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销售心理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销售员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善于说话的智者,用最巧妙的语言,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去,为自己顺利开凿一条成功的销售通道。学会说话的技巧能够,能够深深地吸引顾客,满足顾客倾听的心理,这样才能吸引顾客的兴趣和注意,从而促使销售活动顺利进行。
篇2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中职学校的教学任务越来越艰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生动形象地讲授抽象内容的课程,成了每一位中职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销售心理学》是中职学校营销、房地产、外语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学生因多方面原因,对本课程难以理解,从而导致厌学该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销售心理学》课程的兴趣,笔者以《销售心理学》课程中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课为例,通过引入漫画、多媒体等形式,试图从中探讨出如何才能上好《销售心理学》这门课。
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课教学回顾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上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正在购物,你最担心买到什么?”此话一出,立刻引起全班同学热烈讨论,大家热情高涨,完全被引入到课堂中来。之后,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带着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有的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有的以现场演练的形式进行总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交流展示,评价质疑
学生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阐述他们的结论,其他小组可评价或提出疑问。有的说买电器担心质量不好危急生命;有的说买文具担心中假影响学习;有的说买食品最担心过期有害健康等等。在收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之后进行汇总,然后进行评价:“大家所总结的都很正确,确确实实在我们购物时最担心的就是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因为这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也让我们面临危险的可能,之所以这样患得患失,是因为在我们的心理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害怕再次上当。这种心理是正常的,也是每一个人在消费时最担心的问题之一。今天这节课,正是解读消费者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老师都应给予表扬与肯定,因为那是最真实的想法,也是他们将来作为销售经营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销售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每一位销售人员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顾客产生的心理波动,并且要做到察言观色,能迅速掌握顾客的心理特征并及时给与回应。课堂内,学生在一起讨论,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考察性,因为他们也常会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购物,心里也持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作为教师,要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对销售职业产生信心与兴趣,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心理基础。
(三)切入正题,精心讲解
评价同学们的讨论之后,自然而然便进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内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销售心理学〉〉中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课旨在提醒销售人员在平时的销售业务中应该注意消费者对于之前曾上当受骗的产品产生的厌恶心理。
在为学生讲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课时,笔者采用当前在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内容为“一个人看见一条绳子之后的反应,一个人在看见蛇后再看见绳子的反应”的漫画勾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学生在诙谐幽默的漫画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在脑海中不禁会问自己是否存在过这样的问题等等。笔者还通过视频、图片展示等形式让学生理解销售商品时消费者出现的各种反应,将抽象的销售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例举销售成功人才的成才之路,并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比如与学生一起探讨伪劣商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等。
(四)结束设问,回味无穷
本节课结束时,笔者为学生设立了一个思考问题――在消费时你怎样才能摆脱这一观念的束缚?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并进行自我总结,以达到在学生心中巩固本节课内容的目的,并让他们产生共鸣,并在今后的销售业务中能够时刻注意这方面心理现象的疏导。
二、有关教学方法探讨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的中职生的文化底子相对较薄,表现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较差。每一位老师都有义务帮助学生学好知识,帮助学生成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课的教学实践表明,只要能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会更加深透,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一)抛砖引玉,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如何能够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讲究的就是艺术。本节课,笔者用一个问题导入课堂教学,正是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效果,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当然,这仅仅是教学方法中的凤毛菱角。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在课前“抛砖引玉”,将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对《销售心理学》的兴趣。
(二)借助漫画,启发思考
《销售心理学》本身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课程,对于文化底子比较薄的中职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因此,要学好本门课程,首先要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他们才愿意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根据多年的观察和了解,笔者发现当前的中职生对漫画特别感兴趣,因为漫画不仅幽默搞笑,也富含了一定的内涵,能够让学生产生深思,令人回味。比如在乡村中进行法律宣传时,漫画式法律手册能够更容易让人接受,并且能成为宣传中的“抢手货”,这正是因为漫画能用最简单的形式阐述一个道理,让人在诙谐幽默中接受知识。既然学生对漫画有着如此高的兴趣,教学时为何不投其所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诙谐幽默的漫画形式展现出来,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呢?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笔者认为,以漫画的形式激发学生对《销售心理学》的兴趣,正是顺应了当前新课标的总体要求,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心理学内容生动的展现出来,寓理与画,用一幅漫画解释一个道理,让学生学习到一个销售观点,感悟出一个销售道理。事实上,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以漫画激趣”的教学方法,在平时的课余时间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将自己对销售心理学的一些观点与看法用漫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进行评比,这也不失为一种陶冶学生情操的一种方式方法。教师还可以组织漫画角、以漫画说理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借助现实,引发共鸣
销售的成功取决于客户的好感
我们该如何去做呢?怎样才能满足对方的同时,还能得到我们想要的?
