受震动影响大,未能真实反映梁底的应变变化情况。同时在顶升过程中派专人观测梁的动态,观察结果是所有东西方向的大梁在顶升过程中均未产生裂纹,而且西边横梁的原有裂缝在顶升纠偏后都有闭合的迹象。只是在西边顶升高度达到10~11cm后9#、10#、11#柱的内侧开始产生裂纹。顶升纠偏终止后,最大的裂缝宽度发展至约0.5mm。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顶升产生的附加弯矩作用拉裂的,而9#、10#梯形的加固后的承台刚度大,因此其相应的附加弯矩也较大。由于裂缝较小并不影响其支承强度,而且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通过应力调整裂缝将逐渐闭合。
3.3.4顶升纠偏的回复量观测及9#~16#柱的沉降观测
在楼房的四个角观测顶升后的纠偏量,图4所示曲线是东北角楼顶在顶升过程中的水平移动量与1#柱的顶升高度的关系。W~u关系近似为线性关系。
从表可以看出已施工加固承台的9#、10#柱的沉降要比其它未施工加固承台的柱要小。
3.3.5顶升纠偏的终止和柱的复原
按上述顶升纠偏方法进行顶升至第24级时,东北角用经纬仪观测基本达到垂直状态,从其它三个角的楼顶吊垂线至地面的目测结果也是大致垂直状态。终止顶升纠偏。
顶升纠偏结束后立即施工11#~16#柱加固的基础承台,对柱进行基础加固及纠偏工程已圆满结束。
4顶升纠偏过程中的结构内力分析及楼房最终沉降计算
4.1顶升纠偏过程的结构的内力分析
一栋已完工的混凝土框架楼房,尽管采用截柱顶升纠偏方法纠正楼房的倾斜,但仍然对框架各节点产生一定的附加弯矩,这种附加弯矩之后会对框架结构造成损害,必须预先考虑,现对其作些分析计算。由于二楼至六楼所有楼板及梁组成了刚度较大的多层单跨梁体系。可以将楼房取图5的简图来分析计算。A点为用千斤顶支承,在垂直方向有水平方向可自由的支点,N为结构自重,L为顶升纠偏时附加上千力。F点为固定端但在偏心荷载作用下仍能作相应转动(θ0)的。BCDE由梁、板组成刚度远大于EF的一楼柱的刚度,因此现假定BCDE为近似刚架。则当在A点顶起时产生一附加上升力N,在EF段则受一弯矩M作用(图6为弯矩图)。则E点的转角可用悬臂梁受纯弯的公式求得:
θE=ML/EI+θ0
A点顶起高度为Wcm时楼房所产生的转动θ=W/970,现考虑θ=θE则BCDE部分由于楼房转动将不受影响,因此可得出顶升高度W与弯矩M及F点承台的转动θ0关系:
W/970=ML/EI+θ0
M=EI/L(W/970-θ0)
在已知1#~8#柱每级的顶升W和实测的相应9#~16#柱的承台转角θ0的情况下,即可求出相应的9#~16#柱一楼部分柱段所受的弯矩M。考虑到弯矩M在大于钢筋混凝土柱的抗裂强度后,由于柱产生了裂纹,则EI将减小的影响,求出的弯矩M与顶升高度W的关系曲线。根据柱的尺寸为40×60cm及配筋为8Φ22即可计算出抗弯能力为25.4Mpa;当顶升高度大于100mm后9#、10#柱开始发现有几条小的裂缝,随着顶升高度的增加,裂缝宽度也有所发展。这与计算分析是较一致的。梁的裂度观测及观察也表明,在西边术顶升开始至顶升结束,所有大梁及楼板均未产生新的裂缝。这也说明整个楼房的偏转完全靠西边各柱顶升后在东边的柱受弯矩产生了转动和承台转动提供偏转的,所以对梁及楼板无甚影响。
4.2楼房最终沉降计算
基础加固后,从建筑物的观测结果,在目前现有荷载80~1200kn作用下沉降已趋于零。以后楼修复后每个承台将受设计荷载作用。现取东面9#~16#柱的承台的设计荷载为1500kn,西面1#~8#柱的承台的设计荷载为1900kn,现有荷载按800kn计算,并假定承台新增加的荷载P全部由新的加固桩承担,则承台的沉降S为:
S=P/nk
西边1#~8#柱承台加桩为每个承台4根桩P=190-80=110吨,桩的刚度系数K由静力压桩时的桩的静载试验的P~S曲线可计算出:K=3636/m。则可计算出西边3#~8#承台可能产生的沉降约7.6mm。1#、2#承台以后增加的荷载很小则沉降将较小约5mm。东边9#~16#柱的承台每个按加3根桩考虑。P=150-80=70吨,由上述公式可计算出11#~16#承台可能产生的沉降约6.4mm。同样9#、10#承台以后增加荷载很小其沉降将较小。
考虑到桩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其沉降将略有增加,本楼房在基础加固后至楼房修复竣工后的最终沉降将在10~15mm左右。
5结论及建议
5.1本工程基础加固采用静力压桩方法,共压入30×30cm预制桩61根,由于静力压桩方法最终的压入荷载大于等于60t,其承载力是很清楚的。同时根据抽查的7根静载试验结果,7根试验桩的容许承载力均可达到40t。因此在基础加固后完全可以满足设计荷载要求。
5.2采用了条形基础承台增加了整体作用能力,承台施工质量均满足设计要求。
5.3在西边1#~8#柱安装千斤顶进行顶升纠偏,使大楼东西方向纠偏后达到垂直状态,顶升纠偏过程中,大楼原有结构完好,只是在9#、10#、11#柱在一楼的柱的内侧产生裂缝,裂缝宽度小,已作修补处理。楼房的纠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5.4根据沉降分析结果,大楼在加固后至修复竣工后在新的荷载作用下将产生10~15mm左右的沉降。
5.5建议以后大楼的修复采用轻型材料或减小内部隔墙的厚度,减轻大楼的自重,可以增加大楼的安全度。
参考文献:
[1]赵国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等.海洋出版社,1991.
