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心理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心理分析

篇1

2 结果

患者359例,其中紧张恐惧125例,占34.8%;焦虑不安114例,占31.7%。情绪低落94例,占26.1%。抗治26例,占7.2%。

3 讨论

3.1 急诊患者就诊时心理特点。

3.1.1 紧张恐惧心理 由于忽然遭受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而前来就诊,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甚至有濒死感。如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中毒、颅脑外伤等,此类病例约占就诊人数的34.8%。

3.1.2 焦虑不安心理 因为发病急骤,有的患者身边无亲属或同伴陪伴而备感不安,有的因在单位或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使其放心不下工作或家庭负担而显得顾虑重重,焦虑不安,此类患者约占就诊人数的31.7%。

3.1.3 情绪低落心理 因车祸、工伤等致残或突然失去亲友,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而处于不敢或不愿意接受现实,表现为表情淡漠、情绪极度低落、对周围的刺激无反应、不言语、无主诉、拒答等,此类患者约占就诊人数的26.1%。

3.1.4 抗治心理:多见于服毒自杀、伤残、久治效果不佳的患者,因为对生活治疗失去信心而抗拒各种治疗与护理,表现为不与医护人员合作,自行拔除各种导管,易激动等,此类患者约占就诊人数的7.2%。

3.2 急诊患者的心理需要。

3.2.1 希望尽快得到救治 如心绞痛、气管梗阻、哮喘、休克等患者,自觉症状重,难以忍受,希望能立即得到救治,解除症状。

3.2.2 安全需要 患者非常关心医院的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条件,迫切需要得到安全、有效、快速、准确的诊断与治疗。

3.2.3 关怀和安慰需要 急诊患者由于病情重,加上当时的条件限制,不能或不便于行动,主动性减弱,适应能力低,感情脆弱,需要及时的安慰和关怀,给予心理支持。

3.2.4 依赖心理:表现在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和对陪护的依赖,希望身边有亲属陪伴来分担压力,如患者需要亲属或同伴不离身边,手握手或相拥等。

3.3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

3.3.1 抓主要矛盾快速救治 医护人员应具有高度同情心与责任心,通过观察,抓住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病因进行救治。

3.3.2 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 急诊患者常通过察言观色,从医护人员的表情,言行中判断自己的疾病及预后,因此医护人员应言语亲切,动作温柔,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地进行急救,取得患者的信赖,增加安全感。

3.3.3 留适量亲属陪伴 既能协助照顾患者,又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处于有利的治疗心理状态。

3.3.4 发挥语言效应,给予心理关怀 语言对人体的心理及生理活动均具有影响,良好的语言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 力,使心情愉快,起到促进康复,保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篇2

中国是一个比较讲究“关系”的社会,有句话说得很贴切:先做朋友再做生意。意思就是说双方先认识,建立关系,然后再开始谈生意。生意是免不了要谈判的,定价格,谈费用,要支持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一谈判的。因为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要求不同,谈判就免不了要冲突。大多数中国人是不喜欢冲突的,甚至害怕冲突,因为他们怕影响双方的“关系”,怕影响到下一次合作。

其实一个真正的谈判高手,他们会明白,冲突的焦点在于自身或者所代表公司的利益冲突,并不是双方个人关系的冲突。如果能够在谈判桌上谈的一清二楚,能够拍板的地方确定下来,不能确定的地方在等领导拍板。而不至于谈判过后,因为谈判中害怕冲突,而“谦让”很多,导致公司利益受损,反而会在心中结下一个“疙瘩”,生意没做好,关系也受到了影响,与其窝着藏着,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作者周围越来越多的同事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当我们与商进行销售任务与费用支持谈判的时候,我们都会在谈判桌上讲的一清二楚,而不至于糊里糊涂,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与双方的私人关系,双方合作起来心里也顺。

心理二:谈判是一个双方的过程。

相信大多数人在刚刚做商务谈判的时候,面对实力巨大的谈判对手,心中都会有点怵。比如,如果你是应聘者,想去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公司应聘,那么当对方询问你的薪资要求时,你肯定会说:按照贵公司的薪资标准即可,而不敢提出自己心中的薪资要求,无论这个薪资是高于公司标准,还是低于公司标准。那么当你去应聘一家不知名的小企业的时候,你的态度会不一样,你可能会直截了当地“开高”,提出自己的薪资要求。究其原因,面对五百强企业,你害怕被拒绝;面对小企业,他害怕被拒绝。其实这种心理往往会影响到谈判的结果。

在谈判中,有一种奇怪的心理,就是谈判双方都会认为自己处于谈判的下风。比如当你向公司老板提出提薪的要求,这个时候,对于老板的心理是:我不想失去这位员工,他工作还挺得力,帮助我处理了很多事情,现在物价飞涨,或许应该给他涨工资了。员工的心理是:其实老板对我们还是不薄的,想想在另外一家公司工作的张三李四,他们的工资还不如我,或许我不应该提出涨薪要求。在谈判中,我们熟悉自己的压力,而忽视谈判对手的压力。

而对于谈判高手来说,当他面对这种境况的时候,他会把自己放在谈判对手的位置上,去理解谈判对手的压力,从而在谈判中克服这种压力,从容的面对谈判,保证了自己或公司想要的结果。

心理三:谈判从拒绝开始。

篇3

1 产程中的心理分析及处理

首先是担忧。产妇对能否顺利分娩,能否渡过这一人生关口,能否承受宫缩的疼痛,能否产下一个健康的宝宝等等问题表示担忧。因此医护人员首先应对产妇进行宣教,告诉其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应该勇敢面对。产痛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是难以承受的。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都会给予正确的指导,以减轻分娩对产妇造成的痛苦,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担忧。

二是恐惧。产妇的恐惧来自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表现为不安、焦虑、紧张、不止甚至大喊大叫,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强烈要求剖宫产,结果致难产,剖宫产率上升。因此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产妇,带她们熟悉环境,主动同产妇聊天,消除陌生感,拉近医患间的距离,还可让产妇倾听轻音乐,使产妇的紧张情绪放松下来,再次对产妇进行仔细的检查,动作轻柔,语言亲切,并让产妇知道产程的进展情况,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若遇异常情况,应镇静、有分寸地向产妇说明情况,消除其疑虑,增加产妇的信心,并让其与医护人员配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再有协助家属完成陪产工作。在宫缩时可给予适当的抚慰、按摩、紧握产妇的手,使其有安全感。宫缩间歇可给产妇适当喂水、擦汗、鼓励,对那些痛阈低的产妇,指导她们阵痛时调整呼吸,双方抚摸腹部,并耐心开导她们,不要喊叫或哭闹,那样会消耗体力,造成难产、新生儿窒息、产后腹胀等。

