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论文

篇1

2.1施工单位对现场管理不太重视

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将重心放在施工进度控制和施工成本控制上面,对施工现场管理不太重视,导致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的施工单位,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施工单位没有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这不仅没有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反而造成资源浪费。

2.2缺乏完善的管理效果评价体系

通过管理效果评价体系能对某种管理方法的效果、作用进行有效地评价,从而判断出这种管理方法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管理效果评价体系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效果评价体系,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盲目的引用管理模式,从而对施工现场管理造成影响。

35s管理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3.1加强施工现场的整理整顿

在建筑施工现场,由于施工原材料、施工机械设备十分复杂,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会经常搬运各种施工原材料,因此,很容易引起施工原材料的放置、堆积、整列等浪费,同时施工原材料在搬运过程中会占用大量的空间、时间、人力资源、机械设备,而在5s管理中,这类浪费是可以避免的,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整理、整顿,能有效地扩展施工现场空间,确保各类施工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井然有序,这样就能很方便的找到施工中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在对施工现场进行整理和整顿时,要注意尽可能的减少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对施工现场空间的浪费,从而有效的提高施工现场场地的利用率。施工单位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要对各类物品进行定性、定量管理,并确定以什么样的状态放置各类物品,从而确保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

3.2通过管理制度巩固5s管理效果

5s管理要求实现施工现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建筑施工现场,很多施工环节需要多个施工人员协同劳动,并且会出现立体交叉作业,为确保施工的安全,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各施工环节进行协调管理,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确保施工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从而为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保障。

3.3对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严格的考核

在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要严格的按照5s管理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建筑施工现场不会发生漏水、漏电、滴水、冒浆、滴浆、漏浆等现象;在建筑施工现场,严禁出现高空乱扔杂物、混合堆放材料的现象,并保持施工作业面的干净整洁。施工单位要将施工现场管理的责权利相统一,让施工人员能够看得到,这样就能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地约束,这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水平,还能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这对施工单位的快速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3.4注重提高施工人员的素养

在建筑施工现场,所有的施工活动都是由施工人员完成的,因此,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才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提高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质量。在建筑施工现场仅仅通过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养,让施工人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管理中,因此,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确保施工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并且能实现自我管理、相互管理、相互监督,从而为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提供保障。

篇2

(三)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施工时工作人员不能明确自己的具体任务,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人员短缺或重复工作情况。还有很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安全意识缺乏状况。

(四)工程经验的总结上存在的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情况不确定,施工现场可能出现很多意外状况,而在此种状况下,企业往往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现象,导致错失了可以弥补的机会,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五)施工过程中面临规章制度不完善问题。在建筑工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就无法保证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运转,进而影响到施工效率。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技术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在这种前提下,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建筑工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中谋求效益。因为施工现场各种要素的有效组合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都要通过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才能实现,现场技术管理如果混乱就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率。经济效益,一般来说与施工现场技术是一致的,只有施工现场技术管理达到标准化,才可以确保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高效科学的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科学事实执行施工工作,即: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应该符合现代化企业相关标准,讲究科学管理。例如,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施工现场人员和各种设备的安排是否合理等。在对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时,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标准规范原则。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属于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所以其应当规范、有序的展开。而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施工人员要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形成共同协作、齐心完成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局面。除此之外,还应当严格按照施工规定和流程行事,按照规定作业方式和相关质量标准、建筑施工中的规章制度办事。因此,在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的科学施工方法,制定管理标准和施工流程,从而实行施工现场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三、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针对资料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策略。在施工前多个部门之间应进行会审,首先明确施工要求,其次对施工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况下,科学地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从而实现保质、高效的施工目标。

(二)针对材料和设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策略。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存储和使用,在每个阶段都要按照相关标准和操作流程执行,并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在各个环节,都要尽量达到成本最低化和质量最优化目标,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

(三)针对在人员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策略。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对现有人员进行科学测试,对不能胜任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使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够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每个施工人员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在施工时,自身所面临的责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单位时间效益的最大化。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环境和工程的难易程度,科学量化工程考评,激励员工潜能得到最大化发挥。

(四)针对在施工现场面临突发状况的策略。针对工程现场施工,要建立突发状况应急机构,而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应积极应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且把握机会,快速实施,使损失降到最小。同时善于总结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建立工程日志,储备施工经验。在以后的现场施工过程,可以对其加以借鉴。

篇3

(二)重视施工总平面管理

施工前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就是施工总平面管理。这项工作能够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进程,并维持施工秩序,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有效避免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使施工过程井然有序地进行。

不过,这属于一个阶段性的管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需及时调整施工平面的具体布置,从而满足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三)抓好施工调度

在施工时,施工计划常常会受到各种已知或未知的因素影响,导致不能全面实施。因此,通常都会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更符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发挥出全局性的指挥与协调作用。由此可见,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抓好施工调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

(一)完善质量管理机制与质量目标责任制

制度是一切行为准则的标准。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抓好质量管控工作,必须依靠相关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避免产生质量问题时互相推诿责任。因此,要从施工项目经理、相关技术负责人、施工管理责任人等入手,全面落实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质量检验:施工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施工设备等检验;对各个工序的检验;竣工单位的质量检验。另一方面是工序管理:规定质量管理点,根据相关工艺要求、结合工艺文件要求,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并对重点因素实施严格的管控。同时,实施全员性的质量管控工作。在此过程中,重点抓好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施工竣工验收等三方面的质量管控工作。

(二)严格把好施工材料关

施工建材的质量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特别是在有的工序中,相关建材的质量对工程质量起到关键性的影响。由此可见,一定要严格管控建材质量。比如,对于预应力筋加工,要求钢筋必须材质均匀、弹性模量保持相同。并且,要求含磷量和含硫量不可太高,预防出现冷脆或热脆问题。如果预应力筋属于N级钢筋时,它具有易热脆、可焊性较差的特点,因而不能采取对焊接头,完成焊接后要作通电热处理。此外,对于建材进场,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达标的建材一律禁止入场。相关建材必须有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同时,还需满足施工设计的有关要求,等到检测复试合格后,才能进场。