现在,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今天有同一公司,销售同样的产品,都有着同样的品质、同样的价格、同样的售后服务,有销售员A与销售员B同时在卖,大多客户会喜欢跟A买,却不愿意跟B买,为什么?什么东西决定的?是他们的关系。而决定关系的是什么?则是他们的感觉。只有一个原因,客户会告诉你:我对A“感觉”比较好!除此之外,可能客户还会说出其它许许多多的理由,但我们发现,其实人在很多时候,都是先有感觉之后,才再用理性去解释的,是感觉决定了我做与不做某一件事情,做了之后你问我为什么,我才会理性地告诉你一大堆答案。我们再体会一下做一件事情的全部经过,大家做个试验如何?你会看到,其实在决定做的那一刻,我内心并没有那么多的理由,然而我做了,只因为我感觉到我应该做,凭直觉,凭反应,理由却总是做了之后才总结出来的。事实上,如果我没有感觉,我是不会去做的,很多事情在决定要做的那一刻,并不凭我们的大脑,而是凭我们的感觉。有的人不同意,说自己买东西时总是很理性的,有足够的理由才会买。好了,现在让我们看看自己身上所有的东西,包括衣服、皮鞋、手表、首饰、眼镜、手机、皮包等等,好,我们仔细再想一想,当我们去买这些东西时,是什么理由最终决定你去买的?大家说说看。是“喜欢”,那是什么让你喜欢?是“感觉”,那是什么让你有感觉?是漂亮、时尚、款式好、质量好、价格便宜?那为什么买衣服时,有一大堆可以被你挑,你却只选这一件,而不要另一件?为什么有一大堆品牌,你却只选这个品牌,而不是其它品牌?“那个销售员好讨厌,这个销售员多好,所以我不到那里买,而只在这里买”,东西好坏与销售员有什么关系?有没有发现,我们在旅游时特别喜欢买东西,有的时候明明价格比自己老家还贵,但我们却还要买,买到之后一看:“就是老家所制造”!有没有这种情况?
好,刚才我们说的那些买东西的理由,是我们买东西80-90%的理由吧?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些理由当中,有哪一些是纯理性的?于是我们发现,今天一个消费者在买东西时,往往是感性多过于理性。如果只是需要,为什么架子上有那么多件衣服,偏偏要选这一件?到最后,还是感性多过于理性。
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当我们销售时,客户对我们的感觉是那么的重要。如果客户对我感觉很好,事实上,我就很容易把我的东西介绍给他,他也很容易接受我的东西。
(三)巧用媒介,辅助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借助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最大的教学特色就是时间少、任务重,即在最短时间内将学生打造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是四十分钟的上课时间,在没有多媒体时教师要不断地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这大大的缩短了教师讲解的时间,而在教师板书的这一段时间内,学生也不能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知识,使四十分钟的课堂仅有三十分钟或者更少。在多媒体进入课堂之后,教师免于板书的繁琐,直接将教学内容展示在电子屏幕上,节省的时间便可以用作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多媒体能够使教学信息量增加,让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学习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多媒体中的信息一般都能够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甚至其中的一些影视讯息能够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销售心理学》课程本来就没有多少趣味性可言,学生学起来深感乏味,若是不能借助其他媒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中就会成为教师的滔滔不绝,学生的不知所云。然而,多媒体的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学生可以下载课件,这是多媒体教学中所具有的独特辅导功能,多媒体运用于《销售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不再感觉知识的抽象,甚至能够通过多媒体信息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让教师免于课堂中的各种繁琐之事,使教学更加流畅,师生互动更加频繁,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它独特的辅导功能还为学生的课后复习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综上所述,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课的教学中,以漫画启发思考、以现实引发共鸣,并以多媒体展示抽象概念、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在课后给予疑问的教学方法,发现本节课的教学容易让学生掌握到知识,也容易让学生在今后实践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孙科炎.销售心理学[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年2月
[2]香巧婵.抛砖引玉,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9期
篇3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拖欠学费问题已经越演越烈。甚至有报道称因学生欠费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从一个高校学生欠费生到一个学校教育管理者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一些更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高校学生欠费的成因剖析
学生欠费,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办学过程中一个问题,有些学校甚至因为学生欠费数额巨大而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做。
1.居民收入与教育支出差距相对较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5年内蒙古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人为6540元,农村农民人均纯收人为1325元。从内蒙古省物价部门的有关文件了解到,除艺术类专业,现在大部分高校的学费标准在3500元,再加上学生必要的日常生活费用,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每年所花费至少需要8500元以上,是2005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的1.5倍,农村农民人均纯收人的4.2倍。由于教育支出同居民收入的增长支出差距较大,学费的较快涨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以一个本科学生为例,在上大学四年期间学费和生活必需费用至少在三到四万元以上,对于一个有固定工资的在岗职工来说,筹集这笔费用也需要5一10年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家庭只能靠长期积蓄或者向亲友借钱交纳学费,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家庭学生,在没有任何亲友依靠的情况下,在学校正常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更不用说交清学费。
2.部分学生交费意识不够强。在欠费的学生中,除了确实因为家庭特别贫困且没有贷到款的同学外,还有一些同学出现享乐主义思想,抱着“及时行乐”的不负责任态度,把学费挥霍一空。他们有的不顾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用来进行各种时尚性消费,用于各类社交场合,请客吃饭送礼;有的挪用学费经商做生意亏本,学费欠交;有的不以学习为中心,思想空虚,生活堕落;有的则对于学校一些现象不满,以拖欠学费相抵抗。而学校没有采取有关的措施进行处理,使他们产生相互依赖的思想,由于对上学交费认识不够,在学校催得不紧时,能拖就拖,甚至到毕业时要领毕业证书时才交学费。
3.国家助学货款规模偏小,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太强。助学贷款的实施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高校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但助学贷款在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力度小,手续繁琐等问题。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过程中对申请人的自身条件、学习成绩、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致使许多学生由于一时准备不齐有关资料而无法贷到款项或助学贷款工作进展缓慢。