篇3
1.2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
由前文可知,价值工程是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化为目标,以对服务或者产品的功能分析为核心的管理技术,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现结合前文所述的相关理论知识,浅析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的应用。
1.2.1总体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额高、建设规模大等特点,因此价值工程的应用对总体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必须从业主以及国民经济角度来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功能,同时必须从建设投资、运营成本以及维修费用三方面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成本,因此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设计过程运用价值工程来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非常必要,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方面来反映建筑工程的最终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价值应为总体方案价值分析的核心,此外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整体价值提高的途径:功能不变,造价降低;造价不变,功能提高;造价略微提高,功能显著提高。
1.2.2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限额设计的前提是实现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造价限额分配的合理性,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限额分配非常必要,即以功能、成本的动态原理为基础,使建筑工程实际成本与预定功能成正比例关系。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流程为:分析、整理、评价建筑工程各部位与各专业的功能→对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进行定量化处理(由此确定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及总体功能的百分比)→依据步骤二所计算出的百分比,分配建筑工程各部位及各专业的造价限额。
1.2.3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研究表明,建筑结构的选择既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又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质量,例如地基的处理方案、主体结构的类型等均与造价控制相互关联,因此建筑结构的合理选择对控制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非常重要。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要求综合考虑到建筑工程的使用要求以及基本功能,即建筑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过程,组织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参与设计,以及尝试应用系列先进的新技术。如此设计出多种备选方案,最后再比选,并确定出最终方案。
1.2.4设计方案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针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传统的方法存在经济与技术相互脱节的问题,即对设计方案的技术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进行分别评价,由此确定出造价最低且能够实现预定功能的设计方案,或者功能最强且造价限额合理的设计方案。但就价值工程的观点而言,上述最优设计方案却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价值工程的观点认为,必须始终立足于建筑工程的价值以及功能与费用,对最优设计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出具备最高价值的设计方案。价值系数法作为综合评价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具体步骤为:计算出备选方案的成本系数与功能系数→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备选方案的价值系数。注意最优设计方案的价值系数最大。
1.2.5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材料与设备的费用约占建筑工程直接费用的2/3,因此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必须合理,即满足建筑工程使用质量的同时,切实降低建筑材料与设备的费用。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是指采用提问法来完成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而所提问题多涉及到材料的功能、材料的成本、替代材料的成本等。实践表明,运用价值工程来选择建筑材料与设备对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提高建筑工程的价值意义重大。
1.2.6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图纸审核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图纸审核非常必要。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挑选出价值最高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的审核突出重点,即所审核的图纸尽量具备功能性强、造价高、影响大的特点,由此实现经济与技术效果的最大化。二是分析、评价设计图纸的功能,即对设计文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评审设计方案,由此挑选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而实现控制造价的目的。
篇4
3.财务管理有漏洞。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其实也就是一种财务管理,所以如果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的话那么也必将会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在财务管理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就是存在一些财务人员为了牟取私利而随意的篡改财务账目,最终给建筑工程财务管理造成损失,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盈利状况。
二、如何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水平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改善,具体到整个的建筑工程项目流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建筑造价进行必要的管理和完善,以期能够为企业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1.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水平。建筑工程管理从最初的设计阶段就需要提高意识,加强管理强度,建筑造价管理作为管理的一部分也应该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于造价的管控工作。当然这里所说的在设计阶段加强造价管理并不是无底线的,也需要我们首先满足设计的相关规范,不能为了降低工程造价而损害设计的质量,而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的设计模式,最终选择出对于造价管理最佳的一种设计。
2.加强工程概预算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概预算标志着整个的建筑工程在施工中可能的支出,和工程造价管理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提高建筑工程的概预算水平也就同时提高了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而要想提高建筑工程概预算水平则需要我们在计算过程中确保计算的准确性,而计算的主要依据就是我们在概预算编制之前已经设计好的施工图纸,只有根据施工图纸经过精确计算而得出的概预算才是最为科学合理的,一旦概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出现失误的话就会对后期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产生重要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控制好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具体的建筑造价管理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的具体实施阶段,在具体的施工阶段进行造价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造价管理水平,在施工阶段进行造价管理主要的手段就是加强对于建筑施工支出的监控,尤其是在建筑施工具体执行前要仔细研读施工设计图纸,明确施工的具体操作工序,避免做无用功耽误施工工期,进而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另外,还应该针对当地工程的具体现状对于施工设计进行必要的完善和修改,当然这种修改必要在征得设计部门的同意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4.重视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在最后的竣工阶段同样需要我们做好造价的管理工作,竣工阶段作为建筑工程的最后一步同样也是我们进行造价控制的最后一步,其中对于整个造价成本的审核能够有效提高对于成本的监控,规避掉一些前期造价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漏洞,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篇5