(三)强化对各工序的管控

为了加强对工序质量的管控,相关人员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具体的工序(子样)进行检验、统计和分析,从而确定整个工序质量的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必须立即进行改进。总之,要做好此项工作,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对于工序活动条件质量实施管控:工序活动条件涉及到诸多方面,包括施工人员、材料、施工方式、施工设备、施工环境等。因此,一定要积极把影响施工的重要因素进行严格控制,让其保持被动状态,防止出现系统性的变异,从而确保每道工序质量保持稳定和正常。

2检验工序活动的质量效果:评价工序质量是否达标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工序活动质量效果。因此,应重视质量检验工作。密切注意质量情况,进而做好相应的分析和统计工作,并时刻掌握施工质量的动态,若发生质量问题,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工序活动质量效果始终都能满足相关规范的标准。

篇4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成为城市建设改造中常常出现的一个词语,一个工程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审批到付诸施工,乃至最后的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管理,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闪失,否则其所引起的损失均是难以估量的。其中,施工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一个将设计意图转换为实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设计中考察欠缺或是同实际情况有出入的问题都会一一突显出来,甚至同以后使用维护相关的问题也会有所暴露,值得重视。 因此,对于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必须百分之百的重视、投入。从个人的观点出发,我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技术问题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 特别是主体施工后的装饰工程和附属工程,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交叉作业多,这就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

必须熟悉各专业的施工图纸(如:立面和内部装饰、强弱电、消防、排水排污、景观绿化等),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及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以横道图或网络图表示出来,从大入小、由面及点、抓住关键线路,确保每一分部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

2、材料设备问题

相对于土建施工,项目施工中材料费用在建筑产品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很重,一般为 60~70%。 因而搞好现场材料管理,可以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充分发挥流动资金的经济效益。从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到施工结束清理现场为止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材料管理,均为现场施工材料管理。 其内容包括:材料计划管理、材料进场验收、材料的储存与保管、材料领发、监督材料使用和材料的回收。

①材料供应。 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考察材料商供货。

②材料采购。面对品种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型号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③材料分类堆放。 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 督促监理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检测单位。 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④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 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 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技术人员重点控制)。 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及时将整理盘点的材料数量报知项目部。

施工中机械设备,要定期检修、保养,确保无带“病”的设备。对于,高空作业的设备(如:塔吊、龙门吊等),更要重点检查。

3、资料管理的问题

一个项目的管理,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以外,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但是,时下有一种现象,就是施工管理资料不如实反映施工管理实际,两者相互脱节,有人将其称之为施工管理的“两张皮”现象。据了解“,两张皮”并非个别现象,在相当多的项目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其突出表现是重资料整理、轻现场管理,对资料掺杂充假甚至凭空捏造。 实际上资料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任何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竣工资料这一项。竣工资料所包含的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等,都要求我们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一一收集归类存档。 此项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与材料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统一的结合起来,通过资料施工过程中的整理,可以检验材料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并起到一个督促、监督、记录的作用,且在实际项目结算过程中能给企业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并提供依据。

4、施工安全的问题

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 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导致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 施工安全管理要从安全教育、检查、生产责任制与管理保证体系等方面展开。意识的能动性是不可忽视的。 从上至下地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意识,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施工生产过程的群体强化施工现场安全意识,通过加强现场安全巡逻,建立安全监督网,完善现场安全措施等来保证安全生产。 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将施工安全管理各方面组织起来,形成互相协调、促进的整体,形成管理保证体系。

5、现场施工质量控制问题

现场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是以工序的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工程人员常会感到对于不同工序(比如定位放线和墙体砌筑工序),工序控制内容的侧重点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为区分这些差异进而实现对工序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应针对建筑现场采取施工质量控制。

篇5

要点:1.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引出。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

2.同一供电系统内不得同时采用接零保护和接地保护两种方式。

3.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箱柜的金属框架、门,人体可能接触到的金属支撑、底座、架体,电气保护管及其配件等均应与保护零线做牢固电气连接。

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定义:“三级配电”是指配电箱应分级设置,即总配电箱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开关箱用来接设备,形成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主要针对漏电保护器而言,除在末级开关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外,还要在上一级分配电箱或总配电箱内再设置一级漏电保护器,形成两级保护。

要点:1.两级漏电保护器的参数相匹配,可按如下方法选择:分配电箱可选100~200mA,但不得超过30mA*s的限值;开关箱处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用于潮湿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2.空气开关不能用作隔离开关,必须选用肉眼可以辨别分断点的开关。

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

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

定义:所谓“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就是指每台电气设备必须单独使用各自专用的一个开关电器、一个漏电保护器,严禁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以上用电设备。

要点:1.箱内开关应贴上标有用电设备编号及名称的标签。

2.箱内接线端子应牢固压接,严禁虚接。

四、电器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同一级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分路设置,照明线路宜接在动力开关上侧。

2.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的场所,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3.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与保护零线端子板分设,配电箱的外壳均作保护接零。重复接地电阻值都不得大于10Ω。

五、安全电压

定义:安全电压是不致危及人身安全的电压。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即为防止因触电造成人身直接伤害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等级,一般分为42V、36V、24V、12V、6V。安全电压应根据使用环境、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选用。

要点:1.隧道、人防工程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

2.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场所作业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3.建议在施工现场的职工临时宿舍内尤其是金属板材的临建宿舍内的照明电源电压采用36V。

4.照明变压器必须采用双绕组式安全隔离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

六、外电防护

定义:所谓外电防护,主要是指针对不为该施工现场专用的已经存在的配电线路、设施所进行的防护措施。当因场地条件限制达不到安全距离要求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要点:1.对于外电架空线路,当在其一侧作业时,必须保持安全距离,且随外电线路电压等级的增加,安全距离相应增大。