4.部分学校乱收费,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负担。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实行,不断有部分高校发生了乱收费的现象。尽管国家教育、财政、物价等部门不断下达有关文件,禁止高校违规收费。但仍有部分高校的主要负责人思想认识不清,为了单位自身局部的利益,无视国家有关规定,巧立名目,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顶风收取“选专业费”、“建校费”、“定向费”、“赞助费”、“跨地区建设费”等国家统一规定收费项目以外的费用,这无形中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经济负担,造成部分学生进校后大量欠费。
二、高校学生欠费的治理对策
1.严格收费标准。高校收费工作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收费时应严格按照各地方物价部门颁布的《收费许可证》批准的项目执行。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除收取学费和住宿费以外,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2.改变传统的收费方式。改变传统的收费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收费。具体包括利用网络和银行POS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学生缴费。高校实现网络收费,就可以实行远程收费,实现家长―高校的缴费模式,从而可以避免一部分学生拿了家长给的学费,却不缴纳学费,而作其他用途。
3.进行充分的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媒体对学生和家长公布收费的标准和依据。国家主流媒体和理论界要加强对社会公众教育成本分担的宣传。让社会理解和接受高等教育是准公共商品,应该遵循“谁收益谁负担”的市场经济原则。也就是说,个人接受高等教育之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相对较高的收入,由此又获得更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
篇4
受课本的局限,教材中提供课堂教学的素材是有限的,而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无限的,是丰富多彩的。 有些课文的内容背景性很强,诸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知识背景、作者背景等,在新授课文之前,让学生通过上网、读报纸、看电视、看课外书等渠道搜集、了解并在课堂上交流这些背景,既锻炼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在课前,让学生相互交流汇报课前收集的信息,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认知表象,又能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收集渠道的广阔性、信息内容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是读,语文教材中课后思考练习提出了许多诸如“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把含义深刻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再抄下来”的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都需要去细读。但获取信息的方法不仅仅是阅读,此外还可通过访问、讨论、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感知等获取信息。信息的来源也不仅是书本,电视、网络、自然环境等都是信息媒介。所以,要想获取更多的信息依赖于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组歌》,同学们对、对、对、对周副主席是陌生的朦胧的,为了使大家对战士的形象丰满、高大,需要搜集一些有关介绍方面的文章。起初学生很为难,我启发他们:大家想想看,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找这些资料呢?第二天,有两个同学带来了一些资料,他们告诉同学是从学校图书室和网络上查阅到的。顿时,大家眼前一亮。后来他们摘录的有关的笔记就有十几页。
课外阅读信息,巩固发展。受学生年龄、阅历、能力和信息来源的影响,学生所搜集到的信息不可能全面地了解或反映某一主题。同时,在了解和探索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能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这就需要课后补充搜集。课后的补充搜集应是有针对性的。比如,具体去调查某一内容、走访或咨询某个部门或个人,查找某一书刊、核对某一数据等。这种补充搜集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二、课中处理信息,理解掌握
课堂教学要取得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往教师主要是通过讲解、板书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例如,在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宇宙的了解,我要求学生先仔细阅读课文,再搜集有关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文章和资料,并要求学生想一想“宇宙里有哪些物质组成?” “为什么说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宇宙有哪些特点?”很多学生通过阅读一些科普读物或上网“百度”,基本了解了宇宙里有些什么以及宇宙是物质的无穷无尽的是运动的等基本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热情,有的学生表示长大后要当一名科学家,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贡献,从而使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篇5
玉门油田外国语实验学校将心理游戏引入小学课堂,探索尝试一种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校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中实施了“‘松鼠’搬家”游戏,要求参与者每三人为一组,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撑,搭成一个“小木屋”,另一个人扮作“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根据主持人的口令,参与者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如“松鼠搬家”(“小松鼠”调换到其他的“小木屋”)、“樵夫砍柴”(搭建“小木屋”的两个人分开,寻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森林大火”(“小松鼠”可以变成“樵夫”,“樵夫”可以变成“小松鼠”)。
一名学生在游戏结束后写道:“刚开始,我只是抱着试试的心理去漫不经心地玩这个游戏,可是渐渐地,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一个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松鼠,他们都有自己的家,有的是一只一个窝,有的是两只一个窝,它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比如松鼠搬家、森林大火……但是它们总能安全地度过难关,继续快乐地生活。我和另一个同学搭窝时,看着四周无家可归的‘松鼠’,总会慷慨地收留他们,因为我总能从他们脸上捕捉到一点无助、焦虑。当我们每个人找不到容纳自己的‘家’时,心里同样是这种感受吧!谁不希望拥有一个可以依靠的集体呢?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这样的集体。它很大,大到能给所有人力量;它很小,小到只有一个人就可以破坏它。身为这个集体的一员,我们应该时刻约束自己,逐渐把自己融入集体中,不像游戏中的‘松鼠’一样被人无情地拒之门外,也不像那些面无表情的‘窝’一样不肯收留其他‘松鼠’。让我们每个人都努力为班级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集体尽一份力吧!”