2 产程的心理分析及处理

首先是依赖心理。产妇往往认为宫口开全了,剩下的事就该医生护士处理,要求尽快让胎儿娩出。这时应向产妇讲明,此产程还需要一段时间,医护人员仅仅是“助产”,而她才是分娩的主人,只有通过她的努力新生命才会诞生。

其次是担忧,担心不会用力,胎儿分娩过程中会出现异常。这时产妇多有体力消耗,疲惫不堪。医护人员应教产妇如何使用腹压,在宫缩间歇时放松,保存体力,以防胎儿出头时无力造成新生儿窒息,密切监护胎心情况,使产妇放心,对过度疲劳的产妇应给予吸氧,静脉滴注葡萄糖或缩宫剂,增强产妇分娩信心,若遇异常情况,果断处理,争分夺秒,忙而不乱,减少产妇的思想负担,尽快结束分娩,保证胎儿顺利娩出及产妇的生命安全。

3 产程中的心理分析及处理

篇4

读者阅读心理研究的是读者在借阅活动中的心理,通过读者在图书馆借阅活动中的种种表现,着重研究读者的心理现象、心理特征,揭示读者在资料室这个特定环境中的各种心理活动与行为。

本文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对读者阅读心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1阅读行为与方法

阅读行为是读者在阅读中生理和心理过程的表现形式,它是实现阅读目的、内容、效果的手段。阅读行为的实现过程,是人们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对文献载体信息符号的感知过程。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等基础条件,还应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方法大体分为五种:第一,循序渐进法;第二,学以致用法;第三,温故知新法;第四,吟诵相问法;第五,交叉阅读法。根据不同读者的心理,及思维活动规律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能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2阅读动机

阅读动机一般指阅读的动力因素,又叫阅读动力。人的一切行动都是从一定动机出发的,阅读动机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划分:(1)阅读动机有正确与错误、高与低之分。正确的阅读动机主要来自正确的人生观,崇高的生活和学习目的,只有自觉地把自己与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一种时代的责任感和迫切感,学好自己的专业,完成个人的志愿,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其动机才是正确的、高尚的。而一切仅仅从利己主义出发,追求个人名利,为个人狭隘的利益而阅读的动机则是错误的,不高尚的。 (2)阅读动机有直接、间接之分。直接阅读动机是由对阅读的直接兴趣,对阅读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这类动机比较具体,具有实际效能。间接阅读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要求的反映。大学生中多数是为了学习而阅读,有一个远景规划,这一动机一旦形成,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

3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受心理支配而各有所异,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作为读者阅读重要因素的阅读兴趣有两个含义:(1)对阅读的喜爱程度,即直接阅读兴趣,它是产生在学习过程中,受知识内容影响而直接引起的;(2)对某种典型或某种类别文章的选择,即间接阅读兴趣,它多数是为了取得良好成绩,而作为突击性阅读的一种兴趣。

阅读的过程也就是获得兴趣的过程,而兴趣又可以推动人们去接近图书,同阅读动机一样,任何读者的阅读都会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不同时期他们的阅读兴趣是不一样的。我们只有掌握了读者阅读兴趣的异同,才能加强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使直接阅读兴趣和间接阅读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4阅读目的

实现阅读愿望,完成阅读行为,达到阅读效果的要求,称为阅读目的。阅读目的可分为四类:(1)学习型阅读目的,读者阅读文献是为了获得系统的知识;(2)研究型阅读目的,是为了探索未知,创造新的知识;(3)应用型阅读目的,读者阅读文献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具体疑难,有针对性地吸取知识;(4)享受型阅读目的,读者浏览书刊杂志,是为了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篇5

除了上学,晓凡跟朋友约会参加一些公共活动也经常迟到。他迟迟不出门,临近约定的时间就发短信:对不起,我这边的事情还没完,马上就到。晓凡说的“马上”,有时候是半个钟头,有时候是一个钟头,让大家等得断肠。尽管这样,晓凡还是认为“马上”是一个很好用的词,因为它有无限的不确定性,又能给在等待的朋友一种心理安慰,让他们知道自己很快就会出现。

晓凡觉得,自己心里总有些拿不起放不下的东西,所以一定要把所有事情都拖到最后一刻。他也知道这样不大好,看到老师、同学或朋友不高兴的脸色,他也很心虚,但总是改不掉。

心理分析

经常迟到其实是一种心理强迫。不少人上学或上班、约会都会迟到,偶尔迟到无可厚非,倘若迟到成了家常便饭,就可能是心理强迫症。

不难发现,那些爱迟到的人似乎总是迟到。远程的约会,他要迟到;在他家旁碰面,他还是可能迟到;连你早早到他家,坐在客厅里等,只见他东摸摸、西磨磨,到头来仍然无法准时出发。

总是迟到的人心里总认为时间还多、还有一些时间、大概正好可以赶上、不会迟到太久、别的人也不可能准时……最后则是:急也没有用,反正已经迟了!因而迟到就成了习惯。

晓凡之所以有迟到强迫心理,很可能是因为对学习和参加集体活动倦怠。如果他对学习和参加集体活动兴趣大、热情高,即使路程再远也会克服困难保证准点,而如果缺乏热情和兴趣,却又不擅长表达不满,就容易出现经常迟到这种无意识现象,这种心理机制在精神分析学中称之为“被动攻击”,也就是用被动消极的方式来象征性地表达不满。至于找借口,则只是想借此来避免尴尬和惩罚,他还意识不到自己迟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和心理冲突,这在心理学中称之为“自我合理化”。

而晓凡之所以约会迟到,一来是习惯性心理,二来,他可能也是用这种方式来衡量朋友与自己的关系到底有多铁,朋友们是否愿意为自己牺牲时间。当然,他也有焦虑,这种焦虑让他约会时都会担心学习或其他活动有没有顺利完成,这些内心无法解决的情绪,在脑中形成一种抵抗脑波,间接地指挥他逃离即将面对的一切。