2.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的正下方施工、建造临建、堆放材料及构件等。

3.对于现场内的变压器等设施应用木、竹板及杆件等进行遮拦,并悬挂警示牌等,保证防护设施坚固、稳定。

4.塔吊等起重机械吊运物料、构件等不得在外电线路、设施正上方行走,并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七、日常维护与检查

对现场的用电设备、供电设施、线路等进行经常性巡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要点:1.持证上岗,用电设备、闸箱等的接线、日常维护检查均须由取得相应资格的专职电工进行操作,并作好巡视、维修记录,严禁无证上岗。

2.定期对用电设备、供电线路、设施等的绝缘进行检测,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立即停止使用进行维修或更换。

3.定期对供电系统接地电阻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4.大风、雨雪,前后对整个施工现场的供电系统及用电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后再投入使用。

八、临电系统的验收与档案管理

要点:

1.专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要由电气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审批后方可施工。

2.临时用电系统在施工完成后要经过编制人、项目经理、审批人及专职电工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要履行签字手续。

篇6

3.社会和建筑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建筑施工的外部环境,如: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选择的思想,加之招投标机制的施行,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影响十分巨大。招投标制度的建立不仅规范了建筑工程的建设标准,同时还规范了建筑施工承接建设项目的种种行为。在招投标制度和规则下,施工项目的基础定价不是建筑施工的主观加成定价,而是要经过竞争性投标来确定的施工价格,所以建筑施工在投标时不仅要综合分析自己的成本,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价格。

4.建筑施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需要。建筑施工激烈的竞争将会长期存在,而竞争愈演愈烈,利润越来越薄这也是市场竞争的规律。获取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筑施工要想发展、不断壮大,就必须在成本管理上下功夫。如果企业未能有效建立现场成本管理控制制度和有效的业务流程,不仅企业利润会持续走低,就连盈利能力也会大幅降低,从而引起企业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5.战略发展需要。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型建筑建筑施工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由于历史、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真正具有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成本管控机制和科学管理流程的成本管理方法的企业并不多,成本管理仅停留在单一工程项目层面上。所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建筑行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相对成熟的历史时期,战略重点正在转向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内部管控,建筑施工凭借科学、规范、系统的内部管控制度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施工现场成本控制意识

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控制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管理制度的好坏,还和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息息相关。如何规范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现场成本管理控制意识已经发展成为施工单位加强成本控制的当务之急。建筑施工树立成本管理意识时,应明确和落实相关责任。首先,项目经理和企业领导要签订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分工。其次,将责任书进行公示,让广大民众对责任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第三,加强每道工序的检查和考核,落实现场成本管理办法。

(二)加强材料的管理和使用

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首先在采购前,要做好充分的分析和规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材料采购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等作出严格的计划,并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现场考察,准确掌握材料的价格和供应情况。然后,提交详尽的购买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由采购人员进行市场采购。采购人员在现场采购时,要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将符合要求的钢材、沙石和木材等原材料价格进行统一汇总,并向单位领导汇报采购该种材料的原因,公开和商家商谈,获得公道的价格和公开监督的效果。其次,材料使用时要严格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办法。掌握工程进度的情况下,规划材料的使用额度,尤其是钢材、水泥和沙石等重要原材料,要严格把关。在使用时,要严格执行领控制度。对材料的入库、出库和材料的使用情况以及废料的回收等进行高度控制。这一环节,可以实行奖励工作人员认真履行管理使用规则的激励机制,奖励那些表现良好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并对消极应对和违法材料管理规定的人员采取惩罚措施。

(三)加强施工设备的使用管理

施工设备使用和管理产生的费用大概占所有成本支出的20%左右。所以,对施工设备进行正确掌握,给出准确的数量和种类申请,显得至关重要。在申领机械设备闲置不用的时间内,可以采用外租和外借的形式,最大程度的发挥设备的经济价值,为企业节约资金,降低成本。

篇7

第一,是高空作业时间较多。对于建筑施工而言,基本上每一个工程现场都不可避免有高空作业,高空作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是极大的挑战,另外,高空作业也是事故的多发地点。第二,露天作业居多也是建筑施工的特点。和其他工种不同的是建筑施工更容易收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冬季的寒冷,夏季的酷暑对于建筑施工而言,都会带来不可避免的伤害,在新疆大多数地区,因为冬季相对比较寒冷,所以很多户外施工工程在进入冬季之后都会停工,这种受天候影响的不可避免因素也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和安全。第三,工期时间紧、机械化程度不高也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特点。日夜加班赶工期的状况在建筑业是很普遍的,再加上一些工作内容必须由手工操作来完成,在人力紧张和工作内容繁重复杂的情况下,手工操作必然会带来进度慢和人员体力下降过快,所以疲劳性工作成为众多事故的诱发因素。第四,各种工作交叉进行。建筑行业的工作并非其他工作行业那样,每一个工作内容都有明确的先后顺序,往往在施工中,各种工作同时或者交替交叉进行,这势必对于衔接管理和责任管理带来众多不便,所以科学化的管理体制在施工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第五,由于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大多数施工单位都是多处同时进行施工,所以对于人员的需求数量相对较多,但是在专业和熟练工人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只能选择一些农民工短期加入到施工队伍中,因为缺乏必要的培训和专业技术,一方面对工程的质量会产生影响;另外一方面也容易成为施工的安全隐患。

二、常见施工现场的事故因素

(1)资金缺乏、安全意识较差,导致施工现场的保护措施不到位。在现有的事故发生中,因为企业的相应资金不到位或者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保护措施不足或者质量不过关,这是现场事故高发的重要因素。(2)监管单位不得利,施工单位设备简陋是建筑施工现场的重要病结之一。有个别监理单位在施工监督中不负责任,使得监督成为了一种形式,更有企业把工程合同进行转卖,让一些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违法施工,导致事故高发。(3)行业竞争激烈,缩减成本导致的事故高发也不可忽视。由于安全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投入较多,但是在企业生产中却不能直接表现为经济效益,所以很多企业减少投入,在人员成本、施工成本等方面克扣现象很严重,这大大的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