我校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中实施了“多元排队”游戏:全体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大家面向圆心站立。主持人宣布排队开始,大家根据某一特征要求调整自己的位置,在调整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首先请大家按个子高矮排队,高个子排在主持人左边,按顺时针方向从高到矮依次排列。第二次请大家按出生月、日的顺序排队,1月1日出生的排在主持人的左边,按顺时针方向从月、日的小至大依次排列。第三次请大家按体重排队,按顺时针方向由重至轻依次排列。每次排完后,都通过说出自己的身高或出生月日或体重数来检查是否有人排错了队,排错者需说明理由,大家一起帮助澄清。
一名学生在参加完“多元排队”游戏后写道:“人生有许多种排队——身高、体重、年龄、成绩等,有时你可能排在前几名,有时可能排在中间,有时也许排在最后。排在后面的通过调整方法、付出努力,名次有可能前进,而有些排队纵使你使出十八般武艺,也不能让自己更靠前时,我们也要欣然面对。”
我校在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中实施了“看我‘走过来’”游戏:事先准备背景音乐的CD以及球、花、书、报等能够表现生活、学习、运动等场景的实物。主持人宣布:游戏要求每一位学生面对大家,从十米外“走过来”;在“走过来”时,可以运用各种道具,但不允许重复别人的表现方式;所有学生都走完后,评选出“最自信”“最热情”“最幽默”“最佳创意”“最具活力”“最佳搭档”等奖项。
一名学生在参加游戏后写道:“‘走’似乎是一种十分简单的动作,但在这个游戏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看了班内同学的表演,我捧腹大笑,同时又感到后悔不迭——为什么自己没有萌生出这样的创意?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景,都是智慧火花的迸溅。我羡慕那些得到‘奖’的同学,同样也钦佩每一位上场的同学,毕竟我们都参与了,都展示了,都得到了启迪与美好的回忆。”
篇6
正所谓“少教”,顾名思义便是少量的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指的并不仅仅是教师教学量的减少,而是教师涉及的面更广,把知识简短化地教给学生。教师讲学应该以精讲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学生会的不讲,能自学的也不讲,没有价值的信息不讲。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更要在课下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精学”便是精华的学习。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吸收知识方面的能力。什么方式的教学更能让学生接受,更能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去学。
二、“少教精学”在数学课程中的建设方案
“少教精学”在数学课程中的建设方案主要是体现游戏数学这一个理念,使学生走向“爱数学,玩数学”这样一个教育方向,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对于游戏的积极参与性,将教学转变成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教育为辅的模式,进而能够做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氛围,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更多地了解数学,爱上学习数学。
1.遵循“爱数学,玩数学”的教育方向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把精力用在数学学习上。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游戏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便能通过游戏的玩耍学到一些关于数学的知识。比如,在苏教版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三角形部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跟学生做一个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比赛哪组在教室的范围内找到的三角形最多,学生可以在尺子上、架子上找到三角形。这样能让他们从生活中认识三角形,在他们发现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讲解一些三角形的特性,进而让他们了解三角形的高与底,以及如何做出三角形的高。就这样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致,让他们爱上学数学,方能更好地玩转数学,在数学的学习方面才会更有兴趣,这样能使他们认为数学并不难学,而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学习过程。
2.彰显游戏精神的学习方式
在欢乐的游戏中,学生往往是最积极的,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便能把游戏的积极性有效地转移到数学的学习中。在学习中要彰显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最基本的内涵是快乐,那就需要看教师是否能在游戏的学习中带给学生快乐。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的教学中,学生在刚开始接触除法的时候都会觉得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就要使学生在除法中找到欢乐,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些除式卡片,整十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的验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等四种除式卡片各5张,然后给出每个除式的答案卡片,把卡片分发下去,让学生对卡片进行正确配对。就这样让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忘记学法的负担,他们便能放轻松,发挥更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奥妙。赋娱乐于学习让学生们能在数学的课堂上自由飞翔,让他们在游戏中毫无束缚地学习,没有负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的正确指导有利于使学生不至于沉迷于游戏中而忘记了学习,要知道学习才是进行游戏的主要目的。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教师在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对学生要实行激励性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一个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多激励一些学习兴致不高的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建立师生平等的信念,以一颗真挚的心去接触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其次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课上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提点,便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进步要采取激励的政策,这样学生才有动力进行学习。激励是一种驱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力量,只有运用激励性评价,才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总之,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少教精学”的教学理念将会逐渐深得学生与教师的喜爱。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发现,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少讲、精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知识,这将是一个深刻而有意义的过程。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正确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的方向前进,使学生更容易接纳数学,进而爱上数学,玩乐中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篇7
“整合”的主要含义是结合、融合、集成、成为一体、一体化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将这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
2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可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辆车,后来又来了它的2倍。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出动画表示的意义。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产生立体效应,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3 自主探究,探究信息技术与
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之路
教师所提供的供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材料应尊重教材,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利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探究。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用Flash制作几个课件,然后又做了几个有关圆的知识的超文本链接,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中先用屏幕展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16等份(近似的小三角形),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随后将圆分成32、64等份,还拼成长方形,寻找圆和长方形的相互转换化,并用动态演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然后让学生应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而然地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直观的动画学习新知、探究新知,并在自主探究中根据个人需要自主选择要了解的部分,将学习的形式更加自主化。