心理处方

对于晓凡这类人来说,首先要追究自己为什么总是迟到。如果是学习压力过于繁重,就最好给自己的学习提提速,以保证晚间有6~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如果是想让朋友无条件等待迟到的自己,就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等待者的位子上,想想自己被迫等待时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果是太在乎细节,就要多做心理调节,让任何事情都顺其自然,学习资料忘带了就不带了,头发有点脏了就再忍一忍。长此以往,克服了焦虑情绪,迟到便会减少。

另一方面,用规律化生活调整迟到心理,也是很有效的策略。晓凡应该尝试发掘一些早到的好处。比如提前10 分钟到学校,清理一下书包、课桌,把昨晚做过的作业再浏览检查一下,把一天需要做的事情理顺。尝试改变所有跟迟到有关的心理惯性。比如要学会循序渐进调整生活状态,每天的学习生活要仔细规划逐样完成,然后在睡前“清空”大脑,每天做到让自己的上床时间提前半个小时。

此外,以下几点小习惯,也可以使生活更加规律化,从而调整自己长期以来的迟到心理。

1.准备一本备忘录并且带在身边,将每一个重要时刻都记在上面。口头承诺很容易忘记,而记录在本子上的承诺,能更好地兑现。

2.为迟到设置“路障”。提前做好出门准备,比最初的计划提前10~15分钟。

篇6

1 术前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1.1 心理分析

1.1.1 焦虑、恐惧心理 手术本身可以认为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恐惧和焦虑是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主要是对手术知识缺乏、惧怕疼痛、残废、死亡;恐惧医务人员不尽职尽责或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医院设备不完善;或恐惧进修生、实习生操作,从而担心手术中的安全问题。

1.1.2 期望过高心理 认为手术后一切会恢复如初,病人对手术的积极性较高,迫切要求尽早手术。但这类病人常常想不到手术弊端的一面,对手术的结果常常是期望高于现实。

1.1.3 疑迟心理 指诊断不明、行手术探查的病人或家庭经济困难、或估计术后效果不理想的病人,对是否手术犹豫不决、情绪不稳定,时而烦躁不安。

1.2 心理护理对策

1.2.1 焦虑、恐惧心理是术前心理护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护理人员在术前要与病人详细交谈,了解其恐惧的原因,予以针对性开导、解释,以同类术后病人做示范,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减少病人不必要的顾虑,并动员病人家属克服消极紧张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病人,鼓励病人,给病人以积极的心理安慰,缓解病人恐惧情绪;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通过谈心缩短医患间感情上的距离,医护人员在言行表情上要显示对手术充满信心,并向病人保证尽最大努力为病人进行手术,以树立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进而缓解恐惧心理;必要时用暗示疗法,使病人明确是其最信赖的、技术最高明的医生做其主刀,增加病人安全感,缓解恐惧心理;对于精神特别紧张的病人,术前适当进行呼吸松弛训练和肌肉松弛训练,从而达到心理安定、减轻焦虑和恐惧的目的。

1.2.2 对手术期望过高的病人,心理障碍常出现于术后效果不满意时,术前心理护理的方法是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困难和弊端,可能出现的不理想问题,让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减少对手术的过高期望和不理想效果所形成的心理反差,预防手术不理想所致心理障碍。

1.2.3 疑迟型心理的病人,对制定手术方案的参与意识较强,医护人员要让病人参与制定方案,讲清手术的利弊,使其在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于病情需要、病人认识不足、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病人,要向病人讲明手术对其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并动员其亲属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2 术中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进入手术室的病人都有紧张、恐惧和疑虑心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对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

2.1 对全麻病人的心理护理 全麻病人的心理护理关键是在麻醉诱导期,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回答病人的询问,向病人说明麻醉和手术是安全的,消除病人疑虑和恐惧;在未行麻醉前,护士可与病人交谈与手术无关的问题,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对医护人员充满信任感,有利于顺利度过诱导期。

2.2 对非全麻病人的心理护理 此类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的基础,而患者的合作来自于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护士要主动安慰病人情绪,设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的情绪尽快松弛下来;要满足病人提出的一些要求,如搔搔痒、按摩肢体等,并要鼓励病人的意志,提高病人的痛阈;在手术的每一个环节上,要及时地预测即将出现的情况,及时给病人以暗示和鼓励,取得病人配合。

3 术后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术后是病人心理问题比较集中并反应强烈的阶段,术后的反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手术结果的忧郁,二是术后疼痛。术后忧郁多见于术后伤残缺损和重要器官术后的病人。持续性疼痛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如心理抑郁状态、心理退化、对术后反应认识不足、缺陷心理等都能加重疼痛程度和使疼痛时间延长。

篇7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18―02

笔者对32例癌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发现癌症患者一般有怀疑、恐惧、焦虑、彷徨、抑郁、求生等心理变化,只要针对各类心理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满足愿望,就能使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癌症患者,男18例,女14例;最小42岁,最大80岁,平均61岁。

2 心理分析

2.1 知识缺乏

过去。人们一直视癌症为“不治之症”,得了癌症就象被宣判死刑,对癌症产生恐惧心理,常表现出惊恐不安、焦虑、彷徨、消极和悲观情绪。入院后。看到或听到一部分癌症晚期患者不仅经历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癌痛等躯体痛苦,还使家庭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最终还是死亡,片面地认为这也是自己的下场,对治疗失去信心。

2.2 情感创伤及亲人背弃

本组的32例患者中有的曾有不幸婚姻史,有的夫妻感情不好,他们在患病前精神上已受到伤害,患了癌症无异于雪上加霜;有的患者因单位效益不好,又没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精神、物质方面的关爱。众所周知,人在遇到挫折时,往往感情上变得格外脆弱。对癌症患者,不仅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关怀,而且需要亲友、同事及社会的鼓励和帮助,当这一切都得不到满足后,必然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孤独感。

2.3 难以沉重的经济负担

癌症需要长期治疗,随时都有复发的可能,因而癌症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巩固治疗。然而癌症患者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将难以长期坚持治疗。临床上有些长期坚持治疗的患者,明显地延长了生命,生存质量也明显提高,有些患者则因经费问题,不得不放弃治疗,但又担心疾病恶化发展,在痛苦、抑郁、恐惧和无奈中度日。