(1)构建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管理体系是避免不必要事故发生的关键。在建筑施工中,如果在现场监督管理体制健全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在操作中所出现的各种违规操作必然会及时得到纠正,将一些不安因素扼杀在摇篮里,尽可能的排除安全隐患,才能最大限度的产生效益,只有监理单位有效负责才能对施工单位形成威慑。(2)完善施工企业现场施工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使各种制度能付诸于时效而不是一纸空文。对于各种安全制度的完善和管理,必须要求企业落到实处,并派有专门的技术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周期内24小时不间断的进行排查,只有这样才能把整个现场施工中的问题清理出来,与此同时,企业在施工和竞标的过程中,应该把人员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和安全隐患排除等方面的指标作为企业竞标的重要考核依据,而并非仅仅采取价格竞标手段。

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多方面影响

(1)施工安全与企业声誉的关系。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声誉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社会影响才能使企业走的更远,而安全是建筑企业发展的生命,没有安全保障的建筑企业最终只有萎缩和倒闭。(2)施工安全与企业效益。追求利益是企业的目的,但是如果没有人员的安全,企业的效益也就不复存在了,对于一个成熟的建筑企业而言,人员的损失比经济上的直接损失造成的影响要大的多,毕竟生命是不可弥补的。(3)施工安全与企业法人的关系。企业的法人是企业的第一责任人,对于企业法人而言,加强安全管理的监管和人员配备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4)施工安全与企业职工的关系。企业是职工的第二个家,任何企业都必须依靠施工才能生存下去,职工是企业的核心主体,二者相互之间是不能分离的,所以企业的发展关乎着职工的发展,职工的发展同样也促使着企业的发展,没有安全保障的施工不仅对企业发展不利,也会被职工所唾弃,所以企业在对职工进行安全管理的同时,职工对企业同样也在进行安全监督。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现代化基础建设也大规模兴起,尤其是建筑领域,其速度已经和发达国家相媲美。建筑行业的规模日渐扩大,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已经成为建筑领域众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1]。建筑施工现场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开展建设工程和为相关建设工程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其包含建筑施工生产前方的施工工地,为辅助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后方作业场所等。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及其重要的部分,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企业在建筑领域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个城市的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实施,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都在飞速提升,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其既为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为施工企业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施工要求[2]。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仅仅要追逐建筑企业的最大利益,同时更要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但是,经过笔者多年的建筑施工现场探查、分析和归纳,发现施工现场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其严重的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建设进度,降低了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施工技术问题,员工管理问题和施工工序检查问题等方面。

2.1 施工技术问题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决定了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将施工技术现场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赋予其同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同样的地位,使其相互协调,有机配合,以便达到施工项目的质量要求[3]。在施工技术现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土木建设与电气建设部分的协调问题;建筑结构和给排水的协调问题;建筑结构和建筑物外表功能关系;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种预制件、预埋件和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等问题;建筑施工相关辅助设施的施工技术问题。同时,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包括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问题。

2.2 员工管理问题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员工是一个企业实施建筑活动的动力,因此,员工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积极的调动员工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在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力的加快建筑施工进度。目前,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使用的建筑材料,诸如石灰、水泥等,都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施工现场的员工每日与其接触,容易导致病变,损失员工的身体;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也极大的影响员工的生命安全,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采取保护措施,以保护员工的生命及健康。

2.3 施工工序检查问题

在建筑施工项目实施期间,建筑施工工序检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每一道施工都影响整个建筑的寿命是否最长,质量是否达标。就笔者多年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发现,目前存在许多施工企业不能按图纸要求施工,随意的改变图纸,导致建筑操作质量不达标,更有甚者是在建筑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劣质的或者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等现象时有发生[4]。因此,为了保证建筑施工项目顺利完成,必须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政策要求,认真检查验收每一道工序,验收达标之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方法

3.1 施工现场管理优化原则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本质是在建筑施工实施的过程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工作。因此,针对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优化,就是寻找一种方法将施工基础管理与专业管理等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用,从而实现施工企业整体优化,达到最终目标。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应该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5]。

(1)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原则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衡量建筑施工等经济活动的综合指标,其主要是指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必须以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原则,制定相关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措施,为建筑施工过程提供服务。

(2)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原则

建筑施工的规范化是现代化建筑企业施工过程的最基本的要求。建筑企业现场施工是一种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过程,其由各种工程人员共同协作,有机结合完成的。因此,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过程中,还要坚持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原则,施工过程必须按照已有的相关施工标准进行,以便多工种协调进行,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和工程施工质量。

3.2 施工现场管理优化方法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工程活动的基本保障,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工程施工进度就能顺利进行,并且能够合理的降低项目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存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导致建筑施工无法达到理想化的目标,但是,基于笔者多年的建筑施工经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是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等核心工作。本文主要介绍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优化施工现场管理。

(1)以人为本,优化建筑施工现场环境

建筑施工现场优化管理,坚持以建筑施工人员为本,充分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的利益,以便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施工人员的个人潜力,加快建筑施工进度,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培训、奖励和惩罚性措施,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改善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措施,使得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以人为本,这样就可以挖掘施工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奉献精神,有助于建筑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另外,还要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切实做好为建筑施工现场服务的工作。

(2)以施工班组为重点,优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组织

班组作为施工现场的最小管理单位,施工作业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其进行落实和完善,因此,建立完善的班组管理制度,是促进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依据和保障。在施工现场管理优化过程中,班组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重要单位,施工活动的承担着,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班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班组的日常工作,以便保证建筑施工活动有序进行,是非常必要。

(3)以科学技术为突破口,优化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是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制定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充分合理配置现有的施工现场资源,诸如建筑施工材料、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等,使其有机结合,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为施工企业带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直接体现施工切叶的综合管理水平,是施工企业进行建筑施工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未来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以人为本,以科学技术为突破口的优化方法,优化施工现场管理,以便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改善其建筑施工环境,使得施工人员具有主人翁意识,进而加快建筑施工进度,缩短建筑施工时间,并且能够大大的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最终提高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肖东辉. 加强施工现场项目管理, 提高文明施工水平[J]. 山西建筑. 2011(04)