一、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地位与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建筑工程的具体的研究仍然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这种局面会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达不到工程的预期目标,甚至引起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因为造价问题的失误而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这是不仅不利于建筑工程的进行,而且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综合分析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造价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成工程造价的实际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地区和行业不同发展环境的影响,工程造价管理中正在运行的预算编制、预算定额、取费标准、取费基础等在各省市、地区在建筑项目上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导致部分施工企业在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工程项目承包与建设时,工程造价的实际编造中出现较多问题,这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有效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工程管理的设计招标制度中存在问题
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没有健全完善的系统和机制,在管理当中,没有采取统一的限额设计的方法,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实际问题。同时,部分建设单位一味的去追求经济效益和工作量,在设计方案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导致施工单位在进行投标时,无法对工程造价进行真实准确的预估。
(三)施工阶段随意变更性较大
在建筑工程工作中,经常出现工程施工阶段变更随意性较大的现象,这导致不得不在建筑工程项目预算方案确定后进行对已经实施的预算方案的调整或更改,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不可预见性较大,例如:在建筑工程设计深度、投资额度、建设标准等方面都有可能发生变更,这必然会对造价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工期,造成经济损失。
(四)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在国内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由于参与单位与工作人员的关于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容易出现下列问题:1)事前主动控制意识不足,再出现失误之后,不能够主动思考,积极解决问题,事后多采取消极的解决态度;2)片面重视设计、决策、竣工结算等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却忽视对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3)不能够及时上报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发现造价管理问题,导致其损失加大,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效益和建设进程。
二、对建筑工程造价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于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造价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基础内容,在整体管理工作当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适时地加强对其改革与完善策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国内目前建筑工程造价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策略:
(一)充分发挥造价工程师的作用
篇6
1.2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而在投资决策阶段而言,其对项目工程造价具有重大的影响,其决策的内容对于工程造价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投资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还会对后序工程的各个阶段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做好投资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首先需要做好工程项目资料的收集,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投资预测的准确性,然后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料和统计资料,并对这些已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好的为工程项目的论证服务。为了避免投资的过程中的盲目性,工程项目决策层需要专业的财务、工程技术等部门的专业人士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经济论证,并进行集体的决策。
1.3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工程项目设计费用在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斐然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其对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工程项目设计的好坏不仅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艺术感和质量,而且对于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我们需要对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着手。(1)建立公平招投标制度。建设单位获得好的设计方案的关键和前提是选择一个优秀的设计单位。为此,建设单位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和公平的招投标制度。在招投标过程中需要对参加招投标的所有设计单位的资历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设计单位的质量符合要求。此外,在招标的环节中,需要选取多种投标的方案,通过将其进行综合对比来选出最为优秀的设计方案。(2)工程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建设项目引进招投标的方式主要是为了通过竞争的机制来选拔最为优秀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单位,既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好的保证。①招投标环节中,需要对投标申请单位和申请人的工程业绩、资质、拟投入技术和资金、现场组织机构以及有无不良行为记录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审查。②在标底的确定上,首先需要本着双赢的原则,以最合理的价格来进行中标的基础上,综合的考虑投标单位的资质情况、施工能力、社会信誉、业绩和设备状况等情况,以确保挑选一个最优秀的工程单位。③合理定标、签订合同。根据有关法律和法规的相关规定对于中标单位进行条款的签订,签订的工期要符合双方的要求,尽量减少日后发生纠纷。(3)可实行限额设计。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水平的高低对工程项目的工期和费用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对工程完工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产生重大的影响。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采取限额设计的方法来促使设计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进而使其认真地对待工程项目设计的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最终使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很好的控制。(4)加强图纸会审工作。在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该首先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审核,并且对发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修正,以更好的提高设计的质量,进而避免由于设计失误和不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1.4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与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项目施工阶段过程中要对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和价格进行审查,并且要对材料费用的支出进行合理的控制。材料的质量和价格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对于工程的质量具有深远的影响。建设单位需要对于建材行业进行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造价。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方案的变更是时有发生的,尤其是工程的变更可能使工程造价超出了预定的范围,这就要求建设单位需要联合监理单位来共同完善工程签证的管理操作,建筑杜绝假证、伪证明的实施,确保签证的实事求是性和真实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对施工记录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牢记存档,以为工程竣工后的结算提供准确的依据。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所以工作人员要保证工程记录的准确性,对施工阶段的每一个项目进行认真的记录,避免乙方在工程结算过程中提出过分的要求。
篇7
1.2工程造价在招投标阶段的跟踪审计
建筑工程的招投标阶段是一个以选择为主的阶段,不仅需要优选实际的施工单位,而且还要对工程的具体合同造价加以确定。因此相关的跟踪审计工作要特别注重招投标的程序,通过规范程序、优化机制、合理原则等一系列手段保证招投标中不会出现造价失控或价格黑幕。具体来说,跟踪审计要针对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认真审核招标文件,确保各项工程要求明确、完整、无误;第二方面是妥善编制标底文件,注意其中牵扯到的各方利益的平衡,各项条款也不能与相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第三方面是公正审核评定过程,排除评定中的私人和主观因素,保证招投标过程的公平。