2.4 有缺陷的个性特征

一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一般取决于其人格特征以及处理挫折所惯用的方式,由于个体生理、心理特征不同,对心理刺激的易感性或抵抗力,表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样是患了癌症,甚至也是经济窘困或情感创伤,不同性格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观念。性格开朗、意志坚强、热爱生活的患者,能以积极的应对方式排解心中的抑郁情绪。而性格比较内向、敏感的人,不愿以倾诉、转移等方式排解心中的抑郁情绪,而是以自责、自伤、甚至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现实。可以说,患者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疾病的转归和发展。

3 心理疏导

3.1 消除患者对癌症的恐惧

对癌症患者比较敏感的问题,医务人员须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提高他们对癌症的认识,讲述治愈癌症或生命得到延长的具体例子,使之在各项治疗中充分合作,减轻心理反应,鼓励患者树立坚强意志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新人及社会的支持

癌症患者治疗的成功与否,与亲友、同事、社会的鼓励和帮助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与家庭支持更密切相关,家属与患者接触最多,最能影响患者的心理,一声叹息、一个眼神都会使患者产生心理负担。所以,护士应多和患者家属沟通,在患者治疗或康复过程中。不仅给予精神鼓励和经济支持,还要给予精心而适度的生活照顾,使患者体验到亲人的关爱和温暖,利于患者康复,重返社会。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因人而异的心理干预

护士与患者通过特定的护理与被护理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称为护患关系,它是护理实践中众多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施心理疏导的基础,它可以减轻患者的疾苦,缓和焦虑,激发患者的希望和信心。在护患关系满意的情况下,护士在患者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威信,护士的要求、承诺和解释易为患者所接受,从而保证了可靠的护理效果。通过与患者交流语言、观察行为等,及时捕捉信息,了解其心理状态,特别是那些性格孤僻内向、抑郁、个性有缺陷、情绪不稳定的患者,更需要密切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如通过交谈,找出引起抑郁因素,给予适当开导,让他们倾诉内心的苦闷,发泄其负性情绪;安排他们与那些性格开朗乐观的患者同住一个病房,便于一起交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影响其消极悲观的心态,从而带来正面效应,通过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战胜自身的心理弱点,以其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面对癌症和自己的人生。

篇8

要想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首先必须了解患者有哪些心理反应。因此, 日常护理过程中, 要密切观察患者, 经常与患者沟通, 做出正确的护理心理诊断, 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作者多年来对危重患者着重实施心理护理, 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危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

1. 1 焦虑 由于危重患者病情一般来说起病突然, 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患病后患者长期卧床, 丧失自理能力, 加之疾病的折磨, 往往会使患者心情紧张, 焦急不安。

1. 2 恐惧 疾病给患者所带来的痛苦以及基本生活能力的下降, 加之担心疾病的预后, 及看见同病的病友, 会加重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进而产生对死亡的恐惧。

1. 3 忧郁 看见别人都过得健康快乐, 联想自己重病在身, 不仅要忍受疾病的痛苦, 而且对家庭、事业都无能为力, 往往整日心事重重, 同时还会对自己的治疗感到忧郁。

1. 4 多疑 患者由于病情较严重, 经常会把自己的病情往最坏处想, 即使医护人员及家属再三开导, 他们也会认为我们的话只是善意的谎言。所以, 整天闷闷不乐, 胡思乱想。

1. 5 悲观绝望 尤其是久治不愈的患者, 他们会怀疑自己可能已经没有治疗价值了, 生命可能就要终结了, 感到前途一片黯然。

2 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2. 1 主动深入病房, 做好耐心解释工作, 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患者住院后最关心的就是医护人员的水平如何, 能否胜任对疾病的治疗。护士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 患者通过护士的言谈举止便可作出正确的判断。护士素质的高低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很微妙的影响, 体现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那就是高度的责任心, 同情心, 精湛熟练的护理技术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平时护理过程中, 要多运用安慰性语言, 举止端庄, 工作稳重有序, 以此影响患者的心理, 使其稳定, 并充满对治疗的信心。

2. 2 把患者当亲人, 多关心、体贴患者 患者患病后, 身心是很痛苦的。一方面, 我们积极努力地采取各种治疗手段来减轻身体的疾痛;另一方面, 要用爱心来抚平精神上的创伤。平日里多陪患者“唠唠嗑”, 拿一些疗效好的患者现身说教, 更多地重视患者的生活护理, 并且经常询问患者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并尽量给与满足, 使患者心情舒畅, 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2. 3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使他们正确对待疾病 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往往是对疾病的不了解所导致的。我们应多讲解介绍一些有关疾病的知识, 比如疾病的一些表现、症状、治疗、护理以及注意事项等等, 向患者准确介绍他的病情(必要时向患者保密)及其治疗情况, 同时向患者介绍我们独到的治疗手段以及科室老教授的名望等等, 使患者对自己的治疗心理有数, 消除患者的疑惑心理。了解自己应付困难的方法、建立适当的心理宣泄途径, 如向亲人、朋友倾诉等, 培养稳定的情绪, 克服敏感、焦虑、抑郁等不良人格特征[1]。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疾病, 并积极配合治疗, 消除焦虑、恐惧情绪。

2. 4 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危重患者住院后, 家属的焦虑表现均可使患者受感染。护士一方面应迅速、熟练、有条不紊地救治患者, 减轻患者肉体的痛苦, 使患者及家属产生安全感, 减轻焦虑;另一方面, 应安慰劝导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唉声叹气, 表现出情绪异常, 要面对现实, 沉着应对, 努力配合好医护人员, 用积极的心境感染患者, 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告知家属尽量谢绝太多的探视, 以给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另外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医疗费用的问题, 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要多关心、支持患者, 使他们感到一种家庭的幸福感。

3 讨论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危重患者的心理反应是相当复杂的, 心理因素不仅是使人致病的重要因素, 而且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细致周密、耐心体贴的心理护理可给危重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又可发挥患者的机体内部潜在的能力以增强免疫力, 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为此加强心理护理, 待患者似亲人, 把工作做到患者的心里, 让患者感到舒适、安全、满意、放心, 做患者的知心朋友, 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是达到解除疾痛、恢复健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篇9