[2]谢令彬,龚志坚. 浅议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J]. 四川建材. 2010(02)

篇9

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落实,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另外,在施工现场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达到施工企业节支增收的目的。

二、当前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

建筑现场施工的操作型工序产品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承包商对于质量问题的后期处理所花的代价也更大。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于承包商来说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2、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

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过程中,由于投入物料的数量较大,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在工程施工中,工业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离散性小,往往通过产品书面检验及试验测试产品质量即可得到评判及控制。但多数操作型工序所用地方材料,如砂、石等的质量离散性较大,加之材料往往随时进场,如何实现对于材料的实时、全面、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3、质量控制过程中产品难以全面检查,部分质量隐患易遗漏

由于现场施工操作型工序产品面广量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遗漏。怎样实现对于操作型工序产品成果的全面控制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

4、安全意识不高,责任不明确

安全意识是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之一,现场施工的安全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程。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等没有深入学习,而且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淡薄。

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是做好建筑现场施工安全工作的关键之二。但是目前,制度是有建立,而且安全责任制也有,但是这都从上到下逐渐减弱的,在公司制度还完善,责任还明确,但是一到工地制度和责任就变得相当模糊。比如不少施工企业的责任制不能按项目特点制定,不考虑时间、项目、人员变动等因素;在其他工地制定的责任制,也适用于本工地;几年前制定现场施工制度和现场施工责任制,现在一样适用等,从而造成一些上级部门对施工现场的业务指导脱节,甚至施工现场出现我行我素的行为。建筑安全生产关键在于施工现场,如果施工现场的制度和责任都变得模糊了,在贯彻制度和落实责任制的时候,就往往流于形势,走过场,对违反有关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按责任制该处罚的,失之于软,这样就往往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5、对于现场施工工序产品检测出现的偏差不可避免

由于工作量巨大,纠偏的难度及损失相当大,纠偏措施的决策也较为困难。在实践中,操作型工序出了偏差若不及时发现往往造成大面积返工。如某住宅工程底层墙体施工中发现拉结筋存在漏放及长度不足的问题,这时底层墙体已基本结束,但为保证施工质量,予以返工处理。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对于工期造成的损失已较难弥补,同时施工企业也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事实上,纠偏措施的难度及损失较大,解决问题的关键应放在事前控制上。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1、搞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是决定因素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以人为本。在这方面主要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人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参加施工管理的员工懂得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即管理产生精品,管理产生效益。

(2)成立现场管理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定期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保证各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使整体管理水平加强。

(3)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在使用人方面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考虑,实行全面控制,根据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使用,量人所用,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

2、搞好施工现场管理就是加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材料的管理和进度计划的实施

建筑工程中质量是根本和基础,安全是前提和保证,进度计划和材料管理是利益的直接体现。如何使这几方能得到加强主要须进行以下几方面工作:

(1)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根本和基础。加强质量管理必须明确该工程的质量要求,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方案,使每项工序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从而有效的组织好质量管理,使工程项目达到优良工程、精品工程,

(2)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安全管理必须对每个人做好三级安全教育,使之对安全生产有个清楚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和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施工安全无小事,始终把现场施工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中,作为最主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安全施工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现场施工安全工作的管理,切实做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切实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制定好安全管理细则,严格执行有关制度,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使工程项目达到达标工地、样板工地。

3、抓好材料管理、进度计划的实施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益追求

严格把好材料关,在材料采购时要始终坚持质量求好不求差,价格求低不求高,严格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施工,从而使施工现场管理有序进行,使工程项目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10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甚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市场竞争力的高低,所以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方面。为了使建筑的质量提升,我们列举了以下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混乱的操作顺序以及施工工序造成了工程质量的降低。由于在施工之前已经对每个工序进行了有序的排列,已经良好的安排好了施工时间,因此施工工序的紊乱严重影响了建筑质量的高低。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建筑企业要良好地安排好施工工序,要严格依据计划好的施工流程来安排工人,尽量将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程度。并且由于某些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素质层次不齐,为了追求私利而降低对材料的要求,购买质量不达标的材料,甚至少用料,用差料,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其次,施工人员不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造成了施工工艺的降低,进而无法有效地保障施工质量,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的建筑施工中都存在此类现象。我国的建筑行业主要使用了钢筋混凝土这种强度较强的材料,因此只要混凝土的质量降低了,就会衍生一系列的建筑安全问题。所以相关人员在施工时要严格保证混凝土的高质量,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这也是关系到整个建筑安全的关键。【1】由于当下我国建筑行业在混凝土的工艺选择方面存在较大缺漏,导致了混凝土质量的大幅度降低,因此建筑工程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最后,建筑行业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建筑质量管理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但是在我国的相关行业制度中,缺乏相应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在实际管理上,通常以常年施工积累下来的经验为主,致使安全突发事故频发。建筑工程管理这种专业性强的工作无法仅仅依靠经验来施行,这种依靠经验的做法大大降低了建筑质量,同时也拖延了工程进度,企业也由此蒙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对策

首先,实际施工必须要依照原先设计好的流程与工序,不折不扣地完成。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情况复杂多变,工程的整体质量取决于多方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工序上出现疏漏容易使整个工程的质量降低。有关人员要有看穿全局的眼光,避免由于验收单位不满意而出现工程返工的情况,这样就使企业蒙受大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对于此类事件,我们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对影响工程质量的疏忽进行检查,其中包括了材料的种类、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设备的选用等方面,只要在严格查处这些方面因素的有力保证下,才能有效提升建筑物的质量。上级部门也要对施工人员施压,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其专业素养与操作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接下来的建筑工程施工;选购质量较高的施工材料,并且以实际需求为基础来调配材料,有效地保证材料选用的正确性,尤其是在材料的购置过程中,要严格依照有关规定来购买,避免出现相关人员在其中谋取私利的情况出现,买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建筑材料;完善施工技术,由于新时期的建筑工程项目给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瞬息万变的施工技术给施工方带来的不小挑战。施工企业要以精湛的施工技术来达到较高的工程质量,避免出现安全问题;选用质量较高的施工设备,品质较低的施工设备直接降低了工程质量。【2】在工地上配专人对工序质量进行监控以保证工程质量。由于每一道工序都或多或少的导致了最终建筑物的质量,因此配备专人对工序质量进行检测,能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保证了每一道工序的高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也要注重以工程本身为主,工序鉴定不能盲目而缺乏方向。在施工过程中,要不定期的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抽查的范围涵盖有工序操作质量,以及产品的质量等方面,这种抽查可以是不定时的,也可以专门挑选时间进行,目的是测量实际操作与行业标准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应更改,以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