1.3工程造价在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最容易出现问题、动态性最强的阶段,因此该阶段的跟踪阶段也最复杂。施工阶段需要审计的杂项很多,但总体来说只要将之分为以下三类进行就能顺利完成。第一种需要审计的造价是与工程变更有关的部分,该部分的审计以检查变更是否必要和变更前后的造价变化为主;第二种需要审计的造价是与现场签证有关的部分,需要详细检查所有需要签字或盖章的文件,避免虚报冒领;第三种需要审计的造价是工程款的有关部分,所有的工程款拨付都要有书面的单据,并且有监理单位的签字才行。
1.4工程造价在结算阶段的跟踪审计
竣工后的结算阶段是造价控制的最后阶段,传统的审计和造价控制完全集中在这一阶段。因此该阶段的跟踪审计需要注意的事项与传统的审计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跟踪审计在该阶段可以参考之前的审计资料和审计事项,对结算造价进行多重的审计和核对,这样一来对造价的控制精度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由于跟踪审计的动态控制,原本要在这一阶段进行的工作得到了削减,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竣工结算的时间,有助于提高建筑项目的正式交付效率。
篇8
2003年7月1日,我国建设工程造价改革中出台的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开始施行。它改变了以“量、价、费”定额为主的静态工程造价管理方式,推出了“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动态管理方式,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行为,调整建设工程出资人、发包人和承包人各种关系的依据。财政投资评审要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努力创新工程方式。
2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
长期以来,工程预算定额是衡量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的法定依据和基础,是为完成单位建筑产品所需消耗的数量标准。定额计价法就是根据有关部门颁发的预算定额、费率、指标等,通过编制建设概算或施工图预算来计算、确定建安工程造价,并以此作为国家财政控制基建投资和监督基本建设拨款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定额计价是对建筑产品价格的国家定价,具有统一性、指令性和强制性,对于加强计划管理,减少投资浪费等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量价合一的计价方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定额不能体现个别成本,约束了企业的自主报价;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达到合理低价中标;竣工决算则是工程价款结算加签证审核,往往造成“四算”分离,“三超”现象严重。近年来,投资多元化、多渠道的出现客观上要求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状况和市场供求来决定建筑产品价格,定额计价方式已不能适应建设市场的变化。因此,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原则,实行量价分离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势在必行。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由招标方根据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方根据工程量清单和市场价格信息自主报价,经评审合理低价中标的计价方式。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总造价包括完成招标文件规定的工程量清单项目所需的全部费用,由工程清单项目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和税金组成。其中工程清单项目费是指为完成施工设计要求的各分项工程量所需的费用,采用综合单价计价,包括完成该工程清单项目所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等;措施项目费是指按照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规范、规程要求必须配套完成的工程内容所需的费用;其他项目费是预留金、总承包服务费等经有关方面批准列入工程造价的费用;税金是指按照税法的规定列入工程造价的费用。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特点:一是统一计价规则。即工程量清单的项目划分、计量规则、计量单位以及清单项目编码都要统一,以规范计价行为。二是控制消耗量。统一的社会平均消耗量指导标准,避免企业盲目或随意大幅度减少或扩大消耗量,保证工程质量。三是放开价格。将工程消耗量定额中的工、料、机价格和利润、管理费全面放开,由市场供求关系自行确定价格。四是企业自主报价。投标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专长、材料采购渠道和管理水平等,制定企业自己的报价定额,自主报价。五是竞争形成价格。有效引入竞争机制,淡化标底的作用,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以不低于成本的合理低价中标。
3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要向纵深发展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运用专业技术优势,通过对建设项目的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结)决算进行评估和审查,实施财政投资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为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基础。面对建设工程造价改革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施,财政投资评审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采取切实步骤,实现评审工作由初始阶段向纵深发展的转换。
31转变观念,严格监管,学会运用市场手段。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推出一方面是放开价格,鼓励竞争,在工程造价管理上更多地采取市场手段,以达到节约投资,提高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建设单位面对不断加剧的竞争,对于如何建立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如何发挥政府的支持、帮助和仲裁作用会有更多的要求。应该说,放开价格,企业自主报价的同时就意味着严格的监管,不能因建筑产品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动就忽略了评审的作用。评审工作要从驾轻就熟的政府指令性方式中解脱出来,学习运用市场知识和手段,积极地从制度和方法上研究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前提下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入政府投资项目公众参与和专家评审机制,加大决策咨询力度,以适应政府投资管理的需要。
32严格界定适用范围,加大评审力度。《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明确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应执行本规范”。国有资金包括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自有资金、借贷资金以及发行政府债券和举借外债所筹集的资金。国有资金投资为主是指国有资金占工程总投资50%以上,或虽不足50%但事实上拥有控股权的工程。据此,凡是实行招投标的建设工程,不论招标主体是什么性质,只要资金来源符合上述国有资金的界定,其工程量清单、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合同价款的确定与调整、工程(结)决算都应按照新的要求进行严格评审。尤其要通过介入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审查来确定工程造价,掌握合同中对工程量变更的约定及其执行中的增减变,为竣工决算打好基础;要对最低投标价进行评审,以保证建设工期、质量和成本支出,防止欺诈行为;要在审查环节杜绝缺项、漏项、少报工程量,避免中标后再结算中补报工程差额的“钓鱼”现象。
篇9
Abstract: China's external wall insulation technology developed rapidly, it is the focus of energy-saving work. The superiority of the external wall insulation technology is also increasingly subject to people's attention, strictly material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exterior insulation and construction, do a good job of building energy-saving control of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Key words: construction; external wall insul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一、外墙保温层的主要质量问题
(一)外保温面层出现裂纹、开裂、剥离、起皮是常见的质量问题,部分工程在经过一年(一冬一夏)的应用后,在板缝处易出现因干燥收缩及温差、变形产生的裂缝。
1、我区外保温材料多采用聚苯乙烯板(EPS板)。EPS保温板在自然养护下的自身收缩变形时间需要60天,EPS保温板在自然养护条件下42天或60℃蒸汽养护条件下5天的自身收缩变形可达到99%,因此要求EPS保温板在自然养护条件下42天或60℃养护条件下5天后再上墙。但在实际生产中,EPS保温板养护需要占用大量的场地及时间,部分生产企业为加快流通,降低成本,往往在保温板未达到稳定性的情况下就供货,造成造成EPS保温板上墙后继续收缩,而这种收缩应力均集中在板缝处。
2、由于传统水泥砂浆的强度高、收缩大、柔韧性变形不够,如直接作用在保温层外面,不仅耐候性差,易引起开裂,而且还有可能脱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EPS板上需做砂浆复合网格布防护层,能有效的增加防护层的拉伸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能有效分散应力,可以将原本可能产生的较宽裂缝(有害裂缝)分散成许多较细裂缝(无害裂缝)从而形成其抗裂作用。
3、涂料饰面层应具有良好的防水及抗裂性能,当采用涂料饰面时,复合在抹面砂浆之上的腻子和涂料应着重考虑柔韧变形性而不是强度。应采用同一厂家生产的柔性腻子和涂料,避免了腻子与涂料不匹配、韧性不足造成防护层变形开裂等质量通病。