一乔治逃婚行为心理分析

《梅宝》中的乔治的逃婚行为显得滑稽可笑,他并没有向女方说明自己的想法,他只想一逃了之。为什么他会出现这种逃婚行为,这里有着深层的个人和社会原因。

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乔治和梅宝却没有感情基础,显然乔治并不爱梅宝。乔治只是在短暂的休假期间和梅宝相识,便匆匆定婚,由于时间短暂,两个人不可能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了解对方。造成小说这一现象原因与英国社会的传统有关,按照英国传统,英国讲究门当户对,其中政治、经济起着决定性因素,男性的婚姻是由其社会地位和财产来决定,与之相配的女士的家庭背景也十分重要。小说中的乔治是政府公务员,公务员在英国社会是很体面的社会阶层,尽管他在海外任职,仍然成为淑女青睐的结婚对象,这就是为什么乔治在很短的时间就能找到新娘的原因。婚姻中的男女是否般配并不取决于个人的意愿,还要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英国的男女相识一般是在社交场合,例如,茶会、舞会、宴会等,社交场合等级越高,男女社会地位等级也就越高,男女双方由人引见,如果男方中意女方,可在适当的时候造访女方家里,女方家庭中男性成员会回访,在男女双方建立交往,互访几次之后,男方可在适当的时候向女方求婚、定婚。在这个过程中,男女双方门当户对十分重要,只有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遵循了世俗的礼仪,这桩婚事才会成功。在这种婚姻观念里男女感情被置放在了次要地位,甚至被完全忽视。从小说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乔治的婚约就是英国传统缔结的婚约,这个婚事看似无可挑剔,但在即将结婚的时候,乔治发现,自己当初不过是只看到了对方的外表而已,他并不真正了解对方性格,当然更谈不上两个人有多深厚的感情,毛姆以幽默地笔调描写乔治的心理:“他忽然间没头没脑地泄了气……他感到胃里一阵可怕的空虚,膝盖哆嗦起来。他没法坚持到底。”一个人不是因结婚而感到幸福,而是感到恐惧,显然这个婚姻从一开始就坍塌了。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英国社会普遍认同,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而悔婚是不名誉的行为,所以乔治无法承担毁约带来的世俗社会的压力。于是,在一系列的事件后,乔治显现出了英国绅士虚伪和怯懦的一面,只好一错再错:明明自己不想结婚,但在给梅宝留言条的落款还要写上:爱你的乔治。这使女方产生了某种错觉,以为对方对她还有爱慕,只是由于某种不可抗拒的外力,才使得他们无法结婚。乔治的懦弱还表现在,他不肯正视自己,不敢面对女方坦言相告,他愚蠢地以为自己远远逃走,女方自己会醒悟、知趣、退却。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乔治不敢面对世俗社会的指责,他想既不结婚又要保住名誉,并企图将悔婚的责任推给女方。然而从乔治一系列愚蠢可笑的逃婚行为恰恰证明,如果没有爱情为基础,婚约是没有约束力的,乔治对与梅宝结婚没有信心,是由于缺乏感情基础造成的,他逃婚行为更是对社会风俗的反抗,也是无奈之举。

二梅宝逼婚行为心理分析

在毛姆小说里,梅宝是滑稽、愚蠢的女人。因为她在漫长的逼婚之路上,显得执着和偏执,这也是英国社会女性的地位和心理所决定的。

英国女性在婚姻中往往处于被动位,因为女性在婚姻中处于从属地位,女子没有社会地位,法律规定女人没有财产继承权,如果家庭中男性去世,没有直系男性继承人,家庭中任何女人哪怕是直系亲属也不可能继承财产,财产只能被家族中的男性成员继承,女性最终会一无所有、生计无着。因此,结婚是女人的唯一生存之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就反映了女人的这种窘境,因此在小说开篇奥斯丁就写道,富有的单身男士一定想娶位太太,这是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话是一句反话,可以解读为,女性一定要找一位富有丈夫,否则难以安身立命。毛姆充分认识到了这种婚姻的实质,所以他在其它作品中也写到这种社会背景下的婚姻多为悲剧,毛姆的作品里的女性不是为了爱而嫁人,而是因社会、生存压力而嫁人。《彩色的面纱》里的凯蒂,面对妹妹多丽丝初步入社交场合就觅到了如意郎君,为了赶在多丽丝结婚前出嫁,为了不被母亲数落,答应了保守冷漠而不善交际的细菌学家瓦尔特的求婚。《赴宴之前》里的米莉森特也是因为到了二十七岁,没有其他人愿意娶她了,所以就嫁给了年近四十有个不错职位的哈罗德。她们都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完全违背了婚姻应以爱情为前提的宗旨。《梅宝》中的女主人公和乔治定婚已经七年了,她也被岁月蹉跎变成了剩女,如果和乔治不能顺利完成婚约,她将当一辈子老处女,将要过着没有经济保障的日子。为了生计,爱情二字也被放置在了第二位。乔治符合当时有产者的标准,这令梅宝满意,所以她不肯轻易放弃与乔治的婚约。梅宝所担心的,无非是男方的长相,“七年的时间可能把人弄成多么可怕的样子,我真担心你会变得又胖又秃。我太紧张了。要是经过这么多年我却没法嫁给你,那多可怕。”这成了她唯一的一点小小的虚荣。所以梅宝对乔治强势地穷追不舍的背后,是她的无助和无奈。

梅宝不肯放手婚约的原因,也是英国社会女性贞洁观念的影响。梅宝有婚约了,在英国社会和已婚女性没有太大区别,如果悔婚的话就形同离婚,甚至还不如离婚女性,因为悔弃婚约不仅是不讲信用,而且是不洁的行为,不贞洁的女性是被社会所不耻的。小说中乔治并没有说“不肯结婚”的话,因此梅宝不能也不肯第一个说出这样的话。所以在这场婚姻战争之中,梅宝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牺牲与高尚的行为。乔治工作的地方是英国政府在亚洲的殖民地,那时的亚洲贫困、战乱,本不适合于白种女人居住。在这种局面之下的梅宝,如果她不与丈夫同甘共苦,会被认为是势力女人,同样会受到上层社会的排斥,因此她不能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而女性与男性同甘共苦,为男性牺牲,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因此梅宝要表现出她的道德高尚,即使不适合白人妇女居住的环境,她也要去忍受。这样她就会被社会认同为高尚。所以当她一见到乔治后,认为自己是成功地做了一件应当受到赞美和感动的事情,所以才会容光焕发。读到这一喜剧式的结局,反而会让人品出苦涩的味道。