其次,施工要选用高质量的混凝土。考虑到混凝土在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中应用的范围之广,相关部门要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避免由于混凝土质量不达标而造成的建筑工程出现瑕疵。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涵盖了骨料质量高低、水泥的好坏以及添加剂的选用。要选用质量高的骨料,就要分品种、规格、产地对骨料进行抽样检测,对没有通过检测材料要坚决抛弃不用;结合到制造工艺来选用相应添加剂,并考虑到添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谨慎地选用添加剂的种类;在施工过程中,要以施工要求为基础,选取适合的浇筑方法与浇筑时间,并严格掌握好浇捣时间,避免混凝土成型出现错误,在其成型前择机进行两次压实,将内部的气泡排出。在最后进行验收时,模板拼接要仔细缜密,防止出现漏浆的情况。【3】

最后,完善健全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并在实际施工中要严格遵守定下来的制度。由于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复杂性,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只有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建筑物施工的质量。因此切实有效管理制度的出台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对企业的竞争力也有较大的加成,助力了企业的腾飞。

三、总结

改革开放正在进入关键阶段,社会经济的大踏步向前带来了更大的城市建设规模,在这样的浪潮中,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中,表面的繁荣下隐藏着我国落后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相信有了建筑企业的足够重视,施工单位的贯彻执行,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建筑能够拔地而起。

参考文献

篇11

引言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涉及技术、经济、质量、进度、安全等各项管理的综合管理活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否做好现场管理关系到项目是否能按时完工、是否能够盈利、质量是否达标、安全是否得到保障,因此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企业的竞争中,做好了施工现场管理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了保障。在我国这种以建筑业为主要的国民经济产业中,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尤为重要。

一、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界发展的必要趋势,同时也是实现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当中,建筑可持续发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所接受,而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建筑可持续发展是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用尽可能少的材料及工期对工程项目进行施工,而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正好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缩短工期、减少用材。在现代化生产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运用到高层、超高层、复杂的建筑设计当中,在这样的一种趋势下,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必须要同步跟上,保证用科学规范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施工人员管理不到位

建筑施工从设计到施工参与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多,再加上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因此参与的人员和劳动力数量一般很大,这也带来了对施工现场人员灌流的难度,首先,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专业素质,常常会出现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定而造成质量缺陷的问题,施工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频发,给现场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施工人员的管理问题一直是其最突出也是最难的问题。

2、现场物料管理不严格

建筑施工中所需的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基础条件,在建筑工程的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建筑工程施工中所用到的施工材料种类繁多、规格不一、性能各异。材料的保管问题和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都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比较突出。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此外,不注重对施工现场设备的管理和养护,导致设备老化现象严重,也会埋下施工隐患。

3、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较为突出

安全施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不但影响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着工程进度,更决定着企业形象的好坏。建筑施工中建筑项目具有流动性、生产环境复杂、生产时间长、变化因素多等一般性特点,建筑工程的安全会影响施工人员或者是使用该建筑的人员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建筑工程的安全甚至还会更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性,所以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一些工作人员安全帽的佩戴不正确,甚至还有的工作人员没有佩戴安全帽;在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基础开挖深度深,对相当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要进行处理,如果支护方式对选择不当会造成重大的生产财产损失,如滑坡对周边原有建筑的影响,对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施工现场的警示牌、安全警示标语的管理也比较马虎;在施工现场的用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很容易发生漏电事故。

4、追求施工进度,忽略经济效益

在很多施工方看来,能够如期完工是最重要的,因此只重视施工进度管理,忽视了安全、质量、成本的管理。在现场管理中,很多施工方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并没有将施工进度与经济效益有效的结合起来,争取做到经济效益与施工进度并重,因此可能造成了项目的亏损,为了弥补这些亏损,最终运用不合理的,不正当的行为进行弥补。

三、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教育

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管理教育,强调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明确施工现场管理的目的。施工现场所取得的绩效与现场作业人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将工期最短、成本最低、质量最优与作业人员能够得到的报酬挂钩,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积极性。不定期的对施工队伍进行考核,将施工现场管理的观念深入到每位作业人员的心中。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是健全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方针的体现,安全生产管理要贯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让每个作业人员明白生命财产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是高于一切的。施工方、建设方及监理方要随时将安全管理实施到日常的每个工作细节当中,让安全管理深入人心,排除安全隐患,做好安全检查。

3、创新管理模式

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被不断运用到工程建设中,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也要不断创新,要使之符合现代化建设的特点。用机器加工代替手工作业及减少劳动强度来改革施工工艺;对于门窗及各种大面积使用的材料采用工厂化生产提高工作效力;必要的时候设置混凝土搅拌站,或者购用商品混凝土。运用新的管理模式,使得能够适应现代化生产模式。

4、加强人员、材料、机械的管理

现场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现场施工的人员、材料、机械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人员上提高作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满足班组间的协调配合;对于施工现场的材料要做好购置及使用登记,用多少取多少,做到不浪费;对于施工机械要做好进出场安排、使用中的机械要安置好位置,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

5、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5.1 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根据现场施工的特点,安排施工管理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施工经验丰富的人员组建技术管理体系,重点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各分项工程开工前,按照既定施工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再通过精心组织施工使施工顺利进行。