4、当EPS板受热温度达70℃时会发生不可逆热熔缩变形引起保温面层开裂、空鼓。
(二)外保温材料的脱落
1、所用的胶粘剂不符合外保温专用技术对产品的质量、性能要求,或采用机械固定时锚固件的埋设深度不够和锚固数量过多,板缝间设置锚栓,锚栓分布尺寸不正确。
2、粘结胶浆配比不准确或选用的水泥不符合外保温的技术要求而导致外保温系统的脱落。
3、基层表面的平整度不符合外保温工程对基层的允许偏差项目的质量要求、平整度偏差过大。
4、基层表面含有妨碍粘贴的物质,没有对其进行基层处理。
5、粘结面积不符合规范要求、粘结面积过小,未达到粘结面积的质量规范要求。
6、采用的EPS板的密度不足18kg/m3或过大、导致其抗拉强度过低、满足不了保温系统自重及饰面荷载对其强度的承载要求、导致EPS板中部被拉损破坏。
(三)保温材料的空鼓、虚贴
1、基层墙面的平整度达不到要求,抹面层和饰面层出现尺寸偏差。
2、墙面过于干燥,在粘贴保温板时没有对基层进行洒水处理,或是墙体含水量过大而引起胶浆流挂,都会导致保温板空鼓、虚贴。
3、胶浆的配置稠度过低,胶浆贴附到墙面时产生流挂而导致板面空鼓、虚贴。
4、在粘贴EPS板施工操作时敲、拍、震动板面引起粘结胶浆产生空鼓、虚贴。
5、在施工中,没有准确的按技术规程要求操作,对每块保温板的粘贴胶浆涂抹高低不平、分布不均,会导致虚贴和空鼓。
(四)冬季内墙面返霜结露
1、因保温节点设计方案不完善形成局部热桥而引起的。
2、在施工时因聚苯板的切割尺寸不符合要求或施工质量粗糙造成保温板间缝隙过大,并且在做保护层时没有做相应的保温板条的填塞处理。
3、楼体竣工期晚、墙体里的水分没有散发出来引起的。在经过一个采暖期后,这种现象会有所改善。
二、外墙保温的设计因素
(一)外保温的饰面层设计
外保温系统是非承重复合系统,饰面层不能选用建筑力学上的不安全的饰面砖做饰面材料,建筑规范规定外挂重量不得超过35Kg/,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如外挂重量超过规定或超越了外保温系统的自重和安全系数,是个极大的工程安全隐患,其饰面层为刚性,不适合高层建筑的物理性的柔性摆动原理。外保温饰面涂层出现裂纹、开裂、剥离、起皮同样是常见的现象,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干燥收缩;二是温差变形。在外保温饰面层中,温差变形引起的开裂是主要的。其中深层的原因是由于材料选择不当彼此不相容,各种材料之间的变形量不匹配造成的。为了避免和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基本选择具有弹性变形能力来显示自身抗裂作用的涂料。应使用化学成分相一致、与外保温系统相融的具有亲和性、柔韧性、透气性、自洁能力优越、与外保温构造变形量设计相协调的外保温专用涂料,其变形方向具有多向性,避免了涂膜拉裂现象。
(二)需侧边的节能节点设计
当采用外保温时则应靠近墙体的外侧。尽量使保温层与窗连接成一个整体以减少保温层与窗体间的保温断点、避免热桥的发生。在窗的设计中还应该考虑根部上口的滴水处理和窗下口窗根部的防水设计处理、防止水从保温层与窗根的连接部位进入保温系统的内部而对外保温系统造成危害。
(三)保温截止部位材质变换处的密封、防水和防开裂处理
因为保温层与其他材质变换处材料的密度相差过大,材质间的弹性模量和线性的膨胀系数也不尽相同,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的变形也不同,应考虑这些部位产生面层的抹灰裂缝。同时还应考虑这些部位的防水处理,防止水分侵入到保温系统内,避免因冻胀作用导致的破坏、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寿命和系统的耐久性。
三、外墙保温材料
复合保温装饰板是今后外墙保温发展的方向,以无机装饰板材及保温板为主要原料的复合保温装饰板,采用干挂技术,它集高强、防火、耐腐蚀的特性和保温板的高效保温隔热功能于一身,具有自重轻、防雨、防撞击、保温隔热、外形美观、装饰性强、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高温季节隔热效果显著,室内温度舒适;低温季节防止热量扩散,保持墙体干燥和墙体透气。由于复合保温装饰板全部均为干作业且有效克服了其他外墙保温易产生墙体开裂、渗漏现象是建筑节能保温领域高新技术的结晶,也是今后外墙保温发展的方向。
四、施工管理
(一)基层处理
基层表面不宜过于干燥,清除基层表面的油污、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凸起、空鼓和疏松部位应剔除并找平,不得有脱层、空鼓、裂缝。面层不得有粉化、起皮、爆灰、返碱现象。墙面过于干燥在粘贴保温板时应对基层进行洒水处理,雨后若墙面含水量过大也易引起胶浆流挂导致保温板空鼓、虚贴。
(二)接砂浆及保温板的施工
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施工中较常用的是条点法,条点法施工时如粘接砂浆未封闭保温板四周边口,雨水渗入后,保温板背后积水无法排除,会造成墙体渗漏,如遇低温环境,积水结冰还有可能造成保温系统破坏,因此采用条点法施工时粘接砂浆在保温板四周边口一定要做到致密,无孔洞,防止雨水侵入。
(三)固定件的施工
固定件打设的时间应掌握好,在实际施工中一般为隔夜打设,即第一天粘贴保温板,第二天用固定件对保温板固定,应注意的是:如固定件安装过早,粘贴砂浆未干,冲击钻会使板面移动,造成保温板高低不平,接缝大小,面层砂浆厚薄不均、易开裂,对后续施工造成困难。
(四)耐碱玻纤网格布及面层砂浆的施工
在保温隔热材料上进行聚合物水泥抗裂砂浆薄抹灰操作时,抹完抗裂砂浆的同时,应立即压覆玻纤网格布,网格布的位置在抗裂砂浆的浅表层,以看不见网格布的颜色为宜。待抹面胶浆稍干硬至可碰触时,再抹第二道抹面胶浆,面层砂浆应注意底层第一次不能抹太厚,不得大于2mm,总厚度一般不得大于4mm,否则易开裂。门窗洞口部位必须做加强网处理,沿口勒角处要做翻包处理。网布粘完后预防雨水冲刷或撞击,容易碰撞的阳角、门窗应采取保护措施。
篇10
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面临的问题
1.1招标制度方面
招标是建筑工程正式施工的前期阶段,在招标期间可以确定此项工程的造价情况,为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提供借鉴指导。但建设单位的招标制度具有明显的缺陷,如:没有推行设计招标、优选设计方案的工程项目,没有全面采取限额设计,没有重视设计方案的审核。大多数单位仅关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经济效益,对初期的招标管理工作没有采取控制措施。少数承包单位故意在编制标底或投标报价的时恶意减小造价金额或扩大成本金额,导致工程项目招标活动难以顺利进行。
1.2造价确定方面
现行的造价管理大多是处于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缺乏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和相互沟通的机制,工程监理单位往往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很少也无法介入投资决策分析。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做了工程概算和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容易造成设计保守、投资偏高;另外,大部分施工单位在承接项目之前都会进行一系列的预算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预算工程完成建设需要的成本投资。然而,早期的预算模式中采用的是定额换算方式,如:建筑施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预算造价的方式具有不稳定性,早期的定额消耗量是以一、二年前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对于现代建筑施工状况难以正常反应。
1.3施工阶段方面
工程项目要通过严峻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额度的审批程序,只要恰当的在工程建设实施的各阶段组织实施、严格监控,工程造价的实际发生额度在批准限额的范围内。建设单位有时急于开工,但没有准备好,有些方面还没有把好关,比如说对投资额度、建设标准、设计深度的要求和审查、承包合同的完善程度,于是就一边施工一边做更改,对正在施工的工程想改就改,没有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很好的监督,对更改所造成的损失缺乏有效的责任制约。
2、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
2.1决策阶段
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与决策阶段对项目投资阶段存在最大的影响。核实建设项目的规模、质量、用途等就在这一阶段,对拟建项目进行仔细调查分析和比较,运用科学论证,从而做出经济技术评论,使项目的投资决策有据可依。为这一阶段编制高质量的投资预算,强化其准确性,不留任何缺口,由于误差使项目决策失误,为项目以后的造价控制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2.2设计阶段
工程方案设计是控制成本的首要环节,如果设计时缺乏科学的造价控制方案,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成本控制作用。设计师通过对工程方案的优化改造,可以让工程施工作业的秩序得到优化改进,简化施工步骤的同时也降低而来成本投资,这些都是设计阶段控制造成的主要策略。结合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投资估计控制初步设计或者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造价的作用。
2.3投标阶段
(1)审查工作。招标是建筑工程的必经环节,在招标文件中可以对具体的要求详细说明。为了避免投标阶段出现造价失控问题,必须要对对清单的内容和招标文件详细审查,避免在价格上出现误差。(2)评标工作。在评标期间要参照相关的标准规定,对评标流程规划调整。参照审查工作程量对投标文件审查,从而有效控制多算、错算、漏算等问题的发生;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带来的不便,需要选择逐步计算工作,保证每个环节的审核不会出现差错。(3)准备器材。作为投标人,在参与竞争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相应的材料与设备,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期间的作业安排,让每一个施工工序都能按照预期的结果运行,防止在投标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成本造价过高。
2.4施工阶段
(1)图纸。图纸是施工阶段的主要参考,建筑工程图纸出现问题后不仅会造成施工难度增加,也会因此而增大工程施工成本。因而,施工阶段必须要搞好图纸审核工作,避免因图纸问题引起造价过高。建筑工程施工前期,需由设计、业主、施工方开展图纸会审,确保工程各项作业秩序都能顺利实施。通常,建材、设备费用在工程造价中的比例超过60%,而材料价差在工程价款调整中占有较大比重,因而在采购过程中控制好造价成本,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控制有重要的意义。(2)管理。对于工程造价管理也要采取先进的策略,不仅要在造价方案上采取有效的控制,也需要定期更新管理方案。在分析成本造价时应该注意对造价方案预算的控制,充分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作用,让技术人员、造价人员之间能够互相配合起来,这样才能从多个方面控制造价。对工程进度款要严格把关,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支付,不超付、不早付,及时扣回预付款,发挥资金的时间价值。(3)审计。审计工作的开展是为了更好地检查工程成本,确保每一笔项目资金的正常使用,避免出现资金流失或浪费。在工程跟踪审计中,审计内容是设计变更方案的选择及工程量、预算的确定,洽商的合理性及其工程量、材料认价进度款有无早付、超付现象等。通过对工程总造价调整的细节上的监管,避免浪费和造价的增加,这些都是控制造价的方法。