篇10

差生是老师最讨厌的,作业本上布满大红错号,考试时一张张刺眼白卷……我渐渐地觉得我被别人遗忘了,就像是空气,别人看不到,只有我自己可以感觉到。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就开始变坏。我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我开始捣乱课堂纪律:我拽女生辫子、我恶作剧、我骂人……可是每当这时,依旧没人理我,只是用那种我受不了的眼神望着我,是可怜吗?不,谁要他们的可怜!我努力让别人记住我,终于有一天,有人对我说:“你真可恶,我永远恨你!”听了这句话,我竟放声大笑起来,我知道我“成功”了,尽管是恨我。我转过身去,一颗晶莹透亮的液体从我的脸颊上滑落下来,是泪水吗?不,我是差生,差生没有眼泪。

我继续做着坏事,目的是要每个人都忘不了我。每当成功一次后,我都为自己感到骄傲,为自己喝彩。然而,当我快要成功时,我忽然觉得有一种失落感涌上心头,晶莹透亮的液体不断流着,是一种涩涩的感觉。其实我并不坏,我只是不想让别人把我遗忘,我不愿孤独,我希望拥有友谊,我喜欢老师的表扬。

我只有选择这种方式来赢得“重视”,因为从来没有人理解我、帮助我,我所拥有的只是享用不尽的冷漠。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是差生。

我是差生,我只渴望理解。

看着这篇文笔流畅,感情丰富的短文,你还认为笔者是个“差生”吗?尽管我们天天都在喊:“天生没有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可是,一旦涉及“升学率”这个魔咒时,口号就会立刻变为“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近来,有一则不知出自谁之口的校园“民谣”正悄悄地在学生中传播着:

“清清的河水不复存在,是因为污染的灌溉。学校的光芒不再夺目,是因为差生的存在。”

短短两句却道出了“差生”们的尴尬处境。“每个差生心里,都一定有很多故事,因为差生被人关心得最少、误解得最多。”这是“差生”王新伟得出的结论。

万般皆“不是”

王新伟被定为“差生”已有一年了。在进初中之前,他的成绩一直不错,而且当过两年大队长,能弹一手好琴,小学老师个个夸他“脑子灵活”。但是进入初中以后,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初中第一次期终考试以后,他成了班上典型的“差生”。

“我真的很惨,”王新伟眼中噙着泪水说道,“早知道这样,我死也不进这中学!”王新伟是他们小学唯一被推荐到这个重点中学的,当时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兴,可是刚进中学,老师按考试成绩编学号,全班48人中,他摸底考试成绩最差,所以排在了48号。王新伟所在的这所重点中学,竞争压力非常大,他感到不能适应,学习非常吃力。新伟是个体格健壮的男孩,可是就因为学习成绩差,他这个高大的体型也成了罪过。王新伟说,“老师私下里把我定为了班中的‘黑势力’老大,我开始听说的时候很生气,以后也就破罐子破摔了。”

“有一回,我和一个同学打架,我只是下意识地挺了一下身子。可那小子快速上前抱我,不料竟不慎滑倒,敲坏了门牙。他对老师说,是我用脚踢倒了他。我受了处分,还连累家里赔了不少钱。”说起这件事,王新伟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我说的话没人听”

东方鹏被判定为“差生”的原因是经常不交作业。

“不会做作业为什么不问呢?”前来搞教育调研的小李问道。“我问了,可老师要我多动脑筋,不要一有问题就问别人。邻座的‘好生’更是没有耐心教我,把他的作业本一丢,让我自己‘研究’。倒霉的是,我还没有看懂他的作业,已被班干部告到老师那里,说有人抄作业。”东方鹏一脸委屈地答道。

“现在我甚至连走路都在担心是否会飞来横祸!有一次,我丢了回家的车钱,只得向同学借,不料,恰巧被数学老师在三楼的窗口看见,竟怀疑我在敲诈同学的钱,大声叫我上去,还被拉到教导处写检查。虽然那位同学向老师说明了事情的原委,但班主任却始终认为数学老师不会看错的,是同学怕我报复,才为我作了伪证。”

“每次老师怀疑我做错了什么,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不用解释,你这种人不会进步!”东方鹏对小李说,“差生不但没有犯错误的机会,更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以上这些都是“差生”的心里话,他们给你的印象还是“差”吗?很显然,他们之所以“差”,只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有意忽略了他们。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经常听到这种传言:一些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想办法逼迫成绩不好的学生转学或休学。也就是说,让没有升学希望的“差生”在考试前夕退出竞争,以维护学校的虚假声誉,而虚假声誉必将在来年的生源和借读费方面赢得一个好收成。那些落魄的被淘汰者的前途,又有谁去关心呢?

其实,真正需要反省的不是这些“差生”们,恐怕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的未来难道只包括或只依靠那些看似“优等”的好学生吗?

可是,当我们拿着分数表左一个“差生”,右一个“差生”称呼不止时,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悄然传来。这种理念一举颠覆了“学习不好的孩子统统是脑子笨”的观念,因为这是极为不科学的一种论断。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勒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此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且最初加德纳认为每个人有7种不同类型的智能:

1 言语――语言智能。

2 逻辑――数理智能。

3 视觉空间智能。

4 身体――动觉智能。

5 音乐智能。

6 人际交往智能。

7 自知自省智能。

随后,加德纳又设想了三种潜在的新智能,即存在智能、道德智能和精神智能。

篇11

1.1 焦虑、恐惧心理 多见于发病初期,原因有:①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后大多住监护室或重危室。病室内的各种抢救器械及医护人员严肃认真的表情都易造成患者的恐惧心理;部分患者对医生查房时的言语举止非常重视,试图从医护人员的表情、姿势、行为中来揣测自己疾病的轻重程度及后果;个别患者耳闻目睹周围发生了因心肌梗死猝死者、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也会这样,为此夜不能眠,茶饭不进,甚至草木皆兵,稍有不适便有大祸临头之感;②心肌梗死发作时有胸闷、胸痛、濒死感,加上经济原因,亦使患者顾虑重重,大多数患者有此类型心理表现。