4 利用信息技术设趣激情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形、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掌握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使教与学活动达到和谐统一。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图景,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秋天,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电脑一一展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让学生找出这些图形的特点。
又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经(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由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兴趣盎然,他们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使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5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思维
篇8
辅导对象:小柯(化名)
性别:男
年龄:11岁
年级:五年级
家庭情况:父亲年龄不大,在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母亲离家几年,杳无音信;爷奶年迈,无力辅导孩子,且常含抱怨。
二、主要问题
自卑、孤僻、对人充满敌意、自暴自弃。
三、成长经历
小柯的爸爸是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他的母亲眼看生活没有希望,生下了小柯,不久一走了之。爸爸继续外出胡混,于是,小柯就在爷奶的埋怨声中孤独地长大。我想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极其特殊的家庭,才造就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形成了他的极其特殊的性格。
在学校里,他从来不与同学说话,不正眼看同学,也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上课心不在焉,课后作业乱画,和同学打架,顶撞老师……从一年级到现在,成了老师头疼的“问题生”。
四、诊断分析
从该生的情况看,孤独与自卑渐渐成为他的朋友。我初步判断他是因缺失爱导致了性格内向与孤僻。他渴望得到别人的好感与关爱,可又常对别人的好意充满狐疑。
学业失败使他对学习失去信心,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不能学习”的概念,经过反复强化、以及考试的多次验证,使他选择放弃学习,自暴自弃。
五、辅导对策
根据他的心理问题,我重点培养他的自信心,让他学会与他人交往,帮他树立学习的动力,逐渐养成健康的个性。
(1)倾注关爱,温暖心灵
因为特殊的家庭缘故,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多给他一些爱护,让他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情上有了一定的寄托,对学校、老师、同学有了感情,不至于发生自暴自弃现象。一方面我注意观察,寻找机会亲近他,关心他,信任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我发现他最近情绪不好时,就主动找他谈心。另一方面借助班集体的力量帮助他,让他感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让他的邻居阿宝化名这个活泼开朗的男孩做他的同桌,帮助他,感染他。发动班级干部多关注他,多与他交流,辅导他的功课。
(2)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有人说人生是一本书,孩子更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有缺陷的家庭环境使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暴自弃或嫉妒忿恨。在社会上,他们也很在意他人的态度。小柯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
(3)联系家长,共同努力
经常性与其家人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人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耐心说服。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问题孩子的教育上,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他已形成的心理弱点和不良倾向,不迁就容忍,但也不动辄训斥,态度粗暴。而是采用耐心说服和暗示提醒的方法。而且批评也注意做到不超过限度,从而使他不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4)讲究辅导的方式
平时多发现他的闪光点,发现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申斥和叱骂他们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降低了他的声誉,而且这些人的行为还意味着自已被抛弃,不受宠爱和在社会上处于半隔离状态。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如发现他喜欢下棋,就鼓励他参加校象棋比赛。取得成功后,又鼓励他参加镇级象棋比赛。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注和期待,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增强信心。
(5)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六、反思
学生心理异常的类型有很多种,关键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现实的严重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要以对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班集体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的生活、学习有目标,充满希望,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
篇9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情感关怀和必要的心理关怀,遇到困难和委屈的时候也找不到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与外界多接触。有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和行为孤僻等性格特征,平时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和老师同学甚至家人多交流,凡事都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不仅不利于孩子们的情商增长,也不利于他们的智力发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父母的生活照料,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在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同时,也危害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孩子们可能会觉得没有人在乎他们,从而变得自暴自弃。并且,父母外出打工,家里的农活和家务活难免会部分落到肩膀还很稚嫩的孩子身上,孩子们会因为过于繁重的家务负担旷课、辍学甚至因为厌学而退学,缺乏完整义务教育的他们更容易在社会中迷失,甚至做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此外,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有时也会受到威胁,这些都不利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要解决,还要从根源抓起。教师应当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一个比较细致全面的了解,给全班每个同学建立一个“家庭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父母的工作职位和联系方式,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获取孩子们的家庭状况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开学报到的时候事先准备一份表格,当家长领着孩子来报道的时候要求家长仔细填写表格;也可以平时和学生多沟通,和他们聊聊自己的家庭,对于留守儿童更要多沟通,通过沟通教师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还可以发现他们对于父母和目前生活状态的看法,了解了孩子们的想法,教师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就更具有针对性;教师还可以尝试家访,每个学期确定几个同学作为家访对象,深入到孩子们的家庭生活,获取关于留守儿童家庭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教师还要和孩子们的父母多沟通和联系,争取取得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支持和理解,响应学校的号召,配合学校给孩子们更多关爱,给教育更多支持,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二)全面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