2.5工程预算阶段
要根据工程预算环节比较混乱的实际,切实加强对工程预算的指导,做好工程预算及定额、取费标准、设备及材料价格的管理。按照经济法规,对报批的预算严格进行审查,对已批复的工程投资及工程实施中的经济活动进行跟踪监控。随着市场调节的大幅增加,物料、原材料、人工费、场地费、机械设备运输管理费用的上涨,我们应及时的把握市场动向,对预算定额做动态、实时的变更,使之缩短与其他行业的差距。要定期有关预算编制的各种信息,以满足预算编制和管理的要求,要把预算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执法监察的重点,经常组织工程预算的监督检查。
2.6 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阶段是如实反映建设项目的产品价格,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终点站。实行基建部门初审和审计部门终审,对工程决算的真实、可靠、合理进行审查,可避免不应列入基建支出的费用混入建筑成本。在总决算中,要注意变更、洽商、签证、招投标中分部分项交叉时,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要重视对决算编制依据进行审查,包括施工合同及协议、套用定额、价差计算方法、工程价款调整方式、变更洽商签证以及是否与相关的工程量计算相对应、决算的取费标准等内容。应加强合同管理,实行合同逐项审查制度,使工程造价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得以确认和控制;此外,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要进行项目后评价,根据原来的规则,分析比较工程范围、进度和造价的变化情况,总结经验,并将造价资料整理好记录存档,以便以后使用。
3、结语
综上所言,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造价控制是很重要的工作,其不仅影响了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关系着项目建设的收益状况。建筑行业是目前市场上较为热门的行业之一,其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搞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林颖波.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
篇11
随着这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各行业应用的逐步深入,工程造价领域特别是预(决)算的编制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年从事造价管理工作的预算员均深有体会,早期在编制工程预(决)算时,完全靠纸笔、定额册,编制一个工程的预(决)算,单单从工程量清单入手套定额、工料分析、调价差、计算费用到出预(决)算书,必须花费好几天的时间,计算过程繁琐枯燥,工作量大,且预(决)算结果较为固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扩大,国内已有不少的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当时计算机价格仍比较昂贵,计算速度慢,操作仍不够方便,有条件使用计算机的企业很少,尚不能得到普及应用,但该技术已显露出其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广阔的发展前景。
到90年代末,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硬件价格迅速下降,企业甚至个人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已不是很困难的事,计算能力也比以前大大提高,操作更方便、直观,而且可供选择的软件种类增多了,功能和人机界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国内大中城市乃至一些边远地区的预算员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编制预(决)算,从录入工程量清单到出预(决)算书这个过程的工作缩短到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生成率,而且近几年各大软件市场已经推出图形算量、钢筋算量软件,更是加速了预(决)算工作的发展进程和计算速度。与此同时预(决)算结果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造价的分析和组合,以从不同角度反映该工程预(决)算的结果。信息技术的进步对造价行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
(1)工程预(决)算软件
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仅使在保持原有工作效率前提下提高预(决)算编制的精度和使用更丰富、及时、准确的材料价格成为可能,(目前国际工程招标均使用全费用的报价方式),而且已深入地拓展到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即从一个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的投资估算,到概算、预算、审核、阶段结算和竣工决算,通过积累已完工程的数据建立造价指标,又反过来指导新工程的投资估算、概算和预算,有利于领导决策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控制;同时信息技术还广泛用于工程管理、定额编制、工程量计算、指标收集与分析、信息网等方面。
目前,国内在造价管理各阶段的应用水平各不相同,市场上可用的产品种类和功能各有特点。工程预(决)算软件的功能主要用于套算定额,这是造价领域最早投入开发的应用软件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比较成熟,并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该软件早期运行在DOS平台之上,随着视窗系统的普及,逐步过渡到Window、WIN32环境下。该软件包括消耗定额管理子系统、预算价格管理子系统、计价管理子系统、取费定额管理子系统等4个子系统。
(2)定额管理软件
这类软件主要采用数据技术协助造价部门维护定额库,并在编制定额时直接生成所需的排版格式,以减轻编制定额的工作量,缩短排版时间,减少人为错误,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范畴。
(3)工程量计算软件
这类软件,用于协助从施工图计算工程量。国内使用较广的软件第一种方法一般采用作图法,要求工作人员在识图的基础上用该软件重新输入图纸中各种构件及其尺寸,然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工程量,得到工程量清单,这种作法计算出的工程量比较精确,但必须重新输入图纸中各种构件及其尺寸,工作量仍然很大。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将工程图纸扫描形成光栅文件,由软件处理矢量化后,抽取特征,用模式识别的技术识别构件类型和其几何参数,进而计算工程量;或由设计院生成的施工图的CAD文件在CAD环境下作模式识别。这种方法要求在图纸的特征表示和建模上作大量的研究工作,抽取各种构件的特征参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最终能代替人完成识图的过程,这是较有前途的方法,但根据汉字识别技术的发展过程,必须对图纸的特征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该软件要能真正代替人识图还有一段路要走。第三种方法是在建筑设计所使用的CAD软件中直接加入构件特征参数的属性,定义各种构件对象,在进行结构和建筑设计时使用这些对象设计建筑物,而不用直接使用线条作图。
(4)指标收集与分析系统
该系统用于收集已完工程的数据,并从多个维度上作分析,其结果将用于投资估算等方面。指标的收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积累行为。由于标准不统一等原因,目前国内尚没有比较完善的指标收集和分析体系,即使有指标库,也只是突击对过去某段时间的工程数据作一定整理形成的。笔者认为,为了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必须设立比较稳定的指标,建立一套稳定的编码规则。目前各地区的定额在几年内就会重新编制一次,每次编制都有新的特点,要在变动的定额上建立一套较为稳定的指标,针对每套定额编制一个映射表是一种解决方法。另外,由于工程的特征参数非常多,每个工程可抽取的数据量很大,分析的维度广,采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数据仓库在较细粒度地划分元数据的基础上,能自动完成指标数据的抽取,并提供多维度分析这些数据的工具。
三、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还涉及到思想观念、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等一系列问题,要真正建立和使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仅仅拥有数字化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完善造价资料的收集和上报制度。目前造价资料管理还基本上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各部门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还没有充分重视,导致造价管理部门收集工程造价资料困难。由于缺少基础性数据,导致系统的运行和功能实现方面受到很大影响。急需形成完善的造价资料上报体系,规范上报资料的格式,严格要求上报造价资料的质量。
(2)完善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市场体系。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市场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从供应者方面来说,信息源不足,不能按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造价信息。从信息用户方面来看,大多数人对于信息商品化、信息服务有偿化还处于一种感性认识阶段,不愿意进入信息市场购买信息。
(3)改善造价信息的平台。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基本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网络运行模式,是一种基于局域网技术的系统。但随着造价信息需求层次和范围的扩大,这种小范围处理造价信息的运行模式将不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也不利于信息的收集和共享。因此,开发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是应该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平.从管理信息系统谈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造价[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0,(5).