1.2 否认心理 多发生在患者经抢救后病情好转,急性期症状初步控制时期,患者表现为否认有病或认为自己病情很轻,无需住院治疗,由于患者不配合治疗护理,往往造成心肌梗死多发或病情加重。此种心理以无冠心病史者多见。

1.3 忧郁心理 一般在病情平稳后出现。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有:①家庭矛盾、人际关系不融洽等导致精神抑郁;②部分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心脏病难以治愈,即使临床症状改善也是暂时性的,随时可能复发,以后工作、生活难以正常进行,失去了社会价值,尤其是见到同室多次住院的心脏患者,对治疗更是大失所望,情绪消沉,精神颓唐。此心理以女患者多见。

1.4 依赖心理 多见于疾病的恢复期。这些患者平素自信心很强,很有主见,一旦进入患者的角色后,由于熟悉和习惯监护病房的环境,并且生命安全有了较大的保障,加之受到亲人及周围同志的特别照顾,自己则有意无意地变得软弱无力,对事物缺乏主见,对自己日常行为自信心不足。此类型多见于曾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及家庭条件优越者。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护理焦虑恐惧型患者时,护理人员首先要应用语言交流技巧,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礼貌性、安慰性及道德性,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再辅以非语言交流技巧配合。如衣帽整洁、态度和蔼,生活护理周到,做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要轻、稳、准、好,忙而不乱,从而增加患者安全感。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切忌窃窃私语或表现出紧张神情,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请那些恢复得较好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协助做好思想工作;对于因经济原因影响情绪者,则积极和患者家属及单位取得联系。使其能够保证经济不脱节,以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些措施.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使其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2.2 对有否认心理的患者,笔者主要采取引导的方法。结合患者的病情,深入浅出地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有关知识,告之其尽管自我无感觉,但心电图、生化检验尚未正常,

心脏病理改变依然存在,活动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遵照医嘱、不间断服药,否则不利于疾病的恢复,通过循循善诱,使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

篇12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许多疾病又必须采取手术治疗,大多数手术患者会发生心理变化,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加之高原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如不能最大限度地加以消除,可导致一系列生理变化而直接影响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心理分析

1.1 高原恐惧的问题 高原环境具有空气稀薄、寒冷、风大、干燥和日光辐射强,其中,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是高原环境影响机体的主要因素。由于高原大气压的降低,人体肺泡的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机体供氧不足,造成组织缺氧而表现出一系列缺氧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心慌、发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胀、疲乏、失眠、血压改变等。减轻患者精神负担,消除对高原环境的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缺氧引起各系统的功能发生暂时紊乱,并产生相应的症状。对于适应性较强的人来讲,进入高原后很快就能建立起一系列代偿机制,使系统机能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1.2 术前病人的心理问题 病人对疾病和将要施行的手术缺乏认识,往往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负担,病人的消极情绪、焦虑不安较其它治疗都要严重,死亡的可能性纠缠着病人的心理,因此,求生的欲望使病人及家属对医务人员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希望医生尽全力抢救,并渴望技术高明的医生主刀。也有的病人认为手术难免一死,产生绝望心理而拒绝手术。对患者来说,手术是一种令人恐惧的治疗手段,为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医师应术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病情特点,观察其精神状态、心理活动表现,进行咨询,做到与患者相互了解,彼此熟悉,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如热情和蔼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手术的及麻醉方式,同一种病种手术痊愈出院的病历,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情绪稳定,思想准备充分,积极配合手术。

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因而恐惧和焦虑是术前病人最普通的心理状态。各年龄阶段的人手术前恐惧心理也不一样:小儿害怕手术后引起疼痛;青壮年对手术的安全性、并发症、疗效和术后康复问题忐忑不安;老年人多为手术的死亡危险而担忧;妇女则常担心术后内分泌紊乱影响性生活及家庭关系等。

术前病人还忧虑手术是否成功,疼痛能否接受,会不会留下残疾等,有的把一切希望寄托于医生,甚至过分依赖和信任医生而无任何焦虑,这说明病人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等缺乏足够的认识。手术患者、术者、手术室应周密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手术环境,医护人员主动热情地接待手术患者,使患者心中感到温暖,医护人员衣帽整洁、技术熟练、动作轻柔、语言文明等,使患者心中踏实、安定。

2 心理护理

为了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 针对性心理指导 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摸清其产生恐惧、焦虑的原因,并作针对性地解释和开导。为防止并发症,手术前要指导病人如何放松思想,手术后要注意咳嗽、肢体运动、翻身、床上大小便等,以减少病人忧虑,增强信心。

2.2 做好病人家属和朋友的工作 家属中对病人的手术及手术后康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属及朋友的情绪往往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因此,要求家属及朋友克制悲观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去影响和鼓励病人。指导家属对病人进行积极的心理安慰,往往会起到医务人员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相关准备的告知 护士配合医师,以适当的主式将术前准备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告诉病人,使其心理准备,细致的心理护理工作等,术前、术后病人通过相互鼓励,蔚藉而进入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后顺利恢复。

2.4 术中病人的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对手术安全感的迫切需要,术中经常倾听患者感受,适当讲解手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措施,必要时做一定的允诺。术中医务人员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避免影响患者安全感的行为及语言,同时注意动作敏捷有条不紊,操作娴熟准确,给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使其增强信心和勇气。术中巡回护士要守在患者身旁,对清醒患者与之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让患者感到如亲人在身旁而消除紧张情绪,同时建立起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和信任。

篇13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妇女的一个自然、正常的生理过程。然而由于认识不足,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容易出现一些复杂的心理变化,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对妊娠和分娩的影响,而且要关注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对妊娠分娩的影响。我们实施了全方位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于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产科门诊预约的妊娠28周以上头位初产妇314例作为观察组,年龄23岁~38岁,平均26.6岁,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心理护理干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普通护理分娩的头位初产妇138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岁~ 35岁。平均24.46岁。

1.2 方法。对314例孕产妇共有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诊断:①缺乏妊娠知识;②易惹怒,情绪不稳、敏感;③心理脆弱,长期存在着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④害怕在分娩过程中疼痛;⑤对剖宫产缺乏认识,害怕手术和术后后遗症;⑥产后对母乳喂养认识不足。