了解了孩子们的具体家庭情况只是第一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制定一套相应的应对措施,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更全面的关爱。教师的关爱应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外地,即使他们再支持学校的工作,给孩子们的关爱也难以做到周全。在孩子父母外出务工期间,教师应当由单纯的施教者转变为孩子们的“临时父母”,在生活上,给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例如组织全班学生给留守学生过生日,节日给他们送贺卡,生病感冒组织学生给他们补课、献爱心,等等;在学习中,一方面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爱上学习,因为“喜欢”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谁”或是“为了将来”学习,这样只会加重孩子们的心理负担,长久下去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厌恶的;另一方面要教会他们学会学习,也就是自主学习,知识是使人快乐的源泉之一,在知识浇灌下,孩子们的内心会变得积极乐观、感情充沛起来,教师在学习方面需要为留守儿童做出的努力,主要从以上两点进行引申。
(三)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价值观
对于孩子们的监护人来说,可以“监护”的方面似乎只限于物质方面,例如孩子们的吃穿住行,而对孩子们的道德和伦理教育关注较少,导致少数留守儿童崇尚拜金主义、爱摆阔、从小好逸恶劳等不良思想和习性的产生。在大多数家长的眼里,只要孩子们没有犯什么大错,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问题家长们都不大会过问,来自父母的约束和管制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孩子们的纪律散漫和行为越矩。因此,有必要建立学生监护人、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不仅关注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更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留守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三、结语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个新的课题,更是一项现实的任务。农村小学在对待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方面,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有效促进功能,更要联合家长乃至全社会来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篇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在高等教育中要推进和完善学分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分制由部属院校逐渐扩展省属院校。实施和完善学分制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分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的现代教育理念。学分制不仅能够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需要,而且还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围绕学分制实施,我国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务与教学管理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配置、收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如何改革以往的学年制收费模式,按照学分进行收费成为国内高校收费管理工作普遍面临的问题。
二、学分制收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收费标准问题
从目前实施学分制收费管理的学校来看,大多采取了把原来的学年收费额直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数量折算出每个学分收费标准的办法进行学分制收费管理。由于高校之间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的学业总学分要求差异很大,导致不同学校单位学分收费标准的差距较大。从单个学校来看,其收费标准比原来的按照学年收费,其收费标准基本没有增加,似乎是可取的策略。而从整体来看,由于同一层次的学校,同一专业的学生,其单位学分的收费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会使高校收费的标准缺乏公信力,进而影响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和发展。
(二)收费结构问题
从国内外的学分制实施的经验来看,学分制收费一般包括专业注册费、课时学分费等。从目前来看,各学校设置的专业注册费存在差异较大。如果专业注册费所占比例过高,对同一学年少选课或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有失公平,也会淡化学分费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如果专业注册费所占比例过小,就难以调节学生在各专业间的合理分流,造成某些专业或课程学生“扎堆”,同样不利于现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同时,在课程内部的学分结构及其收费标准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实习实验课程的学分比例、课程论文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学分设置、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程结构安排等,在不同高校之间、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存在明显差异。
(三)收费流程问题
以往的学年制收费是先交费后上课。学生在新学年开始时,按照国家规定的专业收费标准,在统一时间段内缴纳一学年学费,之后学生开始完成新一年的学业。在实施学分制以后,学生要经过预选、试听之后,一般至每学期开学后两三周后才确定其最终所选修的课程。教学管理和财务部门,根据每位学生的选课情况计算学分,确定收费额,下达收费通知,收缴学费。学生等于先上课,后收费。由于财务紧张,办学经费不足,一些学校采取了先预收选课学分费,然后根据个人选课情况进行核算,通过“多退少补”完成学费收缴工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又回到了原来按照学年收费的管理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学分制实施的积极意义。
(四)收费管理平台问题
我国高校收费管理是基于学年制收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了的。特别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宏观背景下形成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比较严重,给学分制收费管理带来很大障碍。目前,许多高校缺少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与学费管理之间进行有效衔接的综合管理平台。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及时、信息不准确等都会影响收费工作的开展。
四、建立健全高校学分制下收费管理体系的策略
(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强化制度创新
尽管我国针对高校收费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其中一些也涉及到学分制收费管理问题,但总体上来看这些收费政策和法规大都是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难以适应学分制实施的要求。建议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发改、物价、财政等相关部门针对学分制实施制定收费管理的政策法规,出台相关学分制收费管理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形势的收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试行高校人才培养成本核算,明确收费标准
学分制收费管理的核心是学分收费标准的确定,而确定收费标准又涉及到高校人才培养成本的核算。我国地域辽阔,省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别较大,要想寻找和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高校人才培养成本核算体系是不太现实的。建议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对省(市、区)内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进行培养成本核算,并以此作为相关高校收费标准制定的参考。各学校制定的学分制收费标准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要遵循市场原则,优质优价,允许学校根据市场需求、课程特点和师资配备等情况有所浮动。
(三)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创新
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产物。由于我国学分制实施时间较短,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从学校内部来看,人才培养计划、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师资配置和学费管理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学分制实施的要求。围绕学分制实施,应该全面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创新。围绕学分制下学费管理的个体化、弹性化等特点,提升高校收费管理水平,积极发挥收费管理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加快技术创新,推进高校管理信息化
学分制给高校收费管理和学校综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收费管理的要求来看,必须建立收费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以便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随时查询自己的学费信息。
篇11