篇12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要想保证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准确性,就不仅仅是需要审核的工作者拥有深厚的建筑方面的专业技能,如熟悉施工图纸、施工工艺、人员安排等方面的技能,而且还需要审核工作者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沟通技能,使审核工作的顺利完成有了技术和职业水准两方面的保证。
建筑工程的工程施工期间的成本核算是整个工程预结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伴随着新清单规范《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的正式实施,施工期中结算直接作为工程最终结算的组成部分,施工期间的结算显得更为重要。在这期间的造价预结算的基础是施工单位和业主签订的建筑工程项目合约,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真实的操作状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原因,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审核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为项目最终结算提供有理支持。
2.当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的常见问题
2.1施工图与竣工图的混淆
施工图不仅是建筑工程招标的依据,还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而竣工图指的是对竣工工程的一系列相关记录,包括施工环节出现的设计以及联系单等资料的变更。二者之间在本质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特别是在某些大型且复杂的建筑工程总,二者之间的差别将会更加明显。某些施工企业混淆了施工图和竣工图,将已被取消的施工图项目仍旧列到工程造价中,造成工程费用计取的错误。
2.2材料价格与实际不符
在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各个因素中,材料价格与定额消耗量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部分施工企业在编制造价的过程中,常常采用虚报材料价格、材料用量,为自身谋利益。具体表现为:1)特种材料的价格被高估;2)实际使用的是低级材料,却按照高级材料价格计算;3)实购价超过招标价时,则将实购价交给建设单位签证,而当实购价低于暂定价时,仍旧按照投标暂定价计算。
2.3费用的虚设
费用的虚设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施工企业自身问题导致返工的项目;2)施工现场临时搭建项目,还有施工企业现场用工等;3)一些工程的施工环节并没用到大型或者特种机械,在竣工造价中却列有这些机械的相关费用;4)某些工程没必要赶进度,在竣工造价中却列有夜间施工增加费,还列有赶工措施费等等。
3.加强建筑工程造价审核的解决措施
3.1加强项目预结算审核人员管理
项目负责人应深刻理解和认真研究与项目有关的所有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等经济文件,据此编制符合项目部实际的结算和经济工作计划,定期检查有关结算和经济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对于业主的每项发文、修改通知、图纸、联系单应及时规划经济效益最有利的方案;在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交流,收集和反映存在的问题,并整理向项目法人发送文件,把握好解决问题和索赔的机会。
3.2规范管理工程变更管理
工程变更单的保管工作需要规范的进行。建筑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将变更单作为一项重要材料配专人保管,甚至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工程变更单保管人员的责任。同时在审查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每一张单据的来源进行彻底的清查,一旦发现伪造、篡改的情况坚决提出,同时追究单据提供方的责任。需要认真检查的项目包括:首先,设计变更以及施工签证单。在检查变更单时应当注意其中是否存在重复部分,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及时上报。其次,变更手续。在变更手续签订过程中不仅需要施工方提出的书面申请,同时你还需要现场施工人员的签名,在检查过程中应当注意签名等的完整性,不完整的一律不予承认。最后,资料内容。在进行工程变更时需要施工方提供大量的变更必要性资料,考核时应当将上述资料作为佐证使用,资料的内容需要详实,一旦发现不完整的地方需要联系施工方予以修正。
3.3审核编制进行完善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具有多种编制,每一种编制都有特定的工作人员和工作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编制。在业务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固定预算的编制,业务较为多变的企业可以选择滚动式预算编制。审核编制方式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不能仅停留在原有的状态,不同时代对审核编制的需求是不相同的。因此,编制可以在保持原有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结合进新的内容,将实施过程中有问题的方面进行改进,对原有的编制取长补短,从而将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弊端进行剔除。编制对于预结算而言具有提供文件的重要作用,因此,编制的文件必须要真实合理,有效的文件能够让审核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从而加快企业运营的效率。
3.4提高审核工作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对于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审核工作人员的素质非常必要。人的因素是审核质量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所以,相关的项目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的基本知识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对于审核的最终结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工程项目造价预结算审核是一项技巧性、政策性、知识性、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审核人员具备较强的业务水准一方面需要熟悉各类合同、文件等相关件,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与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熟悉变更定价方式,准确掌握材料价格与现场施工流程,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5重视材料价差审核
建筑工程材料费占造价的比例相当高。为此,材料审核要把握以下要点:审查安装工程材料的规格与型号、数量是否符合图纸规定;材料价格是否符合当地有关文件规定;审核材料价是否符合当时市场行情,是否含运杂费、采保费,如果有些工程复杂。
3.6熟练掌握清单计算计价规范
工作人员只有熟悉清单计算的原则才能够做好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在进行工程清单审核时,必须熟练掌握清单计算计价规范的要求与原则,全面熟悉施工图纸要求以及现场实际施工情况。与此同时,在工程量计算式必须与招标文件保持一致在招标控制价审核时,最大限度与市场实际需求相结合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促进市场竞争,所以,必须熟练掌握费率与定额的套用方式,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掌握主要部件、材料价格重点分析和把握材料费用,对主材、辅材、地材以及其他材料的费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核定材料的购买价、供应地点、装卸费用和运输方式综合考虑市场因素进行计算,建立健全物资管理体系按照施工单位,详细记录甲供材料信息,包括领用材料的批次、时间、数量、单价、总金额等,便于在工程进度款支付时能及时扣回、核对材料款项,降低业主方的资金占用情况。
结 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在整个工程项目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了,预结算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需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是减少投资成本的有效途径,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将审核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大大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篇13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建筑。为了确保整个工程具有较高的质量与安全性,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的框架设计,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1遵循弹性适中