5.2 建立并健全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5.2.1 建立现场施工检查监督制度。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实施措施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尤其要针对相应的危险源进行深入检查,在发现问题和隐患后要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安排专门的安全员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巡检,确保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正常执行。定期针对各个重要施工部分进行专项检查,并且制定严格的考核措施。

5.2.2 建立现场施工技术档案制度。技术档案资料是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几个部分所必须要用到的专业性资料,施工单位在对这部分资料进行移交的过程中,要确保资料本身的完整性、精确性,最终由建设单位来进行资料保存,这部分资料能够为未来的建筑扩建、维修、改造等提供精确的数据。

5.3 加强进度管理,确保工程预期交付

5.3.1 检查施工组织方案的实施。检查施工队落实施工组织方案的人员、机具情况,纠正错误和不合适的安排和做法;检查原材料、半成品的进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

5.3.2 及时做好协调工作。一是积极排除故障,解决影响施工的停水停电事件;二是与工地周边联系,解决施工中各种纠纷;三是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各种管道、配电线路的位置和走向;四是督促班组分工协作,按要求施工,确保按期交工。

5.4 注重建筑工地现场深基坑、基桩、灌注桩等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能够全面的保护建筑地基的稳定性,一般采用土钉墙支护深基坑的施工,土钉墙是由天然土体通过土钉就地加固并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相结合而成,从而形成一个类似重力挡土墙,从而依靠该种重力抵抗墙后土的压力。土钉和土体形成复合体,同时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能力以及承载能力。在现场施工中基桩的种类较多,但都是为了全面的提升整个工程的坚固性。当地基上部软弱而下部太深时要采用深埋基桩的情况,如果软土层较厚,还要将基桩进行沉降,满足地籍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一般都是采用锤击震动或者震动冲击等方式开展,杜绝软土层对地基的危害,因此灌注桩在提升地基稳定性中具有更加针对性,对于灌注桩的混凝土浇筑要设置钢筋槽笼进行地基的稳定,进而提升整个工程的质量。

7、加强质量管理

在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对施工过程中的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管理与控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并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措施及检验评价标准,以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管,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施工现场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企业获得更大利润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举措。建立最具优势核心竞争力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既保证着施工的效益和质量,也维护着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命脉。不管是对于项目本身,还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制定一套科学合理、规范标准化的现场管理办法都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篇12

1 我国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进行着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房地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该产业庞大的建设规模和从业人员队伍,使建筑施工行业生产作业呈现出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高的特点。建筑施工生产发生的安全事故给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其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给国家和集体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十分严峻。

1.1 法律法规不健全,贯彻执行不彻底、政府部门监管不严

现阶段,我国专门针对建筑业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够健全。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自建国以来,在所有的颁布并实施的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中,专门针对建筑业的却只有199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2004年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一些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够强和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导致某些环节无法规可循,同时,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现象。而在法律法规的现场执行过程中,很多企业不重视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这也进一步的削弱了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另外在政府部门方面,一些主管部门对国家下达的有关安全管理的文件没有很好地贯彻实施,使得监管失控状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事故隐患大量存在。

1.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很多建筑施工项目在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时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编方案多,针对性差,执行不够;喊口号多,教育培训不深入;审批签字多,分析研究少;会议讨论多,现场检查少。

第一,各项目施工现场普遍存在施工措施及安全方案等没有针对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编制的问题,大多数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均按照模板套格式,这也导致这些措施方案的针对性不强,可执行性不高,让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到位、方案先行成为了空谈,严重影响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技术性和科学性。

第二,许多施工项目存在安全管理人员不到位或者不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的问题,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均为挂名、实际并未到工地现场参与管理。例如在许多劳务分包队伍中,现场施工过程中均未安排专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的安全员也是“挂名”的,有名无实,甚至有的分包队伍施工现场都没有持证的安全管理人员,自身安全管理混乱。在项目总承包单位中,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人员“挂名”的现象多,现场管理人员与备案上报的不符,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等。

第三,由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制度不完善,这也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使责任并没有落到实处。而监理企业作为现场监督单位,在行使监理权力过程中,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对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等审批只是走过场、签字,对方案研究、审批不认真,甚至于有一些监理工程师自身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等规范不熟悉,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方案、措施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不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四,目前,建筑工地上的多数工人都是农民工,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教育,自身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并且在出现事故时,不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许多施工项目对于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及培训很不到位,进场三级教育、特殊工种作业教育、季节性教育、危险性较大施工作业上岗前教育等等均不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现场安全教育多为走形式、做资料,安全教育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对于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无实质性作用。施工现场由于施工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变动频繁,许多劳务队伍新进场的工人未及时的进行进场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就已经上岗作业,在施工作业中对于作业环境以及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认识不够,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而这一部分作业人员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人员。

1.3 安全检查不彻底、整改落实不到位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各层次的检查均较多,政府部门、公司、项目部、班组内部等,各类型的检查也较多,消防安全、机械安全、临电安全等,打算呢往往这些检查均存在检查时不仔细,许多检查只是走过程、走形式,并不能真正的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即使在检查中发现现场存在安全隐患也不予以高度的重视,为了节约施工成本投入,不愿意在安全管理与隐患整改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这就导致了很多安全检查失去了意义,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例如,许多政府部门等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听汇报讲解多,深入现场检查督促的少,往往并不能发现现场实际存在的安全隐患。公司级检查中,一般安全检查时间仓促,检查人员对施工现场环境等并不熟悉,这也导致了很多公司级的安全检查只是走过场、走形式,对于施工现场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和指导意义不大。在项目部以及班组内部组织的检查中,由于现场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熟悉、了解程度较高,往往切实能够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但是由于大部分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无法直接安排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相关作业,导致了安全隐患发现后整改落实不及时或执行效果不佳。特别是对于一些整改难度较大的、整改需要投入较大的安全隐患,项目部及班组在整改过程中反应均较慢,这就造成了安全隐患长时间得不到及时消除的现状。