1.3结果。临床实践证明,正确的心理干预可使分娩顺利、产程缩短、难产减少、乳汁分泌旺盛,为母子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314例孕产妇在产前、产时、产后均贯彻了护理程序,使临床护理做到方法科学化、内容专业化、管理系统化,对孕产妇因势利导地进行生理、心理及社会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使孕产妇及其亲属充分了解妊娠知识,与医护人员充分配合,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消除和解决护理诊断中提出的各种不利因素,让孕产妇顺利度过孕晚期、分娩期、产褥期,确保母婴安全,促进母乳喂养,提高了护理质量,得到良好的反馈评价。

2 心理干预措施

妊娠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自然规律,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孕产妇顺产,减少剖宫产率,然而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都可导致难产的发生,而医护人员的言行直接影响着产妇的心理状态,因此要求医护人员有的放矢的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2.1 树立以孕产妇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组建由医师、助产师、护师组成的专业护理组。重点对孕期28周以上的孕妇建立孕卡,定期授课,接受健康教育。通过图片、资料、录像、电视等多种形式,了解妊娠、分娩的生理学、解剖学特点,反复强调母婴同室和母乳喂养的各种好处,使她们对纯母乳喂养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2.2产妇入院后的心理干预。孕产妇人院检查及分娩进入陌生环境、易产生焦虑不安情绪,甚至受其他产妇的分娩影响,而导致精神紧张、恐惧、焦虑、无奈等情绪。因此,在护理上应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创造有利于孕产妇心理安定的条件,使孕产妇一入院就如到家的感觉。要向孕产妇讲清情绪对分娩过程的影响,如精神紧张、对分娩缺乏信心、害怕疼痛等能增加难产的机会等。并耐心反复地加以说明和解释孕产妇提出的问题,正确地疏导病人内心压抑。鼓励孕产妇消除紧张与焦虑的心情,树立信心,鼓起勇气,顺利分娩。

2.3 镇痛技术应用。产妇进入临产状态后,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而疼痛更加重了产妇的恐惧。可示范指导产妇采取深而慢的胸式呼吸,及在每一次宫缩开始时和结束时,从鼻子吸气,用嘴呼气,以此来缓解紧张,减轻疼痛。对于不能耐受阵痛、骨盆条件好的产妇 通过对产妇采用无痛分娩,在产妇出现规律宫缩时给产妇在硬膜外注射小剂量局部及微量镇痛药,使产妇身体部分失去知觉,从而收到减轻产痛的效果。

2.4 陪伴分娩法 陪伴分娩法是心理干预措施中最有效的方法,医护人员陪伴产妇分娩,可消除产妇紧张孤独心理,以增加其安全感[ 1]。及时运用热情的态度及肯定的语气鼓励产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做各种护理操作时,护理动作规范、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在为病人测量血压、心率和脉搏等需要接触病人的身体时,要先将手搓热;护理操作要认真、细致、规范。通过运用恰当的形体语言,可使病人消除顾虑、减少紧张情绪,增加信任感[ 2]。

2.5分娩期心理护理。

2.5.1 第一产程分潜伏期和活跃期。在潜伏期,宫缩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宫缩强度比较弱,产妇对阵痛多能忍受。但是由于产程进展缓慢,产妇往往产生焦虑情绪,多见于文化程度不高者。护士应运用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安慰、影响产妇,消除其紧张心理。在宫缩间歇期,可鼓励产妇进食,帮助变换,满足她们的需要。开展陪伴分娩,并告之整个待产与分娩过程都有助产人员陪伴,以增加其安全感。在活跃期,宫缩持续时间延长,间歇时间短,宫缩强度比较强,产妇对阵痛常常难以忍受,护士可协助产妇取平卧位,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下腹部;或让产妇侧卧位,双手握拳压迫腰骶部,以阻断部分神经冲动的传导,并转移注意力及痛点,从而起到镇痛作用。如果产妇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家属交待,并研究和决定紧急处理的方法。用肯定的语气鼓励产妇,唤起希望的信心。

2.5.2第二、三产程心理干预第二产程开始,护士要指导产妇及用力技巧,宫缩时,嘱产妇深吸气,屏气向下用力,间歇期注意休息,恢复体力。解除顾虑以取得很好的配合,使胎儿顺利娩出。在产妇宫缩时,拉紧产妇的手,宫缩过后,帮产妇擦汗、喂水喂饭、增加产妇的信心,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 3]。第三产程,在胎儿娩出后,对产妇平安分娩表示祝贺。如新生儿异常或性别不符合产妇的心愿,尽可能对产妇及家属做好开导工作,妥善安慰产妇,减少顾虑,以减少由于精神因素而造成的负担,导致产妇产后出血。

2.6产褥期心理护理。产妇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到孩子的安全方面,且分娩后多数产妇已筋疲力尽,因此,需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恢复疲劳,减少产后出血,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力。而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产妇恢复欠佳,如分娩不理想、疼痛、婴儿啼哭等均可使产妇心绪不宁,见到婴儿的正常生理改变(新生儿黄疸、溢奶)也可引起情绪焦虑,泌乳量减少。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说话中肯、果断、完整,做好产褥保健及产后卫生宣教,使产妇劳逸结合,精力充沛,为今后的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产后护理的重点是严密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及提供预防性护理措施,解除产后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讲解母乳喂养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方法,协助产妇实施母乳喂养,顺利度过产褥期。

3 讨论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为病人提供全身性的最佳护理。孕产妇的情绪较为脆弱,易惹怒,易出现焦虑和不安,对孕产妇的心理、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往往是发生妊娠合并症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产妇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结合产程的进展,有的放矢的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产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保证母婴健康,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有利于孕产妇顺产,减少剖宫产率。通过医护人员为她们提供从生理到心理、从健康教育到出院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改善了她们心理、情绪、意志、信念、心理控制、治疗态度上的不利状态,使其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最终孕妇安全地度过心理矛盾冲突期,达到母婴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凤莲、高静、侯爱平,分娩过程中产妇心理护理探讨[J],护理与心理杂志 1996,(7)2:99~100

[2] 毛惠芳,护患交流中的换位思考[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