一套完善科学的建筑结构体系要具备适度的弹性,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主要是因为若建筑结构过于刚硬会大大降低变形能力,一旦发生较强的破坏力时,就需要有很大的承受力,往往会对局部造成损坏,最终导致建筑整体损坏。若建筑结构太柔也是不行的,尽管它能够全面降低外力的作用,但是常常会导致建筑由于变形太大而发生整体颠覆现象的发生,因此,建筑的合理程度成为了相关学者们主要讨论的话题。现阶段实行的标准规范虽明确提出了部分相应的指标,但更为详细的标准还有待明确。
1.2遵循打通关节
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肯定是浑然一体的,它能够确保所有外力及时的传递与消减。在该思路基础上,设计人员应将结构中存在的各种“关节”打通,以确保力量在各关节处可以顺畅的流动。只有这样,建筑结构才会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够有效避免外力的干扰。设计过程中,必须对建筑实际承受的外力加以充分考虑,通过精确地估算,不断提升建筑的受力能力,有效预防因外力因素而对整个建筑造成损坏。
一套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建筑结构系统是层层设防的,一旦出现事故问题,整个抗外力的结构就会通力合作,前仆后继。此刻,若是将“生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个单一的构件上,是极其危险的。譬如,在土建结构中,多肢墙要优于单片墙,框架剪力墙要优于纯框架等,主要表达的是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因此,设计人员在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基于建筑结构设计多道防线,如此一来,才不会受到外力的严重干扰,才会增强建筑的安全性。
1.3遵循抓大放小
建筑框架结构体系中存在着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的说法,这在钢结构设计过程中属于一项核心的概念。简言之,尽管整个结构体系是通过所有构件协调组成一体,但是,所有构件具体承担的角色都不一样,有轻有重。如果实际中发生了难以预料的较强破坏力,那么,所有构件就会协作抵抗,有效防止核心构件遭到损坏或者是到最后阶段出现损坏,此刻做出牺牲是在所难免的,那么,让谁牺牲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一些不重要的构件先抵抗灾难事故。如果钢框架结构中的柱倒了,那么,梁也就会随之而倒;而如果梁倒了,柱依旧可以伫立不倒。所以,柱所担负的责任要远大于梁,柱不可以先倒。为了确保柱在最后环节中失效,应将梁设计成较为薄弱的环节,让其先遭到损坏,以降低实际中会发生的损失率。倘若用同样的眼光对待梁柱,将它们变成同等坚硬,那么,就会发生同时损坏情况,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做到主次之分,抓大放小,严抓核心构件,舍弃次要构件。
2.框架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2.1柱配筋方面的问题
在一些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对结构的倾覆力矩和由此在竖向构件上而出现的轴力与建筑高度的平方间呈正比;顶点位移与建筑高度的4次方呈正比。水平荷载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属于重要的控制因素。框架顶层存在着较大的风荷载,而屋面结构荷载输送给边柱的轴向总力会小于楼层边柱总力,这足以说明柱顶存在着严重的偏心问题,顶层边柱节点产生的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大于0.5倍的柱截面高度,所以,会进一步增大顶层边柱的配筋。
如果地上是圆柱形状,那么,应将地下局部改成方柱形状,这样,对施工操作提供了便利。圆柱纵筋的实际数量应在8根或者以上。箍筋以螺旋箍为主,同时,还要详细的注明端处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选用井字箍,并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加密。角柱、楼梯间柱要增大纵筋,并实施全柱高加密箍筋。关于柱的纵筋,应以大直径、大间距为主,不过间距要小于等于20mm。在将梁的纵筋锚入柱内时,通常会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进行粗管的埋设。若管截面面积在柱截面中占百分之四以下,可以不进行验算。
2.2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方面的问题
对于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常常会使用柱下独立基础;在颁布实施的《抗震规范》中明确的强调,若地基的核心受力层范围内没有软弱粘性土层时,低于8层且实际高度不超过25米的普通民用框架房屋或者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不用开展地基与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工作。简言之,处于8度地震区域中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不用地基与基础抗震承载力验算工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过程中必须对风荷载的影响加以综合考虑。所以,整体计算分析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时,要输入进风荷载,不可由于在地震区域高层建筑以外的普通建筑风荷载不具备任何的控制作用而不输入。除此之外,独立基础设计过程中,作用于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柱脚内力设计值)应取相应的轴力设计值与弯矩设计值、无剪力设计值。上述所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均会造成基础设计尺寸偏小、配筋少,对基础本向以及上部结构的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3梁配筋方面的问题
由于受到了占地面积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要求或者结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在框架的梁端上设计挑梁。但框架梁和外挑梁间存在着不同的断面尺寸,部分工程设计工作者实际绘图过程中仅仅把框架梁中的一些主筋向外挑梁上延伸即完事,他们根本不知道部分主筋是无法真正进入到挑梁中,这些错误通常会在施工期间显现,不过,此时已来不及,因为多数钢筋已经截断成型,不断对施工进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还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发生。应在梁上的次梁处适当的附加箍筋与吊筋,附加箍筋最佳。梁和柱的偏心不得超过四分之一柱宽。
2.4框架结构电梯井方面的问题
常常会因为地震的原因,使得高层框架结构的位移无法有效的控制,而以多层框架结构为主的工程,它的位移控制十分的简单,所以,在多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电梯井中,完全可以通过框架加填充墙形式进行,不过此刻应加密填充墙构造柱。如果电梯井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形式,由于井筒会将巨大的地震力全部吸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框架部分吸收的地震力,最终导致框架部分安全性低,而且,也会加大了井筒基础设计难度,所以,应基于整个系统严格根据无钢筋混凝土井筒分别进行计算,取最不佳的结果来配筋,同时,针对井筒墙壁制定有效的构造配筋、开竖缝等诸多的方法降低电梯井的刚度。墙体通过这样的布置后,电梯井筒不会因为地震的作用发生损坏而造成结构失去了应有的稳定性。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我们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设计工作,确保其的科学合理性。实际设计时,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具体情况,不断的总结积累经验,根据提供的相关数据,更快更好的设计,推动建筑设计朝着科学化方向迈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红兵,胡爱珍. 论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管理[J]. 山西科技,2010(05).
[2]林岳峰. 对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分析[J]. 广东科技,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