1.4 盲目抢工

现阶段许多由房地产企业开发的项目为了加快资金的周转,及时收回成本,现场的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完成产值任务,往往在工期上盲目的追求施工速度。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一味盲目的的追求工期短,施工快,导致了施工现场出现很多无计划安排甚至在施工条件及施工环境尚不具备的前提下就安排施工的现象。这样的盲目抢工,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必然得不到有力保障,而盲目抢工阶段往往也是施工现场安全、质量事故频发的阶段。

1.5 现场机械设备、材料管理使用混乱

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种大小型机械设备、材料等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的施工单位在进行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机械设备及材料管理均比较严格,但是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现场大型机械如塔吊、施工升降机等,在施工的前期选择时均较为细致和认真,但是一旦大型机械安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之后,现场对于大型机械的日常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不够。例如很多项目施工现场的塔吊吊钩、钢丝绳等磨损已十分严重仍在继续冒险使用,甚至于有的塔吊标准节连接销已经松动。施工升降机附墙件连接螺栓松动、门联锁装置损坏、限位装置失效等现场时有发生。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大型机械的管理缺乏了解,不能及时的发现大型机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机械冒险使用危险性极大。

第二,现场使用的各种中小型机械管理、使用混乱。大部分的施工项目机械安全管理的重点全部在大型机械上,对于现场大量使用的小型机械设备等管理不足。主要体现在现场使用的大量手持式电动工具等,工人随意接长电源线、随意拆除工具传动部位防护罩、破损严重存在漏电或伤人可能性仍在继续使用。其次是现场使用的小型机械设备等许多均不属于正规大型厂家生产,甚至许多是“三无产品”,其本身的安全性能就不高。

第三,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等不仅对工程的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现场的安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现场现场使用非常多钢管、扣件、密目网、装饰装修材料、机电设备等,这些材料的质量和性能都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安全和质量,例如现场大量使用的钢管、扣件等,一旦这些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等不符合要求,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危及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等支撑、维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一旦出现事故将会是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在机电安装和后期的室内装饰装修阶段,进场的很多设备、材料等均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影响重大。大型机电设备在安装过程中涉及到大型起重吊装作业,一旦吊装方案编制不合理或者起重机械设备选择不当等出现安装事故,后果也将不堪设想。装饰装修阶段进场的大量易燃材料也是对安全管理的重大考验,尤其是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2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国安全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12字方针,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总结主要取决于人、物、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为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就必须首先从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进行控制和管理,现就此几方面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如下:

(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施工现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条例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做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体制完善,责任、权利相结合,不断完善安全管理考核制度,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和奖惩办法,制定奖罚分明的激励制度,以此充分调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政府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落实监督管理责任,从严执行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加大对施工项目的现场安全检查监督力度,把安全监督检查与行业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并形成联动体系,以确保监管力度和效果。

(二)各类监督机构要发挥其监督作用,加强对典型问题,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查处力度。

政府部门及其他监督管理机构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典型问题应严格检查、杜绝安全隐患。对于一些无视工人生产安全、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责任不落实、现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施工企业和单位,要与经济挂钩,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尤其对于安全隐患不整改的,要加大处罚力度。对于造成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在查清事故原因后,要加大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力求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现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结合我国现阶段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培训不仅仅需要针对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还需要针对施工现场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人员,做到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施工现场的许多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知识就有限,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其有能力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能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同时,在施工现场施工作业队伍、人员的选择上,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的筛选工作,要选择有一定资质和能力水平的施工作业队伍,要选择有施工经验的施工作业人员,要选择有操作资格证、上岗证等相应资格证件的施工作业人员。对于进场的农民工,要重点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从源头上消除不重视安全的思想,整体增强施工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坚持计划性、长期性、系统性,把这项工作纳入职工的育培训计划,采取多样形式,适时适地,严谨认真地落实好进场教育,特种及特定教育,正常性的教育培训。

(四)完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加大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力度。

首先,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的投入必须做好投入到位,专款专用,要分清主次轻重,明确安全投入的必要性,建筑施工的安全设施投入不能节省,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整个施工项目乃至整个施工单位都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要充分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并要按规定进行设置,确保能充分发挥其安全防范作用。例如施工现场“四口、五临边”的防护,要采取可靠的定型化防护,既能实现安全防护功能,又经济美观。在危险处设置危险警示标志等。

其次,要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工作。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要配备齐全,岗位责任落实到位,施工现场要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所有安全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对现场违规操作班组、违章作业人员给予相应的教育,对情节严重的要按照管理规定进行相应处罚。在组织进行日常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同时,还要根据施工季节及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组织季节性和专项安全检查,确保项目自身安全检查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在项目部自身做好安全检查的同时,施工单位公司级安全管理部门应经常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或专项检查,并及时反馈监督检查情况,用以促进项目安全管理。另外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方针,重点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标准化管理,确保施工任务安全正常进行。

(五)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工作。

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不同于普通的车辆等,一般没有明确的报废期限要求,往往只要机械设备还能工作,施工单位就会一直使用,但是实际上一些机械设备经过长时间使用,即使某些功能还可以运行,但是因为使用时间较长、维修保养不够,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已经处于安全的临界点,状态已极不稳定,但很多施工单位出于经济的考虑,认为购置新机械设备花费巨大,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能省则省的思想继续使用已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设备工作,往往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及时检查更新安全设施以及机械设备是预防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加大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安全设施,尽量减少或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现场的机械设备要做到及时检查,并定期进行修理和维护,对于应该淘汰的要做到坚决淘汰更换。总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安全的防范意识,做好安全准备工作。

3 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关系重大。一方面其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如果不科学合理的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现场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损害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发生死亡事故。另一方面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还关系到施工单位自身的利益。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或人员伤亡事故,将会严重影响施工企业的施工进度,会给施工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其经济效益等的实现。

总之,施工单位只有增强安全生产的危机感、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措施,严格检查制度落实,才能在建筑施工现场营造出安全的工作环境,避免事故发生,杜绝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