2.有利于营造浓厚教学情境。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将音乐这门艺术和自己的生活感知联系起来,多媒体手段能够为教学活动创设浓厚的情境,增强学生感悟效果。一方面,多媒体手段能够通过影音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旋律之美,同时结合视频、图像让学生产生综合的美的享受,营造出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现代多媒体手段能够将音乐教学内容通过声像形式表现出来,发挥学生生动的想象力,为音乐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
3.有利于增加教学信息容量。与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手段相比,信息教学手段能够补充大量的信息,如乐理知识、音乐家的故事、音乐作品的内涵,并且在教学中能够反复进行唱法技巧播放,这些优势都是以往教学手段或教师单纯示范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借助这样的信息手段能够让音乐教学课堂教学空间得到拓展,提高实际教学成效。
二、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信息手段的途径分析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手段的作用,对信息手段的运用可以在乐曲欣赏、歌曲演唱、乐理知识等不同环节发挥各具特色的促进作用。
1.乐曲欣赏教学环节发挥信息手段促进作用。乐曲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较大比例,占整个教学内容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播放乐曲之后由教师进行点拨,然后继续欣赏,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产生更为立体直观的感知,对乐曲的意境、主题、思想理解效果不佳。有了多媒体的帮助,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乐曲旋律,而且能够欣赏到与歌曲内容相吻合的视频场景,这种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欣赏途径,能够更加直观地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力,使学生对乐曲的旋律、主题把握得更加深刻、透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全方位、全身心地对乐曲进行欣赏,更加深刻地领悟到音乐的魅力,这一教学效果的取得离不开多媒体手段的全力辅助。另外在乐曲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的帮助,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乐器,许多乐器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无法见到的,多媒体的演示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不同乐器的特点、演奏方法及演奏效果有所了解。
2.歌曲演唱教学环节发挥信息手段促进作用。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进行歌曲内容教学主要依靠自己进行示范、学生进行模仿,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达到合唱、齐唱的气势,也无法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纠正。另外,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男音乐教师无法表达出女生的柔美,女音乐教师难以表达出男生的阳刚,在这种模式下,音乐教学只能将就进行,学生的理解与模仿效果不够理想。借助信息手段,这一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向学生演示各种唱法,对合唱、齐唱等各个形式、阶段进行逐一展示,让承担相应角色的学生增加对演唱技巧的把握。另外,多媒体演示手段还可以弥补教师性别方面的不足,歌曲需要表现女生的柔美或是男生的阳刚,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播放,不再受限于教师的性别。多媒体手段还能够反复进行关键唱法技巧的演示,不但演唱标准而且缓解了教师教学中的疲劳,是名副其实的不知疲倦的老师。另外,多媒体手段还可以在教学歌曲教学中向学生揭示歌曲创作的背景、蕴含的故事、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所颂扬的深层含义,等等,让学生在学会唱歌的同时理解歌曲的内涵,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层次,同时强化思想教育效果。
3.乐理知识教学环节发挥信息手段促进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乐理知识教学是难度较大的环节,一方面是因为乐理知识比较倾向于纯理论内容,教学比较枯燥乏味,而且专业性较强,学生理解效果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另一方面是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进行创新,只是进行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存在障碍。在多媒体介入小学音乐课堂的背景下,其能够对乐理知识教学的模式进行优化与改变,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发挥信息手段对乐理知识教学的促进作用,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形象演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节拍内容教学中,向学生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片段,让他们对节拍具有更加直观的感悟,也可以通过演示不同乐器的演奏节拍,加深学生的理解。其次,在乐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声像相结合的模式,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将乐理知识教学变得更为生动形象,尤其是将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变为形象的画面,对于强化学生的掌握效果作用尤为明显。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下载有关乐理知识诞生、变化的背景资料,让他们从源头上加深对乐理知识的认识,强化记忆掌握效果。
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手段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科学精练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在乐曲欣赏、歌曲演唱、乐理教学等环节充分发挥信息手段的促进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2
1 完善答题技巧―― 听力阅读理解化
英语教学中我们花了很多精力研究阅读理解,我们认为“得阅读者得天下”。很多学生做阅读理解时,逐字逐句地读,要求把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读懂。因此,注意力放在了单个词句的理解上,不能抓住关键信息,经常断章取义。我们建议学生在做阅读理解前,先对各个小题的题干浏览一下,对要考察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速读文章,抓取有用信息。同时,尤其要注意文章的首段和末段,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同样地,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听力方面存在同样的错误习惯。听的过程中,精力过分集中在听词,疏忽了对句子或整个篇章的理解,这样往往由于生词出现以后,词义的语境判断能力和猜意能力较差,造成逻辑思维混乱,结果,重要细节捕不牢,主要内容抓不住,误解了整篇文章的语义,得出错误结论。此外,有的学生不会用英语思维,把听到的英语信号逐字、逐句翻译成汉语。这种“心译”的方法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理解。而且,“心译”的同时还会影响听下文,造成顾此失彼,听到的是支离破碎的英语,对整段听力材料的理解则会大打折扣。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制定了类似与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首先我们注重培养学生抓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如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句子,集中精力捕捉主题句;其次,要培养学生预测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文化背景知识、上下文语境和听力题的题干预测听力材料内容和话题,这样可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必要信息。最后,要求学生锻炼自己掌握猜测词义的能力。听力理解并非意味着要听懂每一个单词,只需要依靠关键词做出合理准确的推断即可,这样做能够加大对所听内容的正确理解。在这几点上,听力训练的技巧与阅读理解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处。例如:2013年高考题中,第10题,Why does the man call the woman ?我们要求学生,浏览题干,然后听B:Hello,Andrea,this is Alex. I have some very big news for you. Miranda was very satisfied with you and said she was very much looking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you. Isn’t that wonderful? Congratulations dear! How does it feel to be Miranda’s new assistant? How I imagine that you’ll just be delighted with this news. So let’s see,you can start on Monday, right?抓取关键信息…he was very much looking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you.做出正确选择A.To tell her about her new job.
2 强化瞬间、短期记忆能力―― 复述或默写
在听力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听之前,也对听力题目做了阅读,并将关键词标注的清晰明了,听的过程中他们也试图听明白,想把所有题目都做对,然而等听力材料播放完了的时候,他们感觉非常迷惑:我都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认真做了,怎么还是对听的内容没有把握好,对所选的选项很没有把握呢?最后,只好拼命去回忆,回忆刚刚听力材料中都说了什么。殊不知,听的时候没听懂,通过回忆是于事无补的。于是,跟着感觉走,觉得哪个顺眼就选哪个算了。毫无疑问,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效果很差。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这是由于学生的瞬间、短期记忆能力有欠缺造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首先,我们要求学生忽略听力题目的任务,对所听听力材料进行复述。起初,选择播放一些比较简短的听力材料,并将复述任务简单化,设计表格或者补全短文的形式,要求听的时候尽量把所听内容准确无误的记在大脑中,录音结束后,立刻把所听到的内容迅速回忆起来,并按照要求写下来。慢慢地,加大难度,要求把所听的整段材料在空白纸上记录。另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学着默写听力材料。具体做法是:把一整段听力材料进行分解,一句一句去听,听完一句就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如果不能将其写出来,便进行复听,直到记下来为止。通过这两种训练,学生的瞬间记忆能力会迅速的得到提高,前面提到的听力中遇到的问题也会慢慢克服了。
3 注重听力材料再利用―― 朗读和模仿
如今,处于信息化时代的我们,手头不缺各种铺天盖地的材料。然而,我比较崇尚“将好的材料用到极致”,而不是多多益善。对于好的听力材料,我们主张循环再利用,让学生反复琢磨材料的选择、情景的创设、题目的设计等等。首先,听完听力题目对完答案后,按照老师提前给他们的安排,对挑选出的几段好材料进行朗读,感悟语言的美,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甚至对非常优美的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其次,我们还会要求学生模仿录音。听完听力题目后,引导学生放下负担,放松地对录音材料进行欣赏。对其中的一些句子和段落进行模仿重复,主要选择那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句子、连读的句子、体现西方文化或表现中西差异的句子等让他们模仿。这两种方法,首先会让学生从心理上对听力不再畏惧,有助于树立信心。另外,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听力水平。例如:2013年高考题第3题,Where is the man now ?先听A: Hi, Maggie. I’m coming, but it’s snowing and the traffic is moving slowly. B: Ok, David. Take your time. We’ll wait for you, so we can have dinner together.听完后,让学生朗读其中的I’m coming, but it’s snowing and the traffic is moving slowly. Take your time.等句子,模仿语音语调,体验语言的美。
4 结语
总之,要使学生的听力水平得到飞跃发展,需要我们大胆做出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日常听力教学中,积极探索,把好的方法进行到底!
篇13
一、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让孩子感觉家长就在身边。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孩子和家长经常交流,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恰当地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为此,我要求留守儿童的家长是这样和孩子沟通的:每周固定时间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关心孩子的衣食学习。并且每月给孩子深入交流一次,帮助孩子整理遇到的问题,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做人的道理。另外寒假暑假也尽量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和自己一起住。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家长不仅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和孩子的情感深厚,促进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孩子也很活泼开朗,甚至比很多不是留守儿童的学生还要优秀。
二、加强家长和监护人的沟通,把对孩子的教育落到实处。
监护人是留守儿童的直接管理者,监护人的管理态度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发展。家长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经常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有助于双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达成共识,促使监护任务的落实,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和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经常交换意见,不仅能了解孩子的在家的行为动向、思想意识,而且能让监护人明白家长的教育意愿,达成教育共识,促进对孩子教育落到实处。
三、创设恰当的挫折情景,培养留守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
当今的儿童备受家庭和社会的宠爱。他们从小受赞扬多,批评少。过分的保护使他们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么,面对困难他们无所适从、惊惶失措。留守儿童在各方面遇到的问题比同龄孩子多得多,遇到困难时又常常缺乏家长的及时指导,因此培养他们的受挫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在教育中,我巧妙地创设情境,如设置难题、制造挫折等,使留守儿童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才能取得,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迎接困难的挑战,以适应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各种突发问题。
四、交给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留守儿童情绪调控的能力。
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健康。留守儿童由于常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疏导,常常比较冲动,经常为一点小事而把矛盾激化、放大,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出于比较紧张、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培养留守儿童情绪调控能力尤显重要。
培养留守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善于抓住机会,教会留守儿童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让他们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情绪调控方法,能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减少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有助于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大大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五、交给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让留守儿童学会人际交往。